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法修学纲领—三十七道品研习报告 - 钟茂森博士主讲
佛法修学纲领—三十七道品研习报告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十集)  2009/5/25  中国晚晴轩  档名:52-329-0010

  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三十七道品。昨天我们讲到四如意足,讲到前面三条,第一条是「欲如意足」,第二个是「精进如意足」,第三是「念如意足」,今天我们来讲第四条:

  【慧如意足。】

  这个『慧』是讲的自性般若智慧的起用,在《教乘法数》里面它是用四个字来解释,所谓「心不驰散」,这个慧如意足也称为思惟如意足,也就是说我们的心思、我们的思惟不散乱,这就是《阿弥陀经》里面所讲到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讲「念如意足」,我们的念头不乱,心不颠倒就是「慧如意足」,能够做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才能够事事如意。凡夫他都不能够做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所以他这个如意就有障碍,而这个障碍一般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我执,一类是法执,我执造成烦恼障,法执造成所知障。所以我们想要如意,先从断我执开始,然后进而断法执。真正把我执断掉,这才能够真正找到自我,这个我不是指我们肉身这个我,也不是指我们的灵魂,佛家讲的「常乐我净」这个我,这个我是指什么?就是指自性,禅宗里面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是真正的自己。假如执著我这个身是我,或者执著我这个心是我,这个心是妄想心,不是真我,一有执著就迷失了真正的自我,所以把那个假我舍去以后才能得到真我,假我是刹那生灭的,真我是不生不灭的。

  《十善业道经》里面讲到的「恒令身心轻安快乐」,这是我们的受用,真正放下了烦恼,身心安乐,这就得到轻安自在。我们凡夫因为有烦恼、有习气,所以得不到轻安。在修学过程当中检验自己的功夫是不是得力,就是看我们自己轻安的境界有没有现前。如果觉得自己身体很粗重,心总是不得安乐,总是处在烦躁当中,这个功夫没有得力,真正得力了你会觉得身很轻盈,心很安乐,这是轻安的境界。但是我们初学的人,即使得到这种境界,时间都很短,不能够保持。大概有一些同学也会有这种体验,可能在念佛的时候,或者是诵经的时候,有一阵子感觉到身心清凉自在,甚至会感觉到突然身体都没有了,消失了,整个心都处在一种舒适安宁的状态当中,这种状态就是一种轻安的境界,但是很容易退失。什么时候退失?当一起妄念的时候,这个境界就没有了。所以当我们暂时离开了妄想分别执著的时候,哪怕是刹那之间,你都能够体验到这种身心轻安快乐的境界,可是没多久妄想分别执著一起来,这境界就消失了。要想保持这个境界要靠智慧,更要去修行。

  三十七道品前面讲的四念处,这是讲智慧,教我们看破,如果不能够看破,身心得不到自在。四正勤教我们断恶修善,四如意足教我们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这是真修行,你放下了才能得到自在,欲自在、进自在、念自在、慧自在,这四如意足,只要我们加功用行,这一生都能够得到的,如果是懈怠,当然你就只有推迟了,这一生如果达不到,来生未必遇到佛法,有可能要无量劫之后。这里我们简单的把四如意足给大家做了一个报告,真正能够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我们讲自性的德能就能现前,一般人讲神通,神通其实是本有的,四如意足也称为四神足,这个足是圆满,就是你的神通圆满,实际上这都是我们本来具足,只要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现前得到,不是靠别人,这是靠自己。

  下面我们继续来学习底下一科:

  【五根者。】

  『五根』在《十善业道经》里面有一句这样的经文来解释,「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忘,寂然调顺,断诸烦恼」,这里讲到五样,这就是讲五根。深信坚固,这是讲信根,这是我们现前修学迫切需要的。精勤匪懈,这是讲进根,精进,匪懈是不懈怠,这是我们向往的。常无迷忘,这是指智慧,这是念根,智慧现前,没有迷失、没有颠倒。寂然调顺,这是真实的功夫,这是讲到定根,寂然是指大定,诸根调顺。断诸烦恼,这是讲果德,这是慧根,有了智慧烦恼就断除了。烦恼和智慧其实是一体的两面,假如觉悟了,烦恼转成智慧,假如迷了,智慧就变成烦恼。五根是信、进、念、定、慧,根是一个比喻,世尊把这五样修学的内容比喻成一棵植物的根,植物只要有根它就能够发芽、成长、开花结果。这五条,信、进、念、定、慧,它是什么根?是无上菩提的根,如果我们想得到无上菩提必须要有这五样根,没有这个根修行就不可能成就。

