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大意 (第二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02-0002
接著我们再说心法,佛在《华严经》里面给我们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十法界虽然是千差万别,能造的只是一心,从心上来说,我们有的时候说性,有的时候说相。说性是心之体性,说相是心之相状,因此性相是一不是二,所以才说是性相一如。觉悟我们称为圣,不觉称为凡,凡圣也是一不是二。大经里面还有比喻,说明一切万象的来源,佛说心就像一个画家一样,它会画画,它能够画出种种五阴。譬如这个画家他一生有许多的作品,所有的这些作品,都是他自己的心变现出来的影像。这个比喻,把画家比喻我们的真心,而把十法界依正庄严比作图画,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这个心变现的影像。心是真实的,决定不是虚妄,真,因为性体它没有任何迹象可寻,没有迹象,所以我们叫它做空,於是乎叫它做真空。真空之体能变无量无边的相状,变出来这些相,这个相是有,我们看是有,有不是真有,而是真心变现之。所以这有我们叫它做妙有,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学佛,你对於佛法与众生法了解之后,明白了以后,我们修学的重点,必须要放在心法上。因为这个三法:众生法与佛法、心法,心法是理体、是根本,一切要从心地法门里面去修学。善於修学的人,就是说他不用妄心,真心是平等的,刚才讲一就平等。
我们撇开其他的法门不谈,在今日之下,修学最方便,有把握能够成就的无过於念佛法门,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念佛法门,它的目的是在证得一心不乱,可见得念佛法门它的功夫在这三法里面,它是用在心法上。功夫有上中下三品,上品的所谓是理一心不乱,那是真正达到了一心。中品的是事一心不乱,也可以说相当不错,中品相当不错,在净土法门里面讲这是生方便有余土。下品的是功夫成片带业往生,伏惑而未断惑,这是下品的境界。诸位如果要是问到了修学,我们应该怎么样修?怎样修才能成就?我想这是每位学佛同学们都非常关心的事情,虽关心有没有用?只是关心,不深入的去修学没用处。头一桩对甚深之理你要觉悟、要通达,理要是不通你的修行就有障碍。所以世尊当年在世,说法四十九年,为什么天天在那里讲,不带著大家去打个佛七、打个禅七?你到经里面去找找看,释迦牟尼佛什么时候领著大众去打个佛七,你找找看,看有没有?好像释迦牟尼佛不重视修行,只重视在讲经。诸位要晓得,理难懂,理路懂了修行不难!《法华经》里面龙女八岁成佛,可见得这不是难事情。要难,八岁的女孩她就能做到!
所以说是行不难,解难,就说认识路难,走路不难。你要不认识路你走到哪里去?你走一辈子也走不到。认识路晓得哪个路远、哪个路近,喜欢走哪条路就走哪条路,而且可以预期能够到达,我走这条路多少时间到达,我走那条路多少时间到达。譬如我们台北到台中,我们乘火车大概多少时间到达,我们乘飞机大概多少时间到达,我们清清楚楚,不迷惑。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无非是叫大家明理,认识路,怎么个修学方法,你自然就会了,用不著问别人。佛说法就正如同教一个旅行的人,把每条道路都给你说清楚,每条道路的路上情形也都给你讲清楚,你爱走哪条路就走哪条路,八万四千法门殊途同归,这就大慈大悲。但是诸位要晓得,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修的一个心法。讲到这个地方,这个心是真心,你要想真正成就、要想证得,第一个你要把妄心舍掉。所以先要认识哪是真、哪是妄,如果连真妄都搞不清楚,把假的当作真的,将迷作悟,你还能成就吗?我告诉诸位,第一个是名闻利养,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五欲六尘是真的、是假的?你们也学了几天佛法,这是假的不是真的。那是假的你应该放得下、放不下?你要是放不下,你就迷而不悟,你还是学的是迷,你没有学的悟!
