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孝经》研习报告 - 钟茂森博士主讲
《孝经》研习报告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七集)  2008/5/24  华严讲堂  档名:52-266-0007

  尊敬的各位仁者,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孝经》,我们上一次讲到「士章第五」,刚刚开了个头,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首先把本章经文再念一遍:

  【资於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昨天我们简单的介绍了这一章的大意,今天我们深入的来学习。我们来看宋朝这位礼部尚书邢昺他注解玄宗皇帝的疏文,《正义》里头有这些话,我们来学习一下。「《正义》曰:取於事父之行以事母,则爱父与爱母同。取於事父之行以事君,则敬父与敬君同。母之於子,先取其爱;君之於臣,先取其敬,皆不夺其性也」。这是为我们讲到经文上为什么说取母之爱,而取君为敬。对父母的侍奉是一样的,但是在母亲的这个方面来讲比较著重在爱,因为母子之间感情特别深。所以这里讲用侍奉父亲的行为来侍奉母亲,所以爱父亲跟爱母亲是相同的。在家里养成孝道,就以侍奉父亲的这种行为、态度来侍奉长上、领导,这个敬是一样的,所以以敬父之心敬君、敬领导。母子之间的这种爱跟父子之间的爱是一样的,五伦关系里面讲到的父子有亲,父是代表父母,父母与儿女有亲爱的关系,这是讲到天性。君和臣之间,臣对君要敬,这也是出自於天性,所以叫皆不夺其性,这个性就是天性。如果人能够随顺著这个天性而做人,这种人他就能够称为是君子、称为是圣贤。所以父母跟儿女之间的亲爱,领导和臣子、下属的这种仁敬,都是天生的,并不是后天人们制造出来的。所以孔老夫子在「士章」里面教导我们要移孝而作忠,对父母能够孝、能够爱,对於领导就能够忠、能够敬,统统都是天性。

  我们看到唐朝有一位中书侍郎,他的名字叫崔沔,这个崔沔是个孝子,侍奉自己的母亲尽心竭力。他母亲因为得了眼病,治疗很久最后都无效,导致双目失明。崔沔在帮助母亲治疗眼病的时候可以说是不惜倾家荡产,再苦再累也努力的来为母亲排解、治疗。他母亲不幸最后双目失明,而崔沔侍奉母亲三十年,总是那样的恭敬、真诚,甚至晚上在母亲身边都不脱衣帽,和衣而睡,就是晚上如果母亲要呼唤他的时候他可以随时起来给母亲服务。每当过年过节或者是遇到良辰美景的时候,崔沔都扶著自己的母亲去散心,譬如说去郊外旅游,或者跟家里的亲友们聚会,在大家相聚的时候母亲也很开心,大家有说有笑,一团和乐,母亲也就忘却了这个眼病带来的痛苦。出外旅游的时候,母亲虽然看不到这些风景,但是崔沔都在不断的给母亲说这些风景怎么样的美,也能让他这位老母亲彷佛看到这些良辰美景一样。

  结果后来母亲去世了,崔沔非常的伤心,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就立志终身吃素。《弟子规》上讲的「居处变,酒肉绝」,他酒肉绝一绝就是一辈子,终身吃素来怀念自己母亲。他后来做了官,做到侍郎,这是很高的官,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算是副部长级的。他收入非常的丰厚,有朝廷俸禄,他就把这些俸禄都分给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兄弟姐妹以及他们的儿女,照顾他们的生活。因为崔沔说,母亲在世的时候,所忧虑的就是自己的这些哥哥姐姐、就是自己这些的亲友,现在我照顾他们的生活也是报答母亲的恩德,这也是安母亲在天之灵。所以这位大孝子,你看他,真正对於母亲可以是尽到爱敬之心,这个爱敬非常的圆满。孝心是天性,他把这个天性能够保持一生,甚至父母不在世的时候都依然保持而不改变,所以他在做官的时候也是忠心耿耿。对父母能够爱敬,当然对於皇上、对君王、对於国家、对於人民也能够尽到爱敬之心。他自己也得到很好的果报,他的儿子叫做崔佑甫,做到唐朝的宰相,也是一位很贤能的宰相,我们知道这是善有善报,自己能够尽孝尽忠,必定有尽孝尽忠的儿女。

  我们再向下面看,邢昺的解释还有一段,「《正义》曰:以事父之孝移事其君,则为忠矣;以事兄之敬移事於长,则为顺矣。『长』谓公卿大夫,言其位长於士也。又言事上之道,在於忠顺,二者皆能不失,则可事上矣。『上』谓君与长也,言以忠顺事上,然后乃能保其禄秩官位,而长守先祖之祭祀。盖士之孝也」。这段分析也非常好,《孝经正义》里面说,「以事父之孝移事其君」,就是对父母这种孝心拿出来对待自己的领导,对待自己的事业,就能够尽忠。忠,这是上面一个中字,下面一个心字,也就是心取中,不偏不倚,能够行中道,心地光明,没有偏疵,不是图自私自利,不是图名闻利养、个人享受,而是一心为国家、为人民做奉献,这叫忠。忠心来源於孝心,实际上忠心和孝心是一个心,这个心是什么?就是我们的真心,《三字经》所讲的「性本善」。每个人都有的这种真心本性,我们能够把它保持,当这颗心面对父母的时候那就是孝,面对领导、面对自己的事业那就是忠,所以只要这个真心能够保持,八德统统具足。

