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师资培训课程—爱心伴孩子成长 肖陈颖老师主讲 (第一集) 2007/12/18 马来西亚金马皇宫酒店 档名:52-263-0001
各位长辈,各位老师,大家请坐。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来自中国四川的成都,我的家乡在四川成都。在这几天跟有些老师交流,很多老师说有听过这个地名。我在去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学习以前,一直是个小学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在去庐江以前教学有六年的时间。在这次来马来西亚,也是很出乎我的意料的一件事情,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因为这样的原因来马来西亚,所以这一次是我第一次来,也是我第一次走出中国,谢谢。我在十五号的早上从中国的山东出发,在我离开山东的时候,那天早上的气温是零下五度。我不知道各位老师,有没有感受过零下五度的这种温度?我当时走到路上,小河已经全部结冰了。后来就乘飞机到了广州就是二十多度,然后再到马来西亚,就感觉一天就从冬天走到了夏天。
我那天出发的时候,有个很深刻的感受,早上五点半我们就起来,因为要很早出发。我到楼下的时候,发现我们中心的很多老师等在楼下,等著来送我。因为他们说,我们中心要把你嫁到马来西亚去,你要远嫁重洋,我们娘家的亲人要来送一送,所以就感觉到很有意思。我当时走到餐厅也觉得非常的感动,因为前一天,我们的老师就给我包了很多饺子。他们说不知道马来西亚有没有饺子吃,说你要多吃一点。所以「多吃一点」这几个字,这几天就在耳边回响。到了马来西亚,我感觉我每天都在吃,从早上一直吃到晚上,吃得我觉得已经长胖了不少。所以感觉并没有离开家,只是觉得从一个家来到另一个家。
我们不得不想起来,到底什么是家?请问各位长辈,什么是家?我以前觉得,我的家就只在我的一个小小的家庭里面,有爸爸和妈妈。但是随著学习传统文化,让我愈来愈体会到,有爱的地方就是家。所有的我们这些老师,都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我来到马来西亚,一点都没有感觉是在外国。因为每张脸都笑得这么真诚,每位老师都是那样的亲切。所以在整个学习的过程,愈来愈体会到的,就是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就是在让我们感受,周围所有的朋友、所有的长辈,他们对我们点点滴滴的付出。进而让我们有能力去回报,这些有血缘关系也好,没有血缘关系也好,这样的人都是亲人,回报这些亲人。
我今天讲课的题目,是「爱心伴孩子成长」。其实我是没有资格站在讲台上说是讲课,因为我是个比较年轻的小学老师,说经验也不能讲很丰富。但是觉得很幸运能够遇到圣贤的教导,能够遇到传统文化,所以在自己学习的过程很受益。这样的受益就要和长辈,和我们很多的老师,还有同仁要汇报、要分享。所以今天这个课题,让我想起我自己的老师,我想我们在座的,我听说都是小学老师。我们回想一下,我们自己成长过程当中,印象深刻的老师都是谁?留在我们记忆当中的这些影像,都是些什么?可能不是当时的那一道题,而是当时这个老师讲题时候的态度,和他的笑容,甚至一个手势,可能都留在我们心里。让我想起我初中时候的数学老师,我在上初中的时候,这个数学老师姓秦,叫秦老师。
那她给我们上第一堂课,就留给我们一个好习惯,直到现在,我所有的初中的同学都有个习惯,就是在用作业本的时候,第一页纸都要把它变成空白的,不写,从第二页开始写。我不知道有没有老师有这样的习惯?当时这个老师她给我们发新本子的时候,就跟我们讲,把第一页空出来,我们都觉得很奇怪。老师就说,这一页空白的纸代表的是什么?代表的是一个学生走到老师面前,就像一张白纸。而以后所有的知识也好,技能也好,还是为人处世的态度,都是老师教给我们的。所以我们后来再翻开作业本,每次打开,看到这第一页的白纸,就让我们生起对老师的这分感恩之心。这个习惯,我们的同学一直保留到现在,而每次这张白纸还会提醒我们,学习的时候要谦虚,时时让自己归零,向周围所有的人学习。
当时我记得秦老师还有些行为,也让我们非常的感动。比如说在我的记忆当中,这位老师几乎没有批评过同学。她教数学,当时班上有些同学成绩也不是特别理想,老师很想给他补习,但是她又怕单独给这些同学补习,会造成这些孩子心理的压力。所以她就想了个办法,我记得在初三的时候,每到周末(我们的周末是星期五),这个老师就会对全班同学发出邀请,说愿意到我家作客的同学,都可以今天晚上跟我回家,我们班上就有十几个同学去老师家。老师向全班邀请,在私下里对这些需要补习的同学发出邀请,就有这些需要补习的孩子,还有些成绩中等的,也有些成绩很优秀的孩子都去,这些成绩比较落后的小朋友,就不会有压力。后来我们到了老师家里,我记得老师的先生就给我们煮粥,拿了一个大锅,煮了一大锅粥,分给我们同学吃。老师的女儿就洗菜,我们的同学就帮著去摘菜。吃饭的时候这个桌子还不够坐,把这个门板卸下来,放到两个凳子上,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现在想起这种场景都觉得这种生活,这种学习很有意义。过后老师再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情况,给我们出题让我们做。那在这样子单独辅导,老师却从来没有收过任何的费用。
我记得有一天我的母亲,带著一条丝巾,还有水果去看望老师。我就看到在门口,秦老师跟我的母亲就在那里推拖,她说不收。当时我就在想,一条丝巾也算不了什么,老师收下也是应该的,为什么老师不收?直到现在,我才能够有一点点的体会,丝巾虽小,但是却代表的是老师的一个态度。她要告诉我们所有的孩子,她对我们的付出,是完全不求回报的,她对我们的付出是没有任何代价,不需要交换的。后来她把这个水果收下来,转身就分给了我们同学吃。直到后来我们同学都长大了,我的很多同学结婚的时候,他们都回到这个学校里,去找这位老师来做他的证婚人。所以常常这位老师的邻居都很羡慕她,说你虽然只有两个女儿,但是感觉到,你的孩子怎么这么多。为什么老师的孩子会有这么多?因为老师以一颗母亲的心来对待我们,所以虽然已经离很久了,但是我现在想起来,仍然非常的感念这位老师。
后来我也就当上了一名小学的老师,当我踏上讲台之前,我也立下雄心壮志,想要成为一名好的老师。我去到学校,就接了一个一年级的班级,我想请问各位长辈、各位老师,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好不好教?我看到有的老师会心一笑。我以为很好教,因为那个学校初出茅芦,也不懂,我就每天面带微笑,我发现笑了不到一个星期,就变成了怒目金刚。因为一对他们很好,他们就骑到我的头上来,我每天就非常的劳累。因为我每天对他们威逼也好,利诱也好,甚至大吼大叫,那都只有一时的效果而已。比如说上课,他们一闹,我就像救火队员一样,这边压下去,那边又冒起来,所以每天自己很累。我还在心里想,因为我曾经听到说,有的老师被学生气哭了,我当时就想,我可坚决不能让他们气哭了,所以我就每天绷著个脸,很凶的样子,我以为这样就是有威信。直到后来学了传统文化,才了解到威信有三种,一种是暴察之威,一种是狂妄之威,还有一种是道德之威。「暴察之威成乎危弱,狂妄之威成乎灭亡」,唯有「道德之威成乎安强」。什么是暴察之威?就是脾气很大,自己不做,每天像个警察盯著孩子看。孩子不对,就发脾气,仍然不听就发更大的脾气,所以这个团体会愈来愈危弱。其实不光是治理一个班级,所有的团体都一样。
我记得当时在庐江有位企业的总经理,一个企业家他学习了传统文化以后,让他的企业起死回生了。他就到讲台上去分享,他说以前比如说,公司里的员工,像吃饭的时候,他自己就跟员工吃的不一样,让厨师专门给他做,只要不合口味,他说我就冲过去,把厨师骂一顿,并且跟他讲说你怎么样?想被辞退!这个厨师就很紧张。他说他的公司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盯著员工干活,只要他不盯著,员工就偷懒。甚至是就在背后,只要是不被你逮到,就很庆幸,公司就愈来愈危弱。到后来他学了传统文化以后,这个老总也非常积极,回去给他们公司所有的员工鞠躬,甚至早上第一个到公司。他说以前打考勤,仍然有人迟到,现在没有人迟到。他们所有的领导都是比员工更早到公司,并且站在门口迎接每位员工来上班,见到员工全部九十度鞠躬。他说现在他公司的业绩也愈来愈好,而且员工也都不用管。他说现在我很放心到处走,员工一定不会有问题。
那一天我也很反省,在我们带班教孩子,也是一样。当时我为什么会那么累?自己脾气很大,像个警察,自己不做,每天还盯著孩子看。结果孩子也是当著我一个样,背著我就另外一个样,所以这种威信并不是真正的威。直到后来才知道,真正要树立老师的威信,没有那么难,就是以身作则而已。我们自己说的话,自己要先做到,这样我们的孩子对老师才会有信任。我在上班以后也很幸运,遇到了一位很好的老师,当时我也不会教学,这位老师是个长辈引荐给我。他说这位老师是中国最年轻的特级教师,也是全中国当时评了十家特级教师,这个老师很年轻就有很多的头衔。所以我也很紧张,就约好时间去拜见老师。
当时是去请教一堂课,我不知道我们马来西亚,有没有上公开课的这样的惯例?没有。我们在中国有常常会上叫观摩课,或者叫公开课,就是请很多老师来看你上这堂课。我当时为了去请教一堂课,我就带著课本就去了,坐在那里忐忑不安。因为这位老师还是一位,当时我们成都市最好的小学的校长。我去到那里老师正在开会,我没有想到他见到我第一句话,他跟我说「对不起,让你久等了。」我当时就觉得很感动,因为我只是很年轻的一个教师,而他已经有相当的经验,我等一等那是应该的,但是他却给我道歉。之后他说的每句话,他跟我讲,他都是以商量的口气,他说我的看法是这样,你再斟酌一下。所以我才感觉到真正有学问的人,我们讲「学问深时意气平」,他会愈平和,会愈谦虚,他的学问其实会愈高。
当时我去问老师上课怎么上,老师就问我,你上这堂课,教学目标到底是什么?我不知道马来西亚有没有提前备课的习惯?要备课。会不会写教学目标?我们也是要写。我以前写的目标都是要学会几个字、会写几个字、课文要读通,哪些地方要读得有感情,我都是这样写的。我就把这些汇报给老师,但是老师把那个本子一放,他仍然问我,这些是一个短期的目标,我们要认清楚学会一篇文章以后,到底为什么?那我当时就愣住了,因为我没有去思考过,学会一篇文以后到底是为什么。老师就跟我讲,我们的教学要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我当时一听,觉得这个话好像是离我太远,因为我想我是教语文的,不就是教孩子读书、写字吗?听、说、读、写就是这些,我怎么能够为他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老师跟我讲,每堂课都可以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我当时就很震撼。所以在学习了两年传统文化以后,对这句话才有一点点的认知和体会。所以不得不让我静下心来,再一次的思考,到底我们学习的目标是什么?
