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三届弟子规传统文化学习营—弟子规—做人的根本 王贵清老师主讲 (第二集) 2009/12/12 马来西亚北方大学慕阿占沙礼堂 档名:56-037-0002
我们来继续分享,上节课我们分享到「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这一句经句。而长养一个人待人处事接物恭敬的人生态度,我们想,当一个孩子、一个学生,他有了恭敬的心,他会不会不听老师的话、不听家长的话?会不会?一定不会。所以今天在教育界,我们听到从西方传来的,说孩子有叛逆的心,是吧?逆反,叛逆。在我们孩子为什么叛逆?在我们老祖宗的教诲当中,有没有叛逆这一词?有没有?也有,但是我们老祖宗不叫叛逆,叫「犯上作乱」。我们看《论语》在「学而」,第一篇的第二章就讲出了,学生,一个人犯上作乱,就是叛逆的根在哪里?我们来找一找。有子是老夫子的学生,他说,「其为人也孝弟」,一个人做人既孝又悌,《弟子规》上说的「首孝弟」,其实孝就是一个孝道,悌是师道,孝亲尊师,一个人做人是这样的话,「而好犯上者鲜矣」。我们看好犯上这是结果,原因是什么?不孝悌。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好作乱又是个结果,原因是什么?好犯上,对不对?所以我们这么推下去,不孝悌然后才犯上,犯上才怎么样?才作乱。我们说学生、下一代,不跟我们父母顶嘴或者说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的话,我们要抓住「君子务本」,本在哪里?教孩子孝、教孩子悌,就找到根本。所以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所以教育到底在教什么?要是说得很简单的话,就是在教孝、教悌。尧舜之道无他,孝悌而已矣。古代圣贤明王,他们治理一个国家,都是教孝、教悌。教育其实很简单,难在哪里?难在是我们自己要做孝悌的榜样。我们要求孩子,希望孩子能听话,能成为一个孝子、尊敬老师的人,我们首先就要做一个孝子、一个敬师的人。所以我们说立志有根,根在哪?根从孝道教起。一个人真有了孝心,他自然生出仁爱之心,为仁之本与,那个仁应该是仁爱的仁,为仁爱的根本,是孝。
今天我们教孩子说爱国,我在中国的时候,我发现一个现象,中国我们教育,每个周一早上有个升旗仪式,我们这有吗?也有是吧?然后我发现学生,你跟他讲怎么爱国家,他好像感受不深,很空洞。结果后来学了《弟子规》之后,他孝心开了,你再跟他讲国家的恩德,再升旗,我做老师的也一样,我们看著我们中国那个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深刻感受到一个国家对我们那种护持的恩德,我们站在那落泪,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孝心开了一些。一个人懂得爱父母,他一定是一个忠臣,忠臣必出自孝子之门。所以原点一定是先爱父母,把人的爱心唤醒。《弟子规》首先就是「首孝弟」,首是本,然后到「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接下来到「泛爱众」,原点是孝。所以在我的教学当中,我始终没有离开孝道。
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她学了《弟子规》之后,孝心打开了。打开之后,她是从下面县城送到海口市读书的,一个女孩子,她每个月回家一次,第一个月回家,一进门就把她母亲抱住了。她母亲说:「一个月没有回来,就懂得撒娇了。」她说:「妈妈,我不是撒娇,我觉得对不起您。」她妈妈说:「为什么?」她说:「您当初把我送到海口读书的时候,我恨您。」为什么恨?她说:「您把弟弟留在身边,把我送出去。」海南有一个,就是有一点重男轻女的习惯。她说:「我觉得您偏心,我怨您。但是我学了传统文化、学了《弟子规》、学了孝道,妈妈,我理解您了,您把我送到海口市,是让我接受最好的教育,是为我的人生前途著想,我误会您了,妈妈,我向您道歉。」她妈妈一听非常欢喜,并且告诉孩子,让孩子转达,向王老师表达,要感谢王老师把中国文化带进了我们孩子的生命当中。
其实不是感谢我,要感谢我们的老祖宗代代把这种智慧,五千年的智慧代代传给了我们。可见老祖宗这颗念念为子孙著想的心,我们要能够感受。我们手捧每一本经书的时候,那里面凝聚了我们祖宗多少的那种爱心、那种恩德,没法计算。所以我们必然要以感恩的心,以至诚恭敬的心,真正去力行,才能对得起祖宗这分恩德。这个孩子每个月回家一次,她都会教她弟弟一句《弟子规》,而且跟她的母亲讲:「妈妈,你一定要对姥姥、爷爷、奶奶要孝顺。」你看,当一个孩子孝心开了,他也会养父母之智,智慧的智,他也会去劝父母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伊斯兰教当中有一句话说,「天堂就在母亲的脚下」,这句话很有味道,人要想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一定要孝顺父母,当下就活在天堂。假如有天堂的话,将来升天堂,一定也要从孝道做起。这句话很好。
所以当这个孩子孝心一开,这个孩子送到我们海口市是因为学习不好,数学不及格,语文六十分左右。送去三个月之后成绩,数学、语文都达到九十分左右,当我离开这个学校的时候,从来没有退过。而且这个孩子学习,我给她留作业,她觉得不够,她说王老师,你要多给我留。所以当一个孩子孝心开的时候,学习不用我们在那老看著,那多累!我们班学习的整体状态,学得确实体会到夫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真的。态度端正,孝心开了,「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他自己就发愤了。我们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没有发现说哪个读书人「厌学」,有这个字吗?为什么五千年的教育都没有提到厌学,今天我们才教了多少年,学生就厌学了?我们要深思。教对东西,不会厌学的。人愈学愈有智慧,烦恼愈来愈少,怎么可能厌学?我学中国文化是学得欲罢不能,不是厌学。读起古书来,跟古人对话,真的是,有的时候读得兴奋的时候,站起来走几圈,太好了!一拍桌子,太好了!其实我们学对了东西。
有的老师可能担心,抓德育,成绩都没时间抓了,有没有这分担心?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从德行根本入手,孩子的成绩会愈来愈好。我们班学习最后达到什么状态?我上课叫资源共享,我是教语文的,每篇课文,学生自己回家他自己查资料预习,预习的资料查得都非常精辟,还知道筛选。然后来了之后,我属於一个主持人的角色,在课堂上,学生谈他自己预学的感悟心得,对课文进行分析,谈得非常深刻。今天孩子写作文,我们看到非常苍白无力,哪景色美,「啊!这景色真美」,就光啊,都没有真情实感;一写做好事,就「扶老大娘过街」,对人生毫无感悟。为什么古人的文章,千古道德文章,行云流水,读起来是气势磅礴?那是「真感情,好文章」,不是坐在那憋著脑子疼,爬格子写出来的,他是真有那种德行、有那种感悟,下笔如神。所以当孩子学了这些孝道,有了人生感悟的时候,他写出的文章,我们看了会吃惊,对人生有很深的感悟。
所以我们从孝道上入手。刚才谈到学习,班级上课每个同学发言,很快就下课了,一节课。结果同学学快乐的时候,你看,时间是假的,当人很快乐去做一件事,觉得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美好的时光永远是短暂的。只有人觉得活著痛苦,才会觉得度日如年,一种感觉而已。一节课一晃过去了,学生说:「老师,下课了吗?再等,我还有一个问题。」我说:「不行,不能延课。」下课之后,一些学生就把我围上了,我一直是寸步难行,往办公室移动。「老师,你看我这样分析对不对?」「老师,你看我这样想对不对?」有的学生跟我还说:「王老师,我都这么用心准备,您要再不叫我,我可生气了。」到办公室门口,我说:停!我进到办公室,他们算回去了,才止步。学习乐,不是苦。所以这种学习状态,我们班的成绩始终在平行班当中是第一名的。
所以给大家保证,从德行抓起来,我们看到最起码是立足於孩子一生的幸福,这是为人师的一分使命、为人师的一分良知,成绩一定会好。后来总结出来一点,有孝心的孩子,他的成绩跟他自己不断的比起来,一定会愈来愈好,这是肯定的。范仲淹先生为什么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他父母在身边看著他了吗?没有,志向和孝心推动著他,他读书的动力不是金钱。我听一个老师跟我讲到,有个中学生,这个中学生不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感到束手无策,最后没办法,想出一招,把他找来说:「你要不好好学,将来你就不能像你父亲一样赚大钱。」结果这个孩子一听,说:「那我就不用读书了。」老师说:为什么?「我父亲把我一生的钱都给我赚出来了,我还读什么书?」读书不是在赚钱,那人生价值观完全偏颇掉了。苦为什么苦?就在这,读书是为了欲望,欲望是深渊。
所以我们一定要很清楚,我们把我们的下一代在引向何方?我们自己又在走向何方?人生要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每一步踏出去都踏踏实实,不能举棋不定。老祖宗的教诲是「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身」,不是像今天的教育,是摸著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自己都不知道这样走下去,将来是什么样结果,都不知道。老祖宗的教诲不是,三岁,七年,三年、七年之间把人一生的根基就扎稳了。其实在胎教都扎下去了,老祖宗太有智慧了,从胎教就开始了。我们为人父母、为人老师者,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绝对不是钱。用钱培养出来的,我们去看,几乎都是不孝子孙,败家子。老祖宗五千年,没有用钱去培养孩子的,用什么?用德,留给孩子最好的德行风范,我们要深思。
我在山东庆云,有位母亲从东北黑龙江,领著她十五岁的儿子到我们山东。一进门,给我们就跪下去,说王老师,您救救我的孩子。她这个孩子是个网吧少年,当他一进我房门的时候,目光呆滞,面无表情,就是机器人那种感觉。我们坐下来聊的时候,我们聊做一个人要行孝什么的,他都毫无感觉,目光呆滞,他的思惟全停在那种游戏当中,那叫精神鸦片。后来在这学了一段时间之后,一点一点的好一些了,有一天,这个孩子跟他母亲说,「妈妈,我想找王老师,我有话要跟王老师说。」他母亲很高兴,领著他到我们家来,坐下来之后,孩子沉默不语。我说:「你既然找我有话说,没有关系,有啥心里话,你跟王老师说。」结果孩子说出的第一句话,让我们在场的人震惊,他说:「王老师,我不想孝顺我妈。」为人父母者听到孩子说这样的话,是什么心情?当孩子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没有看到他哭过,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眼泪夺眶而出。我说:「为什么你不要孝顺你妈?」他说:「因为在我三岁的印象当中,我母亲对我奶奶就不孝,从来没有叫我奶奶一声妈。」
不要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孩子的眼睛就是摄像机,孩子的耳朵就是录音机,孩子的眼睛就是摄像机。我们从他小,在他面前表现的言谈举止,我们的每个举动、每个眼神、每句话、每分心境,都已经深深的刻在了孩子的心里,那就是人生的根基,那就是教育。然后他母亲说:「儿子,我可以改!」他母亲也很不简单,「我可以改,你相信妈。」她孩子又说了一句:「我不相信你。」他现在妈妈不叫了,他说我不相信你,为什么?「因为你对你妈妈都不孝。」为人父母对於公公婆婆、对父母不孝的时候,把孩子的心伤透了,把孩子人性本善都给伤了。因为孩子跟爷爷奶奶之间是天然的亲情,为人父母不孝,那是我们亲手扼杀了孩子的幸福。还有一个人也痛苦,先生也痛苦。所以今天我们说忙忙碌碌,为了孩子在赚钱,其实我们真正为了孩子,真正给孩子的,不需要多少钱,是什么?就是这分孝道、这分德行,家庭当中最重要的是教育。当我们忙碌在赚钱当中,忽略了孩子、下一代的培养的时候,得不偿失。我们要看得长远,因为人一到中年,儿孙都贤孝,这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我们要会算这笔账,要顺道而教孩子,所以我们要抓到一个根本。
所以有孝心的孩子,他就有笑,哭笑的笑;有孝心的孩子,他就有效果,学习一定有好效果,一定听话。我们有孝心,经营家庭、经营事业,一定都有效果,会经营很成功,一个孝道,全家安。所以今天我们不要在枝末上累得半死,回到根本,好好以身作则,我们会事半而功倍。所以我在班级引导孩子,教孝,首先我要告诉孩子,我们为人师者一定要告诉孩子,你们的父母有多伟大,让孩子要知道父母和他们亲人的恩德。因为人是需要提醒的,不提醒,恩德就忘了,对父母的付出都是视而不见,觉得理所应当。做人的态度,《弟子规》上说是什么?「恩欲报,怨欲忘」,这是做人的态度,恩义、道义的态度。父母不能说,「你要孝顺我」,说不出口,老师要跟孩子引导。有个孩子跟母亲闹了矛盾,跑出去了,在外面绕了一天,很饿,然后在一个馄饨摊,一位老奶奶坐在馄饨摊旁边看。老奶奶说:「你是不是饿了?」她说是。她说:「我给你做一碗馄饨。」她说:「我没钱。」她说:「没关系,奶奶送给你,不要钱。」
结果做好端到她面前,她就开始吃,刚一吃,眼泪就落下来了。老奶奶说:「你为什么哭?」她说:「你对我比我妈对我都好。」你看,我们往往对别人给我们一顿饭的救济,我们觉得别人是如此的好,甚至在车上,别人给我们让个座,我们都觉得很感恩人家。这位老奶奶说:「你有没有想到,你母亲在这十五、六年当中,给你做了多少顿饭?」这个孩子一听,马上放下馄饨,说:「奶奶,我要回家。」回家到门口,她的母亲在巷子口已经在盼著她,一看女儿回来了,说:「来,妈妈把晚饭已经给你做好了,走,咱们去吃饭。」女儿趴在母亲的怀里哭。父母从小到大,我们来的时候不带一个布条丝,来是一身光,我们拥有了工作,长这么大,父母付出多少!怀抱三年,哺乳之恩,这种恩德,我们都忘了吗?但是父母从来没给我们讲过条件,父母对我们是一片至诚,我们回报给父母的是什么?有父母对我们的那分心吗?
