当前位置:首页 - 妙法莲华经大意 - (第三十六集)
妙法莲华经大意  (第三十六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02-0036

  实际上众生的烦恼,佛在经论上都给我们说得很详细、很明白,而我们听了之后,确实把它当作耳边风,也就是空过了。譬如在《唯识论》里给我们分析的,八识五十一心所,虽然是从纲领上来说,但是也已经相当详细。我们就拿最简单的,所谓说大乘入门的,这个入门刚才讲是相当重要,譬如在唯识里头百法是入门,我们几个人会用百法?百法学了不过是学习名相而已,不能把百法运用在我们生活上,怎么叫学佛?学了之后就要运用在生活上,就像我们每天穿衣吃饭一样,根本少不了。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里一起心、一动念,就晓得哪一个心所,这就不迷了,晓得哪个心所起作用,这个心所是善、是恶。善与恶都没有关系,为什么?因为那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问题就是你要觉,你不能迷,觉了叫佛菩萨,迷了是凡夫。觉了心清净,不为烦恼所动;迷了的时候,你就被烦恼所转。觉心是清净的,迷心是不清净的,是染污的。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自己就是常常要检点自己,实际上这早晚课诵,早晚课就是检点自己,这才真正是无量无边的功德。

  每个人的烦恼可以说统统都具足,但是对於烦恼的轻重各人不一样,譬如说有人贪心重,有人瞋恚心重,有人愚痴重,这不相同。我们要对治,佛法开头就是讲对治,对治要捡重的先治,哪一条最重先治哪一条。贪心最重的人,我们先对治它,则用布施;瞋恚心如果最重的时候,那就先对治瞋恚,修慈悲、修忍辱。所以八万四千法门从哪里来的?从八万四千烦恼而来,没有烦恼不需要对治,法门也没有!因为有烦恼,所以佛才建立法门。由此可知,法门是属於方便法,以方便法来对治有为法,有为的烦恼消除、没有了,方便法也不要,不需要对治那也没有建立,这时候心才清净,这叫真正修行。如果我们的烦恼习气随它增长,并不想方法来对治它,不觉悟,这在佛法无论你用什么样的功夫,都没有成就。换句话说,你这个病不治,你不医不治它,你的病永远存在,怎么样强打精神你的病不会好的。所以一定先要对治习气烦恼,能治烦恼这是第一个条件,你不治你就无从对治,先要治,先要能够辨别。

  【三乘五性皆佛之子。故曰多诸子息。】

  『多诸子息』是比喻,经里面讲「多诸子息」,大夫有许多的儿女,这是比喻佛有许多弟子。『三乘』是声闻、缘觉、菩萨,如果把人天合进去有五乘。『五性』,这是讲菩萨种性,声闻种性就是二乘种性,不定种性、无种性,是说这个五种性。我们自己要晓得,「三乘」里面,我们属於哪一乘;「五性」里面,我们属於哪一种性,但是可以培养的。当然我们在五性里头,哪个不希望我们最好能够具足菩萨种性,唯有菩萨种性才能够当生成佛,其余的种性这一生都办不到。「三乘五性」,我们每个人统统具足,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换句话讲,我们哪个种性现前。正如同十法界,十法界的种子我们哪个人没有,也统统具足。佛在《华严经》里面讲「一现九隐」,我们现前十法界,阿赖耶识十法界种子,我们现在现的是人法界,其余的九法界不现,一现九隐。我们为什么不现佛法界,而现的人法界?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去著眼、去追究,把这个事情真相搞明白了,那真是在这个十法界里面,无尽的时空里面,我们是隐现自在,那跟佛菩萨有什么两样!

  菩萨种性,我给他们几个人写了八个字,现在算命的风气很盛,算命要看八字,我也提了八个字,菩萨的八字。如果你们具足这八个字,你就是菩萨菩萨种性,第一个是诚敬,诚於中,敬表现在外一切恭敬。我们打开《礼记》第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毋不敬就是佛法里头的一切恭敬。诚是真诚,绝不是虚伪的,是真诚的恭敬,十大愿王里面你们看看,第一个「礼敬诸佛,称赞如来」,从这学起,「广修供养,忏除业障」,这个四条才把自己变成为菩萨,变成为法器,有资格修学一乘大法,要具备这四个条件。所以十大愿王前面四个条件是根本,根本条件。我给诸位说的,第一个是诚敬,第二个是平等,第三个是清净,第四个是慈悲,如果你能够具足这八个字,你是菩萨种性。这八个字都是我们自己的性德,可是如果我们没有修德,我们的性德不能够显现,统统是我们本性里头有的。我们修什么?就修这八个字,我们修诚、修敬、修平等、修清净、修慈悲。在家庭、在团体、在社会,与一切大众相处我们就修这八个字,这个叫修菩萨道。下面两句:

