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5-05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小乘单译经·第0675部
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正法念处经卷第四十一 观天品第六之二十(夜摩天之六)
  尔时天王牟修楼陀须夜摩天。共诸天众。诸天女众。无量百千那由他千诸天大众。诸天女众。一切皆向山树具足地处之中伽那山所。一切天众。坐莲花座。普遍虚空。上彼山上。见彼天众有无量种形服庄严。无量种色。无量功德。具足天女而为围绕。彼山中天。五欲功德。受诸快乐。尔时天王牟修楼陀如是见已。心甚欢喜。共天女众。即便速向山树具足地处天众。彼处天众。既见天王牟修楼陀。即尔速疾共天女众。一切奉迎。鼓乐音声。种种歌舞。生欢喜心。迭互相近彼此和合。遍山顶上。种种歌舞。赞叹天王牟修楼陀。共到山上。于彼山上。彼此迭互。种种音声娱乐受乐。彼诸天众如是受乐。于长久时。上虚空中。见天狗下。如是天狗光明等事。如前所说。尔时天众既见如是希有事已。而复更生疑虑之心。有大怖畏。即尔前近牟修楼陀夜摩天王依止附近。有向虚空直视观者。有先曾闻彼天狗者。离放逸行。共彼天主牟修楼陀。诚心礼佛。复有怖畏。入金窟者。有依树者。此二种天。无勇无力。有天走趣牟修楼陀夜摩天王望归求救。此如是见。第一希有。生疑虑心。尔时天主牟修楼陀见如是已。告天众言。汝等天众。为知不知。如此光明在虚空中。临欲堕地。汝等皆来。其中有天先不知者。则白天王牟修楼陀而作是言。我实不知。今见如是希有之事。我实不知。尔时天王牟修楼陀。唤一切天而告之言。汝等天众。一切皆听。我今为说以虚空中光炎堕地。汝等天众有怖畏者。希有心者。
  尔时如是一切天众。夜摩天王牟修楼陀。为之说言。汝等皆听。于我此处在上极远。复有天众。彼一切种量色形相。长命业因。百倍胜我。是菩萨处第一胜净。在人中时五种持戒。不孔不穿。坚固不犯。有无量种胜修行故。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彼天世界。名兜率陀。兜率陀中。若所受乐。若诸园林若诸天女。若诸光明。若色若力。若利智慧。若长寿命。若无量乐。或身或心。若所受用资生之具。若天女色。彼十六分。此夜摩天不及其一。彼天功德。非我能说。彼天光明。形我此处夜摩天光。如萤火虫于日不异。若诸光明。若所受用资生之具。一切不及。彼天久时。无量种种受诸快乐彼天之乐。第一可爱。种种诸物。五欲功德种种境界而受快乐。胜于此处夜摩天乐。于长久时。善业乃尽。无常金刚。打令碎坏。彼无常法。一切众生必定皆有。必定种子。不定种子。一切众生皆悉具有。无常到已。其命则尽。善业尽故。即便退彼兜率天处。一切有为。流动如灯。谓生住灭。一切三界。无物不动。而是常者。一切皆动。一切终尽。非是常法。无处是常。诸有为法。必定退失。是故彼处兜率陀天。必当退失。如灯油尽及炷等尽。其灯则灭。灯既灭已。则有闇生。灯生闇灭。灯灭暗生。如种灭已。则有芽生。如是如是。彼业尽故。其命则尽。彼处诸天。兜率陀中。如是退故。汝等今见彼天已死。以业力故。有如是相。身是无记。虽死而有如是光明。何况复有无量善业所化光明。第一胜上。决定善业所化光明。汝夜摩天。从今应知彼相如是。彼若未死。有何光明。有何威德。有何庄严。有何等业。彼不可说。无有譬喻。彼天如是四倍善业之所化作。如是终尽。何况我此三倍持戒。少业所化。汝等皆生夜摩天处。坏脆无常。有为滓浊。是故此天与彼殊绝。彼天如是。犹尚破坏。何况汝等而不破坏。尔时天王牟修楼陀。而说偈言。
  无常天狗瞬  烧兜率陀天
  不自在故灭  如灯油炷尽
  业力之所推  大力十二辐
  业轮之所转  上下不停住
  取种种境界  无量门庄严
  以时满足故  闇退不自在
  时节自在故  草木如是生
  彼既时到已  还复干枯燥
  天如是时到  则成就天乐
  如是复时到  还退不自在
  业于时到时  流转于世间
  以时自在故  乐者还受苦
  若受乐受苦  勿信境界常
  此一切因缘  苦乐则差别
  一切皆无乐  一切业自在
  苦亦尔无常  皆是业因故
  异异诸果生  有为法流转
  欲知此因缘  应知四圣谛
  若知四圣谛  彼必得解脱
  痴乐境界者  世间转如轮
  善知义知谛  彼则得解脱
  不知义谛者  则无解脱期
  彼若如是知  世间无常已
  则起解脱意  遮不善业心
  彼夜摩天如是怖畏。须夜摩天有无量种无量分别。彼夜摩天王牟修楼陀与法相应。如是说道。尔时彼天既闻天王智者语已。心各差别。有厌离者。厌生死者。畏生死者。又复心转喜乐境界。伽那山中种种园林。种种戏处。多有流水莲花池等庄严之处。树枝所覆。宝藏庄严。有种种鸟。音声可爱。有莲花池。种种庄严。有大七宝而庄严山。多有无量。可爱声触味色香等种种境界。共天女众喜乐境界。爱乐成就。忘前厌离。不复忆念。
  又诸境界。初乐后苦。共天女众。如是境界。而受诸乐。彼山处故。心之猕猴。以自在力。于中受乐。又复天众。皆共天主牟修楼陀相随而还。有乘空者。坐莲华者。有乘无量庄严处者。所谓有天乘孔雀者。乘白象者。有乘鹅者。乘鸳鸯者。有如是等。种种异乘天女围绕。若歌若舞。种种乐音。如天相应。在其天主牟修楼陀大王之前。向戏乐林牟修楼陀天王住处种种深心。生意觉知。有厌离者。有放逸者。如是种种游戏境界。而受快乐戏乐林中地处诸天。如是差别。种种不同。若复彼处。山树具足。地处住天。在伽那山顶上而住。彼种种意。嬉戏受乐。其中有天。生厌离者。如是种种无量分别。无量境界。而受快乐。如是无量境界受乐。心不厌足。如是乃至善业乐因尽烂坏失。于彼天处。业尽而退。如是退已。种种业绳之所系缚。生于地狱饿鬼畜生。若生人中。常在乐处诸根具足。有善智慧。第一大心。第一大富。为一切人常所供养。端正好色。若为人王。若为大臣。以余业故。
  又彼比丘。知业果报。观夜摩天所有地处。彼即闻知。复有地处。名广博行。众生何业生彼地处。彼见闻知。若善男子。近善知识。信业果报。心意正直。随顺法行。受持禁戒。正见不邪。修正见行。常近耆宿。于佛法僧生清净信。信于生死。常一切时善摄诸根。不着境界怖畏生死。知爱别离。生老病死。恩爱聚会。恩爱离别。一切皆知。于五聚阴。识知其过。常勤精进。顺行善业。离恶知识。常一切时乐闻正法。闻已思惟。思已知义。摄持在心。知离欲味。常不杀生。常不偷盗。如前所说。复舍邪行。于妇女根。眼不乐见。于其歌舞庄严音声。闻已不味。于画妇女。若见若闻。无不善念。梦见妇女。觉已不乐。不生爱念。不多行欲。常正观察。舍离邪淫。弃于欲事。如毒无异。彼人如是功德相应。常行善业。恒有善念。离垢染心。持戒普净。善护禁戒。彼人如是。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在夜摩天广博行处。彼三功德。乐修多作。爱乐净戒。持戒得果。生于彼处。才生于彼。即闻天鸟种种音声。第一可爱。如跋求声。鼻所嗅香。本未曾有第一天香。嗅彼香已。生第一乐。身所觉触。本未曾得。心意清净。而不浊乱。如心回转。正相应故。则生欢喜。味亦如是。有种种味。本未曾得。彼天如是六识之身前受乐已。如是思念。此何世间。我住何处。此处一切。皆悉可爱。皆悉可乐。与本皆异。此处世间。见一切色。无量好色。复见自身所有光明。胜日光明。离肉骨污。离诸不净。离影离睒。离脉离筋。离大小节。离于坚触。身体柔软。普身诸分一切皆软。离于疲惓。自所念行。若来若去。皆无障碍。离于求索。离身伛曲。彼此迭互。不相憎嫉。身体杂毛头发皆旋。一一毛旋。眼所对瞩。无有妨碍。境界不劣。离于诸障。声触味香。身不增减。不变不老。恒常有力。天女妒嫉。怖畏怯弱。一切皆离。身自具足。离求庄严。离求财物。于诸天女离摄取过。复何所离。于园林中。处处游行无所怖畏。离怨家畏。离不净畏。离于知足。见自己身。则生爱乐。念念增长。天无量种诸境界乐。如所悕望有乐皆得。悕望乐已。以少智故。心如是疑。我何处来。我此身者。为是何身。此是何处。此处何名。彼如是疑。心中思量。譬如醉人。或有睡人。夜有四分。三分已过。从睡而寤。于良久时。彼心疑念。我是何人。我何处住。少时思念。尔乃得知。如是如是。始生天子。于良久时。心思惟已。然后乃知我人中死来生此处。彼天如是。于人中时。持戒熏思。如是相似。生于天中。
  若阎浮提不乐境界。在彼天处。初生之时。亦不喜乐。何以故。本熏思故。时彼如是。始生天子。于良久时。如是觉知我在天处。以善业故天世间生。若人如是。于人中死生于天中。彼持戒来。犹故如是。不着境界。如是后时。天上退已。生于人中。本天上时所习熏故。有相似相。如是人中。以熏思故。后时死已。生于天中。不乐境界。不近淫欲。时彼如是。始生天子以持戒故。虽生彼天。不近境界。以余业故。令心如是不乐境界。
  若出地狱生天中者。彼生业故。在地狱中难可得出。余善业故。以少愿故。得出地狱生于天中。以在如是苦恼处来。生在天中得乐即着。心生欢喜。又多嗔恚。喜乐园林流水河池种种莲花胜爱乐心。嬉戏游行。彼于饮食。爱乐心强。彼意相续之所熏故。
  若出饿鬼有余业故生天中者。意相续熏乐食心强。爱于饮食。常处于冷。多乐妇女。彼熏意故。
  若出畜生有余业故生天中者。则多饮食。如畜生中多食多饮。生于天中。亦复如是多食多饮。少饮多食。爱欲心强。以意相续。熏故如是。
  若无色界四处退已生彼天者。以本修得三摩跋提。是故生彼无色界中。四地处生。业尽故退。生彼天中。如是本意相续熏故。如是爱触味色香等。如是得已。而复不乐。以心寂静不多乱故。彼熏心故若于色界。依止初禅。如是乃至依止四禅。彼禅尽故。退生欲界。如是本意相续熏故。有下中上。心乐坐禅。境界乐心。少而不多。
  若欲界天。欲界中退。还生欲界。以生业故。如是二道作众善业。若天若人。如是二种。欲天中退。还生欲天。作善业故。唯欲界中。一切诸天。二种业熟。除净居天。彼净居天。非生业熟。非余业熟。如是业风。常吹一切世间众生。令其流转。心罥所系。亦为种种业罥所缚。无量百千异心信解。无量分别。次第相续。于五道中流转常行。
  尔时如是始生天子。如是观察。如是思念。然后乃知我于某道退来生此。我人中退而来生此。受生业故。彼如是知。彼业故生。若余业生。如是亦知。以何因缘。知此天子非余业生。若余业者。久时因缘。或一百劫。能与果报。有一千劫。或百千劫。少天眼者。不自见知。本过去生久远之业因缘生此生业生者。则知来处。彼如是观生因缘已。心生憍慢。未久之间。善业熏故于境界。中生爱着心。有无量种。彼天尔乃如是念知。我今在于夜摩天中名广博行地处生已即生心时。诸天女众而现在前。以善业故。彼天女众速来围绕。以彼天子善业力故。天女来至。若彼天女生来久者。则不羞耻近欲抱之绕彼天子。共园林中而受诸乐。以善业价。得彼天女种种功德。第一可爱。而共受乐。于彼地处。有好山林。莲华河池。涧谷流水有好平地。有好金窟。树枝之舍。无量百千种种诸鸟。种种音声。无量百千天女之众。迭相围绕。在如是处歌舞游戏。彼处园中。有七宝鹿。处处游行。如是种种眼所见者皆悉可爱。彼处有山。名为广少。彼山之峰。七宝光明。种种庄严。种种宝石。杂杂间错。有莲花林。皆是七宝。在园林中。多有河池。如是种种庄严之处。以善业故。妙色庄严。于如是处歌舞游戏种种受乐。
  彼天如是同受乐已。有于水中而游戏者。如是种种欲到地狱饿鬼畜生。以善业故。戏乐不止。彼诸天等自于身中。示一切天业相名字。若天前世作何善业。何心作业。于何时作。何因缘作。何生处作。此如是等。于下中上福田具足。财物具足。而作善业。彼一切相。于自身中见其名字。譬如明了善书画者。各各别处。随其所作历然分明。如彼名字。此天如是。善业画师。于业地处。一切善业。皆悉普画。善业彩色。善净光明。见则极爱。画作彼天。一切乐见。如彼善业巧画之色。如是而生。彼天之身。以有如是画字相现。百倍严胜。譬如第一百炼真金。或复其余赤莲花宝。或青色宝。于如是等种种胜宝。端严可爱。彼天身相。百倍端严。如是画相。自眼不见。何以故。以在颔下咽上相故。是以不见。若彼天子。心未放逸。则便更互相见此相。又善业因。如是更互相见此相。彼广博行地处之天。如是希有。
  彼天复有希有之相。如咽之相。额上亦尔。以善业故。有如是相。种种业画。种种色相。所谓相者。云何而退。于何时退。如是退已。当生何处。彼种种色。种种画相。彼天额中皆悉具见。此希有相。是业所作。彼天身上。如是字鬘。种种杂杂。如是端严。如余异处。所有诸天。种种华鬘。庄严身首。端严殊妙。此相庄严。亦复如是。
  又彼诸天复有善业果报成熟。自业画身。共诸天女种种画身胜庄严者。受诸快乐。无量种种。园林之内。于广博行地处之中游戏受乐。既受乐已。复向一河。河名善杂。彼河从于杂爱山峰流出而来。故名善杂。有种种宝庄严彼河。无量鸟众。种种音声。多有无量种种异树庄严彼河。有种种花其华杂色。有百千分。异色不同。庄严河岸。无量天女。近彼河岸游戏受乐。又复更有殊妙河水。名为杂河此河从于杂色崖岸山峰流出。故名杂河。如是杂河。若天近之。于本生处则能忆知。彼天若从地狱中来到彼河岸。则便忆知。既忆知已。有极可爱。五欲功德。皆悉具足。有诸天女。心甚欢喜。游戏受乐。以心忆知。曾受苦恼故于乐事一切皆忘。如是厌欲。而说偈言。
  地狱炽火中  苦切甚大苦
  我等恶业尽  皆来在此处
  业善果亦善  诸功德庄严
  业恶故果苦  必定如是受
  我于苦乐中  轮转生死处
  业风吹令转  犹如海中波
  若有心作恶  喜乐恶事者
  彼不善行故  因缘堕地狱
  得脱彼地狱  来生此天处
  忘彼处苦已  而复行欲乐
  此境界流转  苦乐如梁绳
  而心甚坚[革*卬]  受苦不厌惓
  此彼岸和合  诸根之所诳
  为爱罥所缚  一切流生死
  出地狱生鬼  出鬼生畜生
  出余畜作龙  出龙生三处
  业如是常行  世间转如轮
  以久来习故  犹不生疲惓
  爱乐龙宫殿  不乐地狱苦
  流转于有狱  有乐不乐处
  千钵头摩苦  百亿钵头摩
  如是时受苦  痴故不厌惓
  三界皆无乐  普遍一切苦
  众生为痴诳  而不生厌惓
  如是受苦已  痴故造苦因
  由因故有果  如果从种子
  境界所迷心  勇健有大力
  众生调彼心  令彼时寂静
  彼心调伏已  一切界转行
  轮回于三有  不能见真谛
  如以风因缘  令海水波动
  如是因缘心  令世间常转
  众生着妇女  为苦乐所执
  不到于善地  无苦恼之处
  若忆知苦时  则生厌离心
  既忘彼苦恼  还着乐放逸
  若有能忆知  地狱苦恼者
  如是天中乐  犹如小微尘
  彼天皆忆本曾生处诸有。近彼杂色崖岸山峰所出杂河岸者。则皆忆知本曾生处。若离去者。于本生处一切皆忘。彼复于苦心既忘已。忘本生处。忘本生已。而复乐着种种境界。有无量种无异相似可爱声触味色香等天妙境界。如是受乐。
  既受乐已。而复更向名久欲山。彼久欲山普皆可爱。有第一河。莲花水池。其水清净。围绕彼山。鹅鸭鸳鸯。在彼河池而为庄严。种种金宝。为河两岸。水流之声。有种种音。彼山之中。如是等河。其数一万。种种树林。种种众鸟。而为庄严。彼诸河中。四河最胜。所谓四者。一名速流。二名金鬘。三名毗琉璃水。四名乐漂。是名为四。
  尔时天众。自业果熟。一切如是生欢喜心。种种衣服庄严其身。游戏受乐。向速流河。近彼河岸。有长妙花。极大树林。名无量乐。其花开敷。其枝密覆。间无空处。无量百千种种色花。有流水池。种种诸鸟。鸟身皆是种种杂宝。众鸟音声。处处遍满。彼速流河。第二岸边。有莲花池。彼池名曰醉蜂巡行。如日初出。赤色莲花。在彼池中以为庄严。如是莲花。有第一香。普覆池水。彼河二岸。一有树林。一有花池。彼河长量五百由旬。广五由旬。其水普清。水中生花。遍覆其水。花叶杂色。若干种种。有第一香。彼如是香。遍五由旬。尔时彼处如是诸天。随心所念。有天在于园林中者。有天在于莲花中者。如心所念游戏受乐。与天女众彼此迭共欢喜受乐。自有光明。以善业力。在彼处生。彼速流河于两岸边。广博行天。种种游戏。而受快乐。如是一河。彼金鬘河。从山峰出。彼山名衣。又衣山峰。复出此河。此金鬘河。甚为可爱。河在衣山。犹如金鬘。故名此河以为金鬘。彼金鬘河。如是功德。所谓其水。悉是天酒。远离酒过。第一善香。味色触等皆如心意。一切具足。有所忆念。不妨不乱。尔时彼天。共诸天女饮如是酒。复受胜乐。彼一一天。皆有无量诸天女众之所围绕。心意乐着五欲境界。五乐音声。称情美妙。共诸天女。随心所念。如意自在。金鬘河边。成就无量种种胜乐。于境界中。心不厌足。又复歌舞种种游戏受诸快乐。从一山口至一山口。从一山峰至一山峰。从一河岸至一河岸。从莲华池至莲花池。从园林处至园林处。从树根下至树根下。如是种种诸处受乐。既受乐已。次复往向毗琉璃水第三河所。毗琉璃水第三河中。其水清净。如毗琉璃。彼处多有毗琉璃树。又复多有毗琉璃鸟。在彼水中。其水波鬘。其沫如笑。净洁清水。徐流不急。其水极深。有妙音声。善业力故。毗琉璃水。如是缓流。天欲受乐。有心念时。到彼河中。境界渴故。种种爱贪。彼天受乐。不在一处。有在河岸而受乐者。有在水中而受乐者。共诸天女。第一嬉戏而受快乐。彼诸天众。皆悉乘鸟。从一水波到一水波。处处游行。从一水漩入一水漩。从一回波入一回波。有入水者。入已复出。更入急处。又复彼天。从一莲花入一莲花。又复从一优钵罗林。更入其余优钵罗林。如是游行。百到千到。成就乐受。不可譬喻。
  又复彼天善业力故。境界寂静。毗琉璃水清净之处。见业果报。若其有天持戒净胜。若智慧胜。彼则能见本何因缘。如是作业。得生彼天毗琉璃水清净之处。一切皆见。以何因缘。如是心生。忆念往事。以前世时于福田中有清净心深生信故。彼一切天。一一各各作如是心。我境界力。如是动转。五欲之水。在爱河中。如是漂我。令我不觉。无常退至。我于此处。必定当退如过去世。所作业相。生此之因。自咽上现。彼天既见如是相故。知过去世作如是等善业因缘。来生此处。如是受乐。若彼业尽。于此天上。必定当退。如是念已。彼此迭互相向而说。复见五道怖畏之处。见怖畏已。彼一切天各生厌离。毗琉璃水河岸边处。而说偈言。
  若过去修善  为善人所爱
  今此天处受  念念向尽去
  彼尽已则退  天中善报处
  一切乐因缘  皆如是尽灭
  既入无常手  一切皆破坏
  若法无常者  令一切皆贪
  如是无常法  能与一切贪
  愚痴少智者  贪着于欲味
  痴不觉知过  如今波迦果
  色声等系缚  爱故受苦恼
  恶业迷众生  令不得自在
  以迷恶业故  则受恶业果
  诸着欲味者  欲害如毒果
  着欲不知足  故堕地狱中
  常乐行施戒  施戒福成就
  若常如是行  彼则生天上
  持戒常修行  舍离不善业
  恭敬修威仪  彼则生天上
  愍众生安慰  深信于佛法
  摄心寂静者  彼则生天上
  若于怨家所  慈心离嗔垢
  常寂静心者  彼则生天上
  若心中无嗔  彼善而无恼
  勇善调伏者  彼则生天上
  常实语持戒  而不多言说
  知坚知不坚  彼则生天上
  若不乐世间  厌离老死法
  常乐于涅盘  彼则生天上
  若树下冢间  如是山谷等
  常一心禅者  彼则生天上
  知时敬父母  不近恶知识
  常行慈心者  彼则生天上
  不乐聚落城  及戏处道行
  一处住知足  彼则生天上
  若善自观身  常见其不净
  知自身如是  彼则生天上
  若能知法网  种种法网知
  不喜乐生死  彼则生天上
  若觉知诸法  无量种种生
  虽见不喜乐  彼则生天上
  心念念如幻  如乾闼婆城
  若调伏此心  彼则生天上
  若谛知一相  或善知二相
  心于欲厌离  彼则生天上
  于他妻如母  于一切如父
  若如是平等  彼则生天上
  若恒离两舌  常乐和合他
  心不悭而直  彼则生天上
  于他一切物  皆如土块等
  自生知足乐  彼则生天上
  若于夜于昼  常能离懈怠
  勤行精进者  彼则生天上
  若离慢贪嗔  复离于懈怠
  如是舍离者  彼则生天上
  恒不乐五尘  五尘不破戒
  常护戒智者  彼则生天上
  若能知四取  四谛亦如是
  智者如是知  彼则生天上
  若知苦苦报  亦复知苦没
  如是谛见者  彼则生天上
  若得衰恼己  而不舍于法
  是摄受法者  彼则生天上
  若着坏色衣  及着粪扫衣
  善心不行恶  彼则生天上
  若一切时禅  常有出世心
  恒乐空闲处  彼则生天上
  若美若不美  随他之所得
  心不喜不嗔  彼则生天上
  若着粗鄙色  尘土粪扫衣
  如是衣知足  彼则生天上
  若床若地楼  或复在余处
  不生苦乐心  彼则生天上
  于眼所见色  青黄赤白等
  若如实谛见  彼则生天上
  若闻爱不爱  二种声不乐
  心正不动乱  彼则生天上
  调伏于六根  而不乐境界
  摄心不动乱  彼则生天上
  如是大饶益  恒常受快乐
  若一切皆作  彼则生天上
  如一切业行  是则为最胜
  行无垢法者  彼则生天上
  若知于业报  而能作业报
  于苦常怖畏  彼则生天上
  彼天如是颔下咽中。见诸相已。极大怖畏。已说此偈。于河岸边。共诸天众。本性放逸。以本业故。于咽中现。若至余处。则不复见。若有因缘。则便见之。若无因缘。虽有不见。何以故。以一切法因缘生故。
  又复彼天本性放逸。性放逸行。离久欲山。复向余山。山名宝围。欢喜心故。种种庄严。现在生欲。能牵其心。不计未来所有诸畏。以根摇动不寂静故。于彼天中。受第一乐。歌舞喜笑。种种游戏。于河岸边。种种树枝。诸花具足。彼处多有常欢喜鸟。
  复有宝山胜宝围山。无量百千分分之处。皆悉具有。杂宝间错。而彼诸天悕望乐故。欲往见之。时彼天众。遥见彼山。光炎围绕。如穿虚空。光炎上出。天不曾见。忽尔见之。彼山光明。青黄赤紫。普万由旬。
  又复如是。杂宝光明。出胜其余。无量宝山。所有光明。如须弥山。所有光明。能坏一切其余诸山所有光明。此宝围山所有光明。能坏其余宝山光明。亦复如是。彼宝围山。眼若看者。能令眼乐。
  又复第二能与耳乐。所谓种种河池之声。有孔雀等七宝翅鸟种种音声。有如是等无量种鸟种种音声。彼有宝树。树有铃网。风吹出声。其声美妙。不可譬喻。宝围大山。以如是声。能令耳乐。
  彼宝围山。又复能与第三根乐。而彼天众。犹未至山。谓彼山中。从无量华。出无量香。令天鼻乐。彼宝围山。如是能令第三根乐。
  彼宝围山。又复能与第四根乐。所谓能令舌根得乐。色香味酒。能令丰足。种种美果。皆令饱满。
  彼宝围山。又复能令天身皆得无缕衣触。无量衣服。皆甚柔软。复有冷风。随念乐触以吹其身。
  彼大宝山。如是能与天之快乐。彼天五根。如是受乐。如五根乐。意亦如是。得第一乐。此宝围山。于一切根。皆令得乐。如是饶益一切天众。
  尔时彼天既到如是宝围山已。彼宝围山。光炎围绕。出无量种炎光明围。多有无量百千莲花流水河地。以为庄严。金毗琉璃青色妙宝。白银宝等种种杂杂。百千庄严。彼天既见如是山已。本性自乐。见彼山故。百倍受乐。共诸天女。迭互各各更相受乐。生欢喜心。胜胜悕望。意甚欲见彼宝围山窟窟谷谷。处处皆有莲花池林。从一山峰至一山峰。从河至河。须陀之处。从一宝林至一宝林。处处遍见。种种鸟众。复闻其声。五乐之音。游戏受乐。彼天眼耳鼻舌身等。五种境界。一切可爱。彼根声触味色香等。各各胜妙。如是诸根。于境界中一一受乐。如是境界爱放逸故。现在世中。若苦若乐。过去世时。若苦若乐。皆悉忘失。如前业果种种字画。于其咽中先所见者。一切皆忘。如是游戏种种受乐。是故皆忘本所作业。彼天胜妙宝围山峰。名净无垢。如是无垢清净之处。见行殿尘。天在殿行。殿所行处。有妙宝尘。彼清净处。尚见殿尘。何况其余。天身等物种种庄严。可爱身色。业尽所作。有异异种。若此天众。命尽故退。何业所作。以善业力。咽中字画如是皆见。彼初见已。不生厌离。何以故。以愚痴故。初得欲味即便乐着不生厌心。彼愚钝天。若为他示。或自觉知。见彼欲过。即便觉知。事至怖畏。彼天如是。贪着欲味。见其过患。则于后时。悔火所烧。云何我本不舍此欲。如毒刀火。此欲乃是地狱饿鬼畜生之因。我今以此欲因缘故。必堕地狱饿鬼畜生恶趣之中。如是后时。悔火所烧若修心者。则于欲味。不生味乐。见欲过患。则于彼欲不味不着。知欲过故。以有智慧见彼过故。后则不悔。若不悕乐彼欲境界。失不忧者。本修心故。
正法念处经卷第四十二 观天品第六之二十一(夜摩天之七)
  尔时彼天次第而行。上彼山峰第一无垢如镜之地。彼诸天众。业地镜中。自见其身。分分明了。彼诸天等。若有先修身口意者。业地镜中。得见自身。额中所现业果生死。如彼某时某处某国某因某缘某退相等。一切皆见。亦见他相当退之相。随何者天额。中书字余业之相。或有生业。彼一切相业地镜中。一切自见。退夜摩天。若是余业。或是生业。或身恶业。或口恶业。或意恶业。如是因缘退已。当生某地狱中。某饿鬼中。某畜生中。从畜生处既得脱已。行欲放逸之所诳故业风所吹。转某处生。又复如是。欲过中出。彼于额上字书画中。一切具见。于额画中亦如是见。欲过中出。如某欲法。如是对治所谓修欲无光明观。不为彼欲之所能诳。又复彼欲有异对治。谓见此色是虚妄见于如是色随顺见已。心正观察悕欲之心更不增长。如是如是。五境界中。如欲过患。如是谛观。彼天如是则无喜爱。喜爱之心。不能为妨。不能为碍。喜爱乃是生死种子。彼天如是欲中得出额画字中一切皆见。彼既见已。若胜修身。若胜修意。彼能舍欲。见欲过患。故知出欲。知出过已。见先受乐境界过患。如食毒枣。今所受欲。亦如是见。何以故。以于境界受欲乐故堕于恶道。如是修故。舍离境界。若于额上书字画中见恶道业堕于恶道地狱饿鬼畜生之中。见彼业已。彼如是业。一切皆失。生善道业。一切皆生。善业力故。彼诸天子如是见已。深生信心。造作善业。如是乃至造作涅盘种子善业。若更余天少智慧者。其心乐欲。彼前作业。业网自在。既见业画文字相已。生如是心。若我此处后时退已。或生人中。或生天中。彼天如是。见生处已。心不惊怖。而复更入五境界波爱河中洗。以放逸故。行放逸行。如是天者。不曾学来。不曾闻来。少智慧故于欲不知。不能离欲。善法则灭。而复更作其余生业地狱饿鬼畜生之业。何以故。一切善业皆悉尽故。欲所诳故。而复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之中。尔时有鸟。名为贤语。见放逸天。行放逸行。天善业故。而说偈言。
  若善牵心者  如是则得善
  若随不善者  如是得不善
  一切多用心  如地风水火
  随所得因缘  心如是行转
  心能速疾行  亦能速疾回
  速将至天中  速令入恶道
  心速疾行善  若能防护心
  一切法能作  一切业能断
  一切法行主  所谓彼心是
  复以如是义  故得名为心
  心常求人便  皆不应信之
  体性甚[懂-重+只]动  大力不可持
  须臾间作善  须臾作不善
  如是作无记  其行不可测
  心来不可知  心去不可识
  先无后时有  已有还复无
  心无有处所  和集不可得
  以无身体故  不可得捉持
  因缘和合故  念念如是生
  如珠牛粪合  因缘而生火
  如是根色等  一切因缘心
  非一能生心  和合故生心
  如是知心已  知心难调伏
  意随正法行  慎勿喜乐欲
  彼天如是。既闻偈已。修身修意。二种修心。既修心已。不乐境界。随顺法行。退夜摩天。复生胜处。不离天处。若生人中。或为人王。或为大臣。或时得种解脱种子。三种菩提。随愿皆得。或具善业。作转轮王。
  若彼诸天。如是希有见于业相。如镜中见。心不调者。彼天复随地狱饿鬼畜生之中。
  又彼比丘。观此希有业画文字果报之相。彼则观见若人精勤专意深心。画如来像。若有思信寂静之心。如是书写正法文典心意寂静。彼人生天。咽中额上。见则生信。
  又复有人心无正信。或为王敕。或为他遣。或为取物活命因缘。若书经文。或画佛像。亦生天中。见则不信。多行放逸。彼亦造作善业种子。得生天中。虽见不信。以离信来离思来故。如是无因。则无业果。如是一切。皆从因缘相似业生。
  若复有天。性喜放逸。行放逸行。受天境界五欲之乐。常不厌足。复于增长无量欲山宝围山中。于长久时五欲功德而受乐已。共天女众。如是种种游戏受乐。后离如是五欲功德庄严之山。复向第三珠围山去。生欢喜心。五乐音声。在道游戏。普胜妙事。第一成就。于须臾间。具足受乐。如意所念。种种境界。而受快乐。既于山中。在河岸边。受欲乐已。方至第三珠围之山。如是如是。天可爱乐境界受乐。如是如是。喜爱增长。以于彼爱不解脱故。欲火所烧。于彼声触味色香等。不知厌足。境界河中亦不厌足。如弥那鱼。如是第三名珠围山。一厢则是青色珠宝。次第二厢。赤莲花宝。次第三厢是车磲宝。次第四厢。是白银宝。彼天见已。生欢喜心。迭互相向如是说言。天当看此无量种种端严殊妙种种光明。此宝光明。百万由旬皆悉普遍。入彼光明。不可分别。此胜光明。青黄赤白。有无量种。