  这五种是有次第的,第一个是信,第二个是精进,你有了信才有精进,你没有信你怎么会朝这个方向去精进?你能精进你智慧才能现前,这念根;有了智慧,这是看破,你就能放下,放下你的烦恼你得定;你有了定你真正开般若智慧,这是慧根,烦恼永断。我们先一条一条的来学习,首先我们来看信根,信什么?《教乘法数》里面有一个非常简略的话来给我们概括,这信根是什么?「於诸谛理,信忍乐欲」,谛理,谛是真谛,理是道理,也就是说真实的道理,我们对这个要相信。在相信当中是有层次的,第一个是信忍,信忍乐欲,信忍是什么?忍是你肯定,你能够真相信,不是说我信了,但是我还有一点疑虑,不敢完全肯定,那你这个忍没有达到,你那个信没有根。忍你就完全肯定了,不管在什么境界当中,你这个信心都不动摇,你忍得住。够不够?还不够,再提升,要乐,乐是你真欢喜,一开始你是用忍,因为你明白道理了,强迫自己在境界当中你能够信心不动摇,可是你在这里面还没有完全得到法喜,等到你得到法喜了你这个信心就更加踏实。然后到欲,欲是什么?欲望、希求,从信里头你能生起大愿。譬如说我们信阿弥陀佛、信极乐世界,学习了这些净土的经论,道理明白了,相信了,可是心里能不能够完全肯定?肯定之后是不是欢喜?欢喜念佛,爱好念佛,欢喜到极乐世界去,还有没有真正生起这个愿,愿在这里就是欲,就是你是不是真正欲望往生,一心一意就想去亲近阿弥陀佛,其他都不想,你只有这一个欲,没别的欲。由此可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问题出自於这个信没有完全落实,因为有了信,他必定是能够肯定,能够欢喜、爱好,能够生起这个愿求。所以信、忍、乐、欲这四个层次,我们学了佛理就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检点我对佛法的信心如何,这个信心真是不容易建立。我们师父给我们讲经当中常提到一个例子,他老人家跟著李炳老学习,后来出家受戒了,回到台中去拜见老师的时候,还没进门,结果老师远远的就指著他大声的叫,说「你要信佛!」弄到我们师父有点糊涂了,怎么我还不信佛吗?不信佛我能够出家吗?能够去受戒吗?我还教佛学院,怎么说我不信佛?李炳老这时候叫师父上人坐下,跟他讲,说很多出家一辈子的老和尚到老了还没信佛。我们师父才明白,原来这信佛是真正你要依教奉行,如果不能依教奉行怎么能说信佛?

  所以信忍乐欲,你信了之后绝对没有怀疑,就是你这个忍是里头没有任何的疑虑。譬如说我们信因果,我们如果还对未来自己的衣食住行很多的忧虑,患得患失,说老实话,你还没信因果,为什么?因为你在这个境界现前的时候你忍不住,还是用原来那套习气、那套思惟,你有疑虑,所以你忍都没做到,更不要说乐、更不要说欲。所以你能够在境界上面考验当中能够完全肯定,你这个忍才过关。然后问你到底欢不欢喜?如果说我还欢喜赚钱,我还欢喜名利,这说明对因果还不相信,对佛的教诲不相信。这个乐是什么?乐於圣道、乐於学佛,你会觉得这世间最快乐的就是学佛,师父上人常讲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就体会到了。如果说学佛虽然快乐,但是还不如赚钱快乐,还不如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快乐,你就没真信佛。譬如说这听经堂里,你每天来听经,我们师父举的例子,假如有一个机会,今天下午你能够赚一百万美金,那你还会不会来听经?假如说一百万美金比听经重要,那是什么?赚钱比学佛重要,那你的乐不是在佛法,是在赚钱。所以信忍乐欲,你真正欢喜这样你才会希求这个,你这个希求是真心的,无论什么样诱惑现前你都不动摇,因为你真正从这里得到法喜,这个信才有根。

  信是我们自性里面重要的性德,凡夫因为迷失了自性,所以性德不能现前,现在我们学佛,明了宇宙人生真相,要生长这个信根。佛法里讲什么人真正能够有信根?有两种人,一种是上上根人,一种是下下根人,所谓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上上根人烦恼轻、智慧高,对佛所讲的道理他一听就能够深信不疑,这是他善根深厚,智慧高广,所以他信根很深。下下根人虽然没有智慧,但是他也是过去生中有深厚的善根,修有深厚的福德,这次又遇到殊胜的因缘,遇到善知识的教导,他一听,虽然不明白,他也能深信不疑,依教奉行,他也能成就,所以这下下根人是老实人。虽然我们根性未必能达到上上根,但是下下根的老实我们是可以学习的。下根之人他对老师相信,对佛菩萨相信,知道老师、佛菩萨不会欺骗众生,所以他能够不折不扣依教奉行。那些上不上、下不下的是最难的,为什么?他有疑惑,常常有很多问题,不能够百分之百的将师长的教诲落实,这种人就难了。世尊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为哪些人说的?就是为这些中等根性的人,上上根和下下根容易度。我们自己都属於这些中等根性,不老实,怎么办?就必须要深入经藏,把道理都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才能够深信不疑,没有法子,除了这条路以外没有别的路。所以我们只好脚踏实地的、认认真真的学习经教,希望有一天信根坚固。

