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大意 (第八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02-0008
第四页「方便品」,在《法华经》里面,这也是重要的一品。
【方便有二。一者。由妙法色相不能示。但可以色相为助发。】
这里面每句话我们都要留意到,这两句话也是根据经文所讲的。经里面说:
【诸佛放光明。助发实相义。】
本经是世尊以放光来发起,这桩事情只有上根利智的人,一看到光明,他就懂了。可是中下根性的人,看了佛放光,还是不能够了解佛的意思。所以再接弥勒与文殊的问答,将义趣显示出来。这里面说:
【弥勒睹相伸疑。文殊傍引巧答。利根者已获开悟。】
这些事情全在「序品」上,前面这一品。这是讲方便。第二个意思:
【声闻同禀异闻。虽则睹相。不谤不疑。犹未明了。】
『同禀』就是大家同在一会,这些二乘大众与诸大菩萨同在一会。佛放光大家都见到,弥勒与文殊菩萨两个问对,大家也都听到,可是有些人开悟,有些人未悟,这就是讲的「同禀异闻」。这种情形当年在灵山会上,如来的法会都如此,何况以后?像我们现在一个讲堂里,同样讲一样东西,有人听了有悟处,有人听了还不懂,是一样的道理。这一般讲就是善根、福德、因缘的不相同。可是对於中下根来说:
【必假言说开示。亦由妙法虽不可以言宣。】
这就说明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必须要藉言说来发明妙法的义理,单单靠说明还不够。所以昨天上午,我跟你们教务主任讨论了一个问题,因为我们深深的感觉到,台湾自光复以来,大陆上有许多高僧大德来到台湾。来到台湾之后可以说就开始办佛学院,佛学院一直办到今天,你看办了有多少佛学院!佛学院是办了不少,读佛学院的人数也实在是不少,几个开悟了?几个有成就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问题。我就把我自己修学的经验,告诉你们教务主任,希望喜公上人来的时候给他提提。我学佛,那个时候学讲经,台中李老师开了个班,他也没有任何名义,是在民国四十七年、四十八年,他这个班办了两年,我们一共有二十多个同学跟李老师学。上课,一个星期就上一堂课两个小时,一个星期上两个小时的课,这个教学就教了两年,两年当中他老人家培养了二十多个人。他的目标就是要上台讲经,这二十几个人个个都能上台;换句话说,个个都能讲经,很有成就,这真正是没有白费。他的方法、技巧值得我们做参考。我是四十七年跟他学的,四十八年七月我才出家,我跟他学的时候还是在家。在那个时候的进度,差不多是一个月学一部经。所以我在出家以前,我跟他是一年三个月,十五个月,一共学了十三部经,这个十三部经都可以上台来讲。所以我一出家,还没有受沙弥戒,就到三藏学院去教书去,就到那里去做教师去。我一个学期才教一样,我把他们教毕业了才教六部经,我所学的十三部才用了一半。所以我给你们教务主任提起这个往事,正是有值得我们做参考的。
如果要问起学生的学历,没有你们整齐,我们那个时候同学多半还是小学毕业的。如果说年龄,我那个时候在班上年龄是最小的,大概是三十二岁,我们班上年龄最大的是林看治。你们在台中也许有很多人认识她,她今年八十多岁了,那个时候跟我们在一起学的时候她六十岁,她的孙女在国民小学做老师,她跟我们在一起上课学讲经。所以说是年龄、程度倒没有什么重要,重要在教学的方法。我们当时最大的特色,就是有练习讲经的道场,所以说学了不是说听了就算了,听了之后要上讲台,人人都要上讲台。老师那个时候对我们唯一的要求,就是上讲台讲经,学了就要上讲台。如果不想上讲台就不准参加这个班,你要参加这个班就一定要上讲台。那个时候女生就是在台中莲社,台中莲社每个星期六晚上讲经,几十年都是这样的,台中莲社星期六是我们女同学在那边讲经;灵山寺星期天下午讲经,男同学负责在那边讲经,不讲不行!这就是一定要有练习讲经的道场。我向你们教务主任提供意见,是希望你们在此地求学,每个学期一定要会讲一部经。