我跟学生讲,我父母对我的恩德,我之所以学习,我没有让我父母操过心,为什么?我在我印象当中,我父亲是名老中医,我父亲只要没有病人的时候,在我印象当中,就是坐在那一张用红松木做的椅子上,那张椅子坐了几十年都没有动,一直坐到发黑、发亮,没事坐在那就是读中医书。而这种身教,我想我父亲绝对没有刻意做给我看,而是自然而然。但是往往自然而然的这种身教,对孩子教育的力量非常强大。所以我们很自然的就去读书,不用父母操心。我们老王家是个大家族,我们一家是三代同堂,我父母、爷爷奶奶,下面是我们兄弟四人,八口人。每次吃饭,一定先请爷爷奶奶上座,然后我父亲、我母亲,我们再上座。每一次我看到我父亲都是把用热水烫好的酒,给我爷爷倒上一盅。咸鸭蛋,小的时候那不是随便吃的,有一个咸鸭蛋,切成两半,这一半吃了,下一半还给爷爷留著,「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来客人了,爷爷和父亲陪著客人,母亲和我们在厨房里吃饭。现在我明白了,那就是做人的根基,孝道。我父母对我爷爷奶奶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埋怨的话,父母之间也没有打过仗、吵过嘴。我小的时候童年是非常幸福的,我就是在我父母这种爱的呵护当中成长,我的心是安的,我放学第一件事就想回家,因为有父母慈爱的呵护。今天我们都忙碌上班挣钱,孩子为什么有的不愿意回家?为什么迷上网吧、迷上电视?他人生的根没了,那个根就是父母的慈爱。我记得我母亲,当我二姨妈生病得肺结核,那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她女儿都不敢去照顾,我母亲去照顾一个月,很自然那种兄友弟恭,那种天然的手足之情。这些事我没有刻意去记,但是经常会浮现在我的脑海当中。所以我觉得兄弟姐妹之间,为了一点财产还能去争,我觉得太不可以想像,兄弟姐妹就是应该和乐的。
有一次我下午放学,我小学的时候,我蹦蹦跳跳回家,一到家,因为每次都有母亲做的好吃的东西。那个时候我们读书不像现在孩子压力这么大,语文、数学学好就好。结果我回家是三、四点钟,到家,东北坐的是那种火炕,桌子放在火炕上,我们东北吃饭都盘腿。我刚坐在炕上,我母亲从锅里面,端出来一碗热乎乎的荷包蛋面。刚要吃,然后外面来了一位乞讨的叔叔,冬天。我母亲赶快把这位叔叔就让到家里,坐在我的对面,当时我的小名叫小子,说小子,你先等一下,这碗面先给叔叔吃,妈等一下再给你做一碗。我亲眼看到我母亲做的这一幕,然后看著叔叔在我对面把这碗面吃下去,叔叔那种感激、那种感恩,和母亲那种自然的去帮助人的心境,我内心感到有一种非常的幸福和喜悦。所以老祖宗说,「助人为快乐之本」,这是真的,这些都深深的种在我的内心。今天我能听闻圣教,我想与我父母的为人都有关系,这就是教育。
无论我们给孩子种下去是好的和不好的种子,它都会生根发芽,教育没有丝毫侥幸,绝对没有,我们做出什么,我们的孩子就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在中国大陆有一首歌叫什么?「长大我就成了你」,真的,我们看我们带出的孩子,他的音容笑貌、走路的姿势、说话的语调,都会非常像我们,大家有没有注意观察?就像模子似的,刻字的模子,我们在克隆下一代,刻得很像,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言谈举止,全部种在孩子的心里,所以我们今天要非常的谨慎。讲到我们给孩子要留下的是这种孝道、这种德行的风范,讲到我父母对我的这一分恩德,点点滴滴的恩德,这是最大的一个财富。我父亲是名老中医,半夜来人敲窗户,正睡得很香,来人敲窗户,我父亲冒著大雪,膝盖深的雪,背起药箱就去。年三十刚要吃饺子,马上来病人,我父亲放下,赶快就去,给人针灸不收钱。这些一讲起来,全浮现在我的脑海当中,自然而然为之教育,「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自然而然。所以我们今天学了《弟子规》,要深深的把它落在自己的身上,才能造就出好的子孙。
我们孩子,我们引导孩子认识他父母的好处,一提,其实孩子全知道,我们不要觉得孩子不知道。有的孩子说,我的母亲如果要评「十佳孝子」的话,我母亲可以当选,他说为什么?照顾我奶奶,照顾得非常孝顺,非常孝顺我奶奶。一看奶奶下地,马上就给拿鞋,然后把鞋轻轻给提好,扶著奶奶。奶奶牙口不好,做奶奶喜欢吃的东西,吃苹果,有些硬,煮软了给奶奶吃。奶奶的内衣裤,因为奶奶有点大小便失禁,奶奶不好意思让儿媳妇洗,藏起来,他母亲一定给找出来洗,并且说,为人父母的有没有嫌我们?养我们子女的时候,有没有嫌我们脏?我相信,为人父母从来没有嫌自己孩子脏过。正吃饭,孩子在旁边大便,你看那为人母亲者,很快就放下去照顾孩子,照顾完回来洗洗手,照样吃饭,一点脏的意思都没有。这就是为人父母的心境,所以我们对老人也要用同样的心境。
甚至我父亲要离开这个世间的时候,自己给自己把脉,因为我父亲是一名老中医,一把脉是绝脉,我老父亲跟我母亲就说,给我准备吧,就这几天的事。然后临走之前,我父亲自己刮了胡子,自己洗的澡,第二天就走了,大年正月十六的半夜十二点。走之前跟我母亲说了几句话,我的大名叫贵清,说贵清结婚的钱也不用担心,也够了。你看为人父母,他连自己要走了,他不是想到自己的生或死,他还想著他的儿子,这分恩德如何回报?我们一家八口人点点滴滴一年四季的衣服,全是母亲一个人一针一线做出来的,那个时候没有钱买。我们穿的鞋,甚至我的书包,全是母亲做出来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无法报答。所以我们引导孩子想到自己父母的恩德,因为人感恩的心一提起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自然而然他就能做到,他就会知恩报恩,他学习不用人催。所以这个孩子,你看,都知道他母亲,只要做出来,孩子全知道。
有个孩子提到,这是孩子共同的心声,他们对母亲的一个希望,都是希望一个好母亲的标准,一定要孝顺爷爷和奶奶,这是孩子的心声。有个孩子提到,他说我母亲对我爷爷奶奶都很孝顺,家里料理得也井井有条,他说:「我可不可以给我母亲提个建议?」我说:「什么建议?」他说:「我母亲对我爸爸说话声音大一点。」我说:「说话声音大一点怎么样?」他说:「不太恭敬,让人感觉。」结果他母亲听到了,我把这个话传给他母亲,他母亲当著孩子的面,给他先生跪下去,向他先生道歉,说:「我以前说话声音大,对您不敬,以后我改。」家长真落实《弟子规》,真干!我们想,当这一幕下去,会给孩子什么样的触动?所以教育孩子,确实是父母跟老师共同要为孩子做榜样。孩子,我们引导这些,包括他十几年的成长,父母做了哪些,孩子全能讲得很清楚。孩子知道了,他就开始去回报,怎么回报?有的孩子说,我要把学业学好,不让父母操心;有的回家自己事自己做,房间自己料理,然后有时帮母亲洗点菜,做点饭,我们这个都教。有些能力绝对不是在课堂上读书能读出来的,仁爱、恭敬、责任、谨慎,读不出来,是在生活当中历练出来的。
为什么我们为人父母的那一代人,他们做事能力那样强?他们那种使命感我们远远不及,一辈子为这个家付出,去任劳任怨,是一分为父母、为爷爷奶奶、为这个家的那种爱,那种使命感的推动。我们这里很多为人父母者,有些长者,我想会有同感。今天孩子有什么能力?今天孩子不是幸福的一代,他们是痛苦的一代,从小欲望的心,从小活在父母的呵护之下,没有能力去抵挡风雨、搏击蓝天,没有能力,注定他们会苦一辈子。当我们明白,我们看清楚了,我们赶快从自身给孩子做榜样,给孩子种下正确的人生态度。同时历练他、磨炼他,「自古英雄多磨难」,「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德行无法彰显。一定要让他们磨炼,该做家务做家务,不要怕心疼孩子。古人五岁的孩子就已经开始学洒扫、应对、进退,如何孝养父母、如何奉事师长,在这个做事过程当中,他的心志不断在成长。今天的社会,我们把孩子保护得太好了,岂不知是爱之足以害之!