  彼诸天众如是说已。复向余林。林名树稠。彼诸天众。诸天女众。生欢喜心。无量音乐。随种种处。皆悉乐见。次到彼林。善业成熟。种种庄严。如是游行。种种受乐。乃于久时行放逸行。为爱所使。尔时彼天。见树稠林。诸七宝树。于彼林中。见有二河。第一香水。胜味触水。如心意念。则有水满。彼河之水。随念而转。彼河银岸。多有种种异异诸鸟。彼一河者。名为杂水。次第二河。名如意水。彼杂水者。本性自体。如是杂水。第一清净水流盈满。彼种种水。远离醉过。善业因缘。其水则有无量种色。是故彼河。名为杂水。
  又第二河。名如意水。随彼天心。种种意念。如是水生。若念须陀。则须陀流第一白净。第一香味。须陀流满。若彼诸天意念天酒。则有色香触味具足。美妙天酒满中流出。若念山泽种种异华。则有色香触等具足。如是妙花。满河流出。于其花中。有种种蜂以为庄严。彼华之名。尚不可说。如是第二如意水河。种种流满。
  彼处如是。树稠林中。有如是花。庄严可爱。彼处诸天。在两河中处处游戏。种种受乐。可爱声触味色香等。种种受乐。以善业故。共饮天酒。种种受乐。闻乐音声。种种耳乐。种种欢喜。随心具足。受种种乐。远离忧悲。远离饥俭。离于怖畏。于境界中。常不知足。如饮碱水。随增其渴。有无量种无量分别。有无量种受天之乐。彼天如是行林河中受乐行已。彼处有鸟。名曰河行。见天放逸而说偈言。
  犹如此水流  天乐亦如是
  命念念不住  痴故不觉知
  老病死等故  能令业尽退
  天不离此法  常随逐欲行
  命则非是常  三界乐亦尔
  天痴为欲诳  如是不觉知
  如空中水渧  必堕而不停
  一切乐如是  与雨渧不异
  如风吹尘土  迭互竞相推
  转于虚空中  身转亦如是
  此乐非胜乐  贪诳不常定
  与爱毒和合  犹如杂毒食
  彼常胜乐者  所谓不死处
  无爱别离处  无冷无热处
  彼处常安隐  智者之所说
  何处不生死  彼处则无苦
  诸因妇女乐  一切皆有苦
  彼爱为种子  复生地狱中
  彼乐能生苦  云何说为乐
  乃是苦中苦  后时则如毒
  若此众生生  众生业风吹
  业网痴所覆  随生处爱乐
  若善不善业  常随彼共行
  处处皆逐去  如香不离花
  汝如是受乐  此后时则失
  如昼日时满  日没光随没
  彼水行鸟。天善业故。已为一切放逸行。天如是说已。若天放逸行放逸者。闻水行鸟。如是偈说。作如是言。此鸟善语。已觉悟我。如此鸟说。我必当得。此鸟实说。我放逸故。行放逸行。犹故如是不能舍离。我于后时。必定破坏。得大怖畏。我等从今当善心意。对治放逸。舍离放逸。彼天如是。于长久时。专心善意。舍离放逸。知欲过患。心思惟已。以心动故。心力大故。或于多时。久习欲故。还复着乐。彼天如是无量分别。无量境界。上下受乐。种种诸欲具足之处。种种鸟声。胜妙园林。有莲花池。七宝山峰。多有无量妙莲花池。以为庄严。多有无量百千蜂众。出种种声。庄严妙池。彼处有河。满中饮食。有百千树。随念枝网荫覆彼河。枝间有华。华为堂舍。种种具足。彼天自身。有妙光明。无诸忧恼。自善业故。得如是报。下中上天。皆离妒嫉。迭互相爱。一心一欲。彼此不妨。如是如是。游行受乐。
  尔时彼天。既受乐已。迭共筹量而作是言。如我先闻。此夜摩处一切诸天有主。名为牟修楼陀。游戏受乐。我等今者相与共去。彼处诸天。离彼天主牟修楼陀五百由旬。遥闻歌声。以太远故。闻不了了。以声普遍一切天处。是故不了。若鸟音声。如是歌声。功德具足。闻彼歌声。虽不了了。极生爱乐。不可厌足。以心动故。生决定意。一切天众。即向天主牟修楼陀戏乐之处。彼林一切功德具足。彼欲行天。共诸天女种种庄严种种衣服一切功德。皆悉具足。普身所着。无缕天衣。以自庄严。其手皆执种种乐器。迭相爱念。生欢喜心。有乘空者。乘莲花者。复有乘于优钵罗者。彼优钵罗。有第一香。多有众蜂。复有乘于拘物头者。彼拘物头。形量白色。皆如月轮。彼天皆共如是天女游戏歌舞。在空而行。五欲境界种种受乐。不知厌足。彼天善业。自心所化。自如是乘。自业所化。有下中上。色亦如是。有下中上。乐亦如是。有下中上。如是受乐。智慧亦尔。有下中上。命亦如是。有下中上。一切如是。遍满虚空。向戏乐林。无量种欲具足之处。牟修楼陀天王住处堂殿之所。彼如是行在道未到戏乐之林。于虚空中。遥见如炎。复见一处。青宝之色。复于异处。见黄白色。复于异处。见如火色。彼天如是空中见已。则生第一希有之心。迭相告言。天当看此虚空之中希有之事。如着种种希有色衣。在虚空中。我未曾见。彼诸天众。迭互说已。生希有心。少时停住。未经久时。复闻有声。第一微妙。美音歌声。闻音声已。复生喜心。希有之心。始从在地。乃至遍空一切天众。共诸天女。心皆乐见。悉欲往看。此天如是。空中见者。一切皆是。山树具足。地处诸天彼天亦尔。遥见此天。
  山树具足。地处诸天。亦向天王须夜摩天。须夜摩天坐七宝座。在七宝窟。以大青宝璎珞庄严。复以胜妙莲花之色。胜大妙宝。而自庄严。又复更有第一光明妙宝胜幡。光明普遍一千由旬。有白光炎。满虚空中。如着种种胜妙衣服。在于虚空。幡亦如是。
  此广博行地处诸天如是见已。生希有心。少时停住。须臾则知山树具足。地处诸天。亦向天主牟修楼陀所住之处戏乐林所。起如是心。彼如是去。亦如我去。广博行处胜上诸天筹量说言。我今共彼山树具足地处诸天。一切和合。相与俱去。向彼天主牟修楼陀所住之处。如是时间。暂住须臾。尔时彼处山树具足地处诸天。见广博行地处天众。生希有心。作如是言。我今共彼广博行处。一切诸天。迭共和合。相与同诣牟修楼陀天王住处戏乐林中。尔时如是。山树具足地处诸天。共广博行地处诸天一切天众。皆共和合。遍在虚空。无量幢幡。皆乘宝殿。在鸟背上。五乐音声。五欲功德。皆悉具足。向戏乐林须夜摩天游戏大林。多有无量诸欲功德。皆悉具足。不可譬喻。往向彼林。受境界乐。五欲功德。不知厌足。一切功德。富乐之事。皆不厌足。迭互相近。不可厌足。如是一切。皆受欲乐。不知厌足。然彼比丘。见彼天已。无量业果。皆悉谛知。而说偈言。
  譬如天雨水  是故河增长
  如是欲雨故  天增长欲火
  弥那生水中  而常患枯渴
  如是乐增渴  故天不知足
  如虚空无边  亦复无尽灭
  欲如是无边  界欲不可尽
  海水波旋满  仿佛有足义
  悕望于欲者  毕竟不知足
  天未得境界  愚痴不知足
  心常悕望乐  得已不知足
  既得衰恼已  无量到退失
  由境界热恼  是故应舍欲
  既被贪欲诳  能坏信欲者
  得衰恼则离  而天不觉知
  境界非可足  不知足无乐
  如是不知足  智者能舍离
  寂静为乐根  苦由境界起
  故应修寂静  远离境界地
  常舍离烦恼  修行无上智
  从智得解脱  由烦恼系缚
  病杀系缚等  境界所怖畏
  流转生死中  皆由于境界
  若合若别离  或百或千到
  生生处常尔  唯善逝谛知
  生死无量乐  生死无量苦
  一切由境界  生生处皆有
  如是之境界  破坏痴心者
  愚痴无眼故  复喜乐境界
  舍怨而不近  闻名亦生虑
  境界如怨家  痴故不曾舍
  若为境界烧  则是愚痴者
  为自业所诳  痴故不能离
  如有畏火者  犹故近于火
  如是境界迷  亦乐近境界
  犹如食毒者  不为自受乐
  近爱痴亦尔  永无安隐事
  如渴者于盐  舐之不除渴
  境界故闇眼  于爱不知足
  天境界不足  欲心之所诳
  为业风所吹  到于恶道处
  彼比丘如是。谛知无量道处众生业生。次第皆知。怜愍彼天。已说此偈。
  又复彼天。迭相和合。一切同行。心生欢喜。向戏乐林牟修楼陀天王住处。尔时彼天。如是而行。无量服饰无量乐行。无量业化。无量园林池等受乐。无量百千天女围绕。如是而行。复有余天。百千堂殿。在上而坐。行虚空中。光明周遍。普照虚空。歌舞游戏。五乐音声。鬘庄严身。以香坌身。颈着璎珞。头冠天帻。风吹衣裳。如云而行。天女抱之。心甚喜乐。复有余天。天女咏歌。及箜篌声。既闻此声。心生爱乐。如是等类。若干种天。种种受乐。向戏乐林。空中而住。悕望受乐。彼地处天。一切皆向牟修楼陀天王住处。总说彼天。如业相似。若戏若行。若庄严具。音声普遍。十方充满。皆来近在王住堂殿。普彼一切夜摩天众。牟修楼陀夜摩天王。于中最胜。如业之身。以业胜故。其果亦胜。如是因果。非不相似。如种子芽。一切天众。皆近天王牟修楼陀所居堂殿。彼天皆劣。唯有天王牟修楼陀于中独胜。一切诸天。天欲之中。天王欲胜。皆悉具足。无譬喻乐。且说少分。
  有七宝鸟。在树林上。周匝遍有。嘴衔树心。身无所依。在虚空中。
  又复异处。饶希有铃。其声美妙。若天闻者。皆来向之。如是分别心快乐故。在彼林行。
  又复更有七宝众鸟。间错杂翅。在彼林外。周匝围绕。嘴中衔鬘绕林飞行。又复多有希有孔雀。背上皆有莲花水池。于彼池中。饶种种鸟。有百千蜂。在彼池水莲花之中。蜂有音声。池名清水。彼莲华叶种种不同。或有花叶是毗琉璃。或有花叶是七宝者。有余莲花。五由旬香。如是彼鸟孔雀背上。端严殊妙。歌乐嬉戏。池鸟相应。彼孔雀背亦甚希有。
  又复多有大希有鸟。孔雀衔鬘。谓其背上有大莲花。天子坐彼莲花台上。有百天女而为围绕。种种嬉戏。美妙歌音。而受快乐。
  又复多有大希有鸟。孔雀衔鬘。彼受乐天自业所化。一一孔雀头上。皆有随念树生。有种种花。其花甚饶。树上多有七宝翅鸟。其诸天子。既上彼树。与天女众。共饮天酒。歌舞嬉戏。而受快乐。
  又复多有大希有鸟。孔雀衔鬘。一一孔雀丛毛之中。多诸天众。共天女众。坐受快乐迭相爱乐。嬉戏歌舞。受天之乐。天见如是孔雀衔鬘希有事故。生希有心。
  又复更见第二希有。所谓莲花妙池衔鬘。彼莲花池。其数二万。离于泥浊。有金银沙。八功德水。盈满彼池。鹅鸭鸳鸯。池中甚饶。天善业故。鹅说偈言。
  久时受此乐  此乐非常法
  一切皆无常  而天不觉知
  此乐且相续  必当有断时
  为欲心所诳  不觉知失坏
  此乐杂苦乐  隐覆故不觉
  如莲花鬘中  毒蛇不可见
  犹如杂毒饭  食者被杀害
  此乐一切尔  必当堕地狱
  如索筋为罥  眼见甚可爱
  境界罥如是  见好实甚恶
  如金波迦果  初甜美味多
  后时则能杀  世间乐亦尔
  如飞虫见灯  其心甚爱乐
  入中则被烧  此乐亦如是
  愚凡夫不知  戏乐犹如灯
  悕乐如触火  毕竟不得乐
  如鹿患渴故  随逐阳炎走
  毕竟不除渴  此乐亦如是
  过现不知足  未来亦复然
  一切天境界  如是故应舍
  寂乐为根乐  是智者所说
  于乐根无心  彼则常受苦
  梵实第一胜  忍为最寂静
  一智明是世  一慈生胜乐
  不恼他最吉  正见第一善
  直心最为良  舍恶业亦尔
  若近于老宿  恒常敬重法
  供养于师长  信业则为善
  常供养三宝  正心意无垢
  复供养父母  是涅盘城道
  佛说一切法  出家最第一
  梵行行中胜  能得一切乐
  佛说诸施中  法施最为胜
  勤中禅第一  则能到涅盘
  于施戒智中  唯智以为最
  智能到涅盘  施戒唯得乐
  眼见非为最  智见则为胜
  佛说八分道  诸道中寂静
  谛中四谛胜  是如来所说
  于五种力中  智慧力为最
  说上下八方  更无有胜者
  唯如来为最  能示真法故
  说一切众中  圣众最寂静
  以三宝福田  依止能生乐
  等供养父母  第三次和上
  能以法境界  开眼令睹见
  非可见可取  如来如是说
  此皆是乐地  依境界非乐
  若能行此法  则行无垢道
  行此道安隐  夜摩地非乐
  彼鸟如是。以善业故。本人中时。因法活命。卖法得物。以自存济。如是业因。彼处为鸟。本善业故。虽生鸟中。忆法不忘。如是说偈。是故应当精勤读诵。常受持法。以业因缘。虽作畜生。本来习故。善能说法。得果不空。
  又彼一切诸夜摩天。向彼二万莲花之池。种种异异别别庄严。胜妙天女。而为围绕。于彼池中。先有种种异异庄严诸天之众诸天女众。百百千千那由他数那由他数亿亿数等。种种受乐。共诸天女五乐音声。或有入在莲花中者。或有坐于莲花台者。或有在于莲花叶者。或有在于莲华须者。随心意念。粗细等身。如眼睫顷。百千由旬。已能来去。如眼所见。无远无近。皆一念时。彼天来去。亦复如是。如一指面。众眼共看。不妨不患。如是彼天。或有一百。或有一千。皆共聚在一莲花须。同坐不妨。不隘不迮。以善业故。自业力故。彼莲花池。如是势力。如是功德。彼天如是于莲花中。或百或千。如是嬉戏。如心美味。天酒恣饮。彼莲花中。旧住诸天。共后来天和合嬉戏。自有光明。胜百千日。皆受欲乐。
  于如是处久时受乐。尔乃前诣牟修楼陀天王林所。欲入彼林。彼林多有无量种色甚可爱乐。牟修楼陀如心意念。化作彼林。如自心中。如是如是。种种所念。如是如是。化作种种异异树林。本未曾有。夜摩天王善业力故。尔时天众见如是林。本未曾有。本未曾见。生希有心。生是心已。欲入彼林。渐次近之。彼天种种庄严其身。涂天栴檀。着天所应如天相似。种种衣服。过莲花池。到彼树林。见已羞惭。业如是故。有如是林。种种胜妙。彼诸天众。见余林来。既见彼林。普遍审观。既审观已迭相向说。迭相指示。然后入中。既过彼池。入林中已见鹦鹉行。皆悉执持种种宝鬘一一鹦鹉。宝珠系咽。如是宝珠相续为鬘绕彼林已。而说偈言。
  此众生轮转  自业所牵推
  老死梁绳中  众生不厌离
  彼道至道行  天人阿修罗
  不知真谛故  为自心所使
  世间所作轮  手推非疾转
  业手众生轮  转之甚为速
  十二辐和合  聚在痴毂中
  因缘轮回转  世间不觉知
  彼天如是。闻鹦鹉鸟所说偈已。一心善念。观察本业。大殷重心。念本业行。作如是言。彼鹦鹉鸟。则为胜我。我则不如彼鹦鹉鸟。思惟作业。我为爱坏嬉戏受乐。时彼诸天。如是说已。为欲往见夜摩天王牟修楼陀。过鹦鹉行。复向名为崄岸鬘林。于彼林中。复有一林。名曼陀罗。百千色花以为庄严。彼林多有种种鸟众。林之光明。胜百千日。离日热过。彼林之树。有胜光明。见彼树林。则生眼乐。闻鸟音声。则生耳乐。嗅藕根香。则生鼻乐。尝食果味。则生舌乐。无缕天衣。触生身乐。诸根乐故。意生喜乐。五根缚心。令意随顺。思念诸法。以二种意。随顺而知。如是见于曼陀罗林。
  曼陀罗树。一一皆饶诸天女众。如是天女。种种衣服。庄严微妙。口中言说。种种歌舞。种种受乐。彼诸天众。本未曾见。
  如是彼处一切地中地行诸天。见彼天女在树林中。不可譬喻。无量百千亿众甚多天众天女。普遍林中。无有一天。无一天女。心不悕望。欲见天主牟修楼陀一切悕望皆欲往见。实心喜乐。欲见天王。以是天王福德力故。尔时彼天。如上所说。和合而来。行彼林中。彼林多有流水河池。莲花杂林。皆悉具足。地分处处。一切庄严。其地柔软。皆作金色。杂宝间错。如是见已。则受欲乐。如是次第。渐进前向夜摩天王牟修楼陀。一切同心。悕望欲见。心皆相爱。如上所说。种种异乘。过彼地处。复入异地。于彼地中有可爱山。如是地中诸可爱山。其数五百。是游戏处。彼一切山。是毗琉璃。其树皆是赤莲华宝金叶庄严。复有宝树。银叶庄严。彼处多有珊瑚诸鸟。又复更有异法庄严。无量杂宝鹿鸟庄严。种种河池。流水庄严。交枝为舍。普遍庄严交枝之舍处处遍有。其果金色。金宝树枝。其果皆作毗琉璃色。金宝之叶。有百千蜂。蜂有音声。美妙悦耳。种种味触饮食满河。多有宝鸟。庄严彼河。彼中地处。触则生乐。复有天众。见诸宝山。山名游戏。有见平地。有见山峰。有见窟门。复有天见树枝堂舍。有见一切在莲花池。天众天女。皆悉欢喜。有共天女而歌舞者。或有诸天。共天女众入莲华林游戏乐者。有欢喜心而饮酒者。有以天华散平地者。有结花鬘庄严身者。有以宝冠共诸天女迭互庄严。自有光明身无垢秽。复有异天。共诸天女行虚空者。复有异天。手执乐器。口中咏歌。住在平地。或百或千。彼天之身。如是如是。种种庄严。种种光明。青黄赤紫杂色光明。从身而出。
  尔时彼天。既于如是游戏山中受快乐已。欲见天王牟修楼陀更前内入彼天。复见夜摩天王。名集鬘地。即入其中。山树具足广博。行地彼一切天。第一庄严。并集鬘地。三地诸天。皆于天王牟修楼陀生敬重心。是彼天王善业力故。是彼天王过去修集无量善业之所感致。集鬘地中有一万殿。无量种色种种金柱而为庄严。彼殿可爱。金宝为壁。毗琉璃宝。青宝柱杂杂间错。复有异殿毗琉璃壁金宝青宝拘栏。因陀罗宝。以为窗牖。又复多有种种宝柱杂杂间错。复有异殿。毗琉璃壁。金宝为门。毗琉璃扉。种种间错。复有楼殿。甚可爱乐。谓赤莲花杂金为柱。金宝为门。珊瑚为窗。种种杂宝。间错其地。又复彼处。种种间错青宝为壁。赤金为门。白银为柱。普彼殿内。光明炎鬘。
  又复彼处牟修楼陀天王之殿。种种业化。第一赤色金宝之殿。金刚间错。赤莲花宝以为殿柱。七宝为窗。第一光明。迭相照耀。重楼行殿。如是如是。种种庄严。彼天见已。回眼遍看。复观宝山。彼此迭共。相与同心。普看山殿。前向大王须夜摩天。然后乃入牟修楼陀天王殿内。既如是入胜胜异见。种种可爱。第一希有无量功德。一切具足。彼诸天等。见集鬘已悕望欲见。夜摩天主牟修楼陀一切天众皆悉同行。复入一处王所行处。见大天王七千天子而为围绕。悉皆第一胜妙庄严。身有光明。一一天子威德如山。天衣流动。头着宝冠。肘后臂上。妙宝庄严胜妙花鬘。以严其胸。有如是等七千天子围绕。天王牟修楼陀。亦如众山周匝围绕须弥山王。亦如诸河围绕大海。如星曜等围绕于月。如是彼天一切围绕。夜摩天王牟修楼陀。如是而住。夜摩天王。端正殊妙。光明威德。胜出一切。诸余天众。
  天王之殿。有百千柱。彼一一柱。皆是七宝。以庄严殿。天因陀罗大青宝座。彼天王殿。如是势力。如是如是。天入彼殿。如是如是。转更宽博。如是如是。七宝庄严。殿内有树。名殿严树。彼如是树。恒常有花。于六时中。具足不阙。又一切时。常有天果。彼殿何名。谓名乐见。七宝为壁。种种间杂。
正法念处经卷第四十三 观天品第六之二十二(夜摩天之八)
  尔时彼天。渐更前近牟修楼陀夜摩天王。若歌若舞。种种嬉戏。共受第一胜业果报。彼一切天。种种供养牟修楼陀夜摩天王。既供养已。坐在一处。一切坐已。欢喜语说。既语说已。天王告言。汝一切天。乐行放逸。相随而来。自今以后。护命护法。勤行精进。以护法故。常受快乐。乃至涅盘舍身已后。永无苦恼。常受天乐。尔时彼处一切天众。皆共和合。夜摩天王。为说偈言。
  世间种种界  种种业自在
  天种种道来  善业生此处
  有中如是来  有中如是去
  如彼来时业  如来去亦尔
  诸有和合事  诸有意不乱
  皆是善业作  精进勿放逸
  长久时受乐  此后必定退
  退为第一苦  当有则无疑
  彼如是之义  我召汝为说
  汝等一切听  如如来所说
  夜摩天王。如是普为彼一切天和合利益已。说此偈告天众言。汝等乐行境界所迷。然不觉知。天则减劣而不增长。此境界乐。一切无常。当不寂静。得不饶益。所谓何者。一切皆听。如汝所见。六正觉知者。七宝塔庙。种种七宝庄严成就。所谓六者。一是尸弃正觉知者。二毗婆尸正觉知者。三毗舍婆正觉知者。四迦那迦牟尼如来正觉知者。五迦罗迦居村陀佛正觉知者。六迦叶佛正觉知者。此六佛塔。天中久作。次第耳闻。我今供养。以何因缘。一切如是。我不曾见我少心故。彼诸世尊。利益安乐诸世间故。往世曾来。到此世间。我以如是次第闻来。得如是法。
  彼迦罗迦居村陀佛。为夜摩天。作大利益。谓利益者。一佛塔化。是大希有如来境界。令住此间。若此世界。不敬沙门婆罗门者。天朋则减。此减劣相。于此佛塔光炎之中。我皆现见。若减若退。唯我独见。汝等放逸。放逸行多。是故不见。以着境界受欲乐故。我以歌声召汝等来。为利益故。汝等放逸。放逸而行。即是死退。我恐汝等食善业尽。堕于恶道。故召汝来。六佛世尊。利益无量诸众生故。已所说经。彼诸如来。于此塔中。皆悉书之。我已诵得。天今善听。我为汝说。勿后退时而生悔心。尔时彼天。第一敬重。专心思念。一切默住。二重敬重。一敬天王。二敬重法。谛意正住。其心不动。天王既见天众如是。善调伏故。普告之言。汝等始入初如来塔。尸弃如来壁上书经。饶益天众。利益天众。安乐天众。
  彼最胜天。共其天王牟修楼陀。最初入塔。见尸弃佛毗琉璃像。在青宝床。加趺而坐。于其壁中。自书经言。诸比丘。若天若人。有八种法。障碍善法。何等为八。诸比丘。所谓一者。若天若人。为放逸坏。不能作善。若世间善。出世间善。世间法者若心懈怠。若心放逸。行放逸行。彼世间法。一切皆坏。若放逸者。于善友所。不能看视。则为中人。若是怨家。怨则增长。求觅其便。此是放逸。妨世间法。诸有懈怠放逸行者。不能成就。如是之业。彼人业尽。知友亦尽。怨家炽盛。增长大力。室家皆失。贫穷无物。为他轻贱。第一凡鄙。所谓贫穷。诸有贫穷凡鄙丈夫。善友知识。亲旧兄弟。贪嗔邪见。一切增长。彼愚痴者。最为凡鄙。何以故。不善行故。天所弃舍。一切侵陵。为他侵己。或时致死。或时商贾亡失财物。以其放逸放逸若诸比丘。若比丘尼。若优婆塞。若优婆夷。如是放逸。常勤修行。无记禅定。不得尽漏。唯贪食味。占相食时。妨乱其心。如是放逸。放逸行者。常一切时。心不清净。贪着食味。犹如畜生食吐之者。其心如狗。亦如受持乌狗戒者如是之徒。常放逸行。不读诵经。于眷属中。于多闻中。是少智者。是为凡鄙。为诸檀越之所轻贱。离无所畏。第一无畏。所谓多闻。能思惟法。第一凡鄙。所谓少闻。彼少闻者。为他轻贱。不知自过。而于他所多贪嗔痴。于多闻者真实知者。若于尊长。若于檀主。有善根者。以愚痴故。放逸多故。生嗔心疮。不善业故。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放逸行者。如是人中。行放逸故。于世间义。出世间义以为妨碍。
  诸比丘。云何天中放逸破坏此天。自性行于放逸。放逸行天。其心爱乐触味色香而行放逸。不见老至。不见破坏。不见退没。心不思惟善业尽灭。不习作法。不敬重佛及法众僧。彼离善心。行于放逸。佛出世时。不见不知。心不生信。怖畏近至。衰祸近至。死苦近至。离别之苦。近至不远。天女弃舍。大怖近至。如在崄岸。而堕坠者。于先境界所受乐事。不具足见。于异世中。不随顺行。于临死时不与其乐亦不安慰。如是境界。皆悉破坏。无有气势。于诸有中异处去时。不共相随。若作放逸放逸行业。彼于有中则随逐行。彼境界渴。心未厌足放逸而死。一切天舍。心生惊怖。迷于境界如是而死彼时相应或生地狱饿鬼畜生三恶之处。是故天人。一切不应行于放逸。尸弃如来。当尔之时。而说偈言。
  若天一切时  成就境界乐
  彼天既破坏  诸业随逐行
  乐不可常保  业聚集不失
  乐所诳痴天  由业不自在
  境界现生乐  后能作衰恼
  染着境界天  心常乱不定
  不知善福业  是生死病药
  如药灯亦尔  为归亦为救
  有中之善业  随逐于众生
  是故黠慧者  常应勤精进
  修福德为吉  舍境界为善
  若有智眼者  知畏未来世
  黠慧预生怖  愚则至时畏
  智者如是知  心常虑破坏
  若意常愚痴  则喜乐境界
  为境界所迷  后则心生悔
  诸有身和合  智常不浊者
  皆作福德业  无福德则苦
  牟修楼陀夜摩天王。如是示彼一切天众尸弃如来所说偈颂壁上书字。最初法已。次第复示其余七法。作如是言。我复为汝说余七法。次谓傲慢无时惺寤。傲慢行者常不惺寤。于天人中恒为妨碍。常妨一切世间之法出世间法。云何名为妨世间义出世间义。身傲慢者。乱其心意。一切法义意为前导。是故转行。彼乱心意行不善处。非所应处。非时而行。行边崄处近恶知识。不自测度。亦不知他。不知自力。不知他力。以傲慢故。不能作业。于自家事。不知筹量。如狂不异。不行正行。一切众中最为凡鄙。又于诸亲兄弟等中。最为下劣。彼不应作而便作之。所应作者则不能作。彼所应作所不应作。一切不知。亦复不知作与不作。于法非法亦不能知。又亦不知应说不说。应行不行。亦复不知是处非处。如是一切悉皆不知。以傲慢故。而不能知。持戒之法。又骜慢故。不知时节。不知方处。不知住心及不住心。以傲慢故。不知乐时。不知轻重。又不知真不知非真。戴面而行。无所畏忌。又此傲慢。于出世间法义妨者。云何为妨出世间义。为此傲慢。所妨乱者。不知业因。不知果报。不知善道及不善道。不知威仪。不知方处。不知时节。不知裁量足与不足。不知大众。虽得闻法。不能修行。于未闻法。心不欲闻。无心访问。凶顽不畏。语不依理。心意动乱。如风动尘。分散处处。彼心如是。常乱不定。彼心意乱傲慢行者。不修禅定。不能摄心。见色则着。乐于境界。或时着欲。眼常动转。如是[懂-重+只]者。不正眼故。行于傲慢或因着欲。或是醉乱。或时祸祟。或时狂病。一切时尔。更不余异。彼如是故。为诸世间之所详指。如是指故。则为一切之所轻贱。不知自过。彼非饶益。又非利益。亦非安乐。彼则于义皆不成就。
  云何傲慢于出世间法律为妨。云何复于傲慢者中以为妨碍。谓彼人中有出家人。傲慢之行。最为鄙劣。此法毗尼。能离傲慢。一切端严。不离傲慢。则不端严。彼傲慢人。不能修禅。不知住止。常行城邑聚落等中。不行好处。不能说法调伏檀越。唯贪饮食床卧敷具。唯不善观。如是之人。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在地狱饿鬼畜生。如是之人非世间道出世间道。二处安隐。傲慢有七。一者色慢。二者财慢。三者生慢。四者服饰庄严等慢。五者为王供养故慢。六者妇女亲近故慢。七者他妻乱心故慢。此总为慢。减句残句。或复满句。此一切法。彼慢为妨。如是人中少有富乐。微少命行。微行骜慢。何况天中此则是慢。
  彼天爱声触味香色。念念之中增长傲慢。傲慢行故。命则稍减。不觉命行。不知命尽。不知行尽。不知善业若不善业。彼一切时。常恒如是。乃至命尽。骜慢不止。次第乃至善爱业尽。业尽则退。临至退时。尔乃觉知。起如是心。境界诳我。令我生染。如是慢诳。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在地狱饿鬼畜生。如是骜慢。妨世间道。
  又复天众。以骜慢故。妨出世道。彼一切天。爱善业故。以正法故。于此天处夜摩中生。以天慢行。不知自业。不近其余。少慢行者。不近一切不慢行天。不乐见佛及法众僧。于正法中。不信不入。以于正法不随顺故。行于恶道。不能观察十二因缘。不敬尊长。亦不亲近有智慧天。为欲所诳。贪着境界。于此天处。临欲退时。乃生悔心。是故天人。应舍放逸。应离骜慢。若不舍离。则如炽火烧胡麻等。尸弃如来。当尔之时。而说偈言。
  放逸则破坏  为慢所迷惑
  若天若丈夫  不得寂静乐
  若乐放逸行  是则名为死
  诸放逸乐过  退堕地狱中
  不正道行过  是则名放逸
  放逸诳心天  则入于地狱
  喜乐于不实  于实不喜乐
  放逸垢闇故  天为欲所诳
  欲所迷痴天  放逸慢亦尔
  不能真实见  如生盲于道
  尸弃世尊。如是已说放逸慢心妨碍世间出世间法。又复第三示破戒过。如是之事。彼佛世尊。悉知无余。如实谛知破戒过患。塔中壁上次第书之。尔时天王。牟修楼陀。示彼天众。塔中壁上。不持戒过。书画文字。不持戒者。是诸天人第三过患。非是利益非世间道。非出世道。世出世道一切皆非。何者。人中不持戒故。妨世间道所谓受戒愚痴之人。既受戒已。应作不作。一切不知。亦复不知是处非处。作过患已。覆藏在心。兄弟因缘。如是破戒。专为兄弟诸亲旧等。不顾念戒。或不取戒。受已则犯。不生忌难。以如是故。为诸亲旧兄弟眷属一切人等。皆悉轻贱。作如是言。此不持戒。不勤精进。身口意戒一切不持。如是诸亲。至兄弟等。嫌贱轻薄。以轻贱故。时节吉凶。皆不看视。不与往还。吉凶等会。不请不唤。不信不敬。以如是人。不受戒故。不持戒故。不摄戒故。本善友者。则为中人。若先怨者。则求其便。若非怨亲。则不摄之。以为朋侣。如是之人。如树根断。风吹倒地。如是倒已。一切物失诸亲等离。彼人自心。本性轻动。以轻动故。内则怀恶。于一切人。多贪多嗔。心邪疑虑。分别悕望。欲为恼乱。其心常嗔。一切众生。面色不好。无有威德。心乱不定恒常贫穷。如是之人。不受戒故。不持戒故。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是故常应念作利益。受戒持戒。不妨世法。
  是持戒人。以戒因缘。心意坚固。常正忆念。信于善友。若王大臣。信彼人故。以大贵价金宝银宝种种宝物。一切委之。若隐密语信而向说。若王王等寄物不侵。密语不露。以护戒故。为人所信。又复诸亲兄弟眷属一切时人信爱供养。皆悉敬重。过于尊长。持七种戒。王亦供养。知识亲等。皆悉供养。如是之人。一切人信。一切人爱。财物具足。常不贫乏。皆不能与作不饶益。第一大富。以大富故。能行布施。能作福德。正意善住不坏智慧。以是因缘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
