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幸福人生讲座—百善孝为先 - 钟茂森博士主讲
幸福人生讲座—百善孝为先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三集)  2008/4/27  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2-279-0003

  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昨天的分享,昨天我们分享了为什么孝是百善之先以及孝道里面的真实的含义。我们了解它既然是百善之先以及它深广的含义,最重要的就是要力行,我们今天继续来分享如何行孝。昨天我们引用了《孝经》里面夫子的教诲,如何行孝?它有三个层次,「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我们昨天讲到孝亲这一个方面,孝亲有五个方面,《孝经》上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我们昨天谈到「居则致其敬」这一小段,今天我们继续来看「养则致其乐」。这就是讲孝养父母不仅要养父母之身,在物质方面要满足父母的需要,让他们能够衣食无忧,过上至少是温饱、小康的这种生活,更关键的是让父母能够欢乐,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心最重要的就是懂得孝顺,顺从父母,顺著他的意思当然他会欢喜,如果处处逆著他的意思,这是忤逆,当然父母不可能欢乐,父母不能欢乐,他就会觉得养这个孩子真的是很悲凉,空忙活一场,到头来孩子还是不听他的话。所以孟子说,「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所以一个真正的孝子,必定是他的父母非常的欢喜,甚至以自己的儿女为自豪,这叫得乎亲。

  所以我们来看看如何来让父母欢喜?末学过去在美国留学的时候,昨天跟大家也报告过了,靠一点点奖学金维持生活,也是生活比较清苦。有时候奖学金还不足以维持自己的学费、生活费,因为我昨天报告过,末学每个月会给父母寄回去三百美元。在暑假的时候有时候也要去打一下工,我记得第一年的暑假末学就到美国北方明尼苏达州去打工,到一个大型的游乐园里面去卖棉花糖,游乐园里有很多孩子他们很喜欢吃棉花糖。棉花糖实际上做起来是很简单的,有一个大机器,机器中间是在转著的,你把白糖倒进去,可能会加一点色素,倒进这个机器里面,它就会把白糖搅成丝,搅出来,你只要拿一个小纸棒把它卷起来,就成为一个看起来很大的棉花糖。是很诱惑人的,孩子们都很喜欢吃。因为棉花糖制作噪音比较大,所以游乐园把制作的车间封闭起来,用一个玻璃罩蒙起来,只露一个小窗口,这样子的话游客就不会受到影响。末学在那边打工是从早站著在做棉花糖,早上九点一直干到晚上十一、二点,十几个小时。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这是末学过去没有去尝试过的,确实对自己来说是一个挑战。干了三个月下来,确实也是很多的辛苦、很多的汗水。我记得当时工资是每小时六块三毛五美金,那是很便宜的工资。在这个游乐园附近我们八个中国留学生,打工的,一起合租了一个小公寓,公寓里什么家具都没有,空荡荡的,我们为了省钱,也不买家具,晚上睡觉就睡在地板上,白天出去干活,晚上回来就睡一觉。就这样子,三个月天天如是,偶尔也是有一、两个星期天休息的时候才有机会给母亲写一封长信。

  这张照片是当时拍下来的,这是一九九六年暑假,这是卖棉花糖的情形。当时三个月下来挣了有三千多块钱美金,这是净收入。结果我就给自己母亲汇回去一千美金来孝敬她。这也是我母亲有生以来收到的第一笔这么大的外汇收入,所以她就非常的欢喜。她也没有自己单独享用,把这个钱买了很多的礼品分给这些亲友们,让大家一起共享儿子孝敬母亲的那种愉悦。她还寄了一些钱到希望工程那里,去支持这些失学的儿童,也就是我们说的做功德。结果我在暑假当中也写信跟自己的母亲汇报自己的生活,其中有一封信,我想在这里也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是在一九九六年七月一号写的信。我说「亲爱的妈妈:您好!刚刚收到您六月二十三日寄出的信,非常高兴。适逢今天打工休息日,便可在住处附近的亭子里给您回信(屋里没有桌椅,不得不出来写)。这是我们公寓旁边的一个小公园,全部是郁郁葱葱的绿树花草,并有许多杂色的鸟儿及草丛中窜出的野兔,十分幽静。在这样的鸟语花香而又气候宜人的环境中,给远方的母亲写信,有一种说不出的温馨愉悦的感觉。对儿子而言,再没有比和母亲交流心得更愉快的了……

