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新纂续藏经第 57 册 No. 0950 金园集
No. 950
金园集卷上
天竺寺忏主慈云大师来谥法宝大法师述
住持传天台教观五世法孙慈明大师(慧观)重编授菩萨戒仪式十科授五戒法示人念佛方法并悔愿文修盂兰盆方法九门
授菩萨戒仪式十科第一开导信心第二请三宝诸天加护第三归依三宝第四请五圣师第五下座佛前乞戒第六发四弘誓愿第七开遮问难第八三番羯磨第九请佛证明第十示持犯戒相
第一开导信心
原夫大乘菩萨戒者菩萨道之根本正觉果之因基故梵网经云戒如明日月亦如璎珞珠微尘众菩萨由是成正觉华严经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坚持于净戒是则如来所赞叹涅盘经云欲见佛性证大涅盘必须受其戒法当知若不受戒无成佛之期智度论云如无足欲行无船欲渡是不可得萨遮尼乾子经云若不持戒乃至不得疼癞野干之身况功德之身又月灯三昧经云虽有色族及多闻若无净戒犹禽兽虽处卑下少闻见能持净戒名胜士又璎珞经云若一切众生不受菩萨戒者不名为人畜生无异故知戒德殊胜不可思议为五乘之轨范作三宝之梯航大恶病之良药大怖畏之守护恶道暗处戒为明灯生死海中戒为船筏诸佛子欲求此戒须发信心华严经云信是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当知信心为万善之本今所发信心者须信现前一念即大乘菩萨戒体故璎珞经云一切凡圣戒皆以心为本心无尽故戒亦无尽然戒有多种五戒八关斋戒名近住解脱戒若受此戒但近代天之报小乘二百五十戒名别别解脱戒若受此戒每恃一条各得解脱虽出离生死爱河但趣阿罗汉小果不能明常住佛性广化众生若受菩萨三聚净戒报圆佛果相好无边三达五眼十力四无所畏一切功德无不具足故受兹戒法即于凡夫此身一念之中讫至成佛具八种殊胜现世获五种利益云何为五一者得诸佛诸大菩萨心心护念时时记持二者得烦恼断除佛心明朗智慧辨才渐渐增长三者得现在人见心生欢喜一切善心倍加恭敬四者得备万行犹如妙华庄严凡夫位齐古佛五者临命终时心无悔恼神识安然舍此报身直生佛净土八种殊胜者第一趣道殊胜者譬如大鹏一举翅高飞能至十万九千里喻此菩萨趣道径疾故法华经云乘是宝乘直至道场又华严经云以少方便而得菩提当知但了一心名少方便更无所至当体湛然第二发心殊胜者谛了初心当念成佛因果同时譬如好坚处地内烦恼?中能发此心已超二乘果位故云小乘之极不如大乘之初第三福田殊胜者假使供养满阎浮提阿罗汉不如供养一鹏何以故此鸟先曾受菩萨戒故第四功德殊胜者受菩萨戒者喻如日光受小乘戒者喻如萤火第五受罪轻微者诸弟子莫疑受戒坚持不得不敢受戒经云受戒之后设若破戒犹胜外道不受戒者外道邪见永沉恶道无有出期破戒之人戒威力故设堕恶道受罪轻微若堕地狱作地狱中王若堕畜生作畜生中王若堕神鬼作神鬼中王若在人间作人中王若生天上作天中王生生之处不失王位经云有犯名菩萨有戒可破故无犯名外道无戒可破故第六处胎殊胜者菩萨处胎之时常为天龙八部诸善神王之所守护不令败坏第七神通殊胜者菩萨于一切处而得解脱小乘之人止得三明六道具八解脱但离虚妄名为解脱其实未得一切解脱第八果报殊胜者生莲华藏海受法性身湛然常住无生无灭以念念趣萨婆若海成无上菩提。
第二请三宝诸天加护
诸佛子既知妙戒如是功德开导身心须至欣慕次当教汝虔请三宝及诸天神只同降道场证明护念同崇戒法汝等各各至心随我口道。
弟子某甲一心奉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真应二身。
一切尊法半满两教一切圣贤三乘等侣惟愿三宝同降道场证明加护。
一心奉请梵释四王二十八天诸仙仙众大宋土境名山大川江河淮济一切神只当州地分城隍社庙。
一切灵宰僧伽蓝内护正法者并愿承三宝力同降道场证明加护。
第三归依三宝
如上已为汝请三宝百灵降临道场同崇戒善菩萨戒法不问是男是女若显若幽乃至利根畜生但解法师语者尽受得菩萨戒法不同小乘于受戒时但言尽形寿此身若谢其戒便失若是菩萨戒从今一受讫至成佛永无失缘向下为诸弟子翻邪向正受三归依言三归者一归依佛宝二归依法宝三归依僧宝此之三宝是众生敬田若也归依而敬之能生一切功德然三宝有乎三种一住持三宝二别相三宝三一体三宝言住持三宝亦曰相从三宝自释迦去后至今不绝泥龛塑像即佛宝黄卷赤轴为法宝剃发染衣名僧宝言别相三宝者修行契证方便则有未修行则无妙觉如来具法身报身应身化身此之四身是其佛宝所说八万四千法藏是法宝等觉已还诸位菩萨一切声闻等是僧宝言一体三宝者上至诸佛下及蜎飞无不具是三宝也实相圆理无为一体即一而三名秘密藏如世珍奇通名为宝即今弟子有其觉性便是佛宝此性无染便是法宝此性柔和无诤便是僧宝诸弟子不得自轻诸佛如来只因证此三宝而能运大神通兴诸佛事诸弟子此之三宝在己身中如水在冰若向冰外求水无有是处然若欲融冰善须方便拟趣佛果非修不成今始觉知正向此宝作归依处随我声唱各称己名。
我弟子某甲等愿从今日尽未来际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三说)。
上来已为受归依竟向下更须三度结归若不结归则向归依不称圆满随我声唱。
我弟子某甲等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三说)。
从今已往称佛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惟愿三宝哀怜摄受慈愍故(三说)。
第四请五圣师
诸佛子汝等欲求妙戒先须请师次为汝虔请五座圣师授汝戒法汝等各须至心殷勤三请请师之法汝合自陈盖汝未能我今教汝合掌称名随我言道我某甲等一心奉请释迦如来应正等觉为和尚我依和尚故得受菩萨戒慈愍故(三说)。
一心奉请文殊师利菩萨为羯磨阿阇梨我依羯磨阿阇梨故得受菩萨戒慈愍故。
一心奉请弥勒菩萨为教授阿阇梨我依教授阿阇梨故得受菩萨戒慈愍故。
一心奉请十方诸佛为尊证师我依尊证师故得受菩萨戒慈愍故。
一心奉请诸大菩萨为同学侣我依同学侣故得受菩萨戒慈愍故。
诸弟子和尚阿阇梨十方尊证师诸大同学悉具无缘慈悲拔苦与乐更为弟子要期何故须要期虑诸弟子受戒之后不能坚持破戒得罪堕落恶道一时唱云。
我若随三恶道中和尚阿阇梨十方尊证师十方诸大同学慈悲度脱(三说)。
第五下座佛前乞戒
诸佛子我今为汝三白诸佛菩萨乞戒汝等至心合掌谛听(戒师下佛前跪唱云)。
仰白十方一切诸佛大地菩萨僧此诸弟子求我比丘某甲从诸佛菩萨僧乞受菩萨三聚净戒此诸弟子已是真实能生净信成菩提种惟愿慈悲施与菩萨三聚净戒。
第六发四弘誓愿
诸佛子将欲授汝妙戒先须真正发菩提心立四弘誓愿须归依谛境要制其心自行化他从因至果然此谛境及菩提心通于大小汝今既求大乘三聚净戒须依圆顿无作谛境生死即涅盘烦恼即菩提即或成智即生成灭依此谛境立四弘誓愿融摄大小无非法界初心遍摄观惑法界遍集佛法三身等证汝等当须心缘谛境口陈誓词合掌志心随我口道唱云。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数誓愿断
法门无尽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第七问遮难
次当依梵网经问汝遮难若有七遮之罪以为障难不得三聚净戒我今问汝当如实答。
汝曾出佛身血否(答云无下去例此答) 汝曾杀父否 汝曾杀母否 汝曾杀阿阇梨否 汝曾杀和尚否 汝曾杀阿罗汉否 汝曾破和合僧否。
第八羯磨
诸佛子既无遮难方堪受戒今正是时切须至心倾仰于师如仰完器盛水无异莫余思想一心谛听三番羯磨唱第一番法界善芽悉皆震动欲住汝身唱第二番此之戒法遍满虚空云集项上唱第三番想此戒法从汝顶门而入身心满足非色非心不可思议汝等直须静思静虑谛听谛听。
佛子某甲若干人等谛听汝今从我求受一切菩萨净戒一切菩萨学处所谓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此诸净戒此诸学处过去一切菩萨已受已学已解已行已成未来一切菩萨当受当学当解当行当成现在一切菩萨今受今学今解今行当来作佛汝等从今身至于成佛于其中间不得犯能持否(答能持三说)。
第九请诸佛证明
诸佛子快哉庆幸有此遭逢喜无障缘得受戒竟如得髻中珍宝似得优昙钵华宜尽保任以期熟脱今更为汝虔请诸佛菩萨为作证明。
仰白十方法界一切诸佛诸大菩萨僧此娑婆世界南瞻部州大宗国某僧伽蓝内佛菩萨前有诸佛子于我所求受菩萨戒竟惟愿诸佛菩萨慈悲摄受为作证明。
第十示持犯之相