  彼人如是微少破戒。则为轻劣。何况修行出世间道。如是之人。意动不住。于业果报。盲无智眼。或不持戒。或破多戒。唯一戒在。或全无戒。他谓比丘。彼人唯有比丘形服。犹如贝声。心常谄曲。诳诸檀越。作如是言。我持佛戒。如是之人。实不持戒。圣所爱戒。实不成就。彼是诳贼。诳诸世间。诸天及魔。一切沙门。若婆罗门。诸天人等。自他俱诳。不如说行。如是之人。内空无物。不实不坚。如水沫聚。诳一切人。第一谄曲。彼人多求床卧敷具。病药所须。处处多取。彼人常没生死泥中。或生地狱若地狱等诸恶趣中。彼人破戒。取不应取。以破戒故。不善分摄。如是之人。乃至不应于僧地中行至一步。以不相应非所应故。何因缘尔。以诸檀越修治彼地。为持戒者诸比丘等。不为无戒破戒比丘。不为一切无善心者。如是之人。于彼地中行至一步亦所不应。何况敷具病药所须。及余一切诸受用物。尸弃如来。当尔之时。而说偈言。
  若比丘无戒  是贼中之贼
  内满烂脓等  外披服袈裟
  一切虚不坚  犹如水沫聚
  如是空无戒  妄说是比丘
  破戒属地狱  僧宝所不摄
  为心所诳故  身坏堕地狱
  远离法毗尼  自业故堕坠
  垢闇之所覆  常受大苦恼
  不着善法衣  裸露善人弃
  以离善业故  恶将至地狱
  聚集不善业  苦门则开张
  生死缚坚牢  破戒故如是
  为破戒火烧  彼则为极烧
  如是缺戒者  必定入恶道
  意受持戒故  师则能与戒
  无心谄受戒  必定入地狱
  彼人于日夜  常增长不善
  若能持戒宝  则能坏破戒
  若人空无法  唯有闇和集
  彼无一念时  而暂不破坏
  为破戒所罥  垢故善人舍
  破戒罥常牵  舍戒不善者
  无戒若破戒  亲附恶知识
  若习近欲者  此地狱因缘
  无戒愚痴人  或复[懂-重+只]动人
  恶业相应人  去地狱不远
  业有相似果  此云何不知
  痴故自为患  而着游戏乐
  日日常增长  恶河不可渡
  苦波满其中  如是漂众生
  彼人非生善  彼人非善心
  若舍离法者  则摄不善法
  若身摄善法  是第一善道
  行彼句之人  则到不退处
  受持戒读经  爱乐善法者
  正行常调伏  彼则离苦恼
  此不持戒垢  则能令秽污
  彼以坏学故  为地狱所摄
  如是一切知  应勤心取戒
  一切生死海  无戒是因缘
  如是所说一切人等出世间道无戒故妨。云何天中无戒为妨。此世间中业果之地。若于此中持七种戒。摄取和集。天中受乐。久行放逸。乃至乐尽。然后退堕。如灯油尽。灯炷尽故。光明亦尽。
  云何妨碍出世间道。谓不持戒。彼持戒人。生于天中。生彼处已。如是心念。我于人中。持七种戒。生于此处。与天平等。此始生天。以着境界爱欲乐故。一切皆忘。若其余天。不忘持戒。则示此天持戒业果。为其说言。汝本人中持戒具足。生在此处。彼始生天。以心动故。着境界乐。不闻语声。不入不取。不信持戒。故不能取善业果报。境界势力。动其意故。彼不持戒。不随法行。彼如是天。破坏善法。是故退堕。如是持戒。生于天中。或生世间。或出世间。彼世间者。以持戒故。此是一种出世间者。则是菩提。此第三法。不持戒妨。何者第四。天人妨碍。所谓懈怠。乐懈怠人。若染着人。如是之人。一切普遍。于一切种一切世间所有诸法。皆不成就。彼懈怠人。七种法劣。何等为七。若人懈怠无增上果。则是二劣。以是劣故。供养则劣。财富亦劣。境界智劣。如是劣故。一切世间。正士不近。世间人情。问讯则劣。彼人如是一切世间。诸事皆劣。是故顽钝。一切所作。皆悉失坏。如是人中。世间法义懈怠为妨。云何人中而能妨碍出世间法。以懈怠故。此懈怠人。一切家事作业皆畏。是故出家。作如是言。我出家已。多有敷具。病药所须。饮食丰乐。我于昼夜无所为作。彼懈怠故。如是出家。既出家已。不读诵经。不能止恶。不行善法。不修禅定。不持禁戒。常为懈怠之所覆蔽。彼人多利。多得供养。食用丰足。不乐持戒。不乐智慧。少智过故。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尸弃如来。当尔之时。而说偈言。
  懈怠少福德  痴能破坏心
  一切亲等薄  善道不可得
  懈怠及恶业  或为痴所覆
  妨碍涅盘道  得不善恶果
  无羞无惭愧  [懂-重+只]动恶知识
  皆是苦恼因  智者则舍离
  邪及慢大慢  如是我慢等
  常舍此一切  受苦恼因缘
  若为懈怠覆  不忆念发动
  出气与死等  空得命无果
  懈怠所患者  有命亦同死
  如是懈怠人  心念死为胜
  若溺懈怠泥  没苦海不出
  若人勤精进  则渡生死海
  少力懈怠人  如爱饮食羊
  命未尽如死  若死入地狱
  贫穷痴如羊  或为苦所摄
  若人食他食  懈怠是因缘
  若有懈怠者  多依他活命
  多贪着美味  心惑常乐欲
  彼则不知谛  唯贪着食味
  死时既到已  悔火自烧心
  诸有忍寒热  乃至饥渴等
  如是身受苦  后时得寂静
  莫起懈怠意  懈怠则怯弱
  不能忍生死  不得脱苦恼
  懈怠空在世  善人中凡鄙
  未来世亦空  不曾得寂静
  懈怠之人。除此过已。复有异过。所谓远离出世间道。懈怠之人。是不善人。是退没人。
  云何诸天失于世间。及出世间法律毗尼。云何诸天妨世间道。谓此懈怠。复有余业。若缘善故。得生天中。彼天复为懈怠所坏一切爱声触味香色。心复不乐。不乐园林。天可爱处。不飞不走。不听歌声。自亦不作。不飞虚空。不从山峰至异山峰。不在河中。不涉波鬘乘鸟游戏。如是乐者。夜摩天王。有如是乐。彼懈怠天。亦不往诣。夜摩天王所有一切诸境界乐。皆悉不受。普彼一切。如毒如怨。一切是垢。此是懈怠。妨碍世间。
  云何懈怠而复妨碍。出世间道。若复余天。常闻正法。受乐正法。彼不能近。远离正法。于未闻法。无心欲闻。设闻不持。又亦不习。不近尊长不学智学。离一切法离一切善。常乐生死。常受苦恼。何以故。彼离道故。则于有中而不得脱。彼为懈怠之所坏故。生于地狱饿鬼畜生。彼则常为生老死等之所笼系。受诸苦恼。世间流转。彼懈怠者。如是懈怠。则是一切不饶益事。亦是一切恶道之本。生死种子。是故世间一切苦恼由之而生。是故世间若有欲脱生死缚者。则应精勤。舍离懈怠。诸有一切不饶益事。皆此为本。此如是等一切懈怠。则于苦海不可得渡。此之懈怠。有无量过。
  又复除此四种过已。有第五过。诸天人等。妨碍世间出世间道。所谓恶贪。一切世间出世间法。普为妨碍。云何天人。于世间道出世间道恶贪障碍。所谓俗人。以贪心故。行于非法。常乐财物。爱物之心。如河水旋。亦如猕猴。心爱物故。欲取物故。设诸方便。如是如是。恶贪增长。如是思惟。我今当设何等方便何等欺诈。诳惑他人。心常如是。欺诈诳惑。复为他人如是教示欺诈诳惑。如是之人。多作非法。以如是法。复教他人。如是之人。贪心则多。如是思惟。他所有物。皆悉属我。彼人如是心思惟已。复教他人。教他人已。即共相随欺诈诳惑。设诸方便。诳惑他人。取其财物。如是诳已。心生欢喜。作如是念。我善能作。我能欺诈诳惑他人。得其财物。本是他有。今则属我。起如是心。是故欢喜。得其滋味。如是次第。乐行多作。令他苦恼。恶贪覆意。破坏城郭村邑聚落多人住处。或烧城郭村邑聚落多人住处。为一切人之所弃舍。一切善人之所嫌贱。是诸国土之大棘刺。城之棘刺。聚落棘刺。破坏国土。破城破村破坏屋舍。坏他种族。常一切时。乐如是恶。令他衰恼。如是恶人。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在地狱。是世间中恶贪之人。是恶贪人。妨碍世间。恶贪既集。又复增长。如火得薪。如是如是。恶贪增长。如是如是恶贪方便。如是如是。得他财物。如是如是转复增长。是故修行福德之人。勤舍恶贪。何以故。第一垢者。所谓贪心。取他财物彼垢坏者。入于地狱。尸弃如来。当尔之时。而说偈言。
  若人行欺诈  方便取他物
  则是大贪心  常行不善行
  彼人于昼夜  心常不清净
  为贪覆其心  常悕望他物
  彼人如劫火  自体本性恶
  一切所怖畏  犹如恶毒蛇
  若人为恶贪  常覆其心者
  恒入于地狱  及在饿鬼等
  大地狱火中  热处既脱已
  若生得为人  五百世贫穷
  毁面而皱口  常受于苦恼
  为贪坏心者  皆如是受苦
  若人舍离贪  常悕求智慧
  恒有神通力  则行于善道
  除却心中贪  犹如闭蛇窟
  若为贪蛇啮  必定受苦恼
  若怀贪心者  念念转增长
  如火得干薪  炽然而增长
  爱乐财物人  恒常悕求物
  死时既到已  有物皆舍离
  若作恶业已  终竟不舍失
  彼人为贪缚  将入地狱去
  财物则属他  自得恶业污
  非财见为财  非乐谓为乐
  恶贪住心中  见怨如善友
  贪火能烧人  智者不集贪
  为贪所烧人  后时入地狱
  世间财如山  一切皆无常
  云何为财物  如是作恶业
  唯有愚痴者  能作如是恶
  如是恶贪。皆勿自作。莫令他作。如是恶贪。妨碍世间。集恶贪者。日日增长。如火得薪。如是如是。炽然增长。如是恶贪。得财物故。如是增长。共贪悭嫉。增长炽盛。是故诸有福德之人。应当舍离。汝等天众。当如是知。有治生人。贱买饮食。若余物等。若作斋会。布施沙门。若婆罗门。为令他知。谓是福人。真实可信。知人信已。然后自物。贵卖与他。此虽布施。非清净心。为令他信。治生求利。贱买贵卖。如是方便。以少物施。得物更多。或得十倍。或得八倍。如是恶贪。善人则舍。
  又舍恶贪言恶贪者。所谓法师。说法取物。得如是物。非三宝用。此是恶贪。则应舍离。又舍恶贪言恶贪者。谓出家人。或白象牙所作佛像。或刺绣像。或氎等上画作佛像。或刻木像。或铜等像。卖如是像。彼是恶贪。既得物已。非法中用。人中则有如是恶贪。妨世间法出世间法。智者呵毁。智者舍离。云何名为天中恶贪。汝等天中。如是大乐。犹故恶贪。如是现见此金银山。毗琉璃山。青宝之山大青宝山。颇梨山中。汝等一一游戏受乐。于一山中既受乐已。复向余山。共诸天女种种受乐。天众围绕。如是一切。由贪故尔。非余所作。汝等天众。爱共贪缚。堕于恶道。而不觉知。不生怖畏。不畏死苦。不畏所爱。眷属等离。不觉退时。种种衰苦。汝等天众。以贪心故。不畏不觉。汝等天众。如是贪心。无量无边。魔业贪心。不知厌足不畏离别。不畏死苦。如是恶贪。妨世间道。
  云何天中。贪心妨碍出世间道。此爱声触味色香等。喜乐受乐。贪心诸天。不就其余。少贪天所听法闻法。求法学法。不欲闻法。令心白净。一切善法。胜根本者。所谓觉法。一切法觉。要由闻法。若不闻法。于法不觉。何故不觉。以放逸故。复以何法是放逸根。所谓贪心。是故应当舍离贪心。若舍贪心。则到涅盘。贪所覆者。流转生死。天众当知。出世间道。天人之中。恶贪妨碍。是故智者。常应精勤舍离恶贪。施有三种。一资生施。二无畏施。三为法施。彼资生施。生报天果。不能布施。此人胜天。非天胜人。如是人身。第一难得。若得人身。不行布施。则为虚生。如商贾人。得值宝洲。不知取宝而便空还。若得人身。不知舍财而布施者。亦复如是。
  何者复是无畏布施。凡有几种无畏布施。无畏布施。凡有三种。一者救命。施其无畏。二者妻子。为他拘执。方便救摄。施其无畏。三者防护。畏失物者。施其无畏。彼救命者。生人天中。报得长命。护失物者。生则大富。所有财物。王贼水火。不夺不坏。若为国王。或为大臣。以彼业故。有大力势。有大名称。在所生处。恒常大富。救妻子者。若生人中。善摄妻子。天上退时。天女不舍。如是三种无畏布施。
  何者法施。法施二种。一世间法。用以布施。二出世法。用以布施。彼世间法。用布施者。谓以四禅世间中智和集布施。于人天中。受世间乐。天人中生则生邪见。
  出世间法。而布施者。以不嗔故。生天人中。或生欲界。或生色界。若生欲界。彼或在于一百九十八地上生。随愿生彼。若生色界。则得解脱。以果胜故。大智慧故。依处胜故。则得解脱。生净居处。若因愿力。为转轮王。主四天下。有金轮宝。宝有十四。所谓七宝。七相似宝。善愿力故。尽灭诸漏。得缘觉道。以愿胜故。则成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以法布施。因缘胜故。此三种施。汝等天众。一切皆无。如是义故。人则为胜。天为报地。人为业地。业因缘果。如是人中。天因缘生。业果则胜。如是人胜。天为不如。
正法念处经卷第四十四 观天品第六之二十三(夜摩天之九)
  又复业分。若人生天。不曾布施。唯持于戒。得生天中。唯有一种功德具足。五欲功德劣于余天。是业因缘。人胜天劣。毗婆尸佛。当尔之时。而说偈言。
  人中布施已  则生于善道
  非天能布施  以是果地故
  人中是业地  果地则是天
  一切果因业  无因则无果
  命念念不住  如是转不回
  业果将欲尽  应当作福德
  一切是心力  能令命流转
  是故有智者  不为命作恶
  一切皆不畏  未来诸苦恼
  如是苦恼人  痴罥所缚故
  布施持戒宝  于诳心中有
  若天若是人  则到于善道
  有为生住灭  皆是无常故
  一切有为乐  亦如是无常
  虽坏而生贪  念念动不住
  乐命皆如是  是故应舍离
  如是此法。一切有为悉皆无常。苦空无我。一切世间无量衰恼。处处普遍。有五种缚。缚天缚人。愚痴目盲。恶欲坏心。唯生爱乐。一切愚痴毛道凡夫。迭相爱缚。如鸟在笼。一切人天于生死中流转常行。以是义故。若人若天。或命或乐。勿生常想。应于世间一切诸法。不生常想不作无量种种分别又复具足十二种施。如是布施。天中所无。唯人中有。天唯食果。若食果尽。烂失破坏。退彼天处。何等十二布施具足。一者方处具足。二者时节具足。三者功德具足。四者可爱具足。谓所爱物。五者福田具足。六者施饥渴者。七者信心施与。八者不求而施功德具足。九者有欢喜心。施妻子等。十者简择心所敬重胜富伽罗而施与之。十一者。施于世间不轻贱者。十二者。施不望报。此如是等十二种施。复有持戒功德具足。得生天中。尽己则退。是故天。应舍放逸行。如是十二离垢布施为转轮王。财宝富足。或生于天或天相似。
  复有十二杂垢布施。何等名为十二种垢。一者于多人聚。和合众中。或于僧中。平等皆有戒智及行功德具足不平等施。此是垢施。得少果报。二者若男若女。以欲因缘。或男施女。或女施男。此是第二垢恶布施。又复第三垢布施者。以怖畏故舍物施与王家门师。谓是沙门婆罗门等。有如是心。若我于王。得衰恼者。则能救我。此非修思因缘故与。名为垢施。又复第四垢布施者。所谓痴心舍物布施。如彼外道婆罗门等。斋会等施。此是第四垢恶布施。又复第五垢布施者。谓见他人所布施者。不知彼人持戒以不。不知彼人有智慧不。有寂静不。为有禅不。唯见他人如是布施。他因缘故。内自无思。如是舍物而施与之。此是第五垢恶布施。又复第六垢布施者。谓前乞者苦求乃与。此是第六垢恶布施。又复第七垢布施者。知他有物为令他信。方便欲偷舍物与之。后欲作恶种种侵损。为觅其便。是故与物。此是第七垢恶布施。又复第八垢布施者。为破坏他和合之事。舍物施之。于他二人共为一友。令使别离。后觅其便。则与衰恼。此是第八垢恶布施。又复第九垢布施者。谓为成亲。舍物与他或男施女。或女施男。此是第九垢恶布施。又复第十垢布施者。所谓治生。多买食具种种诸物。粟豆果菜。一切杂物。待斋会日。贵卖邀利。得物自用。微少饶之。此是第十垢恶布施。又第十一垢布施者。为名称故舍物布施。此第十一垢恶布施。又第十二垢布施者。妻子饥贫。以物与之内无善思。此第十二垢恶布施。此一切施。离思无思。以无思故。空无果报。若思增长。则能离垢。譬如垢衣。灰汁洗浣。则便清净。如是思熏。布施成就。毗婆尸佛。当尔之时。而说偈言。
  十二功德具  离十二种垢
  成就清净施  相违则垢浊
  或天或男子  布施得大力
  离施堕恶趣  布施生善道
  贪心嫉妒垢  唯亲爱妻子
  此人堕饿鬼  唯悕望饮食
  若解贪心缚  斫伐慢心树
  除灭闇聚者  此人布施故
  布施在前行  施主随其后
  布施能示道  行到他世去
  施水澡浴人  以持戒香涂
  智慧广无垢  得度苦彼岸
  丈夫有三灯  为利益故然
  所谓施戒智  此等能除过
  爱极为深广  疑波极动乱
  持戒修智故  过如是苦海
  心不调而速  一切处皆着
  布施持戒法  则能缚此心
  此等三药师  能除烦恼病
  布施持戒智  恒常与安乐
  心有放逸过  分别曲而轻
  布施持戒智  此三能缚心
  三种过炽火  烧一切世间
  智水灭火已  得寂灭涅盘
  彼毗婆尸如来世尊。如是书经在彼塔中。此布施行。唯人能行。天则不能。以此因缘。人胜天劣。汝等既知如是布施。于诸境界。心莫放逸。当善持心。善持心已。故令烦恼大恶过患心中不生。若其生者。智火能烧。智火烧已。则到第一不退之处。不生不老不死不尽。如是之处。应当舍离。如怨放逸。又复天众更有余事。意则劣减。损辱羞耻。所谓食时。现见故羞以业势力有下中上。果亦如是。有下中上。彼天不能。乃至少物以施他天。叵以自业回转与他。所谓人中食时舍施。或时持戒。如是得食。天见他食。胜色胜香。胜味具足。如是见已。心则羞耻。若在园林莲花池水游戏之时。一切受乐。如业相似。成就乐事。见余天面。受快乐已。内心羞惭。自身低减。天中则有五种羞耻。何等为五。一谓食时有见他天白须陀色。自食则垢。或时色赤。相近食食。见则极羞。此是初羞。第二羞者。谓见他天端正好色。形服庄严。有多天女妙色殊绝。供养余天。见已则羞。第三羞者。谓见他天在莲花中。空中飞行。园林山峰。莲花池水。金毗琉璃戏乐处行。以业胜故。飞行则疾。若少业天。行则不速。不能共彼同处游行。常在他后。羞天女众。第四羞者。谓天入在莲花池者。以天本有如是业故。则有如是莲花池生色香触量。劣天见已。于眷属中。则生羞耻。第五羞者。如天之业。如是得报。如业坐处。若于本时作大善业。则有妙好毗琉璃座。或青宝座。或时复有赤莲花色胜坐处坐。若余劣天。在彼处坐。以业少故。如是妙座。或变为金。或变为银。或为颇梨。彼天既见。坐处变已种种杂业。轻重等业。既见知已。则生羞耻。既生羞故。威德劣减。彼天如是面色减劣。余天威德。面色增上。自天女众。如是见之。则舍而去。舍离如是。少业天子。依止其余大业天去。游戏受乐。天女同心。一切皆共诣余天子。彼少业天。极生羞耻。此是天中于眷属所。第五羞耻。如是不乐有为之法。彼有为法。能为诳惑。令生贪心。如练树叶。其味甚苦。和余甜味。天乐亦尔。杂苦杂乐。何况复在异道众生地狱饿鬼畜生中者。或定业生。不定业生。常苦不止。有无量种大力苦生。譬如海中种种杂水。异异河入。种种水入。众生之心。亦复如是。相续河流。种种诸业。依业河起。成就大力。诸苦恼生。汝等天众。此量如是。说一切种异苦应知。总一切苦。有三种因。和合相应。诸苦满足。此三种苦。有三对治。则能除之。何等为三。谓智戒施。毗婆尸佛。当尔之时。而说偈言。
  若心不依止  智戒施等三
  彼众生常苦  乐则不可得
  如种种因缘  何等业几种
  众生所作业  如是成就果
  一切皆因缘  无不因缘者
  有为不破坏  因缘不可见
  为心所诳故  布施面羞惭
  如是布施者  则不得乐果
  和合布施胜  舍离悭嫉垢
  天常受乐故  则无如是心
  饥渴为大火  能烧诸饿鬼
  一切悭嫉果  实智者所说
  若常行布施  彼必定得乐
  以施得乐果  是故布施胜
  世间作光明  恒常自随逐
  布施则到天  天供养如仆
  施是不诳处  如来如是说
  以其是实故  常应行布施
  舍悭嫉怨已  而善修于心
  若能行布施  得渡生死海
  施三宝福田  三种皆清净
  决定于三时  三眼见彼果
  初常行布施  次精勤护戒
  智则能割爱  此为大乐道
  若不除断爱  世间不饶益
  彼则不能到  不生死胜处
  常离不施心  恒乐行布施
  无施故饥渴  饿鬼中烧身
  布施得大富  天乾闼婆中
  因施得为王  善法转轮王
  依止布施地  智者能持戒
  持戒者知时  因智得解脱
  出苦之要道  一切佛所赞
  勇健者知已  则常行布施
  不布施生天  天中受乐少
  施故生人中  从生受富乐
  若生在畜生  亦常受乐果
  一切布施乐  是智者所说
  若在饿鬼中  彼亦有饮食
  以本少施故  则得如是果
  若生地狱中  饥渴不能烧
  一切以施故  如是皆得果
  生泥道中者  是众生自业
  布施得安乐  如见于父母
  如是住施地  常行于布施
  恒乐施持戒  得脱诸恶处
  牟修楼陀夜摩天王。如是已示放逸天众。天众知已。一切现见住戒果报。摄取持戒。
  又彼天众。复有羞惭所谓业故现前羞耻。见食故羞。园林莲花处处游行。多天女众。而为围绕。种种乐音。在于天中。地上而行。心乐境界五欲之乐。第一胜乐。不可譬喻。成就乐事。
  如是转行饮食地处。次第往到种种庄严端正天女。如是天女之所围绕彼天歌舞。五乐音声。游戏受乐。彼天耳识。不知厌足。境界可爱。是故受乐。不可厌足。
  又复彼天见种种色。皆悉可爱。端严殊妙。如意念色见则生乐。种种光明。种种异色。种种形相。或在远住。或在近住。或中间住。彼天见已。有如是念。彼远住色。可前近来。随心念时。彼可爱色。即来在近。或中住色。如意念来。若念近者。近者则来。若念中者。中者则来。若念远者。远者则来。业果胜故。如是随意。以彼业因。有下中上。天报如是。有下中上。如是彼天。爱毒所啮。不知厌足。如火得薪。无有足时。爱心之者。则于境界。不可厌足。如是天中无量种乐。皆不可足。
  又复天众。鼻识嗅香。有无量种。谓园林中。天妙花香。又复彼花树枝中生。枝垂至地。有种种色。种种形相。种种分分。杂杂异异。一切时花。同时开敷。彼如是花。天女取之。送与天子。令得嗅之。或为风吹。香至天子。天子嗅之。嗅已欲发。则受欲乐。
  又复天身。如是天中。庄严殊妙。与天相应。头上庄严宝璎珞等。随天意念。一切出生种种衣服。有种种香。无缕天衣。其量相应。彼天如是生爱心故。不知厌足。
  又复彼天。若心意念。以自业故。一切所须。具足皆得。则有第一可爱饮食。天上地中。有须陀食。以本施时。有下中上。须陀亦尔。有下中上。
  又复具有种种天饮。有下中上。业如是故。自业如印。犹如人中。人身长短随日所在影亦如是长短似身。如是如是。彼天本于人中之时。作如是业。如是食生。彼食食时。天女现前。则生羞耻。如是天中。见胜天女。大生苦恼。如是有中。一切无常。无有一乐不破坏者。现见一切有为皆尔。如是应知。又复彼天本善业尽。退时生苦。若放逸天。乐天欲乐。退时爱离腻润尽时。欲向余道。则有相现。以欲退故。身心大苦。若大苦生。彼苦如是。不可譬喻。毗婆尸佛。当尔之时。而说偈言。
  种种放逸乐  为境界所诳
  食欲尽退时  无与同伴者
  天前放逸行  不行布施等
  于后死退时  悔热自烧心
  初中后等时  心常作利益
  利益常调者  死时不怯怖
  有生必有死  亦有爱别离
  愚者不思惟  为境界所诳
  死次第念念  境界破坏天
  来至天不觉  以欲着意故
  若天能知此  生爱别离苦
  乃至须臾间  于欲心不住
  欲无常可畏  常作不利益
  如是愚痴者  而犹近于欲
  痴天常如是  为欲火所烧
  既被欲烧已  习欲不休息
  若思念真谛  不喜乐境界
  若喜乐欲者  是则常啼哭
  此一切三界  转行犹如轮
  一切业罥缚  天不见其实
  于种种道中  处处数生死
  众生为爱迷  常受诸苦恼
  欲如电火轮  暂住不可得
  如梦乾闼婆  众生虚妄取
  欲如如是等  畏欲复胜是
  无常苦空中  勿生我所心
  此之老死轮  极恶叵调伏
  譬无救众生  无眼不觉知
  牟尼说五根  空而无自体
  多有无常苦  自体是病处
  如是见知已  则应舍离欲
  彼寂静智慧  则近涅盘住
  彼欲退天者  根心皆动乱
  尔时苦受生  不可得譬喻
  如是受大乐  如是爱憎心
  彼天欲退时  如是受大苦
  诸有死未来  诸有离八难
  皆应作利益  此道能得乐
  天中地处退  人地中死亡
  何人如是知  不厌离生死
  如是天中业尽退时。业绳系缚。牵令使退。将向余处。生大怖畏。是故有天同如畜生。若天心乐境界乐行。非自利益。是故天众勿放逸行。莫于后时。心生悔热。夜摩天王牟修楼陀。如是为彼山树具足地处行天毗婆尸佛所作佛塔。见彼塔已。调伏天众。为作利益。示欲过患。为颠倒天四颠倒者。说于正法。死未来间。则示其死。与其怖畏。彼死畏处。无量苦处。示平等道。以寂静心。作他利益。调伏天众。于六经中。毗婆尸佛所作经文第二已竟。又彼天主牟修楼陀夜摩天王。共彼天众山树具足地处来者有修心者不修心者皆摄取之。精勤修习。利益他行。除其放逸。谛见业果。令心柔软。心柔软故。生大信心。信心生已。示其欲过。示欲过已。说命无常。说无常已。说生死苦。彼天闻已。心则柔软。心柔软故。天王告言。汝等天众。一切皆看此大佛塔。迦迦村陀如来之塔。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妙宝佛塔。光明遍满。金珠拘栏。如穿虚空。高出于上。一切皆见。甚可爱乐。第一清净。一切天众。见者心乐。此诸天中。高出如幢。坚牢不动。犹如禅住。种种善宝光明胜妙。如正法说。第一可爱。天如是见。汝等天众。共我相随往彼塔所。供养礼拜。或以香涂散花供养。此大仙塔。有何希有。今共往看。若我利益。乃至涅盘。或身或命皆得安乐。何以故。如来世尊。虽少说法。则能利益安乐众生。一切众生。必得利益。则无有疑。我等今者为自利益。皆共往去。尔时天众。既闻天王如是语已。心皆清净。信天王语。白天王言。我等皆去供养礼拜。为自利益。为自安乐。尔时如是山树具足地处诸天。天王在前。天众在后。向世尊塔。皆共往到。到已则见迦迦村陀如来之塔。生敬重心。礼拜供养。周匝旋绕。
  尔时塔中众宝光明。形日光明。如萤火虫。彼宝光明胜妙如是。彼佛塔中。见垂宝板。第一光明。板有经字。是天神通之所为作。是故不失不破不坏不可拭灭。何故不失。迦迦村陀牟尼如来。以为利益诸天人故。说此经典。于天人中如是说法。何以故。天中乃是人之善道。人中乃是天之善道。天退之时。悕人善道。人死之时。悕天善道。如是天人。迭为善道。天之与人。迭相爱乐。持戒不坏。则生天中。持五戒者。则有二种。彼持戒者。以愚痴故。生而不熟。唯痴者作虽痴而信。以心信故。信于佛等。修行身善口善意善。非是邪见。乃至命尽。信业果报。依法得物以自存活。不恼他人。敬重父母。供养父母。亲近沙门。若婆罗门。恒闻正法。如是痴人。唯信相应。彼虽痴钝。具足修行身口意等相应善业。自性如是。不受禁戒。如是之人。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处。终心善故。得生天中。若得生于夜摩天处。劣于余天。身色形服及庄严具。诸天女众。若行若食。一切皆劣。则生羞惭。光明亦少。一切欲事。具足皆劣。彼无智故。不知取戒。于有戒天有智慧者。知取戒者。则为减劣。
  又彼痴故。不知取戒而修戒行。于佛等中。生清净信。乃至不能取一日戒。身行善行。口行善行。意行善行。身口意中不能具足。一切修行身善行者谓不杀生。及不邪行。不行偷盗。此是不能一切修行口行善行。唯不妄语。口之余垢。一切不避。如是唯行一分善行。不能具足一切善行。若意善行。唯信命尽。或有余业。或时唯信。生夜摩天于次前者。转更劣减。于余修行受戒持戒具足之天。形量身色。胜庄严具。若食若行。若天女众。寿命长短声触色香一切皆劣。自见劣故。极生羞耻。惭于余天。受持戒者。
  复有愚痴。不知取戒。持戒相应。唯心正见。得闻佛法。敬信三宝。佛法众僧。乃至不取一日之戒。闻持戒来。或于知识。教示闻来。或于所畏生忌难故。不作偷盗。次第闻来。若闻佛说以余业故。贫穷而生。如是之人。畏现在世。畏未来世。故不偷盗。口中不说破坏之语。不迭相破。于破坏者。令使和合。爱善业故。或时传闻佛所说语。彼破坏语余业缘故。亲旧知识。妻子奴婢一切破坏。以是业因。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如是之人。二种因缘故不两舌。彼人以是业因缘故。身坏命终。心有信故。或余业故。或生业故。信福田故。生夜摩天。量色形相。一切劣减。天女众劣。若处处行。饮食等劣。声触亦劣。味色香命。一切皆劣。光明亦劣。于他天所。则生羞耻。如是放逸。不取戒故。如是三种。各生天中而有优劣。唯信佛故。或如是思。功德胜故。或时本性。如是胜故。或以心体柔软胜故。或正见胜。深心信胜。不谄不曲。不热恼他。如是胜故。供养父母。生敬重心。如是胜故。或愿胜故。彼人如是。如业之心。恒常相续。于福田中。深心势力。意思功德。有下中上。如是胜业。上生天中。业相似果。决定受得。终不虚妄。不疑不得。如是定得。何况取戒。乃至涅盘。决定必得。终无虚妄。
