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09年第三届弟子规传统文化学习营—百善孝为先 - 钟茂森博士主讲
2009年第三届弟子规传统文化学习营—百善孝为先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二集)  2009/12/13  马来西亚北方大学慕阿占沙礼堂  档名:57-010-0002

  重要的是让父母开心、快乐。一般讲孝亲有三个层次,第一是养父母之身,第二是养父母之心,第三是养父母之志,身、心、志。养父母之身这还不能算是孝,当然如果身都不养那就是大不孝。可是光养身不够,还要养父母的心,养父母的心就是要让他开心、快乐,养父母的志就是努力实现父母对我的理想,这是所谓的孝顺。孟子曰:「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这就讲到非常严格了,对父母如果不能够孝顺,这就不能成为人子,也就是说不孝了。顺乎亲,当然父母亲对我们的要求是正确的、是合理的、是符合理性的,这个我们一定要顺从,要照做,如果父母亲万一对我们要求不合理、不合法怎么办?甚至像「二十四孝」里讲的舜,大舜的父母,对他是非常不合理,不仅不合理,简直是不近人情,甚至是没有人道。你看舜的父母三番几次要把舜置之於死地,虐待舜,可是舜他真正做到顺了,他有这个智慧,既能不违逆父母,又不使父母陷於不义,这要智慧,愈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愈能够锻炼出自己的德行、智慧。舜他能接受这种考验,为什么?因为他是由衷的爱敬自己的父母,所以他能做到顺。在这样的环境下都能顺,那没有什么人不能顺的,所以他肯定能使人人和顺。所以后来他做天子,尧把皇帝的位置让给他,他治理天下用什么?用他的孝顺心,以孝治天下,所以也能使民心归顺,这是圣治。《大学》里面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孝字统统都能做到圆满,舜就是这样。

  要做到顺也是很不容易,为什么?这是需要把自己的习气磨掉,把自己的棱角磨掉,把自己的个性磨掉,才能做到顺。老子讲的「上善若水」,上善,不是中善、下善,是上善,若水,你想水能柔顺一切,遇到山形它就绕著那个山形来流,遇到石头它也能绕开石头流,它能一直奔流到海,这是讲它的志向坚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是柔顺万物,这叫上善。我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第一是立志,志在圣贤,那你学传统文化就学得正宗了。有的人学传统文化学来做什么?消遣,消遣消遣,茶余饭后谈一谈、聊一聊,带一点文人的气质,好像觉得这很时髦,这叫消遣,不是真学。真学第一个志得立起来,立志做圣贤。朱熹朱夫子讲的,我们立志做好人,不要立志做贵人,就是不要去追求富贵名利,应该追求成圣成贤,提升自己的品德。你这志向立起来以后,一切都要学著顺。顺就是自己个性要把它磨掉,个性也不是好事情,个性太强了就不能跟人顺。这个社会为什么矛盾冲突不断?因为人人的个性是愈来愈强,在家里夫妻两个人个性都很强,硬碰硬,好了,结果就注定离婚。所以要学著舜王,真正能柔顺一切,这个人是最坚强的,要懂得这个道理。为什么?因为你能够磨掉自己的习气,磨掉自己的好恶之心,磨掉自己的情绪,磨掉自己的烦恼,这个人才叫大英雄、大丈夫。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在大学里面谈恋爱是常有的事情。现在我估计大学都不止了,中学,恐怕小学都有了。这也是因为时代的污染,整个社会在宣扬什么?你看看电视里的、媒体里头的、网路上的那些画面、那些内容,恐怕一半都在宣扬万恶。什么叫万恶?万恶淫为首,这不是宣扬万恶吗?现在是愈来愈开放,愈来愈(打个引号)「自由」了,任著情欲的发展。我想大学里老师们都是感同身受,面对这种状况也真是慨叹不已,世风日下。我当时是在大学里,这说话也都将近二十年前,上大学,我学习成绩不错,也算有点能力,自然就有人看上了,发生感情了。结果我妈妈就发现了,你跟这个女孩子来往过密,她就找我谈话,跟我讲现在你是读书的年龄,对於男女感情的事要放在后面。你的学业未成、事业未成,你就被感情束缚住,那你以后成就也就不大,她跟我讲。当时心里觉得挺痛苦,这是什么?正像朱熹朱夫子讲的,要「存天理,灭人欲」,这个是一个痛苦的事情。当天理跟人欲抗争的时候,你是要天理还是要人欲?你是顺父母还是顺自己的情执?这是考验来了。我母亲谈完话之后给我写了几条意见,我给大家分享一下,「第一,读书期间就是读书,不谈恋爱。完成道德、完成学业是大道理、是硬道理,其他放在脚下!」这是邓小平的话,「是大道理、是硬道理」,他说发展是大道理、硬道理;我妈妈说完成道德、学业这是我们做人的大道理、硬道理,其他都得服从这个。