我曾经问过我们班的同学,有一次我去教学,班上的孩子就问我,因为我去那个学校,前期一直在讲如何上课的态度,就没有把语文书翻开。这些同学就说,老师,你怎么来了两天还没有上语文课?我当时就问他,请问你什么是语文?我不知道马来西亚是称叫什么课程?我当时就跟他讲语文,语是语言,就是教我们说话;文是文字,教我们写字。说话是学习口头的表达,学会与人用口头来沟通,写字是要学会书面的沟通。人与人沟通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为了吵架,为了制造矛盾?不是,是为了让我们更加的和谐相处。所以那天我就问了全班同学,是个四年级的班级,我问他们,请问各位同学,你们为什么来上学?我不知道有没有老师问过我们的同学?有老师点头。我发现他们就愣在那里,全班有七十多个孩子没有一个人回答。有个孩子就说,妈妈让我上学,我就上学。有个孩子说上学为了找个好工作。好,我又问他,那为什么要找个好工作?他说找个好工作可以赚钱。我又问他为什么要赚钱?他说赚钱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后来我又问他,怎样的工作才是个好工作?所以这些问题一问出来,孩子都愣了,愣在那里。
所以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情,当时我们有个家长在学习《弟子规》,带著孩子一起学,他的孩子还没有到上学的年纪。有一天这个妈妈带著他的儿子,来到了一个超级市场买东西,就遇到了一位母亲的朋友,这个叔叔就跟她的儿子开玩笑,就说你怎么还不去上学?小朋友觉得很奇怪,他马上就问他的妈妈,妈妈为什么要上学?叔叔脱口而出,上学为了赚大钱。这样一句话出来,他的母亲因为有学《弟子规》非常的紧张,立刻就跟这个叔叔示意不要再讲,她就蹲下身子跟他的儿子讲,孩子,上学不是为了赚钱,上学为了学本领,为什么要学本领?学会了本领可以服务大众。比如说刚才有位卖包子的叔叔,我们去买他的包子,他有什么本领?他会做包子,所以他可以用这样的本领来服务大家。我们去买了包子,我们怎么来感谢这个叔叔?可不可以把你的洋娃娃送给他?小朋友说送给叔叔,可能叔叔不需要。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我们就把钱给叔叔,让他去买他需要的东西,这是上学的目的。所以我们古人讲「读书志在圣贤」,但是现在很多人读书志在赚钱,我们去体会觉得这个差距差得太远了。
在这个古典里面有句话叫「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它讲社会和国家是互助的,这样的一个结构,不是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当时有个母亲带著他的儿子,也是学《弟子规》,他们小区都有保安的叔叔。当时她就带著她的儿子路过保安亭,她就跟儿子说,孩子,跟保安叔叔鞠躬。儿子说他是来看大门的,我干嘛要给他鞠躬?这个母亲就立刻跟孩子讲,上到国家主席,下到保安以及清扫街道的清洁工人,都在做同样的一件事情,在做怎样的一件事?服务大众,都在为大家付出和服务。如果没有他们,我们怎么有安定的环境?没有清扫街道的阿姨,我们怎么有清洁的马路?我们都应该对他们抱以同样的感恩,只是他们的分工不一样而已,但是他们的付出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对他们的恭敬和感恩,也应该是一样的。这个母亲这样一教,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待每个人,都要有这样一种平等的、恭敬的心境。
当时我跟小朋友讲,我们读书的目的也是一样,读书不是为了要让自己,好像可以过上非常享乐的日子,而是我们学会了本领服务大众。在中国还有个故事,在中国几千年前,也是一个圣哲人叫老子,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个老子他很有智慧。有一次老子要出海关,要出关,当时这个海关官员就想到老子很有智慧,就想请教老子一个问题。海关的官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这个很老实听话,反应不是特别快,比较木讷;小儿子聪明伶俐。这个官员就问老子,你能不能够帮我看一看,等我老了以后,我要靠哪个儿子?老子就说那好,把你的儿子叫过来。这个官员就把两个儿子叫到老子面前,老子就从兜里掏出了一把钱放到桌上,就跟这两个儿子说,你们俩谁去打爸爸一下,这个钱就是你的。这个大儿子一听,他根本没有听到说钱是我的,他只听到要打爸爸一下,他想那怎么可以,爸爸对我这么养育付出,我怎么可以去打爸爸?
但是小儿子他就想,我打爸爸一下,爸爸也没有任何的损伤,父亲又没有损失,我又能赚到钱,何乐不为?於是就冲过去打了爸爸一下,抱著钱就跑掉。老子就对官员讲,你知道了要靠哪个儿子吗?请问我们各位老师,他老了以后,要靠哪个儿子?要靠大儿子。曾经我们跟很多家长讲这个故事,接下来就问家长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这个官员要靠大儿子,但是现在我们都在朝哪个方向,在培养我们的孩子?可能我们发现这个孩子老实木讷,心里还会非常的不高兴。还在想你看人家隔壁家的儿子,聪明伶俐,脑子还会转弯,你都一根筋都没有办法动。过了几十年以后,果然就像老子预计的一样,大儿子一直守在父亲的身边,每天孝养父母。但是这个小儿子,也像他小时候表现出来的聪明伶俐一样,他很会做生意,很会打算盘,所以他就走到很远的地方去做生意,赚了很多钱。有一天这个海关的官员得了重病,他已经感觉他的生命快要完结了,所以找人带信给他的小儿子,希望他的小儿子回来见他最后一面。
小儿子接到这封信以后,第一个念头也想回去看看父亲。但是因为他很会算计,接下来他就开始算,这样符不符合经济学的原理。他算我回去看我的爸爸,第一我不是医生,回去以后对我父亲的病也於事无补。第二我回去的路上要耽误多少时间,让我少赚多少钱。他想第三不仅少赚钱,路上来回还要路费,那不仅不进钱还要出钱。一算结果还一样,爸爸还是会走,那我不回去也是一样的,直到最后小儿子没有回家。所以我们就开始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这两个孩子到底哪个孩子的人生更有意义?大儿子可能没有赚很多的钱,他可能就在这个小地方陪著他的父亲,每天孝养父母,团结邻里。每天当他有孩子的时候,他尽自己父亲的本分,尽自己先生的本分对太太好,教导儿子,每天过得很踏实。小儿子他赚了很多钱,但是我们思考一下,等他的儿子长大,他老了以后,他会有怎样的结局?他根本体会不到父母的这种心境。
所以在这个学习的过程,我们一直都在体会,到底怎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我们讲要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什么是幸福?我们自己幸福吗?我曾经问了我们身边的老师,我问他你觉得幸福吗?他说我很幸福。我问他你为什么觉得很幸福?当时有个老师就跟我讲,我每天下班,哪怕我加班很晚,我回家了,快到家门口的时候,我就看到我的先生,一定都在路口等著我回家,她说那个时候我感觉很温暖而很幸福。当我和先生一起走到家里,往家走的时候,看到我的家里灯一定是亮的,她说我的婆婆正在给我们准备晚餐,这个时候我感觉很幸福。
我后来又去问另外一个老师,他也跟我讲,他也很幸福。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每次我回到家里见到母亲,母亲都会告诉我说,亲戚聚会的时候,所有亲戚都讲,你真是好福气,儿子不用你操心。他说这个时候我能感受到,母亲的那分安慰和喜悦,他讲虽然我没有赚很多钱给妈妈,但是这个时候我知道我的母亲很幸福,所以我也很幸福。他说还有我的弟弟从同学家回来,从初中的时候就跟哥哥讲,「哥哥,我到很多同学家里去作客,没有哪个家里这些兄弟相处,有我跟你这样亲密的,我们兄弟俩都不吵架。」他说这个时候我做为一个哥哥,我感到无比的安慰和幸福。他的这些回答,让我重新来体会到底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我们在沿著自己做人的本分去做,我们的内心就会生起无限的喜悦。
我又想起一个故事,当时有个老师去讲课,一讲完下面这些员工就跟老师说,你们每天这样子讲课又不收钱,我觉得你们一定很苦。这个老师说难道我脸色不好看吗?这个员工就讲,不是的。我给你讲个故事,你看中国人讲「克己复礼」,你看克制自己,那多苦!他就讲了个故事,曾经有一对夫妇,先生喜欢吃鸡蛋白,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听得懂?那个鸡蛋有两层,先生喜欢吃鸡蛋白,太太喜欢吃鸡蛋黄。他们俩结婚以后,太太就把自己喜欢吃的蛋黄留给先生吃,先生就把自己喜欢吃的蛋白留给太太吃。他们俩到六十岁,吃了可能有三十多年,到他们六十岁的时候都变成老头和老太太。有一天坐下来聊天,一聊到才发现原来对方喜欢吃的,和自己喜欢的不一样,两个人就大笑起来。
当时员工就跟我们的老师讲,你看中国人有多苦!都吃不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要是我,我就直接跟我的太太说,我喜欢吃蛋白,把蛋白留给我吃;你喜欢吃蛋黄,留给你吃。那不是都可以吃到自己喜欢东西吗?我不知道各位老师听了这个故事,觉得这对夫妇过得很苦,还是很乐?是觉得很苦,还是会觉得很幸福?所以当时我们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这个员工他会觉得很苦,因为他没有去体会过为对方著想,以及对方为你著想的那种幸福的感觉,他从来没有去体会过。所以当时我们就跟他讲,真正的幸福到底是什么?吃到了蛋白和蛋黄那种乐乐多久?那不过就是一时的嘴巴对舌头的满足而已。但是我们一回想起来,这一对老年夫妇一起携手走过几十年,发现对方原来时时都为自己著想,那是怎样的一种幸福!
所以中国人的幸福,那是心与心的交流,那是时时感念别人对我们的关怀和爱护,以及时时我们自己去关爱周围的人,这种幸福哪里是吃到一块蛋白和蛋黄,欲望暂时的满足能够比拟的?我们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愈来愈感受到幸福与我们的心境有关,与我们的思想观念有关。我们要真正把幸福带给我们的孩子,我们自己要先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所以让我们想起,当时有个老师问了我三个问题,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我们的每天有没有去感受过,周围的人对我们点点滴滴的付出?我们的每天在每个细节当中,有没有感受到幸福?在我们每天成长,每天工作,人生一步一步走向晚年的过程当中,有没有积累我们自己的德行?我们回报了多少关心我们的人?当时我听到这些问题,我还有点听不太懂,直到现在学了两年了,才愈来愈感受到真是这样。每天都有多少人在关怀我们,但是以前自己却看不到,因为自己的心很麻木,觉得所有的人对我的关怀是应该的。
让我想起我们的孩子,现在他们过得幸福吗?曾经看到了个报导,这个报导上写到,现在的孩子不快乐。我不知道马来西亚的孩子快不快乐?曾经我听到,我们有个幼儿园的老师他讲,当时有个老人家就在那里愁眉苦脸的,跟这个老师说,我的孙女现在都笑不出来,你看我的童年很快乐,但是我的孙女儿却这么小就笑不出来。老师就问他,你的孙女儿多大?他说十二岁了。这个老师一笑,你的孙女儿十二岁笑不出来,有什么好奇怪的?我的学生幼儿园的,才三岁就已经笑不出来。当时我们一听觉得很惊讶,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不快乐?当他童年的时候都没有办法感受到快乐,他长大以后能快乐吗?所以不得不让我们去找原因,孩子不快乐是结果,原因到底在哪里?