你们是三年毕业或者四年毕业,三年毕业至少能讲六部经,要四年毕业你们可以讲八部经,你们一毕业出去之后,教佛学院就没有问题。最低限度要能达到这个标准,我们佛学院才算是有成绩,才没有白办。除了练讲之外,这个研究讨论非常重要,我看你们现在是缺少这一样,研究讨论很重要。这个研究讨论就是我们从前所谓的小座,讲小座,譬如说同学当中,你们有十几个人,你们现在也有不少门功课,哪些人对某个老师的功课,觉得有兴趣在那边学,譬如学《法华经》,有两个学《法华经》的,在每天或每个星期要找一定的时间复讲。你们同学们在一起,讲完之后,同学们大家互相来批评、来改进,这样才行。哪几个学《证道歌》的,哪几个学佛教史的,学哪一门的就要讲哪一门,一个学期最少要有一门东西,自己要能够拿得出来,这样我们才没有白费。否则的话,像这样下去囫囵吞枣,三年、四年毕业,是学了不少东西,问你一样都拿不出来。这些都是属於一个方便法,你要会运用,老师负责的是指导,切磋琢磨是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事情。
所以我们学业、道业要想成就,不能没有老师,也不能没有同学,没有同学不会进步。小座的复讲,同学们在一块可以争论,老师要是在那个地方听不好意思争,有疑问也不大敢提出来。同学在一起,没有老师在,会争得面红耳赤,会搞得很不愉快常有的事情,这个没有关系,同学!实在上争得不服气,再去问老师,得要有这样的精神去学习,我们才会有成就。这是说我们当年,我们当年修学期间是两年,一个星期两个钟点。如果是佛学院像你们这样的环境,你们一年最低限度,要比我们超过五年才对。因为我们一个星期才上两个钟点课,你们一个星期不止上十个钟点课。而且我们那个时候都还有职业,都是利用空余时间来学习,有的人是家庭主妇,有的人都是有工作的,一个星期抽两个钟点来学习,都能够学成功。你们现在是专心来学习,把什么都放下,你们的成就,按理说应该在我们十倍以上,这个才合理。而你们四年下来还不如我们,那这是有问题,大有问题,大问题。
这个地方讲『声闻』,到这个时候我们能够看出他的善根福德深厚,虽然是「同禀异闻」,他不谤、他也不疑,这就是善根福德深厚。可是怎么样?『犹未明了』,虽然『不谤不疑』,可是对於妙法他还不明了,还不能够明了,这个时候再加以言说来开示。虽然言说开示,佛自己说得很清楚,佛讲『不可以言宣』;换句话说,这个法原本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在前面「序品」给诸位讲过,由此可知,凡是言说都叫做方便法。我们讲一乘、讲了义那是弦外之音,文字里面没有的,但是又必须要藉文字来烘托;换句话说,文字有诱导我们悟入一乘妙法的作用。这就要你善於运用,可不能死在文字之下。所以佛在一切经典里面教给我们受持,他老人家说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你看看又要用言语、文字、缘虑,又要离它,因为没有言语、文字、缘虑,没有办法给你做增上缘。你藉了这个增上缘之后必须又能够舍弃它,自己才能够悟入心性,悟入一真。死在言说、文句里面,那就错了,为什么?那你就不知道那是方便。所以我们要懂得那是方便法。这个地方说明:
【非言无以开导。故佛於此无问自说。惟此二种。总名方便。】
就是说一个是言说,一个是示相,都是方便。所以古德才说「佛法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种种设施都是方便,种种言说也是方便。悟入真实是你自己的事情,佛菩萨没有办法把真实明显的揭露给你,没有办法,这是要你自己悟入的。底下这两句就说了,这两句诸位要特别留意。
【实相妙理。惟人自悟。】
这两句话,你要不是『自悟』,谁也没有办法指陈给你,谁也没有办法把这个事情说明给你,没有办法,一定要靠你自悟。我们看看底下,这些二乘、权教,他的毛病在哪里,这些我们都要记住,我们自己修学不犯他这种错误,我们就有悟处。
【声闻已入法性。】
『声闻』是指阿罗汉与辟支佛,这些人已经断见思烦恼,已经证得了偏真涅盘,涅盘是证得,但是偏真,真俗二谛偏於真。你们记住这个地方,偏於真就不圆满,有没有证得?证得,但是偏在真上,不圆满、不究竟,但是不能说他未见法性。他的毛病在哪里?就是底下这一句话,你们大家记住:
