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三届中华传统文化进修班—4500年前中国的远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后裔 -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三届中华传统文化进修班—4500年前中国的远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后裔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四集)  2010/12/2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46-0004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早上好。我们进修班的课程,刚好经过一个礼拜,昨天礼拜天,又有许哲女士亲自来给我们教诲、勉励。所以有经典的理论,还有这些仁者、智者的表演,可见得诸位学长的因缘跟使命是很不一般的。宇宙之间没有一件事情是偶然,从许哲女士一生的演绎、行持,让我们感觉得到古圣先贤的经典教诲,它不是理论,它就是真正实践出来的人生体悟,所以叫学儒,叫学圣贤。假如是理论那只是拿来研究,就变儒学了。所以从许哲女士一生给我们的启发,古圣先贤的经典句句都可以落实在生活当中。我们这几天谈立志、谈学习,我们看到许哲女士她在八十年前左右,因为看到一个男子饥饿了非常多天,在角落里颤抖向她乞讨。刚好在之前,她才在一个很高级的餐厅,听著优美的音乐,在柔美的灯光之下,拿高脚杯喝白兰地而已。喝完一出来,居然看到这样的情境,她觉得那个都是我的兄弟姊妹,他们居然过这样的生活,我还在那里享受、奢侈。所以当天回去之后,她把华丽的晚礼服脱下来放在衣服当中,然后问自己,其实问自己就是修学当中最重要的,面对自己不自欺,不欺骗自己。她说是穿上华丽的衣服,画上浓妆是真正的我;还是脱下这些虚华,赤裸裸的像个孩子一样天真的心,才是真正的我?当天她沉思完之后,她就告诉自己:从今开始,我绝不因为自己的享乐多花一分钱。因为多花我一分钱,就是花我兄弟姊妹的钱。

  当下真的是立下了宇宙就是我的家,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兄弟姊妹,我要照顾他们。而这个照顾当中,尤其以孤儿、疾病、贫穷、老者,甚至於是比较没有依靠的妇女,甚至是先天有残障的人,鳏寡孤独这些人,她觉得都是她的兄弟姊妹优先去照顾。这就是我们讲的她立定了这个志向,愿要大,这个志愿发出去了,而且是终其一生都没有改。所以立志长,立了决心、毅力就下下去了。「君子立志长,小人常立志」,这个志气没有真正发出来,遇到一些境界自己就退心,所以决心、毅力是成败的关键。而我们说的志要坚,就是这个志气、信心要非常的坚定,遇到任何的境界不怀疑、不退缩。我们昨天看许女士侃侃而谈,请问大家她有没有遇到一些挑战?人生哪有一帆风顺的道理?所谓「切实功夫须从难处做去」,一个人要真正有修身的真功夫,需要从哪里下手?最难的地方下手。孔子讲的「先难而后获」,先从最难的下手,自己的人生、德行才会有真正收获。假如最难的都不去对治,都挑简单的,那是消遣正法、消遣传统文化,不是真正要落实。「真正学问都自苦中得来」,逆境磨炼人,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天将降大任於斯人也」,一定都有挑战,这个苦是什么苦?把面子撕下来的苦。真撕下来了,学而时习之,习是落实,把坏脾气放下了,身心轻安,不亦悦乎,把傲慢放下来了,心中一片太和之气,那是快乐的。

  许哲女士的心非常的真诚、单纯,她不复杂,她不被情绪所牵动、所缠缚,不会被一些杂念把她绑得喘不过气来。比方她在巴拉圭,在美洲,南美照顾了当地那个时候是犹太人的难民营,又有当地的土著,所以那个人种非常非常多。又是面临世界战争很多的时代,所以他们那个地方号称联合国,就知道有多少种族、国家的人在那里。不知道许哲女士通几种语言,这个问题倒忘了问。但是她的活到老、学到老,这个精神让我们太佩服了,二十七岁上小学,四十七岁学护理。我离四十七岁还有十年。所以她的精神让我们太佩服。我还没出生,我十年之后才出生,对她的逻辑来讲。她四十七岁才开始学护理,学习能够奉献社会的能力。六十七岁开养老院,诸位学长,我们好像没有一个人六十七岁的吧?你们的人生都还没开始,难怪是人生七十才开始。六十九岁学瑜伽,一百岁更用功学中文,那种学习的精神令我们佩服,「好学近乎智」。而她在巴拉圭的时候,她的心量非常大,但是她所在的单位,不一定能够跟她有同样的认知,这个问题很多修道之人必然遇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德蕾莎修女的电影,当初她觉得应该去照顾所有印度这些穷人,她所在的教会,觉得怕会卷入种族、宗教之间的冲突,所以她的意见跟教会不一样。后来她离开教会,没有得到支持,靠自己的力量把她的组织建立起来,帮助了非常非常多的病人、穷人、老人。而且后来世界各地好多地方,都响应她的善举,加入她的这个组织。