让我想起当时我去听一堂课,一堂《弟子规》的课,老师教的是一些六岁到九岁的这些孩子,当时老师问了一个问题,问所有同学说,「请问各位小朋友,你们什么时候最快乐?」一个六岁的小姑娘站起来,她说「老师,走到哪里就守哪里的规矩,我觉得很快乐。」我当时一听觉得很奇怪,因为我觉得,守规矩就像把手都绑起来,怎么会快乐?直到学习了两年,才让我静静的去体会这句话。如果一个孩子我们来设想一下,他不守规矩,他能快乐吗?比如说他在家里骄横、跋扈惯了,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当他到了学校,他要同学的玩具,同学不给他,他一定要,就会跟同学怎么样?两个人一定会抢起来,他可能会打得鼻青脸肿,他可能每天都在这样过。
我们在想班级有班级的规矩,比如说上课不可以随便讲话,不可以四处走动,那这个孩子说,「我就偏不守规矩,我要走来走去。」可能下课老师就会找他谈话,那他每天会快乐吗?这个孩子长大了,如果进入了一个公司、一个团体,他自己想我要有个性,我干嘛要跟你们一起相处?结果这个孩子和公司所有的员工格格不入。比如说他早上故意迟到,我就是不守规矩,那可能没多久老板就会把他开除,不需要这样的员工。这样的孩子他从小到大会四处碰壁。如果他守规矩,比如说这个孩子,他走到班级守班级的规矩,他上课就听老师的话,安心的听课,认真完成作业,下课也遵守和睦相处的规矩。当他在上班以后到了公司里多观察,看看公司都有哪些好习惯,他就很快的能够融入一个团体。我们去想一想,这样他,真正的能够轻松和快乐。
曾经有两个大学毕业生,到了一个公司应聘,她们学历都还不错,两个女孩。当时这个公司的领导就想著,年轻的员工要带出去,一起去招待客人,要历炼一下他们为别人服务的能力。这两个女孩子是湖南人,我不知道我们的老师,了不了解湖南人喜欢吃怎样的菜?她们喜欢吃辣椒。当时公司请客人吃饭,请的客人是广东人,广东人喜欢吃怎样的菜?比较清淡或者比较带甜味的菜。我们要请客人吃饭,要点谁喜欢吃的菜?我想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但是这两个孩子大学毕业,却真的不知道。她们到了圆桌上,就开始跟客人一起吃饭,领导就点了广东人喜欢吃的菜。吃到一半,这两个湖南的女孩子就非常的不满意,在餐桌上就议论起来,就在那里说没有菜可以吃。领导觉得很没面子,就专门给她们点了一盘有辣椒的菜,菜一端上桌子首先给谁吃?那这个桌子一定会转到客人面前,让客人先吃。
但是这两个女孩一看,终於有一道菜自己喜欢的,客人拿著筷子正准备去挟,还没有挟起来,她们就把桌子一下子转到自己面前,就认著那个菜吃,领导又把菜转过去,她们又把它转过来。结果这餐饭吃完了,吃得老总满脸通红,下来以后就跟这两个女孩子讲,你们觉得这餐饭吃得怎么样?这两个女孩一点都没有感觉,就回答说幸亏最后有一道菜,我们还比较满意。她们有没有感觉自己是在做什么样的工作,当下自己是怎样的角色。然后领导就跟她们讲说,你们难道不知道上了菜,要先客人吃吗?这两个孩子说是这样吗?我从小到大家里吃饭,都是我第一个吃。我从小到大妈妈都会问我,女儿你喜欢吃什么?我都做给你吃。
所以我们感受到,现在的孩子没有学习,即使他大学毕业,他不懂得与人相处的规矩,他可能会碰壁,他可能会造成很多人的困扰,因为没有人教过他们。但是相反,我们看到中国古代的这种典籍,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规矩,从餐桌上就开始教。比如说有一部经典,它就写得很清楚,吃饭的时候要怎样吃。它当时就写到这个孩子跟父母一起吃饭,第一要自己摆桌子,要学会摆桌子,把这个菜、碗盘都摆好。第二它讲到父母亲在吃饭,孩子要学会观察,观察什么?它说要去看妈妈爸爸喜欢吃的菜。怎样才是喜欢吃的菜?挟得比较频繁的菜,老去挟那个菜,那个菜就是爸爸妈妈喜欢的菜,那喜欢的菜就要把这个菜放到父母的面前。还要去观察父母的碗里面没有饭了,要马上起来添饭。后来我跟很多小朋友讲,因为每次我到班上,我第一堂课我都会跟小朋友讲,我说肖老师很会看谁是最聪明的孩子,请问我们各位老师,怎样的孩子最聪明?我们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曾经有个家长,他的儿子很活泼,那怎样才是活泼?在机场大吼大叫。在这种公众场合就在那个拿著那些宣传单,叠飞机到处飞,然后在这个整个机场的大厅里大吼大叫,所有的人都看著他。他旁边一个阿姨就说,你的儿子真活泼,活泼的孩子,好动的孩子很聪明。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这是真正的活泼吗?这叫没有家教,没有规矩,把父母的脸都丢尽了,父母还不知道。后来我跟小朋友也讲什么是真正的聪明?聪明是不是你会做数学题?会考一百分那叫聪明吗?后来我就跟小朋友写到「聪」,对不起,我写的简体字,能不能看得懂?聪和明,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讲到「君子有九思」,有九个思惟的方式和态度。其中两个就是「听思聪」和「视思明」,什么意思?就是会听、会看,耳聪目明。那怎样的孩子才是耳聪目明?比如说别人一句话,你能听出他话里的意思;你要会看,看到别人的需要,并且进一步的去帮助对方。
当时我在带班的时候,我就跟孩子讲到聪明,我就跟他们举例子,比如你的同桌打了个喷嚏,你听出个什么?他说我听出他可能要感冒了。那我问他们,我们可以做什么?他说我可以给他拿药。我说是,那当下可以做什么?可以立刻递上一条纸巾,这就是聪明,因为你会听并且你会做。那正在讲到这里,当时我的黑板就写满了,我没有找到黑板擦,我当时就正好问小朋友,请问黑板擦在哪里?这全班的孩子就一愣。我就正好问他们,从老师这句话你听出了什么?然后孩子们就说,我听出了老师想擦黑板。我问他们,我们可以做什么?孩子们就说,我们可以帮老师找黑板擦。
我就继续问他们,我们可以做什么?有小朋友就说了,我们可以帮老师把黑板擦干净,我连问三遍没有一个孩子行动,他们就坐在底下。我问他们可以做什么?孩子说我们可以帮老师把黑板擦干净。我问一遍,他们回答一遍,反正我就一直面对他们微笑,仍然问他们我们可以做什么?把那个「做」说得很用力。终於在问到第四遍的时候,有个男孩他就从座位上站起来,在地上捡起黑板擦,把黑板擦干净了。我当时就跟全班同学讲,这才叫聪明,聪明绝对不是落在嘴巴上。所以我就感受到我们现在的孩子,他的学习都是停留在嘴上,停留在试卷上,但是很少能落实在生活中。那些道理他都懂,甚至讲起来的时候比老师还能讲,但是他就是不做。
如果我们考试问小朋友说,看到红灯你要怎样?他会说红灯停,绿灯行,他都能够在卷子上答出来。但是生活当中遇到红灯,看到左右没人,可能他就过去了。所以现在我们所感受到的,是教学和生活脱节,所以教出《弟子规》讲,「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一句话都不做,不力行,但学文,就是只知道学习考试,用嘴巴磨嘴皮子。长浮华,成何人,这些孩子一个个都能言善辩,但是做到的却微乎其微。所以当时也让我觉很有意思,觉得这些孩子,自从这个小朋友动起来以后,我发现班上的小朋友,就开始变得真正的愈来愈聪明。比如说我到了学校,本来这些孩子没有习惯帮老师抱本子,帮老师拿东西。我当时我就抱著一叠作业本,要回办公室,抱起来,我就问小朋友,你们看到老师抱了这么多本子,你们看出了什么?你们能不能帮著做些事情?有孩子就会过来帮老师抱本子,慢慢就会养成一个好习惯。
后来我到学校刚刚进校门,我们班的同学在二楼看到我,就会有五、六个同学冲下来,把我的这些包、这些作业本,几个人全部就抢过去,就帮我拿到办公室。我们点点滴滴的启发孩子,他其实做得很快乐,比如说老师在咳嗽,你可以做什么?听到老师咳嗽了,孩子可以做什么?他说可以给老师倒一杯水,我们这个时候就可以教孩子如何倒水。后来我到学校,我就感觉很自在,就让我想起最早在刚刚带班的时候,我有一次下课的时候,那几个小朋友帮著我,抱著书本回办公室,有个男孩就高声的叫了一声说,「起驾回宫」。就感觉到一个老师在孩子心目当中,这个地位非常重要,被侍侯得好像一个皇太后一样。但是事实上我们没有这种想法,只是希望我们要成就一个孩子,为人处世的态度,让他们真正的学会在生活当中的灵活度。
曾经我在深圳上班,当时有个校长就跟我们全体老师讲了一件事,他说那一天他也是刚刚招聘了一个大学生,有一个学校来参观。他就跟这个大学生说,去倒一杯水来给客人。这个指令难不难?这个大学生就去倒水了,很久没有倒过来,过了一会儿来了,没有水,给校长说对不起,校长,隔壁的门锁了。校长说你再到隔壁去,隔壁的隔壁去找一下有没有杯子和水。这个大学生又去了,过了一会儿又回来了,还是没有倒过来,说校长,这个办公室没有杯子。然后校长说,你可不可以找个老师倒杯水来?这个大学生又出去了,过了很久又回来,跟校长说对不起,校长,我没有看到其他的老师。校长就说,一个大学生一杯水都倒不来,我如果把这个老师要到我的学校,可能是我的负担。所以如果是实习的话,他可能就会把他辞退,不会再要他。
所以让我们感受到,现在学校培养了很多的毕业生,但是公司觉得缺人才,找不到人。原因到底在哪里?不是缺高学历的人才,不是缺会考试的人才。而是缺真正会灵活的处理每件事情,会做人、会做事这样的人。所以我们就感觉到,一个孩子真正的有学习,那才是真正的活泼。曾经有家长问我们说,你们把孩子教《弟子规》会不会教傻了?我不知道我们的老师,有没有遇到这样的家长,你看学那么多规矩,还敬礼,这个会不会傻乎乎的?当时我们就跟他讲,我们的孩子看到你要进门,他会给你拎一双拖鞋;看到你坐下来累了,他会到背后给你捶捶背;看到你渴了,会立刻送一杯水,这孩子会傻吗?绝对不会傻,而是真正的活泼,真正的聪明。所以在这整个教学的过程,让我感受到的就是在学《弟子规》的过程,孩子学得很快乐,而且愈学脑子愈灵活。
我当时在教学的过程,就正好有个机会去到中国的山东,山东有个回族小学,这个学校全是回族的孩子。这个学校当时的校长请我们的老师去教学,为什么?他当时到庐江去听课,听完了以后,他觉得传统文化一定要带回学校,去教他的学生。这个学校是什么状况?所有的孩子一共才一百左右的学生,但是没有老师愿意去教。为什么?因为学校常常会有暴力和冲突,每天学生都会打架。而且有的老师就讲,我情愿没工作,我也不会去那里。那些学生不仅互相打架,甚至还欺负老师,转过背,就在老师的背上贴上大字,老师都不愿意去那里受气。这个学校的校长说他去了以后,孩子有些变化,甚至这个地区对学校孩子的成绩,不做任何要求。因为他们说老师能够在那里坚持一年,就不得了了,能坚持一年让孩子不打架,你不要说教课就已经很不错了。当时一来请我们去上课,因为校长很真诚,老师就派我去,我当时一想要去到这样的地方,我也很忐忑。