你出家了,现在有个居士,有个护法盖个道场送给你,你欢欢喜喜接受,到法院里头去做了个手续,你也搞了个所有权状了,这个送给你。你们想想,这是如法、还是不如法?这个所有权状送给你,就是叫你又还俗,你又在家。本来你没有家,现在盖个家所有权状、土地、房子都给你,你也办好手续,你就又回家去。你看出了家被人家又拉拉拉到家里去,完了!你的头脑要冷静、要清楚,哪些事是真的、哪些是妄、哪些是是、哪些是非,你就能够辨得清清楚楚。出家人三衣一钵,绝不贪爱世间的财物,学什么?清净心,修清净心。有一丝毫的贪爱回去了,就又回去了,所以这个事情就这么难。你为什么放不下?是因为你不明理,你不相信一,你不信!你不要以为你们出了家你信佛,我看不信。信佛就能成佛,信佛就能够依教奉行。
你们在学院里念书,如果有争名次的心就错了,我要考第一,我要考在你前面,你就是迷惑颠倒,迷心,为什么?还有争。学佛迷、悟是在起心动念,所以古德常讲的是「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你这个妄念起来你不觉,随著妄念流转,这还得了吗?所以修行就是修心。要观察一切法唯心所造,唯识所变,本来是不动,不来不去,清净寂灭相!这个境界比无生法忍还高一级,无生法忍是看一切万象不生不灭,到清净寂灭与佛就相似,可以说就一样,证得无生法忍这可以说接近,非常接近。生死诸位想想看,还有没有?当然没有,哪来的生死!生死是妄想里面的,妄想不断有生死轮回,妄想断了没有生死轮回。诸位要是真正想学佛,想在佛法里面修学,在这一生证得殊胜的功德利益,要认真。世间什么事都可以作假,只有这桩事情不能作假,世间什么事情我们也可以有的时候说侥幸,这桩事情不能侥幸,要老老实实的去修学。
本经里面讲到这心法,说得非常之妙,这三法都妙,众生法、佛法、心法都妙。悟了就叫做大圆镜智,普照十方,佛、心、众生三无差别,是一而三,三而一。所以古德说既然讲是三,非三非一,非一非三,即三即一,要晓得这个事实。心里面决定不可以有个三、有个一,那就坏了,便利言说起见,可以说三,可以说一。实际上有没有?实际上没有,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所以佛在本经里面说,「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这两句话就是通常讲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所以佛又说「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但是诸位要晓得,这个我,你要是看作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那个法妙难思,那就错了!我是什么?自己的我。这个我是万法归一的我,不是你我他的我,决定不能误会,就是自己的真心体、相、作用妙难思。这是把这个三种法,我就介绍到此地。
再讲上面这个字「妙」,为什么称作妙法?古德就本经本、迹二门来说妙,这部经有二十八品,前面十四品是迹门,后十四品是本门。我们这次这三十个小时打算把迹门十四品,就是到「安乐行品」,从「序品」到「安乐行品」介绍给诸位,下个学期,我们有时间再继续讲后面本门的十四品,我们再研究。先说迹门十种妙,第一个是境界太妙,境界是无量无边,经里面有说十如是的境界,十二因缘的境界,四谛的境界,二谛、三谛、一谛、五谛,都是诸佛菩萨、三乘人的境界。你们要细细的去研究经,或者是研究经的注解,《法华经》自古到今有一百多种注解,这里面最具权威的,是天台的智者大师《法华经文句》,湛然大师他给《法华经文句》又做了个注解,叫做《法华文句记》一共有二十卷,这个书在台湾有流通不难得到。学天台的,诸位要晓得,从前学天台,这个三大部是要背诵的,三大部的线装书要是堆起来,大概有这么高,全都要背诵。《法华玄义释签》,你看线装书二十本,《法华文句记》二十本,《摩诃止观》二十本,这个六十本书要背的!如果是不背的话,没有资格进天台讲堂的大门,他们在讲经的讲堂,你不能够背诵三大部,没有资格进大门。
