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新纂续藏经第 24 册 No. 0449 大般若经纲要
No. 449-A 大般若经纲要序
西方圣人所说修多罗。浩汗洋溢。自非摩诃衍上士。具闻持海。不足以受。盖非世间寻常文字。乃出世第一义天也。像法中有龙树大士。以智辩威猛力。直诣大龙宫中。穷所结集法藏。见华严经三本。上本之品偈。皆以微尘数计。中本亦千余品。约五十万偈。此二本。谓非阎浮人心力所能持。遂卷而怀之。不传于世。今之流通震旦八十一卷者。盖小本而犹未全者也。於戏。河伯望洋。鸴鸠控地。以此知佛演说海。佛言词海。非凡小之见可窥测矣。大般若经六百卷。为一大藏之冠。然文有定品。句有定数。凡有目有口。可捧可观。可读可诵。然而禅丛讲肆。展阅者良少。得非畏其繁重。不若八十卷之华严尚有讽诵者欤。以此征龙树之言。能洞悉众生方俗根解。非苟然也。余年运既往。谢事宗社。从且至暮。略披一二。诸健苾刍见而笑曰。恶用是矻矻为。君子三戒。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况在老尊宿数。欲何所冀。而用是矻矻为。余方捧经弗应。心知其惜我筋力。直未同我心志耳。甚矣。深经之难闻。菩提之不易种也。因作尊经远邪论以救末劫。七空居士葛公。毅调见之喜。而击节焉。盖葛公正以是经文句山积。浩难沙算。矢志节略。以便持受。不期而合。缄书修贽。持其录本就正。余叹曰。语有之。磁石吸铁。芒针引线。盖言流湿就燥。物从其类也。余与葛公素昧平生。乃因此作合葛公。方获余之心。余亦能通葛公之志。往昔殆皆般若会中人也。于是发经观之。纲要条理。井井有序。约六百卷之文于五册。纲要在是。全经在是。其节繁去复。裁酌运笔。大费精思。缘起六条。载诸卷端。公盖幼希出世。长阅沧桑。书史之余。鸡鸣而起。孳孳焉。正如空山老衲。讽是经为日课。诚所谓正信希有也。古称五度如盲。般若如导。此经宏词妙辩。层见叠出。其阐扬佛慧。深广幽玄。殊为法门修习之要。此龙树大论所由作也。惜今缁流宿学。有白首若不闻见。况悉其义哉。坐见黄口僧雏。每效呵佛。白衣广额。咸易说禅。将非魔作佛。恼乱我心者耶。嗟嗟有生。疲薾世间。灵根自弃。发虽短而心甚长。盖皆长于摄生。而不知所以生。或长于世智。而不长于般若。且不知经之与禅。从一佛流出。佛外无禅。经中有趣。初无文字之相。又何禅教之岐乎哉。夫世相无常。上天难谌。蓬莱之水。清浅几回。金铜仙人。泪流一梦。苟能闻薰般若。承事空王。馺娑馆。寻香城。可不作异观。菩提场。缺陷界。亦混成一相。即祗桓梵呗。洙泗弦歌。究竟无非一音。吾知葛公夙兴夜寐。从事深经。其所得多矣。埙吹篪应。人有同心。能不兴起。而想见灵山之法会焉。是为序。
康熙十年辛亥四月望日古南樗叟通门牧云氏书于懒斋之雨窗
No. 449-B 般若纲要小序
夫般若者。离言说相。离心缘相。迥绝中边。超诸限量。烈??宁容凑泊。迅雷不及思量。鞠其根源。觅一字脚了不可得。乃大藏经中。究览部类。至六百卷之多。将母文字般若。与实相观照之旨。固有大相径庭者乎。曰。何为其然也。自有祖以来。固曰不立文字矣。曰。别传直指矣。然离教而参。离教而悟。则先德所不许也。必以默然无言为极则事。谓才开口便落今时。大慧所诃。为默照邪禅者也。故虽有口。只堪挂壁。仍不碍横说竖说。虽戒人抄录其语。而善说法要者。自一言半句。以至遍界遍空。相续不断。为无尽藏。如或文字作文字解。无文字作无文字解。非从葛藤中绊倒。即向黑山下躲跟。皆不免担板之讥。堕落两头。未识宗趣者矣。曹溪大师示不识字。然亦从般若半偈顿彻心源。而忍祖尝劝人诵金刚般若。今是经。流转最广。智愚咸习。则黄梅会中为之发起也。是故缩之。则无住一言。该般若全部不为少。展之。则六百全经。用剖破微尘不为多。乃至森罗万象。义海炳然。云行鸟飞。风动尘起。种种现前。咸是第一波罗蜜多。彼情存数量。计少计多。未达法源。徒成戏论。兹藏本大般若部。凡六百卷。于世界海。刹尘数修多罗中。仅毛头许。而我等心量昧劣。未免望洋。品目弗窥。况及义趣。吾友复庵居士。(七空别号)克究大法。既积岁年。向上一机。忘言默契。游泳之暇。弥更温研。首尾紬绎者。三载。念部帙繁多。鲜能卒业。而其间义同文复。亦不可致诘。虽大圣微言。或繁或简。未易以常情臆测。而流通无力。披览多艰。接物之缘。将虞。或阙敬殚心思。提纲举要。约为十卷。略备大观。使一切获睹是编者。登第一义天。而天光常发。入法流漩澓海。而具足海味。弘法之怀。勤且切矣。倘增慢禅流。更掇拾绪言。谓我宗无语句。亦无一法与人。敢问如是十卷玄文。为是语句。为非语句。是有法与人。是无法与人。请具眼者。试判断看。
济宗学人法同学弟张立廉拜述
No. 449-C 般若纲要缘起
一提纲要 般若者何。般若部为三藏之首。大般若又为般若部之首。兹为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也。经凡六百卷。字字谈宗。其文浩博。兹提纲要。以明宗旨也。昔永明禅师。辑述大藏为宗镜。而不存经教之名。则夫后之以经为教者。其见斥于师也明矣。矧 大乘般若诸经之最尊最上。假言说。以显无言无说。晰名相。以显无相一相。而总销归于无所有不可得。此其所谈者何事。犹以教字活埋之。解经而不知经。诚自障也。后来祖师语句。如四句百非。有句无句。皆谓祖师创建。为不立文字之宗。而不知一本大经。释迦如来金口宣之矣。盖如来所以为教。祖师所以为宗。无二无别也。且如来圣中之圣。宁不知后此文字繁兴。而早堕言诠以为之俑。其不能离文字以为教。即其不能不离文字以为宗也。特大经卷分六百。叶计万千。名相析别。宗旨立破。不为提纲举要。观者能勿望洋。正使终帙犹难。何况思惟修证。徒成庋阁。流览莫周。如此大经。敬奉有余。亲闻不足。非所以助扬圣教启迪初心也。即如经中增语二十卷。诸法不可得。增语亦不可得。抉其指归。仅缀三行。便得稳括。又如清净一百一十三卷。互融诸法。一多交注。提纲五叶。亦已无疑。全经提掇。悉皆仿此。如是经文就简。义无或遗。毋俟博稽。方穷玄旨也。
一详条理 既提纲要。遂晰条理。纲要。所以明宗旨。条理。所以通机绪。经中有菩萨问。而如来答。有如来诘。而菩萨对。有菩萨与菩萨问难。而如来为之劝赞。为之证记。亦间有请问当来慈氏菩萨。而如来复为之证明者。层次循置。机绪相宣。一本原文。各还起讫。有一问一答。有数问数答。有数十问而数十答。句有来源。义无断续。
一顺经文。依经字 尝读慈恩法师传。当日译经文繁。将顺众意。除繁去重。夜梦警诫。还依广翻。众师启请。毋假删遗。何况凡夫。敢效品节。无如下士之流通念切。山野之行笈筋枯。资微难获弘经。时暂欣闻博义。种种方便。遂决探珠。既禀微诚。益矢谨恪。经文无一字倒置。元脚无一字移改。惟当节宣。慎循来脉。阅者。已堪灌溉灵苗。读者。仍捧宝函全诵。是以品题起止。卷帙载详。简首标宗。分段眉列。如通鉴有目录。而全史则具在。令得按图探索。数叶寻行。如线之针引。似闇之炬导。毋费穷翻。已到本所。
一问答。正反不并载。单行只句。毋遗忽 经文有问详。而答又复述者。有反说。而正又复陈者。叮咛诰诫。反覆乃辞旨倍温。权实兼施。正反而义趣洋溢。虽属重见。何病殷勤。奈卷帙渐丰。则守约宜讲。问答毋取两陈。正反仅开一道。接机远近。芥捷投针。义融水乳。铁逢磁吸。至若单词。乃复只句。来源暗度。语脉渊微。探会真龙。靡伤断鹤。
一心经。为般若体要 般若全文六百。心经二百余字。繁简不同。实为体要。其间有建有破。波涌云兴。要归无智无得。神珠澈映。心经五蕴。六根。六尘。十八界说起。乃至菩提萨埵。三世诸佛。般若并同。第其中间诸法名相。六度万行。立破层翻。奚止数百。而扫规却迹。弗留纤痕。神源宝珠。不逾无智无得两义。心经对待语句。只以生灭垢净增减三义括之。般若所载。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等。广说乃至若有若无。若合若散。文非一指。各涵妙义。而三对待。广略虽殊。实已含摄心经。言诸法空相。空中无色等。而般若叠举无所有。不可得。心经远离颠倒梦想。而般若穷辩菩萨魔事。心经神咒作结。即密即显。而般若以六波罗蜜分六会说。收归全文。盖真言为总持门。而六到彼岸又为诸法总持。义正相等。心经起文。照空五蕴。更不及余法。即说度厄。乃至结经除苦。真实不虚。照应完密。般若始终。洗发诸法。如幻如梦。乃至如寻香城。而为有情拨转灵源。弘开愿海。成佛度生。其义如是。夫以万三千之弘文。大部提纲举要。不逾数卷。约矣。心经以二百三十字摄之。所谓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也耶。某于此二载间。舒之。则般若六百。卷之。则心经二百。从多出少。从少出多。每一诵持。辄标新义。不思议法。赞莫能穷。是则纲要无多。全经宛尔。已五百七十七卷。能断金刚分。即流通金刚经文也。喻指金刚。义标中道。般若骨髓。乃在两经。特以经题彰显。不复论列。
一纪年人 朽?。幼希出世。长遂硁拙。自申酉后。取家藏全史笔读一过。阅岁历时。裘葛四易。于终卷之夕。喟然兴慨曰。上下四千余祀。兴亡得丧尽在是矣。从此动厌世之想。谓幻起幻灭。无真实义。吾道断非兴亡得丧间事。不觉由史入禅。求一真实。信有此事。而气矜犹隆。五情未淡。虽多翻览。徒徇文词。纵切悔责。参差未一近。星霜日改。而诵持亦日积。习恼渐尔轻安。跧系渐尔消解。顿念无常。归心 般若。乃思粗净身口。方堪展卷受持。徘徊两载。至戊申春夏。绵历听讲者半年。得辍荤血。遂于己酉新正。开经迄今庚戌除月告竣。其间病疽病脱。心则无辍从事 大经。恰得二年。而以夜分计之。实惟三载。此一时中。更无杂想萦绕。亦止。余经兼进。因兹多病。恒虑无常。誓欲澈通。昼夜袪除盖眠。当夏候晓。露坐庭除。冷泉盥??。便复开卷。日射几席。乃移入户。冬夜熟睡一觉。吹灯起坐。鸡声月色。领纳甚亲。或时纸窗色青。短檠发赤。投笔而起。至于居恒键户。以阈自限。惟二时粥饭间。歇少顷。即二净。亦不远左右。后圃草色。室迩喁喁。疏散如客。亲者疑讶。已毕事之日。矻矻乍解。胸臆如释去一物。身心大休。颇为罄快。是晚。忽下停淤数升。而神思略无困倦。自念大经六百卷。阅时亦不下六百日。仗此智光。照瞩无量积愆。消除无始宿障。诚为多生庆幸。非假忏力奚从。遂邀道侣。陈供全经。筌表如云。?修忏法。能礼所礼。了不可得。是后终以心血枯竭。脾疾继作。欲书缘起。又复蹉跎。共惊头目沉沉。自喜返视了了。暂推药裹。疾写所怀。为例引六则。系经文之后。蚍蜉撼树。终哂绵劣。鷃鼠饮河。却已腹果。后之君子。正其遗漏。直其拘牵。毋使稍病于经。毋谓仅通乎教。宗风助起。实有望焉。
昆山葛?谨述
No. 449-D 般若纲要卷前大般若经缘起大般若经诸法要目大般若经关键
○大般若经缘起(载大智度论)
佛以何因缘。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譬如须弥山王。不以无事及小因缘而动。
答。三藏中广引诸喻。为声闻说法。不说菩萨道。中阿含经虽记弥勒作佛。亦不说种种菩萨行。今欲为弥勒等。广说菩萨行。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有菩萨修念佛三昧。佛欲令彼于此三昧得增益。故说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菩萨念本所愿。大慈大悲。故初生时放大光明。作狮子吼。出家修道。六年苦行。舍苦行处。到菩提树下。坐金刚处。降魔众已。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梵王帝释请转法轮。佛受请说法。诸法甚深者。般若波罗蜜是。是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有人疑佛不得一切智。佛自发诚言。我是一切智人。欲断一切众生疑。以是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有众生应得度者。以佛大功德智慧无量。难知难解。故为恶师所惑。心没邪法。佛以大悲手拔之。令入佛道。欲宣示一切诸法实相。断一切众生疑结。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有恶邪人。怀嫉妒意诽谤。言佛智慧不出于人。断彼贡高邪慢意。故于般若经中。自说神德无量。三界特尊。为一切覆护。若发一念恶。获罪无量。发一净信。受人天乐。必得涅盘。
复次欲令人信受法故。
复次欲令众生欢喜故。说是般若波罗蜜经。十力大师。难可值见。汝今已遇。我随时开发三十七品等。诸深法藏。恣汝采取。
复次一切众生。为结使病所烦恼。自有生死以来。无人能治此病者。我今出世。为大医王。是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有人念言。佛与人同。亦有生死。实受饥渴寒热老病。佛欲断彼意故。说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示言我身不可思议。梵天王等。诸天祖父。于恒河沙等劫中。欲量我身。寻究我声。不能测度。况我智慧三昧。
复次有人应可度者。或以无智但求身乐。或有为道修着苦行。佛欲拔此二边。令入中道。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分别生身法身。供养果报。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见舍利塔品中说)。
复次欲说阿鞞?致。及阿鞞?致相故。
复次欲说魔幻魔伪魔事故。
复次为当来世人。供养般若波罗蜜因缘故。又欲授三乘记莂。故说是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佛欲说第一义悉檀。故说是般若波罗蜜经(有四种悉檀见后)。
复次欲令长爪梵志等。大议论师。于佛法中生信。故说是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诸佛有二种说法。一者观人心随可度。二者观诸法相。今佛欲说诸法实相。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有二种说法。一者诤处。二者不诤处。诤处余经中已说。今欲说无诤处。故说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余经中多以三种门说法。所谓善门。不善门。无记门。今欲说非善门。非不善门。非无记门诸法相。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余经中随声闻法。说四念处。今欲以异法门。说四念处。故说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余经中佛说五众。无常苦空。无我相今欲以异法门说五众。故说般若波罗蜜经。
如摩诃般若波罗蜜。无量无边。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因缘。亦无量无边。是事广故。今略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因缘竟。
○大般若经诸法要目(细目详经本文)
(学般若菩萨。所应知。所应习。此成佛法门)。
世间法
有为法 有漏法。
出世间法
无为法 无漏法。
五阴
(色受想行识)。
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
(色声香味触法)。
十二处
(根尘)。
十八界
(根尘识)。
四大
(地水火风)。
四谛
(苦集灭道)。
十二因缘
(无明 行 识 名色 六入 触 受 爱 取 有 生 死)。
六波罗蜜
(布施 尸罗 羼提 精进 禅定 般若)。
四念处
(身受心法亦名四念住)。
五根
(信根 念根 精进根 定根 慧根)。
五力
(五根增长名五力)。
四正勤
(不善法已生为断 未生不令生 善法未生令生 已生令增长)。
四如意足
(正勤心小散摄之以定)。
七觉支
(择法觉分 精进觉分 喜觉分 除觉分 定觉分 舍觉分 念觉分)。
八正道
(正见 正思惟 正方便 正念 正定 正语 正业 正命)。
九想
(胀想 坏想 血涂想 脓烂想 青想 瞰想 散想 骨想 烧想)。
八念
(念佛 念法 念僧 念戒 念舍 念天 念入出息 念死)。
十想
(无常想 苦想 无我想 食不净想 一切世间不可乐想 死想 不净想 断想 离欲想 尽想)。
八背舍
(内有色外亦观色是初内无色外观色是二净背舍身作证是三四无色及灭受想合为八)。
八胜处
(内有色相外观色少若妙若丑是名胜智胜见 内有色相外观色多若妙若丑是名胜智胜见 内无色相外观色少若妙若丑是名胜智胜见 内无色相外观色多若妙若丑是名胜智胜见 内无色相外观色青大不净观治遍一切处贪 内无色相外观色黄大不净观治遍一切处贪 内无色相外观色赤大不净观治遍一切处贪 内无色相外观色白大不净观治遍一切处贪)。
八解脱
(内有色观外色解脱 内无色观外色解脱 净胜解身作证具足住 超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入无边空处具足住 超一切空无边处入无边识处定具足住 超一切识无边处入无所有处定具足住 超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定具足住 超一切非想非非想处入灭想受定具足住)。
十一切处
(即上胜处此则遍缘为异)。
四禅
(有漏 无漏 亦有亦无 非有非无)。
四无色定
(空无边处 识无边处 无所有处 非想非非想处)。
九次第定
(初禅 二禅 三禅 四禅 五虚空处 六识处 七无所有处 八非想非非想 九灭受想)。
十六行
(观苦四无常苦空无我观苦因四集因缘生观苦尽四尽灭妙出观道四道正行迹)。
十地
(正观地 种性地 第八地 见地 薄地 离欲地 已办地 独觉地 菩萨地 如来地)。
四果
(须陀洹 斯陀含 阿那含 阿罗汉)。
三乘
(声闻 缘觉 菩萨 亦有独觉称辟支佛)。
四缘
(因缘 次第缘 缘缘 增上缘)。
十喻
(如幻 如焰 如水中月 如虚空 如响 如乾闼婆城 如梦 如影 如镜中像 如化)。
十八空
(内空 外空 内外空 空空 大空 第一义空 有为空 无为空 毕竟空 无始空 散空 性空 自相空 诸法空 不可得空 无法空 有法空 无法有法空)。
三明
(宿命明 天眼明 漏尽明)。
五眼
(肉眼 天眼 慧眼 法眼 佛眼)。
六通
(神境 天耳 他心 宿命 天眼 漏尽)。
四无量
(慈 悲 喜 舍)。
四摄法
(布施 爱语 利行 同事)。
四无畏
(正等觉无畏 漏尽无畏 障法无畏 尽苦道无畏)。
四无碍解
(义无碍 法无碍 辞无碍 乐说无碍)。
十行
(欢喜行 饶益行 无瞋恨行 无尽行 离痴乱行 善现行 无着行 尊重行 善法行 真实行)。
十忍
(戒忍 知见忍 定忍 慧忍 解脱忍 空忍 无愿忍 无相忍 无常忍 无生忍)。
十力
(知是处非处智力 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 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 知诸根胜劣智力 知种种解智力 知种种界智力 知一切至处道智力 知天眼无碍智力 知宿命无漏智力 知永断习气智力)。
十八不共法
(身无失 口无失 念无失 无异想 无不定心 无不知已舍 欲无减 精进无减 念无减 慧无减 解脱无减 解脱知见无减 一切身业随智慧行 一切口业随智慧行 一切意业随智慧行 智慧知过去世无碍 智慧知未来世无碍 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三十二相
八十随好
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
一切相微妙智
一切陀罗尼门
一切三摩地门
无忘失法
恒住舍性
真如法界
法性
不虚妄性
不变异性
平等性
法定
法住
实际
处空界
不思议界
十一智
(法智 比智 他心智 世智 苦智 集智 灭智 道智 尽智 无生智 如实智)。
三三昧
(有觉有观 无觉有观 无觉无观)。
三根
(未知欲知根 智根 知已根)。
三解脱门
(空 无相 无愿)。
十六知见
(我 众生 寿命 生者 养育士夫 补特伽罗 意生 儒童 作者 使作者 起者 使起者 受者 使受者 知者 见者)。
三十七助道品
(即四念处 五根 五力 四正勤 四如意足 七觉支 八正道)。
(附见)四悉檀
(一世界悉檀 二为人悉檀 三对治悉檀 四第一义悉檀)。
(论曰四悉檀中总摄一切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藏)。
三观
(空 假 中)。
(龙树偈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
六相义
(总 别 同 异 成 坏)。
○大般若经关键
(般若譬彼神丹能点化世出世间法)。无生无着无住无二无舍无取无护无勤无思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无缚无脱无别无断不合不散空相离相寂灭相寂静相无相无愿无作无诤无所得但有名毕竟净不可得无二为方便无生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
(一法门如是一切法门亦如是)。不着色有性不着色无性不着色常不着色无常不着色乐不着色苦
(举色而受想行识皆然一切法亦然)。修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若相应若不相应不着色寂静不着色不寂静色不与受合受不与想合想不与行合行不与识合过去世不与现在世合现在世不与未来世合萨婆若不与佛合佛不与萨婆若合佛不与菩提合菩提不与佛合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诸法性差别故
前列世出世诸法。即次以般若关键者。苟学人敏利。知此。则世出世诸法。总皆融化为般若矣。如曰。无生。则法法皆无生。如曰。无二。则法法皆无二。直至向后。无缚无脱。不垢不净等。类此推去。六百卷般若。思过半矣。
古南沙门通门记
No. 449
般若纲要卷一
古南沙门 通门 阅正
七空居士 葛? 提纲
○大般若经初会序
大般若经者。乃希代之绝唱。旷劫之遐津。光被人天。括囊真俗。诚入神之奥府。有国之灵镇。自非圣德远覃。哲人孤出。则玄音罕[卯/贝]。圆教岂臻。所以帝叙金照。皇述琼振。事邈千古。理镜三辰。郁矣斯文。备乎兹日。然则部分四二。昔徒掌其半珠。会兼十六。今乃握其全宝。窃案诸会别起。每比一部。辄复本以殊迹。各申一序。至如灵峰始集。宏韵首驰。控荡身源。敷弘心要。何者。夫五蕴为有情之封。二我为有封之宅。宅我而举。则逐欿之水方深。封蕴以居。则寻香之堞弥峻焉。识夫我之所根者想。想妄而我不存。蕴之所系者名。名假而蕴无托。故即空之谈启。亡言之理畅。阅纷俗于非动。置蠢徒于不生。齐谷响于百名。俦镜姿于万象。筌宰失寄。而后真宰独融。规准莫施。而后冲规妙立。虑途千泯。言术四穷。使夫浅躁投机。拘挛解桎。[媲-囟+(色-巴+囚)]司南之有在。同拱北以知归。义既天悠。词仍海溢。且为诸分之本。又是前古未传。凡勒成四百卷。八十五品矣。或谓权之方土。理宜裁译。窃应之曰。一言可蔽。而雅颂之作联章。二字可题。而涅盘之音积轴。优柔阐缓。其慈诲乎。若译而可削。恐贻患于伤手。今传而必本。庶无讥于溢言。况搦扎之辰。慨念增损。而魂交之夕。炯戒昭彰。终始感贶。具如别录。其有大心茂器。久闻历奉者。自致不惊不怖。爰咨爰度矣。
唐西明寺沙门。玄则制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初分 卷一(缘起品) 卷二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鹫峰山顶。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除阿难独居学地。得预流果。大迦叶波而为上首。复有五百苾刍尼众。皆阿罗汉。大胜生主而为上首。复有无量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复有无量无数菩萨摩诃萨众。声闻独觉不能测量。其名曰贤守菩萨。宝性菩萨。宝藏菩萨。宝授菩萨。导师菩萨。仁授菩萨。星授菩萨。神授菩萨。帝授菩萨。广慧菩萨摩诃萨等。皆法王子。堪绍佛位。而为上首。尔时世尊于师子座上。自敷尼师坛。结跏趺坐。入等持王妙三摩地。正知正念。从等持王安详而起。以净天眼。观察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一一身分。各放六十百千俱胝那庾多光。此一一光各照三千大千世界。从此展转。遍照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其中有情遇斯光者。必得无上正等菩提。尔时世尊。从其面门。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流出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光。一一光中现宝莲华。诸华台中。皆有化佛结跏趺坐。演妙法音。皆说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尔时世尊不起本座。复入师子游戏等持。现神通力。令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变动。时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狱傍生鬼界。及余无暇险恶趣坑。一切有情。皆离苦难。从此舍命。得生人中。及六欲天。皆忆宿住。欢喜踊跃。同诣佛所。以殷净心。顶礼佛足。时此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数净居诸天。下至欲界四大王众天。及余一切人非人等。皆见如来处师子座。威光显曜。如大金山。各持种种无量天华。持诣佛所。奉散佛上。以世尊神通力故。各各见佛正坐其前。独为说法。尔时世尊不起于座。熙怡微笑。从其面门。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佛土。并余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一切有情。寻佛光明。普见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声闻菩萨众会围绕。及余一切有情无情。品类差别。亦见此土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声闻菩萨众会围绕。及余一切有情无情。品类差别。尔时东方尽殑伽沙世界。最后世界名曰多宝。佛号宝性。时现在彼安隐住持。为诸菩萨摩诃萨众。说大般若波罗蜜多。彼有菩萨。名曰普光。见此大光。大地变动。及佛身相。前诣佛所。顶礼白言。何因何缘而有此瑞。时宝性佛。告普光菩萨言。善男子。从此西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曰堪忍。佛号释迦牟尼。今现在彼安隐住持。将为菩萨摩诃萨众说大般若波罗蜜多。彼佛神力。故现此瑞。普光闻已。请往堪忍世界。观礼供养释迦牟尼如来。宝性佛即以千茎金色莲华授普光菩萨。而诲之言。汝持此华至释迦牟尼佛所。致问无量。时释迦牟尼佛受此莲华。还散东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佛神力故。令此莲华遍诸佛土。诸华台中各有化佛结跏趺坐。为诸菩萨说大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有情闻者。必得无上正等菩提。是时普光及诸眷属。供养恭敬佛菩萨已。退坐一面。如是最后世界。已前所有东方一一佛土。各有如来。现为大众宣说妙法。亦各有一上首菩萨。向佛观礼。供养恭敬。退坐一面。尔时南方尽殑伽沙等最后世界名离一切忧。佛号无忧德。彼有菩萨名曰离忧。西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近寂静。佛号宝??。彼有菩萨名曰行慧。北方尽殑伽沙世界最后世界名曰最胜。佛号胜帝。彼有菩萨名曰胜授。东北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定庄严。佛号定象胜德。彼有菩萨名曰离尘勇猛。东南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妙觉庄严甚可爱乐。佛号莲华胜德。彼有菩萨名莲华手。西南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离尘聚。佛号日轮遍照胜德。彼有菩萨名日光明。西北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真自在。佛号一宝盖胜。彼有菩萨名曰宝胜。下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曰莲华。佛号莲华德。彼有菩萨名莲华胜。上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曰欢喜。佛号喜德。彼有菩萨名曰喜授。见此大光。大地变动。及佛身相。前诣佛所。顶礼白言。何因何缘而有此瑞。乃至请往堪忍世界。观礼供养释迦牟尼如来。见已欢喜。退坐一面。尔时于此三千大千佛之世界。众宝充满。种种妙华遍布其地。宝幢幡盖处处行列。周遍庄严甚可爱乐。如众莲华世界普华如来净土。妙吉祥菩萨。善住慧菩萨。及余无量大威神力菩萨摩诃萨。本住其中(缘起品竟)。
卷三(学观品)
尔时世尊知诸世界若天。魔。梵。若诸沙门。乃至龙神。若诸菩萨住最后身。绍尊位者。若余一切于法有缘人非人等。皆来集会。便告舍利子言。若菩萨摩诃萨。欲于一切法。等觉一切相。当学般若波罗蜜多。舍利子白佛言。云何菩萨欲于一切法。等觉一切相。当学般若波罗蜜多。佛告舍利子言。诸菩萨摩诃萨。应以无住而为方便。安住般若波罗蜜多。能住所住不可得故。应以无舍而为方便。圆满布施波罗蜜多。施者受者及所施物不可得故。应以无护而为方便。圆满净戒波罗蜜多。犯无犯相不可得故。应以无取而为方便。圆满安忍波罗蜜多。动不动相不可得故。应以无勤而为方便。圆满精进波罗蜜多。身心勤怠不可得故。应以无思而为方便。圆满静虑波罗蜜多。有味无味不可得故。应以无着而为方便。圆满般若波罗蜜多。诸法性相不可得故。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一切法。如是诸法不可得故。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六波罗蜜多。得大果报。
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行一波罗蜜多。能满五波罗蜜多。
诸菩萨摩诃萨。欲得此等无量无数不可思议希有功德。应学般若波罗蜜多(此卷自舍利子发问起答应学义。直至卷末方竟)。
卷四
尔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行般若波罗蜜。多佛告具寿舍利子言。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蜜多时。应如是观。实有菩萨。不见有菩萨。不见菩萨名。不见般若波罗蜜多。不见般若波罗蜜多名。不见行。不见不行。何以故。舍利子。菩萨自性空。菩萨名空。所以者何。色自性空。不由空故。色空。非色。色不离空。空不离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自性空。不由空故。受想行识空。非受想行识。受想行识不离空。空不离受想行识。受想行识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识。何以故。舍利子。此但有名。谓为萨埵。此但有名。谓为菩提萨埵。此但有名。谓之为空。此但有名。谓之为色受想行识。如是自性。无生无灭。无染无净。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见生。不见灭。不见染。不见净。由不见故。不生执着。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应如是观。菩萨但有名。佛但有名。般若波罗蜜多但有名。色但有名。受想行识但有名。眼处但有名。耳鼻舌身意处但有名。色处但有名。声香味触法处但有名。眼界但有名。耳鼻舌身意界但有名。色界但有名。声香味触法界但有名。眼识界但有名。耳鼻舌身意识界但有名。眼触但有名。耳鼻舌身意触但有名。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但有名。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但有名。地界但有名。水火风空识界但有名。因缘但有名。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但有名从缘所生诸法但有名。无明但有名。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但有名。布施波罗蜜多但有名。净戒。安忍。精进。静虑波罗蜜多但有名。内空但有名。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但有名。四念住但有名。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但有名。空解脱门但有名。无相无愿解脱门但有名。苦圣谛但有名。集灭道圣谛但有名。四静虑但有名。四无量。四无色定但有名。八解脱但有名。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但有名。陀罗尼门但有名。三摩地门但有名。欢喜地但有名。离垢地。发光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但有名。正观地但有名。种性地。第八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办地。独觉地。菩萨地。如来地但有名。五眼但有名。六神通但有名。如来十力但有名。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但有名。三十二大士相但有名。八十随好但有名。无忘失法但有名。恒住舍性但有名。一切智但有名。道相智。一切相智但有名。一切智智但有名。永拔烦恼习气相续但有名。预流果但有名。一来。不还。阿罗汉果但有名。独觉菩提但有名。世间法但有名。出世间法但有名。有漏法但有名。无漏法但有名。有为法但有名。无为法但有名。舍利子。如我但有名。谓之为我。实不可得。如是有情。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使作者。起者。使起者。受者。使受者。知者。见者亦但有名。谓为有情。乃至见者。以不可得空故。但随世俗。假立客名。诸法亦尔。不应执着。是故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有我乃至见者。亦不见有一切法性。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如是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除诸佛慧。一切声闻独觉等位所不能及。以不可得空故。所以者何。是菩萨摩诃萨。于名所名。俱无所得。以不观见。无执着故。舍利子。诸菩萨能如是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名善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舍利子。假使汝及大目乾连。充满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如稻麻竹苇甘蔗林等。所有智慧。比行般若波罗蜜多一菩萨摩诃萨智慧。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分。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何以故。菩萨智慧。能使一切有情趣般涅盘。一切声闻独觉智慧不如是故。
菩萨常作是念。我当修行一切法。乃至我当永拔一切烦恼习气。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方便安立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于无余依涅盘界。声闻独觉无如是念。
菩萨摩诃萨。常与一切声闻独觉作真福田。何以故。以依菩萨摩诃萨故。一切善法出现世间。
菩萨施诸有情无量无数无边善法。为大施主。不须复报诸施主恩(学观品竟)。
卷四之十四叶(相应品)
舍利子白佛言。菩萨摩诃萨。与何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佛告舍利子。与一切法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舍利子。与如是等空相应时。不见色乃至识。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不见色乃至识。若是生法。若是灭法。若是染法。若是净法。不见色与受合。受与想合。想与行合。行与识合。何以故。无有少法与少法合。本性空故。所以者何。诸色空。彼非色。诸受想行识空。彼非受想行识。何以故。诸色空。彼非变碍相。诸受空。彼非领纳相。诸想空。彼非取像相。诸行空。彼非造作相。诸识空。彼非了别相。何以故。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不异空。空不异受想行识。受想行识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识。何以故。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舍利子。如是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地界。无水火风空识界。无眼处。无耳鼻舌身意处。无色处。无声香味触法处。无眼界。无耳鼻舌身意界。无色界。无声香味触法界。无眼识界。无耳鼻舌身意识界。无眼触。无耳鼻舌身意触。无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无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无无明生。无无明灭。无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生。无行识名色。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灭。无苦圣谛。无集灭道圣谛。无得。无现观。无预流。无预流果。无一来。无一来果。无不还。无不还果。无阿罗汉。无阿罗汉果。无独觉。无独觉菩提。无菩萨。无菩萨行。无佛。无佛菩提。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与如是等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卷五 卷六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见一切法若相应。若不相应。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入一切法自相空已。不观色乃至识。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色乃至识与前际后际现在。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不见前际后际现在故。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观一切智与一切法。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一切法。况观一切智与一切法。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一切智与佛。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佛。况观一切智与佛。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一切智与菩提。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菩提。况观一切智与菩提若相应若不相应。舍利子。一切智即是佛。佛即是一切智。一切智即是菩提。菩提即是一切智故。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着一切法有。非有。常。无常。乐。苦。我。无我。寂静。不寂静。空。不空。无相。有相。无愿。有愿(五卷十六叶起至六卷末止)。
卷七
不为一切法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不见诸法性差别故。
菩萨摩诃萨。不见少法能于法界现等觉。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有法离法界者。不见法界离诸法有。不作是念。此法能证法界。此法不能证法界。何以故。尚不见法。况见有法能证法界。或不能证。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见一切法与空相应。不见空与一切法相应。若能如是与空相应。是为第一与空相应。诸相应中。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为最第一。何以故。此般若波罗蜜多相应。即是空相应。即是无相相应。即是无愿相应。由此因缘最为第一(相应品竟)。
卷七之十三叶(转生品)
舍利子白佛言。安住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从何处没。来生此间。从此处没。当生何处。佛告舍利子言。安住般若菩萨。有从他方佛土没。来生此间。有从睹史多天没。来生此间。有从人中没。生此人中。舍利子。若菩萨安住般若。从他方佛土没。来生此者。是菩萨速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由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故。转生便得深妙法门疾现在前。从此已后。恒与般若波罗蜜多速得相应。在所生处。常得值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能令般若波罗蜜多渐得圆满。舍利子。若菩萨安住般若。从睹史多天没。来生此者。是菩萨多为一生所系。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自在现前。常不忘失。亦于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自在现前。常不忘失。舍利子。若菩萨安住般若。从人中没。生人中者。是菩萨除不退转。其根昧钝。虽勤修般若波罗蜜多。而不能速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又于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未得自在。
次答从此间没当生何处者。舍利子。是菩萨由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故。从此处没。生余佛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在在生处。常得值遇诸佛世尊。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乃至无上正等菩提。终不离佛。舍利子。有菩萨无方便善巧故。入四静虑。亦能修行六波罗蜜多。是菩萨得静虑故。生长寿天。随彼寿尽。来生人间。值遇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虽行六种波罗蜜多。而诸根昧钝。不甚明利。诸有所为。非极善巧。舍利子。有菩萨入四静虑。亦能修行六波罗蜜多。是菩萨无方便善巧故。舍诸静虑而生欲界。当知是菩萨亦诸根昧钝。不甚明利。诸有所为。非极善巧。舍利子。有菩萨入四静虑。入四无量。入四无色定。修行六波罗蜜多。安住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安住真如。安住法界。法性。乃至不思议界。修行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安住四圣谛。修行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修行三解脱门。陀罗尼门。三摩地门。修行五眼。六神通。修行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悲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修行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修行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是菩萨有方便善巧故。不随静虑无量无色势力而生。随所生处。常遇如来应正等觉。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常不远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菩萨。此贤劫中。定得无上正等菩提。舍利子。有菩萨入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是菩萨有方便善巧故。不随静虑无量无色势力而生。还生欲界。若刹帝利大族。若婆罗门大族。若长者居士大族。为欲成熟有情故。不为贪染后有故生。舍利子。有菩萨入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是菩萨有方便善巧故。不随静虑无量无色而生。或生四大王众天。或生三十三天。或生夜摩天。或生睹史多天。或生乐变化天。或生他化自在天。为欲成熟诸有情故。及为严净诸佛土故。常值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无空过者。舍利子。有菩萨入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是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有方便善巧故。于此处没。生梵世中。作大梵王。威德炽盛。过余梵众。多百千倍。从自天处。游诸佛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其中有菩萨未证菩提者。劝证菩提。已证菩提未转法轮者。请转法轮。为欲利乐诸有情故。舍利子。有菩萨一生所系有方便善巧故。入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修行六波罗蜜多。安住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安住真如。安住法界。法性。乃至不思议界。修行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安住四圣谛。修行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修行三解脱门。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修行五眼。六神通。修行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法不共法。修行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修行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是菩萨不随静虑无量无色势力而生。现前奉事亲近供养现在如来应正等觉。于是佛所。勤修梵行。从此处没。生睹史多天。尽彼寿量。诸根无缺。具念正知。无量无数百千俱胝那庾多天众。围绕导从。游戏神通来生人中。现修苦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转妙法轮。度无量众。舍利子。有菩萨得六神通。不生欲界。不生色界。不生无色界。游诸佛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无量如来应正等觉。修诸菩萨摩诃萨行。渐次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舍利子。有菩萨得六神通。自在游戏。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所经佛土。无有声闻独觉等名。唯有一乘真梵。行者是菩萨于诸佛土。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无量如来应正等觉。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渐次圆满。严净佛土。成熟有情。常无懈废。舍利子。有菩萨得六神通。自在游戏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所经佛土。有情寿量不可数知。是菩萨于诸佛土。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无量如来应正等觉。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渐次圆满。严净佛土。成熟有情。曾无懈倦。舍利子。有菩萨得六神通。自在游戏。从一世界。至一世界。有诸世界。不闻佛名。法名。僧名。是菩萨往彼世界。称扬赞叹佛法僧宝。令诸有情深生净信。由斯长夜利益安乐。是菩萨于此命终。生有佛界。修诸菩萨摩诃萨行。渐次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利益安乐诸有情类。舍利子。有菩萨从初发心勇猛精进。得四静虑。得四无量。得四无色定。修行六波罗蜜多。安住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安住真如。安住法界。法性。乃至不思议界。修行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安住四圣谛。修行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修行三解脱门。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修行极喜地。乃至法云地。修行五眼。六神通。修行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修行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修行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是菩萨不生欲界。不生色界。不生无色界。常生能益诸有情处。利益安乐一切有情。舍利子。有菩萨先已修习六波罗蜜多。初发心已。便入菩萨正性离生。乃至证得不退转地。舍利子。有菩萨先已修习六波罗蜜多。及余无量无边佛法。初发心已。便能展转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转妙法轮。度无量众。于无余依大涅盘界而般涅盘。般涅盘后。所说正法。住世一劫。或一劫余。利乐无边诸有情类。舍利子。有菩萨先已修习六波罗蜜多。及余菩萨摩诃萨行。初发心已。便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无量无数菩萨。前后围绕。游诸佛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世尊。成熟有情。严净佛土。
卷八 卷九
舍利子。有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得四静虑。及四无量。四无色定。于九等至。次第超越。顺逆入出。自在游戏。非诸声闻独觉等境。是菩萨于诸等至。方便善巧次第超越。自在游戏。然于其中无染无着。
有菩萨虽住六波罗蜜多。而以一波罗蜜多常为上首。具足修习。劝诸有情。亦令修习。
有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化身如佛。遍入地狱傍生鬼界。若人。若天。随其类音。为说正法。令获殊胜利益安乐。
有菩萨安住六波罗蜜多。化身如佛。遍至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为诸有情宣说正法。于诸佛所。听闻正法。严净佛土。周览十方。最胜佛土。微妙净相。而便自起最极庄严清净佛土。于中安处一生所系诸大菩萨。令速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
有菩萨安住六波罗蜜多。常为邪见盲冥有情。作法照明。亦持此明。常以自照。乃至无上正等菩提。此法照明。曾不舍离。是菩萨由此因缘。于诸佛法。常得现起。是故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于身语意三有罪业。无容暂起。
有菩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能成胜智。由此智故。虽行一切法。而不得一切法。虽能圆满一切佛法。而于诸法无执无取。以一切法自性空故。
有菩萨修行六波罗蜜多。得净五眼。如是六种波罗蜜多。总摄一切清净善法。谓声闻善法。独觉善法。菩萨善法。如来善法。舍利子。若正问言。何法能摄一切善法。应正答言。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能生六种波罗蜜多。及五眼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胜功德故。能学如是清净五眼。定得无上正等菩提。(卷八)。
有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能引发六神通波罗蜜多。一者神境智证通。二者天耳智证通。三者他心智证通。四者宿住智证通。五者天眼智证通。六者漏尽智证通。舍利子言。云何神境智证通。佛言。菩萨神境智证通。起无量种大神变事。所谓震动十方各如殑伽沙界大地等物。变一为多。变多为一。或显或隐。迅速无碍。山崖墙壁。直过如空。凌虚往来。犹如飞鸟。地中出没。如出没水。水上经行。如经行地。身出烟焰。如燎高原。体注众流。如销雪岭。日月神德。威势难当。以手扪摩。光明隐蔽。乃至净居。转身自在。如斯神变。无量无边。是菩萨虽具如是神境智用。而于其中俱无所着。不作是念。我今引发神境智通。为自娱乐。为娱乐他。唯除为得一切智智。舍利子言。云何天耳智证通。佛言。菩萨天耳智证通。最胜清净。过人天耳。能如实闻十方各如殑伽沙界情非情类种种音声。所谓遍闻地狱声。傍生声。鬼界声。人声。天声。声闻声。独觉声。菩萨声。如来声。诃毁生死声。赞叹涅盘声。弃背有为声。趣向菩提声。厌恶有漏声。欣乐无漏声。称扬三宝声。摧伏异道声。论议决择声。讽诵经典声。劝断诸恶声。教修众善声。拔济苦难声。庆慰欢乐声。如是等声。若大若小。皆能遍闻。无障无碍。是菩萨虽具如是天耳作用。而于其中俱无所着。不作是念。我今引发天耳智通。为自娱乐。为娱乐他。唯除为得一切智智。舍利子言。云何他心智证通。佛言。菩萨他心智证通。能如实知十方各如殑伽沙界他有情类心心所法。所谓遍知他有情类贪心。离贪心。嗔心。离瞋心。痴心。离痴心。爱心。离爱心。取心。离取心。聚心。散心。小心。大心。举心。下心。寂静心。不寂静心。掉心。不掉心。定心。不定心。解脱心。不解脱心。有漏心。无漏心。有衅心。无衅心。有上心。无上心。菩萨虽具如是他心智用。而于其中俱无所着。不作是念。我今引发他心智通。为自娱乐。为娱乐他。唯除为得一切智智。舍利子言。云何宿住随念智证通。佛言。菩萨宿住随念智证通。能如实知十方各如殑伽沙界一切有情诸宿住事。所谓随念若自若他。一心。十心。百心。千心。多百千心。诸宿住事。或复随念一日。十日。百日。千日。多百千日。诸宿住事。或复随念一月。十月。百月。千月。多百千月。诸宿住事。或复随念一岁。十岁。百岁。千岁。多百千岁。诸宿住事。或复随念一劫。十劫。百劫。千劫。多百千劫。乃至无量无数百千俱胝那庾多劫。诸宿住事。或复随念前际所有诸宿住事。谓如是时。如是处。如是名。如是姓。如是类。如是食。如是久住。如是寿限。如是长寿。如是受乐。如是受苦。彼没生此。此没生彼。如是状貌。如是言说。若略若广。若自若他。诸宿住事。皆能随念。菩萨虽具如是宿住智用。而于其中俱无所着。不作是念。我今引发宿住智通。为自娱乐。为娱乐他。唯除为得一切智智。舍利子言。云何天眼智证通。佛言。菩萨天眼智证通。最胜清净。过人天眼。能如实见十方各如殑伽沙界情非情类。种种色像。所谓普见有情类生时死时。妙色粗色。若胜若劣。善趣恶趣。诸如是等种种色像。因此复知诸有情类。随业力用。受生差别。如是有情。成就身妙行。语妙行。意妙行。赞美贤圣正见因缘。身坏身终。当升善趣。天上人中。受诸妙乐。如是有情。成就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谤毁贤圣邪见因缘。身坏命终。当堕恶趣。或生地狱傍生鬼界。或生边地下贱。秽恶有情类中。受诸剧苦。如是种种受果差别。菩萨虽具如是天眼作用。而于其中俱无所着。不作是念。我今引发天眼智通。为自娱乐。为娱乐他。唯除为得一切智智。舍利子言。云何漏尽智证通。佛言。菩萨漏尽智证通。能如实知十方各如殑伽沙界一切有情。若自若他。漏尽不尽。此通依止金刚喻定。断诸障习。方得圆满。得不退转菩萨地时。于一切漏亦名为尽。毕竟不起现在前故。菩萨虽得此漏尽通。不堕声闻及独觉地。唯趣无上正等菩提。不复希求余义利故。菩萨虽具如是漏尽智用。而于其中俱无所着。不作是念。我今引发漏尽智证通。为自娱乐。为娱乐他。唯除为得一切智智。
有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六种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由毕竟空无去来故。无布施。无悭贪。唯假施设故。无净戒。无犯戒。唯假施设故。无安忍。无忿恚。唯假施设故。无精进。无懈怠。唯假施设故。无静虑。无散乱。唯假施设故。无般若。无愚痴。唯假施设故。是菩萨不着趣入。不着不趣入。不着己度。不着非己度。不着布施。不着悭贪。不着净戒。不着犯戒。不着安忍。不着忿恚。不着精进。不着懈怠。不着静虑。不着散乱。不着般若。不着愚痴。当于尔时。于着不着亦无所着。何以故。达一切法毕竟空故。
佛说般若波罗蜜多胜功德时。会中无量大苾刍众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世尊面门出种种色光。告阿难陀言。此从座起无量苾刍。从是以后。六十一劫星喻劫中当得作佛。皆同一号。谓大幢相如来。十号具足。是诸苾刍从此殁已。当生东方不动佛国。于彼佛所。勤修梵行。复有六十百千诸天子众。闻佛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功德胜利。皆发无上正等觉心。世尊记彼。当于慈氏如来法中。净信出家。勤修梵行。慈氏如来皆为授记。尔时此间一切众会。以佛神力。皆见十方各千佛土诸佛世尊。及彼佛土功德庄严。微妙殊胜。时此众会无量诸有情类。各发愿言。以我所修诸纯净业。愿当往生彼彼佛土。世尊面门又放种种色光。谓阿难陀言。是诸有情。从此寿尽。随彼愿力。各得往生彼彼佛土。于诸佛所。修菩萨行。乃至无上正等菩提。在所生处。当不离佛。精勤修习一切法。及余菩萨摩诃萨行。得圆满已。俱时成佛。皆同一号。谓庄严王如来。十号具足(转生品竟)。
卷十(赞胜德品)
舍利子。大目连。大饮光。善现等众。合掌白佛。赞说般若波罗蜜多。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最尊最胜。最上最妙。具大势力。能修行无等等诸法。能圆满无等等诸法。能具足无等等诸法。能得无等等自体。所谓无边殊胜相好妙庄严身。能证无等等妙法。所谓无上正等菩提。世尊。如来亦由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能修行安住圆满。具足种种功德故。得无等等色。得无等等受想行识。证无等等菩提。转无等等法轮。度脱无量诸有情类。令获殊胜利益安乐。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
卷十之十一叶(现舌相品)
尔时世尊现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复从舌相。出种种色光。普照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是时十方殑伽沙等诸佛土中。各有无量无数菩萨。各诣其佛。何缘而有此瑞。佛告菩萨。堪忍世界。有释迦牟尼如来。说大般若波罗蜜多。今所见光。即是彼佛舌相所现。时诸菩萨欢喜踊跃。欲往观礼供养。并听般若波罗蜜多。经须臾间。至此佛所。尔时世尊微笑。复出种种色光。告阿难言。是从座起多众。已于诸法悟无生忍。于当来世。经六十八俱胝大劫修菩萨行。华积劫中。当得作佛。皆同一号。谓觉分华如来十号具足。
卷十一(教诫教授品)至卷三十六
佛告善现。汝以辩才。当为菩萨众宣说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教诫教授。令修学究竟。时菩萨众。及大声闻。天龙药叉。人非人等。咸作是念。尊者善现。为以自慧辩才之力。为当承佛威神力耶。善现。知诸所念。便告舍利子言。诸佛弟子所说法教。当知皆承佛威神力。何以故。诸佛宣说法要。彼承佛教。情勤修学。便能证得诸法实性。由是有所宣说。皆与法性能不相违。故佛所言。如灯传照。我当承佛威佛加被。为诸菩萨宣说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非以自慧辩才之力。所以者何。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非诸声闻独觉境界。尔时善现白佛言。此中何法名为菩萨摩诃萨。复有何法名为般若波罗蜜多。世尊。我不见有法可名菩萨摩诃萨。亦不见有法可名般若波罗蜜多。如是二名。亦不见有。云何令我为诸菩萨宣说。佛言。善现。菩萨摩诃萨但有名。谓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亦但有名。谓为般若波罗蜜多。此之二名。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如是假名。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不可得故。诸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一切法。名假。法假。及教授假。应正修学。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观一切法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净。若不净。若空。若不空。若有相。若无相。若有愿。若无愿。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若有为。若无为。若有漏。若无漏。若生若灭。若善。若非善。若有罪。若无罪。若烦恼。若无烦恼。若世间。若出世间。若杂染。若清净。若属生死。若属涅盘。若在内。若在外。若住两间。若可得。若不可得。
菩萨般若二名。不见在有为界中。亦不见在无为界中。何以故。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一切法不起分别。无异分别。住无分别修一切法。唯正勤求一切智智。
佛告善现。如汝所说。色等法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亦不可得。菩萨摩诃萨不可得故。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得。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应如是学(卷十五之十起。卷十七之七止)。
佛告善现。如汝所说。色等法。及色等常无常等法。不可得故。色等法增语。及色等常无常等法增语。亦不可得。法及增语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亦不可得。菩萨摩诃萨不可得故。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得。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应如是学(卷十七之八叶起至卷三十六之四叶止)。
复次善现。汝先所言。我不见有法可名菩萨摩诃萨者。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善现。诸法不见诸法。诸法不见法界。法界不见诸法。法界不见法界。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一切法。都无所见。无所见时。其心不惊不恐不怖。于一切法心不沉没。亦不忧悔。所以者何。是菩萨不见色受想行识。乃至不见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善现言。世尊。何因缘故。于一切法。心不沉没。亦不忧悔。佛言。是菩萨于一切心心所法。不得不见。由此于一切法。心不沉没。亦不忧悔。善现言。云何其心不惊不恐不怖。佛言。是菩萨普于一切意界。意识界。不得不见。于一切法不惊不恐不怖。善现。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一切处。不得般若波罗蜜多。不得般若波罗蜜多名。不得菩萨。不得菩萨名。不得菩萨心。应如是教诫教授诸菩萨。令于般若波罗蜜多修学究竟(教诫教授品竟)。
卷三十六之七叶(劝学品)
舍利子答善现言。若菩萨无方便善巧。而行六波罗蜜多。住三解脱门。堕于声闻。或独觉地。不入菩萨正性离生。如是名为菩萨顶堕。即此顶堕。亦名为生。舍利子言。何缘名生。善现答言。生谓法爱。若诸菩萨顺道法爱。说名为生。何谓菩萨顺道法爱。善现言。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住一切法而生想着。是为菩萨顺道法爱。如是法爱。说名为生。如宿食生。能为过患。云何菩萨入正性离生。善现言。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内空。不待内空。而观外空。不见外空。不待外空。而观内空。乃至不见自性空。不待自性空。而观无性空。不待自性空。而观无性自性空。不见无性自性空。不待无性自性空。而观自性空。若作是观。名入菩萨正性离生。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菩提心不应着。菩提心名不应着。无等等心不应着。无等等心名不应着。广大心不应着。广大心名不应着。何以故。是心非心本性净故。舍利子问善现言。是心云何本性清净。善现答言。是心本性非贪相应。非不相应。非瞋相应。非不相应。非痴相应非不相应。非诸缠结随眠相应。非不相应。非诸见趣漏暴流轭取等相应。非不相应。非诸声闻独觉等相应。非不相应。是心如是本性清净。舍利子言。是心为有心非心性不。善现答言。非心性中。有性无性为可得不。舍利子言。不也善现。善现答言。非心性中。有性无性既不可得。如何可言是心为有心非心性不。舍利子言。何等名为心非心性。善现答言。于一切法无变异。无分别。是名心非心性。舍利子言。如心无变异。无分别。色亦无变异。无分别耶。受想行识亦无变异。无分别耶。乃至无上正等菩提亦无变异。无分别耶。答言。如是。舍利子赞善现言。善哉善哉。应如是学。应知已住不退转地。善现。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中。广说开示三乘法。若菩萨学般若波罗蜜多。则为遍学三乘。亦于三乘法皆得善巧(劝学品竟)。
卷三十六之十八叶(无住品) 卷三十七
善现白佛言。世尊。我于诸法。不得不见。若集若散。云何可言此是诸法。是诸法名。皆无所住。亦非不住。何以故。诸法名义既无所有。故诸法名皆无所住。亦非不住。世尊。若菩萨摩诃萨。闻以如是相状。说般若波罗蜜多时。心不沉没。亦不忧悔。其心不惊不恐不怖。当知已住不退转地。以无所住方便而住。
善现复白佛言。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不应住色。不应住受想行识。何以故。色。色性空。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性空。世尊。是色非色空。是色空非色。色不离空。空不离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乃至不应住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亦复如是。若菩萨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我我所执所缠扰故。心便住色。心便住受想行识。由此住故。于色作加行。于受想行识作加行。由加行故。不能摄受般若波罗蜜多。不能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能圆满般若波罗蜜多。不能成办一切相智。所以者何。本性空故。菩萨应以本性空。观一切法。作此观时。于一切法。心无行处。是名菩萨无所摄受三摩地。此三摩地。微妙殊胜。广大无量。能集无边无碍作用。不共一切声闻独觉。其所成办一切相智。亦不应摄受。所以者何。一切相智。非取相修得。诸取相者。皆是烦恼。何等为相。所谓色相。受想行识相。乃至一切陀罗尼门相。一切三摩地门相。于此诸相而取着者。名为烦恼。所以者何。以一切法本性皆空。不可取故(无住品竟)。
卷三十八(般若行相品)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复次世尊。菩萨审谛观察。若法无所有不可得。是为般若波罗蜜多。于无所有不可得中。何所征责。时舍利子问善现言。此中何法为无所有不可得耶。善现答言。谓般若波罗蜜多法无所有不可得。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所以者何。内空故。乃至无性自性空故。如是审谛观察。能于般若波罗蜜多常不舍离。舍利子问善现言。何缘故能常不舍离。善现言。如实知般若波罗蜜多。离般若波罗蜜多自性。如实知一切法。离一切法自性故。舍利子问言。何者是般若波罗蜜多自性。乃至何者是一切法自性。善现答言。无性是般若波罗蜜多自性。无性是一切法自性。舍利子。般若波罗蜜多。离般若波罗蜜多相。一切法。离一切法相。自性亦离自性。相亦离相。自性亦离相。相亦离自性。自性相亦离相自性。相自性亦离自性相。若菩萨于此中学。则能成办一切智智。何以故。知一切法无生无成办故。舍利子言。何因缘故。一切无生无成办。善现言。色空故。色生成办不可得。受想行识空故。受想行识生成办不可得。乃至善不善无记。乃至在内在外在两间法空故。善不善无记。乃至在内在外在两间法生成办不可得。若菩萨作如是学。便近一切相智。是菩萨得身语意清净。不生贪瞋痴俱行心。不生慢謟诳悭贪俱行心。不生一切见取俱行心。由不生故。毕竟不堕女人胎中。常受化生。亦永不生诸险恶趣。除为利乐有情因缘。
善现白佛言。若菩萨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若行色。若行色相。非行般若波罗蜜多。若行受想行识。若行受想行识相。非行般若波罗蜜多。乃至若作是念。彼是菩萨摩诃萨。是有所得行相。非行般若波罗蜜多。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是有所得行相。非行般若波罗蜜多。
善现语舍利子言。若菩萨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若于色住想胜解。便于色作加行。若于受想行识住想胜解。便于受想行识作加行由加行故。不能解脱生老病死。及当来苦。乃至若于声闻独觉菩萨如来。及于彼法住想胜解。便于声闻独觉菩萨如来及于彼法作加行。由加行故。不能解脱生老病死及当来苦。时舍利子问善现言。云何菩萨有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善现答言。若菩萨有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行色。不行色相。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行受想行识。不行受想行识相。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乃至不行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不行四无所畏。乃至一切相智。是行般若波罗蜜多。如是有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能得无上正等菩提。舍利子。是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一切法不取有。不取非有。不取亦有亦非有。不取非有非非有。于不取亦不取(三十九卷之十七叶起四十一卷之七叶止)。
菩萨于一切法。及般若波罗蜜多。都无所取。无所执着。是名菩萨无所取着三摩地。此三摩地。微妙殊胜。广大无量。能集无边无碍作用。不共一切声闻独觉。更有诸余三摩地。恒住不舍。速证无上正等菩提。当知住如是等诸三摩地者。已为过去诸佛之所授记。亦为现在十方诸佛之所受记。是菩萨虽住如是诸三摩地。而不见此诸三摩地。亦不着此诸三摩地。舍利子问善现言。为别实有菩萨。住如是等诸三摩地。已为过去现在诸佛所授记耶。善现答言。不也舍利子。般若波罗蜜多。不异诸三摩地。诸三摩地。不异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不异般若波罗蜜多及三摩地。般若波罗蜜多及三摩地。不异菩萨摩诃萨。所以者何。以一切法性平等故。舍利子言。若一切法性平等者。此三摩地可示现不。善现答言。不可示现。舍利子言。是菩萨于此三摩地。有想解不。善现答言。彼无想解。何故无想解。善现答言。彼无分别故。彼何故无分别。善现答言。一切法性。都无所有。故于彼定不起分别。何以故。以一切法。及三摩地。俱无所有。无所有中。分别想解无由起故。时薄伽梵赞善现言。菩萨欲学般若波罗蜜多。应如是学。乃至欲学一切相智。应如是学。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菩萨作如是学。为正学般若波罗蜜多。乃至为正学一切相智耶。佛告舍利子。为正学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为方便故。乃至为正学一切相智。以无所得为方便故。舍利子言。无所得者。为何等法不可得耶。佛言。我乃至知者见者不可得。毕竟净故。色受想行识不可得。毕竟净故。乃至菩萨如来不可得。毕竟净故。舍利子言。毕竟净者。是何等义。佛言。诸法不出不生。不没不尽。无染无净。无得无为。如是名为毕竟净义。尔时舍利子白佛言。如是学时。为学何法。佛告舍利子。于一切法都无所学。何以故。非一切法如是。而有诸愚夫异生所执。可于中学。舍利子言。若尔。诸法如何而有。佛言。诸法如无所有。如是而有。若于如是无所有法。不能了达。说名无明。舍利子言。何等法无所有。若不了达。说名无明。佛言。色无所有。受想行识无所有。以内空故。乃至无性自性空故。乃至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无所有。以内空故。乃至无性自性空故。舍利子。彼由无明。及爱势力。分别执着断常二边。由此不知不见诸法无所有性。分别诸法。由分别故。便执着色受想行识。乃至执着一切相智。由执着故。分别诸法无所有性。由于此法不知不见。舍利子言。于何等法不知不见。佛言。于色受想行识不知不见。乃至于一切相智不知不见。堕于愚夫异生数中。不能出离。舍利子言。彼于何处不能出离。佛言。彼于欲界不能出离。于色界不能出离。于无色界不能出离。由不能出离。于声闻法。独觉法。不能成办。于菩萨法。如来法。不能成办。由不成办。不能信受。舍利子言。彼于何法不能信受。佛言。彼于色受想行识空。不能信受。乃至于一切相智空。不能信受。由不信受。则不能住。舍利子言。于何等法彼不能住。佛言。谓不能住四念住。不能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不能住六波罗蜜多。不能住不退转地。不能住五眼。六神通。不能住佛十力。不能住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由此故名愚夫异生。以于诸法执着有性。舍利子言。彼于何法执着有性。佛言。彼于色执着有性。彼于受想行识执着有性。乃至彼于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执着有性。于诸法空。不能信受。由不信故。不能成办声闻独觉菩萨如来所有圣法。故于圣法不能安住。舍利子言。何缘有菩萨作如是学。非学般若波罗蜜多。不能成办一切智智。佛言。若菩萨无方便善巧。于般若波罗蜜多分别执着。于静虑乃至布施。分别执着。作如是学。非学般若波罗蜜多。不能成办一切智智。乃至于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分别执着。作如是学。非学般若波罗蜜多。不能成办一切智智。若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般若波罗蜜多。乃至不见一切相智。是学般若波罗蜜多。则能成办一切智智。何以故。以无所得为方便故(般若行相品竟)。
卷四十二(譬喻品)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善现白佛言。世尊。若有问言幻士能学般若波罗蜜多。能成办一切智智不。乃至幻士能学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能成办一切智智不。我得此问。当云何答。佛告善现。我还问汝。色与幻有异不。受想行识与幻有异不。善现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色不异幻。幻不异色。色即是幻。幻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乃至无上正等菩提与幻有异不。善现答言。不也世尊。无上正等菩提不异幻。幻不异无上正等菩提。无上正等菩提即是幻。幻即是无上正等菩提。佛告善现。幻有杂染有清净不。不也世尊。幻有生有灭不。不也世尊。若法无杂染。无清净。无生无灭。是法能学般若波罗蜜多。乃至一切相智。能成办一切智智不。不也世尊。佛告善现。若菩萨能以如是无所得为方便。学般若波罗蜜多。乃至一切相智。当知是菩萨能成办一切智智。尔时善现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修学般若波罗蜜多时。当如幻士修学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事无所分别。何以故。当知幻士即五蕴等。五蕴等即幻士故。佛告善现。如幻五蕴等。能学般若波罗蜜多。成办一切智智不。善现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如幻五蕴等。以无性为自性。无性自性不可得故。善现。是如幻等五蕴等法。各有异不。善现答言。不也世尊。是如幻等色受想行识。即是如梦等。色受想行识。是如幻等五蕴。即是如幻等。六根等。皆由内空不可得故。乃至皆由无性自性空不可得故。善现白佛言。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何等菩萨闻说。其心不惊不恐不怖。佛告善现。若菩萨以应一切智智心。观色常无常相不可得。观受想行识常无常相不可得。乃至观一切相智常无常相。乃至远离不远离相不可得。是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有方便善巧故。闻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其心不惊不恐不怖(至四十三卷之五叶止)。
复次善现。若菩萨作此观时。复兴是念。我当以无所得为方便。为诸有情。说一切法常无常相不可得。乃至远离不远离相不可得。是为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无所着布施。乃至般若波罗蜜多。由此有方便善巧故。闻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其心不惊不恐不怖。善现。菩萨不以应声闻独觉心。观一切法常无常相不可得。乃至远离不远离相不可得。以无得为方便故。
以无所得为方便。说一切法常无常相不可得。乃至远离不远离相不可得。及劝依此法勤修善根。不令回向声闻独觉。唯令证得一切智智。是为菩萨善友。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为此善友之所摄受。闻说甚深般若。其心不惊不恐不怖(至四十四卷之八叶止)。
若菩萨离应一切智智心。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有所得。有所恃。无方便善巧。闻说甚深般若。其心有惊有恐有怖。
次问菩萨恶友。以有所得为方便。说一切法常无常相可得。乃至远离不远离相可得。为此恶友摄受。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其心有惊有恐有怖(譬喻品竟)。
卷四十五之十七叶(菩萨品) 卷四十六
善现白佛言。所言菩萨。是何句义。佛言。无句义。是菩萨句义。所以者何。菩提不生。萨埵非有。故无句义是菩萨句义。如空中鸟迹句义无所有不可得。菩萨句义无所有不可得亦如是。如幻事句义无所有不可得。菩萨句义无所有不可得亦如是。如幻士色受想行识句义无所有不可得。乃至幻士一切相智相句义无所有不可得。菩萨观菩萨句义无所有不可得亦如是。如有为界中无为界句义无所有不可得。无为界中有为界句义无所有不可得。如无生无灭。无作无为。无得无取。无染无净句义。皆无所有不可得。菩萨观菩萨句义无所有不可得亦如是。善现白佛言。何法无生无灭。乃至无染无净句义无所有不可得。佛告善现。色无生无灭。乃至无染无净句义无所有不可得。受想行识无生无灭。乃至无染无净句义无所有不可得。乃至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无生无灭。乃至无染无净句义无所有不可得。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观菩萨句义无所有不可得。亦复如是。乃至一切法毕竟净相句义无所有不可得。亦如是。善现。如我毕竟净相句义无所有不可得。我非有故。有情乃至见者毕竟净相句义无所有不可得。有情乃至见者非有故。菩萨句义无所有不可得亦如是。善现。如日出时。闇冥句义无所有不可得。如劫烧尽时。诸行句义无所有不可得。如如来应正等觉戒蕴中破戒句义无所有不可得。慧蕴中愚痴句义无所有不可得。解脱蕴中非解脱句义无所有不可得。解脱知见蕴中非解脱知见句义无所有不可得。菩萨句义无所有不可得亦如是。何以故。善现。若菩提。若萨埵。若菩萨句义。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无色无见无对一相。所谓无相。诸菩萨于一切法皆无所有。无碍无着。应学应知。尔时善现白佛言。何者是一切法。而劝诸菩萨于此皆无所有无碍无着应学应知。佛言。一切法者。谓善法。非善法。有记法。无记法。世间法。出世间法。有漏法。无漏法。有为法。无为法。共法。不共法。是名一切法。善现白佛言。云何善法。佛告善现。谓孝顺父母。供养沙门婆罗门。敬事师长。施性福业事。戒性福业事。修性福业事。供侍病者俱行福。方便善巧俱行福。十善业道。所谓离断生命。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无瞋。正见。有十种想。所谓膀胀想。脓烂想。异赤想。青瘀想。破坏想。啄瞰想。离散想。骸骨想。焚烧想。一切世间不可保想。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有十随念。所谓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舍随念。天随念。入出息随念。寂静随念。死随念。身随念。此等名为善法。云何不善法。佛告善现。谓十不善业道即断生命。不与取。乃至邪见。及忿恨覆恼謟诳矫害嫉悭慢等。此等名不善法。云何有记法。佛告善现。即诸善法。及不善法。名有记法。云何无记法。佛告善现。谓无记身业。无记语业。无记意业。无记四大种。无记五根。无记六处。无记无色法。无记五蕴。无记十二处。无记十八界。无记异熟法。此等名无记法。云何世间法。佛告善现。谓世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业道。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十二支缘起法。此等名世间法。云何出世间法。佛告善现。谓出世间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未知根。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有寻有伺三摩地。无寻唯伺三摩地。无寻无伺三摩地。明解脱念正知。如理作意。有八解脱。谓内有色观诸色。是初解脱。内无色想观外色。是第二解脱。净胜解脱身作证。是第三解脱。超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具足住。是第四解脱。超一切空无边处。入无边识识无边处具足住。是第五解脱。超一切识无边处。入无所有无所有处具足住。是第六解脱。超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具足住。是第七解脱。超一切非想非非想处。入灭想受定具足住。是第八解脱。有九次第定。谓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住。是初定。寻伺寂静内等静心一趣性无寻无伺定生喜乐。入第二静虑具足住。是第二定。离喜住舍具念正知身受乐。圣说住舍具念乐住。入第三静虑具足住。是第三定。断乐断苦。先喜忧没。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入第四静虑具足住。是第四定。超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具足住。是第五定。超一切空无边处。入无边识识无边处具足住。是第六定。超一切识无边处。入无所有无所有处具足住。是第七定。超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具足住。是第八定。超一切非想非非想处。入灭想受定具足住。是第九定。内空。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六到彼岸。五眼。六神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此等名出世间法。云何有漏法。佛告善现。世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所有一切堕三界法。是名有漏法。云何无漏法。佛告善现。谓出世间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三解脱门。六到彼岸。五眼。六神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此等名无漏法。云何有为法。佛告善现。谓欲界系法。色界系法。无色界系法。五蕴。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三解脱门。六到彼岸。五眼。六神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所有一切有生有住有异有灭法。是名有为法。云何无为法。佛告善现。若法无生无住无异无灭可得。所谓贪尽。瞋尽。痴尽。真如。法界。法性。法住。法定。不虚妄性。不变异性。离生性。平等性。实际。此等名无为法。云何共法。佛告善现。谓世间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五神通。此等名共法。何以故。共异生故。云何不共法。佛告善现。谓无漏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三解脱门。六到彼岸。五眼。六神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此等名不共法。何以故。不共异生故。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如是等自相空法。不应执着。何以故。以诸法自相不可分别故。应以无二为方便。觉一切法。何以故。以一切法无动相故。善现。于一切无二无动。是菩萨句义。以是故。无句义是菩萨句义(菩萨品竟)。
卷四十七(摩诃萨品)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善现白佛言。何缘菩萨复名摩诃萨。佛告善现。菩萨于大有情众中。定当为上首。以是缘故。复名摩诃萨。此菩萨发金刚喻心。决不退坏。我当擐坚固铠。于无边生死大旷野中。摧破无量烦恼怨敌。我当枯竭无边甚深生死大海。我当弃舍内外所重一切身财。我当于一切有情等。作大义利。我当以三乘法。拔济一切有情。皆令于无余依涅盘界而般涅盘。我当虽以三乘法灭度一切有情。而实不见有情得灭度者。我当于一切法如实觉了无生无灭。我当钝以一切智智心。修行六波罗蜜多。我当修学于一切法通达究竟。遍入妙智。我当通达一切法相。乃至通达无边理趣门妙智。我当引发三十七菩提分法。乃至一切相智门。一切地狱。傍生。鬼界。人。天趣中诸有情类。所受苦恼。我当代受。令彼安乐。一一各以无数方便教化。令证无余涅盘。作是事已。自植善根。复经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大劫。圆满修集菩提资粮。然后趣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名为金刚喻心。是故菩萨复名摩诃萨。
