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为何弃我们而去——恭贺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




恭贺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
时间:公元前543年,农历二月十五
地点:古印度拘尸那罗,城外双树林中
人物:释迦牟尼佛,及千余常随弟子
事件:一代佛陀,示寂入灭,或曰“涅槃”。
当年,佛陀决意入涅槃,不但令座下亲随弟子们悲痛欲绝,纷纷舍报,随佛而去,更令后世无数学佛弟子们唏嘘不已,深深自叹生不逢时,所谓“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
今日,又逢释迦本师涅槃纪念日,特撰此文,以追思佛陀入灭本心,聊慰大众忆佛感念之情。
在凡人看来,佛法虽无比高深玄妙,但说出佛法的佛陀还是弃众生而去了,而且去得还有点急,只住世八十年便入灭了,寿数不短也不算长,莫非佛陀也像同时代的孔子与苏格拉底等凡人一样,只能算个“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而已?
凡夫眼浊,于佛境界岂能窥见一二?关于佛灭,作为弥陀化身而来的善导大师最有发言权:
“如来期心运度,彻穷后际而未休。”说的是释迦如来运大悲心,期望度脱苦恼众生,此心绵绵无绝,直到这个宇宙毁灭之时,仍不愿罢休。据佛经记载,当时魔王“敦请”佛入涅槃,佛虽“恒顺众生”,然而念念不忘初心,不忍弃众生而去,便想借侍者阿难之口请佛住世,佛即恒顺阿难,得以再住世一小劫。可阿难一听说佛要入灭,一则太过吃惊,二则被魔力扰乱心神,竟在佛接连三番示意下,仍自迷闷未请出口,所以佛才带着无限的无奈入涅槃而去,所谓“从真如而来,复归真如界”。当然,这些情节都是示现了,是“演”给我们后世众生看的,是有深刻用意的,真相和用意是:
“但以世代时移,群情浅促,故使如来减永生之寿,泯长劫以类人年”,意思是佛之所以缩减本来的永生之寿,不选择长劫住世,只是因为佛心大悲无尽,独选了一个诸佛都不愿降临的处所与时代——娑婆秽土、五浊恶世,众生根机极其浅薄,人寿短促不过百岁,所谓“入乡随俗”,所以佛才“类人年”,只住世八十年,用意何在?
“摄骄慢以示无常,化刚强同归于磨灭”,正是为了摄化骄慢无比、刚强顽硬的五浊凡夫啊!所谓“出现娑婆五浊内,标心为化罪根人:我见邪贪增上慢,教令出世反生瞋。”连现身证悟成佛的佛陀,尚且难逃无常的吞噬与磨灭,何况等而下之无数倍的“实业”凡夫!
“如来息化,众生无处归依,蠢蠢周慞,纵横走于六道。”这是说佛陀去后,一切众生再无归依处,只能被“烦恼贼”害得忧苦万端,就像热锅上蠢蠢乱动的蚂蚁一般,在六道中处处奔逃,惊恐周慞,轮回无尽……
佛陀入灭本心,略指如上。善导大师代我们感慨说:“我等愚痴身,旷劫来流转,今逢释迦佛,末法之遗迹。”我等佛弟子“人身难得今已得”,业障虽重,“不见如来金色身”,然而“佛法难闻今已闻”,到底该如何珍惜这个难得之人身,又如何对待旷劫难闻的佛法呢?
所谓“知恩才会感恩,感恩才会报恩”。在此,敬选善导大师报恩法语数则,以贺释迦本师及弥陀本尊碎身罔极的救命深恩:
若是释迦真弟子,
誓行佛语生安乐。
得免娑婆长劫难,
特蒙知识释迦恩。
种种思量巧方便,
选得弥陀弘誓门。
一切善业回生利,
不如专念弥陀号。
随顺释迦如来教,
毕命为期专念佛。
誓愿今生顺佛教,
行住坐卧专念佛。
若非本师知识劝,
弥陀净土云何入?
不蒙弥陀弘誓力,
何时何劫出娑婆?
普教众生常念佛,
相续念佛报师恩。
自信教人信,
真成报佛恩。
若得一人舍苦出生死者,
是名真报佛恩。
南无阿弥陀佛……
彼岸行者 述
朗读者:佛众

往期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