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电子书首页

安心念佛要义

慈安 记

 

前言:

法华经言:“三界不安,犹如火宅”。娑婆生死无常,轮回路险。六道之内,一切皆苦。人天偶居如电光,地狱等多常住久劫。如此苦痛,我等皆当努力求出轮回。修行之途,多有艰难,而又时居末法,大圣远离。众生根机低劣,难堪三乘圣法。《大集经》言:“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幸有此念佛法门,我等愚劣众生,能依仗弥陀大愿,而得出生死。而此生能遇此弘愿念佛法门,乃无比殊胜之缘。切切当珍惜。

净土念佛,为世尊慈悲至极之显,救度本怀彻唱。以诸佛慈悲者,偏在苦难凡夫故。而此法门,六道难出的薄地凡夫,乃至五逆谤法罪人,若得依从,皆得疾出生死,竟入不退菩提。而上至一切诸佛也不离此法门成佛,如《般舟三昧经》中言:“三世诸佛持念阿弥陀佛而成佛”。如文殊普贤为等觉菩萨。已近妙觉佛果。尚发愿求弥陀接引,以疾圆佛道。华严法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尚以十大愿王,回向求生。故此法门上能成佛道。下能化众生。无上圆顿之教也

世多有不通教理,以此无上妙法,认为是愚夫愚妇之行。甚有邪见之辈,巧言舌辩,障碍念佛行者,此比比皆是。如此,致使一切佛度生妙法,难以畅怀。众生脱苦之捷道,塞而难通。

净土法门,义理甚妙,唯佛能彻。而行持却简单无比,纵是不识字的阿公阿婆,乃至只能学舌的鹦鹉八哥,皆可行持。如净土三经中佛劝言,众生但能相续专称弥陀名号,上到一辈子,下至十声乃至一声,即得弥陀大愿摄受,莫不皆往。所以名:易行道。

今略说数语,在此前言,告诸行者,娑婆之苦实不可恋,极乐之乐应一心慕之。当一心念佛,死心塌地念佛,尽此一生,即得往生净土,永受诸乐,直入菩提。

                                  慈安  2015.3.27

    目录

01.圣道门和净土门

02.论三心

03.深信心

04.回向心

05.念念不舍

06.能归所归

07.名号决定

08.念佛成佛

09.如何念佛

10.念佛的心

11.三心即一心

12.决定信的问题

13.念佛和称佛

14.念佛具足三缘

15.念佛和忏悔

16.疑佛五智

17.往生不依心分别

18.名体不二

19.名号之外皆戏论

20.念佛和教理

21.弥陀开示语

22.名号不可思议

23.念佛必生

24.罪业凡夫

25.名号具足

26.舍是什么意思

27.临终之事

28.弥陀名号六字释

29.专杂得失

30.弥陀佛光不摄护杂修

31.骄慢弊懈怠

32.称名必生经论文证

33.回向的问题

34.念佛多少的问题

35.六字和四字之事

36.放不下会障碍么

37.善男子和善女人

38.远离喜狂禅者

39.心净佛土净

40.保护念佛心

41.感受不到佛光

42.什么是净土宗?

43.净土宗的菩提心

44.关于“摄取不舍”

45.为何以善导为准

46.善导思想是纯土

47.略谈圆顿之意

48.冤亲债主和婴灵的问题

49.佛度众生的急切

50.什么是一向专称

51.行起解绝

52.略谈学法依止

53.念佛如坐车

54.地狱略说

55.净土流派谁最正确?

56.临终最后一念的问题

57.为什么某些自称专念佛的没往生

58.有罪更应该念佛

59.再谈临终

60.念六字名号为圆满

61.念佛三不问

62.往生事迹

63.念佛安心法语

64.六十四、慈安微博文选

往生之道  念佛为尊

一、圣道门和净土门

龙树菩萨在其着作《易行品》中,教判大慈世尊一代大教,八万四千法门为两大类:第一、难行道;第二、易行道。

道绰大师的着作《安乐集》,教判名为圣道门和净土门。

难行道者,即圣道门。圣道者,三乘圣者证真修行之道也。门者,通入之意。依戒定慧六度万行等,能断惑证真,从凡地入圣流,故此类修行之法也名「圣道门」。其修行之途,难行苦行,极其不易,如经论中广说,言多劫修行灭贪嗔,或言三祗百劫证菩提,或多生中为求菩提而舍身弃命,捐骨施髓等。故名:难行道。

易行道者,即净土门。如弥陀如来大愿成就了安乐净土,一切善恶凡夫皆可托其大愿,往生其净土。永离诸苦,不退菩提。如净土三经中佛劝言,众生但能相续专称弥陀名号,上到一辈子,下至十声乃至一声,即得弥陀大愿摄受,莫不皆往。所以,名:易行道。

圣道门修行之理者。如《名义集》言:“烦恼菩提体元一矣。涅盘生死。见有二焉。”又如惟则禅师云:“迷则菩提为妄想;悟则妄想为菩提。”菩提烦恼只是迷悟不同,其体不二。天台释云:“寒虽结水成冰,暖则释冰为水。”如水和冰,其体是一。

但,迷悟两字,说起来简单,修行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了。古今大德,山洞禅堂,闭关行脚,戒行苦修,而能开悟的又有几人?出家的环境比较好,尚且不易。何况在家,俗世杂身呢?应知。

又,开悟者,尚有悟后起修,如《楞严经》言:“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即如诸经所说之历劫修行。

末法时代,众生根机下劣,贪嗔痴慢疑,骄慢弊懈怠炽盛,内心易生邪见或错见等。有众生听闻烦恼即菩提,难解其义,反认为自己是顿悟菩提。如此,烦恼我执不但未灭,反增执造恶。如《法华经文句》言:“又闻一切众生即菩提相。菩提相即烦恼相。明暗不相除。显出佛菩提。众生闻此复起慢恣。不复修善,懈怠放逸。”大意为,有听闻众生即菩提相,烦恼即菩提等义,即谓我即是佛,大言诸法无相,修也不得,自性圆满,无修无证。而不实际修行。又四处与他人如是说,误导障碍他人正修,空谈般若,自误误人。龙树菩萨言:“无智人闻空解脱门,不行诸功德,但欲得空,是为邪见断诸善根。”

善导大师言:“口说事空心行怨,是非人我如山岳,如此之人不可近,近即轮回长劫苦。”现今学佛者,此类人,比比皆是。内心我执贪嗔痴如山,口中大谈无分别无相等。岂不思,纵然冰和水其体不二,若要求水,尚需化冰。纵然是等觉菩萨尚要断最后一品无明,方证圆满佛果。何况一个尚在六道泥潭挣扎的凡夫?

又,修行者当善应机择法。如《坐禅三昧经》中言:“行者一心求道时,常当观察时方便。若不得时,无方便,是名为失,不名利。何者?如攒湿木以求火,火不可得。”法不应机,如攒湿木以求火,必不可得。应知。

以修行证道,莫说大乘证佛果,纵是小乘出三界,也要达到断见思两惑方得。而当今末法时代,五浊炽盛,就连一个五戒持得清净之人,都很难见到。当知此时欲以自力证道出生死,难如登天。自尚难出,何况教他?!

二、论三心

《观经》中言:“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善导大师言:“具此三心,必得生也;若少一心,即不得生。”可见三心之重要,为往生之道不可缺少。

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中十八大愿文释义言: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

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们来对比下《无量寿经》中十八愿原文: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善导大师此处妙笔释义,将经文中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释义为「称我名号」。善导大师此释,意显三心悉在名号中,名号之外无三心。

三心的作用是什么呢?

三心可以分为两处论,即自力修行三心与他力具足三心:

第一、自力修行三心者,凡夫欲生净土,自己发三心,修诸功德,求生净土。此种修行是从因地修行,必须圆具三心功德果才能往生。

第二、阿弥陀佛为了救护我们而修行。五劫思维,兆载修行,最后把清净功德回施给我们。阿弥陀佛具足真实三心,故修行者直接接受阿弥陀佛成就的圆具三心功德果为因,而必生净土。

下面略论三心之相。

至诚心者,至者真,诚者实。欲往生者身口意起行修净土诸业,必须真实。行事不得道貌岸然,心口不一。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私心虚伪,贪嗔痴慢夹杂在诸行之中。如此所修之善,为杂毒善。以此善求愿往生,必不得成。

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深信佛语,一心净土。不可以遇见人的知见或事的障碍,即生狐疑退堕,深信之心应如金刚。

回向发愿心者,所作一切真实深心之善,悉皆真实深信心中回向愿生极乐世界。(注:三心的详细讲解请看《观经四帖疏》之三心释)

三心其实就是在修行中,必须具足的真实信愿。

欲生净土,必须愿行具足,缺一不可。有愿无行为空愿。有行无愿,行无方向。而欲成往生净土之真实愿行,三心必不可缺。无至诚心者,所行必懈怠虚伪不真实。无深心者,修行必难持久。无回向心者,所行没有方向。故三心不真实成或缺一者即不得往生。

善导大师云:“三心既具,无行不成。愿行既成,若不生者,无有是处也。”故知此三心的作用就在于成就真实圆满的往生愿行。

净土法门修行分为「专」和「杂」。专修者,也叫正行。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

一心专读诵此《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

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

若礼,即一心专礼彼佛。

若口称,即一心专称彼佛。

若赞叹供养,即一心专赞叹供养。是名为正。

又就此正中,复有二种: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

除此正助二行以外,自余诸善,悉名「杂行」。

【略注:善导大师首先言“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为弥陀本愿”,然后言“若依礼诵等”,而不言“二者”,只轻描淡写为“若”字而略过。即若有若无皆可。即唯称名为正定业,其他礼诵等可有可无。纵然礼诵,绝不是帮助往生,而是帮助达到一心专念。善导大师言:“五门相续助三因”,此意应知。如果以诵经和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即观想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的菩萨,还有观想极乐胜境等,外加持名。一起回向,即成要门。善导大师言:“一切善恶凡夫,发菩提心愿生弥陀佛国者,日夜计心,毕此一生,称观礼赞,香华供养阿弥陀佛及观音圣,净土庄严,念念观想,此为常乐净土之要门也。”非顺佛本愿,应知。】

杂修者,修诸杂行功德,回向往生,以三心难具足真实故,难得往生,此其意也。论修行,众生障重,神识飞扬,所知障深,我执如须弥,难以控制。善导大师言:“三业随缘转,定想随波飞。”地藏菩萨言:“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纵发诸修行之心,如同画水。贪嗔痴慢疑五盖具足,骄慢弊懈怠随行自现。论造业,如江河泄流,暴风骤雨,难以歇止。所以,以自力所修诸行,三心难以具足,不得清净。另外,无常迅速,生命随时会死。三心未具,无常即来。这些也就是为什么古今学佛的多,往生少的原因。

关于专杂两修之得失,善导大师言:“解行不同,专杂有异,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又言“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稀得一二,千时稀得三五。”往生之决定者在于愿行具足,但众生根性低劣和因缘不同,故自力杂修难圆满成就愿行。如此,多不得往生。

《观经》下品下生中,其人为心思恐惧杂乱之五逆众生,临终遇善知识,教令口称名号,连续十声,弥陀现前,往生净土。此人心乱惶恐,一生为大恶,没有任何善行或修行,且有大罪。那为什么可以往生呢?

《观经》中有几段话:

第一、阿弥陀佛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第二、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然后得生净土】。

第三、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然后得生净土】。

往生的关键,佛在这里亲自直接点出,就是“称佛名故”【然后得生净土】!

善导大师言:“云何具足?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这里就清楚了。阿弥陀佛的兆载修行中,就已经把我们往生净土所需的愿行,已经全部替我们修好,然后回向给我们了。是什么呢?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

南无阿弥陀佛的真实圆满,是在法藏比丘如金刚般的三心中,兆载修行中真实成就。故,我们往生所需一切功德,只需在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中,即圆满成就。故,佛在《观经》下品云:十念称名,必生净土。

这也是为什么《观经》和《无量寿经》会讲三心,而《阿弥陀经》只说一心念佛。因为《观经》和《无量寿经》谈到了杂修,所以,必须要谈三心。《阿弥陀经》唯说念佛,名号本体具足三心,故无需另论三心,只需谈一心持名即可。又如《观经》结尾,世尊专说念佛为净土之要,即只说好好持名,无需另谈三心。

既然名号具足三心,那为什么第十八大愿中,也先提到三心呢?

因为三心在专念佛法门,是为导归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如此方能符合弥陀本意,必生净土,理事不二。《大经》言:“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此为理。那么如何落实下来呢?在三辈往生成就文中,世尊亲自做了解释。即:一向专念。

再略释一:

十八愿中言:“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们来看其他经中一段经文,《般舟三昧经》言:「即问持何法得生此国。阿弥陀佛报言:“欲来生者,当念我名。莫有休息,则得来生。”佛言:“专念故得往生”。」

十八愿中“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即《般舟三昧经》中之“欲来生者”。这个不是往生的要求,是凡夫想去净土目标心的欲望而已,并不是佛要求的必生净土行持方法,应知。

而“乃至十念”和“当念我名”则是佛对我们要求的修行。也就是佛告诉我们去净土该如何做。佛如何要你去做,凡夫当遵从即可。

很多人想往生净土,而分不清想法和行持的区别。佛让持名号,他反而去找信愿。无事生事,自找纠结。

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中十八大愿文释义言: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

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此中二十四个字,明确的指出,只有“称我名号”为凡夫要做的事情。也是告诉我们专持名号,即具足信愿等一切往生功德,必生净土。

再略释二:

(一)

《般舟三昧经》中:“即问持何法得生此国。阿弥陀佛报言:“欲来生者,当念我名。莫有休息,则得来生”。佛言:“专念故得往生。”

此中,有众生想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而问阿弥陀佛如何往生。阿弥陀佛此处不谈其他法门,直接推荐本愿念佛。世尊又告专持名号。显两尊本意,同为念佛。善导大师:“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莫有休息」即相续的意思。这里把弥陀本愿念佛的要点列出:即誓毕此生,相续专称弥陀名号。而落实下来很简单,也就是一天到晚,尽力专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即可。

故善导大师言:“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二)

善导大师:“三心既具,无行不成,愿行既成,若不生者,无有是处也。”又言:“云何具足?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也就是说,三心是为了成就真实的愿行,当愿行具足,决定必生。而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是阿弥陀佛成就好的愿行具足果。所以,三心、愿行无不具足在南无阿弥陀佛之内。

再释三:

《无量寿经》十八愿中言:“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善导大师言:

问曰:如四十八愿中,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不得往生。今此《观经》下品下生中,简谤法、摄五逆者,有何意也?

答曰:此义仰就抑止门中解。

如四十八愿中,除谤法、五逆者,然此之二业,其障极重,众生若造,直入阿鼻,历劫周慞,无由可出;但如来恐其造斯二过,方便止言“不得往生”,亦不是不摄也。

又,下品下生中,取五逆、除谤法者,其五逆已作,不可舍令流转,还发大悲,摄取往生。然谤法之罪未为,又止言“若起谤法,即不得生”,此就未造业而解也;若造,还摄得生。

虽得生彼,华合径于多劫。此等罪人在华内时,有三种障:一者不得见佛及诸圣众,二者不得听闻正法,三者不得历事供养。除此以外,更无诸苦。经云“犹如比丘入三禅之乐”也,应知。

再释四:

    至诚心者,善导大师在至诚心释义中言:“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贪瞋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侵,事同蛇蝎。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善,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此即说世俗凡夫心相,贪嗔痴慢具足,随缘现行,多难具真实至诚心。此即嫌说众生心之意。大师又言:“欲回此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此必不可也。何以故?正由彼阿弥陀佛因中行菩萨行时,乃至一念一刹那,三业所修皆是真实心中作,凡所施为趣求亦皆真实。”以极乐世界为阿弥陀佛因地修行真实业所成就。凡夫杂毒业不合,故必不得生。

善导大师先言凡夫难具真实心,又言阿弥陀佛所行所施皆真实。其意即劝众生舍自力修行功德回向往生,而接受阿弥陀佛所施的功德,即南无阿弥陀佛也。

三、深信心

深心者,深信心,深深的知道的意思。

善导大师言: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大师先告言凡夫,深知自己业力深重,无自力修行出离之力,无始劫来,轮回生死,无有他缘可救。又言当知阿弥陀佛就是为我们这些无力无缘出离的人而成佛的,只要肯皈依阿弥陀佛,接受阿弥陀佛的大愿,定得往生。此即劝众生一心归命阿弥陀佛大愿,即一心念佛之意。

以凡夫通身业力,身心修诸行难成真实功德,故上来所说“至诚、深心”二心者,其意皆是劝众生舍离身心自力修行,一心归入弥陀名号之意也。

四、回向心

回向者,回转方向之意。

第一、如杂修功德回向求生极乐者,其功德不通净土,故必须回转其功德所趣方向,回向净土,方成往生之业。如:放生的功德是健康长寿,与净土无关。若欲往生,必须回向。

第二、行者知杂修难生,故转归一心专念,此也为回向。如此行者,其归入名号故,其一切也被名号所摄受。能归者,众生也,南无也;所归者,阿弥陀佛也。能归所归,一体不离,即成南无阿弥陀佛也。

上来三心,其目的为归入必生净土之法门,即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之意也。故一旦进入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中,即无需再论三心,行者唯一天到晚声声南无阿弥陀佛相续。

其三心之意,皆一心依靠南无阿弥陀佛之意也。

以凡夫之心,六尘缘影,刹那变化,虚妄无常,不可做真实也。其真实者,阿弥陀佛所成就的大愿名号也。

又凡夫以虚妄之身心所修诸行,多是杂毒虚妄之善,颠倒不实。以此类行,而欲生净土,必不可得。善导大师言:“极乐无为涅盘界,随缘杂善恐难生,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当归入真实之名号,即得必生净土。

《大经》曰:“惠以真实之利”者,大经者,《无量寿经》也,说弥陀四十八愿之事也。“惠以真实之利”者,《无量寿经》中:“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此段经文显世尊大慈之本心,弥陀之真意,即名号也。善导大师言:“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故,真实者,名号也。

善导大师之深信心释又言:“证赞彼佛依正二报,使人欣慕。”即世尊广说弥陀功德,净土庄严之相,为劝众生发起爱乐欣慕之心。此心若发,欣慕即成愿生,若愿必生,必定称名。以欣慕愿生之心为凡夫六识缘影分别之妄,众生欲望之心也,非往生净土之因。只是启动念佛之前导,非往生之用也。

善导大师又言:“又,深信者,仰愿一切行者等,一心唯信佛语,不顾身命,决定依行:佛遣舍者即舍,佛遣行者即行,佛遣去处即去。是名随顺佛教、随顺佛意,是名随顺佛愿,是名真佛弟子。”此处释深信之意者,即一心净土,专持名号。如此,为随顺佛愿,是名真佛弟子。

五、念念不舍

善导大师言:“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第一、为劝行念佛精进之意,即念佛者每天当中,行住坐卧,或闲或忙,除非睡觉吃饭等不能念佛,只要可以称念名号的时候,都尽力称念。故劝言:“念念不舍”。

第二、“念念不舍”者,行者之心意也,即一心皈依弥陀名号,永不舍弃之意。

第三、“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者,称念弥陀名号,为净土必生之业。以阿弥陀佛因地修行时,以称名为必生其净土之愿,故名:顺彼佛愿。如善导大师言:「《无量寿经》云:“法藏比丘在世饶王佛所行菩萨道时,发四十八愿,一一愿言: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第四、《观经》中佛言:弥陀佛光对“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善导大师言:“弥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以众生一心专念佛故,即得弥陀佛光摄受,众生与佛两不分离。得佛摄受护念故,其心必不退,成“念念不舍”,故必生净土。善导大师言:“真形光明遍法界,蒙光触者心不退。”昙鸾大师言:“光明一切时普照,故佛又号不断光,闻光力故心不断,皆得往生故顶礼。”而众生的念念不舍,和弥陀护念众生的念念不舍,全部是名号的功德作用。

第五、“南无阿弥陀佛机法不二法,名号之外全无能归,亦无所归也。”离开名号,无有能归之法,无有摄受之佛,众生也无归处。一切尽南无阿弥陀佛也。

六、能归所归

又众生称念名号,能归所归一体不二。

能归者,南无也,众生之命也;所归者,阿弥陀佛也,本愿之体也。此处之意者,真实之归为南无阿弥陀佛所具足,不由凡夫心具足。也就是说,能归者,即发愿归命之意,所归者即行。愿行为往生净土之必须。而念佛之往生发愿归命,不依凡夫心决定,而南无阿弥陀佛的「南无」为真实的愿功德【注:此段话可参考,善导大师弥陀名号六字妙义释略解】。众生当舍离自心分别,一心依靠名号。

烦恼生死具足的凡夫,如归入此不生不灭的弥陀境界中,则无凡夫之生灭浊命,而得无量光寿的涅盘境界。

又,若众生一心归命南无阿弥陀佛,那么,如此的众生,轮回中已无其命,命已经被阿弥陀佛所摄受,南无即其众生之真实命。也就是说,你的命已经被阿弥陀佛所摄取不舍。此时之众生,能归和所归,一体不二。其实,就是一心投归弥陀,落实下来就是一心专念弥陀名号。

不解三心也无所谓之事,只管一心念佛,即一切具足,应知。

七、名号决定

《观经》所谈三心,即在劝众生放下身心,一心念佛之意也。即《阿弥陀经》所言的一心不乱。善导大师言:“一心称佛不乱”。即舍弃自心分别,以名号决定往生故,不由凡夫心决定。

如:要求心必须清净念佛,要求心必须禅定念佛,或者要求持戒念佛.....。此类知见尽应舍离,因皆非佛意故。认为必须有这些念佛才往生,其已经不是一心依靠念佛,故当放舍心而投向名号。即不顾此心,唯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如善导大师的两河白道喻。

一心者,即俗话说到“死心眼”,也就是认准一门,专依靠南无阿弥陀佛的意思。不乱者,无他心的意思,也就是唯依靠南无阿弥陀佛的意思。善导大师言:“一切时中相续作,至死为期专复专”,即此意也。所谓一体合成者,舍离自心分别,独取名号,唯声声南无阿弥陀佛也。

念佛者,即称念弥陀名号之意也。善导大师言:“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即显念佛不依心而论,但能称出名号,即名念佛。若能誓毕此生,相续专称弥陀佛名,即名“一向专念”。念佛就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没有什么我要如何念才有效,念到什么层次才行,内心要如何如何。如有此等心者,即已经不是一向,不知道是几向了。一向者,盯住一个方向,盯住南无阿弥陀佛的意思。也就是死心眼,我就依靠南无阿弥陀佛,一天到晚我就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八、念佛成佛

一切众生皆有圆觉自性,因不能证显,而枉受轮回。《般舟三昧经》中言:“三世诸佛持念阿弥陀佛而成佛”。即诸佛以弥陀名号证显本分圆觉。那么,我们也当持此名号证显本分圆觉。

九、如何念佛

多有念佛者,认为念佛要如何念,念到什么层次等,才能往生。此皆自力心。善导大师言:“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就是说,一切凡夫,除非你没往生,只要是往生的,无不是依靠阿弥陀佛大愿力,此中无凡夫自力。诸师谈各种法要,是为了帮助凡夫去除自力心而已。念佛者,若无此类自力想法,唯知一句名号相续专称,即无需各种法要。

如《念佛金言录》中言:“不论信不信,不谓净不净。一切众生往生,十劫正觉之时,决定南无阿弥陀佛。”凡夫心不可做往生之要,唯南无阿弥陀佛决定往生。故念佛者应放舍心中所有观念,一心凭名号,所谓:

舍善恶的顾虑,

舍弃心清净与否的分别,

舍信和疑的纠结,

舍通达佛法念佛与愚者念佛的区别,

舍弃对内心愿生和不愿生的监视,

心中一切观念一概放舍。以一切决定于名号故,当内心再起各种思想纠结的时候,不压制,不安抚,不顺从,任其自生自灭,我们依旧是南无阿弥陀佛。

深信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怀疑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

无信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

心静时是南无阿弥陀佛,心乱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

烦恼时还是南无阿弥陀佛,开心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

愿生净土时是南无阿弥陀佛,无愿生心时仍旧南无阿弥陀佛。

安心也是南无阿弥陀佛,不安还是南无阿弥陀佛。

此心之变化和往生无关,唯口称之名号即决定往生。此名:一向专称。

十、念佛的心

佛言:“慎莫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地藏菩萨言:“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娑婆众生,所知障极重,我执刚强。起心动念,邪见误解,人我山高。随缘变化,无常不定,神识躁乱,妄想纷飞。善导大师言:“凡夫发心,如画清水”。凡夫之心,于往生之要无丝毫帮助。所谓“三业起行多憍慢”,即说明了凡夫起心动念的状态,纵然修行,也难摆脱妄执我慢,多成杂毒。故当舍离自力心行,归入名号真实之德也。

念佛法门,弥陀一力承担之大愿,名号独运往生。凡夫虚妄身心丝毫不着力也。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涉身心,独一名号也。

凡夫起心动念本来就是妄,而好纠结者,又和自己的心去辩论,妄上加妄。故当舍离此心,不理其变化,唯一心称名。

凡夫心无决定也。所以,当舍离要决定的心,乃至内心要决定相信念佛必生的理论。内心认为自己只要有这个肯定了,就安心了,此为大错。凡夫之心无此决定状态也,唯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即得往生。应知。

念佛人守护信心图,两河白道图喻。

两河白道图者,善导大师所着说。

“白道”者,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也。“水火二河”者,我等之心也。我们的心每天千奇百怪,胡思乱想,狐疑不定。此图意者,即不顾此心产生信、疑、清净不清净、善恶等等,相续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断。往生决定于称名,不决定于我们的心。

东岸是六个人就我们的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六尘会产生各种感受妄想,贪恋,嗔恨等等,阻碍我们念佛。这些也一概不顾。

三个僧人代表别解,别行,别见等杂修行者,经常会说阻挠你念佛的话和知见,我们一概不要听,也不要理会。

毒蛇猛兽代表世间亲属和朋友。众生轮回生死,互相恩怨夹杂,而在轮回中互相牵扯,报恩报怨。今生为亲,来世为仇,受诸苦难,一切不过是恩怨因缘生灭而已。所以,当明了此事,即莫贪恋。若有亲人朋友阻止你念佛,莫要被障碍。

旷野代表轮回无边,独生独死。

此图意者,六道一切都是轮回业。所以,念佛者,不可以相信这些。当不顾此心任何想法,也不顾外界的任何知见和事情的影响,亦不顾念佛理论。总之,一概不顾,唯南无阿弥陀佛相续称念,必定往生。如果停下,必定轮回。

上来广说三心之意,意显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一切具足。落实下来,也就是誓毕此生,一天到晚相续专称南无阿弥陀佛。

十一、三心即一心

论三心归结为一心依靠名号。那么,可有经文证明吗?

《阿弥陀经》中言“一心不乱”也。

知名号决定往生故,行者自不夹杂其它,唯留名号,也就是独依名号,不望其他的意思。若名号之外加其他的,非一心也,是二心或多心,即乱也。

念佛者放舍自心,归依名号。以名号独运故,自成一心不乱。所以,一心不乱者,不是让凡夫的心做到什么状态名一心。所谓的一心,就是唯名号之意,不可从凡夫虚妄心论。所以,善导大师解释此段经文言:“一心称佛不乱”。

以上教理,看似稍微复杂,落实下来很简单。其实就是一天到晚相续专称南无阿弥陀佛即可。

知此意者,其相唯一天到晚声声南无阿弥陀佛也。

十二、决定信的问题

地藏菩萨言:“凡夫起心动念,无不是罪”。凡夫之心者,起心动念无不是轮回之业。从心相行为来说,凡夫之心千变万化。以念佛来说,有时信,有时疑;有时烦恼,有时开心........。但从本质来说,统统为妄念。

凡夫心无常不定故,不可做往生之要。善导大师言:“凡夫发心,犹如画水。”《念佛金言录》言:“凡夫之心,善恶共迷,不可作为出离之要道,唯称南无阿弥陀佛,即得往生也。”又,凡夫心无决定信也,当舍离要以心做决定的想法。弥陀本愿是以名号决定往生,不是以凡夫心做决定。无论信与不信,但能口称名号,相续专行,定得往生。

很多念佛人,强迫自己必须承认念佛必生,强迫自己内心必须肯定念佛必生的念头。认为内心要是没有这个想法,往生就不决定。此无谓之事也。如同吃饭,强迫自己内心必须肯定吃饭可以饱,否则吃饭就不能饱。饱是饭本身的功能,你肯定不肯定,吃饭都饱。

故,当舍离这些无谓的思想,放舍自心思量分别,弃舍一切理论,唯一向专称,自得大安。善导大师言:“就行立信”。若抓住自心不放,总想以理论安心,此难上难也。以凡夫心不定故,自己就会没事钻自己理论的空子,形成自己和自己辩论,极其纠结也。

遇安禅师将楞严经中的一段话读为“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有知见即有轮回。极乐世界者,无我之涅盘境界也。不可依自力我执知见而得往生,非净土之因也;依弥陀大愿名号,即得往生。

名号者,不可思议也,故当直承念佛,不可以自力心去分别如何念佛。很多师兄认为念佛要如何用心去融入名号……等等,此皆是错解。名号本体圆成,不可增不可减。何用凡夫心去加?是名号摄凡夫,而不是凡夫摄名号,应知。

“念起是病,不续是药”。凡夫念佛,内心经常起各种知见,若被其牵扯,则生百端纠结。应知内心所生无论信疑,乃至念佛的道理,俱为妄念。当其起时,莫压制,莫安抚,莫顺从,任其自生自灭。此为对治妄念最好的法药。否则,无论安抚还是压制,只会令妄念变强大,令行者纠结更纠结。

凡夫心念者,生死也。离凡夫心者,南无阿弥陀佛也。即,莫理会无用的妄念,尽管相续专称南无阿弥陀佛也。

十三、念佛和称佛

很多人认为念佛必须依心来念,这个问题古今都会有人误解。此段话是谈这个问题的。还有喜欢拆字解释的,言念佛的“念”字,是“今心”在佛的意思。如果用在其他通途忆佛观佛的教义上,是可以的。但如果用在弥陀别意之弘愿念佛上,就是混淆了。

如《观经》下品下生中,其人苦逼,内心惶恐失念,不能念佛,善知识立刻告其口称即可。其人立刻口称弥陀名号,经言:“令声不绝,具足十念”此中的十念,就是十声念佛,也就是口称名号。善导大师着作中,有时用“乃至十念”;有时用“下至十声”,表示念即声也。无论念声,皆是名号。

念佛两字,通很多意思。如忆念弥陀所行,观念弥陀身相等,也可以称为念佛。但唯称名念佛者,为弥陀本愿。只要能称念出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即名「念佛」。并且,弥陀本愿念佛与内心意地如何无关,不是说非要内心在念佛上,或者内心念名号才叫念佛。念佛如喊名字,譬如:松树、竹子,都是名字。直呼其名即可。

念佛即称名之意,念声即南无阿弥陀佛也。

所以,无论是口称名号,还是默念,无不是依名号,非论自心。

十四、念佛具足三缘

世尊在《观经》中言:“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善导大师言:

何故号阿弥陀? 

《弥陀经》及《观经》云:“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故名阿弥陀。”

为什么弥陀佛光唯摄取念佛众生呢?善导大师释为三缘:一者「亲缘」,二者「近缘」,三者「增上缘」。

善导大师言:“一明「亲缘」:众生起行,口常称佛,佛即闻之;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故名「亲缘」也。

二明「近缘」:众生愿见佛,佛即应念现在目前,故名「近缘」也。

三明「增上缘」: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也。”

宗祖先言佛光唯摄念佛者,大师却释义有礼佛等行为,意显称名即具足礼佛等功德。即称名者,佛即见之。

三缘功德尽在一心专称弥陀佛名中。应知。

十五、念佛和忏悔

忏悔者,忏者,止断未来非。悔者,耻心于住犯。即耻心于恶行,愿断掉不再犯之意。而凡夫性劣,但娑婆恶缘事极多,纵有此心,遇见恶缘还是容易犯。若能誓毕此生,一心专称弥陀名号,即得必生净土,直入菩提。永断诸恶,成就无边大善,此为真实大忏悔。应知。
又,忏悔者,灭罪也。善导大师言:“造众重罪,若不忏悔,定招此苦”。

忏悔灭罪,有自力忏悔和他力忏悔之分。自力忏悔者,或对大众,或对佛菩萨等,具向发露忏悔。也或诵经修善等以求灭罪。但,以凡夫自心,虚伪狡诈,难得真实,多灭罪不大。

他力忏悔者,依靠弥陀万德名号。善导大师:“念念时中常忏悔”。念佛本身就是忏悔灭罪,其灭罪力也极其强大,自力忏悔远不可比较。如《观经》下品上生中,其人念弥陀佛名一声,阿弥陀佛赞言:“汝称佛名,诸罪消灭”。又龙树菩萨言:“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若,堕恶道中,历无量劫。虽修余行,不能灭罪。后遇知识,教念阿弥陀佛,乃得灭障,超生净土。”

又如《观经中》言:“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善导大师释此段经文言:“明小戒力微,不消五逆之罪。”而《观经》下品下生中,其人五逆,念佛得消。可知念佛之力的强大。善导大师言:“念佛三昧,功能超绝,实非杂善,得为比类。”

自力忏悔,不出凡夫心,故纵得真实忏悔,也只是灭罪,不能灭生死轮回。而念佛不然,念佛是灭生死重罪,拔生死根。如《观经》中,其人一声称名即命终,立刻往生净土。又,以自力我执心忏悔,不能出生死。

念佛行者,唯一天到晚相续专称弥陀名号即可,不得别立忏悔。第一、名号自具无上灭罪功能。第二、若别立忏悔者,违背弥陀本意的一心念佛,即成杂修。应知。

十六、疑佛五智

《无量寿经》言:“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然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此诸众生,生彼宫殿。寿五百岁,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是故于彼国土,谓之胎生。”

关于五智,古今诸师多以通途五智来拟合,本处不然。第一,此经是说弥陀大智。第二,此经五智的名字和诸经五智也不同。第三,众生疑惑都是和弥陀大愿有关。

不了佛智者,如善导大师言:“弥陀智愿海,深广无崖底,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弥陀一切种智成就,别意弘愿圆满。其境界声闻菩萨尚难测量,何况凡夫?而凡夫天性,对于自己看不到或者无法理解的东西就会怀疑。

不思议智者,众生见佛说念弥陀佛名,乃至一句,也得往生,其无法理解。一句名号而已,如何得生?不知佛智,能纳须弥入芥子,缩多劫为一刹那,展一刹那为多劫,以近为远,以远为近,神力自在。弥陀以不可思议智纳三身内证外用所有功德,皆悉摄六字名号中。

不可称智者,弥陀佛智,超越凡夫六根范围,言语道断。离凡夫心所思,绝称谓言说。不知佛智功德,名体不二。众生不解,认为弥陀佛名也只是一个名字而已。总想用凡夫思虑语言来解释,但又解释不了,所以怀疑。

大乘广智者,弥陀佛名,统摄弥陀所有功德,无法不知,无烦恼不断,无善不备,无德不具。而于众生,一切皆能度,无一遗漏。而众生不能明了广大深智,怀疑自己根性,以自身善恶清净等,自设障碍。

无等无伦最上胜智者,如《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中言:“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极尊也。”阿弥陀佛为诸佛之王,光中极尊,一切佛所不能及。又《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中言:“由彼如来恒放无量无边妙光,遍照一切十方佛土,施作佛事,无有障碍。”善导大师言:“然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诸佛三乘圣道,能于三乘根性众生,令其出生死。而于善根薄少,恶逆众生,诸佛无力;而弥陀名号之力,乃至五逆谤法,称名也得往生。

《无量寿经》中言“犹信罪福”,也就是说,他虽然不信念佛,但相信自己修善,就可以往生。也就是说,是自力杂修。

以众生不修弥陀之一心专念名号本愿,以凡夫知见解往生因果,杂修诸行,回向求生,故有胎宫边地之受。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中言:“佛言。其人奉行施与如是者。若其人然后复中悔。心中狐疑。不信分檀布施作诸善后世得其福。不信有弥陀佛国。不信有往生其国。虽尔者。其人续念不绝。暂信暂不信。意志犹豫无所专据。续其善愿为本故得往生。其人寿命病欲终时。阿弥陀佛。即自化作形像。令其人目自见之。口不能复言。但心中欢喜踊跃意念言。我悔不知益斋戒作善。今当往生阿弥陀佛国。”大意为,欲生净土而修行者,或遇见恶知识障碍,或自己无所专据而疑惑纠结。乃至不信因果,不信有阿弥陀佛,不信有往生之事等。但能相续,仍得往生。其经又言此类往生者,会留在极乐边地五百岁,如其经言:“即于七宝水池莲华中化生。则受身自然长大在城中。于是间五百岁。其城广纵各二千里。城中亦有七宝舍宅。中外内皆有七宝浴池。浴池中亦有自然华香绕。浴池上亦有七宝树重行。亦皆复作五音声。其欲饭食时。前有自然食。具百味饮食。在所欲得应意皆至。其人于城中亦快乐。”无有诸苦,只是不能见佛闻法。

以上经意,信也生,疑也生。乃至不信,当能相续修行也生。所以,我们修行不要考虑信疑,只管一心念佛,即得往生。

凡夫六识凡情,或依喜好,或疑念佛,而杂修诸功德,而愿生净土,三心难具,难乘佛力,必不得生。又杂修诸行,虽托佛力而往生,有边地或胎宫之患。

凡夫之心,有无迷执。而极乐世界是无为涅盘界,宗祖善导大师言:“极乐无为涅盘界,随缘杂善恐难生,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故杂修纵得往生,也受胎宫,不疑方出。善导大师言:“西方寂静无为乐,毕竟逍遥离有无。”弘愿念佛一行,弥陀本愿,无边地胎宫等过患,直入净土,立见弥陀。

十七、往生不依心分别

    南无阿弥陀佛之功能,绝凡夫心之思议。而念佛往生,更不依心之分别,唯依名号而往生。

    听闻弥陀名号,虽不知其意,也不懂教理,乃至内心不信往生之事,也不信有阿弥陀佛,一概不信。乃至一边念佛,一边内心不信自己能往生,乃至一边念佛,一边说别往生别往生。但能誓毕此生,相续专称弥陀名号者,即往生人也。

为什么呢?他力之名号,不受凡夫心牵扯,凡夫心也不能损害本愿名号功能之分毫。但能一生一向专称,决定必生。譬如以火点物,内不信火能燃烧,或内心默念别着别着。然而,火之自性就是燃烧,不依人心如何,你内心怎么想,火是不会理会你的。佛号也如此,往生是名号的本性,阿弥陀佛成就的名号就是用来往生的。所以,善导大师释义南无阿弥陀佛意为愿行圆满,称念必生。此即他力妙行。