  下面讲「以事兄之敬移事於长,则为顺矣」,这是移敬兄之心而敬长。这个长,下面讲的,谓公卿大夫。士人他的地位排在公、卿、大夫之后,公就是诸侯,所谓公、侯、伯、子、男五等的诸侯,当然公上面还有天子。《孝经》里面讲的五孝,从天子、到诸侯、到卿、大夫,然后再到士,所以士这个地位排在天子和公、卿、大夫之后,因此天子、公、卿、大夫统统叫做长。这个君,前面讲的,移孝作忠是对君上,这个君特指是天子,也能泛指领导。一个企业的老总,总经理、董事长这是领导,一个学校校长,一个机关团体都有负责人,这些都称为是君。卿大夫是各部门的领导,用敬自己兄长的这种敬意,这叫行悌道,用孝悌之心对待君上、领导,自然表现出来是顺从,我们说的听话。

  现在人听话的人很少,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教育都是培养人创新思惟,培养人独立个性,而把顺从的忠顺、孝悌这些品格没有放在眼里,不提倡了,不鼓励了,甚至会觉得一个人懂得顺从人,觉得这个人是一个懦弱无能的人,所以现在的社会就搞得很复杂,人人都有自己的意见,人人都好打抱不平,一点小事就兴风作浪,这是社会不安的因素之一。一个人能够有孝心的,他肯定处处都能够顺从父母。像我从小到大,我的父母还有我的长辈们都说,很少跟父母有顶嘴,甚至是吵架现象,没有,心里面也没有那种所谓的逆反心理,这个逆反心理就叫大不孝。所以孝顺、孝顺,孝后头必定是跟著顺。我从小到大,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到美国留学攻读硕士、博士,乃至最后在大学里任教授,这条路子都是我母亲她的心愿,我只是顺从著母亲的心愿来走这条人生路,结果发现这竟然是一条捷径。所以很多人说你三十几岁当了终身教授,很了不起。不是我自己了不起,我跟大家也报告过,我资质是很差,如果说有优点,大概有一个,我的舅父在我三十岁的时候给我写了一个生日贺卡,他告诉我说,茂森,看你三十年走过的路程,给你总结你最大的优点是什么?两个字「听话」,就是顺。听话的人有福,父母的人生经验、人生智慧,我们这一个顺字统统都得到,少走很多的人生弯路。在家里有这种孝顺心,出去工作跟领导必定是和谐,为什么?他自自然然就有一种忠顺之心,他不是造作的,也不是要讨好领导,给领导献媚,不是,这是他已经养成习惯,以忠孝存心,所以外相表现必定是顺从、必定是恭敬。

  所以讲「又言事上之道,在於忠顺」,事上这是讲对於领导,就是前面讲的君和长,现在我们讲的,比我们位高的,德高、年高、声望高,这些人统统都可以归纳到上这一类人。事上之道,对於这些人我们应该怎么样去侍奉?忠顺两字。二者皆不失,一个忠,忠心耿耿,忠诚,他不会叛逆,顺,他顺从、他听话,乐意奉侍自己的长上。当然这种顺也要有智慧的,要顺什么?用智慧来随顺这些领导们,如果是领导造恶,那我们就要懂得善巧的帮助他们回头。所以这个顺是顺我们每人的天性本善。后面《孝经》有「谏诤章」,里头讲到,这个顺不是盲目的听话。所以子从父之令未必就是孝。所以顺不一定就是父母讲什么都没有一个判断而照单全收,那种顺就是一种愚顺,不是智慧的顺。所以顺是要有智慧。像舜王如何随顺他的父母?父母怎么样害他,他自己能够保全自己的身体,不陷父母於不义,而在此状况当中能够随顺父母,这就是智慧。不像曾子,曾子有一次被他父亲生气打他,把他打昏在地。孔子就批评他,你这样不能叫做孝顺,要是父亲失手把你打死,你就陷父亲於不义。所以这个顺是要靠智慧的。忠顺二者都能够保存不失,这就能够懂得事上,这个上就包括君与长。

  「言以忠顺事上,然后乃能保其禄秩官位」,对领导能够忠、能够顺,就可以保全他的俸禄、他的官位,我们说他能够工作到退休为止,退休金也没有减少,他能够平平安安的做到退休,退下来能够「长守先祖之祭祀」,祖先我们要祭祀,祭祀祖先是个孝道的行为,要祭祀祖先自己要能够保全自己的家业,否则面对祖先自己都觉得无脸见人。因此做为士之孝就是注重在移孝作忠,把敬父母、爱父母之心来对待领导、对待国家、对待人民、对待自己的职业,行为上做到忠顺,这样可谓一位士人行出的孝道。谈到忠,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忠心,人能够对自己的职责尽忠,也就负责任,甚至能够把自己安危都忘记,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心里面想到人民,而能够牺牲奉献自己,他的忠才能够做到圆满。