  第二条意见,「如果现在谈恋爱一定会分心,会影响学业、影响功课。」这说得很实在,你看看学校里面,我想百分之百都是这样,一谈上恋爱,学习成绩就会往下降,分心了。以前我在中学读书,我在广州市华南师大附中,这个中学很好,它什么?严令禁止谈恋爱,一经发现立即开除,这是三令五申,严格要求。我们大家当时哪敢做,因为上了那个中学,考上大学是十拿九稳。当时考大学都很不容易,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三,一百个人里面只有三个人上大学,所以当时都是谨小慎微。那个中学,那个学校学风非常好,其中一条就是「严令禁止谈恋爱」。我妈妈给我第三条意见,「读圣贤书要学以致用,格物致知。要把理智放在感情之上,格除欲望,不为男女之情所缠缚,专心致志,完成学业。」什么叫格物?格就是格斗的格,物是物欲,你跟你的物欲来格斗。这是一桩不容易的事情,跟自己的物欲、烦恼习气格斗,如同跟千军万马作战一样,你要不奋勇打败它们,就会被它们打败。你能格物,这《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你才致知,知是良知,致知就是你在时时处处都能良知起用。这良知是本有的,本来就有,本性本善,可是现在被物欲给覆盖住了,你要使你的良知现前,必须把物欲给格除掉。这个是真刀真枪,来不得半点虚假,你是顺还是不顺?当时我选择了顺,听话。现在想起来,听话真好,当时虽然不理解,能听话,这就有福,听话的孩子有福。所以当时放下了以后,专心的求学,很顺利的大学毕业就到美国留学去了,才有后来的博士毕业,走上这个工作岗位。好,这是养则致其乐,让母亲开心有时候你得动真格的。

  好,第三条,「病则致其忧」。这个病就是父母有病,那么儿女,孝顺的儿女必定是非常忧虑,千方百计帮助父母医治。在前几年我们看到一个孝子的故事,这个人叫戴永胜,当年二十七岁,他是一个山东省枣庄县的煤矿工人,初中毕业文化程度,做煤矿工人是很辛苦的工作,家里很穷,母亲是农民,结果后来发现得了癌症,医治已经无效。医生已经跟戴永胜说,你母亲已经不行了,顶多不到半年,你看看把她带回家,她爱吃什么就给她吃什么。结果戴永胜非常的心痛,看到母亲天天呕吐、发烧,起不了床,受病苦的折磨,一天天的消瘦,心里像刀割一样的疼痛,这位孝子发了个愿,说我一定要将我母亲治好。在医院里找西医没办法了,於是他就去找中医,到处去寻医找药,他为了去请一个药方,可能徒步要走三天三夜,为了治疗母亲,寻医找药他走了九个省,结果后来搜集了一百五十多个药方,他都成为治癌的专家了。天天就琢磨著给他母亲煎什么药,喝什么药。真是《弟子规》讲的,「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真做到了。结果后来经过他的调治,他母亲的病竟然愈来愈减轻,身体愈来愈恢复,半年之后再到医院复查,医生惊奇的发现这个癌细胞已经萎缩了百分之七十,这也是说这个病已经好了七成,这医生叹为观止,这个就是医学史上的奇迹。后来他母亲,你看那个相片里看到的,下地干活没问题,好了。那我们来想,是什么把他母亲治好的?孝心。日本的江本胜博士的水实验大家都很了解,他水实验最重要的一条结论是讲你以孝心、善心、爱心对待水的结晶,水结晶就很美,如果你以一个恶毒的心对水,水的结晶就很难看。那我们想一想,戴永胜天天用什么心给他母亲煎药?孝心、爱心、知恩报恩的心,我们相信他那个药水结晶一定是很美的。人体百分之七十的成分是水,水结晶都这么美了,病当然能好,癌细胞给转化了,所以奇迹就出现了。奇迹怎么来的?孝悌之至。《孝经》上「感应章第十六」讲到,「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无所不通」,你的孝心到了极点,通於神明了,神明我们用现在话来讲,神了,神奇出现了,奇迹发生了。光於四海,四海,天下都能感动,都被你的孝心之光感染。像我们今天听到这个孝子的故事也都为之所动,这是孝之光,无所不通,每个人都能通,为什么?因为「人之初,性本善」,孝就是本性本善。所以我们用孝心对待父母,竟然就能够感化所有的人,这个奇妙!所以孔子说,孝道可以能够和谐世界,这是至德要道,你自己能行孝了,你就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奇妙!