所以我们那些孩子,都领著他去干什么?种地,栽棉花,冒著烈日去栽棉花,翻地、除草。结果这些孩子干完之后,再读起那首诗,「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这首诗,他就不是读了,他真正感受到每碗白米饭端到桌子上,是多么的不容易,经历多少的程序、多少人的付出。所以他掉到地下一颗饭粒,有的孩子马上就捡起来吃掉,他知道粒粒皆辛苦,这不是坐在教室读出来的。有的孩子做完之后说,原来粮食到收成之后要经历这么多,又除土、又翻地的,太不容易了,我要珍惜粮食。从而他会体会到父母的辛劳,习劳就知感恩,这些教育我们今天都缺失了。从小多磨炼,那才是叫「吃苦就是吃补」,积福;长大了有能力,有能力又为社会服务,继续积福,到老了才能享福,这个我们都要很清楚。我们有的孩子他孝心一开,比如说有的孩子,有一天我们有位妈妈,早晨被一种声音吵醒了,什么声音?切菜的声音。她以为是她先生起来做饭,一看不是先生,是她的儿子,把早餐都给做好了。晚上下班,孩子亲自到院子里去接他父母,把晚餐给做好。
我们想想我们的孩子如果是这样,我们高不高兴?这样的孩子学习还用催吗?有个母亲有一次去接孩子,你看,那孩子孝心一开,他就能看到父母的需要,他一看,「妈妈,您的脸色怎么这么不好?」母亲说:「我肚子疼。」然后母亲说:「走,咱们回家。」结果母亲骑著车子在前面走,突然觉得孩子好像没在车上,她回头一看,看孩子在车下跑。她说:「你为什么跑?」孩子说:「我怕坐上去增加分量,让你肚子更疼。」然后母亲说:「你这样跑,我骑得更慢,回家不时间长吗?你坐上来,我早点到家,妈妈好休息。」孩子听妈妈这样一说,坐上车子。到家之后,给母亲扶在床上,盖上被,然后自己到厨房给母亲做饭。实实在在讲,不是孩子不好教,是我们没有教他正确的人生态度,是我们自己为人父母、为人老师者不好教,这倒是真的。孩子很单纯,他只要见到真正对的榜样,他就去学。
所以古代我们看到,家家都有祠堂、有家谱。这一次我来吉隆坡,到一个「万姓宗祠纪念堂」去看,当我们看到老祖宗这些姓氏、这些牌位,我们生起一种感恩、恭敬,同时更重要的,一种使命感,我们要把文化传承下去,要传承下去。所以祠堂是什么?那是孝道的根,古人每顿饭一定先要拿出来,没吃之前,拿出来要奉养自己的祖宗和父母,那就是教育,让人不忘本。「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老祖宗太明了教育、太明了人性了。我们要有信心,要跟著老祖宗走,这是一条康庄大路,要非常坚定的走下去。所以我们看到这些家谱,自己祖宗历代的名字,你看,装在心中的时候,那就不一样了。一个没有孝心的人,一个不孝的人,他绝对不敢跪在祖宗面前,像秦桧一样,他敢跪在祖宗面前说,我是一个奸臣,我残害忠良,祸乱国家,向祖宗汇报,他敢吗?不敢。古人都是子孙发达,建功立业了,然后跪在祖宗灵牌面前向祖宗汇报,以慰祖宗在天之灵,所以那是对孩子最好的护身符。今天我们都怕孩子出这个事、出那个事,那个担心保护不了孩子,而这个孝道是最好的护身符。孝心一开,「事虽小,勿擅为」,对不对?他不需要我们提醒。
所以我在教学当中,处处抓住「以孝为根本」。《孝经》上有一句话,昨天梁先生,还是丹斯里先生,说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德之根本,教育的原点、起点。我利用,比如说,我们这有没有开家长会的习惯?有没有开家长会?我们每次开家长会,我不会跟家长说太多什么分数怎么样,我不会说这个;我开家长会会给家长讲什么?如何落实德行教育,我会给家长分析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因为教育是一个合力,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非常希望家长能配合。因为我们跟家长的目标是一样的,都是成就孩子,目标一样,自然能达成一致,用我们真诚的爱去唤醒家长。今天有的朋友说,家长不配合怎么办?「正己而不求於人,则无怨」,我们好好干,孩子真的有变化了,以孩子带动家长。先自己做,能做多少,尽力而为,会做得很欢喜。
还有,我有时候利用,比如说在德育课上,我的德育教材就是《弟子规》,我每一句跟学生细讲,但是必须要自己努力去做,讲出来的才有感受,才能让孩子有那种心灵的撞击。如果没有做,光讲,说出来的话没有力量的,自己都没体会到那种幸福。毛主席说过一句话,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要怎么样?亲口尝一尝,然后我们才能告诉孩子,这个梨是酸的、是甜的。还有,譬如说利用我们的课文,在中国我在教语文,我发现我们每一篇课文都没有离开八德,有的是写爱自然的、爱父母的、爱朋友的,然后做事的态度要讲信用,全围绕一个「爱」字。课文,我们备教案的时候,第一个目标是德育目标,放在第一位。教课文,课文的实质是什么?文以载道,教课文是把文章当中表达的一个道理教给孩子,然后以德载文,德文并进,这是根本。所以每篇课文,比如说讲到李时珍,我会跟孩子讲李时珍如何立志,成为一代济世利人的医生,我不用讲太多,一个态度,深入给他讲明白,去做。其实每篇课文也都是我们非常好的德育教材。
因果教育,因果教育也很重要。我们有一次,消防员到我们学校做消防教育这种安全工作,结果他就讲到,一个六层高的楼失火,他们去救。结果在最高第六层,有一家是四口人,奶奶,然后父母和一个孩子,奶奶六十多岁,瘫痪在床,手可以动,脚不方便。结果在大火烧上来的时候,夫妻两个人放弃老奶奶,带著自己孩子往楼下冲,能不能冲出去?结果他们三口人活活呛死在楼梯上,老奶奶爬著,居然爬出去了。我们孩子一听这个故事,你看,孩子他有是非善恶的观念,他很清楚,这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想,当这种生死存亡的关头,他的父母做出这种决择,那一念放弃自己的母亲,那是偶然决择的吗?那一念的决择,就是他父母平时对待他老母亲的那种态度,他平时对他母亲一定不孝,关键时刻来了,所以他才放弃他的老母亲。当这个父母做出放弃老母亲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到,将来他孩子学到的是什么?人生遇到危急存亡的时候,一定也放弃他的父母,人算不如天算!如果当下他真正给孩子表演的是,「宁可我死掉,我都要让老母亲救出去」,我们想一想,也许他们真的不会死,一念有时候就决定了人的生死存亡。而且他孩子看到自己父母宁可自己死,都要救自己的奶奶,学到的是仁爱和孝道,他也会用同样的心孝敬他的父母。我孝亲,子才能孝我,孝是一体的,来不得半点侥幸。这是一个因果,这些教育也很重要。
还要利用一些德育故事,请圣贤人来帮助我们教孩子。我们讲到春秋战国时期,「黔娄尝粪」,他刚当官十天左右,突然身冒冷汗,他就知道肯定父亲得病了。「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孝心真诚了,跟父母是通的。结果他要回家,黔娄上面写「辞官而归」。古人他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无论当多大官,当宰相也好,父母需要了,毫无犹疑,都没有一点思考,一定是辞官回到父母身边照顾父母。「事孰为大?事亲为大」,都把孝顺父母放在第一位,这是一定的,没有丝毫考虑,「我去照顾父母,我前途怎么办?」没有这个想法,根深蒂固是这样。回到家看父亲得病了,医生说需要尝父亲的粪便,甜,父亲病就重;如果苦,父亲还有救。四个字,「黔娄尝之」,没有想,连一个说脏不脏的念头都没动。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心,今天孩子知道父母的恩德,反过来用父母对孩子的心去对父母,那个就是孝。
结果讲完这个故事,我们有个学生,有一天他父亲得病了,他父亲上完卫生间,他马上过去拿起一大块,放到嘴里就尝。他母亲说:「你尝个小块就行了。」他:「说不行,我要尝个大块。」他一点那个说脏的念头都没有,那种至诚的孝心,老实!孩子确实不是不好教,我们教学相长,孩子这个做法让我们汗颜,我们可能还会犹疑,那脏、臭。动这个念,那分孝心就不纯了。父母会不会?如果当我们孩子有生命危险,需要比如说换肾,我们父母毫不犹豫会把自己的肾给孩子,天下父母之心!今天我们就要把这一分父母对孩子的心,孝道,都要传承下去,这样人与人之间才会互相关爱,这个世界每个家庭才会真正走向和谐。老夫子的理念,「大同世界」,根在孝道。
还有,比如说我们利用音乐,「移风易俗,莫善於乐」,这个力量都很强。我有一次在唱「儿行千里」,我们有个学生没有回家,他给我按摩。我在那唱那首歌,我想起我母亲,每次我放假回家,要离开家的几天,我母亲就开始为我打点行装,准备。离家的那个时候,我母亲送我,从巷子里一直送我出来,然后,背有点儿弯。什么时候弯的,我不知道;母亲头发什么时候花白的,我也不知道,人不学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母亲步履蹒跚的,不知道。母亲在后面送我,然后还伴著咳嗽,冬天,手插在棉袄里。结果送完,我说:「母亲,您回去吧!」然后母亲说:「不用担心我,我没事。」当我走了一段路,回头一看,母亲还在那望著我,儿子走了,母亲的心随著儿子走了。但是为人父母者,宁可自己忍受,一切都可以忍在心里,不要耽误自己孩子的前程,就是这样的心。
所以我唱著唱著,当时就哭了。结果给我按摩的这个孩子,在后面也哭了,他说:「老师,我是一个坏孩子,我十三年来太伤我母亲的心了。我母亲想进我房间,没有敲门进去,我会指著我母亲说,你给我出去,凭什么进我的房间?」母亲筷子掉在地上,母亲说:「儿子你给妈妈捡一下筷子。」他会说:「我凭什么给你捡筷子?」他说:「我把我母亲伤透了。」在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我们二百多人在一个礼堂里开联欢,这个儿子当著二百多人的面,给他母亲跪下去,送他母亲一枝,那叫什么花?百合花,然后跟他母亲说:「妈妈,您真是我的好妈!」这首歌,等一下如果有时间,我可以跟大家唱一下。
孝亲必尊师,这是一定的,所以我们班有一次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我都忘了,我们班长提醒我,他说老师,明天是三八妇女节,我们每个同学带一枝花,全校挨各班给女老师送。我一听,这太好了,我就在后面,我鼓掌,我鼓励他,我说这个事就交给你负责。第二天,我们班学生带来像小山一样的花,摆在我的讲桌上。早自习的时候,我们学生挨各班给老师送,结果每位老师收到我们学生送的花都很感动。然后送给我们的校长,每人一束鲜花。回来,我们班长跟我说:「王老师,我有个感受。」我说:「什么感受?」他说:「王老师,施比受更快乐。」这种感受,不去做是无法体会的。我们校长从一楼爬到四楼来,到我们班感谢我们的孩子,校长说著说著哭了,我们孩子热烈鼓掌。唤醒人性的本善,人才会真正有幸福可言;活在欲望当中,不可能幸福。人性本善的原点一定是从孝道唤醒,「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人说不孝顺父母,孩子没有扎下孝道的根,说我能活得幸福,那叫自欺,不可能。所以我们要给孩子做出孝亲尊师的榜样。
我们有一位,后来我在山东教学,我们有一个月的「幸福人生讲座」,有一位七十八岁的老人家参加,一个月,自始至终,每天上午都三个小时,老人家坐在那听得非常欢喜,给我们在场的人做出了好学的榜样。这位老人家原先是学基督教的,我听说学基督教的朋友,好像一般很少能给祖宗鞠躬,而且不轻易会学其他的东西。当他孙女儿把他接过来的时候,外孙女儿跟他说,我们现在学什么什么,学老祖宗的教诲。她这个姥爷就说:「不要跟我提,我是学基督教的。」然后跟我们一起学的这位朋友,她就不说了,天天做,晨昏定省。她们家四代同堂,姥爷,还有这位姥爷的儿子,然后就是这位外孙女儿,接著外孙女儿的女儿。舅舅每天领著他们三代人干什么?早晨给姥爷请安,跪下磕头,晚上也是给请安,也跪下磕头。她姥爷说:「你们就学这个?这个我要学」,结果第二天就跟著去听课。听课去之前,斋戒沐浴,他说:「我的身上不能带著味去,我要穿好新衣服,我对老师要恭敬。」到底谁有学问?这才是真实的学问,敬师。