舍利子亦乐说菩萨由此义故。复名摩诃萨。
以要言之。由诸菩萨能为有情以无所得而为方便。说断一切见法故。此菩萨复名摩诃萨。若菩萨无方便善巧。以有所得而为方便。便起色见。受想行识见。乃至便起佛陀见。转法轮见。不能为诸有情说断诸见法。
善现亦乐说菩萨由此义故。复名摩诃萨。白佛言。由诸菩萨为一切智智发菩提心。无等等心。不共一切声闻独觉心。于如是心。亦不取着。何以故。彼一切智智心。是真无漏。不堕三界。求一切智智心。亦是无漏不堕三界于如是心。不应取着。故此菩萨亦名摩诃萨。
时舍利子问善现言。若一切智智心。是真无漏不堕三界者。则一切愚夫异生声闻独觉等心亦应是真无漏不堕三界。何以故。如是诸心。亦本性空故。所以者何。以本性空法。是真无漏不堕三界。色亦应是真无漏不堕三界。受想行识亦应是真无漏不堕三界。乃至一切相智。亦应是真无漏不堕三界。何以故。以色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相智。皆本性空故。所以者何。以本性空法。是真无漏。不堕三界。善现答言。如是如是。诚如所说。时舍利子问善现言。若心色等法。无心色等性故。咸不应取着者。则一切法应皆平等。无有差别。云何如来说心色等法。有种种差别。若一切愚夫异生。声闻。独觉。菩萨。如来。心色等法。皆本性空故。是真无漏。不堕三界者。则圣者异生。及一切智与非一切智。应皆平等无有差别。云何如来说诸凡圣。有种种差别。善现答言。如来随世俗言说施设。有此种种差别。非由实义。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为方便故。于所发菩提心。无等等心。不共一切声闻独觉心。不恃不着。于一切法亦无取执。由此义故名摩诃萨。
满慈子亦乐说菩萨由此义故。复名摩诃萨。白佛言。由诸菩萨。为欲利乐一切有情。擐大功德铠故。发趣大乘。乘大乘故。复名摩诃萨(四十七卷止)。
菩萨修行一波罗蜜多时。具擐六种波罗蜜多大功德铠(十三叶止)。
发趣大乘(四十八卷)。
乘于大乘 为遣修故。修一切法。如实观察一切法但有假名。施设言说(摩诃萨品竟)。
般若纲要卷一
卍新纂续藏经第 24 册 No. 0449 大般若经纲要
般若纲要卷二
古南沙门 通门 阅正
七空居士 葛? 提纲
卷四十九之十一叶(大乘铠品)
菩萨擐一切法功德铠。放大光明。遍照世界。变动大地。其中地狱火等苦具。鬼界恐怖饥渴。傍生所有众苦。皆得除灭。便为称赞三宝功德。令生人天。见佛闻法。如是幻事。虽有所为而无一实。何以故。诸法性空皆如幻故。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善现白佛言。菩萨不擐功德铠。当知是为擐大乘铠。何以故。一切法。一切法相空。菩萨菩萨相空。擐功德铠。擐功德铠相空。佛言。如是如是。当知一切智智。无造无作。一切有情。亦无造无作。由诸作者不可得故。由此义故。不擐功德铠。当知是为擐大乘铠。
一切法无所有故。远离故。寂静故。空故。无相故。无愿故。无生故。无灭故。无染故。无净故。无缚无解。名擐无缚无解大乘铠者(大乘铠品竟)。
卷五十一之十三叶(辩大乘品)
善现白佛言。云何当知菩萨大乘相。云何发趣大乘。如是大乘。从何处出。至何处住。如是大乘为何所住。谁复乘是大乘而出。佛告善现。汝问菩萨大乘相者。六波罗蜜多。是菩萨摩诃萨大乘相。
内空。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是菩萨摩诃萨大乘相。善现白佛言。云何内空。佛言。内谓内法。即是眼。耳。鼻舌。身。意。云何外空。佛言。外谓外法。即是色。声。香。味。触。法。云何内外空。佛言。内外谓内外法。即是内六处。外六处。云何空空。佛言。空谓一切法空。云何大空。佛言。大谓十方。即是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云何胜义空。佛言。胜义谓涅盘。云何有为空。佛言。有为谓欲界。色界。无色界。云何无为空。佛言。无为谓无生无住。无异无灭。云何毕竟空。佛言。毕竟谓诸法究竟不可得。云何无际空。佛言。无际谓无初中后际可得。及无往来际可得。云何散空。佛言。散谓有放有弃有舍可得。云何无变异空。佛言。无变异谓无放无弃无舍可得。云何本性空。佛言。本性谓一切法本性。若有为法性。若无为法性。皆非声闻所作。非独觉所作。非菩萨所作。非如来所作。亦非余所作。云何自相空。佛言。自相。谓一切法自相。如变碍是色自相。领纳是受自相。取像是想自相。造作是行自相。了别是识自相。如是等若有为法自相。若无为法自相。云何共相空。佛言。共相谓一切法共相。如苦是有漏法共相。无常是有为法共相。空无我是一切法共相。如是等有无量共相。云何一切法空。佛言。一切法谓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若有色无色。有见无见。有对无对。有漏无漏。有为无为法。云何不可得空。佛言。不可得谓此中一切法不可得。若过去不可得。未来不可得。现在不可得。若过去。无未来现在可得。若未来。无过去现在可得。若现在。无过去未来可得。云何无性空。佛言。无性谓此中无少性可得。云何自性空佛言。自性谓诸法能和合自性。云何无性自性空。佛言。无性自性。谓诸法无能和合性。有所和合自性。
复次云何有性由有性空。有性谓五蕴。此有性由有性空。五蕴生性不可得故。云何无性由无性空无。性谓无为。此无性由无性空。云何自性由自性空。谓一切法皆自性空。此空非智所作。非见所作。亦非余所作。云何他性由他性空。谓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一切法。法住法定。法性法界。平等性。离生性。真如。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实际。皆由他性故空。善现。是为菩萨摩诃萨大乘相。
卷五十二至五十六
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健行三摩地。宝印三摩地。乃至无染着如虚空三摩地。如是等三摩地有无量百千。是为菩萨摩诃萨大乘相。尔时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健行三摩地。佛言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能受一切三摩地境。能办无边殊胜健行。能为一切等持导首。是故名为健行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宝印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能印一切三摩地境及定行相所作事业。是故名为宝印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师子游戏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等持。游戏自在。是故名为师子游戏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妙月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如净满月。普照诸定。是故名为妙月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月幢相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普能执持一切定相。如净满月。垂妙光幢。是故名为月幢相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一切法涌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普能涌出诸三摩地。如大泉池。涌出众水。是故名为一切法涌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观顶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能观一切三摩地顶。是故名为观顶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法界决定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决定照了一切法界。是故名为法界决定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决定幢相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能决定持诸定幢相。是故名为决定幢相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金刚喻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能摧诸定。非彼所伏。是故名为金刚喻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入法印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普能证入一切法印。是故名为入法印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三摩地王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统摄诸定。如王自在。是故名为三摩地王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善安住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持诸功德。令不倾动。是故名为善安住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善立定王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定王。善能建立。是地名为善立定王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放光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定光。普能开发。是故名为放光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无忘失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等持境界行相。皆能记忆。令无所遗。是故名为无忘失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放光无忘失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放胜定光。照有情类。令彼忆持曾所更事。是故名为放光无忘失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精进力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能发诸定精进势力。是故名为精进力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庄严力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能引诸定庄严势力。是故名为庄严力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等涌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令诸等持平等涌现。是故名为等涌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入一切言词决定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普于一切决定言词。皆能悟入。是故名为入一切言词决定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入一切名字决定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普于一切决定名字。皆能悟入。是故名为入一切名字决定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观方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定方。普能观照。是故名为观方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总持印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总能任持诸妙定印。是故名为总持印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诸法等趣海印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令诸胜定。等皆趣入。如大海印。摄受众流。是故名为诸法等趣海印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王印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令诸事业皆得决定。如获王印。所欲皆成。是故名为王印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遍覆虚空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等持能遍覆护。无所简别。如太虚空。是故名为遍覆虚空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金刚轮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普能任持一切胜定。令不散坏。如金刚轮。是故名为金刚轮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三轮清净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不执诸定。定者定境。是故名为三轮清净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无量光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放种种光过诸数量。是故名为无量光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无着无障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一切法无执无碍。是故名为无着无障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断诸法转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能截一切流转之法。是故名为断诸法转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弃舍珍宝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定相。尚皆弃舍。况不弃舍诸烦恼相。是故名为弃舍珍宝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遍照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遍照诸定。令彼光显。是故名为遍照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不眴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此等持。其心专一。余定余法。无取无求。是故名为不眴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无相住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不见诸定法有少相可住。是故名为无相住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不思惟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不起一切心及心所。是故名为不思惟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降伏四魔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四魔怨。皆能降伏。是故名为降伏四魔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无垢灯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如持净灯。照了诸定。是故名为无垢灯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无边光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能发大光。照无边际。是故名为无边光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发光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照诸等持。令其无间。引发种种殊胜光明。是故名为发光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普照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定门。皆能普照。是故名为普照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净坚定三摩地。善现。故若住此三摩地时。得诸等持净平等性。是故名为净坚定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师子奋迅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垢秽。纵任弃舍。如师子王。自在奋迅。是故名为师子奋迅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师子频申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起胜神通自在无畏。降伏一切暴恶魔军。是故名为师子频申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师子欠呿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引妙辩才。处众无畏。摧灭一切外道邪宗。是故名为师子欠呿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无垢光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普能蠲除一切定垢。亦能遍照诸胜等持。是故名为无垢光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妙乐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领受一切等持妙乐。是故名为妙乐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电灯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照诸等持如电灯焰。是故名为电灯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无尽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引诸等持功德无尽。而不见彼尽不尽相。是故名为无尽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最胜幢相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如最胜幢。超众定相。是故名为最胜幢相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帝相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等持。得自在相。是故名为帝相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顺明正流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明正流并皆随顺。是故名为顺明正流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具威光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等持威光独盛。是故名为具威光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离尽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见诸等持一切无尽。而不见少法有尽不尽相。是故名为离尽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不可动转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令诸等持。无动无着。无退转。无戏论。是故名为不可动转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寂静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等持。皆见寂静。是故名为寂静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无瑕隙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令诸等持照无瑕隙。是故名为无瑕隙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日灯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定门。发光普照。是故名为日灯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净月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等持。除闇如月。是故名为净月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净眼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能令五眼咸得清净。是故名为净眼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净光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等持得四无碍。亦令彼定皆能发起。是故名为净光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月灯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除诸有情愚闇如月。是故名为月灯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发明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令诸定门。发明普照。是故名为发明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应作不应作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知一切等持应作不应作。亦令诸定如此事成。是故名为应作不应作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智相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见诸等持所有智相。是故名为智相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金刚鬘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通达一切等持及法。于定及法。都无所见。是故名为金刚鬘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住心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心不动摇。不转不照亦不亏损。不念有心。是故名为住心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普明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定明。普能照了。是故名为普明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妙安立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等持。妙能安立。是故名为妙安立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宝积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见诸等持。皆如宝聚。是故名为宝积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妙法印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能印诸等持。以无印印故。是故名为妙法印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一切法平等性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不见有法离平等性。是故名为一切法平等性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弃舍尘爱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定法。弃舍尘爱。是故名为弃舍尘爱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法涌圆满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令诸佛法涌现圆满。是故名为法涌圆满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入法顶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能永灭除一切法闇。亦超诸定而为上首。是故名为入法顶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宝性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能出无边大功德宝。是故名为宝性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舍喧诤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舍诸世间种种喧诤。是故名为舍喧诤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飘散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飘散一切等持法执。是故名为飘散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分别法句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善能分别诸定法句。是故名为分别法句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决定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法等持。皆得决定。是故名为决定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无垢行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能发无边清净胜行。是故名为无垢行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字平等相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得诸等持字平等相。是故名为字平等相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离文字相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等持。不得一字。是故名为离文字相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断所缘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绝诸等持所缘境相。是故名为断所缘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无变异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不得诸法变异之相。是故名为无变异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无品类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不见诸法品类异相。是故名为无品类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入名相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悟入诸法名相实际。是故名为入名相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无所作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一切所为。无不皆息。是故名为无所作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入决定名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悟入诸法决定名字。都无所有。但假施设。是故名为入决定名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无相行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定相都无所得。是故名为无相行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离翳闇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诸定翳闇。无不除遣。是故名为离翳闇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具行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定行中。虽见而不见。是故名为具行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不变动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等持。不见变动。是故名为不变动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度境界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超诸等持所缘境界。是故名为度境界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集一切功德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能集诸定所有功德。于一切法而无集想。是故名为集一切功德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无心住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心于诸定无转无堕。是故名为无心住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决定住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定心。虽决定住。而知其相了不可得。是故名为决定住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净妙华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令诸等持。皆得清净。严饰光显。犹如妙华。是故名为净妙华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具觉支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令一切定。于七觉支。速得圆满。是故名为具觉支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无边辩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法中。得无边辩。是故名为无边辩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无边灯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一切法。皆能照了。犹若明灯。是故名为无边灯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无等等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令诸等持。得无等等。是故名为无等等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超一切法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三界法。皆得超度。是故名为超一切法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决判诸法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见诸胜定。及一切法。为诸有情。分别无乱。是故名为决判诸法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散疑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等持。及一切法。所有疑网。皆能除散。是故名为散疑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无所住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不见诸法有所住处。是故名为无所住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一相庄严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不见诸法而有二相。是故名为一相庄严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引发行相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等持。及一切法。虽能引发种种行相。而都不见能引发者。是故名为引发行相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一行相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见诸等持无二行相。是故名为一行相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离诸行相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见诸等持都无行相。是故名为离诸行相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妙行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令诸等持。虽起种种微妙胜行。而无所执。是故名为妙行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达诸有底远离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等持。及一切法。得通达智。得此智已。于诸有法通达远离。是故名为达诸有底远离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入一切施设语言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悟入一切三摩地法。施设语言而无所恃。是故名为入一切施设语言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坚固宝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能引无边无退无坏微妙殊胜功德珍宝。是故名为坚固宝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于一切法无所取着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法中。无所取着。以一切法离性相故。是故名为于一切法无所取着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电焰庄严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发种种光。照诸冥闇。复以无量功德庄严。是故名为电焰庄严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除遣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除遣无边烦恼习气。是故名为除遣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法炬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照了诸法自相共相。是故名为法炬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慧灯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照了诸法空无我理。是故名为慧灯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趣向不退转神通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能引无量不退难伏最胜神通。是故名为趣向不退转神通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解脱音声文字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见诸等持。解脱一切音声文字。众相寂灭。是故名为解脱音声文字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炬炽然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等持。威德独盛。照了诸定。犹如炽炬。是故名为炬炽然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严净相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等持。严净其相。是故名为严净相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无相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等持。不见其相。是故名为无相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无浊忍相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一切法。得无浊忍。是故名为无浊忍相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具一切妙相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诸定妙相。无不具足。是故名为具一切妙相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具总持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能总任持诸定胜事。是故名为具总持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不喜一切苦乐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等持苦乐之相。不乐观察。是故名为不喜一切苦乐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无尽行相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不见诸定行相有尽。是故名为无尽行相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摄伏一切正邪性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等持正性邪性。摄伏诸见。皆令不起。是故名为摄伏一切正邪性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断憎爱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不见诸定法有憎有爱相。是故名为断憎爱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离违顺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不见诸定法。有违有顺相。是故名为离违顺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无垢明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等持。若明若垢。咸悉不见。是故名为无垢明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极坚固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令诸等持。无不坚固。是故名为极坚固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满月净光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令诸等持。功德具足。如净满月。增诸海水。是故名为满月净光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大庄严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令诸等持成就种种微妙希有大庄严事。是故名为大庄严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无热电光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放清冷光。照有情类。令息一切黑闇毒热。是故名为无热电光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能照一切世间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照诸等持。及一切法。令有情类。咸得开晓。是故名为能照一切世间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能救一切世间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能救世间种种忧苦。是故名为能救一切世间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定平等性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不见等持定散差别。是故名为定平等性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无尘有尘平等理趣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了达诸定。及一切法。有尘无尘平等理趣。是故名为无尘有尘平等理趣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无诤有诤平等理趣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不见诸法及一切定。有诤无诤。性相差别。是故名为无诤有诤平等理趣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无巢穴。无标帜。无爱乐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破诸巢穴。舍诸标帜。断诸爱乐。而无所执。是故名为无巢穴无标帜无爱乐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决定安住真如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等持及一切法。常不弃舍真如实相。是故名为决定安住真如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器中涌出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令诸等持出生功德。如天福力。食涌器中。是故名为器中涌出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烧诸烦恼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烧诸烦恼。令无遗烬。是故名为烧诸烦恼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大智慧炬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发智慧光。照了一切。是故名为大智慧炬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出生十力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令佛十力速得圆满。是故名为出生十力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开阐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能为有情开阐法要。令速解脱生死大苦。是故名为开阐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坏身恶行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虽不见有身。而息身恶行。是故名为坏身恶行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坏语恶行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虽不见有声。而息语恶行。是故名为坏语恶行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坏意恶行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虽不见有心。而息意恶行。是故名为坏意恶行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善观察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有情。能善观察根性胜解而度脱之。是故名为善观察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如虚空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于诸有情普能饶益。其心平等。如太虚空。是故名为如虚空三摩地。世尊。云何名为无染着如虚空三摩地。善现。谓若住此三摩地时。观一切法。都无所有。犹如虚空。无染无着。是故名为无染着如虚空三摩地。善现。如是等有无量百千三摩地。当知是为菩萨摩诃萨大乘相。
大乘相者。谓四念住。以无所得而为方便。虽于内外身住循身观。而竟不起身俱寻思。是为身念住。虽于内外受住循受观。而竟不起受俱寻思。是为受念住。虽于内外心住循心观。而竟不起心俱寻思。是为心念住。虽于内外法住循法观。而竟不起法俱寻思。炽然精进。具正念知。是为法念住。善现白佛言。云何于内外俱身受心法住。循身受心法观。佛言。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审观自身。行时知行。住时知住。坐时知坐。卧时知卧。如如自身。威仪差别。如是如是。具正念知。审观自身。正知往来。正知瞻视。正知俯仰。正知屈伸。服僧伽胝。执持衣钵。尝食歠饮。卧息经行。坐起承迎。寤寝语默。入出诸定。皆念正知。审观自身。入息出息。若长若短。审观自身。地水火风。四界差别。审观自身。从足至顶。种种不净充满其中。外为薄皮之所缠裹。谁有智者。宝玩此身。唯诸愚夫。迷谬耽着。往澹泊路。观所弃尸。死经一日。或经二日。乃至七日。其身胖胀。色变青瘀。臭烂皮穿。脓血流出。见是事已。自念我身有如是性。具如是法。未得解脱。终归如是。菩萨于内身如是差别住循身观。炽然精进。具念正知。为欲调伏世间贪忧故。于外身住循身观。亦复如是。于受心法住循受心法观。随其所应。皆应广说。是为菩萨摩诃萨大乘相。
四正断。谓断恶。生善。
四神足。修欲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依离。依无染。依灭。回向舍。修勤三摩地。修心三摩地。修观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依离。依无染。依灭。回向舍。
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五力。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七觉支。念等觉支。择法等觉支。精进等觉支。喜等觉支。轻安等觉支。定等觉支。舍等觉支。依离。依无染。依灭。回向舍。
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依离。依无染。依灭。回向舍。
三三摩地。观一切法自相皆空。其心安住。名空解脱门。亦名空三摩地。观一切法自相空故。皆无有相。其心安住。名无相解脱门。亦名无相三摩地。观一切法自相空故。皆无所愿。其心安住。名无愿解脱门。亦名无愿三摩地。
大乘相者。谓法智。类智。世俗智。他心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尽智。无生智。如实智。若智以无所得而为方便。知五蕴等差别相转。是为法智。知蕴界处。及诸缘起。若总若别。是无常等。是为类智。知一切法。假设名字。是为世俗智。知他有情心心所法。及修行证灭。是为他心智。知苦应不生。是为苦智。知集应永断。是为集智。知灭应作证。是为灭智。知道应修习。是为道智。知贪瞋痴尽。是为尽智。知有趣不复生。是为无生智。如来一切智。一切相智。是为如实智。
三无漏根。若诸学者于诸圣谛。未已现观。未得圣果。所有信根乃至慧根。是为未知当知根。若诸学者。于诸圣谛。已得现观。已得圣果。所有信根乃至慧根。是为已知根。诸无学者。若阿罗汉。若独觉。若菩萨。已住十地。若诸如来应正等觉。所有信根乃至慧根。是为具知根。
三三摩地。若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住。是为有寻有伺三三摩地。若初静虑第二静虑中间定。是为无寻惟伺三三摩地。若第三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是为无寻无伺三三摩地。
十随念。谓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舍随念。天随念。寂静厌离随念。入出息随念。身随念。死随念。
佛十力。如实了知因果等法处非处相。是为处非处智力。如实了知诸有情类。过去未来现在诸业法。受种种因果相。是为业异熟智力。如实了知诸有情类无量界相。是为种种界智力。如实了知诸有情类无量胜解相。是为种种胜解智力。如实了知诸有情类根胜劣相。是为根胜劣智力。如实了知诸有情类遍行行相。是为遍行行智力。如实了知诸有情类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杂染清净。根力觉支道支等相。是为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杂染清净智力。如实了知诸有情类无量无数宿住事相。是为宿住随念智力。如实了知诸有情类无量无数死生事相。是为死生智力。如实了知诸漏永尽。无漏心解脱。无漏慧解脱。于现法中。自作证具足住。能正了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是为漏尽智力。
四无所畏。若以无所得为方便。自称我是正等觉者。设有立难。及令忆念。言于是法。非正等觉。我于彼难。正见无由。得安隐住。无怖无畏。是为正等觉无畏。若以无所得为方便。自称我已永尽诸漏。设有立难。及令忆念。言有如是漏未永尽。我于彼难。正见无由。得安隐住。无怖无畏。是为漏尽无畏。若以无所得为方便。为诸弟子说障道法。设有立难。及令忆念。言习此法。不能障道。我于彼难。正见无由。得安隐住。无怖无畏。是为障法无畏。若以无所得为方便。为诸弟子说尽苦道。设有立难。及令忆念。言修此道。不能尽苦。我于彼难。正见无由。得安隐住。无怖无畏。是为尽苦道无畏。
四无碍解。谓义无碍解。法无碍解。词无碍解。辩无碍解。
十八佛不共法。谓我如来应正等觉。从初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夜。乃至最后所作已办。入无依余大涅盘夜。于其中间。常无误失。无卒暴音。无忘失念。无不定心。无种种想。无不择舍。志欲无退。精进无退。念无退。慧无退。解脱无退。解脱知见无退。一切身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一切语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一切意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于过去世所起智见。无着无碍。于未来世所起智见。无着无碍。于现在世所起智见。无着无碍。如是十八佛不共法。无不皆以无所得为方便。
大乘相者。谓诸文字陀罗尼门。善现白佛。云何文字陀罗尼门。佛言。字平等性。语平等性。言说理趣平等性。入诸字门。是为文字陀罗尼门。云何入诸字门。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入??字门。悟一切法本不生故。入洛字门。悟一切法离尘垢故。入跛字门。悟一切法胜义教故。入者字门。悟一切法无死生故。入娜字门。悟一切法远离名相。无得失故。入砢字门。悟一切法出世间故。爱支因缘永不现故。入柁字门。悟一切法调伏寂静。真如平等。无分别故。入婆字门。悟一切法离系缚故。入茶字门。悟一切法离热矫秽。得清净故。入沙字门。悟一切法无挂碍故。入缚字门。悟一切法言音道断故。入?字门。悟一切法真如不动故。入也字门。悟一切法如实不生故。入瑟吒字门。悟一切法制伏任持相不可得故。入迦字门。悟一切法作者不可得故。入娑字门。悟一切法时平等性不可得故。入磨字门。悟一切法我及我所性不可得故。入伽字门。悟一切法行取性不可得故。入他字门。悟一切法处所不可得故。入阇字门。悟一切法生起不可得故。入湿缚字门。悟一切法安隐性不可得故。入达字门。悟一切法界性不可得故。入舍字门。悟一切法寂静性不可得故。入佉字门。悟一切法如虚空性不可得故。入羼字门。悟一切法穷尽性不可得故。入萨?字门。悟一切法任持处非处令不动转性不可得故。入若字门。悟一切法执着义性不可得故。入呵字门。悟一切法因性不可得故。入薄字门。悟一切法可破坏性不可得故。入绰字门。悟一切法欲乐覆性不可得故。入飒磨字门。悟一切法可忆念性不可得故。入嗑缚字门。悟一切法可呼召性不可得故。入蹉字门。悟一切法勇健性不可得故。入键字门。悟一切法厚平等性不可得故。入搋字门。悟一切法积集性不可得故。入拏字门。悟一切法离诸喧杂。无往无来行住坐卧不可得故。入颇字门。悟一切法遍满果报不可得故。入塞迦字门。悟一切法聚积蕴性不可得故。入逸娑字门。悟一切法衰老性相不可得故。入酌字门。悟一切法聚集足迹不可得故。入吒字门。悟一切法相驱迫性不可得故。入择字门。悟一切法究竟处所不可得故。善现。如是字门。能悟入法空边际。除如是字。表诸法空。更不可得。何以故。如是字义。不可宣说。不可显示。不可执取。不可书持。不可观察。离诸相故。若菩萨能听如是入诸字门印相印句。闻已受持。读诵通利。得二十种殊胜功德。当知是为菩萨摩诃萨大乘相。(五十三卷之十九叶)已上答大乘相问竟。向下答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
佛告善现。汝问云何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者。菩萨修行六波罗蜜多时。从一地趣一地。当知是为发趣大乘。善现言。云何从一地趣一地。佛言。若菩萨知一切法无所从来。亦无所趣。何以故。以一切法无去无来。无从无趣。由彼诸法无变坏故。菩萨于所从趣地。不恃不思。虽修治地业而不见彼地。世尊。何谓菩萨修治地业。善现。菩萨摩诃萨住初极喜地时。应善修持十种胜业。一者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净胜意乐业。胜意乐事不可得故。二者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一切有情平等心业。一切有情不可得故。三者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布施业。施者。受者。及所施物。不可得故。四者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亲近善友业。善友恶友无二相故。五者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求法业。诸所求法不可得故。六者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常乐出家业。所弃舍家不可得故。七者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爱乐佛身业。诸相随好不可得故。八者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开阐法教业。所分别法不可得故。九者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破憍慢业。诸兴盛法不可得故。十者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恒谛语业。一切语性不可得故。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住第二离垢地时。应于八法思惟修习。令速圆满。一者清净禁戒。二者知恩报恩。三者安住忍力。四者受胜欢喜。五者不舍有情。六者恒起大悲。七者于诸师长。以敬信心。咨承供养。如事佛想。八者勤求修习波罗蜜多。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住第三发光地时。应住五法。一者勤求多闻。常无厌足。于所闻法不着文字。二者以无染心。常行法施。虽广开化。而不自高。三者为严净土。植诸善根。虽用回向。而不自举。四者为化有情。虽不厌倦无边生死。而不自高。五者虽住惭愧而无所着。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住第四焰慧地时。应住十法。常行不舍。一者住阿练若。常不舍离。二者少欲。三者喜足。四者常不舍离杜多功德。五者于诸学处。未曾弃舍。六者于诸欲乐。深生厌离。七者常乐发起寂灭俱心。八者舍诸所有。九者心不滞没。十者于诸所有。无所顾恋。(五十三卷止)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住第五难胜地时。应远离十法。一者应远离居家。二者应远离苾刍尼。三者应远离家悭。四者应远离众会忿诤。五者应远离自赞毁他。六者应远离十不善业道。七者应远离增上慢傲。八者应远离颠倒。九者应远离犹豫。十者应远离贪瞋痴。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住第六现前地时。应圆满六法。一者应圆满布施波罗蜜多。二者应圆满净戒波罗蜜多。三者应圆满安忍波罗蜜多。四者应圆满精进波罗蜜多。五者应圆满静虑波罗蜜多。六者应圆满般若波罗蜜多。复应远离六法。一者应远离声闻心。二者应远离独觉心。三者应远离热恼心。四者见乞者来。心不厌戚。五者舍所有物。无忧悔心。六者于来求者。终不骄诳。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住第七远行地时。应远离二十法。一者应远离我执。有情执。乃至知者执。见者执。二者应远离断执。三者应远离常执。四者应远离相执。五者应远离因等见执。六者应远离名色执。七者应远离蕴执。八者应远离处执。九者应远离界执。十者应远离谛执。十一者应远离缘起执。十二者应远离住着三界执。十三者应远离一切法执。十四者应远离于一切法。如理不如理执。十五者应远离依佛见执。十六者应远离依法见执。十七者应远离依僧见执。十八者应远离依戒见执。十九者应远离怖畏空法。二十者应远离违背空性。复应圆满二十法。一者应圆满通达空。二者应圆满证无相。三者应圆满知无愿。四者应圆满三轮清净。五者应圆满悲愍有情。及于有情无所执着。六者应圆满一切法平等见。及于此中无所执着。七者应圆满一切有情平等见。及于此中无所执着。八者应圆满通达真实体趣。及于此中无所执着。九者应圆满无生忍智。十者应圆满说一切法一相理趣。十一者应圆满灭除分别。十二者应圆满远离诸想。十三者应圆满远离诸见。十四者应圆满远离烦恼。十五者应圆满奢摩他毗钵舍那地。十六者应圆满调伏心性。十七者应圆满寂静心性。十八者应圆满无碍智性。十九者应圆满无所爱染。二十者应圆满随心所欲。往诸佛土。于佛众会。自现其身。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住第八不动地时。应圆满四法。一者应圆满悟入一切有情心行。二者应圆满游戏诸神通。三者应圆满见诸佛土。如其所见而自严净种种佛土。四者应圆满供养承事诸佛世尊。于如来身如实观察。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住第九善慧地时。应圆满四法。一者应圆满知诸有情根胜劣智。二者应圆满严净佛土。三者应圆满如幻等持数入诸定。四者应圆满随诸有情善根应熟。故入诸有。自现化生。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住第十法云地时。应圆满十二法。一者应圆满摄受无边处所大愿。随有所愿。皆令圆满。二者应圆满随诸天龙药叉。乃至人非人等。异类音智。三者应圆满无碍辩说智。四者应圆满入胎具足。五者应圆满出生具足。六者应圆满家族具足。七者应圆满种性具足。八者应圆满眷属具足。九者应圆满生身具足。十者应圆满出家具足。十一者应圆满庄严菩提树具足。十二者应圆满一切功德成办具足。尔时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治净胜意乐业。佛言。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以应一切智智心。修习一切善根。是为菩萨摩诃萨修治净胜意乐业。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治一切有情平等心业。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以应一切智智心。引发慈悲喜舍四种无量。是为菩萨摩诃萨修治一切有情平等心业。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治布施业。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有情。无所分别而行布施。是为菩萨摩诃萨修治布施业。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治亲近善友业。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见诸善友劝化有情。令其修习一切智智。即便亲近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咨受正法。昼夜承奉。无懈倦心。是为菩萨摩诃萨修治亲近善友业。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治求法业。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以应一切智智心。勤求如来无上正法。不堕声闻独觉等地。是为菩萨摩诃萨修治求法业。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治常乐出家业。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一切生处。恒厌居家牢狱喧杂。常欣佛法。清净出家。无能为碍。是为菩萨摩诃萨修治常乐出家业。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治爱乐佛身业。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暂一睹见佛形像已。乃至证得无上菩提。终不舍于念佛作意。是为菩萨摩诃萨修治爱乐佛身业。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治开阐法教业。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佛在世。及涅盘后。为诸有情开阐法教。初中后善文义巧妙。纯一圆满清白梵行。所谓契经应颂记别。讽颂自说缘起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论义。是为菩萨摩诃萨修治开阐法教业。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治破骄慢业。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常怀谦敬。伏憍慢心。由此不生下姓卑族。是为菩萨摩诃萨修治破骄慢业。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治恒谛语业。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称知而说。言行相符。是为菩萨摩诃萨修治恒谛语业。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清净禁戒。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不起声闻独觉作意。及余破戒障菩提法。是为菩萨摩诃萨清净禁戒。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知恩报恩。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行菩萨行时。于得小恩。尚不忘报。况大恩惠而当不酬。是为菩萨摩诃萨知恩报恩。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安忍力。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设诸有情。来见侵毁。而于彼所。无恚害心。是为菩萨摩诃萨住安忍力。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受胜欢喜。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所化有情。既得成熟。身心适悦。受胜欢喜。是为菩萨摩诃萨受胜欢喜。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不舍有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拔济有情。心恒不舍。是为菩萨摩诃萨不舍有情。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恒起大悲。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行菩萨行时。作如是念。我为饶益一切有情。假使各如无量无数殑伽沙劫。处大地狱。受诸剧苦。或烧或煮。或斫或截。若刺若悬。若磨若捣。受如是等无量苦事。为欲令彼乘于佛乘而般涅盘。如是一切有情界尽。而大悲心曾无厌倦。是为菩萨摩诃萨恒起大悲。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于诸师长以敬信心。咨承供养。如事佛想。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为求无上正等菩提。恭顺师长都无所顾。是为菩萨摩诃萨于诸师长以敬信心。咨承供养如事佛想。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勤求修习波罗蜜多。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诸波罗蜜多。专心求学。远离余事。是为菩萨摩诃萨勤求修习波罗蜜多。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勤求多闻常无厌足。于所闻法不着文字。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发勤精进。作是念言。若此佛土若十方界诸佛世尊所说正法。我皆听习。读诵受持。而于其中不着文字。是为菩萨摩诃萨勤求多闻常无厌足。于所闻法不着文字。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以无染心常行法施。虽广开化。而不自高。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为诸有情宣说正法。尚不自为。持此善根回向菩提。况求余事。虽多化导而不自恃。是为菩萨摩诃萨以无染心常行法施。虽广开化。而不自高。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为严净土。植诸善根。虽用回向而不自举。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勇猛精进。修诸善根。为欲庄严诸佛净国。及为清净自他心土。虽为是事而不自高。是为菩萨摩诃萨为严净土植诸善根。虽用回向而不自举。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为化有情。虽不厌倦无边生死而不自高。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为欲成熟一切有情。植诸善根。严净佛土。乃至未满一切智智。虽受无边生死勤苦而无厌倦。亦不自高。是为菩萨摩诃萨为化有情。虽不厌倦无边生死而不自高。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虽住惭愧而无所着。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专求无上正等菩提。于诸声闻独觉作意。具惭愧故。终不暂起。而于其中亦无所着。是为菩萨摩诃萨虽住惭愧而无所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阿练若常不舍离。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为求无上正等菩提。超诸声闻独觉等地。故常不舍阿练若处。是为菩萨摩诃萨住阿练若常不舍离。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少欲。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尚不自为求大菩提。况欲世间利誉等事。是为菩萨摩诃萨少欲。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喜足。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专为证得一切智智。故于余事而无所着。是为菩萨摩诃萨喜足。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常不舍离杜多功德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常于深法。起谛察忍。是为菩萨摩诃萨常不舍离杜多功德。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于诸学处未曾弃舍。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所学戒。坚守不移。而于其中能不取相。是为菩萨摩诃萨于诸学处未曾弃舍。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于诸欲乐深生厌离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妙欲乐。不起欲心。是为菩萨摩诃萨于诸欲乐深生厌离。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常能发起寂灭俱心。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达一切法。曾无起作。是为菩萨摩诃萨常能发起寂灭俱心。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舍诸所有。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内外法。曾无所取。是为菩萨摩诃萨舍诸所有。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心不滞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诸识住。未尝起心。是为菩萨摩诃萨心不滞没。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于诸所有无所顾恋。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一切物。无所思惟。是为菩萨摩诃萨于诸所有无所顾恋。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居家。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志性好游诸佛国土。随所生处。常乐出家。剃发去须。执持应器。被三法服。现作沙门。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居家。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苾刍尼。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常应远离诸苾刍尼。不与共居。如弹指顷。亦复于彼不起异心。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苾刍尼。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家悭。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我应长夜利益安乐一切有情。令此有情自由福力。感得如是胜施主家。故我于中不应悭嫉。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家悭。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众会忿诤。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若处众会。其中或有声闻独觉。或说彼乘相应法要。令我退失大菩提心。是故定应远离众会。复作是念。诸忿诤者。能使有情发起瞋害。造作种种恶不善业。尚违善趣。况大菩提。是故定应远离忿诤。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众会忿诤。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自赞毁他。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内外法都无所见。故应远离自赞毁他。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自赞毁他。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十不善业道。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此十恶法。尚碍善趣二乘圣道。况大菩提。故应远离。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十不善业道。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增上慢傲。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不见有法可起慢傲。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增上慢傲。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颠倒。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颠倒事都不可得。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颠倒。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犹豫。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犹豫事。都不可得。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犹豫。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贪瞋痴。善现。若菩萨摩诃萨都不见有贪瞋痴事。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贪瞋痴。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六波罗蜜多。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圆满六种波罗蜜多。超诸声闻及独觉地。又住此六波罗蜜多。佛及二乘。能度五种所知海岸。何等为五。一者过去。二者未来。三者现在。四者无为。五者不可说。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六波罗蜜多。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声闻心。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诸声闻心。非证无上大菩提道。故应远离。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声闻心。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独觉心。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诸独觉心。定不能得一切智智。故我今者应远离之。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独觉心。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热恼心。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怖畏生死热恼之心。非证无上正等觉道。故应远离。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热恼心。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见乞者来心不厌戚。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此厌戚心。于大菩提。非能证道。故我今者定应远离。是为菩萨摩诃萨见乞者来。心不厌戚。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舍所有物无忧悔心。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此忧悔心。于证无上正等菩提。定为障碍。故我应舍。是为菩萨摩诃萨舍所有物无忧悔心。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于来求者终不矫诳。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此矫诳心。定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初发无上菩提心时。作是誓言。凡我所有。施来求者。随欲不空。如何今时而矫诳彼。是为菩萨摩诃萨于来求者终不矫诳。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我执有情执。乃至知者执见者执。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我有情。乃至知者见者。毕竟不可得故。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我执有情执。乃至知者执见者执。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断执。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毕竟不生。无断义故。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断执。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常执。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无常性故。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常执。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相想。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杂染性不可得故。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相想。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因等见执。善现。若菩萨摩诃萨都不见有诸见性故。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因等见执。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名色执。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名色性都不可得。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名色执。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蕴执。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五蕴性都不可得。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蕴执。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处执。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十二处性都不可得。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处执。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界执。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十八界等性都不可得。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界执。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谛执。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诸谛性都不可得。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谛执。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缘起执。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诸缘起性不可得故。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缘起执。