所以说从前人家为什么会成就?我们现在为什么不成就?你一想就可以想到人家真用功。我们现在谈什么?你谈什么?哪点能比得上人家,比人家强的地方是什么?就是一天到晚是非人我,那比人强得太多了。没有事情的时候充壳子、杂心闲话,张家长、李家短,嫉妒、瞋恚、斗争超过了古人,其他的比不上。学佛要不能够背诵大经大论很难,很难有成功的指望!你们看看《高僧传》,看看禅宗的这些语录,甚至於教下各宗的语录,你们看看古来这些学人,哪个不是对於大经大论都熟透了!人家才能开悟。我们最近在台北市讲《六祖坛经》,六祖弟子当中有很多大彻大悟的。现在我看你们课表里头,有《永嘉禅宗集》,永嘉的基础就是天台,他是有天台止观的基础,对於天台的教义是下过一番功夫,大彻大悟之后六祖给他印证。六祖会下法达禅师就是从《法华》入门,人家诵《法华》三千部。什么叫诵?诵是背诵,我这个经念了会背,念了会背之后每天背诵一遍,就是一部经,已经背诵了三千遍。三千遍多少时候?一天一部差不多是十年,六祖会下是大彻大悟。
所以我们想想,我们用什么功?再像这样下去的话,诸位要晓得,光阴是最宝贵的,光阴可惜!诸位在学院里面这是很难得的一个好机会,可是学东西要有正助,正助双修。像台中李老师在过去办研究班,他们有八个学生,课程也有十几种,他们四年毕业。可是八个学生里面,你们去打听,去问问他们,他们还是有正助双修。有两个喜欢般若的,深入般若,其他的经都听,每个老师上课都很用心听,把所有力量专用在般若上。有两个对唯识有兴趣的,他就把所有力量用在唯识上,唯识是他主修的,其他是副课,有一个主修的!你们在学院里面有这么多课程,哪个课程你最喜欢,这个课程你自己心里选定了,一切力量统统要用在这个地方。正助双修,有宾、有主才能成就。我今天给老法师谈到,我过去在台中十年,我听李老师讲经三十部,听他讲三十部,我在里面选的五部,十年当中主修的就是学五部经。所以比起你们我差得很远,你们在三、四年中就学了一大堆,我十年才学五样。而且五样在你们看起来很简单,头一个《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你们看那薄薄的本子只有二、三张。第二部是《弥陀经》,第三部是《普贤行愿品》,第四部《金刚经》,第五部《楞严经》,十年的时间,我就有这个底子。
像这些你们佛学院,大概只有一年、二年就教完了,你们虽然是学完,囫囵吞枣,那个经的什么味道不晓得。跟吃枣一样,没有经过牙齿嚼,一下就吞下去,什么味道不知道,你们干的、学的是这个。有没有听说过一经通一切经通?我学了这么一点点了,我离开就行,就可以进修,一切经论展开我面前没有困难。理通达,修行的路子也明白,行解能够相应,自己才能得受用。如果是宾主都没有,十年当中我三十样都下功夫,那好了,样样都通是样样都松,没有一样能拿得出去。所以你们在佛学院,这个三、四年当中,能够有一种东西成就,是很理想的,两种还可以。三种以上我就有得怀疑,就是你们能不能成就,我有得怀疑。因为在四年当中学三种东西,不太容易,在我感觉当中不容易。而且学东西给诸位说,由浅而深,由小部到大部,譬如讲《法华经》这东西不能学,为什么?学不会。如果你要有三十部小部经的基础,你可以学《法华经》;你没有三十部小部经的基础,像《法华》、《楞严》都没有用处。所以这次到此地跟诸位讲《法华经》,是给你们结缘,是叫你们晓得佛法里有这部经典,这个经典的大意是什么,学习不是这个时候,这个时候可以介绍给你。讲到真正的境界,就是我们常讲的实相,特别是《般若经》里面讲「诸法实相」,那是唯佛与佛方能证得,这是境界妙!九法界有情众生所见到的相,那《金刚经》上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到如来果地上的时候,凡所有相皆是实相,那个境界就妙!