  【此方机息他土缘熟。故曰以有事缘远至余国。】

  这个两句就是这个意思,诸佛菩萨应现在世间没有来去,隐现自在。佛菩萨住世是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如果你真正具足了菩萨种性,再给诸位说,这种应现的机缘从来没有止息过。我们讲昼夜二十四小时,佛菩萨都在你的周边,从来没有一分一秒离开过你。你要是心到清净相当一个程度,你自己就看出来,你就觉察到,无时无刻不在!我们之所以不能够觉察,实在讲我们自己的业障太重,不晓得佛菩萨就在我们身边,从来没有离开我们过。到你自己明白,你对於佛菩萨的恩德才真正体会到,这个恩德太大了,父母之恩、老师之恩没有办法相比,不能比,无始劫来从来都没离开过。我们今天不知道,不知道他也在,不是说不知道他就离开了,不是的,知道他在,不知道他还在。就正如好像空气一样、虚空一样,空气我们什么时候离开过它!一旦觉悟那就是念念觉,六祖所说的「惠能心中常生智慧」,这不假,念念觉悟,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无有不觉。可是迷人不晓得事实的真相,见到佛菩萨有的时候出世,又灭度了,这个示现的出世、灭度,是就众生显著的机缘。

  所以佛示现在教化众生有两类的形象,一类叫显应,一类叫密应,密是不显,是你自己清净心当中才能够觉察,才能够感应。这个显应那不一定要清净心,比如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在这个世间,哪一个人看到佛来了,你心不清净也看到佛来,这叫显应。密应从来没有离开,但是你自己不能觉察,心地清净到相当程度的人他知道、他觉察,觉察佛在自己身边,觉察佛在每个众生的身边,他知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段是讲的显应,这个地方众生机缘息了,就是在现阶段能够深信不疑、依教奉行的这些人,佛都接触到,都把这些理论方法教给他们,没有住世的必要,他走了,为什么?他再住世间的时候也没人跟他学;他方机缘成熟了,他就到那个地方又去现身。是不是此地灭了他方出生?不是的,不生不灭。这个道理《楞严经》里面说得很清楚,「随心应量」,这理实在是相当深,可是虽然深不是不能懂,要很细心的去体会。底下几句话很要紧,我在此地念一念,诸位要好好的记住。

  【佛既去世。】

  这个我们从迹象上来讲,佛菩萨离开世间,示现的灭度。

  【众生禀受邪教。故曰饮他毒药。】

  这个经文里面讲『饮他毒药』,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的,佛不住世,正法没有人弘扬,邪法炽盛在世间,众生接受的是邪教!

  【既受邪教。增长执见。流转生死。故曰药发闷乱宛转於地。】

  这不就是我们今天社会的写实吗?可是诸位要特别记住,邪与正不容易辨别。为什么?邪教拿著佛像、拿著佛经,做他们传播邪知邪见的工具,所以你看到这是佛法、这是佛经,他讲错了。你仔细听听他也讲得不错,给诸位说,如果他不教你离言说、离名字、离心缘相,怎么讲都是错的。为什么?教你念《法华经》,你就执著在《法华经》上那错了!那正如法达禅师遇到六祖一样,没有遇六祖之前,他被《法华》转那就错了,那就是邪知邪见。这种叫门内外,门外外道容易看得出来,门内外看不出,这真正要慧眼。遇到六祖大师再给他一开示,恍然大悟,从今以后他转《法华》,为什么?不执著了。所以一些如果说是法师大德来给你讲经,讲的是名相,分别名相,执著名相,这都是增长执著知见,知见就是邪见。你看《楞严经》里头讲「知见立知,是无明本」,那不是邪见是什么?所以我劝大家研究欧阳大师的「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他一语就道破,佛法是破执著的,绝不是叫你增长执著的,你增长执著、邪见这错了,所以门内外可怕。

  我当年亲近李老师,一跟他见面,他就提醒我要注意,他说门外的外道,像基督教甚至於一贯道,你很容易辨别,那是外道。门内外不容易辨别,而且门内外的又多,《楞严》里头第六卷末尾,「四种清净明诲」里面,佛说得很清楚,在末法时期魔王派他这些子孙,魔子魔孙都在我们佛门里面出家,都披上了袈裟住在寺院里头来弘法利生,弘的全是魔外,魔道、外道,我们怎么能认识?我们怎么能够辨别?这就是渗透进来,而且人数之多,佛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所以在这个时代,你要是遇到正法,遇到一个真正善知识,你想想看,若不是善根福德因缘具足遇不到,真正遇不到。而且正法道场,再给诸位说,时间大概都不长,为什么?时间一长魔进来了,给你破坏、扰乱,魔是专来破坏道场的。所以正法道场往往都是昙花一现,但是这个一现,要是有缘的人遇到,得的这个利益无量无边。如果我们在整个时间里面来说,空间里面来讲,佛出现在世间也是昙花一现。你们想想释迦牟尼佛出现,拿我们中国记载的算法到今年,也不过三千零十年。