  所以从这几位仁者的一生,让我们体会到,一个人的善愿会不会遇到真正的阻碍?会不会?不会。告诉大家,人世间、宇宙间的真理是什么?事事无碍,这个才是真理。为什么我们在人世间觉得处处有障碍?其实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什么?是自己的心动了,自己心已经执著那是障碍,那就自己被自己给困死了。大舜的父母这么样的对待他,这个障碍大不大?我们一听这怎么活得下去?可是大舜经过了家庭的际遇之后,他成就了德行,他的至孝让他的智慧都打开了,「舜其大孝也与」,孔子赞叹。不只有高度的智慧,因为德为圣人,尊为天子,福报现前。所以贪心障住一个人的福报,瞋恚的心障住一个人的德能,愚痴的心障住一个人的智慧。他纯是至孝,无贪、无瞋、无痴,他的福报、德能、智慧就现前。这些智慧、德能、福分是自己明德里面本有的,怎么会人家障碍得了?所以人真明白这些道理,不向外去指责、去要求、去攀求,要往内求。所以传统文化是内学,往内才是真实的学问,才是真正找到根本,「君子务本」。所以舜王给我们证明,这样的家庭是障碍吗?不是。而且他的孝行,影响了四千多年的炎黄子孙,向他效法。

  所以诸位学长,希不希望影响后代子孙?给我们民族带个好头好不好?好,你们说的,好。那告诉大家,一定把最难的事,让我们遇到好不好?愈难影响得愈深远,所以他排第一位,二十四孝第一位。所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叫真供养,你太容易了,人家觉得那有什么?最难的人家一看,人家这样都能做到,我们要赶紧效法。所以诸位学长,你遇到的是最难的事,恭喜你,因为你这一生就是要给后代树一个榜样,老天爷选到你了,Congratulation恭喜你。包含佛陀曾经有一次,遇到一个暴君歌利王,支解他的身体。因为那个时候,这个暴君去打猎,佛陀在森林里修行,那个时候叫忍辱仙人。这个暴君的这些妻妾,服侍他的这些女子,看到忍辱仙人相貌庄严,听他说法。这个君王看到这一幕,人那个瞋恚、嫉妒心就起来,我的女人怎么听这个男人讲话?不高兴。好,你是修行人,我看你修行有多好,我看你能怎么忍?他就对忍辱仙人支解他的身体,用我们中国的话叫凌迟处死,就是一块一块肉把它切下来,就这样一刀一刀的切。忍辱仙人当下没有生起瞋恚的心,也没有生起报复的心,而且心里面发了一个愿,假如我真正成就之后,我第一个人要度的、要帮助的就是这个人。面对对他凌迟处死的人,没有报复的心,还有感恩的心,是他来考验我的功夫够不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凌迟之后,忍辱仙人说假如我发的是真心,我的身体就会恢复原状。最后真的又恢复原状。后来忍辱仙人成就了,成就为佛陀,第一个度的就是憍陈如尊者,就是那一世的歌利王。