诸佛子我今已授汝妙戒竟汝等等宜应护持不惜身命勿令毁犯我今示汝持犯之相准梵网经十重四十八轻垢戒相汝等谛听。
第一不得杀生若自教杀人杀非真菩萨犯波罗夷罪汝等从今身至佛身于中间不得犯能持否(答能持下皆例此答)。
第二不得犯盗若自盗教人盗乃至鬼神物一针一草不得故盗犯波罗夷罪不得犯能持否。
第三不得邪淫当以清净布施众生汝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得犯能持否。
第四不得妄语有则言有无则言无不得为贪己身巧生妄语不得犯能持否。
第五不得酤酒是昏乱之物令人饮则犯三十六失蒙蔽正性从今不得酤酒能持否。
第六不得说人过患及受菩萨戒人过从今不得犯能持否。
第七不得自赞毁他当须恶事自向己好事与他人从今不得自赞毁他能持否。
第八不得悭吝随己所有悉当施与从今不得悭吝能持否。
第九不得生嗔一心嗔心能烧无量功德死后堕蛇中悉为嗔成从今不得生嗔能持否。
第十不得毁谤三宝况三宝于诸众生有恩德从今不得毁谛三宝持否。
向下更为诸弟子发广大愿汝寺自昔以来凡有所作皆为自己不能普为一切众生所以今世之中无福德智慧多不称意如上四弘誓愿即是总愿向下更发别愿回因向果回己向他成菩萨之德(唱云)。
受戒弟子等愿以此受戒功德施法界众生愿未离苦者令得离苦未得乐者令皆得乐未发菩提心者令发菩提心未断恶修善者令得断恶修善未成佛者愿早成佛又以此受戒功德愿梵王帝释四天门王二十八宿一切天众日月星辰风伯雨师雷公电母五岳四渎江河淮济名山大川一切龙神并愿威权自在养育生灵使风调雨顺五谷丰成人无横病国有贞祥八节四时常安常乐又以此受戒功德祝延 当今皇帝圣寿无疆太子诸王福延万叶后妃采女荣爱日新卿相官班禄迁高举州牧县宰正化清廉司典吏曹身心吉直聚集福善资益一切又以此受戒功德惟愿在会弟子住居土地禁忌百灵各镇方隅恒施利益先亡后化若祖若孙或在三途或生善处并愿速趣佛国早悟真常远益门栏长无灾难又以此受戒功德愿共法界一切众生舍此报身同生佛国悟无生忍得大神通游历十方供养诸佛又以此受戒功德愿共一切众生从今已往永离三恶道身永离下贱之身永离不自在身常得男子不生边地常生中国受性香洁六根圆满聦明正真与一切众生作大知识作善明友作大导师闻我名者发菩提心见我形者断恶修善闻我说者得大智慧知我心者发菩提心诸佛菩萨一切行愿福德智慧悉皆圆满仰凭大众念诵庄严(云云)。
授五戒法(今用南山钞优婆塞戒经为本及傍引遗教此骤录备急未可全依)
初请受戒阿阇梨云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请大德为五戒阿阇梨愿大德为我作五戒阿阇梨我依大德故得受优婆塞五戒慈愍故(三说)。
第一发信心
答云我已先受佛制令我常行法施梵网尚令遇异类众生劝令发菩提心况汝殷勤三请至求净戒者乎汝应谛听我当授汝上所求戒遗教经云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又云戒是正顺解脱之本若人能持净戒则诸善功德皆悉能生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之所住处然戒有多品汝所求者乃是趣善之元首出苦之要津也善生经云此戒甚难得能为沙弥大比丘及菩萨戒而作根本当知此戒胜妙若是莫可轻心而求受之我今为汝陈白三宝乞为证明护念此等令汝纳戒及护戒无失众善功德依三宝生汝当专心听我陈白白三宝云我比丘某甲敬白十方法界佛法众僧愿大慈悲为我作证此日娑婆世界南瞻部洲大宋国某州某县某处有求出家清信正士姓名某甲或在家者(云云)从我某甲求受五戒尽形寿为优婆塞愿诸三宝摄受覆护得受五戒慈愍故(三说)。
二令忏悔
已为汝等具白三宝摄受覆护犹如照世明灯无不知见切虑汝等无始无边罪障障汝善心戒品不发我当为汝先陈忏悔净洗三业当随我言(或有预曾忏悔了则云汝等虽预曾忏悔罪障重积卒难尽忏我今更为汝再三发露当随我言)。
我某甲稽首归命诸佛世尊哀愍我等覆护我等我今忏悔无始劫来流转生死百千生中无量亿生或堕六趣受诸异报地狱鬼畜受如此苦常不得乐我自思寻过惑自缠不睹圣道障涅盘门闭甘露户塞众善道不闻正法沉没大海有如此罪今悉忏悔愿去我身无量众毒拔我邪愚无量尘惑心意清净(作是语已五体投地或七反或三反)。
三正受法先受归依
汝已忏净三业善法无障宜自正心受正戒法应先为汝受翻邪三归依翻汝无始邪信之心令汝永归正觉之路当随我口言胡跪合掌我某甲尽形寿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三说)我某甲尽形寿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
四问遮难
已为汝等发正归依永拔邪刺授汝五戒今正是时然我实凡夫传佛圣旨既无三明洞照安知根器淳漓南山今拣人是非明发戒缘不错故引成论云五逆罪人贼住污尼毗尼中不听作田为恶业所污亦障圣道不听出家若为白衣得善律仪不遮修行施戒等萨婆多中若有先犯五八及十具戒而犯垢重者更不得受汝非此辈人否(受者实答若无便答云无)。
五问具阙持
然此五种戒法既为众戒之本受者实难其人汝能具持此五为止一二三四耶(出家者答愿具持若在家者当随意答或具或一二三四)。
六正受戒
汝无遮障已是净器复能具足受持是真善人甚为难有汝应得戒当随我语。
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尽形寿为五戒优婆塞如来至真等觉是我世尊(三说)。
我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尽形寿为五戒优婆塞如来至真等觉是我世尊(三说)。
七说相
汝优婆塞已纳戒法竟应当为汝明一一戒相今汝识相护持汝须谛听善谛思惟如实答问是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说是五戒相尽形寿不杀生是优婆塞戒能持否(答能)尽形寿不得盗不得淫不得妄语不饮酒一一皆是优婆塞戒能持否(答能一一准前初戒广作)。
八说护持及功德
是优婆塞五戒相?当一一如法护持勿令污犯如惜眼目如护明珠无令毁失于五戒中随犯一戒永为弃物于佛法中无所堪用名佛法边人于五八十戒大比丘戒永不得受假使七佛亲证亦复戒缘不发汝若有受无持遇缘破坏不如莫受当来疗治若犯五戒如人已死法药不入难可救疗当闻此语日夜摄心如守堤塘勿令涓泄。
九远离十五种非律仪
又优婆塞尽此形寿远离五种邪命一者卖肉二者沽酒三者卖毒四者卖众生五者卖兵仗又远离五事庄严一者香二者华三者璎珞四者香油涂身五者香熏衣又复远离五种放逸一者歌二者舞三者作乐四者严饰乐器五者不往观听略示十五种非律仪行一一不得故犯纵放无惭若于此等律仪未能谛了更各于本出家师咨禀相?微细奉持尽此形寿敬事三宝增进善根精玩戒珠常令圆净。
十礼佛回向
次应礼佛回向当随我言。
愿十方法界世性六道三业罪障垢惑众生崩颠倒山竭四流济登涅盘道入无为国归命敬礼尽十方国诸佛妙觉(一礼)。
愿十方法界世性六道沉沦诸有长没众生摧破戒林灼灭邪照归命敬礼尽十方国修多罗海(一礼)。
愿十方法界世性六道小心胶固颠倒众生顿绝偏照倾证住想永附大乘归命敬礼尽十方国诸贤圣僧(一礼)。
次当为汝说偈称赞汝须互跪合掌谛听谛听。
见闻获安隐 莫不信向心 是故我归依
愿普如世尊 甚深净戒聚 功德难思议
受者获安隐 福慧日夜生 诸佛常护念
万行渐满盈 六度四等意 普度诸群盲
手足初莫犯 节言慎所行 常乐在定意
是真优婆塞 质直离谄曲 常与贤圣俱
爱众犹养己 是名真菩萨
念诵作处世界结之。
示人念佛方法并悔愿文
夫大觉世尊以四种法度诸众生一者示视相好令观察者发菩提心二者示视说法令得闻者开悟入道三者示视化事令见闻者获诸法利四者名号流布十方令其闻者执持系念罪灭善生而得度脱今言念佛者或专缘三十二相系心得定开目闭目常得见佛或但称名号执持不散亦于现身而得见佛此间现见多是称佛名号为上如怀感法师一向称阿弥陀佛名号而得三昧现前见佛故今普示称佛之法心须制心不令散乱念念相续系缘名号口中声声唤阿弥陀佛以心缘历字字分明使心口相系若百声若千声若万声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等但是称佛名时无管多小并须一心一意心口相续如此方得一念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若不然者灭罪良难若恐心散须高声疾唤心则易定三昧易成故感法师决疑论中引大集日藏经云小念见小佛大念见大佛论释曰大念者大声称佛也小念者小声称佛也斯则圣教有何惑哉奉劝今诸学人唯须厉声念佛三昧易成小声称佛遂多驰散此乃学者方知非外人能晓也(已上正文)此又与天台智者大师释观经中罪人临终十念称佛灭地狱火得生净土其意宛同如云是心虽少时而力猛利谛心决断胜百年愿力是心名为大心不惜身命名为健人也彼云大念此云大心彼云厉声此云猛利不惜身命彼云小声多散此云胜百年愿力岂非皆令猛利大声称佛虽少而功多若小声称佛虽多而功少故云十念能胜百年今时多见世人称佛都不精专散心缓声遂致现世成功者少临终感应事稀故今特示此法切劝凡念佛时一心不乱高声唱佛声声相续不久成功也 念佛方法竟。