  当母亲收到这封信,又收到这一笔外汇收入,我们能想像到母亲的心里确实是很欢喜的。她所欢喜的并不是说我们给她的钱的多少,真正是欢喜在远隔天边,远隔重洋,这个儿子在远方还没有忘记孝敬父母。在留学生当中有这么一句俏皮话,说「一年土,二年洋,三年忘了爹和娘」。这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也是一种悲哀的现象。很多的中国留学生到了海外留学的时候,真的第一年是土,土里土气的,看到样样都好,样样都想学,样样都去模仿,第二年就洋气起来,第三年家中的爹娘都忘掉了。我在美国留学的这四年当中,其实四年都是过著很土的生活,因为所穿的衣服都没有买一件新的,所用的大部分都是从中国带过来的,像自己的毛毯、衣服等等,也没有买汽车,每天都是过著同样的生活,也没有去参加什么party、那些美国人玩乐的聚会,都没有。回头想想,确实这样的生活,所谓清净的生活,可以保持我们的赤子之心。像刚才主持人所说的,赤子之心宝贵!比那身外之物要宝贵得太多太多。这里是讲到养则致其乐。

  当父母有病的时候,「病则致其忧」。这里五桩孝亲的事情都有一个「致」字,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这个致是什么意思?就是要做到极处。如果这个念头里面有夹杂,不是纯一的,这就不是致。甚至有时候有些人故意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孝子孝女的模样去欺世盗名,让别人赞叹「哎呀,你很孝顺」,有一点点这种念头夹杂在里面,这个致字就没有了。全在自己存心上用功夫,默默的把心里的那些丝毫的不善、丝毫的不孝洗涤干净,纯是一颗敬亲、爱亲之心,这样子才叫尽孝,才是纯孝。父母有病的时候,一个孝子当然他心里所想的、念念所忧虑的就是父母的病况,总想著尽快的帮助父母恢复健康。在前两年我们中国评出十大孝子,其中有一位叫做戴永胜。这位戴永胜当时是二十七岁的青年,文化程度不高,是初中毕业。在山东枣庄一个煤矿里头做煤矿工人,家里是农村的,生活条件是很艰苦的。他的母亲不幸就患了癌症,每天都是在病中挣扎,非常的辛苦。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医生告诉戴永胜,说你母亲癌症已经到了晚期,没办法再救,可以准备后事了。戴永胜这个小伙子,知道母亲这个病况,又看到母亲每天在病榻上面发烧、呕吐,非常的辛苦,心里很难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母亲治好。这个孝子就凭著这个纯孝之心,既然医院已经宣布没有办法治疗,他就不找这些医院,他去找中医,到民间走访那些老中医,去搜集一些治癌的民间的药方。为了寻医找药,他前前后后跑了九个省,有时候要徒步行走三天三夜。所以他后来也变成一个治疗癌症的专家。他搜集的治癌良方有一百五十多个,每天就去把这个药采回来,然后煎药给他母亲喝。结果在半年以后他的母亲身体就渐渐的康复了,后来已经可以下地干活了,再去医院一复查,医生惊讶的发现,他母亲的癌症这个癌细胞已经缩减了百分之七十,也就是癌症已经好了七成。医生都惊叹说这是医学史上的奇迹,不可思议!我们想想这个奇迹为什么能够发生?孝!因为戴永胜他有这颗纯孝的心,就能够感通。

