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幸福人生讲座企业营—承先起后继往开来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三集) 2009/3/15 台湾天母农训中心 档名:52-357-0003
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午安,大家请坐,大家午安。我们在台湾成长求学有很多人生的宝贵智慧,我们都曾经记在心里面,现在慢慢开始薰习这些古圣先贤教诲,这些话就会慢慢找回来。比方说「有恒为成功之本,信义为(立业之本)」,你们在读这些话怎么感觉不像找到宝藏的感觉?这个比黄金还宝贵,这可以世世代代传,黄金花完就没有了。你在经典里面只要看到根本的,那都是至宝,它让你的人生不会徒劳无功、白忙一场。本立而道生,你的事业、你的家道、你的学业,都从这个根本当中自然成长茁壮。有一位长者他生意做得很好,他的名字就是永信,我说这个生意要不成功都难是吧?每个人跟他做生意的时候,都叫著他的名字,他就不敢不守信。他爸爸很有远见,他事业做得很成功。而恒心确实是成败的关键,所以我们每天不离读诵圣贤经典,「工夫到,滞塞通」。而学习当中有一点很重要,学贵自知,学习要立志,我们要「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生过得有价值。学贵在力行,所以我们学一句要做一句,而学也贵自知,当我们学习的过程当中,很容易就是人家说你应该要再努力一点,我比他还努力!跟谁比?这心态就很重要。
所以师父老人家第一次,我跟老人家谈话第一句,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是哪一句?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因为我假如不分享,可能下辈子我会愚痴果报,因为没有把这个很宝贵的东西跟大家分享。这是第一次谈话,其实还有前一次,是师父打电话到杨老师家,刚好我接的,我说杨老师不在,请问您哪一位?师父说我是净空法师,把我吓得不行,师父好。这第一次,在电话里面交谈。再来就是这一次在新加坡,老人家第一句话就讲「学儒就学孔子,学佛就学释迦牟尼佛,学道就学老子。」我们这句话听到心里面去,我们所有的一言一行、起心动念,跟谁看齐?孔子。好,诸位朋友,您的脑海里有没有浮现孔子哪个风范?大家可不要一片空白。好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假如老师以孔子为榜样,那他一定不会觉得:累死我了,好辛苦!不会。因为孔子周游列国十三年,而且孔子的精神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个不可为不是做不成,这个不可为是这一件事情,可能不能在我们的眼前实现,很可能要两代、三代人以后才能开花结果。看不到结果,却无怨无悔,鞠躬尽瘁去做,这是孔子给我们的风范。而我们明白到,假如孔子那个时候人家一跟他老人家讲,「算了、算了,没人会听你的话,你还是别讲经说法,你就回去!」假如孔子说「好,那就算了,我就回去家里不干了。」我们的传统文化能传这么久吗?传不下来!
所以后来的读书人肯定到「先孔子而圣者」,这些比孔子还早的古圣先贤,先孔子而圣。「非孔子无以名」,没有透过孔子把他们的风范承传下来,给大家宣讲,我们都不认识那些祖宗,不明白。「后孔子而圣者」,比孔子以后两千多年来这些圣哲人,「非孔子无以法」,这两千多年来的读书人以谁为标竿,以谁为风范?至圣先师孔老夫子。所以才有这效法的对象,而也才能够读到这几千年来,承传下来的这些四书五经十三经,所以我们人生的坚持非常重要。我们假如不坚持,家道从我们这里断,整个民族的根也从我们这里断,我们将成为五千年的什么?那我们这一生来坦坦荡荡,要俯仰无愧不能做罪人。我们很可能是文化复兴的垫脚石,垫著让后面的人踏过去,能把这个路走通。好,大家准备好了没有?准备好做垫脚石了没有?突然想起一句话,叫「风萧萧兮易水寒」,没那么惨!我们要抱著不需要肯定,不需要掌声,但是却是非常踏踏实实、无怨无悔的,去扮演好我们这一生文化承传的责任,其实「德不孤,必有邻」。但是我们来不为肯定,也不为掌声,只为尽一分炎黄子孙的本分。
所以孔子才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在做的过程当中,没有人认同你,你完全不会难受,而且很坚持去做,这有君子之风。所以在这个时代要去弘扬传统文化,你就会变成熊猫,叫稀有什么?动物。我刚到海口去的时候开始讲课,结果他们你讲课不用钱吗?不用。这个书不用钱吗?不用。这个东西不要钱吗?不用。所以走到我们单位去的人,都开始看看这间教室,看看那间教室,看完以后走到我的面前来,问的第一句话,你的钱从哪里来的?所以这个时代你要付出,人家都会先想这个姓蔡的人,可能第三次、还是第四次,他要卖的书就会出来了。怎么还没出来?所以会有很多人以异样的眼光看我们,但他们都在成就我们放下面子、放下虚荣,这都是给我们历事炼心的机会。所以什么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你一心一意为他著想,他还恨你,你还没有任何怨言,你的功夫才到位、了得!