  这个信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在佛法里面,我们要知道佛教不是宗教,它是教育,它是师道,所以在这种教育当中,是师长和学生的关系,我们必须得明了,这种关系是尊师重道,这是成就的关键。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有一句经文说到,「为人弟子,不可轻慢其师,恶意向道德人,当视之如佛,不可轻嫉」,这部经师父上人过去在李炳老会下有认真的学习过,这部经里面教导了我们师生相处之道,为人弟子对老师要存有什么样的心态。这句经文是说做学生的不可轻慢其师,对老师不能有轻慢心,轻是轻视,慢是傲慢,不能够恶意向道德人,对有道德有学问的长者、师长不能产生恶意,这种恶意包括贪、瞋、痴、慢、疑,这五毒都不可以有。应该怎么样?当视之如佛,把老师看作是佛,佛是三界当中最珍贵的导师,我们把老师当成佛,怎么敢有一丝毫的轻嫉?轻是轻慢,嫉是嫉妒。老师有成就,学生会嫉妒,这是一种大恶,对老师有轻慢,这样的学生就不可能有成就。

  所以为人弟子,能够存有这样的心态,谁得利益?不是老师得利益,这跟老师不相干,自己真正得利益。印光大师常说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当我们把老师当作佛来看,你得到什么利益?你得到佛来亲自教导你的利益。所以我们不能抱怨说现在在末法时代,佛都不在世了,我们很可怜,如果佛在世,我们遇到佛就能得度了。我们在经里看到很多的这些弟子,听佛讲几句经文他就开悟了,就证果了,让我们羡慕得不得了。这是什么?心外求法。佛在哪?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一切法由心想生,你把老师当作佛,他对你就是佛,这佛谁作的?你是心作的。这个道理很深,这是一切唯心造。如果你轻慢其师,把老师看作一般凡夫,常常看到他的过失,他也没什么了不起,跟我都差不多,甚至我在很多方面好过他,他对你是什么样的利益?他是个凡夫对你的利益,你把他看成佛,他是佛对你的加持,佛对你的教导,你把他看成凡夫,就是一个凡夫对你的加持,凡夫对你的教导,你想想哪个利益大?所以我们师父上人当年跟李炳老学习,为什么他这么有成就?原因就在於他对老师有真正诚敬之心,纵使社会上对老师有一些闲言蜚语,师父上人对老师的信心、恭敬之心没有丝毫的减损,这是他学法成就的关键之所在。如果要是听到别人的闲言闲语,看到老师好像有过失,生起轻慢心,那是自己作贱自己,把自己学法的道路给障碍住了,自己就不能成就。

  我们也很幸运,跟随师父上人学习,社会上也有对师父上人不同的褒贬,我们遇到这种情况要用什么态度?马上就走开,不去听他,对他讲的这些完全不放在心上。他是什么?对我们师父误会,他不了解我们师父,我们跟师父十几年了,常常在一起,相处在一起,我们很了解,他不如我了解,所以他讲的是道听涂说,不是真实的。在跟师父相处的时候,有时候自己犯错误,师父也用很严厉的方式来教训我们,甚至责骂我们,这我都遇过,这时候我内心里面没有丝毫对师父有不服或者是叛逆。这是一种孝顺心,当视之如佛,把师父看成是佛这样子去尊敬、孝顺,我们这样才能得到一点利益。不管别人对师父是什么样的心态,我始终保持对师父那种像对佛一样的孝敬心,所以我就得到了佛的加持,佛教导的利益,他没把师父看在眼里的话,他不得利益,一切法由心想生。这个道理,现在如果学了《华严》就更加明了,心境是一如的,你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境界,这个境界包括人事环境还有物质环境,你对师长如对佛你就常随佛学,这就是要对师长要有信心。

  第二个对善友要有信心,在菩提道上老师非常重要,但是善友也一样的重要,在菩提道上善友为依,依是依靠,有几个志同道合的同修道友在一起学习,这个因缘是相当的殊胜,成就会快速。古人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自己在家里盲修瞎练很难成就。老师不一定常在身边,但是善友是天天在一起,我们对善友要有什么样的心态?要相信善友是佛菩萨派来的,护持我在菩提道上一帆风顺。所以存著一个感恩的心,一种恭敬的心,一种互相敬爱、互相尊重、互相关怀帮助这样的一种心。落实六和敬,能够跟四个人(包括自己在内),有四个人在一起修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这一个团体就是僧团。师父讲如果这个地方有僧团出现这地方不遭难,为什么?龙天护法加持保佑,佛法能从这个僧团里面振兴起来。所以对善友最忌讳是什么?见善友之过,老看别人的过失,一天到晚看到他这里错那里错,看得不顺眼,不仅看,还要说。这是什么?也是自己作贱自己,你本来有很好的善友,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不良的心态,你把自己跟善友、跟僧团都隔开了。这是谁的过失?自己的过失。所以说善友过失、见善友过失就是破坏团体的和敬。佛在僧团里制定的规矩,不允许僧团里面的住众互相讲过失,一年只有一天可以讲,那是夏天结夏安居,到七月十五圆满那天有一个自恣大会,只有这一天僧团里的住众可以互相坦诚的指出对方的过失,这一天过了之后就不能说,他只能自己忏悔。