【耽著三昧。懈怠自恣。於净佛国土教化众生。心不喜乐。有异菩萨。】
二乘的病就在此地,他们舍不得所证得的三昧,我们一般讲「九次第定」。为什么叫它九次第定?世间禅定有色界四禅、无色界四空就八种定,第九定超过世间。阿罗汉这个定比八定还要高,四禅八定是世间禅定,没出三界,到第九定超越了,出了三界,阿罗汉所证得的九次第定。他住在这个定中他不肯舍弃,『耽著三昧,懈怠自恣』,「自恣」有自己反省检点的意思,就是自己的功夫、自己的境界,究竟到了什么程度了。菩萨是勤於自恣,你看结夏安居圆满的时候自恣大会,那个自恣就是检讨得失。菩萨勤於自恣,阿罗汉是懈怠於自恣,他不搞这个事情,一年到头都在定中。定中境界当然是很自在,所以这个阿罗汉称之为小乘,偏重在自度,不愿意度生。为什么?度化众生在他觉得这是很辛苦的事情,所以他不愿意干。而且这娑婆世界众生刚强难化又不是很听话,这个样他更不愿意干。诸位要晓得,阿罗汉不是不度众生,阿罗汉什么?你跟他有缘,你去求他,他看了你不错,可以收你做个徒弟来教你,他不主动来找你。不像菩萨,菩萨是很随缘,什么人都愿意教化,教了几天调头而去,去了没关系,他不在乎,阿罗汉在乎这些。所以阿罗汉的作风跟菩萨大大的不一样,菩萨教化众生是主动的,阿罗汉教化众生是被动的,学生求他。菩萨对众生,你看看大经里面讲,「作一切众生不请之友」,众生不请他,菩萨就想方法来接引他,来接近众生,来教化众生。因此阿罗汉们对於『净佛国土』,我们常讲庄严佛国土,「净佛国土」就是庄严佛国土,『教化众生』心里面没什么欢喜心,不太愿意干这个事情。所以跟菩萨不一样的所在。
【故世尊自叙备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成就甚深未曾有法。以启二乘之懈怠也。】
在这最后的遗教,也就是世尊教学最后这个八年,你看看他对二乘人所用的口气,极力的来劝勉二乘人回小向大。说他自己在过去生中如何的修学,不但是言教,而且还有身教,以自己修学的榜样已至极。在佛法里面所谓三转法轮,示转、劝转、作证转,释迦牟尼佛说出他过去生中如何修学,这就是作证。今天学术界里头常常讲要拿证据出来,不拿证据出来他不相信,这是拿出证据。拿出证据再要不相信,那就没有法子,譬如现在有很多讨论到佛教的,讲到六道轮回他不相信,你拿证据给我看,你不拿证据我不相信有六道轮回。实在讲六道轮回的证据太多,大家稍稍留意一点,不难见到证据,这个事情是千真万确的事情,一点都不假。不相信的人是愚痴,不相信的人不能避免,如果说信则有,不信则无,那我就不信了,不信就无!这个事情不管你信不信,信有,不信还是有,这个事情就麻烦了,一定要把它搞清楚。佛在此地说明,他『成就甚深未曾有法』,「未曾有法」,这底下讲有两种,也是一个实,一个权,第一是实相,第二是诸法,这是两种未曾有法,稀有之法。实相二乘人没有证得,前面讲二乘人虽然已入法性,但是他「耽著三昧」,所以他不能证得。佛在楞严会上说他们是「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所以他不能证得。
但是,佛在经上很明白的告诉我们,阿罗汉会不会回小向大?会,决定会回小向大。一般阿罗汉要两个大劫以后才能回头,辟支佛要一个大劫才能回头。换句话说,他当中有这么长的一段时间,确实是耽误了,停止在这个地方,不能够向前精进。这个时间确实是长,这么长的时间他不能够向前进,他一回小向大,证得实相当然不是难事情。讲到修证方法非常之多,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如果你要是懂得、要会应用,给诸位说,人人都能够一生成佛,这是不假的,一点都不假的。你看《法华经》里面佛先说成佛不容易,当然也是实话,的确不容易;可是说了不容易,后面又说个龙女八岁成佛,这就说虽然不容易、也不难。所以这个法门是非难非易,不能讲它困难,也不能说它容易。就是诀窍你能不能把握?好像开保险柜一样,号码你晓得不晓得?如果你晓得保险柜的号码,一对门一拉就开了,很容易;如果你要不晓得的话,乱转,转上一个礼拜都打不开,急得一头大汗打不开。所以这个事情确实是非难非易之法,说穿迷悟之间,迷了就难,悟了就容易。