  好,下面第四个部分,「丧则致其哀」。丧,父母过世了,行丧,要尽到自己哀痛之情。《弟子规》上讲「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三年,按照《礼记》讲这三年是头尾三年,实际上是二十五个月,二十五个月守丧,常常的悲咽哭泣。为什么会这样?不是装的,故意为了这个礼去装那是假的。那是什么?真正感到心痛!父母生我、养我恩德如山,我还没来得及报答父母,父母竟然就离我而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孝子悲痛之情油然而生,那是止不住的,那是自发的,所以常常悲痛。悲痛必然有表现,「居处变,酒肉绝」就是表现。居处变,就是讲你的生活要发生变化,不能够再享受,不能睡大床,得睡小床,夫妻分房。古人去守墓三年,得睡在墓地里。你看子贡当年为他老师孔子守丧,人家守丧三年,他守丧六年,搭个草庐在老师墓碑旁边守候,尽自己的哀思。能尽这个哀思,心才能够淳厚。所以古人讲,「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慎终就是讲守丧,追远是讲祭祀,下面讲到的「祭则致其严」就是祭祀。慎终追远能使人的道德淳厚。酒肉绝就是吃素,不能再吃酒肉。为什么?喝酒这是昏乱,酒能乱性、乱智。吃肉?吃肉断我们的仁爱心。所以孟子讲的,「君子远庖厨」,为什么远离厨房?因为不忍看到厨房里杀生的场面,所谓「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一丝不忍之心。动物都有父母,我的父母死了,我岂能够吃人家的父母?它也有儿女,它的儿女该是多么悲痛!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想到这里,你怎么忍心去吃肉?这是保全自己恻隐之心,保全自己一点仁爱之心。我记得我什么时候开始吃素的?一九九0年,当时就是家里老人去世,所以母亲带著我开始吃素。本来是想著吃三年看能不能,不行四十九天也好,结果一吃,吃到现在,十几年了。后来才知道吃素最健康,对身体好。其实真的,你有仁爱之心,你想想你身上的水结晶一定是最美的,肯定是最好的。吃肉多了身上都带著那些动物的怨气,那岂能好?所以守丧期间素食,最好终身茹素,这是表达自己哀思。

  好,第五方面事亲,是讲「祭则致其严」,祭祀父母要尽到庄严。父母虽然不在世了,可是我们的孝心却不要因为父母的不在就断绝了,孝心是我们的本性本善,本性本善是不能断的。所以古人讲,「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父母的丧礼我们要尽到礼,祭祀要尽到诚敬心,就如同父母在世一样,我是生前如何事奉父母,父母走了,我们现在祭祀父母还是用同一个心祭父母的灵,如同父母就在眼前一样,你看这种纯孝。所以人心能厚道,人心厚道他就有福。《孝经》里面也讲到,「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给父母祭祀在古代很讲究,立宗庙,天子立宗庙,诸侯立宗庙,大夫也立宗庙,他有家祠,一般平民至少在家里立一个牌位,祖先的牌位。这个鬼,孔子讲的鬼是指祖宗的灵。鬼有没有?现在科学愈来愈发现是有了,但是我们这里不谈,因为咱们谈传统文化,忌讳说这个。但是孔子他不反对,你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说明有鬼,鬼就是指祖宗的灵,他来享用。所以事奉父母,父母走了之后事奉鬼神。但是事奉鬼神比事奉父母更难。你看《论语》里面讲了,子路问事鬼神的事情,夫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问死的道理。「未知生,焉知死?」说明夫子著重於我们从生到死这一段,其他的就不谈了,谈了你也没用,你不会,现前这一段你还没搞通,以后的更不谈了,但是我们的敬心一定要有。所以祭祀,春秋祭祀,以时思之,这是按照时节祭祀父母、祭祀祖先。

  祭祀这个活动不是迷信,它是什么?启发我们孝心的教育。人能够不忘祖先,甚至多生多世之前的祖先都不忘记,你想想现前的父母他又怎么能够忘记?他怎么能不孝顺?所以祭祀祖先这里面有大道理,能够敦人伦、尽孝思,所谓和谐之本。我的爷爷今年九十一了,我接他到身边来奉养他。他老人家一生对祭祀这桩事情就非常重视,虽然他没有什么文化,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化程度,可是我们小时候最深的印象,就是到了祭祀的这个日子,像春天的清明节、冬至节,这些祭祀的日子都带著我们,我们父亲一辈的、还有我们这一辈的,祖孙三代,上到后山去扫墓,去整理祖坟,去祭祀,几十年如一日。他的父亲走得早,他十几岁就没有父亲,但是对父亲的这种祭祀、哀思,到现在都没断过。所以我们从小耳濡目染,受到这样的一种教育。所以祭祀的作用很大,如果国家能提倡祭祖,这祭是纪念,纪念祖先,不忘本,那么这个国家是最有福报的,就像一棵树它有根本,像一个河流它有源头。