第二种是智慧妙,但是诸位要晓得,智慧不是聪明,聪明不妙,智慧妙。智慧是什么?你看《般若经》里面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这是智慧。智慧是要离心意识,就是真如本性的照用,观照般若照用,这是智慧。所以你看《心经》里面讲「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照见五蕴皆空」,这是智慧妙!学佛的人就是要开这个智慧,如果我们智慧要开了,我们也跟观世音菩萨一样,「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我们现在的智慧没现前。这个智慧是本有的,六根的根性它的作用就是观照,我们现在麻烦在哪个地方?真心起作用的时候,五俱起意识连带起了作用,而且五俱起意识是喧宾夺主,我们只晓得有意识,不晓得有智慧观照。识是迷,智是照、是觉,所以我们是离本觉而起了不觉,我们现在是在这个境界当中。
要怎么个训练法?这是现前跟以往不相同,以往非常重视智慧的训练,就是说根本智的训练,这是大家要记住的,有根本才会有后得。那个根本智就好像树的根一样,树根一样,有根它才会发芽,才会长成大树,才会开花结果,根本智,才会有后得智。如果没有根本智,没有根本你们想想看,那个枝叶花果从哪里长得起来?我们现在学佛所犯的大病,就是疏忽不求根本智,光想好看。结果搞的是什么?搞的都是花瓶里面花,从外头折下来插在那里的,过几天死掉了,为什么?没有根、没有本,怎么样妆扮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搞这个东西!根本智的修学,是从戒定慧当中得来的。从前出家五年学戒,五年干什么?学根本智。五年,讲堂没有资格听经,念佛堂、禅堂没有资格进去,这个五年学什么东西?学生活教育。诸位要晓得,那个地方学戒学什么?实际上就是学《沙弥律仪》,十戒与二十四门威仪,学做人、学规矩,学生活教育。除这个之外就是背诵经典,诸位晓得,这个背诵经典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这个妙极了,这就是修的根本智。
你看看你背诵的时候,你心里不打妄想,不会起恶念。这个戒律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心里没有恶念、没有分别、没有妄想,念经不起恶念,你看诸恶莫作做到了。经是圣人的言教,善中至善,你在那里读诵岂不叫众善奉行吗?所以这背诵经典就是持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背诵的时候要专心,专心就是修定,不专心就不能背,背的时候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每个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就修慧。所以大家要晓得,背诵经典不叫你研究,这什么意思,那怎么讲法,不需要,没有意思、没有讲法,就是这样念下去,这是什么?戒定慧三学等运,修的根本智。这么重要的一桩修学的大事,我们今天疏忽,把它忘掉,成什么话?这个人怎么能开得了智慧?没有根本智决定没有后得智。后得智是什么?一闻千悟这是后得智。所以我特别劝勉你们同学,哪个经典喜欢要背诵,成诵之后二六时中心里面都在转境,熟透了心清净了,一切世缘能够放下、能够离开了,心达到真正清净大彻大悟,后得智现前,妙!从前出家人都是经过这个训练,基本的训练五年的时间,五年是一般的,如果五年还不够,有的时候延到十年。总而言之什么?根本智这个基础没有奠好,谈不上研教,谈不上修行。
现在我们怎么样?这东西不要了,一下开头就研教、就来修行,就是说食数宝,盲修瞎练,就干这套,还干得满起劲的,干到都不会想想一无所得。确确实实不知道为谁辛苦为谁忙,糊里糊涂过一生,在搞这个,你说可惜不可惜?所以我们讲东西要搞真的,不能再搞假的。但是现前再把你拉回去,叫你五年学戒求根本智,这做不到,环境不许可的事情。在今天要怎么办法?亡羊补牢,补习!同时并进,一方面随著大众来学习,一方面背诵经典,求根本智,同时进行,这样才行,这个修学法省不得的!不要说我不干可以,没这个道理。你要是不从这个基础上奠定基础,你将来在世界上,做个出名的佛学家、佛教学者可以做得到,为什么?那世间法。你想开悟、要想明心见性、要想念得一心不乱、了生死出三界,你做不到。这是我给诸位说的老实话,如果你想了生死出三界、要想成佛作祖,那还是个老办法,新法子不行,还是老办法,这个老办法行了几千年,成就了多少人,还是老办法可靠。下课。