每日念佛忏悔发愿文(从我昔所造已下忏悔等文出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经中)
我今称念阿弥陀 真实功德佛名号
惟愿慈悲垂摄受 证知忏悔及所愿
我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口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愿我临欲命终时 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 即得往生安乐刹
彼佛众会咸清净 我时于胜莲华生
亲见如来无量光 现前授我菩提记
蒙彼如来授记已 化身无数百俱胝
知力广大遍十方 普利一切众生界
秪消直诵此偈不须别更发愿也。
修盂兰盆方法九门(近有印本别行稍有添削请知)释名叙起第一造盆正法第二所供胜田第三施主运怀第四受供法仪第五慈亲受益第六道俗同遵第七斥非显是第八问答释疑第九
释名叙起第一
盂兰(梵音汉言倒悬)盆(此方音食器也)晋武时刹法师翻名也又云灌腊经惠帝时法炬师立名也又云报恩经(所以取行行之行而立名)此师不出名有唐终南山圭峰禅师具题云救倒悬盆经斯由目连之母受饿鬼之身命似倒悬佛令设供蒙福解脱故以名之也本起者昔迦叶(此云定光)佛时目连名罗卜母字青提卜欲他行嘱母待客毋为悭吝假设宾筵以诳其子由是五百生来悭心相续备历众苦乃至今身仍为母子复堕饿鬼发起斯经也。
造盆正法第二
经云(此小经二纸成文)具饭百味(凡有味食)五果(一核果二肤果三谷果四??果五角果亦大略之名)汲灌(汤沐)盆器床敷卧具(器具)香油挺烛(香油可以涂身又油烛可以续明)尽世甘美以着盆中(再嘱饮食令尽精华余物准此可知)慧净三藏云汝须物华四事(一房舍二衣服三饮食四汤药)盆美八珍(食之米面味之盐醋果之果柰菜之芥姜)密师疏云不必雕镂金玉剪割缯彩高耸栏架等也(诫奢)净土大盆经(此大乘经四卷成文)云十六国王闻佛说目连救母脱饿鬼苦生天道中母子相见尔时诸王各来藏臣为吾造盆即时造五百金盆如是七宝各作五百盆盛满百味饮食事事如法又造五百金钵盛满千色华如是七宝各五百钵盛满千色百木香千色紫金华千色黄金华千色赤莲华千色青木香千色白莲华(一一香华各五百钵)王见如法即来兵臣十四万众俱到只园寺奉盆供并七宝盆钵俱施佛僧有须达居士毗舍佉母二百优婆夷波斯匿王末利夫人等颁宣国内依目连盆法亦如前各造七宝盆七宝钵皆悉五百盛满饭盛众华一一严事复以五百紫金舆五百黄金舆王及夫人等即共盛满五物事事具足于是严驾十八万众俱至佛所奉盆及舆供养佛僧今详二经造盆之法由人华俭既四事百物咸可充供理无常调若且直论盆者若饭馔羹菜果实各着一盆若香华汤药皆用钵器盛之(此依大盆经)若云尽世甘美以着盆中此不分盆钵(此准小盆经)若欲年年奉盆不绝应别造盆以拟常用安清净处慎盛余物造盆之材金银铜铁木瓦无在但取精严为上耳。
所供胜田第三
经云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此之日(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一切圣众或山间禅定或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化比丘在大众中皆同受饭释曰自恣僧略有五种最胜一自恣灭累戒净胜二三月加行禅定胜三岁满诸佛欢喜胜四凡圣小大和合胜五十方无边广摄胜供养此僧所得功德可胜言哉。
施主运怀第四
欲修妙供先善运心当念慈亲昊天恩大若非妙福何以报酬福境至尊非信莫及然僧涉凡圣遐括十方奉供之心理无局限必使一香一味一粒一果分通十方愿十方僧同来受用故三藏云历十方而运想澄一心而供养心既无限福亦无涯于圣于凡无厚无薄等心诚敬以诸圣人示作凡僧混和难测不得于中起分别心纵是旧识亦不得测量持戒毁戒有德无德但一心供养勿生异想梵网经云别请五百罗汉菩萨僧不如次请一凡夫僧准此而思运怀普等始获僧福也(于一一凡圣僧边获得僧福其一僧福者如经供养观世音得福无边况众僧乎)。
受供法仪第五
经云时佛来十方众僧皆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初受食时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众僧咒愿竟便自受食(已上经文)释曰经文安布似如不次必先送盆安于塔寺佛前次同众僧围盆咒愿后便各至座座行禅定意各从禅起受彼盆饭问禅定门多行何禅定答经文通漫准应各随所习如九旬道业岂过戒定慧耶福报檀那莫若禅定经云如贫穷人供养灭定比丘此人顿舍穷苦受大富乐故今受供劝行禅意也至受食时唱等供已各更作食观然后方食如南岳禅师偈云此食色香味上供十方佛中奉诸贤圣下及六道品等施无差别随感各饱满令诸施主得无量波罗蜜又云此食色香如栴檀风一时普熏十方世界凡圣有感各得上味六道闻香发菩提心于食能生六波罗蜜及以三行作是观者施者受者俱获妙益又复应知一食之内正意默然而食不得杂想杂语自坏坏他为损非轻余可意裁。
慈亲受益第六
佛语目连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地神只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目连之母应时蒙福便脱饿鬼一劫之苦又云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途之苦衣食自然(此云现世者生身父母也异乎远世)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无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脱苦生天又大盆经云波斯匿王父母免七十二劫生死大苦又若准大涅盘等经受报无尽不可备云。
道俗同遵第七
经云若国王大臣宰相三公百官庶民比丘比丘尼行慈孝者皆应为父母乃至经末云比丘四辈欢喜奉行又大盆经云十六大国王末利夫人须达长者等及毗舍佉母二百优婆夷颁宣国内皆敩目连造盆王及夫人与十四万众俱到只园奉供若乃教流东夏始晋武刹法师翻译已来莫知其谁也但闻昔南齐高祖常于七月十五日送盂兰盆往诸寺供自恣僧又颜氏家训诫嘱子孙七月十五盂兰盆斋望于汝等又有唐西明慈恩等寺国家每送盆及种种杂物供献众僧又圭峰宗密禅师自云多载修崇年年不阙又造疏讲经令果州充县耆艾敩修奚及
今圣宋至道初诏两街僧录令进法式以修盆供仰报慈亲于时正教大师省才撰义应诏(云云)。
斥非显是第八
吴越之俗亦存盂兰之设但名下丧实良可痛哉每至此日或在本家或寄僧舍广备蔬食列祀先灵冥衣纸钱凭火而化略同簠簋之荐未干兰供之羞岂知本为目连不能饷母之食哀投调御始开救苦之方推乞福于众僧专奉盆于三宝如其反此未知于何故经云大目犍连始得六通即以道眼观见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以钵盛饭往饷其母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悲号乃至佛言非汝一人力所奈何天地神只邪魔外道四天王等皆莫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故教以奉盆供养十方大德众僧请寻经意足见是非代变风移一至于此。
问答释疑第九
问目连何不用阿难所请咒法令母得食(咒法即西然经也)。
答起教逗机各有由矣如世种种方药为对种种病故彼经且云得食未明度脱此中别示苦缘要令升出尔。
问奉盆之外更向先灵何妨。
答奉盆得脱更向何鬼如人免罪出狱自然归家又更送食耶既蒙福生天复云向鬼虽欲从命恐成矛盾。
问若然者一反修供便得生天何故佛令年年奉盆。
答多益盆福弥助人天设复苦报未除理宜频荐(恶道有轻重孝心有厚薄)。