  所以刚才我们提到事亲五致,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这是什么?其实《弟子规.入则孝》就是讲这个。我们试著把《弟子规.入则孝》这部分按照这个事亲五致来排列,大家就看得很清楚。居则致其敬是什么?具体落实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你这才能做到居则致其敬,对不对?你这些不做到,那个敬也是假的。所以《弟子规》是《孝经》的落实,没有《弟子规》,《孝经》是成为空谈。养则致其乐?你看包括「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等等等等,一直到最后,「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都是讲养则致其乐,让父母开心,养父母之心。下面病则致其忧,是「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你这是落实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这是致其哀的表现。祭则致其严,是「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所以《弟子规.入则孝》完全就是具体的把《孝经》事亲五致给落实了。所以孔子讲《孝经》是他的行,说「行在孝经」。《弟子规》就是《孝经》的行,是根本的根本,你能在《弟子规》上落实你《孝经》才能落实,那才有可能成圣成贤。这五致,你看五方面都有个致字,致是做到极处,不容得丝毫怠慢,是尽心尽力,这叫做致。这是讲到事亲。

  下来这个《孝经》讲的孝道第二层次是事君。事君我们刚才讲了,就是现在的话讲为人民服务,也就是你的事业,你从事这个行业,譬如说你是老师,你把你的课教好,把学生教好,这也是事君,你尽忠职守,你对你的工作尽职尽责,这是事君。《孝经》当中说,「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这是讲事君。所以事君和事亲用的是一个心,都是孝心,对父母叫孝,对於君,君我们现在讲的你的领导,领导我们对他是忠,忠心和孝心是一个心,不是两个心,只是换个对象,同一个心对不同的人。实在讲,我们讲的五伦关系,五种人的关系,都是用同一个心来对待,就是用孝心。你对父母就是孝,对儿女就是慈,这是父子有亲,父母跟儿女的亲爱的关系体现到父慈子孝方面。对於君长,领导、长上我们是尽忠,对待下属是仁爱,君仁臣忠,君臣有义,这也是孝心的延伸。夫妇之间,夫义妇听,做先生的要讲道义、恩义、情义,做太太的能够帮助丈夫,所谓相夫教子,这个是什么?这个还是孝心,其实这个孝心就是爱心,尽到自己的本分和义务。那我们这里插一句,多讲两句,现在讲到相夫教子可能有一些女同胞们不服气,为什么我要相夫教子,他不来个相妇教子?相是帮助的意思,我要帮助他,他不能帮助我吗?现代人确实都讲究男女平等,所谓女性是半边天,对不对?半边天。古代中国传统的时代确实是男主外女主内,我们乍听起来就觉得好像古代是重男轻女,好像女子没有地位,不受尊重,男权主义。当然主外、主内这个我们先不去评论哪个对,因为主外和主内当然是根据人他天生的一个性格和能力,以及他的特徵来决定会比较好。大概是因为男子可能能动的比较多,女子天性守静比较多,所以可能分主外、主内。但是我们要想想,主外重要还是主内重要?内重要还是外重要?内。你看,(来点掌声!)为什么内重要?虽然刚才回答的特别小声,但是你们也说准了,或者是猜准了。

  为什么内重要?孟子曾经讲过,「不孝有三」,怎么样?「无后为大」。如果对我们父母不孝顺莫过於没有后代,因为没有后代这家道就断了,这家业到我这代就没了,那是对祖先的大不孝,所以古人重视留后是这个道理。这个后代,是不是你生出好多个就叫有后?不一定。那些猪、狗它也生的不少,一窝,比人还多,它叫后吗?这不是孟子讲的后。「人之所以异於禽兽者」,不在於他能生多少个,在他能够教导他们,如果「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於禽兽」,吃得饱、穿得暖,终日无所事事,无所用心,这就是差不多跟禽兽一样了。所以我们的后代不是说只会吃、只会玩,那不叫后,真正孟子所说的后,是讲的这个家,它有它的家道、它有它的家业、它有它的家规、它有它的家学,我们的儿女儿孙能够传承家道、家业、家规、家学,这才叫有后。这个重任是落在谁身上?这是母亲负起大部分的责任。所以主内比主外更重要,主外只是什么?来点经济来源,有衣食温饱,能够维持家计。当然这个也重要,不能说不重要,「民以食为天」,但是孔子曾经也讲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对於君子来讲,衣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把这个家道、家风传承,所以相比而言,教子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所以这是女子神圣的使命,古人重视这一点,所以他希望什么?女子都能承担起相夫教子的责任,这个是什么?对家庭最大的贡献。