接著我们再说心法,佛在《华严经》里面给我们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十法界虽然是千差万别,能造的只是一心,从心上来说,我们有的时候说性,有的时候说相。说性是心之体性,说相是心之相状,因此性相是一不是二,所以才说是性相一如。觉悟我们称为圣,不觉称为凡,凡圣也是一不是二。大经里面还有比喻,说明一切万象的来源,佛说心就像一个画家一样,它会画画,它能够画出种种五阴。譬如这个画家他一生有许多的作品,所有的这些作品,都是他自己的心变现出来的影像。这个比喻,把画家比喻我们的真心,而把十法界依正庄严比作图画,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这个心变现的影像。心是真实的,决定不是虚妄,真,因为性体它没有任何迹象可寻,没有迹象,所以我们叫它做空,於是乎叫它做真空。真空之体能变无量无边的相状,变出来这些相,这个相是有,我们看是有,有不是真有,而是真心变现之。所以这有我们叫它做妙有,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学佛,你对於佛法与众生法了解之后,明白了以后,我们修学的重点,必须要放在心法上。因为这个三法:众生法与佛法、心法,心法是理体、是根本,一切要从心地法门里面去修学。善於修学的人,就是说他不用妄心,真心是平等的,刚才讲一就平等。
我们撇开其他的法门不谈,在今日之下,修学最方便,有把握能够成就的无过於念佛法门,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念佛法门,它的目的是在证得一心不乱,可见得念佛法门它的功夫在这三法里面,它是用在心法上。功夫有上中下三品,上品的所谓是理一心不乱,那是真正达到了一心。中品的是事一心不乱,也可以说相当不错,中品相当不错,在净土法门里面讲这是生方便有余土。下品的是功夫成片带业往生,伏惑而未断惑,这是下品的境界。诸位如果要是问到了修学,我们应该怎么样修?怎样修才能成就?我想这是每位学佛同学们都非常关心的事情,虽关心有没有用?只是关心,不深入的去修学没用处。头一桩对甚深之理你要觉悟、要通达,理要是不通你的修行就有障碍。所以世尊当年在世,说法四十九年,为什么天天在那里讲,不带著大家去打个佛七、打个禅七?你到经里面去找找看,释迦牟尼佛什么时候领著大众去打个佛七,你找找看,看有没有?好像释迦牟尼佛不重视修行,只重视在讲经。诸位要晓得,理难懂,理路懂了修行不难!《法华经》里面龙女八岁成佛,可见得这不是难事情。要难,八岁的女孩她就能做到!
所以说是行不难,解难,就说认识路难,走路不难。你要不认识路你走到哪里去?你走一辈子也走不到。认识路晓得哪个路远、哪个路近,喜欢走哪条路就走哪条路,而且可以预期能够到达,我走这条路多少时间到达,我走那条路多少时间到达。譬如我们台北到台中,我们乘火车大概多少时间到达,我们乘飞机大概多少时间到达,我们清清楚楚,不迷惑。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无非是叫大家明理,认识路,怎么个修学方法,你自然就会了,用不著问别人。佛说法就正如同教一个旅行的人,把每条道路都给你说清楚,每条道路的路上情形也都给你讲清楚,你爱走哪条路就走哪条路,八万四千法门殊途同归,这就大慈大悲。但是诸位要晓得,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修的一个心法。讲到这个地方,这个心是真心,你要想真正成就、要想证得,第一个你要把妄心舍掉。所以先要认识哪是真、哪是妄,如果连真妄都搞不清楚,把假的当作真的,将迷作悟,你还能成就吗?我告诉诸位,第一个是名闻利养,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五欲六尘是真的、是假的?你们也学了几天佛法,这是假的不是真的。那是假的你应该放得下、放不下?你要是放不下,你就迷而不悟,你还是学的是迷,你没有学的悟!