  我们绝对不能说他的过失,当面说不可以,背后说更不可以,这是什么?维护僧团的六和敬。你有这样的心态自然就会有善友,境由心造,境由心转,你能有与人和敬的心,自然就会有同修道友跟你在一起共修。这个我们不必顾虑,假如没有这样的缘分,佛菩萨也会变成一个善友跟你在一起共修,帮助你。所以我们所忧患的不是说菩提道上怎么没有善友,很希求说能够有善知识在一起学习,实际上只要把我们的心态扶正,能够做到不见善友之过,处处跟人和敬,你必定会有善友。反之,我自己不能做到和敬,不能够守得住我的心、口,还常常见人过、说人过,即使你有善友,善友也会离开。这是对善友我们的信心,你要相信这是菩萨来示现,印光大师告诉我们,「见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我周围的人都是菩萨,都是来做种种示现教化我的,只有一个人是凡夫,就是我自己,我怎么敢轻慢善友?

  除了对师长、对善友的信心之外,我们这个信心还要扩大,对一切的众生我们也要有信心。信什么?《华严经》上告诉我们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信这个。这一句是教我们对一切众生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他本来就有如来的智慧、如来的德能、如来的相好。我现在为什么看不见?我看见他好像都不像佛,周围的人没有一个是佛,你怎么说他本来是佛?这个本来是佛,佛没有告诉我们说过去本来是佛,没有这么说,没有这么说就说明他现在本来还是佛。大家听明白这个意思,现在本来是佛,不是说过去本来是佛,后来没有成佛,要很多的修行然后重新才回到佛上来,不是,现前当下就是佛。为什么你没见到?那是因为后面那句话,「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因为你有妄想、你有分别、有执著,所以你不能证得,证是证明,证明什么?证明佛这句话,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本来就有如来智慧德相,你这句话没办法证明,你看到的不是佛,你看到的统统是凡夫,为什么?因为你自己是凡夫,因为你有妄想、执著,你才看不到他是佛,把妄想、执著放下了,你一看他就是佛。那自己?自己亦复如是,我也是众生的一员,看众生是佛自己就是佛。我现在为什么不是佛?就是因为老看众生不是佛,老看到众生都有过失,看这个不顺眼那个不顺眼,人我是非都一大堆,放不下。

  所以你是什么样的境界你就有什么样境界的众生,你是一个好人,你见到的都是好人,你要是见到人都是坏人,那你得反观自省,你可能也是跟他差不多。真正的好人心里就没有坏人,他看一切人都好,这才是好人。所以古人讲的「仁者无敌」,什么意思?真正仁慈的人,充满了爱,充满了慈悲,他内心里哪会有敌人?有敌人就是有对立,有对立就不仁。你要是看一切人都是菩萨,恭喜你,你也是菩萨,你是这个境界你才能见到这样的众生。《华严经》到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给我们把这个道理揭示得很清楚。你看善财童子,他证得初住位他才能见到初住菩萨,证得二住位他才能见到二住菩萨,他证得十住才见到十住菩萨,证得十行才见到十行的菩萨,自己的境界不断往上升,他所见到的这一切众生都是境界往上升,心境一如,同时提升。所以善财童子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他的境界,从十住提升到十行,提升到十回向,提升到十地,最后到等觉,到妙觉,妙觉是圆满成佛。等他圆满成佛的时候,他看到的是什么?一切众生都是佛,没有一个不是佛,他要是自己没成佛,他怎么能看到一切众生是佛?我看不到一切众生是佛,说明我自己还不是佛。

  佛告诉我们,发菩提心,广度众生,菩提心是成佛的因,发起这大菩提心,努力的修行六度万行,度尽无量无边一切众生,自己成佛了。成佛之后一看,《金刚经》上说得好,度尽无量无边一切众生,实无有一众生得灭度者,没有一个众生因你得度的。为什么?他们本来就得度了,本来就是佛,哪是你度的,他们是诸佛示现成众生的样子,引发你发起菩提心,你要广度这些众生,等你成佛了你这一看,哪是你度他们,分明是他们度你。所以实无有一众生得灭度,他们本来就是在佛位,本来就是佛,是我自己得度。所以这个信你看是多么重要,你得先要相信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这个礼敬诸佛的心才能生起来,对一切众生,不管是什么类的众生,乃至蜎飞蠕动,地上的蚂蚁、昆虫,只要是众生,不仅是有情的众生,还包括无情众生,山河大地、桌椅板凳,这都是无情众生,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众生,你看它们都是佛,所以对它们的礼敬如同对佛,当视之如佛,你这个心量才圆满。所以信根到这个地步那才真的有根。这是什么?你能够凭著这个信根成就无上菩提。

  我们上半场的时间到了,我们先休息十五分钟,谢谢大家!