  所以与其说中国古代是重男轻女,我以为不然,倒过来说,重女轻男还有点道理。所以男有男的使命,女有女的使命,不能混淆。一个社会为什么会乱?就是各人不行自己的道了,如果各行其道,这社会肯定就是和谐、安定。如果一个社会像古圣先贤讲的,「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这就是乱世。现在再加一条,「男不男、女不女」。乱是从哪儿乱?从家庭开始乱,都不能够安守本分,各行其道,自己最重要的使命都丢掉了,去争著那些相对不那么重要的事情,这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之所在。所以古德有说,家庭教育是社会安定和谐的根本,家庭教育里面注重教子教女,而教女尤为重要。为什么?有贤女将来才会出贤妻,有贤妻才有贤母,有贤母才能有贤子,好儿子是母亲带出来的。你看看我们现在称某人的妻子叫「太太」,太太的名字哪来的?源於周朝,三千年前,公元前一千多年前,三千年以前的事情,周朝开国天子,这是周武王,周武王的父亲是周文王,文王、武王都是圣人。文王的祖母叫做太姜,她生王季,王季娶了太太是太任,生文王,文王娶了太姒,生武王、周公,一家都是圣人。这圣人谁生的?这是周朝三太生出来的。所以周朝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八百年的基业,三个女人奠定的根基,没有这三太那没有可能是周朝。

  所以现在我们尊称某人妻子叫太太,何太太、李太太,你要知道太太这个名字可不简单,是对女子最尊贵的称呼。称你一声太太也就是说你要做圣人的母亲,你生出来的儿女将来都像文王、武王、周公那样的圣人。所以你看看,太任生文王的时候注重胎教,记载上讲,太任怀孕的时候,眼,就是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身、口、意都是纯净纯善,所以她能生养圣人出来。孩子在腹中,娘胎里面就奠定了先天的圣贤根基,一生出来之后,头三年母亲带,这母亲一举一动都影响著孩子,所以给孩子又打下坚实的根基,他这一生就定下来。古人讲「三岁定八十,七岁定终身」,不是没有道理的。他的根基奠定好了,这以后他不会学坏,这个功劳在母亲。所以人类社会,我们现在谈要永续发展,靠谁?靠女性。所以古德讲,治国平天下的大权,女子操得一大半,你们想想多么重要!所以我们很希望我们的学校在教导孩子的时候,第一重视孝道教育,还要重视女德教育。女德教育真的是和谐世界的大根大本!这话不是我说的,古圣先贤说的。你看清朝乾隆年间陈弘谋先生编的《五种遗规》,是把几千年的大儒的这些典籍文章编在一起,分为五个方面,五科,五种遗规,「养正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还有「在官法戒录」。把「教女遗规」单列出来,可见得多么重要。现在我们不重视这个,所以社会就乱了。为什么离婚逐年攀升?美国离婚率超过一半,我相信每个国家离婚率绝对不亚於经济增长的速度,有太过之而无不及,原因就在於夫妻之间他的角色都没有扮演好。古人把男女比喻成天地,夫君如天,天的德行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地的德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所以女子的德行是什么?厚德载物,一切都能包容,一切都能够柔顺。一个家里有天、有地这才能稳定,要是现在女子不要地了,去争做个半边天,这就麻烦来了,没了地,天上又打架,那就是天翻地覆了。

  而我们来看看那些鼓吹所谓女权主义的人,什么用心?如果他是有意的,那叫危害社会,如果是无意的,也是坑害女性。为什么这么说?我跟你分析一下,女子本身最重要的使命是繁殖人类后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她的最大的使命是让人类有后,这个后是,既是有这个肉体的后,还有精神的后、文化的后。这一个工作已经够重的了,任务负担很重。所以古人知道,人,又不是三头六臂,总是做最重要的工作就行了,其他的不太重要的由男子做就好了,经济的来源男子做就行了。现在一鼓吹男女平等,好了,女的要跟男的去争工作,家里最重要的使命不做了。也不能不做,因为她得生养,结果两个重担同时压到女性的肩上,把她压得死去活来,这不是坑害女子吗?一分压力都够重了,现在还两重压力,又要工作又要生养,那两种都做不好,反而把人给压坏了。你看这是提倡女权主义的后果,这哪是讲女权?分明是坑害女性。所以要使得社会安定和谐必须各行其道。