说到这个地方我们要晓得,中国的佛教跟南传的佛教,在思想上、方法上是走两条道路,我们中国的方法巧妙极了,运用的大乘方法。南传的一直到今天,你们去看看缅甸、泰国、锡兰,还都是小乘佛法,小乘佛法吃的苦多,用的方法笨拙,真正要下苦功破八十八品见惑,在天上人间七番生死证阿罗汉,他们搞这路子。而且他们不相信自己能成佛,他们也不相信释迦牟尼佛之外还有他方诸佛,他们不相信,他们脑袋里头是大乘非佛说,不相信大乘法。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我们中国是完全接受了大乘佛法,以大乘的理趣、方法来修学,所以在断证的功夫上,比小乘要猛力得太多,我们中国一生成佛,在历代是大有人在。所以我们想想,从前这个古道场,这是你们同学们都要留意,为什么?将来一代佛教续佛慧命、弘法利生的责任,是在你们的肩膀上。我们要学要学古人,不学今人,我求学的时候老师就教我,出家要学高僧,在家要学高士,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出家,我还在家。讲到高士他举了两个人不可以学,「古人不学苏东坡,今人不学梁启超」。这在世间法是高人,他在世间法里头有成就,他在佛法里头没有成就。所以学佛诸位要记住,你在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当中,要找个模样、找个模范,一生就学他,你们等於说是学东西有个标本、有个模样,你好学。否则的话,你学什么?学到老,问你学什么?不知道学什么,这你当然不能成就。
譬如说以观世音菩萨做标本,一心一意就学观音菩萨,学到自己要像个观音菩萨,学到最后自己就变成观音菩萨,要这样的学。或者祖师大德里头找个榜样,譬如说蕅益大师就是学莲池大师的,他有个样子。我们中国古来像这样的修学法很多,他有一个老师,有一个典型,有一个样子在,他能够成就。从前也没有办佛学院,可是成就的人那么多,就是他有他的方法。譬如说蕅益大师那个时候,莲池大师已经圆寂,他对於莲池大师很崇拜,他一生就学莲池大师。从哪个地方学?从莲池大师遗集里头学,学他的思想、学他的行持、学他的待人接物。莲池大师是一代祖师,他也真是不辜负莲池大师,他自己也成为一代祖师,所以要有个样子、有个典型在。我们学谁?你学哪一宗,哪一宗都有祖师、都有大德,都可以做为我们师范、做为我们表率的,我们的修学有典型、有模样,不是盲修瞎练。此地讲:
【声闻已证实相。故曰我与菩萨同入法性。但不知诸法亦即实相。】
这个地方讲『声闻已证实相』,是这些声闻在世尊会下,听了四十年经,世尊给他们讲经,你看看从阿含、方等、般若,般若二十二年,这些声闻都在座,所以确实对於实相他们都比我们了解得还多。我们才听几年?而且我们听的凡夫僧说的,他们是听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可见得他们比我们懂得多。但是怎么样?不晓得诸法就是实相。如果晓得诸法就是实相,他就不是二乘,他就不是凡夫。所以入了这个境界之后,凡所有相皆是实相;没入的,《金刚经》里面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入门的。为什么?他用妄心,所以你见的一切境界、一切诸法是妄相。实相是什么?用真心,妄心去掉,你所见的一切相都是实相。我给诸位讲《四书》就是《华严经》,你们不相信,你们要是多念念这几句话,应该相信。《四书》是不是诸法?既是诸法,诸法就是实相,《四书》怎么不是实相!基督教的《新旧约》是不是诸法?既是诸法当然也即实相,没什么两样。所以古德说「圆人说法,无法不圆」,什么叫圆人?你们学过天台藏、通、别、圆,贤首小、始、终、顿、圆,圆教的菩萨叫圆人,圆教的菩萨看一切法没有不圆。那就是说凡所有相皆是实相,为什么?心是平等的、清净的。我们之所以不圆就是心不平等,还分这个、分那个,不平等!诸位要晓得,他分别,我们不能分别,为什么?我们学的是圆顿大法。那我们一分别跟他一样,见不到实相,见不到诸法,妙法见不到了。只有心清净,像六祖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这心里清净到一物都没有,然后你才能见到『诸法亦即实相』,就见到了,真是法法平等,无有高下。好,下课。