  我们看到五月十二日的四川大地震,这个地震以后的救援工作演出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有一位都江堰市的医疗队的队长,叫做高天君,他们是跟解放军医疗队合作一起去做救援工作,因为地震,导致山体的移动,道路都被破损,没有办法走,所以他们只能是徒步进入灾区救援。这位高队长跟战士们一起做为一个尖刀班,快速行军进入地震区,因为这个地震还在不断的有余震,这一路上很危险,很多山石不断的滚下来,而且山体也在移动,地壳都很不稳定。结果这位高队长走著走著突然踩空,因为地震以后地有些洞,他没看清楚,一脚踩到洞里面,结果就搞得骨折。这时候高队长就立即跟这些其他的战士们说,我走不动了,你们赶紧前往灾区做救援,不要管我,我就在这里自己照顾自己,等你们回来的时候再把我带出去。结果战士们很担心,说现在地震还在震,眼看著那个山体会移过来,就会把人埋葬在路上。但是高队长想到还有很多的被埋在灾区里面的这些人要等待救援,所以告诉大家不可以等待,赶紧走,结果战士们含著泪水离开了。幸好高队长真的是行善之人有天护佑,在这样最危险的地带当中竟然安然无恙,被后来从这个地方经过的另外一个救援队救出来。所以我们能看到,一个人真正能够忠於自己的职守,可以不顾自己的安危,念念想到救人民,替人民来服务,他的果报也是非常好的。真是人以忠顺来感,天必保守而应,这个保守就是《孝经》经文上讲的,「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他真正以一颗忠心来行事,天地相保,使到他能够不仅保全身体,也能保全禄位、保全家业,他的这个声名,他的这种忠义的美名也在全国上下流传。所以凡事我们要深信有因果,善因必定得善果,恶因就会有恶报。经文上讲的「忠顺不失,以事其上」,这就是因,善因,果是什么?《孝经》下面一句讲的,「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所以一部《孝经》实际上也是讲到一个因果的道理。

  我们再来看邢昺注疏里面下面一段话,「入仕本欲安亲,非贪荣贵也。若用安亲之心,则为忠也。若用贪荣之心,则非忠也」,这是给我们讲述什么才叫真正的忠。为什么我们要去做官?要为人民服务?入仕,古代就是做官,士人,就是我们讲的读书人,读书人他的目标是考取功名,能够得到一官半职,这入仕了。入仕的目的,你看邢昺《正义》里面给我们讲得好,为了什么?为了安亲,就是让父母亲心欢喜,心能安乐。如果官做得好,做得清正廉明,甚至能够百姓爱戴,甚至能够流芳千古,这就真正让父母心安,安乐。《孝经.开宗明义章》里面就说到,大孝显亲,能够扬名后世。古人他们把入朝做官做为一种安亲扬名这样的一种手段,他们不是为了贪图荣华富贵。所以做官还是为了父母,还是一种行孝。所谓《孝经》上讲的,「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事君就是入仕做官,就是一种行孝。把这个孝心扩大到要为国家、为人民来服务,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一种孝心的扩展,不是贪图自己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贪图这些那就堕落了,有亏於德行,那怎么能够称为孝?

  所以邢昺《正义》中说的,「若用安亲之心,则为忠也」,所以发心要正,我做官到底是一颗什么样的心?这个心要是不正,这个因就不真、不善,果也就不真、不善。所以安亲之心是真正的好因,以这颗心来入仕做官,自然他能够尽忠。像宋朝很有名的岳飞和秦桧,这两个人用心就不一样。岳飞之所以能精忠报国,这是因为他能够有安亲之心,他出仕做官之前考上武状元,岳母在他背上刺字「精忠报国」,所以岳飞一生真正做到母亲这句话,这就是安心。如果不能够精忠报国,母亲的心不安,所以他能够移孝作忠。反过来奸臣秦桧他的心就不是安亲之心,他是什么?用贪荣之心,则非忠也,他贪图的是自己的荣华富贵,整个就是为自己个人打算,所以凡事有害他的功名利禄的他都把他做为眼中钉、肉中刺。他知道岳飞攻打金国,如果真的把老皇帝接回来,岳飞肯定在秦桧地位之上,所以他自己嫉妒,就要把岳飞置於死地。这种心是什么?归根结柢是他贪荣之心。所以他就成为一个不忠不义的奸臣,遗臭万年。到现在在杭州你到岳王祠去看,大家对岳飞都恭敬顶礼赞叹,在岳王像外面的地上跪著秦桧和他夫人的铜像,大家拜完岳飞以后,回头就拿那个棍子来打秦桧和他夫人的铜像,边打还边骂,甚至给它吐口水。所以用心不善,这个因虽然小,这个果会很大,到最后是自己也没有好下场。秦桧死的时候舌头伸出来自己嚼舌,把自己舌头嚼断,痛苦而死,为什么?因为他自己用自己的口诬陷忠臣,造这个口业,最后就落得嚼舌而死,舌头伸出来进不去。佛家讲这种人肯定堕地狱,堕什么地狱?我们可以想像是拔舌地狱。现世都舌头伸出来缩不进去,你想想他将来必定是这个果报,在地狱里面被恶鬼把舌头拔出来,拔得长长的用犁来耕,拿铁链来锁住。这都是最初一念心不善、不真,导致的果。我们再看王氏,她现在也是被千秋万代的人唾弃。所以用心很重要。