  几种取戒。略而言之。四众眷属。四种受戒。彼皆摄果。何等为四。所谓比丘。诸比丘尼。诸优婆塞。诸优婆夷。四众受戒。彼如是人。可有几种别别受戒。彼优婆塞。略有四种。何等四种。一一分行。二半分行。三数数行。四一切行。一分行者。唯持一戒。半分行者。谓取三戒。行于三戒。数数行者。不常受戒。一切行者。受持五戒。
  又复更有四种持戒。何等为四。一希持戒。二半持戒。三悔持戒。四合持戒。彼优婆塞。于学句海。次第渐取。初取三归。作优婆塞。彼人修心。复于久时。善观察已。取一学句。于彼学句。坚持不缺不穿不孔。
  何者不缺。何者不穿。何者不孔。彼不缺者。乃至命尽。受持不舍。不起一念破戒之心。于他作者。心不随喜。遮他人作。或令他人安住法中故名不缺。彼不穿者。如彼所受一学句戒。乃于后时。舍彼学句。次于后时。复更摄取。数舍数取。如是名穿。彼人如是学句不穿。离如是持。
  何者不孔。云何为孔。于此学句。初清净心。知识边取。取已后时。其心则悔。不能护持。心生疑惑。彼疑牵心。心浊而行。非多思行。彼人后时。悔火所烧。如是烧已。则舍学句。如是舍已。更不复取。此名为孔。若人不作如是住者。则名不孔。
  又彼希行优婆塞者。住于缺穿孔学句戒。云何为缺。此心不灭不破不坏。善心生已。则取学句。如芭蕉叶。如电相似。如是动心欢喜取戒。信心敬重。后时复闻外道法已。心则生悔。痴垢浊心。是故舍戒。复于后时。闻正法已。还复摄取此名为缺。
  又复缺者。此优婆塞。疑于学句。如是持戒。有供养天。忆念正法。作如是心。我于今者。为于佛语而得清净。为于天所而得恩力。如是心故。二皆供养。如是疑心。依法持戒。此名为穿。又复孔者。内心有孔。外则善行。为他见故。为供养故。受持学句。此名为孔。智者如是。一切皆舍。希持戒行优婆塞者。云何名为希持戒行优婆塞耶。此优婆塞。取一学句。于多时中。尔乃复取余之学句。如是次第。非是一时。不生一心。不从一师。如是久时。希取学句。此则名为希行学句优婆塞也。
  又复第二半优婆塞。半半取行。或取二已。然后取三。或取三已。然后取二。或于后时尔乃取三。或于久时方乃取二。此名半行。于半半中。下增而行。增下而行。何以故。半半学句。并合而取。如是合行而受持者。此名第二半半合行优婆塞也。
  云何第三悔优婆塞。前不取戒。唯痴心故。但于佛等生深信心。彼优婆塞。或比丘所。闻持戒果。功德无量。乃至涅盘。既得闻已。悔火烧心。方生敬重。乃至命尽。持戒不舍。此名第三悔优婆塞。
  又复第四。合优婆塞。彼持戒行。一切具足。云何名为合持戒行优婆塞耶。此优婆塞。闻正法已。则得正法。句句处处。于经经中。十二因缘。十二因缘以知如是十二因法。心中生念。如是信已。唯以舌根一切持戒。摄取满足。于一时中摄取五戒。坚持不缺。不穿不孔。乃至命尽。常如是持。四优婆塞。如前所说。
  又下中上。如是次第。一切中胜。具持五戒。于一切中。最下劣者。谓希持戒。最下持戒优婆塞者。唯一念中摄取持戒。天则不及。天魔王等。悉皆不及。何以故。涅盘城法。能摄取故。此一切天。于涅盘城。不悕不求。
  彼地夜叉见持戒者。供养礼拜。虚空夜叉如是见已。供养礼拜。以如是人随顺法行。能报恩故。能调顺故。如是夜叉。或向天说如是之人。得现世果。若王大臣。或土田主。而供养之。或施财物。随后行天。神通增长。有大势力。诸非法行。恶夜叉等不能恼乱。不能破坏。随心所须。种种意念。皆得具足。称情受乐。诸所作业。皆悉成就。不多病患。面色清净。睡眠安隐。觉时喜乐。妻子奴婢及余客等。摄取不离。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在彼天中。量色形相。一切皆胜。持戒胜故。如是胜生。如是业力。以持戒故。得是大果。本人中时所集善业。夜摩天中放逸行故。一切皆尽。众生之心业网缚故。复于后时。堕于地狱饿鬼畜生。是故皆应勤行精进。乃至未得圣印以来。如是精进若心自在。放逸而行彼天退时。心则生悔。堕于地狱饿鬼畜生。善业尽故。是以应当舍离放逸。如是第四善优婆塞得现生乐。若能次第。不断精进。则到涅盘。如是一种。是优婆塞。佛之眷属。次复云何是优婆夷佛之眷属。凡有几种佛优婆夷。优婆夷者则有四种。一是有信二是种姓。随顺次第。三调伏行。四近住行。言有信者。彼优婆夷种姓熏心。其心柔软。善修其心。彼优婆夷。少闻佛语。闻已能知。知已得味。味已则入。谓入法律。彼优婆夷。住善心已。然后受戒妇女之心。不能拘执。闻外道语心。则不受不舍佛法。乃至不与外道共语。唯于佛等。生清净心。具受五戒。此名有信优婆夷也。云何种姓随顺次第。优婆夷耶种姓贤善。随顺法行。入法信法。法救法归法性法坚。不行恶业。他道论师。不能破坏。常优婆塞。种姓中生。于佛等中。极生信心。彼种姓中。若生于女。彼女则能随顺次第。自从生来。常闻佛语。供养沙门。此优婆夷。恒常闻义。此优婆夷。常一切时。相续熏心。受戒持戒。此是种姓随顺次第优婆夷也。
  彼调伏行优婆夷者。谓本不信佛法僧等。彼若得近善知识故。信于佛等。近他因缘。他令使信。见他功德持戒具足。数数取戒。彼优婆夷。则名调伏。彼近住行优婆夷者。若有女人。常近外道。知外道法。见其威仪。知威仪已。尔乃后时近佛弟子沙门之所。见其威仪。从其闻法。形相行食。举动进止。身着袈裟。去来寂静。如是见已。然后次第弃舍外道信于佛等。以相近故。是以调顺。从其受戒。名近住行优婆夷也。
  如是四种优婆夷众。如是四种优婆塞众。略说如是。有信解故。心相续故他因缘故。次第近故。如前所说优婆塞众。所有因缘。优婆夷众。亦皆如是入于法律。如优婆夷。所有因缘。优婆塞众。亦如是入。心相续故。优婆塞众。优婆夷众。杂行不别一切善摄。正见正行。彼心皆有下中上故。身坏命终。皆悉生于善道天中。彼有生于夜摩天者。如所集戒。正行不同。如是生于余天之中。以善持戒。和集相应。得生天已。放逸而行。不勤精进。诸未得圣。皆福业尽。复生地狱饿鬼畜生。福德尽故。放逸过故。若其有天不放逸行。彼则到于乐中乐处。彼以持戒善修行故。是故不应起放逸心。此放逸者。如毒不异。一切世间愚痴凡夫。为贪所诳。而行一切不饶益行。一切生死。系缚不离。是故天人。应舍放逸。若天若人。如是持戒。故得生于第一好处。放逸过故福德则尽。彼如是人。自诳太甚。或堕恶道。或长久时。流转生死。牟修楼陀夜摩天王。如是善心。示其天众。彼佛塔中。板上经字。作如是言。彼佛世尊。怜愍众生。利益天故。神通所化。彼天闻已。第一胜心。厌离生死。舍放逸行。如毒不异。此优婆塞。及优婆夷。眷属已说。
正法念处经卷第四十五 观天品第六之二十四(夜摩天之十)
  云何比丘及比丘尼二种眷属。彼有几种。有何功德。有何等行。云何持戒。几种持戒。如是沙门。世尊弟子。或是比丘。或比丘尼。求涅盘行。勤行精进。若昼若夜。能令魔众眷属怖畏。几比丘尼。黠慧正行。如法律行。心无所畏。向涅盘城。求于实谛。求实谛故。持戒不越如是则能入涅盘城。修何等行。功德相应。一切女人。爱欲近欲。二是功德。一切善者。最初如是真实观察。男身自身。见彼男身。或与身等或大于身。如是见已。生于兄弟父母等想。如是修心。此妇女人。欲乐为本。若相近者。意常悕望。若昼若夜。若坐若卧。若睡若寤。若余所作。若少若老。若是中年。若住平处。若住恶处。若苦若乐。若病无病。若护不护。若禁不禁。若大姓生。若小姓生。若媚若丑若道边住。若家中住。若聚落中。或于空处。若或庄严。若不庄严。若系在狱。若不在狱。若夫爱乐。若不爱乐。若近尊长。在尊长前。若近卑贱。若近年少。若近老年。一切妇女。于一切时。于一切处。欲常缚心。欲在心中。譬如火热。如地之坚。如风轻动。如水湿润。如四大中所有自相。皆不颠倒。于一切时。皆不自离。女欲如是。常随系缚。不曾暂离。如是女人。复有二垢。所谓妒嫉。如是二垢。复有余垢。共生不离。所谓谀谄。彼复有垢随逐不离。所谓欺诳。彼复有垢随逐不离所谓憍慢。彼复有垢随逐不离。谓衰恼处。衰恼处者。近于富男而共行欲。彼复有垢随逐不离。所谓躁扰。心常不住。彼复有垢随逐不离。所谓诬枉。亲旧知识。兄弟眷属。彼复有垢随逐不离。所谓能于大会之中。损坏威仪。彼复有垢随逐不离。所谓两舌。彼复有垢随逐不离。所谓私语。彼复有垢随逐不离。所谓贪食。彼复有垢随逐不离。所谓能行不应行欲。彼复有垢随逐不离。所谓叵信。彼复有垢随逐不离。所谓能说他之妇女坏威仪事。彼复有垢随逐不离。所谓爱斗。彼复有垢随逐不离。所谓辱人。彼复有垢随逐不离。所谓坏乱。能令村栅聚落坏乱。彼复有垢随逐不离。所谓近此妇女因缘堕于地狱。如是妇女。如屎如毒。亦如利刀。如堕崄岸大火旷野。恶毒蛇等一切相似。妇女之心悉皆如是。
  如是等心妇女之人。既见三宝。赞叹称说。听闻佛语。妇女之心则可柔软。彼复更有希有之法。如是对治。如是坚[革*卬]垢恶之心。对治二种。谓自生心。或为他教。以信出家。自生心者。善熏心故。为他教者。近善知识。彼如所说。诸过闇聚。从无始来。依止心者。能令散失。彼初如是出家悕望比丘尼者。近善知识。何以故。此如所说诸垢对治。知说为说。令其善住。善能为解苦恼结缚。令得解脱。安隐乐住。善知识者。安慰示导无始来闇。能令失灭。示其善道。拔无始来恶欲等刺。于爱恶处。则能救免。示常不生不死不老安隐之处。彼如是垢对治之处。我今说之。如次第说。如随逐垢。如彼对治。令得寂静。一切如是。妇女妒嫉。多于男子。如是彼此逆顺对治出离生死。
  女欲多故。不净对治。如身实见。身是病藏。不善之聚。一切不净。粪屎等处。彼于此身。或自或他。如其自相。如是观察观其本藏。此身本从何处出生。彼见精血不净和合集聚如汁。二家恶汁。合为一身。如是身者。不净种子而生此身。
  又复彼女。如是观身。此身若从不净种子而得生者。如此身中。无少净法。彼比丘尼。复更谛求观身九种恶疮不净。从身流出。如妇女身。男身亦尔。妇女男子。九种疮流。妇女之身。三种大过。何等为三。所谓妇女。尿门宽大。两乳汁流。是名三种。
  又复男女。平等疮流。鼻两孔中。并皆流涕。两目出泪。两耳孔中。或有垢出。或有血出。或有脓出。口中气臭。或啖故臭。唾沫流出。于下分中。若屎若尿。血等不净。如是如实观察此身诸不净已。如是忆念。此身聚中。无有净物。微尘许流。一切皆是。不净之物。
  如此身者。何物住中。何者依止。若有净物来近此身。身犹不净。身不净故。如是净物亦同不净。随何等物本清净者。若来触身则为不净。所谓彼物本清净者。若食第一清净之食。彼食入身。则成粪屎。此身如是饮清净物。入身成尿外物触身。由此身故。一切净物皆为不净。所谓净者。一切香衣。若令身着。汗出则臭。又复如花。本一切香。与身相着。萎蔫气臭彼比丘尼。复观察身。如此身者。何处住来。谓本在于母身藏中。母身云何。为净不净。彼比丘尼。如是观察我母本性。亦复如是一种不净。
  彼比丘尼。又观察身。如此身者。何处而住。于何处行。彼如是处。为净不净。如是观已。如实见知。一切所有清净之处。随何等处。如此之身。若死若活。若在彼处。彼如是处。则有虫垢发毛骨等。能令彼处悉皆大臭。以如是身在彼处故。
  彼比丘尼。为断欲故。复观察身。如是身者。为谁所食。云何观察。如实见之。所谓罗刹诸恶鬼等。诸不净者之所食啖。非是鹅鸭及鸳鸯等净洁众生之所食啖。
  彼比丘尼。复实观察如是身已。则见此身。唯邪所摄。颠倒分别。不正观察。闇眼现前。男子相近。欲系缚心。不见不净。彼以如是。决定观察此无始来。久习坚欲。皆得断灭。或令微少。一切垢中。痴垢最恶。一切妇女。欲为最恶。欲垢因缘。更生余垢。若以对治除欲垢者。余一切垢。皆灭无余。如日没时光明尽没。如是断除垢根欲故。余垢尽灭。
  彼比丘尼。此道灭欲。彼欲灭故。余共生垢。一切皆灭。何者共生。所谓妒嫉。若男若女所有妒嫉。皆因欲故。妒嫉二垢。欲是其根。彼欲断故。或微薄故。彼二则灭。
  又彼二垢。复有余垢随逐系缚。何者余垢。所谓谀谄。从妒嫉生。妒嫉灭故。谀谄亦灭。从谀谄垢复生余垢随逐系缚。所谓欺诳。谀谄灭故。则无欺诳。从欺诳垢复生余垢随逐系缚。所谓憍慢。欺诳灭故。则无憍慢。从憍慢垢复生余垢随逐系缚。谓衰恼处。憍慢灭故。无衰恼处。从衰恼处复生余垢随逐系缚。所谓躁扰。衰恼处灭。则无躁扰。从躁扰垢复生余垢随逐系缚。所谓诬枉。躁扰灭故。则不诬枉。从诬枉垢复生余垢随逐系缚。谓坏威仪。无诬枉故。不坏威仪。从坏威仪复生余垢随逐系缚。所谓两舌。一切妇女。两舌破坏。不坏威仪。则无两舌。从两舌垢复生余垢随逐系缚。所谓私语屏处说他。两舌灭故。则不私语。从私语垢复生余垢随逐系缚。所谓贪食。妇女腹内。饮食则多。一切妇女常贪饮食。多置腹中。自养其身。不私语故。则不贪食。从贪食垢复生余垢随逐系缚。所谓能行不相应欲。一切妇女。贪欲食故。则不相应。恶邪欲发。彼贪饮食餐垢灭故。彼不相应邪欲则无。从彼恶邪不相应欲复生余垢随逐系缚。所谓叵信。若有妇女不相应欲。一切诸人。于彼妇女皆生疑虑。为一切人之所不爱。彼不相应邪欲垢灭。叵信则灭。从叵信垢复生余垢随逐系缚。所谓能说他之妇女坏威仪事。叵信灭故。则不说他坏威仪事。从说他垢复生余垢随逐系缚。所谓爱斗。说他灭故爱斗则灭。从爱斗垢复生余垢随逐系缚。所谓辱人。爱斗灭故。则不辱人。从辱人垢复生余垢随逐系缚。所谓坏乱。能令村舍聚落坏乱。辱人灭故。则不坏乱。此一切垢。上上次第相住持者。一切皆灭。如是自体根本系缚。妇女之心。更无有法能令柔软。唯除佛语。知识口说。从其得闻。彼妇女人。如是闻已。如是难舍。住处家业舍而出家。若其不能尽灭诸漏。则能专心持戒修行。初修不杀不盗不淫。不作妄语。不破坏语。不作恶口。不作绮语。一切善修。常数数修。乐修多作。如是妇女。身坏命终。生于善道欲界天中。若不厌欲。业心自在。生夜摩天山树具足地处之中。得丈夫身。善能如是持戒不缺。如是既得彼天身已。则行放逸。放逸行天。善业尽故。复堕地狱饿鬼畜生。复生如是上上垢恶妇女之身。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欲为妒嫉地  心如电火轮
  是贪慢之藏  智者则不信
  心体是欲罥  如利刀火等
  心如堕崄岸  难测深于海
  心常缘如网  诳惑于他人
  如金刚火烧  亦如毒能杀
  满足诸过恶  无量种和集
  妇女则无心  少分修持戒
  以欲势力故  妇女不持戒
  若离欲势力  于戒则能持
  牟修楼陀夜摩天王。如是为说本生持戒而语之言。汝等男天。如是人中女身持戒。生此天处。本妇女身。持戒善业。汝身男生。如是生已放逸故尽。汝等天众。如是自欺。从今以后。慎勿如是放逸而行。
  世尊如是已调伏天为作利益。彼如是等一切正觉正遍知者四种眷属。彼眷属中。第二眷属。妇女姊妹。随顺次第比丘眷属。如彼次第。比丘持戒。第一胜上。善修心意。如是比丘。自他恼乱。见则生畏。于世间中生死之道。则生厌离。其心怖畏一切生死。乃至微少尘许小恶见则生畏。谛观察行。无所悕望。第一深心。第一种姓正行持戒。布施熏心。于四圣谛。正念思惟。几种比丘几种法行。比丘不越四种正法。何等为四。所谓一者不独道行。是初比丘。何以故。独行比丘。行聚落中。则为轻贱。或复自在。以自在故。则破学句。若于村中。若城等中。人众之处随意念行。于余比丘。不生忌难。见多妇女。则生疑虑。其心躁扰。看彼妇女。俗人见之。则生讥嫌。见他讥嫌。则生嗔忿。如是比丘。心中生此第二嗔过。如是比丘。嗔欲覆故。心则愚痴。如是出家。独行沙门。行于人中。三过增长。是故不应独行人中。此是一种。
  又复第二不越比丘。如是比丘。念身而行。此比丘行。欲在道行。专念自身。谓如是念。我举此足。心及心数。观察其足。如是比丘。从足至头。一切身分。皆悉观察。或举右足。或举左足。常观此身。脉网系缚。脂骨皮筋。系缚足踝。业风吹行。心则不断。若举若下。若舒若屈。足举则摄。足下则宽。如是脚者。筋网系缚。大小五指。和合为脚。旧爪新爪。合为足趺。
  观足趺已。次观足胫。犹如合汁甘蔗之茎。肉泥封涂。以筋系缚。骨中孔长。筋缠其外。前因缘生。有毛覆皮。外有毛聚。皮如蝇翅。以覆胫外。彼如是胫。一举一下。如实观之。经行处行。令身来去。
  次复观察此身二髀。筋血脂肉骨等合成。如是观察。心及心数。业风所吹。是故动行。
  又复观察此身二髀。于胫为粗。多有筋肉。迭相缠缚。以肉涂上。以肉傅上。血烂为汁。汁脂内满。唯见外皮。心生爱染。若举一脚。下踏之时。如实观察。复举第二。举第二脚。亦如是观。足举则摄。着地则宽。或伸或屈。如是次第。坚处孔处。一切观察。欲行欲动。或余种种。皆是风吹。两脚已上。如有瓶等。中有熟藏。所谓屎尿不净恶汁。一切所见。不坚不净。二脚行故。彼瓶随去。并其所盛一切诸物。皆悉随行。彼于行时。如是如是。随顺系念。
  又彼比丘。于彼上瓶摇动其身。观察而行。作如是念。我云何行。上身动行。观大小肠彼见举脚。气共肠动。大肠小肠。一切动转。或从左厢去至右厢。或从右厢去至左厢。如是肠中。有风黄冷。屎尿虫满。并肠转动。
  又彼比丘观察动已。如实观察彼肠已上。所有生藏筋罥系缚。下上傍厢。脉网缠之。内有烂沫。饮食水。汁彼食犹如新吐冷沫为生藏覆。满生藏中。第一大臭。上与咽连。筋脉骨持。唯有业风。共心心数。相随持行。
  比丘如是观察身已。观身动行。我身上面。颊骨齿骨。髑髅骨等。和合为头。有二眼块。并集成头。眼中脂多。常睫不停。
  我今观此妇女之身。筋皮罥缚。如绳缠木。念念生灭。退没出生。在于聚落城邑等中而行乞食。以养身箧。如养蛇箧。如是养身。不为欲故。非贪饮食。非贪着味。如是比丘。如是而行。如是第二精进比丘。于法不越。又彼比丘。村城聚落多人住处。入中乞食。既乞食已。如是观身。如是一切妇女男子。普皆观察。彼能如是善修习行。勤发精进。欲等离心。不入其心。如是比丘。善调伏根。胜而不劣。如是比丘。悕望利益。不越法行。
  又复第三。修行比丘。所谓比丘常修正念。正念比丘心不散乱。是善知识。常有善意。有不乱意。如是比丘。天常随行。天魔不能与作妨乱。云何正念。谓知欲行。心心数法。已生欲生。如是能知。不放逸意。应缘不缘。一切皆知。心心数法。若善不善无记等法。一切皆知。心如是念。我诸善法因缘故生。所谓我当利益安乐。乃至涅盘。我今破坏余不善法。以我善法。心心数法。生因缘故。则破不善。此不善法。若不破坏。令我后时当不利益。当不安乐。如是善法及不善法。如实而知。知已思量。如是等法。心意所知。分分观察。有五种念。不味不着。心不分别。先所作者。不念不乐。何者五念。谓念眼色若前境界可爱者来。眼境界色。若近若远。善色恶色。本曾见来。或他用来。种种诸色。如是比丘。见已不味。心不思惟。何因缘来。舍彼因缘。如人畏烧。避火不异。如是比丘畏欲火烧。初染之时。欢喜爱多。后时苦多。本所味色。心则不念。心不分别。不住于心。自本爱色。今不复念。亦不分别。亦于他身憎爱之色。心则不念。不念于他。他所念色。心亦不求。如是自身。或弟子等。自他俱遮。令不味着。不生随喜。令住正道。如是比丘。名为清净。正念不贪。于不染法。相应正行。如是比丘眼不着色。
  又复比丘第二念者。谓念耳声。如是比丘。正念观察。若耳所闻。极可爱声。若歌若舞。打鼓拍手戏乐等声。曾所闻者。不念不味。心不乐着。亦不分别。何因缘闻。舍彼因缘。如畏烧者舍火不异。如是比丘。舍离彼声。或遮他人。或自兄弟所闻之声。一切或遮。令住善道。心不随喜。如是比丘。自他利益。不贪音声。以胜念故。于声不着。是名比丘第二正念。如是比丘。耳不着声。又复比丘。第三念者谓发精进。正意寂静。梵行持戒。如是比丘。不念不味。意不生念。若本用香。若复熏香。若香若臭。若净不净。若远若近。一切不念。于香无心。何因缘来。舍彼因缘。若是他人。若自弟子。若鼻嗅香。生味着者。如是比丘。则便遮之。心不随喜。自行善业。亦令他人住于善法。心常善念。正行不贪。鼻不贪香。如是比丘。得名除垢。善修持戒。心生善念。又复比丘第四念者。先曾所得可爱诸味。若爱不爱。若久时味。若近时味。不念彼味。不味彼味。心不分别何因缘来。舍彼因缘。如畏烧者舍火不异。若于他人或自弟子。若贪着味。如是比丘。则便遮之心不随喜。此名比丘不贪着味善念正行。舍离诸恶。修行善戒自他利益。
  又复比丘第五念者。曾所得触。先已触来彼触染乐软滑生垢。于彼欲法。不染不味。心不分别何因缘来。舍彼因缘。如畏烧者舍火不异。若他人身。贪触染着。不生随喜。善观触法。此名比丘离触清净。名善持戒。修行善法。得名善住。次第乃至到于涅盘。
  又彼比丘复有五念。应当修行。何等为五。一念时节。二念少年。三念生死。四念具足。亡失散坏。五念涅盘。欲到涅盘。如是比丘。云何念时。谓彼比丘。常一切时。系念修行。不迷境界。不为境界之所破坏。不失不散。比丘不念此昼此夜。如是时节。不念不知。于觉悟时。出息入息。与意相应。常不离意。如出入息。乃至一念。皆决定知出入二息在我腹内。是故我腹若起若减。以二息故。我阴入界而得存立。诸有为法。一念不住。阴界入等出于暖气。此共气生。共气俱灭。破坏烂尽。复于后时。因缘异生。气共生灭。一念不住。彼念比丘如是念时。系念相应。比丘如是自观此身界阴入等和合聚集。一念不住。唯有苦恼。一切身分。非有作者。非有受者。迭相因缘。平等共生。如是身者。念念流转。于念念中。生死老退诸行聚集。如是比丘。修行不空。如是修行念时比丘。以念时故。决定必得四种清净。一心清净。心清净故。面色清净。善业清净。未来利益。次第乃至到于涅盘。
  或复他人见其持戒。彼檀越主。第一欢喜。生清净心。如是四种持。戒比丘。如是实义。思惟清净。如是一切普清净故。则得安眠。卧见善梦。随顺于法。彼常如是不放逸行。不放逸故。得七种法。何等为七。一法无碍。思惟善法。彼善业者。心则欢喜。欢喜增长。欢喜因缘。身则肥盛。身肥盛故。名色二法迭互因缘。此因缘故。身则肥盛。身无病患。身之与心。迭互相依。则善聪明。言聪明者。念本作业。如是念故。聪明增长。念善法故。如是增长。既思惟已。乐亦增长。乐增长故力亦增长。如是增长七种法故。夜则安眠。夜安眠故。修身修心。比丘如是念于夜时。
  云何比丘念于昼时。如是比丘。念眼开合。我念眼合。时节已过。则念已过。如是时节。共心心数。相与俱灭。皆悉散坏。如是时节。次第失灭。或灭或生。于出息顷。命已尽灭。我今老时次第欲到。我少已尽。欲到余有。渐次决定。欲到死时。我一切命当失不久。一切方便不可得离。一切众生。无因缘怨。欲来坏命。譬如燃灯。火食苏油。念念尽灭。如是如是。老死之火。烧命苏油。念念尽灭。如是系念。知无常已。勤修善法。此之内法。如是速疾。念念无常。念念尽灭。诳生贪者。念念尽坏。如此内法。外亦如是。一切世间有为之法。速疾无常念念尽灭。如是山河城邑聚落。药草园林。一切人中。一切天中。必当失坏。
  如是园林莲花河池。以一切天放逸而行。先已曾失。今失当失。彼为放逸之所坏故。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自业成熟。如是比丘。此如是等一切世间无量动转。破坏无常。不乱其意。乃至一念意常不乱。坚固忆念。正念不乱。一心谛观正意不乱。又彼比丘。正念彼时。我如是威仪。如是正行。此时应起。此时行禅。如是时中。亲近尊者。此时我食。此时着衣。此时我去到檀越家。为其说法。我于此时。离檀越家。如是行去。如是比比。念知行时。
  云何比丘念于少年。谓此比丘。念于自身。乃至在胞胎中之时。念如是少。次第相续。如是少身。念念不停。谓歌罗逻。次安浮陀。次肉团时。次身分时。次婴孩时。次童子时。次中年时。次老年时。如是法体。念念不停。少身次第。此念念时。愚痴凡夫。不觉不知。放逸破坏。疑水所漂。在爱河中。如是漂已。复堕余处同业众中。业锁系缚。相续流转。复生余处。又自业行。于自身心。随顺系缚。母精血中。作安浮陀。次肉团时。次第开张。身分具足。人道中生。婴孩童子。少年中年。及老年时。次第至死。如是一人。如是展转。一切欲界。一切道中。各各差别。皆以业风。吹彼众生。从少年等。次第而得。如是自业。如是差别。如是比丘。念于少年。
  又复比丘。第三念者。精勤修行。必定当得。念于何法。所谓生死。若昼若夜。恒常修行。一切众生。乃至终尽。有命皆死。三界众生。一切无常。生死之法。有为衰恼。恩爱别离。天中退已堕于地狱。地狱中出。生于天上。若人中死。生于地狱饿鬼畜生及天人中。饿鬼中死。生于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之中。如是下上傍厢生死业风所吹。旋转而行。自业成就。流转在于生死海中。如是比丘。若昼若夜。修生死念。如是修已。彼若念慢。常令人迷。乐于虚妄。以正念故。此慢或薄。或皆尽灭。第一胜念。谓念生退。是故欲入涅盘城者。修行此念。何以故。以我慢故。心常虚妄。颠倒求常。在生死中。流转常行。爱罥缚故。于彼常处。则不可得。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得脱于爱畏  无有诸悕望
  勇健离疑者  则能得常处
  若没于有水  心常喜乐欲
  彼人心虚妄  何能得常处
  若人虚妄心  境界中喜乐
  彼人迷法道  则生地狱中
  放逸妨乱心  不能真实见
  放逸犹如火  是故应舍离
  放逸故能失  一切善法藏
  尽一切方便  不见八分道
  十法皆失坏  乐于放逸毒
  亦以放逸故  四禅尽皆失
  放逸缚众生  能缚而非色
  常处则是乐  离放逸则得
  若人意不迷  常畏于生死
  彼则脱恶道  得安隐寂静
  如是修行。念生退念。如是修行。生死念已。则常不迷。彼观世间。一切有为生退法已。厌离生死。种种观已。观生死苦。有无量种。此无量种。世间众生一切放逸。随何等时舍离放逸。能一切时观察无常。观察尽灭。见尽灭已。观察佛念。如是之人。则能尽苦。
  又复比丘第四念者。所谓修行一切具足悉皆失坏。念彼具足一切失坏。此念比丘不乐利养。不贪檀越往返来去。亦不乐见王若大臣。若见王者。不生乐心。爱不能妨。又于昼夜不生分别。于他具足若卧具等。心不分别。不生悕求以为己物。如是见已不生嫉妒。心如是念。如是众生。决定死亡。一切具足。必定失坏。如是如是。具足增长。如是如是。爱亦增长。又复如是具足失故。悕望更得有无量种。无量分别心生苦恼。彼苦恼者。不可譬喻如是比丘。如是观见具足失坏。既观见已。则于后时不悕天王况复人王。若转轮王。何以故。见无量种失坏苦故。若王大臣。或大长者。刹利大姓。种种具足。更有大力能破坏之。种种具足一切皆失。妻子奴婢。客等舍离。失财物故。得大衰恼。他强胜故。则为劣减。四出巷中处处而行。手足坏裂唇干衣破。饥渴羸瘦。身体枯燥。从城至城。从村至村。从山至山。从边地处。至边地处。受如是等无量种苦。比丘如是既观察。已复更思惟。堕于无量崄岸恶。处于生死处生厌离心。
  如是比丘。复见人中种种具足一切失坏。如是见故。如是比知思惟天处。若此人中。如是无量多种怖畏。不得自在。刀贼水火。王种衰恼。财宝具足。富乐失坏。何况复于离肉骨污天乐处生。有天花鬘。在头庄严。无量百千天处围绕。多有无量诸天女众游戏歌舞。喜笑受乐。在天园林莲花水池。山峰则有七宝光明。聚集乐行五乐音声。种种天歌。七宝间杂。堂殿光明。常一切时。身无量种。胜胜妙事。不可譬喻。天境界中受乐成就。迭互相爱无有斗诤。随所须念一切皆得。五乐音声心。受快乐。若如是乐。具足失坏。则得苦恼。以业尽故。复堕地狱饿鬼畜生。临欲堕时。如是生处。次第无隔。已于久来无量种作。皆得苦恼。复生异处。种种苦恼。如是彼天。若生地狱。彼地狱中。大力炽火。周匝烧身甚为饥渴。不可譬喻。受大苦恼。作地狱业。作业道已。见于自身堕活黑绳合唤大唤热大热等。如是七种大地狱中。唯除阿鼻最大地狱。资生离别。生大苦恼见苦恼事。彼苦恼事。不可得说。如是比丘。常一切时昼夜修行如是正念。
  又复比丘念彼如是财物具足资生失坏。修行此念。念天人中有如是事。自余三道。则无财物资生之具。何得有失。所谓地狱饿鬼畜生人中少有相似乐受。非是自在于彼人处。则有五种具足失坏。何等为五。谓眼于色若爱若乐。见则悕求悕求味着。为乐摄取。如此颠倒。不利益者。则不爱乐。见不净色。彼于色中。心则恶之。是故无乐。如是具足。与彼失坏。同一根本。又彼比丘随顺系念具足失坏何者具足。云何失坏。谓耳闻声。耳闻声已。随顺彼声。爱乐相应。心生欢喜。如是具足。又所闻声有异因缘。所谓四大。于四大声。心不爱乐。不生欢喜。与心相违不利益心。是名失坏。
  又彼比丘。闻好花香。和合末香。种种杂香。闻嗅香等。种种诸香。顺心受乐。彼香因缘。则生乐心。能令欲发。又彼比丘系念思惟。彼念香者。思惟彼人。鼻嗅诸香。彼一一香。有无量种。所谓烂臭。与心违逆。闻粪屎等无量臭气。心不喜乐彼人如是。此物失坏。
  又彼比丘专心系念。复有异种。世间之中。具足失坏。云何系念。于人世间。舌味爱乐。顺心喜乐。食味易消。消已则适。得命色力。乐辩才等。心生喜乐。若复余味。不可爱乐。违心不乐。食之难消。心则不适。于命色力。安乐辩才。资用则微。唯生苦恼。彼人如是。此物失坏。
  又彼比丘。复念身触。可爱可乐。寒时得温。热时得凉。顺心生乐。人世间中。如是具足。若异因缘。复令身触。不爱不乐心不生乐。热时不凉。寒时不温。违心受苦。不喜不乐。唯生苦恼。世间人中。如是五种具足失坏。比丘如是。若昼若夜。系念修行。
