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幸福人生讲座—百善孝为先 - 钟茂森博士主讲
幸福人生讲座—百善孝为先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一集)  2008/4/26  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2-279-0001

  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所有的道德都是建立在孝道的根本之上,一切的善心都是从孝心这里来开启的。因此末学在此地也是非常的欢喜,也是抱著一种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国土这样的一颗心,来跟大家做个汇报。末学现在已经从工作上面退休下来,大家在首页上面看到是昆士兰大学的退休教授。大家可能觉得退休,这个人一定是很老的,可能看到我这副面孔大家会觉得比较惊愕,这个人是不是那位退休长者的儿子?这里面是有一段故事,这一、二天(明天和今天)就允许末学跟大家慢慢道来。

  首先把今、明两天六个小时的专题的提纲跟大家汇报,主要是就这三个方面来论述,第一个是为什么我们把孝称为是百善之先,第二我们来谈谈什么是孝的真实义,第三个方面我们来讲一下如何行孝,这里面都是大有学问的,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方面,为何把孝称为是百善之先。首先我们来看看百善,百善不是说一百种善,这个百不是指数目字,它是指无量无边所有的善,是这个意思。就像我们中国人称的百姓,百姓不是一百种姓氏,总共现在中国科学院一位袁教授他统计的中国现在出现的姓氏已经有二万三千多种,我们还称为百姓,这个百显然不是真实的数目字,它是指所有的。所有的善,归纳起来我们可以用在前年四月份,中国杭州举行的一个首届佛教论坛,他们的一个会议的总结里头有这么几句话,可以说概括了百善,第一是人心和善,第二家庭和乐,第三是人际和谐,第四是社会和睦,第五是世界和平,这五样都有个和字,所以真的是和为贵!

  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育都是以和为贵,以和为最终的目标,因为这个和字它是代表著一体,因为你我自他是一体,这才谈得上真正的和,如果对立,有分歧,那和就没有了。我们在这里讲到,孝它所代表的含义就是一体,所以它的用就是和。我们现在国家领导人都大力的提倡要构建和谐社会,共建和谐世界,这是非常英明的主张。如何来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二千五百年前,看看我们老祖宗是怎么样子讲的。其实这个问题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就已经有了明确答案,有一天孔老夫子跟他的学生,包括曾子还有他的这些弟子们一起在这里学习、讨论。这一天夫子,仲尼就是夫子的字号,他在家里闲居,曾参,这是孔子的大弟子,在旁边侍候,孔老夫子突然就问一句:「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这点真的是有点像佛教里面讲禅宗的味道,「你道一句来」。夫子,你看他这里说的,先王,夫子眼目中的先王那是指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这一类圣贤人,他们有至高无上的品德,非常重要的道理和方法,能够做什么?能够构建和谐社会,共建和谐世界。你看他这里讲「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大家说这是不是就是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他这个顺,顺天下,拿什么来让天下人心归顺?那必定是这种品德是人人皆有的,人人都不会反对的,讲的就是孝,这是谈到孝道。真的古往今来所有的人都认为它是很好的品德,没有人说反对孝顺父母的,哪怕是一个不孝的儿女,他看到有人行孝,他心里面都会受感动。证明这是什么?他的本有的那颗良心。就拿这个每人本有的良心来让天下人心归顺,这真是高明到极处。他用孝来治理天下,它的用处是什么?就是「民用和睦」,这是讲和谐社会。「上下无怨」,这是不同的阶级,贫富贵贱互相没有怨言,都各守其道,安分守己,真的这是一个其乐融融这样的一个盛世美景!「汝知之乎」,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当曾子听到老师这么一句发问,这是直指心源的问话,曾子这个时候立即恭恭敬敬的从他的席位上站起来,这是对老师的恭敬,然后向夫子说,「参不敏,何足以知之?」你看看曾参这么谦逊,对老师这么样的有礼、恭敬,他说我曾参并不聪敏,我怎么可能知道先王的至德要道?曾子能够对老师这样的恭敬,老师一定是最喜欢这样的学生。不是老师偏心,故意有好恶,要偏袒这些听话的学生,不是的,这是因为学生有这颗至诚、恭敬的心,他才能真正受教。所以「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在老师会下能不能受益,不是看老师,完全取决於学生自己。老师并不一定要很高明,但是学生他有这分至诚恭敬心,也能够学的很有成就。老师看到这么样的好学生,这么听话,这么有礼,这么恭敬,一定是把平生之所学全部传授给他,毫无保留的,因为如果保留,不能够全部传授给他,这就对不起这样的好学生。这叫师资道合,师生之间互相的这种感通。