  而底下一尊佛出世,弥勒佛再示现在我们人间五十六亿年,五十六亿年比起释迦牟尼佛整个法运一万二千年,岂不是昙花一现吗?真是昙花一现。末法时期这个弘法正法道场也是昙花一现!我常常劝诸位说,你要在这里学真东西,你才能够得真受用,我们在正法道场一天、二天,你自己要是果然开悟,你这是一了百了。如何才能够得到正法利益?就是信解行证,要有坚固的信心,正确的理解,依教修行,求的就是要证果,就是要证实佛所说的境界。具体说来,我在讲堂里面都跟大家讲过,具体的讲,能证的是一心不乱,我们现在念佛,我们就是求一心不乱;所证的是一真法界,你只要得一心,你所见到的法界就是一真。在我们净土法门里面讲寂光净土,寂光净土与我们现前的生活不二,我们现在这个心不能专一,所以见不到。所以道是什么?道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在哪里修?在事事物物上修,待人接物里头都要学个清净心,学个如如不动,学个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修这个。修的是这个,学的是这个,证的还是这个,信解行证都是为了这个,这叫真修行,这叫正法。底下说:

  【佛思救拔。还复示生。如长者之归家。】

  受了邪教之害他才晓得回头,被它迷住了,到以后受它的害这才回头;只要你有回头的心,佛菩萨这又示现在你面前。你这个心还没有回头的意思,佛菩萨不会明显的教你,为什么?你不能接受。肯接受的时候就教你,可是教你的时候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底下这一句话:

  【四众敬仰。如诸子之欢喜。随顺古式。】

  这是教学的方法、原则,学生的条件就是『敬仰』,诚敬、仰慕,这个语是双关的,对老师诚敬、仰慕,对於法门诚敬、仰慕,这样才行。我对老师很尊敬、很仰慕,对於这个法不太尊重,这不行,不能成就;对於法很尊重、很仰慕,对老师瞧不起那不行,这个机缘都没有成熟。所以尊师重道是同时的,一个人具足这个条件,佛菩萨就教化这一个人,这一个人就成就;大众有这个修学的态度,佛就示现在大众当中来教化。昨天我给诸位说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你一个人发心就能够利益一切大众,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录音。所以在以往多少这些大德们自己证果,证了果怎么样?与众生没有缘,就是众生对他不尊重,没有说法的机缘,那只好去住山、去闭关,去隐居起来,求他自己的深造,不能够利益众生。

  今天情形就不一样,今天没有缘,没有缘你可以,在从前就是一个是著书,我没有缘,我能够把这个著作留传给后世。可是在从前留传不容易,为什么?以前没有印刷,要靠手写。手写的本子,如果没有人尊敬你,他对你这个东西根本就不重视,你写这个东西流传不到几年就没有了,失掉了。今天印刷术发达,印个几千本到处散,总有一本、两本会传下去,会被那个有善根福德的人他遇到了,他拿去发扬光大。所以这个情形不一样,比从前来得方便。更方便的录音,如果将录音带流通出去,这就度了很多人。虽然邪知邪见炽盛在世间,不怕,俗话常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那个信邪的人他没有听过正法。他如果听到正法他两个比较,他就晓得了哪个是对,哪个是不对,哪个应当取,哪个应当舍。这是今天科技发达有这些方便,一个人住在茅蓬里,住在关房里也能够弘法利生,也能够把佛法流传在世界各个角落。这就是我们要善用大众传播的工具,我们要会用这个东西。