  在《孝经》上有一章叫做「感应章」,有一句话是这样说到,「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无所不通」,没有说不能感通的,真正把孝做到了极处,就能够通於神明,用我们现代话说,就是神了,奇迹都能出现。这种奇迹的发生其实并不是神话,是有科学根据的。最近日本的江本胜博士他就用水实验证明了这个道理,他的实验大家可能也都有所了解,他就是拿一般的水,譬如说接自来水接两个试管,一个试管上贴上很不好的一些词句的字样,譬如说「真恶心、讨厌」,贴到试管上,一个试管就贴上美好的语言,像「感恩、爱」,两个试管同时冷却结冰,放到二百五十倍的显微镜下面观察,拍摄下来的水结晶结构就完全不一样。左边这幅图是不好语言所拍摄下来的,你看这么难看,真是恶心,右边的这个图是在美好的语言下面拍摄下来的,非常的美。你看同样的水,竟然有截然不同的水结晶结构。这证明什么?人的语言、人的心念,对於水的结晶是产生影响的。

  这种实验他也做了十年,末学也曾经跟师长到过他的实验室参观过两次,他的实验室在东京,他也亲自给我们做了一个现场的专题报告。他这种实验做了好多万次,结果是一致的。证明什么?真的人的心念可以改变物质结构。我们要知道,人身上百分之七十是水分,细胞里头百分之七十是水分,整个人体百分之七十也是水分,戴永胜这位孝子,他每天煎这个药是用什么心去煎?孝心,所以你想想那个药里头的水结晶结构有多美,怪不得他母亲喝了以后癌症都已经削减。这不是神话,是事实。我们懂得这个道理,自己要养一颗纯孝、纯善之心。谁第一个得利益?自己,你自己身上的细胞决定是很美的。再以这颗孝心对待所有的人、所有的物、对待我们周遭的环境,乃至对待整个地球所有的生物、植物、矿物,这就叫环保。你要知道地球百分之七十是海洋,我们以这颗纯善之心对它,这是最有力的环境保护措施,那些冰山就不至於融化得这么快,海啸、地震肯定会大幅度的削减,这叫做通於神明,光於四海,无所不通。

  在前两年我们都熟知的一个报导,一位刚刚上大学的学生刘霆背母上学的故事。这位浙江省的学生他的母亲患了尿毒症,他的家里也是很清苦,所有的钱都用在治病上还不够。自己考上了浙江的林学院,但是没有钱去读书。他自己也不愿意读,他说要把这些钱省下来给他母亲治病。他母亲不允许,非要她儿子去上学。儿子说好,我就背著妈妈上学。於是就在这个学校旁边租了一个很小的单元,跟他妈妈一起住,他不能住学校,可能学校太贵了,另外他要跟他妈妈一起住,能够照顾母亲。所以每天白天去上课,晚上回来做家务,照顾他的母亲。他母亲尿毒症严重,需要换肾,刘霆他就表示希望把自己的肾切掉一个出来移植到他母亲身上。这个事情后来传出来,所有的人都为之动容,非常感动。在上海的一家医院就免费为他母亲做肾脏移植的手术。另外社会上很多爱心人士也纷纷解囊帮助刘霆,这一下子来的钱就很不少。刘霆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妈妈,你一定要活著,只要你活著,我就能坚持下去!因为他妈妈怕自己的病拖累儿子,甚至萌发过自杀的念头。刘霆这种坚强的意志,以及纯孝的心行,维持著他母亲的生命,也牵动了社会上多少人的爱心。后来因为解囊相助的人很多,所以刘霆他自己说,这些钱是爱心人士的捐助,我不可以用自己本来应该做的孝行来换取别人的这些钱。所以他把这个钱大部分都用做建立一个基金,叫做爱心基金,把自己这颗对母亲的孝心扩展,对待所有的像他那样遭受不幸的人。所以他这份爱心基金是用来帮助那些贫苦的孩子,尤其是家里像他那样子出现不幸的家庭。