正法念处经卷第四十六 观天品第六之二十五(夜摩天之十一)
  又彼比丘。复念天中可爱境界。根和合生。分别风吹。数数增长。爱火所烧。诸世间人贪彼处乐。起如是心。天中甚乐。如是比丘。系念思惟。彼天失坏。比丘于彼可爱境界。不生贪乐。离热恼意。如是比丘。第一善意。见六欲天。皆悉失坏。彼四天处。有十二种失坏之事。一谓力劣。二谓常与阿修罗斗。彼阿修罗。忽然闇至入其军中。三谓斗时。为阿修罗打彼天身所着铠钾。四谓斗时。拨其头上所着兜鉾。令堕海中。五谓坏已。则生羞惭。六谓斗时。见罗睺罗。则生惊怖。七谓退时。彼天女众舍之而去。向余天子。八谓食时。以自业故。见食劣者则生羞惭。九谓军众量色形相庄严具等。自业相似。于他劣者。则生羞惭。十谓彼天游戏之时。于彼天中所生之鸟。见彼劣者。亦生轻贱。十一劣天向游戏处。步行而往。十二劣天所受欲触。自业相似。他庄严具则为胜妙。见他胜故。则生惭耻。四天王处有如是等十二失坏。如是比丘。善修心者。不贪天乐。以无垢意观察彼天既观察已。心生厌离。毁呰天欲。若其有人悕求天故。而行梵行。如是梵行。非梵行因。如是等人。为彼比丘之所轻贱。何以故。无自在故。又彼比丘观察三十三天失坏。彼见三十三天之中八种失坏。何等为八。一者钾劣。共阿修罗斗战之时。雨堕不净。二者斗时见彼敌主勇阿修罗。其心退弱。三者食时。劣者羞惭。四者劣天不为天王帝释所识。五者劣天色力形相一切下劣。六者劣天声触色味香等皆劣。不与他齐。七者劣天退天之时。天女舍离。八者劣天若升游戏殿堂之时。神通则劣。不能速进。此是八种三十三天失坏之事。夜摩天中。有六失坏。何等为六。一者食时劣者羞惭。二者劣天所有教敕天女不受。三者劣天少福业故。彼天女众虽供养之。不如供养多福德者。四者劣天牟修楼陀夜摩天王说法之时。心不爱乐。此是彼中最大失坏。五者劣天本业少故。光明则变。若天前世。行善业多。彼天则坐大青宝座。坐已复起。下劣业天。在彼处坐。座变为银。业种种故。如是失坏。六者量短。如是六种。是夜摩天失坏之事。
  兜率陀天有四失坏。何等为四。一者劣天兜率陀中闻法之时心不喜乐。不乐鹅王说法之声。是名失坏。兜率陀中。鹅王常在无漏乐地。彼鹅王者则是菩萨以随意生。故作鹅王如意之色。鹅身七宝。光明遍满。不可喻色。身光周遍五千由旬有种种色。兜率陀天光明。不如鹅王悉胜。令彼诸天心生希有。彼鹅王菩萨令彼得生希有心已。即为彼天说法偈言。
  福德业既尽  命则速减损
  勤精进摄法  兜率常应尔
  若舍离于法  放逸所坏天
  不集福德业  后时则生悔
  乃至老未来  亦未有病死
  皆应作福德  莫后时生悔
  若不摄福德  为放逸坏者
  以放逸坏故  在地狱受苦
  既得根具足  而非法行者
  何用命与财  亲旧兄弟等
  常数作福德  心意摄受法
  或复止恶业  或时近善人
  以智慧利刀  割去恶枝叶
  破坏过恶聚  断除过相续
  重智戒福德  心不悕望物
  常近善男子  示真实道者
  若持戒生天  为欲所迷惑
  不修福业者  常在有中行
  若常乐于智  持戒宝庄严
  若畏欲蛇者  则是天中天
  若常行法者  彼则天应礼
  若颠倒行者  则入于恶道
  此岸彼岸远  既得法桥已
  若不速度者  于有不得脱
  智慧火能烧  无量烦恼薪
  何义烦恼缚  着彼爱境界
  厚重染欲垢  障碍于智眼
  佛语如良药  能除彼障碍
  正法之大将  能破欲贼军
  口说善法语  汝应勤听受
  有四种颠倒  常能为诳惑
  世间有八法  能令一切失
  大力爱河中  百疑不可度
  若上智筏者  度已到寂静
  若天近于欲  欲能令心痴
  常在于五处  未有解脱期
  欲难得易坏  如电何用为
  欲生苦如刀  金波迦火毒
  如是如是近  亦如是增长
  欲者不可足  犹如火烧薪
  痴天悕欲乐  不知畏过烧
  若离不善欲  后时得大乐
  痴者染欲已  为欲坚系缚
  欲如电不异  然后异处去
  若习近于欲  欲则上上胜
  彼为欲火烧  烧已到烧处
  若天近于欲  此心为大痴
  不悕无体法  乐中之大乐
  欲者无涅盘  无乐无解脱
  是故莫近欲  近欲甚为恶
  若近欲境界  根则不知足
  不知足无乐  寂静不可得
  应畏有为处  生死之大海
  以大恶欲爱  常与众生故
  如此山峰上  种种可爱树
  依之而修禅  思惟欲生灭
  四种谛寂静  智者善修行
  怖畏生老死  脱到善彼岸
  愚意不思惟  乐欲故有缚
  欲乐既尽已  生老死必脱
  若念此大苦  于有海不倦
  痴故欲箭射  堕地狱恶处
  痴乐欲乐故  毕竟舍安乐
  于恶不知畏  死时到如火
  乃至死到时  能破坏一切
  此能破坏故  破坏命种子
  皆利益安隐  丈夫应精勤
  得乐离忧悲  恒常作善业
  若除于欲藏  离热得清凉
  如是智不痴  则不悕望欲
  如是鹅王。调伏天故。说如是偈。若天放逸行放逸者。离闻不念。心不思惟。若天乐闻彼鹅所说调伏偈句。向无漏地速疾而行。欲闻正法。闻正法已。生敬重心。如是天众。得闻正法。心敬重已。速速疾走。复向行堂。彼行堂中。所有诸天。以闻正法。心敬重故。光明增长。百倍千倍。余放逸天光明则劣。如是天中。得现世果乐天欲者。彼天少色。形服庄严一切皆劣。此如是等。兜率陀天。最初失坏。
  又兜率天。第二失坏。众集听法。无量百千亿数众会。五百菩萨。所住地处。兜率天王。名曰寂静。为众说法。所谓无明因缘行等。彼诸天众听正法时。一心专意。谛听谛闻。如是闻故。威德庄严。皆悉胜上。有百千倍。转更增长。若天动心。心则如电。亦如大风吹大海水。种种波动。以爱因缘。如是动心。爱乐境界。彼天威德。形服庄严。如本不异。不更增长。见他胜故。内心惭耻。此则名为兜率陀天第二失坏。又兜率天第三失坏。若天闻法。心生敬重如说而知。如法相知。如是知已。心念正住。彼天威德。形服庄严。皆悉胜上有百千倍。转更增长。若彼诸天。不念法者。彼天威德形服庄严。则不增长。此则名为兜率陀天第三失坏。又兜率天第四失坏。若彼诸天闻正法时。心生敬重。专心忆念。如法摄取。专心受持。如是修行。久思惟已。然后修行。彼天如是敬法重法。胜因缘故。闻法力故。威德光明。形服庄严。转更胜上有百千倍。转胜增长。若天闻已。不能修行。彼天见他威德光明形服庄严胜增长己。自见己身威德光明形服庄严则不增长。彼天见他威德光明形服庄严转胜增长。则生惭耻。此则名为兜率陀天第四失坏。
  又彼比丘如是观察兜率陀天四种失坏。见失坏已。观化乐天复见失坏。彼见如是天胜妙乐。犹故而有四种失坏。何等为四。所谓一者善业尽故。脚则有影。普余身分。皆有光明。脚上则无。是故彼天。脚则有影。自余诸天。所有光明。如山围绕。彼少光明劣天见已。则避而去光明胜者。见之则笑。作如是言。此天鄙劣。善业尽故。彼脚影天。闻已羞惭。心生愁恼。如是心言。我业尽故。今则如是。一切具足。终必失坏。如人世间。以有日故。终必有夜。如是此中一切具足终必失坏。若人有命终必有死。如是具足终必失坏。如是世间。无有具足而不失坏。此失坏者。是化乐天最初失坏。又化乐天第二失坏。如阎浮提人中所有劫贝等绵。甚为柔软。足踏则下。举则还起。化乐天中地处柔软。亦复如是。若天受报。善业尽时。地不柔软。脚踏不下。举脚不起。余天见之。知其业尽。有天见之。语余天言。彼天业尽。退时将到。此化乐天第二失坏。
  又化乐天第三失坏。彼化乐天游戏之时。若至树下游戏受乐。树则雨花在彼天上。此花遍在游戏处地。若天善业欲尽之时。树花不堕。不散地处。余天见其树花不堕不散地处。则便说言。此天业尽退时将至。彼天闻已羞惭愁恼。如是心言。我今欲退。如是失坏。此化乐天第三失坏。
  又化乐天第四失坏。彼化乐天必定失坏。天中具足。必定失坏。彼化乐天。何者第四具足失坏。谓一一天。住宝地处。如是宝地。清净无垢。如镜不异。一天之身。无量处现。见种种影。种种形服。种种庄严。如人界中日轮是一。于无量处莲花水池。无量百千种种处现。如是天身。无量百千宝地之中处处皆现。如身而见。若其有天善业尽者。彼天之身。一宝地中影现而已。非处处现。如是失坏。如是见已。余智慧天既如是见即便说言。如是天者。善业尽故将欲退坏。此化乐天第四失坏。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世间乐具足  不觉知失坏
  具足必有失  如日出有夜
  如是具足乐  如是必失坏
  于欲不知足  是故爱少时
  若心爱具足  或悕望常乐
  彼若舍离爱  如是常得乐
  天欲乐未足  以入地狱中
  一切皆由爱  是如来所说
  若人入地狱  百到若千到
  亦以爱网诳  故得如是恶
  彼化乐天。有如是等四种破坏。
  又彼比丘。复观他化自在天中四种失坏。若彼诸天善业将尽。临欲退时则有失坏。彼处天中。多有种种妙鬘庄严。天花不蔫。处处覆地。第一善香不可譬喻。彼鬘庄严。有种种色胜妙光明。若宝光明。于十六分不及其一。彼鬘多有七宝翅蜂。常一切时出天歌声。如是他化自在天中。天业若尽欲失坏时。彼宝翅蜂。出不美声。舍如是天种种花香。到余处去。余智慧天。以知彼天临欲退故。向之说言。汝于今者。以放逸故。退时欲到。而不觉知。彼业尽天如是闻已。复见彼蜂舍至余处。彼天自知有如是心。我福业尽。如是天子。心生愁苦。不可譬喻。以见自乐将欲尽故。如是心热。与地狱火等无有异。唯除地狱。更无此火。此是他化自在天中最初失坏。
  又复他化自在天中第二失坏。彼天之身。第一滑触。周匝光明。形人中日。如萤火虫。彼天之身。所着璎珞。及余种种庄严具等。所有光明。宝壁山峰。皆在中现。如于镜中现见不异。若彼天子欲到退时。彼天身上所着璎珞庄严具等。山峰若壁。于中不现。余黠慧天。如是见已。语彼欲退业尽天言。汝放逸行。退时欲到。汝身所着璎珞庄严。无有光明。宝壁山峰于中不现。彼黠慧天。曾见余天临欲退时有如是相。此是他化自在天中第二失坏。
  又复他化自在天中第三失坏。所谓彼天退时。将到彼处。诸天业未尽者。乘种种宝妙光明殿。三处能行。所谓虚空陆地水中。行则速疾。无所障碍。不摇不动。若天业尽将欲退时。彼殿摇动。行则不速。自余诸天见其殿动而语之言。汝于今者退时欲到。我先曾见余天退时。有如是相。彼业尽天。如是闻已。与天境界将欲离别。愁火烧心。如地狱火。所烧不异。此是他化自在天中第三失坏。
  又复他化自在天中第四失坏。若彼诸天。善业未尽。五乐音声。庄严具声皆悉美妙。所有歌声。美妙可爱。闻已心喜。若其有天善业尽者。彼天五乐音声不妙。歌声亦尔。如哑不异。彼天闻已。心不生喜。以自业故。庄严具中。声出说言。汝于今者善业尽灭。以汝放逸。放逸行故。汝于今者。将欲到于异世间去。以业缚故。彼天如是。以自业故。闻庄严声。其心极愁。作如是言。我于今者境界之乐。福德业尽。彼种种宝。所庄严帻。即时堕落。如是见已。生大苦恼。此是他化自在天中第四失坏。于三界中。更无有处。有物是常。一切无常。如是六天是失坏处。彼如是天善业尽故。必定当退。此失坏天悕望此天持戒生者。善业尽时必定当尔。如是第五山树具足地处诸天。牟修楼陀夜摩天王。迦迦村陀世尊塔中所有经字。示彼天众如是说言。汝等天众。舍离放逸。勿放逸行。放逸味苦。地狱中受。一切欲味。悉皆如是。彼诸天众。闻第三佛所说经已。若天放逸乐放逸者。放逸则减。
  于六经中迦迦村陀如来所说第三经竟。
  尔时彼处夜摩天主。知彼天众心生厌离。而告之言。汝等天众。已闻大仙所说正法。能尽诸苦。除舍放逸。为天人说寂静之法。汝等天众。已闻第三如来之法。汝于今者。闻法律已。精勤修行。复听余佛所说之法。闻已摄取。则得利益。退此天已。不堕地狱饿鬼畜生。牟修楼陀夜摩天王如是说已。一切天众。皆白天主。牟修楼陀。而作是言。唯愿天王。利益我等。安乐我等。尔时天主牟修楼陀。告天众言。汝等天众。一切皆看此之第四如来之塔。种种珍宝。而为庄严。无量百千光明照耀。有种种宝。间错奇丽。无量功德之所庄严。光明普覆。此天世间。一切遍满。尔时天众白天王言。我今已见。尔时天主牟修楼陀。告天众言。汝等今者。一切共我诣如来塔。天众答言。如是天王。尔时天主牟修楼陀。并天众等。相随而去。到佛塔已。其心清净。头面敬礼如来之塔。心则清凉。礼已则起。看毗叶婆如来之塔。彼如来塔。种种妙宝。光明照耀。如前所说。
  彼佛塔中宝壁之上。有经法字。利益天人所谓说言若有人能成就七法。则生天上。何等为七。一者所谓有善男子。闻法闻义。闻法修行。闻法善意。随所闻法。心则摄取。闻已坚固。闻已受持。闻已爱乐。心生喜乐。此善男子。近七功德。具足知识。何者七种知识功德。皆悉具足。所谓一者如说而行。二者近他如说行者。三者则能如说而行坚固摄取。四者得法坚固思惟。五者住意。六者谓近同善业者。七者他教不取他恶。近如是等七种功德具足知识。云何名为如说修行。如是知识。善行善作。若有所说。知量少说能为利益。时相应说。方相应说。不疾不迟。多义少语。美妙易解。与法相应。自他利益。如是而说。如彼所说。如是而行。云何近他如说行者。常正修行身口意等。意内外净犹如真金。彼人如是如说修行。云何名为如说而行。坚固摄取。若有所作。普清净作。三种作业。观察彼业。善清净已。生天人中。乃至涅盘。如是之人。或自思惟。或从他闻。此业报乐。坚固喜乐。坚固摄取。如是知识。坚固摄取。彼善男子。云何得法坚固思惟。所谓善净坚固摄取。二世利益。如是见已。坚固思惟。如是坚固思惟意者。或从他所得闻坚固善业果已。或自思已。喜乐真谛。如是喜乐真谛知识。云何住意。此多闻已。意则不乱。此名住意云何为近同善业者。谓见他人同己功德。如是见已。则近彼人。云何他教不取他恶。余人非法似善法者所不能牵。如是亲近七种功德具足知识。善男子者。或生人间。或生天中。此说初法。
  何等复是自余六法成就彼法。得生天上。所谓多闻摄取修行。不懈怠念。不热恼他。不诳等六。此等七法。如是已说。成就如是七种法者。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如七大殿。若王大臣。乘如是殿。五乐音声歌舞喜笑。妙鬘庄严。如是而行。向游戏处。如是七法。若人成就。行向天处。
  何者多闻而名多闻。谓闻真法。闻已调伏。不生憍慢。如其所闻。多闻增长。不放逸行。智不厌足。常咨问他。自己功德。不向他说。不诵己名。此多闻者。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此第二法随顺正入修行成就。
  云何第三摄取修行。谓闻法已。摄取修行。若复有人得闻法已。于非法律。摄取修行。唯闻法已。荷法重檐。不修不行。不取法果。若复有人。以智慧钩。调伏持戒。若智不静。则彼持戒。犹如昼灯。无有光明。不坚不实。若持戒中。有智和合。彼人犹如火灯光明。坚而复实。得果不虚。若修法者。得说言坚。非唯口中言说为坚。彼人身业口业意业。皆悉寂静。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此第三法。
  云何第四名不懈怠。言懈怠者。所谓不作。何名不作。随所作法。发已不作。不能究竟。彼如是法。精勤不断。则能究竟。若是懈怠不精勤者。不能究竟。少发起者。于世间法。出世间义。不具足行。若懈怠者。一切所作。皆悉羸劣。为一切人之所轻贱。毁呰嫌薄。自受苦恼。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如是之人。懈怠所坏。如是懈怠。应当舍离。如火如刀。如堕崄岸。如恶毒蛇。若为懈怠所破坏者。则不精勤。无有威德。如羊不异。彼则无智。种种所作。一切不知。若智非智。若法非法。应行不行。一切不知。何以故。以不读经。不闻法故。以懈怠故。若复有人。论开心意。于智所知。若法非法。一切皆知。应作不作。应行不行。一切皆知。如是等法。智慧所知。一切皆知。智及精进。懈怠者无。彼懈怠者。如盲不异。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如是之人。出世间义。一切皆劣。受第一苦。他舍而乞。常依他门悕望乞丐。常看他面。第一恶色。头发覆眼。眼目干燥。脚爪皮等一切焦枯。四出巷中。家家乞行。辛苦活命。一切轻毁此因缘故。应当舍离一切懈怠。
  与此相违。勤精进者。一切所作皆悉成就。乃至涅盘。何况其余世间之法。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以是等故。若天若人。一切皆应舍离懈怠。勤发精进。时彼世尊毗叶婆佛。而说偈言。
  懈怠意及幻  或慢或恶口
  或舍离智等  此是失坏地
  亲近恶知识  舍离善智识
  或复邪见等  此是失因缘
  不知善不善  非时而语言
  或信妇女等  此不饶益地
  近何人何人  何处何处食
  身自不利益  此法令人轻
  坏勇若失念  或为王所憎
  或心坚强等  此法未时死
  不谛知业果  及以法非法
  离善知识者  则堕于恶道
  懈怠若多睡  或贪着诸味
  嗔及故妄语  若恶口言说
  多贪若憍慢  心动舍离法
  若习近淫欲  或赞淫欲法
  如是有三过  懈怠是根本
  若勤精进者  则无诸使过
  一切精进者  必定成就果
  如所应精进  业必定得果
  如是三种业  能得三种果
  三聚三根本  决定三有行
  彼佛世尊毗叶婆塔壁上书字如是说偈。毁呰懈怠。天众见已。作如是言。我等决定舍离懈怠。从此懈怠有枝条过。如佛所说。懈怠之者。若天若人一切作业。于一切时。一切减劣。若天若人不懈怠者。次第乃至到于涅盘。此第四法。人天之中多有所作多有利益。
  又第五法多有所作多有利益。所谓念也。一切法中能为妨者。所谓懈怠。如是一切世间之法摄涅盘者。念则是根。若出家者。若在家者。念不放逸。不放逸行。一切所作。皆悉成就。如是之人。数数作业。如法作业。勤发精进。随所悕望。心念正行。彼人五根。护五境界。心不迷惑。眼见色已。于彼色中不生欲染。心不喜乐。如色实见。知其根本。见如是色根本因缘。何因缘生。彼人如是知见色已。心不浊乱。如是彼色。则不能牵。以如实见如是色故。若出家者。若在家者。若天人等。知生色过。欲生色过。已灭色过。如是念知某方某处。心缘彼色。如是境界之因缘故。共眼生识。由彼境界。已生我畏。此无垢念。能除烦恼。我以此念已除如是境界怖畏。如是怖畏因缘而生于诸境界。第一悕望心正念故。则能除遣无量种色境界怖畏。念缘能除。于念念中。稍除渐除。譬如世间善巧铜师。以好铜器。置火中已。然后治之。如是数数。入火复治。勤不休息。渐渐除垢。令其滑净。如是善念。数数除垢。尔乃清净。又如瓶师。因缘合集。以久习故。泥团成瓶。如是之人。勤心发念。修集因缘。如缘生瓶。正念观察。如所着衣。从初次第。念念至尽。如是如是。始发善念。次第乃至一切过尽。得见真谛圣印印心。彼过相尽。过相尽故。人则知之。是故若有欲得善者。当一切时如实正念。若眼缘色。念绳缚心。令不动转。如调恶马。如是善念。于先住持。过去境界。攀缘念已。如是复遮现眼境界。念九十八。云何念住。谓生欲染。不生观风不能令动如是念住。如实思惟。此色彼色。有无量种。无量形相。观四圣谛苦集灭道。令彼欲染一切寂静。或令欲染一切尽灭。或皆微薄。此是何者善法势力。所谓系念是其根本。一切善法。皆依念住。如是转行。是念现在。
  云何复念未来世法。未来未有。未生未见。彼境界相。云何而念。若得境界。是则可念。未来世中境界未有。当云何念。彼所念者。虽复未来。见因缘相。攀缘未来。如是得念。谓见有人。修身口意。善业行者。见已则念。如是之人。决定生天。若见有天恶业行者。见已则念。如是天者。必堕地狱。如是念知。此第五法。于人天中。多有所作。多有利益。
  又第六法。于天人中。多有所作。多有利益。谓第六者。不热恼他。若不恼他。其心寂静。不生分别。此有梵行。此无梵行。见他敷具。病药所须。不生讥嫌。不自言是。亦不说言。我能持戒。若少持戒。少读诵经。于檀越所。不自称说。等心怨亲。常念三宝。不朋破戒。不恼持戒。于诸檀越。不数参承。而取资用其心柔润。数数咨请。说法师长常住空闲。常一切时近梵行者。如是功德相应之人。不热恼他。如是于他不热恼故。多有所作多有利益。
  又第七法。于天人中。多有所作多有利益。所谓不诳。自隐功德。除去恶业。心意正直。衣钵知足。恒常乞食。山谷岩窟。树林中住。行食知足。其心平等。无有高下。非无因缘。人中游行。疑有虫处。不行于彼。不坏泽中水岸河坎。畏杀虫故。不咒霹雳雷电雨等令堕伤杀。不说星宿日月薄蚀诸曜吉凶。而求财物饮食供养以资自命。不常往返一檀越家。亦不戴面仰头而行。亦不动唇诈作诵习。不高声语。亦不私窃。不着间杂靴鞋履等。不以杂绳用系身体。自身不着杂色香囊。至敷具等。皆悉不畜。无戒功德。大众会处。则不入中。不令他人到于城邑聚落等处说己持戒本望利养。不种种处妨乱心意。不贪不求。不近村住。于旧知识亲眷等舍。不自在入摄令属己。不彰他恶。不隐他德。见他实过。屏处不说。舍弃妇女。如远恶蛇。于诸妇女。不共语说。不与同行。饶华之树。一切不往。可爱园林。亦不游行。畏闻可爱众鸟声故。畏闻彼声欲心动故。是故不欲闻彼鸟声。饶声水河。不近坐禅。畏闻彼声心动乱故。多熏香花。不近坐禅。亦不近行。何以故。畏鼻闻香心意动故。亦不观看种种诸鸟。种种色鸟。鹅鸭命命。若孔雀等。多欲诸鸟。不看不见。不近彼行。畏心动故。畏见畜生妇女因缘欲心发故。
  椰子果树波那婆树。母柘果树。庵婆果树。毗罗果树。迦卑他树。波留沙树。佉殊罗等种种林树不近坐禅。恐畏生心贪其味故。舍离果树。在寂静林。无味可贪。无多人众。在安乐行园林之中。如是坐禅。勤发精进。共过怨斗。心恒不乱。乃至不取为寺因缘。犁地之土。如是断爱。朽坏铁钵。以绳连缀。用受饮食。而心不念铜银等钵。不畜三碗。所有袈裟。不翻披着。于夏天时。除大小便。更不余行。乃至一步。畏杀虫故。食奢弥果。时食好果。不食烂果。食小枣等。不看不食。若食梨果。佉殊罗果软枣豌豆。若朽豆等。不看不食。恐畏其内有诸虫故。于自屋壁所生诸虫。终不除却。畏伤损故。畏其死故。坐处一坐。不观他钵。畏贪食故。若行道时。不近他行。恐为妨故。饶虫之地。不大小便。畏伤虫故。畏杀虫故。乞食行时。看一寻地。以直心故。恒常亲近正直心者。如是比丘。不集诸物。于一切物。皆不悕望。于希有物。心不乐见。常勤坐禅。彼善比丘如是不诳。彼善比丘。如是持戒。清净不犯。如是净命。如是内心。清净善净。如是比丘。如说学句。坚持不犯。彼善比丘。如心所念。如是道生。常净命故。有善意生。不乐劣生。愿生善道。时彼世尊毗叶婆。佛而说偈言。
  清净命之人  寂静身口意
  坐禅而离爱  去涅盘不远
  头陀不放逸  冢间树林中
  常如是处住  去涅盘不远
  尘土物敷具  一钵复破坏
  根果食知足  彼人安乐行
  于欲解脱人  常乐于知足
  善意勇健者  去涅盘不远
  不谄诳之人  远离于尘垢
  其心如虚空  去涅盘不远
  彼佛世尊。如是赞叹善行比丘不谄诳者。
  成就如是七法之人。是善男子若行欲者。没生死海。则是畜生。形虽是人。而实非人。若能成就七法之者。则为善人之所赞叹。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受天乐已。退生人中。则得涅盘。以余业故。第一善者。此七种法。所谓从初近善知识。次第多闻。摄取修行。不懈怠念。不热恼他。不诳等法。如是七法。非谄曲法以如是等七法宝藏之因缘故。得生天中。若天等中。得七法已。莫放逸行。令福德尽。天中退已。堕于地狱饿鬼畜生。故天不应行放逸行。以自破坏。于诸有中。无有放逸。行放逸行而得乐者。人中成就如是七法。则生天上。有三因缘。天中退已。堕于地狱饿鬼畜生。所谓三者。不闻正法。近恶知识。不信业果。若不成就此七种法。堕于地狱饿鬼畜生。尔时天主牟修楼陀告天众言。此等一切。汝等已闻。彼佛世尊。以怜愍心。利益众生。已如是说。时彼天众。一切皆共白天王言。我等今者已闻如来此所说经。彼佛世尊。怜愍世间。已作利益。为除放逸。故如是说。牟修楼陀夜摩天王。告天众言。汝闻此经。勿行放逸。天放逸故。生于地狱饿鬼畜生。何以故。汝以大价贵重之物。贸得此间天中生处。今者不应以放逸故。令其空尽。如佛所说。如是经法。摄取正行。舍离放逸。
  于六经中。毗叶婆佛所说经典第四已竟。
正法念处经卷第四十七 观天品第六之二十六(夜摩天之十二)
  尔时第三夜摩天王牟修楼陀。示其天众。佛塔经文。令彼天众心纯熟已。复示生死衰恼之处。无量百千诸过充满。恩爱别离。近不爱者。所谓老死忧悲啼哭众过。皆满具足。失坏生死。乃是具足一切诸衰恼处。尔时天王。既见天众心善调伏。然后复以怜愍心故。利益众生。如是告言。汝等天众。今者应知一切诸天放逸行故。必致衰恼。后死到时。心则生悔。极大热恼。得大殃祸。当于彼时。无有方便而可得脱。业绳系缚。如是将去。独而无伴。若人若龙。或地狱人。将入地狱。死罥所缚。无有同侣。唯除善法若不善法。在于一切诸众生海。时彼天众。复白天主牟修楼陀。而作是言。如是如是。当于尔时无一同侣。除法非法。尔时天主牟修楼陀。告天众言。汝等天众。应如是知。更无同伴。
  又复告言。汝等天众。若欲增长信心种子。欲得安乐。毕竟除苦。今此天中。又复更有阎浮那陀金宝妙塔。真珠网覆。有七宝柱而为庄严。种种杂宝。种种光明。是迦那迦牟尼佛塔。我今共汝一切天众。往诣彼塔。到彼塔已。礼拜供养入彼佛塔。入彼塔已。随彼塔中所有诸法。一切遍看。见已摄取。得已修行。以自利益。出于生死。次第乃至到于涅盘尔时天众。既闻天主牟修楼陀如是语已。心生敬重。离放逸心。诸根寂静。俱向大仙。名迦那迦牟尼佛塔。塔之光明。如前所说。尔时天众。一切皆共牟修楼陀夜摩天王。诣彼佛塔。到佛塔已。夜摩天王牟修楼陀告天众言。彼迦那迦牟尼如来。说一切法。皆悉无常。利益世间。怜愍众生。此佛塔内。化在壁上。汝等天众若得见者。则生厌离。见无常法。必生厌离。彼佛世尊。所说所化此佛塔中壁上化现。时彼天王如是说已。共彼天众入佛塔中。彼佛塔量广十由旬。彼佛塔内。一切生死皆悉无常。一切具足。无不失坏。自业行故。不得自在。异异不同。五道差别各各化现佛塔壁中。如镜相似。彼色明了。亦如正见。处处各各了了分别。如杂色画。
  彼处一厢。见八地狱。谓活黑绳。合唤大唤。热及大热。至阿鼻等。见天堕中。自业风吹。首下足上普身炎然。一切身上火色。犹如金舒迦树。上从天处下堕。次第至地狱中。高声唱唤。自心所诳。善业尽故。为放逸怨之所诳故。天中成就第一乐已。入于地狱大苦恼处。唯独无伴。离于知识亲旧弟兄。堕于地狱。无能救者。
  彼诸天众。最初如是。塔中壁上了了而见。四天王天堕于地狱。四天王天。有杀生过。有偷盗过。四天王天云何杀生。谓彼天众。共阿修罗战斗之时。杀阿修罗。天得胜时。阿修罗坏。取其头冠取其铁刀。随彼所有。一切皆取。此业因缘或复更有余业因缘。堕于地狱。为心所诳。作如是业。于彼天中。随何时退。于彼退时。阴尽灭时。攀缘中阴。生地狱中。续彼乐处。受中阴身。甚大苦恼。彼于如是中阴之中。苦恼叵耐。何况已入地狱之中。受无量种极大苦恼。此为大业。如是戏弄此诸众生。天处退已。生地狱中。彼诸天众。于佛塔内。如是皆见。世尊所化。
  又彼天众。于彼塔中异处。复见四天王天。退天处已。生饿鬼中。彼天如是食乐失已。生旷野中。复得如是饥渴苦恼。如是天衣。久时着已。后复头发覆面覆身。闇眼处生。彼身犹如被烧树相裸露无衣。或有身着火炎衣者。在旷野中。饥渴烧身。唱声叫唤。乃至少水如露渧许。亦不可得。生三十六饿鬼之地。夜摩天众。彼佛塔内壁中而见。乌鸟獯狐嘴啄其面。若眼口等。如是处见。如是天处。地触软滑。游戏行已。后时复生饿鬼之地。热火坚地。热恼土尘。和合为地。多饶黑虫。有金刚嘴。夜摩天众彼佛塔内。壁中而见。彼鬼叫唤。天处退来。又复天中嗅好香来。或曼陀罗居世奢等异异胜香。百千种香。一切嗅来。复于后时。在于不净屎尿气臭。死尸冢墓秽恶处行。如是饿鬼。嗅无量种不净之物。秽恶臭气。于彼鼻中。有炎蚁子。彼炎蚁子。满其鼻中。彼诸饿鬼。饿鬼中生。于彼塔内一处壁中。如是而见。
  又复如是。前生天中无量种种酥陀之食。可爱色味。香触具足。复受戏弄饿鬼之身。如是生已。第一不净。第一臭气。屎味难得。于百年中不曾一得如是屎食。彼佛塔内。一处壁中如是而见。如彼食屎。塔内壁中如是而见。又彼天身。所着之衣。第一柔软。第一滑触。无量诸宝间错而成。如天所应。甚为可爱。已于天中着如是衣。复有天风。吹种种花以坌其身。复于后时善业尽故。生饿鬼中。裸形无衣。自身生毛。毛甚稠穊。坚[革*卬]色黄。而覆其身。百千黑虫。遍体食之。多饶如是种种火虫。食其身体。生饿鬼中。饥渴烧身。恒常羸瘦。以啼哭故。眼面皆烂。久受无量饿鬼之苦。放逸所诳。从天处退。堕饿鬼地。
  又夜摩天中。山树具足地处天众。于彼塔中。壁上异处。次第复见。四天王天。退堕种种诸畜生道。种种方处。略而言之。生于三处。水陆空行。彼水行者。迭相食啖。受大苦恼。或受寒苦。或受热苦。彼陆行者。日炙焦燃。受大苦恼。饥渴烧身。迭相杀害。或畏系缚。受大苦恼。百千种受。不可得说。如是畜生。业风所吹。受诸苦恼。彼空行者。若细若粗。若大身鸟。常乐相杀。受大苦恼。彼天退已。生畜生中。以放逸怨之所诳故。