如阿弥陀佛鱼和王呆头等,也属此类。

 

十八、名体不二

名体不二:“《佛光大辞典》 名,为能诠者,能诠表显明体;,为所诠者,即事物之本体。盖“名”系诠表事物之一种方便设施,而非事物之本体,故世间一切事物,名不即于体,体不即于名,即名体各别。然诸佛菩萨之名号、真言、陀罗尼等,除表显诸佛菩萨之真如体性外,更蕴含诸佛菩萨广大之愿力与功德,故其名号、真言等与本体不二,名即于体,体即于名,称为名体不二。又称为名体相即、名体不离。此与往生论注卷下、安乐集等所举之“名法相即”之说同义。”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具足无边功德,故能称名即灭罪,称名即得往生等。

如《观经》中阿弥陀佛言:“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又言:“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善导大师言:“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

一遍上人言:”凡归名号者,功德无不足,此云「无上功德」,亦云他力之行。“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言:

    阿弥陀如来方便庄严真实清净无量功德名号。

    阿弥陀如来至极无生清净宝珠名号。

    无碍光如来名号,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

    法然上人言:

    然则弥陀一佛所有四智、三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内证功德,相好、光明、说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悉摄在阿弥陀佛名号之中,故名号功德最为胜也。余行不然,各守一隅,是以为劣也。

    如是,诸宗各就其本宗所存之法,解释阿弥陀三字。

    天台宗者,以空假中三谛、正了缘三义、法报化三身,如来所有功德,皆不出于名号故,谓之功德莫大之名号。

     今此宗之意者,真言之阿字本不生之义,或天台之三谛一理之法,或三论之八不中道之旨,法相之五重唯识之意,森罗万法,悉皆广摄其中。极乐世界,一法不漏。

十九、名号之外皆虚妄戏论

凡夫身心,尽是无常轮回苦业。无不虚妄,诳惑众生,苦恼轮回。如《正法念处经》中言:“心是第一怨,此怨最为恶,此怨能缚人,送到阎罗处。”《净度菩萨经》言:“一人一日中,八亿四千念,念念之所为,皆是三途业。”《四十二章经》中言:“慎莫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地藏经》言:“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名号者,离凡夫身心。超越二乘圣境,至极佛境,为圆满真实。故,念佛行者,称名之外,皆是诳惑我等,尽是戏论。

二十、念佛与教理

对于念佛往生来说,弥陀名号之义理,懂与不懂,丝毫不妨碍。只要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即得往生,与通不通教理无关。名号如美味营养的饭菜,讲义理如同分析饭菜的各种营养成分。而对我们吃饭者来说,只管吃即可,营养自得。

二十一、弥陀开示语

一遍上人,在各地游行,广劝众生一心念佛,愿生净土。一次,在说法以后,即送念佛扎与听法者,很多听者欢喜接受,接受即表示以后念佛。当送与一位僧人时,僧人拒绝接受念佛扎,言:“我于专念佛必生净土尚未信,所以,不敢妄语,也不能接受”。经此事后,一遍上人内心思虑,难道一定要有信么?为抉此疑惑,一遍上人决定闭关念佛,祈求得到阿弥陀佛开示。其于熊野之证诚殿念佛百日。蒙弥陀示现并开示法语中言:

“汝誓愿不可思议,哀愍一切众生故,专劝融通念佛,此是最上善根,慈悲至极。然而或论信不信,或简机非机,此义违佛本愿。当来经道灭尽之众生,如何论信?如何论机?尔时唯有多少任凭口称名号,随声灭除罪障。佛法流布之今时,已是信者少不信者多,广大众生,大多未闻佛法,无善知识随身,孤独卑贱恶癞病人等族有之,何况经道灭尽之时乎?望汝自今以后,智慧门任他,慈悲门自领。不论净秽,不论善恶,不论信疑;总之,不可论心之是非,凡夫之心,善恶共迷,不可作为出离之要道,唯称南无阿弥陀佛,即得往生也。”

原文:

汝誓愿不可思议,哀愍一切众生故,专劝融通念佛,此是最上善根,慈悲至极。然而或论信不信,或简机非机,此义违佛本愿。

 

略解:

一遍上人誓愿广度众生念佛,同生净土。其行为也如其誓愿,游行各地。当他预知时至往生之时,计算受其劝念佛决定必生者,云:“决定往生,六十万人”。记入劝念佛帐中的人名,也达到二十五万多人,可见其广度劝化之力。所以,弥陀赞言:“汝誓愿不可思议,哀愍一切众生故,专劝融通念佛”。

专念佛法门,阿弥陀经言:“一切世间难信之法”。难到什么程度呢?难到要一切佛一起把舌头伸出来给我们看,而世尊更是再三的劝。就是劝我们信受。诸佛慈悲至极,在这里显现的淋漓尽致。

善导大师言:又十方佛等,恐畏众生不信释迦一佛所说,即共同心同时,各出舌相遍覆三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皆应信是释迦所说所赞所证。

为什么这么难信呢?原因很多,专念佛法门,就是一天到晚专念一句名号,简单。而其功德,却是一切法门所不能比拟。善导大师言:“念佛三昧功能超绝,实非杂善得为比类”。其功德威力,一切法所不能比,略举如:观经下品上生中,其人一生不信因果,不信佛法,广造十恶,也就是现在的吃喝玩乐的世俗人。杀生吃肉,妄语两舌,贪嗔痴慢疑无不具足。其人命终欲死前,遇善知识,劝其称南无阿弥陀佛。其人随顺,口称名号一声,弥陀应声即现接引。其虽一生为恶,因其一声称名故,佛现并赞其为“善男子,汝称我名故,我来迎汝”,寿命即终。以此一声弥陀名号,得不堕地狱,而往生净土,永不退转于菩提,并将快速成佛。广度无边众生。此其难信之一。也是不可思议。

诸佛菩萨祖师等,于此大慈法门,更是倍加推崇。

龙树菩萨一生持念弥陀名号,后往生弥陀净土。其着言:

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

实时入必定,是故我常念。

又言:“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即,专念佛者,从第一声称名开始,其人虽是凡夫,但已经是不退菩提的身份,即实时入必定,称名之时,即入正定聚。所以,念佛法门,“顿教中的至极顿,圆教中的至极圆”。顿者,顿超圣道三大阿僧祗横入不退转。圆者,圆摄弥陀兆载修行的圆满佛果功德于一声称念。

古德言:“法华之秘髓、华严之奥藏”。《法华经》谈一乘圆教。开显诸佛出世本怀,一切众生皆具佛性,即可成佛。但如观门要义中举言:“法华一乘所证理也,弘愿一乘能证人也。“ 《华严经》开显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之妙法。最后,却以往生净土方可极速圆满成佛为总结。无论法华之成佛,华严之圆满,都必须往生净土才可以成佛。《楞伽经》言:

十方诸刹土,众生菩萨中,

法身及报化,化身及变化,

皆从无量寿,极乐世界出。

《佛说九品往生阿弥陀三摩地集陀罗尼经》言:“大菩萨声闻大众,往诣佛所白言世尊:无量寿国在九品净识三摩地,即是诸佛境界如来所居,三世诸佛从是成正觉,具足三明,增长福慧”。

《般舟三昧经》言:“三世诸佛,念阿弥陀佛而得做佛”。

即一切修行者,乃至等觉菩萨,都必须去极乐净土,方可成佛。此也是其不可思议也,

《阿弥陀经》言:一心称名者,其人即不退转于菩提。

《观经》中,世尊广开诸法,劝往生净土,而于最后总结时,直说本意,唯一心持念南无阿弥陀佛为净土之要。

此法门之利益之无比故,所以,弥陀赞一遍上人专弘此法,为大慈大悲。大悲经言:“自念佛者,为大悲,劝人念佛者为行大悲”。弥陀又赞言:“最上善根,慈悲至极”。即赞其行为与诸佛无二,大慈大悲为诸佛菩萨才堪用之语。所以,劝人念佛的行为,与诸佛菩萨所行无二。此处,阿弥陀佛给予一遍上人至高无上的赞叹,也是给念佛行者最高的赞叹。

善导大师:

自信教人信,难中转更难。   

大悲传普化,真诚报佛恩。

原文:

然而或论信不信,或简机非机,此义违佛本愿。当来经道灭尽之众生,如何论信?如何论机?尔时唯有多少任凭口称名号,随声灭除罪障。

略解:

善导大师:“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即一切凡夫往生,无论自力还是他力的修行,无不是依靠阿弥陀佛的大愿往生。也就是说,没有自力能往生的,无不是依靠阿弥陀佛的力量

关于往生净土的方法,无论杂修诸行回向,还是专持名号往生,古今诸宗之师于自依经论释义或应机说法,各有所宗。其思想也有所不同。善导大师释判为要门和弘愿门。其修行,不出信愿行三字,诸师一切思想均不离此三字。现举几种:

第一、信愿杂修诸行,回向往生。

此古今学佛中最多,信乐净土,发愿往生,以广修诸法,如诵经、持咒、参禅、持戒、观想.......。然后以此功德回向求生净土。信愿为方向,诸行功德为往生和品位高下。因其功德果报通于人天各处,如诵经开智慧,参禅通开悟等,不通净土。所以,必须依仗凡夫信愿回转其功德,归于净土才可以往生,若无信愿回向,必不往生。

第二、信愿专持念佛,以念佛为功德,回向求生。

此即信乐净土,愿意往生,以念佛为功德。回向求生。信愿为方向,诸行功德为往生和品位高下。其思想为:依仗凡夫信愿,无信愿不得往生。

第三、信愿专持念佛,以信愿为必要,仗佛力往生。

此即信乐净土,愿意往生,依仗念佛,得阿弥陀佛接引往生,其思想为:若无往生愿,纵然念佛,阿弥陀佛也不来。即,依仗凡夫信愿为前导方向,无信愿不得往生;若有信愿,只要念佛,依仗佛力即必生。

第四、专持名号,必生净土。

以专持名号即具足信愿行。不依凡夫的信愿为往生的决定,唯依名号决定往生,名号之外,不论信愿或根机等。总之一概不论,唯称名得往生。

以上四种为主流思想,其他思想,此处不论。

一遍上人当时对于信愿也有所执着,故弥陀于此处言:念佛往生之要求,如果你要是以信才可以往生,或者是需要什么根机念佛才往生,如:要念佛念得清净,要持戒念佛,要善人念佛等等,此违背我本愿真意。

经言:“末法万年后,世尊以大慈佛力,住持一部无量寿经留下百年,度脱众生”。佛法僧即灭不见,其时之众生,身心造恶至极。也无经论,无智者法师讲解如何持戒,如何修行各法。所以,无从谈什么信,谈什么根机,都是身心躁乱的罪恶至极之机。纵然如此,见此经者,闻听阿弥陀佛名号者,只要肯称名,即得往生。尔时,也唯有此一法能度众生。

修行佛法,当以佛语为准,切不可违背佛意。关于论信,我们看佛的一段话。《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言

“佛言。其人奉行施与如是者。若其人然后复中悔。心中狐疑。不信分檀布施作诸善后世得其福。不信有弥陀佛国。不信有往生其国。虽尔者。其人续念不绝。暂信暂不信。意志犹豫无所专据。续其善愿为本故得往生”。

大意为,有人听闻有极乐世界,生起往生之心而修行,然后,因无所专据,看不到往生的证据而心中狐疑不定,内心不安。甚至达到不信因果,不信有极乐世界,不信有阿弥陀佛以及往生之事。内心纠结于信疑之间而痛苦。但,只要坚持修下去,即得往生。所以,念佛修行者,无需纠结信和不信,此无谓之事,因信和不信都往生,只要一直修行下去,即得往生。

关于专持名号决定往生,无需其他助行,佛在经文中有多处开示。略举如下:

《阿弥陀经》中,诸佛齐劝一心专称弥陀名号,定得往生。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阿难白佛言:“世尊,此法之要.当云何受持?”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略解:《观经》中,佛广开万法,定善十三观,散善九品,统摄一代大教,一切法门,劝归净土。但佛意在哪里呢?到最后的时候,总结的时候,阿难问言:“世尊,您广开万法,但净土法门之要是什么呢”?世尊言:“好好的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给一代佛法做了最圆满的归宿,善导大师释义言: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般舟三昧经》中,佛言:四众于此间国土,念阿弥陀佛,专念故得见之。即问持何法得生此国。阿弥陀佛报言:“欲来生者,当念我名。莫有休息,则得来生。”佛言:“专念故得往生”。

【略解:善导大师言: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

《观经》中: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略解:此往生人一生不信佛且为十恶不善,临终应堕地狱,此紧要关头,遇善知识劝称佛名号,一声称名,而往生净土。阿弥陀佛出现言,就是因为你念我名字了,我即来接你。此即念佛必生,无需其他诸行辅助。】

略举经中佛语数言,明称名必生。为什么佛说专称名故得往生呢?往生不是必须要有愿行么?因为名号本身即具足愿行,善导大师言:

“云何具足。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

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善导大师此处唯论名号具足往生,丝毫不牵扯凡夫身心之行,应知。所以,念佛不论信愿和根机,唯论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言: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

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

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法照大师言:

成佛不劳诸善业,华台端坐念弥陀。

弥陀令遣称名字,唯须专心尽一形。

又言:

如来尊号甚分明,十方世界普流行;

但有称名皆得往,观音势至自来迎。

如《往生传记》里,痴傻的王呆头,被师父陈道人教念佛,其无心念佛,无信无愿。故念佛也不成调,还经常偷懒睡觉。师父发现后,就用棍子打他。逼他好好念佛。如此无理论的傻傻的念下去,最后却潇洒的往生。如阿弥陀佛鱼中,渔民不懂什么是佛法,也不知什么是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只是为打鱼而每天念佛不断,最终也往生。其他还有鹦鹉,八哥,老鼠....动物往生。所以,名号具足往生。

原文:

佛法流布之今时,已是信者少不信者多,广大众生,大多未闻佛法,无善知识随身,孤独卑贱恶癞病人等族有之,何况经道灭尽之时乎?

略解:

经言:“末法时代,众生邪见炽盛,广行恶业,不造善法。而邪师说法又如恒河沙,遍地都是。”佛法到现在,真信佛法并修行的人,已经极少。什么是真信佛法呢?不是你烧香磕头求发财保佑,也不是你以佛法为学问哲学,弄文字般若。佛法是为出生死,而能真为生死,真实修行。如此之人,极其稀少。多数众生,都是每天忙于俗事,心机谋算,名利财色一辈子。外加邪师蛊惑,破坏正法正见,使众生更加可怜,多落于轮回之路。以上是说能接触到佛法的,而大多数众生甚至根本不学不信,这个我们可以观察身边,有几个人会去专门的了解佛法,自己观察下就知道了。

孤独的意思,即现在的众生,内心多无安全感,唯信自己,不信他人。卑贱者,就是欲望大,力量小。内心经常不甘,压抑痛苦。恶癞,以欲望无法满足故,内心自私自利。表面迎笑,内心歹毒,行事无道德标准,甚至不择手段。皆如丧心病狂。故此类行为称为病人。此类人,内心无信轻慢,故善知识也远离。这个时代尚且如此,何况万年后法灭尽之时。

弥陀于此,开示一遍上人对念佛往生法门的理解障碍。断除其疑惑。显弥陀一力承担众生往生之业,即独举称名必生,其他一概不论

善导大师言: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原文:

望汝自今以后,智慧门任他,慈悲门自领。不论净秽,不论善恶,不论信疑;总之,不可论心之是非,凡夫之心,善恶共迷,不可作为出离之要道,唯称南无阿弥陀佛,即得往生也。

略解:

以上为理,这里是论实修。即舍弃自力思想,一心称名,任凭弥陀救度。

智慧门任他,智慧门即心的意思。慈悲门自领。慈悲门即本愿称名,即舍离自心分别之力,舍弃一切理论,唯留南无阿弥陀佛,一心称名。因名号决定必生净土,不决定于凡夫身心如何。凡夫心变化无常,一切不定,而弥陀本愿是永远不变的。所以,应舍弃无常的自心分别,一心依靠弥陀。

即舍善恶能否往生的顾虑,舍念佛清净与杂乱的恐惧,舍信疑决定往生的纠结,舍通达佛法念佛与愚者念佛的区别,舍内心想对念佛必生的确立心。心中一切观念皆舍,唯独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舍即不顾此心之意,唯知称名必生而尽力念佛。如愚者之心念佛,落实下来很简单,就是一天到晚的南无阿弥陀佛。

当内心再起各种纠结的时候,不压制,不安抚,不顺从,任其自生自灭,我们依旧是南无阿弥陀佛。所谓:

深信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怀疑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无信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心静时是南无阿弥陀佛,心乱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烦恼时还是南无阿弥陀佛,开心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愿生净土时是南无阿弥陀佛,无愿生心时仍旧南无阿弥陀佛。此心之变化和往生无关,唯口称之名号才是决定往生。

佛言:“慎莫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地藏菩萨言:“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娑婆众生,所知障极重,我执刚强。起心动念,邪见误解,人我山高。随缘变化,无常不定,神识躁乱,妄想纷飞。善导大师言:“凡夫发心,如画清水”。凡夫之心,于往生之要无丝毫帮助。故,阿弥陀佛大慈大悲,以大智慧眼,知凡夫心不能有丝毫做往生之凭,唯一力承担一切。而成就了念佛必生的大愿。弥陀言:“一切恐惧,为做大安”。大安者,即弥陀全力承担你的往生大业,凡夫只管称名即可,无需其他条件。如果给凡夫身心加一丝条件的话,凡夫即必定不安。善导大师言:“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

二二名号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者,即无法理解,不能理解,甚至是超越六根能力范围。称名念佛者,为什么不可思议呢?因为念佛是他力作用!凡夫对自己可以去了解,但对于别人的世界或心理等是很难了解的,何况佛的境界,而且是诸佛之王的境界。凡夫与佛的境界差别,这个是无法用某种比较来比拟的。如果说佛是大海,那凡夫连一毛尘水都不是。无法比较,也不能比较。诸佛之境界,超越凡夫六根思量范围,是无法思议的。

善导大师言:“佛密意弘深,教门难晓。三贤十圣,弗测所窥;况我信外轻毛,敢知旨趣。仰惟释迦此方发遣,弥陀即彼国来迎。彼唤此遣,岂容不去也。”。大师言,诸佛行境,深广难测。诸大菩萨尚且难测佛意,何况我们区区凡夫。唯顺佛所教,一心念佛,愿生净土。绝不敢违背佛意。

世事很多尚且如此,如用电脑,基本上只会用,你能了解电脑构造多少呢?但对我们来说,会用就行。如坐飞机,你对飞机原理构造又能知道么?只要坐就行。

弥陀本愿,称名一行。毕此一生,相续专称,必定往生,得了生死,疾成不退转。善导大师言:“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而其它行门,三大阿僧祗,万劫苦行难行。龙树菩萨言:“自力修行难如用一只手托起三千大千世界”。善导大师言:“璎珞经中说渐教,万劫修功证不退。”又言:“万劫修功实难续,一时烦恼百千间。”龙树菩萨言:“佛法总分有两种,难行道和易行道。难行道者,三乘佛法,六度万行等。易行道者,持佛名号,疾成佛道。”

凡夫力弱,障重业深,生死无常,随时轮落六道苦海。故其修行当以了生死为本。出生死如救头燃,此事不了,绝不涉及他事,故不可以广学诸法或其他事为目标。弥陀一法,简单无比,只需专称名号,相续即得往生。

《般舟三昧经》言:即问持何法得生此国。阿弥陀佛报言:“欲来生者,当念我名。莫有休息,则得来生。”佛言:“专念故得往生。”

善导大师言:“一切时中相续作,至死为期专复专。”以此了生死大事故,内心当放弃其他一切理论,死心念佛,一个心眼念佛,唯声声南无阿弥陀佛。时刻自励,念念不舍,一天到晚南无阿弥陀佛。

凡夫心智弱小,想东忘西,神识飞扬,顾虑难周,于世事尚且难分别其真实之善恶。心性又多是少信杂疑,思绪杂乱不安。善导大师言:“凡夫发心,犹如画水。”于不可思议之本愿他力法门,如其内心有理论分别等存在,即易有担忧顾虑。故不可信此心之分别思想,当顺弥陀大愿。唯须时刻相续称名,无需理会自心思虑,此皆胡思乱想。弥陀本意,称名必往生,此外若有理论,皆非佛本意。如此当舍离一切理论,唯相续称名,以舍离、不顾我心思量分别故,自然无疑无虑,顺佛大愿,称名往生。

凡夫之心,善恶皆迷,不可做往生之要。唯称名号决定必生。即念佛就是念佛,念佛无理论,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而已。当你内心不安,或者这如何那该如何,什么这样能往生那样不能往生,自己在那里纠结算计,此尽属无聊无谓无益之事,佛告诉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即必生。所以,当舍离内心各种分别,不顾此心之思量,唯声声南无阿弥陀佛,即得往生。

怎么往生?

称名必往生,依佛本愿故。

善导大师言:

当知本誓,重愿不虚,

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二十三念佛必生

弥陀因地,以四十八大愿,称名必生为因而起行。兆载修行成就本地大愿,而成佛位,现居西方,尊号为阿弥陀佛。因果不二,愿行不二,故弥陀所成之佛果,唯依四十八大愿而广作佛事。故所成一切功德力用,其身八万四千相,一切神通智慧,无量光明遍照,一切内证与外用,依正两报,皆成念佛行者之所依靠。而其功德力用,度化众生之德,尽显在佛光中。故世尊极赞弥陀佛光之慈德,尊阿弥陀佛为佛中之王,光中极尊。《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言:“由彼如来恒放无量无边妙光,遍照一切十方佛土,施作佛事无有障碍。”即阿弥陀佛是以佛光做佛事,摄受度化众生。善导大师言:“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

又《观经》言:“弥陀佛光唯摄念佛,不摄其他杂修行者。”善导大师言:“相好弥多八万四,一一光明照十方;不为余缘光普照,唯觅念佛往生人。”唯念佛者得弥陀之摄受不舍

弥陀本愿成就中的一切,如众生之称名与往生,宝池莲华,宫殿楼阁等净土之庄严等等。皆弥陀无漏佛果中成就所现,一体不二。善导大师言:“七宝池林等是能依,琉璃宝地是所依;地是能持,池、台、树等是所持。此由弥陀因行周备,致使感报圆明。明净之义,即「无漏为体」也。”故念佛之行者,称名之时,即得此之一切之时。法然上人言:“极乐世界是念佛必生的世界,阿弥陀佛是为念佛必生而成的佛。”故念佛之时,即立得往生之时。即立得:必生,不退转,得大菩提....。称名之时,即得果报之时。善导大师言:“但使回心正念,愿生我国,立即得生也。”龙树菩萨言:“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念佛即是往生,弥陀之一体成就也。

 「南无者,能归之心。阿弥陀佛者,所归之行。心行相应之一念谓之往生。」六字名号之功德,为弥陀成就之功德,无丝毫凡夫之力。全体为弥陀果德。故其“南无”也是弥陀所成就之“南无”。“阿弥陀佛”是弥陀所成就之“阿弥陀佛”。弥陀以大愿成就之“南无阿弥陀佛”回向施与众生,使称念此六字者必生。

往生净土,必须有愿行方可必生。无愿则无方向,无行有愿则为空想不落实的虚愿。故愿行不得缺一,缺一即必不能生。而凡夫之心,变化无常,纵然发心,也如画水。而且,多外现贤善,内怀虚假,贪嗔邪伪,奸诈百端,自私自利,事同蛇蝎。以此心行想往生报土,难比登天。善导大师言:“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弥陀知凡夫之根性,以大慈悲成就真实清净之“南无”,而不依众生心之发愿。如此,方能称名必生。故《般舟三昧经》中佛言:“相续专称我名号,即得往生。”以名号本体即具足愿行。并且其愿行为果成就,不是因成就。此愿行在十劫之前,阿弥陀佛正觉之时,即得圆满,而不是众生称念之时才成就。所以,称名行者,是以阿弥陀佛的果地做因,故念佛之时即得往生之时。

南无者,能归之心。即称念南无之时,无论凡夫之心是否有皈依弥陀之心;是否愿意往生,此皆不论,只要称念此“南无”两字,既得弥陀成就并回施给众生的往生发愿功德。能归之心者,称念之人也。称此“南无”,即得能归。【善导大师在《观经疏》中于此有详细的解释。】

阿弥陀佛者,所归之行。能归之处的意思,即依靠之处也。

所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者,不依不问其身心如何,以弥陀外力故,自成往生之愿行。此名:他力。

心行相应之一念谓之往生。能归与所归一体不二。能归与所归之相应,都是弥陀所成就,南无阿弥陀佛本体自具之功能。不牵扯凡夫身心丝毫。也就是每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都是得往生,得必生,得不退,此皆弥陀之德。如《观经》中,下品下生,其人身心俱废,唯能口称名号。佛言,以其口称名号得往生,即显此意也。

《念佛金言录》言:“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之后,不论我心之善恶是非,不用后念之心,此谓之信心决定之行者也。”

行者知往生之得,全在称名,与身心等无关之时。其内心即落脚于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此后,只需行住坐卧,相续专称弥陀名号即可。但凡夫之心,万般知见,贪嗔痴爱,攀缘成性。六根对六尘,接触外界或者内心思虑时,会经常起各种思量分别,或起信疑之纠结,心不清净之顾虑等,担心障碍往生.此等思虑虽无用,也不会障碍念佛往生,也不是我们故意升起此心。但外因内缘,凡夫心不由自己控制故,仍旧会经常蹦出这些念头。此时行者,当不顾不理此心,莫压制,莫安抚,莫顺从,任其自生自灭。古德云:“念起是病,不续是药。”此即:“不论我心之善恶是非,不用后念之心。”如此做之行者,谓之真信决定必生。此信不可从内心来看,要从行来判断。凡夫之心无此信之相。如果行者内心感觉有此信之相或者感觉,此皆是凡夫无常心之虚妄相,应舍离不顾,不得在意。唯以行来判断,即只要口称相续,专持名号,即必然具足此信。有行必有信。善导大师言:“就行立信”即此意也。

此处虽然谈到此信,但往生不决定于此信,于此信无关。此信只是相续专念佛中附带产生的一个必然而已,与决定必生无丝毫作用。所以,一遍上人又言:“现在称名之外,不可期临终;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毕命为期也。”即行者当一切不顾,唯相续专称南无阿弥陀佛。此外无真实处。

二十四、罪业凡夫

我们是什么样的众生呢?善导大师言:“罪恶生死凡夫。”娑婆众生无始劫来轮回六道,生性自私故,我执刚强,善于造恶如暴风骤雨。因此常沉没于三恶道中,人天偶居如电光,无有出离之缘。《悲华经》卷六言:“是一千四佛所放舍者,所谓众生厚重烦恼。专行恶业,如是众生,诸佛世界,所不容受。如是众生,断诸善根,离善知识,常怀瞋恚,皆悉充满娑婆世界;悉是他方诸佛世界之所摈弃,以重业故。”

娑婆的众生,自以为是,邪见我慢如山,造恶无惭,不信贤圣,所以,为诸佛世界所不容,一千四佛所放弃。诸佛难救。根性低劣,不堪三乘圣道,愚痴顽劣,如此,轮回生死不能出离。

法藏比丘看到众生如此可怜,而发下超世之本愿,此超世之意义深广,略举如,第一超:要成就一个超越诸佛的世界。善导大师言:“观彼弥陀极乐界,广大宽平众宝成,四十八愿庄严起,超诸佛刹最为精。”第二超:最容易往生的世界。世界再好,如果往生条件高,对我们这些罪恶凡夫,那就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极乐世界在往生的要求上最低。善导大师言:“一切佛土皆严净,凡夫乱想恐难生,如来别指西方国,从是超过十万亿。”而极乐世界,口称名号,相续专念,即得往生。其他还有平生护念不退转,往生者得紫磨金身,神通智慧等大愿,见《大经》等。

法藏菩萨五劫思惟之智慧,发下超逾诸佛之大愿,并言:“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惧,为作大安。”其他诸佛可以三大阿僧祗成佛,而法藏比丘为完成此大愿却进行了兆载无数劫的修行。十劫以前,大愿成就,弥陀成佛。而十方众生往生必定之业,即决定于称名必生。

阿弥陀佛以称名必生为佛果成就,即以自己成就的大愿力量度化众生。其往生之大愿业力为弥陀一力成就,丝毫不牵扯到凡夫身心。如此,阿弥陀佛才敢对法界一切佛菩萨圣者,对一切众生等发广大音言:“一切恐惧,为作大安。”大安者,依靠也。就是说,一切众生,入我本愿,必定大安。不是逐渐大安,是立刻大安。众生之最大不安,就是轮回,又无奈无力修行。而弥陀以本愿成就,全力承担众生一切。也就是说,不用你修,不问你根机善恶,不问你信不信,不问你心清净还是散乱,一概不问。

善导大师言:“无问罪福时多少。”

又言:“以佛愿力,五逆之罪与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只要一心专念弥陀名号,无不得生。

法照大师言:

彼佛因中立弘誓,闻名念我总迎来;

不简贫穷将富贵,不简下智与高才;

不简多闻持净戒,不简破戒罪根深;

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砾变成金。

世间事,仿佛尚且多身不由己,于出生死,凡夫更是无奈无助,什么都不行。对于有道心之人,生死大事不了,是永远的不安。如果有了依靠处,对我们不设置任何身心要求,才能真的大安。其他诸佛未说此“一切恐惧,为作大安。”而弥陀如此行为,如此大愿,此大恩无法比拟。

所以,有缘遇此法门者,当珍惜此法胜过自己的性命。不要管信不信,愿不愿,内心清净不清净,智者还是愚者。唯应庆喜弥陀终于成佛了,我们终于可以出三界了。其当顺弥陀本愿,行住坐卧,一切时中,相续专称南无阿弥陀佛,毕命为期。于临终之时,弥陀必来迎接,息断命终,乘莲花时,翻妄念之心入无生忍。永出苦海,得生极乐世界。

善导大师言:

临终圣众持华现,身心踊跃坐金莲。

坐时即得无生忍,一念迎将至佛前。

源信大师:

知此念佛,即蒙来迎,

乘莲台时,能翻妄念,成为觉心。

法照大师:

凡夫若得到西方,旷劫尘沙罪消亡;

具六神通得自在,永除老病离无常。

西方极乐七宝池,八功德水不思议;

底有星沙岸香树,莲华涌出化生儿。

二十五、名号具足

善导大师本愿六字释:

云何具足。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名号之外无机法,机,是指念佛往生之人。法是指必生之所行。往生之机法,“南无”即真实愿往生之机,“阿弥陀佛”即必生之行。即南无阿弥陀佛也。此处法语,往生唯南无阿弥陀佛所决定,南无阿弥陀佛之外无决定。换个思路给大家解释,即弥陀本愿,唯看你称名与否,无论你内心信不信,愿意不愿意,只要你称名,南无就是你,就是你发愿。南无之外,你的内心,弥陀不看不依。如:“鹦鹉学舌,口称南无阿弥陀佛,但其内心并不知道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更不懂极乐世界”。但在阿弥陀佛那里,以本愿成就故,鹦鹉称名就是在发愿起行。以弥陀大愿,唯南无阿弥陀佛故。

名号之外无往生,称名为我们要做的,往生为阿弥陀佛要做的。南无阿弥陀佛中的“南无”,为真实的我们。“阿弥陀佛”为真实的往生功德,如观经言,灭罪,往生等,无不是名号之德。唯有称念慈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弥陀必来。一切核心,无不是围着名号。无称名,不能灭罪,往生,得不退转,成佛等等。故,离开南无阿弥陀佛,没有能往生的你,也没有能接你的佛,一切都以名号为决定成就。

专念佛者,临终弥陀来迎,乘莲花时,翻妄念为无生忍,此为真实之「临终正念」,也是十劫之前,弥陀大愿成就的功德,众生念佛之必得。


二十六舍是什么意思

关于「舍」字,其真实之处,「舍」字也多余,也应抛弃。留唯南无阿弥陀佛。「唯」字本身即具足「舍」。此中无「舍」,也无「唯」,声声相续南无阿弥陀佛而已。如一遍上人言:唯南无阿弥陀佛的声音而已。

例如:

问:我想往生极乐该怎么做?

回答:,很简单。专持弥陀名号即可,也就是一天到晚相续专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一辈子不变,既得往生。

如此直承即无需谈什么舍,因为凡夫难直承此此意,自己喜欢加东西,设置障碍,所以,要和他谈舍。

 

二十七、临终之事

    对于临终是很多净土修行者之恐惧,很怕自己临终,被外界事情干扰,如:家人哭泣,家人不懂佛法而乱动自己的身体,或者死在混乱之地等。其实,此无谓之事也!

     对于临终的猜测担忧,都是凡夫自己的胡思乱想,或者某些居心叵测之人的臆测乱说。这些绝对不可以相信。

     一切以佛语祖论为准。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佛言,念佛人临终时,佛和圣众会提前来。来做什么呢?来护念行者的心,令其不乱,即不贪恋,不颠倒等。使此人不被外界干扰,然后随佛往生。

    善导大师言:“众生称念。 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所以,无需担心此事,此时为阿弥陀佛负责。

《大经》言:

如是一心求净方  决定往生极乐国

假使大火满三千  及彼庄严诸牢狱

如是诸难悉能超  皆是如来威德力

《称扬诸佛功德经》言:

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一心信乐,其人命终,阿弥陀佛,与诸比丘,住其人前,魔不能坏彼正觉心。

《悲华经》言:

临命终时,我当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其人见我,即于我前,得心欢喜。以见我故,离诸障阂,即便舍身,来生我界。

昙鸾大师:

念佛之人,临终无颠倒之事。若非弥陀慈悲加佑,凡夫众生,临终之际,四大分离,众苦交煎,如生龟脱壳,岂能心不颠倒?岂能一心不乱?【即临终不乱全佛力住持】

专念佛人,平生和临终都得弥陀护念不舍。所以阿弥陀佛在大经中,对专持名号者保证言:“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观经:“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 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善导大师言:“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总不论照摄馀杂业行者.此亦是现生护念增上缘”。又言“弥陀经及观经云.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善导大师:“[观经第九真身观中]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

善导大师:又如弥陀经说.若有男子女人.七日七夜及尽一生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此人常得六方恒河沙等佛共来护念.

善导大师:又如十往生经说.佛告山海慧菩萨及以阿难.若有人专念西方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我从今已去.常使二十五菩萨影护行者.不令恶鬼恶神恼乱.行者日夜常得安稳.

善导大师:“【般舟三昧经中】佛言.若人专行此念弥陀佛三昧者.常得一切诸天及四天大王龙神八部随逐影护.爱乐相见.永无诸恶鬼神灾障厄难.横加恼乱.