  末学看到这种故事也非常的感动,正好在前年、去年这两年,中山大学,这是我的母校,它聘请我去做客座教授,在大学里帮助它教一个国际MBA班,就是国际工商管理硕士班。这种班,他们现在计画所有都是用英文来上课,聘请一些知名的外国的学者、外籍的教授来教这个班,它就请末学去上金融财务管理这门课。当然为母校服务这是我们这些出来的校友应该去做的,我就表示说我义务的来教学就好,不必要收钱。结果校方说这个不行,这是我们的规定,一定要给工资的。而且工资还不少,它是按小时来算的。当时我就想到,既然这是规定,那好,就遵守规定。但是我就向校方表示,我愿意把这笔收入提出来做为我们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在岭南学院,建立一个助学金,专门帮助那些贫苦的人,他们上不起学的,特别是山区里来的孩子。学校说是,我们这里也真有一些是家里很贫寒的,我们这里有这样的一些助学的计画,当然你能够这样的发心我们是非常的欢迎。於是他们就帮我做了一些这方面的计画,就问我,说你这助学金要不要用「钟茂森助学金」这个名字?很多人都是这么用的。我就说不要,就用「孝悌助学金」好了,就用这两个字。为什么?《论语》上有句话说得好,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所以做人他的根本就是孝悌,君子懂得务本。也有的版本说「孝悌也者,其为仁」,那个仁是仁爱的仁,仁之本。这个意思也很好,仁爱之本是什么?那就是孝悌,所谓孝,德之本也。

  我们岭南学院属於商学院,商学院教导的学生,不仅要教导他们这些技术,工商管理技术,更重要的要教他识本,让他养成一个孝悌的存心,养成一颗仁爱的心,这个比什么都重要。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其实关键不在於他懂得科学技术有多少、他的知识有多少,最重要的是他的德行。你想赚钱可以说赚不过李嘉诚的,李嘉诚是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他有没有拿过金融博士学位?没有。他在抗战时期随他的父母从潮汕地区到了香港,那是流亡,到了香港以后,他是十四岁,父亲生了病,生病了没钱治,结果就早亡了,整个家庭的重担落到这位十四岁的李嘉诚肩头上,所以他也没有办法读书,被迫出来工作。他有一颗孝心,为了自己的母亲,为了自己的弟弟、妹妹,勇於承担起这个重担,所以很努力的工作,他的智慧就在这样子的压力下激发出来,所以他很快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推销员,接著开始了他一帆风顺的商业生涯。后来经营房地产还有塑胶花等等,各种事业都是非常顺利,最后成为华人的首富。回头来看看这位首富商业生涯的原点在哪里?还是有颗孝心!

  所以要懂得,《大学》里面有这么一段话讲得好,说「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李嘉诚因为他有孝德,所以跟随他一起工作的人都是忠心耿耿的,他的下属很多人都是跟他三十年、四十年,没有跳槽的,哪怕是在企业在危难的关头,这些人都不会舍李嘉诚而去。为什么他们能够这样做?因为他们是佩服李嘉诚的德行。所以有德才有人。有人此有土,土就是你的资产。李嘉诚也经营房地产,这是土。有土此有财,你有资产你才能生财。所以我们商学院教导人是怎么生财,生财之道?要知道,德者,本也,财者,末也。道德是根本,像大树一样,没有这个德行的根本,你光有枝末有什么用?哪怕是给你侥幸二、三年发起来,你有点财了,很快就被商业的巨浪,这商业社会里的巨浪给吞噬掉。所以德重要。

  我把这些关系向岭南学院的领导们陈述,他们也非常赞同,於是很欢喜就设立了这个孝悌助学金。因为我去年已经告别了学术讲台,没有收入了,怎么办?结果「人有善愿,天必佑之」,就有一些善心人士他知道有孝悌助学金,他马上表示愿意支持,结果今年大家汇去的钱比去年那个钱又多了好多倍。这些助学金是专门资助月收入低於四百块钱的家庭,这是他们其中的一个条件,主要都是来自於山区的贫困家庭的孩子。希望孝悌的这种精神可以在校园里面慢慢的发芽、茁壮、开花、结果。所以末学有一个梦想,如果在每个大学里面这些爱心人士可以自发组织,在大学里面成立孝悌助学金,在支持贫困孩子读书的同时,要把孝悌的精神进行宣传,让我们的下一代,大学生是我们的下一代,他们将承担起我们祖国未来的建设事业,他们要懂得孝悌,懂得这个德之本。