  所以「德比於上则知耻」,我们跟大舜效法、跟佛陀效法。诸位学长,你们有没有被凌迟过?你们遇到的境界有没有比忍辱仙人更难的?比起这个境界差多了,在这样的境界,佛陀都能不瞋恨,还能感激对方。我们时时以这样的榜样为模范,人就常生起惭愧心、羞耻的心:比这些圣贤差远了,不能再蹉跎,不能再随顺贪瞋痴了。而且从这几个榜样让我们知道,障碍是不可能在外的。这几个例子对我们来讲,觉得那太难,但为什么成就了他们的德行、学问?代表他无碍。所以事事无碍是真的,所有的人事物都是来考验我们功夫够不够,来成就我们,让我们的修行不要不明不白、糊里糊涂的。诸位学长,我们去参加过考试,那个监考老师进来,好,考卷发下去,你有没有看过哪个进考场的人,看到那个考卷,说不会写,气死我了,然后去打那个监考老师的有没有?有没有看过这样的人?没有吧,这样的人精神有点问题了,这个大家就很容易理解了。所以今天哪个人、哪件事让我们生气,我们就去骂那个人、骂那件事,就好像去打那个监考老师一样。每个人、每件事不就是像发考卷下来,看看我们现在的功夫怎么样吗?人可不能修了一辈子,最后自己的程度都搞不清楚。这就变成什么?被自己给卖了都不知道。

  所以我们要感激所遇到的人事物,是他们让我们活得明白,知道我们现在的功夫到底到哪里。人真知道没有障碍,无碍了,人真正知道每个人是来帮助我们,让我们了解自己的状况的,平等心现前、恭敬心现前,对一切人事物恭敬、感谢,哪有对立?哪有冲突?所以真正是「竹密不妨流水过」,那个竹子拉得再紧,水还是流过去。因为水的心清净,水没有预设立场,它没有分别执著它就流过去,它不觉得这个竹子是障碍它的,它可以随圆就方。「山高岂碍白云飞」,山再怎么高,我们觉得是障碍,白云无心,没有自我、没有自私就没有对立,自然就飘过去了,不会跟人家冲突。人为什么会冲突?利害冲突。我什么都不要了,跟谁冲突?就像许哲女士说的,我什么都没有要,所以我不生气,我没烦恼。从他们这些仁者的人生心境跟处事,都能让我们得到很多启示。

  许哲女士遇到很多境界,那个时候在巴拉圭,因为理念不和被赶出来,一个女子在异国他乡。她问自己,当初我到这个地方来,就是为了照顾穷人,我没有要求任何人要给我什么。所以现在我也不烦恼、也不生气,因为我要的我得到了,我照顾他们,我并没有要求他们要给我钱,要尊重我,不可以这样对待我,这都不是我求的。所以人时时要不忘初心!我加入弘扬传统文化,当时候的心态、存心是什么?很单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自始至终都保持这个最单纯的心,就对了,我们不是来要掌声的,我们不是来要人家尊重的,我们不是来要人照顾的,我们不是来要人侍候的,我们不是来要事事顺我的,所以人为什么有烦恼把初心给忘了。人生每一个缘要牢记,慎始慎终,我一开始来的目的是什么,一直保持这个冷静的态度。比方走入婚姻的人,「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当初夫妻走入婚姻,就是成就彼此的人生,给彼此一个幸福的家庭未来,这是初心,遇到任何事不能忘了这个方向目标。有没有哪个女子结婚的时候,坐上花轿,现在没有花轿了,坐上花车,是花车吗?新娘车,花车是游行的时候坐的,新娘车。坐上去这个女子会不会想,好,终於让我等到这一天,我非搞得他个鸡犬不宁不可。有没有人是这么嫁出去的?好,等到这一天,我非跟他吵个没完没了不可。都不是这样的,都是像《诗经》里面讲的,「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这个女子的初心就是要去成就这个家庭的家道,去爱护这一家人,成就这一个家庭。

  那一天进门夫妻喝交杯酒,那个杯子是同一个葫芦瓜做的,代表一体不可分,从今以后不分彼此。而且那个酒是甜的,葫芦瓜是苦的,大家喝过没有?结婚的回去补喝。很多重要的东西要补,不重要的就不要补了,比方现在很多人流行结婚十年、二十年,还回去拍那个艺术照,这个我就感觉不是很有必要。包含现在结婚都在那里攀比,拍个结婚照花很多钱,一拍还拍二、三天拍得腰酸背痛,人家叫你嗯,你就要嗯。现在的人不知道在忙什么,叫做自讨苦吃,结果拍了累了好几天,花了这么多钱,没钱还打肿脸充胖子去借。照完了,拍完了抽屉一放关起来,谁看?三年之后、五年之后有人看了,孩子走路还不大稳,抽屉一打开一翻开:妈,这个人是谁?拍照连儿子都认不出来,拍那有啥意思?化妆化得太厚了。所以我觉得我姊姊让我看得最不舒服,就结婚那一天,为什么最不自然?因为她不大敢笑,化得很浓,不大敢笑,可能怕妆会有什么变化。所以人不要搞一些不怎么有意义的事,瞎忙一场又乱花钱。有意义的事情,就像我们传统文化里面强调的这些婚礼,都是很有意义的。诸位学长,你们各地的中心以后可以考虑,刚好自己的同仁要结婚,可以办个婚礼,透过整个婚礼,把婚姻的意义展现出来。我们中心今年七月份也会办婚礼,明年,对不起,我日子过得太快了,到时候有些资料再跟大家做交流。所以进门表法喝这杯交杯酒,同甘共苦,这个都是我们对婚姻的初发心,终身不要变。有什么小摩擦,一提起这个心态就过去了。