     所以,专念佛者,绝无临终颠倒之事。

     但生活中,或听到某人说谁谁念佛最后没往生。第一,此类人或不信佛,或者对专念佛居心叵测,说话未必是真。末法时代,很多人乃至学佛的都会诽谤念佛。所以不可乱信。应唯信佛说,切不可信违背佛的话。第二:往生与否,只有佛知道。一个凡夫怎么会知道谁往生谁没有往生,所以,不可乱信。第三:死者绝非一心专念佛者,专念佛者古今极少,多数都是杂修。一心专念弥陀者,若不往生,此无是处。

杂修者,平生和临终,弥陀佛光不摄受,诸佛不一起保护,观世音菩萨等二十五大菩萨不一起跟随。一切诸神不一起随从。也就是说,杂修者以不一靠弥陀本愿故,那一切就要依靠自己,所以,善导大师言:“专念佛者,百即百生”专杂两修的利益岂止是天地之差。专修是依靠佛中之王的阿弥陀佛,杂修是依靠自己。所以,行者当判断此中的厉害。

如大经中,四十八愿中有关往生的愿,弥陀的承诺是不同的。第十八大愿为专修念佛,弥陀对此愿行者的承诺是,你若不生,我不成佛【也就是说,佛负责你往生的一切,佛负责你的必生】。而十九大愿是杂修回向愿,弥陀的承诺是,我临终来接你,佛在此处不说你必生【佛只负责来接你】。在此两愿中,佛的承诺对往生来说决定性的作用。行者要善加判断。

专修和杂修,其得到的利益,无法比拟。所以,弥陀本意,意在我们专持名号。善导大师言:“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佛是希望我们各个往生,远离苦海,所以,众生当不辜负佛恩。应专称佛名,决定必生。

 

二十八、善导大师弥陀名号六字妙义释略解

                             

善导大师于《观经四帖疏》〈玄义分〉言:

云何具足?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

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略解:

《佛说观无量寿经》下品下生中,其人一生五逆十恶,诽谤正法,无恶不作,诸恶具足,无丝毫善。并且,其人已到临终,随时会死,病苦与死苦,四大分离之苦等逼迫。善导大师言:

下辈下行下根人 十恶五逆等贪嗔

四重偷僧谤正法 未曾惭愧悔前愆

终时苦相如云集 地狱猛火罪人前

其人此时眼前现地狱形象,青面獠牙的地狱狱卒,烧红的囚车,沸腾的油锅,通红的炮烙等,外加身体病苦,四大分离苦,使其诸苦逼迫,内心躁乱之极。此时,他随时会死,并身心痛苦,佛法教理,无从讲起,远水解不了近渴。此时有善知识来,看到他的状态,立刻安慰教令念佛,其人误解为用内心念才是念佛,但其诸苦逼迫,内心已经失念,惶恐躁乱。经言:“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知识言:“你用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即可”。其立刻转向口称名号,相续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连续十声。莲花现前,往生净土。

善导大师言:

忽遇往生善知识 急劝专称彼佛名

化佛菩萨寻声到 一念倾心入宝莲

古今诸师,对此段经文多有讲解,其意也不一。略举如下:

有诸师认为其有愿无行,即,其人并不懂佛法,也不懂往生。但为不想落地狱求救故,而称名号,以此心故,名愿。为什么说无行呢?因为他一辈子无恶不造,罪大恶极,无有修诸法善行。只是临终念了几声佛。所以,有诸师判其不能往生,只是种下远因。

善导大师言,佛已经金口证言因其“称佛名故”,得往生净土。经言:“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而诸师却释义为世尊诳言。如此解释其为大错。阿弥陀经中诸佛诚证,专持名号的生净土。而纠正诸师认为只念佛不能往生之错论。劝言修行者以佛语为标准,切不可信违背佛语之言论,自误误人。大师并在后面解释了此五逆罪人为何只念佛即得往生。

善导大师:若欲往生者,要须愿行具足方可得生。

又言:今此观经中,十声称佛,即有十愿十行具足。云何具足?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善导大师首先言,往生净土当必愿行具足,即必生净土,愿行若缺一即必不能生。而在这里此人相续专称十声名号,即具足十愿十行。南无阿弥陀佛的南无,即发愿,阿弥陀佛即是行。因具足往生条件故,必生无疑。所以,世尊总结其往生的原因为“称佛名故”,于其他无关。在下品上生中,其人口称一声名号,而阿弥陀佛应声到来,言:汝称我名故,我来迎汝“。即一声名号即已经圆满具足一愿一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也就是说,每一声南无阿弥陀佛都是具足愿行的。善导大师言:“愿行既成.若不生者.无有是处也”。

于此处当注意的是,善导大师言:“十声称佛,即有十愿十行具足”。此处废除了以凡夫心发愿为往生愿。即,此人一念愿心求救称名,诸师判以此为愿心,即含有以凡夫愿,为往生所需的愿行中的愿。而善导大师则完全不理会此人的求救发愿,直言名号中的“南无”本身为真实圆满的愿。丝毫不提这个人。如,此人只一念发愿,但善导大师抛开此人,言十声名号有十发愿即声声南无阿弥陀佛都是本身具足愿行,丝毫不凭借凡夫发愿

善导大师首先声明“具足”,后面为”以斯义故,必得往生”。即在其中释义什么是具足,也是告诉我们,此外无需其他。往生尽在“具足”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的释义中。

然后,大师开始解释什么是具足,首先用:“言南无者”。不是直接说“南无”。用了一个“言”字,特别来声明下面的“南无”两字。即归命发愿。又如是言明“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最后给与总结,以斯义故,必得往生。也就是观经中佛说的:“称弥陀名号故,得往生”。

很多师兄错解善导大师意,看到后面的发愿回向等字,就认为自己的心该如何如何,然后念南无阿弥陀佛才是发愿回向,此是倒过来看善导大师的名号释义,大错!第一:观经中此人已经失念,内心惶恐不安,其并不懂法意教理,也不知往生极乐之意。所以,无法也没时间去学习教义,什么是归命发愿,只知道求救而已。第二:此段文中的经眼,也就是佛总结其往生之原因,即“称佛名故”。也就是说,佛根本不提他有没有愿心。其他一概不提。第三:善导大师直接就告诉你,你口称南无阿弥陀佛的“南无”两个字,这两个字就具足发愿回向,丝毫不牵扯其人的身心行为。

所以,从上面我们可以知道,弥陀大愿之称名往生。并不依众生的信愿。而众生的信愿只是启动称名,一旦称名,以“称名故,得生净土”。

【略注:观经下品下生中,不只示明往生依称名,而不依靠称名的心。也是以其内心失念的事例,否定了凡夫的心在往生的作用,以显示往生唯依名号本身的力量。即彻底是依靠阿弥陀佛的大愿。】

我们再看几段经文:

《观经》: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此段经文中,世尊言:“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阿弥陀佛赞言:“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佛在此处更是直截了当的说,因为你称名了,我来接你,即不论信愿与其他,唯论称名决定往生。

善导大师言: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扬神飞,观难成就也。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

众生障重,此处意指众生修行之难,即业障重。业障者,包含的很多,环境障碍,亲属扰乱障碍,各种杂事障碍,这个是外在。内在的有身心障碍,障碍无法修行,或者无修行之能。“境细心粗,识扬神飞”,凡夫因业障重,身心不堪修行成就诸行,因而轮回生死六道,苦不堪言。所以,弥陀看到我们这样的可怜众生,以一力承担众生往生大业之心,以大慈智慧,兆载修行,成就了不依凡夫身心,不依诸修行,唯相续专称弥陀名号,即得出生死,往生净土。善导大师在此处把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彻底的显示出来。大师言:“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也就是一天到晚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即可。

以上为经证和祖师证,下面谈几个事证:

如《往生传记》里,痴傻的王呆头,被师父陈道人教念佛,其无心念佛,无信无愿。故念佛也不成调,还经常偷懒睡觉。师父发现后,就用棍子打他。逼他好好念佛。如此无理论的傻傻的念下去,最后却潇洒的往生。如阿弥陀鱼中,渔民不懂什么是佛法,也不知什么是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只是为打鱼而每天念佛不断,最终也往生。其他还有鹦鹉,八哥,老鼠....动物往生。所以,不论其他,名号具足往生。

善导大师言:

若我成佛 十方众生 称我名号

下至十声 若不生者 不取正觉

彼佛今现 在世成佛 当知本誓

重愿不虚 众生称念 必得往生

二十九、专杂得失之别

净土宗修行方法,分为专与杂两种。专即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杂者,广修诸行功德,回向往生。其中利益得失有天壤之别。故,祖师劝言,当舍弃杂修,进入专意。 下面,略说净土专杂之厉害。

大经言:"一切凡夫之往生,皆依靠弥陀大愿力"。故,世尊在无量寿经中,反复强调必须”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善导大师之”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即此意。可见,和弥陀之亲近对往生净土的重要。此中利害关系必须明了。

善导大师言: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亲近忆念不断.名为无间也。若行后杂行.即心常间断.虽可回向得生.众名疏杂之行也。

第一:亲与疏远的得失 。善导大师言: ”一明亲缘.众生起行.口常称佛.佛即闻之。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故名亲缘也。“ 专修者,口专称弥陀,身专礼弥陀,意专忆弥陀,弥陀即知,恒不舍离此众生。 杂修者,身不礼弥陀,弥陀即不见。口不称弥陀,弥陀即不闻。意不思弥陀,弥陀也不思之。众生与弥陀,三业互不相应。离开了弥陀的护念。

第二: 近和远之别。善导大师言:二明近缘.众生愿见佛.佛即应念现在目前.故名近缘也。 专修者,其於弥陀甚为亲近,佛有大愿神力,众生念佛,愿意见佛。佛即立刻现前。可谓专修念念不舍,弥陀时刻在其身边。 杂修者,念念随于他行,舍于弥陀。故,弥陀不近,不现其前。

第三: 相续与不相续。专修专念者,于弥陀念念不舍。而杂修,心常间断。于弥陀经常不想不念。 

第四:直接和回向。专修者,无需特意单独回向求往生,所修自具方向。善导大师言:“今此观经中.十声称佛.即有十愿十行具足。云何具足。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杂修者,必须在具足至诚心和深信心中回向净土,方可以成为往生之业。

第五:专修者,无论其目标与所行,尽属于纯一净土之业。 杂修者,所行之业夹杂,果报多通于人天两道或三乘法中,若不能达到至心回向,既非极乐净土之果报。

善导大师言: “ 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希得一二.千时希得三五”。“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古今无数修净土者,多为杂行。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看到学佛的多,往生的少的原因。故,欲生净土者,当了知专杂两修的厉害区别。

此处再选善导大师着作中关于念佛的利益,善导大师依准佛经,列出五大利益。欲详细了解请阅读善导大师着作。五大利益:

一者灭罪增上缘。

二者护念得长命增上缘。

三者见佛增上缘。

四者摄生增上缘。

五者证生增上缘。

此处我略选其中的现世利益篇,即护念得长命增上缘之原文。全部选自善导大师着作。

1)      又如观经下文.若有人至心常念阿弥陀佛及二菩萨.观音势至.常与行人作胜友知识.随逐影护.此亦是现生护念增上缘。

2)      又如第九真身观说云.弥陀佛金色身毫相光相.遍照十方众生身.毛孔光亦遍照众生.圆光亦遍照众生八万四千相好等光.亦遍照众生.又如前身相等光.一一遍照十方世界。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总不论照摄馀杂业行者.此亦是现生护念增上缘。

3)      又如十往生经说.佛告山海慧菩萨及以阿难.若有人专念西方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我从今已去.常使二十五菩萨影护行者.不令恶鬼恶神恼乱.行者日夜常得安稳.此亦是现生护念增上缘。

4)      又如弥陀经说.若有男子女人.七日七夜及尽一生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此人常得六方恒河沙等佛共来护念.故名护念经。护念经意者.亦不令诸恶鬼神得便.亦无横病横死横有厄难.一切灾障.自然消散.除不至心.此亦是现生护念增上缘。

5)      佛言.若人专行此念弥陀佛三昧者.常得一切诸天及四天大王龙神八部随逐影护.爱乐相见.永无诸恶鬼神灾障厄难.横加恼乱.具如护持品中说.此亦是现生护念增上缘。

6)      日别念弥陀佛一万.毕命相续者.即蒙弥陀加念.得除罪障。又蒙佛与圣众.常来护念.既蒙护念.即得延年转寿长命安乐因缘。

三十、弥陀佛光为什么不摄受杂修

世尊在《观经》中,提到阿弥陀佛的佛光,言:

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

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善导大师:

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总不论照

摄馀杂业行者.

相好弥多八万四,一一光明照十方

不为馀缘光普照,唯觅念佛往生人

    意思就是说,阿弥陀佛的佛光虽然遍照法界,但他的作用,只是为了寻找念佛人,然后保护起来。摄取不舍

又言:

问曰:何故号为阿弥陀? 

答曰:弥陀经及观经云。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唯觅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故名阿弥陀佛。

在此,善导大师用三缘来解答,

一者「亲缘」,二者「近缘」,三者「增上缘」。

亲缘者,阿弥陀佛亲近念佛人之因缘的意思。

世间人最亲的是父母,你的叔伯等,都是因为和你父母亲,才会对你亲。所以,血浓于水,纵然子女不成材,但在父母的眼里却永远的最关心的。

阿弥陀佛和念佛人的亲缘建立在哪里呢?不是你也有佛性,或者能持戒定慧,阿弥陀佛就亲近你,也不是因为你能学六度,阿弥陀佛就来亲近你。

因为弥陀之正觉果位,是以凡夫之称念往生为因,凡夫之称念必生,是以弥陀之正觉成佛为缘,两者为一体不二,即弥陀成正觉,众生得往生,以此故,为不可分离之「亲」之义也。

阿弥陀佛前身为法藏比丘之时,以五劫之思维,发下四十八大愿,誓为一切众生做大安,其根本大愿,念佛名号。我们可以看下佛陀的一些教诲,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阿难白佛言.世尊,此法之要.当云何受持?

佛告阿难: “汝好持是语, 持是语者, 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在这里,世尊言,净土之要,唯在念南无阿弥陀佛。

    还有在阿弥陀经中,世尊唯说念佛,诸佛齐赞一心念佛,并且给与证明。

龙树菩萨在《十住毘婆沙论》解释弥陀大愿言: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意思就是说,阿弥陀佛本愿是这样的,如果有人想得我阿弥陀佛的护念功德等,你不用观想,不用其他的,你只要念我名字,即顺我真意,即称名自归的意思,称名之时,即已经不退转于菩提。

善导和尚字着作中引《大经》言:法藏比丘,在世饶王佛所,行菩萨道时,发四十八愿,一一愿言:『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法照大师在《五会法事赞》云:

彼佛因中立弘誓 闻名念我总迎来

法藏比丘,在因地以念佛众生必生为根本大愿,今大愿成就,号阿弥陀佛。

佛菩萨各有别愿,例如:世尊有他因地的大愿,观世音菩萨也有,每一尊菩萨都有自己特别的愿。阿弥陀佛的别愿就是念佛必生,。

纵然世间人,做事的时候,尚且也要以心愿理由为前行,然后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运作,诸佛也是如此。善导和尚言:“但有其愿,愿即虚,亦无所至;但有其行,行即虚,亦无所至;要须愿行相扶,所为皆克”。

如果只有愿,而不行动,那就是空的愿。如果所做的的事情,和自己的愿望南辕北辙,那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

必须愿行一致,才可以达到目标。法藏比丘想达到如此的弘愿,那必须就要付出相应的辛苦代价,所谓:你想填海,就必须有崩山之能。之后,法藏比丘于兆载之中,难成能成,难修能修,积功累德,于无央数劫之中,修因行果报之业。成清净之业以摄不清净之凡夫;因此,起因和修行一致,愿行相符合。

故,法藏比丘于十劫之前,大愿成本就。位西方极乐净土成佛,号阿弥陀佛。

起因是以念佛必生而起,中间万行,必以念佛必生为目标,以此故,佛果即以念佛必生为正觉。因能成果,果由因生。一体不二。所以,阿弥陀佛之八万四千相,上至无见顶,下至足下千辐宝轮。乃至一切神通,功德,一切三昧总持,还有无量无边而遍照法界的大力光明,内证外用。无不是念佛三昧的功德。

以其因地以念佛必生为因,此果地一切功德也必念佛必生为用。因果不二。所以,阿弥陀佛的佛位德相,就是众生念佛往生。此中无二意。

例如:移动公司的信号,只有移动手机可以用,因为他建厂开始,就是以这个技术为因,期间研发,也是以这个为目标,而最后成果,也是以这个为准,虽然移动信号遍布各地,但只有移动手机可以用。如果你是联通的卡,那你就不能用。

诸佛都是以本愿成就而成佛,本愿之中,有什么功德成就,那这尊佛成佛之时,就顺此本愿做佛事。

阿弥陀佛是念佛必生的佛,极乐世界的念佛必生的世界,那么,阿弥陀佛的佛光也就以念佛必生为其用而成就,也就是为什么佛说,阿弥陀佛的佛光虽然遍照法界,却只摄受念佛的,不摄受其他行门。

三十一、骄慢弊懈怠

什么是自力呢?自力就是凡夫自己的看法,不依佛意,自己的一套理论,凡夫只要有自己的理论在。那必然有自力在。即:依据自心分别故,形成了我要怎么念佛才对?念佛要达到清净,念佛要信,念佛要如何如何!以此理论,设置障碍。自己障碍自己往生。并且还自以为是的去障碍别人。

什么是他力呢?就是弥陀的力。既然是他,即不用自己如何,才可以叫他力。而我们只需要做的是接受他力,怎么接受呢?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

《大经》言:“骄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意思是说,始终被自己的自力心干扰纠结的人,因为被自力思想所控制。也就是所谓的自力根性,他很难信称名决定往生。骄慢,意思就是内心纠结着,贪嗔痴干扰。例如:贪恋其它法门,不肯放下,认为自己能出生死。事事把我放在前面,我能如何如何。凡夫的我,就是骄慢。以此骄慢的我故,即形成了被自己的爱好心,欲望心控制,纵然学习佛法,其实他并没有皈依佛,不是顺佛教诲的学,而是顺自己的喜好学,不辨自己的根机,此为修行大忌,即:他不是真信佛,或者是半信。即如此,他对简单的名号,第一、因为内心被欲望控制,他无法老实念佛。第二、以不信佛故,对阿弥陀佛及世尊的话,诸佛的诚证,也必定怀疑,无法确信。

弊,是虚伪的意思,即善导大师所说的,内心狡诈,外表善于道貌岸然。行事多疑,只信自己,不信别人,口蜜腹剑。

懈怠,即喜欢放纵,人的放纵必定是为满足欲望。故都是恶性,而必定不修善行,念佛法门,以一心一向故,自成断恶,自成精进。自成放下,自成定力。故,懈怠之人,无法坚持。

憍慢弊懈怠,其实就是说我们凡夫的根性,如果你被自己的根性操纵,即成我执刚强,无法信佛。很多师兄也在一天到晚,看着好像学佛,其实不是,他是因为感觉神奇,或者求神通。或者喜欢等原因而学,这个不是真学佛,什么是真学佛呢?皈依佛、信佛、顺佛,此名真佛子。善导大师言:佛说如是即如是。即,不得夹杂自己的思想进去,这叫真学佛。净土法门,是彻底佛遵从佛,无论是理论还是行门,无不是顺佛。故,憍慢弊懈怠者,无法信从。

三十二、众生称念,必得往生(经文、祖语)

善导大师尊弥陀本意,在其着作中,多论口称,口称必生,即不论身心如何。善导大师的释义是彻底尊佛在净土经中所言,不用凡夫心决定往生,称名往生即是乘佛大愿船。如坐车,你要找的,要坐的是车。往生你要坐的是阿弥陀佛的名号大愿船,难道你要坐你的无常不定,贪嗔痴具足的心往生么?不要在称名之外,总想去找别的,找什么清净不清净,信不信的。无论你有没有,都不关阿弥陀佛大愿船的事。好比坐公车,你有什么关人家车啥事?往生是依靠阿弥陀佛的大愿船,所以你要做的事情就是坐船,其他不要自寻烦恼。弥陀本愿,以“口称名号即可决定必生”。

如《观经》下品下生中,其人为心思恐惧杂乱之五逆众生,临终遇善知识,教令念佛,但其人因诸苦逼迫,内心已失念,不能念佛。经言:“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知识立刻告诉他,你用口称即可。其人立刻转向口称名号,连续十声,弥陀现前,言:“以汝称名故,我来迎汝。”世尊说到其往生原因,言:“称佛名故”,得往生净土。经论中广说口称,恐繁未广录。今略选一些关“称名”之经论如下:

【经文】

《观无量寿经》言:

第一、阿弥陀佛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第二、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然后得生净土】。

第三、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然后得生净土】。

第四、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

【祖语】

一、龙树菩萨言: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二、天亲菩萨言:

口业赞叹:称彼如来名。

随顺名义,称如来名。

三、昙鸾大师言:

十念相续,名为十念。但称名号,亦复如是。

若称佛名号,便得满愿。

四、道绰大师言:

系心称念,莫不除障获益,皆生佛前;

称名亦尔,但能专至,相续不断,定生佛前。

应称佛名号时者。若一念称阿弥陀佛,即能除却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称弥陀名号,愿生安乐国。声声相次,使成十念也。

五、善导大师言:

(一)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观经四帖疏-

   (二)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观念法门-

(三)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扬神飞,观难成就也。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略解:大师尊佛意,言凡夫之心不可以做往生之用,意思就是废除了凡夫心在往生上的用途,不论心清净散乱,信疑智愚。总之,不论此心之用,唯依称念名号,必生净土。】             -往生礼赞-

(四)命欲终时,遇善知识,教称阿弥陀佛,劝令往生。此人依教称佛,乘念即生。          -观经四帖疏-

(五)发四十八愿。一一愿言: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观经四帖疏-

(六)众生起行,口常称佛,佛即闻之。                 -观经四帖疏-

(七)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          -观经四帖疏-

(八)称佛一声即除罪五百万劫者。 -观经四帖疏-

(九)明行者正称名时,彼弥陀遣化众应声来现。-观经四帖疏-

(十)然望佛愿意者,唯劝正念称名。  -观经四帖疏-

(十一)忽遇往生善知识,急劝专称彼佛名。

化佛菩萨寻声到,一念倾心入宝莲。  -往生礼赞-

(十二)今信知弥陀本弘誓愿及称名号,下至十声一声等,定得往生。                           -往生礼赞-

(十三)六方如来舒舌证,专称名号至西方。  -往生礼赞-

(十四)一心称佛不乱。  -往生礼赞-

(十五)若有众生,称念阿弥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声,乃至一声一念等,必得往生。            -往生礼赞-

(十六)若称佛往生者,常为六方恒河沙等诸佛之所护念。

                                         -往生礼赞-

(十七)刀风解时贪忍痛,教令念佛不能念。

善友告言专合掌,正念专称无量寿。

声声连注满十念,念念消除五逆障。    -般舟赞-

(十八)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

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往生礼赞-

六、法照大师言:

如来尊号甚分明,十方世界普流行;

但有称名皆得往,观音势至自来迎。

弥陀本愿特超殊,慈悲方便引凡愚;

一切众生皆度脱,称名即得罪消除。

西方净土实堪停,若欲求生发至诚;

弥陀令遣称名字,唯须专心尽一形。

急须念佛莫悠悠,欲超苦海要船舟;

称名决定生安乐,永绝阎浮生死流。

 

三十三、回向的问题

:就往生来说,只要念佛回不回向都能往生,但我被佛救了,决定往生,念一天佛作个回向不好吗?法界众生同沾法露。

:可以的。但无论你回向与否,效果一样。你不回向,南无阿弥陀佛也会自动回向。你回向,也是一样。因为南无阿弥陀佛是他力,不受我们控制。我们虽然念佛,但一切是弥陀主控。并不是说,我们念佛了,就由我们主控了。这个是错解。我们称念名号,弥陀的功德会自动运作。看好,是自动,而不是听我们的。所以,可以必生。如果功德听众生的,那就不必生。之所以必生,是名号自动运作,不由人控制。所以,阿弥陀佛才敢说,你若不生,我不成佛。因为主动权是在佛那里,也就是佛来运作一切。只有有主控权的运作着,才敢保证一切。

众生念佛,会得佛功德。但,这个功德不由我们控制,它是独立的。

所以,有师兄求阿弥陀佛很多事情,但有的可以成,有的不可以。因为阿弥陀佛不会顺凡夫的想法做事,包括回向。所以,如果担心阿弥陀佛不管,那可以回向的,这个不妨碍。但阿弥陀佛该管的,无论回向不回向,名号依旧是那么运作。所以,善导大师言:“众生称念,必得往生。”例如:灭罪,无论你愿意不愿意,你念佛就灭罪。名号天生就具备这个功能。消灾也是,往生也是,名号是独立的。好比古代的皇帝,他可以下令,如:抓一个死刑犯上来。皇帝可以说:虽然你犯了死罪,但我想大赦,就可以赦你。为什么呢?因为主控权是在他那里。所以,他敢这样说话。如果换过来,一个死囚犯敢说:我想活就活,你们管不了我。说可以,但结果不会听他的。

念佛法门,必生净土。是因为弥陀的主控权,他成就了大愿业力,这个力量,威神无比,一切业中最大。所以,阿弥陀佛才敢说,专称我名号,你若不生,我就不作佛。凡夫称名,就是进入了阿弥陀佛的主控权范围内。功德是给你的,但,功德并不听你的。弥陀的功德,是顺着阿弥陀佛的本愿做事。虽然在凡夫身上,却是顺本愿本有的功能在运作。而不是说,阿弥陀佛的功德给我们了,我们就可以自由控制。所以,念佛必生,顺佛本愿故,而不是顺众生故。

善导大师的四句回向偈,是因为他写着作而做的回向,并不是他念佛后做回向。大师言:弥陀本愿,就是一天到晚念佛,相续不断。从未说过,念佛念一会,停下来回个向。其六字释已经楷定,南无阿弥陀佛本身具足一切,无需外加。

我个人是不回向的,不夹杂任何,一天到晚,一句名号。你求,阿弥陀佛从不会顺凡夫的想法做事;你不求,只要你念佛,阿弥陀佛该管的一样不会少。所以,安心的师兄,不喜欢回向,那就一天到晚念佛。稍微不安的,那就告诉下阿弥陀佛,这个也不妨碍。只要你念佛,和你接触到的, 都会受益。无论你回向不回向,阿弥陀佛都会管。所以,我们就是一天到晚念佛。

善导大师言:“一切时中相续作,至死为期专复专。”念佛相续,即无间断的意思,就是一天到晚南无阿弥陀佛。如同愚者,愚者是修净土念佛最上的根机,我们和他学就行,啥也不会,就一句名号。什么回向不回向,我也不管不懂,我就知道南无阿弥陀佛。善导大师言:一切时中,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即是弥陀本愿,也是阿弥陀佛最希望的。古德言:知者还归不知之身。

三十四、念佛多念少念的问题

:我每天念佛只念少一些,但一辈子相续专念,也可往生,那为什么要多念呢?很多师兄都喜欢计数念佛,为什么要计数念佛呢?

:最好是一直念,能念就念,这个比较符合佛意。太忙的时候,可以暂时不念。可以拿一串念珠,或者计数器,经常拿在手里,这样会自动提醒念佛。多念有多念的好处,所以,尽力多念。只要每天坚持,就可以必生。只要是专念,别杂修,往生都必定。但,利益大不相同。平生精进念佛者,如善导大师言:“日别念弥陀佛一万,毕命相续者,即蒙弥陀加念,得除罪障,又蒙佛与圣众,常来护念;既蒙护念,即得延年转寿,长命安乐。”又言:“大须精进,或得三万、六万、十万者,皆是上品上生人。”例如:我们念佛人,最怕临走的痛苦。精进修行的,一般临终走的很舒服,预知时至,甚至可以和大家说个诗,然后盘坐往生。临终那痛苦,苦不堪言。懒惰的,临终一般走的很辛苦,生病,环境杂乱,其它方面,利益差别都很大。如:平时一直念佛的,他内心安和,那会很安详舒服。而每天只念一点的,必定杂乱,内心也会烦恼重。因为他总是喜欢和俗事混一起。一般来说,每天只念一点点的,往生的心也不切,内心不惧怕生死,贪恋世俗。对往生,也是希望,但愿望不是那么强烈。

又凡夫性懈怠,容易得过且过,以我身边佛友来说吧,认识好几年了,那些做定课和计数念佛,随时随地拿着念珠的师兄们,现在每天都上万。而那些没计数和没约束念佛的。现在基本都不怎么念佛了。也极少和佛友来往了。每天去忙世俗了。一般开始学佛的时候,内心有兴趣做为动力,逐渐念佛归于平淡,他动力就没了。因为开始的时候,我就劝他们约束下自己,计数念佛。但他们当时认为自己一定能坚持。其实,凡夫天性都是容易懈怠。结果,他们现在基本都不怎么念佛了。所以,基础很重要,否则,后期很难预料。

每天能念而不念,这个也不太符合弥陀本意。依善导大师的解释,阿弥陀佛的意思,是让我们每天尽力念,一万到十万,能念多少是多少。而每天只念一点,这个就不是很顺佛意。该睡睡,该吃就吃,是说,尽力念,而不是不休息。最好是随时拿着念珠或者计数器,这个是最好的督促念佛方法。群里这些能精进的,都是这么做的。念的少的,必定不记数。不记数,必定懒惰。我们是尊善导大师思想的,念珠用108颗的,底下有两串小珠子。念一圈大珠子,小珠子拨一颗,就可以了。古德就是这样记数,但我推荐用计数器,计数器很时尚,比念珠还方便。古德无不记数。记数是源自佛亲自提倡,历代祖师基本都拿着念珠。现在有计数器了,这个更方便。如果想精进,那必不可少。否则,必定是懈怠。因为人无长性,没有什么方法稍微约束,注定坚持不下去。

有人说:念佛差不多就行。照此说法,难道祖师们很笨吗?他们都可以入禅定,在禅定中,可以一直记数。但为什么他随时拿着念珠?历代祖师无不是拿着念珠,要学就和他们学,才是最好的,。

阿弥陀佛的本意,是希望我们随时念。我不敢违反,我很怕轮回地狱。无常无年龄区别,地狱不分大小。最好是努力顺佛语。当然,对往生无所谓的,那阿弥陀佛也拿你没办法。阿弥陀佛言:当称我名号,相续一辈子。念佛必生,但,要相续念。如果认为只念几声,以后无需念。法然上人言:“此为害人的邪见”。所以,学习善导大师,当顺大师,而不是顺自己的想法。

另外,劝人不精进念佛者,障碍人精进念佛的,此为邪知识,违背祖训,这些都是违背善导大师的教诲。如果别人拿其他法师的,包括其他祖师的思想来为难我们。善导大师在着作里有提到。善导大师说的别解别行别见,包括一切其他行门,也包括其他净土思想。我们遇见这些行者,不要诽谤,我们告诉对方,你学你的,我学我的,各不妨碍,切莫攻击对方。因为每个人各有因缘。切不可诽谤对方,

很多师兄误解这个别解,是禅宗等其他思想。这不是。对善导大师思想来说,只要不是善导大师的,就统统是别解别行别见。我们一概不理会。一切法师都好,但我们专学善导大师,就可以了。如果看到其他净土思想,我们全部是以善导大师为标准。其它思想放一边即可。否则,你必定纠结。

念佛,善导大师的思想就是一天到晚念佛。在不伤害身体的情况下,尽力多念。老实念佛,该睡觉睡觉,该吃饭吃饭。必要的事情,该忙就忙,随时能念佛就念佛。

至于安心不安心,我现在基本没想过,也没注意过,就是一直念佛。没管过什么安心不安心的。安心也是南无阿弥陀佛,不安还是南无阿弥陀佛。管他安不安呢?管的是念佛。当我们有什么疑问,就想下善导大师的话,一切以他的话为准。无论懂不懂,直接尊从。所以,想必生,那就听祖师的,别信自己的。善导大师是净土宗宗祖,阿弥陀佛化身。他的话就如佛说。意思就是说,当你看到和善导大师不同的思想,那就以善导大师为准,包括其他法师的思想。

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建立的,往生方法是阿弥陀佛设置的,违背祂的话,你就很难往生。

三十五、念佛六字和四字的问题

关于念佛念几个字,古今争论不同。一般遇见这个事情,我会去查经文,看佛说,把法师们的话先放一边。佛在净土经中,亲自言:南无阿弥陀佛。而且不是说一次,这个是最高标准。所以最好念南无阿弥陀佛,因为这个是佛意。口称最好,不方便就默念,或者金刚念,就口微动,但不出声,以口辅心。

善导大师言: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圆满具足往生。「南无」就是发愿,「阿弥陀佛」就是行。所以是圆满的。如果只念阿弥陀佛,那么,这个愿可能就要依靠你自己的凡夫心了。所以,最好是顺佛语。如果明知佛这么说,却非要那么做,这个就是不听话,和阿弥陀佛较劲,也是和善导大师较劲,最好听话。龙树菩萨言:净土法门就是信顺。顺彼佛愿,不顺则难生净土。善导大师列的难生净土十三失里,其中就言:与佛本愿不相应故,与教相违故,不顺佛语故。所以,想必生净土,不可违背佛愿,不可以违背佛教,不可以逆佛语。

三十六、牵挂娑婆,临终念佛能否往生

问:有说法者言,一生专念弥陀名号,但内心总牵挂世间事或者人,如自己的孩子等等。临终放不下,是不能往生净土的。还举例说:“如同大树,生长中一直向东倾斜,某一天折断后,必然倒向东方”。这个道理对么?

答:首先,上面所说的道理,是自力修行,自力杂修修行是以凡夫心为本,没有外力加持。所以,临终的时候内心牵挂世俗,那他就不能往生。但,念佛是以阿弥陀佛他力为本,和凡夫心无关。把这个道理放在弥陀本愿念佛上,这个是大错。这个是分不清楚自力和他力的教理,而混淆一起所说,也就是把自力因果和他力因果混在了一起,用自力因果说他力行。

专念佛者,佛言,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圣众前来护念,以佛力加持护佑其心,使其内心不乱。什么是不乱呢?就是不贪恋世俗亲属等,不颠倒不混乱等等,关于这方面的,佛在多部经文里有开示的,念佛人无需担心临终。

如果你还是不安,那我做个比喻:大树从出生就向东面倾斜,但从西面,系上一根强大的绳子,紧紧的向西方拽着。那么,当这个树折断的时候,就会被这个绳子拉向西方。向东倒,是凡夫本性,但只要有这根阿弥陀佛的大力绳子,那就必定归向西方。一切业力,佛力最大,佛力为正定业,也就是必定无改之业,所以,无有能障碍念佛往生之业者。

凡夫的心牵挂世俗这个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孝子或慈母,哪有不牵挂自己母亲或者孩子的,以彻底抛开俗事的牵挂,才决定念佛必生,如此高的要求,非圣即贤才可以做到,此绝非弥陀的慈悲大愿真意,这个极其难的,阿弥陀佛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的。想生净土有厌离心是正常的,但厌离心并不是不牵挂,好比,自己在火宅里,有逃出去的心,但火宅里还有亲人,自己还是会牵挂的。但这个牵挂,并不是说自己没厌离心,这两个并不冲突。

上面是说理,下面说证: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言:“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看好这段经文,临终人能不乱,不颠倒贪恋,是佛“慈悲加佑,令心不乱”。而不是你能临终不乱,为什么这么说呢?

再看祖师证,昙鸾大师:

有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三界系业,毕竟不牵
  则是不断烦恼,得涅盘分,焉可思议?
  故知,念佛之人,临终无颠倒之事。若非弥陀慈悲加佑,凡夫众生,临终之际,四大分离,众苦交煎,如生龟脱壳,岂能心不颠倒?岂能一心不乱?平时身心少障时,尚未能一心不乱,何况临终?灵芝法师言:「凡人临终,识神无主,善恶业种,无不发现。或起恶念,或起邪见,或生系念,或发倡狂。恶相非一,皆名颠倒。」可见凡夫业重,临终之际,更多颠倒。佛见众生临终颠倒之苦,故发超世弘愿,特为保任此事,使颠倒凡夫,能自在往生。此即阿弥陀佛真实功德利益。五劫思惟,兆载苦修,即为成就此事。【即临终不乱全佛力住持】

我们在看善导大师的话:

善导大师言:“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

看好哦!一切邪业,没有障碍念佛人往生的。

专念佛者,临终时,自有佛菩萨来自来接你,不是说临终如何正念,阿弥陀佛才来,而是你一辈子专念佛,阿弥陀佛在你临终的时候,会主动来,不用你邀请。只要你是一辈子一心专念弥陀名号的,在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自己就来了。

一切邪业,无有能障碍者。什么是邪业呢?六道轮回一切业,都是邪业。外在的,如你的家人临终的时候,乱动你的身体,这个亲属来了又哭又嚎的摇摆你身体,或者问候你好不好啊,或者一群亲属在你家东说西说,家人又忙着世俗应酬。或者儿女在边上苦恼悲伤,这个是外在。内在的邪业,是指身体要死的时候筋骨肉血,互不协调,全身骨头节分离,外加病苦等等。如此,普通人多数内心慌乱恐惧,自然会贪恋颠倒。而专念佛人,阿弥陀佛会提前来,加持护念。护念你的心不被这些所干扰。

关于这方面的,佛经祖语很多,我不多说了,再略选几段:

《称扬诸佛功德经》言:

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一心信乐,其人命终,阿弥陀佛,与诸比丘,住其人前,魔不能坏彼正觉心。

《悲华经》言:

临命终时,我当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其人见我,即于我前,得心欢喜。以见我故,离诸障阂,即便舍身,来生我界。

综上佛言祖语,专念佛人绝无临终颠倒之事。而出现临终颠倒之事,绝非顺弥陀本愿,一向专称之人。所以,不可以错解弥陀本意,把弥陀他力法门和其它自力法门的教理混淆。一切当以佛言祖语为准,不可以信违背佛言祖语的话。应知。

善导大师:“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也就是说凡夫往生净土,无不是依靠阿弥陀佛来运作,此中绝无凡夫力。念佛人的临终必生事项,也包含在弥陀本愿功能内。

那么,凡夫要做什么呢?

善导大师:“又如无量寿经云: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

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也就是说,凡夫要做的,就是一天到晚的南无阿弥陀佛。相续专念,此即顺弥陀本愿。阿弥陀佛在这里保证,你若不生,我不成佛。意思就是说,你不用担心什么临终不临终的,以佛力故,只要念佛,必定往生。

三十七、善男子善女人

《阿弥陀经》中言,善男子善女人念佛往生,这个善男子善女人是什么标准呢?很多师兄会误解,自己猜测,认为必须是五戒或者十善等等标准。首先,佛法必须是以佛语为标准,否则,你学的绝对不是佛法。

那么,这个善男子善女人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们看佛说,《观经》下品上生中,其人为十恶之人,临终遇善知识,教其念佛,其人口称南无阿弥陀佛一声即命终,弥陀应声出现,却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又《观经》付嘱文中,佛言:“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净土宗的念佛善男子,指的就是专念佛人,他的善有多大呢?观世音菩萨等为其好友。佛赞其为芬陀利华。佛的别名就是“大芬陀利华”。因为念佛必生,未来会度无量众生,此为真实大善故。善导大师:“明若能相续念佛者,此人甚为稀有,更无物可以方之,故引芬陀利为喻。言芬陀利者,名人中好华,亦名稀有华,亦名人中上上华,亦名人中妙好华”。

所以,专念佛者即大善男子、大善女人。五戒十善虽然为善,但不能和专念佛的善比。善导大师言:“念佛三昧,功能超绝,实非杂善得为比类”

三十八、远离喜狂禅者

 

善导大师:

口说事空心行怨,是非人我如山岳,

如此之人不可近,近即轮回长劫苦。

关于空谈的狂禅,历代祖师对此类人都大为呵斥。狂禅,就是指那些不实际去修,只是略看了几部经文或者公案。就四处妄谈般若,无相无分别等等。画饼充饥,其实他根本连饼是啥味都没闻过。如:我在QQ群经常遇见,有的师兄上来就大谈诸法皆空,自己是无分别。如果谁稍微劝他好好修行,他立刻语言攻击对方,说对方执着啊,不圆融啊啊,如果对方举出经论,把他辩败了。他可能就恼羞成怒的辱骂对方。此类人极其多。祖师言,口中句句说空,内心和行为处处是我执如山。贪瞋之心,好面子,争你是我非的心,甚至比普通不学佛的还激烈。所以,这类人切莫接近,他必定必定会破坏你念佛心,让你和他一样,轮回苦海。

三十九、关于“心净佛土净”的误解

善导大师:“不得信受他人语,但令心净此皆净”。

很多师兄经常喜欢谈“心净佛土净”,来破坏专念佛的师兄念佛。说别人求生极乐世界是愚笨,或者不慈悲等,巧言舌辩,破坏对方老实念佛,

《维摩诘经》中言:“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此处是自力修行。欲得净土,必须破内心的贪嗔痴,尘沙,无明。就可以得到净土。因为万法从心生,凡夫有贪嗔痴等,所以,感生浑浊恶乱的世界。诸佛破一切无明,所以得清净之刹土。此为自力修行的顺序。《仁王经》言:“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以自力修行,纵然是十地菩萨,纵然是观世音大菩萨,也没有自己的净土。尚且还是居住在阿弥陀佛世界。因为他的无明还没有破尽。何况一个凡夫?你和他谈“心净佛土净”,此为大错。此乃混淆圣道门和净土门。

极乐净土,凡夫之所以能去,是因为乘托阿弥陀佛的力量,才可以去的。而不是依靠自己。否则,凭自力想有自己的净土,佛言:只有成佛才可以。

遇见喜欢说这类话的人,请远离。这类人有的是不通佛法,却冒充通家,再有就是居心叵测之人。所以,切莫靠近,因为他会破坏你的念佛心。

四十、念佛人如何防止被破坏

善导大师:

劫欲尽时五浊盛,众生邪见甚难信。

专专指授归西路,为他破坏还如故。

旷劫已来常如此,非是今生始自悟。

【略解】

末法时代,邪见遍地,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如,老实念佛的行者,多数会遇见很多人来障碍破坏你念佛,所有的障碍见解,善导大师称为:“别解别行别见”。内容包含恒广,略举如:

第一、普通人。亲属、朋友、同事,就是你能遇见的一切人,他们会以各种理由障碍你念佛。如:说你迷信啊,人应该享乐啊,各种理由。

第二、外道。就是佛教以外的宗教,或者某种世间法,会来迷惑障碍你,这个容易理解。

第三、佛教内的其它行门。这个包含也比较广,就是其它行门的某些行者,有的会来巧言舌辩,破坏你念佛。

所以,很多念佛的,心不坚固,遇见这些障碍就被破坏了专念佛。

那如何防止这个问题呢?善导大师告诉我们,远离非本门行者,防止退失,这是大事哦!切莫小看!因为凡夫的心本身就很不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接近同门,信心会越来越深。接近别解别见等,信心会越来越弱。就算是信心很弱的人,只要每天和专念佛的在一起,周围无杂缘晃动,他也必生。如同:蓬在麻中,不扶自直。善导大师对此有多次开示,如:“同行相亲相策励,毕命为期到佛前”。又言:“同行相亲愿莫退”。

善导大师言:“我们前世也修行过,就是这样被破坏了,导致今生还在轮回。所以,这辈子一定不要再被破坏,一定要念佛往生”

四十一、为什么专念佛人感受不到佛光?