  好,又说回来,事亲里面第四个方面,丧则致其哀。父母总有过世的一天,父母过世了,一个孝子肯定是无比的哀痛。为什么孝子会这么哀痛?因为他会想到,自己父母恩德无边,自己想要报答,但是没有机会了,所以三年之内都处在悲痛之中。《弟子规》上讲,「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这是讲到三年他都是在哭哭啼啼,悲痛,每每想到自己的父母,禁不住就悲从中来。居处变就是他已经对於环境那种享受都觉得不是快乐,不想再去在那个豪华的大床上睡觉,也不想享受生活,酒肉都断绝了,断绝了一切生活的享受。为什么?吃不下。所以古代的孝子往往会到父母的陵墓前搭庐守墓,守三年,这叫居处变。我记得我的姥姥过世的时候,她在一九九四年过世,当时我的母亲带著我给她做临终的关怀。在她老人家过世之前我们就一直的安慰、劝导,让她放下。她老人家也是走得很安详,面带著微笑而辞世的。她走了以后,母亲就跟我发愿四十九天吃素。当时我们只想到用四十九天酒肉绝来纪念、悼念自己的姥姥,结果四十九天过去以后,结果对酒肉再也不想碰。从那时候到现在已经十四年,都是酒肉绝。后来我们听到中心周老师的「新世纪饮食」,我们了解到原来吃素是健康的。所以由於你的孝心所带动的这些事情,往往你自己会得到很大利益。所以我母亲跟我这么多年真的没上过医院,没去看过医生,没什么病。所以我妈妈退休的时候,单位的领导都赞叹说,你这么多年给我们单位省了不少的医药费。这叫支援国家建设。

  所以父母走的时候孝子这种哀痛之情他是自发的,他不是装模作样做出来的。《孝经》上面讲,「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这是讲到一个孝子在父母走了以后,哭泣不成声叫哭不偯,悲痛欲绝,他的礼节、他的容貌都没有像过去那样子的整齐,他的言语也都没有那种修辞。为什么?心都没在这方面用心。穿著,穿到华丽的衣服心里都有不安,听到美好的音乐,我们说现在看到娱乐节目,他都不欢喜,他不愿意去看。吃到美好的酒肉他不觉得甘美,他不会再去吃。这是什么?哀戚之情的表现。这种事情不是装出来的。有的人他看到《孝经》这段他就会学,到父母走了以后他就故意捶胸顿足,然后故意把自己的衣服穿得很不整齐。学一个样子不行!夫子在这里说的是让我们通过这种外表去看孝子的内心,这是他自然的表现。如果里面你要装出这个样子的话,里头夹带著虚伪,那怎么能称为孝?

  而且《孝经》上有说到,「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父母过世,孝子三天吃不下饭,吃不下饭就不能吃。从健康考虑也是有道理的,你吃不下饭,没有胃口你硬要往下塞,会把肠胃搞坏的,所以三日不吃。但是三日之后就得吃了,再不吃身体就没有补充,那就搞坏身体了。所以圣人制定的这些礼其实都是最健康的,是为我们著想的,不可以任著自己的哀戚之情而不能自止,所以三日之后要吃。为什么?教我们人民不要以死伤身,死的人,过去的人他已经过去了,重要的不是整天在这个哀痛之情当中不能够抬头,最重要的是,悲痛之后要想到,父母给我们留下的志愿我们有没有去实行,要孝亲最重要的是孝亲之志。先人留下的这种心愿我们有没有很好的去做到,我们要不断的立身行道,光耀门楣,这才是真正的孝敬先人。所以不能够伤害自己的身体。