第四页「方便品」,在《法华经》里面,这也是重要的一品。
【方便有二。一者。由妙法色相不能示。但可以色相为助发。】
这里面每句话我们都要留意到,这两句话也是根据经文所讲的。经里面说:
【诸佛放光明。助发实相义。】
本经是世尊以放光来发起,这桩事情只有上根利智的人,一看到光明,他就懂了。可是中下根性的人,看了佛放光,还是不能够了解佛的意思。所以再接弥勒与文殊的问答,将义趣显示出来。这里面说:
【弥勒睹相伸疑。文殊傍引巧答。利根者已获开悟。】
这些事情全在「序品」上,前面这一品。这是讲方便。第二个意思:
【声闻同禀异闻。虽则睹相。不谤不疑。犹未明了。】
『同禀』就是大家同在一会,这些二乘大众与诸大菩萨同在一会。佛放光大家都见到,弥勒与文殊菩萨两个问对,大家也都听到,可是有些人开悟,有些人未悟,这就是讲的「同禀异闻」。这种情形当年在灵山会上,如来的法会都如此,何况以后?像我们现在一个讲堂里,同样讲一样东西,有人听了有悟处,有人听了还不懂,是一样的道理。这一般讲就是善根、福德、因缘的不相同。可是对於中下根来说:
【必假言说开示。亦由妙法虽不可以言宣。】
这就说明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必须要藉言说来发明妙法的义理,单单靠说明还不够。所以昨天上午,我跟你们教务主任讨论了一个问题,因为我们深深的感觉到,台湾自光复以来,大陆上有许多高僧大德来到台湾。来到台湾之后可以说就开始办佛学院,佛学院一直办到今天,你看办了有多少佛学院!佛学院是办了不少,读佛学院的人数也实在是不少,几个开悟了?几个有成就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问题。我就把我自己修学的经验,告诉你们教务主任,希望喜公上人来的时候给他提提。我学佛,那个时候学讲经,台中李老师开了个班,他也没有任何名义,是在民国四十七年、四十八年,他这个班办了两年,我们一共有二十多个同学跟李老师学。上课,一个星期就上一堂课两个小时,一个星期上两个小时的课,这个教学就教了两年,两年当中他老人家培养了二十多个人。他的目标就是要上台讲经,这二十几个人个个都能上台;换句话说,个个都能讲经,很有成就,这真正是没有白费。他的方法、技巧值得我们做参考。我是四十七年跟他学的,四十八年七月我才出家,我跟他学的时候还是在家。在那个时候的进度,差不多是一个月学一部经。所以我在出家以前,我跟他是一年三个月,十五个月,一共学了十三部经,这个十三部经都可以上台来讲。所以我一出家,还没有受沙弥戒,就到三藏学院去教书去,就到那里去做教师去。我一个学期才教一样,我把他们教毕业了才教六部经,我所学的十三部才用了一半。所以我给你们教务主任提起这个往事,正是有值得我们做参考的。
如果要问起学生的学历,没有你们整齐,我们那个时候同学多半还是小学毕业的。如果说年龄,我那个时候在班上年龄是最小的,大概是三十二岁,我们班上年龄最大的是林看治。你们在台中也许有很多人认识她,她今年八十多岁了,那个时候跟我们在一起学的时候她六十岁,她的孙女在国民小学做老师,她跟我们在一起上课学讲经。所以说是年龄、程度倒没有什么重要,重要在教学的方法。我们当时最大的特色,就是有练习讲经的道场,所以说学了不是说听了就算了,听了之后要上讲台,人人都要上讲台。老师那个时候对我们唯一的要求,就是上讲台讲经,学了就要上讲台。如果不想上讲台就不准参加这个班,你要参加这个班就一定要上讲台。那个时候女生就是在台中莲社,台中莲社每个星期六晚上讲经,几十年都是这样的,台中莲社星期六是我们女同学在那边讲经;灵山寺星期天下午讲经,男同学负责在那边讲经,不讲不行!这就是一定要有练习讲经的道场。我向你们教务主任提供意见,是希望你们在此地求学,每个学期一定要会讲一部经。