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住着三界执。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三界性都不可得。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住着三界执。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一切法执。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诸法性。皆如虚空。都不可得。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一切法执。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于一切法如理不如理执。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诸法性都不可得。无有如理不如理性。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于一切法如理不如理执。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依佛见执。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知依佛见执。不得见佛故。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依佛见执。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依法见执。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达真法性。不可见故。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依法见执。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依僧见执。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知和合众。无相无为。不可见故。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依僧见执。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依戒见执。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知罪福性俱非有故。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依戒见执。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怖畏空法。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诸空法。皆无自性。所怖畏事。毕竟非有。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怖畏空法。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违背空性。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自性皆空。非空与空有违背故。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违背空性。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通达空。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达一切法自相皆空。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通达空。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证无相。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不思惟一切相。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证无相。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知无愿。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三界法。心无所住。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知无愿。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三轮清净。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具足清净十善业道。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三轮清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悲愍有情及于有情无所执着。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已得大悲。及严净土。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悲愍有情及于有情无所执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一切法平等见。及于此中无所执着。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不增不减。及于此中无取无住。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一切法平等见。及于此中无所执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一切有情平等见。及于此中无所执着。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诸有情不增不减。及于此中无取无住。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一切有情平等见。及于此中无所执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通达真实理趣。及于此中无所执着。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真实理趣。虽如实通达。而无所通达。及于此中无取无住。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通达真实理趣。及于此中无所执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无生忍智。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忍一切法无生无灭。无所造作。及知名色毕竟不生。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无生忍智。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说一切法一相理趣。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行不二相。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说一切法一相理趣。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灭除分别。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不起分别。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灭除分别。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远离诸想。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远离一切小大无量想。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远离诸想。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远离诸见。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远离一切声闻独觉等见。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远离诸见。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远离烦恼。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弃舍一切有漏烦恼习气相续。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远离烦恼。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奢摩他毗钵舍那地。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奢摩他毗钵舍那地。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调伏心性。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三界法。不乐不动。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调伏心性。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寂静心性。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善摄六根。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寂静心性。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无碍智性。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得佛眼。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无碍智性。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无所爱染。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外六处能善弃舍。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无所爱染。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随心所欲。往诸佛土。于佛众会。自现其身。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胜神通。从一佛国。趣一佛国。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世尊。请转法轮。饶益一切。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随心所欲往诸佛土。于佛众会自现其身。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悟入一切有情心行。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以一心智。如实遍知一切有情心心所法。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悟入一切有情心行。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游戏诸神通。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游戏种种自在神通。为见佛故。从一佛国。趣一佛国。亦复不生游佛国想。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游戏诸神通。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见诸佛土。如其所见而自严净种种佛土。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住一佛土。能见十方无边佛国。亦能示现。而曾不生佛国土想。又为成熟诸有情故。现处三千大千世界转轮王位而自庄严。亦能弃舍而无所执。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见诸佛土。如其所见而自严净种种佛土。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供养承事诸佛世尊。于如来身如实观察。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为欲饶益诸有情故。于法义趣。如实分别。如是名为以法供养承事诸佛。又谛观察诸佛法身。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供养承事诸佛世尊。于如来身如实观察。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知诸有情根胜劣智。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住佛十力。如实了知一切有情诸根胜劣。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知诸有情根胜劣智。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严净佛土。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严净一切有情心行。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严净佛土。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如幻等持数入诸定。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住此等持。虽能成办一切事业而心不动。又修等持极成熟故。不作加行。数数现前。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如幻等持数入诸定。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随诸有情善根应熟。故入诸有。自现化生。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为欲成熟诸有情类。殊胜善根。随其所宜。故入诸有。而现受生。是为菩萨摩诃萨随诸有情善根应熟。故入诸有自现化生。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摄受无边处所大愿。随有所愿。皆令圆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已具修六波罗蜜多。极圆满故。或为严净诸佛国土。或为成熟诸有情类。随心所愿。皆得圆满。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摄受无边处所大愿。随有所愿。皆令圆满。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随诸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异类音智。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习殊胜词无碍解。善知有情言音差别。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随诸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异类音智。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无碍辩说智。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习殊胜辩无碍解。为诸有情能无尽说。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无碍辩说智。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入胎具足。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虽一切生处实恒化生。而为饶益有情。现入胎藏。于中具足种种胜事。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入胎具足。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出生具足。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出胎时。示现种种希有胜事。令诸有情见者欢喜。获大利乐。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出生具足。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家族具足。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或生刹帝利大族姓家。或生婆罗门大族姓家。所禀父母。无可讥嫌。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家族具足。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种姓具足。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常预过去诸大菩萨种姓中生。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种姓具足。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眷属具足。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纯以无量无数菩萨而为眷属。非诸杂类。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眷属具足。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生身具足。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初生时。其身具足一切相好。放大光明。遍照无边诸佛世界。亦令彼界六种变动。有情遇者。无不蒙益。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生身具足。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出家具足。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出家时。无量无数天龙药叉人非人等之所翼从。往诣道场。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受持应器。引导无量无数有情。令乘三乘而趣圆寂。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出家具足。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庄严菩提树具足。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殊胜善根。广大愿力。感得如是妙菩提树。吠琉璃宝以为其茎。真金为根。枝叶华果。皆以上妙七宝所成。其树高广。遍覆三千大千佛土。光明照耀。周遍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庄严菩提树具足。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一切功德具足。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满足殊胜福慧资粮。成熟有情。严净佛土。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一切功德具足(卷五十四)。
世尊。云何当知已圆满第十法云地菩萨摩诃萨。与诸如来。应言无异。善现。是菩萨已圆满一切佛法故。若复永断一切烦恼习气相续。便住佛地。是故当知。已圆满第十法云地菩萨摩诃萨。与诸如来。应言无异。善现。当知是为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
已上答发趣大乘竟。向下答如是大乘从何处出至何处住。
善现。如是大乘。从三界中出。至一切智智中住。由为一切智智而出三界故。然无二故。无出无至。所以者何。若大乘。若一切智智。如是二法。非相应。非不相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咸同一相。所谓无相。无相之法。无出无至。其有欲令无相之法有出有至者。则为欲令一切法有出有至。所以者何。一切法不能从三界中出。亦不能至一切智智中住。何以故。一切法自性空故。无相之法。无动转故。
次答大乘为何所住者。善现。如是大乘。都无所住。所以者何。以一切法皆无所住。何以故。诸法住处不可得故。然此大乘住无所住。
次答谁复乘是大乘而出者。善现。都无乘是大乘而出者。所以者何。若所乘乘。若能乘者。由此为此所出所至。及出至时。如是一切皆无所有。都不可得。何以故。以一切法皆无所有。都不可得。毕竟净故。
一切法非已可得。非当可得。非现可得。毕竟净故(辩大乘品竟)。
般若纲要卷二
卍新纂续藏经第 24 册 No. 0449 大般若经纲要
般若纲要卷三
古南沙门 通门 阅正
七空居士 葛? 提纲
卷五十六之十四叶(赞大乘品)至卷六十一
善现白佛言。大乘者。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最尊最妙。如是大乘。与虚空等。譬如虚空普能含受无量无数有情。又如虚空无来无去。无住可见。又如虚空前后中际。皆不可得。三世平等。故名大乘。佛告善现。如是如是。大乘具如是等无边功德。善现。若诸法是真如。非虚空。非颠倒。非假设。是谛是实。有常有恒。无变无易。有实性者。则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以诸法非真如。是虚妄。是颠倒。是假设。非谛非实。无常无恒。有变有易。都无实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若诸如来应正等觉转妙法轮。所被有情实有性者。则诸如来。不能令彼诸有情类。于无余依妙涅盘界。已般今般当般涅盘。以诸如来应正等觉转妙法轮。所被有情。非实有性。故诸如来悉能令彼诸有情类。于无依余妙涅盘界。已般今般当般涅盘。故说大乘超胜一切天人阿素洛等。最尊最妙。
次说如是大乘与虚空等者。譬如虚空。非有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方分可得。大乘亦尔。非有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方分可得。又如虚空。非有长短方圆高下邪正形色可得。大乘亦尔。非有长短方圆。高下邪正。形色可得。又如虚空。非有青黄赤白黑紫缥等显色可得。大乘亦尔。非有青黄赤白黑紫缥等显色可得。又如虚空。非明非暗。大乘亦尔。非明非暗。又如虚空。非蕴处界。非离蕴处界。大乘亦尔。非蕴处界。非离蕴处界。又如虚空。非可得。非不可得。大乘亦尔。非可得。非不可得。又如虚空。非可说。非不可说。大乘亦尔。非可说。非不可说。故说大乘与虚空等。
次说虚空普能含受无数无量有情者。善现。有情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由如是义。故说大乘普能含受无数无量无边有情。何以故。若有情。若虚空。若大乘。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善现。有情无量无数无边故。当知虚空亦无量无数无边。虚空无量无数无边故。当知大乘亦无量无数无边。由如是义。故说大乘能含受无数无量无边。何以故。若有情无数无量无边。若虚空无数无量无边。若大乘无数无量无边。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善现。有情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无数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边亦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如是义。故说大乘普能含受无数无量无边有情。何以故。若有情。若虚空。若大乘。若无数。若无量。若无边。若一切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不可得故。
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声闻乘亦无所有。声闻乘无所有故。当知独觉乘亦无所有。独觉乘无所有故。当知正等觉乘亦无所有。正等觉乘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数无量无边亦无所有。无数无量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亦无所有。由如是义。故说大乘普能含受无数无量无边有情。何以故。若我乃至见者。若声闻乘。独觉乘。正等觉乘。若虚空。若大乘。若无数无量无边。若一切法。皆无所有不可得故(五十八之十止)。
次说如虚空无来无去无住可见。大乘亦尔者。善现。一切法无来无去。亦复不住。何以故。以一切法。及彼本性真如。自性自相。若动若住。不可得故。故说大乘无来无去无住可见。譬如虚空(五十九卷之三叶止)。
次说又如虚空前后中际皆不可得。大乘亦尔。前后中际皆不可得。三世平等。故名大乘者。善现。过去世。过去世空。未来世。未来世空。现在世。现在世空。三世平等性。三世平等性空。何以故。空无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别异之相。是故大乘三世平等。如是大乘中平等不平等相。俱不可得。以大乘中诸法自性不可得故。善现。过去法。过去法空。未来法。未来法空。现在法。现在法空。所以者何。空中过去法不可得。何以故。过去法即是空。空性亦空。空中。空尚不可得。何况空中有过去法可得。空中未来法不可得。何以故。未来法即是空。空性亦空。空中。空尚不可得。何况空中有未来法可得。空中现在法不可得。何以故。现在法即是空。空性亦空。空中。空尚不可得。何况空中有现在法可得。(六十卷之十一叶止)善现。前际法不可得。后际法不可得。中际法不可得。三世平等中法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平等中过去未来现在法皆不可得。何以故。平等中。平等性尚不可得。何况平等中。有过去未来现在法可得。善现。前际异生不可得。后际异生不可得。中际异生不可得。三世平等中异生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平等中过去未来现在异生皆不可得。何以故。平等中。平等性尚不可得。何况平等中。有过去未来现在异生可得。以我有情乃至知者见者不可得故。前际声闻独觉菩萨如来不可得。后际声闻独觉菩萨如来不可得。中际声闻独觉菩萨如来不可得。三世平等中。声闻独觉菩萨如来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平等中。过去未来现在声闻独觉菩萨如来皆不可得。何以故。平等中。平等性尚不可得。何况平等中。有过去未来现在声闻独觉菩萨如来可得。以我有情乃至知者见者不可得故。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住此三世平等相中。精勤修学一切智智。无取着故。速得圆满。是名三世平等大乘相(赞大乘品竟)。
卷六十一之二叶(随顺品)
满慈子白佛言。如来令尊者善现为诸菩萨宣说般若波罗蜜多。而今何故乃说大乘。善现即白佛言。将无违越般若波罗蜜多耶。佛告善现。汝说大乘。于般若波罗蜜多。悉皆随顺。无所违越。何以故。一切善法。菩提分法。若声闻法。若独觉法。若菩萨法。若诸佛法。如是一切。无不摄入般若波罗蜜多。善现。大乘不异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多不异大乘。何以故。其性无二无二分故。
卷六十一之七叶(无所得品)至七十卷
善现白佛言。世尊。前后中际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世尊。色等无边。菩萨摩诃萨亦无边。即一切法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离一切法。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我于一切法。以一切种。一切处。一切时。求菩萨摩诃萨。都无所见。竟不可得。但有假名。都无自性。色等诸法毕竟不生。若毕竟不生。则不名色等。我岂能以毕竟不生般若波罗蜜多。教诫教授毕竟不生诸菩萨摩诃萨。世尊。离毕竟不生亦无菩萨摩诃萨能行无上正等菩提。若菩萨闻作是说。不惊不恐不怖。不沉没。不忧悔。是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舍利问善现言。何缘故说。前后中际菩萨摩诃萨不可得。乃至何缘故说。不沈不没。亦不忧悔。是行般若波罗蜜多。尔时善现答舍利子言。如尊者所问。何缘故说前后中际菩萨摩诃萨不可得者。舍利子。有情无所有。空。远离。无自性中。前后中际菩萨摩诃萨皆不可得。若有情无所有。若有情空。若有情远离。若有情无自性。若前际后际中际菩萨摩诃萨。如是一切法无二无二分。色受想行识无所有。空。远离。无自性中。前后中际菩萨摩诃萨皆不可得。若色受想行识无所有。若色受想行识空。若色受想行识远离。若色受想行识无自性。若前际后际中际菩萨摩诃萨。如是一切法无二无二分。乃至大乘无所有。空。远离。无自性中。前后中际菩萨摩诃萨皆不可得。若大乘无所有。若大乘空。若大乘远离。若大乘无自性。若前际后际中际菩萨摩诃萨。如是一切法。无二无二分。由此缘故。我作是说前际后际中际菩萨摩诃萨不可得。
次答色等无边。菩萨摩诃萨亦无边者。舍利子。色如虚空。受想行识如虚空。所以者何。以彼中边不可得故。说为虚空。何以故。色性空故。受想行识性空故。由此缘故。当知色无边故。菩萨摩诃萨亦无边。受想行识无边故。菩萨摩诃萨亦无边。乃至声闻独觉大乘无边故。菩萨摩诃萨亦无边。
次答何缘故说即色等。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离色等。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者。舍利子。色。色性空。何以故。色性空中。色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亦无所有不可得。非色。非色性空。何以故。非色性空中。非色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亦无所有不可得。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性空。何以故。受想行识性空中。受想行识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亦无所有不可得。非受想行识。非受想行识性空。何以故。非受想行识性空中。非受想行识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亦无所有不可得。乃至声闻独觉大乘无所有不可得。菩萨摩诃萨亦无所有不可得。
次答何缘故说我于一切法以一切种一切处一切时求菩萨摩诃萨都无所有竟不可得。云何令我以般若波罗蜜多。教诫教授诸菩萨摩诃萨者。舍利子。色性空故。色于色无所有不可得。色于受无所有不可得。受性空故。受于受无所有不可得。受于色无所有不可得。色受于想无所有不可得。想性空故。想于想无所有不可得。想于色受无所有不可得。色受想于行无所有不可得。行性空故。行于行无所有不可得。行于色受想无所有不可得。色受想行于识无所有不可得。识性空故。识于识无所有不可得。识于色受想行无所有不可得。我于如是诸法。以一切种。一切处。一切时。求菩萨摩诃萨亦无所有不可得。何以故。自性空故。
次答何缘故说菩萨摩诃萨但有假名者。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名。唯客所摄。一切法名。唯客所摄。于十方三世无所从来。无所至去。亦无所住。一切法中无名。名中无一切法。非合非离。但假施设。何以故。以一切法与名。俱自性空故。自性空中。若一切法。若名。俱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名亦复如是。唯客所摄。于十方三世。无所从来。无所至去。亦无所住。菩萨摩诃萨中无名。名中无菩萨摩诃萨。非合非离。但假施设。何以故。以菩萨摩诃萨与名。俱自性空故。自性空中。若菩萨摩诃萨。若名。俱无所有不可得故。
次答何缘故说。如说我等毕竟不生者。舍利子。我毕竟都无所有。既不可得。云何有生。乃至知者见者毕竟都无所有。既不可得。云何有生。色毕竟都无所有。既不可得。云何有生。受想行识毕竟都无所有。既不可得。云何有生。乃至声闻。独觉。大乘。毕竟都无所有。既不可得。云何有生。
次答缘何故说诸法亦尔都无自性者。舍利子。诸法都无和合自性。何以故。和合有法。自性空故。色无和合自性。受想行识无和合自性。乃至声闻乘。独觉乘。大乘。都无和合自性。复次舍利子。诸法非常亦无散失。诸法非乐亦无散失。诸法非我亦无散失。诸法寂静亦无散失。诸法远离亦无散失。诸法空亦无散失。诸法无相亦无散失。诸法无愿亦无散失。诸法善亦无散失。诸法无罪亦无散失。诸法无漏亦无散失。诸法无染亦无散失。诸法清净亦无散失。诸法出世间亦无散失。诸法无为亦无散失。
一切法非常非坏。何以故。本性尔故。
次答何缘故说色等诸法毕竟不生者。舍利子。色本性毕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受想行识本性毕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乃至声闻乘独觉乘。大乘本性毕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
次答何缘故说若毕竟不生则不名色等者。舍利子。如是如。是若毕竟不生则不名色等者。何以故。色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则不可施设。若生若灭。若住若异。由此缘故。若毕竟不生。则不名色。乃至若毕竟不生。则不名声闻乘独觉乘大乘。
次答何缘故说以毕竟不生般若教诫教授毕竟不生诸菩萨者。舍利子。毕竟不生即是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多。即是毕竟不生。毕竟不生即是菩萨摩诃萨。菩萨摩诃萨即是毕竟不生。无二无二分故。
次答何缘故说离毕竟不生。亦无菩萨能行无上正等菩提者。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般若波罗蜜多异毕竟不生。亦不见菩萨摩诃萨异毕竟不生。何以故。无二无二分故。
次答何缘故说菩萨闻作是说。其心不沈不没。亦不忧悔者。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诸法有觉有用。见一切法如幻事。如梦境。乃至如变化事。都非实有。闻说诸法本性皆空。深生欢喜。当知是菩萨能行般若波罗蜜多。(无所得品竟)。
卷七十之九叶(观行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善现白佛言。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观诸法时。于一切法。不受不取。不执不着。亦不施设为一切法。何以故。以一切法性空无生灭故。世尊。一切法不生。则非一切法。所以者何。一切法与不生。无二无二分。何以故。以不生法。非一非二。非多非异。是故一切法不生。则非一切法。世尊。一切法不二。则非一切法。世尊。一切法入不二无妄法数。
云何菩萨摩诃萨。舍利子。为有情类求大菩提。亦有菩提。故名菩萨。能实知一切法相而不执着。故复名摩诃萨。
何谓般若波罗蜜多。舍利子。有胜妙慧远有所离。故名般若波罗蜜多。此于一切烦恼见趣而得远离。此于一切六趣四生而得远离。此于一切蕴界处等而得远离。故名般若波罗蜜多。又舍利子。有胜妙慧远有所到。故名般若波罗蜜多。此于色实性而得远到。此于受想行识实性而得远到。乃至此于一切陀罗尼门实性。三摩地门实性。而得远到。故名般若波罗蜜多。
云何观诸法者。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观诸法非常。非无常。非乐。非苦。非我。非无我。非净。非不净。非空。非不空。非有相。非无相。非有愿。非无愿。非寂静。非不寂静。非远离。非不远离。是谓观诸法。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舍利子问善现言。何缘故说色等不生则非色等。善现答言。色。色性空。此性空中。无生无色。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性空。此性空中。无生无受想行识。由此故说色等不生则非色等。
何缘故说色等不二则非色等。善现答言。舍利子。若色若不二。若受想行识。若不二。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咸同一相。所谓无相。由此故说色等不二则非色等。
何缘故说色等入不二无妄法数耶。善现答言。舍利子。色不异无生灭。无生灭不异色。色即是无生灭。无生灭即是色。乃至一切三摩地门。即是无生灭。无生灭即是一切三摩地门。由此故说色入不二无妄法数。乃至三摩地门入不二无妄法数(观行品竟)。
卷七十四之九叶(无生品) 卷七十五
善现白佛言。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观诸法时。见我无生。毕竟净故。乃至见知者见者无生。毕竟净故。见色无生。毕竟净故。乃至见如来无生。见如来法无生。毕竟净故。时舍利子谓善现言。我有情等无生。乃至如来。如来法无生。若如是者。六趣受生。应无差别。不应预流得预流果。乃至不应菩萨得一切相智。亦不应得五种菩提。复次善现。若一切法定无生者。何缘预流。为预流果。修断三结道。何缘一来。为一来果。修薄贪瞋痴道。何缘不还。为不还果。修断五顺下分结道。何缘阿罗汉。为阿罗汉果。修断五顺上分结道。何缘独觉。为独觉菩提。修悟缘起道。何缘菩萨。为度无量诸有情故。修多百千难行苦行。备受无边种种剧苦。何缘如来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何缘诸佛为有情故转妙法轮。善现答舍利子言。非我于无生法中。见有六种受生差别。非我于无生法中。见有能入谛现观者。非我于无。生法中见有预流得预流果。乃至非我于无生法中。见有诸佛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转妙法轮。度无量众。时舍利子问善现言。仁今为欲以生法证生法。为欲以无生法证无生法耶。善现答言。我实不欲以生法证生法。亦不欲以无生法证无生法。舍利子言。若尔。仁今为欲以生法证无生法。为欲以无生法证生法耶。善现答言。我亦不欲以生法证无生法。亦复不欲以无生法证生法。舍利子言。若如是者。岂全无得无现观耶。善现答言。虽有得有现观。而不以此二法证。但随世间言说施设有得有现观。非胜义中有得有现观。但随世间施设有预流预流果。乃至有菩萨。有无上正等觉。非胜义中有预流乃至无上正等觉。舍利子言。六趣差别。亦随世间言说施设故有非胜义耶。善现答言。如是如是。于胜义中。无业。无异熟。无生无灭。无染无净故。时舍利子问善现言。仁今为欲令不生法生。为欲令已生法生耶。善现答言。我不欲令不生法生。亦不欲令已生法生。何等是不生法。善现答言。色是不生法。我不欲令生。受想行识是不生法。我不欲令生。乃至如来法是不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何等是已生法。善现答言。色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受想行识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乃至如来法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舍利子问善现言。仁今为欲令生生。为欲令不生生耶。善现答言。我不欲令生生。亦不欲令不生生。何以故。生与不生如是二法。俱非相应。非不相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咸同一相。所谓无相。由此故说不欲令生生。亦不欲令不生生。舍利子言。于不生法起不生言。此不生言。亦不生不。善现答言。如是如是。所以者何。色不生。受想行识亦不生。乃至如来法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由此缘故。于不生法起不生言。亦无生义。若所说法。若能说言。说者听者。皆不生故。
一切法本性空。依内。依外。依两中间。不可得。
卷七十五之十叶(净道品)
善现谓舍利子言。菩萨能行六波罗蜜时。应净色。应净受想行识。乃至应净菩提道。舍利子言。云何净菩提道。善现答言。六波罗蜜多。各有二种。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云何世间布施波罗蜜多。谓作是念。我施彼受。以有所得而为方便。我持此福。施诸有情。令得此世他世安乐。乃至证得无余涅盘。彼着三轮而行布施。一者自想。二者他想。三者施想。由着此三轮而行施故。名世间布施波罗蜜多。以与世间同共行故。不超动出世间法故。云何出世间布施波罗蜜多。行布施时。三轮清净。以大悲为上首。所修施福。普施有情。于诸有情都无所得。虽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于其中不见少相。由都无所执而行施故。名出世间布施波罗蜜多。不与世间同共行故。能超动出世间法故。云何世间净戒波罗蜜多。谓作是念。我为饶益一切有情。受持净戒。以有得而为方便。我持此福。施诸有情。令得此世他世安乐。乃至证得无余涅盘。彼着三轮而受持戒。一者自想。二者他想。三者戒想。由着此三轮受持戒故。名世间净戒波罗蜜多。以与世间同共行故。不超动出世间法故。云何出世间。净戒波罗蜜多。受持戒时。三轮清净。以大悲为上首。所持戒福普施有情。于诸有情都无所得。虽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菩提。而于其中不见少相。由都无所执而受持戒故。名出世间波罗蜜多。不与世间同共行故。能超动出世间法故。如是修行安忍。精进。静虑。般若。六种波罗蜜多时。净菩提道。
无量无边大功德聚。名为菩萨摩诃萨菩提道。如是功德。皆由般若波罗蜜多势力所致。一切善法从此生故。依此住故。
卷七十六
舍利子。若菩萨闻说般若波罗蜜多。心无疑惑。亦不迷闷。当知是菩萨住如是住。不离作意。谓欲救护一切有情。当不舍离一切有情大悲作意。时舍利子谓善现言。一切有情。亦常不离此作意。是则菩萨摩诃萨。与一切有情。应无差别。善现赞舍利子言。诚如所说。能如取我所说义。所以者何。有情非有故。当知作意亦非有。有情无实故。当知作意亦无实。有情空故。当知作意亦空。有情远离故。当知作意亦远离。有情寂静故。当知作意亦寂静。有情无觉知故。当知作意亦无觉知。我乃至见者非有故。无觉知故。当知作意亦非有。亦无觉知。舍利子。色受想行识非有故。无觉知故。乃至无上菩提非有故。无觉知故。当知作意亦非有。亦无觉知。由此缘故。诸菩萨摩诃萨。住如是住。常应不舍大悲作意。尔时世尊赞善现言。菩萨欲学般若波罗蜜多者。皆应随汝所说而学(净道品竟)。
卷七十七(天帝品)至卷八十一
天帝释白善现言。今此三千大千世界欲色诸天。一切来集。咸皆渴仰。欲闻大德宣说般若波罗蜜多。大德。何者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云何菩萨摩诃萨应住般若波罗蜜多。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学般若波罗蜜多。善现告帝释言。憍尸迦。汝等诸天。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今皆应发。若入声闻独觉正性离生者。不能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彼于生死流已作限隔故。设有能于无上正等发心趣者。我亦随喜。所以者何。诸胜士夫。应更求上法。我于有情最妙善品不为碍故。憍尸迦。汝问何者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者。憍尸迦。若菩萨摩诃萨。以应一切智智心。用无所得为方便。思惟色无常。思惟色苦。思惟色无我。思惟色不净。思惟色空。思惟色无相。思惟色无愿。思惟色寂静。思惟色远离。思惟色如病。思惟色如痈。思惟色如箭。思惟色如疮。思惟色热恼。思惟色逼切。思惟色败坏。思惟色衰朽。思惟色变动。思惟色速灭。思惟色可畏。思惟色可厌。思惟色有灾。思惟色有横。思惟色有疫。思惟色有疠。思惟色不安隐。思惟色不可保信。思惟色无生无灭。思惟色无染无净。思惟色无作无为。思惟受想行识无常。乃至思惟受想行识无作无为。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乃至思惟无明。无作无为。行乃老死愁叹苦忧恼。无作无为。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七十八卷之四叶止)若菩萨以应一切智智心。观察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无我我所。无相无愿。寂静远离。无生无灭。无染无净。无作无为。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以应一切智智心。用无所得为方便。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修四静虑。修四无量。修四无色定。修八解脱。修八胜处。修九次第定。修十遍处。修四念住。修四正断。修四神足。修五根。修五力。修七等觉支。修八圣道。修三解脱门。修四圣谛。修五眼。修六神通。修佛十力。修四无所畏。修四无碍解。修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修十八佛不共法。修无忘失法。修恒住舍性。修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修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复次憍尸迦。若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作如是观。唯有诸法互相缘藉。滋润增长。遍满充溢。无我我所。复作是观。回向心不与菩提心合。菩提心不与回向心合。回向心。于菩提心中无所有不可。菩提心。于回向心中无所有不可得。菩萨虽观诸法。而于诸法都无所见。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憍尸迦。菩萨回向心则非心。菩提心亦非心。若非心则不可思议。不应非心回向非心。亦不应非心回向不可思议。不应不可思议回向不可思议。亦不应不可思议回向非心。何以故。非心即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即是非心。如是二种。俱无所有。无所有中。无回向故。若作是观。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
次答云何菩萨摩诃萨。应住般若波罗蜜多者。憍尸迦。菩萨于般若波罗蜜多。如所应住。不应住相。憍尸迦。若色性空。若受想行识性空。若菩萨摩诃萨性空。如是一切。皆无二无二分。菩萨于般若波罗蜜多。应如是住。乃至若如来地性空。若菩萨摩诃萨性空。如是一切。皆无二无二分。菩萨于般若波罗蜜多。应如是住。天帝释问善现言。云何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所不应住。善现答言。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色。不应住受想行识。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异生地。乃至不应住如来地。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复次憍尸迦。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此是色。不应住此是受想行识。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此是异生地。乃至此是如来地。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复次憍尸迦。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色若常。若无常。不应住色若乐若苦。不应住色若我若无我。不应住色若净若不净。不应住色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住色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住色若空若不空。不应住色若有相若无相。不应住色若有愿若无愿。不应住受想行识若常若无常。乃至不应住受想行识若有愿若无愿。何以故。以无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异生地。乃至如来地若常若无常。若有愿若无愿。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七十九卷之五叶起八十卷之八叶止)复次憍尸迦。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住预流果是无为相。不应住一来不还阿罗汉果是无为相。不应住独觉菩提是无为相。不应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为相。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预流是福田。不应住一来不还阿罗汉是福田。不应住独觉是福田。不应住菩萨如来应正等觉是福田。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初地殊胜事。不应住第二地乃至第十地殊胜事。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复次憍尸迦。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初发心已。便作是念。我当圆满六波罗蜜多。乃至我当圆满空解脱门。无相无愿解脱门。不应住我修加行既圆满已。当入菩萨正性离生。当住菩萨不退转地。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我当圆满五神通已。当游无量无数世界。供养承事诸佛世尊。听闻正法。如理思惟。广为有情宣说开示。不应住我当严净如十方佛所居净土。不应住我当成熟有情。令得无上正等菩提。或得涅盘。或人天乐。不应住我当往诣无量无数诸佛国土。供养赞叹诸佛世尊。不应住我当安立无量无数有情。令于无上菩提得不退转。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我当承成一切陀罗尼门。于无量无边所作事业。总持自在。不应住我当成办一切三摩地门。于无量无边等持差别。游戏自在。不应住我当成办三十二相八十随好所庄严身。令诸有情见者欢喜。观无厌倦。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复次憍尸迦。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愿我当得净佛土中。无色名声。无受想行识名声。乃至不应住愿我当得净佛土中。无异生地。及法名声。无种性地。乃至如来地及法名声。何以故。以有得为方便故。所以者何。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一切法都无所有。名字音声皆不可得。是为菩萨摩诃萨于般若波罗蜜多。如所应住不应住相。时舍利子作是念言。若一切法不应住者。云何应住般若波罗蜜多。善现知舍利子心之所念。即谓之曰。诸如来心。为何所住。舍利子言。诸佛之心。都无所住。所以者何。如来之心不住色。不住受想行识。以色蕴等不可得故。不住眼处。不住耳鼻舌身意处。以眼处等不可得故。不住色处。不住声香味触法处。以色处等不可得故。不住眼界。不住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乃至不住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以意界等不可得故。不住地界。不住水火风空识界。以地界等不可得故。不住苦圣谛。不住集灭道圣谛。以苦圣谛等不可得故。不住无明。不住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以无明等不可得故。不住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以内空等不可得故。不住真如。不住法界。法性。乃至不思议界。以真如等不可得故。不住布施乃至般若波罗蜜多。以布施等不可得故。不住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以四静虑等不可得故。不住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以八解脱等不可得故。不住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以四念住等不可得故。不住空解脱门。无相无愿解脱门。以空解脱门等不可得故。不住五眼。六神通。以五眼等不可得故。不住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以十力等不可得故。不住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以无忘失法等不可得故。不住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以一切陀罗尼门等不可得故。不住一切智。不住道相智一切相智。以一切智等不可得故。不住声闻乘。独觉乘。无上乘。以声闻乘等不可得故。不住预流向果。不住一来。不还。阿罗汉向果。以预流等不可得故。不住独觉菩提。不住菩萨如来法。以独觉等不可得故。不住极喜地及法。乃至法云地及法。以极喜地等不可得故。不住异生地及法。乃至菩萨如来地及法。以异生地等不可得故。如是善现。如来之心。于一切法都无所住。亦非不住。
时善现。谓舍利子言。如是菩萨虽住般若波罗蜜多。而同如来。于一切法都无所住。亦非不住。所以者何。菩萨虽住般若波罗蜜多。而于色非住非不住。以色蕴等无二相故。乃至菩萨虽住般若波罗蜜多。而于异生地及法。乃至菩萨地如来地及法。非住非不住。以异生地等无二相故。舍利子。菩萨于般若波罗蜜多。随非住非不住。以无所得为方便。应如是学(天帝品竟)。
卷八十一之七叶(诸天子品)
尔时会中有诸天子。窃作是念。尊者善现。于此般若波罗蜜多。虽以种种言辞显示。而我等竟不能解。善现知彼心之所念。便告之言。我曾于此不说一字。汝亦不闻。当何所解。何以故。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文字言说。皆远离故。由此中说者。听者。及能解者。皆不可得。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所证无上正等菩提。其相甚深。亦复如是。天子。如佛化身化无量众。俱来集会。复化作一能说法人。于此众中。宣扬妙法。是中有实能说能听能解者不。诸天子言。不也大德。善现告言。如是天子。一切法皆如化故。乃至一切法如梦如响如幻故。般若中说者。听者。及能解者。都不可得。时诸天子复作是念。尊者善现。虽复种种方便显说。而其意趣。甚深转甚深。微细更微细。难可测度。善现知彼所念。便告之曰。天子当知。色非甚深。非微细。受想行识非甚深。非微细。何以故。色深细性不可得。受想行识深细性亦不可得故。乃至种性地法。如来地法。深细性亦不可得故。时诸天子复作是念。尊者善现所说法中。不施设一切法。何以故。一切法性等不可说故。亦不施设语言文字。何以故。文字语言性等不可说故。善现知诸所念法。便告之言。汝所念法。乃至无上正等菩提。文字语言皆所不及。故于般若波罗蜜多。无说无听。亦无解者。汝等于诸法中。应随所说修坚固忍。欲证预流。乃至无上正等菩提。要依此忍而得究竟。菩萨从初发心。乃至究竟。应住无说无听无解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常勤修学。时诸天子心复念言。于今欲为何等有情。说何等法。善现知诸所念。便告之言。我今欲为如幻如化如梦有情。说如幻如化如梦之法。何以故。如是听者。于所说中。无闻无解。无所证故。时诸天子即复问言。能说能听。及所说法。皆如幻如化如梦事耶。善现答言。如是如是。如幻有情。为如幻者说如幻法。如化有情。为如化者说如化法。如梦有情。为如梦者说如梦法。天子我有情。如幻如化如梦所见。乃至见者。如幻如化如梦所见。何以故。以我等自性空故。色。如幻如化如梦所见。受想行识。如幻如化如梦所见。何以故。以色蕴等自性空故。乃至异生地法如幻如化如梦所见。乃至如来地法如幻如化如梦所见。何以故。以异生地法等自性空故。有为界如幻如化如梦所见。无为界如幻如化如梦所见。何以故。以有为界等自性空故。时诸天子问善现言。为但说我等。色等。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幻如化如梦所见。为亦说微妙寂静。究竟涅盘。如幻如化如梦耶。善现言。设更有法胜涅盘者。我亦说为如幻如化如梦所见。所以者何。幻化梦事。与一切法乃至涅盘。皆悉无二无二分故(诸天子品竟)。
卷八十二之四叶(受教品)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尔时舍利子。大目连。执大藏。满慈子。大迦多衍那。大迦叶波等。诸大声闻。及无量百千菩萨。同时举声。问善现曰。如说般若波罗蜜多甚深难见。超寻思境。微妙寂静。最胜第一。唯极圣者自内所证。世聪慧人所不能测。于如是法谁能信受。善现答言。有菩萨住不退转地。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深信受。复有已见圣谛。及漏尽阿罗汉。为满所愿。于此亦能信受。复有善男子善女人等。已于过去无量百千佛所。亲近供养。发弘誓愿。殖众善本。利根聪慧。诸善知识所摄受者。于此亦能信受。何以故。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色。亦不以色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色。亦不以色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愿无愿分别色。亦不以色分别有愿无愿。不以生不生分别色。亦不以色分别生不生。不以灭不灭分别色。亦不以色分别灭不灭。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色。亦不以色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色。亦不以色分别远离不远离。不以空不空。乃至远离不远离。分别受想行识。亦不以受想行识。分别空不空。乃至远离不远离。乃至不以空不空。远离不远离。分别有为界无为界。亦不以有为界无为界。分别空不空。远离不远离。如是甚深难见难觉般若波罗蜜多。其中实无能信受者。所以者何。此中无法可显可示。由无有法可显可示故。实信受者亦不可得(八十四卷之五叶止)。
于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教中。广说三乘法。广说摄受从初发心乃至十地诸菩萨道。广说摄受功德胜事。如是深教诸有所说。以无所得而为方便。舍利子问善现言。何因缘故于此般若三种广说。善现言。由内空故。乃至无性自性空故。三种广说。菩萨于此勤修行故。随所生处。常受化生。乃至得一切世间最妙胜辩(受教品竟)。
卷八十四之十四叶(散华品)
尔时天帝释。及诸天众。各化种种微妙香华。奉散如来诸菩萨等。以佛神力。于虚空中。合成华台。善现睹斯事已。作是念言。是华非草木水陆所生。应是诸天从心化出。天帝释言。此华非草木水陆所生。亦不从心化出。但变现耳。善现言。此华不生。则非华也。非但是华不生。诸余法亦尔。憍尸迦。色亦不生。不生则非色。受想行识亦不生。不生则非受想行识。乃至声闻独觉无上乘亦不生。不生则非声闻独觉无上乘。何以故。以不生法。离诸戏论。不可施设为色受想行识。乃至声闻乘等故(散华品竟)。
卷八十五(学般若品)至卷八十九
时天帝释心生是念。尊者善现智慧甚深。不坏假名而说法性。佛知其意。便印彼言。如憍尸迦心之所念。时天帝释即白佛言。尊者善现。于何等法。不坏假名而说法性。佛告憍尸迦。色但假名。受想行识但假名。如是假名。不离法性。具寿善现。不坏如是色等假名。而说色等法性。所以者何。色等法性无坏无不坏。是故善现所说。亦无坏无不坏。乃至声闻乘但假名。独觉乘无上乘但假名。如是假名。不离法性。具寿善现不坏如是声闻乘等假名。而说声闻乘等法性。善现语帝释言。憍尸迦。如是如是。如佛所说。诸所有法无非假名。菩萨知一切法但假名已。应学般若波罗蜜多。憍尸迦。如是学时。不于色学。不于受想行识学。何以故。不见色可于中学。不见受想行识可于中学故。乃至不于声闻乘学。不于独觉乘无上乘学。何以故。不见声闻乘可于中学。不见独觉乘无上乘可于中学故。时天帝释问善现言。何缘不见色不见受想行识。乃至不见声闻乘。独觉乘。无上乘。善现答言。憍尸迦。色。色性空故。菩萨不见色。受想行识。受行识想性空故。菩萨不见受想行识。憍尸迦。不见色故。不于色学。不见受想行识故。不于受想行识学。何以故。不可色空。见色空。不可受想行识空。见受想行识空故。憍尸迦。不可色空于色空学。不可受想行识空于受想行识空学故。乃至不可声闻乘空于声闻乘空学。不可独觉乘无上乘空。于独觉乘无上乘空学故。憍尸迦。若菩萨不于空学。是菩萨为于空学。何以故。无二分故。憍尸迦。若菩萨不于色空学。不于受想行识空学。是菩萨为于色空学。为于受想行识空学。何以故。无二分故。乃至不于声闻乘空学。不于独觉乘无上乘空学。是菩萨为于声闻乘空学。为于独觉乘无上乘空学。何以故。无二分故。憍尸迦。若菩萨于色空学。无二分故。于受想行识空学。无二分故。乃至于声闻乘空学。无二分故。于独觉乘无上乘空学。无二分故。憍尸迦。若菩萨能于六种波罗蜜多学无二分故。是菩萨能学无量无数无边不可思议清净佛法。何以故。无二分故。乃至能于声闻乘学。能于独觉乘无上乘学无二分故。是菩萨能学无量无数无边不可思议清净佛法。何以故。无二分故。憍尸迦。若菩萨能学清净佛法。是菩萨不为色增减故学。不为受想行识增减故学。何以故。以色蕴等无二分故。乃至若菩萨能学清净佛法。是菩萨不为声闻乘增减故学。不为独觉乘无上乘增减故学。何以故。以声闻乘等无二分故。憍尸迦。若菩萨不为色增减故学。不为受想行识增减故学。无二分故。是菩萨不为色摄受坏灭故学。不为受想行识摄受坏灭故学。何以故。以色蕴等无二分故。乃至不为声闻乘摄受坏灭故学。不为独觉乘无上乘摄受坏灭故学。何以故。以声闻乘等无二分故。时舍利子问善现言。菩萨如是学时。不为色受想行识摄受坏灭故学。乃至不为声闻乘独觉乘无上乘摄受坏灭故学耶。善现言。如是如是。菩萨如是学时。不见有色是可摄受。及所坏灭。亦不见有能摄受色。及坏灭者。何以故。以色蕴等内外俱空。不可得故。舍利子。若菩萨于诸法。不见是可摄受。及可坏灭。亦不见有能摄受。及坏灭者。而学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能成办一切智智。舍利子言。菩萨于一切法。不为摄受坏灭而方便学者。云何能成办一切智智。善现答言。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色若生若灭。不见色若取若舍。不见色若染若净。不见色若集若散。不见色若增若减。何以故。以色蕴性等空无所有。不可得故。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学无所成办为方便故。舍利子。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一切法。不见若生若灭若取若舍若染若净若集若散若增若减而学般若波罗蜜多。则能成办一切智智。以无所学。无所成办为方便故(学般若品竟)。
卷八十九之十四叶(求般若品) 卷九十 卷九十一
一切法无依处。是故如来非所依处。亦无所依。但为随顺世俗施设。说为依处。憍尸迦。非离无依处。如来可得。非离无依处真如。如来可得。非离无依处法性。如来可得。非离无依处如来。真如可得。非离无依处如来。法性可得。非离无依处真如。如来真如可得。非离无依处法性。如来法性可得。憍尸迦。非无依处中。如来可得。非如来中。无依处可得。非无依处真如中。如来可得。非如来中。无依处真如可得。非无依处法性中。如来可得。非如来中。无依处法性可得。非无依处中。如来真如可得。非如来真如中。无依处可得。非无依处中如来法性可得。非如来法性中。无依处可得。非无依处真如中。如来真如可得。非如来真如中。无依处真如可得。非无依处法性中。如来法性可得。非如来法性中。无依处法性可得。憍尸迦。非离色。如来可得。非离受想行识。如来可得。非离色真如。如来可得。非离受想行识真如。如来可得。非离色法性。如来可得。非离受想行识法性。如来可得。非离色如来。真如可得。非离受想行识如来。真如可得。非离色。如来法性可得。非离受想行识。如来法性可得。非离色真如。如来真如可得。非离受想行识真如。如来真如可得。非离色法性。如来法性可得。非离受想行识法性。如来法性可得。憍尸迦。非色中如来可得。非如来中色可得。非受想行识中如来可得。非如来中受想行识可得。非色真如中如来可得。非如来中色真如可得。非受想行识真如中。如来可得。非如来中。受想行识真如可得。非色法性中。如来可得。非如来中。色法性可得。非受想行识法性中。如来可得。非如来中。受想行识法性可得。非色中。如来真如可得。非如来真如中。色可得。非受想行识中。如来真如可得。非如来真如中。受想行识可得。非色中。如来法性可得。非如来法性中。色可得。非受想行识中。如来法性可得。非如来法性中。受想行识可得。非色真如中。如来真如可得。非如来真如中。色真如可得。非受想行识真如中。如来真如可得。非如来真如中。受想行识真如可得。非色法性中。如来法性可得。非如来法性中。色法性可得。非受想行识法性中。如来法性可得。非如来法性中。受想行识法性可得。乃至非声闻乘法性中。如来法性可得。非如来法性中声闻乘法性可得。非独觉乘无上乘法性中。如来法性可得。非如来法性中。独觉乘无上乘法性可得。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憍尸迦。如来于色非相应。非不相应。于受想行识非相应。非不相应。如来于色真如非相应非不相应。于受想行识真如亦非相应非不相应。如来于色法性非相应非不相应。于受想行识法性亦非相应非不相应。如来真如于色非相应非不相应。于受想行识亦非相应非不相应。如来真如于色真如非相应非不相应。于受想行识真如亦非相应非不相应。如来法性于色非相应非不相应。于受想行识非相应非不相应。如来法性于色法性非相应非不相应。于受想行识法性非相应非不相应。憍尸迦。如来于离色非相应非不相应。于离受想行识亦非相应非不相应。如来于离色真如非相应非不相应。于离受想行识真如亦非相应非不相应。如来于离色法性非相应非不相应。于离受想行识法性亦非相应非不相应。如来真如于离色非相应非不相应。于离受想行识亦非相应非不相应。如来真如于离色真如非相应非不相应。于离受想行识真如亦非相应非不相应。如来法性于离色非相应非不相应。于离受想行识亦非相应非不相应。如来法性于离色法性非相应非不相应。于离受想行识法性亦非相应非不相应。乃至如来法性。于离声闻乘法性。非相应非不相应。于离独觉乘无上乘法性。亦非相应非不相应。憍尸迦。彼尊者舍利子所说。是于一切法。非离非即。非相应非不相应。如来之神力。如来为依处。以无依处为依处故。
卷九十四至卷九十八
善现复告天帝释言。憍尸迦。汝先所问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当于何求者。憍尸迦。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于色求。不应于受想行识求。不应离色求。不应离受想行识求。所以者何。若色。若受想行识。若离色。若离受想行识。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求。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咸同一相。所谓无相。何以故。菩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色非受想行识。非离色非离受想行识。如是一切。皆无所有。性不可得。乃至不应于声闻乘求。不应于独觉乘无上乘求。不应离声闻乘求。不应离独觉乘无上乘求。(至九十五卷之六叶止)。
复次憍尸迦。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于色真如求。不应于受想行识真如求。不应离色真如求。不应离受想行识真如求。乃至不应于声闻乘真如求。不应于独觉乘无上来真如求。不应离声闻乘真如求。不应离独觉乘无上乘真如求。
复次憍尸迦。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于色法性求。不应于受想行识法性求。不应离色法性求。不应离受想行识法性求。乃至不应于声闻乘法性求。不应于受想行识法性求。不应离声闻乘法性求。不应离受想行识法性求(至九十八卷之四叶)(求般若品竟)。
卷九十八之四叶(叹众德品) 卷九十九
时天帝释白善现言。菩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是大波罗蜜多。是无量波罗蜜多。是无边波罗蜜多。诸预流者于此中学。得预流果。乃至诸菩萨于此中学。能成熟有情。严净佛土。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善现告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若过去。若现在。若未来。诸预流者于此中学得预流果。乃至诸菩萨于此中学。能成熟有情严净佛土。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憍尸迦。色大故。菩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亦大。受想行识大故。菩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亦大。所以者何。以色蕴等前后中际皆不可得。故说为大。由彼大故。菩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亦说为大。乃至声闻乘大故。菩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亦大。独觉乘无上乘大故。菩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亦大。憍尸迦。色无量故。菩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亦无量。受想行识无量故。菩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亦无量。所以者何。以色蕴等量皆不可得。故说无量。譬如虚空。量不可得。色蕴等亦如是。量不可得。乃至声闻乘等无量。菩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亦无量。憍尸迦。色无边故。菩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边。受想行识无边故。菩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边。所以者何。以色蕴等若中若边皆不可得。故说无边。彼无边故。菩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亦说无边。乃至声闻乘等无边。菩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边。复次憍尸迦。一切智智所缘无边故。菩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边。法界所缘无边故。菩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边。真如所缘无边故。菩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边。有情无边故。菩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边。憍尸迦。所言有情者。是何法增语。天帝释言。有情者。非法增语。亦非非法增语。但是假立客名所摄。无事名所摄。无缘名所摄。善现复言。如来说诸有情名字。此中颇有有情有生有灭不。天帝释言。不也大德。何以故。以诸有情本性净故。彼从本来无所有故(叹众德品竟)。
卷九十九之十二叶(摄受品)
尔时会中天帝释等。欲界色界诸天。及伊舍那神仙。天女。同时三返。高声唱言。尊者善现。善为我等分别开示微妙正法。所谓般若波罗蜜多。如是甚深。教中无法可得。谓此中无色可得。无受想行识可得。乃至无声闻乘可得。无独觉乘无上乘可得。虽无如是诸法可得。而有施设三乘之教。所谓声闻乘。独觉乘。无上乘教。尔时佛告诸天仙等。当知非即布施波罗蜜多如来可得。非离布施波罗蜜多如来可得。乃至非即声闻乘等如来可得。非离声闻乘等如来可得。若菩萨以无所得为方便。于一切法。应勤修学。于般若波罗蜜多。能正修行。常不远离。汝等于彼菩萨。应当敬事。犹如如来。天仙等白佛言。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为希有。令诸菩萨众速能摄取一切智智。以无所得为方便故。所谓于色不取不舍为方便故。于受想行识不取不舍为方便故。乃至于声闻乘不取不舍为方便故。于独觉乘无上乘不取不舍为方便故。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尔时世尊照诸四众。同为明证。于是顾命天帝释言。憍尸迦。若不离一切智智心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受持读诵。精勤修习。如理思惟。演说流布。当知诸恶魔王。无能得便。为恼害者。何以故。善住色空无相无愿。善住受想行识空无相无愿。不可以空而得空便。不可无相无愿得无相无愿便。何以故。以色蕴等自性皆空。能恼。所恼。及恼害事。不可得故。尔时诸天等俱白佛言。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受持读诵。思惟解脱。广令流布。即是菩萨摩诃萨故。由是菩萨摩诃萨。令诸有情永断地狱傍生鬼界阿素洛等诸险恶趣。令诸天人永离一切灾横疾疫贫穷饥渴寒热等苦。由是菩萨摩诃萨故。世间便有十善业道。乃至佛宝。法宝。僧宝。我等常应守护。不令一切灾横侵恼。尔时世尊告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憍尸迦。假使遍满十方世界声闻独觉。间无空隙。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于彼福田。以无量种供养。尽其形寿。若复有人。经须臾顷。供养一初发心不离六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以前功德。比此福聚。百分不及一。乃至邬波尼煞昙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不由声闻及独觉故。有菩萨及诸如来出现世间。但由菩萨故。有声闻独觉及诸如来出现世间。是故汝等常应守护供养此菩萨摩诃萨。勿令一切灾横侵恼。时天帝释白佛言。般若波罗蜜多。甚为希有。若有摄受般若波罗蜜多。则为摄受世出世间一切善法。佛言。如是如是。憍尸迦。般若波罗蜜多。现法后法功德胜利。汝应谛听。是菩萨以应一切智智心。用无所得为方便。长夜修行六种波罗蜜多。以大悲愿而为上首。若诸有情为悭贪故长夜斗诤。是菩萨于内外法一切悉舍。方便令彼安住布施波罗蜜多。若诸有情长夜破戒。是菩萨于内外法一切悉舍。方便令彼安住净戒波罗蜜多。若诸有情长夜忿恚。是菩萨于内外法一切悉舍。方便令彼安住安忍波罗蜜多。若诸有情长夜懈怠。是菩萨于内外法一切悉舍。方便令彼安住精进波罗蜜多。若诸有情长夜心乱。是菩萨于内外法一切悉舍。方便令彼安住静虑波罗蜜多。若诸有情长夜愚痴。是菩萨于内外法一切悉舍。方便令彼安住般若波罗蜜多。若诸有情流转生死。长夜恒为贪瞋痴等随眠缠垢之所扰乱。是菩萨能以种种善巧方便。令彼断灭。永离生死。或安立彼令住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或安立彼令住真如。法界。乃至不思议界。或安立彼令住四圣谛。或安立彼令住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或安立彼令住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或安立彼令住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或安立彼令住空。无相。无愿解脱门。或安立彼令住五眼。六神通。或安立彼令住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或安立彼令住无忘失法。恒住舍性。或安立彼令住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或安立彼令住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或安立彼令住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或安立彼令住独觉菩提。或安立彼令住菩萨十地。或安立彼令住无上正等菩提。或安立彼令住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如是名为般若波罗蜜多所获现法功德胜利。憍尸迦。是菩萨由于般若波罗蜜多。受持读诵。修学思惟。书写解说。广令流布。于当来世速证无上正等菩提。转妙法轮度无量众。随本所愿。安立有情。如是名为般若波罗蜜多所获后法功德胜利。复次憍尸迦。般若波罗蜜多。能减恶法。增长众善。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能灭贪欲瞋恚愚痴。增彼对治。能灭无名。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纯大苦蕴。增彼对治。能灭一切随眠缠垢结缚。增彼对治。能灭我见。有情见。乃至知者见。见者见。增彼对治。能灭一切常见。断见。有见。无见。乃至种种诸恶见趣。增彼对治。能灭所有悭贪。破戒。忿恚。懈怠。散乱。愚痴。增彼对治。能灭所有常想。乐想。我想。净想。增彼对治。能灭一切贪行。瞋行。痴行。慢行。疑见行等。增彼对治。能灭色取。受想行识取。增彼对治。能灭眼处取。耳鼻舌身意处取。增彼对治。能灭色处取。声香味触法处取。增彼对治。乃至能灭声闻乘取。独觉乘无上乘取。增彼对治。乃至能灭般涅盘取。增彼对治。能灭一切魔所住法。及能生长一切善事。是故般若波罗蜜多。有无数量大威神力。复次憍尸迦。如是菩萨。令恶法灭。善法增长。所谓增长布施。乃至般若波罗蜜多。令无损减。何以故。以无所得为方便故。乃至增长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令无损减。何以故。以无所得为方便故。憍尸迦。是菩萨自修行一切法。教他修行一切法。赞说一切法。欢喜赞叹行一切法者。憍尸迦。是菩萨行六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常作是念。我若不行布施。当生贫贱家。尚无势力。何由成熟有情严净佛土。况当能得一切智智。我若不护净戒。当生诸恶趣。尚不能得下贱人身。何由成熟有情严净佛土。况当能得一切智智。我若不修安忍。当生诸根残缺。容貌丑陋。不具菩萨圆满色身。则不能成熟有情。严净佛土。况当能得一切智智。我若懈怠。不起精进。尚不能获菩萨胜道。何由成熟有情严净佛土。况当能得一切智智。我若心乱。不入静虑。尚不能起菩萨胜定。何由成熟有情。严净佛土。况当能得一切智智。我若无智。不学般若。尚不能得诸巧便慧。超二乘地。何由成熟有情。严净佛土。况当能得一切智智。是菩萨学六波罗蜜多。常作是念。我不应随悭贪势力。若随彼力。则我布施不得圆满。终不能成一切智智。我不应随破戒势力。若随彼力。则我净戒不得圆满。终不能成一切智智。我不应随忿恚势力。若随彼力。则我安忍不应圆满。终不能成一切智智。我不应随懈怠势力。若随彼力。则我精进不得圆满。终不能成一切智智。我不应随心乱势力。若随彼力。则我静虑不得圆满。终不能成一切智智。我不应随无智势力。若随彼力。则我般若不得圆满。终不能成一切智智。是菩萨不离一切智智心。以无所得为方便。于此般若波罗蜜多。获得如是现法后法功德胜利。尔时天帝释白佛言。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调伏菩萨令不高心。而能回向一切智智。世尊。菩萨依世间心修诸善法。无方便善巧故。我我所执。扰乱心故。虽修般若波罗蜜多而未得故。不能如实调伏高心。亦不如实回向一切智智。若菩萨依出世间般若波罗蜜多修善法故。能如实调伏高心。亦能如实回向一切智智。佛告天帝释言。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是一切咒王。最上最妙。无能及者。具大威力。能伏一切。修学如是咒王。不能自害。不为害他。不为俱害。所以者何。学此般若波罗蜜多。了自他俱皆不可得。不得我有情乃至知者见者。不得色受想行识。乃至不得声闻乘独觉乘无上乘。憍尸迦。学此大咒王时。于我及法。虽无所得。而证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于此大神咒王。精勤修学。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得菩提已。施诸有情无恐无怖。身心安乐。安立有情。令住人天尊贵妙行。令住三乘安乐妙行。令证预流果。乃至无上正等菩提。如是胜事。皆由般若波罗蜜多威神之力(摄受品竟)。
般若纲要卷三
卍新纂续藏经第 24 册 No. 0449 大般若经纲要
般若纲要卷四
古南沙门 通门 阅正
七空居士 葛? 提纲
卷一百三之六叶(较量功德品) 卷一百四
尔时天帝释白佛言。书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种种庄严。供养恭敬。或佛涅盘后。起窣堵波。佛设利罗安置其中。供养恭敬。是二福聚。何者为多。佛言。憍尸迦。我还问汝。如来所得一切智智。及相好身。于何等法修学而得。天帝释言。于此般若波罗蜜多修学而得。佛言。如是如是。不学般若波罗蜜多。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无有是处。何以故。一切智智及相好身。并设利罗。皆以般若波罗蜜多为根本故。佛身遗体。非此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智智之根本。诸善男子等。欲供养佛若心若身。先当听闻。受持。读诵。精进修学。如理思惟。书写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是二福聚。前者为多。何以故。一切菩萨摩诃萨。菩萨摩诃萨法。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一切智智。皆从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出生故。
佛告天帝释。赡部洲内。极少分人。成就佛证净。法证净。僧证净。转少分人。于佛无疑。于法无疑。于僧无疑。转少分人于佛究竟。于究法竟。于僧究竟。转少分人得三十七菩提分法。转少分人得三解脱门。乃至转少分人得八解脱。九次第定。四无碍解。得六神通。憍尸迦。极少分人永断三结。得预流果。转少分人薄贪瞋痴。得一来果。转少分人断五顺下分结。得不还果。转少分人断五顺上分结。得阿罗汉。转少分人发心定趣独觉菩提。转少分人发心定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少分人既发心已精勤修习趣菩提行。
复次憍尸迦。我以清净无障佛眼。观察十方世界。虽有无量无数无边有情。发心定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精勤修习趣菩提行。而由远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若一若二若三有情。得住菩萨不退转地。多分退堕声闻独觉下劣地中。由是因缘。善男子等。应于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数数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习。如理思惟。好请问师。乐为他说。作此事已。复应书写种种宝物而用庄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是善男子等。于余摄入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诸胜善法。亦应听受。不应非毁。令于无上正等菩提而作留难。何以故。是善男子等。应作是念。如来昔住菩萨位时。常勤修学般若波罗蜜多。及诸余无量无边佛法故。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我等今者。为求无上正等菩提。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等法。亦应随佛修学安住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等。是一切声闻独觉菩萨摩诃萨。及诸天人阿素洛等。利益安乐。所依处故。
若此般若波罗蜜多在赡部洲人中住者。则此世间佛宝。法宝。僧宝。皆住不灭。世间常有十善业道。六波罗蜜。乃至如来应正等觉。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卷一百五至卷一百二十五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四大王众天。三十三天。及色究竟天。同声共白天帝释言。大仙。应受持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应读诵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应精勤修学如理思惟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令一切恶法损减。善法增益。令一切天众增益。诸阿素洛朋党损减。令一切佛眼不灭。法眼不灭。僧眼不灭。令佛宝种不断。法宝种不断。僧宝种不断。大仙。由三宝种不断故。便有六波罗蜜多。乃至如来应正等觉。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出现于世。尔时佛告天帝释言。憍尸迦。若阿素洛凶悖徒党。兴是恶念。应各念诵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恶心即灭。不复更生。或五衰相现。其心惊惶。恐堕恶趣。诸天眷属。应住其前。念诵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五衰相没。身意泰然。设复命终。还生本处。憍尸迦。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及诸弟子。皆学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现证无上正等菩提。入无余依般涅盘界。由此般若波罗蜜多。普摄一切菩提分法。若声闻独觉。若菩萨如来。皆具摄故。