所以有了孔子这些风范在我们的心里面去,我们就能「德比於上则知耻」,知耻近乎勇,人的勇气、人的决心就出来。「欲比於下则知足」,德行都跟圣贤人比,这就知耻;欲,都跟比较贫苦的人比,那知足常乐。而且说坦白话,人的精神层面一提高,你不知不觉物质就淡。因为你尝到,什么叫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法喜,慢慢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操之过急,很自然你慢慢提升,它慢慢的淡下去,当然对别人更不能急於苛刻去要求。所以我们昨天讲到,我们要「承先启后,继往开来」,我们什么时候在承先,什么时候在启后,什么时候在继往开来?诸位朋友们,我们今天坐在这里有没有在承先启后?有!当你走出来的时候,你的孙子「阿公都已经六十来岁,还去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在小朋友的心目当中,会不会落下痕迹?会!我爸爸是五十岁左右,去考证券交易所的执照,因为我爸爸在第一银行上班。我那个时候读大学,看我爸爸在那里K书K得这么认真,我是一种肃然起敬。他们公司派去了好几个人,有三十几去考的、有四十几去考的,全部去考只有一个人考上,(你爸爸)你会通了!就我爸爸考上。你看我这当儿子的内心的佩服,那难道还要:儿子用功一点!不用。
所以我们承先启后的心境,真心自然的流露,孩子的感受特别强烈,你装有时候还装不来。我们很冷静回想,我们的父母有没有曾经说,「来来来,儿子,今天爸爸跟你上一堂课,叫孝悌,孝道太重要了!」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我们的父母有没有给我们上过这堂课?我们的心里什么时候觉得孝是做人的根本?什么时候?自己都不知道。没有言语的教导却做给我们看,感动至深,所以身教大於言教。只讲没做反效果!我们看看以前看到西方的片子,最常出现的一句话,叫ilove you,有没有?看了就很羡慕,都讲得很美。告诉大家,ilove you讲最多的地方,可能离婚率是最高的。为什么?当人把精神都花在言语的推敲、华丽、好听上的时候,他的内心在往下降。说得多不如做得多!所以孔夫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刚毅木讷,近仁」。新加坡许哲女士今年一百一十岁,一百一,她是一九00年生的。她就回想你为什么都这么欢喜帮助人?她说小时候她们家就已经够穷的,有人给她敲门,好几天没饭吃了。她母亲二话不说,非常自然就把那个东西端给了那些人。她看到那些饿成那个样子的人,那种感谢、那种吃完之后的欢喜,深深印在她的心中,所以她母亲的身教就教育了她。她们家的孩子全部都做公益事业,又是牧师,又是这些一生行善的人。
所以确确实实最重要的,我们在承先启后就是把这些德自己真正做出来,自然就能水到渠成。假如我们还一直要去要求别人,可能自己的落实上,反而没有办法做得很好,而不能忽略到这些小的细节。有一个妈妈看到女儿的牙刷已经坏了,这妈妈就说「明天妈妈跟你买。」隔天就下雨,就跟女儿讲「今天下雨,明天妈妈再出去买。」这女儿说「好!妈,没关系。」结果后天她忙著忙著又忘了,又跟女儿说今天刚好怎么样忘了,小孩子说没关系。第三天又忘了,那个女儿就对著妈妈,很无辜的看著妈妈说,「妈妈,你这样子让我想起,狼来了那个故事。」所以我们讲给孩子的道理,他都会记住,接著怎么样?看父母有没有做到?可是你不讲都做,那些德风都印在他的心里面去。我们昨天讲到孝悌是祖宗之德,八德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孝悌是根本。我曾经听我们张秀葵老师提到她的父亲,她印象很深的一幕,就是小时候她父亲都去给她的奶奶请安,然后端洗脸水让母亲梳洗好,接著把母亲的尿桶便器扛著去清洗干净。你看一个大男人,每天都是固定做这样请安,然后帮母亲打理的工作。这孩子都看在眼里,就看到父亲在那里洗尿桶的时候,用那个稻草刷刷,很认真的,刷得很用力,刷了几回以后还不确定洗干净没有,就把那个尿桶往鼻子靠近,闻一下。你看那个细腻的动作,从至诚的孝心流露出来,这个时候就承先启后下去!
我们看到《二十四孝》里面的这些故事,我们能不能从他们的那种至孝当中,去体会、去效法?你看黄庭坚先生一回到家里来,觉得今天没有好好的侍候母亲,好像这一天白过了,赶快去帮忙洗尿桶,做这些事情。我们看到德比於上,《德育故事》里面,都是德行好的圣哲人,所以我们翻开《德育故事》要有一个心境,「只想著如何做到,不想著做不到。」还要信任自己也可以成圣成贤。我们看到兄弟的相处,这《德育故事》里面,你看赵孝、赵礼两个兄弟,弟弟赵礼被盗贼给抓去,遇到乱世要把他弟弟煮来吃。这个哥哥赶快赶过去救他的弟弟,马上对著盗贼讲「我弟弟很瘦又有病,我长得比较胖,你们不要吃我弟弟,你要吃我。」这就是孝子,他忘了自己,他会想到假如弟弟三长两短,父母要伤心成什么样子,所以他不忍心弟弟受伤,自己忘了生死的问题,就跳出来。两个兄弟在那里争著要死,盗贼也有良心,那是在乱世不得已,看到这样至爱的兄弟都感动,把他们给放了。那个时候的领导者有智慧,以孝悌来教化天下,把他们两个找来去当官。这样做有智慧,会孝顺父母、会友爱兄弟姊妹的人,他出社会一定会爱护别人。所以要举孝廉,这有爱心。现在你假如当官的,学历高就可以当官,你还很难保证,他有没有爱心去爱护人民?我们看到古圣先贤为了兄弟,可以命都不要,我们德比於上,一看连命都可以不要,那兄弟还有什么好争的?