  真正能够常常想到为父母、为国家、为人民,他能立志,自己不仅是能保其禄位、守其祭祀,甚至能够流芳百世,自己成圣成贤。我们看到宋朝的宰相范仲淹,他也是出身贫寒,父亲早死,母亲改嫁,改嫁到朱姓人家,后来范仲淹在朱家待不住,告别母亲,立志求学将来做官,再接母亲回家奉养,跟他母亲说,请母亲等我十年,我现在要拿了功名衣锦还乡。立志以后范仲淹就到书院里去读书,一个破旧的书院苦读,记载上说,他五年和衣而睡,闻鸡起舞,非常的用功,在冬天非常的寒冷,范仲淹吃的东西非常的简单,就吃稀粥就咸菜,把粥煮好之后冻成一块块的,然后切成几块,一餐吃一块,把咸菜切成一条条的就粥吃,所谓的「断齑划粥」。有一次一位富贵家的子弟看到范仲淹这么样的清苦,於心不忍,给他送来一桌很好的酒席让他品尝,补充补充营养,但是过了好些天之后,这个富家子弟再去看他,发现那桌酒席原封没动。他就问范仲淹,难道你不喜欢我给你的这些酒菜吗?为什么没有给我这个面子?范仲淹就告诉他,很诚恳的说,不是我不愿意接受你的馈赠,是因为如果我今日吃了你的美味佳肴,他日就吃不下我的稀粥咸菜。范仲淹先生就这样以苦为师,用清苦的生活砥砺自己。他为什么能这么做?因为他这个因地的心是一颗至孝的心,他为了报恩,为了报答母亲,让母亲晚年有一个好归宿,而他也处处想到为国分忧,为民服务,这是忠心,有忠孝存心他才能这么做到。这个心是真的,是安亲之心,不是贪荣之心,如果他贪荣,贪荣华富贵,享受的,他见到美味佳肴肯定动心。

  记载里还有个故事,说他在寺院里面有一次在树底下挖出一坛白银,但是范仲淹先生看了之后心都不动,还是把它原封埋好,也没告诉人,这个事情搁了很多年,最后等范仲淹做了宰相,那个寺院的人来请他帮忙,你做了宰相,照顾一下我们家乡的破庙,给我们修复修复。范仲淹先生才告诉他,你那个寺院的树底下就有一坛白银,你们挖出来足够你们用了,大家才知道,后来挖出来真的看到这些白银。你看范仲淹,见到美食不动心,见到金银不动心,可见他对荣华富贵没有丝毫的贪图。他心里想的是什么?为什么能够这么样的刻苦立志?就是他有这颗安亲之心,安亲而后安民。

  范仲淹在年轻的时候跟朋友一起遇到一位看相算命的先生,这个看相的人给大家看相算命,范仲淹就请教他,说请问我能不能够做到宰相?这个算命先生看到之后,你这个小伙子口气还很大,一开口想做宰相。范先生听到算命先生这样的话锋,就知道可能宰相做不到,马上话锋一转,就问那您看我能不能做医生?这个算命先生有点百思不解,刚才还说想要做宰相,怎么一下堕到了医生?因为在古人来说做医生的职业是很清贫的,过去医生真是医德高尚,存心就是救死扶伤,不是贪图别人供养医疗费的。所以那些穷人看病的,买不起药,付不起医疗费,医生都会免费给他医治,甚至还贴补医药费帮他买药,医生绝对不开口问人要医疗费的。你看看老医生,现在估计没有了,在民国时代,我的外公外婆他们有说过,说在哈尔滨老城区的那些医生给人看病不开口要价的,外面放了一个钱箱,你看了病之后,自己觉得能付多少自己把钱投到这个箱子里,医生也不看你投多少,到了一个月末他就把这个箱的钱收一收。医生是医德高尚,当然就生活会很清贫。所以这个算命的先生看到范仲淹怎么一下从宰相变成想做医生,就很疑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范仲淹说,不能做良相,我就去做良医,良相可以救人,我做不到,做良医也能救人。你想想范仲淹这种存心,以安亲之心安民,所以他才能够做出「岳阳楼记」千古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论语》里面子路,这是孔子的学生,跟夫子请教过,「子路问君子」,什么是君子?孔子回答他说:「修己以敬」,能够好好的修持自己,以什么修持?以敬,古人说的「主敬存诚」。能够主敬存诚,他对自己生活一定是谨慎,德行各方面都不会有缺失,更像范仲淹先生的,真的是以苦为师,见财不动心,这都是大德。子路听到修己以敬,他觉得还不够,他还想继续问,又问第二层意思,「如斯而已乎?」是不是做到主敬存诚就能称为君子?好像子路觉得修己以敬这个范围太小。孔子就回答他:「修己以安人」,自己好好的修就能够安人,自己主敬存诚就安己,自己心就安,心安就身安,自己安了才能安人。安人第一个是安亲,刚才讲的安亲之心,让父母亲安乐这是齐家,让家里人都安乐,然后扩展起来就是治国,让一国之人都安乐,再扩展就是平天下,一天下人都安乐,也就是说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修己这是基础,这是首要,这是关键。子路听了之后他还再问,曰:「如斯而已乎?」修己安人这就可以了吗?还嫌不够。结果孔老夫子跟他讲:「修己以安百姓」,这个人扩展起来就是天下人,百姓,就是《弟子规》上讲的「凡是人,皆须爱」,所以这个安百姓就不只是齐家,就包括治国、平天下。