你们是三年毕业或者四年毕业,三年毕业至少能讲六部经,要四年毕业你们可以讲八部经,你们一毕业出去之后,教佛学院就没有问题。最低限度要能达到这个标准,我们佛学院才算是有成绩,才没有白办。除了练讲之外,这个研究讨论非常重要,我看你们现在是缺少这一样,研究讨论很重要。这个研究讨论就是我们从前所谓的小座,讲小座,譬如说同学当中,你们有十几个人,你们现在也有不少门功课,哪些人对某个老师的功课,觉得有兴趣在那边学,譬如学《法华经》,有两个学《法华经》的,在每天或每个星期要找一定的时间复讲。你们同学们在一起,讲完之后,同学们大家互相来批评、来改进,这样才行。哪几个学《证道歌》的,哪几个学佛教史的,学哪一门的就要讲哪一门,一个学期最少要有一门东西,自己要能够拿得出来,这样我们才没有白费。否则的话,像这样下去囫囵吞枣,三年、四年毕业,是学了不少东西,问你一样都拿不出来。这些都是属於一个方便法,你要会运用,老师负责的是指导,切磋琢磨是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事情。
所以我们学业、道业要想成就,不能没有老师,也不能没有同学,没有同学不会进步。小座的复讲,同学们在一块可以争论,老师要是在那个地方听不好意思争,有疑问也不大敢提出来。同学在一起,没有老师在,会争得面红耳赤,会搞得很不愉快常有的事情,这个没有关系,同学!实在上争得不服气,再去问老师,得要有这样的精神去学习,我们才会有成就。这是说我们当年,我们当年修学期间是两年,一个星期两个钟点。如果是佛学院像你们这样的环境,你们一年最低限度,要比我们超过五年才对。因为我们一个星期才上两个钟点课,你们一个星期不止上十个钟点课。而且我们那个时候都还有职业,都是利用空余时间来学习,有的人是家庭主妇,有的人都是有工作的,一个星期抽两个钟点来学习,都能够学成功。你们现在是专心来学习,把什么都放下,你们的成就,按理说应该在我们十倍以上,这个才合理。而你们四年下来还不如我们,那这是有问题,大有问题,大问题。
这个地方讲『声闻』,到这个时候我们能够看出他的善根福德深厚,虽然是「同禀异闻」,他不谤、他也不疑,这就是善根福德深厚。可是怎么样?『犹未明了』,虽然『不谤不疑』,可是对於妙法他还不明了,还不能够明了,这个时候再加以言说来开示。虽然言说开示,佛自己说得很清楚,佛讲『不可以言宣』;换句话说,这个法原本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在前面「序品」给诸位讲过,由此可知,凡是言说都叫做方便法。我们讲一乘、讲了义那是弦外之音,文字里面没有的,但是又必须要藉文字来烘托;换句话说,文字有诱导我们悟入一乘妙法的作用。这就要你善於运用,可不能死在文字之下。所以佛在一切经典里面教给我们受持,他老人家说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你看看又要用言语、文字、缘虑,又要离它,因为没有言语、文字、缘虑,没有办法给你做增上缘。你藉了这个增上缘之后必须又能够舍弃它,自己才能够悟入心性,悟入一真。死在言说、文句里面,那就错了,为什么?那你就不知道那是方便。所以我们要懂得那是方便法。这个地方说明:
【非言无以开导。故佛於此无问自说。惟此二种。总名方便。】
就是说一个是言说,一个是示相,都是方便。所以古德才说「佛法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种种设施都是方便,种种言说也是方便。悟入真实是你自己的事情,佛菩萨没有办法把真实明显的揭露给你,没有办法,这是要你自己悟入的。底下这两句就说了,这两句诸位要特别留意。
【实相妙理。惟人自悟。】
这两句话,你要不是『自悟』,谁也没有办法指陈给你,谁也没有办法把这个事情说明给你,没有办法,一定要靠你自悟。我们看看底下,这些二乘、权教,他的毛病在哪里,这些我们都要记住,我们自己修学不犯他这种错误,我们就有悟处。
【声闻已入法性。】
『声闻』是指阿罗汉与辟支佛,这些人已经断见思烦恼,已经证得了偏真涅盘,涅盘是证得,但是偏真,真俗二谛偏於真。你们记住这个地方,偏於真就不圆满,有没有证得?证得,但是偏在真上,不圆满、不究竟,但是不能说他未见法性。他的毛病在哪里?就是底下这一句话,你们大家记住:
【耽著三昧。懈怠自恣。於净佛国土教化众生。心不喜乐。有异菩萨。】
