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新纂续藏经第 63 册 No. 1219 达磨大师悟性论
No. 1219
达磨大师悟性论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故经云。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佛者觉也。人有觉心。得菩提道。故名为佛。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是知有相是无相之相。不可以眼见。唯可以智知。若闻此法者。生一念信心。此人以发大乘超三界。三界者。贪嗔痴是。返贪嗔痴。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然贪嗔痴亦无实性。但据众生而言矣。若能返照。了了见贪嗔痴性即是佛性。贪嗔痴外。更无别有佛性。经云。诸佛从本来。常处于三毒。长养于白法。而成于世尊三毒者。贪嗔痴也。言大乘最上乘者。皆是菩萨所行之处。无所不乘。亦无所乘。终日乘未尝乘。此为佛乘。经云。无乘为佛乘也。若人知六根不实。五蕴假名。遍体求之。必无定处。当知此人解佛语。经云。五蕴窟宅名禅院。内照开解。即大乘门。可不明哉。不忆一切法。乃名为禅定。若了此言者。行住坐卧皆禅定。知心是空。名为见佛。何以故。十方诸佛皆以无心。不见于心。名为见佛。舍身不吝。名大布施。离诸动定。名大坐禅。何以故。凡夫一向动。小乘一向定。谓出过凡夫小乘之坐禅。名大坐禅。若作此会者。一切诸相不求自解。一切诸病不治自差。此皆大禅定力。凡将心求法者为迷。不将心求法者为悟。不着文字名解脱。不染六尘名护法。出离生死名出家。不受后有名得道。不生妄想名涅盘。不处无明为大智慧。无烦恼处名般涅盘。无心相处名为彼岸。迷时有此岸。若悟时无此岸。何以故。为凡夫一向住此。若觉最上乘者。心不住此。亦不住彼。故能离于此彼岸也。若见彼岸异于此岸。此人之心。已得无禅定。烦恼名众生。悟解名菩提。亦不一不异。只隔具迷悟耳。迷时有世间可出。悟时无世间可出。平等法中。不见凡夫异于圣人。经云。平等法者。凡夫不能入。圣人不能行。平等法者。唯有大菩萨。与诸佛如来行也。若见生异于死。动异于静。皆名不平等。不见烦恼异于涅盘。是名平等。何以故。烦恼与涅盘。同是一性空故。是以小乘人妄断烦恼。妄入涅盘。为涅盘所滞。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盘。涅盘者。涅而不生。盘而不死。出离生死。出般涅盘。心无去来。即入涅盘。是知涅盘即是空心。诸佛入涅盘者。为在无妄想处。菩萨入道场者。即是无烦恼处。空闲处者。即是无贪嗔痴也。贪为欲界。嗔为色界。痴为无色界。若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灭。即出三界。是知三界生灭。万法有无。皆由一心。凡言一法者。似破瓦石竹木无情之物。若知心是假名。无有实体。即知自家之心亦是非有。亦是非无。何以故。凡夫一向生心。名为有。小乘一向灭心。名为无。菩萨与佛。未曾生心。未曾灭心。名为非有非无心。非有非无心。此名为中道。是知持心学法。则心法俱迷。不持心学法。则心法俱悟。凡迷者迷于悟。悟者悟于迷。正见之人。知心空无。即超迷悟。无有迷悟。始名正解正见。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是知心色两相俱生灭。有者有于无。无者无于有。是名真见。夫真见者。无所不见。亦无所见。见满十方。未曾有见。何以故。无所见故。见无见故。见非见故。凡夫所见。皆名妄想。若寂灭无见。始名真见。心境相对。见生于中。若内不起心。则外不生境。境心俱净。乃名为真见。