佛告天帝释言。依因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十善业道。乃至如来应正等觉。出现世间。譬如依因满月轮故。一切世间皆得增明。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有方便善巧。皆从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生长。菩萨成就方便善巧力故。能行六波罗蜜多。乃至成行菩萨十地等行。能得无上正等菩提。
般若波罗蜜多。成就现在未来功德胜利。
念诵大神咒王。恶魔退还。
尔时诸天同时化作种种香华而散佛上。愿此般若波罗蜜多。在赡部洲人中。久住流布。乃至十方无量无数无边佛国。亦复如是。当知是处有妙光明。除灭暗冥。生诸胜利。魔及眷属不得其便。是善男子等。非少善根能办是事。定于先世无量佛所多集善根。多发正愿。多供养佛。多善知识之所摄受。何以故。诸佛所得一切智智。与此般若波罗蜜多。无二亦无二分。佛言。如是如是。尔时庆喜白佛言。何缘不广称赞诸法。但广称赞般若波罗蜜多。佛言。由此般若波罗蜜多。与彼诸法为尊为导故。庆喜。要由回向一切智智。而修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乃至无上正等菩提。乃可名为真修无上正等菩提。庆喜复白佛言。云何回向一切智智而修诸法。佛言。以无二为方便。无生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修习一切法。是名回向一切智智。而修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庆喜复白佛言。世尊。以何无二为方便。以何无生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回向一切智智。修习一切法。佛言。以色无二为方便。无生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回向一切智智。修习布施及般若波罗蜜多。乃至无上正等菩提。以受想行识。乃至无上正等菩提无二为方便。无生无所得为方便。回向一切智智。修习布施及般若波罗蜜多。乃至无上正等菩提(一百六卷之十四叶起至一百十二卷之六叶)庆喜复白佛言。云何以色无二为方便。无生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回向一切智智。修习布施及般若乃至无上正等菩提。佛言。色。色性空。何以故。以色性空。与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无二无二分故。乃至无上正等菩提。无上正等菩提性空。何以故。以无上正等菩提性空。与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无二无二分故。受想行识性空。乃至无上正等菩提性空。无二无二分故。(一百二十五卷之十七叶止)庆喜当知。由此般若波罗蜜多故。能回向一切智智。能令修习六波罗蜜多。乃至无上正等菩提。得至究竟。故此般若多罗蜜多。于彼六波罗蜜多。乃至无上正等菩提。为尊为导。庆喜当知。譬如大地。以种散中。众缘和合。则得生长。应知大地与种生长。为所依止。为能建立。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及所回向一切智智。与一切法为所依止。为能建立。令得生长。故此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法为尊为导。故我但广称赞般若波罗蜜多(结一百六卷第三叶庆喜发问)。
卷一百二十六之五叶
尔时天帝释白佛言。如来一切功德说犹未尽。所以者何。我从世尊所受般若波罗蜜多。功德深广。量无边际。若有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受持读诵。精勤修学。思惟解说。书写流布。由此便有十善业道。乃至无上正等菩提。出现世间。佛告天帝释言。若善男子等。不离一切智智心。以无所得为方便。于此般若波罗蜜多。至心听闻。乃至尊重赞叹。成就无量殊胜戒蕴。定蕴。慧蕴。解脱蕴。解脱知见蕴。是善男子。当知如佛超过声闻。及独觉地。获得现在未来殊胜功德。憍尸迦。若善男子等。书写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置清净处。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时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四大王众天。及他化自在天。已发菩提心者。恒来是处。观礼读诵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右绕礼拜合掌而去。是善男子等。应作是念。今此三千大千世界。并余十方无边世界所有诸天。及余无量有大威德诸龙药叉。乃至人非人等。常来至此。观礼读诵我所书写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此我则为已设法施。作是念已。欢喜踊跃。令所获福倍复增长。诸天等已发无上菩提心者。或依佛法。已获殊胜利乐者。敬重法故。恒来至此随逐拥护。增其势力。所以者何。是善男子等已发无上正等觉心。恒为救拔诸有情故。恒为不弃舍诸有情故。彼诸天等。亦复如是。由此因缘。常随拥护。
卷一百二十七
时天帝释复白佛言。云何觉知此三千大千世界。并余十方世界所有诸天。乃至人非人等。来至其所。合掌右绕欢喜护念。佛告天帝释言。若见所安置处有妙光明。或闻其处异香芬馥。若天乐音。当知尔时有大神力威德炽盛诸天龙等。来至其所。观礼读诵。此中所有邪神恶鬼。惊怖退散。无敢住者。由此因缘。善男子等。心便广大。所修善业。倍复增长。一切所为。无有障碍。以是故。此般若波罗蜜多。随所在处。周匝除去诸不净物。扫拭涂治。香水散洒。敷设宝座而安置之。烧香散华。庄严其处。
复次憍尸迦。若能如是供养般若波罗蜜多。身心无倦。身乐心乐。身轻心轻。身调柔。心调柔。身安隐。心安隐。系心般若波罗蜜多。夜寝息时。无诸恶梦。唯得善梦。谓见如来应正等觉。身真金色。放大光明。普照一切。声闻菩萨前后围绕。身处众中。闻佛为说六波罗蜜多。乃至无上正等菩提相应之法。复闻分别六波罗蜜多。乃至无上正等菩提相应法义。是善男子。若睡若觉。身心安乐。诸天神等。益其精气。令彼自觉身体轻便。由是因缘。不多贪染饮食医药。衣服卧具。于四供养。其心轻微。憍尸迦。若善男子等。不能听闻受持。乃至宣说流布。而但书写供养恭敬。亦得如前所说功德。何以故。能广利益安乐无量诸众生故。
尔时佛告天帝释言。假使充满此赡部洲。佛设利罗以为一分。书写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复为一分。此二分中。汝取何者。天帝释言。我意宁取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佛设利罗。皆因般若波罗蜜多而出生故。尔时舍利子谓天帝释言。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既不可取。无色无见。无对一相。汝云何取。天帝释报舍利子言。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实不可取。无色无见。无对一相。所谓无相。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无取无舍。无增无减。无聚无散。无益无损。无染无净。不与诸佛法。不舍异生法。不与无为界。不舍有为界。不与六种波罗蜜多。乃至不与无上正等菩提。能如是知。是为真取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随二行。无二相故。尔时佛赞天帝释言。善哉善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随二行。何以故。无二相故。诸有欲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有二相者。则为欲令真如亦有二相。何以故。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与真如无二无二分故。诸有欲令般若波罗蜜多有二相者。则为欲令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亦有二相。何以故。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与法界乃至不思议界。无二无二分故。尔时天帝释白佛言。我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生忆念时。心契法故。都不见有诸怖畏相。所以者何。以深般若波罗蜜多。无相无状。无言无说。由此般若波罗蜜多无相无状无言无说。是故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乃至无上正等菩提。亦无相无状。无言无说。若此般若波罗蜜多有相有状有言有说者。不应如来应正等觉为诸有情说一切法无相无状无言无说。
世尊。若见如来应正等觉。若见所写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此二功德。平等无异。何以故。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与诸如来应正等觉平等。无二无二分故。若诸如来应正等觉住三示导。为诸有情宣说正法。若善男子等。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受持读诵。广为他说。此二功德。平等无异。何以故。如来若三示导。若所宣说十二分教。皆依般若波罗蜜多而出生故。(二十七)世尊。由此般若波罗蜜多。六种波罗蜜多。乃至无上正等菩圆净。譬如无价大宝神珠。具无量种胜妙威德。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如是。为众德本。能灭无量恶不善法。令诸有情身心苦恼悉皆销灭。
卷一百二十九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应以法性于诸如来应正等觉。修随佛念。法性有二。一者有为。二者无为。云何名为有为法性。谓如实知我智。有情智。乃至知者智。见者智若色智。乃至识智。眼处智。乃至意处智。若色处智。乃至法处智。乃至六种波罗蜜多智。菩提智。如是等无量门智。皆悉名为有为法性。云何名为无为法性。谓一切法无生无灭。无住无异。无染无净。无增无减。无相无为。无性自性。云何名为无性自性。谓无我性。无有情性。乃至无知者性。无见者性。无色性。无受想行识性。无眼处性。无耳鼻舌身意处性。无色处性。无声香味触法处性。乃至无大波罗蜜性。无菩提性。无如是等无量门性空无所有。无相无状。无言无说。无觉无知。如是名为无性自性。如是诸法无性自性。皆悉名为无为法性。尔时佛告天帝释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过去未来现在如来应正等觉。皆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证无上正等菩提。乃至声闻得果。独觉菩提。何以故。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秘密藏中。广说三乘相应法故。时天帝释复白佛言。菩萨修行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虽知一切有情心行境界差别。而不得我有情。乃至知者见者。亦不得色受想行识。乃至菩萨法佛法。何以故。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都无自性。亦不可得。能得。所得。及二依处。性相皆空。不可得故。尔时佛告天帝释言。如是如是。菩萨以无所得为方便。长夜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尚不得菩提及萨埵。况得菩萨摩诃萨。菩萨摩诃萨法。菩萨与法。尚不可得。况得诸佛。及诸佛法。时天帝释复白佛言。菩萨为但行般若波罗蜜多。亦行余五波罗蜜多耶。佛言。以无所得为方便。具行六种波罗蜜多。憍尸迦。菩萨于一切法。以无所得为方便。修习般若波罗蜜多。无所执着。令所修习速得圆满。如赡部洲所有诸树。枝条茎干。华叶果实。虽种种形色不同。而其阴影都无差别。如是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波罗蜜多。虽名有异。而由般若波罗蜜多。摄受回向一切智智。以无所得为方便故。亦无差别。
卷一百三十至卷一百三十五
佛言。憍尸迦。我依此法。证无上正等菩提。此法微妙。甚深寂静。我当还依此法而住。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憍尸迦。我已成佛。尚遵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依止而住。况善男子等。欲求无上正等菩提。而不于此至心归依。精勤修学。所以者何。求声闻者。于此证得阿罗汉果。求独觉者。于此证得独觉菩提。求大乘者。于此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佛告天帝释言。教赡部洲诸有情类。修十善业道。书写般若波罗蜜多。所获福聚。甚多于前。何以故。般若波罗蜜多秘密藏中。广说一切无漏之法。若善男子等。教一有情住预流果。犹胜教化一赡部洲有情。皆令修学十善业道。何以故。修行十善业道。不免地狱傍生鬼趣。若住预流果。便得永脱三恶趣故。况教令住一来。不还。阿罗汉果。而不胜彼。若善男子等。教赡部洲诸有情类。皆令住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不如有人教一有情安住独觉菩提。何以故。独觉菩提所有功德。胜预流等百千倍故。若善男子等。教赡部洲诸有情类。皆令安住独觉菩提。不如有人教一有情令趣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若令趣无上正等菩提。则令世间佛眼不断。憍尸迦。由是当知。书写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施他读诵。若转书写广令流布。所获福聚无量无边。何以故。般若波罗蜜多秘密藏中。广说一切世出世间胜善法故。由此秘密藏中所说法故。世间便有一切施设可得。(向下四洲十方一切世界较量福聚书写功德甚多于彼。自二十五卷至三十五卷之九叶止。次发起受持读诵如理思惟功德福聚)憍尸迦。若善男子等。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受持读诵。如理思惟。所获福聚。胜于教化一赡部洲乃至四洲。三千大千世界。十方一切世界。诸有情类。皆令安住十善业道。乃至神通。憍尸迦。此中如理思惟者。谓以非二非不二行觉。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受持读诵。如理思惟。复以非二非不二行觉。于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乃至无上正等菩提。如理思惟。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等。于此般若波罗蜜多。以无量门广为他说。宣示开演。显了解释。分别义趣。令其易解。所获福聚。胜自受持。若读若诵。如理思惟。所获功德。所言般若波罗蜜多义趣者。谓此般若波罗蜜多。非二。非不二。非有相。非无相。非入非出。非增非减。非染。非净。非生。非灭。非取。非舍。非执。非不执。非住。非不住。非实。非不实。非相应。非不相应。非和合。非不和合。非因缘。非非因缘。非法。非非法。非真如。非非真如。非实际。非非实际。如是义趣。有无量门。
应以种种巧妙文义。宣说开示如是般若波罗蜜多。
应以无所得慧。及以种种巧说文义。宣说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何以故。憍尸迦。于当来世有善男子等。为他宣说相似般若波罗蜜多。心便迷谬。失于中道。是故应以无所得慧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般若波罗蜜多。乃至布施波罗蜜多。
卷一百三十六
尔时天帝释白佛言。世尊。云何说相似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佛言。若善男子等。说有所得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如是名说相似。天帝释复白佛言。云何说有所得般若波罗蜜多。名说相似般若波罗蜜多。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说一切法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有能求如是等法。修行般若。是行般若波罗蜜多。若善男子等。如是求色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依此等法行般若者。我说名为行有所得相似般若波罗蜜多。憍尸迦。如前所说。皆是说有所得相似般若波罗蜜多(乃至净戒安忍精进静虑布施经文并同。至卷一百四十五止。以后发起真正无所得)。
卷一百四十六
尔时天帝释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宣说真正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佛言。若善男子等。说无所得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如是名为真正。天帝释复白佛言。云何说无所得般若波罗蜜多。名说真正波罗蜜多。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般若波罗蜜多。不应观色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受想行识若常若无常。何以故。色色自性空。受想行识受想行识自性空。是色自性。即非自性。是受想行识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般若波罗蜜多。于此般若波罗蜜多色不可得。受想行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色等可得。况有彼常无常。汝若能修如是般若。是修般若波罗蜜多。乃至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亦不可得。是为宣说真正般若波罗蜜多。(乃至净戒安忍精进静虑布施经文并同至一百六十五卷止)复次憍尸迦。修学时。勿观诸法有少可住可超。可入可得。可证可受持等。所获功德。及可随喜回向菩提。何以故。于此般若乃至布施。毕竟无有少法可住可超。可入可得。可证可受持等所获功德。及可随喜回向菩提。所以者何。以一切法自性皆空。都无所有。毕竟无有少法有入有出。有生有灭。有断有灭。有断有常。有一有异。有来有去而可得者。作此等说。是说真正般若波罗蜜多。乃至布施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等。教赡部洲。乃至四洲。十方各如殑伽沙世界。诸有情类。皆令住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乃至独觉菩提。由此因缘。得福多不。天帝释言。甚多。佛言。若善男子等。于此般若波罗蜜多。以无量门巧妙文义。为他广说。宣示开演。显了解释。分别义趣。令其易解。复作是言。当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至心听闻。受持读诵。令善通利。如理思惟。随此法门应勤修学。所获功德甚多于前。何以故。一切预流。及预流果。乃至一切独觉。独觉菩提。皆是般若波罗蜜多所流出故。憍尸迦。若善男子等。教赡部洲乃至四洲。十方各如殑伽沙世界。诸有情类。皆发无上正等觉心。皆住不退转地。由此因缘。得福多不。天帝释言。甚多。佛言。若善男子等。于此般若波罗蜜多。以无量门巧妙文义。为他广说。乃至如理思惟。随此般若波罗蜜多所说法门。应正信解。若正信解。则能修学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证得一切智智。若能证得一切智智。则修般若波罗蜜多增益圆满。便证无上正等菩提。是善男子。所获功德甚多于前。何以故。一切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切不退转地菩萨摩诃萨。皆是般若波罗蜜多所流出故。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等。教诸有情类。皆于无上正等菩提得不退转。复以般若波罗蜜多无量法门。为其广说。令其易解。有善男子等。于中劝一速趣无上正等菩提。令说三乘。救度一切。后善男子所获功德甚多于前。何以故。憍尸迦。住不退转地菩萨摩诃萨。不甚假藉所说法故。于无上觉。定趣向故。于大菩提不退转故。速趣大菩提菩萨摩诃萨。要甚假藉所说法故。于无上觉。求速趣故。观生死苦一切有情。运大悲心极痛切故。尔时天帝白佛言。如如菩萨摩诃萨。转近无上正等菩提。如是如是。应以布施波罗蜜多。乃至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速疾教诫教授彼菩萨摩诃萨。世尊。由此教诫教授授所摄受故。速证无上正等菩提。尔时善现告天帝释言。憍尸迦。汝能劝励彼菩萨。复能摄受彼菩萨。亦能护助彼菩萨。汝今已作佛圣弟子所应作事。何以故。一切如来声闻独觉世间胜事。由彼菩萨摩诃萨故而得出生。若无菩萨发菩提心者。则无有能修学六种波罗蜜多。乃至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若无菩萨修学安住如是诸事。则无有能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安立菩萨声闻独觉世间胜事。由菩萨修学安住如是事故。则能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断一切地狱傍生鬼界。亦能损减阿素洛党。增益天众。由菩萨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便有大族。诸天。出现世间。复有六种波罗蜜多。乃至声闻。独觉。大乘。出现世间(较量功德品竟计六十九卷)。
卷一百六十八之十七叶(随喜回向品) 卷一百六十九
尔时弥勒菩萨白善现言。菩萨摩诃萨所有随喜回向功德。于彼异生声闻独觉诸福业事。为最为胜。何以故。以诸异生修福业事。但为令己自在安乐。声闻独觉修福业事。为自调伏。为自寂静。为自涅盘。菩萨摩诃萨所有随喜回向功德。普为一切有情调伏寂静般涅盘故。善现白弥勒菩萨言。菩萨缘如是事。起随喜回向心。为有如是所缘事如彼菩萨所取相不。弥勒菩萨言。菩萨缘如是事。起随喜回向心。实无如是所缘事。如彼菩萨所取相。善现言。若无所缘事如所取相者。彼菩萨随喜回向心。以取相为方便。普缘十方世界无量无数无边诸佛。已涅盘者。从初发心。乃至法灭所有善根。及弟子等所有善根。一切合集现前。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如是所起随喜回向。将非颠倒。如于无常谓常。是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乃至于苦谓乐。于无我谓我。于不净谓净。是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此于无相而取其相。亦应如是。大士。如所缘事实无所有。随喜回向心亦如是。诸善根亦如是。无上正等菩提亦如是。色受想行识。乃至声闻独觉大乘亦如是者。何等是所缘。何等是事。何等是随喜回向心。何等是无上正等菩提。而彼菩萨。缘如是事。起随喜心。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弥勒菩萨言。若菩萨久修行六波罗蜜多。已供养无量诸佛。宿植善根。久发大愿。为善友所摄受。善学诸法自相空义。是菩萨能于所缘事及一切法。皆不取相而能发起随喜回向菩提。如是随喜回向。以非二非不二为方便。非相非无相为方便。非染非净为方便。非生非灭为方便故。于所缘事乃至无上正等菩提。能不取相。不取相故。非颠倒摄。若取相而起随喜回向。犹颠倒摄。
不应为彼新学大乘菩萨前说。应于不退转菩萨前广说。不毁谤故。
善现白弥勒菩萨言。菩萨应以如是随喜俱行诸福业事回向。谓所用心随喜回向。此所用心。尽灭离变。此中何等是所用心。复以何等为所缘事。及诸善根。而说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是心于心。理不应有随喜回向。以无二心俱时起故。亦心不可随喜回向。心自性故。大德。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能如实知色无所有。受想行识无所有。乃至无上正等菩提。皆无所有。以随喜俱行诸福业事。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是名无颠倒随喜回向。
尔时天帝释白善现言。新学大乘菩萨。云何以所修习一切善根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云何摄受随喜俱行诸福业事。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时善现承弥勒菩萨摩诃萨神力加被。告天帝释言。新学菩萨。若修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为方便。无相为方便。摄受般若波罗蜜多。乃至摄受无上正等菩提。由此因缘。多信解般若波罗蜜多。乃至信解无上正等菩提。由此因缘。常为善友之所摄受。以无量门巧妙文义。为其辩说一切相应之法。以如是法。教诫教授。令其得入菩萨正性离生。常不远离一切法。常不远离无上正等菩提。随所修习。与一切有情。皆悉同共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新学大乘菩萨。应普于十方世界。断诸有路。绝戏论道。弃诸重担。摧聚落刺。尽诸有结。具足正智心善解脱。巧说法要。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众所有功德。并人天等所种善根。如是一切合集称量现前发起。与诸有情。皆悉同共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尔时弥勒菩萨问善现言。新学菩萨若念所有功德。所种善根。合集称量现前发起。比余善根。为最为胜。复以如是随喜善根。同共回向。是菩萨云何不堕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善现答言。若菩萨摩诃萨。于所念佛及弟子众所有功德。不起功德想。于诸人天等所种善根。不起善根想。于所发起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之心。亦复不起回向菩提心想。是菩萨所起随喜回向。无想颠倒。无心颠倒。无见颠倒。
复次大士。若正解了诸能随喜回向之法。自性皆空。虽如是知。而能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复于是时。若正解了都无有法。可能随喜回向于法。何以故。以一切法自相皆空。空中都无能所随喜回向法故。虽如是知。而能随喜回向。是菩萨于随喜心。不生执着。于所随喜功德善根。亦不执着。于回向心。不生执着。于所回向无上菩提。亦不执着。由无执着。不堕颠倒。
卷一百七十(连上卷善现答弥勒菩萨)至卷一百七十二
复次大士。若菩萨于所修作诸福业事。正知离色。离受想行识。乃至正知离佛无上正等菩提。如是正知。能正随喜无上正等菩提。复次大士。若菩萨正知所修随喜俱行诸福业事。远离所修随喜俱行诸福业事自性。正知如来应正等觉。远离如来应正等觉自性。正知如来应正等觉所有功德。远离如来应正等觉所有功德自性。正知声闻独觉菩萨。远离声闻独觉菩萨自性。正知声闻独觉菩萨所修善根。远离声闻独觉菩萨所修善根自性。正知菩提心。远离菩提心自性。正知回向心。远离回向心自性。正知所回向无上正等菩提。远离所回向无上正等菩提自性。正知般若波罗蜜多。乃至无上正等菩提。远离般若波罗蜜多。乃至无上正等菩提自性。是菩萨如是修行离性般若波罗蜜多。能正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大士。若菩萨以取相为方便。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于彼一切功德善根。取相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非善随喜回向。若不取相为方便。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于彼一切功德善根离相。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是名善随喜回向。尔时弥勒菩萨问善现言。云何皆不取相而能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善现言。应知菩萨所学般若波罗蜜多中。有如是等善巧方便。虽不取相而所作成。非离般若波罗蜜多。有能发起随喜俱行诸福业事。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弥勒菩萨言。勿作是说。所以者何。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中。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众功德善根。皆无所有。不可得故。所作随喜诸福业事。亦无所有。不可得故。发心回向无上菩提。亦无所有。不可得故。此中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应如是观过去诸佛及弟子众功德善根。性皆已灭。所作随喜诸福业事。发心回向无上菩提。性皆已灭。我若于彼取相分别。以是分别。方便发起随喜回向。诸佛世尊皆所不许。何以故。不应于中起有所得。取相。分别。随喜回向。以有所得取相分别发起随喜回向之心。有因有缘。有作意。有戏论。不应般若波罗蜜多。彼杂毒故。则为谤佛。不随佛教。不随法说。不应随彼所说修学。
复次大士。住菩萨乘诸善男子等。应作如是随喜回向。如色受想行识。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乃至如佛无上正等菩提。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所以者何。以彼诸法自性空故。不堕三界。非三世摄。随喜回向亦复如是。谓诸如来应正等觉自性空故。诸佛功德自性空故。声闻独觉。及人天等。自性空故。彼诸善根自性空故。于彼随喜自性空故。所回向法自性空故。能回向者自性空故。不堕三界非三世摄。若菩萨摩诃萨如实知色受想行识。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俱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乃至如实知无上正等菩提。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三世。则不可以彼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色受想行识乃至无上正等菩提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则无所有。不可以彼无所有法。随喜回向无所有故。若以有相为方便。或有所得为方便。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如是为邪随喜回向。诸佛世尊所不称赞。不能圆满一切法。不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由彼所起随喜回向。杂众毒故。诸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应作是念。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如实照了功德善根。有如是法。可依是法发生无倒随喜回向。是为正起随喜回向。
尔时天帝释。与无量百千天子。天王。各持种种华香天乐。以供养佛。白言。如是菩萨。以无相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无染着为方便。无思作为方便。于诸如来应正等觉功德善根。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如是发起随喜回向。不堕二法不二法中。时大梵天王。与梵天众。俱发声言。如是方便善巧所摄受故。超胜无方便善巧有相有所得所修善根。尔时佛告四大天王众天。乃至色究竟天等言。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发菩提心。普于过去未来现在一切如来。从初发心。至得无上正等菩提。转妙法轮。入无余依般涅盘后。乃至法灭。于其中间。所有修习善根。合集称量。以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有染着为方便。有二不二为方便。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有善男子等。发趣无上正等菩提。普于过去未来现在一切如来。从初发心。乃至法灭。于其中间所有修习善根合集称量。以无相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无染着为方便。无二不二为方便。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是善男子为最为胜。于前有情亦最为胜。尔时善现白佛言。齐何说是随喜回向为最为胜。佛言。是善男子等。普于过去未来现在一切如来诸善根等。不取不舍。不矜不懱。非有所得。非无所得。又知诸法无生无灭。无染无净。无增无减。无去无来。无聚无散。无入无出。作如是念。如彼过去未来现在诸法。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我亦如是随喜回向。善现。齐是菩萨所起随喜回向。我说为最为胜。复次善现。住菩萨乘诸善男子等。应作是念。如解脱。色亦如是。如解脱。受想行识亦如是。乃至如解脱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及佛弟子独觉法性亦如是。如解脱一切有情亦如是。如解脱一切法性亦如是。如解脱一切随喜回向亦如是。如诸法性无缚无解。无染无净。无起无尽。无生无灭。无取无舍。我于如是功德善根。现前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如是随喜。非能随喜无所随喜故。如是回向。非能回向无所回向故。如是所起随喜回向。非转非息无生灭故。若成就如是随喜回向。疾证无上正等菩提(随喜回向品竟)。
卷一百七十二之六叶(赞般若品)至卷一百八十一之七叶
舍利子言。世尊。如是所说。岂非般若波罗蜜多。佛言。如是所说。即是般若波罗蜜多。舍利子复白佛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能作照明。毕竟净故。无所染着。诸世间法不能污故。远离一切三界翳眩。能除烦恼诸见暗故。于一切觉分法中极尊胜故。能作安隐。永断一切惊恐逼恼灾横事故。能施光明。摄受诸有情令得五眼故。能示中道。令失路者离二边故。能发生一切智智。永断一切相续烦恼并习气故。是诸菩萨母。一切佛法从此生故。不生不灭。自相空故。远离生死。非常非坏故。能作依怙。施诸法宝故。能成佛十力。不可屈伏故。能转三转十二行相无上法轮。远一切法无转还故。能示诸法无颠倒性。显了无性自性空故。世尊。三乘诸有情类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应云何住。佛言。是诸有情。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应如佛住。供养礼敬思惟般若波罗蜜多。应如供养礼敬思惟佛薄伽梵。何以故。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皆由般若波罗蜜多得出现故。时天帝释窃作是念。今舍利子。以何因缘。乃问斯事。时舍利子知其心念。告言。憍尸迦。菩萨为般若波罗蜜多及方便善巧所摄受故。于一切功德善根。合集称量随喜回向。由是因缘。故问斯事。憍尸迦。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波罗蜜多。诸生盲众。若无般若波罗蜜多净目者导。尚不能趣菩萨正道。况能得入一切智城。由此般若所摄受故。布施等一切皆得到彼岸名。所以者何。住般若波罗蜜多。方能圆满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波罗蜜多。非住余五能成是事。是故般若。于前五种为最为胜。尔时舍利子白佛言。云何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佛言。不为引发色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引发受想行识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舍利子。以色受想行识无作无止。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得无舍。无自性故。菩萨不为引发色受想行识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乃至不为引发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时舍利子复白佛言。如是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与何法合。佛言。如是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与一切法合。以不合故。得名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法无所得故。尔时天帝释言。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岂不合一切智智。佛言。亦不合一切智智。由此于彼不可得故。世尊。云何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智无合亦无得。憍尸迦。非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智智如名如相。如其所作。有合有得。世尊。云何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智亦有合有得。憍尸迦。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智智。如名相等。无受无取。无住无断。无执无舍。如是合得而无合得。于一切法。亦如名相等。无受无取。无住无断。无执无舍。如是合得而无合得。时天帝释复白佛言。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为一切法无作无止。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得无舍。无自性故而现在前。虽有合有得。然无合无得。
善现复白佛言。菩萨信般若波罗蜜多时。为不信何法。佛言。菩萨信般若波罗蜜多时。则不信色。不信受想行识。观色观受想行识不可得故。乃至信般若波罗蜜多时。则不信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观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不可得故。
佛言。善现。汝缘何意。说菩萨般若波罗蜜多。名大波罗蜜多。善现白佛言。世尊。菩萨于一切法。不作大。不作小。不作集。不作散。不作有量。不作无量。不作广。不作狭。不作有力。不作无力。故说菩萨般若波罗蜜多。名大波罗蜜多。复次世尊。若新学大乘菩萨。依六波罗蜜多。起如是想。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法。不作大。不作小。乃至不作有力。不作无力。是菩萨由起此想。非行般若波罗蜜多。复次世尊。若新学大乘菩萨。不依六波罗蜜多。起如是想。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法。作大作小。作集作散。作有量作无量。作广作狭。作有力作无力。是菩萨由起此想。非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世尊。若菩萨起如是想。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法。若作大小。不作大小。乃至若作有力无力。不作有力无力。如是一切皆非般若波罗蜜多等流果故。世尊。是菩萨名大有所得。非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非有所得想能证无上正等菩提故。所以者何。世尊。有情无生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生。有情无灭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灭。有情无自性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自性。有情无所有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所有。有情空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空。有情无相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相。有情无愿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愿。有情远离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远离。有情寂静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寂静。有情不可得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得。有情不可思议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有情无觉知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觉知。有情势力不成就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不成就。我缘此意。故说菩萨般若波罗蜜多。名大波罗蜜多。乃至如来应正等觉无生故。般若波罗蜜多亦无生。如来应正等觉势力不成就故。般若波罗蜜多势力亦不成就。名大波罗蜜多(赞般若品竟)。
卷一百八十一之八叶(谤般若品)
舍利子白佛言。菩萨摩诃萨。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信解者。从何处没。来生此间。发趣无上正等菩提。已经几时。曾亲近供养几所如来。修一切法。为已久如。云何信解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义趣。佛言。从十方界无数无量无边如来应正等觉法会中没。来生此间。发趣无上正等菩提。已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已曾亲近无数无量无边如来应正等觉。从初发心。常勤修习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已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是菩萨摩诃萨。以无相无二无所得为方便。能正信解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义趣。尔时善现白佛言。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有能闻能见者否。佛言。汝是般若波罗蜜多。实无能闻及能见者。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亦非所闻及非所见。何以故。一切法无闻无见。诸法钝故。善现复白佛言。诸菩萨摩诃萨。积行久如便能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佛言。善现。方此事中。应分别说。有菩萨从初发心。即能修学六波罗蜜多。是菩萨有方便善巧。于一切法不增不减。是菩萨摩诃萨。常不远离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行。亦常不离诸佛世尊。及诸菩萨摩诃萨众。是菩萨从一佛土。趣一佛土。以诸妙供。供养诸佛世尊。及菩萨众。亦能于彼如来所。植众善根。是菩萨随受身处。不堕母腹胞胎中生。心常不与烦恼杂住。亦曾不起二乘之心。恒不远离殊胜神通。从一佛国。趣一佛国。成熟有情。严净佛土。能正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善现。有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虽曾见多佛。亦多修习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而有所得为方便故。不能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闻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心不悦可。舍众而去。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先世闻说。已曾舍去。今世闻说。由宿习力。还复舍去。身语及心皆不和合。由斯造作。增长愚痴恶慧罪业。闻说如是甚深般若。即便毁谤。障碍弃舍。则为毁谤障碍弃舍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一切相智。即便造作增长。能感匮正法业。堕大地狱。经历多岁。受诸楚毒。猛利大苦。彼罪重故。于此世界。从一大地狱。至一大地狱。乃至火劫。水劫。风劫。未起以来。受诸楚毒。猛利大苦。若此世界火劫水劫风劫起时。彼匮法业犹未尽故。死已。转生他方世界。与此同类大地狱中。经历多岁。若他世界火劫水劫风劫起时。彼匮法业犹未尽故。死已。转生余方世界。如是展转。遍历十方。经无数劫。彼匮法罪业势稍微。从地狱出。堕旁生趣。经历多岁。备遭残害恐逼等苦。罪未尽故。于此世界。从一险恶处。至一险恶处。乃至火劫水劫风劫未起已来。备遭残害逼迫等苦。若此世界三灾坏时。彼匮法业余势未尽。死已。转生他方世界。与此同类傍生趣中。经历多岁。如是展转。遍历十方傍生趣中。广受诸苦。经无数劫。彼匮法罪。业势渐薄。免生旁生趣。堕鬼界中。备受虚羸饥渴等苦。罪未尽故。于此世界。从一饿鬼国。至一饿鬼国。乃至火劫水劫风劫未起已来。备受虚羸饥渴等苦。若此世界三灾坏时。彼匮法业余势未尽。死已。转生他方世界与此同类饿鬼趣中。经历多岁。遍历十方。经无数劫。彼匮法业余势将尽。虽得为人。而居下贱。或所受身。诸根缺减。贫穷枯瘁。顽嚚无识。凡有所为。人皆轻贱。不闻佛名。法名。僧名。菩萨名。独觉名。或复生于幽闇世界。恒无昼夜。不睹光明。彼匮法业造作增长极深重故。受如是等不可爱乐圆满苦果。
匮正法业。最极粗重。不可以比五无间业。
尔时善现白佛言。谤正法者。于未来世久受大苦。应善护持身语意业。勿于正法诽谤毁坏。堕三恶趣。长时受苦。于久远时。不见诸佛。不闻正法。不值遇僧。不得生于有佛国土。虽生人趣。下贱贫穷。丑陋顽愚。支体不具。诸有所说。人不信受。世尊。造作增长感匮法业。岂不由习恶语业耶。佛言。善现。如是如是。实由惯习恶语业故。造作增长。感匮法业。善现当知。若有谤毁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则为谤毁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则为谤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一切相智。则谤毁佛。谤毁法。谤毁僧。则当谤毁世间正见。则当谤毁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乃至亦当谤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彼由谤毁诸功德聚。则便摄受无数无量无边罪聚。则便摄受诸大地狱。傍生。鬼界。及人趣中。无数无量无边苦聚。善现复白佛言。几因缘故谤毁如是。佛言。由四因缘。一者为诸邪魔所扇惑。二者于甚深法不信解。三者不勤精进。坚着五蕴。诸恶知识所摄受。四者多怀瞋恚。乐行恶法。喜自高举。轻毁他故。如是四因缘故。诸愚痴者。谤毁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谤般若品竟)。
卷一百八十二(难信解品)至卷二百八十四竟品
善现复白佛言。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云何甚深难信难解。佛言。色非缚非解。何以故。以色无所有性。为色自性故。受想行识非缚非解。何以故。以受想行识无所有性。为受想行识自性故。乃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非缚非解。何以故。以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无所有性。为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自性故。复次善现。一切法前际非缚非解。何以故。以一切法前际无所有性。为一切法前际自性故。一切法后际非缚非解。何以故。以一切法后际无所有性。为一切法后际自性故。一切法中际非缚非解。何以故。一切法中际无所有性。为一切法中际自性故。(至八十三卷之四竟)善现复白佛言。诸有不勤精进。未种善根。恶友所摄。随魔力行。懈怠增长。精进微劣。失念恶慧补特伽罗。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实难信解。佛言。如是补特伽罗。实难信解。所以者何。善现。色清净即果清净。果清净即色清净。何以故。是色清净。与果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受想行识清净即果清净。果清净即受想行识清净。何以故。是受想行识清净。与果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乃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清净即果清净。果清净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清净。何以故。是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清净。与果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卷一百八十三之十一叶)复次善现。色清净即般若波罗蜜多清净。般若波罗蜜多清净即色清净。何以故。是色清净。与般若波罗蜜多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受想行识清净。即般若波罗蜜多清净。般若波罗蜜多清净。即受想行识清净。何以故。是受想行识清净。与般若波罗蜜多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乃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清净即般若波罗蜜多清净。般若波罗蜜多清净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清净。何以故。是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清净。与般若波罗蜜多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复次善现。色清净即一切智智清净。一切智智清净即色清净。何以故。是色清净。与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受想行识清净即一切智智清净。一切智智清净即受想行识清净。何以故。是受想行识清净。与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乃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清净即一切智智清净。一切智智清净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清净。何以故。是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清净。与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卷一百八十四之十一叶止)。
卷一百八十四之十二叶(至)卷一百八十九之末
复次我清净。有情清净。乃至知者见者清净。即色清净。即受想行识清净。乃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清净。何以故。是我清净。有情清净。乃至知者见者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
卷一百九十 一百九十一 一百九十二
我清净 有情清净 命者清净 生者清净 养育者清净 士夫清净 补特伽罗清净。
卷一百九十三(至)卷一百九十九
意生清净 儒童清净 作者清净 受者清净 知者清净 见者清净。
我清净故。一切法清净。一切法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乃至作者清净故。一切法清净。一切法清净故。一切智清净。
卷二百 二百一 二百二 二百三
受者清净故。一切法清净。一切法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乃至见者清净故。一切法清净。一切法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 贪清净 瞋清净 痴清净 贪清净故。一切法清净。一切法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乃至痴清净故。一切法清净。一切法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
卷二百四
色清净故。受清净。受清净故。想清净。乃至菩萨摩诃萨行清净故。无上正等菩提清净(五阴六根十八界一切法连序成文如易之有序卦传)。
卷二百五 二百六 二百七
般若波罗蜜多清净故。一切法清净。一切法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 静虑波罗蜜多清净。乃至布施波罗蜜多清净。
卷二百八(至)卷二百二十二
内空清净 外空清净 内外空清净。乃至无性自性空清净 真如清净。乃至不思议界清净。
卷二百二十三 二百二十四
苦圣谛清净 集圣谛清净 灭圣谛清净 道圣谛清净。
卷二百二十五(至)二百二十九
四静虑清净 四无量清净 四无色定清净 八解脱清净 八胜处清净 九次第定清净 十遍处清净 四念住清净 四正断清净 四神足清净 五根清净。
卷二百三十 二百三十一 二百三十二
五力清净 七等觉支清净 八圣道支清净 空解脱门清净 无相解脱门清净 无愿解脱门清净。
卷二百三十三(至)二百三十八
十地清净 五眼清净 六神通清净 佛十力清净 四无所畏清净 四无碍解清净 大慈清净乃至大舍清净 十八佛不共法清净 无忘失法清净 恒住舍性清净。
卷二百三十九(至)卷二百四十七
一切智清净 道相智清净 一切相智清净 一切陀罗尼门清净 一切三摩地门清净 预流果清净 一来果清净 不还果清净 阿罗汉果清净 独觉菩提清净 菩萨摩诃萨行清净 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清净 一切智智清净故。一切法清净。一切法清净故。般若波罗蜜多清净 一切智智清净故。静虑波罗蜜多清净。乃至一切智智清净故。布施波罗蜜多清净。
卷二百四十八(至)卷二百五十二
一切智智清净故。一切法清净。一切法清净故。内空清净。乃至散空清净。
卷二百五十三(至)卷二百六十六
一切智智清净故。一切法清净。一切法清净故。无变异空清净。乃至无性自性空清净 一切智智清净故。一切法清净。一切法清净故。真如清净。乃至不思议界清净。苦圣谛清净乃至道圣谛清净 四静虑清净 四无量清净 四无色定清净 八解脱清净。
卷二百六十七(至)卷二百七十七
一切智智清净故。一切法清净。一切法清净故。八胜处清净 九次第清净 十遍处清净 四念住清净 四正断清净 四神足清净 五根清净 五力清净 七等觉支清净 八圣道支清净 三解脱门清净 菩萨十地清净 五眼清净 六神通清净 佛十力清净 四无所畏清净 四无碍解清净 大慈清净乃至大舍清净。
卷二百七十八 二百七十九 二百八十
一切智智清净故。一切法清净。一切法清净故。十八佛不共法清净 无忘失法清净 恒住舍性清净 一切智清净 道相智清净 一切相智清净。
卷二百八十一(至)卷二百八十四
一切智智清净故。一切法清净。一切法清净故。一切陀罗尼门清净 一切三摩地门清净 一切预流果清净 一切一来果清净 不还果清净 阿罗汉果清净 独觉菩提清净 菩萨摩诃萨行清净 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清净 有为无为清净 过去未来现在清净(难信解品竟)。
卷二百八十五(赞清净品)
舍利子白佛言。如是清净最为甚深。佛言如是。毕竟净故。舍利子复白佛言。如是清净极为明了。佛言如是。毕竟净故。
清净不转不续。清净本无杂染。清净本性光洁。清净无得无观。清净无生无显。清净不生欲界。欲界自性不可得故。清净本性无知。以一切法本性钝故。
云何一切法性无知即是清净。佛言。自相空故。云何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智。无益无损。佛言。法界常住故。
云何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法。无所执受。佛言。法界不动故。
云何而说我清净故。一切法清净。是毕竟净。善现。我无所有故。一切法无所有。是毕竟净。云何而说我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是毕竟净。善现。我无相无得。无念无知故。一切智智无相无得。无念无知。是毕竟净。
世尊。何缘而说无二清净。无得无观。是毕竟净。善现。无染净故。是毕竟净。
世尊。何缘而说我无边故。一切法无边。是毕竟净。善现。以毕竟空无际空故。是毕竟净。以毕竟空无际空故。成道相智。以三世法性平等故。成道相智(赞清净品竟)。
卷二百八十七之十二叶(着不着相品) 二百八十八
善现白佛言。若无方便善巧。于此般若波罗蜜多。起般若波罗蜜多想。以有所得为方便。弃舍远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佛言。如是如是。着名着相。是故于此弃舍远离。彼善男子等。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取名取相已。耽着般若波罗蜜多。不能证得实相般若。
尔时舍利子问善现言。云何为着不着相。善现答言。善男子等。若无方便善巧。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一切法谓空。起空想着。于一切法谓一切法。起一切法想着。于一切法。起行想着。名为着相。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有方便善巧。于一切法。不起空不空想。以无所得为方便。不作是念。我能具证诸佛功德。无一切分别。是菩萨无执着相。
时天帝释问善现言。云何着相。善现答言。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起心想着。起一切法想着。是所有着相。由着想故。不能修无着般若波罗蜜多。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非一切法本性可能回向故。菩萨不应分别。便能远离一切想着。
复有余微细着相。
善现白佛言。一切法性。皆难可觉。佛言如是。以一切法一性非二。善现当知。诸法一性。即是无性。诸法无性。即是一性。能如实知诸所有法。一性无性。无造无作。则能远离一切执着。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无能见闻觉知者。离证相故。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不可以心知。离心相故。不可以一切法知。离一切法相故。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无所造作。以诸作者不可得故。善现。由诸作者及色等法不可得故。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无所造作。
倦二百八十九 (至)二百九十二。
善现复白佛言。菩萨应云何行般若波罗蜜多。佛言。善现。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行一切法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一切法性尚无所有。况有一切法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
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若不行一切法圆满及不圆满。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若一切法圆满及不圆满。俱不名一切法。亦不如是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
若不行一切法着不着相。是行般若波罗蜜多。
般若波罗蜜多甚深法性。若说不说。俱无增减。
善现复白佛言。此般若波罗蜜多。若修不修。无增无减。亦无向背。而勤修学。乃至无上菩提。曾无退转。何以故。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修虚空。都无所有。如虚空中无一法可施设。修般若波罗蜜多。亦复如是。
善现复白佛言。菩萨为诸有情。擐功德铠勤精进者。如为虚空发勤精进。何以故。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如来应正等觉。如竹麻苇甘蔗等林。若经一劫。或一劫余。为诸有情常说正法。应度无量无边有情。令入涅盘究竟安乐。而有情界不增不减。所以者何。以诸有情。皆无所有。性远离故。
尔时天帝释问善现言。菩萨欲学般若波罗蜜多。当如何学。善现言。欲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如虚空学。
天帝释言。云何守护。善现言。汝见有法可守护不。有能守护幻梦乃至寻香城不。不也大德。善现言。若欲守护般若波罗蜜多。亦复如是。是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虽知诸法如幻。如梦。如响。如像。如阳焰。如光影。如变化事。如寻香城。而是菩萨摩诃萨。不执是幻是梦。乃至是寻香城。不执由幻由梦。乃至由寻香城。亦不执属幻属梦。乃至属寻香城。亦不执依幻依梦。乃至依寻香城(着不着相品竟)。
般若纲要卷四
卍新纂续藏经第 24 册 No. 0449 大般若经纲要
般若纲要卷五
古南沙门 通门 阅正
七空居士 葛? 提纲
卷二百九十二之六叶(说般若相品)至二百九十六
尔时世尊告善现言。弥勒菩萨。亦于此处宣说般若波罗蜜多。尔时善现白佛言。弥勒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当以何法诸行相状。宣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佛言。当以色非常非无常。非乐非苦。非我非无我。非净非不净。非寂静非不寂静。非远离非不远离。非缚非解。非有非空。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乃至非以诸佛无上正等菩提非常非无常。非过去未来现在。宣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尔时善现复白佛言。弥勒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证何等法。复说何法。佛言。证色毕竟净法。说色毕竟净法。乃至证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毕竟净法。说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毕竟净法。尔时善现复白佛言。云何一切法清净故。般若波罗蜜多清净。善现。一切法无生无灭。无染无净故。一切法清净故。般若波罗蜜多清净。
云何一切法无染污故。般若波罗蜜多清净。善现。一切法不可取故无染污。一切法无染污故。般若波罗蜜多清净。复次世尊。云何一切法惟假说故。般若波罗蜜多清净。善现。如依虚空二事响现。一切唯假说故。般若波罗蜜多清净。一切法无可说事。故不可说。由此般若波罗蜜多清净。一切法无可得事。故不可得。由此般若波罗蜜多清净。一切法毕竟空故。不生不灭。不染不净。由此般若波罗蜜多清净。(卷九十六之四叶止)读诵宣说功德利益。
善现。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大宝藏中。不说有法是善是非善。是世间是出世间。是有漏是无漏。是有罪是无罪。是杂染是清净。是有为。是无为。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名无所得大法宝藏。
善现。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法不向不背。不引不宾。不取不舍。不生不灭。不染不净。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不出不入。不增不减。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不超欲界。不住欲界。不超色界。不住色界。不超无色界。不住无色界。于一切法不与不舍。不与无为法。不舍有为法。所以者何。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如是诸法。常无变易。法性。法界。法定。法住。一切如来等觉现观。
善现白佛言。般若波罗蜜多。是大波罗蜜多。达一切法自性空故。虽达一切法自性皆空。而诸菩萨摩诃萨因此般若波罗蜜多。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转妙法轮。度无量众。虽证菩提而无所证。证不证法不可得故。虽转法轮而无所转。转法还法不可得故。虽度有情而无所度。见不见法不可得故。世尊。如是大波罗蜜多中。转法轮事。毕竟不可得。以一切法皆永不生故。所以者何。非空无相无愿法中可有能转及能还事(说般若相品竟)。
卷二百九十六之十三叶(波罗蜜多品下卷之二叶止)
卷二百九十七(难闻功德品)至二百九十九
佛告天帝释言。如汝所说。敬礼般若波罗蜜多。即为敬礼一切智智。何以故。诸佛世尊。一切智智。皆从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生故。欲住诸佛一切智智。当学般若波罗蜜多。尔时天帝释白佛言。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云何住一切法。佛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若于一切法不住不习。是为住习一切法。以所住习一切法不可得故。复次憍尸迦。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若于一切法。非住非不住。非习非不习。是为住习一切法。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前后中际不可得故。尔时舍利子白佛言。如是般若最为甚深。佛言如是。舍利子。一切法真如甚深故。般若波罗蜜多甚深。舍利子复白佛言。如是般若难可测量。佛言如是。舍利子。一切法真如难测量故。般若波罗蜜多难可测量。舍利子复白佛言。如是般若最为无量。佛言如是。舍利子。一切法真如无量故。般若波罗蜜多无量。舍利子白佛言。云何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多。佛言。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行一切法甚深性。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一切法甚深性。则非一切法故。
舍利子。不行一切法难测量性。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一切法难测量性。则非一切法故。舍利子。不行一切法无量性。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一切法无量性。则非一切法故。尔时舍利子白佛言。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既最甚深。难测难量。难可信解。不应在彼新学大乘菩萨前说。但应在彼不退转位菩萨前说。
卷三百 三百一
舍利子白佛言。我今乐说菩萨譬喻。佛言。汝善说譬喻。当知皆是佛威神力。
善现复白佛言。云何修行般若速得圆满。佛言。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一切法若增若减速得圆满。何以故。以一切法无性相故。无作用故。不可转故。虚妄诳诈。性不坚实。不自在故。无觉受故。离我有情命者生者。广说乃至知见者故。
善现白佛言。如来所说不可思议。佛告善现。一切法不可思议故。如来所说不可思议。若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一切法。不起不思议想。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速得圆满。
善现白佛言。如是般若理趣甚深。谁能信解。佛言。若菩萨已久修六波罗蜜多。已久种善根。已供养多佛。已事多善友。是能信解。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思惟分别一切法。不思惟分别一切法相。不思惟分别一切法性。何以故。一切法不可思议故。
善现白佛言。如是般若极为甚深。佛言。一切法甚深故。般若波罗蜜多甚深。是故般若波罗蜜多名极甚深。善现言。如是般若是大宝聚。佛言。能与有情功德宝故。
卷三百二
善现复白佛言。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是清净聚。佛言。一切法清净故。般若波罗蜜多清净。
善现白佛言。般若波罗蜜多。以极甚深。多诸留难。佛言。佛神力故。今虽广说。留难不生。是故大乘诸善男子等。于此般若波罗蜜多。若欲书写。应疾书写。若欲读诵。应疾读诵。若欲受持。应疾受持。若欲修习。应疾修习。若欲思惟。应疾思惟。若欲宣说。应疾宣说。何以故。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多诸留难。留难事起。不究竟故。善男子等。以能书写。受持读诵。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由此善根。乃至无上正等菩提。常不远离一切法。由此因缘。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应勤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为他广说。
舍利子。是善男子等。信解广大。能依妙色声香味触修广大施。修此施已。复能种殖广大善根。因此善根。复能摄受广大果报。摄受如是广大果报。专为利乐一切有情。于诸有情能舍内外一切所有。彼回如是所种善根。愿生他方诸佛国土。现有如来应正等觉。宣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无上法处。彼闻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无上法已。复能安立彼佛土中。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诸有情类。令发无上正等觉心。令于无上正等菩提得不退转。
舍利子。恒于此六波罗蜜多。勇猛精进。欣求不息。一切时得。无不得时。诸佛菩萨常护念故。恒于此六波罗蜜多相应经典。受持读诵。思惟修学。由此善根。随所生处。常得此六波罗蜜多。相应契经。受持读诵。如教修行(难闻功德品竟)。
卷三百三(魔事品) 三百四
善现白佛言。云何是修诸行时留难魔事。佛言。若善男子等。弃舍一切智智根本。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攀枝叶诸余经典。终不能得大菩提。是为菩萨魔事。善现白佛言。何等余经犹如枝叶。不能引发一切智智。佛言。若说二乘相应之法。谓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及空无相无愿解脱门等。所有诸经。于中修学。得预流果。得一来果。得不还果。得阿罗汉果。得独觉菩提。不得无上正等菩提。是名余经。犹如枝叶。不能引发一切智智。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定能引发一切智智。有大势力。犹如树根。何以故。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出生一切菩萨摩诃萨。世间出世间功德法故。若修学般若波罗蜜多。则为修学一切世间出世间法。
善男子等。书大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众辩竞起。乐说种种差别法门。令所书写不得究竟。是为菩萨魔事。何以故。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中。无乐说相故。所说诸法。都无所有。皆不可得。
善现白佛言。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可书写否。佛言。不可书写。何以故。于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中。诸法自性无所有不可得。善现。诸法自性皆无所有不可得故。即是无性。如是无性。即是般若波罗蜜多。非无性法能书无性。是故般若波罗蜜多不可书写。若作如是于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中。无性是诸法。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彼执文字能书写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何以故。于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中。一切法无文字。是故不应执有文字能书般若波罗蜜多。若作如是执。于此甚深经中无文字。是一切法。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有诸恶魔。作苾刍像。至菩萨所。谓作是言。汝所习诵无相经典。非真般若波罗蜜多。我所习诵有相经典。是真般若波罗蜜多。有诸菩萨。未得受记。便生疑惑。当知是为菩萨魔事。有诸恶魔。作苾刍像。威仪庠序。形貌端严。菩萨见之。深生爱着。由斯损减一切智智。有作佛形像。身纯金色。常光一寻。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好以自庄严。菩萨见之。深生爱着。由斯损减一切智智。有化作菩萨摩诃萨像。若百若千。乃至无量。或行布施波罗蜜多。或行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菩萨见之。深生爱着。由斯损减一切智智。不获听问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所以者何。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中。一切无所有。则于是处佛无所有。菩萨声闻独觉亦无所有。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空故(魔事品竟)。
卷三百五(佛母品)至三百八之十叶
佛言。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生我等一切佛法。能示世间诸法实相。由此因缘。诸佛常以佛眼观视护念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报彼恩。不应暂舍。善现。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已得无上正等菩提。今得无上正等菩提。当得无上正等菩提。皆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于诸如来有大恩德。
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示世间诸法实相者。谓能示世间五蕴实相。善现。诸佛般若波罗蜜多。俱不说示五蕴有成有坏。有生有灭。有染有净。有增有减。有入有出。俱不说示五蕴有过去有未来有现在。有善有不善有无记。有欲界系。有色界系。有无色界系。所以者何。善现。非诸空法有成有坏。非无相法有成有坏。非无愿法有成有坏。非无作法有成有坏。非无生灭法有成有坏。非无体性法有成有坏。诸佛般若波罗蜜多。如是说示五蕴实相。此五蕴相即是世间。是故世间亦无成坏生灭等相。善现。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皆依般若波罗蜜多。普能证知诸有情类。无量无数心行差别。然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理中。无有情。无有情施设可得。无诸法。无诸法施设可得。如是说示世间实相。善现。然此般若甚深理中。不示现诸法。何以故。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理中。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尚无所有。不可得。况有一切法可得示现。复次善现。一切有情施设言说。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依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皆如实知诸有情类略心散心。善现。如来应正等觉。由法性故。如实知法性中。法性尚不可得。况有略心散心。复次善现。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依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彼诸有情类有贪心离贪心。有瞋心离瞋心。有痴心离痴心。善现。如来应正等觉。如实知彼诸有情类。有贪瞋痴心如实性。非有贪瞋痴心。非离贪瞋痴心。如实知离贪瞋痴心如实性。非有贪瞋痴心。非离贪瞋痴心。何以故。如实性中。心心所法。尚不可得。况有有贪瞋痴心。离贪瞋痴心。复次善现。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依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诸有情类所有广心无广无狭。无增无减。无去无来。何以故。心之自性无所有故。谁广谁狭。谁增谁减。谁去谁来。如实知诸有情类所有大心无去无来。无生无灭。无住无异。无大无小。何以故。心之自性无所有故。非去非来。非生非灭。非住非异。非大非小。如实知诸有情类所有无量心非住非不住。非去非不去。何以故。无量心性无漏无依。如何可说有住不住。有去不去。如实知诸有情类所有无见无对心。皆无心相。何以故。以一切心自相空故。如实知诸有情类所有无色不可见心。诸佛五眼皆不能见。何以故。一切心自性空故。如实知诸有情类心心所法。若出若没。若屈若伸。谓诸如来应正等觉。如实知出没屈伸心心所法。或依色。或依受想行识。执我及世间常。此是谛实。余皆痴妄。执我及世间无常。此是谛实。余皆痴妄。执我及世间亦常亦无常。此是谛实。余皆痴妄。执我及世间非常非无常。此是谛实。余皆痴妄。执我及世间有边无边。亦有边亦无边。非有边非无边。此是谛实。余皆痴妄。执命者即身。执命者异身。此是谛实。余皆痴妄。执如来死后有。执如来死后非有。执如来死后亦有亦非有。执如来死后非有非非有。此是谛实。余皆痴妄。复次善现一切法真如。即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真如。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真如。即一切有情真如。善现。若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真如。若一切有情真如。若一切法真如。无二无别。是一真如。如是真如无别异故。无坏无尽。不可分别。善现。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依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证一切法真如究竟。乃得无上正等菩提。由此故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生诸佛。是诸佛母。能示诸佛世间实相。善现白佛言。一切法真如甚深谁能信解。佛言。真如无尽。是故甚深。以一切法皆无尽故。真如无尽。如来证真如故。获得无上正等菩提。为诸有情显示分别一切法真如相。由此故名真实说者。
佛告诸天子言。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有无量诸相。世间天人阿素洛等。皆不能坏。何以故。天人阿素洛等亦是相故。当知诸相不能破坏诸相。诸相不能了知诸相。诸相不能破坏无相。诸相不能了知诸相。诸相不能破坏无相。诸相不能了知无相。无相不能破坏诸相。无相不能了知诸相。无相不能破坏无相。无相不能了知无相。何以故。若相若无相。若相无相皆无所有。能破能知。所破所知。及破知者。不可得故。天子当知。诸相非一切法所作。无所系属。不可宣说。当知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远离众相。不应致问以何为相。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住如是相。分别开示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诸有情集诸法相。方便开示。世尊告天子言。一切法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所谓变碍是色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领纳是受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取像是想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造作是行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了别是识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苦恼聚是蕴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生长门是处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多毒害是界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和合起是缘起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能惠舍是布施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无热恼是净戒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不忿恚是安忍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不可伏是精进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摄持心是静虑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无挂碍是般若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无所有是内空等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不颠倒是真如等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不虚妄是四圣谛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无扰恼是四静虑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无限碍是四无量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无諠杂是四无色定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无系缚是八解脱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能制伏是八胜处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不散乱是九次第定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无边际是十遍处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能出离是三十七菩提分法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极远离是空解脱门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最寂静是无相解脱门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厌众苦是无愿解脱门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趣大觉是菩萨十地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能观照是五眼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无壅滞是六神通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善决定是佛十力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善安立是四无所畏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无断绝为四无碍解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拔哀苦是大悲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庆善事是大喜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弃諠杂是大舍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不可夺是十八佛不共法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善忆念是无忘失法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无取着是恒住舍性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现等觉是一切智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善通达是道相智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现别觉是一切相智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遍摄持是一切陀罗尼门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遍摄受是一切三摩地门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善受教是声闻果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自开悟是独觉菩提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趣大果是一切菩萨摩诃萨行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无与等是诸佛无上正等菩提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于如是等一切法相。皆能如实觉为无相。由是因缘。我说诸佛得无碍智。无与等者。