  如是余天。若不放逸。不放逸行。作胜善业。修福德者。从天退已。生于人中。如自善业。如是受报。若不善业生人中者。一切如是。种种为作。入于衰恼。有下中上。有贫有富。依方时法。若丑若美好恶等色。彼佛塔内壁中而见。若有善业。乐修多作。若修持戒。八圣道业。不穿不孔。坚固不犯。善调心意。三业大力。善业力势。决定受得可爱果报。归依三宝。因缘力故。或时布施众生无畏。或以法施。因缘势力。或复其余。更异相似。作诸善业。净法熏思。寂静心力。次动口业。或清净心。谏劝父母。修施戒智。自身先有善业力故。能劝父母。或施病人贫穷之人。或以饮食供给病人。或以药草施与病人。无医师者。病药所须。布施力故。或不杀生。或不偷盗。或不邪淫。不饮酒等。或于旷野崄远之处。善心造井。若水池等。施所须者。此业势力。或时供养佛法僧宝。此业力故。礼拜合掌。作善业故。或于饶人破坏国土。多人畏处。畏旷野死。或畏刀者。施其无畏。或施缘觉阿罗汉人床敷卧具病药所须。如是业故。或于妻子。正护与乐。或于俭时。布施饥者。饮食养之。此业最善。乃至涅盘。三种菩提。如愿得果。何况生天。若天上退。还生天中。彼复更见天中转行。如是彼天。在佛塔内壁中而见。彼处天中种种业网。无量因缘。业绳缚取无量众生。于生死中施设张之。众生入中。则为所缚。
  尔时彼处夜摩天众。彼佛塔内壁中既见。四天王天。无量种退。得大衰恼。如彼世尊。名迦那迦牟尼如来。所化见已。复更观察三十三天。彼佛塔内壁中既见四天王天如是衰恼。次复思惟三十三天为如是不。时夜摩天。彼佛塔内复到异处。于净壁中。见彼世尊。如彼世间生死之实。业锁所系。若乐若苦。如化而见。如是次见三十三天。亦复如是。如业受乐。如自业行。若善业行不善业行。彼天如业受乐受苦。或堕地狱饿鬼畜生。或人或天种种差别。无量业罥所系缚已。复于三十三天之中。流转而行。在生死处。业风所吹。于三界中无处有业不受果报。何况三十三天之处。彼夜摩天。彼佛塔内清净壁中。复见五道自业所作。自业罥缚。复于后时。入活黑绳合唤大唤热及大热七大地狱。唯除阿鼻最大地狱。何以故。天中不作阿鼻之业。此因缘故。天则不生阿鼻地狱。天唯生在七大地狱。三十三天退已。若生活地狱者。以杀生故。或余业故。天阿修罗战斗之时。杀阿修罗。则是杀生地境界住。一切诸天皆有杀生。四天王天三十三天。二皆杀生。二皆偷盗。自上四天则不如是。彼地界住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如是作业。三十三天是微细业。余天不尔。如是生于三十三天微细之业。及生退等。山树具足地处天众。彼佛塔内壁中见之。三十三天欢喜园中波梨耶多光明林中。杂殿堂中。种种嬉戏。受境界乐。善业尽故。不知足罥之所系缚。入地狱中。四天王天退堕地狱所受苦恼。三十三天堕地狱苦。十倍更多。何以故。诸有天中境界之乐。若乐胜者。离别之苦。亦如是胜。极为大苦。相续流转。以如是业。转转上胜。如天身中。一切身分。处处柔软。彼眼等中以柔软故。所受苦恼。亦多而胜。如是彼处。四天王天所受之乐。三十三天乐则胜彼。三十三天境界失坏。所有忧苦。亦多亦胜。心苦恼大。心苦恼多。苦乐二种。甚多甚胜。不可譬喻。天中甚乐。地狱极苦。业罥所缚。如堕崄岸。受无量种胜重苦恼。夜摩天众。彼佛塔内壁中而见。三十三天放逸所坏。彼夜摩天如是见已。心极愁恼。
  又夜摩天。彼佛塔内异处壁中而复更见。三十三天退彼天已。堕饿鬼中。在欢喜林。光明林中。间杂殿处。游戏之处。受天快乐。天酥陀食。具足资身。充饱受乐。如是久时受胜乐已。复食不净粪屎之食。诸不净虫遍其身体。如是观见放逸行天。三十三天堕饿鬼中。夜摩诸天。如是见已。心极愁恼。
  又夜摩天。彼佛塔内异处壁中。而复更见。三十三天。或退天已。生畜生道。在大海中。作弥那鱼。或作贝虫。摩伽罗鱼。舒摩罗鱼。在如是等恶虫中生迭相杀害。饥渴烧身。受无量苦。如是空行鸟等畜生。迭相杀害。常有怖畏。心恒畏死。受诸苦恼。如是泽中种种兽等。相杀相食。受诸苦恼。
  如是说已。四天王天。以善业故。生于人中。如是次第。三十三天如善业故。若生人中同业之处。受诸苦恼。生死所缚。若天退时。受无量种天中苦恼。如是苦恼。不可得说。何况人中在胎藏内所有苦恼。人世界中欲出胎时受诸苦恼。婴孩时苦。出胎在地。未能行时。倒地等苦。匍匐时苦。身体无力。于作不作。一切不知。愚痴啼哭。如是苦恼。如是种种苦恼之事。不可具说。彼佛塔内壁上而见。如镜中见。山树具足。地处天众。一切皆见。
  彼诸饿鬼如是饥渴。系属于他。不得自在。有寒有热。风吹日曝。处处而行。在于旷野。如是等苦。有无量种。皆悉具受。不可尽说。如是天中山树具足地处天众。彼佛塔内壁中而见。如是已见。种种苦恼有无量种世间生死在彼壁中。如善巧画。彼诸天众。见希有已。心生厌离。生如是心。天胜于人。人第一道。所谓是天。天第一道。所谓人中。人欲死时。则愿生天。天欲退时。愿生人中。人乐于天。天乐于人。于此天人二道中生。如是苦恼。何况其余恶道之中。业所戏弄。
  又复如是。山树具足。地处天众。彼佛塔内。异处壁中。见善法堂。三十三天。退彼天处。如业行故。生五道中。彼天退者。如前所说。业因缘故。若天中退。亦生天中。犹不离苦。知本生退。若爱别离。于退生畏。如是畏退。无量种苦。彼天既见无量苦恼。次复观察彼佛塔内异处壁中。见帝释身退彼天处。妙宝天鬘。天衣庄严。种种光明。彼庄严具。火炼金色。有胜光明。不可譬喻。胜欲具足。五欲具足。一切舍离。自业所牵。恶道门开。放逸所使。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自业所作。或善业牵。不善业牵。故如是退。彼佛塔内。净宝壁中。见于往世先退帝释彼诸帝释。有三十二。
  初帝释者。名庵舒摩。既作三十三天王已。自福尽故。生大海中作摩伽罗大身之鱼。本在人中。作猎鱼师。常多杀鱼。亦常礼佛。以礼佛业。是故得生三十三天。为帝释王。杀生因缘。海中作鱼。以余业故。生畜生中。
  又夜摩中山树具足地处天众。彼佛塔内异处壁中次第复见。第二帝释。名三浮提。本在人中。曾作善业。与病者食。或清净心。与比丘食。彼业因缘。是故得生三十三天。为帝释王。后时福尽。余业因缘不善业故。作蜥蝪虫。彼前世时。邪见心故。外道斋中。杀蜥蝪虫。以彼因缘。生地狱中。出地狱已。余业因缘。作蜥蝪虫。
  又夜摩中山树具足地处天众。彼佛塔内异处壁中。次第复见第三帝释。波罗迦奢。是其名字。受天境界。五欲乐已。于彼欲退。本人中时。供养父母。病时瞻视。彼业因缘。是故得生三十三天。为帝释王。本业尽故。彼天处退。生饿鬼中。彼过去时。于异处生。时世饥俭。多储谷等。贵粜与他。诳惑他已。心更悕望后时大俭。以彼因缘。是故生于黑绳地狱。彼余业故。生在针咽饿鬼之中。
  又夜摩中山树具足地处天众。彼佛塔内异处壁中。见无量种生死衰恼。生希有心。如是无量种种见已。次第复见第四帝释。名曰作爱。天处退已。生于猪中。如是见已。观彼善业。何业因缘。为帝释王。彼前世时。于他邪见婆罗门人。病因欲死。与药令服。怜愍心言。当服此药。以是业缘。生于善道三十三天。作帝释王。善业尽故。堕地狱中。彼处既出。以余业故生在猪中。彼天复观如是业果。以何因缘。复生猪中。彼前世时。恒常喜猎。多杀众生。或多杀鹿。或多杀猪。彼业因缘命终。生于活地狱中。彼业既尽。以余业故。生在猪中。
  又夜摩中山树具足地处天众。彼佛塔内异处壁中。次第复见第五帝释。名为善意。以何业故。生于彼处为帝释王。彼前世时。曾见他人师子欲杀。救令得脱。以怜愍心。将来归家。多日供养种种饮食。彼业因缘。是故生于三十三天。为帝释王。名为善意。彼处退已。生于焦热大地狱中。以何因缘生彼地狱。本前生时于王众中。妄语言说是业因缘。堕彼地狱。善意帝释彼处退已。复有帝释次第而生。名憍尸迦。彼夜摩中山树具足地处天众。彼佛塔内异处壁中而得见之。彼何善业。谓前世时。是多财宝富婆罗门一居奢内置婆罗门。设大斋会。集尊重人饮食供养施其财物。彼业因缘。是故当来作帝释王。名憍尸迦。又本复作无量福德。当作帝释。名憍尸迦又夜摩中山树具足地处天众。彼佛塔内异处壁中。见彼天处。帝释王处。有佛世尊释迦牟尼说法势力。令彼帝释闭塞恶道。天中退已。生于人中。如是七返。如是道行。诸夜摩天。如是见已。生希有心。
  一切诸余帝释天王。彼佛塔内。异处壁中。皆悉见其生处恶道。唯独不见彼憍尸迦帝释恶道。此何因缘。尔时彼处一切天众。白其天主牟修楼陀。而作是言。一切诸余帝释恶道。如是皆见。何故不见彼憍尸迦帝释恶道。以何因缘。见其七返。而无第八。
  尔时天主牟修楼陀。闻已告言。汝等今听。为汝说彼憍尸迦道。以此因缘。我今欲为汝等说故。将汝等来。入此佛塔。入此塔已。我为汝等说于正法。何以故。汝等一切皆悉如是放逸而行。天欲诳故。心痴迷惑。不闻正法。是故我为利益汝等。将汝等来入佛塔中。令汝等辈。现离憍慢。汝放逸行。此身空过。于后退时。心则生悔。如是因缘。我于今者。劝汝等辈听闻正法。以何因缘。此中唯见彼憍尸迦二道生处不生恶道。又亦更无第八返生。此佛塔内如是不见彼憍尸迦先放逸行大放逸行。命欲尽时。善业尽相退相出现。有善知识而语之言。汝憍尸迦退相已现。今欲破坏汝清净心。以自利益。如是说已。憍尸迦言。为我示道。令我闻法。此处不退。尔时仙人善友知识。为憍尸迦。如是说言。憍尸迦听。有善方便。令憍尸迦此处不退。此阎浮提。有佛出世。名。甘蔗胤种姓中生。一切悉知。一切悉见。一切业果。皆悉普证。示导一切众生正道。无上法王。为汝说法。令汝此处当不退失。彼知识所。如是得闻。既得闻已。为闻法故。速疾速疾向阎浮提。到世尊所。时憍尸迦。于一念顷到世尊所。见佛世尊。为说正法。安慰为说。闻已得益。示涅盘城。彼所说法。初中后善。义善语善。独法具足。清净鲜白。谓苦苦报。苦灭苦证说四圣谛。苦集灭道。彼憍尸迦既得闻已。复问世尊释迦牟尼。而作是言。大仙瞿昙。今我有妨。退相已现。我于此处。不久当退。如是问已。彼佛世尊言。憍尸迦。如是如是。如汝意念。汝退相现。汝天妨碍。善业尽故。放逸行故。以汝身心。爱自在故。欲到异处。在大生死旷野之中。不可得渡。彼岸叵到。一切世间愚痴凡夫。无足力故。生老病死。悲啼号哭。愁忧苦恼。无可爱乐。恩爱离别。怨憎集会。毒蛇师子。种种可畏。满彼旷野。遇日所炙。愚痴黑闇。无边欲染。以为妨碍。愚痴凡夫。诸兽充满。无量百千分别树林。障闭拥塞。无正法水。离善知识。所说正道。多有无量邪见外道。邪意异路。满彼旷野。不能远离。前际后际。中间宽远。五道之苦。不可忍耐。闇苦覆地。汝憍尸迦。于此生死旷野之处。心生怖畏而不免离。汝于先来。染着欲乐。是故不觉。欲乐尽故。今者则知。汝退至时。欲不能救。退时临到。将堕异处。彼憍尸迦。闻佛说已。整服一厢。去头天冠。顶礼佛足。却住一面。白言世尊。颇有方便。令我不退此处以不。令我不退。复得于此三十三天为王以不。彼佛告言。我有方便。令汝不退。何以故。更无异人而能如是。决定作业。生于此中。坐汝坐处。而为三十三天之王。如是因缘。是我所见。我今见汝。于此坐处。久坐不离。我于今者。见有因缘。汝则不退。所谓得闻我所说法。彼憍尸迦。闻佛语已。合掌在额。心生欢喜而白佛言。唯愿世尊。善为我说。我今谛听。彼憍尸迦如是语已。彼佛世尊。为说欲味过患出离。广说如是胜修多罗。彼憍尸迦如是闻已。即时获得须陀洹果。时憍尸迦。既得果已。次第退生。闭塞恶道。以此因缘。夜摩天众。此佛塔内壁中不见彼憍尸迦第八生处。彼帝释王。得涅盘故。过第七返第八返生则不可得。如是因缘。我为汝等天众已说。尔时天主牟修楼陀。而说偈言。
  欲则非财物  以不资益故
  戒信财中胜  毕竟得涅盘
  此欲非财物  令入有旷野
  若令解脱欲  乃是真财物
  若不救恶处  若乐不寂静
  彼唯大痴故  非财而名财
  如是得言物  所示欲非物
  若离非物欲  得彼真财物
  若说寂静道  彼示道第一
  彼何者胜道  智慧者能到
  若有不近欲  若不为爱诳
  彼行善道处  不近于欲火
  欲常不可足  欲亦非寂静
  共爱而和合  如火得薪焰
  天人若龙等  不知足则失
  为地狱火烧  彼失乃是失
  如是天主牟修楼陀。以如是等无量种法。教示天众。拥护救摄。尔时天众极生厌离。厌离欲已。复白天王牟修楼陀而作是言惟大天王。我已观见他未来世。生处诸道。今复自观我未来世当生何道。牟修楼陀天王答言。如是当观。天众闻已。彼佛塔内。则于异处壁中观察。见夜摩天退堕地狱。谓活黑绳。合唤大唤热大热等。见无量种堕彼地狱有头在下。如是堕者。有舒两臂。而堕中者。天身未灭。如是预见地狱生处。亦见天处。业尽退时。彼地狱中。身体烂熟。炎铁地上。无量乌鹫满彼地处。彼处种种无量怖畏。焰沙满地。地狱众生。在地狱地极烧极炙。彼天如是堕地狱中。头则在下。如是受苦。第一急苦第一坚苦。有无量种受诸苦恼。阎魔罗使。种种呵责。既呵责已。与种种苦。彼诸天等。皆见自身如是受苦。如是见已。彼佛塔内异处壁中。复见过去。夜摩天王。在地狱中。受无量种坚恶苦恼。为欲乱心。先乐境界已曾破坏。作诸恶业。云何而作。有何等相。阎魔罗使。皆悉具说。而语之言。汝本一切爱境界故。已作恶业。今于此受。如是过去夜摩天王。其名何等。有名大业。有名具足众贤。有名威德。有名不坏。有名意乐。有名善色。有名普乐。此如是等夜摩天主。堕七地狱。如善不善业果而受。已受第一境界之乐。心未厌足。为爱所坏。如是退堕。
  彼大业者本作何业。生夜摩天。为夜摩王。昔人中时。以净信心。施缘觉食。业因缘故。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夜摩天处。为夜摩王。于彼天处。受无量种境界欲乐。未知厌足。退彼天处。本偷盗故。而复堕于黑绳地狱。彼前生处。曾作药师。于他病者。不相应治。取其财物。以彼恶业。是故生于黑绳地狱。观彼大业夜摩天王。过去业已。次复观察具足众贤善不善业。彼何善业。生夜摩天。为夜摩王。彼佛塔内异处壁中。次复观见彼过去世。以清净心。舍已财物。施病比丘。以思熏心。彼业因缘。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夜摩天中而作天王。又复更为境界河漂。善业尽故。退堕叫唤大地狱中。又复前世人中之时。作土地主。放逸而行。心生憍慢。有道行人。甚渴流汗。彼王见已。与甘蔗酒彼饮酒故。失其本信。即便犯戒。失自利益。如是与酒不善业故。身坏命终。堕于叫唤大地狱中。彼天如是观察第二夜摩天王恶业行已。见于一切有为生死。与焰不异。彼此迭互相向说言。此大天王。如善不善无量种业相应果报。如是示我。我等今者。于此天王所得利益。如于父母。所得利益无有异也。
  彼天如是相向说已。于佛塔内。次复异处。于宝壁中。见迦那迦牟尼世尊神力所化。夜摩天王。名威德者。本因何业。生夜摩天而为天王。见彼前世人中之时。不破坏他而得财物。于夜暗中有说法处。为佛法僧然灯照明。彼业因缘。身坏命终。生夜摩天而为天王。名曰威德。久时为王。既作王已。随命长短。身坏命终。次复生于四天王天。于彼退已。生郁单越彼处终已。次复生于三十三天。彼处退已。生阎浮提。得为人王。有大威德。有大神通。彼处生已。放逸行故。为欲所诳。心轻动故。而复杀生偷盗邪淫。作如是等三不善业。以作如是恶业因缘。身坏命终。堕于焦热大地狱中。不可譬喻。有无量种无量百千异异分别地狱业故。于地狱中。受诸苦恼。如是已为心怨所诳。尔时天众。复见天中无量具足。复见失坏。或乐或苦。如是见已。迭互相向。而说偈言。
  极恶复甚恶  大力不可忍
  痴心造此业  如是堕地狱
  一切业由心  因缘在有中
  为痴所坏故  皆流转受苦
  种种大力苦  遍恼不可耐
  业缚在世间  而不生厌倦
  天退人中生  人死入地狱
  出彼生畜生  出畜生生鬼
  如是业轮中  世间业风吹
  流转于世间  痴故不觉知
  如是彼中山树具足地处天众。迭相为说彼迦那迦牟尼世尊如实所化无量种业。在佛塔内壁中明了。
  观彼业已。次复观察夜摩天王善不善业无量种生。彼佛塔内异处壁中。复见善色夜摩天王。彼因何业生夜摩天。而为天王。见彼前世人间之时。生婆罗门种姓之中。正见不邪。不热恼他。善修持戒。于系狱中极受苦者。无依主者。或于俭时有饥饿者。多与净洁美好饮食。以清净心。或于斋日。或非斋日。受戒持戒。彼因缘故。救被缚者。令得解脱。或以物赎。令其得脱。彼因缘故。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夜摩天中。为夜摩王。名曰善色。于长久时作彼天王。有大威德。有大神通。作彼王已。身坏命终。次复生于三十三天。有无量种受大快乐。至终尽时。于彼三十三天处退。次复生于阿修罗中。其身甚大。有大神通。阿修罗中报尽终已。生于人中。作大长者。有大威德。彼处终已。生瞿耶尼。在于人中彼处终已。复于人中边地受生。心轻动故。复更杀生。猎杀诸兽。以刀箭等多种杀害。彼业因缘。身坏命终。生地狱中。地狱大火之所烧然。受无量种坚恶苦恼。以作不善恶业因故。
  山树具足地处天众。如是观察彼业报已。复无量种无量分别诸善恶业。如是见已。于佛塔内。复向异处。于彼壁中。观迦那迦牟尼世尊之所化现。既往到已。于彼壁中。复见其余希有之事。往世曾有夜摩天王。名曰普乐。以何业故。生彼天处。为夜摩王。彼如是见。本前生处人世界中人身之时。曾有善意。常礼师长。心生敬重。见时则起。合掌供养。若复余业。扫佛塔地。扫已泥涂。散花烧香。常一切时。如力如分。布施沙门若婆罗门。常于病者阿那含人。给施供养。以净信心。如是供养。以是善业因缘力故。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夜摩天中而为天王。名曰普乐。身体皆乐。彼身光明。有种种色。见者心乐。安隐清凉。光明遍满五百由旬。一切宝色。此光明胜。端严殊妙。胜于一切。不可譬喻。如阎浮提人中胜者。谓月光明。端严殊妙。如是一切夜摩众中。普乐天王。光明最胜。于长久时。五欲功德。成就乐已。于彼处退。以彼业力之余势故。生阎浮提人中为王。所王之处。五百由旬。于中自在。生彼处已。心轻动故。猎杀诸兽。彼业因缘。身坏命终。堕活地狱。彼处出已。不善恶业之余势故。生于鸟中。
正法念处经卷第四十八 观天品第六之二十七(夜摩天之十三)
  彼诸天众。既见如是业果报已。彼佛塔内。复更观察异处壁中。觅希有法。于彼壁中。复见天王牟修楼陀随顺法行。不习近欲爱乐法行。作诸众生利益之行。善知一切善恶等业。既知业已不放逸行。虽作天王而不放逸。彼诸天众观见天主牟修楼陀业果报已。心作是念。此大天王。本因何业。生此天处而为天王。见其往世于人身时。修行善法燃灯佛所。得闻佛法。既闻法已摄取受持。思惟修行。如所闻法。如是安住。如是闻已。乃至一念心不曾乱。正信出家。剃除须发。披服法衣。既出家已。乃至微少尘许等恶。生大怖畏。修行梵行。以彼业因。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谓在他化自在天处作彼天王。名曰不坏。彼处退已。生于人中。为转轮王。王四天下。彼业尽已。命终生于四天王天。彼处退已。生于人中。复得为王。所王之土。一千由旬。彼命终已。生弗婆提。于彼为王。大胜身体。彼命终已。次复生于阿修罗中第一神通。有大势力。彼处命终。而复更作大富长者。恒常修行第一大施。次有持戒智等具足。随所生处。何处何处。施戒智等三事具足。彼处命尽。修施戒智。不断绝故。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夜摩天处为夜摩王。名牟修楼陀。彼如是法。次第相续。不断绝故。彼心善故善调伏故。不放逸行诸欲境界。不坏其心。自他利益。无量善业。随顺行故。多有天众。欲所不摄。尔时彼处夜摩天众。而说偈言。
  随顺善法行  彼则常得善
  无量千亿劫  善业不失坏
  常增长持戒  于智转习行
  一切时布施  系念常不断
  修行施等三  除断三种过
  舍离彼过故  勤修行功德
  虽天欲具足  境界乐不坏
  彼不放逸故  则不堕地狱
  法常不断绝  彼随顺法行
  不随法行者  则是大愚痴
  近法戒之人  精勤修智行
  能灭诸有苦  如日光除闇
  能增长法者  为天人所礼
  如是异处生  乃至到涅盘
  若如是知法  谛思惟法相
  彼则解脱有  当得到彼岸
  智忍常爱语  愍一切众生
  或施种种物  此道至涅盘
  恶者则近恶  或习近懈怠
  坚心增恶法  彼行地狱道
  见何人皆喜  见何人皆嗔
  处处皆贪着  如是故名痴
  恶法所迷惑  舍离于善法
  痴故入地狱  受恶法苦恼
  行法推求善  常舍离于欲
  牟修楼陀处  天中住无垢
  彼夜摩中山树具足地处天众。彼此如是。迭相为说于爱境界而生怖畏。一切衰恼皆现见已。复共天王牟修楼陀彼佛塔内。异处壁中。次第复观夜摩天王牟修楼陀。及诸天众。此处退已。当生何处。在于何道。时诸天众。于彼壁中皆见自身并其天主牟修楼陀。天处退已。生阎浮提。一切皆于弥勒世尊出世之时。诸根具足。一切皆生大种姓中。共为同侣。共一国土。迭相爱念。生大种姓。皆悉大富。尊重姓生。如是壁中。皆见自身。牟修楼陀在彼国土。生在刹利大种姓中。大富大力。为一切人之所供养。百千亿宝满其舍内。生刹利家。以为长子。名曰善戒。尔时彼处弥勒世尊。说寂静法。向涅盘城。谓四圣谛。功德具足。初中后善。义善语善。独法具足。清净鲜白。所谓此色。此色集此色灭此色灭道。如是次第。受想行识。总相略说。一切众生。安隐离浊。向涅盘城。无有障碍。为诸世间。如是说法。
  尔时善戒刹利王子。王之长子。传闻弥勒世尊说法。如是闻已。如前所说。诸同侣等。亦如是闻前世所修善业因故。彼此筹量。一切皆共向彼善戒刹利子所。有二万人。诣彼善戒刹利王子。如前所说。尔时善戒。闻其语已。本善业故。心生欢喜。生敬重心。面色清净。一切和合。同时皆起。共诣弥勒佛世尊所。如是众人。旋绕善戒。亦如第二三十三天围绕帝释。在路遥见弥勒世尊有三十二大丈夫相。广说妙法。利益一切天人世间。并诸沙门波罗门等。如是为说。入涅盘法。初中后善。彼法清净。犹如水池。能尽诸苦。能除一切生死系缚。次第乃至到于涅盘。说如是法。尔时众会。广大于海。弥勒世尊。在中说法。
  尔时世尊。遥见善戒人众围绕。告大众言。此夜摩天主牟修楼陀。并其大众。此夜摩主牟修楼陀。修行梵行。先已曾种善法种子。今者根熟。此夜摩主牟修楼陀。系缚已缓多不善业。一切消灭舍离于欲。诸苦尽时。于今将至。彼人如是得闻如来口言语已心生欢喜。心生敬重。一切生死皆得远离。如来之色甚为希有。不可譬喻。牟修楼陀。得见如是希有佛已。头顶礼足。住在一面。白言世尊。我行世间生死流转。疲倦厌离。
  尔时世尊如应说法。有十千人。常近于王。常共王行。先同伴者。得尽诸漏。彼夜摩主牟修楼陀。如迦那迦牟尼世尊壁中所化。一切未来次第而见。一切智人所化种种希有之事。有无量种。非余境界。并天世间。魔等世间。及诸沙门婆罗门等。无能见者。除近正士。如来住者。近善知识。出生死中。最为第一。
  时彼天众。一切共同生欢喜心。于佛法僧。生敬重心。时彼天王。并诸天众。复更礼佛。出彼佛塔。于六经中。彼迦那迦牟尼如来世尊所化。第五已竟。
  尔时天主牟修楼陀夜摩天王。生欢喜心。见欲过患。复生怖畏。共诸天众。次复观察山树具足地处。天众欢喜而行彼处多有种种天众。多有园林。莲花水池。满彼地处。有无量种莲花满池。有可爱声种种诸鸟。闻彼声者。则受快乐。山树具足地处。多有无量百千诸天女众。歌舞喜笑。种种游戏。多有无量功德具足。有七宝树。具足花果。多有山峰。皆是妙宝。满彼地处而为庄严。自业果报。有下中上。天众自业。唯乐欲乐。满彼地处。迭共同侣。不相妨碍。彼此相信。多有天子。多天女众。迭相爱念。多有诸河。河中有饮。味甚可爱。复有种种妙宝堂殿。皆悉作行。杂色可爱。五欲功德。皆悉具足。众宝光明。迭相庄严。彼诸宝殿。争出胜光。如火炼金。珊瑚砗磲。多有青宝。及山峰等。庄严地处。山树具足地处庄严。如是可爱。牟修楼陀夜摩天王。既观察已。告天众言。汝等天众。看彼天众欢喜心行。从山至山。从一山峰至一山峰欢喜游戏。五乐音声歌舞戏乐。汝等皆当看彼天众。如是天众。已于佛塔种种见来。答天王言。我等已见。
  尔时如是夜摩天王告天众言。如来已说。如相应说。天中衰恼。放逸行天。命将欲尽。善业欲烂。退时欲至。戒果欲坏。行业如化痴不觉知。放逸行天不觉不知。堕于地狱饿鬼畜生。此无量种诸苦衰恼。生死流转。皆由本业。何以故。以彼命行。念念流动。不可回故。以业力多。不可离故。如此一切有为三相。生住灭等三过患故。多有无量诸衰恼事。无有少味。而诸天众。不知不觉。自谓大乐。念念近死。死时欲至。已入死门而不觉知。如此一切有为之法。念念不停。一切有命。无常破坏。少年速变。彼天退时。觉知苦恼。有无量种恩爱别离。时彼天众。既见天王。心生欢喜速疾速疾。庄严其身。天衣垂祧。宝冠璎珞。天妙鬘等。以严其身。自身光明。多有种种庄严天女。百千之众。围绕天子。种种乐音。歌舞戏笑。受第一乐。自善业故。如是庄严具足无量。百千种色。往向天主牟修楼陀。尔时天王如是见已。随顺瞻观。即前稍近。见其游戏受诸快乐。尔时天王顺其心故。暂入众中游戏受乐。非自喜乐。在他天中。于须臾间。喜笑游戏。彼天心动。于欲生乐。游戏乐已。到余山峰。种种珊瑚。金银等树。无量百种妙色庄严。有无量种众鸟音声。有无量种光明照曜。有无量种分别异念。有无量种天妙宝性。庄严山峰。彼天往到如是山峰。到山峰已。心爱受乐。彼夜摩主。与本曾见佛塔诸天。一处同行。共彼天众。无量境界喜乐者行。
  时夜摩天主告天众言。我共汝等相随而去。自身利益。舍境界故。则得利益。不舍境界则不利益。我等决定随顺法行。乃至毕竟到于涅盘。向彼天众。如是说已。共彼天众。以寂静心。一切皆向山树具足地处而行。到彼处已。于中一处。种种流水。妙莲花池有莲花林。多有众鸟。庄严彼池。复有种种宝蜂庄严。普皆如炎。彼如是处可爱地处。则有第六迦叶佛塔。天主见已。生希有心。一切诸宝光明之中佛塔光胜。穿空而出。种种妙宝而为庄严。所有光明。胜百千日。光明寂静。在宽博处见彼佛塔。尔时天众如是见已。白其天主牟修楼陀。而作是言。此是何等妙宝光明。如前所见。尔时天主夜摩天王。闻其语已。而告之言。天众皆听。如今所见。此种种宝。胜妙光明。如前所见。此是大仙第六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天中之天。迦叶佛塔。此佛塔者。诸天本业所修梵行。本曾修心。利益饶益。此佛塔内宝壁之上。化现明了。如余如来所应利益。此佛塔内。亦复如是。我共汝等诸天大众。于佛正法。生敬重心。作自利益。夜摩天主。如是说已。共诸天众往向佛塔。到已则见具足种种妙宝光明。如前所说。
  尔时如是夜摩天主。共其天众。入彼佛塔。即见大仙迦叶佛像阎浮那陀真金之像。妙宝衣服。无量光明。毗琉璃宝为师子座佛像坐上。如现在时说法之相。等无有异。彼像则有不可喻色。如是色者形彼天色。如萤火虫于日不异。佛威德色。如是胜妙。尔时天王并彼天众见佛像已。胜欢喜心。敬重深信头面敬礼去冠璎珞鬘庄严具远离色慢。止于色乐。离光明慢。一切憍慢。皆悉舍离。心离欲垢。以头顶礼彼世尊足。转转离慢。重复更礼。如是礼已。一切天起一心不动。以业因故。彼佛塔中宝壁之上。佛像傍厢。见有文字。此修多罗。是佛神力之所化现。利益天人。一切世间皆悉利益。正字正句。善义善味。次第乃至示于涅盘。乃是一切诸出家人之大和上。如律教学。此谓比丘。有十三法以为妨碍。不得坐禅。读诵经律障自利益。不得涅盘。若诸比丘。不舍如是十三法者。于病老死。悲啼号哭。愁苦懊恼则不得脱人中凡下非实出家身口意等常不正行。不勤精进。如是比丘。若于一日受他卧具病药所须。则不能消彼如是物。于已为妨。所谓妨者。能令身瘦懈怠怖畏。无所知晓。如是之人。则于大力速力勇猛甚深大河。不能得渡。如是之人。自体羸瘦。不能翘勤。心不调伏而常懈怠。不知坐禅。读诵经律。怖畏无智。自体无明之所覆蔽。是故不能渡于五河依止境界故不能渡。境界所漂。在爱河中。爱河漂已。入生死海。流转常行。无有休已。何等十三。所谓喜乐多语言说。治病工画。闻邪恶事。歌咏赞颂。数星思惟。思惟占相。唯贪饮食求诸宝性。亲近王等。悕望请呼。不请问他乐多知识。与恶同处。此十三法。沙门之人。坐禅读诵。则为妨碍。如是妨故。失自利益。利益则少。失利益故。生于地狱饿鬼畜生。虚妄出家。如是之人。既非出家。亦非在家。舍离善法。为同梵行之所轻贱。唯有虚名。贝声相似。不闻不知涅盘之行。有所忆念。悉不随意。护身之天。放离而去。