我是十一月一日到了民族小学,因为十一月二十七日庐江有课,我就离开了,不到一个月的时候,这些孩子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在这里我也带了一封信来,可以给各位老师读一下。这是一个六年级的孩子,他在学习了《弟子规》,我们每天就只是用了一堂课的时间,来讲《弟子规》,其他的课程照常上课。那这个孩子他就写成这样一封信。他讲敬爱的肖老师,您好,近来身体好吗?已经十多天没有见到您了,我非常想念您。因为自从您来了以后,我们学校变了,我们也变了,变得有礼貌,不打架、不骂人。在家也知道孝顺父母,团结兄弟姊妹了,家庭非常和睦。老师,这一切都是您教育的功劳,记得您是十一月一日来的,是您把圣贤的经典《弟子规》,至圣先师的教诲精心的传授给我们。把我从无底的深渊中拉了回来,您的教诲,一直在我的耳边回荡,使我做事恭敬,每件事都做得很好。
在您的教导下,我们学校变了,以前校园里垃圾很多,还经常出现打架、骂人的现象,现在跟以前可大不一样。我们同学主动的扫地、捡垃圾,校园变干净。而且大家能够做到「兄道友,弟道恭」,不打架了,也不骂人了,还对老师特别恭敬,也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这个可喜的变化,都是您教育的结果,老师,在您的教导下,我们也变了。以前没有学《弟子规》这本圣贤的经典,不知道孝顺父母,总是让父母担心。父母一让我干活,我就哀声叹气不愿意去,有时还和父母顶嘴,不尊重父母。所谓「人不学,不知道」,老师,通过您,我找到了身上的垃圾。因为我跟小朋友做比喻,我跟他们讲这些坏习惯,就像一包一包的垃圾在我们的身上,我们每天抱著这些垃圾吃饭,抱著垃圾睡觉,自己还不知道,所以要赶快扔掉。这个孩子就写,我找到了身上的垃圾,现在我把垃圾扔掉了,我按照您讲的去做,父母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同时也养成了爱干家务的好习惯,每天我坚持做扫地、刷碗、烧火,还有叠被子,干活使我很快乐。因为只有我多干点,父母就可以少干一点,就可以让父母休息一下。
我也不和父母顶嘴了,而且非常孝顺,这些可喜的变化,都是您教育的功劳。老师,在家里我不仅孝顺父母,而且团结兄弟姊妹,现在我的家非常和睦,和睦的原因是您的教导我清清楚楚的记著。以前我和哥哥经常打架,不是因为一点小事,就是因为一个苹果、一块糖,我们两个人打得很激烈,虽然我们只是身上痛,却不知道妈妈痛在心里。现在我的家里一团和气,妈妈非常喜欢我们,我们也爱妈妈。我和哥哥也不打架,有好吃的先给父母吃,真正做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老师,这些都是听了您的教导。老师您还记得吗?是您看我们不吃早餐,只吃方便面,是您告诉我方便面有致癌物质,吃了以后会得肝病,我现在已经不吃方便面。您不仅让我免除了肝病,还让我学会了做饭,早上我很早起来做饭,我吃,父母也吃,这样让我又孝顺父母,又学会本领,真是一举两得!老师,我想您人虽然走了,但您的教导已经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会使我受益一生的。我一定会用我的行动,来报答您的教育之恩。这是山东庆云县羊庄子,民族希望小学的一个杨浩同学,二00七年十二月六日写的一封信。谢谢各位老师。
我当时看到的时候我很感动,当时是这个校长把这些信像掏宝贝一样的,从他兜里拿出来。他说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们的学生,能够写这样长的信。这个校长讲,以前提起写作文,没有一个孩子能够写超过一页,一般他说就是几句话。他没想到这次,一写写了整整四页,他说而且这些孩子以前写信没有像这样,就是写字没有像这样工工整整的写。但是这次所有的孩子给你写的信,那个字都是空前的好,都是认真,非常恭敬的在写。而且甚至我看到的是,全校当时有一个孩子非常调皮,他也给我写一封信,他说老师,只要你赶快回来,我都听你的,我也不打架,也不骂人。而且我在这信当中,看到孩子不停的提到一句话,老师,都是因为你的教导。
其实我自己感觉到很惭愧,因为这些教导不是我的,我也是向老师学习,我才会有这样的体会,才能够把这些好的经典带给孩子。所以当时有些长者就问我,你是怎样做到?这些孩子以前是这样的调皮、难教,为什么不到一个月,他们有这样的变化?所以让我在推广经典的过程当中,我自己体会最深刻的,就是没有孩子教不好,真是这样,每个孩子一定可以教好。孩子现在有些不好的习惯,原因是什么?其实真是这样「人不学,不知道」,因为从小没有去跟这些孩子讲过,你应该怎么做人,没有人讲过。所以曾经在这个民族学校,六年级发生一件事情,当时这个六年级的班上就闹得很严重。是怎样?有个班长,六年级有个女班长是当了好几年,五年都是这个孩子当班长。
这个孩子班长当了五年就自我膨胀,所以就弄权一时,凄凉万古。五年级的时候,因为她也是属於这种暴察之威,同学都要听她的,不听她的,她就会找她的哥哥去打这个同学。所以同学就很难过,终於五年级的时候,这些同学就省悟了,你凭什么管我们,他们就要改选。改选班长,一改选就把前任班长就孤立起来,一孤立,这个班长又很难过,所以当时这个班上就闹得很冲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看到他们班主任,还有老师怎么处理?就把这些孩子拉到面前来,每个人骂一顿,然后说你也有错,你也有错,这些小朋友哭著就出去了。
我后来就在想原因到底在哪里?孩子他犯错误,原因是他不知道要怎样做。比如说我们现在班上的一个班长,他了不了解他的职责是什么?我不太清楚马来西亚是不是也叫班长?也叫班长。他知不知道他的职责是什么?我记得我每次也会跟全班同学在选班长之前,我跟他们讲一个故事。在我读师范的时候,当时第一天去学校报到,这个桌椅都布满了灰尘,那当时我们就拿出一张纸巾,就把桌子擦一下,椅子也擦一下,那擦多少?擦到刚好我能坐下去,我不会擦多一块,给别人擦,那我就坐下来。这个时候有个女同学,因为那个时候互相都不认识,有个女同学打了一盆水,拿了毛巾从第一排开始擦桌子,不管有人、没人坐,她都把它擦干净,擦到我们面前还给我微微一笑。很快一个星期以后要选班长,我就问他们,谁当选了?这个女孩真的是当选了,而且当时全班除了她自己,所有的人都选她。因为一个星期以后,大家认识的都只有她一个人,她随时都来帮助我们干活,有了任何困难,她都会来帮我们做。
所以我跟孩子讲,班长不是权力的象徵,他不是权力的象徵,不是去管同学的。班长是做什么?第一个班长是服务的,是为所有的同学服务的,这是一个领导者的心境。第二个班长是做榜样的,你首先自己你要带头做好所有的工作,这是班长的职责。绝对不是我当了班长,我就用这个权力去管同学,不是这样。所以我发现这个孩子不会当班长的原因,不是她不愿意学好,而是没有人告诉她,班长的意义在哪里。所以那一天我就带著全班同学,开始找我们的定位到底有哪些?我就跟他们讲,在家里是哪些角色?孩子说在家里我是儿子、女儿,我是哥哥、弟弟、姊姊、妹妹。我都把它全部列在黑板上,那在学校又是什么角色?他说在学校我是学生,我是同学,我是学长,我是学弟。在班级可能我是个科代表,我是个班长,或者我是个小组长,把这些角色都给它列出来,再一个一个的讲给同学听,每个角色要怎样去做,你才符合这个标准。所以在这个过程我才发现孩子都听得很专注,因为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你要怎样当个儿子。
我们现在想起来觉得很有意思,我们都以为孩子他应该知道,自己怎么来当儿子。但是我们思考一下,在孩子整个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们有没有教过孩子,你要怎样来做个儿子,才是个合格的儿子,他好像不太知道。甚至我们的爸爸,我们以前常常跟一些家长交流,比如说开车要有驾驶执照,我们去上公司,要有这些专业技能的凭证。但是我们把孩子生出来以后,父母就无证上岗了,没有经过任何的培训,也不需要任何的凭证就上岗了。但是父母是不是都知道,自己要怎样来做个母亲,怎样来做个父亲?可能还不太清楚。所以当时我们就跟小朋友给它列出来,点点滴滴的教他,你应该怎样做。发现这些孩子不是不愿意学,他们学得很快乐,所以立刻学校就会发生一些变化。当时我总结了一下,这些变化到底都是有哪些方面,我们到这个学校,第一星期都开始讲孝道,所以我感受到教孩子,真的没有那么难。老祖宗给我们的方法真的是最彻底的,「百善孝为先」,给孩子讲孝道,孩子的心就整个都柔软下来。所以第一个星期,我们到了学校,每天都讲孝道,跟孩子讲父母的恩德,我们才发现没有讲以前孩子真的不懂。
所以有很多同学当时就讲,老师,不讲孝,我们真的不知道妈妈原来付出了这么多。所以要让孩子先知恩,我们跟孩子讲当我们很小的时候,当我们学走路的时候,爸爸妈妈是怎样一步一步扶著我们蹒跚学步。现在我们的爷爷奶奶,可能他们年纪大了,他们走路会缓慢,我们有没有耐心也扶著爷爷奶奶慢慢的走?就像我们小时候,他们耐心的教我们走路一样。也跟孩子讲当我们生病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在我们的床前「昼夜侍,不离床」?所以现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可能他们生病了,我们用怎样的态度来回报?当我们还不会拿杓子吃饭的时候,母亲是怎样一口一口喂我们吃。所以现在爷爷奶奶老了,他们可能两手颤抖,拿不起碗筷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耐心也给爷爷奶奶喂饭?我们把这个小时候,父母对孩子的点点滴滴的付出,都告诉他们,那孩子他们都很感动,而且在这个过程,就开始慢慢的把浮躁的心,就愈来愈静下来。
所以在中国经典里面,孔夫子的学生,孟夫子讲了一句话,「人有四端」,我们教孩子首先教他做人,首先要有做人的这样的一个心境,所以孟夫子讲,一个人他的特徵是什么?有四种心境。第一个就是「恻隐之心,人之端也」,我们掌声谢谢这位老师。「恻隐之心,人之端也」,一个人首先他要有仁爱的心,仁爱的原点也在孝道,也在孝顺。当时我在教这些小朋友,他们孝心一起来每天就会写日记,我在想这个日记是个很好的方式,跟孩子做沟通。因为我曾经在一个学校,在这个民族学校之前,去另一个小学也去代课,代了四个月,那个班级有七十四个孩子。我不知道马来西亚的班级,一班有多少个小朋友?七十四个孩子,我站上讲台看到的全是眼睛,很多。我想我如何能够去了解每个孩子的状况?我只能通过一个途径去跟孩子做交流,所以后来我就让他们写日记。很多老师当时就问我说,我们班也写日记,但是孩子的日记都是用抄的,去把作文书翻一篇就抄给我。你怎么让孩子写真话给你?