作此解时。乃名正见。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何以故。见与不见。俱不见故。解与不解。俱不解故。无见之见。乃名真见。无解之解。乃名大解。夫正见者。非直见于见。亦乃见于不见。真解者。非直解于解。亦乃解于无解。凡有所解。皆名不解。无所解者。始名正解。解与不解。俱非解也。经云。不舍智慧名愚痴。以心为空。解与不解俱是真。以心为有。解与不解俱是妄。若解时法逐人。若不解时人逐法。若法逐于人。则非法成法。若人逐于法。则法成非法。若人逐于法。则法皆妄。若法逐于人。则法皆真。是以圣人亦不将心求法。亦不将法求心。亦不将心求心。亦不将法求法。所以心不生法。法不生心。心法两寂。故常为在定。众生心生则佛法灭。众生心灭则佛法生。心生则真法灭。心灭则真法生。已知一切法各各不相属。是名得道人。知心不属一切法。此人常在道场。迷时有罪。将时无罪。何以故。罪性空故。若迷时无罪见罪。若解时即罪非罪。何以故。罪无处所故。经云。诸法无性。真用莫疑。疑即成罪。何以故。罪因疑惑而生。若作此解者。前世罪业即为消灭。迷时六识五阴皆是烦恼生死法。悟时六识五阴皆是涅盘无生死法。修道人不外求道。何以故。知心是道。若得心时。无心可得。若得道时。无道可得。若言将心求道得者。皆名邪见。迷时有佛有法。悟无佛无法。何以故。悟即是佛法。夫修道者。身灭道成。亦如甲折树。生此业报身。念念无常。无一定法。但随念修之。亦不得厌生死。亦不得爱生死。但念念之中。不得妄想。则生证有余涅盘。死入无生法忍。眼见色时。不染于色。耳闻声时。不染于声。皆解脱也。眼不着色。眼为禅门。耳不着声。耳为禅门。总而言。见色有见色性不着。常解脱。见色相者常系缚。不为烦恼所系缚者。即名解脱。更无别解。脱善观色者。色不生心。心不生色。即色与心俱清净。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一念心不起。即无善恶二业。亦无天堂地狱。为体非有非无。在凡即有。在圣即无。圣人无其心。故胸臆空洞。与天同量。此已下并是大道中证。非小乘及凡夫境界也。心得涅盘时。即不见有涅盘。何以故。心是涅盘。若心外更见涅盘。此名着邪见也。一切烦恼为如来种心。为因烦恼而得智慧。只可道烦恼生如来。不可得道烦恼是如来。故身心为田畴。烦恼为种子。智慧为萠牙。如来喻于谷也。佛在心中。如香在树中。烦恼若尽。佛从心出。朽腐若尽。香从树出。即知树外无香。心外无佛。若树外有香。即是他香。心外有佛。即是佗佛。心中有三毒者。是名国土。秽恶心中无三毒者。是名国土清净。经云。若使国土不净。秽恶充满。诸佛世尊于中出者。无有此事。不净秽恶者。即无明三毒是。诸佛世尊者。即清净觉悟心是。一切言语无非佛法。若能无其所言。而尽日言是道。若能有其所言。即终日默而非道。是故如来言不乘默。默不乘言。言不离默。悟此言默者。皆在三昧。若知时而言。言亦解脱。若不知时而默。默亦系缚。是故言若离相。言亦名解脱。默若着相。默即是系缚。夫文字者。本性解脱。文字不能就系缚。系缚自本来未就文字。法无高下。若见高下非法也。非法为筏。是法为人筏者。人乘其筏者。即得渡于非法。则是法也。若世俗言。即有男女贵贱。以道言之。即无男女贵贱。以是天女悟道。不变女形。车匿解真。宁移贱称乎。此盖非男女贵贱。皆由一相也。天女于十二年中求女相。了不可得。即知于十二年中求男相。亦不可得。十二年者。即十二入是也。离心无佛。离佛无心。亦如离水无冰。亦如离冰无水。凡言离心者。非是远离于心。但使不着心相。经云。不见相名为见佛。即是离心相也。离佛无心者。言佛从心出。心能生佛。然佛从心生。而心未尝生于佛。亦如鱼生于水。水不生于鱼。欲观于鱼。未见鱼。而先见水。欲观佛者。未见佛。而先见心。即知已见鱼者忘于水。已见佛者忘于心。若不忘于心。尚为心所惑。若不忘于水。尚被水所迷。众生与菩提。