佛告善现。言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无不皆依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于诸有相。及无相法。皆现等觉。无实作用。以能作者无所有故。无所成办。以诸形质不可得故。如来能现等觉相无相法。皆无作用。无所成办。于一切时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摄受护持。无有间断。故名真实知恩报恩。
善现白佛言。云何不见一切法故。名示一切法相。佛言。由不缘一切法而生于识。是为不见一切法故。名示一切法相。复次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为诸佛显世间空。令诸世间受世间空。想世间空。思世间空。了世间空。复次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示诸佛世间空相。能示诸佛世间不可思议相。能示诸佛世间远离相。能示诸佛世间寂静相。能示诸佛世间毕竟空相。能示诸佛世间无性空相。能示诸佛世间自性空相。能示诸佛世间无性自性空相。能示诸佛世间纯空相。能示诸佛世间纯无相无愿相。善现。由如是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示诸佛世间实相。名诸佛母(佛母品竟)。
卷三百八之十一叶(不思议等品)至三百十之七叶
善现白佛言。世尊。为但如来应正等觉所有佛性。如来性。自然法性。一切智智性。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数量。无等等。为更有余法耶。佛言。非但如来应正等觉所有佛性。如来性。自然法性。一切智智性。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数量。无等等。一切法亦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数量。无等等。善现。于一切法真法性中。心及心所。皆不可得。复次善现。一切法不可施设。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数量无等等性。善现。一切法自性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数量。无等等。无自性故。一切法不可施设思议称量数量平等不平等性。善现。无自性中一切法可得不。不也世尊。佛言。善现。如是如是。由此因缘。一切法皆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数量。无等等。以一切法皆不可思议。乃至无等等故。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所有佛法。如来法自然法。一切智智法。亦不可思议。乃至无等等(不思议品竟)。
卷三百十之八叶(办事品) 三百十一之九叶
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取着一切法故。出现世间。能成办事。
善现言。云何出现世间不取着一切法。佛言。善现。汝颇见一切法可取可着否。颇见有法能取能着不。颇见由是法有取有着不不也世尊。佛言。我亦不见一切法可取可着。亦可见有法能取能着。亦不见由是法有取有着。由不见故不取不取故不着。
尔时欲色界诸天子白佛言。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忍乐思惟。称量观察。所成就忍。胜彼智断无量无边。何以故。诸随信行所有智断。皆是已得无生法忍。菩萨忍少分故。诸随法行第八。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独觉所有智断。皆是已得无生法忍。菩萨忍少分故(办事品竟)。
卷三百十一之十叶(众喻品)至三百十三之九叶
善现白佛言。闻说般若。深生信解复能书写读诵受持。思惟修习。是菩萨从何处没来生此间。佛言。善现。有菩萨乘补特伽罗。虽于先世得闻一切法而不请问甚深义趣。今生人中。闻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其心迷闷。犹豫怯弱。或生异解。有菩萨乘补特伽罗。虽于先世得闻般若波罗蜜多。亦曾请问甚深义趣。而不能经一日。二日。三四五日。随顺修行。今生人中。闻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设经一日。乃至五日。其心坚固。无能坏者。若离所闻。寻便退失。何以故。以先世虽复请问甚深义趣。而不如说随顺修行。故于今生。若遇善友殷勤劝励。便乐听受。若无善友。或时乐闻。或时不乐。或时坚固。或时退失。其心轻动。进退非恒。如堵罗绵。随风飘飏。当知如是补特伽罗发趣大乘。经时未久。未多亲近诸善知识。未曾供养诸佛世尊。未曾受持读诵书写思惟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善现。当知如是补特伽罗。未曾修学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乃至未曾修学无上正等菩提。复次善现。住菩萨乘善男子等。不能以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乃至无上正等菩提。摄他有情。复不能随顺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乃至无上正等菩提。由此因缘。或堕声闻地。或独觉地。不证无上正等菩提。如泛大海。所乘船破。定知溺死。若能取木器物浮囊板片以为依附。当知是类。终不没死。得至安隐大海彼岸。善现。是善男子等。若能书写受持读诵。思惟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以为依附。复能思惟修习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乃至修习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以为依附。终不中道退入声闻。或独觉地。定证无上正等菩提。如人欲度险恶旷野。摄受资粮器具。必当达到安乐国土。如是善现。诸善男子等。若不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摄受方便善巧。堕声闻独觉。不证无上正等菩提。若能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能摄受方便善巧。不堕声闻独觉。疾证无上正等菩提(众喻品竟)。
卷三百十三之十叶(真善友品)至三百十六之十五叶
善现白佛言。初业菩萨应云何学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佛言。应作是念。所修六波。罗蜜普施一切有情。同共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汝不应以一切法而取无上正等菩提。所以者何。若不取一切法。便得无上正等菩提。汝勿于一切法而生贪爱。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空故。
善现复白佛言。菩萨摩诃萨能为难事。于一切法自性空中。希求无上正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菩萨虽知一切法如幻。如梦。如响。如像。如光影。如阳焰。如变化事。如寻香城。自性皆空。而为世间得义利故。发趣无上正等菩提。为令世间得利益故。为令世间得安乐故。为欲救拔诸世间故。为与世间作归依故。为与世间作舍宅故。为欲作世间究竟道故。为与世间作洲渚故。为与世间作光明故。为与世间作焰炬故。为与世间作导师故。为与世间作将帅故。为与世间作所趣故。发趣无上正等菩提。
善现。一切法皆不和合。不和合即不相属。不相属即无生。无生即无灭。无灭即不和合。菩萨摩诃萨欲为有情说一切法。皆有如是不和合相。发趣无上正等菩提(宅舍)。
善现。一切法究竟。即非一切法。善现白佛言。若一切法相如究竟相者。云何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应现等觉。所以者何。世尊。非一切法究竟中。有如是分别。谓此是一切法。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一切法究竟中无如是分别。谓此是一切法。是为菩萨摩诃萨难事。虽观一切法皆寂灭相。而心不沉没。作是念言。我于是法现等觉已。证得无上正等菩提(究竟道)。
善现譬如巨海。大小河中高显可居。周回水断。说名洲渚。一切法前后际断。由此前后际断故。一切法断。此一切法。前后际断。即是寂灭。即是微妙。即是如实。谓空。无所得。道断爱尽。无余。离染。永灭。涅盘(洲渚)。
善现。一切法以虚空为所趣。为诸有情宣说开示一切法非趣非不趣。何以故。以一切法性空。空中无趣不趣故。所以者何。一切法皆以空为趣。彼于是趣不可超越。何以故。空中趣不趣不可得故。一切法皆以无相无愿。无起无作。无生无灭。无染无净为趣。彼于是趣不可超越。何以故。无相无愿。乃至无染无净中。非趣非不趣不可得故。一切法皆以无所有为趣。彼于是趣不可超越。何以故。无所有中趣非趣不可得故。一切法皆以幻为趣。以梦为趣。乃以皆以寻香城为趣。彼于是趣不可超越。何以故。幻中梦中。乃至寻香城中。趣非趣不可得故。一切法皆以无量无边为趣。彼于是趣不可以超越。何以故。无量无边中。趣非趣不可得故。一切法皆以不与不取。不举不下。无去无来。无增无减。不入不出。不集不散。不合不离为趣。彼于是趣不可超越。何以故。不与不取。乃至不合不离中。趣非趣不可得故。一切法皆以我。有情。命者。乃至知者。见者为趣。彼于是趣不可超越。何以故。我有情命者。乃至知者见者。尚毕竟无所有。况有趣非趣可得。一切法皆以常为趣。以乐为趣。以我为趣。以净为趣。彼于是趣不可超越。何以故。常乃至净。尚毕竟无所有。况有趣非趣可得。一切法皆以无常为趣。以苦为趣。以无我为趣。以不净为趣。彼于是趣不可超越。何以故。无常乃至不净。尚毕竟无所有。况有趣非趣可得。一切法皆以贪事为趣。瞋事为趣。痴事为趣。彼于是趣不可超越。何以故。贪事瞋事痴事尚毕竟无所有。况有趣非趣可得。一切法皆以见所作事为趣。彼于是趣不可超越。何以故。见所作事尚毕竟无所有。况有趣非趣可得。一切法皆以真如为趣。法界为趣。法性为趣。不虚妄性为趣。不变异性为趣。平等性为趣。离生性为趣。法定为趣。法住为趣。实际为趣。虚空界为趣。不思议界为趣。彼于是趣不可超越。何以故。真如中乃至不思议界中。趣非趣毕竟不可得故。一切法皆以不动为趣。彼于是趣不可超越。何以故。不动中趣非趣毕竟不可得故。一切法皆以色为趣。受想行识为趣。乃至皆以一切相智为趣。彼于是趣不可超越。何以故。色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相智。尚毕竟不可得。况有趣非趣。如是善现。菩萨为与世间作所趣故。发趣无上正等菩提(作所趣)(真善友品竟)。
卷三百十六之十六叶(趣智品)至卷三百十八
尔时善现白佛言。谁于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生信解。佛言。若菩萨久于无上正等菩提。发意趣求。精勤修行。已供养多佛。发弘誓愿。善根淳熟。善友摄受故。乃于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能生信解。善现复白佛言。生信解者。何性何相。何状何貌。佛言。调伏贪瞋痴性为性。远离贪瞋痴相为相。远离贪瞋痴状为状。远离贪瞋痴貌为貌。时善现白佛言。信解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何所趣。佛言。当趣一切智智。若能趣向一切智智。则能与一切有情为所归趣。善现复言。是菩萨能为难事。谓擐如是坚固甲胄。度脱一切有情。皆令证得究竟涅盘。虽于有情作如是事。而都不见有情施设。佛言。善现。如是如是。是菩萨所擐甲胄不属色。何以故。色毕竟无所有。非菩萨。非甲胄。故说彼甲胄不属色。是菩萨所擐甲胄不属受想行识。何以故。受想行识毕竟无所有。非菩萨非甲胄。故说彼甲胄不属受想行识。乃至是菩萨甲胄不属道相智。一切相智。何以故。道相智一切相智毕竟无所有。非菩萨。非甲胄。故说彼甲胄不属道相智。一切相智。善现。是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能擐如是坚固甲胄。度脱有情皆证究竟涅盘。善现言。是菩萨非为度脱少分有情而擐甲胄。亦非为求少分智故而擐甲胄。佛言。如是如是。是菩萨为救拔一切有情。令般涅盘而擐甲胄。为求得一切智智。而擐甲胄。由此因缘。不堕声闻及独觉地。尔时善现白佛言。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最为甚深。无能修者。无所修法。亦无修处。亦无由此而得修习。所以者何。非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义中。而有少分实法可得。名能修者。及所修法。若修习处。若由此修。世尊。若修虚空。是修般若波罗蜜多。若修一切法。是修般若波罗蜜多。若修不实法。是修般若波罗蜜多。若修无所有。是修般若波罗蜜多。若修无摄受。是修般若波罗蜜多。若修除遣。是修般若波罗蜜多。佛言。善现。修何除遣。为修般若波罗蜜多。善现答言。世尊。修除遣色。是修般若波罗蜜多。修除遣受想行识。是修般若波罗蜜多。乃至修除遣道相智。一切相智。是修般若波罗蜜多。佛言。如是如是。尔时佛告善现言。应依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验知不退转菩萨。若菩萨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生执着。当知是为不退转菩萨。乃至于道相智。一切相智。不生执着。当知是为不退转菩萨。善现。不退转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不为贪心之所牵引。不为瞋心痴心慢心之所牵引。不为种种余杂染心之所牵引。不离六种波罗蜜多。闻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其心不惊不恐不怖。不沈不没。亦不退舍。欢喜乐闻。受持读诵。究竟通利。如说修行。善现白佛言。若菩萨闻说般若。其心不惊不恐。乃至亦不退舍。是菩萨云何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佛言。是菩萨相续随顺趣向临入一切智智。应作如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世尊。云何相续随顺趣向临入一切智智。善现。若菩萨相续随顺趣向临入空。无相。无愿。虚空。无所有。无生无灭。无染无净。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无造作。幻。梦。响。像。光影。阳焰。变化事。寻香城。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是为菩萨相续随顺趣向临入一切智智。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三百十七)善现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相续随顺趣向临入空。无相。无愿。乃至变化事。寻香城。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者。是菩萨为行色不。为行受想行识不。乃至为行道相智。一切相智不。佛言。是菩萨不行色。不行受想行识。乃至不行道相智。一切相智。所以者何。善现。是菩萨所随顺趣向临入一切智智。无能作。无能坏。无所从来。无所去处。亦无所住。无方无域。无数无量。无往无来。善现。如是一切智智。既无数量往来可得。亦无能证。如是一切智智。不可以色证。不可以受想行识证。乃至不可以道相智。一切相智证。何以故。色即是一切智智。受想行识即是一切智智。乃至道相智一切相智即是一切智智。所以者何。若色真如。若一切智智真如。若一切法真如。皆一真如。无二无别。若受想行识真如。若一切智智真如。若一切法真如。皆一真如。无二无别。乃至若道相智。一切相智真如。若一切智智真如。若一切法真如。皆一真如。无二无别(趣智品竟)。
卷三百十八之十三叶(真如品)至卷三百二十一
尔时欲色界诸天子。各持香华。遥散佛上。顶礼白言。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最为甚深。难见难觉。不可寻思。过寻思境。微妙冲寂。聪敏智者之所能知。非诸世间卒能信受。即佛无上正等菩提。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于此经中皆作是说。色即是一切智智。一切智智即是色。受想行识即是一切智智。一切智智即是受想行识。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即是一切智智。一切智智即是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无二无别。亦无穷尽。尔时世尊告欲色界诸天子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诸天子。我观此义。心恒趣寂。不乐说法。所以者何。谓深般若波罗蜜多。即是如来应正等觉所证无上正等菩提。如是无上正等菩提。无能证。非所证。无证处。无证时。诸天子。此法深妙。不二现行。非诸世间所能比度。诸天子。虚空甚深故此法甚深。真如甚深故此法甚深。法界甚深故此法甚深。乃至不思议界甚深故此法甚深。诸天子。无量无边甚深故此法甚深。无来无去甚深故此法甚深。无生无灭甚深故此法甚深。无染无净甚深故此法甚深。无知无得甚深故此法甚深。无造无作甚深故此法甚深。时欲色界诸天子白佛言。世尊。此深妙法。不为摄取色故说。不为弃舍色故说。不为摄取受想行识故说。不为弃舍受想行识故说。乃至不为摄取道相智。一切相智故说。不为弃舍道相智。一切相智故说。世尊。诸世间有情。多行摄取行。起我我所执。谓色是我是我所。受想行识是我是我所。乃至道相智一切相智是我是我所。尔时佛告诸天子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诸天子。若菩萨为摄取色故行。为弃舍色故行。为摄取受想行识故行。为弃舍受想行识故行。是菩萨不能修般若波罗蜜多。亦不能修静虑乃至布施波罗蜜多。乃至亦不能修道相智。一切相智。尔时善现白佛言。此深妙法。随顺般若波罗蜜多。乃至随顺道相智一切相智。世尊。此深妙法。于色无碍。于受想行识无碍。乃至于道相智。一切相智无碍。世尊。此深妙法。无生无灭。何以故。色无生无灭。受想行识无生无灭。乃至道相智。一切相智无生无灭故。世尊。此深妙法。都无足迹。何以故。色足迹不可得。受想行识足迹不可得。乃至道相智。一切相智足迹不可得故。时欲色界诸天子复白佛言。上座善现。随如来生。佛真弟子。所以者何。善现。诸法所说。一切皆与空相应故。尔时善现告诸天子言。云何善现随如来生。谓随如来真如生故。所以者何。如来真如无来无去。善现真如亦尔。无来无去。如来真如即一切法真如。一切法真如即如来真如。如是真如。无真如性。亦无不真如性。善现真如亦尔。如来真如。常住为相。善现真如亦尔。常住为相。如来真如无变异。无分别。遍诸法转。善现真如亦尔。无变异。无分别。遍诸法转。如来真如无所挂碍。一切法真如亦无所挂碍。同一真如。无二无别。无造无作。如是真如。常真如相。无时非真如相。善现真如亦尔。故说善现随如来生。复次如来真如。不离一切法真如。一切法真如。不离如来真如。善现真如亦尔。故说善现随如来生。虽说随生。而无所随生。以善现真如不异佛故。
卷三百二十二
正说如是真如相时。于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变动。时欲色界诸天子。以种种香华。奉散世尊。及善现上座。而白佛言。甚奇世尊。未曾有也。上座善现由真如故随如来生。尔时善现告诸天子言。当知上座善现。不由一切法故随如来生。不由一切法真如故随如来生。不离一切法故随如来生。不离一切法真如故随如来生。不由有为故随如来生。不由有为真如故随如来生。不离有为故随如来生。不离有为真如故随如来生。不由无为故随如来生。不由无为真如故随如来生。不离无为故随如来生。不离无为真如故随如来生。何以故。诸天子。是一切法都无所有。诸随生者。若所随生。由此随生。及随生处。皆不可得。尔时舍利子白佛言。诸法真如法界法性。乃至不思议界。皆最甚深。世尊。此中色不可得。色真如亦不可得。何以故。此中色尚不可得。况有色真如可得。此中受想行识不可得。受想行识真如亦不可得。何以故。此中受想行识尚不可得。况有受想行识真如可得。乃至此中道相智一切相智不可得。道相智一切相智真如亦不可得。何以故。此中道相智一切相智尚不可得。况有道相智一切相智真如可得。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说此真如相时。六万菩萨诸漏永尽。心得解脱。成阿罗汉。尔时佛告舍利子言。此六万菩萨。已于过去。亲近供养五百诸佛。一一佛所。发弘誓愿。正信出家。虽修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而不摄受般若波罗蜜多。亦不摄受方便善巧故。起别异想。行别异行。修布施时。作如是念。此是布施。此是财物。此是受者。我能行施。修净戒时。作如是念。此是净戒。此是罪业。此所护境。我得持戒。修安忍时。作如是念。此是安忍。此是忍障。此是忍境。我能安忍。修精进时。作如是念。此是精进。此是懈怠。此是所为。我能精进。修静虑时。作如是念。此是静虑。此是散动。此是所为。我能修定。彼离般若波罗蜜多。及离方便善巧故。依别异想。而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别异之行。由别异想。别异行故。不得入菩萨正性离生位。由不得入菩萨正性离生位故。得预流果。渐次乃至阿罗汉果。舍利子。此诸菩萨。虽有菩萨道。空。无相。无愿。解脱门。而远离般若波罗蜜多。及方便善巧力故。于实际作证得声闻果。
卷三百二十三
尔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有诸菩萨。修空无相无愿解脱门。不摄受般若波罗蜜多。无方便善巧。便证实际。取声闻果。或独觉菩提。有诸菩萨。修空无相无愿解脱门。摄受般若波罗蜜多。有方便善巧。不证实际。而趣无上正等菩提。佛言。舍利子。若诸菩萨远离一切智智心。修空无相无愿解脱门。是菩萨不摄受般若波罗蜜多。无方便善巧故。便证实际。取声闻果。或独觉菩提。若诸菩萨不离一切智智心。修空无相无愿解脱门。是菩萨摄受般若波罗蜜多。有方便善巧故。能入菩萨正性离生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譬如有鸟。其身长大而无有翅。从于三十三天投身而下。于其中道便作是念。我欲还上三十三天。是能还不。舍利子言。不也世尊。是鸟身大。从远而堕。无有翅故。佛言。诸菩萨亦复如是。虽经殑伽沙数大劫。勤修布施。乃至静虑。亦修三解脱门。作广大事。发广大心。欲证无量无所摄受微妙无上正等菩提。而无般若波罗蜜多。远离方便善巧力故。便堕声闻。或独觉地。何以故。是菩萨远离一切智智心。虽念过去未来现在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戒蕴。乃至解脱智见蕴。恭敬供养。随顺修行。而于其中执取相故。不能正解。是诸如来真实功德。虽闻菩萨道空无相无愿解脱门声。而依此声执取其相。执取相已。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此菩萨如是回向。不得菩提。住于声闻或独觉地。舍利子。有诸菩萨从初发心。常不远离一切智智心。勤修布施。乃至静虑。不离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虽念过去未来现在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戒蕴。定蕴。慧蕴。解脱蕴。解脱知见蕴。而不取相。虽修一切空。无相。无愿解脱门。亦不取相。虽念自他种种功德善根。与诸有情。同共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亦不取相。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不住声闻。及独觉地。直趣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是菩萨有方便善巧故。以离相心。修行布施波罗蜜多。以离相心。修行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乃至以离相心。修行道相智。一切相智。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等。远离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而求无上正等菩提。或得不得。何以故。于所修行六波罗蜜多。乃至道相智。一切相智。皆取相故。尔时欲色界诸天子白佛言。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极难信解。甚难证得。所以者何。于一切法自相共相。皆能证知。方能获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而诸菩萨所知法相。都无所有。皆不可得。佛告诸天子言。天子当知。我亦现觉一切法相。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而都不得胜义法相。可说名为此是能证。此是所证。此是证处。此是证时。及可说为由此而证。何以故。一切法毕竟净故。有为无为毕竟空故。尔时善现白佛言。如我思惟佛所说义。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极易信解。甚易证得。所以者何。若能信解无法能证。无法所证。无有证处。无有证时。亦无由此而有所证。则能信解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则能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一切法皆毕竟空。毕竟空中。都无有法可名能证。可名所证。可名证处。可名证时。可名由此而有所证。所以者何。诸法皆空。若增若减。都无所有。皆不可得。诸菩萨摩诃萨所修诸法。都无所有。皆不可得。以是因缘。我思惟佛所说义趣。极易信解。甚易证得。不应于中谓难信解。及难证得。所以者何。一切法自性空故。若菩萨摩诃萨于如是自性空。深生信解。无倒证知。便得无上正等菩提。由此故说非难信解。非难证得。
时舍利子谓善现言。观一切法。都无自性。皆如虚空。若菩萨摩诃萨。信解一切法。皆与虚空等。便于无上正等菩提。易生信解。易证得者。则不应有殑伽沙等菩萨摩诃萨。擐大功德铠。发趣无上正等菩提。于其中间而有退屈。故知无上正等菩提。极难信解。甚难证得。尔时善现白尊者舍利弗言。舍利子。于意云何。一切法于无上正等菩提有退屈不。舍利子言。不也善现。舍利子。于意云何。离一切法。有法于无上正等菩提。有退屈不。舍利子言。不也善现。尔时善现语舍利子言。若一切法谛故住故。都无所有。皆不可得。说何等法可于无上正等菩提而有退屈。舍利子语善现言。如仁者所说。无生法忍中。都无有法。亦无菩萨可于无上正等菩提。说有退屈。若尔何故佛说三种住菩萨乘补特伽罗。但应说一。又如仁者说。应无三乘菩萨差别。但应有一正等觉乘。善现语舍利子言。一切法真如中。为有三种住菩萨乘补特伽罗差别相不。谓于无上正等菩提。定有退屈。定无退屈。及不定耶。舍利子言。不也善现。舍利子。一切法真如中。为有三乘菩萨异不。谓声闻乘独觉乘正等觉乘耶。舍利子言。不也善现。舍利子。一切法真如中。为实有一定无退屈菩萨乘不。舍利子言。不也善现。舍利子。一切法真如中。为实有一正等觉乘诸菩萨不。舍利子言。不也善现。舍利子。诸法真如。有一有二有三相不。舍利子言。不也善现。舍利子。一切法真如中为有一法。或一菩萨而可得不。舍利子言。不也善现。尔时善现语舍利子言。若一切法谛故住故。都无所有。皆不可得。云何舍利子可作是念。言如是菩萨。于佛无上正等菩提定有退屈。定无退屈。说不决定。如是菩萨。是声闻乘。是独觉乘。是正等觉乘。如是为三。如是为一。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都无所得。于一切法真如。亦善能信解。都无所得。于诸菩萨。亦无所得。于佛无上正等菩提。亦无所得。当知是为真菩萨摩诃萨。若闻说如是诸法真如不可得相。其心不惊不恐。乃至不退不没。疾得无上正等菩提(真如品竟)。
卷三百二十四之十三叶(菩萨住品)至下卷之十叶
善现白佛言。若菩萨欲得无上正等菩提。当于何住。应云何住。佛言。当于一切有情住平等心。不应住不平等心。乃至应于一切有情。起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心。起空无相无愿心。菩萨欲得无上正等菩提。当于此住。
卷三百二十五之十一叶(不退转品)至三百二十七
善现白佛言。不退转菩萨有何行状相。佛言。善现。能观一切法无行无状无相。当知是为不退转菩萨摩诃萨。
善现复白佛言。若一切法无行状相。是菩萨于何法退转故。名不退转。佛言。是菩萨于一切法退转故。名不退转。何以故。一切法自性无所有。是菩萨摩诃萨于中不住。故名退转。
若菩萨恒常成就慈悲喜舍等。起相应身语意业。当知是为不退转。
若菩萨入出往来。心不迷谬。恒时安住正念正知。进止威仪。行往坐卧。举足下足。安详系念。运动语言。常无卒暴。当知是为不退转。若菩萨随所听闻世出世法。皆能方便会入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理趣。诸所造作世间事业。亦以般若波罗蜜多会入法性。不见一事出法性者。设有不与法性相应。亦能方便会入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理趣。由此不见出法性者。
菩萨摩诃萨。以自相空观一切法已。入菩萨正性离生。乃至不见少法可得。不可得故。无所造作。毕竟不生故。名无生法忍。由得如是无生法忍。故名不退转恶魔恼坏。谓菩萨言。无上菩提与虚空等。自性自相皆毕竟空。都无所有。云何唐受勤苦。求证无上正等菩提。汝等应舍大菩提愿。勿于长夜唐为利乐一切有情。自受勤苦。菩萨摩诃萨闻彼语时。能审观察。不应信受彼说。虽一切法与虚空等。自性自相皆毕竟空。而诸有情生死长夜不知不见。不解不觉。颠倒放逸。受诸剧苦。我当擐以性相皆空。如太虚空。大功德铠。速趣无上正等菩提。为诸有情如应说法。令其解脱生死大苦。是菩萨摩诃萨。依此坚固不动转心。恒正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由此六种随分成就已。入菩萨正性离生。由此得入不退转位。
善现白佛言。是菩萨摩诃萨。为不退转故名不退转。为退转故名不退转耶。佛言。以不退转故。名不退转。亦以退转故。名不退转。是菩萨摩诃萨。超过声闻及独觉地。不复退堕彼二地中。由斯故说不退转故名不退转。远离声闻及独觉地。于彼二地决定退舍。由斯故说以退转故名不退转。
若菩萨当不远离大菩提心。不见有法可生贵重。何以故。一切法与虚空等。性相皆空。无生义故。当知是为不退转。
不退转位菩萨摩诃萨。恒为上士。不为下士。是菩萨一切烦恼不复现前。刹那刹那功德精进。乃至无上正等菩提。于一切时。心无散乱。当知是为不退转。
若菩萨达一切世间文章伎艺。皆杂秽语。邪命所摄。是故菩萨知而不为。又诸世俗外道书论。所说理事。多有增减。于菩萨道。非为随顺。皆是戏论。杂秽语摄。是故菩萨知而不乐。当知是为不退转。若菩萨摩诃萨常修一切法。不见少法可于无上正等菩提说有退转。亦不见少法可于无上正等菩提说无退转。于自所住不退转地所摄诸法。现知现见。无惑无疑。住此地中。严净佛土。成熟有情。修诸功德。有魔事起。即能觉知。善能摧灭。令不障碍所修功德。譬如造作无间业者。彼无间心。恒常随逐。乃至命终。亦不能舍。何以故。彼能等起无间业缠。增上势力。恒常随转。乃至命尽。亦不能伏。设有余心。不能遮碍。是不退转位菩萨亦复如是。安住自地。其心不动。无所分别。世间天人阿素洛等皆不能转。所以者何。是菩萨其心坚固。已入菩萨正性离生。已得殊胜神通。是菩萨安住自地。有魔事起。即能觉知。终不随顺。而转以善巧力。集诸魔事。置实际中。方便除灭。于自地法。无惑无疑。何以故。知一切法皆入实际。通达实际非一非多。于实际中。无所分别。亦无犹豫。是菩萨设转受生。亦于实际无复退转。趣向声闻或独觉地。何以故。是菩萨知一切法自相皆空。于此空中。不见有法若生若灭。若染若净。乃至转身。亦不疑我当得菩提。为不当得。是菩萨即是无上正等菩提。
若菩萨摩诃萨护持正法。不惜身命。作是念。如来所说一切法空。是诸有情所归依处。菩萨修学速证无上正等菩提。拔诸有情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令得毕竟安乐涅盘。故应护持。不惜身命。由此因缘。诸佛正法。即是我法。我应护持。不惜身命。我未来世得作佛时。亦当说此诸法空故。当知是为不退转菩萨。普闻一切有情之类。所有言音。文字义理。悉能解了。无惑无疑。穷未来际。无有忘失。所以者何。已得字藏陀罗尼等。任持所说。令不忘故。当知是为不退转菩萨(不退转品竟)。
卷三百二十八(巧方便品)至三百三十之十三叶
善现白佛言。由此所说诸行相状。显不退转位菩萨摩诃萨。成就种种殊胜功德。惟愿如来应正等觉。复为菩萨说甚深处。令诸菩萨安住其中。修一切法令速圆满。佛言。甚深处者。谓空。无相。无愿。无作。无生无灭。寂静涅盘。真如。法界。法性。实际。如是等法。名甚深处。如是所说甚深处名。皆显涅盘。为甚深处。善现言。为但涅盘名甚深处。为诸余法亦名甚深。佛言。余一切法。亦名甚深。善现言。云何一切法亦名甚深。佛言。一切法真如甚深故。一切法亦甚深。善现言。云何一切法真如甚深。佛言。一切法真如。非即一切法。非离一切法。是故甚深。尔时善现白佛言。佛以甚奇微妙方便。为不退转地菩萨。遮遣一切法。显示涅盘。遮遣一切若世间若出世间。若共若不共。若有漏若无漏。若有为若无为法。显示涅盘。
复次善现。若菩萨能于如是诸甚深处。依般若波罗蜜多相应理趣。审谛思惟。称量观察。如所说而住。如所说而学。是菩萨起一念心。尚能摄取无边功德。超无量劫生死流转。疾证无上菩提。况能无间常修般若波罗蜜多。恒住无上正等菩提相应作意。善现。若菩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多。设经殑伽沙数大劫。修一切法。若依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所说而住。经一昼夜。修行一切法。所获功德。甚多于彼。是故常应不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尔时善现白佛言。如佛所说。分别所作。皆非实有。以何因缘。获福无数无量无边。佛言。如汝所说。分别所作。不能发起真实正见。不能趣入正性离生。不能得预流果。乃至无上菩提。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善学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安住空已。如如观察分别所作。空无所有。虚妄不实。如是如是。即不远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获福无数无量无边。善现言。无量。无数。无边。有何差别。佛言。言无数者。数不可得。不可数在有为界中无为界中。言无量者。量不可得。不可量在过去未来现在法中。言无边者。边不可得。不可测度彼边际故。善现。我常说此诸法皆空。如汝所说无尽无数无量无边文义无别。皆共显了诸法空故。善现。一切法空。皆不可说。如来方便说为无尽。或说无数。或说无量。或说无边。或说为空。或说无相。或说无愿。或说无作。或说无生。或说无灭。或说离染。或说寂灭。或说涅盘。或说真如。或说法界。或说法性。或说实际。如是等义。皆是如来方便演说。善现。一切法性。皆不可说。所以者何。一切法性皆毕竟空。无能宣说毕竟空者。
善现白佛言。不可说义有增减否。佛言。不可说义无增无减。善现复言。不可说义无增无减者。则一切法义亦应无增无减。世尊。若一切法无增无减者。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行一切法。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佛言。不可说义无增无减者。一切法亦无增无减。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安住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不作是念。我于般若波罗蜜多。若增若减。但作是想。惟有名想谓为般若波罗蜜多。善现。菩萨摩诃萨修行一切法时。持此一切法俱行作意。及依此起心及善根。与诸有情平等共有。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善现白佛言。何谓无上正等菩提。佛言。一切法真如。是谓无上正等菩提。善现。诸法真如无增无减故。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亦无增无减。诸菩萨摩诃萨依止无增无减。方便修行般若波罗蜜多。由此为门。集诸功德。便证无上正等菩提。
善现言。是菩萨摩诃萨为用初心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为用后心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世尊若用初心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初心起时。后心未起。无和合义。若用后心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后心起时前心已灭。无和合义。如是前后心心所法。进退推征。无和合义。云何可得积集善根。若诸善根不可积集。如何菩萨能证无上正等菩提。佛言。善现。我当为汝略说一喻。如然灯时为初焰能焦炷。为后焰能焦炷。世尊。如我意解。非初焰能焦炷。亦不离初焰。非后焰能焦炷。亦不离后焰。善现。于意云何。炷为焦不。世尊。世间现见其炷实燋。佛言。诸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非用初心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亦不离初心证得无上正等菩提。非用后心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亦不离后心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佛告善现。若心已灭。可更生不。善现答言。不也世尊。若心已生。有灭法不。善现答言。如是世尊。有灭法心。非当灭不。善现答言。不也世尊。心住为如心真如不。善现答言。如是世尊。心如真如住。为如实际不。善现答言。不也世尊。真如实际为甚深不。善现答言。如是世尊。即真如是心不。善现答言。不也世尊。离真如有心不。善现答言。不也世尊。即心是真如不。善现答言。不也世尊。离心有真如不。善现答言。不也世尊。真如见真如不。善现答言。不也世尊。若菩萨能如是行。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不。善现答言。能如是行。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能如是行。为行何处。善现答言。能如是行。都无行处。所以者何。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无心现行。无现行处。何以故。世尊。住真如中。都无现行现行处故。佛告善现。为行在何处。善现答言。行在胜义谛中。此中现行。及现行处。俱无所有。能取所取。不可得故。行胜义谛中。虽不取相而行相不。善现答言。不也世尊。行胜义谛中。为坏相不。善现答言。不也世尊。行胜义谛中。坏相想不。善现答言。不也世尊。云何不坏相。亦不坏相想。善现答言。是菩萨不作是念。我当坏相。及坏相想。亦不作是念。我当坏无相。及坏无相想。于一切种无分别故。世尊。是菩萨虽能如是离诸分别。而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等。无量胜功德未圆满故。未证无上正等菩提。世尊。是菩萨成就方便善巧力故。于一切法不取不坏。何以故。知一切法自相空故。住一切法自相空中。为度诸有情。入三三摩地。大悲愿力所牵逼故。用此三定成熟有情。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时善现白佛言。云何入此三三摩地成熟有情。佛言。菩萨安住空三摩地。见诸有情多执我者。以方便力教令安住空三摩地。菩萨安住无相三摩地。见诸有情多行相者。以方便力教令安住无相三摩地。菩萨安住无愿三摩地。见诸有情多愿乐者。以方便力教令安住无愿三摩地。时舍利子问善现言。梦中入此三三摩地。于深般若波罗蜜多。有增益不。善现答言。若昼时入此三三摩地。于深般若波罗蜜多有增益者。彼梦中入。亦有增益。何以故。昼与梦中无差别故。舍利子。若菩萨昼行般若波罗蜜多。既名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梦行般若波罗蜜多。亦名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三三摩地。于深般若波罗蜜多。能为增益亦应如是。时舍利子问善现言。梦中作业。为有增益。或损减不。佛说有为。虚妄不实。如梦所作。云何彼业能有增减。善现答言。诸有昼日。断他命已。于夜梦中。忆想分别。深自庆快。或复有人梦断他命。谓在觉位。生大欢喜。如是二业。于意云何。舍利子言。无所缘事。若思若业。俱不得生。要有所缘。思业方起。梦中思业。缘何而生。善现答言。如是如是。舍利子。若梦若觉。要于见闻觉知法中。有觉慧转。由斯起染。或复起净。若无见闻觉知诸法。无觉慧转。亦无染净。由此故知若梦若觉。有所缘事思业方起。无所缘事思业不生。舍利子问善现言。佛说思业皆离自性。云何可言有所缘起。善现答言。虽诸思业及所缘事自性皆空。而由自心取相分别。故说思业有所缘生。若无所缘思业不起。舍利子问善现言。若菩萨梦中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持此善根。与诸有情。平等共有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是菩萨为实回向大菩提不。善现语舍利子言。慈氏菩萨摩诃萨。久已受不退转记。惟隔一生。定当作佛。善能酬答一切难问。现在此会。宜请问之。舍利子如。善现言。恭敬请问。时慈氏菩萨语舍利子言。谓何等名慈氏能答。为色耶。为受想行识耶。为色空耶。为受想行识空耶。且色不能答。受想行识亦不能答。色空不能答。受想行识空亦不能答。何以故。舍利子。我都不见有法能答。有法所答。答处答时。及由此答。亦皆不见。我都不见有法能记。有法所记。记处记时。及由此记。亦皆不见。以一切法本性皆空。都无所有。无二无别。毕竟推征不可得故。时舍利子复问慈氏言。仁者所说法。为如所证不。慈氏菩萨言。我所说法。非如所证。何以故。我所证法不可说故。尔时佛告舍利子言。汝由是法得阿罗汉果。为见此法是可说不。舍利子言。不也世尊。佛言。诸菩萨所证诸法。亦复如是。是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不生犹豫。我于无上正等菩提为得不得。但作是念。我于无上正等菩提。定当证得(巧方便品竟)。
般若纲要卷五
卍新纂续藏经第 24 册 No. 0449 大般若经纲要
般若纲要卷六
古南沙门 通门 阅正
七空居士 葛? 提纲
卷三百三十之十四叶(愿行品)至下卷十二叶
佛告善现言。菩萨修行六种波罗蜜多。成熟有情。严净佛土。令速圆满。疾证无上正等菩提。由此六种波罗蜜多速得圆满。邻近无上正等菩提。
卷三百三十一之十三叶
佛告阿难。金华菩萨作佛时。亦为众会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今此天女。久为无上正等菩提。植众德本。今既成熟。我为授记。
卷三百三十一之十六叶(善学品)至三百三十三
善现白佛言。如佛所言。菩萨于诸法空。不应作证。云何住诸法空而不作证。佛言。菩萨观法空时。先作是念。我为学故。观诸法空。不为证故。今是学时。非为证时。譬如壮夫仰射虚空。复以后箭。射前箭括。不令堕落。菩萨方便善巧所摄受故。乃至菩提。因行善根未皆成熟。终不中道证于实际。若得无上正等菩提因行善根一切成熟。尔时菩萨方证实际。善现。是菩萨虽于实际未即作证。而不退失一切法。刹那刹那。白法增益。诸根猛利。超过一切声闻独觉。
应善觉知魔事。应善觉知记说虚名号等微细魔事。
善现白佛言。菩萨应修何等余远离行。而佛不赞居阿练若远离功德。佛言。但能远离烦恼恶业。远离声闻独觉作意。勤修般若波罗蜜多。及修诸余殊胜功德。是名菩萨真远离行。善现。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应亲近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真胜善友。善现白佛言。何等名为真胜善友。佛言。当知布施波罗蜜多。乃至虚空界。不思议界。是菩萨真胜善友。当知一切法。与诸菩萨摩诃萨众。为师为导。为明为炬。为灯为照。为解为觉。为智为慧。为救为护。为室为宅。为洲为渚。为归为趣。为父为母。何以故。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从布施波罗蜜多。乃至不思议界而出生故。
善现白佛言。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以何为相。而劝菩萨摩诃萨众应勤修学。佛言。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以虚空为相。以无着为相。以无相为相。何以故。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相中。诸法诸相皆不可得。无所有故。善现言。诸法亦有如是相耶。佛言。诸法亦有如是妙相。以一切法皆自性空。离众相故。善现复白佛言。若一切法皆自性空。远离众相。则一切法一切法空。一切法一切法离。云何有情可施设可杂染清净。世尊。非性空中有法可得。亦非远离中有法可得。云何令我解佛所说义趣。佛告善现言。善现。有情长夜有我我所心。执我我所否。彼心所执我及我所。空。远离否。岂不有情由我我所执。流转生死。善现言。如是世尊。佛言。善现。如是有情流转生死。由有杂染。以是证知杂染可得。若诸有情无心执着我及我所。则无杂染。若无杂染。是则应无流转生死。流转生死。既现可得。由此应知有杂染法。既有杂染。亦有清净。是故善现。应知有情虽自性空。远离众相。而有杂染清净可得。
卷三百三十四 三百三十五之五叶
复次善现。假使于此四洲。乃至大千世界诸有情类。皆得人身。尽其形寿。供养回向。得福甚多。若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施设建立。分别开示。及住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作意。所获功德。甚多于彼。不可称计。善现。若善男子等。于大众中。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及正安住一切智智相应作意。所获功德。甚多于彼。不可称计。善现。是菩萨常住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作意。诸余作意。于其中间。无容现起。若离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作意。则为丧失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善学品竟)。
卷三百三十五之六叶(断分别品) 三百三十六
善现白佛言。一切作意皆自性离。一切作意皆自性空。诸法亦尔。皆自性离。自性空。于自性离自性空中。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一切智智。若谓作意。皆不可得。云何菩萨摩诃萨不离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作意。亦复不离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佛言。如是离空。非声闻作。非独觉作。非诸菩萨摩诃萨作。非诸佛作。亦非余作。然一切法。法住。法定。法性。法界。不虚妄性。不变异性。真如。实际。法尔常住。是菩萨摩诃萨。不离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作意。亦复不离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何以故。如是离。空。无增无减。能正通达。名不离故。善现言。世尊。为即空性能行空不。不也善现。世尊。为离空性能行空不。不也善现。世尊。为即一切法能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不也善现。世尊。为离一切法能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不也善现。世尊。为即一切法空虚非有。不自在性。不坚实性。能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不也善现。世尊。为离一切法空虚非有。不自在性。不坚实性。能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不也善现。世尊。为即一切法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能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不也善现。世尊。为离一切法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能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不也善现。善现白佛言。世尊。若如是诸法。皆不能行般若波罗蜜多者。云何菩萨摩诃萨。能行般若波罗蜜多。佛告善现。汝见有法能行般若波罗蜜多不。汝见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摩诃萨所行处不。汝所不见法。是法可得不。不可得法。有生灭不。善现答言。不也世尊。佛告善现。如汝所见。诸法实性。即是菩萨摩诃萨无生法忍。若菩萨成就如是无生法忍。便为如来应正等觉。授与无上正等菩提不退转记。
善现复白佛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法无生性。得佛无上正等菩提不退转记不。不也善现。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法生性。得佛无上正等菩提不退转记不。不也善现。世尊。以一切法生无生性。得佛无上正等菩提不退转记不。不也善现。世尊。以一切法非生非无生性。得佛无上正等菩提不退转记不。不也善现。时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得佛无上正等菩提不退转记。佛告善现。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无所得时。不作是念。我于无上正等菩提当能证得。我用是法。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我由此法。于如是时。如是处。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所以者何。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无如是等一切分别。何以故。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无分别故(断分别品竟)。
卷三百三十四(巧便学品)
尔时天帝释白佛言。般若波罗蜜多。一切分别。毕竟离故。若诸有情。如理思惟。依教修行。不杂诸余心心所者。必不成就微少善根。佛言。般若波罗蜜多功德。胜一切法功德。尔时天帝释告苾刍言。苾刍当知。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故。常学菩萨摩诃萨众所应学法。不学声闻及诸独觉所应学行。常学菩萨众所应学故。诸天赞叹如说修行般若故。获现世后世功德无量无边。
辨魔扰乱不扰乱(阿难启问)。
佛告阿难。阿难当知。若菩萨摩诃萨。未得无上正等菩提不退转记。于不退转记菩萨所。起损害心。斗诤毁辱。轻蔑诽谤。是菩萨摩诃萨。随起尔所念不饶益心。还退尔所劫曾修胜行。经尔所时远离善友。还受尔所生死系缚。若不弃舍大菩提心。还尔所劫勤修胜行。然后乃补所退功德。阿难白佛言。世尊。是菩萨摩诃萨所起恶心。生死罪苦。为要流转经尔所时。为于中间亦得出离。所退胜行。为要精勤经尔所劫。然后乃补。为于中间有复本义。佛告阿难。我为菩萨独觉声闻。说有出罪还补善义。若菩萨摩诃萨所起损害心。后生惭愧。心无怨结。速还如法发露改悔。作如是念。我今已得难得人身。如何复起如是过恶。失大善利。我应饶益一切有情。如何于中反作衰损。我应恭敬一切有情。如仆事主。如何于中反生憍慢。毁辱凌蔑。我应受一切有情捶打诃骂。如何于彼反以暴恶身语加报。我应和解一切有情令相敬爱。云何复起勃恶言。与彼乖诤。我应忍受一切有情长时履践。犹如道路。亦如桥梁。云何于彼反为凌辱。我求无上正等菩提。为脱有情生死大苦。令得究竟安乐涅盘。云何复欲加之以苦。我应从今穷未来际。如痴如哑。如聋如盲。于诸有情。无所分别。假使截断手足身分。于彼有情。终不起恶。忽我起恶。破坏无上正等觉心。障碍所求一切智智。阿难当知。是菩萨摩诃萨。我说中间亦有出罪还补善义。非要终于尔所劫数。流转生死。
菩萨当知。与求声闻独觉来者。不应交涉。设与交涉。不应共住。设与共住。不应与彼论议决择。
卷三百三十八至三百四十一之十三叶
阿难白佛言。菩萨云何共住。佛言。应作是念。彼是我等真善知识。我等与彼学处。学时。及所学法。一切无异。如彼应学六波罗蜜多。乃至道相智。一切相智。我亦应学。若彼菩萨摩诃萨住杂作意。远离一切智智相应作意。我则于中不同彼学。若彼菩萨离杂作意。不离一切智智相应作意。我则于中常同彼学。如是学时。名平等学。善现白佛言。云何菩萨摩诃萨平等性。而诸菩萨摩诃萨于中学故名平等学。佛言。一切法自性空。是菩萨摩诃萨平等性。诸菩萨摩诃萨于中学故名平等学。由平等学。疾证无上正等菩提。
佛言。善现。如汝所说。若菩萨摩诃萨。为一切法尽故学。是学一切智智不。为一切法离故学。是学一切智智不。为一切法灭故学。是学一切智智不。为一切法无生故学。是学一切智智不。为一切法无灭故学。是学一切智智不。为一切法本来寂静故学。是学一切智智不。为一切法自性涅盘故学。是学一切智智不。善现。于汝意云何。一切法真如。尽。灭。断不。善现答言。不也世尊。佛言。若菩萨摩诃萨。于真如如是学。是学一切智智。善现。当知真如无尽。无灭。无断。不可作证。
是菩萨摩诃萨成就善巧方便势力。由此善巧方便力故。虽能数入静虑无量及无色定。而不随彼势力受生。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所摄受故。成就如是善巧方便。于诸定中。虽常获得入出自在。而不随彼诸定势力。生长寿天。废修菩萨摩诃萨行。如是学时。于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及十八佛不共法等。无量无数无边佛法。皆得清净。决定不堕一切声闻独觉地。尔时善现白佛言。若一切法本性清净。云何菩萨摩诃萨。于诸法中复得清净。佛告善现言。诸法本来自性清净。菩萨于一切法本性。清净中。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如实通达。无没无滞。远离一切烦恼染着。故说菩萨复得清净。善现。虽一切法本性清净。而诸异生不知见觉。是菩萨摩诃萨。为欲令彼知见觉故。修行一切佛法。于诸有情心行差别。皆能通达。至极彼岸。善巧方便。令诸有情。证一切法本性清净。
如是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终不发起执取色等法相相应之心。何以故。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都不见法是可得者。无所得故。不起执取色等法相相应之心。复次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含容一切波罗蜜多。譬如诸殒殁者。命根灭故。诸根亦灭。般若波罗蜜多亦复如是。一切所学波罗蜜多。悉皆随从。若无般若波罗蜜多。亦无一切波罗蜜多。复次善现。修学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无有一切功德善根而不能得。声闻独觉功德善根亦皆能得。但于其中无住无着。以胜智见正观察已。超过彼位。趣入菩萨正性离生故。复次善现。修学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已于一切智智得不退转。远离声闻及独觉地。邻近无上正等菩提(巧便学品竟)。
卷三百四十一之十四叶(愿喻品) 三百四十二之十四叶
佛告天帝释言。随喜福。不可称量。不可数知。所随喜福。无边际故。天帝释言。若诸有情。深心爱敬佛法僧宝。于诸菩萨功德善根。应生随喜。既随喜已。回向无上正等菩提。而不应生一二多想。佛言。如是如是。于回向时。不应执着即心离心。亦不应执着即心修行。离心修行。若能如是无所执着随喜回向。疾证无上正等菩提。
善现白佛言。云何菩萨以如幻心。能证无上正等菩提。佛言。汝见菩萨如幻心不。善现答言。我不见幻。亦不见有如幻之心。佛言。若处无幻。无如幻心。汝见有是心能证无上正等菩提不。善现答言。我都不见有处无幻。无如幻心。更有是心能证无上正等菩提。佛言。若处离幻离如幻心。汝见有是法能证无上正等菩提不。善现答言。我都不见有处离幻离如幻心。更有是法能证无上正等菩提。世尊。我都不见即离心法。说何等法是有是无。以一切法毕竟离故。若一切法毕竟离者。不可施设此法是有。此法是无。若法不可施设有无。则不可说能证无上正等菩提。非无所有法能证菩提故。所以者何。一切法皆无所有。性不可得。无染无净。何以故。一切法毕竟离故。世尊。若法毕竟离。是法不应修。亦不应坏。亦不应引。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毕竟离故。不应能引。世尊。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既毕竟离。云何可说菩萨摩诃萨依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世尊。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亦毕竟离。云何离法能证离法。是故般若波罗蜜多。应不可说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以一切法毕竟离故。可得无上正等菩提。若一切法毕竟离。应非一切法。以一切法毕竟离故。名为一切法。是故善现。菩萨摩诃萨。非不依般若波罗蜜多。能证无上正等菩提。虽非离法能证离法。而证无上正等菩提。非不依止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是故菩萨摩诃萨众。欲得无上正等菩提。应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善现白佛言。菩萨观一切法既不可得。有何法义可为所证。有何般若可为能证。复有何等而可设施。云何由此证得菩提。世尊。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法无分别故。尔时舍利子问善现言。若一切法皆无分别。云何而有地狱。傍生。鬼界。人。天。五趣差别。云何复有修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独觉菩萨。诸佛位异。善现言。舍利子。有情颠倒烦恼因缘。造作种种身语意业。由此感得欲为根本。业异熟果。依此施设地狱傍生鬼界人天五趣差别。言云何有修预流等诸位异者。舍利子。无分别故。有修预流。及预流果。乃至无分别故。有修如来应正等觉。及佛无上正等菩提。舍利子。过去如来应正等觉。由无分别。分别断故。可施设有。未来如来应正等觉。亦无分别。分别断故。可施设有。现在十方诸佛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现说法者。亦无分别。分别断故。可施设有。由此因缘。知一切法皆无分别。若行如是无分别相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便能证得无分别相所求无上正等菩提(愿喻品竟)。
卷三百四十二之十五叶(坚等赞品)
舍利子问善现言。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为行坚实法。为行无坚实法耶。善现答言。为行无坚实法。不为行坚实法。何以故。般若波罗蜜多无坚实故。乃至一切智智亦无坚实故。所以者何。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于般若波罗蜜多。乃至一切智智。尚不见无坚实可得。况见有坚实可得。善现告欲色界诸天子言。菩萨摩诃萨。虽知有情都无所有。而发无上正等觉心。擐功德铠。为欲调伏诸有情类。如有为欲调伏虚空。诸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擐大悲铠。为欲调伏一切有情。而诸有情都无所有。为欲利乐一切有情。而诸有情。及大悲铠。俱不可得。所以者何。诸天子。有情离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离。有情空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空。有情不坚实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不坚实。有情无所有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所有。若菩萨问如是事。心不沉没。不惊不怖。亦不忧悔。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卷三百四十三至三百四十五
诸天子。色离故有情离。乃至一切智智离故有情离。乃至一切智智离故。诸佛无上正等菩提离。若菩萨闻说诸法无不远离。心不沉没。不惊不怖。亦不忧悔。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卷三百四十六
佛告善现言。何因缘故。诸菩萨于深般若波罗蜜多。心不沉没。善现白佛言。以一切皆非有。皆远离。皆寂静。无所有。无生灭故。诸菩萨于深般若波罗蜜多。心不沉没。所以者何。是菩萨观一切法皆不可得。不可施设。是能沉没。是所沉没。是沉没时。是沉没处。是沉没者。由此沉没。由是因缘。诸菩萨闻如是事。心不沉没。不惊不怖。亦不忧悔。
善现白佛言。世尊。诸法实性皆不可得。云何菩萨摩诃萨安住真如。精进修学。速当安住不退转地。疾证无上正等菩提。佛言。善现。如佛所化安住真如。修诸菩萨摩诃萨行。速当安住不退转地。疾证无上正等菩提。为诸有情宣说正法。诸菩萨亦复如是。善现复白佛言。如来所化。都无所有。法离真如。又不可得。谁住真如。修菩萨行。佛言。真如尚不可得。何况得有安住真如。修菩萨行。此若实有。无有是处。何以故。诸法真如。无生无灭。亦无住异少分可得。谁于其中。可得安住。修菩萨行。尔时天帝释白佛言。虽知诸法皆不可得而求菩提。甚为难事。善现语天帝释言。憍尸迦。诸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观一切法无不皆空。谓观一切有色法空。无色法亦空。观一切有见法空。无见法亦空。观一切有对法空。无对法亦空。观一切有漏法空。无漏法亦空。观一切有为法空。无为法亦空。观一切世间法空。出世间法亦空。观一切寂静法空。不寂静法亦空。观一切远离法空。不远离法亦空。观一切过去法空。未来现在法亦空。观一切善法空。不善无记法亦空。观一切欲界法空。色无色界法亦空。观一切学法空。无学非学非无学法亦空。观一切见所断法空。修所断非所断法亦空。观一切有法空。无法非有非无法亦空。观如是等一切法空。诸法空中。都无所有。谁沈谁没。谁怖谁惊。谁疑谁滞。天帝释白善现言。尊者所说。一切依空。是故所言常无挂碍。譬如以箭仰射虚空。若近若远。俱无挂碍。尊者所说亦复如是(坚等赞品竟)。
卷三百四十六之十一叶(嘱累品) 三百四十七之十五叶
佛告天帝释言。憍尸迦。具寿善现安住空故。观一切法尚不可得。况有行一切法者。何以故。于一切法住。远离住。寂静住。无所得住。空住。无相住。无愿住。如是等无量胜住。除如来住。是诸菩萨摩诃萨众所住般若波罗蜜多最胜行住。于诸声闻独觉等住。为最为胜。为长为尊。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
菩萨摩诃萨欲得安住最胜住者。当学般若波罗蜜多。欲得安住如来住者。当学般若波罗蜜多。
尔时无数天众。及六千苾刍。各取天上香华。奉散如来。各发愿言。愿常安住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最胜行住。尔时世尊于微笑时。种种色光从口中出。庆喜即从座起。合掌白言。何因何缘。现此微笑。佛告庆喜。此发胜愿六千苾刍。于未来星喻劫中。当得菩提。名散华如来。故我微笑。尔时世尊赞说般若波罗蜜多。付嘱庆喜已。复于天龙大众前。现神通力。令众皆见不动如来为众说法。及见彼土众相庄严。忽复不见。佛告庆喜。不动如来应正等觉。国土众会。汝复见不。庆喜白言。我不复见。彼事非此眼所行故。佛告庆喜。如彼佛土众会等事。非此土眼所行境界。一切法亦如是。皆非眼根之所行境。法不行法。法不见法。法不知法。当知一切法无行者。无见者。无知者。无动无作。所以者何。以一切法皆无作用。能取所取。性远离故。以一切法不可思议。能所思议性远离故。以一切法如幻事等。众缘和合相似有故。以一切法无作受者。妄现似有。无坚实故。若菩萨摩诃萨如是知。如是见。如是行者。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亦不执着此诸法相。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无量无尽(嘱累品竟)。
卷三百四十七之十五叶(无尽品) 卷三百四十八
善现白佛言。云何菩萨应引般若波罗蜜多。佛告善现言。一切法无尽故。菩萨摩诃萨应引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法虚空无故。应引般若波罗蜜多。观十二缘如虚空无尽故。应引般若波罗蜜多。善现。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一切法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是时菩萨摩诃萨。虽行般若波罗蜜多。而不见有所行一切法。亦复不见有法。能见所行一切法。当知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都无所得而为方便。应行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尔时恶魔见诸菩萨。于一切法。以无所得而为方便。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生大愁恼。如中毒箭。各于其座。不能自安。善现当知。诸菩萨应常安住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最胜行住(无尽品竟)。
卷三百四十九(相引摄品) 卷三百五十
佛告善现。安住布施波罗蜜多。引摄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
安住净戒波罗蜜多。引摄布施。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
安住安忍波罗蜜多。引摄布施。净戒。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
安住精进波罗蜜多。引摄布施。净戒。安忍。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本卷十九叶止)。
安住静虑波罗蜜多。引摄布施。净戒。安忍。精进。般若波罗蜜多。
安住般若波罗蜜多。引摄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波罗蜜多(引摄品竟)。
卷三百五十一(多问不二品) 卷三百五十二
佛言。善现。当知布施等五波罗蜜多。皆由般若波罗蜜多所摄受故。乃得名为波罗蜜多。布施等五波罗蜜多。随顺般若波罗蜜多。由彼势力所引导故。速趣无上正等菩提。
善现白佛言。若六波罗蜜多。无差别相。皆是般若波罗蜜多所摄受故。皆由般若波罗蜜多修成满故。应合成一波罗蜜多。云何可说于布施等波罗蜜多。为最为胜。为长为尊。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佛言。如是如是。依上般若波罗蜜多。方能趣入一切智智。乃得名为到彼岸故。皆同一味。相无差别。不可施设此是布施。此是净戒。乃至般若。善现复白佛言。波罗蜜多及一切法。若随实义。皆无此彼胜劣差别。何缘故说般若为最为胜。为长为尊。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若随实义波罗蜜多。及一切法。皆无此彼胜劣差别。但依世俗言说作用。说有此彼胜劣差别。施设布施波罗蜜多。施设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为欲度脱诸有情类。世俗作用生老病死。然诸有情。生老病死。皆非实有。但假施设。所以者何。有情无故。当知诸法亦无所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了达一切都无所有。能拔有情世俗作用生老病死。由此故说般若为最为胜。为长为尊。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善现。由此般若波罗蜜多。能善摄取一切善法。和合趣入一切智智。安住不动。以无所住而为方便。善现白佛言。于诸善法有取舍不。佛言。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法无取无舍。善现言。云何于一切法无取无舍。佛言。不思惟一切法。如是于一切法无取无舍。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法。不思惟一切相。亦不思惟一切所缘。如是不思惟一切法。
善现复白佛言。若菩萨摩诃萨。不思惟一切法。云何增长所种善根。若不增长所种善根。云何圆满波罗蜜多。若不圆满波罗蜜多。云何能得一切智智。佛言。善现。不思惟一切法。便能增长所种善根。所种善根得增长故。便能圆满波罗蜜多。波罗蜜多得圆满故。便能证得一切智智。所以者何。不思惟一切法。乃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善现复白佛言。何缘诸菩萨要不思惟一切法。乃能具足修诸菩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卷三百五十三
佛言。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思惟一切法。则染着欲界。色无色界。不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是故当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思惟染着诸法。善现复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于何住。佛言。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应住一切法。何以故。不见有法可于其中而起执着及安住故。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都无自性。可于诸法有所执着。是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法。及深般若波罗蜜多。皆无执着。若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起如是想。此是般若波罗蜜多。则是遍行诸法实相。由起此想。便退般若波罗蜜多。若退般若波罗蜜多。则退一切法。何以故。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是一切种白法根本。若退般若波罗蜜多。则为退失一切白法。
卷三百五十四至卷三百五十八
复次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遍能摄受一切法。若退失般若波罗蜜多。则不能摄受一切法。何以故。非离般若波罗蜜多。能遍摄受殊胜善法。及证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善现。若菩萨作如是念。安住般若波罗蜜多。定得授记。若退失般若波罗蜜多。不得授记。何以故。非离般若波罗蜜多。可于无上正等菩提而得授记。复次善现。若菩萨作如是念。安住般若波罗蜜多。则遍引发一切法。若退失般若波罗蜜多。则不能引发一切法。何以故。非离般若波罗蜜多。而能引法安住善法。复次善现。若菩萨作如是念。佛知诸法无摄受相。自证无上正等菩提。则为退失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如来于法。无知无觉。无说无示。所以者何。诸法实性。不可知觉。不可施设。云何得有知觉说示一切法者。若言实有知觉说示一切法者。无有是处。尔时善现白佛言。云何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远离如是种种过失。佛言。诸法无所有。不可取。若法无所有不可取。则无有能现等觉者。亦无有能宣说开示。若如是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离诸过失。若着无所有不可取法。则离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法无所执着。无所摄受。若于诸法有所执着。有所摄受。则离般若波罗蜜多。时善现白佛言。般若波罗蜜多。于般若波罗蜜多。为远离。为不远离。乃至一切法。于一切法为远离。为不远离。若般若波罗蜜多于般若波罗蜜多。设远离。设不远离。乃至一切法。于一切法设远离。设不远离。云何菩萨摩诃萨能无执着般若波罗蜜多。乃至能无执着引发一切法。佛言。善现。般若波罗蜜多。于般若波罗蜜多。非远离非不远离。是故菩萨摩诃萨。能无执着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乃至能无执着引发一切法。何以故。善现。非即自性。非离自性。而能安住引发自性。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执着一切法。谓此是一切法。此一切法属彼。于如是一切法无执着故。便能引发一切法。若于诸法中有所执着。谓此是法。此法属彼。则不能随意引发安住殊胜功德。复次善现。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观一切法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是菩萨摩诃萨。于如是一切法不观察故。便能引发安住一切法。若于诸法中有所观察。则不能随意引发安住殊胜功德。复次善现。若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则为行静虑。乃至布施波罗蜜多。则为行内空。乃至道相智。一切相智。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随所行处。所有一切波罗蜜多。及余一切菩提分法。皆悉随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善现白佛言。云何为道。云何为非道。佛言。诸异生道。非诸菩萨摩诃萨道。诸声闻独觉道。非诸菩萨摩诃萨道。自利利他道。是诸菩萨摩诃萨道。一切智智道。是诸菩萨摩诃萨道。不住生死及涅盘道。是诸菩萨摩诃萨道。是为道及非道。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虽能示现一切法所作事。而于此事无所取着。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离令菩萨远离声闻独觉等地。亲近无上正等菩提。而于诸法无起无灭。以法住性为定量故。善现。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应缘一切智智。为诸有情而修六种波罗蜜多。应与六种波罗蜜多。常共相应不相舍离。尔时善现白佛言。云何常共相应。不相舍离。佛言。如实观一切法非相应非不相应。是能与六波罗蜜多常共相应不相舍离。若菩萨恒作是念。我不应住一切法。何以故。一切法非能住。非所住故。是菩萨能与六种波罗蜜多。常共相应不相舍离。
善现白佛言。云何行般若波罗罗多时。便为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护念。佛言。菩萨摩诃萨。行一切法时。观一切法不可得故。为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护念。善现。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不以一切法故。护念是菩萨摩诃萨。
善现白佛言。诸菩萨虽多处学。而无所学。佛言。如是如是。实无有法可令菩萨摩诃萨于中学故。
善现复白佛言。云何菩萨于一切法如实了知略广之相。佛言。若菩萨摩诃萨。如实了知一切法真如相。是于一切法如实了知略广之相。善现。一切法真如无生无灭。亦无住异而可施设。是名一切法真如相。复次善现。若菩萨如实了知一切法实际相。是于一切法如实了知略广之相。善现。无色际。是名色实际相。乃至无诸佛无上正等菩提际。是名诸佛无上正等菩提际相。复次善现。若菩萨如实了知一切法。法界相。是于一切法如实了知略广之相。善现。色界虚空界。是名色法界。乃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界虚空界。是名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法界。此一切法界。无断无别而可施设。是名一切法界相。诸菩萨摩诃萨。如实了知当于中学。于一切法如实了知略广之相。
卷三百五十九
善现白佛言。菩萨复云何知一切法略广相。佛言。一切法。不合不散。何以故。诸法皆无自性。若无自性。则无所有。若无所有。则不可说有合有散。诸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如是了知。则能了知略广之相。时善现白佛言。如是名为略摄六种波罗蜜多。初修业菩萨。常应于中学。乃至住十地菩萨。亦应于中学。学此略摄波罗蜜多。于一切法知略广相。佛言。如是如是。如是法门。利根菩萨能入。中根菩萨亦能入。定根菩萨能入。不定根菩萨亦能入。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如此般若波罗蜜多所说而学。能随证得一切法。转近所求一切智智。所有魔事。随起即灭。为十方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现在住持。说正法者。皆共护念。所以者何。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无不皆从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而出生故。是故能行般若波罗蜜多。应作是念。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证得法。我亦当得常应不离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如此般若波罗蜜多所说而住。当知已为无量真善知识之所摄受。已久修习一切法。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住童子地。一切所愿。无不满足。常见诸佛。曾无暂舍。于诸善根。恒不舍离。常能成熟一切有情。亦常严净所有佛土。已得无断无尽辩才。已得殊胜陀罗尼法。成就最上微妙色身。已得诸佛授圆满记。于随所乐。为度有情。受诸有身。已得自在。善知所缘门。善知行相门。善知字门。善知非字门。善知言。善知不言。善知增语。善知诸文。善知诸义。善知一切法。善知一切法作意。善知一切法相空。善知止息道。善知不止息道。善知生灭。善知住异。善知贪瞋痴。善知无贪瞋痴。善知见非见。善知邪见非邪见。善知一切见缠随眠结缚。善知一切见缠随眠结缚断。善知名色。善知因缘。善知行。解。相状。善知苦集灭道。善知六道。善知预流果。乃至无上正等菩提。善知一切智。一切相智。善知一切智道。一切相智道。善知根。善知慧。善知过去世。未来世。现在世。善知方便。善知意乐。善知顾有情。善知文义相。善知诸圣法。善知安立三乘方便。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般若波罗蜜多。获如是等功德胜利。尔时善现白佛言。云何当行般若波罗蜜多。佛言。菩萨观一切法寂静故。可破坏故。不自在故。体虚妄故。不坚实故。应行若般波罗蜜多。善现复白佛言。菩萨为经几时。当行若般波罗蜜多。佛言。菩萨从初发心。乃至安坐妙菩提座。应行若般波罗蜜多。善现。从初发心。乃至安坐妙菩提座。不容发起诸余作意。唯常安住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乃至能令心心所法。于境不转。善现复白佛言。为但般若不可施设。为静虑乃至布施亦不可施设。佛言。非但般若波罗蜜多不可施设。一切法皆不可施设。
卷三百六十至卷三百六十三之十六叶
善现白佛言。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岂不应于一切法学。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应于一切法学不增不减。
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应一切法不生不灭故学 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应于一切法不起作诸行若有若无故学 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应观诸法自相皆空故学 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应观一切法一切法相空故学。
善现白佛言。若一切法。一切法相空。云何菩萨摩诃萨。当行般若波罗蜜多。佛言。善现。菩萨摩诃萨都无所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以于其中。一切戏论不可得故。善现言。菩萨摩诃萨都无所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初修业菩萨摩诃萨。云何当行般若波罗蜜多。佛言。从初发心。应于一切法。常学无所得。修一切法时。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一切法。善现白佛言。云何名有所得。云何名无所得。佛言。诸有二者。名有所得。诸无二者。名无所得。世尊。云何名有二。云何名无二。善现。诸眼诸色为二。诸耳诸声为二。乃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诸佛。为二。如是一切有戏论者。皆名为二。非眼非色为无二。非耳非声为无二。乃至非诸佛无上正等菩提。非诸佛。为无二。如是一切离戏论者。皆名无二。世尊。为由有所得。故无所得。为由无所得故无所得。佛言。非由有所得故无所得。亦非由无所得故无所得。然有所得无所得平等性。是名无所得。如是善现。于有所得无所得平等性中。应勤修学。如是学时。名学般若波罗蜜多无所得义。离诸过失。善现白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着有所得。不着无所得。云何从一地至一地。渐次圆满。若无从一地至一地渐次圆满。云何当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佛言。非住有所得中。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亦非住无所得中。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能从一地至一地。渐次圆满。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此无所得法。亦无所得故。善现言。世尊。若不可得。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一切法常乐决择。谓此是色。此是受想行识。乃至此是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佛言。虽于诸法常乐决择。而不得色。亦不得受想行识。乃至亦不得诸佛正等菩提。善现言。若不得一切法。云何能圆满六度。入菩萨正性离生。严净佛土。成熟有情。及令证得常涅盘乐。佛言。菩萨摩诃萨不为一切法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善现言。为何事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佛言。无所为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应以无所为无所作而为方便。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善现言。若一切法无所为。无所作。不应安立三乘差别。佛言。非无所为无所作法安立可得。要有所为有所作法安立可得。所以者何。有诸愚夫无闻异生。执着一切法。由执着故。念色得色。念受想行识。得受想行识。乃至念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得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是诸愚夫无闻异生。念一切法实可得。我当决定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脱诸有情生死众苦。令获究竟常乐涅盘。善现。是诸愚夫无闻异生颠倒因缘。作如是念。则为谤佛。何以故。佛以五眼求一切法。尚不可得。若有决定当得无上正等菩提。及脱有情生死众苦。令获究竟常乐涅盘。无有是处。善现言。如来应正等觉。以五眼求一切法不可得故。诸有情类亦不可得。则定无有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及脱有情生死众苦。令获究竟常乐涅盘。云何世尊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安立有情三聚差别。谓正性定聚。邪性定聚。及不定聚。佛言。我以五眼如实观察。决定无我能证无上正等菩提。安立有情三聚差别。然诸有情愚痴颠倒。于非实法。起实法想。于非实有情。起实有情想。我为遣除彼虚妄执。依世俗说。不依胜义。(六十二卷)善现复白佛言。为住胜义。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耶。为住颠倒。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耶。若不住胜义不住颠倒者。将无世尊不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耶。不也善现。我虽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不住有为界。不住无为界。然有去来坐立等事。善现。是所化者。若行一切法。转妙法轮。作诸佛事。复转化作无量有情。于中建立正性等三聚差别。于汝意云何。是诸如来所变化者。为实有不。善现言。不也世尊。佛言。如来亦尔。知一切法皆如变化。说一切法皆如变化。虽有所作而无真实。虽度有情而无所度。如所化者度化有情。如是善现。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应知诸佛所变化者。虽有所为而无执着。