  我们来看看曾子何以能够对老师如此的至诚恭敬?这颗心是怎么发起来的?这颗心是他有根,这个根是什么?是孝道。曾子是个大孝子,大家看二十四孝里面就有他,他对於自己的母亲行孝尽心竭力,可以达到感通了。二十四孝里记载,有一次曾子离开家里上山,结果家里来了客人,他母亲因为不知道如何招待,心里就急了,想著自己的儿子什么时候回来,怎么样赶紧把他唤回来?於是就咬自己的手指,十指连心,一咬手指心里就痛,母亲的心痛,曾子在山上他就感觉到心痛,真是母子连心。曾子就觉得是不是家里出了事情,就赶紧往家里跑,回到家里才发现原来是家里来了客人。母亲告诉他说,我也不知道怎么样子招唤你回来,过去也没有手机,不像现在这么方便,所以他母亲就咬手指,用这种心波去感应,比现在手机电磁波更高明,还环保,没有辐射。

  你看看曾子能够跟他母亲这样的心与心的感通,如果不是至孝,何以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这种境界其实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会有点体会,很多人他可能有这种经验,特别上了年纪的,父母要过世了,可能过世那一天自己不在身边,晚上发梦都会梦到自己的父母,这很多人都有,这就是感应。证明是什么?我们这颗心本来是一体的,这边一感,那边就应。那用什么来联通?要用孝。曾子是位大孝子,孔子见到他当然非常的喜爱,所以这部《孝经》要对他来讲,他不对别的学生讲,主要是对曾参讲,为什么?因为只有曾参他可以直下承当,自己能做得到,他才能够承受夫子的大教。曾参这里很谦逊,他自己就是大孝子了,对孝道哪里说不知道?但是他还说「何足以知之」。虽然这句话是谦逊的话,但也是事实,曾参他了解自己知道得还不够,足就是足够,还不够。为什么不够?因为孝的道理太深广、太深妙,可以说整个圣贤的学问,一个孝字可以概括。所以曾参这么样的德行、这么高的境界,还要说我不足以知道这个孝的含义。

  於是夫子对这样的好学生,就毫无保留的把先王的至德要道和盘托出,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是讲孝道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没有这个根,表面上好看,没有用,那个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最后它会枯竭,所以根本重要。所以现在我们在弘扬圣贤教育,末学所了解到的,在座的各位都是在圣贤教育这个领域里面在积极的推动,那要使到真正圣贤学问发扬光大,必须要有根,扎根教育就比什么都重要。扎根,孝就是根的根。所以一部《弟子规》从头到尾讲的就是孝,不仅《弟子规》,整个儒家圣学讲的也是孝,乃至儒释道三家的学问,一个孝字可以概括尽。夫子在这里讲「教之所由生也」,生就是从此产生,从此发源,一切圣贤教育从这里开始,也是在这里圆满的。所以《孝经》上讲「孝无始终」,始终它这里是圆融的,你开始学习圣教就是行孝的开始,一直做到你成大圣大贤,也不外乎把孝道做到圆满而已。这个教在《左传》上面就讲到五教,五教是什么?是讲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也就是讲五伦的关系,也就是讲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五教是五伦之教、五常之教。做父母该怎么做,做儿女该怎么做,做兄弟怎么样子互相的对待,乃至衍生出来的君臣关系、朋友关系,这一些都是圣贤教育的内容,从孝道开始。所以你看《弟子规》头一句话就说「圣人训,首孝悌」。以孝悌为首,这是圣贤教育。

  所以谈到孝道,二十四孝里面头一桩就是大舜的故事。舜王在年轻的时候,他是出生於一个很平凡的家庭,他的母亲(亲生母亲)很早过世,他的父亲就续娶了一个后母,后母常常虐待他,偏袒自己的亲生儿女,他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叫象,后母偏爱自己的亲生儿,反而对於舜处处的刁难、虐待,甚至要想把舜置之於死地,舜在这样一个艰难的环境里,他能够保持他的孝心不退,这个了不得。在故事里面讲到,他的父母好几次想把舜害死,譬如说有一次把舜骗到井里去干活,下了井之后把那土埋上去,想把他埋死在里面,有一次骗舜上屋顶,上一个草房屋顶,然后把梯子抽掉,放火去烧。但是舜很有智慧,每一次父母对他的这种虐待、迫害,他都能够巧妙的化解。像在井里他事先就挖出一个通道,然后他就脱离了危险,上了草房,火烧起来的时候,他用两个大斗笠,跳下来的时候就像降落伞,慢慢的就降落在地上。