问若许若有未除何妨更祭。
答苦有三途四趣不例为鬼况鬼有等差不例得食(如目连母岂得食耶)唯宜荐福苦乐皆资若执祭仪未穷鬼道故中阿含经云若为死人布施祭祀者(布施如奉盆也并其祭祀双行正如前问)若生饿鬼者得食余趣不得由各有活命食故若亲族不生其中者但施自得其福(劝施不劝祭也)准意应云人死若生饿鬼及不生者但行布施蒙福解脱不须祭祀方成了义(应知犹是中含随情许祭饿鬼然虽从许意在全夺)。
问造盆安家中佛前供养彼请僧归家食得否。
答理应不通在家须送往塔寺据经云初受食时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恐滥在家佛前故重云塔寺尔)。
问奉盆并盆施耶。
答自量施力。
问送盆人并官客将何物延待。
答此如法苑六十二卷初说请往捡之。
金园集卷上
卍新纂续藏经第 57 册 No. 0950 金园集
金园集卷中
天竺寺忏主慈云大师 来谥法宝大法师 述
住持传天台教观五世法孙慈明大师(慧观)重编放生慈济法门(并序)梁朝高僧放生文施食正名施食法(附)施食文施食观想答崔(育材)职方所问
放生慈济法门(并序)
儒冠五常谓之仁释御四等谓之慈皆恶残去杀推惠广爱之谓也然后果五福之曰寿证四德之曰常实唯不杀放生之大统也始悟九居之中无常之理为杀业之故释迦金人八十示灭信相以不杀见疑于是明矣洎充虎济鱼之为行数尘滴海之比寿不杀果知其常斯又明矣推此欲登仁寿之乡常乐之场久而弥芳必须以放生则蚤虱之咸?蜎螟之遂康不杀则草木等爱枝叶靡伤然后始可也人何逆甚而返以杀畜肥体乃望长年岂异续火以水增冰以汤何其辽矣试论之曰彼之含血既均于己计身惜命岂复远哉有识之士取譬诸身孰敢杀身取譬诸命孰不保命矧如佛言莫非父母妻子循环之报且杀且啖其可忍乎是知暴凶嗜杀之徒婴三途之极酸然后残疾短龄之应而应之其将何归呜呼深可怜愍者也痛莫奈何(予)因将二三子往翠岩练若修法华三昧路由舟楫众买水属放之兼广流水品疏讲经独不果也但临生类口授法句观者饰谬谓伦贯尽旨山行之次请析简书之(予)曰盖出我衷非由旧章适时之言那可承用辞之不已备而端輗目为慈济法门作七章分别事理聊足但其言质用者更可裁饰七章者叙由一咒水二请加三归依四称佛五说法六忏愿七。
一叙由章(法师当临生类而坐合掌在胸慈眼视之生怜愍心罢云)
汝等异类初不自知妄源滥觞于己心业海波涛于一念念由妄起心逐境流贪着前尘如胶着草背真既远迷惑转深摄之不还拔之不出贪嗔为本起众业因常趣三途竟不知返于瞋重者趣火途道于贪重者趣刀途道于痴重者趣血途道等分重者三途遍历动经尘劫无解脱期汝今此类本多愚痴起由痴业故堕畜生中世世受身皆畜所摄报命欲尽先遭罗网或中弓刀或相吞啖剥皮噬肉唯血盈流名血途道其苦无量不可具言且如今日将入火汤美他喉舌临其死怖深可痛情遭遇菩萨檀越舍己珍财赎汝身命?汝苦厄施汝无畏汝今勿怖生安隐心仍请吾等授汝三归说深妙法令汝身命便谓已得第一之利更听法门实当幸甚当摄一心谛听。
二咒水章(当以净器盛水摄定自心诵秽迹咒七遍或多遍诵已将杨枝散酒生命诵咒前作此言所言秽迹咒者大圆满陀罗尼神咒秽迹真言唵??咶啒?摩诃钵罗合恨那??吻什吻微咭微摩那栖呜深暮啒???泮泮娑诃)
然将欲授汝三归及正法义切恐汝等异类恶业所熏形体臭秽三实至尊如何可近吾有秘密咒法咒水令净散洒汝身涤去膻秽兼能潜洗汝心令成法器(作是语已即便咒水洒之)。
三请加章(凡师道力浅薄异类神识昏愚故须请三宝冥加令彼了别言语领受法义经云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又云圣欲与知使蜫虫能知是故请加深有由也先作是言)
我今已为汝等浣去膻秽堪近三宝至尊汝等积劫诸根厚重昏散累障虽陈法句云何能知吾今为汝殷勤三请十方诸佛菩萨神力冥加使其顿豁昏情朗闻正法又圣应物有显有冥显则令汝见闻冥则潜资识性今请冥加破汝愚闇使受三归不唐其意(作是语已五体投地敬礼三宝一心存念深起恳侧若空间处无像只用合掌向空白圣唱云)。
我比丘某甲敬白十方诸佛释迦本师宝胜如来正遍知者观音大士大悲熏心弥陀至尊胜大慈曰惟愿他心道眼真实见知我今顺诸佛慈行菩萨行为彼畜生道报苦聚众生授与三归说深妙法但缘此类本为愚痴故堕殊形长婴苦受不识三宝不听法言纵有暂闻愚故不解今请三宝同与冥加弥勒慈光潜辉闇识观音慧力愿割昏情使彼耳听法音归依三宝慈愍故(三说后复坐)。
四归依章(当生慈心目视口言三业勤重存念三宝满虚空中慈加物类不得容易将恐无益切嘱切嘱想已而作是言说云)
汝等异类当生庆幸之心三宝至尊慈善根力加被于汝应当善摄诸根一心受法汝先忆念宿何恶业今受此身但由不信因果不归三宝内纵吾我外假恶缘昼夜贪瞋相续不断心纯是恶与恶相应随顺归依邪师恶党邪毒深入正念不生故此邪心永断信种信若不起诸佛常灭法轮不转是故众生长劫受苦吾今教汝归依三宝起正信心翻汝前恶令识正法然归依之法必须三业克全一心归向但汝等身口恶报不得自在身不能曲折口不能解言唯有意业而能存念意唯总?若能一心不散亦得全分归依汝当一心存念三宝作归依想所言三宝者即是所依无上之境先当为汝略说三宝名义汝当审识然后归向一者总相三宝二者别相三宝一总相者谓佛名为觉法名不觉僧名和合此之三宝而但一体无二无别在修在性因果无殊今论归命当从果说如普贤观经云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其佛所住名常寂光常乐四德等所说毗卢遮那即佛宝寂光即法宝常乐即僧宝又涅盘经云佛即是法法即是僧僧即是如来即此义也三即是一三一圆融不可得说强名一相二别相三宝者即普贤观经三归文云十方诸佛愿证知我大德诸菩萨愿为我伴我今依大乘经甚深妙义归依三宝佛即佛宝菩萨即僧宝大乘妙义即法宝以此对前一体之义作二种相说亦只是一种无别总名一乘圆融三法不同小乘三归止血火刀致人天路今之所说三归之相能令汝等离二种生死至常住道何况人天及三途报汝当信受如是名义作究竟归依(作是语已不起座间合掌向空唱三归依相专精一心如法羯磨云)十方诸佛现为我证大德诸菩萨愿哀念我今我依大乘经甚深妙义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作是三唱已复再唱云)。
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佛生甘蔗种灭已不复生若人归依佛法僧得免地狱苦故今汝等类究竟誓归依乃至得菩提常得无忘失假使地狱火焰炽烧汝心终无一念间违背于三宝(唱了不起座复作是言)。
五称佛章
汝异报之属已归依三宝正直之道深自庆快生安隐想永更不怖三恶险道次当为汝称如来十号令知诸功德妙味故金鼓经云专称宝胜如来具足十号不称余佛者我今唯依彼经云过去有佛名宝胜如来具足十号若有众生临命终时闻我名者即得往生三十三天乃至成佛汝当承佛威神一心谛听(作是语已当合掌一心恭谨称七遍或多遍亦得唱云)。
南无宝胜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七遍)宝胜如来常住不灭大慈普救愿赐证知闻称此名当忆本愿使闻名者即得生天及诸佛土哀愍故。
六说法章(法师欲说时当自思惟甚深妙义然后如思而说次第不乱此但略说而已)
复次应为汝等说深法门净名虽云不观人根不应说法法华则云但以大乘而为解说令得一切种智涅盘唯以一药遍治众病金光明为鱼说甚深十二因缘而得记莂调达地狱受决龙女畜生成佛岂是权小之力乎我今为汝但直除灭三途报不说余乘唯示十二因缘常住妙理汝等谛听善思念之云何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此备历三世因果此十二因缘只此无明爱取名烦恼障行有二缘名业障余悉是报障如是三障性实三德烦恼即般若德业障即解脱德报障即法身德法身究竟般若解脱亦究竟般若清净法身解脱亦清净解脱自在法身般若亦自在一究竟一切究竟乃至一自在一切自在众生理具障覆情迷闻名观察相似得见随分开显乃至究竟此三种法毕竟无异汝当如是而思如是而证等无有异是名甚深十二因缘(说法广略随意未必专念此文但不用说三乘义即得也)。
七忏悔章(当更焚香存念三宝代为物类忏悔发露合掌一心作是语言)
上来为汝受三归依称佛十号说深妙法三种障义结成行者翻邪恶心即成戒义称号念佛三昧结成定义闻法解了此即慧义应行此戒定慧名究竟一乘之行非历三乘渐次之位戒成断德三昧成解脱慧即般若一相三宝于是复成汝等夙植何善今得值遇甘露法味当自庆快不久即出三途不久当成佛道今更为汝忏涤罪垢去汝遮障令速开悟即得解脱故帝释一念忏悔灭永劫傍生之难慈童刹那惭愧顿离地狱之苦是知忏悔名第一法又愿汝舍此身得生净土我闻阿弥陀经说薜荔蜎蜚皆生我国信知异类亦有往生之理汝勿自疑当一心信受我为对三宝一心陈辞(作是语已对三宝前一心合掌唱云)。