善现白佛言。若一切法皆如变化。如来亦尔。佛与化人有何差别。佛言。佛与化人及一切法等无差别。何以故。佛所作业。佛所化人亦能作故。善现言。设无有佛。佛所化人。能作业不。佛言。能作。善现言。其事云何。佛言。如过去世。有一如来应正等觉。名善寂慧。自应度者皆已度讫。时无菩萨堪受佛记。遂化作一佛。令住世间。自入无余依大涅盘界。时彼化佛。于半劫中。作诸佛事。过半劫已。授一菩萨摩诃萨记。现入涅盘。尔时天人阿素洛等。皆谓彼佛今入涅盘。然化佛身实无起灭。如是善现。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应信诸法皆如变化。
善现言。若如来身。与化无异。云何能作真净福田。佛言。如如来法身由法性故。能与天人阿素洛等作净福田。化佛亦尔。由法性故。能与天人阿素洛等作净福田。当知如来与化佛身。等无差别。诸法法性为定量故。菩萨摩诃萨。应以诸法法性而为定量。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入诸法法性已。而于诸法不坏法性。谓不分别此是一切法。此是一切法法性。不应分别诸法法性差别而坏法性。善现言。云何如来自坏诸法法性。谓此是色。此是受想行识。乃至此是内法。此是外法。此是善法。此是非善法。此是有漏法。此是无漏法。此是世间法。此是出世间法。此是共法。此是不共法。此是有诤法。此是无诤法。此是有为法。此是无为法。佛既曾说如是等法。将无自坏诸法法性。佛言。但以名相。方便假说诸法法性。令诸有情而得悟入诸法法性无差别理。我曾不坏诸法法性。善现言。云何佛于无名无相法。以名相说。令他悟入耶。佛言。我随世俗假立名相。方便宣说诸法法性。而无执着。如诸愚夫。闻说苦等执着名相。不知假说。非诸如来及佛弟子。闻说苦等执着名相。然如实知随世俗说。无有真实诸法名相。善现言。若一切法但有名相。菩萨摩诃萨。为何事故。发菩提心。受诸勤苦。行菩萨行。修行一切法皆令圆满。佛言。一切法但有名相。但假施设。名相性空。诸有情类。颠倒执着。流转生死。不得解脱。是故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行菩萨行。渐次证得一切相智。转正法轮。以三乘法。度脱有情。令出生死。入无余依涅盘界。而诸名相。无生无灭。亦无住异施设可得。尔时善现白佛言。如来常说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如是三智。其相云何。有何差别。佛言。一切智者。是共声闻及独觉智。道相智者。是共菩萨摩诃萨智。一切相智者。是诸如来应正等觉不动妙智。善现言。何缘一切智是共声闻及独觉智。佛言。一切智者。谓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声闻独觉亦能了知。而不能知一切道相。及一切法。一切种相。善现言。何缘道相智是共菩萨摩诃萨智。佛言。诸菩萨摩诃萨。应学遍知一切道相。谓声闻道相。独觉道相。菩萨道相。如来道相。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都无所住而证实际。善现言。何缘一切相智。名一切相智耶。佛言。知一切法皆同一相。谓寂灭相。是故名为一切相智。善现。诸相行状。能表诸法。如来如实能遍觉知。是故名一切相智。善现言。如是三智诸烦恼断。有差别不。有有余断无余断不。佛言。如来应正等觉。一切烦恼习气相续。皆已永断。声闻独觉习气相续。犹未永断。善现。习气相续。实非烦恼。然诸声闻独觉。烦恼已断。犹有少分似贪瞋痴身语意转。即说此为习气相续。此在愚夫异生相续。能引无义。非在声闻独觉相续能引无义。如是一切习气相续。诸佛永无。尔时善现白佛言。道与涅盘俱无自性。佛何故说此是预流。此是一来。乃至此是如来应正等觉。佛言。如是一切无为所显。我依世俗言说显示。不依胜义。非胜义中可有显示。何以故。非胜义中。有语言路。或分别慧。或复二种。然彼彼边断。立彼彼后际。善现言。一切法自相皆空。前际尚无。况有后际。佛言。如是如是。诸所有法。自相皆空。前际尚无。况有后际。立后际有。定无是处。菩萨达一切法自相皆空。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于诸法中无所执着。谓不执着内法外法。善法非善法。世间法。非世间法。有漏法。无漏法。有为法无为法。若声闻法独觉法。菩萨法如来法。如是一切皆不执着。善现白佛言。以何义故。名为般若波罗蜜多。佛言。一切如来。及诸菩萨。用是般若波罗蜜多。依胜义理。分析诸法。如析诸色至极微量。犹不见有少实可得。故名般若波罗蜜多。善现。如来不见有法。能与少法为义非义。菩萨摩诃萨。应离义非义。常依般若波罗蜜多甚深义趣。善现。佛及弟子。皆以无为法为第一义。然无为法不与诸法为益为损。是故般若波罗蜜多。不与诸法为义非义。善现白佛言。若无二法。不以二法不二法得。菩萨云何当得一切智智。佛言。二不二法。俱不可得。是故所得一切智智。非有所得故得。亦非无所得故得。有所得法无所得法不可得故。若如是知。乃能证得一切智智(多问不二品竟)。
卷三百六十三之十七叶(实说品)至三百六十五之十叶
善现白佛言。菩萨不得有情。亦复不得有情施设。而为有情求趣无上正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由此真如施设有情。即由此施设一切法。当知菩萨摩诃萨即是如来应正等觉。以一切法。一切有情。皆以真如为定量故。应学真如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善现。一切有情。皆趣声闻独觉地。彼所获福。于初发无上正等觉心一菩萨。所获福聚。百分不及一。乃至那庾多分亦不及一。何以故。声闻独觉。皆因菩萨摩诃萨有。非菩萨摩诃萨。因诸声闻独觉而有。
善现白佛言。初发无上正等觉心。何所思惟。佛言。恒正思惟一切相智。又汝所问。一切相智。何所缘。何增上。何行相。有何相者。善现。一切相智。无性为所缘。正念为增上。寂静为行相。无相为相。善现言。为但一切智无性为性。为一切法亦无性为性。佛言。非但一切智无性为性。一切法亦无性为性。善现言。何缘一切相智无性为性。何缘一切法亦无性为性佛言。一切相智。自性无故。若法自性无。是法无性为性。一切法。自性无故。若法自性无。是法无性为性。善现言。何缘一切相智自性无。佛言。一切相智无和合自性故。若法无和合自性。是法则以无性为性。世尊。何缘一切法自性无。善现。一切法无和合自性故。若法无和合自性。是法则以无性为性。由是因缘。诸菩萨摩诃萨。应知一切法。皆以无性为其自性。善现言。若一切法皆以无性为自性者。初发无上正等觉心菩萨摩诃萨。成就何等善巧方便。能行一切法。成熟有情。严净佛土。佛言。虽修学知一切法。皆以无性为其自性。而常精勤成熟有情。严净佛土。知诸有情及诸佛土。皆以无性为其自性。虽行一切法。学菩提道。而知菩提道无性为自性。菩萨摩诃萨。如是修行安住一切法。学菩提道。已圆满故。由一刹那相应妙慧。证得如来一切相智。尔时一切微细烦恼。习气相续。永不生故。名无余断。则名如来应正等觉。以无障碍清净佛眼。遍观十方三界诸法。尚不得无。况当得有。是名最胜善巧方便。善现言。世尊。岂不诸法离诸法性。佛言。如是如是。所说诸法。无不离诸法性。善现言。若一切法离诸法性者。云何离法能知离法。若有若无。何以故。世尊。无法不应能知无法。有法不应能知有法。无法不应能知有法。有法不应能知无法。如是一切法。皆无知为性。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显示诸法若有若无。佛言。随世俗故。显示诸法若有若无。非随胜义。世尊。世俗胜义。为有异不。不也善现。非异世俗。别有胜义。何以故。世俗真如。即是胜义。诸有情类颠倒妄执。于此真如。不知不见。菩萨摩诃萨哀愍彼故。随世俗相。显示诸法若有若无。诸有情类。于蕴等法。起实有想。不知非有。菩萨摩诃萨哀愍彼故。分别诸法若有若无。令彼有情类。知蕴等法皆非实有(实说品竟)。
卷三百六十五之十一叶(巧便行品) 卷三百六十六
善现白佛言。菩萨摩诃萨。当于何处行菩萨行。佛言。当于一切法空。行菩萨行。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菩萨行时。如佛无上正等菩提。于诸法中不作二相。名为无上正等菩提行菩萨行。善现言。如来常说佛陀。以何义故。名为佛陀。佛言。随觉实义。故名佛陀。现觉实法。故名佛陀。如实开觉一切有情。令离颠倒恶业众苦。故名佛陀。如实觉一切法相所谓无相。故名佛陀。善现言。如来常说菩提。以何义故。名为菩提。佛言。证法空义。是菩提义。证真如义。是菩提义。证实际义。是菩提义。证法性义。是菩提义。证法界义。是菩提义。假立名相。施设言说。能真实觉最上胜妙。故名菩提。不可破坏。不可分别。故名菩提。善现言。菩萨摩诃萨为菩提故。行一切法时。于何等法。为益为损。为增为减。为生为灭。为染为净。佛言。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以二故摄受一切法。若菩萨摩诃萨以二故行。则诸善法不得增长。何以故。一切愚夫异生皆依二故。所起种种善法不得增长。菩萨摩诃萨行不二故。从初发心。乃至最后心起。于一切时善法增长。
善现白佛言。何因缘故。菩萨摩诃萨。虽已恭敬供养诸佛。种种圆满殊胜善根。得真善友摄受。而不能得一切智智。佛言。彼菩萨摩诃萨。远离方便善巧力故。不能证得一切智智。善现言。何等名为方便善巧。成就如是方便善巧。诸有所为。定能证得一切智智。佛言。从初发心。修行六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观一切法。自相皆空。无起无成。无转无灭。入诸法相。知一切法。无作无能。入诸行相。是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方便善巧。恒时增长殊胜善根。由增长故。能行一切法。成熟有情。严净佛土。能行一切法而不忻求彼所得果。渐次证得一切智智。如是名为方便善巧。成就如是方便善巧。诸有所为定能证得一切智智(巧便行品竟)。
卷三百六十六之十六叶(遍学道品)至三百七十二之二叶
佛言。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具最胜觉。虽能受行如是深法。而于其中不求果报。何以故。于自性无动故。善现言。能于何等自性无动。佛言。能于一切法无性自性无动。何以故。善现。诸法自性即是无性。无性不能现证无性。
尔时善现白佛言。世尊。有性法为能现证无性不。无性法为能现证有性不。有性法为能现证有性不。无性法为能现证无性不。不也善现。世尊。若尔。亦应有性不能现观无性。无性不能现观有性。有性不能现观有性。无性不能现观无性。将无世尊不得现观。佛言。有得现观。然离四句。非有非无。绝诸戏论。乃名现观。得亦如是。善现言。菩萨摩诃萨以何为戏论。佛言。观一切法若常若无常。是为戏论。观一切法若乐若苦。是为戏论。观一切法若我若无我。是为戏论。观一切法若净若不净。是为戏论。观一切法若寂静。若不寂静。是为戏论。观一切法若远离若不远离。是为戏论。观一切法若是所遍知。若非所遍知。是为戏论。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若作是念应修行一切法。是为戏论。若作是念应断一切烦恼习气相续。是为戏论。应证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是为戏论。如是等类一切戏论。是为菩萨摩诃萨所有戏论(六十七卷)。
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应观一切法不可戏论故。不应戏论。应行无戏论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六十九卷之十叶止)。
善现白佛言。云何观一切法皆无戏论。佛言。观一切法无自性。若法无自性则不应戏论。是故一切法亦无戏论。永断一切烦恼习气相续。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亦无戏论。菩萨摩诃萨。若能如是行无戏论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便入菩萨正性离生。善现言。世尊。若一切法皆无自性。亦无戏论而可得者。菩萨摩诃萨用何等道。得入菩萨正性离生。为用声闻道。为用独觉道。为用佛道耶。佛言。非用声闻道。非用独觉道。非用佛道。得入菩萨正性离生。然诸菩萨摩诃萨。于一切道先遍学已。用菩萨道而入菩萨正性离生。乃至未起金刚喻定。犹未能得一切智智。若起此定。以一刹那相应妙慧。乃能证得一切智智。善现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为欲圆满一切相智。于一切道先遍学已。用菩萨道而入菩萨正性离生者。世尊。岂不第八道异。预流果道异。一来向道异。一来果道异。不还向道异。不还果道异。阿罗汉向道异。阿罗汉果道异。独觉道异。如来道异。如是诸道。既各有异。是菩萨摩诃萨。若起第八道时。应成第八。若起具见道时。应成预流果。若起进修道时。应成一来向。或成一来果。或成不还向。或成不还果。或成阿罗汉向。若起无学道时。应成阿罗汉果。若起独觉道时。应成独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成第八已。能入菩萨正性离生。无有是处。成预流果。乃至或成独觉菩提已。能入菩萨正性离生。无有是处。不入菩萨正性离生。而能证得一切智智。亦无是处。世尊。云何令我如实了知。于一切道要遍学已。方入菩萨正性离生。而不违理。佛言。善现。如是如是。诸菩萨摩诃萨。于一切道要遍学已。方入菩萨正性离生。亦不违理。谓诸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勇猛正勤。修行六种波罗蜜多。以胜智见超过八地。何等谓八。谓净观地。种性地。第八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办地。独觉地。虽于如是所说八地皆遍修学。而能以胜智见超过。用道相智。而入菩萨正性离生。复用一切相智。永断一切习气相续。入如来地。尔乃成就一切智智。是菩萨摩诃萨。所学第八若智若断。皆是菩萨摩诃萨忍。所学预流。及一来。不还。阿罗汉。独觉。若智若断。亦是菩萨摩诃萨忍。善现。是菩萨摩诃萨。遍学声闻及独觉等。诸所有道。得圆满已。用道相智。趣入菩萨正性离生。复用一切相智。永断一切习气相续。入如来地。方成就一切智智。善现白佛言。如佛所说一切道相。于佛道中。云何当起道相智道。佛言。应起一切净道相智。若诸行状相。能显发起净道相智。于如是诸行状相。皆现等觉。如实为他宣说开示。施设建立。令诸有情得无倒解。虽有解了而无执着。由此因缘。应学圆满诸道相智。学已。应如实知一切有情随眠意乐种种差别。应如实知地狱有情。傍生有情。鬼界有情。诸龙。药叉。阿素洛等。四大王众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诸道因果。知已。方便随其所应。遮障彼道。及彼因果。或劝摄受修证善法。应如实知一切法。及彼因果。是菩萨摩诃萨。以如是道安立有情。应得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者。以预流果法。乃至阿罗汉果法而安立之。应得独觉菩提。应得无上正等菩提者。以独觉菩提法。无上正等菩提法而安立之。是名菩萨摩诃萨所应发起诸道相智。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应行如是诸道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一切声闻独觉菩萨摩诃萨所应学道。如是一切菩提分法。皆为般若波罗蜜多所摄受故。(六十九卷)善现白佛言。若一切种菩提分法。及诸菩提。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无合无散。无色无见。无对一相。所谓无相。云何如是菩提分法能取菩提。能于余法有取有舍。世尊。譬如虚空。于一切法无取无舍。自相空故。诸法亦尔。自相皆空。非于余法有取有舍。云何可说菩提分法能取菩提。佛言。如是如是。一切法自相皆空。无取无舍。然诸有情。于一切法自相空义。不能解了。哀愍彼故。方便宣说菩提分法能取菩提。
善现言。何等名圣法毗奈耶。佛言。若诸声闻。独觉。菩萨摩诃萨。若诸如来应正等觉。如是一切。皆与一切法非相应非不相应。不合不散。彼名为圣。此是彼圣法毗奈耶。是故名圣法毗奈耶。何以故。此一切法。无色无见。无对一相。所谓无相。彼诸圣者。如实现见。无色与无色。非相应。非不相应。不合不散。无见与无见。无对与无对。一相与一相。无相与无相。亦非相应非不相应。不合不散。菩萨摩诃萨于此常应修学。学已。不得一切法相。善现言。菩萨摩诃萨。岂不应于一切法相学耶。佛言。若一切法实有相者。诸菩萨摩诃萨应于中学。以一切法实非有相。是故不于有相法学。亦复不于无相法学。何以故。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界常住。诸法一相。所谓无相。如是无相。既非有相。亦非无相。
一切法非有相。非无相。非一相。非异相。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咸同一相。所谓无相。修此无相。是修般若波罗蜜多。
善现言。云何菩萨摩诃萨。修遣一切法。亦遣此修。是修般若波罗蜜多。佛言。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若念有一切法。有遣此修。非修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非有想者。能修般若波罗蜜多。住有想者。若修一切法。必当执有我。及我所由此执故。便着二边。着二边故。不解脱生死。无道无涅盘。云何实能修一切法。乃至般若波罗蜜多。
善现复白佛言。何等是有。何等是非有。佛言。二是有。不二是非有。世尊。云何为二。云何为不二。佛言。一切法想为二。一切法想空为不二。乃至一切想皆为二。一切二皆是有。一切有皆有生死。有生死者。不能解脱生老病死愁叹苦忧恼。诸相空者。皆为无二。诸无二者。皆是非有。诸非有者。皆无生死。无生死者。则能解脱生老病死愁叹苦忧恼(七十一卷)。
善现。由此因缘。当知有二想者。定无六种波罗蜜多。无道无果。亦无现观。下至顺忍。彼尚非有。况有一切法遍知。彼尚不能修诸圣道。况得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独觉菩提。况复能得一切智智。及能永断一切烦恼习气相续(遍学道品竟)。
般若纲要卷六
卍新纂续藏经第 24 册 No. 0449 大般若经纲要
般若纲要卷七
古南沙门 通门 阅正
七空居士 葛? 提纲
卷三百七十二之三叶(三渐次品) 卷三百七十三
善现白佛言。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为有有想。有无想不。为有一切法想不。为有一切法想。有一切法断想不。佛言。于一切法。皆无有想。亦无无想。善现。若无有想。亦无无想。当知即是菩萨顺忍。若无有想。亦无无想。即是修道。若无有想。亦无无想。即是得果。善现当知。无性即是菩萨摩诃萨道。无性即是菩萨摩诃萨现观。由此因缘。应知一切法皆以无性为其自性。善现言。世尊。若一切法皆以无性为自性者。云何如来于一切法无性为性。现等正觉。现等觉已。于一切法。及诸境界。皆得自在。佛言。如是如是。我本修学菩萨道时。于诸静虑。以清净行相。无所分别。具足安住。于所发起智证通。以如虚空见。无所分别。具足安住。善现。我于尔时。以一刹那相应妙慧。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谓现等觉。是四圣谛。都无所有。成就一切法无边功德。安立三聚有情差别。随其所应。方便教导。令获殊胜利益安乐。
善现言。世尊。若诸菩萨摩诃萨。依无性为自性法。起四静虑。发五神通。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安立三聚有情差别。方便教导令获利乐事者。云何菩萨摩诃萨。于无性为自性法中。有渐次业。渐次学。渐次行。由此渐次。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佛言。诸佛世尊。以无性为自性。究竟证得以无性为自性法故。名佛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一切独觉。诸阿罗汉。一切不还。一来。预流。诸贤善士。诸余有情。一切行。一切法。皆以无性为自性。乃至无有如毛端量若行若法。实有自性而可得者。是菩萨摩诃萨闻此事已。作是思惟。皆以无性为自性。证得信解。以无性为自性法故。名佛菩萨独觉声闻贤善士者。我于无上正等菩提。若当证得。若不证得。一切有情。一切行。一切法。我定应发趣无上正等菩提。得菩提已。若诸有情行有想者。方便安立令住无想。是菩萨摩诃萨既思惟已。为普救度诸有情故。作渐次业。修渐次学。行渐次行。先应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波罗蜜多。后应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虽能如是作渐次业。修渐次学。行渐次行。而观一切都不可得。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无故。是为菩萨摩诃萨依行六种波罗蜜多。作渐次业。修渐次学。行渐次行。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作渐次业。修渐次学。行渐次行时。从初发心。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信解诸法。皆以无性为其自性。先应修佛随念。次应修法随念。次应修僧随念。次应修戒随念。次应修舍随念。后应修天随念。
一切法无自性。若无所有。则不可念。所以者何。若无念无思惟。是为随念。菩萨摩诃萨。不应以一切法思惟。是为菩萨摩诃萨作渐次业。修渐次学。行渐次行。则能圆满一切法。证得一切智智。菩萨摩诃萨。以无性为自性方便力故。觉一切法皆无自性。其中无有想。亦复无无想。谓于其中尚无少念。况有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为欲圆满作渐次业。修渐次学。行渐次行。以无性为自性方便力故。应学一切法。学一切法时。皆以无性为其自性。于中无少念可得。况有所念一切法。如是诸念。及所念法。若少有实。无有是处。善现。虽作渐次业。修渐次学。行渐次行。而于其中所有一切心所行业。心所行学。心所行行。皆悉不转。以一切法皆以无性为自性故。善现言。若一切法皆以无性为自性者。则应无一切法。应无佛。亦无法僧。应无道。亦无果。应无杂染。亦无清净。应无行。亦无得。无现观。乃至一切法皆应是无。佛言。于汝意云何。于一切法皆以无性为自性中。有性无性为可得不。善现言。俱不可得。佛言。若俱不可得。云何汝今可为是问。若一切法皆以无性为自性者。则应无一切法。时善现白佛言。我于是法。无惑无疑。然当来世。有苾刍等。或求声闻乘。独觉乘。或求菩萨摩诃萨乘。彼作是说。佛说一切法皆以无性为其自性者。谁染谁净。谁缚谁解。彼于染净。及于缚解。不了知故。破戒。破见。破威仪。破净命。由破戒见威仪净命。当堕地狱旁生鬼界。受诸剧苦。轮回生死。难得解脱。我观未来。当有如是可怖畏事。故问如来应正等觉如是深义。然我于此无惑无疑。佛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说。于一切法皆以无性为自性中。有性无性。俱不可得。不应于此执有无性(三渐次品竟)。
卷三百七十三之十五叶(无相无得品)至三百七十八之四叶
善现白佛言。菩萨摩诃萨见何等义。为欲利乐诸有情故。求趣无上正等菩提。佛言。以一切法皆以无性为自性故。为欲利乐有情。求趣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诸有情类。具断常见。住有所得。难可调伏。愚痴颠倒。难可解脱。善现。住有所得者。由有所得想。无得。无现观。亦无无上正等菩提。若无所得。即是得。即是现观。即是无上正等菩提。以不坏法界故。若于是无所得中。欲有所得。欲得现观。欲得无上正等菩提。当知彼为欲坏法界。
善现言。何因缘故。无所得者。六种波罗蜜多及诸神通。皆无差别。佛言。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得所施而行布施。不得净戒而护净戒。不得安忍而修安忍。不得精进而修精进。不得静虑而修静虑。不得般若而修般若。不得神通而修神通。乃至不得有情而成熟有情。不得佛土而严净佛土。不得一切佛法而证无上正等菩提。能行如是无所得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恶魔皆不能坏。善现白佛言。云何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一心具摄六种波罗蜜多。亦能具摄一切法。佛告善现。所行一切法。不离般若波罗蜜多。皆为般若波罗蜜多之所摄受。善现。如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一刹那心。则能具摄六种波罗蜜多。亦能具摄一切法。亦能具摄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随形好。
佛告善现。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所行一切法。皆为般若波罗蜜多所摄受故。远离二想。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为欲圆满一切法故。即于一法中摄受一切法。由是因缘而无二想(七十五卷竟)。
善现言。云何住无漏心而行一切法。佛告善现。修般若波罗蜜多时。以离相心修行一切法。所谓不见我能修一切法。我能舍此。于此。由此。为此。如是修一切法。住是离相无漏心中。无染无着而修一切法。尔时不见所修一切法。亦复不见此无漏心。乃至不见一切佛法。如是菩萨摩诃萨住无漏心而修一切法。
佛告善现。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能以离相无漏之心而行六种波罗蜜多。由离诸相无漏心力。能于一切无相无觉无得无影无作法中。圆满六种波罗蜜多。亦能圆满诸余功德(无相无得品竟)。
卷三百七十八之五叶(无杂法义品) 卷三百七十九
尔时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于一切无杂无相自相空法中。能圆满修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云何于一切无漏无差别法中。施设如是诸法差别。及可了知。云何于般若波罗蜜多中。摄受一切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摄受一切内空。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摄受一切真如。法界。法性。乃至不思议界。摄受一切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摄受一切空。无相。无愿解脱门。摄受一切苦。集。灭。道圣谛。摄受一切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摄受一切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摄受一切三摩地门。陀罗尼门。摄受一切五眼。六神通。摄受一切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摄受一切无忘失法。恒住舍性。摄受一切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摄受一切世出世法。云何于一切异相法中。施设一相所谓无相。及于一相无相法中。施设种种差别法相。佛言。善现。若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如梦。如响。如像。如光影。如阳焰。如幻事。如寻香城。如变化事。五取蕴中。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如实了知如梦。如响。乃至如变化事。五取蕴皆无相。所以者何。诸梦响。乃至如变化事。皆无自性。若法无自性。是法则无相。若法无相。是法一相所谓无相。由此因缘。当知一切布施无相。施者无相。受者无相。施物无相。若如是知而行布施。则能圆满修行布施波罗蜜多。若能圆满布施波罗蜜多。则不远离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安住如是布施乃至般若波罗蜜多。则能圆满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乃至亦能圆满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是菩萨安住如是异熟生圣无漏诸法中。以神通力。往到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复以种种上妙所须。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世尊。作诸有情利益安乐。应以布施而摄益者。即以布施而摄益之。应以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而摄益者。即以净戒乃至般若而摄益之。应以诸余种种善法而摄益者。即以诸余种种善法而摄益之。应以一切殊胜善法而摄益者。即以一切殊胜善法而摄益之。是菩萨成就如是无量善法。虽受生死。不为生死过失所染。为欲利乐诸有情故。摄受人天。富贵自在。由此富贵自在威力。能作有情诸利乐事。以四摄事而摄受之。是菩萨知一切法皆无相故。虽知预流果。而不住预流果。虽知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而不住一来不还阿罗汉果。虽知独觉菩提。而不住独觉菩提。所以者何。是菩萨如实了知一切法已。为欲证得一切相智。不共一切声闻独觉。如是善现。菩萨知一切法皆无相故。如实了知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亦皆无相。如实了知诸余佛法。亦皆无相。由是因缘。普能圆满一切佛法。复次善现。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如梦如响。乃至如变化事五取蕴中。圆满净戒波罗蜜多。是菩萨如实了知是五取蕴。如梦如响。乃至如变化事已。便能圆满无相净戒波罗蜜多。如是净戒无缺无隙。无瑕无秽。无所取着。应受供养。智者所赞。妙善受持。妙善究竟。是圣无漏。是出世间道支所摄。安住此戒。能善受持。受施设戒。法尔得戒。律仪戒。有表戒。无表戒。现行戒。不现行戒。威仪戒。非威仪戒。是菩萨虽具成就如是诸戒而无取着。不作是念。我由此戒。当生刹帝利大族。婆罗门大族。长者大族。居士大族。富贵自在。不作是念。我由此戒。当为小王。或为大王。或为轮王。富贵自在。不作是念。我由此戒。当生四大王众天。乃至他化自在天。当生梵众天。乃至大梵天。当生光天。乃至极光净天。当生净天。乃至遍净天。当生广天。乃至广果天。当生无烦天。乃至色究竟天。富贵自在。不作是念。我由此戒。当生空无边处。或生识无边处。或生无所有处。或生非想非非想处。富贵自在。不作是念。我由此戒。当得预流果。乃至或得独觉菩提。或入菩萨正性离生。或得菩萨无生法忍。或得无上正等菩提。所以者何。是诸法皆无相。咸同一相。所谓无相。无相之法。不得无相。有相之法。不得有相。无相之法。不得有相。有相之法。不得无相。由是因缘。都不可得。如是善现。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速能圆满无相净戒波罗蜜多。证入菩萨正性离生。复得菩萨无生法忍。既得菩萨无生法忍。修行道相智。趣一切相智。得异熟五神通。复得五百三摩地门。五百陀罗尼门。安住此中。复能证得四无碍解。从一佛土至一佛土。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世尊。成熟有情。严净佛土。是菩萨为化有情。虽现流转诸趣生死。而不为彼烦恼业报诸障所染。譬如化人。虽现行住坐卧等事。而无真实往来等业。虽现种种饶益有情。而于有情及彼施设。都无所得。如有如来应正等觉。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转妙法轮。度无量众。令脱生死。证得涅盘。而无有情堪受次得无上正等菩提记者。时彼如来化作化佛。令久住世。自舍寿行。入无余依般涅盘界。彼化佛身住一劫已。授一菩萨无上正等菩提记已。方入涅盘。彼佛化身。虽作种种益有情事。而无所得。谓不得色。不得受想行识。不得眼处。不得耳鼻舌身意处。不得色处。不得声香味触法处。不得眼界。不得耳鼻舌身意界。不得色界。不得声香味触法界。不得眼识界。不得耳鼻舌身意识界。不得眼触。不得耳鼻舌身意触。不得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不得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不得一切有漏无漏法及有情。是菩萨亦复如是。虽有所作。而无所得。如是善现。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圆满净戒波罗蜜多。由此净戒波罗蜜多得圆满故。便能摄受一切佛法。复次善现。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如梦如响。乃至如变化事五取蕴中。圆满安忍波罗蜜多。是菩萨如实了知是五取蕴如梦如响。乃至如变化事已。便能圆满无相安忍波罗蜜多。善现。是菩萨修二种忍。便能圆满无相安忍波罗蜜多。何等为二。一安受忍。二观察忍。安受忍者。谓诸菩萨从初发心。乃至安坐妙菩提座。于其中间。假使一切有情之类。竞来呵毁。以粗恶言。骂詈凌辱。复以瓦石刀杖加害。是菩萨为满安忍波罗蜜多。不生一念瞋恨。亦复不起加报之心。但作是念。彼诸有情。深可怜愍。增上烦恼。撞击其心。不得自在。于我发起如是恶业。我今不应瞋恨于彼。复作是念。由我摄受怨家诸蕴。令彼有情。于我发起如是恶业。但应自责。不应瞋彼。菩萨如是审观察时。于彼有情。深生慈愍。如是等类。名安受忍。观察忍者。谓诸菩萨作是思惟。诸行如幻。虚妄不实。不得自在。亦如虚空。无我有情。乃至知者见者。皆不可得。唯是虚妄分别所起。谁呵毁我。谁骂詈我。谁凌辱我。谁以种种瓦石刀杖加害于我。谁复受彼毁辱加害。皆是自心虚妄分别。我今不应横起执着。如是诸法。由自性空。胜义空故。都无所有。菩萨如是审观察时。如实了知诸行空寂。于一切法不生异想。如是等类。名观察忍。是菩萨修习如是二种忍故。便能圆满无相安忍波罗蜜多。即便获得无生法忍。时善现白佛言。云何名为无生法忍。此何所断。复是何智。佛言。善现。由此势力。乃至少分恶不善法。亦不得生。是故说名无生法忍。此令一切我及我所。慢等烦恼。究竟寂灭。如实忍受诸法如梦如响。乃至如变化事。此忍名智。得此智故。说名获得无生法忍。善现复白佛言。声闻独觉无生法忍。与菩萨摩诃萨无生法忍。有何差别。佛言。善现。诸预流者。诸一来者。诸不还者。诸阿罗汉。若智若断。亦名菩萨摩诃萨忍。一切独觉若智若断。亦名菩萨摩诃萨忍。复有菩萨摩诃萨忍。谓忍诸法毕竟不生。是为差别。善现。菩萨成就如是殊胜忍故。超胜一切声闻独觉。是菩萨安住如是殊胜异熟无生忍中。行菩萨道。能圆满道相智。常不远离四念住。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亦不远离空。无相。无愿解脱门。亦不远离异熟神通。由不远离异熟神通。从一佛土至一佛土。供养恭敬诸佛世尊。成熟有情严净佛土。以一刹那相应妙慧。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如是善现。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速能圆满无相安忍波罗蜜多。便能证得一切智智。一切佛法无不圆满。复次善现。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如梦如响。乃至如变化事。五取蕴中。如实了知是五取蕴如梦如响。乃至如变化事。无实相已。发起勇猛。身心精进。引发殊迅速神通。由此神通。往十方界。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世尊。于诸佛所。植众德本。利益安乐无量有情。亦能严净种种佛土。是菩萨由身精进。成熟有情。随其所宜。方便安立于三乘法。各令究竟。如是善现。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由身精进。速能圆满无相精进波罗蜜多。善现。是菩萨发起勇猛。心精进故。引发诸圣无漏道支所摄精进。圆满精进波罗蜜多。于中具能摄诸善法。谓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乃至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是菩萨安住此中。能圆满一切相智。永断一切习气相续。诸相随好。成就圆满。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令诸世界六种变动。转正法轮。具三十二相。诸有情类。蒙光照触。睹斯变动。闻正法音。皆于三乘复不退转。如是善现。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圆满精进波罗蜜多。能办自他多饶益事。速能圆满一切佛法。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复次善现。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如梦如响。乃至如变化事。五取蕴中。圆满静虑波罗蜜多。如实了知是五取蕴如梦如响乃至如变化事。无实相已。入初静虑具足住。入第二第三第四静虑具足住。入慈悲喜舍无量具足住。入空无边处定具足住。入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定具足住。修空三摩地。修无相无愿三摩地。乃至若余无量三摩地。如是一切。皆能身证具足而住。然于如是静虑。无量。无色定等。诸三摩地。不生味着。亦不耽着彼所得果。何以故。是菩萨如实了知静虑无量等。及一切法。皆无实相。皆以无性而为自性。不应以无相法。味着无相法。亦不应以无性为自性法。味着无性为自性法。由不味着。终不随顺静虑无量无色定等诸三摩地势力。而生色无色界。何以故。是菩萨于一切界。都无所得。于入定者。及所入定。由此入定。亦无所得。速满圆满无相静虑波罗蜜多。超诸声闻及独觉地。善现白佛言。云何圆满无相静虑波罗蜜多。超诸声闻及独觉地。佛言。善现。是菩萨善学内空外空乃自无性自性空故。是菩萨于是诸空中。不得一切法。安住此中。不得预流果。不得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不得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是诸空性亦皆空故。由住此空。超诸声闻及独觉地。证入菩萨正性离生。善现复白佛言。菩萨以何为生。以何为离生。佛言。菩萨以一切有所得为生。以一切无所得为离生。善现白佛言。以何为有所得。以何为无所得。佛言。以一切法为有所得。谓以色为有所得。以受想行识为有所得。乃至以一切菩萨摩诃萨行为有所得。以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为有所得。菩萨以如是等有所得为生。善现。无所得者。谓于如是一切法。无行无得。无说无示。谓于色。无行无得。无说无示。于受想行识。无行无得。无说无示。何以故。色自性乃至识自性。皆不可行得说示故。乃至于菩萨摩诃萨行。无行无得。无说无示。于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无行无得。无说无示。何以故。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自性。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自性。皆不可行得说示故。菩萨以如是等无行无得无说无示为无所得。即无所得。说名离生。善现。是为菩萨摩诃萨生及离生。诸菩萨证入正性离生位已。圆满一切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是菩萨尚不随定势力而生。况随贪等烦恼势力。是菩萨若住此中。造作诸业。由业势力。生四静虑。诸趣流转。无有是处。是菩萨虽住如幻诸行聚中。作诸有情如实饶益。而不得幻及有情。于如是无所得时。成熟有情。严净佛土。疾证无上正等菩提。转妙法轮。度无量众。如是善现。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速能圆满无相静虑波罗蜜多。由是静虑波罗蜜多。疾证菩提。转妙法轮。度无量众。如是法轮。名无所得。亦名为空无相无愿。能作有情无上饶益。复次善现。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如梦如响。乃至如变化事。五取蕴中。圆满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如是了知一切法。皆如梦如响。乃至如变化事已。便能圆满无相般若波罗蜜多。善现。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梦。不见见梦者。不闻响。不见闻响者。乃至不见变化事。不见见变化事者。何以故。梦。见梦者。响。闻响者。乃至变化事。见变化事者。皆是愚夫异生颠倒所执着故。诸阿罗汉。独觉。菩萨。及诸如来应正等觉。皆不见梦。亦不见见梦者。皆不闻响。亦不见闻响者。乃至皆不见变化事。亦不见见变化事者。何以故。以一切法皆以无性而为自性。非成非实。无相无为。非实有性。与涅盘等。若一切法皆以无性而为自性。非成非实。无相无为。非实有性。与涅盘等。云何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一切法起有性想。成想。实想。有相有为。实有性想。非寂灭想。若起是想。无有是处。何以故。若一切法有少自性有成有实。有相有为。有实性。非寂灭。而可得者。则所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应非般若波罗蜜多。如是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着色。不着受想行识。乃至不着一切菩萨摩诃萨行。不着诸佛无上正等菩提。由不着故。能圆满初地。而于其中不生贪着。何以故。是菩萨不得初地。云何于中而起贪着。由不着故。能圆满第二第三。乃至第十地。而于其中不生贪着。何以故。是菩萨不得第二地乃至第十地。云何于中而起贪着。是菩萨虽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而不得般若波罗蜜多。由不得般若波罗蜜多故。亦不得一切法。虽观般若波罗蜜多摄一切法。而于是法都无所得。何以故。如是诸法。与此般若波罗蜜多无二无别。所以者何。一切法性。不可分别说为真如。说为法界法性。乃至不思议界。法无杂无差别故。时善现白佛言。若一切法性皆无杂无差别者。云何可说是善是非善是有漏是无漏。是世间是出世间是有为是无为。诸如是无量法门。佛告善现。于汝意云何。一切法实性中。有法可说是善是非善。乃至是有为是无为。是预流果。一来果。乃至是佛无上正等菩提不。善现答言。不也世尊。佛言。善现。由此因缘。当知一切法无杂无差别。无相无生无灭。无碍无说无示。善现。当知我本修行菩萨道时。于法自性都无所得。谓若色。若受想行识。乃至若诸菩萨摩诃萨行。若佛无上正等菩提。于如是等诸法自性。都无所得。如是善现。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从初发心。乃至安坐妙菩提座。将证无上正等菩提。常应善知诸法自性。则能善净大菩提道。亦能圆满诸菩萨行。成熟有情。严净佛土。安住是法。疾证无上正等菩提。转妙法轮。以三乘法。方便调伏诸有情类。令于三有速得解脱。如是善现。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学般若波罗蜜多。速能圆满一切佛法(无杂法义品竟)。
卷三百七十九之十叶(诸功德相品)至三百八十三之十六叶
善现白佛言。云何诸法都无实事。皆以无性而为自性。自相皆空。而可安立。是善是非善。是有漏是无漏。是世间。是出世间。是有为。是无为。乃至是预流。以至是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耶。佛告善现。世间愚夫无闻异生。得梦得见梦者。得响得闻响者。得像得见像者。得光影。得见光影者。得阳焰。得见阳焰者。得幻事。得见幻事者。得寻香城。得见寻香城者。得变化事。得见变化事者。颠倒执着。造身语意善不善行。由诸行故。往来生死。流转无穷。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观察毕竟无际二空。安住毕竟无际二空。为彼有情。宣说正法。谓言。一切法是空。无我我所。都无自性。又作是言。此中无一切法。汝等虚妄分别力故。无一法中见有一切法。当知蕴界处等一切法性。皆从众缘和合建立。颠倒所起。诸业异熟之所摄受。汝等何为于是虚妄无实事法。起实事想。是时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善巧方便。拔济有情。若诸有情耽着有为及果。以诸方便。令住无余般涅盘界。成就无色无见无对真无漏法。安住其中。为说种种大菩提道。示现劝导。赞励庆喜。令住无上正等菩提。善现。菩萨摩诃萨。观察安住毕竟无际二空。虽知诸法如梦如幻。乃至如变化事。都非实有。自性皆空。而能安立是善是非善。乃至是有为是无为。乃至是能证预流果。是能证诸佛无上正等菩提。皆无杂乱。善现。汝等若知菩萨摩诃萨甚奇希有之法。声闻独觉皆非所有。不能测量。于诸菩萨摩诃萨辩。尚不能报。况余有情而能酬对。(七十九卷竟)善现言。何等名为甚奇希有之法。声闻独觉皆非所有。佛告善现。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施诸有情。上从诸佛。下至傍生。平等平等。无所分别。何以故。了达诸法及诸有情。自性皆空。都无差别。故无异想。由无异想。当得无异。无分别果。复次菩萨摩诃萨。恒作是念。我为利乐诸有情故而受此身。诸有来求。定当施与。见有乞者。便作是念。今于此中。谁施谁受。所施何物。由何而施。为何而施。云何而施。诸法自性。皆不可得。所以者何。如是诸法。皆毕竟空。非空法中有予有夺。住此空中而行布施。为他割截内外物时。心无瞋恨。但念有情及法。一切皆空。谁割截我。谁受割截。谁复观空。
善现言。若菩萨摩诃萨亦能得一切相智者。与诸如来应正等觉。有何差别。佛言。诸菩萨摩诃萨。与诸如来应正等觉。俱住诸法无差别性。于诸法相求正遍知。说为菩萨摩诃萨众。若至究竟。即名如来应正等觉。于一切法自相共相。照了无闇。清净具足。住因位时。名为菩萨摩诃萨众。若至果位。即名如来应正等觉。
世间法施。出世法施(自三百八十卷之十四叶至八十一卷之九叶。并标名相。所谓出世圣法财法二施结)。
如来应正等觉。于法善巧。于字善巧。以于诸法诸字善巧。于无字中亦得善巧。由善巧故。能为有情说有字法。说无字法。为无字法说有字法。所以者何。离字无字。无异佛法。过一切字。名真佛法。以一切法。一切有情。皆毕竟空。无际空故。
善现言。若一切法一切有情。皆毕竟空。无际空。超诸字者。则一切法一切有情。自性毕竟皆不可得。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行一切法。云何为诸有情宣说正法。佛告善现。见一切法皆悉空已。为诸有情宣说诸法。而于有情都无所得。于一切法亦无所得。于诸空相。不增不减。无取无舍。由是因缘。虽说诸法而无所说。善现。于一切法如是观时。于一切法得无障智。由此智故。不坏诸法。无二分别。为诸有情如实宣说。(八十一卷竟)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为诸有情如应说法。虽不分别破坏法相。而能如实安立有情。令其安住所应住地。虽于有情及一切法都无所得。而令有情解脱妄想颠倒执着。无缚无脱为方便故。所以者何。一切法本性无缚无脱。一切法本性无缚无脱则非一切法。何以故。一切法毕竟净故。复次善现。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住为方便故。住一切法无所得中。谓以无所住为方便故。善现。一切法无所住。一切法空无所住。何以故。一切法无自性不可得。一切法空亦无自性不可得。非无自性不可得法有所住故。菩萨摩诃萨。以是诸空。修遣诸法。亦能如实说示有情。而于法性无转无越。何以故。诸法实性。即是法界。真如。实际。如是法界真如实际。皆无自性而可转越(八十二卷)。
善现白佛言。若真如界。真如实际。无转越者。一切法与法界真如实际为有异不。佛言。一切法不异法界真如实际。善现言。若一切法。不异法界真如实际者。云何世尊安立黑法感黑异熟。所谓地狱旁生鬼界。安立白法感白异熟。所谓人天。安立黑白法感黑白异熟。所谓一分旁生鬼界。及一分人天。安立非黑非白法感非黑非白法异熟。所谓预流果。或一来果。或不还果。或阿罗汉果。或独觉菩提。或复无上正等菩提。佛言。善现。依世俗谛。安立如是因果差别。不依胜义。胜义谛中不可说有因果差别。胜义谛中。一切法性不可分别。无说无示。云何当有因果差别。胜义谛中。无生无灭。无染无净。以毕竟空无际空故。善现复白佛言。若依世俗谛故。安立圣果差别。不依胜义谛者。则一切愚夫异生皆应有预流果乃至菩提。佛告善现。一切愚夫异生。如实知世俗谛及胜义谛。不若如实知彼应有预流果。乃至应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诸愚夫异生。不如实知世俗谛及胜义谛。无圣道。无修圣道。彼云何有圣果差别。惟诸圣者。能如实知世俗谛及胜义谛有圣道。有修圣道。是故得有圣果差别。善现言。若修圣道。得圣果不。佛言。不也善现。非修圣道能得圣果。亦非不修圣道能得圣果。非离圣道能得圣果。亦非住圣道中能得圣果。何以故。胜义谛中。道及道果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虽为有情安立圣果种种差别。而不分别如是圣果。在有为界。或无为界。安立差别。善现白佛言。若不分别。云何世尊说断三结。名预流果。薄欲贪瞋。名一来果。断顺下分五结永尽。名不还果。断顺上分五结永尽。名阿罗汉果。令所有集法皆成灭法。名独觉菩提。永断一切烦恼习气相续。名为无上正等菩提。佛告善现。所说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如是圣果。为是有为。为是无为。善现答言。皆是无为。非是有为。佛告善现。无为法中。有分别不。善现答言。不也世尊。佛告善现。菩萨摩诃萨。虽为有情宣说诸法。而不分别所谓法相。自于诸法无所执着。亦能教他于诸法中无所执着。谓于一切法皆无执着。无执着故。于一切处皆得无碍。如诸如来应正等觉所变化者。虽行一切法。而于彼果不受不着。唯为有情般涅盘故。善现。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一切法皆无所住。亦无所碍。何以故。善达诸法如实相故(诸功德相品竟)。
卷三百八十三之十七叶(诸法平等品)至三百八十六之十一叶
善现白佛言。云何于一切法善达实相。佛言。于一切法都无所行。是谓善达诸法实相。谓于法性无所分别。善现言。云何通达诸法皆无实事。佛告善现。彼诸如来应正等觉所变化者。为有实事。依斯实事。有染有净。有轮回五趣不。善现答言。不也世尊。非依彼事有染有净。亦无轮回五趣生死。佛言。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于一切法善达实相。亦复如是。通达诸法都无实事。善现言。为一切法皆如化不。佛言。一切法皆如化。(八十三卷竟)善现言。若一切法皆如化者。诸所变化。皆无实法。亦无实轮回五趣。亦无实解脱生死。云何于诸有情有胜士用。佛告善现。诸菩萨摩诃萨本行菩萨道时。不见有情可脱三界。何以故。于一切法。知见通达。皆如幻化。都非实有。善现言。为何事故。修行一切法。佛告善现。若诸有情于一切法。了知如幻。则菩萨不应无数劫为诸有情行菩萨道。以诸有情自不能知皆如幻化。是故菩萨于无数劫。为诸有情行菩萨道。善现言。若一切法如梦如幻。乃至如寻香城。所化有情住在何处。拔济令出。佛告善现。所化有情。住在名相虚妄分别。诸菩萨摩诃萨。从彼名相虚妄分别拔济令出。善现言。何谓为名。何谓为相。佛言。一切名皆是假立。为表诸义。施设诸名。皆非实有。愚夫异生于中妄执。菩萨摩诃萨方便善巧。为诸有情。说离名法。云何为相。善现。相有二种。一者色相。二者无色相。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劣若胜。若远若近。于此刹那诸空法中。愚夫异生分别执着。是名色相。诸所有无色法中。愚夫异生取相分别。生诸烦恼。是名无色相。菩萨摩诃萨方便善巧。教诸有情远离二相。复教安住无相界中。不令其堕二边执。谓此是相此是无相。善现言。所有名相。皆是假立。云何于诸善法。能自增进。亦能令他增进。佛告善现。若诸法中。少有实事。有名相者。则菩萨应于善法不自增进。亦不令他增进。以诸法中无少实事诸名及相。是故菩萨以无相为方便。能圆满一切法。
一切佛法皆由学无相。无念。无作意。而得增益。所以者何。除空无相无愿解脱门。更无余要所应学法。三解脱门。能摄一切妙善法故。能学如是三解脱门。则能学五蕴。亦能学十二处。十八界。乃至亦能学诸余无量无边佛法。(八十五卷之五叶)善现白佛言。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如实了知五蕴等法。展转差别。岂不以五蕴坏法界耶。乃至岂不以诸余无量无边佛法坏法界耶。佛告善现。若离法界。余法可得。可言彼法能坏法界。然离法界无法可得。故无余法能坏法界。既知无法离法界故。亦不为他施设宣说。是故法界无能坏者。如是善现。应学法界无二无别不可坏相。善现白佛言。欲学法界当于何学。佛言。当于一切法学。何以故。以一切法皆入法界故。善现言。何因缘故说一切法皆入法界。佛言。如来出世。若不出世。诸法法尔。皆入法界。无差别相。不由佛说。所以者何。若一切法。无不皆入无相无为性空法界。是故欲学法界。当学一切法。若学一切法。即学法界。善现言。若一切法皆入法界。无二无别。云何菩萨摩诃萨。当学般若波罗蜜多。乃至亦学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世尊。非法界中有如是等种种分别。将无菩萨由此分别。行于颠倒。无戏论中。起诸戏论。世尊。法界非一切法。亦不离一切法。法界即一切法。一切法即法界。佛告善现。如是如是。真法界中。无一切种种分别戏论。善现。一切法非法界。亦不离一切法别有法界。一切法即法界。法界即一切法。若见有法离法界者。便非正趣所求无上正等菩提。善现。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即法界。而以方便善巧无名相法。为诸有情寄名相说。如巧幻师。执持少物。于众人前。幻作种种异类色相。无智男女。见已惊叹。其中有智。作是思惟。云何此人能现是事。此中无有实事可得。而令众人于无实物。起实物想。善现。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虽不见有法离真法界。亦不见法界离诸法。亦不见有情及彼施设实事可得。而能种种善巧方便说真法界。以真法界初中后立。常无差别。是故菩萨摩诃萨。能方便善巧说真法界。成熟有情。严净佛土。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诸法平等品竟)。
卷三百八十六之十二叶(不可动品)至卷三百九十
善现白佛言。若诸有情。及有情施故。皆不可得者。为谁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佛告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以实际为量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若有情际与实际异者。则不应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以有情际不异实际。是故为诸有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善现白佛言。若有情际即是实际。云何菩萨摩诃萨。以不坏实际法。安立有情于实际中。世尊。若安立有情于实际中者。则为安立实际于实际。若安立实际于实际者。则为安立自性于自性。然不应安立自性于自性。云何可说以不坏实际法。安立有情于实际中。佛告善现。不可安立实际于实际。亦不可安立自性于自性。然诸菩萨摩诃萨方便善巧。能安立有情于实际中。而有情际不异实际。善现。有情际与实际。无二无二分。
善现言。何等名为方便善巧。由此方便善巧。安立有情于实际中。而能不坏实际之相。佛告善现。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成就如是方便善巧。由此方便善巧故。安立有情于布施中。为说布施前后中际无差别相。如是布施前后中际。一切皆空。施者受者。施所得果。亦复皆空。于实际中。都无所有。皆不可得。安立有情于净戒中。于诸有情。应深慈愍。离断生命。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离贪欲。离瞋恚。离邪见。如是诸法。都无自性。不应分别执着。应修安忍。乐安忍法。调伏其心。受安忍行。汝所瞋法。自性皆空。云何于中而起瞋忿。见诸有情身心懈怠。退失精进。方便劝导。令其发起身心精进。修诸善法。为言本性空中无懈怠法。无懈怠者。无懈怠处。无懈怠时。无由此事发生懈怠。是一切法。皆本性空。不越空理。见诸有情心多散动。于诸欲境不能寂静。方便令入胜三摩地。勿起散乱。及等持想。何以故。是一切法皆本性空。本性空中。无法可得。可名散乱。或名一心。若能住此胜定。所作善事。皆速成满。亦随所欲。住本性空。见有情类。智慧薄少。愚痴颠倒。造诸恶业。方便引入胜智慧门。观一切法。本性空寂。诸所修行身语意业。皆趣甘露。得甘露果。必以甘露而作后边。是名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方便善巧。由此方便善巧故。安立有情于实际中。而能不坏实际之相。
菩萨摩诃萨如实了知一切法本性空已。住本性空。为诸有情宣说本性空法。
复次善现。若内空性。本性不空。若外空性。乃至无性自性空性。亦本性不空者。则诸菩萨不应为诸有情说一切法皆本性空。若作是说。坏本性空。然本性空理。不可坏。非常非断。所以者何。本性空理。无方无处。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如是空理。亦名法住。是中无法。无聚无散。无减无增。无生无灭。无染无净。是一切法本所住性。诸菩萨摩诃萨。安住其中。不见诸法有所发趣。无所发趣。以一切法都无所住。故名法住。
善现。本性空中。一切法不可得。诸菩萨摩诃萨。虽为有情宣说种种本性空法。而诸有情实不可得。哀愍彼堕颠倒法故。拔济令住无颠倒法。无颠倒者。谓无分别。善现。诸无分别无颠倒中。无一切法。此无所有。即本性空。诸菩萨摩诃萨。安住此中。见诸有情堕颠倒想。方便善巧。令得解脱一切法。亦令解脱五取蕴等诸有漏法。亦令解脱四念住等诸无漏法。何以故。四念住等诸无漏法。亦非如胜义谛。无生无灭。无相无为。无戏论。无分别。亦应解脱。胜义谛者。即本性空。此本性空。即是诸佛所证无上正等菩提(八十七卷竟)。
过去未来现在如来应正等觉。一切皆以本性空为佛眼。无离本性空而出世者。
善现言。诸菩萨摩诃萨。虽行一切法皆本性空。而于本性空。曾无失坏。谓不执一切法异本性空。佛告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一切法不异本性空。本性空不异一切法。一切法即是本性空。本性空即是一切法。若一切法异本性空本性空。异一切法者。则诸菩萨摩诃萨。不应观一切法异本性空。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八十八卷)善现。离本性空。无有一法是实是常。可坏可断。本性空中。亦无一法。是实是常。可坏可断。唯诸愚夫。起别异想。执诸法异本性空。诸菩萨摩诃萨。住本性空波罗蜜多。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执受一切法。亦不坏一切法。若空若不空。所以者何。一切法不坏空。空不坏一切法。谓此是法。此是空。譬如虚空不坏虚空。内虚空界。不坏外虚空界。外虚空界。不坏内虚空界。何以故。如是诸法。俱无自性不可相坏。谓此是空。此是不空。(八十九卷竟)善现白佛言。若一切法皆本性空。本性空中。都无差别。诸菩萨摩诃萨。为何所住。发起无上正等觉心。作是愿言。我当趣证广大无上正等菩提。世尊。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无二行相。非二行相能证无上正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菩提无二。亦无分别。若于菩提行于二相有分别者。必不能证。诸菩萨摩诃萨。不于菩提行于二相。亦不分别。都无所住。发起无上正等觉心。于一切法。不行二相。亦不分别。都无所行。则能趣证广大无上正等菩提。善现。所求无上正等菩提。非行二相而能证得。所有菩提都无所行。谓不于一切法行。何以故。所有菩提。不缘名声。执我我所。谓不作是念我行于一切法。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所有菩提。非取故行。非舍故行。善现言。非取故行。非舍故行。所有菩提。当何处行。佛告善现。诸佛化身所有菩提。当何处行。善现言。诸佛化身。实无所有。如何可说有所行处。若取若舍。佛告善现。诸阿罗汉梦中菩提。当何处行。善现答言。诸阿罗汉。诸漏永尽。惛沉睡眠。盖缠俱灭。毕竟无梦。云何当有梦中菩提。有所行处。若取若舍。佛言。诸菩萨摩诃萨所有菩提。亦复如是。非取故行。非舍故行。都无行处。本性空故。善现言。不行于一切法。不住菩萨殊胜神通。成熟有情。严净佛土。而得无上正等菩提。佛言。不也善现。所有菩提。虽无行处。而诸菩萨摩诃萨。要行一切法。要住菩萨殊胜神通。成熟有情。严净佛土。乃得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善现。欲得无上正等菩提。应住一切法本性空。应住有情本性空。修诸功德。令圆满已。便证无上正等菩提。是诸法本性空。及有情本性空。最极寂静。无有少法能增能减。能生能灭。能断能常。能染能净。能得果。能现观。当知菩萨摩诃萨。依世俗言说。施设法故。说修般若波罗蜜多。如实了知本性空已。证得无上正等菩提。非真胜义。何以故。真胜义中无一切法可得。善现言。若一切法皆不可得。云何行菩提行。云何能得无上菩提。佛告善现。汝于先时。依止断界。断诸烦恼。得无漏根。住无间定。得预流果。若一来。不还。阿罗汉果。汝于彼时。颇见有情若心。若道。若诸道果。有可得不。善现答言。不也世尊。佛言。若汝彼时都无所得。云何言得阿罗汉果。善现答言。依世俗说。不依胜义。佛告善现。如是如是。诸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依世俗说。不依胜义。善现。依世俗故。施设有一切法。依世俗故。施设有有情。施设有菩萨诸佛。不依胜义。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不见有法。能于无上正等菩提。有增有减。有益有损。以一切法本性空故。诸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观本性空。尚不可得。况一切法而有可得。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无上正等菩提。证得无上正等菩提。饶益有情。常无间断(不可动品竟)。
卷三百九十之十八叶(成熟有情品)至卷三百九十二
善现白佛言。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菩萨道。令得圆满。能证无上正等菩提。佛告善现。修行一切法时。不得一切法。亦不远离诸法。则能圆满修菩萨道。
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勇猛正勤。修菩提道。佛言。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方便善巧。不和合一切法。不离散一切法。何以故。如是诸法。皆无自性可合离故。舍利子言。若一切法都无自性可合离者。云何菩萨摩诃萨。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于中修学。若不学般若波罗蜜多。终不能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佛告舍利子。如是如是。所求无上正等菩提。要有方便善巧。乃能证得。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若见有法自性可得。则应可取。不见有法自性可得。当何所取。所谓不取此是般若波罗蜜多。乃至此是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此是异生。此是声闻独觉。此是菩萨如来。舍利子。如实了知一切法性皆不可取。是不可取波罗蜜多。即是无障波罗蜜多。如是无障波罗蜜多。即是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应于中学。舍利子。于中学时。尚不得学无少法有自性。于如是无性为自性法中。何等是异生法。何等是预流一来不还法。何等是阿罗汉独觉法。何等是菩萨法。何等是如来法。诸法既不可得。依何等法可施设。舍利子白佛言。若一切法皆无自性。都非实有。依何等事而可了知。此是异生。此是异生法。乃至此是如来应正等觉。此是如来应正等觉法。佛告舍利子。于汝意云何。为实有一切法如诸愚夫异生执不。舍利子言。不也世尊。但由颠倒愚夫异生有如是执。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虽观诸法皆无自性。都非实有。而依世俗。发趣无上正等菩提。为诸有情种种宣说。令得正解。远离颠倒。(九十一卷竟)舍利子。不见有情少实可得。唯依世俗假说有情。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二谛。为诸有情宣说正法。谓世俗谛。及胜义谛。
舍利子白佛言。菩萨摩诃萨。虽于诸法不得一性。不得异性。不得总性。不得别性。而擐如是大功德铠。不现三界。不现有为界。不现无为界。虽化有情令脱三界。而于有情都无所得。亦复不得有情施设。无缚无解。无染无净。诸趣差别不可了知。无业无烦恼。亦无异熟果。如何得有我及有情流转诸趣。现于三界种种差别。佛告舍利子。如是如是。若有情类。先有后无。菩萨如来应有过失。若诸趣生死。先有后无。则菩萨如来亦有过失。先无后有。理亦不然。是故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相常住。终无改转。以一切法犹如虚空。云何当有诸趣生死。云何当有成熟有情令其解脱。唯依世俗假为有。舍利子。以如是法自性皆空。诸菩萨摩诃萨。从过去佛如实闻已。为脱有情颠倒执着。发趣无上正等菩提。于发趣时。不作是念。我于此法已得当得。令彼有情已度当度。所执着处生死众苦。恒作是思。我必当证所求无上正等菩提。作诸有情真实饶益。谓令解脱迷谬颠倒。诸趣往来。受生死苦。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虽脱有情迷谬颠倒诸趣生死。而无所得。但依世俗。说有是事。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虽作是事。而于有情及一切法。都无所得。不作是念。我以此法调伏诸有情类。
尔时善现白佛言。何谓菩萨摩诃萨大菩提道。修行此道。方便善巧成熟有情。严净佛土。佛告善现。从初发心。所行一切法。及余无量无边佛法。皆是菩萨摩诃萨大菩提道。修行此道。方便善巧成熟有情。严净佛土。而无有情佛土等想(成熟有情品竟)。
卷三百九十三之四叶(严净佛土品) 三百九十四之八叶
尔时善现作是念言。何法名为菩萨摩诃萨道。安住此道。能擐大功德铠。利益安乐一切有情。佛知其念。告善现言。总一切法。皆是菩萨摩诃萨道。若不学一切法。不能得一切智智。善现言。若一切法自性皆空。云何学一切法。将无世尊于无戏论法。而作戏论。佛告善现。若诸有情知一切法自性皆空。则诸菩萨摩诃萨。不应学一切法。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为诸有情安立宣说。以诸有情不知诸法皆自性空故。诸菩萨摩诃萨学一切法。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为诸有情安立宣说。善现。初修学时。应审观察诸法自性。都不可得。唯有执着和合所作。我当审察诸法自性皆毕竟空。不应于中有所执着。何以故。空性不应执着空性。空中空性尚不可得。况有空性能执着空。善现。住此学中。观诸有情心行差别。谓审观察是诸有情心行何处。如实了知彼心。但行虚妄所执。便作是念。彼心既行虚妄所执。我令解脱。必不为难。作是念已。安住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教授教诫。今者皆应远离虚妄所执。趣入正法。修诸善行。复作是言。行一切法。然勿恃此而憍逸。何以故。此中都无坚实事故。善现。是菩萨摩诃萨。如是修行菩提道时。以无所住而为方便。虽行一切法。而于其中都无所住。何以故。如是自性。行者。行相。一切空故。是菩萨摩诃萨。虽能得预流果。而于中不住。虽能得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而于中不住。善现言。何因缘故。于中不住。佛告善现。有二因缘。一者彼果都无自性。能住所住。俱不可得。二者于彼不生喜足。是故不住。彼菩萨恒作是念。我自初发无上正等菩提心来。于一切时。更无余想。唯求无上正等菩提。岂于中间应住余果。是菩萨摩诃萨。从得初地。乃至得第十地。曾无异想。于一切时。心无散乱。诸有所起身语意业。无不皆与菩提心俱。住菩提心。起菩提道。不为余境扰乱其心。善现言。若一切皆不生者。云何起菩提道。佛言。如来出世。若不出世。诸法法界。法尔常住。然诸有情。不能解了。诸菩萨摩诃萨。为饶益故。起菩提道。由菩提道。拔济有情。令永解脱生死众苦。善现言。为用生道得菩提耶。为用不生道得菩提耶。为用生不生道得菩提耶。为用非生非不生道得菩提耶。佛言。不也。善现言。云何菩萨摩诃萨当得菩提。佛告善现。不用道得菩提。亦不用非道得菩提。何以故。菩提即是道。道即是菩提故。善现言。诸菩萨摩诃萨。已得菩提道。应已得菩提。云何如来应正等觉。复为彼说无量佛法。令其修证。佛告善现。汝谓佛得菩提耶。善现答言。不也世尊。佛即是菩提。菩提即是佛故。不应谓佛得菩提。佛言。如是如是。诸菩萨摩诃萨修菩提道未得圆满。云何可说已得菩提。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若已圆满一切法。乃至若已圆满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妙法。从此无间。以一刹那金刚喻定。相应妙慧。永断一切烦恼所知二障。粗重习气相续。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乃名如来应正等觉。于一切法。得大自在。尽未来际。利益安乐一切有情。善现白佛言。云何菩萨摩诃萨严净佛土。佛告善现。从初发心。乃至究竟。常自清净身粗重。语粗重。意粗重。亦清净他身粗重。语粗重。意粗重。清净自他三粗重故。则能严净所求佛土。
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发弘誓愿。精勤勇猛。自修一切法。亦劝他修一切法。作此事已。复发愿言。当得无上正等觉时。令我土中诸有情类。皆不远离一切法。由此行愿。便能严净所求佛土(严净佛土品竟)。
卷三百九十四之九叶(净土方便品)
善现白佛言。诸菩萨摩诃萨。为住正性定聚。为住不定聚耶。佛言。皆住正性定聚。非住不定聚。善现言。为住何等正性定聚。佛言。住佛乘正性定聚。非住二乘正性定聚。善现言。为何时住正性定聚。初发心耶。不退位耶。最后身耶。佛言。若初发心。若不退位。若最后身。皆住菩提正性定聚。善现言。住正性定聚。为复堕于诸恶趣不。佛言。决定不复堕诸恶趣。何以故。诸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修行一切法。伏断一切恶不善法。由此因缘。是诸菩萨摩诃萨复堕恶趣。无有是处。善现言。成就如是善根功德。于诸恶处不复受生。何故世尊每为众说。自本生事若百若千。于中亦有生诸恶处。尔时善根为何所在。佛告善现。非菩萨摩诃萨由不净业。受恶趣身。但为利乐诸有情类。而受彼身。善现。成就如是方便善巧。受傍生身。有猎者来。欲为损害。便起无上安忍慈悲。欲令彼人得利乐故。自舍身命。而不害彼。由是因缘。当知菩萨摩诃萨。为欲饶益诸有情故。为大慈悲速圆满故。虽现受傍生之身。而不为傍生过失所染。善现复白佛言。住何善法。受如是身。佛告善现。一切善法。皆应圆满。诸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安坐妙菩提座。于其中间。常学圆满一切善法。学已。当得一切相智。永断一切习气相续。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善现白佛言。云何成就如是一切白净圣无漏法。而生恶趣。受傍生身。佛言。如来化作傍生身时。是实傍生受彼苦不。善现言。不也世尊。佛告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虽成就一切白净无漏法。而为饶益诸有情故。现受种种傍生等身。而实非彼。亦不为彼过所染污。善现言。安住何等白净胜法。能作如是善巧方便。佛告善现。安住般若波罗蜜多。能作如是方便善巧。虽往十方无量世界现种种身。而于其中不生染着。何以故。于一切法都无所得。不得能染。所染。及染因缘。以一切法自性空故。善现。如是名为不可得空。诸菩萨摩诃萨。安住此中。能证无上正等菩提。善现言。为但安住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能作方便善巧。为亦住余法耶。佛告善现。岂有余法不入般若波罗蜜多。云何复疑为住余法。世尊。若自性空。云何般若波罗蜜多摄一切法。世尊。非于空中可说有法摄与不摄。善现。岂不诸法自性皆空。如是世尊。善现。若一切法自性皆空。岂不空中摄一切法。
一切法自性皆空。由遍观空方便善巧。便能引发殊胜神通波罗蜜多。住此神通波罗蜜多。复能引发天眼。天耳。神境。他心。宿住。随念。及知漏尽殊胜通慧。诸菩萨摩诃萨。非离神通波罗蜜多。成熟有情严净佛土。是故神通波罗蜜多。是菩提道。菩萨摩诃萨皆依此道。求趣无上正等菩提。能自圆满一切善法。亦能令他修诸善法。而于善法不生执着。所以者何。诸善法自性皆空。非自性空有所执着。若有执着。则有爱味。由无执着。亦无爱味。自性空中无爱味故。
修习神通波罗蜜多得圆满故。随意所乐。受种种身。不为苦乐过失所染。
卷三百九十五
善现白佛言。何等名为菩萨摩诃萨菩提资粮。佛告善现。一切善法。皆是菩提资粮。诸菩萨摩诃萨。修行一切法。于中都无分别执着。谓作是念。此是一切法。由此。为此。而修一切法。是三分别。执着皆无。知一切法自性空故。由是所修一切法。能自饶益。亦能饶益一切有情。令出生死得涅盘故。说为善法。亦名菩萨菩提资粮。亦名菩萨摩诃萨道。过去未来现在菩萨行此道故。已得当得今得无上正等菩提。亦令有情已当今度生死大海。证涅盘乐(净土方便品竟)。
卷三百九十五之七叶(初分无性自性品)
善现白佛言。若如是法。是菩萨法。复何等法是佛法耶。佛告善现。即菩萨法亦是佛法。谓诸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觉一切相。由此当得一切相智。永断一切习气相续。若诸如来应正等觉。于一切法。以一刹那相应妙慧现等觉已。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善现。如是菩萨与佛有异。如二圣者。虽俱是圣。而有行向住果差别。若无间道中。行于一切法。未离闇障。未到彼岸。未得自在。未得果时。名为菩萨摩诃萨。若解脱道中。行于一切法。已离闇障。已到彼岸。已得自在。已得果时。名为如来应正等觉。善现。是为菩萨与佛有异。虽位有异而法无别。善现言。若一切法自相皆空。云何得有种种差别。佛告善现。自相空中。无数取趣。无所造业。无异熟果差别可得。然诸有情。于一切法自相空理。不能尽知。由此因缘。造作诸业。谓造罪业。或造福业。或造不动业。或造无漏业。造罪业故。或堕地狱。或堕傍生。或堕鬼界。造福业故。或生人趣。或生欲天。造不动业故。或生色界。或生无色界。造无漏业故。或得声闻果。或得独觉果。若知诸法自相皆空。或入菩萨摩诃萨地。或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四圣谛平等性。即是涅盘。如是涅盘。不由苦集灭道谛得。亦不由苦集灭道智得。但由般若波罗蜜多。证平等性。名得涅盘。
菩萨摩诃萨。谁遍知苦。而能不起缘执苦心。虽永断集。而能不起缘执集心。虽证于灭。而能不起缘执灭心。虽修于道。而能不起缘执道心。但起随顺趋向临入无上正等菩提之心。于一切法。观察实相。
善现言。云何于一切法观察实相。佛言。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观自相空。何以故。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及一切法。皆以无性而为自性。如是无性。非诸佛所作。非独觉所作。非菩萨所作。非诸声闻向果所作。但为有情。于一切法不知不见。如实皆空。善现言。云何施设有诸法异。谓此是地狱。傍生。鬼界。此是人。天。此是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独觉。此是菩萨摩诃萨。此是如来应正等觉。由此业故施设。世尊。无性之法必无作用。云何可说由如是法。生于地狱傍生。鬼界。由如是法。生于人天。由如是法。得预流果。乃至得成如来应正等觉。令诸有情解脱生死。佛告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无性法中。不可施设有诸法异。无业无果。亦无作用。愚夫异生不了诸法皆以无性而为自性。愚痴颠倒。发起种种身语意业。随业差别。受种种身。依如是身品类差别。假施设有地狱。傍生。鬼界。及人。假施设有四大王众天。乃至非非想处天。善现。为欲拔济愚夫异生。施设圣法。及毗奈耶分位差别。施设预流。乃至如来应正等觉。然一切法。皆以无性而为自性。无性法中。实无异法。无业无果。亦无作用。无性之中常无性故。复次善现。如汝所言。无性之法必无作用。诸所修道。是无性不。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是无性不。独觉菩提。是无性不。一切菩萨摩诃萨道。是无性不。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是无性不。善现答言。诸所修道。皆是无性。预流一来。乃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亦是无性。佛言。无性之法。能得无性法不。善现答言。不也世尊。佛言。善现。无性及道。是一切法。皆非相应非不相应。无色无见。无对一相所谓无相。愚夫异生愚痴颠倒。于无相法。虚妄分别。起有法想。执着五蕴。于无常中起于常想。于诸苦中起于乐想。于无我中起于我想。于不净中起于净想。于无性中执着有性。由此因缘。诸菩萨摩诃萨成就殊胜方便。拔济有情安置无相法中。令勤修学解脱生死。证得毕竟常涅盘乐。善现言。颇有事是真实非虚妄不。佛告善现。愚夫异生于中执着。造作诸业。由此因缘。轮回诸趣。不能解脱生死众苦。唯有颠倒虚妄执着。吾今为汝广说譬喻。重显斯义。令其易了。诸有智者。由譬喻故。于所说义而生正解。善现。梦中见人受五欲乐。梦中颇有少分实事。可令彼人受欲乐不。梦中颇有真实修道。依彼修道。有离杂染。得清净不。明镜等中所现诸像。为有实事可依造业不。诸像颇有真实修道。依彼修道。有离杂染。得清净不。深谷等中所发诸响。为有实事可依造业不。诸响颇有真实修道。依彼修道有离杂染得清净不。诸阳焰中。现似水等。为有实事可依造业不。诸阳焰中水等。颇有真实修道。依彼修道有离杂染得清净不。诸光影中所现实相。为有实事可依造业不。诸光影中色相。颇有真实修道。依彼修道有离杂染得清净不。幻师幻作象马车步四军众等。种种幻事。此幻象等。为有实事可依造业不。幻事颇有真实修道。依彼修道有离杂染得清净不。佛所化作诸变化身。此变化身。为有实事可依造业不。化身颇有真实修道。依彼修道有离杂染得清净不。寻香城中所现物类。为有实事可依造业不。寻香城中物类。颇有真实修道。依彼修道有离杂染得清净不。善现答言。不也世尊。此中都无实杂染者。及清净者。佛言。如杂染者及清净者实无所有。由此因缘。杂染清净亦非实有。何以故住我我所诸有情类。虚妄分别。谓有杂染及清净者。非见实者谓有杂染及清净者。如见实者知无杂染及清净者。如是亦无杂染清净(无性自性品竟)。
般若纲要卷七
卍新纂续藏经第 24 册 No. 0449 大般若经纲要
般若纲要卷八
古南沙门 通门 阅正
七空居士 葛? 提纲
卷三百九十六之七叶(胜义瑜伽品)至三百九十七之十五叶
善现言。一切法皆用无性为自性。何故有时佛说有清净法耶。佛告善现。我说一切法平等性为清净法。世尊。何等一切法平等性。善现。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性相常住。是名一切法平等性。此平等性名清净法。此依世俗说为清净。不依胜义。所以者何。胜义谛中。无分别。无戏论。一切音声名字路绝。善现言。若一切法如梦所见。如像。如响。如阳焰。如光影。如幻事。如变化身。如寻香城。虽现似有。而无实事。云何依止如是非真实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作是愿言。我当圆满一切法。我当发起无量光明。遍照十方无边世界。我当发起一妙音声。遍满十方无边世界。随诸有情心心所法。意乐差别。为说种种微妙法门。令勤修学。证得殊胜利益安乐。佛告善现。汝所说法。岂不亦如梦之所见。如像如响。乃至如寻香城耶。善现答言。如是世尊。若一切法如梦所见。广说乃至如寻香城。皆无实事。云何菩萨摩诃萨。发诚谛言。我当圆满一切功德。利益安乐无量有情。世尊。非梦所见。广说乃至寻香城中所现物类。能行一切法。况能圆满。余一切法。亦应如是。俱非实故。佛告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非实有法。尚不能行一切法。况能圆满非实有法。复次善现。一切法非实有故。不能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如是诸法。一切皆是思惟造作。诸有思惟所造作法。皆不能得一切智智。复次善现。如是诸法。于菩提道虽能引发。而于其果无资助能。由此诸法无生无起无实相故。诸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虽起种种身语意善。修行一切法。而知一切如梦所见。乃至如寻香城。皆非实有。复次善现。如是诸法。虽非实有。若不圆满。决定不能成熟有情严净佛土。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善现白佛言。佛证无上正等觉时。所得佛法。为依世俗。为依胜义说得名耶。佛告善现。依世俗故。说名为得。不依胜义。若依胜义。能得所得俱不可得。若谓此人。得如是法。便有所得。有所得者。便执有二。不能得果。亦无现观。善现言。执无二者。为能得果。有现观耶。佛言。执无二者。亦复如是。若无二无不二。即名得果。亦名现观。所以者何。若执由此便能得果。亦有现观。及执由彼不能得果。亦无现观。俱是戏论。若离戏论。乃可名为法平等性。善现言。若一切法皆以无性而为自性。此中何谓法平等性。佛言。若于是处都无有性。亦无无性。亦不可说为平等性。如是乃名法平等性。当知法平等性既不可说。亦不可知。除平等性。无法可得。离一切法。无平等性。善现。法平等性。异生圣者俱不能行。非彼境故。善现言。法平等性。岂亦非佛所行。境耶。佛言。法平等性。非诸贤圣所行之境。谓随信行。若随法行。若第八。若预流。乃至若诸佛应正等觉。皆不能以法平等性为所行境。善现言。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于一切法皆得自在。云何可言法平等性。亦非诸佛所行境耶。佛言。若平等性与佛有异。可言是佛所行之境。然平等性与佛无异。云何可说佛行彼境。善现当知。若诸异生法平等性。若随信行法平等性。若随法行法平等性。若诸第八乃至若诸如来应正等觉法平等性。皆同一相所谓无相。是一平等。无二无别。于此一法平等性中。诸平等性既不可得。于中异生及诸圣者差别之相。亦不可得。(九十六卷竟)善现言。若一切法平等性中。异生圣者。法及有情。俱无差别。云何三宝出现世间。佛言。如来于法。方便善巧。能于无相。建立种种法等差别。复次善现。若诸如来不为有情施设诸法差别之相。诸有情类为能自知不。善现答言。诸有情类不能自知。佛言。是故如来应正等觉。于无相法方便善巧。虽为有情施设种种差别之相。而于诸法平等法性。都无所动。善现言。如是一切愚夫异生。亦于诸法平等法相。无所动不。如是随信行。若随法行。若第八预流。乃至若菩萨摩诃萨。亦于诸法平等法性。无所动不。佛言。一切法及诸有情。皆不出过平等法性。皆于诸法平等法性。都无所动。善现白佛言。若一切法平等法性。即是异生平等法性。亦是随信行随法行第八预流。乃至如来应正等觉平等法性。令一切法及诸有情相应异故。性亦应异。是则法性亦应各异。云何于诸异相法等。可得安立法性一相。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分别法及诸有情有种种性。佛告善现。一切法性。是空性不。善现答言。如是世尊。一切法性皆是空性。佛告善现。于空性中法等异相为可得不。善现答言。不也世尊。于空性中。一切异相皆不可得。佛告善现。由此当知平等法性。非一切法。不离一切法。善现白佛言。平等法性。为是有为。为是无为。佛告善现。平等法性。非是有为。非是无为。然离有为法。无为法不可得。离无为法。有为法亦不可得。善现。若有为界。若无为界。如是二界。非相应非不相应。无色无见。无对一相。所谓无相。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依世俗说。不依胜义。何以故。非胜义中可有身行语行意行。非离身行语行意行。胜义可得。当知即有为无为平等法性。说名胜义。是故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动胜义而行菩萨摩诃萨行。成熟有情。严净佛土。能证无上正等菩提(胜义瑜伽品竟)。
卷三百九十七之十六叶(无动法性品)
善现。若诸法等。平等法性。皆本性空。此本性空。于有无。非能所作。云何不动胜义而作菩萨所应作事。佛告善现。若诸有情。自知诸法皆本性空。则诸如来不现神通。作希有事。谓于诸法本性空中。虽无所动。而令有情远离种种妄想颠倒。安住诸法空。解脱生死苦。谓令有情远离一切想。亦令远离一切法想。安住无为界。解脱生死苦。无为界者。即诸法空。依世俗说名无为界。善现言。由何空故说诸法空。佛告善现。由想空故。说诸法空。复次善现。若变化身复作化事。此有实事而不空耶。善现答言。诸所变化。都无实事。一切皆空。佛告善现。变化与空。如是二法。非合非散。此二俱以空空故空。不应分别是空是化。何以故。非空性中有空有化二事可得。以一切法毕竟空故。复次善现。无一切法非化。诸是化者无不皆空。善现言。世间诸蕴。诸处。诸界。缘起。缘生。缘起支等。可皆是化。诸出世间波罗蜜多。若三十七菩提分法。乃至若由彼法所得诸果。若依彼法施设种种补特伽罗。岂亦是化。佛告善现。一切世间出世间法。无非是化。然于其中。有是声闻所化。有是独觉所化。有是菩萨所化。有是如来所化。有是烦恼所化。有是善法所化。由此因缘。说一切法皆如变化。等无差别。善现复白佛言。所有断果谓预流果。或一来。不还。阿罗汉果。或独觉地。或如来地。永断烦恼习气相续。岂亦是化。佛告善现。如是诸法。若与生灭二相合者。亦皆是化。世尊。何法非化。善现。若法不与生灭相合者。是法非化。世尊。何法不与生灭相合。善现。不虚诳法。即是涅盘。此法不与生灭相合。是故非化。善现复白佛言。如世尊说。平等法性。一切皆空。无能动者。无二可得。无有少法非自性空。云何涅盘可言非化。佛告善现。如汝所说。无有少法非自性空。此自性空。非声闻作。非独觉作。非菩萨作。非如来作。亦非余作。有佛无佛其性常空。此即涅盘。是故我说涅盘非化。非实有法名为涅盘。可说无生无灭非化(无动法性品竟)。
卷三百九十八(常啼菩萨品) 卷三百九十九之十四叶
常啼菩萨。常乐居阿练若处。歘然闻有空中声。曰咄。善男子。汝可东行。决定得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于内外法。心莫散乱。勿破威仪。勿坏身相。勿动于一切法。何以故。若于诸法有所动者。则于佛法不能安住。于生死诸趣轮回。不能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空中声复语常啼菩萨言。善男子。汝当于空无相无愿甚深之法。应生信解。汝应以离一切相心求深般若波罗蜜多。