佛说,阿弥陀佛的佛光遍照法界,但,只摄受念佛人。很多专念师兄问我言:“既然佛光摄受,为什么看不到也感觉不到”?我就问他:“既然你用移动手机,用移动信号,你看得到或感受到移动信号了么”?他们无语。

移动信号也是遍布虚空,你看得到么?手机联络的时候,必然是用信号的,但我们只是听到声音而已,那你感觉到信号了么?你虽然能使用信号,但表现出来的只是使用手机而已,只要有移动手机,你就能用移动信号。

念佛就如同用移动手机一样,只要你念佛,阿弥陀佛的佛光自然你就能接收的到。表现出来的只是念佛,而看不到佛光的,但佛光从未离开过专念佛者

 

四十二、净土宗和净土法的区别

学习净土多年了,期间遇见了很多学习净土的师兄,都说自己是修习净土宗的。那么,修行目标是净土,你的修行方法就属于净土宗吗?

答案:不一定! 为什么呢?

修学净土的师兄,可以分为两类:一、净土宗的传承;二、净土法。

首先,我们来谈下什么是“净土宗”和“净土法”的定义。

宗的含义

宗的含义呢,包含了「尊」、「崇」、「主」之义,引申有「独尊」、「统摄」、「唯一」、「最胜」等义。

以某部经典或某一法门为尊,独一无二。建立完整严密的教理体系。并以自宗教理含摄其他诸法。例如:天台宗以法华经教理标宗,华严宗以华严经教理标宗等。

何谓净土宗

净土宗为善导大师为实际开创者,善导大师为阿弥陀佛化身,所着有五部九卷。完备了净土宗的思想体系。其着作思想传承自世尊,龙树菩萨,天亲菩萨,昙鸾大师,道绰大师一脉传承。其净土思想正依经典为《无量寿经-曹魏康僧铠译》、《观无量寿经-畺良耶舍三藏法师译》、《阿弥陀经-鸠摩罗什法师译》,此三部大经,彻底唯一的讲解了如何往生极乐世界的方法,不夹杂其它。所谓,教理是净土,所行是净土,目标也是净土,专一不杂。

此即净土宗。

故,依此三经以外经典为正依的,离开善导思想教理一脉的,不可以称作净土宗。好比你学习天台宗,你离开了智者大师的思想,即不可以称作天台宗传承。

宗代表着传承。离开了这个思想传承即不是此宗。

何谓净土法门

净土法呢?佛陀说法无量,却意偏喜弥陀净土。所以,在讲其它法门或者经典的时候,有时候会附讲到净土。例如:《华严经》、《法华经》....,都会提到往生极乐世界。末法时代,众生根机低劣,若依自己力量修行,一生中难以了脱生死。所以,各宗都提倡净土,但修行净土的方法教理,却基本还是以本宗的教理讲解。修行教理不同,那么,修行结果也必然不同。

例如,天台宗也讲净土,教理以天台宗的判教。以通途佛土判极乐世界为四土,判凡夫修行只可以往生最低的凡圣同居土。其修行方法也有层次之分。所谓:“教宗天台,行归净土”。其他宗也然,有“教宗华严,行归净土” ....等等。

还有很多不属于各宗的,自己以一部经论来修,不依各宗传承,甚至有的干脆自己弄一套理论。所以,要善加分辨。

这就是净土法。教理是以其它宗为根,目的是净土。但,你不是净土宗的传承。

例如:一家百年老字号的烧饼铺,我随便起个名字。叫“慈安烧饼”。独家方法和工具制作,他就是口味和制作是唯一可以称作纯正的。而其他烧饼店看到“慈安烧饼”很火,自己也不去请教制作方法,自己买了几个烧饼,研究后用自己理解的制作方法和自己店的工具模仿制作。那么,你就不是正宗传承,不可以称作“慈安烧饼”,你的就是“烧饼”。净土宗和净土法门的区别亦然。

四十三、什么是净土宗菩提心?

菩提心者,总义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起着正确的修行方向的作用。以圣道门来说,没有菩提心,即无正确的方向,那就不能出三界,证菩提。因为他要以此心为方向目标故。

以净土宗念佛来说,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即菩提心。为什么呢?因为往生净土就必定能成佛和广度众生,以能达此目的,故其为菩提心。众生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名因菩提心。名号是阿弥陀佛菩提心之果。故,念佛行者,直接接受菩提果。

故,名号即具足真实不变的金刚菩提心。专念佛行者,句句名号,无不是真实的菩提心。

四十四、什么是“摄取不舍”?

在日本,有一座德大寺,寺里面有一位唯莲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在学习经文的时候,观经中有“摄取不舍”这四个字,反复的看了很多论述解释,也无法理解,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内心很纠结,钻进了牛角尖,一定想把问题解答开。他决定求阿弥陀佛开示,此后就在阿弥陀佛像前念佛祈祷。一连七天七夜,在第七天的时候,阿弥陀佛出现了,一出现的刹那,立刻抓住了他的手腕,唯莲法师感觉很突然,下意识里,立刻抵抗性的想挣开阿弥陀佛的手。可惜,感觉如蚂蚁撼泰山,根本无法反抗阿弥陀佛的力量。阿弥陀佛这时候说话了,言:“这就是摄取不舍!”

是否接受“摄取不舍”是众生的权利,而接受了“摄取不舍”,是否再放开,是弥陀的权利。所谓“摄取不舍”,即众生一旦接受弥陀的摄取,那弥陀就不会再放开你了。因为佛已经先告诉你了,一向专称是“摄取不舍”了。也就是说,只要是誓毕此生,一向专称者,你必须往生,不想往生也必须往生,由不得你。

四十五、为什么以善导大师为标准呢?

第一,为什么以善导大师的思想为标准呢?因为善导大师是祖师和大德们公认的阿弥陀佛化身。而他的着作,是得到一切诸佛的证定。也就是说,善导大师的思想就是阿弥陀佛的意思。大师的话即如同行船的指南针,不可以偏离。

第二,有人说,那其他祖师呢,如永明寿禅师也是阿弥陀佛化身啊?其他祖师的教义,很多都不是纯净土宗的。如永明寿禅师是禅宗发言法眼宗一脉的第三代宗师。印光大师的念佛教理主要是天台为多。蕅益大师从禅宗转天台,终归净土。而善导大师是纯依净土三经为主依。教理教义丝毫不涉及他宗义理。

第三,还有人说,还有很多净土宗祖师的呢。是的,虽然历代有祖师。但,被诸佛证定的净土宗着作,只有善导大师的【观经疏】,诸佛诚证,楷定古今。所谓的楷定,就的独一无二的标准。也就是代表着阿弥陀佛诸佛的意思,如同佛说。如果其他着作的义理,违背观经疏。即如违背诸佛之意。我们就以观经疏为依,违背观经疏即可以不依。

四十六、为什么说善导大师思想是纯净土

    问:为什么说善导大师思想是纯净土?

答:如观经下品上生中,其人为十恶之人,临终只念一声佛号就命终了。虽只念一声,而阿弥陀佛出现却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言:“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又在下品下生中,其人五逆谤法之人,并且已经是临终,地狱现前,病苦夹杂,内心杂乱惶恐之人,内心不能念佛,但能口称名号,即得往生。佛总结其往生原因言:“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得往生。也就是说,下品下生中的这个人,第一,无丝毫身心功德。第二,没时间学教理,因为随时要死了,内心又乱。所以,他不懂什么是极乐世界,也不知道阿弥陀佛是谁。谈不上什么信愿和功德。完全,彻底是依靠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在后面也亲自做了解释,是名号让他往生。而善导大师思想就是站在“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的位置。直释经文,直接解释佛说”称佛名故“,得往生。不加任何东西在里面,即名号之外一概不论,唯明名号决定必生。

如【观经疏】六字释言:“云何具足?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首言具足,后面说以斯义故,必得往生。中间唯说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也就是告诉我们,弥陀本愿念佛丝毫不牵扯凡夫身。唯说名号决定必生。那么,在结合前面说的,佛言:“以汝称佛名故。”佛说,是因为你称念我名字了。那么,善导大师的核心思想就出来的,与佛无二。

也就是说,善导大师的思想,就是南无阿弥陀佛。也就是彻底的皈依,依靠阿弥陀佛。此外无其他夹杂。

而善导大师的思想其实是没思想,是直承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善导大师的思想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没其他东西。

什么最纯,阿弥陀佛才是最纯的,只有来自阿弥陀佛那边的,阿弥陀佛所成就的才是最纯的!

什么是纯净土思想?南无阿弥陀佛就是纯净土思想!

四十七、略谈圆顿之意

世尊一代大教皆谈修行法门,或说顿或说渐次修行。顿教者,依教法的功能而立名也。如说三祗百劫修行,或说无量阿僧祗修行。是皆渐教义也,非顿也。

今弥陀大愿,一切凡夫乘此法门,往生净土,直入涅盘界也。极乐净土者,善导大师言:“极乐无为涅盘界”也。证紫磨金身,入无量法忍,直圆一乘佛果。此为顿教一乘义也。一乘者。从念佛至往生成佛,其中间不经历二乘次第,故云一乘。

其他很多行门,如楞严经言:”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又如观门要义中言:”纵自力行门,有一乘名,依今观门一乘取证,唯谈其理,垢障凡夫,未得其证,故义虽一乘,心未非一乘。“

善导大师言:“我依菩萨藏,顿教一乘海。”即此念佛妙法,纵薄地凡夫也可顿入,直奔佛果。如观经中赞念佛者言:当坐道场,生诸佛家。”。故此念佛法门为顿教一乘也。又观门要义中举言:“法华一乘所证理也,弘愿一乘能证人也。

 

四十八、冤亲债主和婴灵的问题

问:我生活中经常不顺是不是冥冥中有冤亲债主扰乱,要不要每天回向冤亲债主?还有,该如何对待这个问题?

回答:首先,生活中不顺,这个是正常的,只要是在娑婆世界生活的人,就必定有不顺心的事情。很多人一学佛,就神经兮兮的,把各种琐事,都扯到学佛上,都赖到学佛上,好像他一学佛,就应该一切人或者实情 都必须顺他的心。正因为人生是苦,六道不安,我们才要学佛,出生死。这个才是最基本的正见。

第二:冤亲债主,并不是你所想的是某些狰狞恐怖的鬼怪冤魂。这个是没事找事,自己吓自己。天天弄这些,心理素质不好的人 ,会弄的神经兮兮的。本来念佛应越来越开心的,弄这些弄的反而越来越痛苦,这个怨谁,是你自己没事找事。

你要先弄清楚什么是冤亲债主的意思。不要乱听别人说,学佛法必须有正见。 一切当以佛说为准。

冤亲债主,是佛教的术语。如诸天五苦经言:

“何谓怨家?父子、夫妇、兄弟、宗亲、知识、奴婢相遇相杀,是谓怨家。何谓债主?父母致财,子散用之,是谓债主”。

这些是佛亲自解释的,当以此为准。不得私立章程。不要自己在你那里胡思乱想。自己吓自己。冤亲,就是指你身边对你不好,甚至害你的亲人朋友等,为什么叫冤亲呢?因为众生自无始劫以来,互相纠缠,轮回生死。而这些对你不好的亲友,是前世和你有恩怨因缘的,所以,今生才能和你做亲友,为的是有恩报恩,有怨抱怨。众生无缘不聚,等恩怨报完了,他就走了。因为他们是你的亲友,是抱怨的,所以:叫冤亲。什么是债主呢?我们前世欠过别人的债,今生他们如果转世为我们能遇见的人,如,亲友,同事,乃至大路上不认识的人等等。拿了你 的钱不还了。或者,你的儿子花你的钱,总之,有人花你的钱,甚至因为动物类而花钱等,一切的原因,其他,他们就是你的债主。

看清楚没,冤亲债主其实就是你身边能遇见的人或动物等。

还有,念佛者,当一心念佛,不要研究这些东西,否则,即不是一心,往生不定。你看净土三经,佛什么时候让你研究这些了,你看那些往生传里,他们一天到晚就是好好念佛,谁弄这些什么冤亲债主,没事找事,应该一心念佛,你却没事研究什么冤亲债主,这个叫念鬼,而不是念佛了,那你一辈子念鬼,你能见到阿弥陀佛么?如此,往生很危险。如果遇见某些人没事大谈这些,切记,当远离此人。

净土念佛修行。最忌讳的是夹杂。也就是不一心念佛。又持咒。又没事经常做做发挥。又好说些不疼不痒的禅。又要谈些吉凶祸福见神见鬼,冤亲债主,婴灵等。如此夹杂,你的往生很危险的。善导大师言,念佛者,要做的就是一天到晚南无阿弥陀佛。此名一心念佛。

还有一个现象,很多人说什么冤亲债主和婴灵不投胎,还有某些居心叵测的人,四处宣传自己有“天眼”的人说能看到。总之,遍地邪说,让很多人不安。更奇怪的是,很多念佛人竟然也信这个,每天不一心念佛,天天研究超度。本来生活中遇见各种事情是正常现象,而很多师兄被这个邪说弄的一旦遇见点事情,立刻就说什么冤亲债主,什么婴灵。弄的神经兮兮的。下面,我们看下佛是怎么说的。

《地藏经》言:“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过是日后,随业受报。”

大意为:命终人刚死时都希望自己家人为他修福超度救拨,但七七四十九天后必须要转世。

《瑜伽师地论》卷一说:“若非极善、极恶者,便有中阴身,未得生缘,极七日而住。若极七日未得生缘,死而复生,极七日住。如是展转未得生缘,乃至七七日住。自此已后决得生缘。”

大意为:极善者包含很多。如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者,直接转生极乐净土,不经历中阴身。修十善圆满者,直接生天,也不经中阴身。极恶者,造五逆谤法极恶罪,不经历中阴身,直堕地狱。除此之外,非极善极恶者,有中阴身。中阴身每七日一个周期,死而复生,共七个周期,七七日后必须转世。

以上引经论,可知,堕胎婴灵死后最多七七日后,必须转世投胎。

依佛所说意者,不只是婴灵,乃至一切众生死后,最多四十九日也必须投胎转世。应知。因此,一切真相以佛言为准,不可轻信人语。

所以,综上所述,佛和祖师说,我们念佛人唯一要做的,就是一天到晚南无阿弥陀佛,不要东搞西搞,没事找事,否则,你往生不定。很难往生了。

四十九、佛度众生的急切表现

    看到一幅古画,是表示一向专念弥陀名号,必生净土,也就是说,只要一向专念,你想生也要生,不想生也必须往生,由不得你,顺佛本愿故,画面表现为,前面阿弥陀佛强制拉这个人往生净土,大势至菩萨在后面推。这幅画含义很多,也包含了专念佛,阿弥陀佛摄取不舍的意思。只要专念佛,阿弥陀佛就锁住你不放。

     这幅画中,把佛度众生的急切表现的淋漓尽致,阿弥陀佛和二圣已经放弃了自己的庄严,阿弥陀佛是脚蹬手拽,浑身用力,全力以赴,两眼盯着此人不离。大势至菩萨在后面用力推,观世音菩萨在劝。其有不将此人拉到净土,誓不罢休的气势。

     画面把阿弥陀佛为度众生出生死的慈悲心情,还有内心焦急,已经不顾一切想救度愚痴颠倒,贪恋轮回的众生。表现的淋漓尽致。

五十什么是一向专称?

虽知理论,但往生不依靠理论,依靠的是念佛,理论是告诉去念佛的。故,念佛行者不可以纠结在理论之间,

舍弃信疑的纠结判断,舍清净心杂乱心的担忧,舍智者和愚者的区别,舍愿生不愿生的的判别.念佛理论也舍弃,放弃一切理论分别,一概皆舍弃。任凭名号。最后把任凭名号的心也舍弃,没有理论的念佛,就是一天到晚的相续专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信的时候,南无阿弥陀佛,

疑的时候,还是南无阿弥陀佛,

清净的时候,南无阿弥陀佛,

杂乱的时候,仍是南无阿弥陀佛,

愿意往生,南无阿弥陀佛

不愿意往生,还是南无阿弥陀佛,

总之,莫顾此心之变化,不顾不理,随时随地南无阿弥陀佛

五十一、行起解绝

    问:“我学的太多的了,学的很迷惑纠结,弄不清楚到底该怎么念佛了“?

  回答:”所谓行起解绝,念佛理论虽多,修行却很简单,最好的念佛行者,即舍离一切理论,什么信愿.清净心.一心不乱.戒定慧.什么耳听摄心.什么要字字念的清清楚楚.什么要快念慢念的,什么观心修心啊.....一概抛开,总之,舍离一切理论,不顾自心想法,如愚者之念佛,就留下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个心眼的专持称念相续,口称最好,不方便就金刚念或者默念,行也念,坐也念,行住坐卧,一切时中,除了必要的事情,如睡觉,或者某些忙的时候不能念。其他时间能念就念。善导大师言:“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故,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定得往生。

落实下来,其实很简单,不识字不懂理论的阿公阿婆,乃至傻子,鹦鹉八哥都能做到,也就是不论闲忙,就是死心眼,一个心眼的一天到晚的相续专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了。没其他要求。

 

五十二、略谈学法依止

依止,就是你学习佛法的思想。对于我们薄地凡夫来说,智慧狭小,内心素质差,分辨力弱,易受影响。那么,依止的法师,不可以多,为什么呢?因为,法师的知见可能各有不同,他说东,他说西,让我们极其容易迷惑纠结。不知所从。这个是很痛苦的事情。

以我个人学习来说吧,我独依善导思想,为什么呢?首先,一切法师都好,都是弘扬度化,都要尊敬。但,讲说净土法门的的法师,古今恐怕难计其数。现在所列的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但古今说法的法师不计其数。

古今法师,各宗所学,那么,在思想方面或多,或者少的有所不同。如果我谁的都听,有时候,一个问题,这个法师这么说,那个法师那么说,我不知所从。我刚学佛法的时候,就是这样,想博通经论,就广看各个法师的讲解,结果,自己根器查,无法理清思路。越学越纠结,越痛苦,尤其是后期惧怕轮回地狱,看的太多,弄的自己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那种纠结痛苦,难以形容。

古人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以修行之道来说,善学者,善于依止而不乱动。也就是有所定向,而不是东摇西晃,三心二意。如此,自然得安,不受其他动乱。安之后,修行自然进步。必有所得。我是深有体会啊!

反过来说,修行如果没有找到明确的依止处,内心必定不安。如同森林里迷失的旅人,他没有指南针,难辨方向,四处茫茫,左绕右绕,虎吼狼叫,越绕越害怕。学佛也如此,内心没有固定的依止思想,那就必定没有主见。今天看这个法师这么说,你如何如何才能往生,否则不能往生。明天又听那个说法者那么说,你要怎样怎样才能往生,否则,也不能往生。弄的你左也感觉不是,右也感觉不舒服。弄的你胡思乱想,纠结痛苦。如此修行,是很危险的事情。

如果你有正确的,专一的依止师,也就是善知识,那么,你一切以他的解释为准,那就不会乱。有依靠故,自然安心。

那么,善知识的分量有多重呢?

华严经言:“亲近供养诸善知识,是具一切智最初因缘”。又言:“一切菩萨成就佛法,皆由善知识力,以善知识而为根本”。付法藏经言:“善知识者,即是得道全分因缘”。

也就是说,你学佛的开始,中间的修行,最后的的成就。无不要依靠善知识。很多人跟随善知识修行了一段时间,认为自己很有功德了。都是自己修的,此大错。你所有的功德,一丝一毫,都是源自善知识。没有善知识,凡夫很容易迷茫在纠结痛苦中,难以自拔。或者修行走偏。

如华严经中佛言:“若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 善男子,求善知识勿生疲懈,见善知识勿生厌足,于善知识所有教诲皆应随顺,于善知识善巧方便勿见过失”。意思就是说,如果想修行成就,必定要努力依止一位善知识。

为什么呢?因为,善知识是你修行成就的根本。应知。佛言:“一切菩萨成就佛法,皆由善知识力,以善知识而为根本, 依善知识生,依善知识出,依善知识长,依善知识住,善知识为因缘,善知识能发起”。也就是说,能修行成就,无不是善知识的功德。又言:“于善知识中,应生如佛想”。现在人之所以难以修行成就,就是不顺善知识,自以为是,自高自大。

凡夫以内心我执错见邪见,和外在邪师和外道等破坏故,而难得修行出生死。那么,当你有一个正确的依止后,内不在信自己,那你自然逐渐修行得法,欢喜自生,贪嗔痴自然消弱。而外不再理会各种知见,那么邪师外道等,即不能再破坏你。如此,内外稳固,必出生死。

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根本依止,就是不可改变的标准。如我依的是善导大师,那么,一切以善导大师为准,纵然是诸佛菩萨出现,他的话和善导大师的违背,我也会以善导大师为准。第二个是同行善知识,这个对我们专念佛的来说,极其重要,亲近同门,远离杂修,必定信心增进,往生决定。如果接近杂修等,信心会逐渐消弱甚至消失,这个就很危险了。此是极大的事情。绝不要小看。

善导大师言:“

普劝同生知识等 同行相亲莫相离 

父母妻儿百千万,非是菩提增上缘,

念念相缠入恶道,分身受报不相知。”

意思就是说,同门的亲是真的,因为可以互相照顾,出离生死,亲属虽然也是亲,但他们是前世恩怨,今生来报,和我们互相纠缠,障碍我们修行的。

所以,修行者,当依止善师。切莫夹杂。此关系到你能不能出生死,切莫小看。

 

五十三、念佛如坐车

善导大师:“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言“莫不皆乘”者,意思就是说。你去乘就行。此外没你要做的事情。

怎么乘呢?念佛就是乘。意思就是说,你就是念佛即可,凡夫自己和自己过不去,纠结信愿或者清净心等。

好比你饿了,馒头在桌子上。别人告诉你馒头在桌上,你去吃就行,而你不干,离开馒头,四处去找别的。你找啥子?

为什么呢?因为:“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就是说只要是能往生的都包括。莫不皆乘,莫不,就是无一例外,全部,都是依靠阿弥陀佛。反过来就是说,阿弥陀佛从来没依靠过凡夫什么。

不依靠你的信,不依靠你的愿,不依靠你的清净心。总之,往生大业没你的事,而凡夫总是去找,去纠结。认为念佛之外有一个是必须要的,要做往生的依靠,此为大错。

再仔细看一遍,字字句句看好了。善导大师:“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在做个比喻:

好比你去广州,只有一趟公车在路边了,你赶快跑去坐车即可,不要离开车,四处找如何去广州。因为,唯有车是拉你去广州。你离开车,你找啥?

所以,什么信不信,愿不愿,清净不清净,和你坐车无关。为什么呢?因为车拉你去广州。难道你坐你的信愿清净去广州么?

假设个问答:

问:我想往生净土。怎么做?

回答: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即必生。

问:哦,知道了,那我心不清净啊?

回答:我让你只管相续专持名号即可,你扯出心清净不清净做啥子?

善导大师: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

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看好其中的四个关键字,“乘我愿力”。只有乘我愿力,后面才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若不乘我愿力,阿弥陀佛不敢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好比你不坐车,司机敢保证你能到地方么?

善导大师:

但能上尽一形,下至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

看好了,只有“以佛愿力”,才能“莫不皆往”。

看仔细了,如果不“乘佛愿力”,就没有“莫不皆往”。

善导大师: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

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这段法语妙不可言,六句短语,二十四个字,全部是大慈大悲,大智大慧。弥陀本意,诸佛慈悲,尽显其中,

二十四个字之中,只是要求我们做一件事,”称我名号”。也就是说,称名就是乘佛本愿,称名就是善导大师解释的一切一切是最终结果。称名就是弥陀本愿。称名就是净土三经之归结。弥陀之大慈大悲,就在这四个字中,圆满具足。

那么,反过来呢?离开了这四个字,凡夫想依清净心或者自己要做某种功德。而不乘佛力,那你必定不生。

离开了弥陀的“称我名号”,就等于饿了离开了馒头,去远途离开了车。你还弄个啥子?

五十四、地狱略说

慈安

众生造业无边,故地狱也极其多。如:为了口欲望杀生吃肉,顶撞父母,父母不顺自己意而内心怨恨者,为了竞争不择手段,恶意陷害,邪淫,诽谤佛法……。此皆地狱之业。地狱众多,这里介绍一下几个地狱,喜欢杀生吃肉等众生多落于此处。

《长阿含经》言:“何故名为黑绳地狱?其诸狱卒捉彼罪人扑热铁上,舒展其身,以热铁绳絣之使直,以热铁斧逐绳道斫,斫彼罪人,作百千段。犹如工匠以绳絣木,利斧随斫,作百千段;治彼罪人,亦复如是。苦毒辛酸,不可称计。”

【略记】

大意为,众生投胎到这里,其内有大力狱卒,其相狰狞。他抓到投胎到这里的人,像抓小鸡一样,强行把你按在烧红的铁床上,把你绑平。然后以炽热的铁丝在你身上丈量。或是横着,或是竖着,或者是斜着,花样很多。烧红的铁丝一碰到罪人,立刻烫入骨髓,留下深深的印记。然后,狱卒用烧红的铁斧拼命的砍罪人,并且是按照热铁丝烫出的印痕砍,把罪人砍成很多块。落入此处者,多为杀生切肉的。例如:把鸡鸭肉等,切成一块块的。厨师更是,变花样的切。

经文:“黑绳地狱狱卒捉彼罪人扑热铁上,舒展其身,以铁绳絣,以锯锯之。犹如工匠以绳絣木,以锯锯之;治彼罪人,亦复如是。苦痛辛酸,不可称计。”

【略记】

又,有大力狱卒,其相狰狞。他抓到投胎到这里的人,像抓小鸡一样,强行把你按在烧红的铁床上,把你绑平,然后以炽热的铁丝在你身上丈量。或是横着,或是竖着,或者是斜着,花样很多。然后狱卒用铁锯按照先前丈量好的印痕,慢慢的锯。或者是斜着锯,或者是横着锯,或者是竖着锯。罪人的嚎叫,已经不知道是哭是唱了。

经文:“狱卒即捉罪人扑热铁上,舒展身体,以铁钩擗口,洋铜灌之,烧其唇舌,从咽至腹,通彻下过,无不焦烂。”

【略记】

此处地狱,大力狱卒强行把罪人按在烧红的铁床上,然后以铁钩强行撬开其口,把烧红的铜水灌入,烧红的铜水顺着咽喉一路烫下去,这个到底多苦,我也不知道的,大家自己琢磨。此类众生,喜欢吃肉喝汤,或恶口诽谤。

众生造业无边,地狱刑也无边,佛言:“若让众生亲眼看地狱的话,众生会当场吐热血,直接吓死。”可知地狱之苦,岂止是苦不堪言啊!

现在的末法凡夫,基本都是行吃喝玩乐,杀生吃肉,顶撞父母,不忠不孝,邪淫无度,勾心斗角,此恐怕都难免地狱之行。所以,此生应随缘为善,一心念佛,那么,临终即可往生阿弥陀佛世界,远离一切苦。应知。

请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五十五、净土流派到底谁最正确?

问:净土宗念佛发展到现在,中国,日本,韩国乃至全世界,净土宗流派极多,教理各异。如:必须信愿念佛;或念佛要功夫成片或清净心;或必须持戒念佛;或修心念佛……,恐怕有几十种说法甚至更多,各说自己是正宗。请问,到底依止哪种教理,可也必生?

答:所谓流派众多,教义各异。此皆各宗学者依经论,各执解一义。阿弥陀佛有这些道理么?名号之中无我、无人、无争议,南无阿弥陀佛中没有这些,名号之中何曾有过是非?南无阿弥陀佛唯往生之法。

往生之道,不依各种教理,唯依名号往生。

往生决定于愿行。善导大师言:“南无就是愿,阿弥陀佛就是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也就是说,阿弥陀佛把往生所需一切都放在名号里了,未曾用过凡夫什么东西。难道还需要凡夫给阿弥陀佛安排怎么做么?

例如:以火燃物。你内心说火别着,火别着。火会听你的么?即如同这么念佛往生,那么念佛不能往生,名号会听你的么?名号会因为你怎么想,就变质么?

名号本身具足的就是往生,其不依心,不依教理。也不论你是什么原因去念的。但能一向专念,莫不往生。

当停止这些纠结,什么这个教理是,那个教义非,你对他错,你高他低等,停止各种是非争辩,唯应一心念佛,老实念佛。

 

五十六、临终最后一念,必须念名号才能往生么?

师兄问:有很多人说一辈子念佛再好,如果临终最后一念不是在念佛,就不得往生西方?

答:不是的,这个是错解的。并且违背佛说,祖师说,也违背事证。我们的死,你能自己事先设计好么?死的时候会顺你的设置么?什么时候死,在哪里死,怎么死?我们能知道么?凡夫的业不定,难道阿弥陀佛不知道么?既然阿弥陀佛知道,会设置这么难的要求么?

第一、往生是何等大事,如果这个问题是真的,就直接关系到能否往生,那净土三经中,佛为什么不提此事?善导大师在其着作中为什么也不提这个问题?所以,说此类话就已经违背净土三经,违背善导大师。说好点,是错解。说严重点,是障碍人安心念佛。

第二、专修念佛者是平生业成。

如,《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言:“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我们看善导大师的解释,善导大师言:“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

经文和善导大师解释的大意为,若一心专念佛者,他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自己就来。看好哦!不是你临终要如何,阿弥陀佛才来。是你一辈子念佛,临终阿弥陀佛主动前来。来做什么?来接你去净土。

阿弥陀佛来了以后,以慈悲光明神力等,护念住你的心,让你的心不颠倒,不贪恋,然后命终即随佛往生净土。

又佛言:“专念佛者得往生”。善导大师言:“专念佛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此皆是说平生专念佛,必定往生,万不漏一。

 

一心念佛必生净土,决定于平生,平生念佛是因,临终佛来迎往生是果。平生念佛决定着你必生,临终只是你接受果报之时。佛已经来了,难道佛来了以后,还站在那里等你念最后一声才接你么?所以,不要乱信某些人,人心隔肚皮,切莫轻信。要信佛,信善导大师。【请细看此段,一辈子专称南无阿弥陀佛者,平生业成,临终只是接受去净土这个果报,与最后一念是否念佛无关。】

第三、以上为经证和祖师证,下面说事证。古今临终不念佛而往生的很多,如往生传中。

宋朝的宗利临终是做诗往生,其诗云:“吾年九十头雪白。世上应无百年客。一相道人归去来。金台坐断乾坤窄。”奄然而化。

宋朝智仙在往生时是诵弥陀经。还没诵完就往生了。最后一念是在诵经。还有着名的元照大师,临终诵普贤行愿品往生。

这类例子很多。所以,绝非必须最后一念念佛才可以。我们当信佛说,善导大师说。切莫信某些人,切记。

最后,再叮嘱大家一下,远离杂修,亲近同门。切记切记。因为,很多问题和纠结,都是因为接近杂修和邪见者才弄出来的,弄不好就把你的往生破坏了。

五十七、为什么某些自称专念佛的没往生?

 

 

 

问:师兄好,我表哥去世了,但没往生。他也是一向专念佛的,死的时候面色发青,我们助念了八小时,脸色依然没过来,身体也僵硬。不是说专念佛的必生么?为什么他没往生?

慈安:请问师兄,您表哥如何修行的?每天功课是什么?

问:他是专念阿弥陀佛名号的,修清净心的,诵无量寿经,晚上打坐观想,平时有时会参加印经和放生等活动,然后每天把一天的功德回向净土。

慈安:还有没?念佛念几个字?

问:基本就是这些了。是念四字的。

慈安:恩,理解了!

慈安:首先,万修万人去的专念佛,是指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此顺弥陀本愿,故万修万人去。而您表哥是专修净土,但不是专念佛,是杂修回向。他把凡夫各种杂行做往生功德,回向求生净土了,这个就是杂修了。

慈安:专念佛者,是指阿弥陀经中说是一心执持名号,善导大师讲的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如此修者,诸佛证明万修万人去,善导大师言: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评语】

现在经常遇见某些人说,他看到谁是专念佛,但最后没往生,此类问话者。

第一、他不懂什么是专念佛。看到别人自称是专念佛,他就人云亦云,说人家是专念佛的。

第二、第二、某些人居心叵测,心怀鬼胎,他就是想破坏念佛人专念佛。这类人很多哦!很可怕!

所以,这类人的话是绝对不可以信的,为什么呢?

第一、他又没有神通中的他心通,他怎么知道对方是不是专念佛的呢?现在只要是修净土的,很多人都自称自己是专念佛的,都标榜自己是老实念佛的。而事实其实不是,多数都是杂修。

第二、第二、他又没有天眼通,他怎么知道别人往生没往生呢?只有佛知道谁往生还是没往生。

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建立的,往生方法也是阿弥陀佛设置的,只要顺佛语修行,必生净土。佛说如何必生,就是必生。所以,当我们遇见某些人上来就说谁谁专念佛没往生,切莫上他的当。应知。

佛言:“专念佛得往生”。善导大师言:“专念佛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故,专念佛者,必生净土,万不漏一。星辰可以坠落,但佛语永不落空,所以,若专念佛而不往生者,此无是处。

现在自称专念佛的很多,而其实能真实专念佛的并不多,当我们看到某些自称专念佛的,没有往生的,原因很简单,他必定不是专念佛的。若专念佛者,必定往生。

 

五十八、有罪更应该念佛

    问:一个朋友说自己做了一些错误的事情,她问我知错犯错念佛会不会罪加一等,她很纠结,她说最近不敢念佛了。

     答:我们凡夫岂止是一件错事啊,每天起心动念无不是自私。每天都在犯无边的错误,正因为犯了错误,才更应该念佛。不念佛的话,罪更大。只要念佛,就有救,如同生病,更要吃药。

      如果生病了,因为病重而反而不吃药,那就只有受病痛的折磨和等死了。正因为我们经常犯错,所以,更应该念佛。而且是必须念佛。

 

五十九、再谈念佛人临终

    第一、关于专念佛临终,佛在多部经里有开示。

    如,《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言:“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大意为,专念佛者,阿弥陀佛临终会主动来,然后加持行者,令他的心不乱,《阿弥陀经》叫“心不颠倒”。

在这里,很多人纠结的是,阿弥陀佛是因为临终者必须正念才来,还是自动来?

这个是第一个纠结,那么,一切需要经文和祖师证了。

第一、经文里是阿弥陀佛自己来,然后加持行者得正念。

第二、第二、善导大师言:专念佛者,阿弥陀佛会自己来。

    所以,我们不可以信违背佛说祖师说的。

    第二个纠结,就是这个临终心不颠倒,是什么范围?

    很多说法者言:“临终不颠倒者,是佛让你心不乱,然后让你选择是否愿意生净土。如果这个人贪恋世间,不愿往生,那佛就会离开。”

 

也就是说,临终贪恋世间,不想走,算不算颠倒?算不算在阿弥陀佛的护持之内?那么,我们也不可以自己解释,必须有祖师证。

第一、善导大师言:专念佛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此中不论临终平生,唯论专念。如果临终真的需要如何,往生是何等大事,善导大师居然不提?