「同气连枝」,都是连著父母的干出来的,「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这个我现在已经有点感觉,我现在四舍五入也四十岁,所以已经感觉每次看姊姊白头发又多一点。「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做好样子看。在「悌」篇当中一开始,泰伯把天下都让给自己的弟弟,成全了父亲的心愿,因为他父亲喜欢文王,他的侄子。你看兄弟连天下都能让,这个世间由他的家庭做榜样,不争!所以一家让一国就兴让。他们一让出来,这底下的人说,人家连国家都让了,我们还在争太丢脸了。说实在的让就没有了吗?泰伯把天下让了,他之后到了吴国,那边的人跟他语言都不是很通,可是因为他的德行很好,最后他在那里还是当了国王,推崇他。该是他的福跑都跑不掉,这是孝悌传家。
而真的,我们体会到,父母的对我们的这分至爱、辛劳,我们要孝顺父母就很自然,而且要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这人到老年智慧最重要,不然这也放不下,那也烦恼,就很麻烦了。养父母之身,照顾父母生活起居,在尽孝当中有一点很重要,要设身处地。有一个朋友他每次回去,就买一些坚果给他的父母吃,每一次都有买,挺好的,我也挺孝顺的。拿了好一阵子,他妈妈终於开口,她说「儿子,你下次别买坚果了,我跟你爸的牙齿都不好。」他才愣一下,对!名义上是说买回来给爸爸妈妈吃,实际上谁喜欢吃?所以你看这个很细微的地方,这都是做样子。所以有个太太,她说「奇怪,不是上行下效吗?我对我父母挺恭敬的,父母呼,应勿缓,我都做了,怎么我女儿还是对我不恭敬?」诸位朋友,假如遇到这个情况,下一个念头是什么?行有不得,经典不会错,错了它早就被淘汰,它几千年下来没错,问题还是出在我们自身。她又更往内去观察自己,力行不能做样子,从心地下手,心境,做好像很孝顺,心里不高兴这叫什么?叫腹诽。腹诽就是皮笑(肉不笑),就是表面一个样,内心不是那个样子。有一个读书人作梦,他几个好朋友一起去考试,就梦到天神告诉他,他上了。他说我其他的那些同学有没有上?他说都没上。他们很用功,对父母也很好。这天神告诉他,那都做样子的,对父母腹诽,无形当中都折福,考不上。所以这位太太她心里想,原来我在「父母呼,应勿缓;父母教,须敬听」,虽然头是这样,好,是、是、是,可是心里面很不耐烦。她觉得那我还是心地上没有做到位,她就真的善观己心,时时看自己这颗心,发觉确实不够,调整,真心的去恭敬父母,没有多久,她的孩子对她的态度就不一样。
我们刚刚讲养父母之身,不是做样子,要设身处地。另外有一对兄弟,哥哥买了一件棉袄给妈妈,妈妈很高兴,九十九块挺便宜的。她就把它穿在身上。后来他弟弟也买了一件棉袄拿给他妈妈,送给他母亲,二百九十九块。他母亲一看哦,就把它放在柜子里,没有马上把它穿起来,这个弟弟就很不平衡,「妈妈这么偏心。」哥哥就把弟弟找过来,说「弟弟,你看的那件衣服很好,我那个时候也很想买。可是我看到那个价格,超过一百块钱人民币,妈妈一生这么节俭,她看那衣服这么贵,她很难受可能穿不下去。我又自己花了更多的时间找,终於找到一件质量还不错,刚好九十九块买回来。所以妈妈一看很高兴,质量又好又省钱,穿上去。」所以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能不能体恤到父母的心情?这是养父母之身。
养父母之心,有一个企业的老板他母亲八十大寿,他就决定几个兄弟一起帮母亲祝寿。刚好那天跟一个大客户要谈生意,他就吩咐了干部去处理这件事情。那个厂商来了以后,就跟他这个干部谈完,「这么大的生意,你老板没来,你老板今天去哪了?」他说「我老板今天母亲八十大寿,他要在家里给母亲祝寿。」当下这个客户转头就走了,那个干部就怕人家不高兴,就开始给他解释。那位客户就说「你老板家在哪?我想去他们家看看。」可能这个生意人他做生意做这么久,第一次碰到谈这么大的生意不谈,自己不来,居然是帮母亲祝寿,他想想这个世间还有这样的人吗?他真的跑去看。到了他们家以后一进门看,他本来想像是几十桌这样给他母亲祝寿,因为那个老板生意做得很大。当下他是客人,主人也出来,他就把这个老板找出来,他说「我本来以为是几十桌,你也太寒酸了!你母亲八十大寿,你居然才摆一桌,而且还吃素,还这么清淡,也没有好好比较丰富一点。」当下这个老板就讲,「因为我母亲她吃长素,而且我母亲喜欢安静,不喜欢吵闹。」体恤母亲的心!你看现在给老人家七十大寿、八十大寿,到那个卡拉OK在那里啊,唱得吵得半死,然后老爷爷在那里打瞌睡,到底给谁祝寿?所以现在颠倒。
现在颠倒到什么程度?给父母不祝寿给谁祝寿?三岁、五岁就祝寿,你不折他福才怪。五岁、六岁就要预订麦当劳,还要名单约多少幼儿园小朋友,你看这种风气,处处看到颠倒的现象。所以诸位朋友,我们要扭转干坤,今年是牛年,再不转以后可能没机会转,这几年确实是伦理道德复兴的关键所在。所以当下这个人听了,他就满感动的,体恤得这么细腻。后来吃完饭,这个老板带著他的兄弟姊妹,一起给她母亲跪拜祝寿。那个老板在旁边很感动,眼泪都掉下来了。你们有没有去参观过人家拜父母?有没有自己拜过?这个说得千句不如做一句,真的拜下去,什么叫天性就感受到。那个老板很感动说,「这个生意我跟你做定了,你这么有道义的人。」这个老板那个时候他公司的经济状况不是很理想的,可是在那个当下他还是坚持要尽这分孝道,反而这分道义把客户感动。他们的生意是道义之交,觉得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好,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