  然后夫子说「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真正做到让天下人安乐,让世界和谐,哪怕是像尧、像舜这些圣王,都未必能够办得到。尧、舜这些圣人他如何来安百姓?就是靠修己,真正把自己德行修好,他就能够做到孔子所说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让天下人都能安乐,各得其所,这是太平盛世。所以范仲淹你看年轻的时候就立志向要这么做,这就是大孝,不仅是事君,而且做到立身。当他把这个孝道做好以后,孝悌之风在他这个家里就能够承传,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我能孝自无逆子。范仲淹的两个儿子,范纯仁、范纯佑都是大孝子,特别是范纯仁,他的德行、学问都受到当时人的赞叹,朝廷都请他出来做官,当时范纯仁为了照顾自己年迈的父亲,把朝廷的邀请推掉。后来父亲过世以后,他的兄长范纯佑也因为得病在家,范纯仁为了照顾自己的兄长,也推辞了朝廷的聘请,可见得范纯仁他也是孝悌做到很好、很圆满,对父母这种尽孝,对於自己兄长致敬。结果他后来拒绝朝廷邀请,他自己说「岂可重禄食而轻父母?」这句话用现代话来讲,就是怎么可以为了自己的功名富贵而轻忽父母,也就是要把孝顺摆在第一位,把自己的事业摆在第二位。真正有这种孝悌之心的人,天必定会保之,所以他真正会失掉他的禄食吗?他的官位吗?难道尽孝的人会障碍自己的事业吗?不会,范纯仁最后还是官拜宰相,成为当时一代名臣。正所谓的「忠臣出孝子之门」,这是范家孝悌传家,把这种家风,这种孝忠的家风为我们演示出来。这就是所谓的「若有安亲之心,则为忠也」,他能真正像范纯仁、像范仲淹以安亲为存心,自然他就能够尽忠。

  茂森想到过去母亲在我上大学的那时候,就表达了对我的心愿,希望我将来出国留学读博士,能够取得一定的世间的成就,这是母亲对我的心愿。因为家里经济也并不富裕,当然心里就想到要出人头地,能够起码有俸禄,就像「士章」里面讲的,能够保其禄位,就是有一定的事业,可以让父母能够安享晚年,於是立志出国留学。因为学习成绩很优秀,也就很快的在毕业之后就到美国读书,攻读硕士和博士,但是因为家里经济能力有限,所以自己也靠奖学金来维持。不仅是奖学金能够维持得过去,而且每个月都给父母寄钱,我记得当时是每个月八百块钱美金,给家里父母寄三百,自己剩五百,所以每个月吃住的费用就非常的节俭。吃的菜饭基本上是到市场上买的最便宜的饭菜,再加上跟同学们一起合租的公寓是最便宜的房子,夏天为了节省不开冷气,冬天不开暖气,真正冷的时候,真的是把所有衣服、毛毯都盖上,还不够,把书本都压上来来过冬。当时一个同学用旧了的一个高压锅,用了四年,结果他要把它扔掉,我刚到美国,看到这个高压锅还能用,就给我用。这个高压锅上面的锤子已经没有了,就不能高压,我就拿这个锅煮菜、做饭、煮汤用了四年,自己生活真的是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很希望自己努力的学习,赶紧把学业完成来回报父母。