所以,临终颠倒之事,无需担心。唯论你是否顺佛本愿。如十八愿言:一向专念佛者,你若不生,我不成佛。

第二、灵芝元照大师在《阿弥陀经义疏》中言:“凡人临终识神无主,善恶业种无不发现,或起恶念或起邪见,或生系恋或发猖狂,恶相非一,皆名颠倒。”

或生系恋就是系念眷属财产等,此名颠倒。也就是说,也在佛护念之内。

善导大师言:“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也。”

诸邪业系,什么是邪业?如地藏菩萨言:凡夫起心动念,无不是罪。凡夫心,违背佛见者,皆名邪业。其实就是说,临终为佛力住持之时,不可以让凡夫心做主。如此,阿弥陀佛的十八愿才成立,善导大师的一向专称必生才能成立。否则,念佛就不必生,念佛就不能十即十生,阿弥陀佛的你不往生,我不成佛,也不能成立。

所以,我们当信佛说祖师说,不可以信任自己用世俗的想法猜的。

 

凡夫知见,一概是邪见。佛言:“慎莫信汝意”。善导大师言:“宁可错信佛语。”意思就是说,看佛的话,感觉无法理解,感觉很矛盾,但,你只要遵从就行。

    切莫信违背佛说,自己能理解的话。如此,必生。若违背佛说,必定不能往生。

比如,我们遇见某某人说,他看到无数个专念佛的没有往生。

再比如:我们亲眼看到一切专念佛的都没有往生,而阿弥陀佛说,专念佛必生。

纵然全法界,看到一切专念佛的都没往生,我们也不可以违背佛说。纵然都不往生,我专念佛必生。因为阿弥陀佛说必生,那就必生。

 

六十、念六字名号为圆满

首先,念四字、六字,各有所宗。有的法师说念四字的,有的说念六字。那么,我们来看下佛言祖语:

第一、经文

如《观经》言:“应称念彼佛名”,而后,佛告诉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那么,弥陀的名字,叫阿弥陀佛。为什么世尊教念:南无阿弥陀佛?也就是说,世尊把「南无」两个字也列入了佛名之内

第二、祖师论

 

善导大师言,专念彼佛名号,必生。而后在六字释中,解释言:念南无阿弥陀佛为圆满。也就是说,善导大师也把「南无」两个字列入名号之内。由此可知,阿弥陀佛的全名,叫:南无阿弥陀佛。

为什么呢?阿弥陀佛是本愿成就的佛。本愿者,南无阿弥陀佛也,不可分开,无「南无」,即无皈依者,也无往生者。无往生者,即无阿弥陀佛。也就是说,无「南无」者,也无阿弥陀佛。也就是《大经》所说的,你若不生,我不成佛。

又,一遍上人言:“无南无,只有阿弥陀佛,非本愿。” 没有南无,也就没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之真实佛即南无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是往生的佛,无皈依者,即无往生者,阿弥陀佛即不能成佛。因为阿弥陀佛的成佛是与众生的往生一体成就的,缺一不可,没有众生往生,阿弥陀佛即不存在。那么,只念四字,不念南无,在善导大师的六字释中,就没有归命。所以,是不圆满的。所以,阿弥陀佛之所以能成佛,是因为他成就了南无阿弥陀佛。因为他成就了南无阿弥陀佛,所以,他才能成佛。阿弥陀佛全名即:南无阿弥陀佛

所以,阿弥陀佛的成佛,即南无阿弥陀佛。最好是念六字,第一,符合佛意。第二,符合善导。望各位师兄善加选择。

 

六十一、念佛三不问

    善导大师言:“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此段法语中“但能”两字,即唯有此条件,其他不论的意思。也就是说,只要你能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定得往生。

名号独运,真是妙不可言!处处显示着阿弥陀佛的大安。大安,就是依靠。唯有有了依靠,才能大安。凡夫无任何力,所以,阿弥陀佛的大安必须是无条件的。否则,阿弥陀佛就不是大安。

所以,阿弥陀佛不要求任何条件,只求众生去依靠。怎么依靠呢?就是一心念佛。说白了,就是誓毕此生,一天到晚南无阿弥陀佛。

善导大师的三不问,其实就是啥都不问。所以,后面说“但能”,意思就是说,你只要能念佛,就必生。

所以,十八愿释义文言:“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也就是说,阿弥陀佛告诉我们,我不管你其他的,只要你一心专念我名号,誓毕此生,我必来迎。你若不生,我不成佛。

 

善导大师言: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

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

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当知本誓,即四十八愿;重愿不虚,重愿者,十八愿。又,四十八愿,愿愿皆说念佛必生。所以,本愿成就,众生称念,定得往生。落实下来很简单,不论时间,地点,你是什么人,乃至动物,一概不论!但能相续专称南无阿弥陀佛,即乘佛愿力,莫不皆往!名号独运,称名必生。

还有一个问题,关于三不问,有师兄也会稍微纠结。因为怕自己会去执着罪福,如,听闻三不问,内心起邪见,认为修福是不信弥陀力,认为放纵才是信弥陀,此也是在问罪福。

但,所谓的三不问,就是说,你自己爱问不问,弥陀一概不问。你自己问罪福,那是你的事情,阿弥陀佛依旧是不问。再简单来说,意思就是说,你爱想啥想啥,你爱问不问,阿弥陀佛不管你的心。所谓,三业无功,名号独运。所以,无论你自己内心问不问罪福,阿弥陀佛不会理你。

所以,不要担心这些,不要理会自己的心,全力在名号上努力。还是那句话,但能一向专称,定得往生。

六十二:往生事迹

Ø       目 录

01善导

17宋莱

33真阿上人

02法照

18沈承先

34兼任

03空也上人

19张家妇

35愿西

04法然上人

20香灯僧

36道益

05证空上人

21甘露寺役

37苏誉

06一遍上人

22王呆头

38寿安

07惟恭

23民国王婆

39灵泽

08清云

24民国贫妇

40西寿

09源憩

25阿弥陀鱼

41白河上人

10槐庭

26黄打铁

42林济

11法祥

27陈氏

43许氏妇

12万缘

28魏国兴

44于老太太

13东瓜和尚

29崔婆

45蒋氏

14遂钦

30张善和

46八哥

15沈廷瑜

31孙氏母

47鹦鹉

16沈虞尊

32姚婆

48公鸡

 

弘愿往生记

 

唐·善导【净土宗宗祖】

大师为弥陀之化身。俗姓朱,山东省临淄县人(一说安徽省泗县),年少出家,师事密州之明胜法师,钻研《法华》、《维摩》等大乘经典。二十岁受具足戒后,与妙开律师共看《观经》,悲喜交叹地说:「修余行业,迂僻难成;唯此观门,定超生死。」

闻道绰禅师在晋阳开阐净土宗风,乃不远千里,从而问津。

入堂则合掌胡跪,一心念佛,非力竭不休;乃至寒冷,亦必流汗,以此相状,表于至诚。而其行德堪为三界楷模,

三十余年无别寝处,不暂睡眠;除洗浴外不曾脱衣。

护持戒品,纤毫不犯,未尝举目视女人。

尊敬一切人,乃至沙弥亦不受礼。

绝意名利,远诸戏笑。

所行之处,争申供养;饮食衣服,四事丰饶,皆不自入,并将回施;好食送大厨供养徒众,粗恶自食。

奶酪醍醐,皆不饮噉。

诸有嚫施,用写《阿弥陀经》十万余卷,画净土变相三百余幅。

见坏寺及坏塔,皆悉修营。

燃灯续明,每岁不绝。

三衣瓶钵,不使人持洗,始终无改。

每自独行,不共众去;恐谈世事,妨修行业。

唐朝,因善导大师的劝化,满城断肉。念佛之声遍布。

大师念佛之精至,达到口念阿弥陀佛一声,即有一道光明从其口出,百声千声,光出亦然,感得当时高宗皇帝,赐寺额于光明,称光明和尚。

大师德行,行持与神通,以及度化众生之力,古今共赞,其盛德难以形容,在整个中国佛教史上,可说超群拔萃,少出其右,故《瑞应删传》赞善导大师言:「佛法东行,未有禅师之盛德矣!」

大师在帝都长安弘扬弥陀本愿念佛法门,契应群机,缁素男女之归依甚众,门前成市。往生前不久正于所住寺院中画净土变相,忽然催促,令速成就;或问其故,大师回答:「吾将往生,可住三两夕而已。」时间一到,忽然示现微疾,掩室怡然长逝,身体柔软,容色如常,异香音乐,久而方歇。春秋六十九,时在永隆二年(六八一)三月十四日。

大师有名的〈劝化偈〉云: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

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

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

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大师为净土宗的实际开创者,其着作目前有「五部九卷」传世,完备了净土宗的教义行持,其着作为净土宗的楷定标准,修行净土之指南针,千古铁案。

唐·法照

法照,不知何许人也。

大历二年,居衡州云峰寺,勤修不懈。后朝礼五台山,并亲见大圣竹林寺,并聆听文殊菩萨说法,教令念佛。

文殊示言,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决定往生,永不退转。

大师于是笃志念佛,日夜无旷。忽见佛陀波利谓曰,汝华已就,后三年华开矣。至期,谓众曰,吾行矣,端坐而逝。或言,照尝于并州五会念佛。德宗时,诏入京师,教宫人念佛,亦及五会,号五会法师。

法照大师念佛法语:

彼佛因中立弘誓,闻名念我总迎来;

不简贫穷将富贵,不简下智与高才;

不简多闻持净戒,不简破戒罪根深;

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砾变成金。

如来尊号甚分明,十方世界普流行;

但有称名皆得往,观音势至自来迎。

【略评】

法照大师是经过文殊菩萨亲自开示,并给与印证的,其思想继承了善导大师,就是专持名号,往生净土。如大师言:“成佛不劳诸善业,华台端坐念弥陀”。

空也上人

空也上人,生于平安中期的公元903年。出身记载不详。二十余岁入尾张之国分寺剃发,自号空也。天性好游访,曾住播磨国揖保郡峰相寺,一心披阅学习大藏经数年,得金人时来入梦教说难解之义。苦心钻研使其佛法极其精通。

公元938年,空也上人来到京都,多在闹市劝化众生持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受其劝化念佛往生者极多。其自己修行,也是行住坐卧,随时信口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并四处随缘修善,帮人开路,架设桥梁,开凿井池,修建寺宇,刻造佛像,书写经文,并收山野之尸骸予以火葬,广行诸善,故时人称师为阿弥陀圣。

公元97291日,于西光寺,预知时至,沐浴着净衣,擎香炉而坐,向西安然往生,享年六十九岁。一生灵瑞颇多。

空也上人法语:

心无所缘,随日暮止;身无所住,随夜明去。

忍辱衣厚,不痛杖木瓦石;慈悲室深,不闻骂詈诽谤。

信口三昧,市中是道场;随声见佛,息精即念珠。

【略评】

上人潇洒无比,性格洒脱,其一生修善,帮助贫苦人,可赞。其信口称名念佛,街头闹市处处是道场。显念佛法门之圆融无碍。而其最后,预知时至,面西往生。足为千古称颂。

法然上人

大师讳源空,号法然。大势至菩萨化身,姓漆氏,作州久米郡稻冈人。父时国,本姓源氏,仁明皇帝之裔;母秦氏。尝忧无嗣,祷于佛神,一夕梦吞削发刀有身。自尔心柔善,体无恼,绝酒肉,归三宝。于崇德天皇御宇,1133年,长承癸丑二年四月七日午时诞。时紫云覆屋,奇香满室;

十八岁遁迹黑谷,师事睿空,禀圆顿大戒,嗣其正统;又传瑜伽秘法。每好学不倦,八宗典籍,迎刃而解。师五读大藏,益增神智;不唯精内典,旁及诸子百家之书。博学强记,独步当代故,时人以「智慧第一」称之。而师于生死大事犹未安,

大师独于善导《观经疏》尤所信倾故,更阅之三过。一日在阅读善导大师观经疏之:“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朗然彻悟,必生净土之要,在弥陀本意之称名。此后即舍弃其他所修,专持名号。并开创了净土宗,成为日本净土宗始祖。盛弘专修念佛。遐迩四辈,感服归依者,犹如百川之朝大海也。

上人一生精进,每天念佛六万,后增加至每天七万。于八十岁之二月二十五日正午往生,往生之前五日,紫云覆于房上,颜色鲜明,状如图绘佛像,道俗贵贱,远近缁素,见者流感泪,闻者叹奇异。弟子们说:‘已有紫云之瑞,师往生之时近了吧!’上人说:‘善哉!令见闻之人,增长信根。’

师自觉期迫,愈力念佛。自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高声念佛,或一时或半时,歇又勤无断时,其勇进也过于平生。弟子数辈更相助音,结缘道俗,满庭听之。

二十五日午刻,被着慈觉大师传来僧伽梨衣,头北面西,诵光明遍照四句之文,已如入禅定而化。一生灵瑞颇多。

其一生度人往生无数,门下弟子遍布四方,各自度化众生。

证空上人

证空上人。法号善慧,乃法然上人的上足弟子;可谓宿缘深厚,其来有自,有十一面观音示现之称。十四岁时即不肯接受戴头帽的成人仪式,而主动请求进入法然上人之门剃度出家,法然上人喜获麒骥,欣然为其剃度,提携膝下,亲自调教。其生性俊逸,慧解天然,一旦见闻,无不悉皆通达。亲炙上人有二十三年之久,具承法然上人的宗义;于善导大师之《观经疏》特别喜好,深加钻研,经常阅览,曾读破三部。

法然上人往生前曾交代弟子们,若于法义有不知,可询问证空上人;其受法然上人之器重可知。

其往生之正因满足,而正行亦精进,每日称名六万遍,虽至半夜亦不睡眠,晓更即起而暗诵法门、称念佛号,未曾懈怠。七十一岁时预知时至,于十一月二十六日早上即披袈裟,与大众同声读诵《阿弥陀经》,诵毕便敷演净土法门,之后于本尊前向西,念佛至正午,合掌端坐往生,灵瑞亦多。

其所创建之寺院有十一座,着述甚富,有【观经疏自笔钞,他笔钞】等百卷之多。弟子颇盛,皆各主一方。

一遍上人

一遍上人,生于延应元年(1239年)二月十五日。七岁时就学于天台宗继教寺之缘教法师,十岁丧母,痛感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乃乞请出家,于缘教法师之下剃度,法号随缘。生性聪慧,好学不倦,日夜勤笃,不浪费寸阴。可谓玄心独悟,俊气高朗,精通教法。后深知末法时代当依念佛求生净土,即转学习净土宗。专于弥陀。

其一生游行全国,以劝人念佛、一心愿生为其使命。于三十六岁在熊野之证诚殿念佛百日,蒙弥陀示现亲自开示念佛法要。

一遍上人誓愿广度众生念佛,同生净土。其行为也如其誓愿,游行各地。当他预知时至往生之时,计算受其劝念佛决定必生者,云:“决定往生,六十万人”。记入劝念佛帐中的人名,也达到二十五万多人,可见其广度劝化之力。

往生之前,诵完《阿弥陀经》之后,将所携带的书籍,及自己的着作,一概付之于火,而言“一切圣教尽成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以此行为显示临终遗言。

正应二年六月一日,圣体微恙,当仍精进念佛,并给来学念佛者做解答。后去往光明福寺(今新善光寺)。对弟子言:“我度化之缘将尽,将要回归净土”。到八月中旬,病稍加重。上人屏诸杂事,不再见诸人,每天更加精进念佛。八月二十二日,多人听说上人要往生,而蜂拥其住处看望。上人言:“现在时辰未到,我于今夜往生”。
  正应二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时后,上人如常,做早课,诵念阿弥陀经,然后在念佛声中,安然往生,如入禅定。年五十一岁。一生颇多灵瑞。

唐·惟恭

惟恭,荆州人。不好好修行,常事喝酒赌博。有空则念佛,愿生极乐世界。同寺有灵岿者,与其一类。当地人因为他俩,而言:“灵岿作尽业,惟恭继其迹。地狱千万重,莫厌排头入”。意思就是说,他俩都会下地狱。惟恭听到后言:“我虽罪无所逃,然我仰赖弥陀佛力,十念称名尚且往生,我焉能堕恶道耶”?一日,惟恭生病,岿出寺,见少年手执乐器,问所从来。回答言:“西来迎惟恭上人的”。一人怀中出莲华,华合如拳,叶出异光,望寺而驰。次日,至寺,惟恭已去世矣。岿因感悟改节,从此好好修行,后以名德着称。

【略解】

有人认为,阿弥陀佛的慈悲是有限的,接引往生是挑人的,只接引善人,不接引恶人,此违背经意。《观经》中言,五逆十恶,念佛皆得往生。而惟恭无他修行,唯靠念佛往生。虽然弥陀慈悲怜悯,而接引一切念佛者,但,身为佛子,当随缘修善,方为正道。

清云

清云,字冶人,为人和善,爱好佛法,人问其所修何法,其答言:“我唯一句弥陀佛名,行住坐卧称念而已”。宽文六年秋,对亲友言:“我将舍娑婆往极乐也”。人皆以为他的戏言。随后,他分散了自己的一切物件,只留下了一个盒子。然后对佛端坐。一炷香未熄,即安然往生。其日为八月二十三日,寿三十七岁。其往生后,众人打开盒子,里面原来是一首诗,词曰:法性如月之清明,清凉故里。我今归去。

源憩

源憩,自少读书,喜欢佛法,其修行是专念弥陀名号。二十岁时,生病,对其兄言:“听到极乐的音乐没”?兄回答“未曾听到”。其又言:“我见一孔雀在我面前轻舞,羽毛光彩”。然后手结定印,念佛而逝。

槐庭

槐庭,西国人,不识字,一日,忽然跑去找僧人请教如何修行,僧人见其不识字,就告诉他,只要念佛就可以出生死。他也听话,此后每天专念弥陀名号。一连念了二十多年,一日生病,对亲友言,我已定在二月十六日往生。你们来给我助念下。其日,亲友助念,其子忽然痛哭,槐庭大声呵斥,并屏退妻儿,留下好友助念。到中午的时候,言:“时间到了,我走了”。合掌胸前,安然往生。停龛三日,其面色如生。

【略评】

某些人说,念佛必须通达佛理,才可以。此违背佛意。古今有多少丝毫道理不懂,一个字也不认识的人,只会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最后安然往生。古德言:愚者念佛,为净土宗的最上根。赞。

明·法祥

法祥,字瑞光,姓周,绍兴嵊县人。少有出世志,爱念佛,后出家,居南岳侧刀峰,影不出山,专志念佛,以豆记数,日夜精勤,胁不至席,人称为豆儿佛。万历三十八年,二月六日,沐浴礼佛,告众曰,瓜子熟也,正落蒂时,众莫喻者。入室趺坐,令众唱佛名,合掌而逝。峰前闻音乐声。

清·万缘

万缘,姓乔,湖州长兴人。为人愚钝,经常被人笑话欺负,他也不生气,专持佛号数十年。康熙二年七月,忽自己做草龛,准备往生。有人看到,欲与其结缘,言:“师既做龛,我往苏卖茶归,当为师置褥”。缘言“承汝好心,恐来不及了”。至九月一日,微疾,但饮白水。至六日,方午,自入草龛,趺坐而逝。

清·东瓜和尚

东瓜和尚,遗其名,姓孙,杭州人。嗜食东瓜,故名。出家华严庵。为人缄默,竟日游行街市,寒暑无间。经十余年,人莫测之。与邻庵僧慧照友。将寂之前月,告照曰,新正六日,吾行矣,汝合来送我。届期,和尚赴法慧庵斋返,见照先在。曰,汝何来。照笑曰,汝与我约,特来相送耳。和尚曰,微子言,几忘却了。遂盥沐新衣,礼佛竟,谓照曰,既行,不可无偈,为我书之。偈云,终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世人都不识,别有一天堂。怡然而终。

清·遂钦

遂钦,字越成,无锡人。九岁出家,稍长,遇一尼师激发,专持弥陀佛名,行住无间。寻住苏州南园白衣庵,兴复殿堂,念佛益切。年五十,始受具戒。至五十五,其年三月,鸡初鸣,召其徒曰,吾将去矣。徒曰,师无他恙,何出此言,因泣下。钦曰,痴人,哭我何益,认真念佛可尔。遂趺坐西向,同称佛名,尽炷香乃逝。事在乾隆五十三年。

清·沈廷瑜

沈廷瑜,嘉兴北版人。性端谨,遇事必躬为之,其修行无他,唯行住坐卧信口称念弥陀名号,滔滔不绝,人或笑话之,皆所不顾也。如是数十年,自云,念佛愈能熟,处事愈详明。年七十三,示微疾。忽语家人曰,佛来也,为我炳烛,手自焚香而绝。时嘉庆十九年三月十九日也。

【略评】

有人说,念佛必须达到禅定一心,才能往生。此大错!障碍弥陀慈悲。如《般舟三昧经》中【阿弥陀佛报言:“欲来生者,当念我名,莫有休息,则得来生”。佛言:“专念故得往生”。】善导大师释言:“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只要专念佛,相续即生。是名号决定往生,而非人心决定也。

清·沈虞尊

沈虞尊,震泽麻园滨人。从小开始念佛,一辈子无有间断。临终前一日,遍召亲友告别。届期,澡浴易衣,出坐堂中,合掌念佛而逝。卒时,室中异香,达于邻里。年六十七。

清·宋莱

宋莱,字望山,苏州人。年六十余,闻净土法门,日持佛号数万。曰,我凭此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了当一生矣。后馆钱万里桥江氏,馆主以其持斋念佛故,禁之不可,遂辞之。已而移席他所,师生相得。谓其徒曰,学堂甚好,我设终于此,可乎。一日,学徒入塾,见莱方合掌念佛,顷复入,如故。即之,逝矣。砚下得一纸,盖三日前所书期也。室有异香,经宿不散。事在道光十五年。

清·沈承先

沈承先,昆山人,住宣化坊,是个木匠。年七十余,持斋念佛,专修净土。其手不停斧斤,而信口称念佛声亦不断。康熙十年三月,预知时至。三日前,遍别亲友,谓将往西方,此后不复相见。告家人曰,明日十五,当行矣。明晨澡浴易衣,向西趺坐,取一干净的桌子置前,焚香念佛而终。

【略评】

念佛法门的特点,就是容易,一边工作,一边念佛。信口称名。即得往生。妙不可言!

清·张家妇

张家妇,常熟人,素念佛。一日,示微疾,晨课已毕,仍诵佛名不辍,异于他日。谓家人曰,吾今日逝矣。家人不信。顷之,珠落而逝,异香郁然,达于邻里,咸集其门,惊叹希有。时道光十九年,正月七日也。

清·香灯僧

香灯僧,未详所出,亦忘其名。光绪间,在普陀佛顶山大悲楼司香灯。无论忙闲,念佛不辍。所得衬施,悉以供众结缘。向与同寺一行堂僧友善,一日忽谓行堂僧曰,明晨早殿完,吾当西归,劳兄一助,我临去时,请击大钟三声。行堂僧应诺,届时且忘记,至粥后忆及始去。香灯僧曰,吾候兄久,何今始来,汝见此处诸多佛菩萨否。遂端坐念佛而化。

清·甘露寺役

镇江甘露寺,一仆役,向不识字,服务勤谨,虔诚念佛。宣统三年,忽一日,自着海青礼佛,次第向和尚诸师礼拜毕,曰,我要与和尚诸师永别了。随自坐缸中,立即气尽。寺众渐把缸封好,抬至后山。过二日,众闻异香,不知何来,日胜一日。有一僧,循其香气,寻至后山缸边,始知香自缸中发。遂邀寺众,同开缸盖,香气益烈。见其尸首如生,面容光彩,证知其念佛生西,一时颇多感动。

清·王呆头

清朝时候,有个呆头道人,俗姓王,直隶人,生来极为愚笨。双亲早亡,缺衣少穿,房子透风,又没有什么营计。即便有人送他钱,他也分不清数量的多少。后来,京城的陈道人收他为徒,让他白天扫地拾柴,做些简单的事情,晚上叫他专礼拜阿弥陀佛并念佛数百声。其虽然傻,但也知道什么是舒坦。所以,也不爱拜佛念佛,经常是师父一走,他就睡觉,陈道人发现了,就呵斥他,并拿棍子揍他,但他还是那个样子,就这样三年过去了。一天痴头哈哈大笑,道人就又击打他。痴头说:“你今天可打我不得啦!”道人追问何故。回答说:“师父你枯坐了十八年,不知道修持的方法,要是能象我一样老实地礼念,早就生到西方面见阿弥陀佛了。”道人好生奇怪,但却猜测不出痴头所说之意。第二天,痴头登上悬崖峭壁,向西合掌,屹立而化。焚化后,得到舍利两颗。

【略解】

王呆头的往生,完全是依靠称念弥陀佛名的力量。第一、他不懂什么是佛,更不知道什么是极乐世界,和他谈不上什么信愿,更搭不上什么发菩提心和持戒修行。第二、他虽然傻,仍知道睡觉舒服,不喜欢念佛,因此,经常被他师父打。而且他不懂极乐世界,所以,谈不上愿意去净土。

他虽然是被强迫念佛,但阿弥陀佛的名号是不管的,对阿弥陀佛来说,只要你专念佛,我就接引你往生。所以,虽然是被强迫,却暗通佛愿。

民国·王婆

王婆,江苏邵伯符家庄人。家清贫,卖麻线度日。无别好处,只知念佛。一日忽对人云,我见持长幡人来接我,要同诸位永别了。人因见他无病,不信其语。过数小时,果闭目端坐,安详念佛而逝。

民国·贫妇

浙江慈溪一贫妇,未知其姓氏。家甚贫,子不孝,常骂詈之。一日被子骂,心苦难受,诉之邻近寺僧。僧曰,汝已知苦,何不卖去。妇曰,如何卖得了。僧曰,汝专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临终佛来接去,则永离众苦,但受诸乐,便把苦卖了。妇曰,我母子共房,床灶俱在一室,床下尚作猪圈,如此邋遢,何能念佛。僧曰,无妨,汝在家时,只管常念,暇时可来寺拜佛。妇即依教奉行,专求脱苦,念佛无间。

二三年后,将终前数月,即预示其子云,至某月日,我当生西,汝勿外出,当为我料理,尽母子之道。其子不信,不久又作是言。及期前数日,其子忽闻异香扑鼻,不知何来,到处遍觅,不见焚香所在,乃忆母言,莫非是实。至期,乃在家守候,见母自沐清洁,穿净衣,果端坐念佛而逝,时在民国十年前后。如此贫妇,一无所知,念佛数年,尚能预知时至,异香先发,安然西去。可见净土法门,真无人不堪修者。

阿弥陀鱼

执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又称狮子国)西南很远的地方有座孤岛,岛上住着500户人家,他们不闻佛法,捕鱼为食。

一天,数千条大鱼游近该岛,一齐唱念“南无阿弥陀佛”。岛上的人不认识这种鱼,于是就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叫它们阿弥陀鱼。如果有人学着鱼的声音唱念阿弥陀佛,鱼就会游到岸边;如果一直唱着佛号,捕这些鱼,它们也不逃走;如果好几个人一起唱念很久,捕到的鱼的味道就很鲜美;唱念少的人捕到的鱼,味道就比较差。

全岛的人都非常喜欢吃这种鱼,为了捕到它们,他们经常唱念阿弥陀佛名号。第一个捕鱼的人寿命尽了,命终3个月后来到海岛,乘着紫云,放着光明,告诉众人:“我是为首捕阿弥陀鱼的人,命终之后生到极乐世界。那些大鱼,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阿弥陀佛哀悯我们愚痴,变作大鱼,劝我们念佛。如果大家不信,可以看看鱼骨,全都是莲花状。”

众人找到以前丢弃的鱼骨,发现全都呈莲花状,见者皆生感悟,从此不再杀生,以念佛为业。

【略评】

这些渔民,不懂极乐世界,甚至连阿弥陀佛是谁都不知道,更不是为了往生念佛,无信、无愿、无任何修行,每天只知造恶业,并且是为了打鱼而念佛,但最后却往生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往生是彻底的依靠弥陀本愿名号的威力。

黄打铁

黄打铁是宋朝潭州人,打铁为生,每打铁时,念佛不绝于口。妻曰:“打铁本辛苦,再加念佛,岂不更苦?”黄答:“此法极好,往日炉边觉火热,念佛则不热;打铁觉臂酸,念佛则不酸。”

一日无疾,托邻人写颂云:

叮叮当当,久炼成钢。

太平将近,我往西方。

执锤立化,面不改容,异香芬郁,天乐鸣空,众所共闻。其颂盛传于湖南,听闻之人多念佛。

清·陈氏

陈氏老妇人,常熟人。居于城南,以纺织棉纱为业,喜欢念佛。常随纺车声念弥陀佛名,终日不绝口,如是达三十年。一日,忽然喊她的儿子,说:你看没看到空中有宝盖幢幡,我要走了。然后拍手大笑,更衣沐浴后,即合掌往生。此事在顺治十年。当时的尚书翁叔元,方微时,听闻其事,亲往视之,见陈氏凝然危坐,室中香气袭人。后着写《净土约说》,记载了此事,也记载了自己看到或者身边的往生人物。

魏国兴(1927--2003

魏国兴,男,居住在四川省绵阳市,青义镇兴村三社,生于1927年四月初四。

是一位老实厚道的农村木匠,1997年在绵阳圣水寺先后皈依受戒开始学佛,五年多来,他专修净土,念佛不断,待人为善。在2002年魏国兴居士患了食道癌,魏国兴却更加精进念佛,更加坚定的求生净土。

2003年农历正月25日,魏国兴来到佛城寺来,他亲自告诉寺院师父说,师父啊!我告诉你一件喜事。

师父问他,什么喜事?

他说,我在念佛的时候,佛菩萨跟我说了,再过几天要来接我了。

听了这个消息之后,师父们非常激动,师父对他说,既然你有这个修持,佛菩萨已经告诉你要来接引你了,我们给你办一个往生佛七大法会,往生佛七大法会圆满的那一天,你就可以跟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走了。他听了之后非常欢喜,就这么定下来了,时间就定在2003年农历2月初5日中午12点他准时往生。后来师父们以农历正月29日开始为他做「往生佛七大法会」,从正月29日开始算起,算到2月初5日,刚好七天,七天的圆满日。参加法会的大约一千五百多人。很多人一起念佛拜佛,魏国兴也进行了讲话。

200325日,中午1202分。魏国兴坐在木椅上安然而终往生。参加法会的人中有数百人同时看见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在佛城寺居士楼上空,一股异香充溢整个寺院。

崔婆

宋朝,东平,梁氏的奶娘叫崔婆,淄州人。心性善良,但很愚笨,不喜欢和人争斗。府里出现什么不好的事情,大家都推到她的身上。她又不善于争辩,每次都吃亏。

主家晁夫人,喜欢佛法;崔婆每天侍奉在旁,学会了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于是每天持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有时间就念,从不偷闲,谁也不知其到底念了多少万遍。

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年七十有二,得疾病,腹泻不下床,崔婆念佛愈加勤。一天,忽然好像无病的人一样,唱偈曰:

西方一路好修行,上无条岭下无坑,

去时不用着鞋袜,脚踏莲花步步生。

讽咏不绝口。别人问她是何人所写,崔婆曰:「我自己写的。」

又问她,「婆婆何时可行?」曰:「申时走。」果然,申时去世,十月五日也。用僧人去世的仪式焚化其身体,至尽,舌头却烧不化,如莲华状。

唐·张善和

唐张善和,杀牛为业。临终见群牛出现,和他索命,其大为恐怖。忙叫他的妻子请僧人来,僧至劝言:“观经中言,临终恶相现者只要专称弥陀名号即得脱苦往生”。张善和也顾不得许多,也不找香炉了,即以右手拿火,左手拈香点燃,面向西方开口称念佛号,未满十声,自言佛来迎我。即刻化去。

【略评】

其人一辈子不修行,而且作恶,并到临终了,他内心恐惧杂乱,此时他能修什么?持戒?发菩提心?修清净心?学三藏十二部?远水解不了近渴,地狱相已经现前。此时,幸亏有弥陀大愿可以救度,佛言:乃至一声念佛,必得往生。

孙氏母

大明中官孙名之母,一生斋戒念佛。年老微生病,自知时至。告其子,欲坐化往生。子哀泣止之不得,乃为作龛。至期入龛,安坐化去。

唐·姚婆

姚婆是上党人,和范婆是好友。范婆劝她念佛,姚婆即随其劝,一心念佛。

她临终的时候,见到阿弥陀佛降临在空中,两位菩萨陪侍左右。姚婆向佛说:“因为范婆劝我念佛,我才能够见到阿弥陀佛您。因此请佛您稍等一下,我想跟范婆话别之后,再跟您走。”范婆到了之后,西方三圣还住立空中。姚婆把所见到的殊胜境界,都告诉范婆,然后就握着范婆的手往生了。

真阿上人

真阿上人,出身皇族,却志在出世。深厌娑婆,愿生净土。三十六岁时,出家于誓愿寺。其极重修持,而不重于学法,不学经论,也不与人说法,就是一天到晚专持一句弥陀名号。其精进修持感动当时多人念佛。寺院僧众与信众,对其都是尊重无比。

144072日,其预知时至,沐浴更衣,在佛前拈香完毕,端坐合掌,在念佛中,安然往生,年六十六岁。时四处异香扑鼻,紫云飘覆。

兼任

兼任,洛阳人,才华横溢,科举考试为及第,历任官职,一直到荣登爵位。其愿生净土,唯专持佛号。其妻子言:“正朔之日,为忌日。不吉,汝应停止念佛”。兼任言:“汝之愚,怎到如此地步。身住蜉蝣俗世,何有所忌”。后预知时至,沐浴更衣,在念佛中往生,异香满室。

愿西

愿西,为人清苦,跟随实宽法师,后结庐念佛,喜欢以豆记数。一年夏天,忽然和众人说索要沐浴,众人不许。其言:“我今欲去净土,但感觉此身垢秽,所以想清洗下”沐浴后,端坐念佛往生。

道益

道益,摄州人,精进念佛,一生身体康健,子孙满堂。后预知时至,遍辞亲友,告言自己要往生了。并求龙溪法师给自己火化。至期,果然念佛而逝。

芳誉

芳誉老女,纪州人。自少专持念佛,六十五岁时,昼夜精进,定数十万。七十五岁往生。时宽文九年十二月九日。火化收舍利子如米豆大小不计其数。其骨化成如西方三圣像,眉目清晰,颜色如玉,高三寸。

寿安

寿安,字贞誉。江州人。少年即喜佛法,后随圣誉法师学净土,其一生唯专持名号,从不懈怠。庆安元年十月十五,病不能起,但于病中仍念佛不断。十月二十日,预知时至,安弥陀佛像于床头。然后端坐床头,告诸亲友言:“我多年念佛,至今七十多岁了。除了口称佛名之外,无其他丝毫杂修之业。今临终,圣众来迎,往生必定。汝等当像我这样,切莫杂修”。说完后,安坐往生。火化后得多粒五色舍利子,亲友和同修分去供养礼拜。

灵泽

灵泽,江州人,家甚富有。一子早亡。逐感人生无常,开始一心念佛,并四处旅游。一日,面西合掌而化。

西寿

西寿,远州人,吃斋念佛,精进不退,一日微疾。即更衣念佛,面向西方坐化。年九十六岁。

白河上人

    白河上人,姓名不详,因家中被盗,其诉苦无门。于神像前哭诉七日。忽听神像言:“千劫万生之大事,汝不思整理。区区一时之富贵,慕之何为”。其有省,逐于白河边结一小庐,精进念佛。人称其为白河上人。盗匪闻听此时,竟将财物还于他家。并来到其修行处。求与一起修行。其允许。后,其妻儿来寻,求其回家。其铁心拒绝。将二年三月十四日。端坐而化。神奇的是,他刚坐化,其道侣【即那个强盗】竟以头枕其膝盖,也安然化去。

林济

    林济,骏州人,平庸无奇,无他长处,只是经常念佛。1644年六月初,遍告乡里言,已定好在今秋十二日往生。大家也没谁相信他。至十一日时,其来到清正寺。索求僧人坐化的龛。寺主听其言要往生,即许其一龛。次日,上午巳时【9点到11点之间】入龛中,端坐念佛,安然坐化。

许氏妇

大明许氏妇,杭郡人,生平恭顺老实,无他修行,惟以念佛为事。临终前,和家人告别。然后换净衣端坐,手拿天目白花,自己插在头上,安然而逝。

明·于老太太

明朝的于老太太,北京昌平州邵村的村民于贵的母亲,一直偏爱念佛,长久不懈。有一天,她把衣服洗得很清洁,告诉她儿子说:‘我要往生净土了。’她儿子不相信。日子到了那天,老太太就把几椅放在庭院的中央,她就坐在椅子上安然往生。异香满园,天乐盈空,乡民都听到闻到。

蒋氏

兴化县东乡人蒋氏,四十岁时丈夫亡故。葬礼过后,她哭着向儿子说:“无常到来的时候,谁也代替不了。譬如今天我如果也死的话,你也是无可奈何的。所以从今以后,我就专心持斋念佛,不再管任何的闲事。”

儿子顺从母亲的话,就在屋旁盖了一间茅舍,让母亲修行。蒋氏足不出户,每天努力念佛,整整念了五年。到了顺治十七年五月二十,向儿子说:“你去买木头做个龛,我在二十三日上午十一点至一点间,就要去西方了”。

于是蒋氏就前往邻居家辞别。到期她就坐进龛内念佛而逝。逝后不久,她身上自然出火,焚烧自己的遗体。

八哥

宋朝元佑年间,有一位长沙人,养了一只八哥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这只鸟听到一位僧人称念弥陀名号,它随口跟着念,从早念到晚。主人见这只鸟与僧人有缘,就将它赠与僧人。

过了很久,八哥鸟死了。僧人做了一具小棺材,将它埋葬。不久,人们发现坟头上生出一朵莲花。

有人做诗赞言:

有一灵禽八八儿,解随僧口念阿弥。

死埋平地莲花发,我辈为人岂不如?

鹦鹉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王老居士家喂养了一只绿毛红嘴鹦鹉,念佛已有10年,日前往生。该鹦鹉于1987年被人从四川乐山带到包头,由于嘴笨,且不服驯养,常常用嘴啄人,因此成为“不受欢迎者”,最后被转让到王老居士家。王老居士经常念佛,几个月后,原先什么都学不会的笨鸟开始念佛了!