  虽然父母对他如此的狠心、狠毒,但是舜对父母一点抱怨的情绪都没有,没有一点怨恨心,对父母还是尽心竭力行孝,总认为是自己做得不好,才导致父母对他这样子虐待,他心里面没有认为父母不对,全都是自己做得不够。所以君子「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他不会去抱怨别人,外头没有坏人,只有在心里上去断自己的这些恶念,断自己的习气。结果终於三年下来他的父母被感化,家庭恢复了和乐。为什么家庭能和乐?因为人心,舜的心纯净纯善,人心和善是家庭和乐的基础。如果心里面还有对立,看到父母这样不对那样不对,虽然不说出来,心里面起这些念头,那肯定家里就不能够和乐。所以外面这些境界跟内心的念头是一体的,不是区分开来的,有如是心就有如是的境界。

  舜他的心是纯净纯善,是纯孝,最后真的外头的境界也转了,不仅是父母转化了,整个邻里乡党都被他的孝行感动,不仅是人感动了,鸟兽都感动。记载里说,当时舜在田里干活的时候,小鸟都飞出来帮他播种,大象出来帮他去耕耘,你看这种感通。这个消息后来传到尧王那里,尧是当时天子,一听,我们这个社会里居然有这样的大孝子,这是国宝,赶紧把他请出来替国家服务,为人民造福,而且把自己两个女儿都嫁给了舜,后来把王位也传给了舜,禅让。舜就凭著这颗纯孝之心来治理天下,以对父母的那颗孝心对待万民、对待百姓,真的当时的社会是和谐社会。

  我们来看看,舜他可以说自己的人生得到了幸福美满,他自己人心和善、和乐,家庭也很幸福,尧的两个女儿是公主,他娶两个公主,而且都是非常的贤慧,跟著舜一起孝顺公公、婆婆,那都是至孝,他能够以这颗孝心来治理天下,社会和谐。所以真的百善孝为先,一切的善,你看就一个孝,这种道德就能够统统实现了。而舜他能够这么做,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他做到了《弟子规》这句话,「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父母爱我们,对我们好,孝顺起来还比较容易,如果是父母憎恨我们、虐待我们,甚至迫害我们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够行孝?能不能够保持这颗孝心?如果你能够这么做,那真的是难能可贵,这是圣德,而舜做到了。

  所以孔老夫子在《中庸》这篇文章里面是这样子赞叹舜,「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他说舜大孝,这个大孝不是说大小那个大,这个大里面没有大小,是到了极处,到了究竟圆满,这叫大,如果有大有小,那还不能够叫究竟圆满。把孝行做到了究竟圆满,他的德行堪称为圣人,换句话说,你怎么样子成圣成贤?把孝做到圆满。他的尊贵成为了天子,这是讲他的福,前面是讲他的德,现在是福。福,他的地位最尊贵的,天子,他的富,富有,四海之内,莫非王土,富贵都到了极处,而且还福德延绵於后世,子孙后代都纪念他,常常把他的孝行拿出来激励自己去效仿。所以我们讲,「有百世之德者,必有百世之子孙保之」。我们中华民族很多人都是舜的后代,现在有很多姓氏,其实追溯到四千五百年前,都是跟舜能够搭得上钩的,都是他的子孙后代。我们看到舜王这样的德行,就觉得高不可攀,我很难做到。你能不能做到?这个问题不在於你所处的环境,全在乎你自己。孟子说得好,「人皆可以为尧舜」,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像尧王、像舜王一样的圣人,关键看你自己肯不肯做,你肯做,一定做得到。夫子讲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我要真正想做圣做贤,没有说做不到的。怎么样做?孟子说,「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做起来也不是那么难,两个字,孝悌。所以我们成就圣贤学问,必须脚踏实地从孝悌开始做起。