  所以许哲女士脑筋很清楚,我来的初心,就是服务这些可怜受伤的人、需要的人,满我的愿了!我又没有求任何人要对我怎么样,所以她没烦恼。后来在自己姊妹的帮助之下,回到了新加坡。当时是先回到马来西亚,后来因为她姊姊在新加坡,又来到了新加坡。而她人生面对的这些境缘,并没有障碍住她,最后她还是以自己的德行,带动了无数的人来跟著她一起付出真心真爱。所以我们发的是真心,任何事绝对障碍不了我们。「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遇到很多境界的时候,好像快过不去了,不是境界的问题,感觉快过不去的时候,就是我们那个执著点最严重的时候,真肯放下了,那个路就愈走愈宽广。所以面对任何境界,意志要坚定,志坚,信心要毫不动摇。昨天我们学长问了几个问题,其实都跟信心有绝对的关系。所以「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所有的善不能够不断增长,根源都是信心出问题。不只长养我们的善心,还成就所有的善事都跟信心有关,所以世间事情的成败也在信心。

  我们看许哲女士她的人生思想,她对自己有信心,所以你看她学习永不放弃,活到老,学到老。再来,她对天理有信心,有记者问她,「你都照顾他人,谁照顾你?」许哲女士说「我不用照顾自己,老天爷会照顾我。」这是信心,大家有没有信心老天爷会照顾我?就像孔子说的「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老天要让道统从我身上承传下去,任何人伤不了我。其实人世间的道理,不离两个字,因果,为什么许哲女士喜乐?因为她无求。人到无求品自高,寡欲精神爽,无欲则刚。孩子没什么欲望,整天笑,所以他能笑一百七十次。请问大家,我们昨天听许哲女士谈了一个多小时的话,我们笑了多少次?下一次应该请我们的同仁拿个计数表按一按,看看可能一个多小时就快一百次。每天都能这样去领受圣贤教诲,去力行圣贤教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会回归到赤子之心。大家应该对许哲女士昨天的脸庞特别有印象,大家看像什么?像婴儿是不是?「大仁者不失其赤子之心」,笑起来连眼睛都不见了。这是反璞归真,你看儒家、道家都是这么讲,所以这个欲求淡。

  而且怎么得到长寿的果报?仁慈、勤俭、和睦、安静,所以慈俭和静这是长寿最重要的原因。仁慈是时时给人快乐,给人安全感,化解人家的恐惧、忧虑,这叫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所以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是吧!昨天许哲女士一个多小时谈完了,睡一觉全忘了。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要看门道,她为什么能有这么有意义的人生,为什么长寿,原因在哪里?把她们人生的智慧,再拿来自己的人生好好去落实力行,我们的人生可以跟她一样,甚至於超过她。因为你可以跟许哲女士学,可以跟师长学,可以跟大舜学,可以跟孔子学,你把所有圣贤人的智慧统统领纳在心上,那就可以真正青出於蓝胜於蓝,这也是圣贤人最高兴的一件事。我们看所有世间的老师,最希望的是哪件事情?学生超过他。父母最高兴的就是孩子超过他,有没有哪个爸爸说我最高兴的,就是我这儿子怎么样都不如我?有没有哪个老师很高兴所有的学生都不如我?所以我们常说那是师长做得到了,我们做不到,这个话是最伤师长的心了。师长,您能做到,我也能做到,那这是老人家最欢喜听到的。当我们说出来只有老人家做得到,那个心态就已经不在道中。就好像冉求给夫子讲,「非不说子之道」,我不是不欢喜崇敬夫子您的道德修养,「力不足也」,我的能力不够。有没有道理?孔子说力不足是什么情况?「中道而废」,走到一半走不下去了叫力不足,你连走都还没走哪叫力不足?「今汝画」,你是画地自限,把自己给框死了。所以《孟子》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修学提醒,「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就是要有这样的心态。其实这句话是颜回夫子说的,后来孟子再把它发扬起来。所以为什么颜子是复圣,学得这么好跟他的心态有关,他有志气,有为者亦若是。