结果每天坐在那,听完上午的课,一下课,向老师感谢,他就是一句朴素的话,「祝老师长命百岁!」他就是这一句话。老人家多么希望有更多学圣贤教诲的老师,把传统文化承传下来,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日子。他从小不识字,七十八岁了才学到圣贤文化,他哭,下课跪在老夫子面前磕头。他有一天,他把我拉在身边说:「王老师,我今天兜里揣满了金子。」我说:「揣满了金子?」他说:「中国文化我揣满了,我不仅自己要学,我还要带给与我有缘的人去学。」这是一个七十八岁老人的肺腑之言,我们听了感动。后来在结束的时候,家长送花,我们把这束花献给了老人家,在场,都被这位老人家所感动。其中有一次,早晨早餐做完了,他们家包饺子,离听课时间来不及了,结果老人家饭都没吃,自己从六楼走下来去听课。他说:「我不能够迟到於老师去,这样对老师是不敬。」当我们为人父母这样做出恭敬的态度,我们的孩子哪能不敬师?这叫师道。亲师的配合,给孩子一个是扎孝道,一个是扎师道,这两条根扎下去,我们的孩子才会有成就。
我们给孩子什么?就是给他一生成就的根,孝亲尊师的根。我们不能陪他一辈子,我们终究一天要离开他,但是我们把他人生的根基扎好了,那个才能抵御今天社会强烈的污染和诱惑。我们要清楚,明白人吃苦一阵子,我们把他正确的态度给孩子,我们一辈子会轻松;不明白人会苦一辈子,老是担心孩子会出什么事,老在枝末上打转,甚至闭上眼睛那一天,他还担心自己的孩子,我们这笔帐都要会算。还有,比如说我们有举行祭祖、拜师的仪式,这就不是我们要求,当时是家长要求,家长领著孩子三跪九叩跪拜孔老夫子,然后请老师们上座,教他孩子的老师,给老师又三跪九叩。当家长给我们三跪九叩的时候,我们是什么心情?我们坐在那真的如坐针毡,我们在场老师落泪、家长落泪,孩子也哭。才体会到老祖宗为什么有这些礼,制礼作乐,那个会把人的本善唤醒,会把老师那种使命感唤醒,就一个态度,要对得起人家家长,要对得起孩子,要教好他。我们不能要求家长说恭敬我们,我们不可能,我们要做出来,我们真正做出德行的风范,真正是一分成就孩子的心,家长自然就恭敬了。这样亲师配合,来成就我们的下一代,才能培养出真正国家的栋梁。
在这个其中,还有一点很重要,夫妻,亲师之间,不能给孩子种毒,什么叫种毒?老师可能有时候埋怨家长怎么样,家长当著孩子面埋怨老师,这叫给孩子心里种毒。教育就是把孩子的孝心保持一辈子不变,这就是教育的功能。保持一辈子不变的孝心再扩大,就是泛爱众,这是什么?这个孩子才会幸福。其实我们有很多时候,都把孩子心给污染了,带孩子出去,遇到乞讨的,孩子要给一块钱,我们可能马上会说:「他是骗子」,我们往往就见到这点小利。其实我们这个动作一做下去,我们教给孩子一个什么态度?把社会的阴暗面,人与人之间那种真诚相信全给破坏掉了。孩子甚至看到我们为人夫妻的都不和睦,孩子一看,这么亲近的人都彼此的不和谐,还有什么人可以相信?把孩子本善的心全给毁掉了。当他这样念念去觉得社会都没有值得可信的人,他对人一辈子都是怀疑、都是猜忌、都是怨恨的心,他还会有幸福吗?每个动作都是教育。
所以当我们让孩子给这位乞讨的人一块钱的时候,恭恭敬敬送过去,我们给孩子长养一种仁爱。我们老祖宗有一句话叫「吃亏是福」,好像吃亏了,送点钱,吃亏了吗?长养的是孩子正确的人生态度。还有一句话,贪小便宜会怎么样?吃大亏。有的时候我们会告诉孩子,人家打你,你就打回去,不能吃亏。吃大亏了,孩子这样的打回去,最后他的拳头一定先打谁?打父母,一定是这样的。他不可能对别人是这样争斗的态度,反过来对父母就不争,不可能的。人算不如天算,一定要顺道而教,不要自作聪明。当我们老年的时候,我遇到一些朋友,老年了,埋怨儿子不孝,甚至得病了,冲儿子要钱,躺在病床,儿子都不给,最后写借条才能给。我们一听,可能觉得这个儿子禽兽不如,对不对?但是我们有没有想到,我们回到几十年前,孩子之所以这样的跟父亲都谈利,去争,我们有没有想到,那也许就是小的时候,我们告诉孩子,人家打你,你就打过去;你吃苹果,吃水果餐的时候,你就要找大的吃,别吃亏。也许就是那个时候,我们给他种下去的人生态度,最后它开花结果,然后它在我们身上起作用了。所以我们要很清楚,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教育不要存在丝毫侥幸。
还有,就像有的父母之间也不能给孩子种毒。有的母亲说,你就像你那个懒爸,成天就知道睡觉。这样下去,孩子慢慢对父亲就不尊敬了,而且父亲慢慢也觉得,这么亲近的人,孩子对我都不尊敬了,他会愈来愈堕落。所以有个孩子,他老师跟他讲:「你要把你写作业慢的这个习惯改一改。」他说:「我改不了,老师。」老师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妈妈说,我就像我那个懒爸。」教育一定要非常谨慎,处处要有智慧。没智慧,不懂得怎么教,他心是好的,有的时候做出的行为,已经把孩子引向背道而驰。所以最根本的,我们要先学,要先落实。
《弟子规》上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正所谓家和才能万事兴。所以我带班的时候,我跟我们专科老师,我们数学老师是龙老师,我姓王,学生说两位老师正好是龙王。每次我都在我们同学面前,我非常尊敬这个龙老师,他长我十五岁。我跟我的学生说,龙老师有这深厚的教学经验,我都要向龙老师学习,你们一定要像老师一样听龙老师的话。我们想一想,孩子最崇拜的是谁?班主任,对不对?他觉得班主任都向专科老师学习,那他能不向老师学习吗?而且每次,比如说龙老师站在前面讲话,我会很快的端过一杯水给龙老师,我会搬张椅子请龙老师坐。我们专科老师之间这种和谐,其实就在潜移默化,在教孩子「兄道友,弟道恭」,这个不需要说的。我们跟专科老师貌合神离,那也教孩子貌合神离,兄弟姐妹之间不和谐。
教育的根本是什么?是一分心境,教育就是提升自己的心境,从而提升孩子的心境。其他教英语、数学,还有音乐这些老师,我跟他们讲,我说只要发现我们班有什么问题,你就跟我提出来,我非常感谢您。而且我每次从家里到办公室,我们家冰箱里经常准备一些水果,我一开冰箱,如果没有了,那肯定被仉老师带到她学校去了;她开冰箱,没有,就被我带走了。我带到学校让大家,有的时候在一个办公室里,同仁,有时候吃点东西,要和谐。如果这个单位都不和谐,那到单位还有什么意思?打电话,往往公用电话有时候都不愿意接,每次我就去接,办公室卫生我也经常搞,结果跟大家处得非常和谐。那都在教孩子,教育可不是单单自己一个人的问题,是整体的和谐。
然后我们班,学生给自己起了一个班级的名字,叫「爱心班级」,而且还自己自发组成爱心小组,去帮助一些学习成绩,或者是思想上有困难的孩子。我们班有个孩子,考期末试的时候要串班,考期末试的时候分班,把班级都打乱。结果考完试回来,我们班学生说了一句话,他说:「老师,咱们班这个磁场太好了,我一到其他班,感觉到心里面都乱,咱们班这个磁场好」,这是真的。而且我们班那种境教,前面是老夫子的像,左右墙上,前面的墙是班训,「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最后「做好人」,谢谢;然后左右墙,「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后面墙上是「知耻近乎勇」,让孩子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全是提升正念的东西。图书角上摆的全是我挑选的非常好的书,《感悟母爱》、《感悟父爱》,一些历史上这些故事。不好的书不能读,「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然后我们班,当我们有这个孝心的时候,我们老师跟孩子应对,不用刻意去找方法,很自然的,我们那分爱过去了,然后方法就有了,我们要君子务本。我们班有一个孩子,他是他婶娘收养的,他父亲在他二、三岁就走了,然后他母亲又改嫁了,把她孩子丢弃。他婶娘看他可怜,收养了他。收养之后,婶娘觉得这孩子可怜,对他的爱超过对自己孩子的爱,当然这种爱,溺爱了。结果这个孩子后来被宠坏了,但是他婶娘却感到很委曲。这个孩子,我有一次引导他,我跟他讲,做人要「恩欲报,怨欲忘」,我跟他讲他婶娘点点滴滴收养他、照顾他的恩德,讲著讲著,把我讲得哭了。当我在那哭的时候,这个孩子给我鞠躬,然后跟我说:「王老师,您不要哭,我改。」其实我们这种真诚的爱心,才能去唤醒孩子的爱,从而让孩子按照我们希望的方向在走,因为他觉得,我不能对不起爱我的老师,让他从内心里生出一种惭愧,「知耻近乎勇」。教育就是保护孩子这种好善好德的心、惭愧的心,还有对人生的信心,而不是打击、指责,那只能适得其反。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孩子的回头,扶持他、提升他人生正确的态度,从而冲破他自己习气的惯性,让他自己上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我们老师的责任。
好,这个还有很多,时间关系,今天跟大家就分享到此。这样,占用大家几分钟,给大家唱一首「儿行千里」,好,谢谢大家!我们会唱的,可以咱们大家一起唱。谢谢大家!「衣裳再添几件,饭菜多吃几口,出门在外,没有妈熬的小米粥。一会儿看看脸,一会儿摸摸手,一会儿又把想起的话儿,塞进儿的兜。如今呀,到了离开家的时候,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千里路的啊!我还一步没走,就看见泪水在妈妈眼里,妈妈眼里流,妈妈眼里流。替儿再擦擦鞋,为儿再缝缝口,儿行千里,揪著妈妈的心头肉。一会儿忙忙前,一会儿忙忙后,一会儿又把想起的事,塞进儿的兜。如今呀,到了离开家的时候,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千里路的啊!我还一步没走,就看见泪水在妈妈眼里,妈妈眼里流,妈妈眼里流。」好,谢谢大家。
我们来继续分享,上节课我们分享到「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这一句经句。而长养一个人待人处事接物恭敬的人生态度,我们想,当一个孩子、一个学生,他有了恭敬的心,他会不会不听老师的话、不听家长的话?会不会?一定不会。所以今天在教育界,我们听到从西方传来的,说孩子有叛逆的心,是吧?逆反,叛逆。在我们孩子为什么叛逆?在我们老祖宗的教诲当中,有没有叛逆这一词?有没有?也有,但是我们老祖宗不叫叛逆,叫「犯上作乱」。我们看《论语》在「学而」,第一篇的第二章就讲出了,学生,一个人犯上作乱,就是叛逆的根在哪里?我们来找一找。有子是老夫子的学生,他说,「其为人也孝弟」,一个人做人既孝又悌,《弟子规》上说的「首孝弟」,其实孝就是一个孝道,悌是师道,孝亲尊师,一个人做人是这样的话,「而好犯上者鲜矣」。我们看好犯上这是结果,原因是什么?不孝悌。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好作乱又是个结果,原因是什么?好犯上,对不对?所以我们这么推下去,不孝悌然后才犯上,犯上才怎么样?才作乱。我们说学生、下一代,不跟我们父母顶嘴或者说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的话,我们要抓住「君子务本」,本在哪里?教孩子孝、教孩子悌,就找到根本。所以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所以教育到底在教什么?要是说得很简单的话,就是在教孝、教悌。尧舜之道无他,孝悌而已矣。古代圣贤明王,他们治理一个国家,都是教孝、教悌。教育其实很简单,难在哪里?难在是我们自己要做孝悌的榜样。我们要求孩子,希望孩子能听话,能成为一个孝子、尊敬老师的人,我们首先就要做一个孝子、一个敬师的人。所以我们说立志有根,根在哪?根从孝道教起。一个人真有了孝心,他自然生出仁爱之心,为仁之本与,那个仁应该是仁爱的仁,为仁爱的根本,是孝。