  『随顺古式』,「古式」是讲原理、原则,诸位要懂得这个,千万不要望文生义,我们要墨守成规那就错了,为什么?你要采取古代的方式,在今天行不通。我昨天也给诸位提示过,佛法的复兴必定在中国大陆,但是,如果要建立像从前那种的丛林,恐怕是不可能。为什么?以前那个丛林制度,是农业社会时代的产物,今天已经进入到工业时代,进入到太空科技,不会再有从前那种丛林出现,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往后的佛法会向什么方向发展?会向学院、向大学,向这个方向发展。现在我们也能看到一点迹象,我们立法院已经通过,大学里面已经正式可以设立宗教学院,跟现在的学院完全一样。既然有独立的学院,当然就能够发展为独立的大学,将来以后就是大学学院取代了丛林。可是这里面就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果他教学的方法、思想,采取现在一般的,现在新潮流的,那这个佛法就变质。这里就要讲「随顺古式」,佛法就复兴!随顺古式是什么?古式跟今式最大不相同地方,古式不著相,就是《起信论》里面讲的三句话这就是古式。「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这十二个字记住,这就是随顺古式,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这是佛佛道同,佛法就现前了。我们今天世间宗教学术都是著文字相、著言说相,不离心缘相。所以欧阳大师说「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他著相,他用的是分别心,就是用的是第六识、第七识,第七识的执著,第六识的分别,他用这个,用这个这是世间法。古式是什么?不用这个,转八识成四智,佛教我们用平等性智、用妙观察智、用成所作智,这叫随顺古式。诸位千万要记住这句话,这才是随顺古式的真实义。

  【故曰依诸经方求好药草。备诠三学三德等法。故曰色香美味皆悉具足。谛审法门。为说劝修。故曰捣筛和合与子令服。能依教修。便断烦恼。出离生死。故曰速除苦恼无复众患。】

  底下这个几句,诸位细细去看,我不必再说,但是这个话里头句句都重要。『三学』是戒定慧、闻思修,可是这个东西前面给诸位讲,你要随顺古式,古式是古佛所传的原理、原则,你要不会,不会你就死在三学里面,那就是佛讲的「无益苦行」。这个苦行要有利益我们学,苦行没有利益你学它干什么?学佛从哪里学起?从戒学起。但是你要晓得,为什么叫你学戒?因为戒能帮助你得定,你这个心一天到晚在外头攀缘,戒是教你什么?这心收回来,这个也不许,那个也不许,叫你摄心,作用是这个。所以戒是定的方便,它的目的是得定。现在学戒的人不能得定,为什么不能得定?他死在戒里头。戒是个楼梯,楼梯是个工具,叫你爬上上一层去,好了,你就执著在楼梯上,我不走了,那一层永远爬不上,这叫死在戒条之下,不晓得它是个工具。定是不是目的?不是的,定还是工具,定是叫你开慧。佛法就是叫你开智慧,叫你大彻大悟,定是开慧的工具,戒又是得定的工具。我们如果说方便,这个戒是方便之方便,你要晓得这个道理,不但是戒不能够执著,定都不能执著。小乘人不能够开悟为什么原因?他执著定,所以佛说的「堕在涅盘坑」,涅盘就是定,堕落在无为坑里面,他执著,他不能舍离。

  《圆觉经》里面,这是我们刚刚讲过的,《圆觉经》第二章,「普贤菩萨」这一章,就是讲的修行最高指导原则;「文殊师利菩萨」第一章是讲开悟,那是讲的慧学,讲的开悟。普贤菩萨这章是讲的修行,一个是解门、一个是行门最高指导原则,《圆觉经》的前两章。最高指导原则是什么?「远离诸患」,世间一切法是诸患,佛的戒定慧也是诸患,戒定慧是什么?它对治贪瞋痴的。没有贪瞋痴哪有戒定慧?所以戒定慧是方便法,你要把它当作真的那糟了。我们现在有病,病是贪瞋痴,戒定慧是药,有贪瞋痴的时候必须要服这个药,贪瞋痴没有,戒定慧也不要,那有了戒定慧又出了毛病。所以六祖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大师连戒定慧也没有。你要不相信,你去看《坛经》,印宗法师遇到他的时候,问他黄梅宗旨有没有讲禅定、般若?六祖大师说不讲。他说为什么不讲?「禅定、般若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想想它这个意思。禅定不讲,那个戒当然更不讲了。

  这就是告诉你直截了当以心传心,这是禅家所谓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这个境界在我们净土法门里面来讲,理一心不乱的境界,这是最上乘。我们要明了这个理,明了这个理你才晓得,我们现在有病我们吃药,病好了药也不要,你才懂得这个道理。如果说你在今天,我有病吃药,我连那个药也执著,那你病加深,本来一重病,现在把那个药又加深,又增长一重病,这个诸佛菩萨流眼泪。所以要晓得哪是病、哪是药,药是干什么用的,不能从药里头再起副作用,又增加了别的病,这个麻烦就大了。这是我们今天所以不能开悟、不能入门的根本原因在此地。讲义诸位要细细的看,最好能够把经文也看一遍,我们在此地听讲才会有味道。我讲的都是经里面的话,但是你不看经,你不晓得,你看了经之后,才晓得哪一句话是哪一段经文的意思。好,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