  彼初妨者。妨于坐禅能为大乱。彼初喜乐多言语者。初则可爱后则悔热。一切出家。应舍此法。所谓喜乐多语言说。乐多语故。心不调伏。不能正行。不能持戒。心常动乱。心动乱故。则多疑网如是之人。喜近恶人。彼恶人者。所谓乱心。彼常乐见伎儿歌舞从方至方。从处至处。游行不止。若城若村。诸聚落等。常行不住。看其戏乐。常于节会游戏之日。处处观看。诸聚会处。恒常往看。近如是人。以为伴侣自称己心。意常动乱。常乐言语。昼夜恒尔。无有休息。彼人乱意。不闻不知。余同梵行。常所轻贱。知他贱已。于彼他人持戒行者。心生嗔忿彼人以是业因缘故。身坏命终堕于恶道地狱饿鬼畜生之中。
  又彼喜乐多言语者。复有大过。彼恶比丘。未曾多闻。毁破禁戒。乐多言语。自高轻动。虽见佛已。心无惭愧。无惭愧故。不恭敬佛。檀越见之。不生恭敬。以他轻贱舍戒还俗。
  又彼喜乐多言语者。复有大过。有何者过。所谓自乐多言语故。而复教他余出家者。令退正法。彼自破坏。复能坏他。彼人如是自他坏故。有恶名声。彰出四远。僧众知故。驱遣舍弃。此善持戒诸比丘等。畏彼恶者。令其有失。一切皆言舍此比丘。言此比丘是恶知识。同梵行者。如是恶贱。
  又彼喜乐多言语者。复有大过。种种言语。先已闻来。心乐谓乐。彼恶沙门既得闻已。心生大乐。彼心乐故。信于非法。信非法义。法为非法非法为法。亦信其余非法行人。此人喜乐多语人故。则入邪见。以彼邪见之因缘故。妄语言说。彼人以是恶业因缘。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在地狱饿鬼畜生。因此乐多言语过故。复有多过。尔时世尊迦叶如来。而说偈言。
  多集绮语句  能令心意乱
  破坏于梵行  妨碍涅盘道
  常喜乐多语  凡鄙不持戒
  其人常舍离  坐禅知谛者
  不调为根本  能失于善念
  亦能失梵行  令涅盘道暗
  能妨于天道  复能示恶道
  令向饿鬼道  令生畜生道
  谓名乐多语  此为生死母
  坐禅诵比丘  欲安隐则舍
  彼佛世尊迦叶大仙。如是已说乐多言语。有大过失。
  又复次说不乐多语。所有功德。所谓比丘善正心意。唯乐正法唯知正法如是正说唯念正法思惟正法。唯行正法。恒常礼佛。彼如是等诸比丘辈。未曾见处。而能见之以能舍离多语有故。唯一正行。怖畏生死彼语有果所谓若人说四圣谛之言语也。彼身有果。所谓礼拜佛法众僧。翘勤精进。彼身精勤。意则有果。意常精勤自相同相。等思惟相。彼则是果。三种精勤。去涅盘近。若其有人。一切方便。一切精勤。舍多言语。远恶知识。常不亲近。正心直心不动乱心。如是三种。则到涅盘。三种道者。何等为三。所谓心念阿那波那。观不净界。无常破坏。此一切道。正心能得。非不正心。乐多言语。非心正念。妨此三道。乃是恶趣。地狱饿鬼畜生之行。此罥缚人。将入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去。如是众生。为多言语之所诳惑。是故喜乐多语言说。如毒如刀。如火如蛇。如堕崄岸。黠慧比丘坐禅读诵。常应舍离。
  彼多言语。能诳多人。令堕地狱畜生饿鬼。彼若余业。生于人中。则为伎儿常戏之人。趬行掷绝。力士舞戏。种种歌等。在他门傍处处行乞。或复治生。商贾求利。或复目盲。常在巷中多人之处。市肆贸易。以自济命。乐多言语。恶蛇所啮。乐多言语。大火所烧。堕在如是乐多言语。临崄之处。为多言语。恶毒所螫。如是痴人。乐多言语。所有枝条之所迷惑。一切迷惑。由多言语。乐多言语。是大闇聚畏恶道者。一切皆应如是舍离。舍已次第精勤修行。则得见谛。是故应当作如是学。空闲旷野寂静之处。无诸妨声。无唱唤声。歌声鼓声。修智日处。山谷岩窟。树根等处。福德之处。无声妨处。独无余人。在一处坐。一心正念。坏烦恼魔。如是善作。以调伏心。令心寂静。离于一切多语言说。一切亲旧知识兄弟。来去相见。语言皆离。心不悕望。唯乐独处。以为安乐。常行禅诵。离四颠倒。彼十六种阿那波那。皆悉念知。无夜无昼。勤发精进。生死缚中能脱能走。能如是者。则得胜处。若本未见常安隐处。彼人则应离多言语。有智慧人。善心意者。坚固修行。沙门之人。离于懈怠。舍此一法。所谓喜乐多语言说。
  又断第二妨碍之法。所不应行。杀生摄故。何者第二。所谓治病医师比丘。不能坐禅。不能读诵。如是行药医师比丘。异道异作。常觅病人。常求治病。作如是业。大增长贪。彼贪心故。如是思惟。悕望众生。多有诸病。无量种病。彼病众生多供养我。多与我物。是故我于多人处行。恒常受乐。从村至村。从城至城。从边地处至边地处。彼恶比丘。既作如是思惟念已。贪则增长。如是比丘。贪增长已心中生垢。不能坐禅。不能读诵。非是善行。
  又复治病。则得垢过。彼恶比丘。自谓比丘。若诸众生。有病患者。彼恶比丘。示其药言。速将油来。若无油者。则压胡麻。压胡麻故。多有虫死。如是名为治病之过。妄作沙门。唯口自言。我是沙门实非沙门。
  又见病者。敕瞻病人。令其与肉。作如是言。须新杀者。不用多脂。不用自死。不用病死。不用毒死。不用蛇杀。不用乾者。不用瘦者。如是约敕。以约敕故。彼则杀生。以杀生故。得杀生罪。若教杀生。若杀生者。彼二种人。同一杀业。堕活地狱。是故不应作治病业。以贪心故。
  又复更有治病之过。唯可口言我是沙门。实是大贼。是大恶人。为彼众生多病痛故。处处采拾种种药草。若树树枝。若树果等。为财物故。皆悉采取。彼诸药草。一切摄虫。为虫所依。虫在其中。处处皆满。彼以贪心。欲得物故。地中拔取。或有割取。以拔取故。杀地处虫。或破彼虫。所依止处。若割取者。则杀内虫。彼处虫死。此治病过。彼心如是。乐不净命。何处得有修禅读诵。彼心恒常喜乐治病。
  又复如是治病比丘。恶心思惟。有大胜过。如是比丘。思惟恶法。有如是心。欲令多人皆有病患。病者若多。我则多得财物供养。饮食卧具如是多利。彼欲坏心。不念善法。不乐禅诵。不近尊长。不近善友。亦不礼佛。作不善行。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彼处得出。以余业故。如彼善业。生于人中。则常病痛。贫穷短命。彼恶不善治病业故。
  又治病过。依法治病。亦复有过。无始以来。皆有三种。谓风热冷。此三调停。身则安乐。不堕恶道。是身分故。以身灭故。彼三亦失。而彼愚痴凡夫之人。未曾闻来。未有智慧。实非沙门而自说言。我是沙门。治彼三种。何义何因。剃除须发。披服法衣而便出家。何故舍此。无始以来欲嗔痴等非身所摄。若烧身者。彼三不烧。不失不灭。于五道中。随逐系缚。处处共行。何故于此欲嗔痴等三种大过。不先疗治。而先治彼风热冷等。此妄出家。愚痴无智。凡鄙之人。自心所诳。如有痴人。无主日日恼乱。彼愚痴者。若以财物。与大力怨。不可遮障。若以势力。亦不能防。以如是怨大势力故。恒常伺求欲来杀害。此愚痴人。不恐彼怨。知他余人有微小怨。如是彼人。于微小怨。则生怖畏。共愚痴人。以为同侣。而愚痴者。语同侣言。我今相为除却彼怨。彼愚痴者。大势力怨。知其愚痴。知其懈怠。放逸而行。如是知已。即往杀之。何以故。以彼痴人作他事故。如是如是。彼沙门人。自谓沙门。立沙门者。舍离自身大势力怨而作他事。彼欲嗔痴。于无量世随逐不离。示生死道。有大力势而无处所。不可寻求。唯智所知。与痴同行。为除如是大怨因缘。舍离自身亲旧知识。妻子兄弟。剃发出家。既出家已。而于如是大势力怨不能观察。为财物故。而语他言。汝之怨家。风热冷等。我为除灭。如是乱心。愚痴之人。死王来至。三种怨家。随逐不离。彼力大怨。谓欲嗔痴。彼人乃为欲绳所系。极放逸行将向他世。乐作他事。大贪乱意。是故若人。知此过已。不用治病。若人治病。应杀欲等。则常无病。尔时世尊迦叶如来。而说偈言。
  风等无多过  欲等过则多
  风等不恶道  欲等堕地狱
  心过是大过  常令行恶道
  是故除则乐  除风等非乐
  若舍自作业  喜乐他所作
  彼人速失坏  为智者所笑
  风等失坏故  众生则失身
  欲等不曾失  生死无量倒
  彼欲等灭乐  风等灭非乐
  以欲等灭故  毕竟得胜乐
  治心名治病  治身非治病
  治心病难知  治风等易解
  彼佛世尊迦叶如来。以此因缘。如是遮障出家之人不听治病。又出家人。医方治病。有无量过。谓生贪心。见余医师。心则生慢。以不善语。毁余医师。妨废作业。心生嫉姤。摄饿鬼业。如是造作饿鬼道因。彼人如是。姤心动心。生大贪心。以生贪故。见妇女时。不善观察。以自妨乱。彼人痴心。见他妇女。欲发坏心。彼治他人风冷热等。而自增长身中诸病欲嗔痴病。增欲等故。是等因缘。增长地狱。饿鬼畜生种种苦恼。彼为欲等之所破坏。不善医师则有恶见。大过所缚。将入地狱。是故一切出家之人。常应精勤除欲等病。勿治风等。此等二法。沙门之人。欲求涅盘。不应如是医药治病。妨废坐禅。读诵经律。
  又舍第三妨碍之法所不应行。何者第三。所谓画师。出家业画。则非所应云何如是为除欲故。舍家出家。更生余欲。既知世间心业画已。而作其余种种釆画若有不知心业画者。可作种种诸色釆画。彼出家人。常应如是谛知釆画五大釆色。画作五道。心种杂故。何等为五。谓大釆色画作五道。心之画师。以大白业胜净釆色。画作天道。以信心故。乐行大施。离悭嫉妒。第一白法施戒山起。画作诸天。心之画师。画作天道。
  又出家人。复应观知业之釆画。多种业釆。画作人道。人则差别。有下中上。若是富人能持戒者。彼人则是第一白业釆色所画。若人大富不能持戒。彼人则是黑白之业釆色所画。若人贫穷而能持戒。彼人则是赤白之业釆色所画。若人贫穷不能持戒。彼人则是垢黑之业釆色所画。若人懈怠而复多欲。彼人则是黑黄之业釆色所画。若人端正大种姓生。彼人则是白净之业釆色所画。若人在于中种姓生。彼人则是红赤之业釆色所画。若人在于下种姓生。彼人则是垢黑之业釆色所画。心之画师以善业釆画作人道。生于人中。若为国王若为大臣。而复造作不善业者。如是之人。白业釆灭。黑业釆色增长出生。又复若人生卑贱家。若极贫穷常行布施。受持禁戒。如是之人。黑业釆灭。白业釆色增长出生。
  又复若人。生中种姓。有善妙色。或作中业。彼心画师赤白之业釆色所画。如是无量杂业釆色业画之师。此人世间种种异业杂色釆画差别不同。又出家人。更观余道。所谓复观地狱众生心之画师。二种业釆之所画作。所谓黄黑。黄者谓火。黑谓嫉妒。生在下中地狱中生。如是二种釆色所画。彼比丘观如是地狱釆画色已。复观饥渴烧身饿鬼黑业釆色。彼一切鬼。一一各各业色所画。
  又复观察何业釆色画作畜生。谓黑赤色。彼若受于第一苦恼。第一怖畏。是黑色画。若相杀害是赤色画。如是色者。是心画师。画如是色。
  又复略说。畜生三处。迭相怖畏。畏杀畏缚。被他食肉。虚空行者。所谓孔雀雉鹅等鸟。陆地行者。谓牛水牛猪马等畜。水中行者。所谓鱼等。彼黑色画。若不畏杀。彼赤色画谓天中象。如是五道。五种釆色彼人不能如是思惟。一切世间种种苦恼。天中五相。人中为作。畜生相杀。饿鬼饥渴。地狱之中。受大苦恼。如是种种杂业釆色之所画作。愚痴少智。不忌不虑。是故懈怠不能坐禅。不能持戒。不能读诵。而不能知心之画师。而作余画。第一画者。谓世间中生老病死。怨憎集会。恩爱别离。寒热饥渴。迭相破坏。毁呰供养僮仆人主苦恼安乐。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业色。杂画生死。种杂不能修行。不能思惟。心念知已。不生厌离。而彼比丘。舍离坐禅读诵之业。余心画作沙门之法。禅诵为本。
  复有异法生死处画。不能思惟。而便思惟。更作异画。所谓种种根缘境界。若有众生。乐境界者。于长久时流转地狱饿鬼畜生。此法云何。谓眼见色爱乐境界而生欲心。于彼色中。坚固染着。彼人则摄黑业釆色地狱饿鬼畜生等处。如是色画。
  若彼众生。眼见色已。如是思惟。此色无常。动转变异。彼人如是不喜不乐。不贪不着。如是则为摄白色业。天人中生。乃至涅盘。如是有人眼见色已。不乐不缘。不悕不念。无心受用。不生欲心。彼人则以第一白业釆色工画。于天人中而受快乐。彼恶比丘。如是痴心不思不念不禅不诵。若眼见色。于境界中喜乐染着。如是缚者。则是黑业釆色工画。黠慧之人。则能舍彼黑业釆色恶意业画。唯应坐禅读诵经律。
  又复观察画师沙门。思惟画时。画作何像。谓耳闻声。若爱不爱。彼如实观。如是声者。无常不住。不坚破坏。如是知已。心不喜乐。不生欢喜。不念不乐。不听不观。如是白业釆色工画。彼白色画。天人中生。天中生已。如是第一种种画胜。而彼画师恶意沙门。自言沙门不曾起心。思惟声画流作余画。而不思惟坐禅读诵。舍离禅诵。不修白业。
  又彼闻声痴意沙门。不曾闻来。愚痴无智。如是思惟。此声可爱。能令心喜。能令我乐。彼恶沙门不善观察。故观彼声。心生悕望。因之生欲。于彼声中。心生喜乐。此黑釆色心之画师。画作地狱饿鬼畜生。彼恶沙门。知业画已。而作余画。舍离坐禅读诵等业。
正法念处经卷第四十九 观天品第六之二十八(夜摩天之十四)
  又恶比丘。离于杂色种种画已。更作余画。何者余画。所谓余者。因根境界。生死系缚。彼根境界。或有可爱。或不可爱。谓鼻嗅香。彼观察了。鼻所嗅者。若香若臭。于香不乐。不善观察。不能坏心。如是思惟。此香无常。念念不住。不坚破坏。如是实香。本无后有。已有还无。彼如是香臭不可乐。心亦不转。彼白业画。善业画故。人天中生。而彼画师恶意沙门。舍如是业。而作余画。离禅诵业。
  又嗅余香。于香喜乐。心迷惑故。悕望所迷。不善观察。心则破坏。是黑色业。常集如是黑业采故。画于地狱饿鬼畜生。受诸苦恼。彼恶沙门。舍离如是业彩色画。不能思惟。而作余画。妨废坐禅。读诵经律。
  又有杂业种种采画。所谓舌味。或有可爱。或不可爱。彼善比丘。得可爱味。不喜不嗔。不念不乐。于此美味。常善观察。无不善观。如此味者。本无后有。已有还无。手捉彼食。内于口中。以舌触之。舌得食已。彼食名甜。即生美味。熟烂脑涕。额頞中下。龂中而出。舌头得味。与涎和合。在牙关中咀而嚼之。如是系缚。愚痴凡夫。彼人如是思惟舌味。正观察者。是白色画。此白色画。若于人中。若于天中。受第一乐。彼恶沙门。不能观察如是业画而作余画。妨废坐禅读诵经律。彼愚痴人。食味在舌。甜舌触已。乃得其味。作如是念。此食好味。第一好味。胜味美味。色香具足。第一净洁。食慢心故。身口意等行于恶业。此黑业画。在于地狱饿鬼畜生。三处明了。彼恶沙门。自言沙门。不正观察之所破坏。以自妨乱。舍业画已。更作余画。以妨禅诵。
  复有业画。业画世间。谓唯有根。境界相着。有身触识。于彼实触。心善观察。此所生触。则有三种非常不住。非不破坏。唯有薄皮。见之生爱。唯有根处。非是净洁。非常非乐。非有我法。唯假和合。故名为身。四大如箧。如箭入体。常妨常病。一切过处。如是真实观察身触。触则不妨。此触唯客。能为妨碍。非自己物。若能如是善观察者。白色业画。天人中生。彼恶沙门立沙门者。不作如是思惟观察。心业画师。种种异异。业画世间。彼恶比丘。舍不观察。更作余画。妨废坐禅读诵经律。
  又复愚痴。凡夫之人。不善观察。而于此触。不正观察。生如是心。我此触者。第一乐触。身体肥盛。则集乐因。得此乐触。我则受乐。如是愚痴凡夫之人。而于此触不善观察不善思惟。此黑业彩画作地狱饿鬼畜生。彼恶沙门立沙门者。舍彼业画而不思惟。更作余画。妨废坐禅读诵经律。
  又恶沙门立沙门者。乐世间法。非出世法。于出世法不思不念。出世法者谓四圣谛。而于灭道十六种行阿那波那。出息入息。及以四禅四种梵行。四沙门果。不修不行。舍此法已。作余鄙业。心不寂静。唯为少乐。少彩色画。妨废坐禅读诵经律。更求异色。不寂静画。彼因如是。不正观察。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
  又彼画者。复有大过。入于恶道地狱因缘。所谓画作端正妇女。种种严饰善妙之色。以愚痴故。心生喜乐。令他余人。见已爱乐。欲发乱心。何况作者。如是之人。能令自他二俱欲发。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尔时世尊迦叶如来。而说偈言。
  若不思业画  而作余彩画
  为画火所烧  入于地狱中
  不思无漏法  而乐于漏法
  彼人染心痴  临崄岸欲堕
  若人应禅诵  若应依林住
  痴故舍所应  则堕于地狱
  痴故恶思惟  作大力画罥
  为画之所诳  将向地狱去
  彩色非为杂  心画乃是杂
  彩画雨则灭  心画不可失
  若人心不画  彼画不如心
  业画是大画  画于三界处
  众生种种色  流转五道中
  一切是业画  心画师所作
  此之心画师  画作业罗网
  缚一切众生  流转于三界
  雨炙尘烟等  令画色失灭
  彼之心业画  千亿劫不失
  一切地失坏  海水亦干竭
  若心画所作  毕竟不破坏
  痴者不观察  种种自业画
  以命财物故  而作余画业
  画师沙门。妨废坐禅读诵经律。如是分别。有无量过。乐画作者。善人不爱。不善者乐。是故比丘不应画作。画乱其心。不得涅盘。乃至不能善观察行修一善法。是故应当如是正学。若诸比丘欲求涅盘畏恶业者。乃至自手不执画笔。我今呵责。此三种法。沙门之人所不应作。以知彼法如是过故。又第四法。沙门之人所不应作。何者第四。所谓邪闻恶不善法。歌咏赞诵。如是比丘。舍离妻子。亲旧知识。父母兄弟。欲断烦恼。坐禅读诵。是故出家。若不乱心常一心者。能断烦恼。无能妨乱。若作歌咏赞诵恶事种种忆念。心意则乱彼乱心故。妨碍善法。不能禅诵不近师长。不闻正法。不乐供养佛法僧宝。不摄威仪。不能善持威仪之戒。常作歌咏。心生爱乐。如是歌咏。依彼所咏。过去种种曾闻之法。非法所摄。唯闻彼法以为耳乐。非善观察。所摄所集。绮语相应。彼如是法。是恶沙门之所信乐。数数闻已。行彼恶道。行恶道故。复作俗人。自坏正法。乐歌咏故。常作歌咏。则于禅诵懈怠不勤。乃至不应入众僧中。一切饮食。皆不应食。懈怠尚尔。何况破戒。入众僧中。犹尚不应。何况得受床敷卧具病药所须。或复受他礼拜恭敬。懈怠之人。所不应受。是故比丘常歌咏者。以歌咏故。不乐坐禅读诵经律。乐歌咏者。唯常勤心习作歌咏。常一切时乐依歌咏。种种方便。间错心意。为种种痴之所破坏。赞彼歌咏。有种种味。彼人如是自乱心意。命欲渐尽。老死时到。将欲往至未曾知处。独行无伴。离出世法。若常歌咏。愚痴之人。不觉死至。甚为自诳。人身难得。诸根难具。虽得出家。徒作歌咏。空无所获。虚妄而死。失自利益。又复比丘。作歌咏者。痴破坏故。垢心垢行。作歌咏业。一切痴中。妇女痴大。彼妇女痴。比丘不应。妇女痴者。少而能烧。如火虽少。能多焚烧。彼妇女痴。如是能烧愚痴军众。彼于生中。百千万处。皆悉能烧。彼歌咏中。初赞妇女。妇女在初。彼妇女痴破坏比丘。种种无量。不正观察。愚痴坏心赞妇女身。以为供养。持在心中。说为净洁。彼恶比丘。一切自身。失正观察。复令他人不正观察。自他失故。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彼于所闻恶不善法。歌咏赞颂。系缚过故。
  又闻邪法。歌咏赞颂。复有大过。谓恶沙门。闻邪恶法。歌咏赞颂。令意愚闇。若复彼人。未曾闻来。未曾见来。不从他人。先见闻来。直自贪心故作歌咏。复教他人种种歌咏。言我曾见。言我曾闻。故彼系缚。以彼他人。知如是人。先不见来。先不闻来。则言如是不善之人。如是妄语。自心思量。而作歌咏。彼人如是。妄语业故。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歌咏过故。又闻邪法。歌咏赞颂。复有大过。所谓邪闻。乐于歌咏。于所从闻。先旧之人。则生恶心。憎嫉之言。我歌咏胜。毁呰先旧。久时论师。彼实大能。言其不善。彼恶沙门。如是舍离坐禅读诵。增长嗔恚。具足增长。不善垢业。白净善业。于未来世。能与安乐。此善业灭。梵行之人。轻贱如是闻邪恶法。而歌咏者。以如是人。心不正故。
  又闻邪法。歌咏赞颂。复有大过。如是邪闻而歌咏者。若昼若夜。心意不正。不念佛法。而乐歌咏。恒常赞颂。不思正法。不能坐禅。又不精勤除灭烦恼。如是之人。非实沙门。无沙门意。正法难得。于百千劫。难得正法。彼恶沙门立沙门者。得如是法。而不正行。而不摄取。
  又闻邪法。歌咏赞颂。复有大过。谓彼恶人。贪作歌咏。未曾闻来。而便赞颂。或时妄语。彼人常近不正行者。犹如狂人。心[懂-重+只]动故。于一切处。皆悉往到。赞咏歌颂。系缚邪语。赞妄语者。种种所说。所有口业。皆悉妄语。不曾一实。如是之人。歌咏覆心。复近其余。富贵恶人。依止彼故。作不善业。如是之人。近恶人故。得酒供养。以饮酒故。不作一善。其心动乱。失自利益。由饮酒故。恶道门开。彼人醉故。能作一切不善恶业。见妇女故。不正观察。故失正心。彼恶沙门。作非梵行。彼烧福德烂臭恶物。如毗头罗。有花无果。犹如昼灯。无光明照。又如昼月。无凉冷触如是如是。彼恶比丘。唯以袈裟覆身而已。唯有沙门形色而已。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彼闻恶法歌咏过故。钻颂过故。是故沙门。闻不善法。不应歌咏。不应赞颂。若作正法赞叹颂咏。正法增长。若有赞咏。不损正法。若称叹佛。若赞三宝。增长正法。令法光明。如是赞者。如是福德。次第乃至到于涅盘。彼口业果勤修习者。若人所赞。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彼人如是实赞叹故。增长正法。如是叹咏。是则应作。不如是作。则入地狱。
  又第五法。妨废坐禅读诵经律。何者第五所谓比丘。数星思惟。实非沙门。自谓沙门。数星思惟。则不应作。如是比丘。毁沙门法。妨废坐禅读诵等故。彼思惟已。福德命行。不觉损失。何为出家。不得彼法。彼命终尽。所作不办。不得免离衰老病死悲啼号哭愁苦懊恼。彼人常在生死道中流转而行。彼于数星不得利益。数星思惟。不能自救。亦不救他。何以故。唯数业星。能救自他。何以故。一星生人。有苦有乐。有丑有媚。有大种姓。有小种姓。有依法行不依法行。有贫有富。有王有民。有贵有贱。有盗不盗。有聪有蒙。有愚有智。有男有女。或有持戒。有不持戒。有勤精进。有不精进。有为人爱。不为人爱。一切皆爱。一切不爱。唯一种星而有异种人生不同。若星因缘。彼一星生。何故一切不皆一种。如向所说前功德过。一切不知。不数业星。数空中星。愚痴之人。功德与过。不知不数。善不善业。二果不数。数空中星。又复彼人数星思惟。而实不善。亦不寂静。所谓一星。或生于人。或生畜生。或生饿鬼。差别不等。非星势力。业势力故。异异而生。此星思惟。如是不善。亦不寂静。思惟业星是善寂静。次第乃至到于涅盘。
  又复彼人。数星思惟。而实不善。亦不寂静。所谓彼星。力不常定。更有妨故。有胜劣故。此星复为胜星所覆。彼星异时而复更为异星所覆。是故当知数星思惟。义不相应。若其有人。数星思惟。谓星因缘。有苦有乐。非是自身有苦有乐。彼星更有余星所覆。云何而能与他苦乐。故知由业而得。如是善不善果。非星能与。若由曜者。更有曜嗔。如是初曜。则得苦恼。如日与月罗睺蚀之。则得苦恼。若此日月。自不能救。何能救他。是故沙门立沙门者。数星思惟。不应如是。数星思惟。
  有三大曜。谓病老死。此为最大。常住世间。彼恶沙门。不思惟此而更思惟余世间曜。彼人愚痴。无有闻慧。思惟世间二十八宿。如是思惟。则有罪过。而不思惟。彼出世间二十八宿。若能思惟实观察者。入涅盘城。二十八者。所谓五阴。及五取阴。十八界等。思惟此者。到于涅盘。以如实观离欲持戒。故得涅盘。数星思惟则不能得。
  又恶沙门立沙门者。复有异法。数十二月。如是数已。不得利益。亦复不能断除烦恼。犹故在于有中而行。而不能知数十二入。若能思惟数十二入。知实义已。于欲生厌。以寂静故。则得涅盘。彼恶沙门立沙门者。以不能数不思惟故。思惟他染而数他事。
  又恶沙门立沙门者。复有异种恶思惟染。思惟六时。既思惟已。于病老死不得解脱。为无常染之所扰乱。不思惟身三十六种。若思惟者。彼实观察。则能舍离。而得涅盘。
  又恶沙门立沙门者。念世间时。思惟彼时。作如是言。此时则善。某念不善。某时当得。某时不得。如是恶念恶思惟者。非是寂静。则非得乐。非近涅盘。非得涅盘。应念心时。心相攀缘有善不善。有记无记。念世时者。心不思惟。此三种时。若能思惟善不善心。有所攀缘。如是思惟。我生某心。善攀缘者。我未来世。当生善道。若我未来当得涅盘。我生某心。不善攀缘。不善染心。彼当非乐。当非寂静。当非涅盘。不得涅盘。我生某心。无记攀缘。得无记报。又恶沙门。沙门相似。念世间道。思惟世时。唯一念时。无侯离多。若一日时。半月月时。善不善果。思惟人中。命行尽时。而不思惟我之命行念念中尽。弹指顷尽。无侯离多。若一日时。半月月时。我之命行。念念尽灭。而不可避。无有方便可避死时。
  又恶比丘。复有思惟异法数时。妨废坐禅读诵经律。所谓思惟世间染法。思惟星时。彼人思惟乐行多作。念在心中。如是记说。如是某星某曜来覆。能与为妨。能与其恶。此世间中。能好能恶。思惟彼事。则不能离衰老病死。悲啼号哭。愁苦懊恼。不断生死。是故不应如是思惟。如星曜覆。复有异法。异法所覆。所谓生星死曜所覆。无病之星。病曜所覆。少年之星。老曜所覆。爱和合星。爱离曜覆。生天之星。退曜所覆。人中生星。为作曜覆。乐受之星。苦受曜覆。善心生星。不善心生曜之所覆。不净之星。欲曜所覆。慈心之星。嗔曜所覆。观智之星。痴曜所覆。彼恶沙门立沙门者。于自思惟。不能思惟。出世思惟。而不思惟。此是思惟。出世间星。如向所说。如实观察实法之星。实曜所覆。如向所说。既思惟已。如实观察。八圣道分。如是曜星。思惟得果。寂静快乐。乃至涅盘。若凡愚人。思惟如是世间星曜。或思惟曜。或思惟星。乃令无量多百千人。入于恶道。生在地狱饿鬼畜生。此是世间生死因缘。生贪嗔痴。若有思惟出世间道时节星曜。若思惟时。思惟曜星。思惟此已。如实观察。而修行者。则令无量多百千人于老病死。悲号啼哭。愁苦懊恼。而得解脱。到不退处。不老不病。不死不尽。最胜涅盘不退之处。若如是学。比丘沙门立沙门者。欲得苦尽生死苦尽。修星思惟。修时思惟。如向所说。为鄙为染。如是知已。知非毕竟。知非寂静。非得涅盘。唯妨比丘坐禅读诵。比丘不应数星思惟。数星思惟。则不相应。又第六法。不应思惟。所谓沙门立沙门者。妨废坐禅读诵经律。何者第六。不应思惟。谓思惟占相。沙门之人。不应思惟世间染法。增欲嗔痴。思惟彼相。妨废善法。若诸沙门立沙门者。知地动相。世间染相。或昼或夜。如是思惟。地当欲动。今见有相。所谓地水。平等定住。风吹则动。虽动不浊。地欲动故。风吹则浊。或雨欲堕。蚁子运卵。月当欲蚀。油脂沉水。鸟在空中。近地下飞。日当欲蚀。诸方则赤。若欲安隐。腻润风起。诸方无垢。右旋行相。见如是相。则知安隐。若欲有恶。诸方赤黄。干无腻色。有乾风起。赤黄青色。日晕轮起。在虚空中。日将欲蚀。诸方则赤。当有善者。彼方则有润腻风吹。清净无垢无尘雾等。复见善相。右旋行相。相应之相。当有不善。则见诸方有赤黄色。干无腻色。或见彼方无腻风吹。见赤黄青晕轮日出。在虚空中。彼恶沙门立沙门者。如是占相。如是见故。妨废坐禅读诵经律。思量记说。悕望财利。种种供养。思惟二王。为胜不胜。彼以如是求胜不胜。是故心中。生欲嗔痴。如是三种。彼为根本。如是比丘。得三种过。既非沙门。复非俗人。若善沙门立沙门者。不用占相。以见此相。增染欲故。
  又复更有恶相思惟。有占相师。王欲斗行。问其时节。彼决定记。某日时中。共彼斗战。一切人破。若一切人。欲战斗者。于彼何处。多杀无量百千众生。皆悉散坏。或捉系缚。如是城村。或国土中。或多人处。于彼王所迭共斗诤。迭互相破。能令失坏。无量百千众生受苦。彼恶沙门。为王看日。为王占时。言某日好。某时最好。王必得胜。能破余王。见相已说。彼恶沙门。如是思惟。此王若胜。我则于王多得财物。多得供养。当于王所得如是事。彼恶沙门立沙门者。善法则灭。所谓坐禅读诵经律。或时增长不善之法。以其分别胜非胜故。彼以思惟如是法故。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以此因缘。若善沙门立沙门者。则不思惟世间之相。以此思惟生三种过。妨善法故。若不思惟此世间相。思惟余法。离三种过出世间摄正念思惟。此法云何。所谓如彼地动相知。或昼或夜。如是思惟。地将欲动。如是之人。或夜或昼。何不思惟。心地当动。如地动时。一切世间或山或河。园林树木。若村城等。皆悉普动。如是如是。心地动故。自余一切大地善法。及余法等。皆悉普动。是故沙门立沙门者。应先观察如是心地。当必欲动。心地转动。如地震动。如是心地。三法所动。谓欲嗔痴。令心地动。如地当动。必先有相。谓水本清风吹则浊。如是如是。凡夫之人。或欲或嗔或痴将生。其人面色。或黑或赤。如是先浊。是故沙门立沙门者。应观此相。摄涅盘相。观此相者。不得苦恼。此心地相。出世间相。
  又复次观世间法相。雨欲堕故。蚁子运卵。如是沙门立沙门者。如是观察出世间相。如村城内多饶人处。见有檀越。若诸沙门。诸婆罗门。诸长者等。以信佛故。为听法故。往到佛所。如是实相。彼善沙门立沙门者。见如是相。即便记说。今于彼处。有佛世尊。欲说正法。如此檀越。及诸沙门。诸婆罗门。诸长者等。皆到佛所。彼佛决定欲说正法。今见此相。非下劣相。今知此相是法雨相。