你出家了,现在有个居士,有个护法盖个道场送给你,你欢欢喜喜接受,到法院里头去做了个手续,你也搞了个所有权状了,这个送给你。你们想想,这是如法、还是不如法?这个所有权状送给你,就是叫你又还俗,你又在家。本来你没有家,现在盖个家所有权状、土地、房子都给你,你也办好手续,你就又回家去。你看出了家被人家又拉拉拉到家里去,完了!你的头脑要冷静、要清楚,哪些事是真的、哪些是妄、哪些是是、哪些是非,你就能够辨得清清楚楚。出家人三衣一钵,绝不贪爱世间的财物,学什么?清净心,修清净心。有一丝毫的贪爱回去了,就又回去了,所以这个事情就这么难。你为什么放不下?是因为你不明理,你不相信一,你不信!你不要以为你们出了家你信佛,我看不信。信佛就能成佛,信佛就能够依教奉行。
你们在学院里念书,如果有争名次的心就错了,我要考第一,我要考在你前面,你就是迷惑颠倒,迷心,为什么?还有争。学佛迷、悟是在起心动念,所以古德常讲的是「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你这个妄念起来你不觉,随著妄念流转,这还得了吗?所以修行就是修心。要观察一切法唯心所造,唯识所变,本来是不动,不来不去,清净寂灭相!这个境界比无生法忍还高一级,无生法忍是看一切万象不生不灭,到清净寂灭与佛就相似,可以说就一样,证得无生法忍这可以说接近,非常接近。生死诸位想想看,还有没有?当然没有,哪来的生死!生死是妄想里面的,妄想不断有生死轮回,妄想断了没有生死轮回。诸位要是真正想学佛,想在佛法里面修学,在这一生证得殊胜的功德利益,要认真。世间什么事都可以作假,只有这桩事情不能作假,世间什么事情我们也可以有的时候说侥幸,这桩事情不能侥幸,要老老实实的去修学。
本经里面讲到这心法,说得非常之妙,这三法都妙,众生法、佛法、心法都妙。悟了就叫做大圆镜智,普照十方,佛、心、众生三无差别,是一而三,三而一。所以古德说既然讲是三,非三非一,非一非三,即三即一,要晓得这个事实。心里面决定不可以有个三、有个一,那就坏了,便利言说起见,可以说三,可以说一。实际上有没有?实际上没有,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所以佛在本经里面说,「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这两句话就是通常讲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所以佛又说「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但是诸位要晓得,这个我,你要是看作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那个法妙难思,那就错了!我是什么?自己的我。这个我是万法归一的我,不是你我他的我,决定不能误会,就是自己的真心体、相、作用妙难思。这是把这个三种法,我就介绍到此地。
再讲上面这个字「妙」,为什么称作妙法?古德就本经本、迹二门来说妙,这部经有二十八品,前面十四品是迹门,后十四品是本门。我们这次这三十个小时打算把迹门十四品,就是到「安乐行品」,从「序品」到「安乐行品」介绍给诸位,下个学期,我们有时间再继续讲后面本门的十四品,我们再研究。先说迹门十种妙,第一个是境界太妙,境界是无量无边,经里面有说十如是的境界,十二因缘的境界,四谛的境界,二谛、三谛、一谛、五谛,都是诸佛菩萨、三乘人的境界。你们要细细的去研究经,或者是研究经的注解,《法华经》自古到今有一百多种注解,这里面最具权威的,是天台的智者大师《法华经文句》,湛然大师他给《法华经文句》又做了个注解,叫做《法华文句记》一共有二十卷,这个书在台湾有流通不难得到。学天台的,诸位要晓得,从前学天台,这个三大部是要背诵的,三大部的线装书要是堆起来,大概有这么高,全都要背诵。《法华玄义释签》,你看线装书二十本,《法华文句记》二十本,《摩诃止观》二十本,这个六十本书要背的!如果是不背的话,没有资格进天台讲堂的大门,他们在讲经的讲堂,你不能够背诵三大部,没有资格进大门。