19985月的一天,该鹦鹉因受惊吓,不再进食,次日在跟随王居士念佛中死去。火化后捡到一完整舌头、二十多颗洁白微带红色的舍利花、数十粒舍利子和坚固子,以及硬化的羽毛,见闻者无不赞叹称奇。

公鸡

民国,在头陀寺里有一只大公鸡报晓,到时候大公鸡一叫,大众就都起来了。去上殿做功课。奇怪的是,人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或者绕佛的时候,这大公鸡在后头“嘎叭嘎叭”地叫着,仿佛也跟着念佛。大家做完功课,走出大殿,它也出来了。

有一天,人们绕念都出来了,大公鸡它不肯走。香师说:“你怎么还不走?念完佛要锁门了。”鸡站在那儿不动,就站在佛桌前面,仰着脖子,“嘎叭嘎叭”高叫三声,站着往生了。

【略评】

有师兄担心口中念佛要是念的不清晰,害怕不行。你看大公鸡,它只会嘎叭嘎叭的叫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它内心是模仿念南无阿弥陀佛,但嘴里发音是嘎叭嘎叭叫。你再不清晰,你也能念出南无阿弥陀佛,也不会把南无阿弥陀佛变成,是嘎巴嘎巴的叫。所以,不要无谓的担心,因为目标念的是南无阿弥陀佛,你念的再不清晰,其实都是南无阿弥陀佛,不需要顾虑自己念的清晰不清晰,天生口吃或者言语障碍的,他怎么念都不清晰,难道阿弥陀佛就不接他吗?所以,只管一直念即可。还有的师兄认为自己必须耳朵听,否则,认为往生不定。试问,大公鸡会听吗?难道大公鸡听自己念嘎叭吗?往生决定于称名。所以,一心念佛,老实念佛,不要胡思乱想,生无谓的担忧。

 

六十三、念佛安心法语

安心念佛法语(一)

慈 安

 

1、净土法门,义理甚妙,唯佛能彻。而行持却简单无比,纵是不识字的阿公阿婆,乃至只能学舌的鹦鹉八哥,皆可行持。如净土三经中佛劝言,众生但能相续专称弥陀名号,上到一辈子,下至十声,乃至一声,即得弥陀大愿摄受,莫不皆往。故名:易行道。——慈安

2、弥陀本愿念佛的要点:即誓毕此生,相续专称弥陀名号。而落实下来很简单,也就是一天到晚,尽力专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即可。——慈安

3、十八愿中“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这个不是往生的要求,是凡夫想去净土目标心的欲望而已,并不是佛要求的必生净土行持方法。而“乃至十念”才是佛对我们要求的修行。很多人想往生净土,而分不清想法和行持的区别。佛让持名号,他反而去找信愿。无事生事,自找纠结。——慈安

4、善导大师言:“真形光明遍法界,蒙光触者心不退。”昙鸾大师言:“光明一切时普照,故佛又号不断光,闻光力故心不断,皆得往生故顶礼。”而众生的念念不舍,和弥陀护念众生的念念不舍,全部是名号的功德作用。——慈安

5、“南无阿弥陀佛机法不二法,名号之外全无能归,亦无所归也。”离开名号,无有能归之法,无有摄受之佛,众生也无归处。一切尽南无阿弥陀佛也。——慈安

6、能归者,南无也,众生之命也;所归者,阿弥陀佛也,本愿之体也。此处之意者,真实之归为南无阿弥陀佛所具足,不由凡夫心具足。也就是说,能归者,即发愿归命之意,所归者即行。愿行为往生净土之必须。而念佛之往生发愿归命,不依凡夫心决定,而南无阿弥陀佛的「南无」为真实的愿功德。众生当舍离自心分别,一心依靠名号。——慈安

7、烦恼生死具足的凡夫,如归入此不生不灭的弥陀境界中,则无凡夫之生灭浊命,而得无量光寿的涅盘境界。——慈安

8、若众生一心归命南无阿弥陀佛,那么,如此的众生,轮回中已无其命,命已经被阿弥陀佛所摄受,南无即其众生之真实命。也就是说,你的命已经被阿弥陀佛所摄取不舍。此时之众生,能归和所归,一体不二。其实,就是一心投归弥陀,落实下来就是一心专念弥陀名号。——慈安

9、《观经》所谈三心,即在劝众生放下身心,一心念佛之意也。即《阿弥陀经》所言的一心不乱。善导大师言:“一心称佛不乱”。即舍弃自心分别,以名号决定往生故,不由凡夫心决定。——慈安

10、如:要求心必须清净念佛,要求心必须禅定念佛,或者要求持戒念佛.....。此类知见尽应舍离,因皆非佛意故。认为必须有这些念佛才往生,其已经不是一心依靠念佛,故当放舍心而投向名号。即不顾此心,唯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如善导大师的两河白道喻。——慈安

11、一心者,即俗话说到“死心眼”,也就是认准一门,专依靠南无阿弥陀佛的意思。不乱者,无他心的意思,也就是唯依靠南无阿弥陀佛的意思。善导大师言:“一切时中相续作,至死为期专复专”,即此意也。所谓一体合成者,舍离自心分别,独取名号,唯声声南无阿弥陀佛也。——慈安

12、念佛者,即称念弥陀名号之意也。善导大师言:“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即显念佛不依心而论,但能称出名号,即名念佛。若能誓毕此生,相续专称弥陀佛名,即名“一向专念”。——慈安

13、念佛就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没有什么我要如何念才有效,念到什么层次才行,内心要如何如何。如有此等心者,即已经不是一向,不知道是几向了。一向者,盯住一个方向,盯住南无阿弥陀佛的意思。也就是死心眼,我就依靠南无阿弥陀佛,一天到晚我就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慈安

14、一切众生皆有圆觉自性,因不能证显,而枉受轮回。《般舟三昧经》中言:“三世诸佛持念阿弥陀佛而成佛”。即诸佛以弥陀名号证显本分圆觉。那么,我们也当持此名号证显本分圆觉。——慈安

15、多有念佛者,认为念佛要如何念,念到什么层次等,才能往生。此皆自力心。善导大师言:“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就是说,一切凡夫,除非你没往生,只要是往生的,无不是依靠阿弥陀佛大愿力,此中无凡夫自力。诸师谈各种法要,是为了帮助凡夫去除自力心而已。念佛者,若无此类自力想法,唯知一句名号相续专称,即无需各种法要。——慈安

16、如《念佛金言录》中言:“不论信不信,不谓净不净。一切众生往生,十劫正觉之时,决定南无阿弥陀佛。”凡夫心不可做往生之要,唯南无阿弥陀佛决定往生。故念佛者应放舍心中所有观念,一心凭名号。——慈安

17、所谓:舍善恶的顾虑, 舍弃心清净与否的分别, 舍信和疑的纠结, 舍通达佛法念佛与愚者念佛的区别, 舍弃对内心愿生和不愿生的监视, 心中一切观念一概放舍。以一切决定于名号故,当内心再起各种思想纠结的时候,不压制,不安抚,不顺从,任其自生自灭,我们依旧是南无阿弥陀佛。——慈安

18、念佛法门,弥陀一力承担之大愿,名号独运往生。凡夫虚妄身心丝毫不着力也。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涉身心,独一名号也。——慈安

19、凡夫起心动念本来就是妄,而好纠结者,又和自己的心去辩论,妄上加妄。故当舍离此心,不理其变化,唯一心称名。——慈安

20、凡夫心无决定也。所以,当舍离要决定的心,乃至内心要决定相信念佛必生的理论。内心认为自己只要有这个肯定了,就安心了,此为大错。凡夫之心无此决定状态也,唯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即得往生。——慈安

21、知名号决定往生故,行者自不夹杂其它,唯留名号,也就是独依名号,不望其他的意思。若名号之外加其他的,非一心也,是二心或多心,即乱也。——慈安

22、念佛者放舍自心,归依名号。以名号独运故,自成一心不乱。所以,一心不乱者,不是让凡夫的心做到什么状态名一心。所谓的一心,就是唯名号之意,不可从凡夫虚妄心论。所以,善导大师解释此段经文言:“一心称佛不乱”。——慈安

23、地藏菩萨言:“凡夫起心动念,无不是罪”。凡夫之心者,起心动念无不是轮回之业。从心相行为来说,凡夫之心千变万化。以念佛来说,有时信,有时疑;有时烦恼,有时开心........。但从本质来说,统统为妄念。——慈安

24、凡夫心无常不定故,不可做往生之要。善导大师言:“凡夫发心,犹如画水。”《念佛金言录》言:“凡夫之心,善恶共迷,不可作为出离之要道,唯称南无阿弥陀佛,即得往生也。”又,凡夫心无决定信也,当舍离要以心做决定的想法。弥陀本愿是以名号决定往生,不是以凡夫心做决定。无论信与不信,但能口称名号,相续专行,定得往生。——慈安

25、很多念佛人,强迫自己必须承认念佛必生,强迫自己内心必须肯定念佛必生的念头。认为内心要是没有这个想法,往生就不决定。此无谓之事也。如同吃饭,强迫自己内心必须肯定吃饭可以饱,否则吃饭就不能饱。饱是饭本身的功能,你肯定不肯定,吃饭都饱。——慈安

26、故,当舍离这些无谓的思想,放舍自心思量分别,弃舍一切理论,唯一向专称,自得大安。善导大师言:“就行立信”。若抓住自心不放,总想以理论安心,此难上难也。以凡夫心不定故,自己就会没事钻自己理论的空子,形成自己和自己辩论,极其纠结也。——慈安

27、遇安禅师将楞严经中的一段话读为“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有知见即有轮回。极乐世界者,无我之涅盘境界也。不可依自力我执知见而得往生,非净土之因也;依弥陀大愿名号,即得往生。——慈安

28、名号者,不可思议也,故当直承念佛,不可以自力心去分别如何念佛。很多师兄认为念佛要如何用心去融入名号……等等,此皆是错解。名号本体圆成,不可增不可减。何用凡夫心去加?是名号摄凡夫,而不是凡夫摄名号,应知。——慈安

29、“念起是病,不续是药”。凡夫念佛,内心经常起各种知见,若被其牵扯,则生百端纠结。应知内心所生无论信疑,乃至念佛的道理,俱为妄念。当其起时,莫压制,莫安抚,莫顺从,任其自生自灭。此为对治妄念最好的法药。否则,无论安抚还是压制,只会令妄念变强大,令行者纠结更纠结。——慈安

30、凡夫心念者,生死也。离凡夫心者,南无阿弥陀佛也。即,莫理会无用的妄念,尽管相续专称南无阿弥陀佛也。——慈安

31、至心信乐:「至心」,就是一心。善导大师释「至心」言「专」。至心信乐,就是专信专乐,也就是一心念佛。用俗话说,就是死心眼的,一门心眼,一个心眼,一门心思。用文言文辞,就是「至心」。——慈安

32、只要一向专念,你想生也要生,不想生也必须往生,由不得你,顺佛本愿故。——慈安

33、对念佛来说,愿生净土的心,就是菩提心。但从真实来说,名号才是真实菩提心,是他力菩提心,是真实圆满的菩提心。所以,专持名号,即大菩提心。——慈安

34、想觉,那就一心念佛;想不迷,也一心念佛;想成佛,也一心念佛;想度众生,还是一心念佛。无不具足!——慈安

35、有人说专念佛没菩提心,这个是大错。专念佛者,必定成佛。所以,乃至傻子念佛,他菩提心也全具足,菩提行也丝毫不少。——慈安

36、圣道门依心起行,是从因至果。所以,他必须自己发菩提心。而念佛人,是接受阿弥陀佛的佛果,佛果是圆满具足菩提心的,而且是菩提心的圆满果,而不是一个刚开始的因。所以,专念佛者,每一句都是大菩提心。念佛之外,无需找菩提心,一切尽在念佛中。——慈安

37、我们一心念佛即可,其他的一切,我们不要指望什么。如,环境,人,事等。不要指望他们如何顺你的心里喜好发展。唯一真实的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其他的随缘。 想指望别人给自己快乐的,那你只会更痛苦。不如: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苦也南无阿弥陀佛,乐也南无阿弥陀佛。——慈安

38、平生业成,就是一向专念。而不是离开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之外,认为自己已经必生了。你不念佛了,哪来的平生也成? 所以,誓毕此生,相续专念佛,就是平生业成 而也不是要另外修个什么业成。南无阿弥陀佛本体就是真实业成。——慈安

39、念佛不可以胡思乱想,一会感觉这个,一会感觉那个,凡夫的感觉,无穷无尽。你就是想八万四千念,也全部是妄念。所以,放弃你的想法,顺从阿弥陀佛的话,一心念佛。——慈安

40、当你不懂理论,或者困在各种理论中,在无法辨别的情况下,一句佛号相续专念是永远不会错的。——慈安

41、相续,不是不断。所以有一个“续”字。 也就是说,专念佛者,除非是忙,不能修,那就暂时停下。不忙的时候,立刻修。修就修念佛,这个就是“相”。 合起来就是“相续”。接着上一次的意思。——慈安

42、念佛最忌就是聪明。我会念佛,我能恳切,我能如何…逐渐就落自已这边了。南无阿弥陀佛决定往生。没有当下,只有名号。念佛本就是平淡。不平淡,自认为聪明,基本很难往生。——慈安

43、念佛,一直念就行,至于怎么念,自己灵活用,没有怎么念更有效。相续、平淡老实念佛即可,不要把什么心,感受加进来,这都是自己弄的。念佛一人一样。因此,老实念佛,莫把心弄进来。否则,不是纠结就是不安。——慈安

44、一切佛菩萨在世间,用千万亿化身,用各种方式教化众生,最终都是把众生送往弥陀净土。如观世音菩萨,善导大师言:“救苦分身平等化,化得即送弥陀国。”又如一切菩萨的代表普贤菩萨,在华严会中表示自己也要去净土,也劝一切菩萨往生净土。又如文殊菩萨,龙树菩萨等,无不劝归净土,故净土为诸佛之家。——慈安

45、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一切一切,无不是南无阿弥陀佛。慈安眼中,独一名号。慈安眼中,万法皆名号。万法即一,一即万法。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慈安

46、南无阿弥陀佛者,一切众生,一切佛法,一切佛,一切法界,乃至一切一切。无机不摄,无法不收,无佛不在。故,一遍上人言:周遍法界,独一名号。——慈安

47、很多人认为念佛必须依心来念,这个问题古今都会有人误解。还有喜欢拆字解释的,言念佛的“念”字,是“今心”在佛的意思。如果用在其他通途忆佛观佛的教义上,是可以的。但如果用在弥陀别意之弘愿念佛上,就是混淆了。——慈安

48、如《观经》下品下生中,其人苦逼,内心惶恐失念,不能念佛,善知识立刻告其口称即可。其人立刻口称弥陀名号,经言:“令声不绝,具足十念”此中的十念,就是十声念佛,也就是口称名号。善导大师着作中,有时用“乃至十念”;有时用“下至十声”,表示念即声也。无论念声,皆是名号。——慈安

49、念佛两字,通很多意思。如忆念弥陀所行,观念弥陀身相等,也可以称为念佛。但唯称名念佛者,为弥陀本愿。只要能称念出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即名「念佛」。并且,弥陀本愿念佛与内心意地如何无关,不是说非要内心在念佛上,或者内心念名号才叫念佛。念佛如喊名字,譬如:松树、竹子,都是名字。直呼其名即可。所以,无论是口称名号,还是默念,无不是依名号,非论自心。——慈安

50、忏悔者,忏者,止断未来非。悔者,耻心于住犯。即耻心于恶行,愿断掉不再犯之意。而凡夫性劣,但娑婆恶缘事极多,纵有此心,遇见恶缘还是容易犯。若能誓毕此生,一心专称弥陀名号,即得必生净土,直入菩提。永断诸恶,成就无边大善,此为真实大忏悔。——慈安

安心念佛法语(二)

慈 安

 

1、忏悔灭罪,有自力忏悔和他力忏悔之分。自力忏悔者,或对大众,或对佛菩萨等,具向发露忏悔。也或诵经修善等以求灭罪。但,以凡夫自心,虚伪狡诈,难得真实,多灭罪不大。——慈安

2、他力忏悔者,依靠弥陀万德名号。善导大师:“念念时中常忏悔”。念佛本身就是忏悔灭罪,其灭罪力也极其强大,自力忏悔远不可比较。如《观经》下品上生中,其人念弥陀佛名一声,阿弥陀佛赞言:“汝称佛名,诸罪消灭”。又龙树菩萨言:“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若,堕恶道中,历无量劫。虽修余行,不能灭罪。后遇知识,教念阿弥陀佛,乃得灭障,超生净土。”——慈安

3、自力忏悔,不出凡夫心,故纵得真实忏悔,也只是灭罪,不能灭生死轮回。而念佛不然,念佛是灭生死重罪,拔生死根。如《观经》中,其人一声称名即命终,立刻往生净土。又,以自力我执心忏悔,不能出生死。——慈安

4、念佛行者,唯一天到晚相续专称弥陀名号即可,不得别立忏悔。第一、名号自具无上灭罪功能。第二、若别立忏悔者,违背弥陀本意的一心念佛,即成杂修。——慈安

5、不了佛智者,如善导大师言:“弥陀智愿海,深广无崖底,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弥陀一切种智成就,别意弘愿圆满。其境界声闻菩萨尚难测量,何况凡夫?而凡夫天性,对于自己看不到或者无法理解的东西就会怀疑。——慈安

6、不思议智者,众生见佛说念弥陀佛名,乃至一句,也得往生,其无法理解。一句名号而已,如何得生?不知佛智,能纳须弥入芥子,缩多劫为一刹那,展一刹那为多劫,以近为远,以远为近,神力自在。弥陀以不可思议智纳三身内证外用所有功德,皆悉摄六字名号中。——慈安

7、不可称智者,弥陀佛智,超越凡夫六根范围,言语道断。离凡夫心所思,绝称谓言说。不知佛智功德,名体不二。众生不解,认为弥陀佛名也只是一个名字而已。总想用凡夫思虑语言来解释,但又解释不了,所以怀疑。——慈安

8、大乘广智者,弥陀佛名,统摄弥陀所有功德,无法不知,无烦恼不断,无善不备,无德不具。而于众生,一切皆能度,无一遗漏。而众生不能明了广大深智,怀疑自己根性,以自身善恶清净等,自设障碍。——慈安

9、无等无伦最上胜智者,如《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中言:“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极尊也。”阿弥陀佛为诸佛之王,光中极尊,一切佛所不能及。又《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中言:“由彼如来恒放无量无边妙光,遍照一切十方佛土,施作佛事,无有障碍。”善导大师言:“然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诸佛三乘圣道,能于三乘根性众生,令其出生死。而于善根薄少,恶逆众生,诸佛无力;而弥陀名号之力,乃至五逆谤法,称名也得往生。——慈安

10、《无量寿经》中言“犹信罪福”,也就是说,他虽然不信念佛,但相信自己修善,就可以往生。也就是说,是自力杂修。以众生不修弥陀之一心专念名号本愿,以凡夫知见解往生因果,杂修诸行,回向求生,故有胎宫边地之受。——慈安

11、凡夫六识凡情,或依喜好,或疑念佛,而杂修诸功德,而愿生净土,三心难具,难乘佛力,必不得生。又杂修诸行,虽托佛力而往生,有边地或胎宫之患。——慈安

12、凡夫之心,有无迷执。而极乐世界是无为涅盘界,宗祖善导大师言:“极乐无为涅盘界,随缘杂善恐难生,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故杂修纵得往生,也受胎宫,不疑方出。善导大师言:“西方寂静无为乐,毕竟逍遥离有无。”弘愿念佛一行,弥陀本愿,无边地胎宫等过患,直入净土,立见弥陀。——慈安

13、南无阿弥陀佛之功能,绝凡夫心之思议。而念佛往生,更不依心之分别,唯依名号而往生。——慈安

14、听闻弥陀名号,虽不知其意,也不懂教理,乃至内心不信往生之事,也不信有阿弥陀佛,一概不信。乃至一边念佛,一边内心不信自己能往生,乃至一边念佛,一边说别往生别往生。但能誓毕此生,相续专称弥陀名号者,即往生人也。——慈安

15、他力之名号,不受凡夫心牵扯,凡夫心也不能损害本愿名号功能之分毫。但能一生一向专称,决定必生。譬如以火点物,内心不信火能燃烧,或内心默念别着别着。然而,火之自性就是燃烧,不依人心如何,你内心怎么想,火是不会理会你的。佛号也如此,往生是名号的本性,阿弥陀佛成就的名号就是用来往生的。所以,善导大师释义南无阿弥陀佛意为愿行圆满,称念必生。此即他力妙行。——慈安

16、《净度菩萨经》言:“一人一日中,八亿四千念,念念之所为,皆是三途业。”《四十二章经》中言:“慎莫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地藏经》言:“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名号者,离凡夫身心。超越二乘圣境,至极佛境,为圆满真实。故,念佛行者,称名之外,皆是诳惑我等,尽是戏论。——慈安

17、对于念佛往生来说,弥陀名号之义理,懂与不懂,丝毫不妨碍。只要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即得往生,与通不通教理无关。名号如美味营养的饭菜,讲义理如同分析饭菜的各种营养成分。而对我们吃饭者来说,只管吃即可,营养自得。——慈安

18、善导大师:“如大经言:‘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即一切凡夫往生,无论自力还是他力的修行,无不是依靠阿弥陀佛的大愿往生。也就是说,没有自力能往生的,无不是依靠阿弥陀佛的力量。——慈安

19、应舍离自心分别之力,舍弃一切理论,唯留南无阿弥陀佛,一心称名。因名号决定必生净土,不决定于凡夫身心如何。凡夫心变化无常,一切不定,而弥陀本愿是永远不变的。故,当舍弃无常的自心分别,一心依靠弥陀。——慈安

20、舍善恶能否往生的顾虑,舍念佛清净与杂乱的恐惧,舍信疑决定往生的纠结,舍通达佛法念佛与愚者念佛的区别,舍内心想对念佛必生的确立心。心中一切观念皆舍,唯独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舍即不顾此心之意,唯知称名必生而尽力念佛。如愚者之心念佛,落实下来很简单,就是一天到晚的南无阿弥陀佛。——慈安

21、当内心再起各种纠结的时候,不压制,不安抚,不顺从,任其自生自灭,我们依旧是南无阿弥陀佛。所谓:深信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怀疑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无信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心静时是南无阿弥陀佛,心乱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烦恼时还是南无阿弥陀佛,开心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愿生净土时是南无阿弥陀佛,无愿生心时仍旧南无阿弥陀佛。此心之变化和往生无关,唯口称之名号才是决定往生。——慈安

22、善导大师言:“凡夫发心,如画清水”。凡夫之心,于往生之要无丝毫帮助。故,阿弥陀佛大慈大悲,以大智慧眼,知凡夫心不能有丝毫做往生之凭,唯一力承担一切。而成就了念佛必生的大愿。弥陀言:“一切恐惧,为做大安”。大安者,即弥陀全力承担你的往生大业,凡夫只管称名即可,无需其他条件。如果给凡夫身心加一丝条件的话,凡夫即必定不安。善导大师言:“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 ——慈安

23、如《往生传记》里,痴傻的王呆头,被师父陈道人教念佛,其无心念佛,无信无愿。故念佛也不成调,还经常偷懒睡觉。师父发现后,就用棍子打他,逼他好好念佛。如此无理论的傻傻的念下去,最后却潇洒的往生。——慈安

24、如阿弥陀鱼中,渔民不懂什么是佛法,也不知什么是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只是为打鱼而每天念佛不断,最终也往生。其他还有鹦鹉,八哥,老鼠....动物往生。所以,名号具足往生。——慈安

25、不可思议者,即无法理解,不能理解,甚至是超越六根能力范围。称名念佛者,为什么不可思议呢?因为念佛是他力作用!凡夫对自己可以去了解,但对于别人的世界或心理等是很难了解的,何况佛的境界,而且是诸佛之王的境界。凡夫与佛的境界差别,这个是无法用某种比较来比拟的。如果说佛是大海,那凡夫连一毛尘水都不是。无法比较,也不能比较。诸佛之境界,超越凡夫六根思量范围,是无法思议的。——慈安

26、善导大师言:“一切时中相续作,至死为期专复专。”以此了生死大事故,内心当放弃其他一切理论,死心念佛,一个心眼念佛,唯声声南无阿弥陀佛。时刻自励,念念不舍,一天到晚南无阿弥陀佛。——慈安

27、不可信此心之分别思想,当顺弥陀大愿。唯须时刻相续称名,无需理会自心思虑,此皆胡思乱想。弥陀本意,称名必往生,此外若有理论,皆非佛本意。如此当舍离一切理论,唯相续称名,以舍离、不顾我心思量分别故,自然无疑无虑,顺佛大愿,称名往生。——慈安

28、凡夫之心,善恶皆迷,不可做往生之要。唯称名号决定必生。即念佛就是念佛,念佛无理论,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而已。当你内心不安,或者这如何那该如何,什么这样能往生那样不能往生,自己在那里纠结算计,此尽属无聊无谓无益之事,佛告诉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即必生。所以,当舍离内心各种分别,不顾此心之思量,唯声声南无阿弥陀佛,即得往生。——慈安

29、弥陀因地,以四十八大愿,称名必生为因而起行。兆载修行成就本地大愿,而成佛位,现居西方,尊号为阿弥陀佛。因果不二,愿行不二,故弥陀所成之佛果,唯依四十八大愿而广作佛事。故所成一切功德力用,其身八万四千相,一切神通智慧,无量光明遍照,一切内证与外用,依正二报,皆成念佛行者之所依靠。而其功德力用,度化众生之德,尽显在佛光中。故世尊极赞弥陀佛光之慈德,尊阿弥陀佛为佛中之王,光中极尊。——慈安

30、六字名号之功德,为弥陀成就之功德,无丝毫凡夫之力。全体为弥陀果德。故其“南无”也是弥陀所成就之“南无”。“阿弥陀佛”是弥陀所成就之“阿弥陀佛”。弥陀以大愿成就之“南无阿弥陀佛”回向施与众生,使称念此六字者必生。——慈安

31、往生净土,必须有愿行方可必生。无愿则无方向,无行有愿则为空想不落实的虚愿。故愿行不得缺一,缺一即必不能生。而凡夫之心,变化无常,纵然发心,也如画水。而且,多外现贤善,内怀虚假,贪嗔邪伪,奸诈百端,自私自利,事同蛇蝎。以此心行想往生报土,难比登天。善导大师言:“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弥陀知凡夫之根性,以大慈悲成就真实清净之“南无”,而不依众生心之发愿。如此,方能称名必生。故《般舟三昧经》中佛言:“相续专称我名号,即得往生。”以名号本体即具足愿行。并且其愿行为果成就,不是因成就。此愿行在十劫之前,阿弥陀佛正觉之时,即得圆满,而不是众生称念之时才成就。所以,称名行者,是以阿弥陀佛的果地做因,故念佛之时即得往生之时。——慈安

32、南无者,能归之心。即称念南无之时,无论凡夫之心是否有皈依弥陀之心;是否愿意往生,此皆不论,只要称念此“南无”两字,既得弥陀成就并回施给众生的往生发愿功德。能归之心者,称念之人也。称此“南无”,即得能归。——慈安

33、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者,不依不问其身心如何,以弥陀外力故,自成往生之愿行。此名:他力。——慈安

34、心行相应之一念谓之往生。能归与所归一体不二。能归与所归之相应,都是弥陀所成就,南无阿弥陀佛本体自具之功能。不牵扯凡夫身心丝毫。也就是每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都是得往生,得必生,得不退,此皆弥陀之德。如《观经》中,下品下生,其人身心俱废,唯能口称名号。佛言,以其口称名号得往生,即显此意也。——慈安

35、行者知往生之得,全在称名,与身心等无关之时。其内心即落脚于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此后,只需行住坐卧,相续专称弥陀名号即可。但凡夫之心,万般知见,贪嗔痴爱,攀缘成性。六根对六尘,接触外界或者内心思虑时,会经常起各种思量分别,或起信疑之纠结,心不清净之顾虑,担心障碍往生等,此等思虑既无用,也不会障碍念佛往生,也不是我们故意升起此心。但外因内缘,凡夫心不由自己控制故,仍旧会经常蹦出这些念头。此时行者,当不顾不理此心,莫压制,莫安抚,莫顺从,任其自生自灭。——慈安

36、古德云:“念起是病,不续是药。”此即:“不论我心之善恶是非,不用后念之心。”如此做之行者,谓之真信决定必生。此信不可从内心来看,要从行来判断。凡夫之心无此信之相。如果行者内心感觉有此信之相或者感觉,此皆是凡夫无常心之虚妄相,应舍离不顾,不得在意。唯以行来判断,即只要口称相续,专持名号,即必然具足此信。有行必有信。善导大师言:“就行立信”即此意也。——慈安

37、阿弥陀佛以称名必生为佛果成就,即以自己成就的大愿力量度化众生。其往生之大愿业力为弥陀一力成就,丝毫不牵扯到凡夫身心。如此,阿弥陀佛才敢对法界一切佛菩萨圣者,对一切众生等发广大音言:“一切恐惧,为作大安。”大安者,依靠也。就是说,一切众生,入我本愿,必定大安。不是逐渐大安,是立刻大安。众生之最大不安,就是轮回,又无奈无力修行。而弥陀以本愿成就,全力承担众生一切。也就是说,不用你修,不问你根机善恶,不问你信不信,不问你心清净还是散乱,一概不问。——慈安

38、名号之外无机法,机,是指念佛往生之人。法是指必生之所行。往生之机法,“南无”即真实愿往生之机,“阿弥陀佛”即必生之行,即南无阿弥陀佛也。往生唯南无阿弥陀佛所决定,南无阿弥陀佛之外无决定。即弥陀本愿,唯看你称名与否,无论你内心信不信,愿意不愿意,只要你称名,南无就是你,就是你发愿。南无之外,你的内心,弥陀不看不依。如:“鹦鹉学舌,口称南无阿弥陀佛,但其内心并不知道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更不懂极乐世界”。但在阿弥陀佛那里,以本愿成就故,鹦鹉称名就是在发愿起行。以弥陀大愿,唯南无阿弥陀佛故。——慈安

39、名号之外无往生,称名为我们要做的,往生为阿弥陀佛要做的。南无阿弥陀佛中的“南无”,为真实的我们。“阿弥陀佛”为真实的往生功德,如《观经》言,灭罪,往生等,无不是名号之德。唯有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弥陀必来。一切核心,无不是围着名号。无称名,不能灭罪、往生、得不退转、成佛等等。故,离开南无阿弥陀佛,没有能往生的你,也没有能接你的佛,一切都以名号为决定成就。——慈安

40、关于「舍」字,其真实之处,「舍」字也多余,也应抛弃。留唯南无阿弥陀佛。「唯」字本身即具足「舍」。此中无「舍」,也无「唯」,声声相续南无阿弥陀佛而已。如一遍上人言: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慈安

41、问:我想往生极乐该怎么做?答:很简单。专持弥陀名号即可,也就是一天到晚相续专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一辈子不变,既得往生。如此直承即无需谈什么舍,因为凡夫难直承此此意,自己喜欢加东西,设置障碍,所以,要和他谈舍。——慈安

42、对于临终是很多净土修行者之恐惧,很怕自己临终,被外界事情干扰,如:家人哭泣,家人不懂佛法而乱动自己的身体,或者死在混乱之地等。其实,此无谓之事也!——慈安

43、但生活中,或听到某人说谁谁念佛最后没往生。第一,此类人或不信佛,或者对专念佛居心叵测,说话未必是真。末法时代,很多人乃至学佛的都会诽谤念佛。所以,不可乱信。应唯信佛说,切不可信违背佛的话。第二,往生与否,只有佛知道。一个凡夫怎么会知道谁往生、谁没有往生?所以,不可乱信。第三,死者绝非一心专念佛者,专念佛者古今极少,多数都是杂修。一心专念弥陀者,若不往生,此无是处。——慈安

44、第十八大愿为专修念佛,弥陀对此愿行者的承诺是,你若不生,我不成佛【佛负责你往生的一切,佛负责你的必生】。而十九大愿是杂修回向愿,弥陀的承诺是,我临终来接你,佛在此处不说你必生【佛只负责来接你】。在此两愿中,佛的承诺对往生来说决定性的作用。行者要善加判断。——慈安

45、很多师兄错解善导大师意,看到后面的发愿回向等字,就认为自己的心该如何如何,然后念南无阿弥陀佛才是发愿回向,此是倒过来看善导大师的名号释义。善导大师直接就告诉你,你口称南无阿弥陀佛的“南无”两个字,这两个字就具足发愿回向,丝毫不牵扯凡夫的身心行为。——慈安

46、弥陀大愿之称名往生,并不依众生的信愿。而众生的信愿只是启动称名,一旦称名,以称名故,得生净土。——慈安

47、《观经》下品下生中,不只示明往生依称名,而不依靠称名的心。也是以其内心失念的事例,否定了凡夫的心在往生的作用,以显示往生唯依名号本身的力量,即彻底依靠阿弥陀佛的大愿。——慈安

48、净土念佛,为世尊慈悲至极之显,救度本怀彻唱。以诸佛慈悲者,偏在苦难凡夫故。而此法门,六道难出的薄地凡夫,乃至五逆谤法罪人,若得依从,皆得疾出生死,竟入不退菩提。而上至一切诸佛也不离此法门成佛,如《般舟三昧经》中言:“三世诸佛持念阿弥陀佛而成佛”。如文殊普贤为等觉菩萨,已近妙觉佛果,尚发愿求弥陀接引,以疾圆佛道。华严法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尚以十大愿王,回向求生。故此法门上能成佛道,下能化众生,无上圆顿之教也。——慈安

49、娑婆之苦实不可恋,极乐之乐应一心慕之。当一心念佛,死心塌地念佛,尽此一生,即得往生净土,永受诸乐,直入菩提。——慈安

50、因弥陀之正觉果位,是以凡夫之称念往生为因,凡夫之称念必生,是以弥陀之正觉成佛为缘,两者为一体不二,即弥陀成正觉,众生得往生,以此故,为不可分离之「亲」之义也。——慈安

安心念佛法语(三)

慈 安

 

1、善导大师在讲解三心之中,论机论法。三心者,名号也。故,所谓的机法深信,皆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所具足。名号之外无深信机,无深信法。

2、阿弥陀佛言,你爱想啥想啥,你天生就那样,我才不管你想啥呢。我就看你念佛不念佛,我也不管你是什么原因念佛。你若一向专称我名号,我就拉你来净土。即唯称南无阿弥陀佛,即得往生也。——慈安

3、往生净土,即证无生。往生和无生,语异意同,往生即无生。所以,善导大师言:“净土无生亦无别,究竟解脱金刚身。”——慈安

4、圣道门以现身证无生,净土门以往生证无生。也就是说,圣道门是以现身成佛,净土门是往生成佛。——慈安

5、往生即是成佛。故,善导大师言:“究竟解脱金刚身。”金刚身者,如《涅盘经》言:“如来身者,是常住身,不可坏身,金刚之身。”究竟解脱者,诸佛所证。如《大经》言:“住空,无相,无愿。”住者,南无;空,无相,无愿者,阿弥陀佛,即南无阿弥陀佛。——慈安

6、净土法门理上甚妙无比,行持呢,那就简单了。八万四千妙理,无边微妙功德,一旦行起,其解即绝,就是一天到晚南无阿弥陀佛。那么,往生,无生,解脱,金刚身等无边利益,样样都会得到。——慈安

7、诸佛出世本怀,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因为唯有南无阿弥陀佛,诸佛的一切,刹那就给你了。所以,《阿弥陀经》唯说念佛,诸佛伸舌头证明。因为符合一切佛心。如《观经》言:“佛心者,大慈悲是。”多大的慈悲呢?就是想把自己的一切一下全给众生。不要你修,我全给你。名:佛心,也就是南无阿弥陀佛。——慈安

8、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一下进入诸佛果德。南无者,皈依,也是进入;阿弥陀佛者,弥陀果德也。故,善导大师言:“顿教一乘海。”其他八万四千法门为方便,南无阿弥陀佛为真实。所以,善导大师称弘愿念佛为真门。——慈安

9、教理懂和不懂,念佛平等。所以,上至大智慧文殊菩萨,下至鹦鹉,念佛功德一样。因为,南无阿弥陀佛法性体是不变的。三世常住,永恒不变。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所以,大经言:“乃至一念。”——慈安

10、念佛本身就是往生。所以,阿弥陀佛言:“你不往生,我不成佛。”念佛就是成佛,所以,阿弥陀佛才能成佛。阿弥陀佛的成佛,就是念佛成佛;念佛成佛,就是阿弥陀佛成佛。故,念佛必生。是因为念佛必生是一体,不是分开的。所以,善导大师言:“众生称念,必得往生。”你念佛,就是你必生,就是阿弥陀佛成佛。故,一遍上人言:“十劫正觉之一念,即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就是一天到晚南无阿弥陀佛即可。——慈安

11、「南无阿弥陀佛」的南无是众生,阿弥陀佛是摄南无者的佛。归入南无阿弥陀佛的众生,如滴水入海,同一法味。南无阿弥陀佛之中无对立,无众生和佛之分。——慈安

12、弥陀本愿,称名一行。毕此一生,相续专称,必定往生,得了生死,疾成不退转。善导大师言:“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而其它行门,三大阿僧祗,万劫苦行难行。龙树菩萨言:“自力修行难如用一只手托起三千大千世界”。——慈安

13、凡夫力弱,障重业深,生死无常,随时轮落六道苦海。故其修行当以了生死为本。出生死如救头燃,此事不了,绝不涉及他事,故不可以广学诸法或其他事为目标。弥陀一法,简单无比,只需专称名号,相续即得往生。——慈安

14、善导大师言:“凡夫发心,犹如画水。”凡夫心智弱小,犹如轻毛,遇风即倒。其心在障重,神识飞扬,顾虑难周,心性又多是少信杂疑,思绪杂乱不安。于世事尚且难分别其真实之善恶。何况微妙佛境。唯应顺受佛语,方为正见。——慈安

15、于不可思议之本愿他力法门,如其内心有自己想去分别理论的心存在,即易有担忧顾虑。故不可信此心之分别思想,当顺弥陀大愿。唯须时刻相续称名,无需理会自心思虑,此皆胡思乱想。——慈安

16、弥陀本意,称名必往生,此外若有理论,皆非佛本意。如此当舍离一切理论,唯相续称名,以舍离、不顾我心思量分别故,自然无疑无虑,顺佛大愿,称名往生。——慈安

17、法然上人言:“极乐世界是念佛必生的世界,阿弥陀佛是为念佛必生而成的佛。”故念佛之时,即立得往生之时。即立得必生、不退转、得大菩提........。称名之时,即得果报之时。善导大师言:“但使回心正念,愿生我国,立即得生也。”龙树菩萨言:“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念佛即是往生,弥陀之一体成就也。——慈安

18、一遍上人言:“南无者,能归之心。阿弥陀佛者,所归之行。心行相应之一念谓之往生。”六字名号之功德,为弥陀成就之功德,无丝毫凡夫之力,全体为弥陀果德。故其“南无”也是弥陀所成就之“南无”;“阿弥陀佛”是弥陀所成就之“阿弥陀佛”。弥陀以大愿成就之“南无阿弥陀佛”回向施与众生,使称念此六字者必生。——慈安

19、阿弥陀佛者,所归之行。能归之处的意思,即依靠之处也。凡夫身心无能依靠处。所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者,不依不问其身心如何,唯一心专念弥陀名号。以弥陀力故,自成往生之愿行。此名:他力。——慈安

20、善导大师言:“就行立信”。此处虽然谈到此信,但往生不决定于此信,于此信无关。此信只是相续专念佛者的一个现象表态而已,与决定必生无丝毫作用。所以,一遍上人又言:“现在称名之外,不可期临终;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毕命为期也。”即行者莫管什么信,一切不顾,唯相续专称南无阿弥陀佛,此外无真实处。——慈安

21、唯信佛让我们做的事,即一向专称。莫信自已能如何,包括自己能深信或如何,一概不信。若起这类心,不理即可,我就是南无阿弥陀佛。此名:一心不乱。否则,你就被自已乱了,自己把自己骗了。——慈安

22、凡夫无深信力,深信力来自佛光加持。善导大师所说的金刚志,也就是三心。此非凡夫所易发,若依弥陀则自发此心。若要依顺序,先如何深信自是罪恶凡夫,上品下生人,都是不太信因果,何况我们这些根性低劣的凡夫。极难真实感受自己多罪恶。所以,莫理会这些,全力称名,自会越来越看清世俗的苦。——慈安

23、南无阿弥陀佛之外,无深信之事,尽属无益虚诳。需要你深信,或了解人生苦,名号自会加持。所以,不可从凡夫心论。凡夫心,一概虚诳,纵有感受,也如画水,不能持久。唯有名号加持的,才能绵长益深,名:金刚志。所以,唯信弥陀力,唯依名号。所谓论机论法,其实是唯论佛力救度,凡夫无机可论,阿弥陀佛也没指望凡夫能干啥,包括深信。所以,善导大师开书是纵横广论,结尾却独举佛意,唯说专称,一天到晚南无阿弥陀佛即可。——慈安

24、我们现在是真知自己根机了,不是我们自已有能力体会到,是名号在潜移默化。名号要完成自己的使命,使称名者不退必生。佛光十二德,都在发挥作用,使我们不退。智慧光,就在加持我们看清轮回的苦,增进我们净土心。所以,善导思想,唯标佛意。顺佛本意,即得必生。本意即一向专称。所以,我们就一天到晚南无阿弥陀佛,其他阿弥陀佛会安排,护念我们不退必生。——慈安

25、不可离开一向专称,想依靠点别的,包括深信轮回苦。因为,离开一向专称,就离开了本愿,凡夫没有深信。离开名号,你没有深信的论机。善导大师的「就行立信」,只管一心专念,自然会逐渐深信自已无力,轮回苦。而且这种感受会越来越强,深远,这才是真实的。所以,我们只管一心专念,其他顺其自然是名号摄护增进,非凡夫摄护名号。所以,当一心专念,莫贼心于其它,自作主张。——慈安