后来我就在想,为什么孩子会去抄日记?可能我们在赞叹孩子的时候,就开始讲了说这个好辞、好句用得很多,华丽的辞藻用了很多。这样一赞叹,孩子就想老师喜欢这样的日记,我就要迎合老师的口味,去抄一篇给我。所以当时在孩子的日记,我就没有任何要求,我跟所有同学讲,日记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说真话,你说你的心里话。我这样讲,孩子不一定一开始会很信任你,我当时跟他们讲,比如说这个日记绝对不是完成任务,不是应付老师,你要应付我没有任何的意义。所以我就跟他们讲,你没有写的,你就跟我写一句话说,老师,今天我没有写的,都可以,但是你要写真话。所以在这个过程慢慢的很多孩子,就开始写出他的心里话,通过日记就可以对孩子做一些引导。所以当时我们在讲到「恻隐之心,人之端也」,很多孩子孝心一开,他就会写。
当时有个姊姊她就写到,今天我正在写作业,我突然想起来要给妈妈铺被子,我就走过去到卧室正准备铺,一看被子已经铺好了。这个时候我的弟弟走进来,说「姊姊,每天都是你帮妈妈铺,今天我来做。」那弟弟铺了,我就继续写作业,作业写完,我想起来要给妈妈洗脚,当我走进客厅,准备给妈妈洗脚,一看弟弟正在给妈妈洗,我的弟弟又比我先了一步,我就走过去,弟弟洗一只脚,我洗另一只脚。大家想像一下她的母亲会有怎样的面容?一定笑得合不拢嘴。那这些孩子没学《弟子规》以前,不是这样的,两姊弟常常吵架。所以我们就感受到一讲,孩子都会去做,而他一做,我们把他的日记拿出来全班一读,就是最好的榜样。所以我一读完以后,这段时间日记很多孩子都写,他们给妈妈洗脚,或者铺被子。
有一段时间也很有趣,因为我们孟夫子讲「亲亲而仁民」,就是一个人如果孝心开了,他会去把这个孝心拓展到爱周围的人,进而更拓展到爱护周围的环境、周围的物品,他都会去爱护,因为这个心境根本都在一个孝心。当时这些小朋友很有意思,我就看到有一天有个小孩他就写,今天我在路上看到一只小鸟,从巢里面跌下来摔死了,我想人死要入土为安,鸟死了也要入土为安,我就把小鸟埋了起来。我给它埋了起来,我还给它立了一个墓,写上小鸟之墓,我还在墓旁边默哀三分钟。因为「丧三年,常悲咽」,他说父母死要守丧三年,小鸟去世我给它默哀三分钟。而且孩子在做这个时候,他是很认真的,他说小鸟死了,它的妈妈会有多难过!所以他那种心境,他体会到自己父母对他的爱,他会觉得万事万物都会对它非常的关爱。所以他会用这种同理的心,去亲亲到「仁民而爱物」。
当时还有一次我们班在上课的时候,当时这个小朋友在闹,我叫了两声,那个声音被他们淹没了,所以我就拿著鞭子敲那个讲桌,我就使劲儿的敲了一下。晚上就有同学写日记,他把日记写出来就跟我说,老师今天你敲讲桌的时候声音很响,我想讲桌一定很疼。我当时一听要不要给讲桌道歉?所以我觉得面子也很不容易放下,但是一想我要做好榜样。第二天我就面无表情故做镇定,跟所有小朋友说,老师没有做对,所以要给讲桌道歉,给讲桌鞠了一躬,说对不起。因为我是这样要求孩子的,我跟他们说你使劲拍桌子都不可以,那我自己要先做,虽然做得不情愿,但是却发现孩子仍然很受感动。第二天那个日记就有孩子写,老师,你敲讲桌原因还是怪我们,因为我们没有好好的上课,才让你对这个讲桌这样使劲儿敲,原因都在我们这里,老师还去给讲桌道歉,应该我们给它道歉。所以就感觉这些孩子他的心,愈来愈柔软,愈来愈细。
在这个日记当中也很有意思,这些小朋友,当时我在带这个班级,有八个金刚。我不知道各位老师,能不能理解八个金刚的含义?我看很多老师都在点头。这八个金刚以前常常每天都打架,打到什么程度?当时我带他们是四年级,这些四年级的孩子,可以冲到六年级的教室跟别人打。我后来在想为什么他们去打架?这是结果,要解决问题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所以后来我在想,一个人的思想会决定他的行为,我们从一个人的行为,也可以去推断他的思想。这些孩子打架乐此不疲,而且我当时看到一些同学,谈起我们班的大金刚,满脸那种羡慕的神情,一脸的崇拜,谈起来觉得很厉害,就是用大拇指,像英雄一样。所以那天我抽了一节课的时间,跟小朋友讲什么是英雄。这些孩子我们思考一下,所有的同学都认为什么是英雄?我们的同学认为什么样的人会是英雄?他们会认为打架厉害的人是英雄。这个观念是谁教给他的?我们的父母有没有跟他说,你看隔壁的叔叔那么会打架,多厉害,有没有这样教过?好像没有。但是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念?他是在哪里学的?
可能很多是从电视,甚至有的动画片,塑造了英雄的形象,都是打败了很多的人,然后自己又一个人跑出来。所以这些孩子,认为这样子的人是英雄。那我当时就跟这些小朋友讲,有一个人打遍天下无敌手,但是全世界有一个人却永远战胜不了,这个人是谁?这个人就是他自己。怎样来理解?我跟小朋友讲,我们有两个自己,一个是人之初,性本善的自己,另外一个是沾满了坏习惯的自己。你要想回复到自己真正本来的样子,一定要战胜坏习惯。所以我跟小朋友讲,真正的英雄不是去打败别人,而是战胜自己的坏习惯,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比如说你今天想打人,你把拳头伸出去,你已经不是英雄了,因为打人是不好的。如果你能忍住不打,你反而是英雄,因为你忍住了自己的坏习惯。所以那一天有个同学他就写日记,「今天我的同桌来骂我,我正想出手去打他,我突然想到老师讲的话。」
因为当时我跟他们讲,有一个法宝可以让你成为英雄,什么法宝?只有一个字,就是要忍。我就问他们忍无可忍要怎样?他们说忍无可忍就无须再忍。我当时就跟他们讲忍无可忍,还要再忍才是英雄。因为你忍不住,你就被坏习惯控制了,你已经是它的奴隶了,怎么还是英雄?当时这个小朋友他就讲,我正想打他,但是我突然想到老师讲的话,要忍人所不能忍,不能忍的时候还要能忍,我就把手收回来。於是我今天特别高兴,因为我当了一回真正的英雄。当时我把这篇日记也在全班读给大家听,结果「见人善,即思齐」,让同学们都相观而善,互相去学习别人的长处。那段时间果然班上的刑事案件就急遽下降,本来以前都忙於去当判官,每天都在那里审理案件,每天升堂开庭。后来这个明显打架愈来愈少,因为他们都开始转念,思想观念一转,行为就开始转变。因为他们都想当真正的英雄,而真正的英雄就是忍住自己,而不是去打败别人。
因为我跟他们讲,你打败别人的同时,败得最惨的就是你自己,因为你已经变成了坏习惯的奴隶,你已经不是英雄了。我们大大的去赞扬,这些忍住自己坏习惯的孩子,我们这种评价就会给全班导向,当时班上的气氛就变得很融合。所以我才知道小朋友很多的问题出现,都是因为没有给他们好的这些教育。当时有个小朋友他还来跟我讲到,因为我们讲「恻隐之心,人之端也」。我记得当时我们班上,打架最厉害的一个孩子,那个孩子他本来每天的心思,都在打架上面。当我们把仁爱的心、孝顺的心传递开以后,我就常常在办公室会遇到这些孩子,在街上捡到流浪狗,或者在路上捡到小鸟就拿过来,拿到我这里,让我给它养。
我们教室里曾经出现著,小朋友在听课,这个狗就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的散步,这些小朋友也觉得很自在。因为我跟他们讲,这个狗是在考验你们上课专不专心,你愈专心就给小狗也就做很好的榜样。那个上课比其他的时候更专注,没有孩子去开小差。当时有一只小狗,小朋友在一条阴沟里面捡到一只狗,当时全部的小朋友就去把这个狗,先用热水洗了一个澡,洗完澡他们又去找了个盒子用稻草铺起来,再把它送到办公室。一下课,我就发现很有趣的现象,班上最调皮的这些孩子,就是以前下课就去打闹的这些小朋友,反而现在一下课,就到办公室来看望这只狗,就围在那里。而且我看到是最调皮的孩子,把自己的牛奶拿过来,一滴一滴的喂这只小狗吃。我当时看了就很感动,就感受到不是孩子不好教,真是这样。当他打架的时候,是他没有感受过仁爱的那种平静的喜悦,他没有感受过。当他这种仁爱心唤醒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就是非常柔和的,这样子的一个孩子在我们面前。
曾经还有个小朋友,他捡了一只鸟过来给我,那只鸟刚刚从蛋里孵出来,就从巢里掉下来。因为我们讲要仁爱,我们自己一定是以身作则,所以那只鸟我放到办公室,它就到处扑它的翅膀,翅膀没有长满了又飞不起来,它一扑就会从桌子掉到地上,我又怕其他人踩到它。我要上课了,我就只能把它捧在手上,那一堂课我就捧著这只鸟,上了一堂课,这个鸟还时不时叫一声,我就感觉到原来上课也是可以这么快乐。上完这堂课,我就把这只鸟,问全班哪位同学可以认养。班上就有个孩子,成绩很不好的一个孩子,就主动来说他要养。我就把这只鸟递给他,捧给他,正好我就想起来,这个孩子每天写日记,都写同样的一句话,每天都这样,已经写了一个多月了。他怎么写?他说早上我吃了早饭,高高兴兴的上学了;中午,我高高兴兴的回家。每天都这样写,没有任何改变。
正好这个时候我把小鸟给他,我就跟他讲,你能不能每天记录一下,小鸟吃了哪些东西,它长了几条羽毛,你都写一下,写给老师,让我了解一下。从那以后,这个孩子他的日记,就开始变得愈来愈多,他就开始明白日记可以记这个,他没有压力。就有一天他日记就写到,「老师,今天这只小鸟已经羽毛长满了,我把它放了,我很高兴。」我当时我也很高兴,我说你做得很好,把小鸟已经养得它已经可以飞了。因为他还讲,我想它终於可以去找它的妈妈了。那孩子很快乐,过了两天他又写,老师,今天我放的那只小鸟回来看我了,还对我笑。我想请问各位老师,我们有没有见过小鸟对我们笑?有没有见过小狗、小猫对我们笑?好像没有。我当时就很好奇,我就跑去问他,你怎么知道是你放的那只鸟?孩子就跟我说,老师,我看它的眼睛我就知道是那只鸟。我当时觉得很奇怪,后来我又问他,那你怎么感觉到它在对你笑?小鸟笑是什么样子?这个孩子他也很认真的跟我讲,老师,我看它的眼睛,我就知道它在对我笑。
所以当时我就很惭愧,我有没有在这生命当中去体会过,万事万物的那种笑容?他为什么能够感受到小鸟的笑?那是因为孩子在用心体会,他不是用眼睛看的,他是用心去感受的。那天这个孩子给了我很深刻的教导,那天我骑著车回家,在路上我就使劲的看,这些树有没有对我笑?我就发现真是这样,一个人的心境改变了,周围的环境就开始发生变化。我那天心情非常愉快,因为我真的感受到每棵树都在对我微笑。所以我们才感受到,世界仍然是那一个世界,我们的心变了,周围的环境好像就开始变化。当时我所感受到的是孩子他们一教,就立刻可以去做,而且他们一做就会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了以后去做,就会这样的快乐。
曾经我们在接受一次采访,主持人问我,现在很多孩子学得很苦,为什么你的孩子学得很乐。我当时我就觉得很奇怪,我说学习本来就是快乐的,因为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第一句话就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乐?因为第一个学了以后没有时习之,不去做,学习都是为了一个分数,都是为了一次应付,他怎么能够快乐?另外学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先教孩子做人,先教孩子认真的态度,孩子不光是学得快乐,而且能学得很好。所以在整个一年的过程实践当中,我去到了两个学校,第一个是在庐江汤池一个学校,有七十四个孩子的一个班级。这个班当时是全校成绩最差、纪律最差,都不好的一个班,换了几个班主任。我们带他们四个月,孩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光是行为、习惯的变化,而且学习成绩也变化很大。当时他们在就是四个月以后,学习成绩在那个学区,上升了六个名次。我就觉得我并没有花更多的时间,教他们如何来背书,如何来写作业。但是因为孩子的恭敬心起来、孝心起来,他学习的动力都不一样,所以他们整个学习都开始变。