养父母之志向,大家都读过《史记》吧?司马迁他能写出这么旷世的巨作,他的动力还是在孝道。他的父亲写给他的话当中提到,每五百年左右会出一个圣贤人,孔子以后离现在差不多五百年,你看人家司马迁听得懂什么?弦外之音。大家听懂了没有?你看师父老人家常说,要救这个世间,在现在最起码要十个孔子,一百个孔子才行。诸位朋友,十个一百个其他是谁不管,其中一个是谁?(蔡老师),是自己。心态非常重要!你们都说是我,难怪我都驼背,我是抛砖引玉,所以真的,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对!所以司马迁他的文章,就是秉承《论语》的这种精神写下来的。你看司马迁去到曲阜,「高山仰止」,考试到了你们怎么没反应?「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那个向往就是不断的往那个目标去迈进。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刚刚差点也想不起来,但是这个时候要稳住,你一紧张就更想不起来。你马上稳住明明德、明明德,它就出来,那个资料库database一定在,你就慌了连键盘都按不准,一不慌咚咚咚就出来了。所以这是养父母之志的榜样。
好,所以除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我们一谈到忠想到诸葛孔明。读的「出师表」,我以前记得高中的时候读过三句话,「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悌」。我后来才明白我是不忠不孝又不悌,因为我都没哭,你看看这样千古的文章,我们把它拿来干什么?考试得两分。你看我们损失有多大,不要见利而忘义!我好像在记忆当中,讲到「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感觉好像很感动,眼前一片光明,突然接著说「这一句话一定要背,考试会考。」那个光不见了!所以大家不要小看你现在给孩子教这些道理,这些德育故事都会点亮他的心光。我自己有很深的感受,我念国中一年级的时候,很少听到这些道德仁义的东西,突然我的理化老师讲了一句话,但那也是因为他的人生的态度,传递出来给我们的感动,他说「人不能有傲气,可是绝对不能没有骨气。」我感觉那个时刻印象很深,赶快把它抄下来,而且不是抄在纸上,抄在哪里?心里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所以教育最重要的以心传心,把我们的真心、把我们的真意传给下一代。
所以,当我们真正抱著诚敬的心,再来读古圣先贤这些文章。我们看到孔明为了报一个知遇之恩,几十年来无怨无悔鞠躬尽瘁,就记住知遇之恩。读到那句「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我假如没有做好,后人会怎么讲?你看刘备真没眼光,看错人。所以我们把这分忠承传下来,我们的整个成长工作过程当中,多少父母长辈对我们的信任、对我们的提拔,我们不好好干,我们假如德行不好一摔下来,伤了多少爱你、支持你、信任你的人的心。所以我们希望所有爱我们的人,这一生都觉得非常光荣、非常感动,因为我们有成就。没白疼这个人、没有白提拔这个下属,尽这分忠。而忠它绝对不是利益之交,是这种很自然性德的流露。
在春秋时候,我们有读过春秋五霸,有一个叫晋文公,晋文公在外流浪十九年,因为他的继母要陷害他,他流浪十九年。有几个大臣跟著他,其中有一个大臣叫介之推,有一次晋文公饿到昏倒了,他不忍心,介之推就把自己的大腿肉割下来给晋文公吃,尽这分忠诚。后来晋文公回去当君王,所有跟了十九年的人开始怎么样?「我功劳比你高」、「骗肖仔(疯子),我比你高」,就开始在那里争谁付出最多。我们看当这些跟了十九年的人一回到国,马上道义在哪里?不见了!想到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在那里争夺。介之推一句话都没讲,到山上去归隐,他尽这一分忠心,不是为了那些东西而来的。这个时候晋文公体会到谁最忠诚?介之推。他就去那个山找介之推,介之推不愿意出来,晋文公做了个很蠢的动作,放火烧山,介之推还是不愿出来,他带著他母亲躲到山里面去。一放火了他不出来会被烧死,他就要想出来,他母亲问他「你愿意出来吗?」他说「我不愿意,我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尽这分忠心。」他母亲说「好,儿子,我成全你,我们一起死。」我们有时候看到古代这些母亲,她不要孩子的利禄,她成全孩子的气节。所以介之推留下来一段话,「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什么?你是一个君王,你常常清明、常常有智慧,人民有福,你脑子一不清楚多少人民会受灾殃。「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这个行为好像在提醒晋文公,「倘若主公心有我」,回忆我的时候,「忆我之时常自省」。你看介之推自始至终,就是提醒君王成为明君,好好爱护人民,他心上没有要获得任何利益的念头。「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我们常常读到,这些忠臣真的惊天地泣鬼神,我们端午节都吃粽子,大家读过屈原的文章没有?我记得去年的端午节我走出去散步,走了几步路突然天上下了毛毛雨,下了没一会就停,突然脑海里浮现「这是忠臣的泪水。」这在天之灵的历代的忠臣,现在挺紧张的有没有?他们比我们更紧张。所以诸位朋友,你们假如还没生孩子正准备生,好好做好胎教,说不定那些忠臣都会来投胎。可是你假如不学《弟子规》,他就不来,因为你就没有上保险,为什么?他生下来,你都没有学《弟子规》,又把他教坏,他就堕落了,他还挺有智慧、挺明白。所以要有一个好的儿孙,首先保身节欲,身体弄好,这孩子的先天好。再来积功累德,有百世之德者,百世子孙来保住你的家业;有十世之德者,有十世子孙可以保之,所以积德很重要。屈原先生讲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的心觉得是善的、是对的事情,虽然有九死一生的困难危险,我也不后悔的去做;该做的没有做,良心不安,这一生不会有真正的快乐,所以他坚持下去!路漫漫其修远兮,看起来这条路好像很遥远,好像不知道能不能走得通。可是上下求索,这求索就是不管面对任何困难,我不会退缩,求索就是找到方法,找到可以通的路。所以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藉口,这样的态度。