  那么我们孝,对於朋友就是有信,对於长幼、兄弟就能做到兄友弟恭、长惠幼顺,这都是一颗孝心延伸出来的。所以以孝事君就能忠,以敬事奉长上就能顺,一个人能忠、能顺,他就能够做到事君,这也是孝。为人民服务我们说要全心全意、尽心尽力,没有丝毫私心,就像对父母一样没有私心,不求回报,如果落到自私自利里面,那是自己损了自己的德,又戕害了社会,这就是成为大不孝。哪怕你通过非法的手段得了很多钱供养父母,也是不孝。所以尽忠职守,做官的不贪污、不受贿,为人民服务,做任何的职业都能够尽到自己的心力,这就是孝道。当然这是建立在孝顺自己父母的基础上,孔子在《孝经》中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你看看某人对领导他非常的恭敬,马前马后的,事奉的很周到,他是不是对领导的忠?那我们得看看他对父母是如何。领导选才,过去提拔干部,选贤用能用两个标准,一个是孝,一个是廉,举孝廉。一个人能孝他就能尽忠,他廉他就不贪污,他没有私心,这是选才的很简单、很实用的标准。国家能不能兴旺,你的团体能不能够繁荣,看你能不能用人。用人要用孝子,所谓「忠臣出孝子之门」。你看看他对你这领导,譬如说你是校长,他是老师,老师对校长是毕恭毕敬,可是回到家里有没有对父母毕恭毕敬?如果没有,那孔子说得不客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你连父母都不爱、不敬,你能爱谁、能敬谁?父母对你是养育之恩,恩德最大,我对你有什么恩德?顶多提拔一下你,也算不了什么,你对我何必要这样?那你为什么会这样?肯定有企图,这企图咱们就不说了。

  所以判断人要看他是不是有真正的德行,就从这里可以看到。你选才要用这种方法,你择友、择偶都得用这个标准。你看男孩子追一个女孩子,女孩子得提高警惕,看看他对你为什么这么好?他对你这么好,他对他父母是不是这么好?有没有跟对你一样,天天跟他父母送花,请他父母吃饭,买生日礼物?如果他这些全不做,光对你这么做,那是必有用心,不是谋你的财就是谋你的色,这个信不得、信不得,不可靠。好,刚刚讲到孝道第三层次,第一是事亲,第二是事君,第三是立身。《孝经》讲,「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立身就是修身,修身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那谁修身?是不是要国家领导人才修身?不是。《大学》讲,「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天子是国家领导人,庶人是平民老百姓,你、我都得以修身为本,这是根本。为什么说是根本?这个道理可深了,《大学》讲的,修身才能齐家、才能治国、才能平天下。你身修好了你就能和谐世界了吗?那别人不做,怎么来和谐世界?这个道理我们没弄清楚,所以才会有这种疑问。真正的真相是什么?这个天下,我们讲世界,这个世界,谁的世界?不是别人的世界,是我的世界,我的天下。我这一身跟这天下是一不是二,一体的,所以你身修好了天下也修好了,因为是一体。这就是《大学》里讲的「此谓知本」,你知道根本。什么叫知本,就是你知道天下以我这一身为本,天下跟我一身是一不是二,我这身就像一个圆的圆心一样,天下就像圆周一样,我这身一转整个圆周跟著我转。所以古人有一句话讲得很有道理,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家听过吗?匹夫是谁?老百姓、平民。哪个人?不要讲别人,就是讲我,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你要有这一分担当你才有可能入圣,你要不敢去担当,那你这一生成圣成贤是没指望了。这叫什么?《弟子规》讲的,自暴自弃。什么人才叫不自暴不自弃?你有这一分担当,这个天下是我的天下,不是别人的天下,所以我这一身修好了,一家也齐了,一国也治了,一天下也太平了,这种人就是圣人。所以以修身为本,修身就是立德,立德是以尽孝为本,讲到根本的根本就是尽孝道。所以能够力行孝道,从而对一切人都用这个孝敬心,你叫立身行道。

  扬名於后世,你道德高了,人们对你自然就钦佩,自然你的名字就传诵出去,大家就仰慕你。我自己要不要有我要扬名的这个念头?那不行,你想我要出名,那你还是个名利心,名利心怎么能做圣人?圣人决定得像孔子一样,「视富贵如浮云」,把名利心放下,自己不想扬名,只想立身行道。所以,那为什么这里说要扬名於后世?大家得看清楚,这写得很清楚,扬名於后世,没有说让你扬名於现在;现在想出名,有问题。你看孔子当年没有想要扬名,后世把他推出来的。到什么时候把他推出来?几百年后的汉朝建立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听了董仲舒的建议,才把孔子捧出来,到那时候才扬名,才把儒家定为我们中国根本的文化。那是因为孔子崇高德行的感召,众生有福,才有这个因缘出现,我们才得以学到孔子公的教诲。