  俭,所以「福生於清俭」,清廉、节俭有福气,而人一生有多少福分是修来的,花光命就没了,叫禄尽人亡。清俭是清廉、节俭,这个清廉,在汉朝有一位读书人叫杨震,他非常清廉,他提拔了一个官员叫王密,有一天拿了很多金子晚上要来送给他。杨先生就说,「我是觉得你满有学识才干,才推荐你,我算了解你。你怎么这么不了解我?还拿金子来。」所以其实人家来贿赂我们,是不信任我们,不信任我们的人格。今天人家要劝我们几句话,还得要绕半天,那是怕我们承受不了。所以人家在那里嗯、啊:你就直接讲吧,不用对我客气,要信任我,我承受得了,我没有心脏病,放马过来。所以人家跟你建议的时候,都不用绕半天,那也是对你的信任。当下这个王密就说,「反正是晚上没人知道,你就收起来吧。」杨震先生说,「怎么没人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没人知道?」王密觉得很丢脸就走了。所以以后杨氏的后代叫「四知堂」,而且以前的堂号,都在这个正门的上面写著自己的堂号。所以这个杨氏后代不敢贪污,为什么?他一走进去四知堂、四知堂,天知地知,他就很戒慎恐惧。听说还有一个姓氏的后代也不贪污,包公的后代,包拯,「开封有个包青天」。而且这是明文规定任何只要犯了国法的,就不是他的子孙,死后不能回到自己的祠堂,不承认这样的子孙,家规甚严。所以他的后代,从他开始,秉、赐、彪,杨秉、杨赐、杨彪,四代的人都做到皇帝的老师,四代三公福报到了极点。所以福报来自於清廉、节俭。

  我自己体会比较深,我的奶奶四十几岁身体就不好,吃药吃了四十几年,活到八十六岁。因为我奶奶很节俭,所以她的福报就花不完。我从小看奶奶用卫生纸一张分三、四次用,我在旁边看得都有点看不下去,这么省干什么?不过很微妙,这些家里的长辈做出来的德行,哪怕我们当时候没有马上效法,人还是性本善,把这些德行落在了心地上,那个种子还是落进去了,哪天因缘成熟它就发芽了。我什么时候发芽?自己工作了,拿到第一个月的薪水一万八千块台币,不多!我心里想:假如拿这个钱让我念大学,我都念不了,付不起。我父母还得要养三个孩子同时念大学,不知道咽了多少的苦,都没在孩子面前说出来,表现出来。所以更加感激父母、感激家庭,不敢乱花钱。所以勤俭能长寿,能有后福。

  再来和气,心中都是太和之气,身体当然好。安静就能妄想少,人的体力、精神都耗在妄想太多,身心都受损,身体就不好,怎么长寿?所以慈俭和静是长寿的真因。大家一定要长寿,为什么?起一个缘分不容易,这一生你的家庭,你身边的有缘人这么信任你,你愈长寿,对他们的帮助就愈彻底。缘分很不容易,下一次再遇,都不知道要什么时候了,好人要怎么样?做到底。多活二十年,这二十年能把多少亲朋好友的缘分,护念得更好。所以大家好好遵守慈俭和静,大家都长寿,大家都很好的护念这一生的有缘人,能真正深入经典、深入中华文化,这一生得大利益。这是跟大家讲到志要坚,气要和,许哲女士不生气。心要细,我们看许哲女士照顾那么多的老人、病人,都是非常的细腻。而从许哲女士一生的经历,我们刚刚跟大家强调,信心是个根本,她对天理的信心。再来,也是因为她所做的事情,让社会大众非常的信任她,所以就特别支持她。民无信不立,这个立,一个人没有信用不能在人群立足,包含一个人要做有贡献的事情,一定是得到人家的信任来支持他,他就能把事情做好。社会大众给她人力、物力的支持,还有她号召来的这些义工,都来自於对她的信任。我们能不能达到至诚无私,然后自然感来很多人共襄胜举,这个很重要。我们不能目标很远大,但是我们的真诚无私不能现前,感不来人群的团结配合。所以本是什么?《大学》告诉我们「有德此有人」。人从哪来?德行感召来的。《了凡四训》说「德未修,感未至也」,所以今天想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没人怎么办?没人在那里干著急,都是打烦恼,没人,从本下手,提升自己的德行就对了。「德不孤,必有邻」,必有邻是果,德不孤那个德是因,先有德才有这个果。她的至诚赢得这么多人的信任!