好,诸位朋友,你们有没有感觉自己的生命,已经跟刚刚不大一样了?大家有没有装进了屈原的忠魂,装进了介之推、孔明的忠魂,装进来没有?装好了,别让它再跑出去,这个精神与我们同在。人真的肯效法,那几百个圣贤人的精神,都在你的身体、在你的心灵里,哪有不成圣成贤的道理!所以学习的过程,学到一个古人就效法一个古人;学到一个今人的风范,就效法一个今人的风范。学到一句好的教诲,今天学到恕,宽恕别人;今天学到义,学一句我们就做一句,道业学问必成。再来讲到信,信很重要,人无信不立,而且要从不讲妄语开始。平生所为的事,无有不可语人者,这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一件不能给别人讲,讲到这里我们大家有没有那来不及了?做了很多不能讲的。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以前的浪子回头,从今以后是道义的身躯,义理在身不再糟蹋自己的本善,从此都循著仁义道德来做。那真的我们从今以后做到司马光说的,平生所为之事,没有不可以对人家讲的,大家说好不好?好。刚刚那个气氛好像要选举,我那时候在当导护都送那些家长笑得很开心,欢迎、欢迎,把孩子带进去。一个小朋友跑过来「老师,我跟你讲一件事,你不要生气。」我说「没有关系,你讲。」我妈妈说「你很像要选立法委员,笑得这么灿烂还跟人家握手。」这节课孝悌忠信,我们成为终身行为的准绳。好,谢谢大家。
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午安,大家请坐,大家午安。我们在台湾成长求学有很多人生的宝贵智慧,我们都曾经记在心里面,现在慢慢开始薰习这些古圣先贤教诲,这些话就会慢慢找回来。比方说「有恒为成功之本,信义为(立业之本)」,你们在读这些话怎么感觉不像找到宝藏的感觉?这个比黄金还宝贵,这可以世世代代传,黄金花完就没有了。你在经典里面只要看到根本的,那都是至宝,它让你的人生不会徒劳无功、白忙一场。本立而道生,你的事业、你的家道、你的学业,都从这个根本当中自然成长茁壮。有一位长者他生意做得很好,他的名字就是永信,我说这个生意要不成功都难是吧?每个人跟他做生意的时候,都叫著他的名字,他就不敢不守信。他爸爸很有远见,他事业做得很成功。而恒心确实是成败的关键,所以我们每天不离读诵圣贤经典,「工夫到,滞塞通」。而学习当中有一点很重要,学贵自知,学习要立志,我们要「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生过得有价值。学贵在力行,所以我们学一句要做一句,而学也贵自知,当我们学习的过程当中,很容易就是人家说你应该要再努力一点,我比他还努力!跟谁比?这心态就很重要。
所以师父老人家第一次,我跟老人家谈话第一句,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是哪一句?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因为我假如不分享,可能下辈子我会愚痴果报,因为没有把这个很宝贵的东西跟大家分享。这是第一次谈话,其实还有前一次,是师父打电话到杨老师家,刚好我接的,我说杨老师不在,请问您哪一位?师父说我是净空法师,把我吓得不行,师父好。这第一次,在电话里面交谈。再来就是这一次在新加坡,老人家第一句话就讲「学儒就学孔子,学佛就学释迦牟尼佛,学道就学老子。」我们这句话听到心里面去,我们所有的一言一行、起心动念,跟谁看齐?孔子。好,诸位朋友,您的脑海里有没有浮现孔子哪个风范?大家可不要一片空白。好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假如老师以孔子为榜样,那他一定不会觉得:累死我了,好辛苦!不会。因为孔子周游列国十三年,而且孔子的精神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个不可为不是做不成,这个不可为是这一件事情,可能不能在我们的眼前实现,很可能要两代、三代人以后才能开花结果。看不到结果,却无怨无悔,鞠躬尽瘁去做,这是孔子给我们的风范。而我们明白到,假如孔子那个时候人家一跟他老人家讲,「算了、算了,没人会听你的话,你还是别讲经说法,你就回去!」假如孔子说「好,那就算了,我就回去家里不干了。」我们的传统文化能传这么久吗?传不下来!
所以后来的读书人肯定到「先孔子而圣者」,这些比孔子还早的古圣先贤,先孔子而圣。「非孔子无以名」,没有透过孔子把他们的风范承传下来,给大家宣讲,我们都不认识那些祖宗,不明白。「后孔子而圣者」,比孔子以后两千多年来这些圣哲人,「非孔子无以法」,这两千多年来的读书人以谁为标竿,以谁为风范?至圣先师孔老夫子。所以才有这效法的对象,而也才能够读到这几千年来,承传下来的这些四书五经十三经,所以我们人生的坚持非常重要。我们假如不坚持,家道从我们这里断,整个民族的根也从我们这里断,我们将成为五千年的什么?那我们这一生来坦坦荡荡,要俯仰无愧不能做罪人。我们很可能是文化复兴的垫脚石,垫著让后面的人踏过去,能把这个路走通。好,大家准备好了没有?准备好做垫脚石了没有?突然想起一句话,叫「风萧萧兮易水寒」,没那么惨!我们要抱著不需要肯定,不需要掌声,但是却是非常踏踏实实、无怨无悔的,去扮演好我们这一生文化承传的责任,其实「德不孤,必有邻」。但是我们来不为肯定,也不为掌声,只为尽一分炎黄子孙的本分。
所以孔子才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在做的过程当中,没有人认同你,你完全不会难受,而且很坚持去做,这有君子之风。所以在这个时代要去弘扬传统文化,你就会变成熊猫,叫稀有什么?动物。我刚到海口去的时候开始讲课,结果他们你讲课不用钱吗?不用。这个书不用钱吗?不用。这个东西不要钱吗?不用。所以走到我们单位去的人,都开始看看这间教室,看看那间教室,看完以后走到我的面前来,问的第一句话,你的钱从哪里来的?所以这个时代你要付出,人家都会先想这个姓蔡的人,可能第三次、还是第四次,他要卖的书就会出来了。怎么还没出来?所以会有很多人以异样的眼光看我们,但他们都在成就我们放下面子、放下虚荣,这都是给我们历事炼心的机会。所以什么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你一心一意为他著想,他还恨你,你还没有任何怨言,你的功夫才到位、了得!