常啼菩萨思惟。何时当见法涌菩萨。得闻般若波罗蜜多。永断种种虚妄分别。疾证无上正等菩提。善现当知。常啼菩萨即住此处。作是念时。于一切法中。起无障智见。由斯智见。即能现入无量殊胜三摩地门。安住如是三摩地中。现见十方诸佛如来。咸共赞慰。教诫教授此诸三摩地所禀自性。无入无出。亦不见法能入出者。以于诸法无所执故。即名般若波罗蜜多。时十方佛方便赞慰。教诫教授已。忽然不现。常啼菩萨心怀惆怅。作是思惟。我向所见十方诸佛。先从何来。今往何所。谁能为我断如是疑。我当疾诣法涌菩萨所。当以何物而为供养。我若空往。自喜不生。何以表知至诚求法。我于今者。应自卖身。以求价值。持用供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及说法师。何以故。我于长夜诸界趣生。虚丧坏灭无边身命。无始生死。受无量苦。故我今者定应卖身。时天帝释见已念言。此善男子。我当试之。为实慕法。为惑世间。即自化作婆罗门。语常啼曰。我欲祠天。但须人血。人髓。人心。常啼即申右手。执取利刀。刺臂出血。破骨出髓。欲剖心出。有长者女。作是念言。何因缘故。困苦其身。常啼报曰。我为供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及说法师。长者女言。当获何等功德胜利。常啼答言。法涌菩萨。于甚深法。已得自在。当为我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菩萨所学。菩萨所乘。菩萨所行。菩萨所作。我得闻已。如说修行。成熟有情。严净佛土。速证无上正等菩提。长者女恭敬合掌。白常啼言。大士家贫。尚为如是微妙功德。不惜身命。况我家富。为是功德而不弃舍。唯愿大士勿复自害。我身亦愿随大士往。共植善根。为得所说诸佛法故。时天帝释即复本形。曲躬而立。赞言大士。善哉善哉。为法至诚。坚固乃尔。我实不用人血心髓。但来相试。今何所愿。我当相与。常啼报言。我本所愿。唯有无上正等菩提。天主颇能与斯愿不。时天帝释赧然有愧。此非我力。唯有诸佛大圣法王。于法自在能与斯愿。常啼报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我所愿。颇能惠不。时天帝释倍复生惭。我于此愿。亦不能与。然我有力。令大士身。平复如故。常啼报言。如是所愿。自能满足。无劳天主。时长者女。入舍白父母言。愿多与我家中所有种种供具。亦听我身。五百侍女。持诸供具。往妙香城。为欲供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及说法师。定获无边微妙佛法。父母报言。汝应严办供具侍从。速当共往。常啼菩萨寻声复问天帝释言。如是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今在何处。我欲供养。唯愿示之。天帝释言。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在此台中。七宝座上。四宝函内。真金为叶。吠琉璃宝以为其字。法涌菩萨以七宝印。自封印之。尔时常啼菩萨。及长者女。并其父母侍女。闻是语已。即取所持种种供养之具。分作二分。先持一分诣宝台所。供养般若波罗蜜多。复持一分俱共往诣法涌菩萨所。供养已。顶礼双足。合掌恭敬。右绕三匝。却住一面。请问大师。我先所见十方诸佛。先从何来。今往何所。唯愿为我说彼诸佛所从至处。令我了知。知已。生生常见诸佛(常啼菩萨品竟)。
卷三百九十九之十四叶(法涌菩萨品) 卷四百
尔时法涌菩萨摩诃萨。告常啼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如来应正等觉所有法身。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何以故。诸法实性皆不动故。善男子。诸法无来无去。不可施设。诸法即是如来应正等觉。广说乃至佛薄伽梵。善男子。一切如来应正等觉。非即诸法。非离诸法。善男子。诸法真如。如来真如。一而非二。善男子。诸法真如。非合非散。唯有一相。所谓无相。善男子。诸法真如。非一非二非三非四。广说乃至非百千等。何以故。诸法真如离数量故。非有性故。譬如阳焰乃至如梦。为所何来。去何所至。彼人愚痴无智。若谓如来应正等觉有来有去。亦复如是。善男子。若于如是诸佛所说甚深法义。不如实知。执如来身。是名是色。有来有去。当知彼人迷法性故。远离般若波罗蜜多。亦复远离一切佛法。善男子。诸有为法。缘合故生。缘离故灭。于中都无生者灭者。是故诸法无来无去。诸如来身。依本修净行圆满为因缘故。及依有情先修见佛业成熟故。有如来身出现于世。佛身灭时。亦无所去。但由因缘和合力尽。即便灭没。是故诸佛无来无去。善男子。汝于如来应正等觉无来去相。应如是知。随此道理。于一切法无来去相。亦如是知。善男子。若于如来应正等觉及一切法。能如实知无来无去。无生无灭。无染无净。定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必得无上正等菩提。法涌菩萨。为常啼菩萨说诸如来无来无去相时。令彼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大地诸山大海。及诸天宫。六种变动。诸魔宫殿。皆失威光。魔及魔军。皆悉惊怖。彼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所有草木丛林。生非时华。悉皆倾向。空中亦雨种种香华。时天帝释。及诸天众言。得闻如是胜义之教。一切世间住身见者。闻是法已。能舍执着。皆悉住于难伏之地。常啼菩萨踊跃欢喜。作是念言。我今已为获大善利。谓因我问。令诸有情得闻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说诸如来应正等觉无来去相。令尔所众。获大饶益。我由如是殊胜善根。足能成办所求无上正等菩提。无复疑虑。我于来世。定成如来应正等觉。利益安乐无量有情。顶礼双足。合掌恭敬。白言大师。我从今日。愿以身命。奉属大师。以充给使。作是语已。合掌而住。时长者女。及诸眷属。合掌恭敬。白常啼言。我等从今。亦以身命。奉属供侍。是时法涌菩萨。说法既久。日将欲没。下师子座。还入宫中。尔时常啼菩萨。便作是念。我为法故而来至此。未闻正法。不应坐卧。我应唯住行立威仪。以待大师。法涌菩萨。既入宫已。时经七年。一心不乱。游戏菩萨无量无数三摩地门。安住菩萨无量无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常啼菩萨于七岁中。不坐不卧。唯行唯立。长者女亦七岁中。唯行唯立。不舍所愿。进止相随。常啼菩萨作是念言。我今当为法涌菩萨敷设严饰师子之座。扫洒其地。散妙香华。既敷座已。求水洒地。恶魔隐蔽。城内外水皆令不现。乃至遍体皆刺出血。为说法师周洒其地。曾不发起一念异心。时天帝释作是念已。变常啼等所出身血。一切皆成栴檀香水。有天上不可思议最胜甚奇栴檀香气。时法涌菩萨摩诃萨过七日已。从所游戏三摩地门。安庠而起。为说般若波罗蜜多。告常啼言。善男子。一切法平等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平等。一切法远离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远离。一切法不动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动。一切法无念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念。一切法无畏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畏。一切法无惧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惧。一切法一味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一味。一切法无际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际。一切法无生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生。一切法无灭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灭。太虚空无边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边。大海水无边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边。妙高山无边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边。妙高山严好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严好。如太虚空无分别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分别。尔时常啼菩萨摩诃萨。闻说般若波罗蜜多差别句义。即于座前得六十二亿三摩地门。从是以后。多闻智慧。不可思议。犹如大海。随所生处。恒见诸佛。常生诸佛净妙国土。乃至梦中。亦常见佛。为说般若波罗蜜多。亲近供养。曾无暂舍。离无暇法。具足有暇(法涌菩萨品竟)。
卷四百之十七叶(结劝品)
善现当知。由是理趣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威德殊胜。令诸菩萨。速能引得一切智智。是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学六种波罗蜜多。令速圆满。欲具通达诸佛境界。欲得诸佛自在神通。欲疾证得一切智智。欲能毕竟利益安乐一切有情。应学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应于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恭敬听闻。受持读诵。究竟通利。如说修行。如理思惟甚深义趣。书写流布。为他解说。应以种种上妙华鬘涂散等香。衣服璎珞。宝幢幡盖妓乐灯明。及余种种珍奇杂物。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所以者何。由此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是诸如来应正等觉真生养母。是诸菩萨摩诃萨众真轨范师。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咸共尊崇。恭敬赞叹。一切菩萨摩诃萨众。无不供养。精勤修学。是为如来真实教诫。尔时佛告阿难陀言。汝于如来有爱敬不。阿难陀曰。如是世尊。如是善逝。我于佛所。实有爱敬。如来自知。佛告庆喜。如是如是。汝于我所实有爱敬。汝从昔来。尝以慈善身语意业恭敬供养。随侍于我。未曾违失。庆喜。汝应如我现在。以实爱敬。供养我身。我涅盘后。汝亦当用如是爱敬。供养尊重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第二第三。佛以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教诫庆喜。令深爱敬。供养尊重。过如来身。复告庆喜。我以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对今大众。付嘱于汝。汝应受持。我涅盘后。乃至一字。勿令忘失。如是般若波罗蜜多。随尔所时。流布于世。当知即有诸佛世尊现住世间。为众说法。庆喜当知。若有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恭敬听闻。受持读诵。究竟通利。如说修行。如理思惟甚深义趣。书写流布。为他解说。复以种种上妙华鬘涂散等香。衣服璎珞。宝幢幡盖。妓乐灯明。及余种种珍奇杂物。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当知是人常见诸佛。恒闻正法。修诸梵行。时薄伽梵说是经已。无量菩萨摩诃萨众。慈氏菩萨而为上首。大迦叶波。及舍利子。阿难陀。诸大声闻。及余天龙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按经文初分四百卷。后第二分七十八卷。第三分四十七卷。第四分二十八卷。第五分十卷。总计一百六十三卷。与初分四百卷经义相同。品目互异。或一品分为两。或二品合为一品。既分合各殊。义则繁简互出。随文悉载。不免复陈。兹照卷次详列品目。而以初分品目系注其下。庶异同皎尔。义可相参。品题秩然。全经宛在。至于经中意义。有初分含摄。而后分发挥圆满更圆满者。有绪本初分而引伸曲畅融通更融通者。亦间有初分未载者。另集义同文异一卷。备全经之后。仍详注所自。令与初分经文义趣交参。掀揭各见。别开生面。倍饶融通。探索多奇。乃无遗憾。其自五百六十五卷第六分后。以至第七会及第十六会凡三十五卷经文。仍依初分例提纲要。晰条理录之。盖列品题者。仿昔人以经题一句为全经。慎遗漏也。辨异同者。俾学人以妙义各见为融通。珍义趣也。大抵区区之意。务简约以便流通。则惟恐文繁。捧全经而毋凌节。又惟恐或略。庶几体备全经。义探简要。行笈毋繁。流通克广。是余志尔。敬为引端。以当前导。统俟高贤慈悲鉴别。
庚戌仲冬望前一日。七空居士葛?合十载述。
○大般若经第二会序
观夫委契中道。摅妙轨于无垠。流赏一归。漾玄津于有截。何尝不首情而汲悟。即事以排疑。疑繁而诲自广。悟初而访逾笃。所以重指鹫阿。再扣龙众。慧命相聚。则善现居宗。法恐为群。则妙祥端首。既而摇区示警。辟?开严。舌掩大千。身分巨亿。光泛慈影而六趣沾和。声飏法言而十方动讯。既骇殊观。方希秘奖。或谓迹高类诞。情昏伫析。故尝言曰。殉蠡管之察。是病高深。执蟪菌之辰。终欺岁祀。夫以浅定微术。犹擅五通。小善片言。实应千里。况埏孕群品。弹厌众灵。万期一会。穷冥极远。是使微尘刹土。不动而游。恒沙诸佛。不谋而证。非般若至??。其孰能致此。是用十空莹晒。七如朗听。虽恼趣森横。寂岸层迥。莫不同幻蕊之开落。不灭不生。比梦象之妍蚩。无染无净。猋谷投响。则誉毁共销。月池寖色。则物我俱谢。文优理诣。感通悟永。凡有八十五品。七十八卷。即旧大品光赞放光。然大品之于光赞。词倍丰而加美。即明此分之于大品。文益具而弥正。攒辉校宝。岂不盛欤。
唐西明寺沙门玄则制
卷四百一 缘起品(初分缘起品)
卷四百二 欢喜品(初分学观品)
卷四百二之十七叶 观照品(初分学观品) 卷四百三(初分相应品) 卷四百四(初分转生品) 卷四百五之十二叶(观照品竟)
卷四百五之十三叶 无等等品(初分赞胜德品)
卷四百五之十七叶 舌根相品(初分现舌相品)
卷四百六 善现品(初分教诫教授品) 卷四百七 卷四百八之十叶(善现品竟)
卷四百八之十一叶 入离生品(初分劝学品)
卷四百八之十八叶 胜军品(初分无住品)
卷四百九 行相品(初分行相品) 卷四百十之五叶(行相品竟)
卷四百十之六叶 幻喻品(初分譬喻品)
卷四百十一 譬喻品(初分菩萨品 初分摩诃萨品)
卷四百十一之十五叶 断诸见品(初分摩诃萨品)
卷四百十一之十八叶 到彼岸品(初分摩诃萨品) 卷四百十二之十七叶(到彼岸品竟)
卷四百十二之十八叶 乘大乘品(初分摩诃萨品)
卷四百十三 无缚解品(初分大乘铠品)
卷四百十三之十六叶 三摩地品(初分辩大乘品) 卷四百十四之十三叶(三摩地品竟)
卷四百十四之十四叶 念住等品(初分辩大乘品) 卷四百十五之十叶(念住等品竟)
卷四百十五之十一叶 修治地品(初分辩大乘品) 卷四百十六之十四叶(修治地品竟)
卷四百十六之十五叶 出住品(初分辩大乘品) 卷四百十七之十二叶(出住品竟)
卷四百十七之十三叶 超胜品(初分赞大乘品) 卷四百十八之四叶(超胜品竟)
卷四百十八之五叶 无所有品(初分赞大乘品) 卷四百十九 卷四百二十之十叶(无所有品竟)
卷四百二十之十一叶 随顺品(初分随顺品)
卷四百二十之十四叶 无边际品(初分无所得品) 卷四百二十一 卷四百二十二 卷四百二十三(初分观行品)(无边际品竟)。
卷四百二十三之十二叶 远离品 卷四百二十四(初分无生品 初分净道品)(远离品竟)
卷四百二十五 帝释品(初分天帝品 初分诸天子品) 卷四百二十六之二叶(帝释品竟)
卷四百二十六之三叶 信受品(初分诸天子品 初分受教品)
卷四百二十六之八叶 散华品(初分散华品 初分学般若品初分求般若品) 卷四百二十七(初分叹众德品)(散华品竟)
卷四百二十七之五叶 授记品(初分摄受品)
卷四百二十七之十二叶 摄授品(初分摄受品) 卷四百二十八之三叶(摄受品竟)
卷四百二十八之四叶 窣堵波品(初分摄受品 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四百二十九 福生品 功德品 外道品 天来品(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四百三十之五叶 设利罗品(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四百三十一 经文品(初分较功德品) 卷四百三十二之十叶(经文品竟)
卷四百三十二之十一叶 随喜回向品(初分随喜回向品)
卷四百三十四 大师品(初分赞般若品)
卷四百三十四之十八叶 地狱品(初分谤般若品 初分难信难解品) 卷四百三十五
卷四百三十六 清净品(初分着不着相品)
卷四百三十六之十六叶 无标帜品(初分说般若相品) 卷四百三十七
卷四百三十七之十五叶 不可得品
卷四百三十八 东北方品(初分难闻功德品) 卷四百三十九 卷四百四十(东北方品竟)
卷四百四十之四叶 魔事品(初分魔事品)
卷四百四十之十四叶 不和合品(初分魔事品) 卷四百四十一
卷四百四十一之十四叶 佛母品(初分佛母品) 卷四百四十二之十四叶(佛母品竟)
卷四百四十二之十五叶 示相品(初分佛母品 初分不思议等品) 卷四百四十三(示相品竟)
卷四百四十四 成办品(初分办事品 初分众喻品)
卷四百四十四之十四叶 船等喻品(初分众喻品) 卷四百四十五
卷四百四十五之六叶 初业品(初分真善友品)
卷四百四十六之六叶 调伏品(初分趣智品)
卷四百四十六之十六叶 真如品(初分真如品) 卷四百四十七 卷四百四十八
卷四百四十八之八叶 不退转品(初分不退转品)
卷四百四十九 转不转品(初分不退转品)
卷四百四十九之十八叶 甚深义品(初分巧方便品) 卷四百五十(甚深义品竟)
卷四百五十一 梦行品(初分巧方便品)
卷四百五十一之四叶 愿行品(初分愿行品)
卷四百五十一之十七叶 殑伽天品
卷四百五十二 习近品(初分善学品)
卷四百五十二之十五叶 增上慢品(初分善学品) 卷四百五十三 卷四百五十四(初分断分别品)(增上慢品竟)
卷四百五十四之十四叶 同学品(初分巧便学品) 卷四百五十五
卷四百五十五之十一叶 同性品(初分巧便学) 卷四百五十六
卷四百五十六之五叶 无分别品(初分愿喻品)
卷四百五十六之十七叶 坚非坚品(初分坚等赞品) 卷四百五十七
卷四百五十七之十六叶 实语品(初分嘱累品) 卷四百五十八
卷四百五十八之十四叶 无尽品(初分无尽品)
卷四百五十九 相摄品(初分相引摄品)
卷四百六十 巧便品(初分多问不二品)卷四百六十一(至)四百六十三之四叶(巧便品竟)
卷四百六十三之五叶 树喻品(初分实说品)
卷四百六十四 菩萨行品(初分巧便行品)
卷四百六十四之六叶 亲近品(初分巧便行品)
卷四百六十四之十三叶 遍学品(初分遍学道品) 卷四百六十五(遍学品竟)
卷四百六十五之十八叶 渐次品(初分三渐次品) 卷四百六十六
卷四百六十六之十五叶 无相品(初分无相无得品) 卷四百六十七
卷四百六十七之十四叶 无杂品(初分无杂法义品) 卷四百六十八
卷四百六十八之十四叶 众德相品(初分诸功德相品) 卷四百六十九(至)四百七十一之七叶(众德相品竟)
卷四百七十一之八叶 善达品(初分诸法平等品) 卷四百七十二 卷四百七十三
卷四百七十三之五叶 实际品(初分不可动品) 卷四百七十四之十五叶(实际品竟)
卷四百七十四之十五叶 无阙品(初分成熟有情品) 卷四百七十五
卷四百七十六 道土品(初分严净佛土品)
卷四百七十七 正定品(初分净土方便品)
卷四百七十七之十四叶 佛法品(初分无性自性品)
卷四百七十八 无事品(初分无性自性品)
卷四百七十八之八叶 实说品(初分胜义瑜伽品)
卷四百七十八之二十叶 空性品(初分无动法性品)(第二分竟)
○大般若经第三会序
夫正理晦于率情。而情由理镜。妙观暌于循迹。而迹以观冥。然情迹两崇。假名相而耽习。则理观双拔。资渐渍于多闻。王城所以亟迁。圣席于兹复坦。是用入游戏定。擒前会之神踪。出微妙音。集向时之遥证。光敷法润。澡沃心源。将欲利无利于情区。度不度于生品。运六通于即寂。流四辩于忘言。固当住不思议。得无分别。至如梦中重梦。尚萦驰徇之劳。即明觉后复觉。乃有发蒙之庆。何物物之殊炫。而如如之罕觏哉。彼如复如者。非异所异也。在缠出缠而性净。有佛无佛而体常。会之。则归来号如来矣。乖之。则流异称异生焉。前际空而累尽。后际空而德满。尔其辟甘露门。坐金刚座。假名法外。无色而庄严。胜义谛中。无心而启悟。故能断以空滞空之恶取。开无说假说之善权。熙妙色之殊对。霈圆音之各解。莫非自般若以为源。依般若以成学。譬山王之高妙。谷王之宗长。义必重深。辞亦丰秘。凡五十九卷。三十一品。于旧无涉。号单译焉。
唐西明寺沙门玄则制
卷四百七十九 缘起品(初分缘起品)
卷四百七十九之十叶 舍利子品(初分相应品 初分转生品) 卷四百八十(至)四百八十二之十二叶(舍利子品竟)
卷四百八十二之十三叶 善现品(初分教诫教授品) 卷四百八十三 卷四百八十四(初分劝学品 初分无住品 初分波若行相品)卷四百八十五(初分譬喻品)卷四百八十六(初分菩萨品 初分摩诃萨品)卷四百八十七(初分大乘铠品)卷四百八十八 卷四百八十九 卷四百九十(初分辩大乘品)卷四百九十一 卷四百九十二 卷四百九十三(初分赞大乘品 初分随顺品)卷四百九十四 卷四百九十五 卷四百九十六(初分无所得品)卷四百九十七(初分观行品)卷四百九十八(初分无生品 初分净道品)(善现品竟)。
卷四百九十八之十六叶 卷四百九十九 天帝品(初分天帝品 初分诸天子品 初分受教品) 卷五百(初分学般若品)
卷五百之十二叶 现窣堵波品(初分摄受品 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五百一 卷五百二
卷五百二之四叶 称扬功德品(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五百三(称扬功德品竟)
卷五百三之五叶 佛设利罗品(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五百三之十五叶 福聚品(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五百四(福聚品竟)
卷五百四之十八叶 随喜回向品(初分随喜回向品) 卷五百五
卷五百五之十八叶 地狱品(初分赞般若品 初分谤般若品) 卷五百六
卷五百六之十七叶 叹净品(初分赞清净品 初分着不着相品) 卷五百七
卷五百七之十五叶 赞德品(初分说般若相品)
卷五百八 陀罗尼品 卷五百九
卷五百九之五叶 魔事品(初分魔事品)
卷五百十 现世间品(初分佛母品)
卷五百十一 不思议等品(初分不思议等品)
卷五百十一之五叶 譬喻品(初分众喻品)
卷五百十二 善友品(初分真善友品 初分趣智品)
卷五百十三 真如品(初分真如品) 卷五百十四
卷五百十四之五叶 不退相品(初分不退转品) 卷五百十五
卷五百十五之十七叶 空相品(初分巧方便品) 卷五百十六 卷五百十七(空相品竟)
卷五百十七之十一叶 殑伽天品
卷五百十七之十四叶 巧便品(初分善学品) 卷五百十八 卷五百十九(初分断分别品) 卷五百二十(初分巧便学品)
卷五百二十之十二叶 学时品(初分巧便学品)
卷五百二十一 见不动品(初分愿喻品 初分坚等赞品) 卷五百二十二(见不动品竟)
卷五百二十三 方便善巧品(初分无尽品 初分相引摄品) 卷五百二十四(初[问]多问不二品) 卷五百二十五 卷五百二十六(初分实说品 初分巧便行品)(方便善巧品竟)。
卷五百二十七 慧到彼岸品(初分遍学道品)
卷五百二十八 妙相品(初分三渐次品) 卷五百二十九(初分无相无得品) 卷五百三十(初分诸功德相品) 卷五百三十一卷五百三十二(妙相品竟)。
卷五百三十二之四叶 施等品(初分诸法平等品) 卷五百三十三(初分不可动品) 卷五百三十四(初分成熟有情品) 卷五百三十五(施等品竟)。
卷五百三十五 佛国品(初分严净佛土品)卷五百三十六
卷五百三十六之三叶 宣化品(初分净土方便品 初分无性自性品) 卷五百三十七(初分胜义瑜伽品 初分无动法性品)(宣化品竟)(第三分竟)
○大般若经第四会序
若夫识之所识。曷尝非识。如之所如。未始不如。是故能行与所行兼空。则摄受之理废。自性与无性不异。则执取之念忘。若忘执而有恃。或存概以隳业。知盛修而不行。乃虚己而制胜。恐野马之情未戢。故灵鹫之谈复敞。或曰。其在名也。每切有行之诫。其在实也。必警无行之怠。涂致或爽。折中奚归。窃应之曰。一切凡夫。剖名相之符。保痴爱之宅。所以措怀有着。拟议必违。至真反此。动寂斯会。由此言之。行亦不行。不行亦不行。而宛然行矣。宛然不行矣。以假名般若。授假名菩萨。是持幻法与幻人。故无作亦无得。此又晨蜉之语岁。梦蝶之议觉乎。慨斯取之未倾。欣此教之方渐。凡二十九品。一十八卷。即旧小品道行。新道行明度经。品之为言分也。分有长短。故有大品小品焉。道行。即分中之初品。译者。取以别经。明度。乃智度之异言。即就总目为号。实由残缺未具。故使名题亦差。今大教克圆。鸿规允布。心术之要可复道哉。
唐西明寺沙门玄则制
卷五百三十八 妙行品(初分劝学品 初分无住品 初分般若行相品 初分无生品) 卷五百三十九
卷五百三十九之四叶 帝释品(初分天帝品 初分诸天子品 初分受教品)
卷五百三十九之十六叶 供养窣堵波品(初分摄受品) 卷五百四十(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五百四十一之七叶(供养窣堵波品竟)。
卷五百四十一之八叶 称扬功德品
卷五百四十一之十一叶 福门品 卷五百四十二
卷五百四十三 随喜回向品(初分随喜回向品) 卷五百四十四之九叶(随喜回向品竟)
卷五百四十四之十叶 地狱品
卷五百四十五 清净品(初分着不着相品)
卷五百四十五之十叶 赞叹品(初分说般若相品)
卷五百四十五之十五叶 总持品(初分难闻功德品) 卷五百四十六之十叶(总持品竟)
卷五百四十六之十一叶 魔事品 卷五百四十七
卷五百四十七之五叶 现世间品(初分佛母品)
卷五百四十七之十八叶 不思议等品(初分不思议等品)
卷五百四十八之八叶 天赞品(初分趣智品)
卷五百四十八之十七叶 真如品(初分趣智品 初分真如品) 卷五百四十九
卷五百四十九之六叶 不退相品(初分不退转品)
卷五百四十九之十八叶 空相品(初分不退转品屡言空) 卷五百五十
卷五百五十之四叶 深功德品(初分巧方便品)
卷五百五十之十四叶 殑伽天品(初分殑伽天品)
卷五百五十之十六叶 觉魔事品(初分善学品) 卷五百五十一
卷五百五十一之十四叶 善友品(初分善学品) 卷五百五十二之四叶(初分断分别品)(善友品竟)
卷五百五十二之五叶 天主品(初分巧便学品)
卷五百五十二之九叶 无杂无异品(初分巧便学品)
卷五百五十二之十七叶 迅速品(初分巧便学品) 卷五百五十三
卷五百五十三之六叶 幻喻品(初分愿喻品)
卷五百五十三之十五叶 坚固品(初分坚等赞品) 卷五百五十四(坚固品竟)
卷五百五十四之七叶 散华品(初分嘱累品 初分无尽品)
卷五百五十五 随顺品(第四分竟)
○大般若经第五会序
盖闻申申夭夭。宴居而欲流诲。愤愤悱悱。离座而思请益。况深慈之远鞠。遍知之委照。妙感之潜通。玄机之盛扣。其于说也。何能已乎。神运之来。亟谐景集。灵山之上。复动希声。良由心涂易芜。情霭难拂。滞识象之为识。昧空色之即空。岂知夫法体法如。不一不二。性相性宗。言虑莫寻。既无一在而可舒。又无不在而可卷。谅非朕兆之可导。又非尘躅之可随。斯则行不行矣。住不住矣。观无二之性。与二不二。则非一之名。在一恒一。故纷之则万舛。澄之则一如。一如未限。而义区之。一义未易。而名异之。一名未改。而相贸之。一相未派。而取乱之。过此以往。其不涯矣。故正乘之与大心。回向之与随喜。忘之。则戒定慧蕴。存之。则相心见倒。夫见生死者三有。着涅盘者二乘。是故知生死空。斯出三界矣。知涅盘空。斯过二地矣。释五华之授记。乃证菩提。搋七宝之较量。高深福地。天供天护。加顶赞而徒殷。神咒神珠。语灵祥而不极。铺惟此会未传兹壤。凡二十四品。今译十卷。亹亹通韵。新新渴奉者。固当不以抵羽而轻积珍矣。
唐西明寺沙门玄则制
卷五百五十六 善现品(初分无生品)
卷五百五十六之十八叶 天帝品(初分诸天子品 初分求般若品)
卷五百五十七 窣堵波品(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五百五十七之十一叶 神咒品(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五百五十八 设利罗品
卷五百五十八之六叶 经典品
卷五百五十八之十二叶 回向品(初分随喜回向品)
卷五百五十九 地狱品
卷五百五十九之九叶 清净品
卷五百五十九之十七叶 不思议品 卷五百六十之七叶(不思议品竟)
卷五百六十之八叶 魔事品
卷五百六十之十五叶 真如品
卷五百六十一 甚深相品
卷五百六十一之十叶 船等喻品
卷五百六十一之十一叶 如来品
卷五百六十二 不退品
卷五百六十二之十三叶 贪行品 卷五百六十三
卷五百六十三之六叶 姊妹品
卷五百六十三之十三叶 梦行品
卷五百六十四(初分善学品 初分断分别品)
卷五百六十四之九叶 修学品
卷五百六十四之十四叶 根栽品 卷五百六十五(初分巧便学品 初分愿喻品)
卷五百六十五之七叶 付嘱品
卷五百六十五之十四叶 见不动佛品(第五分竟)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六会序
原夫控归涂以弥纶。践要极而端务。莫若警十度于一施。披六蔽于三檀。矧般若之大猷。固总领而高视。诚庶心之扄牖。积行之枢轴。故能范围真际。充塞尘区。泛之则无缘。绥之则无动。大悲抗其首。大舍维其末。恬五痛之苦修。倏三祗之遥序。愿无近远。遇物成资。善靡鸿纤。触涂必衍。凭无象而永日。辍有轮于长夜。穷幽尽妙。其般若之致乎。粤有天王。是为最胜。捐乐宫而下拜。泛嘉言而上表。念兹在兹。爰究爰度。然以位悬道隔。非目击之能存。所以轨众谐辰。寄言提而取悟。即旧胜天王般若。今译成八卷。一十七品。其发明弘旨。敞拔幽关固已。法宝骈映。义林交积。自性三种。郁无性以芊眠。果德万区。殷不德而辉焕。凡鼓箧之土。犹希取质。况乘杯之客。如何勿思。
唐西明寺沙门玄则制
卷五百六十六(缘起品)
卷五百六十六之五叶(通达品)
修学般若波罗蜜多。则能通达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慧般若。方便善巧。妙愿。力。智波罗蜜多。是名菩萨修学一法。能通一切法。
卷五百六十七(显相品)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如地水火风空等相。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信解如来三种清净。
世间常有大火炽然。谓贪瞋痴为火烟闇。云何当使一切有情。从此世间。皆得出离。若能通达诸法平等。无染着心。名为出离。
诸法无本而有业果。
如是诸法。空无所有。非自在性。虚妄分别。因缘合故。无生似生。
无名字法。假立名字。谓是有情。谓是般若。谓有能说。谓有所说。谓有听者。及所听法。胜义谛中。皆同一相。所谓无相。都无差别。
如来于法。本无说心。亦不作意为此为彼。但障重者虽近如来而不见闻。
卷五百六十七之十三叶(法界品) 卷五百六十八
最胜天王白佛言。云何名为法界。佛告最胜天王。当知法界即是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即是诸法真如。天王当知。真如深妙。但可智知。非言能说。何以故。诸法真如。过诸文字。离语言境。一切语业不能行故。离诸戏论。绝诸分别。无此无彼。离相无相。远离寻伺。过寻伺境。无想无相。超过二境。非识所了。住无所住。寂静圣智。及无分别。后得智境。无我我所。求不可得。无取无舍。无染无着。清净离垢。最胜第一。性常不变。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性相常住。天王当知。是为法界。是名实相般若波罗蜜多。真如实际。无分别相。不思议界。亦名真空。及一切智一切相智不二法界。最胜便白佛言。云何能证能得如是法界。佛告最胜。当知出世般若波罗蜜多。及所得无分别智。能证能得。世尊。证得。义有何异。天王当知。出世般若波罗蜜多。能如实见。故名为证。后智通达。故名为得。
实相般若波罗蜜多。甚深微妙。闻慧粗浅。不能得见。是胜义故。思不能量。出世法故。修不能行。诸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远离诸相谓都不见内外诸相。离戏论相。离分别相。离寻求相。离贪着相。离境界相。离攀缘相。离诸能知及所知相。最胜白佛言。能如是观诸法无相。复云何观。佛言。天王。诸佛境界。不可思议。何以故。离境界故。一切有情思量佛境。心则狂乱不知此彼。何以故。同虚空性不可思量。求不可得。离寻伺境。诸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尚不见有异生境等可得思量。况佛境界。亦不依止一切妙愿。虽行种种波罗蜜多。而于彼果都无所着。于诸幻法乃至涅盘。亦不依着。何以故。离我我所。无二无别。自性离故。
随顺般若波罗蜜多。不违生死。虽在生死。不违般若波罗蜜多。随顺法相。最胜白佛言。云何随顺甚深法相。不违世俗。佛言。随顺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远离色受想行识。不远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不远离法而无取着。随顺般若波罗蜜多不远离道。何以故。具大方便善巧力故。何谓菩萨方便善巧。佛言。谓四无量。诸菩萨具大慈悲喜舍心故。常能利乐所化有情。是为菩萨方便善巧(六十七卷)。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不可得。诸菩萨相亦不可得。但由方便善巧威力。为有情类示现入胎。乃至涅盘。种种化相。诸天计常。谓无堕落。为破彼执。示现入胎。因令彼天起无常念。复有诸天。放逸着乐。不修正法。菩萨多勤精进。如救头然。破放逸行。示现堕落。复有下劣有情。善根少故。不堪见佛。示现婴儿。及作童子。有高行人。常能离俗。菩萨为彼示现出家。复有天人。端坐受乐。不得圣道。菩萨为彼示现苦行。亦为降伏苦行外道。示现种种难行苦行。有天人等。不求出离。而根性纯熟。是深法器。为是有情示现三转十二行相无上法轮。复有天人。乐闻圆寂。菩萨为彼示现涅盘。当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现如是种种化相。
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终不生于无暇之处。
菩萨终不生长寿天。不能利他。不见佛故。多生欲界。示现出世。利乐有情。
菩萨生处。必具三宝。宿愿强故。
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能得如来十身差别。
卷五百六十八之八叶(念住品)
菩萨善修身受心法念住 如来功德威神。
卷五百六十九(法性品)
如来法性因果。甚深微妙。不可思议。功德威神。及所说法利乐他事。亦复如是。天王。如来法性。在有情类蕴界处中。从无始来。展转相续。烦恼不染。本性清净。诸心意识。不能缘起。余寻伺等不能分别。邪念思惟。不能缘虑。远离邪念。无明不生。是故不从十二缘起说名无相。非所作法。无生无灭。无边无尽。自相常住。天王。诸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知法性清净如是。无染无着。远离垢秽。从诸烦恼。超然解脱。此性即名诸佛法本。福德智慧。因之而起。本性明净。不可思议。
诸佛悉知有情本性清净。客尘烦恼之所覆蔽。不能悟入。我当为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除其烦恼。令得悟入本性清净。复作是念。此诸烦恼。无力无能。自体虚妄。违清净法。何以故。背一切智。顺生死故。清净法性。为诸法本。自性本无虚妄烦恼。皆从邪念颠倒而生。譬如四大。依虚空立。虚空无依。烦恼亦尔。依于法性。法性无依。诸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如实观知。不起违逆。以随顺故。烦恼不生。是诸菩萨观察烦恼。不生染着。若自染着。云何说法令他出离。
复作是念。若生死中有一烦恼能益有情。我则摄受。然无是事。故名断灭。
如是法性。无量无边。为诸烦恼之所隐覆。随生死流。沉没六趣。长夜轮转。随有情故。名有情性。诸菩萨起厌离心。除五境欲。灭诸分别。修无上道。是时此性名为出离。超一切苦。故名寂静。
诸菩萨依此法性。修习善根。来入三有。饶益有情。虽现无常而非真实。何以故。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如实观知真法性故。具足方便大悲愿力。不舍有情。二乘异生。既无如是大悲愿力。不见圆净法性。不能如实饶益有情。
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能如是观真净法性。诸佛如来无边功德不共之法。从此性生。由是性出。一切圣者戒定慧品。从此性生。是性寂静。过诸名相。性是真实。远离颠倒。性不变异。故称真如。是圣智境。故名胜义。
诸菩萨复作是念。法性离相。诸法离相。无二无别。何以故。诸法离相。即法性离相。法性离相。即有情离相。有情离相。即法界离相。法界离相。即诸法离相。如是离相。求不可得。法性真如。有情真如。无二无别。法性真如。诸法真如。无二无别。诸法真如。诸佛真如。无二无别。法性真如。三世真如。不相违逆。三世真如。即蕴界处真如。蕴界处真如。即染净真如。染净真如。即生死涅盘真如。生死涅盘真如。即一切法真如。天王当知。真如名为无变无异。无生无灭。自性真实。如实知见。诸法不生。诸法虽生。真如不动。真如虽生诸法。而真如不生。是名法身。清净不变。如虚空等。一切三界无能及者。遍有情身无与等者。清净离垢。本来不染。自性明净。自性不生。自性不起。在心意识非心意识。性即是空无相无愿。遍虚空界诸有情处。一切平等。无量无边。不异不别。非色受想行识。不离色受想行识。非地水火风大。不离地水火风大。无生不离生。虽逆生死。不顺涅盘。眼不能见。耳不能闻。鼻不能嗅。舌不能尝。身不能觉。意不能知。不在心意识。不离心意识。是名法性。菩萨摩诃萨。以能通达此法性故。修行清净。能于三千大千世界示现色身。所现身者。非色非相而现色相。虽非六根所行境界。而化有情常无休息。菩萨如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通达法性。即得自在无有移动。而起智业游戏神通。种种示现。如是自在。是无尽相。遍一切处无色现色。自在遍观诸有情心。见如实心性。自在忆念无边无数劫。相续不断。自在变化住解脱相。自在漏尽。为有情故不证漏尽。自在出世。是圣智境。自在甚深。声闻独觉不能测量。自在坚牢。魔不能坏。坐菩提座成就佛法。最为第一。自在随顺。转妙法轮。自在调化一切有情。自在受位得法自在。
若欲受生。于生自在。远离系缚。若欲现灭。于灭自在。随其生处。恒摄大乘。成熟佛法。
若离名相。即是平等。若法平等。即无执着。无可执着。是法真实。若着真实。即是虚妄。以不着故。即非虚妄。
虽转法轮。不见说听。虽现涅盘。而知生死本性平等。
譬如虚空。遍满一切。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心亦如是。
菩萨善能通达世俗谛法。虽说诸法而非实有。终不取着。
诸法无灭。是故无生。何以故。性不变故。但依世俗见有生灭。皆是虚妄。非真实有。
邪见外道。但欲断死。不知断生。若法不生。即无有灭。外道不知断生。终不离死。
净修一行。亦生净土。何以故。一一行中具众行故。
此诸菩萨。能生众善。有巧方便。化度有情。住此佛土。身不动摇。而游无边诸佛世界。虽作种种佛事。而不作意。亦无分别。
鹫峰山中旧住天神。皆是安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是故能知过去佛境久近差别。
如来所居之处。皆无杂秽。即是净土。
三世诸佛。皆因般若波罗蜜多而得有(法性品竟)。
卷五百七十(平等品)
能执。所执。一切烦恼障善法者。依身见生。能灭身见。一切随眠及诸烦恼。皆永寂静。作愿亦息。
于五取蕴妄谓有我。即起我见。真实之法。自性平等。无能所执。我见相违。是故为障。当知如是我见。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都无所住。名为寂静。即是平等。远离我见。通达平等。名真实空。
修一切种波罗蜜多。远离魔障。不见可修。不见可离。故名平等。缘一切智。心不休息。常修空行。由大悲力。不舍有情。故名平等。于一切法。心缘自在。心缘无相。而修菩提。不见无相及菩提异。故名平等。心缘无愿。不舍三界。不见无愿及三界异。故名平等。
缘有为法。为得佛智。缘无为法。为得寂静。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无有一心一行空过。而不回向一切智者。如是菩萨虽遍缘法。而能不着。观一切法无不趣向大菩提者。菩萨所缘境界。无有一法不趣菩提。何以故。菩萨修行。皆因外缘而得成立。
最胜天王。无量劫修行一切波罗蜜多。为诸菩萨守护般若波罗蜜多。今得值我咨受。于未来世。复经无量劫。修习无上菩提资粮。然后证得所求无上菩提。
卷五百七十之八叶(现相品)
舍利子问最胜言。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通达法性。尔时即应坐菩提座。何缘先现苦行六年。降伏天魔。复成正觉。最胜答曰。大德。当知菩萨实无苦行。为伏外道故示现之。谓彼外道自称能修苦行。菩萨示现过彼苦行。经于六年。一无亏失。然实菩萨无斯苦行。时有诸天人众。因见此事。安住三乘。复有天人宿善根力。深乐大乘。则见菩萨坐七宝台。身心不动。舒颜含笑。入胜等持。时经六年方从定起。有天人众深乐大乘欲听闻者。则见菩萨端坐说法。经于六年。既经六年从定而起。随顺世法。诣无垢河浴。有牧牛女乳麋奉献。复有六亿天龙等。各持种种香美饮食而来奉献。时牧牛女天龙等。互不相见。各见菩萨独受其供。菩萨尔时实不洗浴。亦不受彼人天等供。菩萨方便善巧。菩提树下受草敷坐。右绕七匝。正念端坐。下劣有情见如是相。诸大菩萨见有八万四千天子。各别敷一大师子座。而诸天子互不相见。各谓菩萨独坐我座。菩萨方便善巧。眉间毫相放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诸魔宫殿皆失威光。即皆颠仆。菩萨以大悲力。令诸魔众皆离怖畏。恐怖欢喜二事交怀。如是菩萨处菩提座。魔来扰乱都不生瞋。一刹那心。能与般若波罗蜜多理趣相应。已至究竟。通达一切所知见觉。尔时菩萨。将欲示现转大法轮。诸梵天众哀愍三请。天主帝释皆为如来敷师子座。时三千大千世界。靡有间隙如一毛孔。天龙人非人等。充满其中。若诸有情。应闻苦法而受化者。闻佛说苦。应闻无我。寂静。远离。无常。空法而受化者。亦复如是。应闻如幻。乃至如寻香城法而受化者。亦复如是。应闻空。无相。无愿解脱门而受化者。闻佛说空无相无愿。时有情类。或闻如来说一切法从因缘生。或闻说蕴。或闻说界。或闻说处。或闻说苦。乃至集。灭。道。或有闻说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或有闻说寂止妙观。或有闻说诸声闻法。或有闻说诸独觉法。或有闻说诸菩萨法。如是菩萨方便善巧。示现种种转法轮相。随诸有情根性差别。各得利乐。深心欢喜。
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心无所缘。亦无所住。譬如有人。生无色界。八万大劫。唯有一识。无有住处。亦无所缘。如是菩萨。心无所缘。亦无所住。何以故。是诸菩萨。心不行无行处。心不想无想处。心不缘无缘处。心不着无着处。心不乱无乱处。心不随智。心不自住。亦不住他。不依眼住。不依耳鼻舌身意住。不依色住。不依声香味触法住。心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两间。心不缘法。亦不缘智。不住三世。不住离三世。
信受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近佛境界。以此一心。即能通达一切佛法。达佛法故。利乐有情。不见有情与佛法异。何以故。有情佛法。理无二故(现相品竟)。
卷五百七十一(无所得品)
善思菩萨最胜天王问答。
以无所得。故得授记。
求法者。实无所求。若实可求。即为非法。
真实理中。无有一法可生可灭。
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具足正信。心不放逸。勤修精进。即得正念。用是念智知有知无。云何有无。若修正行得正解脱。是名为有。若修邪行得正解脱。是名为无。眼等六根。色等六境。世俗为有。胜义为无。精进菩萨能得菩提。是名为有。懈怠菩萨得菩提者。是名为无。说五取蕴皆从虚妄分别而生。是名为有。说世俗法不由因缘自然而起。是名为无。说色无常。苦。败坏法。是名为有。若言常乐非败坏法。是名为无。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无明缘行。是名为有。若离无明而行生者。是名为无。乃至生缘老死愁叹苦忧恼亦复如是。施得大富。是名为有。得贫穷者。是名为无。受持净戒得生善趣。是名为有。生恶趣者。是名为无。乃至修慧能得成圣。是名为有。作愚夫者。是名为无。若修多闻能得大智。是名为有。得愚痴者。是名为无。若修正念能出离者。是名为有。不得为无。若行邪念不得出离。是名为有。能得为无。离我我所能得解脱。是名为有。执我我所能得解脱。是名为无。若言虚空遍一切处。是名为有。言五蕴中有真实我。是名为无。如实修智能得解脱。是名为有。若着邪智能得解脱。是名为无。离我等见能得空智。是名为有。着我等见能得空智。是名为无。菩萨知世有无。能修平等。了达诸法从因缘生。世俗故有。不起常见。知因缘法。本性皆空。不生断见。于诸佛教。如实通达。
卷五百七十一之十二叶(证劝品)
治世轮王(即然灯佛)咨问功德。宝王如来证劝最胜菩萨化有情类。所现色像。无决定相。
一切有情心行各别。是故菩萨种种示现 (最胜天王问答第六分初品经文。起至此品问答竟。此后二卷经文曼殊室利说最胜往因)。
卷五百七十二(显德品)
曼殊室利菩萨问佛。经几劫数。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而能对扬如来所说如最胜天王者。
若诸菩萨勤修众善。是则不能久住生死。利乐有情。故菩萨以处生死为乐。不以涅盘而为乐。何以故。诸菩萨以化有情而为乐故。若勤修善。便速尽漏。不能利乐一切有情。是故菩萨具方便力。久住生死。得见无量无边如来。听受无量无边正法。化导无量无边有情。不厌生死。不乐涅盘。若观生死而起厌怖。欣乐涅盘。则堕非道。不能利乐一切有情。通达如来甚深境界。云何非道。声闻独觉。于有情类。无大悲心。非诸菩萨摩诃萨道。不能具足福德智慧。以是义故。非菩萨道。时多闻佛赞叹精进力言。善哉善哉。应修自行。勿习非道。时精进力白佛。何谓菩萨自所行道。佛言。菩萨成就一切福慧。以大悲力。不舍有情。虽知诸法无一可生。而方便现生。虽知有情无一实有。而方便化导。知一切法皆离自性。观诸佛土犹如虚空。而能巧便严净佛土。知一切佛法身无像。方便示现相好庄严。知自性空。悉能通达甚深智慧。能以方便为他说法。不证声闻独觉乘果。勤求如来所证解脱。不舍菩萨一切道行。是名菩萨自所行道。时精进力从彼如来。闻说菩萨所行境界。复白多闻佛言。如我解佛所说义者。菩萨具足方便善巧。观一切法无非是道。谓异生法。若声闻法。若独觉法。若菩萨法。若如来法。何以故。是诸菩萨所通达故。曼殊室利。彼精进力。即是今者最胜天王。
曼殊室利复白佛言。世尊。正信流出何法。佛告曼殊室利。正信流出得真善友。世尊。多闻流出何法。佛言。多闻流出妙慧。世尊。布施流出何法。佛言。布施流出大富。净戒流出何法。净戒流出善趣。安忍流出何法。安忍流出容受一切有情。精进流出何法。精进流出能办一切佛法。静虑流出何法。静虑流出远离一切散动。般若流出何法。般若流出远离一切烦恼。听法流出何法。听法流出远离一切疑网。正问流出何法。正问流出于法决定妙智。居静流出何法。居静流出胜定及诸神通。正修流出何法。正修流出厌道。无常声流出何法。无常声流出于境无所摄护。苦声流出何法。苦声流出无生。无我声流出何法。无我声流出灭除我我所执。空声流出何法。空声流出寂静。正念流出何法。正念流出圣见。身心远离流出何法。身心远离流出一切妙定神通。圣道流出何法。圣道流出圣果。胜解流出何法。圣解流出成就一切解脱。佛生流出何法。佛生流出一切菩提分法。
卷五百七十二之七叶(现化品)
不违正理。常无诤论。名护正法。何以故。世间愚夫皆着诸见。顺正理者。则常说空。是故世间共兴诤论。愚夫爱重有法。顺正理者。于有则轻。世间说有常乐我净。顺正理说。无常苦无我不净。是故世间共兴诤论。诸愚夫类。顺世间流。顺正理者。逆世间流。是故世间共兴诤论。愚夫着蕴界处。顺正理者。都无所着。是故世间共兴诤论。顺世愚夫。不行正理。顺正理者。与世相违。故常无诤。名护正法。
不住无生无灭法者。则无辩才说甚深法。何以故。远离戏论。不见所缘。不见能缘。心无所住。是故能说。不住我法。不住此彼。唯住清净胜义谛中。是故能说。
贤德天子修习希有陀罗尼门。经劫说法亦不穷尽。此希有者。过诸文字。言不能入。心不能量。内外法中。皆不可得。无有少法能入此者。是故名为众法不入陀罗尼门。所以者何。此法平等。无高无下。无入无出。无一文字从外而入。无一文字从内而出。无一文字住此法中。亦无文字共相见者。亦不分别法非法异。是诸文字。说亦无减。不说无增。从本际来。都无起作及坏灭者。如诸文字。心亦如是。如心一切。法亦如是。何以故。法离语言。亦离思量。从本际来。无生无灭。故无入出。由此名为众法不入陀罗尼门。若能通达此法门者。辩才无尽。
卷五百七十二之十二叶(陀罗尼品)
若得如是陀罗尼门。诸有所说。一文一字。无非佛语。如是所说。远离色声香味触法。何以故。此所说法。非世俗故。
宝功德菩萨告大众言。诸佛世尊无生无灭。何用劝请不入涅盘。若太虚空入涅盘者。如来乃可入般涅盘。若有真如法界实际不思议界入涅盘者。如来乃可入般涅盘。
卷五百七十二之十七叶(劝诫品) 卷五百七十三
较量持经福聚 较量毁经获罪。
卷五百七十三之五叶(二行品)
诸菩萨应于甚深境界。广大境界。功德境界。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甚深境者。体是无为。不着二边。亦不相离。自性清净。诸障解脱。不可思议。不可称计。不共一切声闻独觉。广大境者。诸佛如来一切功德。大悲般若。二法为性。离分别相。无功用心。利乐有情。无时暂舍。诸所说法。皆称彼意。功德境者。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所与相应。一切功德。三十二相。八十随好。随诸有情根欲性行所乐种种形相差别。佛威神力悉能示现。皆为有情解脱生死。如是名为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所行境界。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凡有五事不可思议。一者自性。二者方处。三者诸住。四者一异。五者利乐。
卷五百七十三之十三叶(赞叹品)
堪忍界主大梵天王。顶礼世尊。愿以神通力。令此般若波罗蜜多久住世间。
宝月如来。有二苾刍弟子。作大法师。善说深法。一名智盛。二名谛授。常随彼佛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智盛即是曼殊室利。谛授即是最胜天王。此二菩萨。拥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十方佛国。若说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即往听受。寻光来集。
卷五百七十三之十九叶(付嘱品)
佛告阿难陀。受持此经。有十种法。一者书写。二者供养。三者施他。四者谛听。五者披读。六者受持。七者广说。八者讽诵。九者思惟。十者修习。
佛告持髻梵王。于此秽土护持正法。须臾之间。胜净土中。若经一劫。或一劫余所护功德(第六分经文竟)。
般若纲要卷八
卍新纂续藏经第 24 册 No. 0449 大般若经纲要
般若纲要卷九
古南沙门 通门 阅正
七空居士 葛? 提纲
○大般若经第七会曼殊室利分序
闻夫即相无睹。挺真如之壮观。即虑无知。成种智之默识。但二尘且落时。逐见以轻浓。五翳将披复。因疑而聚散。是以骤明空道。给孤总旋憩之场。历选时徒。妙吉升对扬之重。忽无觐以瞻仰。俄不聆以?悟。既泯修而造修。亦绝学以趣学。状其区别。则菩提万流。断其混茫。则涅盘一相。一相则不见生死。万流则无非佛法。不坏假名之繁总。而开实相之沉寥。正明如来法无。况菩萨法。菩萨法无。况二乘法。二乘法无。况凡夫法。法尚不有。何有菩提。尚无菩提。云何可趣。尚无可趣。何有证得。尚无证得。何有证者。是故有之斯殊。无之斯贯。洞之斯远。沮之斯局。豁尔夷荡而无懈。炽然翘厉而不精。恼祲与慈渰。分华剑林。将玉毫比色。皆其所也。何以易诸。观其假言路以便便。仰真宗而止止。奕奕珠转。冷冷玉振。起予圣旨。莫尚于慈。曦体法王。不亦宜矣。然则探其义也。发秘藏之玄。局味其谈也。包密语之殊辙。词婉而旨密。即旧文殊般若矣。虽双轴成部。而警策备彰。庶七众所归。较然无远。
唐西明寺沙门玄则制
卷五百七十四(曼殊室利分)
曼殊室利白佛言。我观如来即真如相。若以此等观于如来。名真见佛。亦名礼敬亲近如来。实于有情为利乐故。佛告曼殊室利。汝作是观。为何所见。曼殊室利白言。世尊。我作是观。都无所见。于诸法相。亦无所取。时舍利子谓曼殊室利言。仁能如是亲近礼敬。观于如来。甚为希有。虽常慈愍一切有情。而于有情都无所得。虽能化导一切有情令趣涅盘。而无所执。虽为利乐诸有情故擐大甲胄。而于其中不起积集散坏方便。时曼殊室利白舍利子言。如是如是。我为利乐诸有情故。擐大甲胄。令趣涅盘。实于有情及涅盘界所化所证。无得无执。所以者何。诸有情界。无增无减。虽有尔所诸佛世尊。经尔所时。说尔所法。度脱尔所有情。皆令证入无余涅盘。而有情界亦无增减。何以故。以诸有情自性离故。无边际故。不可增减故。舍利子言。若诸有情无增减者。何缘菩萨求大菩提。欲为有情常说妙法。曼殊室利言。有情都不可得。何有菩萨求大菩提。欲为有情常说妙法。何以故。诸法毕竟不可得故。佛告曼殊室利。若诸有情都不可得。云何施设诸有情界。曼殊室利白言。世尊。有情界者。但假施设。曼殊室利。设有问汝。有情界者。为有几何。汝云何答。世尊。我作是答。如佛法数。彼界亦尔。曼殊室利。设复问汝。有情界者。其量云何。复云何答。世尊。我作是答。有情界量。如诸佛境。曼殊室利。设有问言。诸有情者。为何所属。复云何答。世尊。我作是答。彼界所属。如佛难思。曼殊室利。设有问言。有情界者。为何所住。复云何答。世尊。我作是答。若离染际所应住法。即有情界所应住法。曼殊室利。汝修般若波罗蜜多。为何所住。世尊。我修般若。都无所住。曼殊室利。无所住者。云何能修。世尊。我由无所住故能修。曼殊室利。汝修般若波罗蜜多。于善于恶。何增何减。世尊。于善于恶。无增无减。于一切法亦无增减。世尊。般若波罗蜜多出现世间。不为增减一切法故。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弃舍异生等法。不为摄受一切佛法。所以者何。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为舍法得法故起。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厌离生死过失。不为欣乐涅盘功德。所以者何。修此法者。不见生死。况有厌离。不见涅盘。况有欣乐。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见诸法有劣有胜。有失有得。可舍可取。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得诸法可增可减。所以者何。非真法界有增有减。佛告曼殊室利。诸佛妙法岂亦不胜。世尊。诸佛妙法不可取故。亦不可言是胜是劣。如来岂不证诸法空。离相空中有何胜劣。
佛告曼殊室利。汝已亲近供养几佛。世尊。我已亲近供养佛数量同幻士心心所法。以一切法皆如幻故。曼殊室利。汝于佛法岂不趣求。世尊。我今不见有法非佛法者。何所趣求。曼殊室利。汝于佛法已成就耶。世尊。我今都不见法可名佛法。何所成就。曼殊室利。汝岂不得无着性耶。世尊。我今即无着性。岂无着性复得无着。曼殊室利。汝不当坐菩提座耶。世尊。诸佛于菩提尚无坐义。况我能坐。何以故。以一切法皆用实际为定量故。于实际中。座及坐者。俱不可得。曼殊室利。言实际者是何增语。世尊。实际当知即是伪身增语。曼殊室利。云何伪身可名实际。世尊。实际无去无来。非真非伪。身非身相。俱不可得。伪身亦尔。是故伪身即是实际。
佛告曼殊室利。汝观何义。欲证无上正等菩提。世尊。我于无上正等菩提。尚无住心。况当欲证。我于菩提无求趣意。所以者何。菩提即我。我即菩提。如何求趣。佛言。汝能巧说甚深义处。汝于先佛。多种善根。久发大愿。能依无得。修行种种清净梵行。曼殊室利白佛言。若于诸法有所得者。可依无得修净梵行。我都不见有法可得。及无所得。如何可言能依无得净修梵行。
舍利子言。曼殊室利。佛于法界岂不证耶。不也大德。所以者何。佛即法界。法界即佛。法界不应还证法界。又舍利子。一切法空说为法界。即此法界说为菩提。法界菩提俱离性相。又舍利子。若造无间。当知即造不可思议。亦造实际。何以故。不可思议与五无间。俱即实际。性无差别。既无有能造实际者。是故无间不可思议亦不可造。由斯理趣。造无间者非堕地狱。不思议者非得生天。造无间者亦非长夜沉沦生死。不思议者亦非究竟能证涅盘。何以故。不可思议与五无间。皆住实际。性无差别。
真法界中。若持若犯。平等无别。
佛告曼殊室利。颇有因缘。可说菩萨坐菩提座。不证无上正等菩提。世尊。亦有因缘可说。谓菩提中。无有少法可名无上正等菩提。然真菩提性无差别。非坐可得。不坐便舍。无相菩提不可证故。曼殊室利复白佛言。无上菩提即五无间。彼五无间即此菩提。所以者何。菩提无间。俱假施设。非真实有。菩提之性。非可证得。非可修习。非可现见。彼五无间亦复如是。又一切法本性毕竟不可现见。于中无觉。无觉者。无见。无见者。无知。无知者。无分别。无分别者。离相平等。名为菩提。五无间性亦复如是。由此菩提非可证得。言可证得修习现见大菩提者。是增上慢语。佛告曼殊室利。汝今谓我是如来耶。不也世尊。我不谓佛是实如来。所以者何。夫如来者。以微妙智。证会真如。妙智真如。二俱离相。真如离相。非谓真如。妙智亦然。非谓妙智。既无妙智及无真如。是故如来亦非真实。何以故。真如。妙智。俱假施设。如来亦尔。非二不二。故不谓佛是实如来。佛告曼殊室利。如来岂不出现世间。不也世尊。若真法界出现世间。可言如来出现于世。非真法界出现世间。是故如来亦不出现。曼殊室利。汝谓殑伽沙数诸佛入涅盘不。世尊。岂不见诸佛如来。同一不思议境界相。曼殊室利复白佛言。今佛世尊现住世不。佛言如是。曼殊室利便白佛言。若佛世尊现住世者。殑伽沙等诸佛世尊亦应住世。何以故。一切如来同不思议一境相故。不思议相无生无灭。如何诸佛有入涅盘。是故世尊。若未来佛当有出世。一切如来皆当出世。若过去佛已入涅盘。一切如来皆已灭度。若现在佛现证菩提。一切如来皆应现证。何以故。不思议中。去来现在所有诸佛无差别故。
曼殊室利复白佛言。佛有情心及一切法。若皆平等不可思议。今诸圣贤求涅盘者勤行精进岂不唐捐。所以者何。不思议性。与涅盘性。既无差别。何用更求。若有说言此异生法。此圣者法。有差别相。令诸有情执二法异。沉沦生死。不得涅盘。佛告曼殊室利。如来于有情类最为胜不。世尊。若有真实有情。我愿如来于彼最胜。然有情类实不可得。曼殊室利。佛成就不思议法耶。世尊。若有不思议法。实可成就。我愿如来成就彼法。然无是事。曼殊室利。如来说法。调伏弟子众不。世尊。诸有情类。皆住无杂真如法界。于此界中。异生圣者。能说能受。俱不可得。
卷五百七十五
舍利子白佛言。曼殊室利所说法相。不可思议。佛告曼殊室利。汝之所说。实难思议。曼殊室利即白佛言。我所说法。不可说可思议。亦不可说不可思议。所以者何。不可思议可思议性。俱无所有。但有音声。以一切法自性离故。作是说者。乃名为说不可思议。佛告曼殊室利。汝今现入不可思议三摩地耶。世尊。我不现入此三摩地。所以者何。我都不见此三摩地性异于我。不见有心能思惟我及此定。故不可思议三摩地者。心非心性俱不能入。云何可言我入此定。世尊。我昔初学作意现入此三摩地。非于今时复更作意现入此定。如射初学。注心发箭。久习成就。不复注心。如是我先初学定位。要先系念在不思议。然后乃能现入此定。久习成就。不复系心。任运能住。所以者何。我于诸定。已得善巧。任运出入。不复作意。舍利子言。曼殊室利。岂今此定亦不可得。大德。此定实不可得。所以者何。谓一切定可思议者有相可得。不思议者无相可得。此定既曰不可思议。是故定应实不可得。又舍利子。不思议定。一切有情无不得者。所以者何。一切心性皆离心性。离心性者。皆即名为不思议定。故有情类无不得者。佛赞曼殊室利。汝依无得发言皆说甚深义处。汝岂不以住深般若波罗蜜多。能一切时说甚深义。曼殊室利即白佛言。若我由住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如是说。便住我想。及住有想。若住我想及住有想。则深般若波罗蜜多亦有所住。若深般若波罗蜜多有所住者。则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以我想及以有想为所住处。然深般若波罗蜜多。远离二想。住无所住。如诸佛住。微妙寂静。无起无作。无动无转以为所住。不住有法。不住无法。故此所住不可思议。不思议界。与如来界我界法界。无二无别。
当知佛智。无法可知。名不知法。所以者何。此智自性都无所有。无所有法。云何能于真法界转。此智自性既无所有。即无所着。若无所着。即体非智。若体非智。即无境界。若无境界即无所依。若无所依即无所住。若无所住即无生灭。若无生灭即不可得。若不可得即无所趣。既无所趣。此智不能作诸功德。亦复不能作非功德。所以者何。此无思虑不可思议。即是佛智。无余智类此可得。故名无等等智。又无余智对此可得。故名无对对智。佛告曼殊室利。如是妙智不可动耶。世尊。如是妙智。久修成熟。无作无证。无生无尽。无起无没。安固不动。曼殊室利。谁能信解如是妙智。世尊。于生死法。不起不堕。于诸圣道。不离不修。彼于此智能深信解。
大迦叶波白佛言。如来善说闻深般若波罗蜜多。信解修行诸行状相。
能正修行一相庄严三摩地者。疾证无上正等菩提。
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即是不思议界。
曼殊室利白佛言。世尊。善男子等。来至我所。作是问言。仁与如来尝所谈论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请为说之。我当告彼。汝等欲闻。勿起听心。勿专系念。当起如幻如化等心。如是乃能解我所说。如是教诫教授。以无相印。印定诸法。令求听者离取着心。然后为说相应之法(第七会竟)。
○大般若经第八会那伽室利分序
载维清规。外涤乃照晋于襟。灵神理内。康俄发挥于事业。若不讯诸动寂。将或谬以随迎。是故妙祥资舍卫之禀。龙祥扣分卫之节。挫举下而迂足。措屈伸而矫手。虑不虑以思惟。行无行以发趣。食夫幻食。反类悬匏。资以无资。翻同冽井。俄而纵观空术。澄襟海定。孕生灵为水性。罄功德为珍府。晏六动而不摇。走三乘以终驻。无宰不宰。黜心王而利见。无亲不亲。恢善友而遥集。是令近事取钵。骇循臂之不存。应供投襟。兀抚心其已灭。譬蜃楼切景。知积气以忘跻。鸾镜含姿。悟惟空而辍揽。故能自近而鉴远。由真以立俗。识危生之露集。知幻质之泡浮。电倏青紫之辉。云空轩盖之影。文约理赡。昔秘今传。虽一轴。且单译而三复。固多重味矣。
唐西明寺沙门玄则制
卷五百七十六(那伽室利分)
妙吉祥欲入室罗筏城乞食。龙吉祥言。尊者。今于食想犹未破耶。妙吉祥曰。吾于食想。都不见有。知何所破。所以者何。一切法本性空寂。犹若虚空。无断无坏。我何能破。龙吉祥言。颇有能证菩提者不。妙吉祥曰。若无名姓施设。以无表心。无见心等。能证无上正等菩提。龙吉祥言。以何等心当得菩提。妙吉祥曰。我无所趣。亦非能趣。所以者何。诸法无动。不可破坏。不可摄受。毕竟空寂。我以如是非趣心等。当得菩提。龙吉祥言。菩提何谓。妙吉祥曰。言菩提者。遍诸时处一切法中。譬如虚空。都无障碍。于时处法无所不在。如是菩提。最为无上。仁今欲证何等菩提。龙吉祥言。欲证无上。妙吉祥曰。无上菩提。非可证法。汝欲证者。便行戏论。何以故。无上菩提。离相寂灭。仁今欲取。成戏论故。诸佛世尊。说一切法不可分别。皆如幻事。汝今欲证无上菩提。岂不便成分别幻法。然一切法皆不可取。亦不可舍。无成无坏。非法于法能有造作及有灭坏。无法于法能有和合及有别离。宁可于彼起分别心。龙吉祥言。我今由此定得菩提。由尊为我说深法故。妙吉祥曰。我于今者。曾未为汝有所宣说。若显若密。若深若浅。云何令汝能得菩提。所以者何。诸法自性。皆不可说。以一切法皆如幻事。毕竟性空。尚不可知。况有宣说。尔时无能胜菩萨。求至其所。赞言。正士大士。能共宣说甚深法门。时妙吉祥语无能胜言。正士大士。为说何法。作是念者。便行戏论。若行戏论。流转生死。彼于一切如响法中。不如实知。起诸乖诤。心则动摇。多诸迷谬。是故世尊亲于昼夜。教诫教授。汝等苾刍。勿行戏论。于我所说寂灭法中。常应思惟。审谛观察。精勤修习。无得法忍。如是能寂大圣法王。说诸法空。本性寂静。无染无得。无所依住。能如实知。解脱生死。定当证得菩提涅盘。
诸有情类。本来皆有诸佛妙法。一切已有无退佛智。故诸有情。咸可安立于佛妙法。龙吉祥言。诸佛妙法。谁能信解。妙吉祥曰。诸佛真子。皆能信解。已善安住毕竟空法。无所得法。所以者何。是诸菩萨妙菩提座。已现在前。能对世间天魔梵释等前。大师子吼。我于此座结跏趺坐。乃至未得无上菩提。终不中间暂解斯坐。何以故。菩萨已善安住毕竟空法。无所得法。一切有情不能倾动。令离觉所觉及菩提座处。
妙吉祥言。诸菩萨众无得法忍。岂无差别。龙吉祥曰。若菩萨众于少分法有执着者。是则名为行有所得。菩萨不行有所得故。无得法忍非有差别。妙吉祥言。若尔。菩萨云何修学趣菩提行。龙吉祥曰。若菩萨众于诸法中无所取着。是为修学趣菩提行。若菩萨众虽有所行而无行想。是为修学趣菩提行。妙吉祥言。如是如是。如人梦中。虽谓游止种种方所。而无去来行住坐卧。亦无真实游止处所。菩萨亦尔。虽住寤时。有所修行。而无行想。观所行行。本性皆空。于诸法中无所取着。能如是行。无所执取。离诸戏论。是天人等真净福田。堪受世间恭敬供养。尔时龙吉祥欢喜踊跃而作是言。我今欲往宝罗筏城乞食。妙吉祥曰。随汝意往。然于行时。勿得举足。勿得下足。勿屈勿伸。勿起于心。勿兴戏论。勿生路想。勿生城邑聚落大小男女之想。勿生街巷园林舍宅户牖等想。远离诸所有想。是为菩萨所趣菩提。龙吉祥既承教诫威力。入海喻定。此定威力广深。神明难思。三业安静。具功德宝。摄养含识。时有菩萨。名曰善思。为欲令彼速出定故。设大加行。触动其身。虽令三千大千世界诸山大地六反变动。而龙吉祥身心宴寂。安固不动。如妙高山。后从定起。善思问言。仁在定中。觉地动不。龙吉祥曰。善思当知。若诸身心有动转者。见大地等亦有倾摇。诸佛菩萨。及大独觉。大阿罗汉。身心安静。远离动摇。于诸法中。不见不觉有动有转有倾有摇。时妙吉祥见闻此已。欢喜赞叹。善哉善哉。今者随意入城乞食。龙吉祥曰。我今已证海喻胜定无上法食。于诸段食。不复希求。我今惟求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方便。善巧。妙愿。力。智波罗蜜多。及余无边菩萨胜行。疾证无上正等菩提。转妙法轮。拔有情类生死大苦。令住究竟清净涅盘。弃舍诸行。不欲资养杂秽身心。今我由尊真净善友哀愍我力。证获胜定。我今顶礼。妙吉祥言。善哉仁者。能得如是海喻胜定。了达诸法。汝今应求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并十八佛不共法等。无量无边。无上法食。用自资益。解脱法身。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皆由此食。所以者何。如是法食。无漏无系。能永解脱执着世间不出离法。一切菩萨摩诃萨众。皆希此食。龙吉祥曰。我今听尊所赞。如斯无上法食。已为充足。况得食耶。我食当来得斯法食。即以无食而为方便。自充足已。复持充足一切有情。妙吉祥言。汝能充足虚空界不。汝能充足响。像。梦。幻。阳焰。光影。诸变化事。寻香城不。汝颇能以众流充足诸大海不。答曰不能。妙吉祥言。诸法亦尔。云何汝欲充足一切。汝欲充足一切者。则欲充足大虚空界。亦欲充足响像梦等。亦欲充足一切大海。亦欲充足一切法空无相无愿。无造无作。无生无灭。亦欲充足远离。寂静。离染。涅盘。毕竟解脱。亦欲充足无色无见。无对一相。与虚空等。不可执取。真如法界。龙吉祥言。如尊所说。食及食者无不皆空。则诸有情应不资食。妙吉祥曰。法及有情。皆如幻化。是故一切无资食者。若不能了达诸法皆如幻化。则于诸趣。生死轮回。虚妄执为有所资持。然彼资持。都不可得。龙吉祥言。我今欲住断除饥渴。妙吉祥曰。饥渴尚无。何有能断。诸法本来自性充足。都无饥渴。何所除断。龙吉祥言。尊者说诸法要。如是如是。法界出现。妙吉祥曰。非真法界。有出有没。有屈有伸。真法界者。离相寂然。无出无没。不可分别。不可戏论。诸法亦尔。自相本空。性亦非有。相不可得。若诸法相有可得者。已般涅盘。佛应可得。故一切法本来寂灭。是故诸佛虽已般涅盘。而无一法般涅盘者。诸有欲令般涅盘位有法灭者。即为欲令太虚空界彼位亦灭。所以者何。一切法性。本来寂灭。自性寂静。最极寂静。不可更灭。诸愚夫类不如实知。般涅盘时。方起灭想。谓我我所。今时乃灭。彼由执着我及有情。及由执有无自性法。般涅盘时一切永灭。我说彼类。皆不能解脱生老病死愁叹苦忧恼。
尔时善现来至其所。言二大士何所谈论。妙吉祥言。诸法如响。皆非真实。其响岂能有所谈论。善现闻是语已。入无所得三摩地门。时舍利子来至其处。问妙吉祥。大士。颇知善现今者入何等定。妙吉祥言。大德善现。不违少法。由此常入不违法定。无所住定。无依法定。无执藏定。害执藏定。非住此中有言有说。有来有往。有住有卧。何以故。信解诸法自性皆空。不可得故。善现尔时便从定起。妙吉祥曰。食时将至。宜速入城。善现对曰。我今不复入城乞食。我已远离一切城邑村落等想。亦已远离诸色声香味触法想。妙吉祥曰。若远离者。云何现有游履往来。善现诘言。如来变化。云何现有色受想行识等诸法。云何现有游履往来屈伸顾视。妙吉祥曰。且止斯事。奉请大德设希有食。令获善利。舍利子言。今者欲为我辈设何等食。妙吉祥曰。我今所设食者。不可分段。不可吞咽。非香味触。非三界摄。亦非不系。如是妙食。是如来食。非余食也。舍利子。言我等闻希有食名。悉已饱满。况当得食。妙吉祥曰。我此食者。肉。天。慧眼。皆不能见。尔时善现。及舍利子。闻如是语。俱入灭定。善思菩萨问妙吉祥言。今二上人。食何等食。入何等定。妙吉祥言。此二尊者。食无漏食。入无所依。无杂染定。诸食此食。住此定者。毕竟不复食三界食。
善现乞食近事女因缘(第八会竟)。
○大般若经第九会能断金刚分序
窃寻浩汗其源者。必总灵怪之储。纷纠其峰者。自动郁冥之观。况冲照倬存。逸韵遐举。规真附体。纽玄立极。根大衍于初会。革小成于后心。蓄灵蕴福。信哉宜矣。故其承闲。语要三问。桀其标节。理情两涂。如肃其致。穷非想以布想弘不济之大勋。摄众度以檀度。励无行之广德。愿侔皦日。格虚空而未量。信异随风。泛声香而不住。忘法身于相好。岂见如来。分刹土于微尘。谁为世界。河沙数非多之多福。山王比非大之大身。法性绝言。谓有说而便谤。菩提离取。知无授而乃成。皆所以拂霭疑津。剪萌心径。尚触类而不极。吝缘情而必尽。然金刚之锐。赏二物之可销。对除之猛。虽一念其无挂。词必举凡。故率言每约。理好钩??。故属意多迷。前圣由之着论。后贤所以殷学。非直有缘震旦。实亦见重昌期。广略二本。前后五译。无新无故。逾炼逾明。然经卷所在。则为有佛。故受持之迹。其验若神。传之物听。具如别录。尔其刷荡二边。彰明九观。云飘丝??。愁含变灭之影。电转珠目。荣迁倏忽之光。星夜编而晓落。则邪见难保。露阴泫而阳曦。则色蕴方促。以有为之若此。加无相之如彼。宁不荷付嘱之遥恩。躬受行之美证矣。
唐西明寺沙门玄则制
卷五百七十七(能断金刚分)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较流通本为详)(阅至此诵全经一过)
○大般若经第十会般若理趣分序
般若理趣分者。盖乃核诸会之旨归。绾积篇之宗绪。眇词筌而动眷。烛意象以兴言。是以瞬德宝之所丛。则金刚之慧为极。曦观照之攸炫。则圆镜之智居尊。所以上集天宫。因自在而为心表。傍开宝殿。寄摩尼而作说标。明般若之胜规。乃庶行之渊府。故能长驱大地。抗策上乘。既得一以仪真。且吹万以甄俗。行位兼积。耸德山而秀峙。句义毕圆。吞教海而澄廓。尔其摄真净器。入广大轮。性印磊以成文。智冠嶷以腾质。然后即灌顶位。披总持门。以寂灭心。住平等性。涤除戏论。说无所说。绝弃妄想。思不可思。足使愉忿共情。亲怨等观。名字斯假。同法界之甚深。障漏未销。均菩提之远离。信乎心凝旨夐。义皎词明。言理则理?环中。谈趣则趣冲垓表。虽一轴单译。而具该诸分。若不留连此旨。咀咏斯文。何能指晤迷津。搜奇密藏矣。
唐西明寺沙门玄则制
卷五百七十八(般若理趣分)
世尊为诸菩萨说。一切法甚深微妙般若理趣清净法门。此门即是菩萨句义。云何名为菩萨句义。一切法空寂清净句义。是菩萨句义。所以者何。以一切法自性空故自性远离。由远离故自性寂静。由寂静故自性清净。由清净故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最胜清净。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当知即是菩萨句义。诸菩萨众皆应修学。
复依遍照如来之相。宣说般若波罗蜜多一切如来寂静法性甚深理趣现等觉门。依调伏一切恶法释迦牟尼如来之相。宣说摄受一切法平等性甚深理趣普胜法门。复以性净如来之相。宣说一切法平等性观自在妙智印甚深理趣清净法门。依一切三界胜主如来之相。宣说一切如来和合灌顶甚深理趣智藏法门。依一切无戏论法如来之相。宣说甚深理趣轮字法门。依一切如来轮摄如来之相。宣说入广大轮甚深理趣平等性门。依一切广受供养真净器田如来之相。宣说一切供养甚深理趣无上法门。依一切能善调伏如来之相。宣说摄受智蜜调伏有情甚深理趣智藏法门。依一切能善建立性平等法如来之相。宣说一切法性甚深理趣最胜法门。依一切住持藏法如来之相。宣说一切有情住持遍满甚深理趣胜藏法门。依究竟无边际法如来之相。宣说究竟住持法义平等金刚法门。复依遍照如来之相。宣说得诸如来秘密法性。及一切法无戏论性。大乐金刚不空神咒金刚法门。初中后位最胜第一甚深理趣无上法门。
○大般若经第十一会布施波罗蜜多分序
盖万德相照。统之者三身。万行相资。都之者六度。若中虚之六翮。伺尘之六情矣。故每因别会。各彰其分焉。至如利物之基。舍着之渐。详其要也。无出施乎。但施有沦升。良资诱折。所以室罗复集。檀那肇唱。欲令三坚失守。十度成津。即当蹑四誓之修期。排七空之秘键。铄二乘之直上。摧三轮以遐骛。纠以唯识。何国城之可依。斥以假名。岂头目之为我。推之以随喜。则不植而自滋矣。终之以回向。则不劝而自覃矣。控之以菩提。则不迁而自致矣。权之以方便。则不念而自融矣。故不患物之少也。患夫用心之不弘。不患施之难也。患夫忘取之不易。其有严心以为净。是未臻其严矣。趣寂以为真。是未会其寂矣。又况名誉福乐之求。王贼水火之虑。其于致极。不亦弥远。然则大觉之士。弘愿所归。其财施也。毕生品以充足。其法施也。罄含识而出离。然后忘其所以为之。失其所以利之。洎乎无感矣。巍乎有成矣。惟斯文之允被。欣此念之方恢。虽卢志之不拔。卜商之难假。亦冀慈音渐染。鄙吝推移。自此而还。孰能毋变。其文句赡溢。诲喻殷明。凡勒成五卷。非重译矣。
唐西明寺沙门玄则制
卷五百七十九(布施波罗蜜多分)
世尊来舍利子宣说布施波罗蜜多。
不以回向二乘地心而行布施。应怖声闻独觉地故。声闻行施。回向涅盘阿罗汉果。菩萨行施。回向菩提一切智智。
若菩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一切行中。应先行施。作如是念。我今所造此惠施业。施十方界一切有情。令永解脱恶趣生死。未发无上菩提心者。令速发心。已发心者。令永不退。已不退者。令速圆满一切智智。如是菩萨思惟外境。不离内心。摄诸善根。令其渐次皆得增长。是诸菩萨若时若时。摄受善根。护令不退。此诸菩萨尔时尔时。展转邻近一切智智。是诸菩萨若时若时。渐得邻近一切智智。此诸菩萨尔时尔时。善根圆满。趣向无上正等菩提。能尽未来利乐一切。
菩萨修行布施。生如是心。我施善根。勿招余果。唯证无上正等菩提。如是回向。乃名布施波罗蜜多。普令一切波罗蜜多皆得圆满。
菩萨随喜之心。超诸世间所行施福。十方有情所行施福虽无量无边。而为菩萨随喜心。所引善根之所映夺。
菩萨修行布施。应起是心。我今惠舍如是财物。诸所引发殊胜善根。普施十方诸有情类。在地狱者。速出地狱。住傍生者。速脱傍生。居鬼界者。速离鬼界。人天趣中有忧苦者。愿彼一切诸苦永息。厌生死者。速出三界。是诸菩萨若时若时。舍诸善根施有情类。此诸菩萨尔时尔时。摄受布施波罗蜜多。乃至展转亲近一切智智。如是菩萨方便善巧。虽少用功而获多福。
菩萨能舍一切色非色物。能舍一切自他所有殊胜善根。乃至能舍一切智智。施诸有情令同证得。如是菩萨大师子吼。我于诸法都无所见。我于一切有色无色内外诸物亦无所见。虽无所见而皆能舍。由诸菩萨能舍一切。是故证得无上觉时。于一切法能究竟舍。由舍究竟。于一切法无不现证。无不遍知。如如于法。无所不舍。
修行布施波罗蜜多。先应修习方便善巧。
菩萨虽经河沙数大劫恒舍无量无数珍财。普施有情。而不回向无上菩提。愿与有情同证一切智智。如是菩萨。多行布施。摄受少福。虽经少时施有情类少分财物。而能回向无上菩提。愿与有情同证一切智智。如是菩萨。少行布施。摄受多福。
卷五百八十
菩萨求一切智。非初心起即能证得。亦非后时坐菩提座最后心起独能证得。然由初心相续。乃至坐菩提座最后心起。展转相资。得一切智。初中后心无不皆能引一切智。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要由诸心展转相续。伏断障法。方成办故。
满慈子。欲疾证得无上菩提。不应今心有所间杂。时满慈子问舍利子言。齐何名为心无间杂。舍利子言。若诸菩萨非理作意现在前时。能正观察。此能随顺一切智智。非为违逆。此菩萨能如实知。我今所起非理作意。于一切智能为助伴。谓我所起非理作意。能引有身。令于生死。相续久住。饶益有情。我身若无非理作意。资引令住。即便断灭。尚不能令自行圆满。岂能饶益他诸有情。齐此名为菩萨心无间杂。又满慈子。若诸菩萨能观诸法若顺若违。皆能助引一切智智。不为顺违。心无间杂。能于违境心不生瞋。于顺境中心不起爱。若违若顺。皆能正知为资助缘。引一切智。于一切时。一切境中。心无间杂。菩萨求一切智。虽如是住。无间杂心。精进修行。趣菩提行。能速圆满菩提资粮。余菩萨众经无数劫。有间杂心。修菩萨行。乃得无上正等菩提资粮圆满。何以故。是诸菩萨求一切智。诸余作意。无容暂起。于中间杂大菩提心。故无杂心修菩提行。不经百劫即能圆满。有间杂心。多时相续。不能成办。无间杂心。少时相续。即能成办。刹那刹那。常增进故。满慈子问舍利子言。无间杂心。以何为性。何等作意。能间杂心。云何避之。舍利子言。菩萨方便善巧求一切智。无余作意于中间杂。无间杂心。以此为性。若声闻乘作意。若独觉乘作意。皆能间杂大菩提心。俱名菩萨非理作意。所以者何。二乘作意。违害无上正等菩提。若起彼心现在前者。不能圆满菩提资粮。欣乐涅盘。厌背生死。菩萨于彼应远避之。作是思惟。二乘作意。违一切智。顺般涅盘。我心不应为彼间杂。是故菩萨应作是念。贪瞋痴等相应之心。于大菩提虽为障碍。而能随顺菩提资粮。于菩萨心非极间杂。如求独觉声闻地心。所以者何。贪瞋痴等。能令生死诸有相续。助诸菩萨引一切智。谓菩萨众方便善巧起诸烦恼。受后有身。与诸有情作大饶益。依之修学六种波罗蜜多令得圆满。乃至修学无量无边诸佛功德。令得圆满。如是烦恼。能助菩萨。令证无上正等菩提。非诸声闻独觉作意。由彼作意。障大菩提。亦碍资粮令不圆满。是故菩萨众。起彼作意间杂心时。无上菩提则为更远。是故间杂诸菩萨心。无如声闻独觉作意。求大菩提。应远避之。无令暂起。烦恼作意。顺诸有身。于菩萨心非极间杂。何以故。菩萨求大菩提。为度有情。被精进铠。久住生死。作大饶益。不应速断烦恼作意。由此作意现在前时。令诸有身长时相续。依之引摄六种波罗蜜多。及余无量无边佛法皆得圆满。菩萨众不应于中极生厌恶。所以者何。由诸有结未永断故。我能修行。因斯引发一切智智。是故菩萨未坐妙菩提座。不求灭除。由是菩萨诸作意中。唯除二乘相应作意。诸余作意皆不厌舍。以于证得一切智智。无不皆有助伴之力。时满慈子便问舍利子言。岂不二乘于一切智亦有助力。舍利子言。声闻独觉相应作意。于二乘地有胜助力。于诸菩萨所求无上正等菩提。及此资粮。极不随顺。谓厌生死欣般涅盘。舍大菩提及有情类。故诸菩萨定不应起独觉声闻作意。由彼作意。于诸菩萨所求佛果。所益有情。俱不随顺。
修行布施波罗蜜多。虽有弃舍珍财等事。而于彼事无取相想。若不舍相回向菩提。欲为有情作大饶益。终不能得一切智智。
诸有相法。皆有数量。有数量法。有分限故。缘彼不能证无分限一切智智。菩萨能舍内外一切种相。心无所着。求证一切智智。当得如顶无上菩提。
卷五百八十一
满慈子白佛言。若一切法皆非实有。菩萨行布施时。为何所舍。当证无上正等觉时。为何所得。佛言。如布施时。于一切法都无所舍。当证无上正等觉时。于一切法亦无所得。诸有智者应正了知。是故菩萨行布施时。虽有所舍而不生忧。当证无上正等觉时。虽有所得而亦无喜。知所舍得如幻化故。
十方世界菩萨行施。
卷五百八十二
舍利子白佛言。云何菩萨最初发心。云何菩萨第二发心。云何菩萨住不退地。云何菩萨坐菩提座。佛告舍利子。若菩萨最初发心。超阿罗汉。应受一切世间天人妙供养故。若菩萨第二发心。超独觉地。普觉一切我空。法空。所显平等真法界故。若菩萨住不退地。超未授记。不定菩萨定当证得大菩提故。不为烦恼间杂心故。若菩萨坐菩提座不起。定得一切智智。以诸菩萨坐菩提座。若未证得一切智智。无处无容起斯座故。又舍利子。过去未来现在菩萨坐菩提座。定无未得一切智智。于其中间起兹座者。应知菩萨坐菩提座。即是如来坐菩提座。所以者何。如是菩萨定证无上正等菩提。号为如来应正等觉。如实利乐诸有情故。
时舍利子。及诸大众。佛神力故。即见东方无量沙等世界。无数菩萨。坐菩提座。证大菩提。无数菩萨正信出家。能舍种种难舍。施诸有情。无数菩萨作转轮王。行菩萨道。无数菩萨为欲化度有情。殷勤劝诲。为诸有情说微妙法。令勤修学一切法。无数菩萨虽勤精进。无间访求波罗蜜多相应之法。无数菩萨修行种种难行苦行。无数菩萨降伏无量天魔怨敌。令退散已。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复见十方无量沙等世界无数如来应正等觉。为诸菩萨摩诃萨众。宣说色蕴。乃至受想行识蕴。常无常相不可得。乃至寂静不寂静相亦不可得。宣说眼处。乃至耳鼻舌身意处。常无常相不可得。乃至寂静不寂静相亦不可得。宣说色处。乃至声香味触法处。常无常相不可得。乃至寂静不寂静相亦不可得。宣说眼界。乃至耳鼻舌身意界。常无常相不可得。乃至寂静不寂静相不可得。宣说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乃至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常无常相不可得。乃至寂静不寂静相亦不可得。宣说地界。乃至水火风空识界。常无常相不可得。乃至寂静不寂静相亦不可得。宣说因缘。乃至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常无常相不可得。乃至寂静不寂静相亦不可得。宣说无明。乃至行。识。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常无常相不可得。乃至寂静不寂静相亦不可得。复见无数如来应正等觉。为欲饶益诸菩萨故。多俱胝劫不般涅盘。未发无上菩提心者。令其发心。已发心者。令永不退。已不退者。令其圆满一切智智。为欲饶益诸声闻故。经多劫住。方便成熟。令其证得阿罗汉果。为欲饶益诸独觉故。经多劫住。方便成熟。令其证得独觉菩提。为欲饶益诸有情故。经多劫住。方便成熟。随其种性。得般涅盘。或令脱恶趣苦。得人天乐。以神通力。往余无量无边世界。方便善巧利益安乐无量有情。
时舍利子见如是事欢喜踊跃。甚奇世尊。成就如是大威神力。令我得见东方无量沙等世界无数菩萨。行菩萨行种种差别。无数如来应正等觉。种种方便饶益有情。能令菩萨发心趣求诸佛所成广大妙法。尔时世尊告舍利子。由此能修资粮圆满。疾能证得一切智智。乃至复见十方。悉亦如是。
卷五百八十三
舍利子白佛言。颇有初心胜后心不。世尊告曰。善哉。能问如来如是深义。亦有初心胜后心义。谓阿罗汉独觉。诸无漏心。虽离自身一切烦恼。而不能化无量有情。皆令发心舍诸烦恼。菩萨初发大菩提心。虽于自身烦恼未断。而能普化无量有情。皆令发心舍诸烦恼。展转饶益无量有情。是为初心胜后心义。
菩萨所发大菩提心。威力殊胜。若善修习。疾证无上菩提。能授有情无颠倒记。非诸声闻独觉能授他记。设有能记。皆从佛闻。是为初心胜后心义。
舍利子复白佛言。云何菩萨心。胜诸独觉及阿罗汉无漏之心。世尊告舍利子。汝谓菩萨心。尚有贪有瞋有痴。及有慢等随烦恼不。舍利子言。如是世尊。世尊复告舍利子言。汝谓独觉及阿罗汉心。已离贪离瞋离痴。及离慢等随烦恼不。舍利子言。如是世尊。世尊复告舍利子言。汝谓独觉。及阿罗汉。诸漏永尽。有时能入慈悲无量。普缘无量。能令诸有情类。真实得乐。及离苦不。舍利子言。不尔世尊。彼诸独觉。及阿罗汉。其心都无方便善巧。云何能入慈悲无量。普缘无量。令有情得乐离苦。唯暂假想。作如是观。诸菩萨众。发菩提心。决定趣求一切智智。为欲利乐一切有情。穷未来际常无间断。是故菩萨入慈悲定。欲令无量无边有情。皆得安乐及离众苦。无重障者。即此刹那。实皆得乐及离众苦。况得无上正等觉时。而不能令诸有情类实皆得乐及离众苦。佛告舍利子。如是如是。诸菩萨心。于诸独觉及阿罗汉无漏之心。为最为胜。为尊为高。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又舍利子。假使十方一切有情。皆尽诸漏。成阿罗汉。具六神通。八解脱等。种种功德。一一化作百亿魔军。如是无数魔军。颇有力能暂时令一不退菩萨心转变不。舍利子言。不也世尊。如是魔军。不能令一不退菩萨心有转变。佛言。如是。应知菩萨心力。胜诸漏尽阿罗汉心。舍利子。不退菩萨摩诃萨心。普能映夺一切独觉声闻之心。不退菩萨慈悲俱心。能使有情得乐离苦。声闻独觉慈悲俱心。但有假想而无实用。又舍利子。有阿罗汉永尽诸漏。具神通解脱种种功德。能以神力掷此世界置于余方。而不能令不退菩萨心有转变。能以神力涸大海水。而不能令不退菩萨心有转变。能以神力吹碎殑伽沙数世界。其中一切妙高山王皆如灰粉。而不能令不退菩萨心有转变。能以神通力。能吹殑伽沙数世界。大劫火聚。猛焰炽然。皆令顿灭。而不能令不退菩萨心有转变。由此缘故。不退菩萨心。于诸声闻及诸独觉。为最为胜。
舍利子言。不退菩萨摩诃萨心所有神力。除一切智智相应之心所有神力。无能及者。由此因缘。不退菩萨摩诃萨心所有神力。唯佛能知。唯佛能说。于余神力。为最为胜。佛告舍利子。如是如是。唯有如来应正等觉。知彼菩萨不退转心。为诸有情如实宣说。尔时满慈子问舍利子言。何因缘故不退菩萨不可转变。舍利子言。如诸菩萨行布施时。无不皆缘一切智智。其心坚固不可倾动。如是证得不退转时。心不随缘而有转变。是故菩萨欲不退转。常应依止一切智智。修菩萨行。勿乐余乘。满慈子言。何等菩萨为诸独觉声闻所胜。舍利子言。闻说独觉声闻胜事。心生欣慕。赞二乘教。由起如斯非理作意。便为独觉声闻之所胜伏。满慈子言。何缘说此作意名非理耶。舍利子言此能障碍一切智智。能令引发一切智心渐微渐远。故名菩萨非理作意。满慈子白舍利子言。若诸菩萨发起二乘相应作意。便为二乘之所胜伏。当知不入诸菩萨数。何以故。菩萨唯求无上正等菩提。若起二乘相应作意。违本所欲。不能证得一切智故。如预流者烦恼现行。便违所求若智若断。勤求智断。故名预流。非烦恼行有勤求义。何以故。夫预流者。求二遍知。一智遍知。一断遍知。烦恼现行。二求俱坏故。预流者常应精勤求智遍知。灭诸烦恼。如是菩萨若起二乘相应作意。便违菩萨本所希求。一切智智。则不名为真实菩萨。
尔时满慈子问舍利子言。菩萨欲证无上菩提。当起何等相应作意。舍利子言。应正发起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住此作意。修行布施。即能回向一切智智。若不能回向一切智智所行布施。不名布施波罗蜜多。是故菩萨欲不障碍一切智智。应离分别思惟。应平等施。又满慈子。菩萨欲证无量一切智智。应当发起无限量心而行布施。我当修行无限量施。乃至未证无上菩提。于诸有情。且行财施。若证无上菩提。于诸有情。当行法施。尔时佛告阿难陀言。汝应受持舍利子等所说。菩萨被大愿铠。趣大菩提。具胜善巧。增上意乐。修行布施波罗蜜多。舍法舍财。无染无着(布施波罗蜜多分竟)。
○大般若经第十二会净戒波罗蜜多分序
夫欲储净法。先涤身器。将越爱流。前鸠行楫。居其选也。特有戒焉。所以复指名区。更申玄集。切身口而流训。则一言一行。斯佛事矣。因动静以妍机。则举足下足。斯道场矣。诚险道之夷隥。闇室之凝缸。度疾之仙丸。出苦之神驭。鉴德者之明镜。严心者之宝鬘。涉象季之大师。处尘俗之善友。虽目之无朕。搏之不触。而芬郁布写。类迷迭之盈空。洁映澄华。比醍醐之洞色。含灵所以埏埴。法界所以弥纶。善逝法王。抗之以为明足。具寿尊者。养之而为净命。但简以行处。或非处而难遵。格以正乘。或他乘而致爽。十七群之喧俗。尚动王讥。五百生之掉影。仍贻佛诫。矧复嗅莲馥而为盗。分钏响以成淫。涅盘为求。保专精而尚犯。菩提入愿。欲受乐而犹持。轻嫌与重性同科。意防与身遮共品。谛故住故。能行所行。导以随喜。融以法性。岂止草系情殷。木叉义远。毒龙卷毒。怖鸽忘怖。将被之黎蠢。栖之常乐。使八寒流煦。五热浮凉。薜荔失其炎河。轮围发其闇渚。行门允备。种智克圆。其五轴单译。一如施分。凡息心之士。岂不诹焉。
唐西明寺沙门玄则制
卷五百八十四(净戒波罗蜜多分)
若诸菩萨安住声闻独觉作意。是名菩萨非所行处。决定不能摄受净戒波罗蜜多。是为菩萨犯戒。
若诸菩萨虽处居家。而受三归。深信三宝。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是诸菩萨。虽复受用五欲乐具。而于菩萨所行净戒波罗蜜多。常不远离。亦名真实持净戒者虽多发起五欲相应非理作意。而起一念无上菩提相应之心。即能摧灭。
时满慈子问舍利子言。若菩萨求一切智智而修行布施。岂不执着一切智智。若起心执着成戒禁取。云何名为持菩萨戒。舍利子言。一切智智。远离众相。非方处摄。一切智智。非色蕴。不离色蕴。非受想行识蕴。不离受想行识蕴。乃至非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不离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一切智智。远离众相。无法可得。无所得故。不可执取。是故菩萨修行布施。受持净戒。回向无上正等菩提。虽求证得一切智智。而不名为戒禁取摄。若回向声闻独觉地。执取净戒。是诸菩萨失菩萨戒。应知名为犯戒菩萨。满慈子言。违犯菩萨所受戒。为有因缘可还净不。舍利子言。回向声闻独觉地已。未见圣谛。未证实际。或有因缘。易可还净。若见圣谛。证实际已。异见深重。难可还净。
修行净戒波罗蜜多。不应受持二乘净戒。由彼净戒。不能摄受一切智智。不能引发一切智智。
满慈子问舍利子言。云何名为菩萨持戒。舍利子言。菩萨随所护戒。一切回向无上菩提。与诸有情作大饶益。穷未来际无间无断。应知是为菩萨持戒。若诸菩萨虽经殑伽沙数大劫。修行净戒。令得圆满。而心回向声闻独觉。是诸菩萨。不能摄受净戒波罗蜜多。虽多受持二乘净戒。而可名为犯净戒者。何以故。应知名为行于非处。言非处者。即二乘地。非诸菩萨所行处故。云何名为菩萨行处。舍利子言。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作意。应知是为菩萨行处。乃至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应知是为菩萨行处。若诸菩萨谛故住故。行此行处。应知是为菩萨持戒。
满慈子问舍利子言。若诸菩萨心作分限。我当精勤。经尔所劫。定当证得一切智智。如是期心。有何过失。而不能得一切智智。舍利子言。是诸菩萨厌怖生死。速求菩提。由心速故。便作分限。由作分限。不能成熟殊胜善根。若诸菩萨。求证无上正等菩提。决定不应心作分限。修行布施。乃至般若波罗蜜多。若时若时。六处生死修菩萨行。尔时尔时。所修布施乃至般若波罗蜜多。渐善成熟。堪能证得一切智智。
菩萨成就广大妙法。普胜独觉及诸声闻。
卷五百八十五 卷五百八十六
舍利子告满慈子言。若菩萨修行净戒波罗蜜多。见有少法名为作者。当知虽住菩萨法中。而名弃舍诸菩萨法。是为非理作意。名为犯戒。满慈子复舍利子言。若不见少法名为作者。是诸菩萨受持净戒波罗蜜多。无所违犯。何法于此净戒波罗蜜多为益为损。舍利子言。无法于此净戒波罗蜜多。为益为损。若见少法为益为损。当知执取菩萨净戒。不能摄受。若不见少法名为作者。是诸菩萨能正摄受。若受持净戒。回向趣求一切智智。乃名净戒。不能回向一切智智。虽得戒名而非净戒。或求世间二乘果故。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随所行施。随所护戒。随所修忍。随所精进。随所静虑。一切智用大悲为首。常能发随顺回向一切智智相应之心。是名具戒菩萨。若诸菩萨随所修行甚深妙慧。皆为于法远离颠倒。得诸善巧。谓蕴善巧。若界善巧。若处善巧。若谛善巧。若缘起善巧。若是处非处善巧。如是菩萨于诸蕴等应修善巧。由善巧故。为诸有情如应说法。令永断灭有情想等。菩萨如是起殊胜心。为利自他。修诸妙慧。一切皆用大悲为首。常能发起随顺回向一切智智相应之心。是名具戒菩萨。菩萨以此六种波罗蜜多。回向趣求一切智智。是诸菩萨由此净戒。普胜一切声闻独觉。