  回顾自己在孝悌这方面的学习,实在讲真的是承蒙了家母从小到大的培养。虽然做得也并不是很好,还是很惭愧,但是确实对自己的父母是有一颗真挚的孝心。这个孝心要从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要去有意的培养,我记得我还不懂得讲国语的时候,我是广州人,从小讲广州话,广州方言,到了三岁的时候才开始学国语,我妈妈把我接回来教我国语。她怎么教?没教国语之前,先教我念一首唐诗,这首唐诗是「游子吟」。当时我母亲是一个字一个字教我念,足足念了两个月,才把这首诗能背得下来,你看我当时资质是很差的,就是说很笨的,这么几句话,一般小孩大概五分钟就能背下来,我是念了两个月,所以我并不是聪明人,根器是很差的。但是我在这里要证明一点,像我这种根器这么差的人都能够学得好,都能教得好,大家要有信心,真的每个人都可以教得好的,每个人都可以学得好的,人皆可以为圣贤。

  这首唐诗我在这里也为大家朗诵一遍,「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语言是很平实的,所描述的这个生活画面也是很简单、很平凡的,讲的是一个儿子即将出远门,这游子,他母亲就给儿子缝制衣服,一针一线很密密的去缝制,心里就想著儿子出远门可得平安,早点回来。我们问母亲为什么这么密密的去缝?因为母亲心里所想到的就是生怕儿子在外面穿这个衣服,如果是穿破了,线开了,就会有不方便,所以很细心的去缝制。你看看就这样子一个很平凡的生活小事,诗人已经把慈母的那颗博大的爱心完全表现出来。所以诗人在最后一句话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儿女就像小草一样,每天享受著阳光雨露,父母的爱就像阳光一样普照,无微不至,小草突然有一天长大了,懂事了,想到我之所以有今天,全靠太阳光的温暖,我现在想要报答太阳光辉的这种恩德,能不能报得尽?

  当我从小到大蒙受母亲的恩德,成长起来了,结果上了大学,突然有一天也就悟到了,之所以我有今天,真的全是父母养育、栽培,於是写了一篇小贺卡给母亲,也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恩,在这里跟大家也朗诵一遍:

  亲爱的妈妈,回首往事,您十多年的培养,才使我能在这岭南第一学府——中山大学读书,使我在中大最好的专业深造。在感恩之际,我只能用一句话表达我感恩之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茂森,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实际上真的自己做儿子的对於母亲的感恩的心是没有办法表达的。回顾自己从小到大,母亲在我幼儿园的时候,她对我就开始细心栽培。那时候我记得在幼儿园是全托的,就是礼拜一把我送过去,礼拜六晚上接回家里。母亲这么做,她是为了锻炼一下我独立生活的能力,因为现在的这些独生子女,父母溺爱得很严重,儿女可能长到十几岁二十岁,自己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母亲意识到这一点,虽然她非常爱护我,但是她也是忍痛割爱,要把我送去幼儿园来训练,训练了三年才接回来。当时在幼儿园的时候,每个礼拜一去的时候都要翻一座小山,走路大概四十分钟,母亲就让我背著书包,书包里把这一周的书本、衣服什么的都装在里面,母亲就拉著我的手就这样走。结果在翻山越岭当中就碰到了一位认识的朋友,看到我母亲拖著这样一位小孩,身上还背著一个大书包,就批评我妈妈,说你怎么可以让这么小的孩子背这么大书包?说我妈妈怎么这么忍心。结果我妈妈也没跟她辩论,因为这个事情是辩不清的,各人的教育理念不一样,於是就在她面前把我的书包就接过来了,等那个人走过去以后把书包又还给我。所以我从小小腿就练得很粗,这是负重训练出来的,体格都不错,到了以后上了大学,都是学校田径队、游泳队的队员,在广州市还能拿名次。所以从小不仅是训练体能,体能的训练是对日后身体健康会有很大的好处,孩子的身体从小奠定好根基,这一生可以说都是比较健康的。像我现在这么多年没上过医院,没去看过医生,身体很好。