  我们都有很好的理想,一定要从这个根上,德上、信心上去扎根。包含还有个很重要的,对自己有没有信心?有时候一个好的理想,感来很多人要一起做了,突然走到一半,自己没信心,后面的人看你没信心,他也没底了。我们往回头一看,我们不玩了好不好?那会让这些人不知如何是好,不知所措。所以真正跨出去就没有后路,大家准备好了没有?这是一条不归路。那个不归大家要知道,不归是什么?不再回到习气,不再沉沦,走的是康庄大道,走的是成道之路。而且要有破釜沉舟,不要再往后走,俗话讲的「好马不吃回头草」,勇往直前。人有这样的信心跟毅力,很多善缘会出现,很多善巧方便会突然冒出来。所以有一句话讲得好,「士有百折不挠之真心,方有万变不穷之妙用」,读书人有百折不挠的使命、真心,在他弘道的过程当中,自然会感应万变不穷之妙用。我们走上教学了,现在的孩子情况很多怎么办?方法在哪里?大家真有真心,你会感来很有经验的老师,把经验承传给你。甚至於在紧要关头,你脑子里会突然冒出好方法,只要真心不变;真心退了,慌张了就不行。我们马来西亚几位老师很用心在教学,出现很大的瓶颈,刚好今年暑假,几位老师到了台湾跟陈真老师学习。陈真老师是我在补习班,那时候我还没考上师范学院,之前就认识了这位陈老师,教书今年四十三年。我还没到学校去,就去他的教室听他讲课,向他请教、学习。

  我们是先承传伦理,学习到他宝贵的智慧经验才上讲台,而且希望自己的能力早一点提升成就,才好早一天利益自己的学生,刚好遇到这么好的老师。我福气还不够大,没有很长的时间能够跟著陈老师学习。后来我后面的同学、朋友,我都推荐他们去,有的很珍惜,跟了一年的都有,后来都成为很优秀的老师。这几位马来西亚的老师,就去跟了陈老师好像是二十多天,他们刚好办了一个活动。跟好,手把手教,面对任何情况,老师为什么这么教?马上可以问,一下就明白了。所以世间学任何精湛的技能,最好的方式都是手把手教,你读教科书很难出真正契入的人才,所以这些老师很用心,感来这样的因缘。这次课程,我们刚好有陈老师讲课的带子,也可以安排给大家看一下。有机会我也想说邀请陈老师到我们祖国大陆去,到时候办课程再通知大家,但是不要告诉别人。我不是偏心,因为这个缘分,也不能一下子铺得太开,为什么?带人是要用精神,你一下班太大了,关怀不到,所以一开始还是小一点。为什么?因为陈老师去年初大肠癌末期,年初过年我都到医院去看他。去年的九月份他又站上讲台了,就是半年多的时间把病养好了,又上去了。他进那个开刀房之前就说,他对生死没有恐惧,假如真的活下来,那就是上天有更重要的使命给他。所以真的活下来了,他就义无反顾更大力的去承传这些教学的经验。所以今年七月,我们台湾办的教师营,就有请陈老师出来传承经验。所以大家放心,真心这些缘分自然都会感应,OK。我们都是同舟共济,不分彼此,大家不要瞎操心,把心安住了,真诚现前,慢慢这些缘分都能得到祖先的庇荫。