  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刚才我们学习这个信根,在蕅益大师《弥陀经要解》里面他也有注释,他在注解当中是怎么样解释这个信根?他说到「信正道及助道法名信根」。因为《阿弥陀经要解》这是专门注《阿弥陀经》,这是一部净土的主要的经典,所以蕅益大师在这里讲这个信根是专门对净宗而言。他这里讲信什么?信正道及助道法。在净土宗里面什么是正道?正道就是信愿持名,这是《阿弥陀经》蕅益大师判的一经之宗趣。蕅益大师为我们讲信愿持名就是净宗三资粮,这是正道。那助道又是什么?助道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到净业三福,这是助道法,助道就是帮助我们成道的。我们的正道是信愿持名,成就念佛三昧,一心不乱,它需要帮助,帮助是什么?就是三福,所谓「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些是辅助我们的正道的。实在讲正道与助道都非常重要,光有正道没有助道不行,光有助道没有正道也不行。所以我们真正这一生希求往生净土,必须在这正助道上面用功夫。当然,用功之前你得相信,没有信这个根你就不可能去精进,精进是底下一根。我们单把这个信字提出来,在《阿弥陀经要解》里面,蕅益大师对这个信讲得非常的深刻,我们一般讲说「信愿持名,求生净土」,到底信什么?这个要搞清楚。

  信蕅益大师讲了六信,所谓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先说「信自」,这一点非常重要,佛法里讲的信跟宗教里面讲的信不一样,宗教讲信是信神,信神是第一,佛法里教我们信自己是第一,如果你不信自己,即使佛菩萨有再大的智慧、能力,他也帮不上忙,所以对自己要有坚定的信心。这个信自己到底是怎么个信法?它也不是普普通通,我们这里借用《弥陀要解》里面的经文我们来学习这六信,在这个信根上坚固起来,这是往生关键所在。我们先看信自,「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这一段意思说得很深。什么叫信自?这个自不是说我自己这个身,他这里讲信自是信什么?信我现前一念之心,这是真正的自己,这一念之心就是真心,它不是肉团心,肉团心是长在我们身体里面的心脏,那个东西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也不是缘影心,缘影心是什么?佛家讲的第六意识,就是我们这个能思惟、能想像的这个心,这个心也不是真心,是妄心,它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叫缘影心,它随著缘,跟著境界会起妄想分别执著。我们真心,真正的自己是现前一念真心,它竖无初后,这是讲时间,从竖上来讲,这是纵向,时间上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初是过去,后是未来,当中是现在。这里讲到我们一念真心里面没有过去、现在、未来,落到了过去、现在、未来三际当中这就不是真心,是妄心,是缘影心,缘影心才有三世,在时间上就有分别、有执著。它横绝边涯,横是从空间上来讲,它没有边涯,边是边际,涯也是边际。所以真心当中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所有的界限统统都没有,这个界限在妄心里才会有,在真心当中是不会有的。真心终日随缘终日不变,随缘是随十法界的缘,像我们现在是人身,在人道,随著人道的缘,眼前的社会大众我们都在相处,这随缘,随缘里面没有变,真心它是不变的,妄心就会变,妄心是随著缘随著变,真心是随缘而不变。这个真心在《楞严经》里面讲得非常的详细,佛用一个比喻告诉我们真心在哪里?其实就在我们六根当中,在这个六根里头就有这一个不生不灭不变的真心。这个话当时在座的波斯匿王听懂了,他听懂之后非常的欢喜,知道身体这六根有生有灭,可是这六根当中的真性不生不灭,那个不生不灭的才是自己。所以当波斯匿王晓得自己原来是不生不灭的,他非常欢喜,才知道那是真我,这个生灭的身不是真我,是假我。