二乘的病就在此地,他们舍不得所证得的三昧,我们一般讲「九次第定」。为什么叫它九次第定?世间禅定有色界四禅、无色界四空就八种定,第九定超过世间。阿罗汉这个定比八定还要高,四禅八定是世间禅定,没出三界,到第九定超越了,出了三界,阿罗汉所证得的九次第定。他住在这个定中他不肯舍弃,『耽著三昧,懈怠自恣』,「自恣」有自己反省检点的意思,就是自己的功夫、自己的境界,究竟到了什么程度了。菩萨是勤於自恣,你看结夏安居圆满的时候自恣大会,那个自恣就是检讨得失。菩萨勤於自恣,阿罗汉是懈怠於自恣,他不搞这个事情,一年到头都在定中。定中境界当然是很自在,所以这个阿罗汉称之为小乘,偏重在自度,不愿意度生。为什么?度化众生在他觉得这是很辛苦的事情,所以他不愿意干。而且这娑婆世界众生刚强难化又不是很听话,这个样他更不愿意干。诸位要晓得,阿罗汉不是不度众生,阿罗汉什么?你跟他有缘,你去求他,他看了你不错,可以收你做个徒弟来教你,他不主动来找你。不像菩萨,菩萨是很随缘,什么人都愿意教化,教了几天调头而去,去了没关系,他不在乎,阿罗汉在乎这些。所以阿罗汉的作风跟菩萨大大的不一样,菩萨教化众生是主动的,阿罗汉教化众生是被动的,学生求他。菩萨对众生,你看看大经里面讲,「作一切众生不请之友」,众生不请他,菩萨就想方法来接引他,来接近众生,来教化众生。因此阿罗汉们对於『净佛国土』,我们常讲庄严佛国土,「净佛国土」就是庄严佛国土,『教化众生』心里面没什么欢喜心,不太愿意干这个事情。所以跟菩萨不一样的所在。
【故世尊自叙备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成就甚深未曾有法。以启二乘之懈怠也。】
在这最后的遗教,也就是世尊教学最后这个八年,你看看他对二乘人所用的口气,极力的来劝勉二乘人回小向大。说他自己在过去生中如何的修学,不但是言教,而且还有身教,以自己修学的榜样已至极。在佛法里面所谓三转法轮,示转、劝转、作证转,释迦牟尼佛说出他过去生中如何修学,这就是作证。今天学术界里头常常讲要拿证据出来,不拿证据出来他不相信,这是拿出证据。拿出证据再要不相信,那就没有法子,譬如现在有很多讨论到佛教的,讲到六道轮回他不相信,你拿证据给我看,你不拿证据我不相信有六道轮回。实在讲六道轮回的证据太多,大家稍稍留意一点,不难见到证据,这个事情是千真万确的事情,一点都不假。不相信的人是愚痴,不相信的人不能避免,如果说信则有,不信则无,那我就不信了,不信就无!这个事情不管你信不信,信有,不信还是有,这个事情就麻烦了,一定要把它搞清楚。佛在此地说明,他『成就甚深未曾有法』,「未曾有法」,这底下讲有两种,也是一个实,一个权,第一是实相,第二是诸法,这是两种未曾有法,稀有之法。实相二乘人没有证得,前面讲二乘人虽然已入法性,但是他「耽著三昧」,所以他不能证得。佛在楞严会上说他们是「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所以他不能证得。
但是,佛在经上很明白的告诉我们,阿罗汉会不会回小向大?会,决定会回小向大。一般阿罗汉要两个大劫以后才能回头,辟支佛要一个大劫才能回头。换句话说,他当中有这么长的一段时间,确实是耽误了,停止在这个地方,不能够向前精进。这个时间确实是长,这么长的时间他不能够向前进,他一回小向大,证得实相当然不是难事情。讲到修证方法非常之多,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如果你要是懂得、要会应用,给诸位说,人人都能够一生成佛,这是不假的,一点都不假的。你看《法华经》里面佛先说成佛不容易,当然也是实话,的确不容易;可是说了不容易,后面又说个龙女八岁成佛,这就说虽然不容易、也不难。所以这个法门是非难非易,不能讲它困难,也不能说它容易。就是诀窍你能不能把握?好像开保险柜一样,号码你晓得不晓得?如果你晓得保险柜的号码,一对门一拉就开了,很容易;如果你要不晓得的话,乱转,转上一个礼拜都打不开,急得一头大汗打不开。所以这个事情确实是非难非易之法,说穿迷悟之间,迷了就难,悟了就容易。