  这样子出名了,以显父母,你看我们想到孔子必定想到孔母。孔母当年送孔子去读书,不让孔子回来给他家里干活,希望孔子去成圣成贤,我们感恩孔母。我们现在读到孟子的书也就想到孟母,孟母三迁,「子不学,断机杼」,这都是孟母的这种伟大的精神,这是圣母,有圣母才有圣子。所以说到刚才这个女德多么重要,假如个个都像孔母、孟母那样,那我们这个社会简直就成了极乐世界!所以自己能够立身行道,这是终极的孝心,大孝、至孝。我母亲对我也有一分志向,在我十九岁上大学第一年生日,我母亲给我写了个贺卡,在这份贺卡里面她把她这一生对我的愿望都写进来,我给大家分享。她说「茂森儿,祝贺你十九岁青春的年华,这是你迈进大学的第一个生日。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只有失去时才知道它的价值,这就是青春和健康。希望你做一个智者,身置庐山之中,而知庐山之美。你已经成年,今天和你谈谈我对你人生的总体策画。假如环境没有意外,你的道路是: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攻读博士,获博士学位。争取到当今世界发达的国家学习和工作。成家要晚,立业在先。遵循古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修养方面,克服浮躁,一心不乱,增加自控能力,宁静致远,行中庸之道。三十岁前学习、积累、打基础;三十岁至五十五岁成家、立业,干一番事业;五十五岁后收心,总结人生,修持往生之道。这样,当你回顾往事的时候,可以自慰的说,我活著的时候很充实,离去的时候很恬静。永远爱你的母亲,一九九二年五月。」转眼间已经过了十七个年头,回顾过去走过的十七年的路,我也可以自慰的说,母亲的一部分愿望我已经实现了,但是有太多的还没有实现,譬如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可是圣人的标准。

  我值得庆幸的是,母亲是一个希望儿子学做圣贤的母亲。当我在美国大学教书,并且获得美国政府授予我的杰出教授和研究人员的绿卡那个时候,当时我们的恩师他在澳洲建立了学院,专门推动圣贤文化,恩师就劝导我们从美国到澳洲去。我们母子都是他的学生,当时我们就有点踌躇,这澳洲,人生地不熟,在美国工作挺好的,工资也挺高的,学术水平总是美国,我是学金融的,应该是在美国是算第一的了,要舍弃也真有点儿要考虑考虑。但是没考虑多久终於也就决定了,跟著我们的恩师到澳洲净宗学院。当时昆士兰大学,这也是澳洲排名很高的大学,就请我做金融这方面的老师。因为也是很庆幸,原来在学术方面有一点成绩,所以来到大学依然能够保持在发表论文、还有拿到国家的研究资金项目方面都是在学院里面是领先的,后来学校也给我一个优秀人才的一个奖项。到了澳洲两年之后,大学就破例把我提升为副教授,并且给我一个tenure,也就是终身制的,中国人讲铁饭碗,就是只要你不想离开学校,你也就可以一直待下去,到退休为止。工作是很安定,工资也不错,有房子、有车,当然没有谈婚论嫁。平时跟著母亲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工作之余也给恩师做点服务。因为恩师在世界各地推动宗教团结,另外推动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的教育,我得以有幸跟随他老人家好多年,在澳洲四年,就跟随他老人家,就像孔子周游列国一样,到每个国家会见一些国家领导人、宗教领袖,都是希望能够鼓励他们、提醒他们推动伦理道德教育、推动宗教和谐。到后来我也获得了终身的这种教职,本来很稳定了,母亲对我的希望到了这里也算告一段落,我算给母亲有个交代。