所以有了孔子这些风范在我们的心里面去,我们就能「德比於上则知耻」,知耻近乎勇,人的勇气、人的决心就出来。「欲比於下则知足」,德行都跟圣贤人比,这就知耻;欲,都跟比较贫苦的人比,那知足常乐。而且说坦白话,人的精神层面一提高,你不知不觉物质就淡。因为你尝到,什么叫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法喜,慢慢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操之过急,很自然你慢慢提升,它慢慢的淡下去,当然对别人更不能急於苛刻去要求。所以我们昨天讲到,我们要「承先启后,继往开来」,我们什么时候在承先,什么时候在启后,什么时候在继往开来?诸位朋友们,我们今天坐在这里有没有在承先启后?有!当你走出来的时候,你的孙子「阿公都已经六十来岁,还去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在小朋友的心目当中,会不会落下痕迹?会!我爸爸是五十岁左右,去考证券交易所的执照,因为我爸爸在第一银行上班。我那个时候读大学,看我爸爸在那里K书K得这么认真,我是一种肃然起敬。他们公司派去了好几个人,有三十几去考的、有四十几去考的,全部去考只有一个人考上,(你爸爸)你会通了!就我爸爸考上。你看我这当儿子的内心的佩服,那难道还要:儿子用功一点!不用。
所以我们承先启后的心境,真心自然的流露,孩子的感受特别强烈,你装有时候还装不来。我们很冷静回想,我们的父母有没有曾经说,「来来来,儿子,今天爸爸跟你上一堂课,叫孝悌,孝道太重要了!」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我们的父母有没有给我们上过这堂课?我们的心里什么时候觉得孝是做人的根本?什么时候?自己都不知道。没有言语的教导却做给我们看,感动至深,所以身教大於言教。只讲没做反效果!我们看看以前看到西方的片子,最常出现的一句话,叫ilove you,有没有?看了就很羡慕,都讲得很美。告诉大家,ilove you讲最多的地方,可能离婚率是最高的。为什么?当人把精神都花在言语的推敲、华丽、好听上的时候,他的内心在往下降。说得多不如做得多!所以孔夫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刚毅木讷,近仁」。新加坡许哲女士今年一百一十岁,一百一,她是一九00年生的。她就回想你为什么都这么欢喜帮助人?她说小时候她们家就已经够穷的,有人给她敲门,好几天没饭吃了。她母亲二话不说,非常自然就把那个东西端给了那些人。她看到那些饿成那个样子的人,那种感谢、那种吃完之后的欢喜,深深印在她的心中,所以她母亲的身教就教育了她。她们家的孩子全部都做公益事业,又是牧师,又是这些一生行善的人。
所以确确实实最重要的,我们在承先启后就是把这些德自己真正做出来,自然就能水到渠成。假如我们还一直要去要求别人,可能自己的落实上,反而没有办法做得很好,而不能忽略到这些小的细节。有一个妈妈看到女儿的牙刷已经坏了,这妈妈就说「明天妈妈跟你买。」隔天就下雨,就跟女儿讲「今天下雨,明天妈妈再出去买。」这女儿说「好!妈,没关系。」结果后天她忙著忙著又忘了,又跟女儿说今天刚好怎么样忘了,小孩子说没关系。第三天又忘了,那个女儿就对著妈妈,很无辜的看著妈妈说,「妈妈,你这样子让我想起,狼来了那个故事。」所以我们讲给孩子的道理,他都会记住,接著怎么样?看父母有没有做到?可是你不讲都做,那些德风都印在他的心里面去。我们昨天讲到孝悌是祖宗之德,八德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孝悌是根本。我曾经听我们张秀葵老师提到她的父亲,她印象很深的一幕,就是小时候她父亲都去给她的奶奶请安,然后端洗脸水让母亲梳洗好,接著把母亲的尿桶便器扛著去清洗干净。你看一个大男人,每天都是固定做这样请安,然后帮母亲打理的工作。这孩子都看在眼里,就看到父亲在那里洗尿桶的时候,用那个稻草刷刷,很认真的,刷得很用力,刷了几回以后还不确定洗干净没有,就把那个尿桶往鼻子靠近,闻一下。你看那个细腻的动作,从至诚的孝心流露出来,这个时候就承先启后下去!
我们看到《二十四孝》里面的这些故事,我们能不能从他们的那种至孝当中,去体会、去效法?你看黄庭坚先生一回到家里来,觉得今天没有好好的侍候母亲,好像这一天白过了,赶快去帮忙洗尿桶,做这些事情。我们看到德比於上,《德育故事》里面,都是德行好的圣哲人,所以我们翻开《德育故事》要有一个心境,「只想著如何做到,不想著做不到。」还要信任自己也可以成圣成贤。我们看到兄弟的相处,这《德育故事》里面,你看赵孝、赵礼两个兄弟,弟弟赵礼被盗贼给抓去,遇到乱世要把他弟弟煮来吃。这个哥哥赶快赶过去救他的弟弟,马上对著盗贼讲「我弟弟很瘦又有病,我长得比较胖,你们不要吃我弟弟,你要吃我。」这就是孝子,他忘了自己,他会想到假如弟弟三长两短,父母要伤心成什么样子,所以他不忍心弟弟受伤,自己忘了生死的问题,就跳出来。两个兄弟在那里争著要死,盗贼也有良心,那是在乱世不得已,看到这样至爱的兄弟都感动,把他们给放了。那个时候的领导者有智慧,以孝悌来教化天下,把他们两个找来去当官。这样做有智慧,会孝顺父母、会友爱兄弟姊妹的人,他出社会一定会爱护别人。所以要举孝廉,这有爱心。现在你假如当官的,学历高就可以当官,你还很难保证,他有没有爱心去爱护人民?我们看到古圣先贤为了兄弟,可以命都不要,我们德比於上,一看连命都可以不要,那兄弟还有什么好争的?