我比丘某甲 今为傍生类 发佛大慈悲
忏彼六情根 无始业障海 眼根着诸色
耳界闻乱声 鼻染一切香 舌生诸恶刺
身如机关主 六贼游戏中 心想如猿猴
无有暂停时 如此等六法 名为六情根
一切业因缘 皆从妄想起 妄想如幻焰
亦若空中花 迷倒不觉知 为诸惑业缚
永堕三途界 没在众苦中 不闻正法音
何曾知忏悔 惟愿十方佛 菩萨众大师
慈力与冥加 令其知发露 无始一切恶
今日悉消除 毕故不造新 常当修梵行
未脱傍生难 余命愿安乐 筌网及虞罗
愿不相值遇 饮啄随时足 饥渴永不逢
相见起慈心 愿不相吞啖 常承三宝力
誓脱众尘劳 毕此苦类身 愿生诸佛国
弥陀广慈愿 不舍一切生 观音慈愿深
常游五道界 愿舒五色臂 ?我出轮回
傥若命终时 愿垂亲接引 救我厄难者
菩萨大檀那 悯我临汤火 舍财赎我命
须弥与大海 徒自谓高深 檀那今日恩
高深不可比 现生增福寿 眷属悉团圆
来世受身时 愿同生佛国 和南贤圣众
(唱已三归而终更不念诵回向也)。
上来虽曰七章辞理广略之失两俱未详或有可取请用者更自斟酌但不失大纲即得也应知不事文章但顺慈济之理直写胸间常用之语耳读者勿起讥诮之毁也。
梁朝高僧放生文
梁朝高僧法名慧集遍历州府旋烧两臂乞钱放生或远于廛市村落无乞钱处遇鱼船者辄便翻于水中将身抵鱼人殴打行化至睦州两臂烧尽遂便命终故今??彼形容遍示信者彼虽出家痛痒何异尚烧身分救济众生世人云何杀他养己无慈愍心未能舍身代命且应怒己莫杀未能割肉饲虎且应忍口莫食嗟见当州居人竞买糠鰕蛳螺虾蟆鳅鳝雀鸽微细形类凡一餐之费计几头数当来偿命有何了日尝将一升鰕略数有三千头或若一食一升杀三千命苦哉痛哉是何恶业令汝如此食啖众生美在一餐苦婴万劫愿各且止勿自造殃故特劝惩凡有命者勿杀勿食且应忍淡蔬餐度时若思念鱼肉当观自身尚不能受一针之痛云何将彼屠割煮炙纵杀一命资我百年宁可自亡不令他死何况无辜而食啖耶思之戒之。
施食正名
施食一经凡两译共三名一曰救面然二曰救拔焰口三直云施饿鬼食今吴越诸寺多置别院有题榜水陆者所以取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净地之谓也(世言施水陆无主孤魂者理出诱俗言不涉教)有题解食者所以取诸摩提伟器之度显变之大非器食于其中也有题冥道者所以取诸鬼类别他趣也天其冥乎人其冥乎畜其冥乎夫燕雀以虫粒自充牛羊以水草而足泥黎咀铜铁而不暇提婆饮甘露而有余生生之方既殊服味之品万计唯其鬼党伺人庙食故 大慈诲以密教诅少令多而博济之至若山海之仙莫贵匪人莫高匪天不我类焉且能显晦飨夫粒食于以求之但小出鬼之上梁天监天下止杀乃用相似佛法设六道之祭代江东淫祀蔬食菜羹免我牺羊今之承之既非彝训不能无考故 牟尼有言曰人死祀之魂为鬼则歆其食矣他趣亡诸又诸无疑圣弟子曰六趣各有自尔之力唯鬼能变食耳诗不云乎不愆不忘率由旧章故 大圣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过此已往则未知所裁。
施食法(附)
先和会经文者经既两译略有异同实叉译云若欲施婆罗门及仙等食(婆罗门及仙须分二类似误)不空译云施婆罗门仙(不云及仙此文似正若作二类婆罗门是人不合同鬼施食)实叉咒仙食七遍与鬼同不空云二七遍(二七为正)实叉云饿鬼得摩伽陀斗四斛九斗饮食不空云七七斛食(译者不同不须和会据理取饱满为度)经云施食若晨朝及一切时悉无障碍准毗罗三昧经云早起诸天食日中三世佛食日西畜生食日暮鬼神食与此经如何和会释曰应有多意且作一解毗罗据理定说此经随时不定说何者饿鬼饥急苦若倒悬得食便施何俟终日故云一切无碍也若天仙及佛须依毗罗定说过中之后决不可以饮食杂果供养也经不说人者准人道既贵合在中前食故人有夜食不节者自同鬼畜耳又实叉唯用一咒不空加四如来名等今且依实叉贵易行故一咒之力能兼一切不俟其诸又有甘露经及一小卷者并失译不可用。
次正示方法者经云若欲作此施食法者先取一净器盛以净水置少饮食及诸饼饭以右手按咒满七遍陀罗尼曰。
曩谟萨嚩怛他(引一)?跢嚩路(引)枳帝(二)唵(三)三?啰(四)三跋啰(五)吽(六)
咒竟弹指七下展臂将食器泻净地上(方法讫实叉云于门内立展臂户外置盘净地不云泻)。
作此施已于其四方有百千俱胝那由他殑伽沙数饿鬼一一鬼前各有摩伽陀国七七斛食受此食已悉皆饱满是诸饿鬼悉舍鬼身生于天上其施婆罗门仙及供养三宝寻经易见(当诵咒时更加观想弥为尽善想器中饮食色味无尽遍施不匮如净名室中一盂香饭充足众会无所乏少亦如涅盘纯陀少饭充双林大众不多不少信此陀罗尼不可思议饮食色香亦不可思议众生心亦不可思议夫何惑哉)。
三劝修者此经真长生之术也阿难尊者延三日必死之命满百年具寿之康五果现臻二严当备(五果者色力辨安寿二严者福慧也)实在乎施一抟之食也经云若常以此真言加持饮食施饿鬼者则同供养百千俱胝如来功德等无差别寿命延长(寿也)颜色鲜白(色也)具足大力(力也)威德强记(辨也)一切非人夜叉罗刹不敢侵害(安也)又能成就无量福德寿命(二严也前五果中已有寿命理无重出信知此中以慧为命五果二严在文炳然若此)大矣哉能于少顷作大佛事能以抟食作大施会常生梵天乃至成佛一日既尔何况一月何况一年何况一生岂有智人闻而不信信而不行者乎。
施食文
以铜器盛饮食净水灌之当临食器面东而立起慈悲心称三宝名(三说)及大慈观世音菩萨(三说破饿鬼障)称竟以左手擎食右指接食器心存目注咒曩谟萨嚩怛他(引一)?跢嚩路(引)枳帝(二)唵(三)三跋啰(四)三跋啰(五)吽(六)诵七遍竟弹指七下然后展手垂之起无畏施良久即以食泻之置净地上合掌咒祝云我沙门某甲今诵无量威德自在光明胜妙力陀罗尼加持饮食普施饿鬼之众惟愿面然鬼王大权胜士慈善熏心普摄无量无边恒河沙数饿鬼之众悉来我所受我所施无遮无碍清净法食如经所说各各皆得摩伽陀国所用之斗七七斛食一一充饱无所乏少顿皆消灭长劫饥渴倒悬之苦身心欢喜发菩提心应时即得心乐三昧疾舍鬼身生佛净土速圆种智广度众生我此施食功德如世尊言即与供养无量百千俱胝恒河沙诸佛正等无异愿以此福回向法界庄严菩提愿共众生同得圆满檀波罗蜜远离一切生死饥渴速得究竟菩提涅盘二无上果当施众生无尽法食(云云)。
施食观想答崔(育材)职方所问
先略述大意次作观想大意者饮食具色香味触法五尘唯阙声耳于五中味尘为主味依色住亦可观色为境大品云色中无味相凡夫不应着色中无离相二乘不应离即是非味非离显色中道法界何法不备是故一色具一切色亦具声香等一切诸尘及一切法一切心随感而施何法不现净名经云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止观大意妙境云一一尘中一切尘一一尘中一切心一一心中一切刹等(云云)释论云菩萨呵色见色实相到色彼岸即是见色中道若分别色具种种相即是见色俗谛俗即是空即是见色真谛亦是见色三谛既了色即是法界即是实相即是中道三谛等即应了色即是陀罗尼当知所施饮食色之与味即陀罗尼体也一食出无量食等即陀罗尼用也经云此陀罗尼名无量威德自在光明胜妙力此复以三德为义无量威德自在解脱德也光明般若德也胜妙法身德也力是总结力用也自非法身胜妙之用安能一?充彼巨亿万数尘沙之众乎问若食即是陀罗尼者何故更须咒乎答实尔诸佛圣人证此一尘法界故能以自在之力称性而用何俟更咒净名取一钵香饭遍饭三万二千无所乏少岂藉咒乎三乘贤圣食此饭者悉入正位或增道损生其香乃消岂非具一切法也但众生在迷于理既惑于事亦碍于自在法中而自桎梏如水为冰安责水用故圣人方便密说此法名陀罗尼令诵以咒之咒句与色味法性相应能令鬼神见食无量经云如人得一斤石汁变千斤铜为金物性相感故也问施食正名中云六道各有自尔之力唯鬼能变食者何不直施其食任其自变何假咒乎答鬼有多种不必一例略出三类一者无财鬼由无福德不得饮食故二者少财鬼少得净妙饮食故三者多财鬼多得净妙饮食故此三类复各有三种初无财鬼三者一炬口鬼谓火炬炎炽常从口出二者针咽鬼谓腹大如山咽如针孔今经中正为此二种傍兼一切三臭口鬼谓口中腐臭自恶受苦二少财鬼亦三种一针毛鬼针如针利行便自刺二臭毛鬼毛利如刺自拔受苦三大瘿鬼咽垂大瘿自决啖脓三多财鬼三种者一得弃鬼谓常得祭祀所弃食故二得失鬼谓常得巷陌所遗食故三势力鬼谓夜叉罗刹毗舍阇等所受富乐类于人天但为恶道所摄所言能变食者即是第三多财中三种鬼也又三中前二则劣后一为胜亦只能及于自类不能有所尘济今咒力所变能令九种鬼中平等皆得上妙饮食无有差别又咒食者名为法食法随食入如服良药能差重病身康受乐经云舍饿鬼身得生天上即此意也。