  不仅是对体格要训练,而且对於他的意志也要训练,对於他的独立生活的这种观念要把它建立起来。所以我虽然是一个独生子女,可是从小因为母亲没有溺爱我,所以我独立性还是很强的。我能够自己独立的做饭、洗衣服,能够办事,对我将来日后去美国留学,独立的生活,都是有很好的利益。所以从幼儿园开始就这样子有心的培养,上了小学,我母亲就跟我常常的讲一些家庭文化的课,包括一些古文、一些圣贤教育的这些文章,像《朱子治家格言》等等,这些从小就会背,像《孝经》,我在十一岁就开始学习《孝经》。上了小学以后,由於她的培养,成绩一直都不错,以黄埔区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广州的重点中学华南师大附中。上了中学以后住校,住校又是像全托一样,礼拜一上学,礼拜六才回家。这个中学是我母亲原来所在的中学,校风非常好,什么校风好?譬如说,中学里面不准谈恋爱,只要发现谈恋爱,立即开除,这校风就好!所以大家都非常的规矩,孩子们确实都很好学,而且锻炼身体也不落,真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所以华师附中在广东一直都是保持高考率最高的,常常都是每年出状元的。

  上了中学以后就很顺利考上了大学,就到了中山大学,这也是全国重点大学。上了大学以后才慢慢的体会到母亲这种养育之恩,真的是无以为报。母亲不仅是在学问上锻炼我,在意志上锻炼我,而且常常用圣贤的这些事迹来激励我立志,学贵立志,孩子从小如果能够有远大的志向,那么他这一生就是成功的。当时我在小学的时候母亲就教我念「岳阳楼记」,这是脍炙人口,千古名篇,范仲淹先生作的,大家都熟知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你看看这种圣贤人的情怀。母亲把范仲淹的故事也常常拿出来告诉我,来激励我效仿。范仲淹先生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很早过世,母亲就带著他改嫁到姓朱的一个家庭。所以范仲淹自己长大了都不晓得自己是姓范的,以为自己是朱家人。后来长大以后,因为朱家的族人排斥他,才把真相告诉他。他这个时候就发起一个志向,要重振范家,於是就拜别自己的母亲,他对他母亲很孝顺,看到母亲那么可怜,就决心要重新振兴范家家族,把母亲接回来养老。立了这个志向以后,首先要去读书,成就学问、成就功名,古人是都追求功名,追求功名的目的不是为自己名闻利养,而是真正光耀门楣,真正为天下人服务,把圣贤的教化带给天下人,范仲淹是这样立志的。所以以苦为师,带著自己这三样东西,一把佩剑,一把古琴,还有是书,就到了一个破书院里面来苦读。他跟他母亲说,母亲你等我十年,我要衣锦还乡。结果苦读的时候,五年和衣而睡,晚上都不脱衣服,起早贪黑,闻鸡起舞。

  他生活非常的清苦,吃的东西简单到只有稀粥和咸菜。所以冬天冷的时候,煮了一大锅稀粥,冷冻起来之后,像冰箱冷冻一样,冷成一块,就把它切开来几份,每餐吃一份。这个齑就是咸菜,就点咸菜,把它切成一条条来吃。我们平时人看到,这很没有营养,但是范仲淹最好的营养是什么?是他这颗报答母亲恩德的这颗心,要重振家族的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这分爱心,这是最好的营养,所以没见到范仲淹营养不良。所以营养不良的人都是自己打妄想,想太多了,想成营养不良。确实是想太多了,耗脑力,他就营养不良,人家不想,不想营养就很好。

  所以当一个朋友,富贵家的子弟,见到他吃得这么简单,这么清苦,不忍心,给他送来一桌酒席来供养他。结果过了好多天之后再去看,这个酒席原封不动,都已经发霉了,这个富家子弟不解,就问他,难道不喜欢我给你的这些酒食?范仲淹就说,不是我不接受你的这一桌酒席,是因为假如我今天吃了你的这些好菜,他日我就吃不下我的稀粥、咸菜。所以你看看真的是以苦为师。有一天他在一个寺院里面读书的时候,发现大树底下有一个洞,里头挖进去看见有一坛银子,结果范仲淹看了以后,心不为所动,把这个洞又埋起来,也没有告诉任何人,还是去读他的书。一般人看到这么多的银子,眼睛都亮了,今天这么清苦,可能是天感应,送一坛银子给我,是不是?一般人会这么想。你看范仲淹的格局高,不为所动。结果以后考上进士,做了大官,后来当了宰相,范仲淹是出将入相,上战场能够带兵,回来可以治理天下。他的家乡寺院里的人就来找他,您老人家今天富贵了,帮助我们一点,我们的寺院要重新建设,需要一点公款。范仲淹就告诉他,你那大树下有一坛银子,你拿那个就足够了,结果回去一挖,果然,大家才知道原来范仲淹那种品德高尚,真的是见到这些金银财宝都不动。为什么他能不动?因为他立志高远,不为这些身外之物所迷惑。