  下面讲的毁不灭性,这里一般人解释,说哀痛得太厉害就会伤身体,性就是性命,所以圣人教我们不要毁自己的性命,这是一般的解释。其实夫子里头还有一层深义,什么叫毁不灭性?证明什么?毁是我们身体毁掉了,人死了,身体你看拿到火葬场一烧成了骨灰,烧毁了,身体虽然有毁灭,但是性不灭,性是不生不灭的。这个性是什么性?就是我们昨天有谈到的,每个人人人本有的本性,它不因我们身体的毁坏而灭掉,也不因我们身体的出生而出生,它是不生亦不灭。我们关键的是把这个自性找回来,这个本性找回来。怎么找?从孝道下手。所以圣人教我们,这是一个大道理,但是这里只是含蓄的点出来。所以我当时,母亲带著我为姥姥送终的时候,我们因为学习了儒释道传统圣哲教育,我们了解了毁不灭性,关键是怎么样?我们自己不是住在哀痛之中不能自拔,而是要替走了的人考虑。既然她性不灭,身体虽然不留在世间,但是我们说她的灵性没有灭,我们要帮助她这个灵性如何更加的提升。所以我们为她做了不少的善事,而且我们为她祈祷、为她念佛,用我们这颗真挚的心来推波助澜,帮助她的灵性去提升,这是尽最后的孝道。

  下面讲到「祭则致其严」,父母走了以后要每年祭祀,祭祀是纪念的意思,缅怀先人的恩德,而常常激励自己奋进。《弟子规》上讲,「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丧有丧礼,祭有祭礼,这都要用我们至诚恭敬的心去做。真正这么做,不仅是走了的人他得利益,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得到利益,把我们这颗至诚的心引发出来,至诚心是性德,圣人千言万语的教诲,无非就是把我们这个本性本善开显出来而已。所以用种种的礼都是教我们开显性德,敬、诚这都是性德,所以我们对於死者要像他还在世一样的去侍奉。《孝经》上有谈到祭祀有这么一句话说,「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为之宗庙就是为自己的先人、父母立宗庙,宗庙是古代天子会立一个宗庙,大富大贵的人家他们可能会立祠堂,一般百姓至少得立一个牌位。为什么要这么立?夫子这里讲,以鬼享之。现在西方的科学家们已经证实了人确实是有轮回的。所以真的像夫子所说的毁不灭性,身体虽然没有了,死掉了,但是他的性灵还在,夫子把他称为鬼,鬼就是已经死去的这些父母、家人,称为鬼。说明孔子他是相信有轮回,肯定死了之后还有生命,要不然他讲这个鬼有什么意义?鬼都来享用我们的祭祀,就是鬼他也接受我们的这分孝心供养,我们祭祀就重要了。

  春秋祭祀,以时思之,这个春秋孔安国先生他注解《孝经》当中是这么说的,「言春则有夏,举春秋而四时之谊存矣」。换句话说,夫子讲个春秋就涵盖了一年四季,春必有夏,秋必有冬,所以春夏秋冬叫四时,四季你都要按照时节举行祭祀的仪式来缅怀先人。所以这里说到祭祀是什么?重要的是缅怀,思就是缅怀先人。所以祭祀不是搞宗教迷信活动,它是一个孝道的活动,帮助我们提起这分不忘记父母、祖先恩德的孝心。有了这分孝心之后,你想想远古时代的祖宗我们都在祭祀,都在缅怀他们的恩德,现前的父母、亲人我们怎么可能不尽孝?这是很好的孝道教育。所以古人讲得好,「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我们希望我们的社会里民风淳朴,和谐社会,祭祀祖先这个活动就非常必要,慎终追远才使民德归厚。所以末学在这几年世界各地也都跑了些地方,都常常讲孝道这方面的专题,包括「八荣八耻」、「明道德,知荣辱」,这些都是从孝道来说起。在讲演当中总是提到说我有一个梦想,希望国家从中央到地方能够把清明、冬至这些祭祀的日子做为法定假日,在假日当中领导带动这些百姓们一起祭祀祖先,使到民风淳朴,民德归厚,这是和谐社会的一个法宝。结果末学很高兴的看到今年清明节果然做为一个法定的假日,这个太好了!这是什么?鼓励大家祭祀祖先。所以我们国家领导人是很英明的,大家如果真正的肯去推动圣贤传统文化教育,我们的声音他们是可以听得到的。