  蕅益大师讲「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十方虚空是讲太空,微尘国土是无量无边的星云、星系,这上面很多很多众生,无量无边,当然它也包括了有情、无情一切的现象,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一直都在探索,生命从哪里来的?宇宙从哪里来的?探索了很久都没有找到真相。为什么找不到真相?因为他们是用分别执著,他们的思考、他们的研究、他们的推理总在意识心当中,所以离不开分别执著。意识心功能非常强大,它能够缘虚空法界,但是就是缘不到自己的真心,所以这些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即使再聪明,他们也没找到宇宙生命的根源在哪里。佛告诉我们,这是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这些宇宙生命现象从哪来的?是自己一念心性变现出来的,这是真相。这个真相用什么方法才能够见到?佛告诉我们不能够用意识心,要把这些分别、执著放下,甚至要把起心动念也放下,这才能够见到真心,看出宇宙人生真相,佛法里面称为入佛知见。佛他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他见到了,你也用同样的方法,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也一样能见到。所以你看佛法是不是很科学的?这是一种试验,佛做了成功了,你去做你也能成功,可重复的试验,结果是一致的,这叫科学试验。只是用的方法跟科学家们用的不一样,科学家是用仪器去观察,用他的意识去思考,佛告诉你不能用那种方法,那种方法永远见不到心性,你只能够离开那个方法,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当下你就能够见到,这时候你就承认佛讲得没错,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就是自己一念真心变现的。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心变现的,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统统都是自性变现的,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也是自己自性变现的,离开了自性无有一法可得。

  我们现在要去往生极乐世界,要去亲近阿弥陀佛,能不能够去?能不能办到?完全可以。什么道理?就是因为他们都是我自心所变现的,这个事情不是求人的,是求自己的。既然是自心所变现的净土,哪有说不生之理?既然是自心变现的阿弥陀佛,哪有说不能见到之理?所以真正明了「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个道理,你的信心才是真正建立了,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净土宗里面就是你才能够心清净,你念佛念的相应。所以这里讲到,是我们一念心中所现物,离开心性,无有一法可得,所以一切法都是心性当中所变现的。问题来了,我们为什么没入这个境界?为什么见不到阿弥陀佛,生不到净土?这是因为我们不是一念,我们这是杂念,念头乱七八糟,无量无边都是杂心妄想,这是什么?昏迷颠倒,所以入不了这个境界,净土就在眼前都看不到。

  所以底下讲,我虽昏迷倒惑,昏迷倒惑就是颠倒迷惑,这是我们现前的状况,这个现象就是杂念纷飞,心定不下来,所以见不到这个境界。苟一念回心,苟是如果,如果你能够回头,回头是关键,把这个乱心放下,回到这一念上来,这一念到底是什么念?净土宗里面这个方法太巧妙、太方便,这一念就是阿弥陀佛,你就回头念阿弥陀佛,你什么都别想,就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就想著、念著阿弥陀佛,这叫一念回心。念到你心专一了,成片了,决定得生自性本具极乐,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得生,为什么?极乐世界是自心本具,本来具有。现在我把这念头专一了,单提一句阿弥陀佛,这就是一念回心,怎么能不生极乐世界?所以更无疑虑,不要再有疑惑。所以这一念回心在净土宗真的是方便,在其他的宗派那是不容易的,你做到一念回心这个境界那是回归自性,那真的是明心见性,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都破掉了,你才入这个境界,但是净土宗里面,你看你烦恼虽然没断,就念这一句阿弥陀佛,紧抓住这句佛号,决定不放松,你就决定得生。古人讲「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见到阿弥陀佛,你这一念真心就自然现前,这是讲信自。

  第二个是要「信他」,他是谁?他是指释迦牟尼佛,这是我们的本师、是指阿弥陀佛,这是我们天天希求要见到的世尊,本尊,他还指十方诸佛如来,我们需要他们来帮助我们,能够回到这一念心性上来。所以蕅益大师《要解》当中经文是这么说,「信他者,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所以我们信要信佛,首先信本师释迦牟尼佛决无诳语,诳语是欺骗人的话,佛所讲的统统是真实语,绝没有妄语,妄语是世尊大戒,制定的五戒里面这是其中一条,释迦如来怎么可以自己打妄语?我们也相信他的德行,相信他的人格,听他的话依教奉行决定没错。世尊为我们讲净土三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都是劝导我们求生净土,他为我们介绍阿弥陀佛,介绍极乐世界,这都是完全真实。除了相信释迦牟尼佛以外,我们还要相信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他曾经发了四十八大愿,愿愿广度众生,也是愿愿帮助我们的,绝无虚愿,四十八大愿现在统统成就,如果其中一愿没有成就,阿弥陀佛誓不取正觉,他就不成佛,他现在成佛已经十劫,所以这四十八愿愿愿圆满。还要相信什么?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这是讲的六方佛,这是《阿弥陀经》里面,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本子,他讲六方佛,就是东、西、南、北、上、下六方,实际上原本,梵文的本子它是讲十方,十方诸佛。我们看玄奘大师的译本,他也译了一部《阿弥陀经》,他就讲的十方,包括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但是中国人特性喜欢简单,不喜欢罗嗦,所以他们喜欢读鸠摩罗什大师的本子,鸠摩罗什大师他深懂中国人的习性,所以把十方省略成六方,六方跟十方讲的意思是一样的。诸佛如来都出广长舌相为释迦牟尼佛作证,证明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真实不虚,决无二言。所以我们相信诸佛的教诲就要随顺诸佛的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要知道净土法门是当生成就的佛法,你这一生就能够作佛。所以真正随顺诸佛教诲,你一心一意求生净土,恭喜你,你成佛不远了。关键的是更无疑惑,心里没有任何的疑惑,死心踏地来念这句阿弥陀佛,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不要去想,不要去管,就念阿弥陀佛,只有一个愿,求生净土,那你就是诸佛如来的好弟子,《无量寿经》里讲的,这是「第一弟子」。这是讲到信自、信他。