  他的家族真的振兴了,他是八年,原来跟母亲说母亲等我十年,他八年就衣锦还乡,考上进士,做了大官,提早把母亲接回来奉养。於是在家里他就是以孝悌二字来振自己的家风,他的儿子范纯仁也是一位大孝子,很有德行,也很有学问,后来也做了宰相。当他父亲范仲淹年老有病的时候,范纯仁在家里侍候他的父亲,朝廷因为佩服范家的德风,两次礼请范纯仁出来做官,范纯仁都拒绝了。他说道:「岂可重禄食而轻父母?」父母在家里养病,我要恪尽孝道,所以功名富贵都可以舍弃,是把孝顺放在第一位,把他的事业放在第二位。范仲淹的这种圣贤风范,我母亲这样教导我,从小就有一种仰慕圣贤的这颗心。范仲淹我们晓得,他不仅是一位大政治家,而且也是位文学家,在文化推动方面也起了很大的推动力。当时儒家的学风重新振兴起来,范仲淹出了很大的力,他是一位主要的贡献者。因为范仲淹有这样的德行,自己做到了,他才能把这个圣贤教育振兴起来。所以我们今天想要重振传统圣学,如果不能够自己落实孝道,不能落实这些德行,没有做出好样子来,要谈振兴圣贤教育,这就是很难的,所以正己而后化人。

  当时母亲在我上了大学以后就激励我,你要学好,首先你得要有世间人承认的这些成就,然后你才能够让大家服,就激励我出国留学,好好的学知识、学技术,以备将来天下、国家之用。因为当时我母亲早年跟我父亲离异,我是独生子,跟我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她没有那颗私心,她是希望我好好的去成就自己,她不是希望儿子留在自己身边,一般人舍不得,但是我母亲能舍得到,放得下,她愿意成就我,劝我出国留学。所以当时我的感受真是有点像范仲淹拜别母亲的那个味道,范仲淹他属於单亲子女,我也是这一类的,但是我觉得我母亲比范仲淹的母亲还要难能可贵,因为她有这种志向。那我是不如范仲淹,范仲淹自己立志,我母亲激励我立志。所以在出国留学的时候,大学一毕业,成绩都不错,马上衔接到美国留学。我母亲给我写了一个生日贺卡,她是这样子写到:「茂森儿:我的祝福,将伴随你走遍天涯海角。我的心愿,将附丽於你清净光明的一生!」这是在十三年前(一九九五年)我母亲给我的生日贺卡。那时候我就带著母亲的这分祝福和心愿拜别母亲,远渡重洋到美国去,临行之前我就跟母亲说:母亲,你等我七年。为什么说七年?因为我母亲她的心愿是让我留学要把博士学位完成,在美国读博士先要有硕士学位,硕士大概要二到三年,博士大概四到五年,所以前后加起来得七年时间,这正常的。所以我跟母亲说,我要把博士学位拿到,你等我七年,七年以后我接你去美国奉养。

  於是到了美国,因为家里也并不是富裕的,钱并不多,幸好有奖学金来维持生活,生活当时也是比较清苦的,当时每个月有八百美金奖学金。一块钱等於大约是八块钱人民币,那时候换的人民币比较多,现在换的人民币少了,咱们中国人民币升值了。当时在美国省吃俭用,我记得吃饭,每个礼拜去超级市场买一次菜,是搭同学的便车,因为自己没有汽车,但是要到超级市场走路是走不到的,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所以必须要跟人家一起去。每个礼拜去一次,都是非常快速就买完菜回来,不想耽误别人的时间。买的菜通常都是超级市场里面最便宜的那些,像包心菜、胡萝卜,一大捆,按照磅来称的,每一次基本都是那些,胡萝卜、包心菜,包心菜、胡萝卜。后来才发现,听到一些医生的报告才知道,原来胡萝卜、包心菜都是很有营养的。最便宜的菜有个好处,就是当令的,因为当令的菜是最便宜的,所以吃的菜虽然是便宜,但是还是很健康的。所以买菜、饮食不要追求说贵的就好,其实当令的、便宜的往往是很好的。