所以说从前人家为什么会成就?我们现在为什么不成就?你一想就可以想到人家真用功。我们现在谈什么?你谈什么?哪点能比得上人家,比人家强的地方是什么?就是一天到晚是非人我,那比人强得太多了。没有事情的时候充壳子、杂心闲话,张家长、李家短,嫉妒、瞋恚、斗争超过了古人,其他的比不上。学佛要不能够背诵大经大论很难,很难有成功的指望!你们看看《高僧传》,看看禅宗的这些语录,甚至於教下各宗的语录,你们看看古来这些学人,哪个不是对於大经大论都熟透了!人家才能开悟。我们最近在台北市讲《六祖坛经》,六祖弟子当中有很多大彻大悟的。现在我看你们课表里头,有《永嘉禅宗集》,永嘉的基础就是天台,他是有天台止观的基础,对於天台的教义是下过一番功夫,大彻大悟之后六祖给他印证。六祖会下法达禅师就是从《法华》入门,人家诵《法华》三千部。什么叫诵?诵是背诵,我这个经念了会背,念了会背之后每天背诵一遍,就是一部经,已经背诵了三千遍。三千遍多少时候?一天一部差不多是十年,六祖会下是大彻大悟。
所以我们想想,我们用什么功?再像这样下去的话,诸位要晓得,光阴是最宝贵的,光阴可惜!诸位在学院里面这是很难得的一个好机会,可是学东西要有正助,正助双修。像台中李老师在过去办研究班,他们有八个学生,课程也有十几种,他们四年毕业。可是八个学生里面,你们去打听,去问问他们,他们还是有正助双修。有两个喜欢般若的,深入般若,其他的经都听,每个老师上课都很用心听,把所有力量专用在般若上。有两个对唯识有兴趣的,他就把所有力量用在唯识上,唯识是他主修的,其他是副课,有一个主修的!你们在学院里面有这么多课程,哪个课程你最喜欢,这个课程你自己心里选定了,一切力量统统要用在这个地方。正助双修,有宾、有主才能成就。我今天给老法师谈到,我过去在台中十年,我听李老师讲经三十部,听他讲三十部,我在里面选的五部,十年当中主修的就是学五部经。所以比起你们我差得很远,你们在三、四年中就学了一大堆,我十年才学五样。而且五样在你们看起来很简单,头一个《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你们看那薄薄的本子只有二、三张。第二部是《弥陀经》,第三部是《普贤行愿品》,第四部《金刚经》,第五部《楞严经》,十年的时间,我就有这个底子。
像这些你们佛学院,大概只有一年、二年就教完了,你们虽然是学完,囫囵吞枣,那个经的什么味道不晓得。跟吃枣一样,没有经过牙齿嚼,一下就吞下去,什么味道不知道,你们干的、学的是这个。有没有听说过一经通一切经通?我学了这么一点点了,我离开就行,就可以进修,一切经论展开我面前没有困难。理通达,修行的路子也明白,行解能够相应,自己才能得受用。如果是宾主都没有,十年当中我三十样都下功夫,那好了,样样都通是样样都松,没有一样能拿得出去。所以你们在佛学院,这个三、四年当中,能够有一种东西成就,是很理想的,两种还可以。三种以上我就有得怀疑,就是你们能不能成就,我有得怀疑。因为在四年当中学三种东西,不太容易,在我感觉当中不容易。而且学东西给诸位说,由浅而深,由小部到大部,譬如讲《法华经》这东西不能学,为什么?学不会。如果你要有三十部小部经的基础,你可以学《法华经》;你没有三十部小部经的基础,像《法华》、《楞严》都没有用处。所以这次到此地跟诸位讲《法华经》,是给你们结缘,是叫你们晓得佛法里有这部经典,这个经典的大意是什么,学习不是这个时候,这个时候可以介绍给你。讲到真正的境界,就是我们常讲的实相,特别是《般若经》里面讲「诸法实相」,那是唯佛与佛方能证得,这是境界妙!九法界有情众生所见到的相,那《金刚经》上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到如来果地上的时候,凡所有相皆是实相,那个境界就妙!