亦如冰之与水。为三毒所烧。即名众生。为三解脱所净。即名菩提。为三冬所冻。即名为冰。为三夏所消。即名为水。若舍却冰。即无别水。若弃却众生。则无别菩提。明知冰性即是水性。水性即是冰性。众生性者。即菩提性也。众生与菩提同一性。亦如乌头与附子共根耳。但时节不同。迷异境故。有众生菩提二名矣。是以蛇化为龙。不改其鳞。凡变为圣。不改其面。但知心者智内。照身者戒外。真众生度佛。佛度众生。是名平等。众生度佛者。烦恼生悟解。佛度众生者。悟解灭烦恼。是知非无烦恼。非无悟解。是知非烦恼无以生悟解。非悟解无以灭烦恼。若迷时佛度众生。若悟时众生度佛。何以故。佛不自成。皆由众生度故。诸佛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无明贪爱皆是众生别名也。众生与无明。亦如左掌与右掌。更无别也。迷时在此岸。悟时在彼岸。若知心空不见相。则离迷悟。既离迷悟亦无彼岸。如来不在此岸。亦不在彼岸。不在中流。中流者小乘人也。此岸者凡夫也。彼岸菩提也。佛有三身者。化身报身法身。化身亦云应身。若众生常作善时即化身。现修智慧时即报身。现觉无为即法身。常现飞腾十方随宜救济者。化身佛也。若断惑即是是雪山成道。报身佛也。无言无说无作无得湛然常住。法身佛也。若论至理。一佛尚无。何得有三。此谓三身者。但据人智也。人有上中下说。下智之人妄奥。福力也。妄见化身佛。中智之人妄断烦恼。妄见报身佛。上智之人妄证菩提。妄见法身佛。上上智之人内照圆寂。明心即佛。不待心而得佛智。知三身与万法。皆不可取不可说。此即解脱心。成于大道。经云。佛不说法。不度众生。不证菩提。此之谓矣。众生造业。业不造众生。今世造业。后世受报。无有脱时。唯有至人。于此身中。不造诸业。故不受报。经云。诸业不造。自然得道。岂虚言哉。人能造业。今不能造人。人若造业。业与人俱生。人若不造业。业与人俱灭。是知业由人造。人由业生。人若不造业。即业无由生人也。亦如人能弘道。道不能弘人。今之凡夫。往往造业。妄说无报。岂至少不苦哉。若以至少而理前心。造后心报。何有脱时。若前心不造。即后心无报。复安妄见业报。经云。虽信有佛。言佛苦行。是名邪见。虽信有佛。言佛有金锵马麦之报。是名信不具足。是名一阐提。解圣法名为圣人。解凡法者。名为凡夫。但能舍凡法就圣法。即凡夫成圣人矣。世间愚人。但欲远求圣人。不信慧解之心。为圣人也。经云。无智人中。莫说此经。经云。心也法也。无智之人。不信此心解法成于圣人。但欲远外求学受慕空中佛像光明香色等事。皆堕邪见。失心狂乱。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八万四千法门。尽由一心而起。若心相内净。由如虚空。即出离身心内。八万四千烦恼。为病本也。凡夫当生忧死。饱临愁饥。皆名大惑。所以圣人不谋其前。不虑其后。无恋当今。念念归道。若来悟此大理者。即须早求人天之善。无令两失。
夜坐偈云。
一更端坐结跏趺 怡神寂照泯同虚
旷劫由来不生灭 何须生灭灭无余
一切诸法皆如幻 本性自空那用除
若识心性非形像 湛然不动自真如
二更凝神转明净 不起忆想同真性
森罗万像并归空 更执有空还是病
诸法本自非空有 凡夫安。想论邪正
若能不二其居怀 谁道即凡非是圣
三更心净等虚空 遍满十方无不通
山河石壁无能障 恒沙世界在其中
世界本性真如性 亦无无性即含融
非但诸佛能如此 有情之类并皆同
四更无灭亦无生 量与虚空法界平
无去无来无起灭 非有非无非暗明
不起诸见如来见 无名可名真佛名
唯有悟者应能识 未会众生由若盲
五更般若照无边 不起一念历三千
欲见真如平等性 慎勿生心即目前
妙理玄奥非心测 不用寻逐令疲极
若能无念即真求 更若有求还不识
达磨大师悟性论(终)
真性颂
X63000801.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