「同气连枝」,都是连著父母的干出来的,「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这个我现在已经有点感觉,我现在四舍五入也四十岁,所以已经感觉每次看姊姊白头发又多一点。「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做好样子看。在「悌」篇当中一开始,泰伯把天下都让给自己的弟弟,成全了父亲的心愿,因为他父亲喜欢文王,他的侄子。你看兄弟连天下都能让,这个世间由他的家庭做榜样,不争!所以一家让一国就兴让。他们一让出来,这底下的人说,人家连国家都让了,我们还在争太丢脸了。说实在的让就没有了吗?泰伯把天下让了,他之后到了吴国,那边的人跟他语言都不是很通,可是因为他的德行很好,最后他在那里还是当了国王,推崇他。该是他的福跑都跑不掉,这是孝悌传家。
而真的,我们体会到,父母的对我们的这分至爱、辛劳,我们要孝顺父母就很自然,而且要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这人到老年智慧最重要,不然这也放不下,那也烦恼,就很麻烦了。养父母之身,照顾父母生活起居,在尽孝当中有一点很重要,要设身处地。有一个朋友他每次回去,就买一些坚果给他的父母吃,每一次都有买,挺好的,我也挺孝顺的。拿了好一阵子,他妈妈终於开口,她说「儿子,你下次别买坚果了,我跟你爸的牙齿都不好。」他才愣一下,对!名义上是说买回来给爸爸妈妈吃,实际上谁喜欢吃?所以你看这个很细微的地方,这都是做样子。所以有个太太,她说「奇怪,不是上行下效吗?我对我父母挺恭敬的,父母呼,应勿缓,我都做了,怎么我女儿还是对我不恭敬?」诸位朋友,假如遇到这个情况,下一个念头是什么?行有不得,经典不会错,错了它早就被淘汰,它几千年下来没错,问题还是出在我们自身。她又更往内去观察自己,力行不能做样子,从心地下手,心境,做好像很孝顺,心里不高兴这叫什么?叫腹诽。腹诽就是皮笑(肉不笑),就是表面一个样,内心不是那个样子。有一个读书人作梦,他几个好朋友一起去考试,就梦到天神告诉他,他上了。他说我其他的那些同学有没有上?他说都没上。他们很用功,对父母也很好。这天神告诉他,那都做样子的,对父母腹诽,无形当中都折福,考不上。所以这位太太她心里想,原来我在「父母呼,应勿缓;父母教,须敬听」,虽然头是这样,好,是、是、是,可是心里面很不耐烦。她觉得那我还是心地上没有做到位,她就真的善观己心,时时看自己这颗心,发觉确实不够,调整,真心的去恭敬父母,没有多久,她的孩子对她的态度就不一样。
我们刚刚讲养父母之身,不是做样子,要设身处地。另外有一对兄弟,哥哥买了一件棉袄给妈妈,妈妈很高兴,九十九块挺便宜的。她就把它穿在身上。后来他弟弟也买了一件棉袄拿给他妈妈,送给他母亲,二百九十九块。他母亲一看哦,就把它放在柜子里,没有马上把它穿起来,这个弟弟就很不平衡,「妈妈这么偏心。」哥哥就把弟弟找过来,说「弟弟,你看的那件衣服很好,我那个时候也很想买。可是我看到那个价格,超过一百块钱人民币,妈妈一生这么节俭,她看那衣服这么贵,她很难受可能穿不下去。我又自己花了更多的时间找,终於找到一件质量还不错,刚好九十九块买回来。所以妈妈一看很高兴,质量又好又省钱,穿上去。」所以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能不能体恤到父母的心情?这是养父母之身。
养父母之心,有一个企业的老板他母亲八十大寿,他就决定几个兄弟一起帮母亲祝寿。刚好那天跟一个大客户要谈生意,他就吩咐了干部去处理这件事情。那个厂商来了以后,就跟他这个干部谈完,「这么大的生意,你老板没来,你老板今天去哪了?」他说「我老板今天母亲八十大寿,他要在家里给母亲祝寿。」当下这个客户转头就走了,那个干部就怕人家不高兴,就开始给他解释。那位客户就说「你老板家在哪?我想去他们家看看。」可能这个生意人他做生意做这么久,第一次碰到谈这么大的生意不谈,自己不来,居然是帮母亲祝寿,他想想这个世间还有这样的人吗?他真的跑去看。到了他们家以后一进门看,他本来想像是几十桌这样给他母亲祝寿,因为那个老板生意做得很大。当下他是客人,主人也出来,他就把这个老板找出来,他说「我本来以为是几十桌,你也太寒酸了!你母亲八十大寿,你居然才摆一桌,而且还吃素,还这么清淡,也没有好好比较丰富一点。」当下这个老板就讲,「因为我母亲她吃长素,而且我母亲喜欢安静,不喜欢吵闹。」体恤母亲的心!你看现在给老人家七十大寿、八十大寿,到那个卡拉OK在那里啊,唱得吵得半死,然后老爷爷在那里打瞌睡,到底给谁祝寿?所以现在颠倒。
现在颠倒到什么程度?给父母不祝寿给谁祝寿?三岁、五岁就祝寿,你不折他福才怪。五岁、六岁就要预订麦当劳,还要名单约多少幼儿园小朋友,你看这种风气,处处看到颠倒的现象。所以诸位朋友,我们要扭转干坤,今年是牛年,再不转以后可能没机会转,这几年确实是伦理道德复兴的关键所在。所以当下这个人听了,他就满感动的,体恤得这么细腻。后来吃完饭,这个老板带著他的兄弟姊妹,一起给她母亲跪拜祝寿。那个老板在旁边很感动,眼泪都掉下来了。你们有没有去参观过人家拜父母?有没有自己拜过?这个说得千句不如做一句,真的拜下去,什么叫天性就感受到。那个老板很感动说,「这个生意我跟你做定了,你这么有道义的人。」这个老板那个时候他公司的经济状况不是很理想的,可是在那个当下他还是坚持要尽这分孝道,反而这分道义把客户感动。他们的生意是道义之交,觉得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好,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
养父母之志向,大家都读过《史记》吧?司马迁他能写出这么旷世的巨作,他的动力还是在孝道。他的父亲写给他的话当中提到,每五百年左右会出一个圣贤人,孔子以后离现在差不多五百年,你看人家司马迁听得懂什么?弦外之音。大家听懂了没有?你看师父老人家常说,要救这个世间,在现在最起码要十个孔子,一百个孔子才行。诸位朋友,十个一百个其他是谁不管,其中一个是谁?(蔡老师),是自己。心态非常重要!你们都说是我,难怪我都驼背,我是抛砖引玉,所以真的,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对!所以司马迁他的文章,就是秉承《论语》的这种精神写下来的。你看司马迁去到曲阜,「高山仰止」,考试到了你们怎么没反应?「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那个向往就是不断的往那个目标去迈进。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刚刚差点也想不起来,但是这个时候要稳住,你一紧张就更想不起来。你马上稳住明明德、明明德,它就出来,那个资料库database一定在,你就慌了连键盘都按不准,一不慌咚咚咚就出来了。所以这是养父母之志的榜样。