  底下讲「信因、信果」,我们来看蕅益大师的经文,「信因者,深信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是名信因」。《法华经》里面告诉我们,「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这是讲在过去能够念一句南无佛,种了这么一个因,这就是成佛之因,将来必定成佛。所以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散乱就是我们的心不专注,或有心或无心,反正你念了一句阿弥陀佛,那就是种了成佛种子,将来决定得生西方极乐世界,有因必定有果。所以我们晓得这个事实,我们就知道应该怎么帮助人,佛法讲度众生,怎么度?见到人就给他念一句阿弥陀佛,不管他想听不想听都听进去了,这一句成佛的种子就给他种进去了,这个金刚种子永远不坏,将来他就必定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定成佛。我们自己如果想这一生成就,不要等来生,等来生可能是无量劫,这一生想成就的话必须要一心称念,经上讲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的标准很高,有些人听到这个标准就有点担忧,一心不乱我这一生恐怕达不到,我是不是就不能往生?你看他怀疑,这怀疑,信根动摇了,他怀疑自己不能往生真的可能就不能往生,为什么?他不信,这得信自、信他,他一怀疑,又不信自又不信他。我们看到《无量寿经》里面,以及玄奘大师翻译的《阿弥陀经》的译本里面,他们没有讲一心不乱,《无量寿经》是怎么讲的?讲一向专念,玄奘大师的《弥陀经》译本是讲系念不乱,这是讲什么?就是讲我们念是一心一意的念。系念这个我们可以办得到,虽然不能达到一心不乱的功夫,一心不乱是指证果,事一心不乱你能证得小乘阿罗汉这个果位,如果是理一心不乱那就是法身大士。但是佛在这里讲的不是这个意思,这个意思是什么?教导我们只要一向专念,你老实念,你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一直这么念下去,就是一向专念。你这个心不要打妄念,你的功夫能够成片,这就是系念不乱。我们问罗什大师翻经有没有翻错?其实也不能说翻错,为什么?因为在往生的时候,阿弥陀佛放光接引,佛光照注你的时候就会把你的功夫向上提升,你能念到功夫成片,佛光一照注,业障就消了,功夫立刻提升了一倍,从功夫成片你就到一心不乱,如果你念到事一心不乱,一加持你,你就到理一心不乱,所以罗什大师翻成一心不乱也没有错。我们自己分内的功夫就是老实念,一句一句的念下去,肯定得生。我们师父常举出的宋朝的莹珂法师,你看他破戒,而且根本过去没有念阿弥陀佛,听人说了,他看了《往生传》,看到过去的这些人往生的例子,他看了很感动,他发愿往生,念了三天,就把阿弥陀佛念来了,再过三天就往生了。所以可见得不难,他在三天里面就能念到系念不乱,我们念佛时间比他长,听的经比他多,只要具足信愿行,哪有不得生的道理?这是讲信因。

  下面讲「信果」,「信果者,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行,响必应声,决无虚弃,是名信果」,修净土法门,这个果报就是往生极乐世界,我们要深信。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诸上善人讲的是谁?不是普通人,是等觉菩萨。这些等觉菩萨得到这样的一种果位,他是从修什么因而得的?都是从念佛三昧当中得的。三昧是梵语,翻译成中国的意思叫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也翻作禅定。这个话对於净土而言就是念阿弥陀佛念到这些杂念、妄念统统都没有了,你就得到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最浅的是功夫成片,再提升是事一心不乱,再提升是理一心不乱,都是称为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所谓功夫成片是什么样的一种状况?就是心里头一天到晚只有阿弥陀佛,除了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罣,他只想著亲近阿弥陀佛,其他都放下,他心是清净的。功夫提升等级是很多的,《华严经》里面讲的五十一个等级,统统都可以称为三昧。这里用个比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种如是因得如是果,你念佛的因就得成佛的果,这是必然的道理,就好像影必随行,响必应声,影子总跟著身体,身体到哪儿影子到哪儿。响就是我们在山谷里面如果长啸一声就有回响,这是讲到因果关系是丝毫不爽。《华严经》告诉我们念佛成佛,我们现在种念佛之因,必定得往生极乐世界不退成佛的果报,所以这是决无虚弃,这叫做信果。