第二个是我到了山东,也是个学校,整个是回族的孩子。这个学校刚刚也跟大家报告,没有老师愿意去,仅仅一个月也是发生这样的变化。所以我们在整个过程,愈来愈让我感受到,人是可以教得好的。我们有足够的信心能够把所有的孩子教好,因为中国有五千年的智慧,它已经呈现出来的是五千年的方法,五千年的效果。所以我们沿著老祖宗这样的足迹去教,一定能够把孩子教好。所以接下来在明天、还有后天的课程,我会继续向各位长辈和老师具体的汇报,在这两个学校里面,是怎样来具体落实《弟子规》,具体把《弟子规》怎样结合我们的课程,来教学的。今天先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谢谢各位长辈,各位老师。
各位长辈,各位老师,大家请坐。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来自中国四川的成都,我的家乡在四川成都。在这几天跟有些老师交流,很多老师说有听过这个地名。我在去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学习以前,一直是个小学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在去庐江以前教学有六年的时间。在这次来马来西亚,也是很出乎我的意料的一件事情,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因为这样的原因来马来西亚,所以这一次是我第一次来,也是我第一次走出中国,谢谢。我在十五号的早上从中国的山东出发,在我离开山东的时候,那天早上的气温是零下五度。我不知道各位老师,有没有感受过零下五度的这种温度?我当时走到路上,小河已经全部结冰了。后来就乘飞机到了广州就是二十多度,然后再到马来西亚,就感觉一天就从冬天走到了夏天。
我那天出发的时候,有个很深刻的感受,早上五点半我们就起来,因为要很早出发。我到楼下的时候,发现我们中心的很多老师等在楼下,等著来送我。因为他们说,我们中心要把你嫁到马来西亚去,你要远嫁重洋,我们娘家的亲人要来送一送,所以就感觉到很有意思。我当时走到餐厅也觉得非常的感动,因为前一天,我们的老师就给我包了很多饺子。他们说不知道马来西亚有没有饺子吃,说你要多吃一点。所以「多吃一点」这几个字,这几天就在耳边回响。到了马来西亚,我感觉我每天都在吃,从早上一直吃到晚上,吃得我觉得已经长胖了不少。所以感觉并没有离开家,只是觉得从一个家来到另一个家。
我们不得不想起来,到底什么是家?请问各位长辈,什么是家?我以前觉得,我的家就只在我的一个小小的家庭里面,有爸爸和妈妈。但是随著学习传统文化,让我愈来愈体会到,有爱的地方就是家。所有的我们这些老师,都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我来到马来西亚,一点都没有感觉是在外国。因为每张脸都笑得这么真诚,每位老师都是那样的亲切。所以在整个学习的过程,愈来愈体会到的,就是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就是在让我们感受,周围所有的朋友、所有的长辈,他们对我们点点滴滴的付出。进而让我们有能力去回报,这些有血缘关系也好,没有血缘关系也好,这样的人都是亲人,回报这些亲人。
我今天讲课的题目,是「爱心伴孩子成长」。其实我是没有资格站在讲台上说是讲课,因为我是个比较年轻的小学老师,说经验也不能讲很丰富。但是觉得很幸运能够遇到圣贤的教导,能够遇到传统文化,所以在自己学习的过程很受益。这样的受益就要和长辈,和我们很多的老师,还有同仁要汇报、要分享。所以今天这个课题,让我想起我自己的老师,我想我们在座的,我听说都是小学老师。我们回想一下,我们自己成长过程当中,印象深刻的老师都是谁?留在我们记忆当中的这些影像,都是些什么?可能不是当时的那一道题,而是当时这个老师讲题时候的态度,和他的笑容,甚至一个手势,可能都留在我们心里。让我想起我初中时候的数学老师,我在上初中的时候,这个数学老师姓秦,叫秦老师。
那她给我们上第一堂课,就留给我们一个好习惯,直到现在,我所有的初中的同学都有个习惯,就是在用作业本的时候,第一页纸都要把它变成空白的,不写,从第二页开始写。我不知道有没有老师有这样的习惯?当时这个老师她给我们发新本子的时候,就跟我们讲,把第一页空出来,我们都觉得很奇怪。老师就说,这一页空白的纸代表的是什么?代表的是一个学生走到老师面前,就像一张白纸。而以后所有的知识也好,技能也好,还是为人处世的态度,都是老师教给我们的。所以我们后来再翻开作业本,每次打开,看到这第一页的白纸,就让我们生起对老师的这分感恩之心。这个习惯,我们的同学一直保留到现在,而每次这张白纸还会提醒我们,学习的时候要谦虚,时时让自己归零,向周围所有的人学习。
当时我记得秦老师还有些行为,也让我们非常的感动。比如说在我的记忆当中,这位老师几乎没有批评过同学。她教数学,当时班上有些同学成绩也不是特别理想,老师很想给他补习,但是她又怕单独给这些同学补习,会造成这些孩子心理的压力。所以她就想了个办法,我记得在初三的时候,每到周末(我们的周末是星期五),这个老师就会对全班同学发出邀请,说愿意到我家作客的同学,都可以今天晚上跟我回家,我们班上就有十几个同学去老师家。老师向全班邀请,在私下里对这些需要补习的同学发出邀请,就有这些需要补习的孩子,还有些成绩中等的,也有些成绩很优秀的孩子都去,这些成绩比较落后的小朋友,就不会有压力。后来我们到了老师家里,我记得老师的先生就给我们煮粥,拿了一个大锅,煮了一大锅粥,分给我们同学吃。老师的女儿就洗菜,我们的同学就帮著去摘菜。吃饭的时候这个桌子还不够坐,把这个门板卸下来,放到两个凳子上,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现在想起这种场景都觉得这种生活,这种学习很有意义。过后老师再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情况,给我们出题让我们做。那在这样子单独辅导,老师却从来没有收过任何的费用。
我记得有一天我的母亲,带著一条丝巾,还有水果去看望老师。我就看到在门口,秦老师跟我的母亲就在那里推拖,她说不收。当时我就在想,一条丝巾也算不了什么,老师收下也是应该的,为什么老师不收?直到现在,我才能够有一点点的体会,丝巾虽小,但是却代表的是老师的一个态度。她要告诉我们所有的孩子,她对我们的付出,是完全不求回报的,她对我们的付出是没有任何代价,不需要交换的。后来她把这个水果收下来,转身就分给了我们同学吃。直到后来我们同学都长大了,我的很多同学结婚的时候,他们都回到这个学校里,去找这位老师来做他的证婚人。所以常常这位老师的邻居都很羡慕她,说你虽然只有两个女儿,但是感觉到,你的孩子怎么这么多。为什么老师的孩子会有这么多?因为老师以一颗母亲的心来对待我们,所以虽然已经离很久了,但是我现在想起来,仍然非常的感念这位老师。
后来我也就当上了一名小学的老师,当我踏上讲台之前,我也立下雄心壮志,想要成为一名好的老师。我去到学校,就接了一个一年级的班级,我想请问各位长辈、各位老师,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好不好教?我看到有的老师会心一笑。我以为很好教,因为那个学校初出茅芦,也不懂,我就每天面带微笑,我发现笑了不到一个星期,就变成了怒目金刚。因为一对他们很好,他们就骑到我的头上来,我每天就非常的劳累。因为我每天对他们威逼也好,利诱也好,甚至大吼大叫,那都只有一时的效果而已。比如说上课,他们一闹,我就像救火队员一样,这边压下去,那边又冒起来,所以每天自己很累。我还在心里想,因为我曾经听到说,有的老师被学生气哭了,我当时就想,我可坚决不能让他们气哭了,所以我就每天绷著个脸,很凶的样子,我以为这样就是有威信。直到后来学了传统文化,才了解到威信有三种,一种是暴察之威,一种是狂妄之威,还有一种是道德之威。「暴察之威成乎危弱,狂妄之威成乎灭亡」,唯有「道德之威成乎安强」。什么是暴察之威?就是脾气很大,自己不做,每天像个警察盯著孩子看。孩子不对,就发脾气,仍然不听就发更大的脾气,所以这个团体会愈来愈危弱。其实不光是治理一个班级,所有的团体都一样。
我记得当时在庐江有位企业的总经理,一个企业家他学习了传统文化以后,让他的企业起死回生了。他就到讲台上去分享,他说以前比如说,公司里的员工,像吃饭的时候,他自己就跟员工吃的不一样,让厨师专门给他做,只要不合口味,他说我就冲过去,把厨师骂一顿,并且跟他讲说你怎么样?想被辞退!这个厨师就很紧张。他说他的公司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盯著员工干活,只要他不盯著,员工就偷懒。甚至是就在背后,只要是不被你逮到,就很庆幸,公司就愈来愈危弱。到后来他学了传统文化以后,这个老总也非常积极,回去给他们公司所有的员工鞠躬,甚至早上第一个到公司。他说以前打考勤,仍然有人迟到,现在没有人迟到。他们所有的领导都是比员工更早到公司,并且站在门口迎接每位员工来上班,见到员工全部九十度鞠躬。他说现在他公司的业绩也愈来愈好,而且员工也都不用管。他说现在我很放心到处走,员工一定不会有问题。
那一天我也很反省,在我们带班教孩子,也是一样。当时我为什么会那么累?自己脾气很大,像个警察,自己不做,每天还盯著孩子看。结果孩子也是当著我一个样,背著我就另外一个样,所以这种威信并不是真正的威。直到后来才知道,真正要树立老师的威信,没有那么难,就是以身作则而已。我们自己说的话,自己要先做到,这样我们的孩子对老师才会有信任。我在上班以后也很幸运,遇到了一位很好的老师,当时我也不会教学,这位老师是个长辈引荐给我。他说这位老师是中国最年轻的特级教师,也是全中国当时评了十家特级教师,这个老师很年轻就有很多的头衔。所以我也很紧张,就约好时间去拜见老师。
当时是去请教一堂课,我不知道我们马来西亚,有没有上公开课的这样的惯例?没有。我们在中国有常常会上叫观摩课,或者叫公开课,就是请很多老师来看你上这堂课。我当时为了去请教一堂课,我就带著课本就去了,坐在那里忐忑不安。因为这位老师还是一位,当时我们成都市最好的小学的校长。我去到那里老师正在开会,我没有想到他见到我第一句话,他跟我说「对不起,让你久等了。」我当时就觉得很感动,因为我只是很年轻的一个教师,而他已经有相当的经验,我等一等那是应该的,但是他却给我道歉。之后他说的每句话,他跟我讲,他都是以商量的口气,他说我的看法是这样,你再斟酌一下。所以我才感觉到真正有学问的人,我们讲「学问深时意气平」,他会愈平和,会愈谦虚,他的学问其实会愈高。
当时我去问老师上课怎么上,老师就问我,你上这堂课,教学目标到底是什么?我不知道马来西亚有没有提前备课的习惯?要备课。会不会写教学目标?我们也是要写。我以前写的目标都是要学会几个字、会写几个字、课文要读通,哪些地方要读得有感情,我都是这样写的。我就把这些汇报给老师,但是老师把那个本子一放,他仍然问我,这些是一个短期的目标,我们要认清楚学会一篇文章以后,到底为什么?那我当时就愣住了,因为我没有去思考过,学会一篇文以后到底是为什么。老师就跟我讲,我们的教学要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我当时一听,觉得这个话好像是离我太远,因为我想我是教语文的,不就是教孩子读书、写字吗?听、说、读、写就是这些,我怎么能够为他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老师跟我讲,每堂课都可以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我当时就很震撼。所以在学习了两年传统文化以后,对这句话才有一点点的认知和体会。所以不得不让我静下心来,再一次的思考,到底我们学习的目标是什么?