26、世间事尚且多身不由己,于出生死,凡夫更是无奈无助,什么都不行。对于有道心之人,生死大事不了,是永远的不安。如果有了依靠处,对我们不设置任何身心要求,才能真的大安。其他诸佛未说此“一切恐惧,为作大安。”而弥陀如此行为,如此大愿,此大恩无法比拟。——慈安

27、有缘遇此法门者,当珍惜此法胜过自己的性命。不要管信不信,愿不愿,内心清净不清净,智者还是愚者。唯应庆喜弥陀终于成佛了,我们终于可以出三界了。其当顺弥陀本愿,行住坐卧,一切时中,相续专称南无阿弥陀佛,毕命为期。于临终之时,弥陀必来迎接,息断命终,乘莲花时,翻妄念之心入无生忍,永出苦海,得生极乐世界。——慈安

28、名号之外无机法。机,是指念佛往生之人;法是指必生之所行。往生之机法:“南无”即真实愿往生之机,“阿弥陀佛”即必生之行,即南无阿弥陀佛也。往生唯南无阿弥陀佛所决定,南无阿弥陀佛之外无决定。——慈安

29、弥陀本愿,唯看你称名与否,无论你内心信不信,愿意不愿意,只要你称名,南无就是你,就是你发愿。南无之外,你的内心,弥陀不看不依。如:“鹦鹉学舌,口称南无阿弥陀佛,但其内心并不知道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更不懂极乐世界”。但在阿弥陀佛那里,以本愿成就故,鹦鹉称名就是在发愿起行。以弥陀大愿,唯南无阿弥陀佛故。——慈安

30、专念佛者,临终弥陀来迎,乘莲花时,翻妄念为无生忍,此为真实之「临终正念」,也是十劫之前,弥陀大愿成就的功德,众生念佛之必得。——慈安

31、对于临终是很多净土修行者之恐惧,很怕自己临终,被外界事情干扰,如:家人哭泣,家人不懂佛法而乱动自己的身体,或者死在混乱之地等。其实,此无谓之事也!对于临终的猜测担忧,都是凡夫自己的胡思乱想,或者某些居心叵测之人的臆测乱说。这些绝对不可以相信。唯信善导大师之专念佛者,万不漏一。——慈安

32、佛言,念佛人临终时,佛和圣众会自动前来。看好了啊,是阿弥陀佛自己来,不用你请,或者你要达到什么状态。来做什么呢?来护念行者的心,令其不乱,即不贪恋,不颠倒等。使此人不被外界干扰,然后随佛往生。善导大师言:“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所以,无需担心此事,此时为阿弥陀佛负责。——慈安

33、专念佛人,平生和临终都得弥陀护念不舍。所以,阿弥陀佛在《大经》中,对专持名号者保证言:“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慈安

34、专念佛者,绝无临终颠倒之事。但生活中,或听到某人说谁谁念佛最后没往生。第一,此类人或不信佛,或者对专念佛居心叵测,说话未必是真。末法时代,很多人乃至学佛的都会诽谤念佛。所以,不可乱信。应唯信佛说,切不可信违背佛的话。第二,往生与否,只有佛知道。一个凡夫怎么会知道谁往生谁没有往生?所以,不可乱信。第三,死者绝非一心专念佛者。专念佛者古今极少,多数都是杂修。一心专念弥陀者,若不往生,此无是处。——慈安

35、杂修者,平生和临终,弥陀佛光不摄受,诸佛不一起保护,观世音菩萨等二十五大菩萨不一起跟随,一切诸神不一起随从。也就是说,杂修者以不依靠弥陀本愿故,那一切就要依靠自己,所以,善导大师言:“专念佛者,百即百生。”专杂两修的利益岂止是天地之差?专修是依靠佛中之王的阿弥陀佛,杂修是依靠自己。所以,行者当判断此中的厉害。——慈安

36、如《大经》中,四十八愿中有关往生的愿,弥陀的承诺是不同的。第十八大愿为专修念佛,弥陀对此愿行者的承诺是,你若不生,我不成佛【佛负责你往生的一切,佛负责你的必生】。而十九大愿是杂修回向愿,弥陀的承诺是,我临终来接你,佛在此处不说你必生【佛只负责来接你】。在此两愿中,佛的承诺对往生来说决定性的作用。行者要善加判断。——慈安

37、专修和杂修,其得到的利益,无法比拟。所以,弥陀本意,意在我们专持名号。善导大师言:“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佛是希望我们各个往生,远离苦海,所以,众生当不辜负佛恩。应专称佛名,决定必生。——慈安

38、善导大师首先言,往生净土当必愿行具足,即必生净土,愿行若缺一即必不能生。而在《观经》下品下生中,其人相续专称十声名号,即具足十愿十行。南无阿弥陀佛的南无,即发愿;阿弥陀佛即是行。因具足往生条件故,必生无疑。所以,世尊总结其往生的原因为“称佛名故”,于其他无关。在下品上生中,其人口称一声名号,而阿弥陀佛应声到来,言:“汝称我名故,我来迎汝。”即一声名号即已经圆满具足一愿一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也就是说,每一声南无阿弥陀佛都是具足愿行的。善导大师言:“愿行既成,若不生者,无有是处也”。——慈安

39、于此处当注意的是,善导大师言:“十声称佛,即有十愿十行具足”。此处废除了以凡夫心发愿为往生愿。即,此人一念愿心求救称名,诸师判以此为愿心,即含有以凡夫愿,为往生所需的愿行中的愿。而善导大师则完全不理会此人的求救发愿,直言名号中的“南无”本身为真实圆满的愿,丝毫不提这个人。如,此人只一念发愿,但善导大师抛开此人,言十声名号有十发愿。即声声南无阿弥陀佛都是本身具足愿行,丝毫不凭借凡夫发愿。——慈安

40、善导大师在此段名号六字释法语中,首先声明“具足”,后面结束语为“以斯义故,必得往生”,而在其中间释义六字名号为彻底具足。也就是告诉我们,此外无需其他,往生尽在“具足”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的释义中。——慈安

41、很多师兄错解善导大师意,看到后面的发愿回向等字,就认为自己的心该如何如何,然后念南无阿弥陀佛才是发愿回向,此是倒过来看善导大师的名号释义,大错!第一,《观经》中此人已经失念,内心惶恐不安,其并不懂法意教理,也不知往生极乐之意。所以,无法也没时间去学习教义,什么是归命发愿,只知道求救而已。第二,此段文中的经眼,也就是佛总结其往生之原因,即“称佛名故”。也就是说,佛根本不提他有没有愿心,其他一概不提。第三,善导大师直接就告诉你,你口称南无阿弥陀佛的“南无”两个字,这两个字就具足发愿回向,丝毫不牵扯其人的身心行为。——慈安

42、如《往生传记》里,痴傻的王呆头,被师父陈道人教念佛,其无心念佛,无信无愿,故念佛也不成调,还经常偷懒睡觉。师父发现后,就用棍子打他,逼他好好念佛。如此无理论的傻傻的念下去,最后却潇洒的往生。——慈安

43、如阿弥陀鱼中,渔民不懂什么是佛法,也不知什么是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只是为打鱼而每天念佛不断,最终也往生。其他还有鹦鹉,八哥,老鼠....动物往生等。所以,不论其他,名号具足往生。——慈安

44、阿弥陀佛的本愿,唯一向专称。其他无论专杂,皆非本愿。离开本愿,无万修万生之法。所以,称名之外,无论谁说什么,说出天花来,乃至拿善导大师其他部分的话,也不要理。南无阿弥陀佛之外,一概不理。名:一心念佛不乱。——慈安

45、净土宗修行方法,分为「专」与「杂」两种。「专」即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杂」者,广修诸行功德,回向往生。其中利益得失有天壤之别。故,祖师劝言,当舍弃杂修,进入专意。——慈安

46、善导大师言:“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希得一二,千时希得三五”。“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古今无数修净土者,多为杂修。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看到学佛的多,而往生少的原因。故,欲生净土者,当了知专杂两修的厉害区别。——慈安

47、阿弥陀佛和念佛人的亲缘建立在哪里呢?不是你也有佛性,或者能持戒定慧,阿弥陀佛就亲近你;也不是因为你能学六度,阿弥陀佛就来亲近你。而是因为弥陀之正觉果位,是以凡夫之称念往生为因;凡夫之称念必生,是以弥陀之正觉成佛为缘。两者为一体不二,即弥陀成正觉,众生得往生。以此故,为不可分离之「亲」之义也。——慈安

48、法藏比丘,在因地以念佛众生必生为根本大愿,今大愿成就,号阿弥陀佛。佛菩萨各有别愿。例如:世尊有他因地的大愿,观世音菩萨也有,每一尊菩萨都有自己特别的愿。阿弥陀佛的别愿就是念佛必生。——慈安

49、起因是以念佛必生而起,中间万行,必以念佛必生为目标。以此故,佛果即以念佛必生为正觉。因能成果,果由因生,一体不二。所以,阿弥陀佛之八万四千相,上至无见顶,下至足下千辐宝轮,乃至一切神通,功德,一切三昧总持,还有无量无边而遍照法界的大力光明,内证外用,无不是名号的功德。——慈安

50、阿弥陀佛言:“一切恐惧,为作大安。”阿弥陀佛说,你想要大安,你来依靠我啊,你不要在自己那边找,你那边只有不安。在我这里才是大安,你不找我的话,我怎么给你大安啊?——慈安

安心念佛法语(四)

慈 安

 

1、善导大师言:“又决定深信释迦佛说此《观经》三福九品、定散二善,证赞彼佛依正二报,使人欣慕。”故知定散两门,真实目的是为发起各宗行者和其他众生欣慕净土的心,使其知道自己往生有份,然后导归其皈依佛意。若修定散或者停留在定散,此非佛意,也违佛意。所以,善导大师又言:“又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其真实目的就是为标向弥陀本愿,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慈安

2、阿弥陀佛是念佛必生的佛,极乐世界是念佛必生的世界。那么,阿弥陀佛的佛光也就以念佛必生为其用而成就,也就是为什么佛说,阿弥陀佛的佛光虽然遍照法界,却只摄受念佛的,不摄受其他行门。——慈安

3、什么是自力呢?自力就是凡夫自己的看法,不依佛意,自己的一套理论。凡夫只要有自己的理论在,那必然有自力在。即:依据自心分别故,形成了我要怎么念佛才对?念佛要达到清净,念佛要信,念佛要如何如何!以此理论,设置障碍。自己障碍自己往生,并且还自以为是的去障碍别人。——慈安

4、什么是他力呢?就是弥陀的力。既然是他,即不用自己如何,才可以叫他力,而我们只需要做的是接受他力。怎么接受呢?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慈安

5、《大经》言:“骄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意思是说,始终被凡夫知见的自力心干扰纠结的人,因为被自力思想所控制,也就是所谓的自力根性,他很难信称名决定往生。——慈安

6、骄慢,意思就是内心纠结着,贪嗔痴干扰。例如:贪恋其他法门,不肯放下,认为自己能出生死。事事把我放在前面,我能如何如何。凡夫的我,就是骄慢。以此骄慢的“我”故,即形成了被自己的爱好心,欲望心控制。纵然学习佛法,其实他并没有皈依佛,不是顺佛教诲的学,而是顺自己的喜好学,不辨自己的根机,此为修行大忌。即:他不是真信佛,或者是半信。即如此,他对简单的名号,第一,因为内心被欲望控制,他无法老实念佛。第二,以不信佛故,对阿弥陀佛及释尊的话,诸佛的诚证,也必定怀疑,无法确信。——慈安

7、弊,是虚伪的意思。即善导大师所说的,内心狡诈,外表善于道貌岸然。行事多疑,只信自己,不信别人,口蜜腹剑。——慈安

8、懈怠,即喜欢放纵,人的放纵必定是为满足欲望。故,都是恶性,而必定不修善行。念佛法门,以一心一向故,自成断恶,自成精进,自成放下,自成定力。故,懈怠之人,无法坚持。——慈安

9、骄慢弊懈怠,其实就是说我们凡夫的根性。如果你被自己的根性操纵,即成我执刚强,无法信佛。很多师兄也在一天到晚,看着好像学佛,其实不是。他是因为感觉神奇,或者求神通,或者喜欢等原因而学,这个不是真学佛。什么是真学佛呢?皈依佛、信佛、顺佛,此名真佛子。善导大师言:佛说如是即如是。即,不得夹杂自己的思想进去,这叫真学佛。净土法门,是彻底遵从佛,无论是理论还是行门,无不是顺佛。故,骄慢弊懈怠者,无法信从。——慈安

10、善导大师尊弥陀本意,在其着作中,多论口称,口称必生,即不论身心如何。善导大师的释义是彻底尊佛在净土经中所言,不用凡夫心决定往生,称名往生即是乘佛大愿船。如坐车,你要找的,要坐的是车。往生你要坐的是阿弥陀佛的名号大愿船,难道你要坐你的无常不定,贪嗔痴具足的心往生么?坐你的心只能下六道。——慈安

11、不要在称名之外,总想去找别的,找什么清净不清净,信不信的。无论你有没有,都不关阿弥陀佛大愿船的事。好比坐公车,你有什么关人家车啥事?往生是依靠阿弥陀佛的大愿船。所以,你要做的事情就是坐船,其他不要自寻烦恼。弥陀本愿,以“口称名号即可决定必生”。——慈安

12、如《观经》下品下生中,其人为心思恐惧杂乱之五逆众生,临终遇善知识,教令念佛,但其人因诸苦逼迫,内心已失念,不能念佛。经言:“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知识立刻告诉他,你用口称即可。其人立刻转向口称名号,连续十声,弥陀现前,言:“以汝称名故,我来迎汝。”世尊说到其往生原因,言:“称佛名故”,得往生净土。——慈安

13、善导大师言:“乃由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扬神飞,观难成就也。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大意为,大师尊佛意,言凡夫之心不可以做往生之用,意思就是废除了凡夫心在往生上的用途,不论心清净散乱,信疑智愚。总之,不论此心之用,唯依称念名号,必生净土。——慈安

14、法华和华严,为圣道门归宗结顶,最高教义。法华经讲说佛出世本怀,与众生开示悟入不二佛理。华严谈一切佛菩萨所行,即普贤十大愿。最后以生净土,见弥陀,现前圆满此大愿,归结此经。弘愿一行,即直证法华与华严之所趣。故,其为世尊一代大教,一切诸佛之法的归宗结顶。所以,弥陀为诸佛之王,本愿称名也为诸法之极。故,弥陀又号为光中极尊。——慈安

15、念佛,无论你回向与否,效果一样。你不回向,南无阿弥陀佛也会自动回向。你回向,也是一样。因为南无阿弥陀佛是他力,不受我们控制。我们虽然念佛,但一切是弥陀主控。并不是说,我们念佛了,就由我们主控了。这个是错解!我们称念名号,弥陀的功德会自动运作,而不是听我们的。所以,可以必生。如果功德听众生的,那就不必生。之所以必生,是名号自动运作,不由人控制。所以,阿弥陀佛才敢说,你若不生,我不成佛。因为主动权是在佛那里,也就是佛来运作一切。只有有主控权的运作着,才敢保证一切。——慈安

16、众生念佛,会得佛功德。但,这个功德不由我们控制,它是独立的。所以,有师兄求阿弥陀佛很多事情,但有的可以成,有的不可以。因为阿弥陀佛不会顺凡夫的想法做事,包括回向。所以,如果担心阿弥陀佛不管,那可以回向的,这个不妨碍。但阿弥陀佛该管的,无论回向不回向,名号依旧是那么运作。所以,善导大师言:“众生称念,必得往生。”例如:灭罪,无论你愿意不愿意,你念佛就灭罪,名号天生就具备这个功能。消灾也是,往生也是,名号是独立的。——慈安

17、以其因地以念佛必生为因,此果地一切功德也必以念佛必生为用,因果不二。所以,阿弥陀佛的佛位德相,就是众生念佛往生,此中无二意。——慈安

18、念佛法门,必生净土,是因为弥陀的主控权,他成就了大愿业力。这个力量,威神无比,一切业中最大。所以,阿弥陀佛才敢说,专称我名号,你若不生,我就不作佛。凡夫称名,就是进入了阿弥陀佛的主控权范围内。功德是给你的,但,功德并不听你的。弥陀的功德,是顺着阿弥陀佛的本愿做事。虽然在凡夫身上,却是顺本愿本有的功能在运作。而不是说,阿弥陀佛的功德给我们了,我们就可以自由控制。所以,念佛必生,顺佛本愿故,而不是顺众生故。——慈安

19、善导大师的四句回向偈,是因为他写着作而做的回向,并不是他念佛后做回向。大师言:弥陀本愿,就是一天到晚念佛,相续不断。从未说过,念佛念一会,停下来回个向。其六字释已经楷定,南无阿弥陀佛本身具足一切,无需外加。——慈安

20、你求,阿弥陀佛从不会顺凡夫的想法做事;你不求,只要你念佛,阿弥陀佛该管的一样不会少。所以,安心的师兄,不喜欢回向,那就一天到晚念佛。稍微不安的,那就告诉下阿弥陀佛,这个也不妨碍。只要你念佛,和你接触到的都会受益。无论你回向不回向,阿弥陀佛都会管。所以,我们就是一天到晚念佛。——慈安

21、善导大师言:“一切时中相续作,至死为期专复专。”其实就是一天到晚专持南无阿弥陀佛。如同愚者,愚者是修净土念佛最上的根机,我们和他学就行,啥也不会,就一句名号。什么回向不回向,我也不管不懂,我就知道南无阿弥陀佛。善导大师言:一切时中,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即是弥陀本愿,也是阿弥陀佛最希望的。古德言:知者还归不知之身。——慈安

22、最好是一直念,能念就念,这个比较符合佛意。太忙的时候,可以暂时不念。可以拿一串念珠,或者计数器,经常拿在手里,这样会自动提醒念佛。多念有多念的好处,所以,尽力多念。只要每天坚持,就可以必生。只要是专念,别杂修,往生都必定。——慈安

23、精进修行的,一般临终走的很舒服,预知时至,甚至可以和大家说个诗,然后盘坐往生。懒惰的,临终一般走的很辛苦,生病,环境杂乱,其它方面,利益差别都很大。如:平时一直念佛的,他内心安和,那会很安详舒服。而每天只念一点的,必定杂乱,内心也会烦恼重。因为他总是喜欢和俗事混一起。一般来说,每天只念一点点的,往生的心也不切,内心不惧怕生死,贪恋世俗。对往生,也是希望,但愿望不是那么强烈。——慈安

24、阿弥陀佛言:当称我名号,相续一辈子。念佛决定必生,但,弥陀本愿为一向专念。如果认为只念几声,以后无需念。法然上人言:“此为害人的邪见”。所以,学习善导大师,当顺大师,而不是顺自己的想法。——慈安

25、安心也是南无阿弥陀佛,不安还是南无阿弥陀佛。管他安不安呢?管的是念佛。当我们有什么疑问,就想下善导大师的话,一切以他的话为准。无论懂不懂,直接尊从。所以,想必生,那就听祖师的,别信自己的。善导大师是净土宗宗祖,阿弥陀佛化身。他的话就如佛说。意思就是说,当你看到和善导大师不同的思想,那就以善导大师为准,包括其他法师的思想。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建立的,往生方法是阿弥陀佛设置的,违背祂的话,你就很难往生。——慈安

26、善导大师言: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圆满具足往生。「南无」就是发愿,「阿弥陀佛」就是行。所以是圆满的。如果只念阿弥陀佛,那么,这个愿就要依靠你自己的凡夫心了。所以,最好是顺佛语,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如果明知佛这么说,却非要那么做,这个就是不听话,和阿弥陀佛较劲,也是和善导大师较劲,最好听话。龙树菩萨言:净土法门就是信顺。顺彼佛愿,不顺则难生净土。善导大师列的难生净土十三失里,其中就言:与佛本愿不相应故,与教相违故,不顺佛语故。所以,想必生净土,不可违背佛愿,不可以违背佛教,不可以逆佛语。——慈安

27、自力杂修是以凡夫心为本,没有外力加持。所以,临终的时候内心如果颠倒,牵挂世俗,那他就很难往生。而一心念佛是以阿弥陀佛他力为本,和凡夫心无关。如果把自力修行到道理放在弥陀本愿念佛上,这个是大错。这个是分不清楚自力和他力的教理,而混淆一起所说,也就是把自力因果和他力因果混在了一起,用自力因果说他力行。——慈安

28、专念佛者,佛言,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圣众前来护念,以佛力加持护佑其心,使其内心不乱。什么是不乱呢?就是不贪恋世俗亲属等,不颠倒不混乱等等,关于这方面的,佛在多部经文里有开示的,念佛人无需担心临终。——慈安

29、如果你还是不安,那我做个比喻:大树从出生就向东面倾斜,但从西面,系上一根强大的绳子,紧紧的向西方拽着。那么,当这个树折断的时候,就会被这个绳子拉向西方。向东倒,是凡夫本性,但只要有这根阿弥陀佛的大力绳子,那就必定归向西方。一切业力,佛力最大,佛力为正定业【看好了,是佛力来决定你必生】,也就是必定无改之业,所以,无有能障碍念佛往生之业者。——慈安

30、凡夫的心牵挂世俗这个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孝子或慈母,哪有不牵挂自己母亲或者孩子的,以彻底抛开俗事的牵挂,才决定念佛必生,如此高的要求,非圣即贤才可以做到,此绝非弥陀的慈悲大愿真意,这个极其难的,阿弥陀佛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的。想生净土有厌离心是正常的,但厌离心并不是不牵挂。好比,自己在火宅里,有逃出去的心,但火宅里还有亲人,自己还是会牵挂的。但这个牵挂,并不是说自己没厌离心,这两个并不冲突。——慈安

31、故知,念佛之人,临终无颠倒之事。若非弥陀慈悲加佑,凡夫众生,临终之际,四大分离,众苦交煎,如生龟脱壳,岂能心不颠倒?岂能一心不乱?平时身心少障时,尚未能一心不乱,何况临终?元照大师言:「凡人临终,识神无主,善恶业种,无不发现。或起恶念,或起邪见,或生系念,或发倡狂。恶相非一,皆名颠倒。」可见凡夫业重,临终之际,更多颠倒。佛见众生临终颠倒之苦,故发超世弘愿,特为保任此事,使颠倒凡夫,能自在往生。此即阿弥陀佛真实功德利益。五劫思惟,兆载苦修,即为成就此事。【即临终不乱全佛力住持】——慈安

32、专念佛者,临终时,阿弥陀佛自来接你,不是说临终如何正念,阿弥陀佛才来,而是你一辈子专念佛,阿弥陀佛在你临终的时候,会主动来,不用你邀请。只要你是一辈子一心专念弥陀名号的,在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自己就来了。——慈安

33、专念佛人绝无临终颠倒之事。而出现临终颠倒之事,绝非顺弥陀本愿,一向专称之人。所以,不可以错解弥陀本意,把弥陀他力法门和其它自力法门的教理混淆。一切当以佛言祖语为准,不可以信违背佛言祖语的话。——慈安

34、凡夫要做的,就是一天到晚的南无阿弥陀佛。相续专念,此即顺弥陀本愿。阿弥陀佛在这里保证,你若不生,我不成佛。意思就是说,你不用担心什么临终不临终的,以佛力故,只要念佛,必定往生。——慈安

35、专念佛者即大善男子、大善女人。五戒十善虽然为善,但不能和专念佛的善比。善导大师言:“念佛三昧,功能超绝,实非杂善得为比类”。——慈安

36、极乐净土,凡夫之所以能去,是因为乘托阿弥陀佛的力量,才可以去的。而不是依靠自己。否则,凭自力想有自己的净土,佛言:只有成佛才可以。——慈安

37、《仁王经》言:“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以自力修行,纵然是十地菩萨,纵然是观世音大菩萨,也没有自己的净土。尚且还是居住在阿弥陀佛世界。因为他的无明还没有破尽,何况一个凡夫?你和他谈“心净佛土净”,此为大错,此乃混淆圣道门和净土门。——慈安

38、善导大师告诉我们,远离非本门行者,防止退失,这是大事哦!切莫小看!因为凡夫的心本身就很不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接近同门,信心会越来越深。接近别解别见等,信心会越来越弱。就算是信心很弱的人,只要每天和专念佛的在一起,周围无杂缘晃动,他也必生。如同:蓬在麻中,不扶自直。善导大师对此有多次开示,如:“同行相亲相策励,毕命为期到佛前”。又言:“同行相亲愿莫退”。——慈安

39、善导大师为净土宗实际开创者,系阿弥陀佛化身,所着五部九卷,完备了净土宗的思想体系。其着作思想传承自世尊,龙树菩萨,天亲菩萨,昙鸾大师,道绰大师一脉传承。其净土思想正依经典为《无量寿经-曹魏康僧铠译》、《观无量寿经-畺良耶舍三藏法师译》、《阿弥陀经-鸠摩罗什法师译》,此三部大经,彻底唯一的讲解了如何往生极乐世界的方法,不夹杂其它。所谓,教理是净土,所行是净土,目标也是净土,专一不杂,此即净土宗。故,依此三经以外经典为正依的,离开善导思想教理一脉的,不可以称作净土宗。——慈安

40、以净土宗念佛来说,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即菩提心。为什么呢?因为往生净土就必定能成佛和广度众生,以能达此目的,故其为菩提心。众生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名因菩提心。名号是阿弥陀佛菩提心之果。所以,念佛行者,直接接受菩提果。故,名号即具足真实不变的金刚菩提心。专念佛行者,句句名号,无不是真实的菩提心。——慈安

41、是否接受“摄取不舍”是众生的权利,而接受了“摄取不舍”,是否再放开,是弥陀的权利。所谓“摄取不舍”,即众生一旦接受弥陀的摄取,那弥陀就不会再放开你了。因为佛已经先告诉你了,一向专称是“摄取不舍”了。也就是说,只要是誓毕此生,一向专称者,你必须往生,不想往生也必须往生,由不得你。——慈安

42、为什么以善导大师的思想为标准呢?因为善导大师是祖师和大德们公认的阿弥陀佛化身。而他的着作,是得到一切诸佛的证定。也就是说,善导大师的思想就是阿弥陀佛的意思。所说如佛说。善导大师的话即如同行船的指南针,不可以偏离。——慈安

43、虽然历代还有很多净土宗祖师,但被诸佛证定的净土宗着作,只有善导大师的《观经疏》,诸佛诚证,楷定古今。所谓的楷定,就是独一无二的标准。也就是代表着阿弥陀佛诸佛的意思,如同佛说。如果其他着作的义理,违背《观经疏》,即如违背诸佛之意。我们就以《观经疏》为依,违背《观经疏》即可以不依。——慈安

44、善导大师的思想,就是南无阿弥陀佛,也就是彻底的皈依,依靠阿弥陀佛,此外无其他夹杂。即名号之外一概不论,唯明名号决定必生。而善导大师的思想其实是没思想,是直承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善导大师的思想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没其他东西。——慈安

45、什么最纯?阿弥陀佛才是最纯的,只有来自阿弥陀佛那边的,阿弥陀佛所成就的才是最纯的!什么是纯净土思想?南无阿弥陀佛就是纯净土思想!——慈安

46、冤亲,就是指你身边对你不好,甚至害你的亲人朋友等。为什么叫冤亲呢?因为众生自无始劫以来,互相纠缠,轮回生死。而这些对你不好的亲友,是前世和你有恩怨因缘的,所以,今生才能和你做亲友,为的是有恩报恩,有怨抱怨。众生无缘不聚,等恩怨报完了,他就走了。因为他们是你的亲友,是抱怨的,所以:叫冤亲。什么是债主呢?我们前世欠过别人的债,今生他们如果转世为我们能遇见的人,如,亲友,同事,乃至大路上不认识的人等等。拿了你的钱不还了,或者你的儿子花你的钱。总之,有人花你的钱,甚至因为动物类而花钱等,其实,他们就是你的债主。所以,冤亲债主其实就是你身边能遇见的人或动物等。——慈安

47、念佛者,当一心念佛,不要研究什么冤亲债主和见神见鬼,否则,即不是一心,往生不定。你看净土三经,佛什么时候让你研究这些了。你看那些往生传里,他们一天到晚就是好好念佛,谁弄这些什么冤亲债主,没事找事。应该一心念佛,你却没事研究什么冤亲债主,这个叫念鬼,而不是念佛了。那你一辈子念鬼,你能见到阿弥陀佛吗?如此,往生很危险。如果遇见某些人没事大谈这些,切记,当远离此人。——慈安

48、净土念佛修行,最忌讳的就是夹杂,也就是不一心念佛。又持咒,又没事经常做做法会,又好说些不疼不痒的禅,又要谈些吉凶祸福见神见鬼,冤亲债主,婴灵等。如此夹杂,你的往生很危险的。善导大师言,念佛者,要做的就是一天到晚南无阿弥陀佛。此名一心念佛。——慈安

49、虽知理论,但往生不依靠理论,依靠的是念佛,理论是告诉去念佛的。故,念佛行者不可以纠结在理论之间。——慈安

50、舍弃信疑的纠结判断,舍清净心杂乱心的担忧,舍智者和愚者的区别,舍愿生不愿生的判别,念佛理论也舍弃,放弃一切理论分别,一概皆舍弃,任凭名号。最后把任凭名号的心也舍弃,没有理论的念佛,就是一天到晚的相续专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总之,莫顾此心之变化,不顾不理,随时随地南无阿弥陀佛。——慈安

安心念佛法语(五)

慈 安

 

1、名号独运者,即弥陀名号独自承担并运作往生大事,其他一概不论。也就是唯名号决定往生,其他一概不决定。其行即尊弥陀本愿,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即不论时间,地点,身心如何等,唯声声南无阿弥陀佛。——慈安

2、所谓行起解绝,念佛理论虽多,修行却很简单,最好的念佛行者,即舍离一切理论,什么信愿、清净心、一心不乱、戒定慧,什么耳听摄心,什么要字字念的清清楚楚,什么要快念慢念的,什么观心修心啊.....一概抛开。总之,舍离一切理论,不顾自心想法,如愚者之念佛,就留下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个心眼的专持称念相续。行也念,坐也念,行住坐卧,一切时中,除了必要的事情,其他时间能念就念。——慈安

3、落实下来,其实很简单,不识字不懂理论的阿公阿婆,乃至傻子,鹦鹉八哥都能做到。也就是不论闲忙,就是死心眼,一个心眼的一天到晚的相续专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了。此外,无其他要求。——慈安

4、依止,就是你学习佛法的思想。对于我们薄地凡夫来说,智慧狭小,内心素质差,分辨力弱,易受影响。那么,依止的法师,不可以多,为什么呢?因为,法师的知见可能各有不同,他说东,他说西,让我们极其容易迷惑纠结。不知所从,这个是很痛苦的事情。——慈安

5、修行如果没有找到明确的依止处,内心必定不安。如同森林里迷失的旅人,他没有指南针,难辨方向,四处茫茫,左绕右绕,虎吼狼叫,越绕越害怕。学佛也如此,内心没有固定的依止思想,那就必定没有主见。今天看这个法师这么说,你如何如何才能往生,否则不能往生。明天又听那个说法者那么说,你要怎样怎样才能往生,否则,也不能往生。这让你左也感觉不是,右也感觉不舒服。弄的你胡思乱想,纠结痛苦。如此修行,是很危险的事情。如果你有正确的,专一的依止师,也就是善知识。那么,你一切以他的解释为准,那就不会乱。有依靠故,自然安心。——慈安

6、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根本依止。如我依的是善导大师,那么,一切以善导大师为准,纵然是诸佛菩萨出现,他的话和善导大师的违背,我也会以善导大师为准。第二个是同行善知识,这个对我们专念佛的来说,极其重要,亲近同门,远离杂修,必定信心增进,往生决定。如果接近杂修等,信心会逐渐消弱甚至消失,这个就很危险了。此是极大的事情,绝不可小看。——慈安

7、善导大师:“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言“莫不皆乘”者,意思就是说,你去乘就行,此外没你要做的事情。怎么乘呢?念佛就是乘。意思就是说,你就是念佛即可。凡夫自己和自己过不去,纠结信愿或者清净心等。好比你饿了,馒头在桌子上。别人告诉你馒头在桌上,你去吃就行,而你不干,离开馒头,四处去找别的。你找啥子?——慈安

8、“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就是说只要是能往生的都包括。莫不皆乘,莫不,就是无一例外,全部都是依靠阿弥陀佛。反过来就是说,阿弥陀佛从来没依靠过凡夫什么。不依靠你的信,不依靠你的愿,不依靠你的清净心。总之,往生大业没你的事,而凡夫总是去找,去纠结。认为念佛之外有一个是必须要的,要做往生的依靠,此为大错。——慈安

9、好比你去广州,只有一趟公车在路边了,你赶快跑去坐车即可,不要离开车,四处找如何去广州。因为,唯有车是拉你去广州。你离开车,你找啥?所以,什么信不信,愿不愿,清净不清净,和你坐车无关。为什么呢?因为车拉你去广州。难道你坐你的信愿清净去广州么?——慈安

10、善导大师言:“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看好其中的四个关键字:“乘我愿力”。只有乘我愿力,后面才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若不乘我愿力,阿弥陀佛不敢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好比你不坐车,司机敢保证你能到地方么?——慈安

11、假设个问答,问:我想往生净土。怎么做?答: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即必生。问:哦,知道了,那我心不清净啊?答:我让你只管相续专持名号即可,你扯出心清净不清净做啥子?——慈安

12、某些人说,念佛必须通达佛理,才可以,此违背佛意。古今有多少丝毫道理不懂,一个字也不认识的人,只会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最后安然往生。古德言:愚者念佛,为净土宗的最上根。——慈安

13、有人说,念佛必须达到禅定一心,才能往生。此大错!障碍弥陀慈悲。如《般舟三昧经》中阿弥陀佛报言:“欲来生者,当念我名,莫有休息,则得来生”。佛言:“专念故得往生”。善导大师释言:“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只要专念佛,相续即生,是名号决定往生,而非人心决定也。——慈安

14、王呆头的往生,完全是依靠称念弥陀佛名的力量。第一,他不懂什么是佛,更不知道什么是极乐世界,和他谈不上什么信愿,更别提什么发菩提心和持戒修行。第二,他虽然傻,仍知道睡觉舒服,不喜欢念佛。因此,经常被他师父打。而且他不懂极乐世界,所以,谈不上愿意去净土。他虽然是被强迫念佛,但阿弥陀佛的名号是不管的,对阿弥陀佛来说,只要你专念佛,我就接引你往生。所以,虽然是被强迫,却暗通佛愿。——慈安

15、有师兄担心口中念佛要是念的不清晰,害怕不行。你看大公鸡,它只会嘎叭嘎叭的叫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它内心是模仿念南无阿弥陀佛,但嘴里发音是嘎叭嘎叭叫。你再不清晰,你也能念出南无阿弥陀佛,也不会把南无阿弥陀佛变成是嘎巴嘎巴的叫。所以,不要无谓的担心,因为目标念的是南无阿弥陀佛,你念的再不清晰,其实都是南无阿弥陀佛,不需要顾虑自己念的清晰不清晰。天生口吃或者言语障碍的,他怎么念都不清晰,难道阿弥陀佛就不接他吗?所以,只管一直念即可。还有的师兄认为自己必须耳朵听,否则,认为往生不定。试问,大公鸡会听吗?难道大公鸡听自己念嘎叭吗?往生决定于称名。所以,一心念佛,老实念佛,不要胡思乱想,生无谓的担忧。——慈安

16、善导大师言:“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此段法语中“但能”两字,即唯有此条件,其他不论的意思。也就是说,只要你能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定得往生。——慈安

17、专念佛法门,《阿弥陀经》言:“一切世间难信之法”。难到什么程度呢?难到要一切佛一起把舌头伸出来给我们看,而世尊更是再三的劝,就是劝我们信受。诸佛慈悲至极,在这里显现的淋漓尽致。——慈安

18、弥陀本愿是以名号决定往生,不是以凡夫心做决定。念佛不依心而论,但能称出名号,即名“念佛”。故,应放舍身心,皈依名号,即誓毕此生,相续专称弥陀名号。而落实下来很简单,也就是一天到晚,尽力专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即可。——慈安

19、名号独运,真是妙不可言!处处显示着阿弥陀佛的大安。大安,就是依靠。唯有有了依靠,才能大安。凡夫无任何力,所以,阿弥陀佛的大安必须是无条件的,否则,阿弥陀佛就不是大安。也就是说,阿弥陀佛只求众生去依靠。怎么依靠呢?就是一心念佛。说白了,就是誓毕此生,一天到晚南无阿弥陀佛。——慈安

20、善导大师的三不问,其实就是啥都不问。只要你能念佛,就必生。所以,十八愿释义文言:“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也就是说,阿弥陀佛告诉我们,我不管你其他的,只要你一心专念我名号,誓毕此生,我必来迎。你若不生,我不成佛。——慈安

21、本愿成就,众生称念,定得往生。落实下来很简单,不论时间,地点,你是什么人,乃至动物,一概不论!但能相续专称南无阿弥陀佛,即乘佛愿力,莫不皆往!名号独运,称名必生。——慈安

22、有人听闻善导大师的三不问之后,认为修福是不信弥陀力,认为放纵才是信弥陀力。这是错解大师意,此为邪见,佛子当随缘修善。又,所谓的三不问,就是说,你自己爱问不问,弥陀一概不问。你自己问罪福,那是你的事情,阿弥陀佛依旧是不问。再简单来说,就是你爱想啥想啥,你爱问不问,阿弥陀佛不管你的心。所谓,三业无功,名号独运。所以,无论你自己内心问不问罪福,阿弥陀佛不会理你。——慈安

23、只有佛法才能给予众生真实的快乐。凡夫被自己的欲望和愚痴思想控制,犹如无头苍蝇,不知正确的方向,随着七情六欲而乱撞。结果是越求欲乐,却越来越痛苦。——慈安

24、为什么这么难信呢?原因很多,专念佛法门,就是一天到晚专念一句名号,简单。而其功德,却是一切法门所不能比拟。善导大师言:“念佛三昧,功能超绝,实非杂善,得为比类”。其功德威力,一切法所不能比。——慈安

25、《观经》下品上生中,其人一生不信因果,不信佛法,广造十恶,也就是现在的吃喝玩乐的世俗人。杀生吃肉,妄语两舌,贪嗔痴慢疑无不具足。其人命终欲死前,遇善知识,劝其称南无阿弥陀佛。其人随顺,口称名号一声,弥陀应声即现接引。其虽一生为恶,因其一声称名故,佛现并赞其为“善男子,汝称我名故,我来迎汝”,寿命即终。以此一声弥陀名号,得不堕地狱,而往生净土,永不退转于菩提,并将快速成佛,广度无边众生。此其难信之一,也是不可思议。——慈安