  我自己教书的经验,遇到了这些好的老师,然后再加上自己每次遇到一些情境,都提醒自己不能慌,要先把心定下来,方法就出来了。我记得我带了一个班,这个班还有四大天王,挺不简单的,每次遇到一些很严重的情况,心都快慌起来,都赶紧提醒自己,幸好还活著过来了。我记得有一次,有一个比较乖的男孩子,跑到我前面来说,「老师,我们班最近男孩子乖多了。」因为他们每天来教室都很害怕,老师今天不知道要出什么招,他们很怕我。我听完之后笑一笑,但是我冷汗直流,为什么?因为我每天到教室我也想,我快没招了,今天不知道会有什么状况。所以他怕我,其实我也怕他,只是我把这个怕稳住了,方法就出来了,这句话其实是很有道理的。所以我们也不要想得太复杂,真心时时提起来,用爱、用真诚去面对每个境缘,虽不中亦不远矣,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偏差,别紧张。「如保赤子,心诚求之」,我们教学的心态,就像抱著一、二个月大的孩子,那么样去仔细呵护,就怕他给滑下去了,这么真诚都不会偏失太多的,都会感来善缘的相助的。

  我们这几天也谈到学习的次序,信解行证,这个行是关键,能不能提升都在解行相应上。所谓「说得千里,不如行得一步」,我们学习的次序、方法都跟心态分不开,心态我们要明白一句要做一句。你说可是不明白,不明白要问,假如听不明白,下课就下课了,那学习还是不主动。几千年来成就的圣哲,学习都是主动,不是被动的。「天助自助者,天救自救者,天弃自弃者」,自己放弃了,孔夫子来帮忙都帮不了。所有人的帮助那是缘分,因是什么?因是自己恭敬受教才帮得了。有人会讲:我这一生都没遇贵人。这句话可不能讲,造孽,为什么?「倘揜饰,增一辜」。怎么可能没有贵人?是我们有眼不识泰山。这句话我的体会很深,我自己也是没有慧眼,卢叔叔在澳洲的时候,我刚好坐在仁者旁边,我也看不了泰山,阅历太浅。其实愈有智慧德行的人愈谦虚,叫「暧暧内含光」,都是厚积薄发,这是真有智慧的人。假如这个人一开始就跟你吹嘘他有什么功业,那不是太有德行的人。我没这个见识,听到人家在那吹嘘:好厉害。就被他给蒙了。反而这个看起来就像自己隔壁家的叔叔,不知道他是高手,真的,过了一、二个礼拜我还看不出来。

  有一天这个长者写了个字条,问我一件事看我知不知道?就把这个字条递过来。我一看到长者写的那个字,那真是庄严,那个字洒脱,不是一般的心境写得出来的字,这点我还有点判断力。所谓「字不敬,心先病」,能写这么好的字,很不简单。说到这里,你们可不要说,字写得漂亮的都是修养好,这叫断章取义。字写得好有两种情况,相由心生,字由心生,这是一种。另外一种字好是什么?刻意要把字写好,有这个刻意在,这样的人活得很累,他很在乎别人怎么看他,都要把这个表相做得很好。人太刻意把表相做好,内在会怎么样?就虚。所以人的好要从内自自然然散发,不要太刻意在这个表相当中下功夫。所以你看一切法从心想生,现在的人很喜欢做表面功夫。大家看现在的糖果长什么样子?包得好漂亮是不?那一盒你一打开里面又有一个小盒,这小盒再打开还有一个盒,然后再打开没几颗。包得这么漂亮,请问大家是吃糖果、还是看包装?人的心都反应在这些细节的事物当中。三十年前的糖果哪有这么花俏?吃起来又香又浓,那个时候的人实在;三十年之后都做表面,包得很漂亮吃起来不怎么样,又贵得要死是吧!