今天我们教孩子说爱国,我在中国的时候,我发现一个现象,中国我们教育,每个周一早上有个升旗仪式,我们这有吗?也有是吧?然后我发现学生,你跟他讲怎么爱国家,他好像感受不深,很空洞。结果后来学了《弟子规》之后,他孝心开了,你再跟他讲国家的恩德,再升旗,我做老师的也一样,我们看著我们中国那个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深刻感受到一个国家对我们那种护持的恩德,我们站在那落泪,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孝心开了一些。一个人懂得爱父母,他一定是一个忠臣,忠臣必出自孝子之门。所以原点一定是先爱父母,把人的爱心唤醒。《弟子规》首先就是「首孝弟」,首是本,然后到「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接下来到「泛爱众」,原点是孝。所以在我的教学当中,我始终没有离开孝道。
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她学了《弟子规》之后,孝心打开了。打开之后,她是从下面县城送到海口市读书的,一个女孩子,她每个月回家一次,第一个月回家,一进门就把她母亲抱住了。她母亲说:「一个月没有回来,就懂得撒娇了。」她说:「妈妈,我不是撒娇,我觉得对不起您。」她妈妈说:「为什么?」她说:「您当初把我送到海口读书的时候,我恨您。」为什么恨?她说:「您把弟弟留在身边,把我送出去。」海南有一个,就是有一点重男轻女的习惯。她说:「我觉得您偏心,我怨您。但是我学了传统文化、学了《弟子规》、学了孝道,妈妈,我理解您了,您把我送到海口市,是让我接受最好的教育,是为我的人生前途著想,我误会您了,妈妈,我向您道歉。」她妈妈一听非常欢喜,并且告诉孩子,让孩子转达,向王老师表达,要感谢王老师把中国文化带进了我们孩子的生命当中。
其实不是感谢我,要感谢我们的老祖宗代代把这种智慧,五千年的智慧代代传给了我们。可见老祖宗这颗念念为子孙著想的心,我们要能够感受。我们手捧每一本经书的时候,那里面凝聚了我们祖宗多少的那种爱心、那种恩德,没法计算。所以我们必然要以感恩的心,以至诚恭敬的心,真正去力行,才能对得起祖宗这分恩德。这个孩子每个月回家一次,她都会教她弟弟一句《弟子规》,而且跟她的母亲讲:「妈妈,你一定要对姥姥、爷爷、奶奶要孝顺。」你看,当一个孩子孝心开了,他也会养父母之智,智慧的智,他也会去劝父母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伊斯兰教当中有一句话说,「天堂就在母亲的脚下」,这句话很有味道,人要想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一定要孝顺父母,当下就活在天堂。假如有天堂的话,将来升天堂,一定也要从孝道做起。这句话很好。
所以当这个孩子孝心一开,这个孩子送到我们海口市是因为学习不好,数学不及格,语文六十分左右。送去三个月之后成绩,数学、语文都达到九十分左右,当我离开这个学校的时候,从来没有退过。而且这个孩子学习,我给她留作业,她觉得不够,她说王老师,你要多给我留。所以当一个孩子孝心开的时候,学习不用我们在那老看著,那多累!我们班学习的整体状态,学得确实体会到夫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真的。态度端正,孝心开了,「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他自己就发愤了。我们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没有发现说哪个读书人「厌学」,有这个字吗?为什么五千年的教育都没有提到厌学,今天我们才教了多少年,学生就厌学了?我们要深思。教对东西,不会厌学的。人愈学愈有智慧,烦恼愈来愈少,怎么可能厌学?我学中国文化是学得欲罢不能,不是厌学。读起古书来,跟古人对话,真的是,有的时候读得兴奋的时候,站起来走几圈,太好了!一拍桌子,太好了!其实我们学对了东西。
有的老师可能担心,抓德育,成绩都没时间抓了,有没有这分担心?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从德行根本入手,孩子的成绩会愈来愈好。我们班学习最后达到什么状态?我上课叫资源共享,我是教语文的,每篇课文,学生自己回家他自己查资料预习,预习的资料查得都非常精辟,还知道筛选。然后来了之后,我属於一个主持人的角色,在课堂上,学生谈他自己预学的感悟心得,对课文进行分析,谈得非常深刻。今天孩子写作文,我们看到非常苍白无力,哪景色美,「啊!这景色真美」,就光啊,都没有真情实感;一写做好事,就「扶老大娘过街」,对人生毫无感悟。为什么古人的文章,千古道德文章,行云流水,读起来是气势磅礴?那是「真感情,好文章」,不是坐在那憋著脑子疼,爬格子写出来的,他是真有那种德行、有那种感悟,下笔如神。所以当孩子学了这些孝道,有了人生感悟的时候,他写出的文章,我们看了会吃惊,对人生有很深的感悟。
所以我们从孝道上入手。刚才谈到学习,班级上课每个同学发言,很快就下课了,一节课。结果同学学快乐的时候,你看,时间是假的,当人很快乐去做一件事,觉得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美好的时光永远是短暂的。只有人觉得活著痛苦,才会觉得度日如年,一种感觉而已。一节课一晃过去了,学生说:「老师,下课了吗?再等,我还有一个问题。」我说:「不行,不能延课。」下课之后,一些学生就把我围上了,我一直是寸步难行,往办公室移动。「老师,你看我这样分析对不对?」「老师,你看我这样想对不对?」有的学生跟我还说:「王老师,我都这么用心准备,您要再不叫我,我可生气了。」到办公室门口,我说:停!我进到办公室,他们算回去了,才止步。学习乐,不是苦。所以这种学习状态,我们班的成绩始终在平行班当中是第一名的。
所以给大家保证,从德行抓起来,我们看到最起码是立足於孩子一生的幸福,这是为人师的一分使命、为人师的一分良知,成绩一定会好。后来总结出来一点,有孝心的孩子,他的成绩跟他自己不断的比起来,一定会愈来愈好,这是肯定的。范仲淹先生为什么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他父母在身边看著他了吗?没有,志向和孝心推动著他,他读书的动力不是金钱。我听一个老师跟我讲到,有个中学生,这个中学生不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感到束手无策,最后没办法,想出一招,把他找来说:「你要不好好学,将来你就不能像你父亲一样赚大钱。」结果这个孩子一听,说:「那我就不用读书了。」老师说:为什么?「我父亲把我一生的钱都给我赚出来了,我还读什么书?」读书不是在赚钱,那人生价值观完全偏颇掉了。苦为什么苦?就在这,读书是为了欲望,欲望是深渊。
所以我们一定要很清楚,我们把我们的下一代在引向何方?我们自己又在走向何方?人生要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每一步踏出去都踏踏实实,不能举棋不定。老祖宗的教诲是「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身」,不是像今天的教育,是摸著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自己都不知道这样走下去,将来是什么样结果,都不知道。老祖宗的教诲不是,三岁,七年,三年、七年之间把人一生的根基就扎稳了。其实在胎教都扎下去了,老祖宗太有智慧了,从胎教就开始了。我们为人父母、为人老师者,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绝对不是钱。用钱培养出来的,我们去看,几乎都是不孝子孙,败家子。老祖宗五千年,没有用钱去培养孩子的,用什么?用德,留给孩子最好的德行风范,我们要深思。
我在山东庆云,有位母亲从东北黑龙江,领著她十五岁的儿子到我们山东。一进门,给我们就跪下去,说王老师,您救救我的孩子。她这个孩子是个网吧少年,当他一进我房门的时候,目光呆滞,面无表情,就是机器人那种感觉。我们坐下来聊的时候,我们聊做一个人要行孝什么的,他都毫无感觉,目光呆滞,他的思惟全停在那种游戏当中,那叫精神鸦片。后来在这学了一段时间之后,一点一点的好一些了,有一天,这个孩子跟他母亲说,「妈妈,我想找王老师,我有话要跟王老师说。」他母亲很高兴,领著他到我们家来,坐下来之后,孩子沉默不语。我说:「你既然找我有话说,没有关系,有啥心里话,你跟王老师说。」结果孩子说出的第一句话,让我们在场的人震惊,他说:「王老师,我不想孝顺我妈。」为人父母者听到孩子说这样的话,是什么心情?当孩子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没有看到他哭过,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眼泪夺眶而出。我说:「为什么你不要孝顺你妈?」他说:「因为在我三岁的印象当中,我母亲对我奶奶就不孝,从来没有叫我奶奶一声妈。」
不要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孩子的眼睛就是摄像机,孩子的耳朵就是录音机,孩子的眼睛就是摄像机。我们从他小,在他面前表现的言谈举止,我们的每个举动、每个眼神、每句话、每分心境,都已经深深的刻在了孩子的心里,那就是人生的根基,那就是教育。然后他母亲说:「儿子,我可以改!」他母亲也很不简单,「我可以改,你相信妈。」她孩子又说了一句:「我不相信你。」他现在妈妈不叫了,他说我不相信你,为什么?「因为你对你妈妈都不孝。」为人父母对於公公婆婆、对父母不孝的时候,把孩子的心伤透了,把孩子人性本善都给伤了。因为孩子跟爷爷奶奶之间是天然的亲情,为人父母不孝,那是我们亲手扼杀了孩子的幸福。还有一个人也痛苦,先生也痛苦。所以今天我们说忙忙碌碌,为了孩子在赚钱,其实我们真正为了孩子,真正给孩子的,不需要多少钱,是什么?就是这分孝道、这分德行,家庭当中最重要的是教育。当我们忙碌在赚钱当中,忽略了孩子、下一代的培养的时候,得不偿失。我们要看得长远,因为人一到中年,儿孙都贤孝,这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我们要会算这笔账,要顺道而教孩子,所以我们要抓到一个根本。
所以有孝心的孩子,他就有笑,哭笑的笑;有孝心的孩子,他就有效果,学习一定有好效果,一定听话。我们有孝心,经营家庭、经营事业,一定都有效果,会经营很成功,一个孝道,全家安。所以今天我们不要在枝末上累得半死,回到根本,好好以身作则,我们会事半而功倍。所以我在班级引导孩子,教孝,首先我要告诉孩子,我们为人师者一定要告诉孩子,你们的父母有多伟大,让孩子要知道父母和他们亲人的恩德。因为人是需要提醒的,不提醒,恩德就忘了,对父母的付出都是视而不见,觉得理所应当。做人的态度,《弟子规》上说是什么?「恩欲报,怨欲忘」,这是做人的态度,恩义、道义的态度。父母不能说,「你要孝顺我」,说不出口,老师要跟孩子引导。有个孩子跟母亲闹了矛盾,跑出去了,在外面绕了一天,很饿,然后在一个馄饨摊,一位老奶奶坐在馄饨摊旁边看。老奶奶说:「你是不是饿了?」她说是。她说:「我给你做一碗馄饨。」她说:「我没钱。」她说:「没关系,奶奶送给你,不要钱。」
结果做好端到她面前,她就开始吃,刚一吃,眼泪就落下来了。老奶奶说:「你为什么哭?」她说:「你对我比我妈对我都好。」你看,我们往往对别人给我们一顿饭的救济,我们觉得别人是如此的好,甚至在车上,别人给我们让个座,我们都觉得很感恩人家。这位老奶奶说:「你有没有想到,你母亲在这十五、六年当中,给你做了多少顿饭?」这个孩子一听,马上放下馄饨,说:「奶奶,我要回家。」回家到门口,她的母亲在巷子口已经在盼著她,一看女儿回来了,说:「来,妈妈把晚饭已经给你做好了,走,咱们去吃饭。」女儿趴在母亲的怀里哭。父母从小到大,我们来的时候不带一个布条丝,来是一身光,我们拥有了工作,长这么大,父母付出多少!怀抱三年,哺乳之恩,这种恩德,我们都忘了吗?但是父母从来没给我们讲过条件,父母对我们是一片至诚,我们回报给父母的是什么?有父母对我们的那分心吗?