说到这个地方我们要晓得,中国的佛教跟南传的佛教,在思想上、方法上是走两条道路,我们中国的方法巧妙极了,运用的大乘方法。南传的一直到今天,你们去看看缅甸、泰国、锡兰,还都是小乘佛法,小乘佛法吃的苦多,用的方法笨拙,真正要下苦功破八十八品见惑,在天上人间七番生死证阿罗汉,他们搞这路子。而且他们不相信自己能成佛,他们也不相信释迦牟尼佛之外还有他方诸佛,他们不相信,他们脑袋里头是大乘非佛说,不相信大乘法。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我们中国是完全接受了大乘佛法,以大乘的理趣、方法来修学,所以在断证的功夫上,比小乘要猛力得太多,我们中国一生成佛,在历代是大有人在。所以我们想想,从前这个古道场,这是你们同学们都要留意,为什么?将来一代佛教续佛慧命、弘法利生的责任,是在你们的肩膀上。我们要学要学古人,不学今人,我求学的时候老师就教我,出家要学高僧,在家要学高士,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出家,我还在家。讲到高士他举了两个人不可以学,「古人不学苏东坡,今人不学梁启超」。这在世间法是高人,他在世间法里头有成就,他在佛法里头没有成就。所以学佛诸位要记住,你在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当中,要找个模样、找个模范,一生就学他,你们等於说是学东西有个标本、有个模样,你好学。否则的话,你学什么?学到老,问你学什么?不知道学什么,这你当然不能成就。
譬如说以观世音菩萨做标本,一心一意就学观音菩萨,学到自己要像个观音菩萨,学到最后自己就变成观音菩萨,要这样的学。或者祖师大德里头找个榜样,譬如说蕅益大师就是学莲池大师的,他有个样子。我们中国古来像这样的修学法很多,他有一个老师,有一个典型,有一个样子在,他能够成就。从前也没有办佛学院,可是成就的人那么多,就是他有他的方法。譬如说蕅益大师那个时候,莲池大师已经圆寂,他对於莲池大师很崇拜,他一生就学莲池大师。从哪个地方学?从莲池大师遗集里头学,学他的思想、学他的行持、学他的待人接物。莲池大师是一代祖师,他也真是不辜负莲池大师,他自己也成为一代祖师,所以要有个样子、有个典型在。我们学谁?你学哪一宗,哪一宗都有祖师、都有大德,都可以做为我们师范、做为我们表率的,我们的修学有典型、有模样,不是盲修瞎练。此地讲:
【声闻已证实相。故曰我与菩萨同入法性。但不知诸法亦即实相。】
这个地方讲『声闻已证实相』,是这些声闻在世尊会下,听了四十年经,世尊给他们讲经,你看看从阿含、方等、般若,般若二十二年,这些声闻都在座,所以确实对於实相他们都比我们了解得还多。我们才听几年?而且我们听的凡夫僧说的,他们是听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可见得他们比我们懂得多。但是怎么样?不晓得诸法就是实相。如果晓得诸法就是实相,他就不是二乘,他就不是凡夫。所以入了这个境界之后,凡所有相皆是实相;没入的,《金刚经》里面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入门的。为什么?他用妄心,所以你见的一切境界、一切诸法是妄相。实相是什么?用真心,妄心去掉,你所见的一切相都是实相。我给诸位讲《四书》就是《华严经》,你们不相信,你们要是多念念这几句话,应该相信。《四书》是不是诸法?既是诸法,诸法就是实相,《四书》怎么不是实相!基督教的《新旧约》是不是诸法?既是诸法当然也即实相,没什么两样。所以古德说「圆人说法,无法不圆」,什么叫圆人?你们学过天台藏、通、别、圆,贤首小、始、终、顿、圆,圆教的菩萨叫圆人,圆教的菩萨看一切法没有不圆。那就是说凡所有相皆是实相,为什么?心是平等的、清净的。我们之所以不圆就是心不平等,还分这个、分那个,不平等!诸位要晓得,他分别,我们不能分别,为什么?我们学的是圆顿大法。那我们一分别跟他一样,见不到实相,见不到诸法,妙法见不到了。只有心清净,像六祖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这心里清净到一物都没有,然后你才能见到『诸法亦即实相』,就见到了,真是法法平等,无有高下。好,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