  当时我在去美国留学的第一年的冬天,那是一九九六年一月七号,我给我母亲写了一封信,我是每两周都给母亲写一封长信,这些信母亲都把它搜集起来放在我们家庭文化箱里面,已经是很多、很厚的一大叠。偶尔拿出来看,心里也觉得很有感动。这个信里面有一段是这样写到的,我给大家分享一下:「冬天的路易斯安那州挺冷,我们这儿晚上一般都在零度以下,有一天早上起床,竟发现天上飘落许多雪花……目前是最冷的时候,我可以挺过来,便可省些钱,无需买棉被了。尽管冷,我仍然保持每周一、两次的冷水浴。在冷水浴时,我可以锻炼自己「舍受」。我目前的学习、生活都较单调,每日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菜饭,走同样的路,读同样的书。我尽量让自己在单调中求单调,使躁动的心熄灭。我每日早晚警示自己安住单调的生活,做至少七年的机器人,直至获得博士学位为止。因为我深深懂得:我来美国不是享受的,而是欠著父母的恩德,花著父母的血汗钱,若不努力读书,天理难容!所以我突然很喜欢寒冷的冬夜,因为在冬夜里我才能体会「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才能享受范仲淹断齑划粥的清净。这个星期五晚上下了一场冻雨,格外的冷,然而我的进取心却比任何时候都强。我要以优秀的成绩供养父母!妈妈,请您放心,您的儿子向您保证,向您发誓,我一定会孝顺您,把孝顺放在第一位,把事业放在第二位!」

  这是我给母亲写的这封信,当母亲收到这封信以后,心里当然是非常的安慰,知道在异国他乡的儿子还在正道上走。而母亲是一位非常懂得教育的人,一般可能父母接到儿子这封来信会很心疼,怎么冬天都没有钱买棉被,怎么这么辛苦,这么枯燥的生活,可能会赶紧寄钱给他买棉被,让他过上好一点的生活。可是我母亲是怎么样做的?她给我写了一封回信,这封回信也给大家分享一下,她说:「寒冷能使人如此理智和坚强,感谢路易斯安那州的冬天!感谢清苦、无欲的生活!它使人恢复性德之光!中国六祖惠能大师说,人的本性(佛性)里什么都有(具有智慧、福德等等),只是人们长久以来迷失,被贪、瞋、痴的尘土封盖了,使其不能显露。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开启人性的宝藏呢?——用「孝」。这是第一把钥匙。孝养父母,扩而大之,孝养一切众生。茂森,你先做一个榜样,给青年们看看!」所以母亲抓住这个机会又一次的提醒我行孝,不仅自己行孝,恢复自性的性德之光,而且要把它发扬光大,扩大到对一切的民众、一切众生。

  我们下来继续看在邢昺《正义》里面有引用到严植之的一句话,还是注解这一段经文的。「严植之曰:上云君父敬同,则忠孝不得有异」,这是讲到以至孝之心来服务於领导,服务於国家、人民,就必定是忠,孝和忠是一个心,不是两个心,所以说君父敬同。敬父和敬君都是出自於天性的这个至孝的心,如果说是对领导的敬意和对父母敬意有不同,那么这个心就不真了。我们有时候会看到,某人对领导见面之后鞠躬哈腰,毕恭毕敬,好像领导一呼,马上应勿缓,甚至溜须拍马、献媚,服务殷勤得不得了,对领导很恭敬,可是你看他对父母怎么样,回到家里没把父母看在眼里,自己像大爷一样,让父母还要伺候他。所以对父母要是不敬,他怎么可能由衷的对领导有敬意?他对领导这么恭敬是为什么?必定是贪荣之心所致。贪荣之心则非忠也,不是忠心,那个心是假心,有所图的心,自私自利的心,哪里是真心?领导在的时候他能溜须拍马,毕恭毕敬,领导哪天下了台,你看他对领导是什么样的脸色,可能理都不理,又拍另外一个领导的了,这种人哪里是忠。所以这里讲忠孝不得有异,不得有异就是相同的,就是一不是二。

  所以我们选择人才、选择下属,企业招聘员工,乃至国家要培养接班人,怎么样去选择?古人告诉我们一个原则,「孝廉」两个字。你看这个人对他父母是不是尽孝的,如果真正是对父母尽孝的,他必定是对国家、对人民尽忠,因为忠孝不异,它不是两个,是一个,同一个心,只是面对的对象不同,才有这个相上的区别,在心上、在理上是完全一样的,再加上廉洁,廉洁他不可能会贪污,不可能会有腐败现象,这种人就是最好的接班人。对父母尽孝,对老师表现出来的必定是至敬。老师在五伦关系当中虽然没有特别指示出来,但是老师这一伦是跟君是排在一样的。所以移孝来作忠,对老师也必定是忠心,忠顺不失。中国古人非常注重师道,注重学问的传承,学问传承我们说找传人,什么人能够做为传人?必定是看他对老师是不是能做到忠顺不失,他能够对老师忠顺不失,这证明他尊师,尊师的人必定重道,尊师重道是连在一起的。他对老师不尊敬,他肯定对道业也不尊敬,因为老师是传道之人,这是韩愈「师说」里面讲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他真正希望学道、学知识、学技术,必定是对老师尊重,他才能学到真实的东西。