我跟学生讲,我父母对我的恩德,我之所以学习,我没有让我父母操过心,为什么?我在我印象当中,我父亲是名老中医,我父亲只要没有病人的时候,在我印象当中,就是坐在那一张用红松木做的椅子上,那张椅子坐了几十年都没有动,一直坐到发黑、发亮,没事坐在那就是读中医书。而这种身教,我想我父亲绝对没有刻意做给我看,而是自然而然。但是往往自然而然的这种身教,对孩子教育的力量非常强大。所以我们很自然的就去读书,不用父母操心。我们老王家是个大家族,我们一家是三代同堂,我父母、爷爷奶奶,下面是我们兄弟四人,八口人。每次吃饭,一定先请爷爷奶奶上座,然后我父亲、我母亲,我们再上座。每一次我看到我父亲都是把用热水烫好的酒,给我爷爷倒上一盅。咸鸭蛋,小的时候那不是随便吃的,有一个咸鸭蛋,切成两半,这一半吃了,下一半还给爷爷留著,「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来客人了,爷爷和父亲陪著客人,母亲和我们在厨房里吃饭。现在我明白了,那就是做人的根基,孝道。我父母对我爷爷奶奶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埋怨的话,父母之间也没有打过仗、吵过嘴。我小的时候童年是非常幸福的,我就是在我父母这种爱的呵护当中成长,我的心是安的,我放学第一件事就想回家,因为有父母慈爱的呵护。今天我们都忙碌上班挣钱,孩子为什么有的不愿意回家?为什么迷上网吧、迷上电视?他人生的根没了,那个根就是父母的慈爱。我记得我母亲,当我二姨妈生病得肺结核,那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她女儿都不敢去照顾,我母亲去照顾一个月,很自然那种兄友弟恭,那种天然的手足之情。这些事我没有刻意去记,但是经常会浮现在我的脑海当中。所以我觉得兄弟姐妹之间,为了一点财产还能去争,我觉得太不可以想像,兄弟姐妹就是应该和乐的。
有一次我下午放学,我小学的时候,我蹦蹦跳跳回家,一到家,因为每次都有母亲做的好吃的东西。那个时候我们读书不像现在孩子压力这么大,语文、数学学好就好。结果我回家是三、四点钟,到家,东北坐的是那种火炕,桌子放在火炕上,我们东北吃饭都盘腿。我刚坐在炕上,我母亲从锅里面,端出来一碗热乎乎的荷包蛋面。刚要吃,然后外面来了一位乞讨的叔叔,冬天。我母亲赶快把这位叔叔就让到家里,坐在我的对面,当时我的小名叫小子,说小子,你先等一下,这碗面先给叔叔吃,妈等一下再给你做一碗。我亲眼看到我母亲做的这一幕,然后看著叔叔在我对面把这碗面吃下去,叔叔那种感激、那种感恩,和母亲那种自然的去帮助人的心境,我内心感到有一种非常的幸福和喜悦。所以老祖宗说,「助人为快乐之本」,这是真的,这些都深深的种在我的内心。今天我能听闻圣教,我想与我父母的为人都有关系,这就是教育。
无论我们给孩子种下去是好的和不好的种子,它都会生根发芽,教育没有丝毫侥幸,绝对没有,我们做出什么,我们的孩子就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在中国大陆有一首歌叫什么?「长大我就成了你」,真的,我们看我们带出的孩子,他的音容笑貌、走路的姿势、说话的语调,都会非常像我们,大家有没有注意观察?就像模子似的,刻字的模子,我们在克隆下一代,刻得很像,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言谈举止,全部种在孩子的心里,所以我们今天要非常的谨慎。讲到我们给孩子要留下的是这种孝道、这种德行的风范,讲到我父母对我的这一分恩德,点点滴滴的恩德,这是最大的一个财富。我父亲是名老中医,半夜来人敲窗户,正睡得很香,来人敲窗户,我父亲冒著大雪,膝盖深的雪,背起药箱就去。年三十刚要吃饺子,马上来病人,我父亲放下,赶快就去,给人针灸不收钱。这些一讲起来,全浮现在我的脑海当中,自然而然为之教育,「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自然而然。所以我们今天学了《弟子规》,要深深的把它落在自己的身上,才能造就出好的子孙。
我们孩子,我们引导孩子认识他父母的好处,一提,其实孩子全知道,我们不要觉得孩子不知道。有的孩子说,我的母亲如果要评「十佳孝子」的话,我母亲可以当选,他说为什么?照顾我奶奶,照顾得非常孝顺,非常孝顺我奶奶。一看奶奶下地,马上就给拿鞋,然后把鞋轻轻给提好,扶著奶奶。奶奶牙口不好,做奶奶喜欢吃的东西,吃苹果,有些硬,煮软了给奶奶吃。奶奶的内衣裤,因为奶奶有点大小便失禁,奶奶不好意思让儿媳妇洗,藏起来,他母亲一定给找出来洗,并且说,为人父母的有没有嫌我们?养我们子女的时候,有没有嫌我们脏?我相信,为人父母从来没有嫌自己孩子脏过。正吃饭,孩子在旁边大便,你看那为人母亲者,很快就放下去照顾孩子,照顾完回来洗洗手,照样吃饭,一点脏的意思都没有。这就是为人父母的心境,所以我们对老人也要用同样的心境。
甚至我父亲要离开这个世间的时候,自己给自己把脉,因为我父亲是一名老中医,一把脉是绝脉,我老父亲跟我母亲就说,给我准备吧,就这几天的事。然后临走之前,我父亲自己刮了胡子,自己洗的澡,第二天就走了,大年正月十六的半夜十二点。走之前跟我母亲说了几句话,我的大名叫贵清,说贵清结婚的钱也不用担心,也够了。你看为人父母,他连自己要走了,他不是想到自己的生或死,他还想著他的儿子,这分恩德如何回报?我们一家八口人点点滴滴一年四季的衣服,全是母亲一个人一针一线做出来的,那个时候没有钱买。我们穿的鞋,甚至我的书包,全是母亲做出来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无法报答。所以我们引导孩子想到自己父母的恩德,因为人感恩的心一提起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自然而然他就能做到,他就会知恩报恩,他学习不用人催。所以这个孩子,你看,都知道他母亲,只要做出来,孩子全知道。
有个孩子提到,这是孩子共同的心声,他们对母亲的一个希望,都是希望一个好母亲的标准,一定要孝顺爷爷和奶奶,这是孩子的心声。有个孩子提到,他说我母亲对我爷爷奶奶都很孝顺,家里料理得也井井有条,他说:「我可不可以给我母亲提个建议?」我说:「什么建议?」他说:「我母亲对我爸爸说话声音大一点。」我说:「说话声音大一点怎么样?」他说:「不太恭敬,让人感觉。」结果他母亲听到了,我把这个话传给他母亲,他母亲当著孩子的面,给他先生跪下去,向他先生道歉,说:「我以前说话声音大,对您不敬,以后我改。」家长真落实《弟子规》,真干!我们想,当这一幕下去,会给孩子什么样的触动?所以教育孩子,确实是父母跟老师共同要为孩子做榜样。孩子,我们引导这些,包括他十几年的成长,父母做了哪些,孩子全能讲得很清楚。孩子知道了,他就开始去回报,怎么回报?有的孩子说,我要把学业学好,不让父母操心;有的回家自己事自己做,房间自己料理,然后有时帮母亲洗点菜,做点饭,我们这个都教。有些能力绝对不是在课堂上读书能读出来的,仁爱、恭敬、责任、谨慎,读不出来,是在生活当中历练出来的。
为什么我们为人父母的那一代人,他们做事能力那样强?他们那种使命感我们远远不及,一辈子为这个家付出,去任劳任怨,是一分为父母、为爷爷奶奶、为这个家的那种爱,那种使命感的推动。我们这里很多为人父母者,有些长者,我想会有同感。今天孩子有什么能力?今天孩子不是幸福的一代,他们是痛苦的一代,从小欲望的心,从小活在父母的呵护之下,没有能力去抵挡风雨、搏击蓝天,没有能力,注定他们会苦一辈子。当我们明白,我们看清楚了,我们赶快从自身给孩子做榜样,给孩子种下正确的人生态度。同时历练他、磨炼他,「自古英雄多磨难」,「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德行无法彰显。一定要让他们磨炼,该做家务做家务,不要怕心疼孩子。古人五岁的孩子就已经开始学洒扫、应对、进退,如何孝养父母、如何奉事师长,在这个做事过程当中,他的心志不断在成长。今天的社会,我们把孩子保护得太好了,岂不知是爱之足以害之!