第二种是智慧妙,但是诸位要晓得,智慧不是聪明,聪明不妙,智慧妙。智慧是什么?你看《般若经》里面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这是智慧。智慧是要离心意识,就是真如本性的照用,观照般若照用,这是智慧。所以你看《心经》里面讲「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照见五蕴皆空」,这是智慧妙!学佛的人就是要开这个智慧,如果我们智慧要开了,我们也跟观世音菩萨一样,「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我们现在的智慧没现前。这个智慧是本有的,六根的根性它的作用就是观照,我们现在麻烦在哪个地方?真心起作用的时候,五俱起意识连带起了作用,而且五俱起意识是喧宾夺主,我们只晓得有意识,不晓得有智慧观照。识是迷,智是照、是觉,所以我们是离本觉而起了不觉,我们现在是在这个境界当中。
要怎么个训练法?这是现前跟以往不相同,以往非常重视智慧的训练,就是说根本智的训练,这是大家要记住的,有根本才会有后得。那个根本智就好像树的根一样,树根一样,有根它才会发芽,才会长成大树,才会开花结果,根本智,才会有后得智。如果没有根本智,没有根本你们想想看,那个枝叶花果从哪里长得起来?我们现在学佛所犯的大病,就是疏忽不求根本智,光想好看。结果搞的是什么?搞的都是花瓶里面花,从外头折下来插在那里的,过几天死掉了,为什么?没有根、没有本,怎么样妆扮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搞这个东西!根本智的修学,是从戒定慧当中得来的。从前出家五年学戒,五年干什么?学根本智。五年,讲堂没有资格听经,念佛堂、禅堂没有资格进去,这个五年学什么东西?学生活教育。诸位要晓得,那个地方学戒学什么?实际上就是学《沙弥律仪》,十戒与二十四门威仪,学做人、学规矩,学生活教育。除这个之外就是背诵经典,诸位晓得,这个背诵经典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这个妙极了,这就是修的根本智。
你看看你背诵的时候,你心里不打妄想,不会起恶念。这个戒律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心里没有恶念、没有分别、没有妄想,念经不起恶念,你看诸恶莫作做到了。经是圣人的言教,善中至善,你在那里读诵岂不叫众善奉行吗?所以这背诵经典就是持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背诵的时候要专心,专心就是修定,不专心就不能背,背的时候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每个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就修慧。所以大家要晓得,背诵经典不叫你研究,这什么意思,那怎么讲法,不需要,没有意思、没有讲法,就是这样念下去,这是什么?戒定慧三学等运,修的根本智。这么重要的一桩修学的大事,我们今天疏忽,把它忘掉,成什么话?这个人怎么能开得了智慧?没有根本智决定没有后得智。后得智是什么?一闻千悟这是后得智。所以我特别劝勉你们同学,哪个经典喜欢要背诵,成诵之后二六时中心里面都在转境,熟透了心清净了,一切世缘能够放下、能够离开了,心达到真正清净大彻大悟,后得智现前,妙!从前出家人都是经过这个训练,基本的训练五年的时间,五年是一般的,如果五年还不够,有的时候延到十年。总而言之什么?根本智这个基础没有奠好,谈不上研教,谈不上修行。
现在我们怎么样?这东西不要了,一下开头就研教、就来修行,就是说食数宝,盲修瞎练,就干这套,还干得满起劲的,干到都不会想想一无所得。确确实实不知道为谁辛苦为谁忙,糊里糊涂过一生,在搞这个,你说可惜不可惜?所以我们讲东西要搞真的,不能再搞假的。但是现前再把你拉回去,叫你五年学戒求根本智,这做不到,环境不许可的事情。在今天要怎么办法?亡羊补牢,补习!同时并进,一方面随著大众来学习,一方面背诵经典,求根本智,同时进行,这样才行,这个修学法省不得的!不要说我不干可以,没这个道理。你要是不从这个基础上奠定基础,你将来在世界上,做个出名的佛学家、佛教学者可以做得到,为什么?那世间法。你想开悟、要想明心见性、要想念得一心不乱、了生死出三界,你做不到。这是我给诸位说的老实话,如果你想了生死出三界、要想成佛作祖,那还是个老办法,新法子不行,还是老办法,这个老办法行了几千年,成就了多少人,还是老办法可靠。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