满慈子言。尊者说何等法名为第八。令我了知义趣。如理受持。舍利子言。若于诸法平等性中。以如实智知平等性。证平等性。由此智故。所作已息。我于此中不见第八。亦复不见知平等智。此中无我我所故。满慈子言。尊者前说一切第八所有净戒。于发无上正等觉心。诸菩萨众。初发心时一菩萨戒。百分不及一。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今复说言于此中不见有第八及智。舍利子言。我先所说。为初学者。不为已入平等性者。欲使有情知大乘行出过二乘。欲使有情如实觉了佛乘大乘净戒殊胜。故作是说。当知欲令声闻独觉所有净戒胜菩萨戒。则为欲令声闻独觉所有净戒胜如来戒。彼类欲与如来共争胜劣。而诸菩萨法不可胜。菩萨是真法王子故。
满慈子问舍利子言。云何菩萨有漏净戒。能胜声闻缘觉无漏净戒。舍利子言。声闻独觉。唯求自利。回向涅盘。菩萨净戒。普为度脱无量有情。回向无上菩提。是故能胜。所以者何。菩萨净戒。能引无量无边有情。解脱生死及诸恶趣。由此因缘。菩萨净戒。于诸异生声闻独觉所有净戒。为最为胜。为尊为高。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
舍利子白佛言。若有欲胜菩萨戒者。当知彼欲胜如来戒。所以者何。除如来戒。定无能胜菩萨戒者。若修菩萨净戒圆满。即名如来应正等觉。
卷五百八十七
又满慈子。一有菩萨有方便善巧故。疾证无上正等菩提。一有菩萨无方便善巧故。迟证无上正等菩提。当知宁为菩萨迟证菩提。不堕声闻或独觉地。若速求无上正等菩提。应知此中容有二事。如火宅中。有众宝聚。有人求宝入此宅中。其人尔时容有二事。一者若无方便善巧。死于火宅。二者若有方便善巧。持宝而出。如是菩萨速求无上正等菩提。一者若无方便善巧。便证实际。堕二乘地。如死火宅。二者若有方便善巧。疾证无上正等菩提。如持宝出。是故宁为菩萨迟证无上菩提。不为速求堕二乘地。时满慈子便问舍利子言。速证实际。岂非菩萨方便善巧。舍利子言。速证实际。非为菩萨方便善巧。所以者何。堕二乘地。非为方便善巧等流。乃是无方便善巧等流果。退失所求大菩提故。夫为菩萨求大菩提。饶益有情。不求实际。故证实际。非巧便果。
若诸菩萨方便善巧修诸功德。若起如是种种思惟。应知彼非方便善巧。何以故。菩萨不应欲胜菩萨。菩萨不应轻慢菩萨。菩萨不应降伏菩萨。菩萨于余诸菩萨所。供养恭敬。应如供养恭敬如来。亦应敬余有情。心无差别。
大悲般若力所任持。不怖法空。不证实际。方便善巧成就圆满净戒波罗蜜多。为所依止。于一切法应勤修习时无间断。而于其中不应味着。
卷五百八十八
舍利子白佛言。诸菩萨众。若暂起心。欣赞声闻。或独觉地。应知毁犯净戒。若暂起心。厌毁声闻或独觉地。应知毁犯净戒。所以者何。心生爱着。不能趣求一切智智。心生轻蔑。即障所求一切智智。皆是行于非处。是故菩萨于二乘地。但应远离。不应赞毁。
世尊。我谓烦恼于诸菩萨有大恩德。谓能随顺一切智智。若菩萨能观烦恼能助发一切智智。于菩萨众有大恩德。应知已证于一切事方便善巧。
舍利子白佛言。菩萨回己善根。施有情类。经几劫数修行大乘。当得出离。佛言。五百大劫修行大乘。当得出离。如是菩萨。当知已住不退转位。
如来应正等觉。皆不弃舍一切有情。其心平等。
如来应正等觉。于诸菩萨最不弃舍。何以故。如来般涅盘后。有诸菩萨精进修行一切法渐次圆满。与诸世间作法明照。舍利子言。诚如圣教。如来般涅盘后。十方世界有菩萨摩诃萨。绍先如来应正等觉。宣说无量法门。令勤精进。方便善巧。无倒观察。离诸戏论。方便修行六波罗蜜多。及余无量无边佛法。究竟证得一切智智(净戒波罗蜜多分竟)。
○大般若经第十三会安忍波罗蜜多分序
惟夫擅等觉之灵根。膺广慈之奥主。冯闇海而利往。笼苍品以遐征。则忍波罗蜜为无与竞。是以玄朋踵萃。神谟继阐。将夷道梗。为沮心怨。播亲亲于蠢徒。辟荡荡于情路。虽毁甚矛箭。害穷齑粉。必当内蠲我想。外抵人相。目邻虚之有间。投刃曷伤。念机关之无主。触舟奚若。我无自我。物复谁物。譬夫大浸稽空。而空无溺惧。积洿归泽。而泽无垢忿。况已谢之声。毁誉一贯。既迁之色。损益同科。大欲饶之以乐。岂复加之以苦。不有来损。则摄受之路无从。不有往慈。则菩提之行无主。翻为善友。更领深恩。闻罪剧丝竹之娱。得捶逾捧戴之悦。太子之二目兼丧。曾靡二心。仙人之七分支解。方酬七觉。其感通也。则百矛集体。百福之相开。万恼婴身。万德之基立。其致用也。则远契无生。俯远尘于证净。遥资大舍。均左涂而右割。比惭愧而为衣。则龙兖不侔其丽。御烦恼而成铠。则犀渠有谢其坚。语其大力。则拔山无以喻。谈其无畏。则贾勇弗之伦。始即事而为三。卒阶行而成五。莫不具依方便。斯着圆音。词旨殷勤。理义详核。一轴单译。比于勤分。规弼之美。不其要欤。
唐西明寺沙门玄则制
卷五百八十九(安忍波罗蜜多分)
舍利子问满慈子言。诸菩萨众所修安忍。与声闻众所修安忍。有何差别。满慈子言。声闻所修安忍。名为少分行相所缘。非极圆满。菩萨所修安忍。名为具分行相所缘。最极圆满。是故声闻安忍。唯为弃舍自身烦恼。非为有情。非如菩萨安忍无量。不离安忍波罗蜜多。
舍利子复问满慈子言。菩萨修安忍时。有二人来。至菩萨所。一善心故。以旃檀涂。一恶心故。以火烧身。菩萨于彼。应起何心。满慈子言。是菩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于第一人。不应起爱。于第二人。不应起恚。应于彼二。起平等心。俱欲毕竟利益安乐。如是菩萨能行安忍波罗蜜多。能住安忍波罗蜜多。如是有情。来至我所。欲与斗诤。当为宣说。所有诸法。皆如幻化。毕竟性空。毕竟空中无所诤竞。令彼闻已。斗诤心息。由斯感得大士夫相所庄严身。见者欢喜。互相饶益。乃至证得清净涅盘。离诸戏论。毕竟安乐。舍利子问满慈子言。菩萨声闻二种安忍。应知何者广大微妙清净殊胜。满慈子言。声闻乘人。所有安忍。唯观色蕴乃至识蕴。无我有情乃至知者见者之所引发。菩萨乘人。所有安忍。亦观色蕴乃至识蕴。都无自性。无生无灭。无染无净。无增无减。本来寂静之所引发。是故菩萨安忍殊胜。
菩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应修其身。令如大地。大水。大火。大风。虚空。无所分别。虽以可爱色香味触掷置其中。而都不生高欣喜爱。虽以非爱色香味触掷置其中。而都不生下蹙忧恚。安忍净信。常现在前。犹如大地。乃至虚空。平等而转。
舍利子问满慈子言。虚空无为。诸菩萨众。岂无为摄。满慈子言。菩萨依止般若波罗蜜多。观察身心与虚空等。摄受安忍波罗蜜多。假使恒时地狱猛火刀杖。及余苦具。逼迫其身。亦能忍受。其心平等。无动无变。即是安忍波罗蜜多。如是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重苦触时。便作是念。我从无始生死以来。虽受身心猛利众苦。而由此苦。尚不能得若预流果。若一来果。若不还果。若阿罗汉果。若独觉菩提果。况由此苦。能证无上正等菩提。今我身心所受众苦。既为利益诸有情故。定证无上正等菩提。应欢喜受。如是菩萨观此义故。虽受众苦。而能发生增上猛利。欢喜忍受。
菩萨恒不舍离一切智心。于诸有情欲饶益故。假使身受百千鉾?。而无一念报害之心于彼常生净信安忍。所以者何。菩萨宁以自身具受生死无边大苦。而不爱着声闻独觉自利。退失自所行处。行他行处。起声闻作意。或独觉作意。是菩萨行他行处。修行六种波罗蜜多。一切智智相应作意。是菩萨行自行处。
若菩萨于此六种波罗蜜多。随一现行。不能忆念一切智智。不能回向一切智智。是为虚费时日。损时日果。若能忆念回向一切智智。名为有时日果(安忍波罗蜜多分竟)。
○大般若经第十四会精进波罗蜜多分序
观夫至运无动。妙警伊寂。梵轮冥退转之规。慈航虚下济之影。斯进德所以为贵。勤音所由而作也。其有揭情区而远荷。指觉地以高骧。比擐甲之精坚。同策驷之遄夙。则必任善以为。轭引之无穷之路。委身而作。隶驱之罔极之期。微五欲之宴安。乃三涂之酖毒。从四修之劳悴。实万德之光敷。惟夫浅溜穿石。小滴盈器。钻燧之勤。断干之渐。皆积微不已。故在着可观。蚓弱质而饮泉。蟹壮容而寄穴。骅镳怠已。驽驾先之。矧乎摩诃衍心。波罗蜜行。其于勉刻。岂忘动静。故能千界如毁。询一句以投之。万流方割。拯一命而派之。假使驻补处以三只。终竞勇于初发。虽复澹即空于万行。乃均炽于昔耽。不端倪其所欲行。不翘伫其所当证。抚尘劫之修如瞬。仍如渴日。视沙界之赴若邻。犹殷夙夜。故精进之于诸度也。若衔捶之在群驭焉。正勤之于道品也。若盐梅之资列鼎焉。正法源底由之而至。圣人能事于兹而毕。然后闻舍利之谈。觉支则辍赏无地。忆底沙之流。赞颂则勃兴斯在。三练之业允该。六意之修奚极。缅惟景躅。岂遑宁处。载咏玄章。益荷昭趣。文乃单卷。事非重译。庶将[卯/贝]寸阴以尺璧。甘夕死于朝闻矣。
唐西明寺沙门玄则制
卷五百九十(精进波罗蜜多分)
满慈子白佛言。云何方便安住精进波罗蜜多。世尊告满慈子言。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初发心时。应作是念。我诸所有若身若心。先应为他作饶益事。当令一切所愿满足。依止精进波罗蜜多。誓为有情作所应作。不随己心而有所作。将护他心。随他意转。为作种种利益安乐。如己事业。常无厌倦。是为安住精进波罗蜜多。
菩萨为疾证得一切智智。与诸有情作大饶益。常勤修学一切法。心无退转。
菩萨观经一年所作事业。生长久想。当知名为懈怠菩萨。观经一年所作事业。谓如一日。当知名为精进菩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
菩萨修菩提行。不应思惟劫数多少。若思惟劫数而作分限。精勤勇猛修菩提行。求证无上正等菩提。当知名为懈怠菩萨。作是思惟。设经无量无边大劫。精进勇猛修菩提行。方证无上正等菩提。我定不应心生退屈。勤求无上正等菩提。当知是为精进菩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修行精进波罗蜜多令速圆满。远离生死。疾能证得一切智智。与诸有情作大饶益。
满慈子白佛言。世尊。诸菩萨如是精进。我谓非难。所以者何。佛说诸法。皆如幻事。乐受苦受。及助受法。既如幻事。菩萨已能通达诸法实性。精进何难。世尊告满慈子言。当知菩萨虽知诸法皆如幻事。而能发起身心。安住精进波罗蜜多。求大菩提。常无萎歇。由此菩萨精进最极为难。时满慈子便白佛言。希有世尊。善说菩萨精进。当知菩萨能为难事。虽知诸法都无所有。而求无上正等菩提。为有情类说能永断无智正法。然诸无智实无所有。亦无实法。能令无智取之为我及我所。亦无有情。能作是念。此是真实我及我所。如是无智。缘合故生。而实无生。缘离故灭。而实无灭。若菩萨虽如是知而心无退。当知名为精进菩萨。若作是念。诸法皆空。我今何为发起精进。当知名为懈怠菩萨。若菩萨作如是念。以一切法毕竟空故。我求无上正等菩提。觉诸法空。为有情说。令脱五趣生死众苦。当知名为精进菩萨。若作是念。生死无际。我岂能令皆得灭度。当知名为懈怠菩萨。佛告满慈子言。我观世间天人等众。无有成就希有功德如诸菩萨。唯除如来应正等觉。满慈子言。若无菩萨。则无诸佛出现世间。若无诸佛出现世间。则无菩萨及声闻众。要有菩萨修菩萨行。乃有诸佛出现世间。以有诸佛出现世间。便有菩萨及声闻众。譬如大树。由有根茎。便有枝叶。由有枝叶。便有华果。由有华果。复生大树。佛赞满慈子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说(精进波罗蜜多分竟)。
○大般若经第十五会静虑波罗蜜多分序
夫心之用也。其大矣哉。动之则舛竞聿兴。静之则众变几息。大之则充乎法界。细之则入于邻虚。故海岳寰区。心之影也。形骸耳目。心之候也。生死邅回。心之迷也。菩提昭旷。心之悟也。三界唯此。实曰难调。一处制之。斯无不办。所以仍给孤之胜集。开等持之妙门。明夫定品克迁。心源允晏。沉掉双斥。止观两澄。朋栖欲界之表。孤骞有顶之外。境焰灭而逾明。因枝翦而更肃。湛乎累尽。动与德会。故统之则一如。权之则二相。敞之则三脱。依之则四神。行之则五印。检之则六念。聚之则七善。流之则八解。阶之则九次。肆之则十遍。其余四念四等之俦。五根五力之类。莫不互诸禅地。茜萰乎根本。储之定?。磊砢乎边际。譬泥之在均。金之在锻。唯所用耳。岂有限哉。故能力味精通。神妙挥忽。日月上掩。川岳下摇。身遍十方。声覃六趣。水火交质。金土易形。殚变化之涂。出思议之表。具微妙定。不受快己之胜生。关恶趣门。而甘利他之狱苦。至有入禅分用。三昧异名。日旋星光。月爱华德。游戏奋迅。清净照明。或百或千。难阶难极。咸资说力。具启嗣编。凡勒成两卷。亦未经再译。挂入禅秘。其谁舍诸。
唐西明寺沙门玄则制
卷五百九十一(静虑波罗蜜多分)
菩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应先入初静虑。应作是念。我从无际生死以来。数数曾入如是静虑。作所应作。身心寂静。此复应入。此为功德所依。乃至入第二静虑。第三静虑。第四静虑已。复应思惟。此四静虑。于菩萨众有大恩德。与诸菩萨众为所依止。谓诸菩萨将得无上正等觉时。皆渐次入此四静虑。依四静虑。引发五神通。降伏魔军。成无上觉。此菩萨依如是静虑波罗蜜多。随意所乐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又舍利子。一切菩萨。无不皆依第四静虑。方便趣入正性离生。证会真如。舍异生性。无不皆依第四静虑。方便引发金刚喻定。永尽诸漏。证如来智。如是菩萨。虽能现入此四静虑。而不味着四静虑乐。及此等流胜生妙处。
又舍利子。菩萨安住四种静虑。引诸功德。起空无边处想。引空无边处定。依空无边处定起识无边处想。引识无边处定。依识无边处定起无所有处想。引无所有处定。依无所有处定起非有想非无想处想。引非想非非想处定。如是菩萨。虽能现入四无色定。而不味着四无色定。及此所得胜妙生处。尔时舍利子白佛言。菩萨观何义故。虽能现入灭受想定而不现入。佛言。菩萨怖堕声闻及独觉地故。不现入灭受想定。勿着此定寂灭安乐。便欣证入阿罗汉果。或独觉果。入般涅盘。舍利子便白佛言。菩萨虽现入如是诸定。而于诸定不生味着。又虽现入如是诸定。能起胜用。而不离染。佛言。如是如是。菩萨虽复现入四种静虑。四无色定。寂静安乐。历观其中所起种种微妙寂静殊胜功德。而不味着。还入欲界。方便善巧依欲界身。精勤修学六种波罗蜜多。乃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亦劝有情修诸善法。如是等事。甚为希有。
如来应正等觉。许诸菩萨舍胜定地寂静安乐。还受下劣欲界之身。不许生长寿天。失本所愿。
舍利子。菩萨舍胜地身。还生欲界。起胜作意。虽观色蕴常无常性都不可得。及观受想行识蕴。常无常性亦不可得。而不弃舍一切智智。
满慈子问舍利子言。何缘如来许诸菩萨入四静虑。四无色定。不许久住其中。心生染着。舍利子言。若生欲界。速能圆满一切智智。生色无色。无斯用故。
佛告满慈子言。菩萨不作是念。我由此定。生色无色。亦不思惟。我由静虑及无色定。超色无色。但欲引发自在神通。与诸有情作大饶益。亦欲调伏粗重身心。令有堪能修诸功德。是诸菩萨受欲界身。于诸胜定亦无退失。不超三界。亦不染着。饶益有情。亲近诸佛。疾能证得一切智智。
满慈子白佛言。如来应正等觉。一切智智超过三界。观何义故。不许菩萨众于三界法究竟出离。佛告满慈子言。菩萨求证无上正等菩提。安住静虑波罗蜜多。如来若许超过三界。彼便退失菩萨誓愿。安住声闻或独觉地。观如是义。不许菩萨众于三界法究竟出离。勿舍本所誓愿。若菩萨坐菩提座。众行圆满。方乃究竟舍三界法。由斯证得一切智智。又满慈子。菩萨随所生起六种波罗蜜多。及余无边菩提分法。随所观察内空外空。乃至真如等。甚深理趣。一一皆发无染着心。回向趣求一切智智。是菩萨于三界法。渐舍渐远。展转邻近一切智智。
卷五百九十二
菩萨安住静虑波罗蜜多。摄受般若波罗蜜多。于诸静虑。及静虑支。不生味着。亦不退转。
菩萨安住静虑波罗蜜多。超过欲界诸杂染法。还复弃舍受欲界身。精进修行六种波罗蜜多。及余无边菩提分法。摄受精进波罗蜜多。
菩萨修学成就大慈大悲。于诸有情。欲作饶益。安住静虑波罗蜜多。遇诸违缘。心无杂秽。摄受安忍波罗蜜多。
安住静虑波罗蜜多。于诸声闻及独觉地。不生取着。摄受净戒波罗蜜多。
于诸有情。起大悲念。誓不弃舍。欲令解脱生死苦故。作是念言。我当决定以大法施。摄受有情。常为有情宣说永断一切烦恼真净法要。如是菩萨安住静虑波罗蜜多。摄受布施波罗蜜多。
诸法无我。亦无我所。众苦生时。唯有苦生。无能生者。众苦灭时。唯有苦灭。无能灭者。
世尊告满慈子言。若菩萨心无散乱。相续安住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应知名为静虑波罗蜜多。若住声闻地或独觉地相应作意。应知名为心常散乱。何以故。修学二乘相应作意。障碍无上正等菩提。令菩提心恒散乱故。
菩萨诸有所作。无不定心。如吠琉璃随所在处。于自宝色。终不弃舍。
满慈子白佛言。齐何应知菩萨心定。佛言。菩萨见彼有情。便作是念。我当精勤修菩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觉时。决定当令有情入无余依涅盘界。或证菩提。乃至方便劝导。修行一切法。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回向趣求一切智智。齐此应知菩萨心定。若于一切处心得定已。应知名为安住静虑波罗蜜多。何以故。常不远离一切智智胜作意故。二乘静虑。远离一切智智相应作意。故于菩萨静虑为劣。
时满慈子便白佛言。声闻住此静虑。证得法性。成声闻果。即诸菩萨住此静虑。证得法性。离诸执着。得成如来应正等觉。云何可说声闻静虑。决定远离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佛告满慈子言。诸声闻人。虽能现入四种静虑四无色定。证得法性。成声闻果。而无如来力无畏等殊胜功德。及诸相好。不名如来。由斯远离一切智智相应作意。由无佛德。说名声闻。满慈子便白佛言。何等名为菩萨胜定。如是胜定。复有何名。世尊告言。菩萨胜定。名不思议。威力难思。速能证得一切智智故。如是胜定。亦名利乐一切有情。若现在前。引发无边方便善巧。教诫教授无量有情。证真法性。断诸烦恼。入无余依般涅盘界。或证无上正等菩提。满慈子白佛言。我谓声闻所得诸定。胜菩萨定。所以者何。声闻具得九次第定。菩萨于中唯得前八。不得灭受想定。世尊告言。菩萨亦得灭受想定。谓于此定已得自在。但不现入。所以者何。如来不许现入此定。勿由现入退堕声闻或独觉地。所以者何。菩萨若入灭受想定。便非时处。若菩萨坐菩提座。永害一切虚妄相想。证甘露界。尔时方入灭受想定。时满慈子白佛言。菩萨甚为希有。能作难作。谓虽有力引满尽智。而为有情不证漏尽。以于有情所。长夜思惟利益安乐。增上意乐恒现在前。尔时舍利子白佛言。菩萨安住静虑波罗蜜多。云何方便还从定起。世尊告舍利子言。菩萨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具足而住。于色无色静虑等至。顺逆次第。超越串习。极善纯熟。游戏自在。复入欲界。非等引心。所以者何。勿由定力生色无色长寿天故。勿色无色静虑等至引起彼地续生之心。为护彼心。令不现起。还入欲界。非等引心。由起此心还生欲界。亲近供养诸佛世尊。引发无边菩提分法。生色无色。无如是能。上二界生。身心钝故。由斯菩萨先习上定。令善纯熟。后起下心。还生欲界。修集无量菩提资粮至圆满已。超过三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静虑波罗蜜多分竟)。
般若纲要卷九
卍新纂续藏经第 24 册 No. 0449 大般若经纲要
般若纲要卷十
古南沙门 通门 阅正
七空居士 葛? 提纲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
寻夫理殊凑以司方。坦一归而揆务。何尝不镕想真际。弭执幻尘。虽檀戒之崇严。忍进之调锐。卒悟宠于实慧。假道于真诠。将开象触之迷。复有鹭池之会。所以光导五之迹。升第一之乘。甄陶二边。洞希微而眷睇。拟议四句。仰涔寂以韬音。剪诸见之萌。则翳蕊星落。褰积疑之网。则障縠云披。了性空而常修。悟生假而恒利。四魔由之乱辙。六度因而汇征。施以之不捐。而难舍能舍。戒以之不检。而难护能护。忍以之无受。而堪于不堪。进以之无行。而发于不发。定以之亡静。而三相不相。慧以之亡照。而三轮不轮。故体之则动而逾寂。谬之则寂而弥动。法不即离于非法。行岂一异于无行。其觉证也。真心混而一观。其出生也。法宝骈而万区。故有二智焉。三身焉。四辩焉。五眼焉。六通焉。七觉焉。八正焉。九定焉。十力焉。加十八不共。八十随相。十二缘智。二十空心。皆挺以呬多成之罗。若聚以玉毫之表。流之金。吻之诲。勒成八卷。元非再译。则以不敏。谬齿译徒。缅诸会之昌筵。嗟既往而莫奉。眷言殊奖。载表遗音。本慈吹以纷腾。因圣期而顶戴。将使家传妙宝。人握灵珠。洗客尘于八区。霈玄滋于万叶。福庇宸极。帝后延龄。庆洽黎蒸。法教增阐。庶狭中之士。摆凝于惊怖之辰。上慢之宾。辍谤于充诎之际。自非恒沙历奉。宿代累闻。何能启篇投吝。忘言入赏者哉。悲夫。
唐西明寺沙门玄则制
卷五百九十三(般若波罗蜜多分)
善勇猛菩萨白佛言。世尊处处为诸菩萨众。宣说般若波罗蜜多。何谓般若波罗蜜多。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云何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令速圆满。云何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恶魔不能得便。所有魔事皆能觉知。云何安住般若波罗蜜多。速能圆满一切智法。佛告勇猛菩萨言。汝问何谓般若波罗蜜多者。当知实无少法可名般若波罗蜜多。超过一切名言道故。善勇猛。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实不可说此是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说属彼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说由彼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说从彼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慧能远达诸法实性。故名般若波罗蜜多。如来智慧尚不可得。况得般若波罗蜜多。善勇猛。般若者。谓解诸法。及知诸法。故名般若。云何般若解知诸法。谓诸法异。名言亦异。然一切法不离名言。若解诸法若知诸法皆不可说。然顺有情所知而说。故名般若。善勇猛。般若者。谓假施设。由假施设。说为般若。然一切法不可施设。不可动转。不可宣说。不可示现。如是知者。名为实知。善勇猛。般若者。非知非不知。非此非余处。故名般若。善勇猛。般若者。谓智所行。非智所行。非非智境。亦非智境。以智远离一切境故。若智是境。即应非智。不从非智而得有智。亦不从智而有非智。不从非智而有非智。亦不从智而得有智。不由非智。说名为智。亦不由智说名非智。不由非智说名非智。亦不由智说名为智。然即非智说名为智。由斯即智。说名非智。此中智者不可示现此名为智。不可示现此智所属。不可示现此智所由。不可示现此智所从。是故智中。无实智性。亦无实智住智性中。智与智性俱不可得。非智与性亦复如是。决定不由非智名智。若由非智说名智者。一切愚夫皆应有智。若有如实于智非智俱无所得。于智非智如实遍知。是名为智。然智实性非如所说。所以者何。以智实性离名言故。智非智境。非非智境。以智超过一切境故。不可说是智非智境。是名如实宣说智相。如是智相。实不可说不可示现。然顺有情所知说示。其能知者亦不可说。智境尚无。况有知者。若能如是如实了知。如实随觉。是名般若。复次善勇猛。若能如是现观作证。是则名为出世般若。若如是所说出世般若。亦不可说。所以者何。世尚非有。况有出世。所出尚无。况有能出。以都不得世及出世。能出所出。故得说名出世般若。若有所得。则不名为出世般若。若此般若性亦不可得。离有无等可得性故。又善勇猛。世名假立。非假立世。实有可出。然出诸假。故名出世。又出世者。非实于世有出不出。所以者何。此中都无所出能出少法可得。故名出世。又出世者。无世无出世。无出无不出。故名出世。若能如是如实了知。是则名为出世般若。若如是般若。非如所说。所以者何。出世般若。超过一切名言道故。虽名出世而无所出。虽名般若而无所知。所出所知不可得故。能出能知亦不可得。如是如实知。名出世般若。由此般若。无所不出。是故名为出世般若。复次善勇猛。此亦名为通达般若。如是般若。何所通达。谓此般若。无所通达。若此般若有所通达。即是假立。若是假立。则不名为通达般若。谓于此中都无所有。无此无彼。亦无中间。无能通达。无所通达。无通达处。无通达时。无通达者。故名通达。又善勇猛。诸有成就如是般若。即能如实通达三界。云何如实通达三界。谓非三界说名三界。所以者何。此中无界而可通达。通达三界。即为非界。由能如是通达三界。故名成就通达般若。复次善勇猛。言通达者。谓能遍知所有缘起。由诸缘故。诸法得起。故名缘起。如是缘起。都无所有。如是名为通达缘起。即此名为通知缘起。谓能显示。如实无起。以无起故。说名缘起。平等无起。故名缘起。谓于是处起尚非有。况当有灭。随觉缘起。若顺若违皆不可得。无等起故。说名缘起。若无等起。则无有生。若无有生。则无过去。亦无已生。若无过去亦无已生。则无有灭。若无有灭。即无生智。由无生智。更不复。生亦不证灭。由无生故。即亦无灭。由有生故。施设有灭。既无有生。是故无灭。于一切法如是知见。通达作证。说名尽智。善勇猛。尽智者。谓尽无知。故名尽智。由何名尽。谓由无尽故名为尽。不见有法可名为尽。然离无知说名尽智。即尽无知说名尽智。遍知一切无知法故。名尽无知。由尽无知。说名尽智。非无知法有尽不尽。然离无知。故名尽智。如实遍知此无知法。都无所有。故名为离。由如是智。知无知法无别可得。名离无知。然无知法实不可得。智尚非有。况有无知。若能于尽得解脱者。名为尽智。善勇猛。非此波罗蜜多。有远彼岸少分可得。若此般若波罗蜜多有远彼岸少分可得。如来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有远彼岸。非此般若波罗有远可得。是故不说此有彼岸。又善勇猛。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随觉诸法。若能随觉。即违觉悟。所以者何。此中无物可名随觉。随觉无故。觉悟亦无。即于诸法无通达义。随觉通达平等法性是菩提故。随觉诸法故名菩提。云何此能随觉诸法。此中无物可名菩提。故于此中亦无随觉。何以故。若有菩提少分可得。即菩提内应得菩提。然菩提中菩提非有。应作如是现证菩提。非随觉故非通达故说名觉悟。虽作是说。而不如说。以一切法不可随觉。不可通达。又法非法俱无自性。由觉此理故名菩提。何以故。非诸如来应正等觉能得菩提。非诸如来应正等觉能了菩提。如实菩提不可了故。不可表故。非诸如来应正等觉生起菩提。菩提无生无起性故。善勇猛。有情界者。即是无实有情增语。非有情中有有情性。有情无故。名有情界。若有情中有有情性。则不应说为有情界。有情界者。即显无界。以有情界无界性故。若有情界即界性有。则应实有命者即身。若有情界离界性有。则应实有命者异身。然有情界无实界性。但由世俗假说为界。非有情界中可有界性。亦非界性中有有情界。非即界性是有情界。非离界性有有情界。以一切法无界性故。复次善勇猛。我依此义密意。说诸有情界不可施设有减有满。所以者何。以有情界非有性故。诸有情界离有情故。如有情界不可施设有减有满。诸法亦尔不可施设有减有满。以一切法皆无实性。故不可言有减有满。若能如是随觉诸法。是则名为随觉佛法。以一切法无减满故。说名佛法。佛法。即非佛法增语。非诸佛法有物能令或减或满。所以者何。以即随觉一切法故。若能随觉一切法性。此中无法或减或满。一切法者。当知即是增语。非彼法界有减有满。所以者何。以彼法界无边际故。非有情界及彼法界差别可得。非有情界及彼法界或减或满。或得或有。如是随觉。即名菩提。由此故言非诸佛法可得施设有减有满。又善勇猛。无减满性。若能如实无分别者。当知名为如实见者。非于此中能有取舍。如是随觉。说名菩提。菩提者。即是佛相。云何佛相。谓一切相。毕竟无相即是佛相。何以故。毕竟无相。与菩提相自性离故。如是随觉。说名菩提。又善勇猛。一切有情行菩提行。不知不觉诸法实性。不名菩萨。所以者何。不知有情非有情故。若知有情非有情性。行菩提行。应成菩萨。然诸有情由颠倒故。不能觉了自行自境。自所行处。若于自行如实了知。则不复行有分别行。是名菩萨行于无行。菩萨不应由分别故。起分别行。若于是处无所分别。非于此处而有所行。若于是处不起分别。非于此处复有所行。诸佛菩萨。于一切行。无所分别而修行故。一切憍慢。毕竟不起。于一切法。不复攀缘。不复分别。不游不履。如是名为真菩萨行。以无所行为方便故。复次善勇猛。无有情者。当知即是菩萨增语。以能遣除一切想故。所以者何。以能了达一切有情。非实有情。一切有情。皆非有情。一切有情。皆是颠倒执着有情。一切有情。皆是遍计所执有情。一切有情。皆是虚妄所缘有情。一切有情。皆是败坏自行有情。一切有情。皆是无明缘行有情。善勇猛。非有情名。有少实法可执为我。或为我所。以无实法。是故可说一切有情非实有情。非有情者。当知即是非实增语。非实者。当知即是非有情增语。若于诸行有遍觉者。可名菩萨。
卷五百九十四 卷五百九十五
复次善勇猛。言菩萨者。谓能随觉有情无实无生增语。又菩萨者。于一切法。亦能如实如佛而知。谓如实知一切法性。无实无生。亦无虚妄。善勇猛。若诸菩萨发菩提心。作如是念。我于今者。发菩提心。此是菩提。我今为趣此菩提故。发修行心。是诸菩萨有所得故。不名菩萨。但可名为狂乱萨埵。何以故。由彼菩萨决定执有发起性故。决定执有所发心故。决定执有菩提性故。但可名为于菩提心有执萨埵。不名真净发心菩萨。彼由造作。发菩提心。复名造作萨埵。不名菩萨。彼由加行。发菩提心。复名加行萨埵。不名菩萨。何以故。彼诸菩萨。由有所取。发菩提心。但可名为发心萨埵。不名菩萨。又善勇猛。无实能发菩提心者。以菩提心不可发故。菩提无生。亦无心故。彼诸菩萨惟执发心。不了菩提无生心义。心平等性。即是菩提。此中无所分别。若分别心及菩提。便执着心及菩提。由此二种。发菩提心。当知不可真发心者。又善勇猛。菩提与心。非各有异。非于心内有实菩提。非菩提内得有实心。菩提与心。如实如理。俱不可说是觉是心。由如实觉菩提与心俱不可得。无生不生。故名菩萨。亦名摩诃萨。善勇猛。以证入大乘。名摩诃萨。何谓大乘。谓一切智。说名大乘。云何一切智。谓诸所有智。若有为智。若无为智。若世间智。若出世间智。能证入如是等智。名摩诃萨。所以者何。以能远离大有情想。又能远离大无明蕴。又能远离大诸行蕴。又能远离大无知蕴。又能远离大众苦蕴。名摩诃萨。又善勇猛。远离大有情想。名摩诃萨。彼于一切心及心所法。虽无所得。而能了知心之本性。彼于菩提。及菩提分法。虽无所得。而能了知菩提本性。彼由此智。非于心内见有菩提。亦非离心见有菩提。非于菩提内见有实心。亦非离菩提见有实心。如是除遣。无所修习。无所恃怙。无所执着。虽不见有菩提心性。而能发起大菩提心。如是发菩提心。而于菩提无所引发。何以故。彼已安住大菩提故。都不见有心及菩提生灭差别。亦不见有发心趣向大菩提者。无见无执。无所分别。发起胜解。及解脱心。当知名为真实菩萨。又善勇猛。若诸菩萨。不离心想。及菩提想。发菩提心。彼远菩提。非近菩提。若不见菩提有近有远。当知彼近无上菩提。亦名真发菩提心者。我依此义密意说言。若能自知无二相者。彼如实知一切佛法。所以者何。彼能证会我及有情俱无自性。即能遍知诸法无二。定能了达我及有情与一切法。皆以无性而为自性。理无差别。若能了知诸法无二。即能了知一切佛法。若能遍知诸法无二。即能遍知一切佛法。若能遍知我。即遍知三界。
增上慢者。于此法教不能悟入。以非彼境。非彼地故。
要诸佛子从正等觉自然智生。乃能精勤学正等觉大师子吼。于正等觉无上法财。善能受用。
诸佛世尊将欲开示断一切疑。微妙甚深菩萨藏法。必有如是无量无边最胜清净。功德众集。
随所知境界世俗文句。方便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令菩萨众。精勤修学一切法如所有性本性不可得。般若波罗蜜多亦复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法都无所依。
一切法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远离而住 一切法非相应。非不相应 一切法真如。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如所有性。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者。离一切法性。所以者何。非一切法中有一切法。此无所有。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自性离。此离自性。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无一切法自性。此无自性。是谓般若波罗蜜多(九十四卷止)。
一切法非一切法所行。于一切法无知无见。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不舍一切法自性。于自性如是遍知。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非合非离。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非减非增。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非染非净。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非有净法。非有不净法。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非移转。非趣入。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非系。非离系。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非死非生。一切法非生非死。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非流转。非有流转法。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非尽。非有尽法。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非有集法。非有灭法。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非有起法。非有尽法。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非有变坏法。非无变坏法。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非常。非无常。乃至非净。非不净。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非有贪瞋痴法。非离贪瞋痴法。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非作者。非使作者。乃至非知见者。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非断。非常。非有边。非无边。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非见趣。非见趣断。非爱非爱断。是谓般若波罗蜜多 一切法非善。非非善。是谓般若波罗蜜多(九十五卷止)。
卷五百九十六
梦幻泡影。自性都无所有。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虽假说有种种自性。而此般若波罗蜜多。实无自性可得宣说。
舍利子白佛言。如来虽说般若波罗蜜多。而说般若波罗蜜多非圆成实。世尊告舍利子言。如是如是。我说般若波罗蜜多非圆成实。何以故。一切法非圆成实故。我说般若波罗蜜多非圆成实。譬如虹霓。虽有种种妙色显现。而无一实。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虽假种种言相显示。而所显示。无性可得。譬如虚空。虽以种种尺寸量度。而未曾见有五指许是圆成实。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虽假种种言相显示。而未曾见有少自体是圆成实。
诸法甚深故。般若波罗蜜多最为甚深。
般若波罗蜜多。深广无量。无边功德之所证故。
诸法本性清净故。般若波罗蜜多本性清净。
诸法无边际故。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边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初中后位。皆无边际。亦无方域。边不可得。故名无边。际不可得。故名无际。以无边故。说名无际。以无际故。说名无边。
卷五百九十七
舍利子白佛言。云何菩萨依如是法。行诸境相。佛言。诸菩萨众。尚不得法。何况非法。知一切境。皆无境性。由此因缘。是诸善士。依如是法。行诸境相。无所执着。
舍利子。诸有情类。多有成就下劣法者。所有信解。亦皆下劣。不能种植广大善根。彼于如是甚深广大无染正法。不能信受。随类胜劣。各相爱乐。下劣信解诸有情类。还乐下劣信解有情。广大信解诸有情类。还乐广大信解有情。
舍利子白佛言。以何等法为所行境。佛言。般若波罗蜜多。以无边法为所行境。以诸法空为所行境。如虚空界。风界。俱无处所而可见者。亦复不为生起法相而现其前。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于法都无可现示者。亦复不为生起法相而现其前。
舍利子复白佛言。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以何为相。佛言。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远离众相。无有少相而可得者。舍利子。如虚空界。无碍着处。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无碍着处。由斯故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无着为相。又舍利子。非无着法。有相可得。然随世间名言理趣。作如是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无着为相。又舍利子。诸法皆以无着为相。以诸法不可得故。名无着相。无有少法为起相故而现在前。以于此中无相可得。故名无相。以无相故。说名无着。若一切法有少相者。应于此中有着可得。以一切法众相都无。是故此中无着可得。故说诸法无着为相。又舍利子。诸杂染法。颠倒现前。诸颠倒者皆是无相。诸无相者皆不可说。故有相法即是无相。又舍利子。诸清净法。亦无有相。所以者何。杂染尚无有相。况清净法而可有相。又舍利子。若能遍知诸杂染法如实性者。彼诸杂染皆不可得。然诸有情由颠倒故。起诸杂染。诸颠倒者。皆非真实。若非真实。则无实体。亦无实相。若能如是如实遍知。即名清净。是故杂染清净二法。俱非有相。非圆成实。又舍利子。愚夫异生。着无着相。又舍利子。此无着相。当知即是智所行处。亦是般若波罗蜜多所行之处。此无着相智所行处。亦名般若波罗蜜多。又舍利子。所行处者。当知此显非所行处。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非行处相可能显示。又舍利子。所行境者。当知显示非所行境。以一切法如实之性。如所有性。皆不可得。故一切法非所行境。以一切法无境性故。若能如是遍知诸法。是则名为行一切境。
时舍利子告善现言。云何具寿嘿然无说。善现答言。我于诸法。都无所见。是故我今嘿然无说。又舍利子。我都不见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见有诸菩萨众。不见能说。不见所说。亦复不见由此。为此。因此。属此。依此而说。我于此中。既无所见。云何令我宣说般若波罗蜜多。
舍利子。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由显示所有法故而现在前。又舍利子。如无有法。由显示法而现在前。我当云何宣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然舍利子。若能了知如是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由显示所有法故而现在前。即能了知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能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尔时世尊告善勇猛菩萨言。诸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法都无所行。何以故。以一切法皆是颠倒之所等起。非实有邪伪虚妄。譬如于法有所行者。皆行颠倒。皆行不实。如是菩萨若有所行。应行颠倒。应行不实。非诸菩萨是颠倒行及不实行之所显了。亦非菩萨行颠倒行及不实行。能行般若波罗蜜多。又善勇猛。颠倒不实。则非所行。是故菩萨不于中行。又善勇猛。言颠倒者。即是虚妄愚夫异生之所执着。如是诸法。不如是有。如是所执。不如其相。是故说名颠倒不实。故诸菩萨不行颠倒。不行不实。由此菩萨名无倒行者。若实无倒则无所行。故说菩萨行无所行。一切行断。名菩萨行。善勇猛。菩萨不行一切分别异分别行。一切分别异分别断。名菩萨行。分别者。谓于诸法分别自性。异分别者。谓于诸法分别差别。非一切法可得分别。及异分别。以一切法不可分别异分别故。若分别法。则于诸法作异分别。然一切法。远离分别及异分别。又善勇猛。言分别者。是谓一边。异分别者。是第二边。若诸菩萨于边无边俱无所行。是诸菩萨亦不见中。若见中者。则行于中。若行中者。则行于边。非中有行有显有示。离行相故。又善勇猛。所言中者。即是八圣支道。如是圣道。于一切法都无所得而现在前。都无所见而现其前。若时于法无修无遣。尔时名为止息之道。此止息道。于一切法无修无遣。超过修遣。证一切法平等实性。又止息道者。谓阿罗汉漏尽苾刍。何以故。彼遣道故。非修非遣。故名为遣。彼遣亦无。故名为遣。以遣修故。说名为遣。若有修遣。应有所得。不名为遣。此中遣者谓遣修性。此中无修。故名为遣。以修无故。遣亦非有。
菩萨摩诃萨不缘一切法。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菩萨知诸所缘性远离故。若知所缘其性远离。则无所行。故说菩萨行无所行。
若诸菩萨能行般若波罗蜜多。遍知一切所缘而行。除遣一切所缘而行。
卷五百九十八 卷五百九十九 卷六百
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一切法清净而行。何以故。菩萨遍知一切法所缘本性清净故。
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法不行集。不行灭。不行深。不行浅。不行空。不行不空。不行有相。不行无相。不行有愿。不行无愿。不行有造作。不行无造作。何以故。如是诸法。一切皆有恃执。动转。戏论。爱趣。谓我能行如是动转。我于此行如是戏论。我由此行如是爱趣。我依此行如是恃执。此中菩萨了知一切恃执。动转。戏论。爱趣。害诸无知。无所恃执。无恃执故。都无所行。亦无执藏。无执藏故。无所系缚。亦无离系。亦无等起。如是菩萨害诸恃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复次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法不行常无常。不行乐无乐。不行我无我。不行净不净。不行空不空。不行如幻如梦如光影如谷响。何以故。如是诸法。有寻有伺。有行有观。此中菩萨了知一切有寻有伺有行有观。害一切行。遍知诸行。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是谓宣说诸菩萨行。
一切法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何以故。非心所生故。名不可思议。亦不生心故。名不可思议。若谓心生。是为颠倒。谓心不生。亦是颠倒。能通达心及心所俱无所有。则非颠倒。愚夫异生不能觉了于心远离。不能正知。亦不正知所缘远离。由斯执着心即是我。心是我所。心依于我。心从我生。彼执心已。复执为善。或执非善。或执为乐。或执为苦。或执为断。或执为常。种种法门。诸菩萨众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远离颠倒心心所法。证心本性清净明白。于中都无心心法起。复作是念。由所缘境心心所生。了知所缘无所有故。心心所法皆不得生。既不得生。亦无住灭。亦不令法有生住等。能如是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
菩萨通达诸法若因若集。若没若灭。无有少法不合般若波罗蜜多。如实了知诸法因集灭道之相。于一切法不修不遣。何以故。以一切法无性为性。远离自性。则非实物。非实物故。无修无遣。于一切法无修无遣。名修般若波罗蜜多。
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起一切法相应相心。不起一切俱行之心。能就如是清净心故。于诸有情。虽起遍满慈悲喜舍。而能遣除诸有情想。于有情想无执而住。于四梵住亦无执着。成就妙慧方便善巧。般若波罗蜜多速得圆满。速圆满故。便于诸法无取无执。
菩萨如是学时。不于一切法学。不为超越一切法学。不于一切法生学。不于一切法灭学。不为调伏一切法故学。不为不调伏一切法故学。不为摄伏移转一切法故学。不为趣入安住一切法故学(九十八卷止)。
菩萨如是学时。不于一切法学。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空若不空。若我若无我。不缘一切法。若过去行。若未来行。若现在行。虽以空寂静无我行相。观察过去。而不以空寂静无我行于过去。虽以空寂静无我行相观察未来。而不以空寂静无我行于未来。虽以空寂静无我行相观察现在。而不以空寂静无我行于现在。菩萨能如是行。虽观过去空。无我。无我所。无常无恒。无久安住不变易法。而不如是行于过去。虽观未来空。无我。无我所。无常无恒。无久安住不变易法。而不如是行于未来。虽观现在空。无我。无我所。无常。无恒。无久安住不变易法。而不如是行于现在。能如是行。能如是住。修行般若波罗蜜多速得圆满。能如是行。则不缘一切法。以一切法非所缘故。以一切法非能缘故。非一切法有所取故。而可于彼说有所缘。若有所缘。则有动作计着执取。若有执取。即有忧苦猛利愁箭悲恼叹生。若有所缘。即有恃执动转戏论。
能如是行。则于一切法不起分别。无异分别。能如是行。能如是住。一切恶魔不能障碍。成就般若波罗蜜多利慧刀剑具大势力。是诸菩萨于一切处无所依止。何以故。若有所依。则有移转。若有移转。则有动摇。若有动摇。则有戏论。若诸有情。有依有转。动摇戏论。随魔力行。未脱魔境。菩萨不依止一切法。证得一切依止净法。依止清净微妙智见。修行般若波罗蜜多。由此恶魔不能得便。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行一切法合离相。不行一切法清净不清净相。能如是行。则不与一切法若合若离。何以故。以一切法无合离故。善勇猛。合者谓常。离者谓断。一切法性。不为合故离故现前。若诸法性为合为离现在前者。则应诸法可得。不可得故。佛不施设。愚夫异生妄见合离。颠倒系缚。驰流生死。谓合得合。住合见合。执有合故。便执有离。谓除遣合而得离故。善勇猛。若处有合。是处有离。若于合中无得无恃。不起执着。亦不见离。若于离中有得有恃。起执着者。彼便有合。与生死苦未可别离。菩萨观诸法性非合非离。亦不为法若合若离而有所作。或有修学。如是安住。速能圆满一切智法。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行一切法着无着。所缘清净不清净。都不见行。及不行法。能如是行。速能圆满一切智法(九十九卷止)。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行一切法开显不开显。寂静不寂静。清净不清净。远离不远离。能如是行。速能圆满一切智法。
菩萨能如是行。不住一切法。非一切法有可住义。所以者何。以一切法皆无执藏。无执藏故。无可住者。善勇猛。以无所住及无不住为方便故。说一切法都无可住。如四大河无热池出。未入大海终无住义。如是诸法乃至无造诸行未尽。终无住义。
手执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法教。是诸菩萨。设不现前蒙佛授记。当知已近蒙佛授记。或复不久当蒙诸佛现前受记。
一切法无着无缚。无有少法为着为缚而现在前。由此亦得无解脱义。善勇猛。一切法无着无缚。亦无解脱。言着缚者。谓于法性执着系缚。法性既无。故不可说有着有缚。言解脱者。谓脱着缚。彼二既无。故无解脱。
如是法门。非诸杂染弊有情类手所能得。非魔罗网所拘絷者之所行地。是性调善极聪慧者之所行地。般若波罗蜜多甚深法门。受持一句。尚获无量无边功德。况有于此大般若经。能具受持。转读书写。供养流布。广为他说。彼所获福不可思议。
大般若波罗蜜经六百卷
般若义同文异(节义详载纲要第八卷初分后)。
第二分。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一切有情。起平等心。于一切法性。皆得平等。安立一切有情于一切法平等性中(观照品)。
复次善现。所言菩萨摩诃萨者。于意云何。即一切法。是菩萨摩诃萨不。不也世尊。离一切法。有菩萨摩诃萨不。不也世尊。佛告善现。汝观何义。作如是言。即色等法。非菩萨摩诃萨。离色等法。无菩萨摩诃萨耶。善现白佛言。若菩提。若萨埵。若色等法。尚毕竟不可得。性非有故。况有菩萨摩诃萨。此既非有如何可。言即色等法是菩萨摩诃萨。离色等法有菩萨摩诃萨耶。佛告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若菩提。若萨埵。若色等法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亦不可得。诸菩萨摩诃萨不可得故。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得。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应如是学。复次善现。所言菩萨摩诃萨者。即色真如是菩萨摩诃萨不。不也世尊。离色真如有菩萨摩诃萨不。不也世尊。佛告善现。汝观何义。作如是言。即色等法真如非菩萨摩诃萨。离色等法真如无菩萨摩诃萨耶。善现白佛言。色等法尚毕竟不可得。性非有故。况有色等法真如。此真如既非有。如何可言即色等法真如是菩萨摩诃萨。离色等法真如有菩萨摩诃萨。佛告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色等法不可得故。色等法真如亦不可得。色等法及真如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亦不可得。诸菩萨摩诃萨不可得故。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得。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应如是学(善现品。与纲要第一卷二十二叶。经文参看)。
复次善现。所言般若波罗蜜多者。色增语是菩萨摩诃萨不。不也世尊。色常增语是菩萨摩诃萨不。不也世尊。色无常增语是菩萨摩诃萨不。不也世尊。乃至一切法杂染增语。清净增语。是菩萨摩诃萨不。不也世尊。佛告善现。汝观何义作如是言。色等法增语。非菩萨摩诃萨。复观何义作如是言。色等法若常若无常增语。乃至若生若灭增语。亦非菩萨摩诃萨耶。善现白佛言。世尊。色等法尚不可得。性非有故。况有色等法增语。此增语既非有。如何可言色等法增语是菩萨摩诃萨。乃至色等法生灭增语是菩萨摩诃萨。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色等法及常无常等不可得故。色等法增语及常无常等增语亦不可得。法及增语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亦不可得。诸菩萨摩诃萨不可得故。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得。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应如是学(善现品。与纲要第一卷二十三叶。经文参看)。
善现。非离有为施设无为。非离无为施设有为(善现品)。
复次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应当如是审谛观察。何者是般若波罗蜜多。何故名般若波罗蜜多。谁之般若波罗蜜多。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为何所用。审谛观察。若法无所有。不可得。是为般若波罗蜜多(胜军品)。
善现言。何等为法。云何常于此法爱乐欣喜。佛告善现。所言法者。谓色。非色。皆无自性。都不可得。不可破坏。不可分别。是名为法。言爱法者。谓于此法起欲希求。言乐法者。谓于此法称赞功德。言欣法者。谓于此法欢喜信受。言喜法者。谓于此法慕多修习。亲近爱重。以无得而为方便。常能如是爱乐欣喜。而不憍举。决定能于大有情众当为上首(譬喻品)。
菩萨摩诃萨修行无缚无解六波罗蜜多。能证无缚无解一切法性。是名被无缚无解大乘铠者(无缚解品)。
诸佛弟子。于一切法无依着者。法尔皆能随所问诘。一一酬答。自在无畏。何以故。以一切法无所依故(远离品)。
憍尸迦。诸菩萨摩诃萨回向心则非心。菩提心亦非心。不应非心回向非心。心亦不应回向非心。非心不应回向于心。心亦不应回向于心。何以故。非心即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即是非心。如是二种。俱无所有。无所有中。无回向义。憍尸迦。心无自性。心性无故。心所亦无。心及心所既无自性故。心亦无回向心义。若作是观。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帝释品)。
一切法性。无所依止。无所系属。由此因缘。无生无起。无知无见。当知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虽生如来应正等觉。亦能示现世间实相。而无所生。亦无所示(示相品)。
能示如来应正等觉世间相者。谓令不起此世间想。亦令不起他世间想。所以者何。以一切法皆无所有。实不可得。无可依彼起此世间他世间想(示相品)。
不可思议。思议灭故。不可称量。称量灭故。无数量。数量灭故。无等等。等等灭故。不可思议者。但有不可思议增语。不可称量者。但有不可称量增语。无数量者。但有无数量增语。无等等者。但有无等等增语(示相品。与纲要五卷十六叶。经文参看)。
虽诸声闻独觉菩萨。皆依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精勤修学。各得究竟所作事业。而是般若波罗蜜多。无增无减(成办品)。
菩萨摩诃萨。虽闻真如与一切法无二无别。而无滞碍。所以者何。真如与法不可说一。不可说异。不可说俱及不俱故。菩萨摩诃萨。终不观他好恶长短。平等怜愍而为说法。不观法师种性好恶。唯求所说微妙法义。善现。不退转菩萨。具如是等诸行状相(不退转品)。
不退转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通达诸法皆无所有。常不远离菩提作意。不乐观察论说诸蕴。诸处。诸界。所以者何。是菩萨于蕴处界。性相空理已善思惟。善通达故。不乐观察论说众事。所以者何。是菩萨于一切众。性相皆空。已善思惟。善通达故。不乐观察论说五事。是菩萨住本性空。不见少法有胜有劣贵贱相故。不乐观察论说贼事。是菩萨住自相空。不见少法有得有失与夺相故。不乐观察论说军事。是菩萨住本性空。不见诸法有多有少聚散相故。不乐观察论说战事。是菩萨住真如一切法空。不见少法有强有弱爱恚相故。不乐观察论说城邑事。是菩萨住虚空界空。不见少法有摄不摄好恶相故。不乐观察论说聚落事。是菩萨住一切法空。不见少法有增有减合离相故。不乐观察论说国土事。是菩萨安住实际。不见诸法有属不属此彼相故。不乐观察论说我有情。乃至知者见者事。是菩萨住毕竟空。都不见我乃至见者若有若无差别相故。不乐观察论说相好事。是菩萨善住无相。不见诸法有好有丑差别相故。是菩萨摩诃萨。不乐观察论说世间如是等事。但乐观察论说般若波罗蜜多。所以者何。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远离众相。能证无上正等觉故(转不转品)。
是菩萨摩诃萨。虽行一切法空。而爱乐正法。不爱非法。恒愿饶益一切有情。虽行不可得空。而常称赞三宝功德。利益安乐一切有情。虽行诸法真如法界一味之相。而乐称赞真如法界种种功德。虽知诸法皆毕竟空。而爱善友。不爱恶友(转不转品)。
是菩萨摩诃萨。若昼若夜。常不远离念佛作意。常不远离闻法作意。由此因缘。随诸国土。有佛世尊现说正法。即乘愿力。往彼受生。或乘神通。往彼听法。由是因缘。此诸菩萨生生之处。常不离佛。恒闻正法。无间无断。是菩萨摩诃萨。常为利乐诸有情故。虽能现起初静虑定。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定。而巧方便起欲界心。教诸有情十善业道。亦随愿力现生欲界。有佛国土。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世尊。听闻正法。修诸胜行(转不转品)。
菩萨摩诃萨护正法时。应作是念。我不为护一佛。二佛。乃至百千诸佛正法。普为护持十方三世诸佛正法。令不亏损。何等名为诸佛正法。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所觉所说一切法空。如是名为诸佛正法(转不转品。与纲要第五卷三十八叶。经文参看)。
依深般若波罗蜜多所起回向。是为最胜回向。远离般若波罗蜜多所起回向。是为下劣回向(甚深义品)。
复次善现。有菩萨摩诃萨。具修六种波罗蜜多。见诸有情生死长远。诸有情界其数无边。见此事已。作是思惟。生死边际犹如虚空。诸有情界亦如虚空。虽无真实诸有情类流转生死。及得解脱。而诸有情妄执为有。轮回生死。受苦无边。我当云何方便济拔。既思惟已。作是愿言。我当精勤。无所顾恋。修行六种波罗蜜多。成熟有情。严净佛土。令速圆满。疾证无上正等菩提。为诸有情说无上法。皆令解脱生死大苦。亦令证知生死解脱。都无所有。毕竟皆空。善现。是菩萨由此六种波罗蜜多速得圆满。疾能证得一切智智(愿行品。与纲要六卷首叶。经文参看)。
如坚翅鸟。飞腾虚空。自在翱翔。久不堕落。虽依空戏而不据空。亦不为空之所拘碍。诸菩萨亦复如是。虽于空无相无愿解脱门。数数习近安住修行。而于中能不作证。由不证故。不堕声闻及独觉地。若时无上正等菩提。因行善根一切成熟。尔时方证实际(习近品。与纲要六卷首叶。经文参看)。
以如虚空无尽行住。引发般若波罗蜜多。如实观察十二缘起。速能圆满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如是观察缘起法时。不见有法。无因而生。不见有法。无因而灭。不见有法。性相常住。不生不灭(无尽品。与纲要卷六十七叶。经文参看)。
善现言。云何于无名相法。以名相说而言不坏。佛告善现。我随世俗于一切法假立名相。为诸有情方便宣说而无执着。故无所坏。若诸圣者。于名着名。于相着相。则亦应于空着空。于无相着无相。于无愿着无愿。于真如着真如。于法界着法界。于实际着实际。于无为着无为。善现。是一切法。唯有假名。惟有假相。而无真实。菩萨摩诃萨住一切法。但假名相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而于其中无所执着(巧便品。与纲要六卷三十二叶。经文参看)。
善现复白佛言。诸菩萨修如来道。得圆满已。岂于实际亦不证住。佛告善现。诸菩萨摩诃萨。成熟有情严净佛土。及修大愿。若未圆满。犹于实际未应证住。若已圆满。乃于实际应可证住。善现言。为何所住。证住实际。佛告善现。汝何所住。得尽诸漏。心永解脱。善现对曰。非我有住。得尽诸漏。心永解脱。然我尽漏心得解脱。都无所住。佛告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都无所住(巧便品。初分平答三智少此二问二答提出。与道相智一段问答参看。见纲要六卷之三十三叶)。
善现复问。诸烦恼断。得无为不。佛言如是。善现复问。声闻独觉。不得无为。烦恼断不。佛言不尔。善现复问。无为法中。有差别不。佛言不尔。善现言。若无为法无差别者。佛何故说。如来习气相续永断。声闻独觉犹未永断。佛言。习气相续。实非烦恼。然诸声闻及诸独觉。烦恼已断。犹有少分似贪瞋痴。动发身语。即说此为习气相续。诸佛世尊。究竟无有(巧便品。与初分习气相续。实非烦恼后。经文参看)。
无所得法。能得无所得(巧便品。与俱不可得一段。经文参看)。
菩萨摩诃萨虽作大饶益事。而竟不见有实有情得涅盘者。但见妄想众苦寂灭(树喻品)。
善现即白佛言。若一切法皆以无性为自性者。云何如来应正等觉。于一切法无性为性现等觉已。说名为佛。于一切法及诸境界。得自在转。佛告善现。一切法皆以无性为自性。我本修学菩萨道时。无倒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由此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住。如是乃至断乐断苦。先喜忧没。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入第四静虑具足住。我于尔时。于诸静虑及静虑支。虽善取相而无所执。于静虑及静虑支。不生味着。于诸静虑及静虑支。都无所得。我于尔时。于四静虑行相清净。无所分别。我于尔时。于诸静虑及静虑支。虽善纯熟。而不受彼所得果报。但依静虑令心引发神境。天耳。他心。宿住。天眼智通。于此五通。虽善取相而无所执。亦不爱味。于诸通境都无所得。亦不分别。如空而住。我于尔时观一切法。平等平等。无性为性。以一刹那相应般若。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谓如实如是苦圣谛。是集圣谛。是灭圣谛。是道圣谛。皆同一相。所谓无相。如是无相亦无所有。由此成就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并十八佛不共法等。无量无数不可思议微妙功德。以佛妙智。安立有情三聚差别。随其所应。方便化导。令获殊胜利益安乐(渐次品。与七卷首叶。经文参看)。
菩萨摩诃萨。见诸愚夫。于非我中而住我想。于非有情住有情想。乃至于非知者住知者想。非见者住见者想。是菩萨摩诃萨。见是事已。深生怜愍。方便教化。令离颠倒妄想执着。安置无想甘露界中。住是界中。不复现起我想。乃至知见者想。是时一切掉动散乱戏论分别。不复现行。心多安住寂静澹泊无戏论界(实说品)。
复次善现。我为新学诸菩萨说涅盘非化。非别实有不空涅盘。是故不应执此为难。善现便白佛言。云何方便教诫教授新学菩萨。令知诸法自性常空。佛告善现。岂一切法先有后无而不常空。然一切法先既非有。后亦非无。自性常空。不应惊怖。应作如是方便教诫教授(空性品)。
第三分。
诸天思惟我等常设种种方便。令是菩萨离淫欲法。从初发心。乃至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常修梵行。于顺结法。不生贪染。所以者何。行非梵行。生于梵天。尚能为碍。况证无上正等菩提。是故菩萨断欲出家。修梵行者。能得无上正等菩提。非不出家。行非梵行。尔时舍利子白佛言。诸菩萨为要当有父母妻子诸亲友耶。佛言。或有菩萨。具有妻子眷属。而修菩萨摩诃萨行。或有菩萨。无有妻子。从初发心。乃至成佛。常修梵行。不坏童真。或有菩萨。方便善巧。先现受用五妙欲境。后方厌舍。勤修梵行。乃得无上正等菩提。如彼幻师。幻作种种。彼幻所作。为有实不。舍利子言。不也世尊。佛言。菩萨亦复如是。为欲成熟有情。示受五欲而实无染。所以者何。诸菩萨于五欲中深生厌患。不为彼过之所涂染。以无量门诃毁诸欲。谓作是念。欲如炽火。欲如粪秽。欲如魁脍。欲如怨敌。欲如毒器。欲如闇井。岂有真实为诸欲事。但为方便饶益有情。化现斯事(缘起品)。
舍利子言。彼于何处不能出离。佛言。彼于欲界色无色界不能出离。便于声闻独觉菩萨及诸佛法不能成办。设于三界能出离者。而于二乘不能出离。由此不能信解深法(善现品。与纲要一卷三十一叶。不能信受经文参看)。
次答大乘从何处出。至何处住者。善现。当知大乘从三界中出。至一切智智中住。然以无二为方便故。无出无住。所以者何。若大乘。若一切智智。如是二法不合不散。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皆同一相。所谓无相。无相之法无出无住。非已出已住。非当出当住。非今出今住。其有欲令无相之法有出住者。则为欲令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亦有出住。所以者何。真如乃至不思议界。皆不能从三界中出。亦不能至一切智智中住。何以故。真如真如自性空。乃至不思议界。不思议界自性空故。其有欲令无相之法有出住者。则为欲令断界。离界。灭界。安隐界。寂静界。无生界。无灭界。无性界。无相界。无作界。无为界。亦有出住。所以者何。断界乃至无为界。皆不能从三界中出。亦不能至一切智智中住。何以故。断界。断界自性空。乃至无为界。无为界自性空故。其有欲令无相之法有出住者。则为欲令名字假想施设言说。亦有出住。所以者何。名字假想。施设言说。皆不能从三界中出。亦不能至一切智智中住。何以故。名字假想施设言说。名字假想施设言说自性空故。
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虽观诸法皆无所有。都不可得。毕竟净故。无乘大乘而出住者。然无所得而为方便。乘于大乘。从三界生死中出。至一切智智中住。穷未来际利乐有情。无断无尽(善现品。与纲要二卷末叶。参看)。
现前发起无倒随喜回向心者。应作是念。色乃至识。与解脱等。广说乃至一切相智。与解脱等。戒蕴等五。与解脱等。于一切法所起胜解。与解脱等。三世诸佛。与解脱等。三世诸法。与解脱等。一切随喜及诸回向。与解脱等。佛及弟子并诸独觉诸根熟变。与解脱等。佛及弟子并诸独觉所得涅盘。与解脱等。诸佛菩萨独觉声闻诸法法性。与解脱等。一切有情及一切法。并彼法性。与解脱等(随喜回向品。与纲要四卷二十六叶。解脱亦如是经文参看)。
若于如来应正等觉。取相忆念。皆是执着(叹净品)。
善现白佛言。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是大波罗蜜多。达一切法自性空故。于此大般若波罗蜜多中。转法轮事。都不可得。以一切法永不生。能转所转不可得故。善现复白佛言。世尊。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是无边波罗蜜多。如是善现。如太虚空无边际故。是平等波罗蜜多。以一切法性平等故。是远离波罗蜜多。毕竟空故。是难屈伏波罗蜜多。以一切法不可得故。是无足迹波罗蜜多。以一切法无名体故。是虚空波罗蜜多。入息出息不可得故。是不可说。波罗蜜多。此中无寻亦无伺故。是无名波罗蜜多。受想行等不可得故。是无转波罗蜜多。以一切法来故。是不可引波罗蜜多。以一切法不可取故。是尽波罗蜜多。以一切法毕竟尽故。是无生灭波罗蜜多。以一切法无灭生故。是无作波罗蜜多。以诸作者不可得故。是无知波罗蜜多。以诸知者不可得故。是无移动波罗蜜多。以死生者不可得故。是无调伏波罗蜜多。以一切法可调伏性不可得故。是如梦如响乃至如变化事波罗蜜多。以一切如梦如响乃至如变化事不可得故。是无染净波罗蜜多。以染净因不可得故。是无涂染波罗蜜多。彼所依法不可得故。是无戏论波罗蜜多。诸戏论事永灭除故。是无慢执波罗蜜多。破坏一切慢执事故。是无动转波罗蜜多。住法界故。是离染着波罗蜜多。觉一切法非虚妄故。是无等起波罗蜜多。于一切法无分别故。是寂静波罗蜜多。于诸法相无所得故。是无贪瞋痴波罗蜜多。除灭一切三毒事故。是无烦恼波罗蜜多。离分别故。是离有情波罗蜜多。达诸有情无所有故。是无断坏波罗蜜多。此能等起一切法故。是无二边波罗蜜多。离二边故。是无杂坏波罗蜜多。以一切法不坏杂故。是无取着波罗蜜多。超过声闻独觉地故。是无分别波罗蜜多。一切分别不可得故。是无分限波罗蜜多。诸法分限不可得故。是如虚空波罗蜜多。于一切法无滞碍故。是无常苦无我波罗蜜多。于一切法灭坏逼迫无执着故。是空无相无愿波罗蜜多。达一切法都无所有。远离诸相不可愿故。是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波罗蜜多。知所空法不可得故。是四念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波罗蜜多。知身受心法皆不可得。乃至超诸声闻独觉法故。是如来波罗蜜多。能如实说一切法故。是自然波罗蜜多。于一切法自在转故。是正等觉波罗蜜多。于一切法能正等觉一切相故(赞德品)。
闻说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心不清净而舍去者。随彼所起不清净心。厌舍此经。举步多少。便减尔许劫数功德。获尔许劫障菩提罪。受彼罪已。更尔许时。发勤精进。求趣无上正等菩提。修诸菩萨难行苦行。方可复本(魔事品)。
如来应正等觉。依法而住。此法即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现世间品)。
应如是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乃能安住所应住法。如是安住。则于一切法得无障碍。何以故。从本际来。不摄受一切法。所以者何。一切法不可摄受。若不可摄受。则非一切法。说是所应。住法时。二千菩萨同时证得无生法忍(真如品)。
菩萨摩诃萨虽住一切法空。而爱乐正法。不乐非法。虽住不可得空。而常称赞三宝功德。虽行诸法真如法界一味之相。而乐赞扬真如法界种种功德(不退相品)。
善现白佛言。应修何等余远离行。而佛不赞居阿练若旷野山林。弃胜卧具。思惟晏坐远离功德。佛告善现。若居山林。空泽旷野阿练若处。若住城邑聚落王都喧杂之处。但能远离烦恼恶业。及诸声闻独觉作意。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及修诸余胜妙功德。是名菩萨真远离行。恶魔所赞。隐于山林空泽旷野阿练若处。弃胜卧具。晏坐思惟。非诸菩萨真远离行。所以者何。彼远离行。犹有喧杂。谓彼或杂恶业烦恼。或杂声闻独觉作意。于深般若波罗蜜多。不能精勤信受修学。不能圆满一切智智。
彼于如是真远离行。不生爱乐。但乐勤修声闻独觉空远离行。执着如是二乘所修远离行法。以为最胜。于佛所赞住真远离行菩萨。谓居愦闹心不寂静。于诸如来所不称赞住真喧杂行菩萨。谓不喧杂。其心寂静能正修行。妄生种种分别执着(巧便品与纲要七卷首叶经文参看)。
假使为声闻乘人。说声闻法得阿罗汉果。犹未为我作佛弟子所应作事。若能为菩萨乘人。宣说一句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即名我为作佛弟子所应作事。
若有菩萨摩诃萨。为声闻独觉乘等。宣说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经一日夜。置一日夜。但经一日。复置一日。但经半日。复置半日。但经一时。复置一时。但经食顷。复置食顷。但经须臾。复置须臾。但经俄尔。复置俄尔。但经弹指。所获福聚。无量无数。何以故。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法施。超过一切声闻独觉相应法施。及彼三乘诸善根故(见不动品)。
善现白佛言。诸菩萨摩诃萨。为何所住。证于实际。佛告善现。汝为住道。得尽诸漏。心解脱不。不也世尊。汝为住非道。得尽诸漏。心解脱不。不也世尊。汝为住道非道。得尽诸漏。心解脱不。不也世尊。汝为住非道非非道。得尽诸漏。心解脱不。不也世尊。佛告善现。汝何所住。得尽诸漏。心永解脱。善现答言。非我有住得尽诸漏。心永解脱。然我尽漏心得解脱。都无所住。佛告善现。菩萨亦复如是。都无所住而证实际(方便品与二分巧便品参看问语较详)。
相无相法。相待而立。非究竟故(慧到彼岸品)。
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及诸功德。无自他性。但以无性而为自性。诸有情无自他性。但以无性而为自性(妙相品。与纲要七卷二叶。经文参看)。
菩萨行愿圆满。各于所居。严净佛土。证得无上正等觉时。所化有情亦生彼土。共受净土大乘法乐(佛国品)。
诸有情于一切自相空理。不能尽知。造作诸业。或善。或恶。或复无漏。由于善业。造作增长。生天人中。由于恶业。造作增长。堕三恶趣。于善业中。由于定业。造作增长。得生色界。或无色界。由无漏业。加行根本。有种性等贤圣差别(宣化品。义同少异参看)。
第四分。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及菩萨名。俱无决定。亦无住处。所以者何。如是二名。俱无所有。无所有法。无定无住。
若住色受想行识。便作色受想行识行。非行般若波罗蜜多。所以者何。非作行者能摄般若波罗蜜多。不摄般若波罗蜜多。则于般若波罗蜜多。不能修习圆满。便不能得一切智智。若不能得一切智智。便不能摄所摄有情。是故不应摄受诸色受想行识。亦不摄受一切智智。所以者何。是一切智智。非取相修得。诸取相者。皆是烦恼。若取相修得一切智智者。则胜军梵志于一切智智不能信解。是胜军梵志虽由信解力。归趣佛法名随信行。而能以少分智观一切法空。悟入一切智智。既悟入已。不取色相。亦不取受想行识相。非以喜乐观见此智。不以内色受想行识。观见此智。不以外色受想行识。观见此智。亦不以内外色受想行识。观见此智。亦不离色受想行识。观见此智。胜军梵志以如是等离相门。于一切智智。深生信解。于一切法皆无取着。乃至涅盘亦不取着。以法性为定量故。
能相亦离所相。所相亦离能相。能相亦离能相。所相亦离所相。菩萨摩诃萨于此中学。速能成办一切智智。何以故。知一切法无生灭故。
离不生法无法可得(妙行品)。
憍尸迦。非但获得相好身故。说名如来应正等觉。要由证得一切智智。乃名如来应正等觉。憍尸迦。如来所得一切智智。要由般若波罗蜜多为因故。起佛相好身。但为依处。若不依止。佛相好身无由而起。是故般若波罗蜜多正为因生一切智智。欲令此智现前相续故。复修集佛相好身。此相好身。若非遍智所依处者。一切天龙人非人等。不应竭诚供养恭敬。以相好身。与佛遍智为所依止故。诸天龙人非人等供养恭敬。我涅盘后。我设利罗。皆以般若波罗蜜多。为根本故。若善男子等。供养般若波罗蜜多。即为供养一切智智佛相好身设利罗故(供养窣堵波品)。
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皆由般若波罗蜜多。通达真如。法界。法性。及实际等。成就法身。由法身故。说名为佛。佛设利罗。依法身故。乃为世间恭敬供养(称扬功德品)。
于已灭度诸佛世尊及弟子等。取相分别。随喜回向无上菩提。是则名为大有所得。过去已灭。无所有故。未来现在。佛弟子等。未至。不住。亦不可得。若不可得。非取相境。若取其相发生随喜回向菩提。俱堕颠倒(随喜回向品)。
欲趣无上正等菩提。于诸如来应正等觉。以净信心取相忆念。随所取相。皆名执着。所以者何。诸取相者名执着故。若于过去未来现在一切如来应正等觉诸无漏法。深生随喜。复持如是随喜善根。与诸有情平等共有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亦名执着。所以者何。诸法实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远离三世。非离三世可能回向离三世法。不可取相。不可攀缘。亦无见闻觉知事故。
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于一切法无所证故。名现等觉。所以者何。诸法本性。唯一无二。当知诸法本性即非本性。此非本性。即是本性。能如是知。即能远离一切执着。
世尊于诸着中。说无着相。
为如虚空诸有情类。脱如虚空生死苦。得如虚空涅盘乐。尔时会中有一苾刍。向佛合掌。白言世尊。我应敬礼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谓此般若波罗蜜多。无法可生无法可灭。
尔时善现告帝释言。汝见有法可守护不。天帝释言。我不见法是可守护。善现告言。如深般若波罗蜜多。所说不住。即为守护。若离般若波罗蜜多。人非人等欲为损恼。即得其便(清净品)。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法不生不灭不成不坏。不向不背。不引不遣。不取不舍。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近不远。所以者何。以一切法都无所有。皆不可得。于一切法无所得故。非能染污。非所染污。所以者何。无法不能染污无法。当知色无染污故。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无染污。受想行识无染污故。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无染污。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无染污故。色等诸法亦无染污。若于如是亦不分别。是行般若波罗蜜多(赞叹品。与纲要五卷二叶。经文参看)。
闻般若波罗蜜多。深心敬信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惟。书写解说广令流布。当知是人不久当受大菩提记。疾证无上正等菩提。无堕声闻独觉地位。何以故。已得见闻供养恭敬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无上菩提之前相故。譬如春时。华果树等。故叶已堕。枝条滋润。新华果叶当出非久。所以者何。此诸树等新华果叶先相现故(总持品)。
如是真如。甚深甚妙。唯不退转菩萨。及诸愿满大阿罗汉。并具正见善男子等能生信解。如来为彼依自所证真如之相显示分别。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见色故。名示色相。不见受想行识故。名示受想行识相。由不缘色而起于识。是为不见色故名示色相。不缘受想行识而起于识。是为不见受想行识故名示受想行识相(现世问品)。
菩萨所着甲胄不属色。不为色。不属受想行识。不为受想行识。不属声闻独觉地。不为声闻独觉地。不属菩萨地。不为菩萨地。不属佛地。不为佛地。所以者何。以一切法皆无所属。皆无所为。菩萨能着如是坚固甲胄。
能着如是坚固甲胄。即于三处无所住着。何等为三。一声闻地。二独觉地。三如来地(天赞品。与纲要五卷二十六叶。能为难事参看)。
色受想行识。亦得名为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义处。
色受想行识性空。亦可说为无量无边。
无量无边。是空无相无愿增语。一切法门。无不皆空。空即无尽。空即无量。空即无边。一切法门。虽有种种言说差别。而义无异。
不可说义。虽无增减。而不退失真如作意。波罗蜜多。虽无增减。而不退失所求无上正等菩提。若菩萨安住如是真如作意。修行布施。乃至般若波罗蜜多。便近无上正等菩提(空相品)。
佛告善现。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于胜义谛为取相不。不也世尊。于胜义谛。虽不取相。而行相不。不也世尊。是菩萨摩诃萨。于胜义谛。为坏相不。不也世尊。于胜义谛。为遣相不。不也世尊。佛告善现。是菩萨于胜义谛。若不坏相。亦不遣相。云何能断取相之想。善现答言。是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作是念。我今坏相。我今遣相。断取相想。亦不修学断相想道。若菩萨修断相想道。尔时一切佛法未满。名堕声闻。或独觉地。世尊。是菩萨成就最胜方便善巧。虽于诸相及取相想。深知过失。而不坏断。速证无相。何以故。一切佛法未圆满故。
菩萨若念无上正等菩提。经久乃得。不应怖畏。所以者何。前际劫数。虽有无量。而一心顷。忆念分别积集所成。后际劫数。应知亦尔。不应于中生久远想。而谓无上正等菩提。要经长时。方乃证得。何以故。前际后际劫数长短。皆一刹那心相应故。
若诸菩萨。于余一切见闻觉知可怖畏法。不生怖畏。应知速证所求无上正等菩提。是故应随如来真净空教。被功德铠。精勤修学。于一切法不应怖畏(深功德品。与纲要五卷四十三叶。经文参看)。
善现白佛言。云何习空。云何现入空三摩地。佛告善现。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应观色受想行识空。作此观时。不令心乱。则不见法。若不见法。则不作证。善现言。云何住空等持而不作证。佛告善现。观法空时。先作是念。我应观法诸相皆空。不应作证。今是学时。非是证时。是菩萨未入定时。系心于境。摄受般若波罗蜜多。于如是时。不退一切菩提分法。不证漏尽。善现当知。若时菩萨住空三摩地而不证空。亦住无相三摩地而不证无相。
诸菩萨虽行空而不住空。虽现入空定而不证实际(觉魔事品。与纲要六卷首叶。经文参看)。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无着为相。余一切法。亦可说有此无着相。
由诸有情虚妄执着我及我所。说有杂染。而于其中无杂染者。由诸有情。不妄执着我及我所。说有清净。而于其中无清净者(善友品)。
若菩萨摩诃萨。欲行诸佛所行境界。欲居诸佛大仙尊位。欲游戏佛所游戏处。欲作诸佛大师子吼。欲击诸佛无上法鼓。欲扣诸佛无上法钟。欲吹诸佛无上法螺。欲升诸佛无上法座。欲演诸佛无上法义。欲决一切有情疑网。欲入诸佛甘露法界。欲受诸佛微妙法乐。欲证诸佛圆净功德。欲以一音为三千界一切有情宣说正法。普令一切获大饶益。当学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迅速品)。
善现白佛言。法离真如。无别可得。为说何法安住真如。复说谁能近一切智。疾证无上正等菩提。谁复为谁。说何法要。佛告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善现。真如尚不可得。况别有法能住真如。岂复有能近一切智。疾证无上正等菩提。宁复有能为他说法。善现当知。真如不可自住真如。此中都无能所住故。真如不能近一切智。此中都无能所近故。真如不能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此中都无能得所得差别性故。真如不能为他说法。此中都无能所说故。随世俗故。说有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安住真如。近一切智。疾证无上正等菩提。为诸有情宣说法要。
善现。所有辩才。无不依空而施设。所以者何。观一切法皆毕竟空。尚不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况有能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者。尚不得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况有能证。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者。尚不得一切智智。况有能得一切智者。尚不得真如。况有能得真如成如来者。尚不得无生性。况有能证无生性者。尚不得菩提。况有能证佛菩提者。尚不得诸法。况有能说法者(坚固品)。
菩萨摩诃萨能如是思惟观察。觉悟蕴等。随顺般若波罗蜜多。便能远离种种作意(随顺品)。
第五分。
菩萨于诸苦行。作乐行想。于难行行。作易行想。于诸有情。作父母及己身想(善现品)。
不应以色坏故。观色无常。不应以受想行识坏故。观受想行识无常。但应以常无故。观色乃至识为无常。(经典品)。
执此心能正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亦名为着。
若于三世诸佛无漏法中。深生随喜。共诸有情回向菩提。亦名执着。诸法实性。非三世摄。不可取相攀缘。亦无见闻觉知事故(清净品)。
如来应正等觉。无不皆依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法无作无成。无生智转。复能知此无转因缘。是故应知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生如来应正等觉。亦能如实示世间相(甚深相品)。
诸菩萨超烦恼品。亦超魔品及二乘地。虽住空定而不尽漏。虽善习空而不作证。尔时菩萨住空定中。虽于相不执。而不证无相。如坚翅鸟飞腾虚空。自在翱翔。久不堕落。虽依空戏而不住空。亦不为空之所拘碍。菩萨亦复如是。虽学空无相无愿解脱门。而不住空无相无愿。乃至佛法未极圆满。终不依彼示尽诸漏(姊妹品。般若义同文异竟)。
般若纲要卷十 子云薜较对
牧云禅师题七空居士像
余闻出世之士。身证无生法者。能坐卧虚空。石壁无碍。(图景四山石壁宴坐其中)偶观葛子毅调图卷。其意在斯乎。因为题语。
沙门之法。来自五天。中国从化。莫知其然。一瓶一钵。闲云野鹤。舍于树下。道在丘壑。观身如幻。观世如囚。般若之由。示蝴蝶梦。解蛮触军。般若之勋。齐彼万物。空其死生。般若之明。石壁无碍。坐卧虚空。般若之通。苦海群迷。引觐法王。般若之杭。导庄严路。生菩提家。般若之车。葛子志此。处于林间。惟寂惟默。怡然道颜。无我无人。何仙何凡。鸟飞莫度。惟石岩岩。
康熙辛亥九月中浣系珠乞士樗叟书于湖山精舍
(附见)毅翁于我家有旧戚而为新姻。昨岁范孙成室益密迩。而悉其家庭规范。鼎鼎如也。避嚣城市。樊圃郊居。轩中万卷。手遍丹黄。更精心内典。长斋泊然。坚猛志力。可谓毅矣。至于承先启后。特立独行。无弗自慊者。(丙)何敢品题。述所服膺云尔。
碧水丹山际。清风拥白云。旷然此默坐。理乱可弗闻。虽然吾徒与。安得便离群。读书以行古。家国原不分。政施惟孝友。缘空彝等伦。至人遵大道。终始足自了。渊静鲜撄构。镜月常美好。此中无纤翳。造物何能老。葛子既敏悟。与世本自然。琴书依孔孟。蔬水栖禅玄。但摅我性宗。便已得光天。征迈深明发。华萼益绵芊。滋兰成九畹。馨香播南国。经史珍腹笥。丹黄秘五色。勿烦挟弧矢。恐疏笔与墨。山水郁林泉。帧帙渝万卷。视履苟不惑。吐茹无强勉。呗诵匪恒苦。尘根由外遣。蒲团晷刻间。面壁何深浅。一日是两日。百年同瞬转。噫嚱汩汩中。谁便缘彼岸。但勿随逝波。固已得长算。高深任陵谷。举趾常不乱。我呼三青鸟。同君刷羽翰。
窳老人张丙拜手(可庵先生子)
柴桑宅畔溪流泓。面前高矗玉峰青。墙东大隐遗世名。城市嚣烦耳目清。乡闾比德烈与宁。传经不数金满籯。拥书万卷雄百城。前生应许是渊明。东皋烟月有谁争。黄唐寄慨写幽贞。君家稚川好长生。为访丹砂勾漏行。北郭高贤丈室扃。卧游庐阜寻莲盟。会儒归佛探弥精。从乳得酪醍醐成。传来小影俨僧形。千岩万壑相回萦。啸咏其间众妙并。俯仰乾坤一草亭。
弟张立廉具草(木陈禅师付嘱)
吾见其人。琼雕岳立。冲明在襟。惟世德之骏迈。树孝友之令望。而黾勉沉深。虽握珠玑。盛组绣。而不羡乎当世之华簪。常煦煦低首折步。不以色待物。盖庶几寡欲清真。亭皋摇落。郊戍寂寥。是间有隐君子。而不必以缘流翠草好鸟佳木之为珍。惟尘劳渐远。能了梦幻虚无。而不同乎土木瓦石之无心。抑动不离静。融然忘适。其期为毅调子。镜中之影。身外之身。
同学弟王棨题(芥庵先生孙)
毅翁辑般若纲要嘉惠后学真大宗匠也薰沐读之口占一律。
济下全提一喝通。和同佛乘是真风。华严诵忆惟龙树。般若宣流有葛翁。会得别传非教外。由来直指在经中。一披纲要胪全帙。沙界咸资盖代功。
弟陈祈年拜撰
家弟名?。于先宜人为少子。而于兄弟行第七。平生学行。以持敬立诚存仁为本。经史该洽。无忝先人家教。壬午观光南闱而不遇。便弃举子业。时年甫二十外也。兹戊申孟冬为弟五旬初度。家兄弟子侄。并举觞祝。而弟出小像。诸弟逊余执笔。谨草质辞纪之。亦家言之体。宜如是耳。弟置书万卷。自少至今。披诵刻叶有常课。着有复庵小稿六卷。世谱一卷。
孝友以立其基。恺悌以彰其用。服虽寓乎儒禅。志实专于读诵。平生心事。落落经明。一世英姿。闲闲莫动。穷性理而少即知修。笃伦常而操克俨重。处兄弟则人得其欢诚。导子侄而胥沐其躬讽。先府君廉宪公清勤之绪。赖此非遐。先母氏钱宜人未惬之龄。可焉无恫。诣以虚受而日醇。识以年加而益耸。堪学者之良模。岂一家之瑞凤。余故不复发与于云山。而但恪征其既成之实德也。过兹以往。当愈邵而稽。以为家乘之光焉。其交修而并勖者。凛凛然实奉乎前人之贻。永惟旦夕之吾规。企迈征之俱共。
兄蹇庵鼏沐手述
家君辑录纲要。因大经卷帙浩繁。文势绵邈。家君以朝气遇之丙夜而起。通其条理。抉其纲宗。简首标题长文段落。铢两悉称。头讫宛然。全经非繁。纲要非简。有时彻晓而无倦色。如是者两载。始克告成。而心神枯瘁矣。闻古南牧云禅师。耆宿好学。此经反覆寻绎。极其钩致。遂赍经往证。师留之半载。复取全经而较定之。雅有同心。几同水乳。师来兴福。家君躬亲咨叩。师款之丈室。往复敷陈。云兴波涌。兼及智论。甫理归棹。脾疾大作。剞劂方始。危笃良甚。而奋然为之。今大经告成。恙亦渐起。惟是家君志在津济。不惜形枯。三宝加被宏深。真有神助。敬识师传之正的。神感之灵异。非同泛常也。
子云薜百拜记
般若纲要卷十(终)
No. 449-E 般若纲要后序
樗叟曰。余读般若而知佛慧之遍摄世出世法焉。诸佛之说法也。随顺法性。世界无量。法门亦无量。有情痴迷。顽执无量。诸佛善巧方便亦无量。用是启之迪之导之引之拯之拔之。然皆出于悲心。本于法性。苟无悲心。则堕小乘。苟违法性。则为外为邪。而非佛之法矣。佛之法必随顺法性。所谓色无边。故般若波罗蜜亦无边。受想行识无边。故般若波罗蜜亦无边。夫色受想行识者。谓之五阴。亦谓之五蕴。假合则一。而功能各异。因又谓之五众。五众之合世乃名人。然则人也者。所谓世界则有第一义。即无人而如是一切法可知矣。夫摩诃般若者第一义斯有。而世界本无也。吁嗟有情不无者无之。不有者有之。所以长劫颠倒。以其违背法性也。佛暨菩萨则不然。其所不无者。默而尊之。其所不有者。则以假视之而已。此所以超越凡情。而能随顺法性也。随顺法性。是之谓摩诃般若也。一摩诃般若。而谈至六百卷。其义犹未罄者。何以其体性离微。功用幽深。善巧无方。故对扬莫尽。如入大海。愈前愈深。莫穷其底止。又如观干城幻事。见者喜悦莫测其变化。虽然综而理之。无出法性。故说世间法。则五阴六根六尘六识四大十二因缘诸法。靡不随摩诃般若而无二也。说出世间法。则六波罗蜜。四无量三解脱。五根五力七觉八正十力等诸法。靡不顺摩诃般若而无得也。无二无得。此佛及大菩萨所证境界。而非凡夫外道小乘下位所可企及矣。是故摩诃般若之相平等。一相所谓无相。有佛无佛。恒自清净。此其正旨也。顺此而修。顺此而习。不休不息。所谓相应。种种诸法。一以贯之。无世出世。其所修习。种种法门。每往复回环。互为方便。正若以水投水。将空合空。虽有进趣。绝无异相。第译人序次文字层叠。以致学者读之。骇犹河汉百绪千头。首尾缠绵终卷不断。易生厌倦。莫寻端倪。盖法细而心粗。法胜而机劣。法广而门狭。又法大器小。或无善根。卒难承受。所以不得其门而入也。葛公所辑纲要。其经仅纂十一。亦云略矣。或者迷津犹然趑趄病涉。余于是更设方便。备列世出世诸法名目于前。次录般若体相功能于后。此盖出自新意指示径道。如曰但有名。则知一切世出世间法皆但有名。如曰无所得。则知世出世一切法皆无所得。如曰毕竟净。则知一切世出世法皆毕竟净。约本无生广。亦无二是。犹启重门而特授之匙钥。涉大川而密赠其指南。直捷快便。无逾此者矣。俾读是经者般若大义。开卷现前。盎然皆得。不至望崖自馁。此余启迪扶树来学之心也。呜呼。去圣时遥。法云留荫。讲坛绝响。禅肆如狂。瞻仰鹫峰。何能已已。将伯助予。喜勷葛公。人涉卬否。猥惭张仲。观者苟能击节赏音。则于六百卷之雄文思过半矣。
辛亥六月下浣晦前三日樗叟门撰于破山般若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