  可是有一年我母亲,这是二00五年,就给我写了一个生日贺卡,对我又提出了更高要求,她是这样写到,她说「茂森儿,做母亲的希望你更上一层楼,希望儿子做君子、做圣贤,你能满我的愿吗?」这下是来真的了。我当时也考虑到,是啊,我做金融教授,虽然也不愁吃、不愁穿,可是对社会贡献有多大?至少我自己预期的要比这个大,我觉得就这么一辈子就在大学里混,混到老,好像有点自己不忍。於是那时候当我获得其他的大学的这些教授的聘函,因为在学术界里面也是竞争很严重,不仅是我们老师之间的竞争,大学也要抢人。当时我刚刚获得这个终身教职,就有多家大学来聘函,聘我去做主席教授。有一个在中国国内的大学,很知名的,以高薪聘我。当时我跟母亲也在商量,是不是应该回国养老?叶落归根,也应该为国家祖国服务,是不是应该回来教书?那个大学给我的条件也不错,主席教授,一年八十万年薪,送一套房子,包吃,另外有十五位助理教授做为我的助手。当时我母亲去跟师父报告,说您看茂森将来是回中国好还是在澳洲好?请教他老人家,那时吃完早饭,我妈妈跟著他后面散步。结果他老人家听了我妈妈这个请问,沉默了半晌,然后突然来了一句「圣贤好」。这一句话听起来是答非所问,我妈问是在哪好,结果一下子,就好像佛门禅宗的那个祖师的机锋话,喀嚓,把你的思惟给斩断了。回去我们就悟了,是什么?确实,你看我们老想著自己,自己到哪儿好?有没有想到社会需要你做什么?你是为私还是为公?学圣贤书学了这么多年,听恩师讲经也听十几年,难道在做人生决定的时候还是自私自利起用吗?后来我们明白了,现在社会最需要的真的不是金融教授,需要的是伦理道德圣贤教育的师资。於是我就决定准备辞职,去师从恩师学习和弘扬圣贤文化,帮助社会。

  我在二00五年给我母亲的一份贺卡当中表达了这种心愿,也是回答了刚才妈妈的那个问题。我说「亲爱的妈妈,《孝经》上说,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因此大孝者应以德济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目前世界圣教衰危,天灾人祸频繁。我们庆幸得蒙净公恩师教诲,得遇正法,获益无穷。我愿继承恩师之志,为挽救世运人心努力修学,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开始,尽形寿为人演说圣贤之道,以报父母、恩师、天地、祖先、古圣先贤之德!」妈妈接到这个贺卡,她对我说,「能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小孝;能孝敬天下的父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大孝;能成就圣贤,普利众生,使千秋万代人获益无穷,是至孝!我支持儿子走上大孝,奔向至孝。」於是我就把工作辞掉,我母亲带著我去拜师,非常庆幸,恩师他特别的高兴,那是二00六年九月二十七号那一天,在香港,我母亲带著点儿束修之礼去拜师,恩师换上了新装,接受了我们的礼拜和礼物,从此我就从教授的职位上退下来做一名学生。从二00六年底到现在,三年多了,这三年来都是以在摄影棚录制经典、讲演为主,因为教学相长,我们恩师培训学生的方法,就是让我们自己备课,自己演讲。这三年来在摄影棚录制的经典、课目,已经超过一百个专题了,包括很多儒释道的经典。至今为止,我们有个统计,已经录制了超过一千二百小时,每天都平均大概有两个小时的这样的一个演讲。我们是在录影棚里面演讲,不接触外缘,基本上属於隐密的自己静修,自己通过学习,然后对著摄影机来分享,分享完了之后,这个视频就把它挂到网上,有缘的人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是又可以独善其身,也能够兼善天下。

  我在拜师以后给母亲写了一个生日贺卡,其中写了一首诗,跟大家分享,叫「感恩慈母颂」,这是感恩母亲对我的三十多年的养育,如今她六十多岁了,她愿意把自己唯一的儿子奉献出来,让儿子舍弃高薪的职位,自己还是回到自己原来的住处,拿著自己原来的退休金,过著清淡的日子,这种奉献,我在这里用这首诗来表达对她的感恩。「春秋六秩转瞬间,育儿辛苦三十年。昔有孟母勤策励,而今家慈不让贤。不恋高薪教授衔,唯希独子德比天。从来豪圣本无种,但以诚明度世间。」所以我们母子心连著心,有著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觉悟、共同的理想,那就是让世界更和谐、更美好!《论语》里面孔子有一句话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一生追求的是仁,能成仁就能成圣贤,那么仁远吗?如果我们能够自己克己复礼、格物致知,这就能够成仁,一念就能够转凡成圣,斯仁至矣。孝悌是为仁之本,那孝远乎哉?我欲孝,斯孝至矣。陆九渊,就是宋儒,曾经讲过,「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整个宇宙实际上就是我的心所变现的,万事万物都是我心所转、我心所变。只要我们能够今日克己复礼,这天下就归仁,这孔子说的。只要我们一念能够行孝立德,天下也就和谐了,宇宙也就和谐了,所谓宇清国安家和人乐,我们现前就能做到。

  最后我想用几句结束语表达今天所讲的内容,也是感谢大家今天的到来。第一句是,把孝心献给父母。第二句,把敬心献给师长。第三句,把爱心献给人民。最后,把信心留给自己!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