  当时煮饭、做菜,自己没有锅,有一个同学当时毕业了,他已经用了好多年的一个高压锅,这个高压锅已经不高压了,因为它只有盖,上面没有重锤子,所以它只能当一般锅来用,他就想把它扔掉,我就把它捡回来,说你这个给我,我还能用,於是用它来做饭、做菜、煮汤,就用了四年。晚上睡觉,美国冬天冷,有时候还会下雪,我所在的州是路易斯安那州,虽然是在美国南方,但是也是挺冷的。冬天冷起来的时候,自己从中国带过去的一床毛毯不够用,又不舍得去买棉被,於是把所有衣服都压上来,甚至把书本都压紧,这样子保暖。在冬天我们好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租了一个公寓,都约好了咱们不要开暖气,这样子可以省电,就是这样子省吃俭用。

  八百块钱,当时我记得,一个月包括房租、水电、吃用,只用五百就够了,剩下还有三百块钱就给家里寄。我给我母亲寄两百美金,给我父亲那边寄一百美金,因为我父亲后来他也成立了家庭,我依然去孝敬他。要知道两百美金相当於人民币一千六百多块钱,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这也是一个很不错的补贴。除了对父母的这种孝敬以外,我这五百块钱还可以分成几份,就像断齑划粥似的,把它断成几份,自己吃住一份以外,还有学费,学费完了,还有省下一点钱,每个礼拜打一次长途电话。我跟我母亲每周是打一次长途电话,都没有断,每两个礼拜给母亲写一封长信,当时电话费还挺高的,不像现在已经通网路了,话费就下来了,当时一个月下来也要打上美金一百块钱的电话费。再省一点,就把每年回来探亲的机票费也能省下来,所以每年必定回家探父母。很多人都会觉得不解,你这么点钱,该用的不用,不该用的去用。因为他们观念当中,该用的是自己的吃穿,不能那么省,不该用的是你不用每年回去探亲,不用打那么多长途,说你这些费用省起来,四年下来你买一部汽车都够了。但是我没有买汽车,我只是买了一部脚踏车,每天就是骑著脚踏车上学,冒著风雨,但是心里面踏实,因为跟父母虽然是远隔重洋,却是心连著心。

  在刚到美国的时候,第一年冬天,我给我母亲写了一封信,每两个礼拜写一封信,其中一封是这样写到的,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这是一九九六年一月七号写给母亲的信:

  冬天的路易斯安那州挺冷。我们这儿晚上一般都在零度以下,有一天早上起床,竟发现天上飘落许多雪花……目前是最冷的时候,我可以挺过来,便可省些钱,无须买棉被了。尽管冷,我仍然保持每周一两次的冷水浴。在冷水浴时,我可以锻炼自己「舍受」。

  我目前的学习、生活都较单调,每日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菜饭,走同样的路,读同样的书。我尽量让自己在单调中求单调,使躁动的心熄灭。我每日早晚警示自己安住单调的生活,做至少七年的「机器人」,直至获得博士学位为止。因为我深深懂得:我来美国不是享受的,而是在欠著父母的恩德,花著父母的血汗钱,若不努力读书,天理难容!

  所以我突然很喜欢寒冷的冬夜,因为在冬夜里我才能体会「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才能享受范仲淹断齑画粥的清净。这个星期五晚上,下了一场冻雨,格外的冷,然而我的进取心却比任何时候都强了。我要以优秀的成绩供养父母!妈妈,请您放心,您的儿子向您保证,向您发誓:我一定会孝顺您,把孝顺放在第一位,把事业放在第二位!

  当我母亲接到这封来信以后,你说她是怎么样的感受?会不会说「儿子,这么冷,你就买床棉被」,或者「给你寄点钱」,我母亲都没有这么做,她给我写了一封回信,其中一段话是这样写到:「寒冷能使人如此理智和坚强。感谢路易斯安那州的冬天!感谢清苦、无欲的生活!它使人恢复性德之光!」母亲是感谢我所处在的这种环境里面这么清苦,因为只有清苦的环境里,人的志向才能够保持不变,所谓「以苦为师」,这种清苦、无欲的生活,能够使人恢复性德之光。