所以我们那些孩子,都领著他去干什么?种地,栽棉花,冒著烈日去栽棉花,翻地、除草。结果这些孩子干完之后,再读起那首诗,「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这首诗,他就不是读了,他真正感受到每碗白米饭端到桌子上,是多么的不容易,经历多少的程序、多少人的付出。所以他掉到地下一颗饭粒,有的孩子马上就捡起来吃掉,他知道粒粒皆辛苦,这不是坐在教室读出来的。有的孩子做完之后说,原来粮食到收成之后要经历这么多,又除土、又翻地的,太不容易了,我要珍惜粮食。从而他会体会到父母的辛劳,习劳就知感恩,这些教育我们今天都缺失了。从小多磨炼,那才是叫「吃苦就是吃补」,积福;长大了有能力,有能力又为社会服务,继续积福,到老了才能享福,这个我们都要很清楚。我们有的孩子他孝心一开,比如说有的孩子,有一天我们有位妈妈,早晨被一种声音吵醒了,什么声音?切菜的声音。她以为是她先生起来做饭,一看不是先生,是她的儿子,把早餐都给做好了。晚上下班,孩子亲自到院子里去接他父母,把晚餐给做好。
我们想想我们的孩子如果是这样,我们高不高兴?这样的孩子学习还用催吗?有个母亲有一次去接孩子,你看,那孩子孝心一开,他就能看到父母的需要,他一看,「妈妈,您的脸色怎么这么不好?」母亲说:「我肚子疼。」然后母亲说:「走,咱们回家。」结果母亲骑著车子在前面走,突然觉得孩子好像没在车上,她回头一看,看孩子在车下跑。她说:「你为什么跑?」孩子说:「我怕坐上去增加分量,让你肚子更疼。」然后母亲说:「你这样跑,我骑得更慢,回家不时间长吗?你坐上来,我早点到家,妈妈好休息。」孩子听妈妈这样一说,坐上车子。到家之后,给母亲扶在床上,盖上被,然后自己到厨房给母亲做饭。实实在在讲,不是孩子不好教,是我们没有教他正确的人生态度,是我们自己为人父母、为人老师者不好教,这倒是真的。孩子很单纯,他只要见到真正对的榜样,他就去学。
所以古代我们看到,家家都有祠堂、有家谱。这一次我来吉隆坡,到一个「万姓宗祠纪念堂」去看,当我们看到老祖宗这些姓氏、这些牌位,我们生起一种感恩、恭敬,同时更重要的,一种使命感,我们要把文化传承下去,要传承下去。所以祠堂是什么?那是孝道的根,古人每顿饭一定先要拿出来,没吃之前,拿出来要奉养自己的祖宗和父母,那就是教育,让人不忘本。「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老祖宗太明了教育、太明了人性了。我们要有信心,要跟著老祖宗走,这是一条康庄大路,要非常坚定的走下去。所以我们看到这些家谱,自己祖宗历代的名字,你看,装在心中的时候,那就不一样了。一个没有孝心的人,一个不孝的人,他绝对不敢跪在祖宗面前,像秦桧一样,他敢跪在祖宗面前说,我是一个奸臣,我残害忠良,祸乱国家,向祖宗汇报,他敢吗?不敢。古人都是子孙发达,建功立业了,然后跪在祖宗灵牌面前向祖宗汇报,以慰祖宗在天之灵,所以那是对孩子最好的护身符。今天我们都怕孩子出这个事、出那个事,那个担心保护不了孩子,而这个孝道是最好的护身符。孝心一开,「事虽小,勿擅为」,对不对?他不需要我们提醒。
所以我在教学当中,处处抓住「以孝为根本」。《孝经》上有一句话,昨天梁先生,还是丹斯里先生,说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德之根本,教育的原点、起点。我利用,比如说,我们这有没有开家长会的习惯?有没有开家长会?我们每次开家长会,我不会跟家长说太多什么分数怎么样,我不会说这个;我开家长会会给家长讲什么?如何落实德行教育,我会给家长分析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因为教育是一个合力,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非常希望家长能配合。因为我们跟家长的目标是一样的,都是成就孩子,目标一样,自然能达成一致,用我们真诚的爱去唤醒家长。今天有的朋友说,家长不配合怎么办?「正己而不求於人,则无怨」,我们好好干,孩子真的有变化了,以孩子带动家长。先自己做,能做多少,尽力而为,会做得很欢喜。
还有,我有时候利用,比如说在德育课上,我的德育教材就是《弟子规》,我每一句跟学生细讲,但是必须要自己努力去做,讲出来的才有感受,才能让孩子有那种心灵的撞击。如果没有做,光讲,说出来的话没有力量的,自己都没体会到那种幸福。毛主席说过一句话,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要怎么样?亲口尝一尝,然后我们才能告诉孩子,这个梨是酸的、是甜的。还有,譬如说利用我们的课文,在中国我在教语文,我发现我们每一篇课文都没有离开八德,有的是写爱自然的、爱父母的、爱朋友的,然后做事的态度要讲信用,全围绕一个「爱」字。课文,我们备教案的时候,第一个目标是德育目标,放在第一位。教课文,课文的实质是什么?文以载道,教课文是把文章当中表达的一个道理教给孩子,然后以德载文,德文并进,这是根本。所以每篇课文,比如说讲到李时珍,我会跟孩子讲李时珍如何立志,成为一代济世利人的医生,我不用讲太多,一个态度,深入给他讲明白,去做。其实每篇课文也都是我们非常好的德育教材。
因果教育,因果教育也很重要。我们有一次,消防员到我们学校做消防教育这种安全工作,结果他就讲到,一个六层高的楼失火,他们去救。结果在最高第六层,有一家是四口人,奶奶,然后父母和一个孩子,奶奶六十多岁,瘫痪在床,手可以动,脚不方便。结果在大火烧上来的时候,夫妻两个人放弃老奶奶,带著自己孩子往楼下冲,能不能冲出去?结果他们三口人活活呛死在楼梯上,老奶奶爬著,居然爬出去了。我们孩子一听这个故事,你看,孩子他有是非善恶的观念,他很清楚,这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想,当这种生死存亡的关头,他的父母做出这种决择,那一念放弃自己的母亲,那是偶然决择的吗?那一念的决择,就是他父母平时对待他老母亲的那种态度,他平时对他母亲一定不孝,关键时刻来了,所以他才放弃他的老母亲。当这个父母做出放弃老母亲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到,将来他孩子学到的是什么?人生遇到危急存亡的时候,一定也放弃他的父母,人算不如天算!如果当下他真正给孩子表演的是,「宁可我死掉,我都要让老母亲救出去」,我们想一想,也许他们真的不会死,一念有时候就决定了人的生死存亡。而且他孩子看到自己父母宁可自己死,都要救自己的奶奶,学到的是仁爱和孝道,他也会用同样的心孝敬他的父母。我孝亲,子才能孝我,孝是一体的,来不得半点侥幸。这是一个因果,这些教育也很重要。
还要利用一些德育故事,请圣贤人来帮助我们教孩子。我们讲到春秋战国时期,「黔娄尝粪」,他刚当官十天左右,突然身冒冷汗,他就知道肯定父亲得病了。「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孝心真诚了,跟父母是通的。结果他要回家,黔娄上面写「辞官而归」。古人他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无论当多大官,当宰相也好,父母需要了,毫无犹疑,都没有一点思考,一定是辞官回到父母身边照顾父母。「事孰为大?事亲为大」,都把孝顺父母放在第一位,这是一定的,没有丝毫考虑,「我去照顾父母,我前途怎么办?」没有这个想法,根深蒂固是这样。回到家看父亲得病了,医生说需要尝父亲的粪便,甜,父亲病就重;如果苦,父亲还有救。四个字,「黔娄尝之」,没有想,连一个说脏不脏的念头都没动。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心,今天孩子知道父母的恩德,反过来用父母对孩子的心去对父母,那个就是孝。
结果讲完这个故事,我们有个学生,有一天他父亲得病了,他父亲上完卫生间,他马上过去拿起一大块,放到嘴里就尝。他母亲说:「你尝个小块就行了。」他:「说不行,我要尝个大块。」他一点那个说脏的念头都没有,那种至诚的孝心,老实!孩子确实不是不好教,我们教学相长,孩子这个做法让我们汗颜,我们可能还会犹疑,那脏、臭。动这个念,那分孝心就不纯了。父母会不会?如果当我们孩子有生命危险,需要比如说换肾,我们父母毫不犹豫会把自己的肾给孩子,天下父母之心!今天我们就要把这一分父母对孩子的心,孝道,都要传承下去,这样人与人之间才会互相关爱,这个世界每个家庭才会真正走向和谐。老夫子的理念,「大同世界」,根在孝道。
还有,比如说我们利用音乐,「移风易俗,莫善於乐」,这个力量都很强。我有一次在唱「儿行千里」,我们有个学生没有回家,他给我按摩。我在那唱那首歌,我想起我母亲,每次我放假回家,要离开家的几天,我母亲就开始为我打点行装,准备。离家的那个时候,我母亲送我,从巷子里一直送我出来,然后,背有点儿弯。什么时候弯的,我不知道;母亲头发什么时候花白的,我也不知道,人不学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母亲步履蹒跚的,不知道。母亲在后面送我,然后还伴著咳嗽,冬天,手插在棉袄里。结果送完,我说:「母亲,您回去吧!」然后母亲说:「不用担心我,我没事。」当我走了一段路,回头一看,母亲还在那望著我,儿子走了,母亲的心随著儿子走了。但是为人父母者,宁可自己忍受,一切都可以忍在心里,不要耽误自己孩子的前程,就是这样的心。
所以我唱著唱著,当时就哭了。结果给我按摩的这个孩子,在后面也哭了,他说:「老师,我是一个坏孩子,我十三年来太伤我母亲的心了。我母亲想进我房间,没有敲门进去,我会指著我母亲说,你给我出去,凭什么进我的房间?」母亲筷子掉在地上,母亲说:「儿子你给妈妈捡一下筷子。」他会说:「我凭什么给你捡筷子?」他说:「我把我母亲伤透了。」在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我们二百多人在一个礼堂里开联欢,这个儿子当著二百多人的面,给他母亲跪下去,送他母亲一枝,那叫什么花?百合花,然后跟他母亲说:「妈妈,您真是我的好妈!」这首歌,等一下如果有时间,我可以跟大家唱一下。
孝亲必尊师,这是一定的,所以我们班有一次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我都忘了,我们班长提醒我,他说老师,明天是三八妇女节,我们每个同学带一枝花,全校挨各班给女老师送。我一听,这太好了,我就在后面,我鼓掌,我鼓励他,我说这个事就交给你负责。第二天,我们班学生带来像小山一样的花,摆在我的讲桌上。早自习的时候,我们学生挨各班给老师送,结果每位老师收到我们学生送的花都很感动。然后送给我们的校长,每人一束鲜花。回来,我们班长跟我说:「王老师,我有个感受。」我说:「什么感受?」他说:「王老师,施比受更快乐。」这种感受,不去做是无法体会的。我们校长从一楼爬到四楼来,到我们班感谢我们的孩子,校长说著说著哭了,我们孩子热烈鼓掌。唤醒人性的本善,人才会真正有幸福可言;活在欲望当中,不可能幸福。人性本善的原点一定是从孝道唤醒,「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人说不孝顺父母,孩子没有扎下孝道的根,说我能活得幸福,那叫自欺,不可能。所以我们要给孩子做出孝亲尊师的榜样。