第二作观想者行人既了诸法无非法界一多无碍复信陀罗尼力不可思议至施食处安详而立先起慈心悯彼饥渴我今将欲大施先想其处广博严净其地平正作一施场能容受无量饿鬼之众次想食器随我咒力如摩提国大斛之量满中耳美饮食如天甘露一器为无量器满其施场界塞周遍一一鬼前皆有我身诵咒弹指慈心展臂授器施与随意满足想咒之声普闻一切弹指之声惊觉幽沉之处一切饿鬼从四方来无所障碍现前受令受想心明了犹同眼见然后不移此想心一一为其说法或称佛号或咒愿等随意作竟而退问如上观想据何处文作答此经虽文略不说据余咒部印契观想随咒句句而作不可一念差舛此咒亦令以手按器咒之七反咒已弹指七下非全不作法今加观想弥益其功问作此露布次第观想准何处作答准天台三种观中历事观作既云历事随彼事相而设观想故无常科今准天台供养三宝运香华观想大旨一同也又南岳禅师食观偈云此食色香如栴檀风一时普熏十方世界凡圣有感各得上味六道闻香发菩提心于食能生六波罗蜜及以三行请详此观何俟致疑又净名经云以一食施一切供养诸佛及众贤圣然后可食岂非食观问变食由咒力何用观乎答观扶于咒弥益其美又咒是他力观是自力但咒而无观譬如盲者使人作大施会但信他语云得食不得食等自终不见若加观想如有目者使人作大施会一一眼见不由他语咒如使人观如眼见金刚般若云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则无所见若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今无观者只作事行如人入闇也观称法界无住即是无住行施其福譬如十方虚空不可思量也凡作一切佛事乃至献一华一香皆能作观者不滞生死一一流入萨婆若海中少戒少施皆成佛果良由兹矣。
金园集卷中
卍新纂续藏经第 57 册 No. 0950 金园集
金园集卷下
天竺寺忏主慈云大师 来谥法宝大法师 述
住持传天台教观五世法孙慈明大师(慧观)重编诫酒肉慈慧法门(并序)诫五辛篇炽盛光道场念诵仪中诫劝檀越文改祭修斋疑疏文改祭修斋决疑颂(并序)野庙志三衣辨惑篇
诫酒肉慈慧法门(并序)
斯偈者出楞伽经央崛经涅盘经萨遮尼干经阿含经正法念经华严十恶经诸大小乘典因看读时录之成偈一百首目为诫酒肉慈慧法门遍示未闻足以为诫幸愿信者迟回细读深思现业大惧来报铜铁火汤岂易胜受也。
南无佛法僧 大慈三宝海 我今欲依教
普劝诸众生 莫杀莫食肉 同蕴仁慈行
无病保长龄 未来成佛道 诸佛大菩萨
常为救众生 舍头目身命 不计河沙数
代鸽弃王身 全蚁委龙命 流水济枯鱼
萨埵充饥虎 历劫遍行慈 慈善力成就
佛无一切心 唯有慈心在 若有行慈者
不杀不食肉 仰愿佛威神 世世常加护
杀生佛所说 即杀自父母 亦杀自妻女
兄弟及姊妹 一切男女摄 皆曾为父母
生生所受胎 从之禀遗体 受一畜生形
骨血如山海 一一类中身 生生不可计
轮回六道间 展转为亲属 故食诸众生
名食父母肉 又观一切身 悉是我本体
自肉及他肉 其实是一肉 如舍前后住
亦名为我舍 当知食肉人 即食自身肉
佛观如来藏 佛界众生界 一界无二界
一切肉一肉 伎儿暂变易 元是一人身
若欲杀众生 当起诸佛想 猎师屠儿辈
及捕鱼鸟人 众生遥见者 皆生必死怖
谓此恶心人 贪利及肉味 手持利刀箭
念欲杀我身 飞翔及潜窜 惊怖而远避
常与诸众生 起大冤对想 一切惜身命
人畜等无殊 若欲食众生 先试割身肉
死是极大苦 谁能不畏之 但当自观身
云何食他肉 为利杀众生 以财网诸肉
二俱得杀业 死堕叫唤狱 汝听杀生者
死堕地狱处 铁城高八万 四千由旬量
长广亦复然 满中猛火炎 表里皆洞赤
铜狗守四门 狱卒声雷震 两眼如电光
驱汝杀生人 入中而受苦 力士执铁矛
矛身长一丈 利刃阔八寸 望胸撞罪人
胸入背上出 苦痛不堪闻 千万亿岁中
受斯极大苦 汝听食肉人 死堕阿鼻狱
铁屋亦高广 八万由旬量 四门猛火炎
南北皆交彻 铁墙铁罗网 铁枷铁杻械
一一火烧之 皆令其洞赤 食肉受斯苦
亿百千万岁 汝听煮肉人 堕镬汤地狱
一万有二千 深广由旬量 昼夜猛火然
涌涌汤常沸 于中受大苦 一万七千岁
汝听炙肉人 堕热铁床狱 其狱有八千
纵广由旬量 床下猛火烧 罪人卧其上
心肝肉焦烂 一万二千岁 汝听切肉人
死堕斫剉狱 五百大力士 利刀斩罪人
万段至微尘 业风吹更活 如是终复始
一万二千岁 汝听养群鸡 为贪肥肉者
一鸡于一日 计食五百虫 主人当半罪
同鸡堕地狱 其狱盛热粪 八万由旬量
人鸡俱入中 满五千万岁 汝听捕猎人
安锵及设?? 罥索安陷阱 利刃放鹰犬
四边竞围合 逼逐杀众生 死堕铁轴狱
方丈一万钉 驱上轮一匝 遍体万钉刺
举身悉交彻 苦痛不可忍 百千万岁中
受斯对报苦 杀生食肉者 从诸地狱出
受饿罗刹身 师子豺虎狼 猫狸鸱枭鹫
唯捕新血肉 众生各藏护 不令其得便
饥火常烧心 念念思他肉 由是恶熏习
大慈种永断 设得生人中 残疾命短促
愚痴谤因果 死还堕地狱 佛说此语时
无量诸罗刹 悲号誓断肉 及护断肉人
汝今闻此经 云何不改过 徒劳生为人
不及食人鬼 慎莫烧山野 慎莫破堤塘
莫伐有巢树 莫烧含蠹薪 若见杀众生
方便常救护 南无十方佛 大智德世尊
我欲劝众生 舍酒求明慧 如佛之所说
饮酒多过患 八万尘劳门 三十五种失
悉以酒为本 汝等应谛观 酒酣心眩乱
六识尽昏迷 君臣乖樽节 父子绝尊卑
母女乱其风 礼检不能制 如舍婆提国
有鸯掘摩罗 酒醉淫泆母 因慈杀其父
母复通外情 将刀复害之 亦如莎伽陀
神通大罗汉 因游支提国 渐到?陀村
彼有大毒龙 字庵婆罗提 其龙甚暴恶
侵害彼村人 罗汉神通力 降伏毒龙已
村人思报恩 多设苏乳糜 有女设糜已
忧其发冷病 遂取水色酒 奉上大罗汉
罗汉谓是水 饮已酒力发 迷酒倒寺门
衣钵弃余处 醒时用神力 能伏大毒龙
醉后如死人 不能伏虾蟆 世尊命罗汉
及诸比丘众 至彼罗汉所 因兹制酒戒
正法念经说 阎罗责置人 将驱入地狱
先说如是偈 酒能乱人心 令人如羊等
不知作不作 如是应舍酒 若酒醉之人
如死人无异 若欲常不死 彼人应舍酒
酒是诸过处 常能不饶益 一切恶道阶
黑闇所在处 饮酒到地狱 亦到饿鬼处
行于畜生业 是酒过所诳 酒为毒中毒
地狱中地狱 病中之大病 是佛之所说
若人饮酒者 无因缘欢喜 无因缘而瞋
无因缘作恶 于佛所生痴 坏世出世事
烧解脱如火 所谓酒一法 若人能舍酒
正行于法戒 彼到第一处 无死无生处
莫饮无明酒 能为众苦因 声闻住明脱
犹是醉归人 若有病苦时 应当观病本
从痴有爱生 习业招病果 耆婆尽道术
尚不能救疗 岂有世药酒 而能差我病
酒为放逸根 不饮闭恶道 宁舍百千身
不毁犯酒戒 宁使身干枯 终不饮此酒
假使毁犯戒 寿命满百年 不如护禁戒
即时身摩灭 决定能使差 我犹故不饮
况今不定知 为差为不差 作是决定心
心生大欢喜 即获见真谛 所患即消除
汝听酿酒家 死堕咸糟狱 亦堕沸灰中
一万八千岁 汝听沽清酒 死堕酒池狱
满中如洋铜 入其中受苦 汝听饮酒人
死堕灌口狱 手自酌铜汁 昼夜灌其口
汝听人将酒 逼劝持戒人 死入冰池狱
八千万岁苦 皮肉皆破裂 日夜百死生
然后五百生 生辄无两臂 汝听或强力
或时因戏笑 持酒与僧尼 强伏令其饮
死堕截膝狱 六百万岁中 五百大力士
常截其两膝 乃至过酒器 五百世无手
常作蚁虱形 曲蛆及蝇蚋 痴孰无知虫
一一五百世 汝听吉陀婆 沽酒梳堕井
罗汉饮其水 八万圣皆醉 由是恼圣人
死堕锯床狱 八万大劫中 常受锯解苦
后出得为人 其身长三尺 颜貌青黑色
耳鼻孔闭塞 无眼唇褰缩 手足无十指
何况破戒心 持酒逼他饮 多见世愚人
逼他食酒肉 自不能清净 都无羞耻心
复将不净食 凌逼破他戒 宁可断人命
莫破他善心 杀命一死生 未必至三趣
破戒失人天 及失解脱法 汝听断酒肉
所得福德利 有人持七宝 国城妻子施
不如断酒肉 千万分之一 乃至满大千
七宝持布施 不如断酒肉 千万分之一
假使为求福 锻金以为人 其数百千万
持用广布施 不如断酒肉 千万分之一
假使有佛子 造幡华宝盖 满三千大千
持用供养佛 不如断酒肉 千万分之一
犯之罪既重 持之福亦深 善恶长形对
苦乐镇相寻 及健速回首 早计各悛心
莫待无常到 如瓶满自沉 勉哉须努力
同待七宝林
此偈并出诸经凡读诵者常须保护若有轻慢即是轻慢诸大乘等经得罪非少。
诫五辛篇