  糖果如此,男人、女人也如此,你看现在的男人,还去做美容,都活到什么分上去!男人是要有气慨、有德风自然流露,翩翩君子,文质彬彬。做美容真是肤浅到没法说了。美容还不打紧,居然现在还有整容,整容叫没有环保概念,破坏自然景观。破坏自然景观以后要吃苦头,你看我们破坏自然景观,水泛滥,大自然反扑,那叫破坏自然景观。去整容也是破坏自然景观,五年、十年之后鼻子痛、嘴巴痛就来了,所以这个道理都是相通的。我们看三十年前的女子很端庄、很耐看,愈看愈有人缘,这个叫耐看。第一次看还好,愈看愈好看,这就是有内涵的人,衣服五十块的,让她一穿就变五千块;没有气质的人,五千块的一穿就像五十块。你看现在人的工夫都花在这些表面,所以现在的女子很会打扮,你只看外面一娶回家完了。好看能看几天?能看三天就是功夫了,三天之后每天发生那么多次,她假如没有德行、没有修养,不吵架才怪?所以人现在没有看源,没有看本质,找对象重贤德而不是重外表,人现在都没有这些重要的判断力、观念。《朱子治家格言》说的,「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你嫁女儿要找那个有德的女婿,不能看聘金有多少;「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不能看嫁妆,要看有没有德行。「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人的心偏掉了,到处都看到本末倒置,我们看教育,看成绩、看学历,没看德行。所以我们的心偏了不是外面的问题,我们赶紧从这个根本调心才对。

  刚刚跟大家讲到这个行,解行相应,境界才能提得上去。而学习的次序,《中庸》告诉我们,「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我们记得这十个字它是知识,这十个字五个态度念念不忘叫智慧、叫学问。怎么念念不忘?《中庸》告诉我们,「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这一段话好,这叫真实的功夫,我们今天学了不能学到能、不能学到懂,绝不停止,不学则已,一学一定学到会,这个态度重要。「有弗问」,不问则已,不请教则已,一请教一定要把道理给搞懂,「问之弗知弗措也」,没有真正明白知道就不停止。有时候我们请教人家问题,人家在回答的时候,我们在那里其实没懂,干嘛装懂?我怕我假如说不懂,会不会他觉得我程度很差?想这么复杂,起这种念头那还是面子放不下,而且什么?不信任对方。你不信任他,还问他干啥?既然信任他,他还会看我们说,你怎么这个都不会?他假如有这个态度,他也不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你既然信任他,面子拿掉,不懂就赶紧问,人真正要能审问,不把这个虚荣放下问不了。

  所以《弟子规》里面这些学习的方法、心态,讲得非常好,「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不只疑问你要问,甚至於什么?体悟的道理,要主动讲给你信任的善知识听。为什么?因为怕我们悟错了,大家注意看,很多修身的人、修行的人:我懂了。结果愈做愈执著,告诉大家这样的人十个超过一半。他说他懂了,他悟错了,体悟的道理当中掺杂了自己的执著,自己发现不了。传统文化的道理应该走到哪,让人如沐春风。结果我们学传统文化回到家里,一般家里的人都很难接受,这样的情况超过一半,那不就愈学愈有自己的执著点看不到。其实大家想一想,我们脸上黑了,自己看不看得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往往我们的家人看得最清楚。可是他们一提出来,我们的火就上来了,不高兴了:人家都说我好,就你说我不好。所以家人的提醒要虚心接受。再来,你信任的人,你要把你悟的东西告诉他,他一听,他是过来人的话,马上就可以点出我们体悟有点偏颇的地方,赶紧帮我们修正过来。可是很有意思,像我们这些做弟子的看到师父就发抖,也不汇报修学状况,这么好的机会都不汇报,师长也不好指导。所以你看主动汇报这个态度其实很重要,不汇报有时候还是面子问题,有的是太紧张,很多那个缘分就错失掉了。

  「有弗思」,慎思了,「思之弗得」,没有想到,领悟了,知道怎么做了,没有这样正思惟到领悟不停下来。我们有时候想事情,想一想烦了不想了。不想可以,静下心来读经,静下心来听经,往往心一静下来一听、一思惟,解掉了。我记得一开始前几年学习,遇到一些烦恼的事,把心静下来,师父的经教一打开,差不多十五分钟问题就解了。其实没多大问题,心量太小而已;一听心量拓宽了,可以包容宇宙,事就没了。明辨,「辨之弗明弗措也」,只要明辨一定辨到明白,明辨到明白。「有弗行」,不行则已,真正去落实了,一定落实到非常的笃实、扎实,不做表面文章。这一段话后面还提了一个态度太好了,夫子讲「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人家一次会,没关系,我做一百次;人家十次会,没关系,我不怕我做一千次。果能以这样的心境去力行、去学习,「虽愚必明」,愚昧都会变有明智,「虽柔必强」,柔弱都会变成坚强,真正突破,心境就上去了。这是学习的次序。今天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