  诸位老师,什么叫性德之光?性就是我们的本性,《三字经》上所讲的「人之初,性本善」,是人人本有的这个本善。我们如何让这个本善、这个性德放大光明?那就是用孝心,用真挚的孝心来启发我们本性本善,让我们的性德光辉遍照。所以当时我不仅效仿范仲淹先生以苦为师,当然我这种苦比起范先生那个苦差多了,只是比同学、同龄人可能稍微清苦一点。而且古德告诉我们还要以戒为师,戒就是什么?你要遵守自己的规矩,规定自己不可以做不应该做的事情。当时我非常了解,懂得自己的使命,我就是要赶紧把学业完成,因为已经跟母亲许过诺言,七年之后必定要衣锦还乡,要把母亲接去奉养,心里就有这种使命感,那很多事情就不能去做,做了是浪费时间,耗费生命,对不起母亲。所以规定自己「七不」:第一、不看电影、电视;第二、不逛商场;第三、不留长头发;第四、不穿奇装异服;第五、不乱花钱;第六、不乱交朋友玩乐;第七、不谈恋爱。

  这「七不」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心收拢、整齐,学业就能够专注。古人讲「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你真正把心专起来做一样事情,你的成就就会很快速。很多同学在读书,好像很多中国留学生,有些他们读书花费很长时间,硕士学位老读不下来,或者是读博士读了好多年,甚至上十几年都没拿下来,都大有人在,原因在哪里?因为不专,这个心一会儿搞这,一会儿搞那,每天晚上看电影、电视,晚上作梦还出现那些境头,第二天又没有精神,听课当然听不好,做学问当然这个心就不专一。逛商场,那也都是分心。留长头发,为什么不能留长头发?我们说的是男同学,女同学可能例外,这里不点评女同学。当时我是在美国自己备了一套剪发具,电动的那种刨子,我是自己给自己理,就是这样子,拿了最短最短的这样子理,一下子就刨好了,而且长短一样齐,非常简单,不费事,除非是去大场合要见人的时候,才去理发店去理一理。不乱交朋友,不谈恋爱,这点也很重要,如果是在求学过程中会出现男女感情问题,那是决定分心,决定是做不好。

  因为我当时在美国七戒(七种戒律)还算持得不错,所以学业就比较顺利,在四年里面就完成硕士和博士的全部课程,原来跟母亲许诺是七年,我四年就完成了。所以孟子说得好,「生於忧患,死於安乐」,在一种艰苦,看似好像是很苦的环境里面,其实这是真正对自己的道业、学业长进有好大的好处。如果生活很安逸、享乐,那决定是有损於自己道业、学业,连世间学问成就都不可能达到,更何况我们想要成就圣贤学问。所以当时我毕业的时候,我的博士导师他就跟我讲,他不是跟我讲,他是给我写推荐函的时候,因为我这位导师在美国是一位知名的经济学家,他对人非常的严厉,甚至有点苛刻,叫你完成一样工作,他是盯得很紧,通常给你分配任务的时候,告诉你说,你什么时候要完成?昨天就要完成了。昨天完成这是说明什么?你就不要再问了,这已经过时了,把任务交给你的时候已经过时了,你就赶紧去做。幸好我在幼儿园时代就承受过压力,所以博士导师的压力还是能够承担得起来的。

  结果在这压力下面反而成长得很快,高效率的工作,最后这位导师在帮我写推荐函的时候,因为博士毕业找工作一般都是要到大学里教书,这个职位不好找,可是我这位导师他写的推荐信是这样说的,「钟茂森是我二十五年学术生涯里面遇到的最优秀的学生」。有他老人家这一句话,工作就好找了,结果当这个信投出去以后,个人简历一投,两家大学的聘函就来了,后来就选择了在德州大学布朗斯威尔分校教书。当时是二十六岁,就走上了美国大学的讲坛,真的有点觉得不可思议。然后,当然第一件事情是什么?赶紧把母亲接过来,接到美国来参加我的博士毕业典礼。当我穿著我的博士服,手捧著博士毕业证书跟母亲合影的时候,诸位想想这种心情,真叫苦尽甘来。母亲的心情也是无比的喜悦、快乐。

  所以真正以一颗孝心去走我们的人生路,当我们走到一个里程的时候,一回头,留下的就是笑容。如果以不孝的心,对父母不负责任的心走我们的人生路,走到一个里程以后,回头再一看,留下的只是悔恨。现在时间到了,我想在这里先停下来,我们先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