好,所以除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我们一谈到忠想到诸葛孔明。读的「出师表」,我以前记得高中的时候读过三句话,「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悌」。我后来才明白我是不忠不孝又不悌,因为我都没哭,你看看这样千古的文章,我们把它拿来干什么?考试得两分。你看我们损失有多大,不要见利而忘义!我好像在记忆当中,讲到「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感觉好像很感动,眼前一片光明,突然接著说「这一句话一定要背,考试会考。」那个光不见了!所以大家不要小看你现在给孩子教这些道理,这些德育故事都会点亮他的心光。我自己有很深的感受,我念国中一年级的时候,很少听到这些道德仁义的东西,突然我的理化老师讲了一句话,但那也是因为他的人生的态度,传递出来给我们的感动,他说「人不能有傲气,可是绝对不能没有骨气。」我感觉那个时刻印象很深,赶快把它抄下来,而且不是抄在纸上,抄在哪里?心里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所以教育最重要的以心传心,把我们的真心、把我们的真意传给下一代。
所以,当我们真正抱著诚敬的心,再来读古圣先贤这些文章。我们看到孔明为了报一个知遇之恩,几十年来无怨无悔鞠躬尽瘁,就记住知遇之恩。读到那句「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我假如没有做好,后人会怎么讲?你看刘备真没眼光,看错人。所以我们把这分忠承传下来,我们的整个成长工作过程当中,多少父母长辈对我们的信任、对我们的提拔,我们不好好干,我们假如德行不好一摔下来,伤了多少爱你、支持你、信任你的人的心。所以我们希望所有爱我们的人,这一生都觉得非常光荣、非常感动,因为我们有成就。没白疼这个人、没有白提拔这个下属,尽这分忠。而忠它绝对不是利益之交,是这种很自然性德的流露。
在春秋时候,我们有读过春秋五霸,有一个叫晋文公,晋文公在外流浪十九年,因为他的继母要陷害他,他流浪十九年。有几个大臣跟著他,其中有一个大臣叫介之推,有一次晋文公饿到昏倒了,他不忍心,介之推就把自己的大腿肉割下来给晋文公吃,尽这分忠诚。后来晋文公回去当君王,所有跟了十九年的人开始怎么样?「我功劳比你高」、「骗肖仔(疯子),我比你高」,就开始在那里争谁付出最多。我们看当这些跟了十九年的人一回到国,马上道义在哪里?不见了!想到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在那里争夺。介之推一句话都没讲,到山上去归隐,他尽这一分忠心,不是为了那些东西而来的。这个时候晋文公体会到谁最忠诚?介之推。他就去那个山找介之推,介之推不愿意出来,晋文公做了个很蠢的动作,放火烧山,介之推还是不愿出来,他带著他母亲躲到山里面去。一放火了他不出来会被烧死,他就要想出来,他母亲问他「你愿意出来吗?」他说「我不愿意,我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尽这分忠心。」他母亲说「好,儿子,我成全你,我们一起死。」我们有时候看到古代这些母亲,她不要孩子的利禄,她成全孩子的气节。所以介之推留下来一段话,「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什么?你是一个君王,你常常清明、常常有智慧,人民有福,你脑子一不清楚多少人民会受灾殃。「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这个行为好像在提醒晋文公,「倘若主公心有我」,回忆我的时候,「忆我之时常自省」。你看介之推自始至终,就是提醒君王成为明君,好好爱护人民,他心上没有要获得任何利益的念头。「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我们常常读到,这些忠臣真的惊天地泣鬼神,我们端午节都吃粽子,大家读过屈原的文章没有?我记得去年的端午节我走出去散步,走了几步路突然天上下了毛毛雨,下了没一会就停,突然脑海里浮现「这是忠臣的泪水。」这在天之灵的历代的忠臣,现在挺紧张的有没有?他们比我们更紧张。所以诸位朋友,你们假如还没生孩子正准备生,好好做好胎教,说不定那些忠臣都会来投胎。可是你假如不学《弟子规》,他就不来,因为你就没有上保险,为什么?他生下来,你都没有学《弟子规》,又把他教坏,他就堕落了,他还挺有智慧、挺明白。所以要有一个好的儿孙,首先保身节欲,身体弄好,这孩子的先天好。再来积功累德,有百世之德者,百世子孙来保住你的家业;有十世之德者,有十世子孙可以保之,所以积德很重要。屈原先生讲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的心觉得是善的、是对的事情,虽然有九死一生的困难危险,我也不后悔的去做;该做的没有做,良心不安,这一生不会有真正的快乐,所以他坚持下去!路漫漫其修远兮,看起来这条路好像很遥远,好像不知道能不能走得通。可是上下求索,这求索就是不管面对任何困难,我不会退缩,求索就是找到方法,找到可以通的路。所以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藉口,这样的态度。
好,诸位朋友,你们有没有感觉自己的生命,已经跟刚刚不大一样了?大家有没有装进了屈原的忠魂,装进了介之推、孔明的忠魂,装进来没有?装好了,别让它再跑出去,这个精神与我们同在。人真的肯效法,那几百个圣贤人的精神,都在你的身体、在你的心灵里,哪有不成圣成贤的道理!所以学习的过程,学到一个古人就效法一个古人;学到一个今人的风范,就效法一个今人的风范。学到一句好的教诲,今天学到恕,宽恕别人;今天学到义,学一句我们就做一句,道业学问必成。再来讲到信,信很重要,人无信不立,而且要从不讲妄语开始。平生所为的事,无有不可语人者,这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一件不能给别人讲,讲到这里我们大家有没有那来不及了?做了很多不能讲的。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以前的浪子回头,从今以后是道义的身躯,义理在身不再糟蹋自己的本善,从此都循著仁义道德来做。那真的我们从今以后做到司马光说的,平生所为之事,没有不可以对人家讲的,大家说好不好?好。刚刚那个气氛好像要选举,我那时候在当导护都送那些家长笑得很开心,欢迎、欢迎,把孩子带进去。一个小朋友跑过来「老师,我跟你讲一件事,你不要生气。」我说「没有关系,你讲。」我妈妈说「你很像要选立法委员,笑得这么灿烂还跟人家握手。」这节课孝悌忠信,我们成为终身行为的准绳。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