  这是讲到孝亲五个方面,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经.纪孝行章》里面后头还有几句话,也是教我们如何事亲的,这里说的「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这是讲到侍奉双亲,孝敬父母,自己修身是很重要的。修身最重要的是戒骄、戒斗,这里讲了三个方面,居上不骄,在上位的人,做领导的,做领导的不可以有骄慢心;为下不乱,这是平民百姓、下属,他没有什么地位、没有什么财富的,不可以乱来,就是他不能够去不忿气,去争,我们想有时候他们因为很多时候不平,去游行,去示威,甚至去打、砸、抢,这是乱。在丑不争,这是自己处在劣势的时候,可能是没有地位、没有名望,不可以去跟别人争斗。这是什么?教我们「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安分守己,顺时听天,那个心真的是心安理得。

  如果不是这么做,夫子讲居上而骄则亡,如果你有富贵,要知道,你今天的富贵,难保明日有富贵,君不见历代以来富难过三代,有几个人家里说能够百世子孙保他的家业?假如我们有傲慢之心,妄自尊大,以为自己了不起,最后结果就是灭亡。家道衰亡,怎么能够尽孝?怎么对得起自己的父母、先人?所以夫子这句话基本上可以概括历史朝代更替的原因,为什么朝代会更替?就是因为一个朝代发展到最后,后代的这些子孙他们当皇上就骄慢了,最后朝代就灭亡了。所以不可以骄慢,儒家讲「傲不可长」。为下而乱则刑,如果处在下位,不能够安分守己,遵守国家法律规章,或者遵守道德风俗,他要乱来,打著要争取什么平等、自由的旗号,他要作乱犯上,这些人最后结果就是遭到刑戮,这个从历代这种情形我们看得很多。自己身都不保,用什么来孝亲?在丑而争则兵,如果处於劣势或者处於地位、名望不如人的,但是要去争,要争这个风头,争这口气,到最后可能会导致这种斗争、战争。人与人之间如此,国与国之间亦如此。我们真正体会到圣人这种教训以后,知道「君子乐得做君子」,他懂得自己的天时,懂得天命,他绝对不与人争。圣人他最高的德行就是不争,就是礼让,为而不争。如果居上而骄,为下而乱,在丑而争,有这三样其中一样,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虽然每天都供养自己的父母好吃的、好穿的,三牲就是古代讲猪、牛、羊,好酒、好菜,怎么样?还是不孝。为什么?我们这种行为让父母担惊受怕,甚至可能真的出现危险,这怎么可能说是孝?所以修身立德重要,而修身里面最重要的是让。所以圣人之德,为而不争。这是讲到事亲。

  当我们把这个孝心在家里面养成以后,长大成人,步入社会,要替社会服务,替国家工作,这叫事君。古代是君主制度,现在是民主制度,所以君就变成民,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为人民服务,用孝心去为人民服务肯定他是尽忠的。如何尽忠?《孝经》上有这么一段话说,这是「事君章第十七」,「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这是讲君子如何去事奉长上,就是如何来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要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这个进和退一般人理解成就是我上朝的时候,或者是我被提升的时候我就要尽忠,退下来的时候我就去补过,其实这个理解就片面了。在刘炫的《孝经述义》里面他是这样解释这个进和退的,他说「施之於君则称进,内省其身则称退」。所以什么叫进?什么叫退?当你对长上的时候,你的工作你要负责任,这就叫进,你要反过来反省自身,我有没有做得不够的地方,有没有过错,把它改正过来,这个时候就叫退。这个是每一天我们都要同时去做的。「尽忠者,尽己之心,以进献於君」。所以尽忠就是什么?把自己完全奉献出来,为自己的领导、为自己的工作去献身、去奉献。「补过者,修己心以补君失」。君子都是反求诸己,每天在修省自己,改过自新。他不会去讲领导的过错,不会批评人,他只会反省自己,用反省自己,改过自新,来感化自己的领导。你看看,真有这样的人那领导肯定是非常欢喜,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关系一定很和谐。这位做下属的他绝不会看领导的过错,「不见人过,但求己非」。为什么?其实真正的义理我们了解就不会去看别人过失,为什么?根本没有别人,整个天下、整个宇宙就是一个自己。我们昨天谈到孝的真实义,讲老一代和子一代合一,这不仅是时间上,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是一体,空间上,十方宇宙都是一体,所以哪来的别人?就是一个自己。所以真正的君子不会去看别人,他必定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因为只有一个自己,不会求诸人,只会求诸己。所以当看到领导有过失的时候,他肯定去修自己。