26、专念佛者,从第一声称名开始,其人虽是凡夫,但已经是不退菩提的身份,即实时入必定。称名之时,即入正定聚。所以,念佛法门,“顿教中的至极顿,圆教中的至极圆”。顿者,顿超圣道三大阿僧祗横入不退转;圆者,圆摄弥陀兆载修行的圆满佛果功德于一声称念。——慈安

27、此法门之利益之无比故,所以,弥陀赞一遍上人专弘此法,为大慈大悲。《大悲经》言:“自念佛者,为大悲,劝人念佛者为行大悲”。弥陀又赞言:“最上善根,慈悲至极”。即赞其行为与诸佛无二,大慈大悲为诸佛菩萨才堪用之语。所以,劝人念佛的行为,与诸佛菩萨所行无二。此处,阿弥陀佛给予一遍上人至高无上的赞叹,也是给念佛行者最高的赞叹。——慈安

28、善导大师言:“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即一切凡夫往生,无论自力还是他力的修行,无不是依靠阿弥陀佛的大愿往生。也就是说,没有自力能往生的,无不是依靠阿弥陀佛的力量。——慈安

29、净土一宗,到了善导大师,思想体系就已经完备。大师的着作得到十方诸佛亲证:所说与佛说无异。所以,善导大师的思想就是阿弥陀佛的思想,是净土宗的标准,独一无二,楷定古今。没有谁可以超越!超越了善导大师,就等于超越了阿弥陀佛,超越了一切佛,这个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善导大师是当之无愧的宗祖,是净土宗的真实开创者,也是十方一切佛的代表者,一切佛的代言人。——慈安

30、阿弥陀佛是本愿成就的佛。本愿者,南无阿弥陀佛也,不可分开,无「南无」,即无皈依者,也无往生者。无往生者,即无阿弥陀佛。也就是说,无「南无」者,也无阿弥陀佛。也就是《大经》所说的,你若不生,我不成佛。——慈安

31、阿弥陀佛是往生的佛,无皈依者,即无往生者,阿弥陀佛即不能成佛。因为阿弥陀佛的成佛是与众生的往生一体成就的,缺一不可,没有众生往生,阿弥陀佛即不存在。那么,只念四字,不念南无,在善导大师的六字释中,就没有归命。所以,是不圆满的。——慈安

32、阿弥陀佛之所以能成佛,是因为他成就了南无阿弥陀佛。因为他成就了南无阿弥陀佛,所以,他才能成佛。阿弥陀佛全名即: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成佛,即南无阿弥陀佛。所以,最好是念六字,第一,符合佛意。第二,符合善导。望各位师兄善加选择。——慈安

33、临终颠倒是什么意思呢?灵芝元照大师在《阿弥陀经义疏》中言:“凡人临终识神无主,善恶业种无不发现,或起恶念或起邪见,或生系恋或发猖狂,恶相非一,皆名颠倒。”——慈安

34、很多说法者言:“临终不颠倒者,是佛让你心不乱,然后让你选择是否愿意生净土。如果这个人贪恋世间,不愿往生,那佛就会离开。”此为大错!临终贪恋世间,也属于颠倒,也在佛摄受护念之列。专念佛者,临终不可以由凡夫心做主,凡夫心本身就是邪业。即,只要你一辈子专念佛,临命终时,你愿意往生也生,不愿意往生也得生,由不得凡夫心做选择,此时为佛力住持,故名:称名必生。所以,专念佛人临终绝无颠倒之事。——慈安

35、念佛往生之要求就是一向专称名即必生,如果你要是以信才可以往生,或者是需要什么根机念佛才往生,如:要念佛念得清净,要持戒念佛,要善人念佛等等,此违背弥陀本愿真意。——慈安

36、经言:“末法万年后,世尊以大慈佛力,住持一部无量寿经留下百年,度脱众生”。佛法僧即灭不见,其时之众生,身心造恶至极,也无经论,无智者法师讲解如何持戒,如何修行各法。所以,无从谈什么信,谈什么根机,都是身心躁乱的罪恶至极之机。纵然如此,见此经者,闻听阿弥陀佛名号者,只要肯称名,即得往生。尔时,也唯有此一法能度众生。——慈安

37、如《大阿弥陀经》言,有人听闻有极乐世界,生起往生之心而修行,然后,因无所专据,看不到往生的证据而心中狐疑不定,内心不安。甚至达到不信因果,不信有极乐世界,不信有阿弥陀佛以及往生之事,内心纠结于信疑之间而痛苦。但,只要坚持修下去,即得往生。所以,念佛修行者,无需纠结信与不信,此无谓之事,因信和不信都往生。——慈安

38、《观经》中,佛广开万法,定善十三观,散善九品,统摄一代大教,一切法门,劝归净土。但佛意在哪里呢?到最后总结的时候,阿难问言:“世尊,您广开万法,但净土法门之要是什么呢”?世尊言:“好好的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给一代佛法做了最圆满的归宿,善导大师释义言:“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慈安

39、《观经》下品上生中,其人一生不信佛且为十恶不善,临终应堕地狱,此紧要关头,遇善知识劝称佛名号,一声称名,而往生净土。阿弥陀佛出现言,就是因为你念我名字了,我即来接你。此即念佛必生,无需其他诸行辅助。——慈安

40、善导大师言:“云何具足?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善导大师此处唯论名号具足往生,丝毫不牵扯凡夫身心之行。所以,念佛不论信愿和根机,唯论称名必生。——慈安

41、如《往生传记》里,痴傻的王呆头,被师父陈道人教念佛。其无心念佛,无信无愿,故念佛也不成调,还经常偷懒睡觉。师父发现后,就用棍子打他,逼他好好念佛。如此无理论的傻傻的念下去,最后却潇洒的往生。如阿弥陀鱼中,渔民不懂什么是佛法,也不知什么是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只是为打鱼而每天念佛不断,最终也往生。其他还有鹦鹉,八哥,老鼠....动物往生等。所以,名号具足往生。——慈安

42、经言:“末法时代,众生邪见炽盛,广行恶业,不造善法。而邪师说法又如恒河沙,遍地都是。”佛法到现在,真信佛法并修行的人,已经极少。什么是真信佛法呢?不是你烧香磕头求发财保佑,也不是你以佛法为学问哲学,弄文字般若。佛法是为出生死,而能真为生死,真实修行,如此之人,极其稀少。多数众生,都是每天忙于俗事,心机谋算,名利财色一辈子。外加邪师蛊惑,破坏正法正见,使众生更加可怜,多落于轮回之路。以上是说能接触到佛法的,而大多数众生甚至根本不学不信,这个我们可以观察身边,有几个人会去专门的了解佛法,自己观察下就知道了。——慈安

43、当舍离自心分别之力,舍弃一切理论,唯留南无阿弥陀佛,一心称名。因名号决定必生净土,不决定于凡夫身心如何。凡夫心变化无常,一切不定,而弥陀本愿是永远不变的。所以,应舍弃无常的自心分别,一心依靠弥陀。——慈安

44、舍善恶能否往生的顾虑,舍念佛清净与杂乱的恐惧,舍信疑决定往生的纠结,舍通达佛法念佛与愚者念佛的区别,舍内心想对念佛必生的确立心。心中一切观念皆舍,唯独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舍即不顾此心之意,唯知称名必生而尽力念佛。如愚者之心念佛,落实下来很简单,就是一天到晚的南无阿弥陀佛。——慈安

45、当内心起各种纠结时,不压制,不安抚,任其自生自灭,我们依旧是南无阿弥陀佛。所谓:深信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怀疑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无信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心静时是南无阿弥陀佛,心乱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烦恼时还是南无阿弥陀佛,开心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愿生净土时是南无阿弥陀佛,无愿生心时仍旧南无阿弥陀佛。此心之变化和往生无关,唯口称之名号才是决定往生。——慈安

46、佛言:“慎莫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地藏菩萨言:“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娑婆众生,所知障极重,我执刚强,起心动念,邪见误解,人我山高,随缘变化,无常不定,神识躁乱,妄想纷飞。善导大师言:“凡夫发心,犹如画水”。凡夫之心,于往生之要无丝毫帮助。故,阿弥陀佛大慈大悲,以大智慧眼,知凡夫心不能有丝毫做往生之凭,唯一力承担一切,而成就了念佛必生的大愿。弥陀言:“一切恐惧,为作大安”。大安者,即弥陀全力承担你的往生大业,凡夫只管称名即可,无需其他条件。如果给凡夫身心加一丝条件的话,凡夫即必定不安。善导大师言:“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慈安

47、称名念佛者,为什么不可思议呢?因为念佛是他力作用!凡夫对自己可以去了解,但对于别人的世界或心理等是很难了解的,何况佛的境界?而且是诸佛之王的境界。凡夫与佛的境界差别,这个是无法用某种比较来比拟的。如果说佛是大海,那凡夫连一毛尘水都不是。无法比较,也不能比较。诸佛之境界,超越凡夫六根思量范围,是无法思议的。——慈安

48、弥陀成就的大愿功德,无不摄受在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中,称念此名号,即得往生之时。法然上人言:“他人以临终为得往生之心念佛,法然不然,法然以称名即已获得往生之心念佛。”——慈安

49、念佛者之用心或安心,其实就是知南无阿弥陀佛为必生后,而一天到晚念佛即可。好比坐车去广州,一直坐在里面别下车即可。以称名决定必生故,行者一天到晚盯住称名即可。经言,一心念佛即此意也。——慈安

50、诸师虽有着作,广论法意,其实都是为引导念佛,讲说念佛,解答念佛的疑问等而着。所谓“行起解绝”,已入一向专称之行者,称名之外,无他事可行,唯声声南无阿弥陀佛而已。——慈安

安心念佛法语(六)

慈 安

 

1、归宗结顶,独一名号。无宗无派,无法无意。唯南无阿弥陀佛。——慈安

2、往生唯称名所决定,称名之外,身心之变化,于往生无关。但凡夫之心无常善变,遇见外缘或者内心思虑,经常会起各种念头。所谓:信疑,清净不清净等等,一概放舍不顾即可。以一切决定于名号故,无需顾虑自身或者阿弥陀佛,也无需去理会什么理论,一概不顾,唯声声南无阿弥陀佛即可。证空上人言:“不顾此心,信称念必生,而常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者,即是本愿之念佛也!”——慈安

3、弥陀本愿即相续专称名号,以称名决定往生,不以凡夫身心决定往生。但念佛行者多不安心,此正常现象。然,无论安心与否,但称名即不违背弥陀之本愿,必得往生。如《观经》之下品下生,其人内心惶恐不安,内心已经失去控制,转为口称名号。佛言:“以称名故,即得往生。”善导大师言:“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扬神飞,观难成就也。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所以,行者应如愚者之心,唯知道南无阿弥陀佛必生而已,而一天到晚的南无阿弥陀佛。——慈安

4、善导大师首先言“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为弥陀本愿”,然后言“若依礼诵等”,而不言“二者”,只轻描淡写为“若”字而略过,即若有若无皆可。也就是,唯称名为正定业,其他礼诵等可有可无。纵然礼诵,绝不是帮助往生,而是帮助达到一心专念。善导大师言:“五门相续助三因”,此意应知。如果以诵经和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即观想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的菩萨,还有观想极乐胜境等,外加持名,一起回向,即成要门。善导大师言:“一切善恶凡夫,发菩提心愿生弥陀佛国者,日夜计心,毕此一生,称观礼赞,香华供养阿弥陀佛及观音圣,净土庄严,念念观想,此为常乐净土之要门也。”非顺佛本愿,应知。——慈安

5、为什么《观经》和《无量寿经》会讲三心,而《阿弥陀经》只说一心念佛。因为《观经》和《无量寿经》谈到了杂修。所以,必须要谈三心。《阿弥陀经》唯说念佛,名号本体具足三心,故无需另论三心,只需谈一心持名即可。又如《观经》结尾,世尊专说念佛为净土之要,即只说好好持名,无需另谈三心。——慈安

6、既然名号具足三心,那为什么第十八大愿中,也先提到三心呢?因为三心在专念佛法门,是为导归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如此方能符合弥陀本意,必生净土,理事不二。《大经》言:“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此为理。那么,如何落实下来呢?在三辈往生成就文中,世尊亲自做了解释,即:一向专念。——慈安

7、善导大师言:“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也就是说,善恶凡夫往生,无不是依靠弥陀大愿,绝无离开弥陀大愿而能自力往生者。一向专称者,即是彻底乘佛本愿,善导大师言:“顺彼佛愿”。在弘愿念佛法门来说,一切都是名号,都是弥陀本意为准。至心者,尊佛的意思,彻底放弃自己的能和所能,依靠弥陀,随顺弥陀本意,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一遍上人释此言:“舍自力我执之心,以归命弥陀为真实心之体也。是故善导大师释曰:「贪瞋邪伪,奸诈百端」。此即嫌舍众生之意地也。”即舍己之杂毒之能,归弥陀清净本愿之意。——慈安

8、深心者,知凡夫罪恶身心不可依靠,即不再依靠而舍弃。唯深信称名必生,心如金刚,不受任何环境或者观念,别解别行别见的动乱干扰,一心称名,毕此一生。——慈安

9、因名号直通净土,无需回向,故《阿弥陀经》不谈回向,唯说念佛。已入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之行者,即当舍弃三心之理论,乃至舍弃念佛的一切理论。行起解绝,唯声声南无阿弥陀佛,必得往生。——慈安

10、善导大师将经文中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释义为「称我名号」。一遍上人言:“三心者即名号也,故善导大师释「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谓之「称我名号」,故称名之外,全无三心也。”——慈安

11、善导大师此处妙笔释义,唯把「称我名号」替换了「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意显唯称名号,即具足三心,即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佛言:“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即称名必生。——慈安

12、《无量寿经》言:“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此即南无阿弥陀佛的意思。——慈安

13、对众生来说,当你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整个四十八愿与你为一体,灭罪和阿弥陀佛的来迎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十八愿言:“你不往生,我不成佛。”所以,善导大师才敢说,十即十生,百即百生。——慈安

14、《阿弥陀经》言: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一心不乱。离开南无阿弥陀佛找一心,这已经不是一心。即,相续念佛,本身就是一心。落实这些很简单,不顾此心,相续专称南无阿弥陀佛即可。再简单来说,如同不知理论的老太太,只知道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没事就念,多多念即可。最最简单的,就是傻乎乎的念即可。鹦鹉八哥,阿公阿婆,都可以轻松念佛,这就是念佛,南无阿弥陀佛而已。——慈安

15、阿弥陀佛给我们一个安心。祂做我们的依靠,即:一切恐惧,为做大安。有了这个依靠,你就会安心,你不再迷茫,不再害怕,内心会逐渐平复。所以,我们的安心,即南无,阿弥陀佛为安心处,我们皈依祂了,祂就要兑现承诺,负责我们的出生死和成佛等。皈依与被皈依者,两者缺一不可,即成就机法一体之南无阿弥陀佛故。故,南无阿弥陀佛即安心。

16、以南无阿弥陀佛具足一切故,圆满无缺。所以,佛所说的一切,包括三心、四修、五念、信愿等皆名号的展开。即,一切说法,都是导归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那么,当你已经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无需再离开名号寻找任何东西。也就是说,南无阿弥陀佛之外,没有你,没有阿弥陀佛,你和阿弥陀佛都在名号里。那么,离开名号你又能到找什么呢?南无,是皈依的众生;阿弥陀佛,是接受我们皈依的佛。南无阿弥陀佛已经全部摄受。——慈安

17、南无阿弥陀佛的「南无」两个字,就是你的皈依。意思就是说,已经不再依靠你凡夫的心所发的皈依,而是依靠阿弥陀佛给你准备的「南无」,此即是他力。纵然是往生所需要的方向,即发愿,也不用你凡夫的。而你内心所有的发愿,是不确定的,有时候有,有时候被障碍,就没有,它是无常的。所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善导大师解释为「具足」,意思就是全部是他力,全部是弥陀的力量。——慈安

18、因为往生必须有愿和行,而凡夫的愿是不稳定的,不真实的,夹杂的,杂毒的。所以,弥陀连这个也不用你的。所以,念佛必生。而凡夫的愿,是用来支持念佛的,并不是帮助往生的运作。如果在凡夫身上稍有设置,例如:让你发真实恒久的愿,才可以往生,以这个决定往生。那么,没几个可以往生的。凡夫的身心都是不定的,随时会变。故,阿弥陀佛彻底承担往生大事。如《大经》言:“一切恐惧,为作大安。”所以,阿弥陀佛的法,是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做到的。只有这样,阿弥陀佛才叫大安。——慈安

19、阿弥陀佛言:既然我答应要救你,既然我答应做你的依靠,就绝对不会为难你,只需称名待我迎即可。——慈安

20、你说你怕自己的愿不切,不真实。阿弥陀佛说,你只管念佛,不要怕这个,我给你发愿的功德。故:「南无」者,发愿也;「阿弥陀佛」者,行也。愿行具足,必生净土,若不生者,无有是处。——慈安

21、当我们明白了,原来我们的身心思想等在往生上无丝毫作用的时候,我们一心念佛即可,决定往生。但,凡夫的心,是妄想为本体,什么叫妄想呢?即,你所有的一切想法,都是妄想。吃喝玩乐,包括念佛的信不信的纠结,还有什么要怎么念佛,如何念的好,等等一切,无不是妄念。信和疑本是一样,没什么区别。那么,你说我已经懂得了这个道理了,以后就不会有这些纠结了,这个是错的,你依旧还会产生自我干扰,或者外界杂知见的干扰。源信大师言:一直到死,我们都是妄念凡夫。你的心永远不会停止,他一直会变来变去,一会这一会那。所以,可能你还会被干扰,例如:害怕自己到底能不能往生,感觉信心不足等。其实,当你起这个念头的时候,你已经上自己的当了。往生者,名号也,与你的心、你的信、你的疑无丝毫关系。所以,你是自己吓唬自己。凡夫的心,不可以做念佛思想的凭借,因为他是不定的,念念在变。那么,当你被这个念头干扰的时候,你也不要害怕,不压制,不安抚,不顺从,他会自生自灭,你想留也留不住。所以,不要理会他,无论你内心是信或疑,只要你口称名号相续,即必定往生。往生是依靠念佛,不是依靠念佛的心。——慈安

22、很多师兄强迫自己必须嘴里说必生,其实他内心很虚的,这个其实是无所谓的事情。好比吃饭,你心里害怕不能吃饱,你只管吃,自然会饱。你担心与否,并不障碍你吃饭饱不饱。所以,强迫自己内心如何的,依然是拘泥于内心,这个何必的呢?把这个舍弃,不要害怕,内心愿意想必生,就顺它,不理会它;内心感觉害怕,就让它害怕,也别理会它,它本性就是如此,你又何必强迫它?此即不顾我心,舍离我心的意思。如此,继续相续专念,那么,其实你的潜意识里,就是决定必生之心。因你相续称念,其实你的真实心中,即真实的承认念佛必生。否则,你无法念下去。——慈安

23、无需管什么信不信,爱信不信,无需管什么清净与否,唯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顺佛本意,入佛本愿,即得往生。简单来说,听到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而相续专念,即得往生。知道念佛可以往生,而尽力念佛,即得往生,此外无其它奥秘。落实下来,你就是一天到晚的,无忧无虑的,没心没肺的,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如同愚傻,老实念佛。——慈安

24、《无量寿经》言:阿弥陀佛的佛光为诸佛之王,一切佛所不及。善导大师言:阿弥陀佛的佛光即本愿力作用。即,阿弥陀佛的救度力,诸佛无能及者。所以,诸佛尊阿弥陀佛为佛中王。诸佛都无法及,何况凡夫?所以,老实念佛,你才是最聪明的,如果你想耍你的聪明,这个可能很好笑的。——慈安

25、往生净土者,称名行者,称名为决定,弥陀所成就,名他力。凡夫的信愿是为了导归称名,一旦称名,即如弥陀大愿。而凡夫信愿,非弥陀所成。故,属于轮回之妄念,名自力。故,往生净土,唯称名必生。一旦称名,即不顾此心一切,名他力。也就是说,一切依靠弥陀成就的力,也就是善导大师说的,乘佛本愿。——慈安

26、《仁王经》言:“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究极而论,唯佛一人为究竟清净。文殊菩萨尚有一品无明未破。故,他也没有自己的净土。所以,善导大师之意者,唯南无阿弥陀佛是真实,其它都不是真实。所谓“极乐无为涅盘界,随缘杂善恐难生,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善导大师言:凡夫之心,狡诈多疑,虚伪百端。此即劝舍弃自力,皈依弥陀所成就的大愿。善导大师言: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定散两门包含了一代大教一切法门,也包含了凡夫世间善,佛陀虽开一切法门,但其内心本意,是让我们直接接受佛果名号。一大圣教,戒定慧,六度万行,无量行门法海,佛尚且劝舍弃,何况凡夫区区杂善?所以,因需要劝愚痴凡夫,我执凡夫,自力凡夫,故,善导大师才论三心,让凡夫知道自己的根性。——慈安

27、一代圣道最高者华严,华严导归极乐,欲生极乐入观经,观经归结阿弥陀经。至此,诸佛所应说皆说,出世本怀圆满,一代大教圆满结束。——慈安

28、一代大教皆望佛本愿,净土三经全是望佛本愿,善导大师让我们望佛本愿,世尊让我们望佛本愿,一切诸佛让我们望佛本愿。弥陀本愿即一切诸佛真实本愿。所以,归宗结顶,一切皆望佛本愿。——慈安

29、末法时代,众生根机下劣,贪嗔痴慢疑,骄慢弊懈怠炽盛,内心易生邪见或错见等。有众生听闻烦恼即菩提,难解其义,反认为自己是顿悟菩提。如此,烦恼我执不但未灭,反增执造恶。如《法华经文句》言:“又闻一切众生即菩提相。菩提相即烦恼相。明暗不相除。显出佛菩提。众生闻此复起慢恣。不复修善,懈怠放逸。”大意为,有听闻众生即菩提相,烦恼即菩提等义,即谓我即是佛,大言诸法无相,修也不得,自性圆满,无修无证。而不实际修行。又四处与他人如是说,误导障碍他人正修,空谈般若,自误误人。龙树菩萨言:“无智人闻空解脱门,不行诸功德,但欲得空,是为邪见断诸善根。”——慈安

30、善导大师言:“口说事空心行怨,是非人我如山岳,如此之人不可近,近即轮回长劫苦。”现今学佛者,此类人,比比皆是。内心我执贪嗔痴如山,口中大谈无分别无相等。岂不思,纵然冰和水其体不二,若要求水,尚需化冰。纵然是等觉菩萨尚要断最后一品无明,方证圆满佛果。何况一个尚在六道泥潭挣扎的凡夫?——慈安

31、以修行证道,莫说大乘证佛果,纵是小乘出三界,也要达到断见思两惑方得。而当今末法时代,五浊炽盛,就连一个五戒持得清净之人,都很难见到。当知此时欲以自力证道出生死,难如登天。自尚难出,何况教他?!——慈安

32、欲生净土,必须愿行具足,缺一不可。有愿无行为空愿。有行无愿,行无方向。而欲成往生净土之真实愿行,三心必不可缺。无至诚心者,所行必懈怠虚伪不真实。无深心者,修行必难持久。无回向心者,所行没有方向。故三心不真实成或缺一者即不得往生。善导大师云:“三心既具,无行不成。愿行既成,若不生者,无有是处也。”故知此三心的作用就在于成就真实圆满的往生愿行。——慈安

33、杂修者,修诸杂行功德,回向往生,以三心难具足真实故,难得往生,此其意也。论修行,众生障重,神识飞扬,所知障深,我执如须弥,难以控制。善导大师言:“三业随缘转,定想随波飞。”地藏菩萨言:“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纵发诸修行之心,如同画水。贪嗔痴慢疑五盖具足,骄慢弊懈怠随行自现。论造业,如江河泄流,暴风骤雨,难以歇止。所以,以自力所修诸行,三心难以具足,不得清净。另外,无常迅速,生命随时会死。三心未具,无常即来。这些也就是为什么古今学佛的多,往生少的原因。——慈安

34、关于专杂两修之得失,善导大师言:“解行不同,专杂有异,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又言“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稀得一二,千时稀得三五。”往生之决定者在于愿行具足,但众生根性低劣和因缘不同,故自力杂修难圆满成就愿行。如此,多不得往生。——慈安

35、善导大师言:“云何具足?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这里就清楚了。阿弥陀佛的兆载修行中,就已经把我们往生净土所需的愿行,已经全部替我们修好,然后回向给我们了。是什么呢?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慈安

36、阿弥陀佛成就了八万四千相,无边光明,神通威德等,无不是为念佛必生而成就。换个方向说,我们念佛必生,需要阿弥陀佛的护念,那么,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些。所以,他必须具足护念的力量,其他方面也如是。所以,整体阿弥陀佛就是为念佛必生而成就的条件。所有一切为本愿而成,证空上人言:“弥陀一佛之功德者,上至无见顶相,下至千辐轮之孔里, 内证外用,相好光明,皆成为念佛三昧之功德。”——慈安

37、昙鸾大师言:“末法时代,外道诈善,坏乱佛法。”就是假善坏乱正见。例如,以修善持戒来要挟念佛往生,此即外道诈善,坏乱佛法的一个表现。如果一个人不能往生,只修世间善,那么,来生就会得大福报,基本上都会做恶。而一个念佛人纵然不能持戒,但能念佛往生,未来必定成佛度无量众生。故,《观经》中,十恶之人,念佛一句,佛赞他是善男子。因为他往生净土,快速成佛,那他才得到真实不变的善。当然,作为佛子,我们应该老实念佛,随缘修善,做一个佛子的本份,如此,为真实之善。——慈安

38、佛言:“若修学念佛者,名报佛恩。”什么是报佛恩呢?就是不辜负佛。佛者,为众生出苦而成佛。若能念佛,即直接接受佛兆载修行的成果,直接顺佛,名真报佛恩。善导大师在杂修十三失中言:“又不相续念报彼佛恩故。”也就是说,杂修者,不报佛恩。因杂修违佛真实义,辜负佛恩,故难往生。——慈安

39、很多人看到法师说法,就往自己身上来安,此属于对药生病,自找麻烦。法师说法是面对各种人所遇到的问题。所以,不要把回答别人的问题硬往自己身上安。这个是纯属没事找事。——慈安

40、例如,你一边吃饭,吃了一盆饭,然后四处找饱。或者说,饱是另外去领。先要求吃一盆饭,然后去其他地方领饱,这个不存在的。饭必具足饱,念佛具足必生,不能把它们分开。所以,念佛就是必生。——慈安

41、但,很多说法者,他把念佛和往生是分开的。那么,也就是把南无阿弥陀佛分割了,把你不往生,我不成佛也给分割了。意思就是说,我阿弥陀佛成佛了,你往生不一定哦!那么,大经就有问题了,言不符实了。所以,不可以信这类的,因为他们违背佛说。——慈安

42、若专念佛不往生,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就不存在的。如同没有饱,那就没有饭,有饭就有饱。所以,只管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定得往生。——慈安

43、如果把名号和报身佛的来迎接分开,那就等于把四十八愿分割了,把报身从法身中单独提出来了,这个不可能的。法身和报身,是异而不分。没有法身,就没报身。所以,称名行者,即是与真实佛同在,为一体。那么,报身佛就在里面,祂必须要来,由不得报身不来。如同吃饭,饱必须跟着。——慈安

44、念佛之时,即得往生之时。意思就是说,念佛之时,往生即已经定。龙树菩萨言:“称名自归,即入必定。”——慈安

45、弥陀本愿就是念佛必生,阿弥陀佛成佛就是成就的这个,离开了这个,阿弥陀佛成佛做什么?他也成不了佛。所以,只管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念念皆必生。善导大师言:“回心念念生安乐。”意思就是说,念念你都在往生。念念回心,即南无;生安乐,即阿弥陀佛。——慈安

46、是饭决定饱,不决定于吃饭的心态。念佛往生也是如此。往生决定于名号,不决定于凡夫之心。——慈安

47、名号里面具足各种功能。极乐世界的正报、依报,无不是名号之内的,总体称为南无阿弥陀佛。法身无相,故能无不相,以无不相,故,能生报身,能生极乐世界各种庄严。所以,报身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庄严,即法身。——慈安

48、名号具足灭罪功能,这个灭罪不是净土的报身阿弥陀佛来给你灭。净土的阿弥陀佛也只是名号之内的一份子,灭罪是名号中的功德。如同吃饭,饭里具足香味,也具足饱。都是名号具足的。——慈安

49、临终来迎,是净土报化佛来。也就是说,报化身阿弥陀佛也是名号之内的。所以,称名念佛,阿弥陀佛必须来,祂是名号之内的一份子,也是阿弥陀佛大愿中的一个环节。也就是说,弥陀大愿是整体运作,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以分割,也分割不了。——慈安

50、名号是菩萨之司南。什么是司南?就是目标。菩萨无论修什么法,目标都是阿弥陀佛。善导大师言:门门见佛。见哪尊佛?就是阿弥陀佛。《般舟三昧经》言:“三世佛念阿弥陀佛成佛。”三世佛没成佛前是菩萨,菩萨之司南。所以,八万四千教法,不可能是有两个目标。所以,叫不二法门,也叫一乘,一乘即不二。归宗结顶,就是南无阿弥陀佛。——慈安

六十四、慈安微博文选

1)      净土法门,重在老实念佛,故上智不如下愚。纵通宗通教者,若欲得念佛利益,也必定还愚者之念佛。故念佛行者,不可喜好理论。 若成学者骨,则失念佛身!切记 称名之行者,应成一文不识,唯知称名必生而朝夕念佛。 还愚者之念佛,名念佛人。

2)      如大经中言,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建立。往生的方法阿弥陀佛设置。所以,往生之事,你必须听阿弥陀佛的,否则你不能往生。 例如:你一心念佛,专念佛,其他法师乃至某人等,乃至全世界,说你只念佛不能往生,但阿弥陀佛言,你必生,。那你就必生。如果你违背佛说,乱修一通,看似精进。忙得不亦乐乎。纵然其他法师乃至某人等,乃至全世界,赞说你必生,但阿弥陀佛言,你不能往生,那你必定不能往生。

3)      所谓流派众多,教义各异。此皆各宗学者依经论,各执解一义。阿弥陀佛有这些道理么?名号之中无我、无人、无争议,南无阿弥陀佛中没有这些,名号之中何曾有过是非?南无阿弥陀佛唯往生之法。 往生之道,不依各种教理,唯依名号往生。故当放舍一切道理,唯声声南无阿弥陀佛!

4)      现在很多说法的某些现象:

   第一、飘忽不定,一会东面,一会西面。一会这么说,一会那么说,弄的听法者也是晕头转向。说法者是标杆旗帜,是安心处,必须前后一致。否则,弄的听法者内心不安。

第二、说法含含糊糊,不给肯定的回答,也不敢肯定的回答,尤其是念佛往生,很多说法者,说话是含糊不定。能生就是能生,你自己都不敢肯定,那听的人怎么办?

第三、总纲和实际不合,例如:你问他,如何往生,他立刻回答,念佛就往生。等你再从事相落实等其他方面去问,他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第四、只会说理论,不知道落实,就是喜欢说概念性和理论性的东西,听着很好,很舒服。但,却不说如何落实。说实话,他也不知道如何落实。

第五、听法者有问题不敢问,法师问他,明白没?他为了表示自己不笨,明明不懂也说懂。到头来吃亏的是自己,自己在那里钻牛角尖.

以上这些,是现在普遍的一些现象。

5)      有深信时自认为必生,此为错;无信时认为不生,此也错。 心清净时认为必生,此为错;心杂乱时认为不生,此更错。 心如何不决定必生, 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决定必生。应知。

6)      现在自称专念佛的很多,而其实能真实专念佛的并不多,当我们看到某些自称专念佛的,没有往生的,原因很简单,他必定不是专念佛的。若专念佛者,必定往生。

7)      佛说:“专念佛得往生。”善导大师说:“专念佛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所以,遇见某某不能往生的,他必定是杂修。而杂修呢?佛说:“具足三心,既得往生”。所以,没往生的,必定是杂修,而且还是三心不足的杂修.

8)      善导大师言:“又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是让你念佛往生,没让你找信愿,也没要求你清净心,看好了,善导大师说的是专念佛往生。

9)      净土修行,若夹杂者,千中难得一二往生。所以,切莫切莫杂修。这个是净土往生的最大忌讳。什么叫最大忌讳,就是说,你如果犯了这个忌讳,那你基本就极难往生了。

10)莫管信心,只管念佛。若能一心念佛,信心自然增进。否则,凡夫发心,犹如画水。所以,只管一心念佛。不必管什么信心。故,善导大师言:就行立信。

11)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定得往生,此外一概不论。离开一向专称,一概是违背弥陀本愿。离开一向专称,绝无万修万人去之法,

12)南无阿弥陀佛的「南无」两个字,就是你的皈依。即不再依靠凡夫心所发的皈依,而是依靠弥陀给你准备的「南无」,此即是他力。纵然是往生所需要的方向,即发愿,也不用你凡夫的。而你内心所有的发愿,是不确定的,时有时无。故,南无阿弥陀佛,善导大师释为「具足」,意思就是全部是弥陀的力量。

13)你说你怕自己的愿不切,不真实。阿弥陀佛说,你只管念佛,不要怕这个,我给你发愿的功德。故:「南无」者,发愿也;「阿弥陀佛」者,行也。愿行具足,必生净土,若不生者,无有是处。

14)无需管什么信不信,爱信不信,无需管什么清净与否,唯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顺佛本意,入佛本愿,即得往生。简单来说,知道念佛可以往生,而尽力念佛,即得往生,此外无其它奥秘。落实下来,你就是一天到晚的,无忧无虑的,没心没肺的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如同愚傻,老实念佛。

15)虽然都是一向专称,但是往往因为说法者的善巧不同,决定着一个人是否能安心念佛。所以说善知识是最重要的,是一个修行者成就的全部。

16)阿弥陀佛成就了八万四千相,无边光明,神通威德等,无不是为念佛必生而成就。换个方向说,我们念佛必生,需要阿弥陀佛的护念,那么,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些。所以,他必须具足护念的力量,其他方面也如是。所以,整体阿弥陀佛就是为念佛必生而成就的条件。所有一切为本愿而成,证空上人言:“阿弥陀佛成就了八万四千相,无边光明,神通威德,无不是念佛所用。”

17)一代圣道最高者华严,华严导归极乐,欲生极乐入观经,观经归结阿弥陀经。至此,诸佛所应说皆说,出世本怀圆满,一代大教圆满结束。

18)很多人看到法师说法,就往自己身上来安,此属于对药生病,自找麻烦。法师说法是面对各种人所遇到的问题。所以,不要把回答别人的问题硬往自己身上安。这个是纯属没事找事。

19)临终颠倒是什么意思呢?灵芝元照大师在《阿弥陀经义疏》中言:“凡人临终识神无主,善恶业种无不发现,或起恶念或起邪见,或生系恋或发猖狂,恶相非一,皆名颠倒。”临终贪恋世间,也属于颠倒,也在佛摄受护念之列。专念佛者,临终不可以由凡夫心做主,凡夫心本身就是邪业。即只要你一辈子专念佛,临命终时,你愿意往生也生,不愿意往生也得生,由不得凡夫心做选择,此时为佛力住持,故名:称名必生。所以,专念佛人临终绝无颠倒之事。

20)阿弥陀佛之所以能成佛,是因为他成就了南无阿弥陀佛。因为他成就了南无阿弥陀佛,所以,他才能成佛。阿弥陀佛全名即: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成佛,即南无阿弥陀佛。所以,最好是念六字,第一,符合佛意。第二,符合善导。望各位师兄善加选择。

21)只有佛法才能给予众生真实的快乐。凡夫被自己的欲望和愚痴思想控制,犹如无头苍蝇,不知正确的方向,随着七情六欲而乱撞。结果是越求欲乐,却越来越痛苦.

22)舍弃信疑的纠结判断,舍清净心杂乱心的担忧,舍智者和愚者的区别,舍愿生不愿生的判别,念佛理论也舍弃,放弃一切理论分别,一概皆舍弃,任凭名号。最后把任凭名号的心也舍弃,没有理论的念佛,就是一天到晚的相续专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总之,莫顾此心之变化,不顾不理,随时随地南无阿弥陀佛。

23)净土念佛修行,最忌讳的就是夹杂,也就是不一心念佛。又持咒,又没事经常做做发挥,又好说些不疼不痒的禅,又要谈些吉凶祸福见神见鬼,冤亲债主,婴灵等。如此夹杂,你的往生很危险的。善导大师言,念佛者,要做的就是一天到晚南无阿弥陀佛。此名一心念佛。

24)念佛者,当一心念佛,不要研究什么冤亲债主和见神见鬼,否则,即不是一心,往生不定。你看净土三经,佛什么时候让你研究这些了。你看那些往生传里,他们一天到晚就是好好念佛,谁弄这些什么冤亲债主,没事找事。如此,往生很危险。如果遇见某些人没事大谈这些,切记,当远离此人。

25)是否接受“摄取不舍”是众生的权利,而接受了“摄取不舍”,是否再放开,是弥陀的权利。所谓“摄取不舍”,即众生一旦接受弥陀的摄取,那弥陀就不会再放开你了。因为佛已经先告诉你了,一向专称是“摄取不舍”了。也就是说,只要是誓毕此生,一向专称者,你必须往生,不想往生也必须往生,由不得你..

26)以净土宗念佛来说,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即菩提心。为什么呢?因为往生净土就必定能成佛和广度众生,以能达此目的,故其为菩提心。众生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名因菩提心。名号是阿弥陀佛菩提心之果。故,名号即具足真实不变的金刚菩提心。专念佛行者,句句名号,无不是真实的菩提心。

27)末法众生根性低劣,故应善加保护自己的念佛心,其要点有二。第一:远离非同门者和邪见外道等,切记,此为大事。如果不听,你必定会被干扰,会障碍你念佛往生。第二:计数念佛,计数念佛有两种,一是每天定数量,这个现在人生活不规律,故不太适合。二是随时拿着念珠或者计数器。只要你拿着,你必定逐渐越念越多。并且能恒久念佛。如果想依靠凡夫的兴趣心来支撑念佛,时间一久,必然懈怠。若能遵守以上两点,往生必定。

28)当你无法辨别事情的时候,你要知道,一心念佛永远是对的。

29)一心于净土,不恋他方向。专称弥陀名,莫勤于杂行。

   远离是非争,莫近争辩处,随缘自修善,莫说他人非。

   亲近善知识,远离非同门,勤修念佛行,切莫为懈怠。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平等施一切

同发菩提心    往生安乐国

 

欢迎加入QQ念佛大群:49719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