  又恶沙门立沙门者。见月耀相。决定知月。必当欲蚀。置油水中。下沉没故。此如是相。非善非吉。亦非寂静。此如是相。非沙门相。非寂静相。彼沙门相。则不相应。出世间相。观察相应。占世间月。终时则恶。知正法月。当必欲蚀。以正法油。沉没邪见人心水中。此相非善。亦非清凉。此第一相。非是世间月蚀之相。
  又恶沙门立沙门者。更观世间月蚀异相。如月当蚀。鸟在空中。近地下飞。此于沙门立沙门者。不相应相。复有好相。出世间相。所谓观察正法月蚀。此是沙门正法道行。谓彼沙门于下知识。下檀越等。下人边行。如鸟下飞。在彼白衣不正行人。邪见之人。门下行等。近下语说。如在空行。近地下飞。时过失故。一切沙门立沙门者。观察此相。第一胜相。不应观察彼月蚀相。则非好相。
  又复有相。若恶沙门立沙门者。以日蚀相。观世间相。日将欲蚀。诸方则赤。当有善者。彼方则有腻风所吹。清净无垢。无尘雾等。见彼善相。右旋行相。相应之相。彼善沙门立沙门者。不相应见。以妨坐禅读诵业故。此世间相。则非寂静。则非安乐。如是如是。若善沙门立沙门者。欲得寂静。应当观察出世间相。观菩萨日。为一切智菩提当摄。或于一劫。或于二劫。或于三劫。决定当摄。如是沙门见出世间菩萨之相。所谓精进。布施闻智。赤色方相。慈心怜愍。一切众生。菩萨身赤。当安隐者。谓此菩萨。第一功德。皆悉具足。一切智相。当必圆满。当必说法。诸方无垢无尘雾者。离恶时过。当有善者。如来名称腻风所吹。如彼世间相师所见。此出世间如是相师。见未来相。声闻缘觉。阿罗汉相。右旋相者。谓正观察。
  又彼相师。唯见如是世间法中生死之相。当有不善。则见诸方有赤黄色。干无腻色。或见彼方无腻风吹。有赤黄青晕轮日出。在虚空中。彼恶沙门。观如是相。妨废禅诵。若善沙门。出世相师。为诸信人如是记说。当有不善。何者不善。谓障正法。见如此相。如见彼方有赤黄色。如是相者。正法欲灭。有如是相。谓诸方人。喜乐恶口。妄语两舌。杀生偷盗。当有彼人。乾风吹者。所谓恶名。若有众生非正法行。恶名风吹。闻于八方。四方四维。皆悉普遍。以诸众生。不行正行。作不善业。恶名风吹。如是遍闻。世间相师。见赤黄青晕轮日出。在虚空中。如是师者。世间相师。出世相师。见赤黄青晕轮日者。谓恶沙门。恶婆罗门。如是众会。非一切智。起智慢故。自言我是一切智人。此邪见人。非是实日。非一切智。立一切智。非好种姓。凡姓中出。彼如是人。邪见日出。一切药草。园林树叶。悉皆干枯。如是所谓。一切善人。正见药草。园林尽干。如是如是。此出世间。正法日出。增长禅诵。第一义谛。光明胜智。如是观察。出世间相。先观察已。然后记说。所谓为彼有信沙门。诸婆罗门。诸长者等。如是记说。作如是言。诸有值遇正法日出。皆应精勤。作诸善业。莫于后时一切正法皆悉灭没。邪见日出。非是沙门自言沙门。非婆罗门言婆罗门。非一切智言一切智。诸恶沙门恶婆罗门晕轮日出。汝得衰恼。如是记说一切智法。彼则相应。是真相师。有大胜意。有能思惟如是相者。不妨坐禅读诵经律。更异思惟世间相者。则妨禅诵。此世间道出世间道。如是胜劣。世间法者。则摄生死。出世间法。次第乃至到于涅盘。尔时世尊迦叶如来。而说偈言。
  离坐禅读诵  常喜乐占相
  彼舍离善法  不可得涅盘
  若舍离自法  而乐他法者
  彼二法失坏  到于恶道处
  若人舍自家  而喜乐他舍
  人中轻被笑  速尔致贫穷
  如是痴恶意  智慢自言胜
  舍离自法已  而修行他法
  出家而邪命  失法失名称
  人中轻如草  未来入恶趣
  舍离寂静法  而行于恶业
  彼人不久闻  因此失佛法
  心悕望离欲  无有余悕望
  勤精进知足  如是名行禅
  若心喜乐欲  常贪于饮食
  是着袈裟贼  不名为比丘
  若比丘说相  常思惟星曜
  近王放逸行  非比丘相应
  医师画师业  闻恶法赞咏
  与恶者同处  则失比丘法
  憎嫉禅读诵  爱乐多语说
  贪供养财利  则失比丘法
  推求诸宝性  爱乐多知识
  复贪余财物  退失比丘法
  唯贪诸饮食  我慢不问他
  悕望人赞叹  退失比丘法
  若不近一切  舍离于恶众
  水草食知足  是名真比丘
  得诸境界已  弃之如舍火
  除断我慢过  是名真比丘
  内外俱寂静  智光明庄严
  持戒衣覆身  是名真比丘
  远离世间法  不动如须弥
  一切世间爱  是名真比丘
  三宿住城内  饶人处皆尔
  止住山谷中  名解脱比丘
  畏恶不近他  正行心不动
  智审谛寂静  是独行比丘
  不悕常爱语  舍离恶知识
  不乐多所作  名解脱比丘
  彼如是比丘  得脱于有过
  知世间涅盘  等心不悕望
  心常喜乐智  及以善寂静
  于生老病死  怖畏中得脱
  如是比丘。得阿罗汉。若不尔者。唯名比丘。为自妨碍。堕于崄岸。此第六法。如是妨碍。若善沙门。不应为作。
  又复沙门立沙门者。于第七法。不应为作。何者第七。所谓唯集饮食满藏。此多贪嗔。舍离一切禅诵等业。唯在大床空坐而已。众僧所摄。床卧敷具病药所须。虚妄受用。本在家时。懈怠懒堕。畏诸作业。是故出家。唯贪食味。常伺他会。求望饮食。或乐境界。如是比丘。是死比丘。所谓比丘。不能坐禅读诵经律。毁破净戒。自余死者。唯弃其身。毁戒比丘。一切善法。皆悉破坏。唯能坐床。心生憍慢。自谓为好。唯有比丘。形服而已。其实无戒。离于正戒。所言戒者。谓之心戒。彼不能持。彼不能作。彼戒七种。何等为七。所谓口戒。比丘如是。或于比丘。或于俗人。口不共语。唯除法事。或妇女人。持戒比丘。除乞食行。口不共语。或为咒愿。作如是言。令汝得乐。得涅盘等。若见母时。见姊妹时。唯看其足。不看其面。不看其服及庄严等。尔时世尊迦叶如来。而说偈言。
  手触若风吹  此火久乃烧
  见妇女火起  速烧不待久
  是故比丘怖畏欲烧。不共一切妇女语言。此是一戒。又第二戒。所谓不近不善知识。不于一处久时住止。不取多利。舍多供养。不舍病人。不见妻子。随于何处。有多利养。则舍而去。畏生贪故。离破戒者。不与同住。如是七种比丘不摄。唯贪饮食。于他财利。于他供养。若见若闻。则生忧恼。如是思惟。我今当设何等方便。得彼利养。如是思惟。心生贪着。如是心浊。增长贪心。彼恶沙门。一切善法。皆悉破坏。昼夜常愁。心不安隐。而彼比丘。见余持戒善行比丘为他供养。生嫉生贪。而便往到彼檀越家。谄曲形服少语徐行。心不寂静。外现威仪。寂静之相。身披纳衣。复与多人不持戒者。以为朋侣。唯有贝声而行恶法。同伴相随。造彼檀越。现持戒相。如是如是。随心所行。如是比丘。彼檀越主。谓其持戒。如是念言。此等比丘。第一持戒。彼恶比丘现持戒相。令彼檀越心信敬已。共诸朋侣。数数往到彼檀越家。如是比丘。随已所闻。少知佛法。共其同侣。为彼檀越。说所知法。如是方便。欲令檀越回彼比丘。所得利养而施与之。如是比丘形相沙门第一大贼。到檀越家。方便劫夺他人财利。及以供养。如是比丘。见他财利。见他供养。生贪嫉者。不曾少时眼开合顷。暂作善法。彼恶比丘破戒沙门。舍离坐禅读诵等业。无一念间不摄地狱饿鬼畜生。
正法念处经卷第五十 观天品第六之二十九(夜摩天之十五)
  又彼比丘共己同侣。于檀越家。先所相识。持戒比丘。以谄诳心。说其过恶。或以嫉心。说其破戒。或以嫉心。说其无闻。或以嫉心。说其行相。语檀越言。汝此门师。毁破禁戒。或说懈怠。无闻无智。愚痴如鸟。少闻少智。彼恶比丘。向他檀越。如是恶说。恒常习近非法境界。何处得修禅诵等业。彼空无物。不坚不实。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尔时世尊迦叶如来。而说偈言。
  妄语言说者  恼一切众生
  彼常如黑闇  有命亦同死
  语刀自割舌  何云舌不堕
  若妄语言说  则失实功德
  若人妄语说  口中有毒蛇
  刀在口中住  炎火口中燃
  口中毒是毒  蛇上毒非毒
  口毒坏众生  命终堕地狱
  若人妄语说  自口中出脓
  舌则是泥浊  舌亦如炽火
  此如是罥缚  地狱之前使
  破坏法桥等  皆是妄语过
  彼妄语之人  则非有父母
  亦不能持戒  堕于恶道中
  若人妄语说  彼人速轻贱
  为善人舍离  天则不摄护
  自不摄言语  速疾多嗔恚
  心[懂-重+只]多语说  常受诸苦恼
  常憎嫉他人  与诸众生恶
  方便恼乱他  因是入地狱
  彼佛世尊迦叶如来。如是已说。妨废禅诵七种恶法。彼恶比丘。于持戒者。作不饶益。是故天舍。口中生刀。为少利故。他实功德而说言无。彼实无过而说有过。如是之人。是恶沙门。自谓沙门妄语言说。彼人如是常有恶意恶行恶法。彼檀越主。后时知已。心则轻薄。知其谄曲。此第七法。是故比丘。应当舍此第七恶法。所谓悕望饮食供养。皆欲在己。
  又复第八障碍恶法。妨废比丘坐禅读诵。是故沙门。应当舍离。何者第八。所谓采集种种宝性造作诸宝。如是比丘。怖畏生死。剃除须发。披服法衣。以信出家。彼生死中。多诸苦恼。略而言之。有二种苦。依阴界入。在三界中。广则五道。又复广者。八大地狱。饿鬼畜生。欲界六天。于欲界中复有枝条种种诸苦。于色界中。复有心苦。无色界中。则有退苦。故欲退时。三昧则乱。如是心者。有无量种分别之苦。彼善男子。观苦恼已。心生厌离。怖畏如是无量过恶。剃除须发。披服法衣。以信出家。
  又彼沙门。复观余苦。心生怖畏。所谓身苦。身苦二处。谓欲色界。随有身处皆受苦恼。彼色界中。云何受苦。谓于禅中疲惓故起。起彼禅已。身则疲惓。彼欲退时。身威德劣。风触其身。如是风者。本来不触。是故触身则受苦恼。唯除眼触。受乐无苦。则是无记。如是分别。受苦不同。依色身有。彼善男子。如是闻已。知生死中一切苦恼。阴界入聚。和合皆苦。
  彼观如是无量无边生死苦已。而便出家。既出家已。近不善人。近彼人故。同其作业。闻宝性方。畏何性故。以信出家。闻余性故。更生贪心。或闻金性。或闻银性。或闻宝性。如是闻已。不知厌足。贪火所烧。彼既烧已。共恶知识。行于山中。从山至山。从一山峰至一山峰。如是遍行。在隐密处。贪火所烧。昼夜常苦。无有乐时。以何因缘。如是出家。不念彼性。思惟异性。谓舍身性而不思惟。如向所说。彼人如是心意不正。乱心意故。妨废禅诵。失于善法。彼非沙门。亦非俗人。为求涅盘。是故出家。性鬼所着。则生贪心。贪罥系缚。入于地狱。尔时世尊迦叶如来而说偈言。
  观察身性者  即是一切性
  欲得涅盘者  调身性非余
  若舍离身性  贪着于余性
  彼人迷真性  不得脱苦恼
  金性则不能  除舍诸苦恼
  谛知真性者  得脱苦不疑
  一切苦生苦  此苦难得脱
  财于王贼火  一切皆怖畏
  是故应舍物  如本来无物
  舍离则受乐  摄取则受苦
  谛知于身性  复谛知性相
  喜乐于禅诵  能烧烦恼山
  是故黠慧者  观察身摄性
  众生知自相  则得涅盘乐
  有智之人。如是勤心观此身性。不乐经营金银等性。此是一切在家之人怖畏根本。况出家人。出家人者。一切舍离。彼财物者。一切怖畏。非卖财物。如是得乐。如是财者。则非财物。非财物性。何者是物。谓观身性。若舍身性而乐余性。非于禅诵勤精进也。如是之人。身坏命终堕于地狱。故出家人。常应修集禅诵财物。不应求于世间凡物。彼因缘故。能增长爱。是故知足第一财物。余财物者。能令衰恼。此第八法。妨于禅诵。出家沙门。应当舍离。
  又复第九障碍恶法。妨废比丘坐禅读诵。是故沙门应当舍离。何者第九。所谓近王。出家之人不应近王。何以故。近王沙门。一切世人嫌不供养。彼亲近王恶沙门者。悕望财物。或城或村。或多人处。常求财物。不知厌足。若不求者。徒近于王。妨废禅诵。如是比丘。发心欲行解脱之道。而复返入系缚道中。是故比丘不应近王。
  又复比丘不近何者。所谓比丘不近恶人。彼是何人。谓恶知识。或时染着五尘境界。所谓色声香味触等不善观察。懈怠愚痴。住村中等。一切除舍。不近一切懈怠之人。不近一切谄诳之人。不近一切贪食味人。不近一切商贾之人。不近一切屠猎师等恶命活者。不近一切本性妒人。不近一切邪见之人。不近一切不审谛人。不近一切我慢之人。不近一切卒富贵人。不近一切博戏之人。不近一切酤酒之人。不近一切嗜酒之人。不近一切酒肆之处。不近乐见妇女之人。不近一切淫女主人。不近一切储畜杂货贩卖之人。不近一切厨宰之人。不近一切狱卒等人。不近一切捕鸟之人。不近一切戏论之人。不近一切信外道人。不近一切众所憎人。比丘不应近如是人。或与同住。或共语言。或同道行。一切不应。何以故。多人疑故。若出家人。若离诸过清净之人。皆不应近彼生疑者。谓彼比丘。亦同如是。以彼比丘或近彼人。或同处住。如是比丘。他过所污。是故不应近如是等。何况近王彼近王者。最为凡鄙。尔时世尊迦叶如来。而说偈言。
  比丘林应住  近王最凡鄙
  着袈裟近他  如奴依主命
  比丘非近他  尚不应近天
  鹅不应近狗  以其净洁故
  无我无悕望  心不求一切
  怖畏生死者  近王则非善
  住园林冢间  若平地若山
  则是善比丘  近王则非善
  如是种种无量方便舍离近王。若近王者。诸梵行人。悉皆呵毁。所应近者。其唯智王。如是近者。毕竟寂静。近智王故。必得涅盘。随所得处。皆悉不退。近彼智王。则有方便。谓于禅诵。坚固精进。不作余业。妨废禅诵。亲近尊长修习知足。其心调顺。常无贪求。以近尊长。随时咨问。受持不忘。于希有物。不求见闻。不生奇特。近智王者。有此方便。尔时世尊迦叶如来。而说偈言。
  近尊长供养  随时勤请问
  修行施戒智  复亲近智王
  天人世间中  能示安隐者
  非有中苦缚  世间之凡王
  若无苦恼者  此乃名为王
  若常受苦恼  不得名为王
  比丘应近如是智王。勿近凡王。近世王故。妨废禅诵。若不禅诵。复堕地狱饿鬼畜生。此是世间凡王境界。是故比丘。知此过已。常不近王。住林之人。若亲近王。则非所宜。故应舍离。此第九法。妨禅诵故。
  又复第十障碍恶法。妨废比丘坐禅读诵。是故沙门应当舍离。何者第十。所谓比丘。悕望请唤。贪乐食味。既于境界。正修行已。乃更后时在人间行。舍弃林野可爱之处。复于人中。处处游行。如是比丘。近于放逸。家家村村。从城至城。从多人处至多人处。如是遍行。乐多言说。妄行人中。乐世俗语。乐见亲旧。亲旧知识。详共请唤。得好美食。既得种种美味食已。妄于林中。舍离禅诵。放逸而行。悕望饮食。以常贪着种种食故。不觉身尽。如是着味。悕望请唤。心以为乐。
  又若比丘。于境界中。不如法行。眼见好色。心爱乐故。则生染欲。悕望乐见。转复爱着。于彼彼处。心生喜乐。如是比丘。行于人中。失自利益禅诵之业。如是失已常悕食味。常到他舍。眼见色故。心生爱乐。如是次第。耳闻于声。心生爱乐。鼻得香已。心生爱乐。如是乐着一切境界。为一切缚之所系缚。为一切罥之所系缚。于一切欲随逐而行。既非在家。复非出家。如是之人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是故不应乐他请唤。乐他请唤。有如是过。是故比丘应观此过。不应常在人中游行。若须行者。有五因缘得行人中。一为病人推求医药资用因缘。得行人中。二为饶益尊长因缘。得行人中。三为佛塔自舍破坏修治因缘。得行人中。四为饶益众生因缘。得行人中。五为他王破其国土。欲化彼王救命因缘。得行人中。为如是因。得行人中。若无如是五种因缘行人中者。是虚妄行。妨废禅诵。如是行者。于老病死悲啼号哭愁苦懊恼。不能得脱。彼恶沙门立沙门者。徒尔出家。是故比丘。若心悕望欲断爱者。心应正观寂静诸根。依凭尊长。附近三宝摄心而行。摄三宝故。拔断一切烦恼使根。尔时世尊迦叶如来。而说偈言。
  舍离禅诵业  唯贪着食味
  是则非比丘  其心如饿鬼
  除禅更无乐  智者如是说
  离于禅定乐  更无乐可得
  愚人舍上乐  唯贪着诸味
  如是痴恶人  则得衰恼事
  若人乐境界  常依境界乐
  增长不善法  命终堕恶道
  若人离禅诵  舍持戒布施
  刚犷不调伏  有命亦如死
  若顺法行已  在世间不死
  离法常愚痴  有命亦如死
  虽有人皮覆  愚痴同畜生
  以智灯光明  不照其心故
  若受持戒者  可得名为人
  一切破戒者  则如狗不异
  若贪不布施  恶行不调伏
  则不名为人  摄在饿鬼数
  若人无戒智  复无布施宝
  彼人虽有命  则与死不异
  若行戒施禅  受持念三昧
  是人亦名人  应为天所礼
  有功德是人  无功德如羊
  功德知功德  彼人则名天
  如是功德。功德者知。功德人者。一切处乐。若无功德。彼常受苦。是故比丘既闻如是胜功德已。不应贪味。此第十法。妨废禅诵。沙门之人畏生死者。应当怖畏。
  又第十一障碍恶法。妨废比丘坐禅读诵。是故沙门。应当舍离。第十一者。谓痴比丘我慢心故。不请问他。内智不开。外向化说言一切智。有一切智。故我能说。我能解义。我能读诵。一切法聚。是我所持。百千法义。我教弟子。更无有人与我等者。自心摄受。复为他人作如是说。彼唯智慢而实无智。彼人常为一切众生。说自功德。是故世间一切闻者。皆生贵重。一切世人。皆作是言。此善比丘。具一切智。如是比丘。更无与等。一切世人。皆如是说。而彼比丘。最无所解。内实空虚。无所知晓。心中无物。犹如空器。亦如秋云。离于禅诵。诸少智人之所供养。唯修禅诵。持戒布施。勤修精进。攀缘善法。智慧毗尼。调伏庄严。安住佛法。勤不休息。大悲熏心。此是沙门所应行法。彼恶比丘。内空无智。如是意念。若我今者见彼比丘。则示我法。如是比丘。轻贱于我。彼檀越家。常供养我。若就彼学。则彼檀越不供养我。轻贱于我。是故我今随自所知所解多少。为他宣说。随彼闻者。解与不解。我终不能就彼而学。如是内空。畏他轻贱。以慢心故。既自不解。不请问他。畏人轻贱。如是慢心。妄语之人。失五学句。何等为五。所谓妄语。彼未知故。是以为他妄语而说。此是彼人破初学句。又复次破第二学句。所谓偷盗。彼不应受他人供养。彼檀越主为智慧故。与物供养。而彼愚人。少于智慧而取其物。如是痴人。则是偷盗。如是名破第二学句。
  又复次破第三学句。所谓比丘。初出家时。所受学句。依持戒住。缘于持戒。起如是心。我今出家。而彼比丘。若不学问。何有持戒为他说言。我则多知。如是名破第三学句。
  又复次破第四学句。所谓难问。畏他轻贱。是故谤法。而说非法。言此是法。此是第一毁破学句。如是名破第四学句。
  又复次破第五学句。所谓彼人不知法故。于同梵行。所说正法。言非正法。作如是言。汝等一切不知深法。汝所说者。非佛所说。彼人如是谤他众僧。作如是言。唯我能知。汝等众僧。一切不知。如是谤僧。畏他轻故。语众僧言。汝说非法。而僧说者其实是法。彼恶比丘。如是则失正法功德。最大妄语。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不请问他。恶业因故。
  不请问他。复有大过。谓我慢心。我慢心故。不入林中。畏他轻贱。于示道者。而不请问。何者为道。云何心缘。何所攀缘。云何忘失。复摄在心。如是于他不请不问。慢心过故。彼不能得如是道故。心生疲惓。结加趺坐。即尔复起。作如是念。此法虚妄。彼诸比丘。唐为此业。此非是道。实无有禅。无三摩提。亦无禅果。无三昧果。以我慢心。畏他轻贱。如是诽谤。彼邪见者。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尔时世尊迦叶如来。而说偈言。
  知时离我慢  请问于尊长
  比丘勤精进  速得于涅盘
  诸从他所闻  皆为他人说
  自知离我慢  彼比丘谛知
  离慢离大慢  知道知非道
  如是知自他  是知足比丘
  我慢心甚坚  心[懂-重+只]而愚钝
  悕财利供养  则不得寂静
  彼以如是不请问他慢故心坚。不能禅诵。如是比丘。常食他食。以存性命。彼人唯有比丘形服名字比丘。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或以心慢。不请问他。是故学者。乃至有命未尽以来。常请问他。如是比丘。心常安乐。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生彼处已。次第乃至到于涅盘。以离慢故。
  又第十二障碍恶法。妨废比丘坐禅读诵。第十二者。乐多知识。多知识名。作不饶益。如是比丘。唯增长爱。若有比丘多知识者。则多妨乱。多所作故。妨乱心意。心意乱故。不得禅诵。出家之人。怨亲平等。犹尚不应近一知识。何况复有多知识耶。若懈怠者。唯名比丘。到他舍故。即眼见时。心则动乱。眼见色故眼识异本。心不攀缘寂静之法。不念观察。心不正直。多有言说。见知识已。次第闻声。心则乱缘。有异观察。心不寂静。不寂静故。不寂静观。有所攀缘。若见知识。一念亦妨。况见知识。乃至久时。是故沙门。乃至不用有一知识。况多知识。若有比丘。近知识者。饶人处行。从饶人处。至饶人处。如是游行。念念命尽而不觉知。则失善分。若失善分。最是自诳。乃至不能于一念间修禅读诵。是故比丘。如是学者。增长染爱。不应亲近俗人知识。
  又若能令未来安隐示涅盘道。导师知识。坐禅同行。则应亲近。何者同行。所谓除灭。一切烦恼。至涅盘城。此是第一胜善知识。余知识者。则是怨家。非真知识。以非真故。则非知识。若见共语共行共业。同有所作。妨废善业。若未来世得其力者。乃名知识。若示梵行。若令修行。或教怖畏。未来之世。示令怖畏。生于地狱饿鬼畜生。名善知识。令身口意造作恶业。到恶道者。一切勿近。尔时世尊迦叶如来。而说偈言。
  若示未来世  彼是善知识
  若能遮恶处  复能救灾祸
  常说利益法  利益未来世
  彼是善知识  作知识利益
  此胜知识。有无量种无量分别。种种说法。非多饮食。礼拜入舍。非示爱声触味香色。得名知识。如是知识非善知识。善比丘者。应当舍离。尚不应近此一知识。况复近多如是知识。生无量过。若有知识。于未来世作不利益。虽名知识。实是怨家。若有比丘。近彼知识。则妨自业坐禅读诵。
  又第十三。障碍恶法。妨废比丘坐禅读诵。是故沙门应当舍离。第十三者。所谓比丘与恶同处。一切比丘与恶同处。妨废禅诵。与恶同处。凡有五种。何等为五。所谓比丘。善持净戒第一善法。有正直心。而与第一破戒恶人同处止住。不得自在。此是第一与恶同处。又复第二与恶同处。所谓比丘不自在过。或自在过。与邪见人。而共相随。若村若城。若多人处。同行同住。此是第二与恶同处。又复第三与恶同处。所谓比丘常自乐数亲旧知识。欲往欲近。与共相随。至在俗时先住之家。此是第三与恶同处。又复第四与恶同处。所谓比丘。畏他轻贱。求知见故。到恶处住论师之所。共相习近。此是第四与恶同处。又复第五与恶同处。所谓比丘。心意动乱不能正行。于先饮食。或卧具等。或先食来。或先饮来。或先卧来。近妇人来。或于先时所受用色声香味触。如是种种。忆念思惟。念境界处。境界处念之所破坏。余一切处。皆悉可避。此境界处则不可避。以是第一最恶处故。以于一切禅诵等业。最为妨故。自余恶处。皆悉可避。唯此一处。最不可避境界之乐。从自心起。分别恶处。最为难避。唯除坐禅三摩提乐正观察念。如是能避。尔时世尊迦叶如来。而说偈言。
  不善观察风  所吹炽然火
  彼正观察雨  能令灭无余
  众生先所起  久时无明暗
  如起智慧灯  能令灭无余
  欲痴火能烧  地狱愚痴人
  智者则不尔  是故得涅盘
  如是十三法  智光明能除
  是故畏过者  常应勤持戒
  拔出自身中  三种过根本
  以智慧大火  烧多烦恼薪
  如向所说与恶同处。应设方便。一切远离。出家沙门。宁当独行。勿多忆念。亦莫懈怠。本村本城。本多人处。过去乐事。勿忆勿乐。勿念本时节会之日饶人之处。本曾游行。亦勿忆念。悕望欲见。亦勿摄受诸恶弟子。诸恶知识。亦勿亲近。勿乐爱声触味香色。勿生染心。勿不正行。心莫惊动。亦勿悕望。饮食敷具病药所须。勿着种种杂色袈裟。亦勿方便推捣令平。若洗浴时。不以脚足揩踏身体。勿作种种间杂言语。如是烧灭无始闇聚。极恶生死。五道是门。六尘境界。分别焰起地狱饿鬼畜生之中。常烧常炙。一切世间愚痴凡夫。处处流转。烧炙失坏。入苦海中。生死转行犹不厌离。舍行持戒。若人生天。第一放逸。后退彼天与先同侣。胜者离别。生在地狱饿鬼畜生。受第一苦。悔火所烧。无有救者。放逸所坏。悔火所烧。生在地狱饿鬼畜生。以是等故。诸有怖畏。未来退者。一切皆应修行正法。常不断绝。如是法律。一切如来应正遍知。为放逸天断除放逸。若人生天。一切皆是持戒力故。若有善修善调伏心。如是之人。不得言死。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汝等天众。一切未知。生此天因。戒之轻重。我为饶益。示汝彼业。是故说此十三法门。人天世间。迭互为因。人世界中。则能持戒。天世界中。则不能持。人死生天。若不放逸。退生人中。以是因缘。故说此经。彼佛世尊迦叶如来。利益天人。饶益安乐。乃至涅盘。如是利益一切世间。
  尔时彼处牟修楼陀夜摩天王。并天众等。深生厌离。虽处于欲。而于欲中不行放逸皆悉成就不放逸行。顶礼世尊迦叶佛塔。其心清净。彼一切天。如本来时还如是去。
  迦叶世尊第六经竟。
  此法名为六修多罗山树具足地处流行。
  尔时天众一切皆出迦叶佛塔。问于天主牟修楼陀。而作是言。天王云何知此佛塔。尔时天众。如是问已。牟修楼陀天主告言。汝等天众。一切皆听。我有因缘。先见此塔。我于先时始生此天。放逸而行喜乐境界。五罥所缚。周遍行此夜摩地处。五欲功德游戏受乐。处处而行。从一园林至一园林。从山至山。从岩至岩。从崖至崖。从一花池至一花池。从一峰处至一峰处。多有无量百千天子。为天女众之所围绕。彼天女众。无量百千服饰庄严。在天子前。歌舞喜笑游戏围绕。我于尔时如是遍观。此天世间乐着境界五欲功德。心生欢喜。爱心所牵。我三处行。皆不妨碍。所谓水中在鹅背上。从一鹅背至一鹅背。次复在于鸳鸯背上。从一鸳鸯至一鸳鸯。次复乘鸭在鸭背上。从一鸭背至一鸭背。次复在于莲花之中。从一莲花至一莲花。在水波中。从波至波。处处游戏。随意而行。无有障碍。一切嬉戏歌舞欢笑。心极受乐。如是游行。
  我既如是。种种戏已。复念余戏谓处陆地乘于殿堂。百千天女。围绕相随。从山至山。从一山峰。至一山峰。从一山谷至一山谷。从一园林至一园林。从一山窟至一山窟。我于尔时。在如是处行不障碍。
  如是次第。在虚空中。复乘堂殿百千天众而为围绕。作诸天乐。出妙音声。歌舞喜笑游戏而行。遍此一切天之世间。见不可说种种异处。多有七宝光明照曜胜妙之处。如是山峰处处遍见。有百千树。七宝庄严。如是次第。复见有河。百千莲华集在其岸。处处皆有微妙莲华。我共天众。皆如是见在虚空中。如是下观一切诸欲。功德具足。
  此天世间百千种殿。处处皆饶。我常于中行无障碍。谓在三处水陆虚空。如是游戏种种受乐。
  我复有时。遂见六山。有六光明。穿空而出。焰色分明。不知何物。我时见已。生希有心。专念思惟。此所见者。昔未曾有。为是何物。如是念已。即并行殿。一切天众。速疾前去。诣六光明。我既到彼六光明所并殿俱堕。我先所有光明威德。一切损减。我于尔时心自思惟。此是何物。是何势力。令我自身并此天众。一切皆堕。威德光明。一切损减。我于尔时既思惟已。于天众中。有一旧天。名无垢广。彼天先见如是六山六种光明。而语我言。天王今者莫有所畏。王则无过。此于天王无有不吉。愿王今听。以何因缘。天王今者并此天众空中而堕。过去曾有无量天王曾于此处虚空中行不能得过。皆如是堕。天王先来未曾得闻。以不知故。欲如是过。即便下堕。威德光明。一切欲灭。此之因缘。我今为说。此处常有六佛如来应正遍知明行满足天中之天。一切世间甚实知见。于此山树具足地中。作六佛塔。利益天人。此佛塔者。是所应礼所应供养。礼拜供养。无不得力。何以故。更无胜故。如是佛塔不可得遇。以此因缘。天王今者如是下堕。
  我时告彼无垢广言。佛在何处。彼无垢广。即答我言。今者悉无。世间之中一切皆无。彼一切知。一切悉见。知欲过恶。知生死中。诸苦恼已。精勤修行六波罗蜜。劫数满足三阿僧只。得一切智。入于涅盘。此是略说。欲得广闻见此佛塔。更为广说。此六佛塔。今者在于山树具足地处中住。
  我于尔时闻彼旧天无垢广言。生希有心。见势力已。共彼宿旧无垢广天。并诸天众。到六塔所。到已思惟。为欲闻法度生死故。入佛塔中。入佛塔已。闻如是法。彼佛世尊之所宣说。时彼天众。得闻天主牟修楼陀如是语已。各辞天王。向自地去。牟修楼陀夜摩天王。亦向先来自住之处。说佛塔竟。
上一部:乾隆大藏经·小乘单译经·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下一部:乾隆大藏经·小乘单译经·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乾隆大藏经·小乘单译经·正法念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