  底下讲「信事」,「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实有极乐国在十万亿土外,最极清净庄严,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信事就是讲信有西方净土,信有阿弥陀佛,这个事真有,不是假的,不是寓言里,像庄生(庄子)讲了很多寓言,不是真的,但是极乐世界绝不是寓言,也不是神话,不是理想,完全是事实,所以我们要深信。这里讲到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这是先从理上来讲,有事必定有理,理是什么?我们这现前一念真心是不可穷尽,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它变现十方三世这个大宇宙,这个虚空法界。所以讲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一切的众生,统统都是我这一念真心所变现之物,西方极乐世界也是真心变现之物,哪里会有假?所以实有极乐国,这个实是真实,实实在在,绝没有任何的虚假。有极乐世界在十万亿佛国土之外,这是《阿弥陀经》里面告诉我们的。这个世界最极清净庄严,在《无量寿经》里面讲得最详细,把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都给我们详细介绍。所以这个极乐世界真有,我们信了这个事,最关键的就是什么?真发愿念佛求生净土,在事上你要老老实实念佛,如果光懂得理,不肯在事上用功,也不能得的到。古人讲,执理废事,最后落空,倒不如执事废理,不懂道理没关系,你只要老实念,一样能够得生。这是讲我们的心它是法界的根源,是主宰,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境界,极乐世界是我们清净心所变现的,心净则佛土净。我们的心如果是不清净,这就现出十法界,如果是有分别和执著,这就现六道,如果执著里面是恶的,那就变现三途,如果是善的,就是三善道。所以不管你是在净土还是秽土,统统离不开自性,统统离不开你这个心。所以这些境界,你看我们眼前看到的娑婆世界,实实在在,你看到了,真有,这是因为我们的秽心变现的,我们同理可以相信,假如秽心转成净心(清净心),这个秽土就能够转成净土,事上当然会有。

  底下最后一条信是讲「信理」,「信理者,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心中所现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譬如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是名信理」,这是六信讲到最后一条。这里讲到信理,这个理是什么理?是讲我们一念心,十万亿佛土,因为经上有讲到这个数字,实际上是十方无量无边一切国土都不出我这现前一念心。我们要看清楚,这一念心,不是讲二念,不是讲三念,二念、三念是妄心,一念是真心。真心现出无量无边诸佛国土,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这是讲真心没有内外,这里头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这些界限,这些界限从哪来的?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来的,我们要相信。另外又相信西方依正主伴,这是讲事,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主伴,主是讲阿弥陀佛,伴是讲极乐世界诸上善人,这些阿弥陀佛的学生都是十方世界去往生的这些人,亲近阿弥陀佛的这些菩萨们。这些依正庄严的现象都是我这现前一念心中所现的影,这个影是说明什么?真空妙有。说它真空,是因为它是这一念心变现的,心了不可得,所现的物当然也是了不可得,这是讲真空,妙有是什么?它真有,它真现出来了,所以他就用这个影来比喻这种真空妙有的现象,事上真有,理上讲它是真空。这个事从哪里来的?真心变现出来的。所以讲全事即理,全事是讲整个现象,不仅是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包括十方一切诸佛国土,统统都是这个理,理是讲理体,就是真心。所以真心在哪里?整个十方法界都是真心,哪一个现象不是真心?随拈一物都是真心,所以全妄即真,妄是讲相,相是虚妄的,真是讲性,真如本性,性是能现能变,妄是所现所变,所以相就是自己的心。就好像我们作梦一样,你发梦,梦到了种种的境界,这梦境不都是你的心吗?是你的心所变现出来的,所以全部的梦境就是你那个作梦的心,所以可以说全梦即心,全心即梦,这道理是一样的。

  底下讲全修即性,全他即自,修是讲修行,我们修行在性上。净土宗里修行特别的方便简单,执持名号,你念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名号就是性德的名号,就代表自性,你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你就是称性起修,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是什么?这是包括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统统是自性变现的,极乐世界不在外头,就在自性当中。所以下面讲,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我的心没有障碍,遍一切处,这讲真心,这个真心跟佛的真心是一不是二,所以佛心也是遍一切处,一切众生的心性也是遍一切处。用一个比喻来说,譬如一室千灯,一个房子里面点著一千盏灯,灯光互相的融摄,光光互照,我这盏灯跟佛这盏灯互相的照在一起,光光互遍,重重交摄,而且不相妨碍,这是《华严经》里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光是比喻心,这是我心中有佛心,佛心中有我心,我心中有众生心,众生心当中也有佛心,佛心当中也有我,我这心众生之心,事事无碍,这是讲到信理。

  真正把自、他、因、果、事、理这六信都弄明白了,信心坚固了,你这信就真正有根了,那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能有把握。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在事上去修,你明白道理了就体现在你事上的起修,你肯修,说明你明理,不肯修的,虽然道理好像明白了,实际上没真明白,明白道理哪里说不肯去修的?换句话说,不明白道理肯去修,一样也能成就,最后也能把道理搞明白。

  这个信根今天就讲到此地。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各位大德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