  所以我们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像茂森在去年年初以来辞掉教授的工作,立志从事圣贤教育的事业,跟随净空老教授我们的老师来学习。对老师常常我们自己提醒自己要忠顺不失,父母把我们送到老师这里求学,母亲也是千叮咛万嘱咐要听老师话,所以对老师也是由衷的恭敬、好学,希望多学一点,希望老师多教导一些。所以想自己得到成就,那必定是自己存心要正,这是邢昺这里讲的安亲之心,不是贪荣之心。如果向老师学习,学这些道德学问,有心将来能够成名,能够得到大家的恭敬、赞叹、供养,这是属於贪荣之心,这些心就会障碍我们真正的道业。所以用心要纯真,纯真的话将来果报必定是真。孔子教导我们的「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学道最终目标就是安百姓,就是能够帮助世界达到安定太平,这是圣人的理想。真正这么做到才可谓做到立身行道,扬名后世,这是至孝。

  《诗经》里面有一句话,孔老夫子在「士章」文中也引用到,「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就是早起晚睡,不要辜负你的父母,所生就是父母,忝就是侮辱,不要让父母受辱。如果我们不能够努力的求学、求道,落实道德,没有真正做一个君子,心里面常有所谓贪荣之心,贪图自己名闻利养,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搞的是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这就让父母蒙羞,《弟子规》上讲的「德有伤,贻亲羞」。所以「士章」告诉我们,把孝心养成,移孝作忠,而为国家、为人民服务,还是为了安亲,还是纯孝之心,这样必定能够成为君子、成为圣贤,这是孔老夫子所希望我们达到的理想。

  下面我们再学习下一章「庶人章第六」,我们先把这一章的经文读一下: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这一段经文不长,但是所含的义理十分的丰富。这一章讲的是庶人如何来行孝,庶人我们说是普通人,就是除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人以外,一般的平民百姓都可以称为是庶人,庶人就是一般普通人,该如何行孝?这里讲到主要是以自己的劳力来养活、赡养父母,供养自己的双亲,而且要懂得谨慎其身。我们先看看邢昺的《正义》里面对此章的一个大意的说明,「《正义》曰:言庶人服田力穑,当须用天之四时生成之道也,分地五土所宜之利,谨慎其身,节省其用,以供养其父母,此则庶人之孝也」。这段话就是讲到古代是农耕社会,一般都是家里有一些田地耕种,春耕、夏长、秋收,得到一些粮食,这就是所谓的用自己劳力来赡养父母。要耕种这就要懂得利用天时地利,所以需要用天之四时,就所谓的春、夏、秋、冬,掌握节气的变化,掌握农作物生长的这些规律。所谓分地就是分五土所宜之利,分五土就是指五种不同的土地,把这些土地的这些规律、利弊、好坏都了解了,该如何来种植,这就是所谓的『用天之道,分地之利』。

  『谨身』就是谨慎其身,节省其用,这是「谨身节用」的意思。谨身是对自己德行来讲的,言语造作都要谨慎,不可以造恶,不可以犯罪,否则就会遭到礼法的惩罚,这样就没办法孝亲,没办法服务父母。自己也要节俭,生活节俭一些就能够长久一些,用这样的一种心行来供养父母,让父母能够安安乐乐的终其天年,这就是所谓的『庶人之孝也』。孝顺父母真的不在乎你是什么样的身分、地位,你富贵如天子、诸侯,贫贱如一般的平民百姓甚至於乞丐,都可以对父母尽孝的。这就是所谓的『孝无终始』,始於天子,这是五孝之始,终於庶人,五孝讲到最后讲庶人,没有分地位的贵贱,统统都要行孝。当然『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意思很深、很广,我们在后面会有详细的解析。现在我们主要是看到第一句,「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在汉朝有一位孝子叫蔡顺,他的父亲早去世,跟母亲相依为命,他侍奉母亲非常的孝顺。当时因为在汉朝王莽篡位,所以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又逢到饥荒年,一点收成都没有,当时蔡顺没有东西供养母亲,所以每天只好上山去采野果,采一些桑椹果来供养自己母亲。结果有一天他上山拿著两个篮子去采桑椹果,遇到强盗把他拦劫住,当时因为饥荒年,强盗不是抢东西,是抓住人要把人给吃掉。当时强盗看到蔡顺拿著两个篮子的桑椹果,一个篮子的果子比较黑,比较成熟,一个篮子里面的果子比较红,还没有完全成熟,就有点好奇,就问蔡顺,你采桑椹果为什么要分两个篮子来装?蔡顺就老老实实的跟强盗回答说,黑的果子比较成熟比较甜,是给我妈吃的,那个比较红的还没有成熟的果子是我自己吃的。这些强盗一听就很感动,不忍心害蔡顺,不仅没有为难他,而且还送给他三斗白米和一些肉。可见得你看强盗他也有良心,这种良心就是《三字经》头一句所讲的「人之初,性本善」,人人都是本善的,只是因为后天的这些污染,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自私自利这些污染,把自己的本善给掩盖。