近因病起静坐闲念今之道俗多以不急而犯佛禁谓五辛之属不利腹口无故啖食空为道障深为苦也遂搜其事以示后徒言五辛者一蒜二韭三葱四薤五形具即兴蕖也慈愍三藏云此土阙第五辛尝于于阗国见其根状犹蔓菁其臭如蒜讹谓芸台及芸荽等非辛数也梵网经云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革葱慈葱兰葱兴蕖是五种辛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者犯轻垢罪疏依名苑解云大蒜是胡葱革葱是韭兰葱是小蒜慈葱是今之葱也兴蕖是息菜陆机草木虫鱼疏解息菜状似蔓菁根其华紫赤色可食此与慈愍解兴蕖状同是知此方亦似有也楞伽经云大慧如是一切葱韭臭秽不净能障圣道亦障世间人天净处何况诸佛净土果报又云大慧求圣道者酒肉葱韭及与蒜薤能荤之味悉不应食佛顶经云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消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伺得其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命终自作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如是诸大乘经咸说五辛为圣道障及诸咒部悉断五辛非一两经说其损害三藏云食辛之者堕大地狱尚失人天况得圣果及生净土今见道俗都不诫慎自谓无罪又见俗家僧寺斋食之中任其厨人恣安薤菜以助香味或生或熟往往纯将为菜故意食啖口气臭秽诵经礼佛殊不自疑又经称善神闻气悉皆远离云何施主返将供佛诚谓苦哉如此供养空费财物尚不免地狱何况得福今评此物未足助其滋味以充口腹何故苦爱食之空招果报愿闻此说细详佛经一切食中悉不得食重述颂曰。
五辛佛所说 障道定无疑 梵网招轻垢
楞伽损大慈 人天犹尚失 净土固难期
生啖增嗔念 熟食发淫思 讲经十二部
天仙悉舍离 善神不守护 恶鬼得便宜
薜荔唼唇吻 魔罗现佛像 福德因消灭
业障更弥滋 地狱铜兼铁 轮回网复羁
无端耽草味 殃祸大堪悲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中诫劝檀越文
夫修福慧之门置于菩提之道实难实易得旨即易失旨则难如善钻摇醍醐可获其不善者浆犹难得此亦如是善用心者一华一香功等虚空一偈一句累灭道成其不善者人天近果尚失何况菩萨胜因夫沙门者名世间眼世间盲瞑即须导之不然则非沙门如来遗嘱令无悭吝法财施人既奉圣言故斯诫劝近见檀越之家深有信向请僧归舍设食读经望其福慧劳力损财无善仪则敬慢不分是非宁别或倚恃豪富或放纵矜高反言衣食庇荫门僧请唤道场便为恩幸趋瞻失节朗责明诃铺设法筵稳便驱使门僧无识恐失依栖苦事先为免劳施主纵有法则岂敢辄言檀越不询门僧不说讹谬之疏自此滋彰不扫厅堂便张法席未断荤秽辄请圣贤至于迎像延尊殊不避坐旋踵致敬事同仿佛儒典所谓过尊之位必趋况其三宝荆溪大师云凡建道场应先严净然后请像世人口云求道灭障置道场时令愚童慢竖猥服裸形云将像来取像去以此观之可悲之甚又云虽置道场慠慢尊像及招罪累灭障良难又经云佛灭度后供养像者与在世无别云何世人视同土木迎之大慢礼时薄敬而怪无福报者可弗暂思又石壁大师云断奠斋筵不如礼席诚哉此言谁肯暂听徒丧财力实无福报故使世间贫穷者多富足者少由此而然今劝檀越常亲有识请问佛法甚深福慧云何修行下气低心屈膝接足敬奉为师凡设法筵先往取则严洒厅馆斋洁身心名香异华珍果美食预备支储请迎勤重承接众僧?想十方三世众圣来入我家惭悚惊惶如仆奉大家如婆罗门事火遵依法式不得师心勿惮勤劳事事供给皆可意裁此事千条不可尽说今略示五事粗可行持。第一欲陈法会家中长幼尽须同心去其酒肉五辛等物施主每日随僧礼佛陈吐忏悔。第二当僧斋次躬须给侍不得坐于僧上称是主人放纵谈笑。第三佛前供养须倍于僧凡圣等心事事精细。第四尽其所惜施佛及僧勿得隐细用粗世世招失意果报。第五道场缓急不得使僧此是福田翻为奴仆岂可得乎。
我今此说智者知之或有愚者为檀越之家嫌难遵奉门僧无识见有拣众之言恐为所鄙不能尽行吾知此文将被火灭愿 十方三宝及有识者同力护持诫劝檀越敬三宝文。
改祭修斋疏文
谨于当乡保安田蚕人口灵庙之宇启建金光明道场斋僧供佛转诵大乘意者回易每年拜祭肴酒之会以为清净之齐俾福等神只兼利安人畜今晨建首特具疏笺者。
原夫抱草救焚义由愚极益薪止沸事匪知几太颠倒于常情颇乖违于物理实喻造殃求福夺命祈恩翻将久祸之基拟作长生之术释典以济鱼饲虎真为仁寿之方儒经以杀豕存羊岂是谷神之箓当斯时也淳风尚简正教未行且敦姬孔之仪遂播蒸尝之礼洎乎梁朝改祭一邦为斋戒之场颜氏训家万代奉归依之式人移世变俗薄时浇为善者孤积恶者众周风更续梁制遂亡尚迷于黍稷非馨岂悟于幡华是善争锋竞锐累豆加笾宁知乎謟祭乖仪孰谓乎淫风败礼尚违孔制安顺佛慈今则乡老倾诚庙巫投恳与象神而盟誓易祭为斋对诸佛以要期舍邪归正盖闻天地之理正观日月之德正明天地和而万物遂生日月运而四时合节二仪既测百虑可穷神物司幽人伦主显人神之心交感幽显之道遂通傥人不敬神则祸福之端何托苟幽不合显则禘尝之礼徒施既神假人灵须神从人愿人今归佛愿神亦同归佛若度人愿神亦同度我佛者万德之慈流莫异十方之悲济无穷犹杲日之运太虚山谷同照若霶雨之飞长野草木共沾振神通也雷慑邪徒扬法音也风驰正教席上之四王受命座间之八部分符俾化极六虚使恩周万汇故凶徒称号天祠之金像低头稚子呼名旷野之鬼神稽首我等人只共庆获听余音乡里同缘遭逢像运觉生死之路远终也何归悟涂炭之苦长悠哉莫返今欲裁妍补丑改往修来扫洒神祠庄严佛会易短舞作威仪之相变长歌为方等之音器满洁粢盘盈素品抽棘去伊兰之种焚茨植檐卜之根溪涧之毛血不流树上之鸟鸱罢噪豕羊遂性鳞羽乐天顿改村坊全同净土伏乞 十方诸佛卫八部以俱临十地众僧统三乘而并降愍我投然之子愿施救苦之恩先忏三涂次祈五福仰惟严祠阴宰灵境冥官昔同受祭之神今共改斋之圣暂回俊造谛察善言敢据佛经愿闻神听且九居之形未脱必三涂之理无差杀畜为神神岂免将来之对断荤因佛佛乃开改往之忏门既悟前非莫生后悔杯盘肴酒歆飨片时形影仇仇缠绵浩劫乡户等蚕忧公赋田为糇粮惟希阴骘之恩宁惧幽关之事亡我无所靡神不宗出三物以诅斯陈异位而飨彼或烹或剥或灸或燔亘村之膻火交烟遍野之痛声接韵洎乎祀祊临尊莫不兼子保妻谁知于畏死贪生与人无别肯悟于杀他活己比畜何殊拔刃临头岂不念呼时认主举笾就口而不思及暮还家养之也犹子比儿杀之也摧羽崩角尚解衔环报主岂无弹铗怀怨乞三宝提携已殒者皆令解脱对百神断约未伤者永收逍遥斋既洗心忏希灭罪昼感日光之照达阇王之业性无生夜通金鼓之音同信相之疑根永拔仰回功德全施庙灵加自在于神通保优游于仙宅昔受嘉鱼旨酒尚降祉以穰穰今沾甘露醍醐更垂休而穆穆秉心莫二锡佑无疆十雨五风望长成于报岁斋僧供佛敢誓答于有秋仍愿蚕富田丰于囊于橐生涯益广我陆我阿眉寿者皆满百年婴孩者咸敦五福妻良子孝兄顺弟恭泛爱亲仁利用崇德 圣宋常安于今日仁君永福于万年庶绩咸熙百官尽美诸天龙鬼护国护民法界含生离苦得乐者也众等下情不任?切祝望之至谨疏。
改祭修斋决疑颂(并序)
近见多改祭祀竞修斋福断肉止杀正信念佛甚为希有其间或未知损益者妄生破毁便言在俗祭祀为先或云斋戒不能救急见蔬食念佛我但持心闻善恶因缘来世谁受于是善根未深者被斯惑乱多退初心今为断疑引经明证并作偈颂令易忆持依此诚言莫信邪说然世人疑虑是故无量今但从要略书十颂。
第一疑有鬼无鬼能祸能福耶。
释曰经说六道鬼居其一何疑无鬼耶阿含经云一切所居舍宅街巷道陌屠坊市肆及诸山冢皆有鬼神但不能利害于人譬喻经云天下鬼神不能活人不能杀人亦不能令人富贵贫穷但随人衰劣而作怪崇希望祭祀若求福必定无也世俗不知空被诳或杀生造恶颂曰。
鬼神随处有 謟诳世间人 祭鬼都无福
空增杀业因
第二疑现见世人病患祭祀获安何言无福耶。
释曰世人贫病灾福皆属因果非鬼能为是鬼为祸盖从邪信所招謟求而得辩正论云旧鬼教新鬼兴怪求食初往二家转磨上碓其家事佛不信是怪俱云善神助我尽日舂磨数斛米麦都不得食后入邪信之家令白狗上空中而行其家大怪杀狗设食因兹得饱当知信佛不要信怪设使见怪但专念佛其怪自息颂曰。
正信天龙护 邪神岂奈何 但知常念佛
灾怪自消磨
第三疑家眷死后祭祀得食不得食耶。
释曰若堕饿鬼祭祀之时或有得食若在??口之鬼虽祭亦不得食阿含经云若为死人布施祭祀者若死入饿鬼中得食若生余处必不得食也六道万品受报差殊父母死亡岂皆作鬼世人不识一向祭祀甚无理也颂曰。
人死随前业 升沉六道殊 如何纯祭祀
须道世人愚
第四疑祭祀之法广在礼经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卿士至于庶人皆同祭祀圆丘方泽上下神明国之常典云何劝令断祭奈太伤国风乎。
释曰祭礼出其俗典断祭据其佛经俗典则未逃杀害佛经则唯尚慈悲杀害则报在三涂慈悲则果成万德以善改恶导浅令深佛度众生无不皆尔今人既信佛教须修佛慈不可更杀众生称佛弟子况复时俗不独祭先靡神不宗实谓淫祀不修明德唯事杀生可悲之深略谈难尽故昔梁武帝来天下断祭止杀盖遵佛教岂独今日也幸有斋福正好竞修足可利于存亡亦免伤于物命何劳苦执祀典经乎颂曰。