我曾经问过我们班的同学,有一次我去教学,班上的孩子就问我,因为我去那个学校,前期一直在讲如何上课的态度,就没有把语文书翻开。这些同学就说,老师,你怎么来了两天还没有上语文课?我当时就问他,请问你什么是语文?我不知道马来西亚是称叫什么课程?我当时就跟他讲语文,语是语言,就是教我们说话;文是文字,教我们写字。说话是学习口头的表达,学会与人用口头来沟通,写字是要学会书面的沟通。人与人沟通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为了吵架,为了制造矛盾?不是,是为了让我们更加的和谐相处。所以那天我就问了全班同学,是个四年级的班级,我问他们,请问各位同学,你们为什么来上学?我不知道有没有老师问过我们的同学?有老师点头。我发现他们就愣在那里,全班有七十多个孩子没有一个人回答。有个孩子就说,妈妈让我上学,我就上学。有个孩子说上学为了找个好工作。好,我又问他,那为什么要找个好工作?他说找个好工作可以赚钱。我又问他为什么要赚钱?他说赚钱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后来我又问他,怎样的工作才是个好工作?所以这些问题一问出来,孩子都愣了,愣在那里。
所以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情,当时我们有个家长在学习《弟子规》,带著孩子一起学,他的孩子还没有到上学的年纪。有一天这个妈妈带著他的儿子,来到了一个超级市场买东西,就遇到了一位母亲的朋友,这个叔叔就跟她的儿子开玩笑,就说你怎么还不去上学?小朋友觉得很奇怪,他马上就问他的妈妈,妈妈为什么要上学?叔叔脱口而出,上学为了赚大钱。这样一句话出来,他的母亲因为有学《弟子规》非常的紧张,立刻就跟这个叔叔示意不要再讲,她就蹲下身子跟他的儿子讲,孩子,上学不是为了赚钱,上学为了学本领,为什么要学本领?学会了本领可以服务大众。比如说刚才有位卖包子的叔叔,我们去买他的包子,他有什么本领?他会做包子,所以他可以用这样的本领来服务大家。我们去买了包子,我们怎么来感谢这个叔叔?可不可以把你的洋娃娃送给他?小朋友说送给叔叔,可能叔叔不需要。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我们就把钱给叔叔,让他去买他需要的东西,这是上学的目的。所以我们古人讲「读书志在圣贤」,但是现在很多人读书志在赚钱,我们去体会觉得这个差距差得太远了。
在这个古典里面有句话叫「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它讲社会和国家是互助的,这样的一个结构,不是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当时有个母亲带著他的儿子,也是学《弟子规》,他们小区都有保安的叔叔。当时她就带著她的儿子路过保安亭,她就跟儿子说,孩子,跟保安叔叔鞠躬。儿子说他是来看大门的,我干嘛要给他鞠躬?这个母亲就立刻跟孩子讲,上到国家主席,下到保安以及清扫街道的清洁工人,都在做同样的一件事情,在做怎样的一件事?服务大众,都在为大家付出和服务。如果没有他们,我们怎么有安定的环境?没有清扫街道的阿姨,我们怎么有清洁的马路?我们都应该对他们抱以同样的感恩,只是他们的分工不一样而已,但是他们的付出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对他们的恭敬和感恩,也应该是一样的。这个母亲这样一教,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待每个人,都要有这样一种平等的、恭敬的心境。
当时我跟小朋友讲,我们读书的目的也是一样,读书不是为了要让自己,好像可以过上非常享乐的日子,而是我们学会了本领服务大众。在中国还有个故事,在中国几千年前,也是一个圣哲人叫老子,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个老子他很有智慧。有一次老子要出海关,要出关,当时这个海关官员就想到老子很有智慧,就想请教老子一个问题。海关的官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这个很老实听话,反应不是特别快,比较木讷;小儿子聪明伶俐。这个官员就问老子,你能不能够帮我看一看,等我老了以后,我要靠哪个儿子?老子就说那好,把你的儿子叫过来。这个官员就把两个儿子叫到老子面前,老子就从兜里掏出了一把钱放到桌上,就跟这两个儿子说,你们俩谁去打爸爸一下,这个钱就是你的。这个大儿子一听,他根本没有听到说钱是我的,他只听到要打爸爸一下,他想那怎么可以,爸爸对我这么养育付出,我怎么可以去打爸爸?
但是小儿子他就想,我打爸爸一下,爸爸也没有任何的损伤,父亲又没有损失,我又能赚到钱,何乐不为?於是就冲过去打了爸爸一下,抱著钱就跑掉。老子就对官员讲,你知道了要靠哪个儿子吗?请问我们各位老师,他老了以后,要靠哪个儿子?要靠大儿子。曾经我们跟很多家长讲这个故事,接下来就问家长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这个官员要靠大儿子,但是现在我们都在朝哪个方向,在培养我们的孩子?可能我们发现这个孩子老实木讷,心里还会非常的不高兴。还在想你看人家隔壁家的儿子,聪明伶俐,脑子还会转弯,你都一根筋都没有办法动。过了几十年以后,果然就像老子预计的一样,大儿子一直守在父亲的身边,每天孝养父母。但是这个小儿子,也像他小时候表现出来的聪明伶俐一样,他很会做生意,很会打算盘,所以他就走到很远的地方去做生意,赚了很多钱。有一天这个海关的官员得了重病,他已经感觉他的生命快要完结了,所以找人带信给他的小儿子,希望他的小儿子回来见他最后一面。
小儿子接到这封信以后,第一个念头也想回去看看父亲。但是因为他很会算计,接下来他就开始算,这样符不符合经济学的原理。他算我回去看我的爸爸,第一我不是医生,回去以后对我父亲的病也於事无补。第二我回去的路上要耽误多少时间,让我少赚多少钱。他想第三不仅少赚钱,路上来回还要路费,那不仅不进钱还要出钱。一算结果还一样,爸爸还是会走,那我不回去也是一样的,直到最后小儿子没有回家。所以我们就开始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这两个孩子到底哪个孩子的人生更有意义?大儿子可能没有赚很多的钱,他可能就在这个小地方陪著他的父亲,每天孝养父母,团结邻里。每天当他有孩子的时候,他尽自己父亲的本分,尽自己先生的本分对太太好,教导儿子,每天过得很踏实。小儿子他赚了很多钱,但是我们思考一下,等他的儿子长大,他老了以后,他会有怎样的结局?他根本体会不到父母的这种心境。
所以在这个学习的过程,我们一直都在体会,到底怎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我们讲要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什么是幸福?我们自己幸福吗?我曾经问了我们身边的老师,我问他你觉得幸福吗?他说我很幸福。我问他你为什么觉得很幸福?当时有个老师就跟我讲,我每天下班,哪怕我加班很晚,我回家了,快到家门口的时候,我就看到我的先生,一定都在路口等著我回家,她说那个时候我感觉很温暖而很幸福。当我和先生一起走到家里,往家走的时候,看到我的家里灯一定是亮的,她说我的婆婆正在给我们准备晚餐,这个时候我感觉很幸福。
我后来又去问另外一个老师,他也跟我讲,他也很幸福。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每次我回到家里见到母亲,母亲都会告诉我说,亲戚聚会的时候,所有亲戚都讲,你真是好福气,儿子不用你操心。他说这个时候我能感受到,母亲的那分安慰和喜悦,他讲虽然我没有赚很多钱给妈妈,但是这个时候我知道我的母亲很幸福,所以我也很幸福。他说还有我的弟弟从同学家回来,从初中的时候就跟哥哥讲,「哥哥,我到很多同学家里去作客,没有哪个家里这些兄弟相处,有我跟你这样亲密的,我们兄弟俩都不吵架。」他说这个时候我做为一个哥哥,我感到无比的安慰和幸福。他的这些回答,让我重新来体会到底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我们在沿著自己做人的本分去做,我们的内心就会生起无限的喜悦。
我又想起一个故事,当时有个老师去讲课,一讲完下面这些员工就跟老师说,你们每天这样子讲课又不收钱,我觉得你们一定很苦。这个老师说难道我脸色不好看吗?这个员工就讲,不是的。我给你讲个故事,你看中国人讲「克己复礼」,你看克制自己,那多苦!他就讲了个故事,曾经有一对夫妇,先生喜欢吃鸡蛋白,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听得懂?那个鸡蛋有两层,先生喜欢吃鸡蛋白,太太喜欢吃鸡蛋黄。他们俩结婚以后,太太就把自己喜欢吃的蛋黄留给先生吃,先生就把自己喜欢吃的蛋白留给太太吃。他们俩到六十岁,吃了可能有三十多年,到他们六十岁的时候都变成老头和老太太。有一天坐下来聊天,一聊到才发现原来对方喜欢吃的,和自己喜欢的不一样,两个人就大笑起来。
当时员工就跟我们的老师讲,你看中国人有多苦!都吃不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要是我,我就直接跟我的太太说,我喜欢吃蛋白,把蛋白留给我吃;你喜欢吃蛋黄,留给你吃。那不是都可以吃到自己喜欢东西吗?我不知道各位老师听了这个故事,觉得这对夫妇过得很苦,还是很乐?是觉得很苦,还是会觉得很幸福?所以当时我们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这个员工他会觉得很苦,因为他没有去体会过为对方著想,以及对方为你著想的那种幸福的感觉,他从来没有去体会过。所以当时我们就跟他讲,真正的幸福到底是什么?吃到了蛋白和蛋黄那种乐乐多久?那不过就是一时的嘴巴对舌头的满足而已。但是我们一回想起来,这一对老年夫妇一起携手走过几十年,发现对方原来时时都为自己著想,那是怎样的一种幸福!
所以中国人的幸福,那是心与心的交流,那是时时感念别人对我们的关怀和爱护,以及时时我们自己去关爱周围的人,这种幸福哪里是吃到一块蛋白和蛋黄,欲望暂时的满足能够比拟的?我们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愈来愈感受到幸福与我们的心境有关,与我们的思想观念有关。我们要真正把幸福带给我们的孩子,我们自己要先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所以让我们想起,当时有个老师问了我三个问题,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我们的每天有没有去感受过,周围的人对我们点点滴滴的付出?我们的每天在每个细节当中,有没有感受到幸福?在我们每天成长,每天工作,人生一步一步走向晚年的过程当中,有没有积累我们自己的德行?我们回报了多少关心我们的人?当时我听到这些问题,我还有点听不太懂,直到现在学了两年了,才愈来愈感受到真是这样。每天都有多少人在关怀我们,但是以前自己却看不到,因为自己的心很麻木,觉得所有的人对我的关怀是应该的。
让我想起我们的孩子,现在他们过得幸福吗?曾经看到了个报导,这个报导上写到,现在的孩子不快乐。我不知道马来西亚的孩子快不快乐?曾经我听到,我们有个幼儿园的老师他讲,当时有个老人家就在那里愁眉苦脸的,跟这个老师说,我的孙女现在都笑不出来,你看我的童年很快乐,但是我的孙女儿却这么小就笑不出来。老师就问他,你的孙女儿多大?他说十二岁了。这个老师一笑,你的孙女儿十二岁笑不出来,有什么好奇怪的?我的学生幼儿园的,才三岁就已经笑不出来。当时我们一听觉得很惊讶,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不快乐?当他童年的时候都没有办法感受到快乐,他长大以后能快乐吗?所以不得不让我们去找原因,孩子不快乐是结果,原因到底在哪里?