  所以孝顺父母这是本善,强盗亦有之,因此看到蔡顺能够这样的孝顺父母,强盗也感动,触动了他的天性,启发了他的良心。这使我们能够相信真的人性本善,而用什么方法能够把人性本善开发出来?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孝道。我们看到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关於海南海口监狱用《弟子规》、用孝道的教育改造服刑人员,效果卓著。很多服刑人员过去很难改造的,这些人一般人认为是社会的渣子,是害群之马,对他们都唾弃,但是海口监狱这些干警们,他们自己在领导的带领下学习《弟子规》,用《弟子规》、用孝道来教育这些服刑人员,干警们自己以身作则,同时让大家一起学习,跟大家讲孝道的故事,让这些服刑人员孝心启发出来,所以见到自己的父母都痛哭流涕,跪在地上忏悔,知道自己做错了,发誓重新做人。改造的效果比以往用教条式的,机械式的,甚至暴力式的这种教育,效果好上百倍。这是什么?循著天性而教化,父子有亲就是天性,循著天性教化非常的容易。所以《孝经》上也讲到「教民亲爱,莫善於孝」。

  蔡顺的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人都是能够教得好的,强盗也能够教得好,服刑人员也能够变成好人的。蔡顺他为我们显示出谨身节用,这是古代的二十四孝之一,现代也演绎出跟蔡顺一样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感人的孝子故事。这是在浙江林学院的一位大学生叫刘霆,刘霆家里很清贫,他的父亲抛弃了他们母子,他母亲身体不好,得了肾病,刘霆,这是十几岁的孩子,照顾自己的母亲尽心竭力。后来刘霆考上大学,但是因为家里没有经济能力,难以负担学费,所以刘霆就决定放弃学业在家里照顾母亲。大家看到刘霆侍奉他母亲真正是衣不解带侍奉於床前,《弟子规》上讲的「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他自己想要来照顾他妈妈,但是他妈妈希望他上大学,在妈妈执意要求下,最后他决定背著他母亲上学,到大学附近租了一个很小很小的房子,他不住在学校的校园里面,因为这样不方便照顾母亲,每天白天学习、上课,晚上回到家里就给母亲做饭,照顾母亲。结果母亲的病情一日一日加重,最后医生建议一定要换肾,结果刘霆就暗暗下决心,要自己捐一个肾来救他母亲。后来这个事情被一些爱心人士得知,都为刘霆的这种孝悌的精神感动,大家纷纷解囊相助,而且有医院决定免费为她做这个换肾的手术,终於帮他母亲成功的做了换肾手术,也不需要自己换肾,这是医院捐献出来的。后来大家给他捐助的很多,因为知道这位孝子为了省钱给他母亲做医疗费,不舍得吃,甚至饿得胃出血,大家非常的同情,一下子捐款就捐的很多,保证他的整个医疗费用和生活学习。这位刘霆得到这些热心人士捐的善款用不完,他也是省吃俭用,知道这些善款每一分钱都凝聚著大家的爱心,不可以浪费,所以把捐款中的五万块钱又重新捐献出来,在学校里面设立了一个孝心基金,也专门来帮助那些贫困孩子他们家里类似於刘霆这样子的,也得到这种孝心的、爱心的捐助。

  所以你看看刘霆,一个普通家里的孩子,可以说是庶人,但是他能做到谨身节用。谨身,谨慎他的道德,首先一个是孝道,而且能够把孝亲之心还扩大,设立孝心基金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他能够节省自己的生活赡养母亲,他在学校的时候一边打工还一边学习,学习也很努力,成绩也不错,这是演绎出现代的孝子感人故事。茂森在前年就看到这一篇的报导,很感动,尤其感动的是刘霆他能够把对母亲的这分孝心扩大出来,设立孝心基金来对社会上有缘的人,帮助那些困难的人。所以当时我在中山大学任客座教授,中山大学他们有一个国际MBA班,叫工商管理,请我去教金融课程,他们这个项目是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办的,用外国的这些金融的教材,聘请外籍知名的学者来担任这个课程的教授,当时请我去教金融课。中山大学是我的母校,我本不应该收钱的,但是他们校领导执意说,每个人都是这样,要有工资费用,费用也很高,你不可以例外。我就想到我这个钱干脆就办一个基金,专门也是来资助大学里面,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因为我是在岭南学院毕业的,也在岭南学院任教,在那里帮助那些贫困孩子上学。跟它的校领导谈了之后,他们真有这种项目,而且有这个标准,凡是家庭月收入低於四百块人民币的,就有资格申请这种助学金,我就把这些工资全部捐出来,来资助这些贫困孩子。这些校领导就问我,你这个助学金用什么名字命名?是不是也搞一个「钟茂森助学金」,我说不要,我们并不要名,我想了一下,就用「孝悌助学金」。《论语》里面,「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就是仁爱,就是圣贤之德,以孝悌为本,所以用孝悌这个名字命名。结果这个助学金成立以后,有朋友听到我们在大学里设了这个助学金这种善举,他们也很欢喜,一起加入。结果去年、今年这个助学金善款增加了很多,今年的捐助也有八万多人民币,可以资助不少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是受到刘霆的孝心基金的这种启示。虽然我们现在还有这种福分,吃得饱、穿得暖,还不至於像刘霆那样家里出了这样的不幸,我们有这种能力,更应该尽力的帮助这些比我们不幸的人。

  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就先讲到这里,这一段还没有讲完,我们下一次就继续的分享。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各位仁者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