杀牛惭禴祭 黍稷本非馨 斋诵真明德
何劳执礼经
第五疑祭祀之家及彼师巫得何罪报耶。
释曰如毗尼律中说迦留陀夷身证罗汉被婆罗门妇杀之因过去曾为祭主今庙祀是也有五百商人共宰一羊同来乞愿杀羊祭祀已俱堕地狱世世已来常被羊杀其五百人亦因彼妇被波斯匿王所杀且五百人共杀一命并其祀主今证圣果受报未尽何况一人杀多物命又晋时巴丘县有师巫姓舒名礼为人祭祀死堕热杀地狱举体焦烂还魄自说又宝藏经广说祭祀之报不能备引颂曰。
杀他还自杀 影响逐形声 鬼饱都无福
空招堕火坑
第六疑今若改祭自古已来还有报验耶。
释曰此事感验非一今为略引晋有张应本事俗神鼓舞淫祀咸和八年妻病祷祭罄竭妻曰今病日困求鬼无益乞作佛事应便许之请僧昙铠明当设斋夜梦神人责应不早严净见铠随后曰始欲发心未可责之眠觉连夜秉火设座因兹废神事佛其妻病愈后张应身死堕镬汤地狱因前改祭善神来救遂得解脱还魂自说又颜氏家训云梁世江陵刘氏以卖鳝羹为业后生一儿头是鳝自颈已下方为人耳又王克为永嘉郡守有人饷羊集宾欲宴而羊绳解来投一客先跪两拜便入衣中此客竟不言之固无救请须臾宰羊为?先行至客一脔入口便下皮肉周行遍体痛楚号叫方便说之遂作羊鸣而死梁孝元在江州有人为望蔡县令经刘敬躬乱县廨被焚寄寺而住民将牛酒作礼县令以牛系柱屏除佛像铺设床座于堂上接宾未杀之顷牛解径来至阶而拜县令大笑命左右宰之饮啖醉饱便卧檐下稍醒而觉体痒爬搔瘾胗因尔成白癞病经十许年死又梁世有人常以鸡卵白和沐云使发光每沐辄破二三十枚临死发中但闻啾啾数千鸡鶵声楚痛笃病而死又颜氏家训云齐国有一家甚豪侈非手杀牛则啖之不美年三十许病笃大见牛来举体如被刀刺叫呼而终江陵高伟随吾入齐凡数年向幽州淀中捕鱼后病每见群鱼啮之而死又宋有陈安居父母信释教旦夕斋诵有伯事神神影满宅后伯死绝嗣父令安居绍伯家舍便废淫祀其神遂祸安居三年笃病执志不回常誓曰若使我杀生祭祀宁生自脔割四体终不杀命安居身亡席君叹曰此人事佛大德人也寿当九十三岁遂放令还其伯杀害祭祀欺诳百姓罪宜堕苦此例非一不能尽书颂曰。
回邪生正信 臭草出栴檀 逢难须坚固
安居志好攀
第七疑改祭之后忽遇灾祸既已舍神求谁救护耶。
释曰但每日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一切灾难一切病痛牢狱贼盗水火风雷虎狼毒蛇虫药咒诅皆不能害请观音经中佛来诸大天龙药叉一切威猛神将昼夜守护受持观世音菩萨名者诸恶鬼神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梁朝有沙门名僧融为一家毁除神影劝受五戒被其鬼将领鬼兵来责融融专念观音一声未绝忽见神人以金刚杵拟其鬼众一时走散身上甲胄化为灰粉又僧融曾劝夫妇二人受戒后为贼所累夫遂逃避其妇系狱融教至心称观世音更无余法妇人依语感枷杻三木自然释脱狱门自开因是免难其事非一不可备论颂曰。
专持菩萨号 八部护君身 急难随声应
唯除不信人
第八疑自来杀生祭祀所有罪业作何功德而得消灭耶。
释曰但各书写供养金光明经回此功德与彼怨家将来无对如张居道杀生忽被怨家取去冥关许写此经怨家解脱居道放还但将所赎经文安家中供养每日精勤称此经题名目及三宝名自然家中眷属安隐财帛增多一切天龙皆来护宅一切灾横邪鬼悉不敢害请至信此言终不虚也颂曰。
法宝真良药 众生自不尝 书持并供养
世世上天堂
第九疑凡修斋福并读诵经典当回向家宅何等神明凡有几位耶。
释曰回向天龙善神阎罗冥官山川境邑一切神明家中土地神护宅善神并先代亡灵堕在恶道者除此以外其余家中杂杂鬼神并不须事之亦不须回向此等皆非汝家所事悉名邪謟切信此言颂曰。
作福常回施 天龙善鬼神 威光常覆护
使汝免灾迍
第十疑既不许祭祀或家眷死亡堕在鬼趣云何施其饮食耶。
释曰经有方法今当普示请各依行如此施食得福无量如供养百千俱胝诸佛功德正等每日将净器盛一器净饭唯除瓷器及铁器不得用经中铜器最上其器不须至大即是盂器之属也每日至暮时以净水灌其饭上令满以左手擎之以右手举头指其器中诵咒七遍已弹指七下将饭倾于净地不得近桃李树下倾己而作是言我今普施一切饿鬼依草附木孤魂滞魄胜劣鬼神清净法食无遮无碍随意饱满或能更为称三宝名等其咒曰。
曩谟萨嚩怛他(一)??嚩跢路(引)枳帝(二)唵(三)三(去)?啰(四)三?啰(五)吽(六)
此施法食不独令家先眷属得食普令一切饿鬼饱满利益甚深普劝若僧若俗若男若女尽行此法颂曰。
鬼道常饥渴 当生怜愍心 能蠲口中食
佛赞福田深
野庙志
蚩蚩小氓举事罔有不悖去仁就杀俾我且寿醨德淫祀眷我且福山海之俗偏其弊之道傍之树茂干他者疑其有神辄裁纸以贽其下山麓之水渊干他者测其有灵乃列豆以旅其湄里能言者宗以为巫巫乃肆我无识首拜于水树正名质事至于屋室形容以绪无端焉有疾且忧旱潦之作归祸于兹始乃一室渐而后乃百室始乃小牲不已后乃大牲年或三四其祀贫踬之夫若为其事神乎於戏家不聊生祸出非鬼吾弗能救欤且树之始胡不自神待人而神也水之始胡不自灵待人而灵也神之既歆其血食胡不尚其玉帛能化纸为财胡不变土为食何食人之贵而财人之贱反常之甚焉已而已而吾闻之矣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神远乎哉惟心所载灵远乎哉惟人所在而竞愚于水树也。
三衣辨惑篇
佛制法衣但三一曰安陀会二曰郁多罗僧三曰僧伽梨此三法衣定是出家之服非在家者所被僧只云三衣者贤圣沙门标识非俗人所为智论云佛圣弟子住于中道故着三衣外道裸形无耻白衣多贪重着杂阿含云修四无量者并剃发服三法衣而出家也据斯以知定非俗服世云梵网经有通俗着者人见彼经广列王臣道俗尽得受戒应教身所着袈裟等言便令士女受菩萨戒者着七条衣观彼经文未心全尔袈裟正翻为染或翻卧具据翻染者秪是通制道俗受戒须服坏色恐其染同特艳乖于法制乃云应教身所着染皆使坏色或有风俗不可尽制而出家菩萨必须染坏故复文云比丘应与俗服有异何曾通俗着七条衣或翻卧具者南山云三衣总名梵网经云被九条七条五条袈裟即其文也若尔者又何妨袈裟之语别在出家亦即文云比丘皆应与俗服有异寻天台及藏法师章疏俱作染坏义释并无通俗三衣之说虽方等经中通俗修忏入道场时许着三衣但是单缝(平声)不许却?(七迹反)佛言此三衣者一名单缝二名俗服荆溪师云若却?者即是大僧受持之衣是故此衣应须别造世有借出家人衣深为未可故知虽三衣非出家服(出辅行记)信其梵网若已许着方等何故要须单缝乃至阿含佛令取阿难郁多罗僧与婆四吒女着等此出自圣意暂尔赴机灭后下凡须依定制一切戒律涅盘重宣最后之言方为揩定三衣许俗彼经无文余或云攘灾免厄许与小片至如戏女暂挂猎师假被或云得四寸而饮食斯充挂一片而罗刹不啖盖显三衣之功用非许四民之受持出家闲邪之人尚昧持衣之轨在尘烦杂之众宁知奉法之仪南山云若受用有方则不生罪戾必领纳乖式便自陷深愆一生无衣覆身一死自负圣责何虑无恶道分观斯之言自坐深过忍将非法误累在家更有??妄不能缄默多见道俗竞挂络子滥觞久矣滋彰近矣且三衣五纳制听二典络子名状出自何文设以三衣破片而回作者比丘衣损秪合补治令不失受持岂容被其破片更立异名何殊遭贼失衣比丘乎或云院内执作暂挂无妨者安陀会正是院内之衣何不着耶至于俗家弟子若免灾厄不应常挂袈裟之片若许常挂何不全许三衣而但许一片耶南山引僧祗龙着袈裟免金翅难乃云必不顺教则所被无力袈娑违教尚云无力况今络子持新裁染公然制造若名若体全是非法验知被挂得罪无福今略书三种违教之咎庶几读之宥过无大必改为善一者络子名体都无所载制听二教一切所无既乏五功滥参三贱违教之责冥报非虚二者制听二教唯佛一人自菩萨声闻述而不作今既自制络子仁者便是佛耶三者随外道辈非佛者流南山云以杂色线缝于衣上作条幅者是外道法结偷阑遮况乎造非法衣殊乖先制非外道辈斯何人哉幸愿四方道人行大乘者读文寻意莫守己情担麻弃金殊非智者革弊从正斯则达人应知无上佛乘解无道俗传持之轨诚在律仪涅盘扶律谈常正在于此律范若坏法假谁传岂生为人不护眼目断常住命非旃陀罗耶昔静霭法师值周武行虐自恨不能护法出家奚为乃坐石奋刀遍身剖肉引肠挂树以手捧心而卒呜呼古贤护法其若是乎我等既敩未能宜守法制莫致毁损殃坠自他矣景德四年丁未十月二十二日东掖山传天台教观沙门(遵式)撰述。
金园集卷下(终)金光明忏仪一卷请观音消伏毒害三昧仪一卷大弥陀忏仪一卷小弥陀忏仪一卷炽盛光忏仪一卷僧伽大师礼赞文一卷天台智者大师礼文一卷释观音普门品偈文(附智者疏末)往生略传一卷注南岳思师心要偈(亡本)金光明经王章(亡本)
圣宋绍兴辛酉孟秋圆日刊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