我们有一位,后来我在山东教学,我们有一个月的「幸福人生讲座」,有一位七十八岁的老人家参加,一个月,自始至终,每天上午都三个小时,老人家坐在那听得非常欢喜,给我们在场的人做出了好学的榜样。这位老人家原先是学基督教的,我听说学基督教的朋友,好像一般很少能给祖宗鞠躬,而且不轻易会学其他的东西。当他孙女儿把他接过来的时候,外孙女儿跟他说,我们现在学什么什么,学老祖宗的教诲。她这个姥爷就说:「不要跟我提,我是学基督教的。」然后跟我们一起学的这位朋友,她就不说了,天天做,晨昏定省。她们家四代同堂,姥爷,还有这位姥爷的儿子,然后就是这位外孙女儿,接著外孙女儿的女儿。舅舅每天领著他们三代人干什么?早晨给姥爷请安,跪下磕头,晚上也是给请安,也跪下磕头。她姥爷说:「你们就学这个?这个我要学」,结果第二天就跟著去听课。听课去之前,斋戒沐浴,他说:「我的身上不能带著味去,我要穿好新衣服,我对老师要恭敬。」到底谁有学问?这才是真实的学问,敬师。
结果每天坐在那,听完上午的课,一下课,向老师感谢,他就是一句朴素的话,「祝老师长命百岁!」他就是这一句话。老人家多么希望有更多学圣贤教诲的老师,把传统文化承传下来,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日子。他从小不识字,七十八岁了才学到圣贤文化,他哭,下课跪在老夫子面前磕头。他有一天,他把我拉在身边说:「王老师,我今天兜里揣满了金子。」我说:「揣满了金子?」他说:「中国文化我揣满了,我不仅自己要学,我还要带给与我有缘的人去学。」这是一个七十八岁老人的肺腑之言,我们听了感动。后来在结束的时候,家长送花,我们把这束花献给了老人家,在场,都被这位老人家所感动。其中有一次,早晨早餐做完了,他们家包饺子,离听课时间来不及了,结果老人家饭都没吃,自己从六楼走下来去听课。他说:「我不能够迟到於老师去,这样对老师是不敬。」当我们为人父母这样做出恭敬的态度,我们的孩子哪能不敬师?这叫师道。亲师的配合,给孩子一个是扎孝道,一个是扎师道,这两条根扎下去,我们的孩子才会有成就。
我们给孩子什么?就是给他一生成就的根,孝亲尊师的根。我们不能陪他一辈子,我们终究一天要离开他,但是我们把他人生的根基扎好了,那个才能抵御今天社会强烈的污染和诱惑。我们要清楚,明白人吃苦一阵子,我们把他正确的态度给孩子,我们一辈子会轻松;不明白人会苦一辈子,老是担心孩子会出什么事,老在枝末上打转,甚至闭上眼睛那一天,他还担心自己的孩子,我们这笔帐都要会算。还有,比如说我们有举行祭祖、拜师的仪式,这就不是我们要求,当时是家长要求,家长领著孩子三跪九叩跪拜孔老夫子,然后请老师们上座,教他孩子的老师,给老师又三跪九叩。当家长给我们三跪九叩的时候,我们是什么心情?我们坐在那真的如坐针毡,我们在场老师落泪、家长落泪,孩子也哭。才体会到老祖宗为什么有这些礼,制礼作乐,那个会把人的本善唤醒,会把老师那种使命感唤醒,就一个态度,要对得起人家家长,要对得起孩子,要教好他。我们不能要求家长说恭敬我们,我们不可能,我们要做出来,我们真正做出德行的风范,真正是一分成就孩子的心,家长自然就恭敬了。这样亲师配合,来成就我们的下一代,才能培养出真正国家的栋梁。
在这个其中,还有一点很重要,夫妻,亲师之间,不能给孩子种毒,什么叫种毒?老师可能有时候埋怨家长怎么样,家长当著孩子面埋怨老师,这叫给孩子心里种毒。教育就是把孩子的孝心保持一辈子不变,这就是教育的功能。保持一辈子不变的孝心再扩大,就是泛爱众,这是什么?这个孩子才会幸福。其实我们有很多时候,都把孩子心给污染了,带孩子出去,遇到乞讨的,孩子要给一块钱,我们可能马上会说:「他是骗子」,我们往往就见到这点小利。其实我们这个动作一做下去,我们教给孩子一个什么态度?把社会的阴暗面,人与人之间那种真诚相信全给破坏掉了。孩子甚至看到我们为人夫妻的都不和睦,孩子一看,这么亲近的人都彼此的不和谐,还有什么人可以相信?把孩子本善的心全给毁掉了。当他这样念念去觉得社会都没有值得可信的人,他对人一辈子都是怀疑、都是猜忌、都是怨恨的心,他还会有幸福吗?每个动作都是教育。
所以当我们让孩子给这位乞讨的人一块钱的时候,恭恭敬敬送过去,我们给孩子长养一种仁爱。我们老祖宗有一句话叫「吃亏是福」,好像吃亏了,送点钱,吃亏了吗?长养的是孩子正确的人生态度。还有一句话,贪小便宜会怎么样?吃大亏。有的时候我们会告诉孩子,人家打你,你就打回去,不能吃亏。吃大亏了,孩子这样的打回去,最后他的拳头一定先打谁?打父母,一定是这样的。他不可能对别人是这样争斗的态度,反过来对父母就不争,不可能的。人算不如天算,一定要顺道而教,不要自作聪明。当我们老年的时候,我遇到一些朋友,老年了,埋怨儿子不孝,甚至得病了,冲儿子要钱,躺在病床,儿子都不给,最后写借条才能给。我们一听,可能觉得这个儿子禽兽不如,对不对?但是我们有没有想到,我们回到几十年前,孩子之所以这样的跟父亲都谈利,去争,我们有没有想到,那也许就是小的时候,我们告诉孩子,人家打你,你就打过去;你吃苹果,吃水果餐的时候,你就要找大的吃,别吃亏。也许就是那个时候,我们给他种下去的人生态度,最后它开花结果,然后它在我们身上起作用了。所以我们要很清楚,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教育不要存在丝毫侥幸。
还有,就像有的父母之间也不能给孩子种毒。有的母亲说,你就像你那个懒爸,成天就知道睡觉。这样下去,孩子慢慢对父亲就不尊敬了,而且父亲慢慢也觉得,这么亲近的人,孩子对我都不尊敬了,他会愈来愈堕落。所以有个孩子,他老师跟他讲:「你要把你写作业慢的这个习惯改一改。」他说:「我改不了,老师。」老师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妈妈说,我就像我那个懒爸。」教育一定要非常谨慎,处处要有智慧。没智慧,不懂得怎么教,他心是好的,有的时候做出的行为,已经把孩子引向背道而驰。所以最根本的,我们要先学,要先落实。
《弟子规》上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正所谓家和才能万事兴。所以我带班的时候,我跟我们专科老师,我们数学老师是龙老师,我姓王,学生说两位老师正好是龙王。每次我都在我们同学面前,我非常尊敬这个龙老师,他长我十五岁。我跟我的学生说,龙老师有这深厚的教学经验,我都要向龙老师学习,你们一定要像老师一样听龙老师的话。我们想一想,孩子最崇拜的是谁?班主任,对不对?他觉得班主任都向专科老师学习,那他能不向老师学习吗?而且每次,比如说龙老师站在前面讲话,我会很快的端过一杯水给龙老师,我会搬张椅子请龙老师坐。我们专科老师之间这种和谐,其实就在潜移默化,在教孩子「兄道友,弟道恭」,这个不需要说的。我们跟专科老师貌合神离,那也教孩子貌合神离,兄弟姐妹之间不和谐。
教育的根本是什么?是一分心境,教育就是提升自己的心境,从而提升孩子的心境。其他教英语、数学,还有音乐这些老师,我跟他们讲,我说只要发现我们班有什么问题,你就跟我提出来,我非常感谢您。而且我每次从家里到办公室,我们家冰箱里经常准备一些水果,我一开冰箱,如果没有了,那肯定被仉老师带到她学校去了;她开冰箱,没有,就被我带走了。我带到学校让大家,有的时候在一个办公室里,同仁,有时候吃点东西,要和谐。如果这个单位都不和谐,那到单位还有什么意思?打电话,往往公用电话有时候都不愿意接,每次我就去接,办公室卫生我也经常搞,结果跟大家处得非常和谐。那都在教孩子,教育可不是单单自己一个人的问题,是整体的和谐。
然后我们班,学生给自己起了一个班级的名字,叫「爱心班级」,而且还自己自发组成爱心小组,去帮助一些学习成绩,或者是思想上有困难的孩子。我们班有个孩子,考期末试的时候要串班,考期末试的时候分班,把班级都打乱。结果考完试回来,我们班学生说了一句话,他说:「老师,咱们班这个磁场太好了,我一到其他班,感觉到心里面都乱,咱们班这个磁场好」,这是真的。而且我们班那种境教,前面是老夫子的像,左右墙上,前面的墙是班训,「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最后「做好人」,谢谢;然后左右墙,「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后面墙上是「知耻近乎勇」,让孩子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全是提升正念的东西。图书角上摆的全是我挑选的非常好的书,《感悟母爱》、《感悟父爱》,一些历史上这些故事。不好的书不能读,「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然后我们班,当我们有这个孝心的时候,我们老师跟孩子应对,不用刻意去找方法,很自然的,我们那分爱过去了,然后方法就有了,我们要君子务本。我们班有一个孩子,他是他婶娘收养的,他父亲在他二、三岁就走了,然后他母亲又改嫁了,把她孩子丢弃。他婶娘看他可怜,收养了他。收养之后,婶娘觉得这孩子可怜,对他的爱超过对自己孩子的爱,当然这种爱,溺爱了。结果这个孩子后来被宠坏了,但是他婶娘却感到很委曲。这个孩子,我有一次引导他,我跟他讲,做人要「恩欲报,怨欲忘」,我跟他讲他婶娘点点滴滴收养他、照顾他的恩德,讲著讲著,把我讲得哭了。当我在那哭的时候,这个孩子给我鞠躬,然后跟我说:「王老师,您不要哭,我改。」其实我们这种真诚的爱心,才能去唤醒孩子的爱,从而让孩子按照我们希望的方向在走,因为他觉得,我不能对不起爱我的老师,让他从内心里生出一种惭愧,「知耻近乎勇」。教育就是保护孩子这种好善好德的心、惭愧的心,还有对人生的信心,而不是打击、指责,那只能适得其反。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孩子的回头,扶持他、提升他人生正确的态度,从而冲破他自己习气的惯性,让他自己上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我们老师的责任。
好,这个还有很多,时间关系,今天跟大家就分享到此。这样,占用大家几分钟,给大家唱一首「儿行千里」,好,谢谢大家!我们会唱的,可以咱们大家一起唱。谢谢大家!「衣裳再添几件,饭菜多吃几口,出门在外,没有妈熬的小米粥。一会儿看看脸,一会儿摸摸手,一会儿又把想起的话儿,塞进儿的兜。如今呀,到了离开家的时候,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千里路的啊!我还一步没走,就看见泪水在妈妈眼里,妈妈眼里流,妈妈眼里流。替儿再擦擦鞋,为儿再缝缝口,儿行千里,揪著妈妈的心头肉。一会儿忙忙前,一会儿忙忙后,一会儿又把想起的事,塞进儿的兜。如今呀,到了离开家的时候,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千里路的啊!我还一步没走,就看见泪水在妈妈眼里,妈妈眼里流,妈妈眼里流。」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