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念的佛号,声声不空过!
一家法餐
现在很多人对念佛的理解,都是立足于圣道法门自力的立场,他们所听闻的、所宣传的,都是说念佛一定要集中心力,以心念为主,要达到清净心,要功夫成片,甚至要梦寐一如。
这些说法根本就不是净土法门的本意,不是立足于弥陀愿力的立场。他们完全不了解弥陀摄生的别意弘愿,也完全没有看懂《观经》下品下生的经文。他们不知道弥陀别愿以口称佛名为宗,正是为了摄取像下品下生这样失念的苦机,他已经不能心念,失去了心念的能力,这样的人仅凭口称也能往生。这才是弥陀慈悲至极的别愿,这样我们听起来就有极大的安慰。
有人说:“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你嘴里念佛,心里都忘记了,你心里没有清清楚楚,都是妄想纷飞,没有一点功夫,这样念佛能往生吗?”
这样念佛就能往生。因为你再散乱,功夫再差,比那个下品下生“苦逼失念”的人还超过百千万倍,他都能往生,你怎么就不能往生?
不过话讲回来,还真有可能他能往生而你不能往生。这话怎么说呢?他那个时候六神无主,已经到了绝望的关头,丝毫没有办法,他不会矫情说“我还要怎样做功夫”,他是百分之百靠倒阿弥陀佛的,经中说“如是至心”,他就能达到“至心”,也就是一心一意仰靠佛力救度。如果你现在抱持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我要达到清净心,要有静定忆念的能力才行”,那很可能会漏在弥陀救度之外。
我们讲“可能”,并不是“一定”。如果你的心特别顽固、执着、骄慢,缺乏机深信,恐怕就危险了。不过,只要你坚持念佛,即使有想做功夫的心,但是发现自己做不到,只能归靠佛力,那还是能往生的。
以上说的是平生自修的情况。还有些人在做临终助念的时候,他这样教别人说:“你现在一定要坚持住啊,要努力啊,一定要正念分明地持住这句名号啊!”这样说就不是善知识,而是落井下石的恶知识。你想啊,平常人都做不到,都经常开小差,那些众苦逼迫、苦相如云集的临终人,怎么能做到呢?我们平常发个高烧、得个感冒之类的都不行了,心里忆念佛号,都觉得像是风中之灯,非常微弱,闪烁不定,很快就灭掉了,何况是临终呢?你设身处地帮别人想一想,就知道该怎么说怎么做了。
有人固执地说:“正因为做不到,所以才要他努力使劲做到啊!”这都是不了解弥陀的悲心,不明白易行道的含义,不知道净土法门摄受的是什么样的根机,只是自己在那里自立条章,自设门槛,障碍了弥陀救度的光明,所以称为恶知识。这倒不是说他故意跑来作恶捣乱,而是他不了解净土法门的特别教理,自己想当然的就为别人说,结果就是一盲引众盲。
所以,如果不了解纯正净土宗的法义,大多数人就会以心地忆念为贵,认为这样才可以达成往生,“光是口称,上下嘴唇一搭,能有效果吗?”如果你了解了弥陀的别意弘愿,就会知道口称佛号,声声不空过,每一声都有效果,你心中就会有安慰,有法喜。
你看有的人一天念一万声、两万声、三万声,晚上一打算盘,“我一天虽然念了三万声,可是真正干干净净、清清楚楚、明明朗朗,静定的念佛,如法的念佛,质量高的念佛,没有妄想杂念的念佛,其实并没有几句”,这样一想就很失落,很沮丧了。
什么叫念佛质量高?念佛每一声质量都很高。因为佛号本身就是高质量的,不是你把佛号的质量念高或念低了。就像我们拿着一块金币,这块金币的质量很高,不管我们怎么拿着,是吊儿郎当地拿在手上,还是边吹口哨边在空中抛着,或者用双手紧紧地攥着,这块金币的质量都是那么高,不会有丝毫的减损,并不是靠你怎么拿,这块金币就升值了。
“金币”代表什么?就代表这句佛号。不管你怎么念,佛号的质量都是那么高。质量高不高,不是看我们能念之人的心怎么样,而是看我们所念的佛号本身。
能念之心,再怎样的高质量、高水平,能够入禅定,如果念的不是佛名,那也白搭,因为都是有漏的,是善导大师所谓的“杂毒之善、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没有用的。
即使我们的心没有静定,不能入禅定,在我们这边看一点都没有质量,但是我们所念的佛名像金币一样,是阿弥陀佛永劫修行的结晶,阿弥陀佛一切的功德都含摄在当中,是名副其实的功德大宝海。我们再怎么妄想纷飞,它也是功德大宝海,不增不减,绝对不存在说“我念的这句佛号质量不高”。
所以,不管怎么念佛,都是高质量的,因为佛号本身就是无上的功德大宝海。这样你心里就有安慰,觉得像发了财一样,“我今天念了三万声,每一声都不空过,非常法喜”。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从技术操作的层面来说,我们还是希望心里有一些静定。但是这跟往生没关系,并不是说不能达到这个程度,就不是正定之业,仍然是正定之业。
我们既然念佛了,就希望心里静定。哪怕平常打太极拳、练气功、打坐、听音乐,也希望心静定下来。但是我们念佛人不用这些,什么太极、冥想,不用这些功夫,我们就用这句佛号,也可以达到这个效果。
这是在正定业决定往生的根本利益前提下,来谈现世的种种利益,比如调适身心,让内心安宁,这个作用也是有的,方法就是自己念自己听。并不是说弥陀救度易行至极,只任口称,我就整天胡思乱想,任它妄想纷飞,不是这样的,还是要稍加专注,把注意力聚焦集中在佛号上面,这样心地的觉受会好很多,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相续的法喜。只是在安心的层面上,我们要知道,弥陀别意弘愿不以这个为标准,即使不能这样,仍然声声不空过。
南无阿弥陀佛……
朗读者:佛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