  「故以尽忠为进,补过为退」。所以这个进、退怎么解?就是尽忠和补过。尽忠和补过是同时,一体的两面。说对领导那一面,这叫尽忠,这叫进;补过、改过自新这一面就叫退。所以「非谓进见与退还也」,不是说去工作的时候再进,退回来家里叫退,不是,没有来去,当下里头进退同时,也就是尽忠和修己、补过是同时的,有这样的存心那才真正的尽忠。所以「事君章」这里讲,「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领导有好的措施马上顺从,帮助推行,如果是领导有过错,有个不好的措施,我们要帮助补救,或者是进行劝谏,或者是诱导,或者是暗示,或者他不听的话,我们要帮助弥补那些因为错误导致的后果。这是《弟子规》上讲的「亲有过,谏使更」,态度上面,「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是以孝心,孝敬尽於事亲的时候你才能够把孝心推演出去,对待领导也是这样。「故上下能相亲也」,如果你有这样的德行,领导一定是最爱护你、最佩服你,上下之间和睦了。所以《诗经》上有句话说,「心乎爱矣,遐不谓矣」。《诗经》里是描述一个人爱著另外一个人,心里老想著那个人,只是因为相隔太远,没有机会去告诉他。所以「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心里老是想著、挂念著,把那个人挂在心里,没有一天忘怀。你看《诗经》多美!这个语句。这是说明什么?臣子尽忠就是这样子的,儿女尽孝也是这样子的。你要尽孝的对象、尽忠的对象常常记在心里,我要对他负责任,不敢有丝毫淡忘。虽然没有机会表达你对他的孝、忠,但是心里确实存在,没有丝毫的淡忘,这个心就叫中心。

  我们看到一位支援西藏建设的党员孔繁森同志,这位党员他接受国家的指派到了西藏去服务藏民。他是做一个地委书记,可是他什么事情都干,在老人院里他去侍候老人。当看到老人家冬天的时候穿的那个鞋破了,双脚都冻得红红的,看到心里很难受,把老人家的双脚藏到自己温暖的怀中,解开了自己的衣襟来暖老人家的脚。他去医院服务他又是兼做医生,当看到一位肺病的病人他因为痰咳不出来,老人家咳不出来痰很容易有生命危险,於是他就把那个听诊器的胶管拔下来,这一头伸入病人的口里,另一头他就用嘴把痰给吸出来。还有在雪地里见到一位老人家在牧羊,因为穿得很单薄,孔繁森立即把自己的棉袄脱下来,把棉裤也脱下来,给老人家穿上。他就是这样子兢兢业业的为西藏人民服务,任劳任怨,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为他日夜的劳作,最后也因病辞世,殉职了。中央评他为是当代的焦裕禄。所以孔繁森同志可谓是忠孝两全。他对他自己的母亲也是很孝敬的,但是因为国家有任务,他母亲告诉他,既然国家委派你,你就听党的话,你就去支援西藏建设。所以他把孝亲的工作留给了自己的太太,而自己去西藏献身。像这样子的,可谓是事君达到了圆满,忠孝得到两全。

  所以《孝经》上讲,「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这就是教导我们如何移孝作忠。把对於父母的那份孝心,用做对领导、对国家、对人民,这就是夫子所说的事君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