让我想起当时我去听一堂课,一堂《弟子规》的课,老师教的是一些六岁到九岁的这些孩子,当时老师问了一个问题,问所有同学说,「请问各位小朋友,你们什么时候最快乐?」一个六岁的小姑娘站起来,她说「老师,走到哪里就守哪里的规矩,我觉得很快乐。」我当时一听觉得很奇怪,因为我觉得,守规矩就像把手都绑起来,怎么会快乐?直到学习了两年,才让我静静的去体会这句话。如果一个孩子我们来设想一下,他不守规矩,他能快乐吗?比如说他在家里骄横、跋扈惯了,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当他到了学校,他要同学的玩具,同学不给他,他一定要,就会跟同学怎么样?两个人一定会抢起来,他可能会打得鼻青脸肿,他可能每天都在这样过。
我们在想班级有班级的规矩,比如说上课不可以随便讲话,不可以四处走动,那这个孩子说,「我就偏不守规矩,我要走来走去。」可能下课老师就会找他谈话,那他每天会快乐吗?这个孩子长大了,如果进入了一个公司、一个团体,他自己想我要有个性,我干嘛要跟你们一起相处?结果这个孩子和公司所有的员工格格不入。比如说他早上故意迟到,我就是不守规矩,那可能没多久老板就会把他开除,不需要这样的员工。这样的孩子他从小到大会四处碰壁。如果他守规矩,比如说这个孩子,他走到班级守班级的规矩,他上课就听老师的话,安心的听课,认真完成作业,下课也遵守和睦相处的规矩。当他在上班以后到了公司里多观察,看看公司都有哪些好习惯,他就很快的能够融入一个团体。我们去想一想,这样他,真正的能够轻松和快乐。
曾经有两个大学毕业生,到了一个公司应聘,她们学历都还不错,两个女孩。当时这个公司的领导就想著,年轻的员工要带出去,一起去招待客人,要历炼一下他们为别人服务的能力。这两个女孩子是湖南人,我不知道我们的老师,了不了解湖南人喜欢吃怎样的菜?她们喜欢吃辣椒。当时公司请客人吃饭,请的客人是广东人,广东人喜欢吃怎样的菜?比较清淡或者比较带甜味的菜。我们要请客人吃饭,要点谁喜欢吃的菜?我想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但是这两个孩子大学毕业,却真的不知道。她们到了圆桌上,就开始跟客人一起吃饭,领导就点了广东人喜欢吃的菜。吃到一半,这两个湖南的女孩子就非常的不满意,在餐桌上就议论起来,就在那里说没有菜可以吃。领导觉得很没面子,就专门给她们点了一盘有辣椒的菜,菜一端上桌子首先给谁吃?那这个桌子一定会转到客人面前,让客人先吃。
但是这两个女孩一看,终於有一道菜自己喜欢的,客人拿著筷子正准备去挟,还没有挟起来,她们就把桌子一下子转到自己面前,就认著那个菜吃,领导又把菜转过去,她们又把它转过来。结果这餐饭吃完了,吃得老总满脸通红,下来以后就跟这两个女孩子讲,你们觉得这餐饭吃得怎么样?这两个女孩一点都没有感觉,就回答说幸亏最后有一道菜,我们还比较满意。她们有没有感觉自己是在做什么样的工作,当下自己是怎样的角色。然后领导就跟她们讲说,你们难道不知道上了菜,要先客人吃吗?这两个孩子说是这样吗?我从小到大家里吃饭,都是我第一个吃。我从小到大妈妈都会问我,女儿你喜欢吃什么?我都做给你吃。
所以我们感受到,现在的孩子没有学习,即使他大学毕业,他不懂得与人相处的规矩,他可能会碰壁,他可能会造成很多人的困扰,因为没有人教过他们。但是相反,我们看到中国古代的这种典籍,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规矩,从餐桌上就开始教。比如说有一部经典,它就写得很清楚,吃饭的时候要怎样吃。它当时就写到这个孩子跟父母一起吃饭,第一要自己摆桌子,要学会摆桌子,把这个菜、碗盘都摆好。第二它讲到父母亲在吃饭,孩子要学会观察,观察什么?它说要去看妈妈爸爸喜欢吃的菜。怎样才是喜欢吃的菜?挟得比较频繁的菜,老去挟那个菜,那个菜就是爸爸妈妈喜欢的菜,那喜欢的菜就要把这个菜放到父母的面前。还要去观察父母的碗里面没有饭了,要马上起来添饭。后来我跟很多小朋友讲,因为每次我到班上,我第一堂课我都会跟小朋友讲,我说肖老师很会看谁是最聪明的孩子,请问我们各位老师,怎样的孩子最聪明?我们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曾经有个家长,他的儿子很活泼,那怎样才是活泼?在机场大吼大叫。在这种公众场合就在那个拿著那些宣传单,叠飞机到处飞,然后在这个整个机场的大厅里大吼大叫,所有的人都看著他。他旁边一个阿姨就说,你的儿子真活泼,活泼的孩子,好动的孩子很聪明。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这是真正的活泼吗?这叫没有家教,没有规矩,把父母的脸都丢尽了,父母还不知道。后来我跟小朋友也讲什么是真正的聪明?聪明是不是你会做数学题?会考一百分那叫聪明吗?后来我就跟小朋友写到「聪」,对不起,我写的简体字,能不能看得懂?聪和明,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讲到「君子有九思」,有九个思惟的方式和态度。其中两个就是「听思聪」和「视思明」,什么意思?就是会听、会看,耳聪目明。那怎样的孩子才是耳聪目明?比如说别人一句话,你能听出他话里的意思;你要会看,看到别人的需要,并且进一步的去帮助对方。
当时我在带班的时候,我就跟孩子讲到聪明,我就跟他们举例子,比如你的同桌打了个喷嚏,你听出个什么?他说我听出他可能要感冒了。那我问他们,我们可以做什么?他说我可以给他拿药。我说是,那当下可以做什么?可以立刻递上一条纸巾,这就是聪明,因为你会听并且你会做。那正在讲到这里,当时我的黑板就写满了,我没有找到黑板擦,我当时就正好问小朋友,请问黑板擦在哪里?这全班的孩子就一愣。我就正好问他们,从老师这句话你听出了什么?然后孩子们就说,我听出了老师想擦黑板。我问他们,我们可以做什么?孩子们就说,我们可以帮老师找黑板擦。
我就继续问他们,我们可以做什么?有小朋友就说了,我们可以帮老师把黑板擦干净,我连问三遍没有一个孩子行动,他们就坐在底下。我问他们可以做什么?孩子说我们可以帮老师把黑板擦干净。我问一遍,他们回答一遍,反正我就一直面对他们微笑,仍然问他们我们可以做什么?把那个「做」说得很用力。终於在问到第四遍的时候,有个男孩他就从座位上站起来,在地上捡起黑板擦,把黑板擦干净了。我当时就跟全班同学讲,这才叫聪明,聪明绝对不是落在嘴巴上。所以我就感受到我们现在的孩子,他的学习都是停留在嘴上,停留在试卷上,但是很少能落实在生活中。那些道理他都懂,甚至讲起来的时候比老师还能讲,但是他就是不做。
如果我们考试问小朋友说,看到红灯你要怎样?他会说红灯停,绿灯行,他都能够在卷子上答出来。但是生活当中遇到红灯,看到左右没人,可能他就过去了。所以现在我们所感受到的,是教学和生活脱节,所以教出《弟子规》讲,「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一句话都不做,不力行,但学文,就是只知道学习考试,用嘴巴磨嘴皮子。长浮华,成何人,这些孩子一个个都能言善辩,但是做到的却微乎其微。所以当时也让我觉很有意思,觉得这些孩子,自从这个小朋友动起来以后,我发现班上的小朋友,就开始变得真正的愈来愈聪明。比如说我到了学校,本来这些孩子没有习惯帮老师抱本子,帮老师拿东西。我当时我就抱著一叠作业本,要回办公室,抱起来,我就问小朋友,你们看到老师抱了这么多本子,你们看出了什么?你们能不能帮著做些事情?有孩子就会过来帮老师抱本子,慢慢就会养成一个好习惯。
后来我到学校刚刚进校门,我们班的同学在二楼看到我,就会有五、六个同学冲下来,把我的这些包、这些作业本,几个人全部就抢过去,就帮我拿到办公室。我们点点滴滴的启发孩子,他其实做得很快乐,比如说老师在咳嗽,你可以做什么?听到老师咳嗽了,孩子可以做什么?他说可以给老师倒一杯水,我们这个时候就可以教孩子如何倒水。后来我到学校,我就感觉很自在,就让我想起最早在刚刚带班的时候,我有一次下课的时候,那几个小朋友帮著我,抱著书本回办公室,有个男孩就高声的叫了一声说,「起驾回宫」。就感觉到一个老师在孩子心目当中,这个地位非常重要,被侍侯得好像一个皇太后一样。但是事实上我们没有这种想法,只是希望我们要成就一个孩子,为人处世的态度,让他们真正的学会在生活当中的灵活度。
曾经我在深圳上班,当时有个校长就跟我们全体老师讲了一件事,他说那一天他也是刚刚招聘了一个大学生,有一个学校来参观。他就跟这个大学生说,去倒一杯水来给客人。这个指令难不难?这个大学生就去倒水了,很久没有倒过来,过了一会儿来了,没有水,给校长说对不起,校长,隔壁的门锁了。校长说你再到隔壁去,隔壁的隔壁去找一下有没有杯子和水。这个大学生又去了,过了一会儿又回来了,还是没有倒过来,说校长,这个办公室没有杯子。然后校长说,你可不可以找个老师倒杯水来?这个大学生又出去了,过了很久又回来,跟校长说对不起,校长,我没有看到其他的老师。校长就说,一个大学生一杯水都倒不来,我如果把这个老师要到我的学校,可能是我的负担。所以如果是实习的话,他可能就会把他辞退,不会再要他。
所以让我们感受到,现在学校培养了很多的毕业生,但是公司觉得缺人才,找不到人。原因到底在哪里?不是缺高学历的人才,不是缺会考试的人才。而是缺真正会灵活的处理每件事情,会做人、会做事这样的人。所以我们就感觉到,一个孩子真正的有学习,那才是真正的活泼。曾经有家长问我们说,你们把孩子教《弟子规》会不会教傻了?我不知道我们的老师,有没有遇到这样的家长,你看学那么多规矩,还敬礼,这个会不会傻乎乎的?当时我们就跟他讲,我们的孩子看到你要进门,他会给你拎一双拖鞋;看到你坐下来累了,他会到背后给你捶捶背;看到你渴了,会立刻送一杯水,这孩子会傻吗?绝对不会傻,而是真正的活泼,真正的聪明。所以在这整个教学的过程,让我感受到的就是在学《弟子规》的过程,孩子学得很快乐,而且愈学脑子愈灵活。
我当时在教学的过程,就正好有个机会去到中国的山东,山东有个回族小学,这个学校全是回族的孩子。这个学校当时的校长请我们的老师去教学,为什么?他当时到庐江去听课,听完了以后,他觉得传统文化一定要带回学校,去教他的学生。这个学校是什么状况?所有的孩子一共才一百左右的学生,但是没有老师愿意去教。为什么?因为学校常常会有暴力和冲突,每天学生都会打架。而且有的老师就讲,我情愿没工作,我也不会去那里。那些学生不仅互相打架,甚至还欺负老师,转过背,就在老师的背上贴上大字,老师都不愿意去那里受气。这个学校的校长说他去了以后,孩子有些变化,甚至这个地区对学校孩子的成绩,不做任何要求。因为他们说老师能够在那里坚持一年,就不得了了,能坚持一年让孩子不打架,你不要说教课就已经很不错了。当时一来请我们去上课,因为校长很真诚,老师就派我去,我当时一想要去到这样的地方,我也很忐忑。
我是十一月一日到了民族小学,因为十一月二十七日庐江有课,我就离开了,不到一个月的时候,这些孩子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在这里我也带了一封信来,可以给各位老师读一下。这是一个六年级的孩子,他在学习了《弟子规》,我们每天就只是用了一堂课的时间,来讲《弟子规》,其他的课程照常上课。那这个孩子他就写成这样一封信。他讲敬爱的肖老师,您好,近来身体好吗?已经十多天没有见到您了,我非常想念您。因为自从您来了以后,我们学校变了,我们也变了,变得有礼貌,不打架、不骂人。在家也知道孝顺父母,团结兄弟姊妹了,家庭非常和睦。老师,这一切都是您教育的功劳,记得您是十一月一日来的,是您把圣贤的经典《弟子规》,至圣先师的教诲精心的传授给我们。把我从无底的深渊中拉了回来,您的教诲,一直在我的耳边回荡,使我做事恭敬,每件事都做得很好。
在您的教导下,我们学校变了,以前校园里垃圾很多,还经常出现打架、骂人的现象,现在跟以前可大不一样。我们同学主动的扫地、捡垃圾,校园变干净。而且大家能够做到「兄道友,弟道恭」,不打架了,也不骂人了,还对老师特别恭敬,也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这个可喜的变化,都是您教育的结果,老师,在您的教导下,我们也变了。以前没有学《弟子规》这本圣贤的经典,不知道孝顺父母,总是让父母担心。父母一让我干活,我就哀声叹气不愿意去,有时还和父母顶嘴,不尊重父母。所谓「人不学,不知道」,老师,通过您,我找到了身上的垃圾。因为我跟小朋友做比喻,我跟他们讲这些坏习惯,就像一包一包的垃圾在我们的身上,我们每天抱著这些垃圾吃饭,抱著垃圾睡觉,自己还不知道,所以要赶快扔掉。这个孩子就写,我找到了身上的垃圾,现在我把垃圾扔掉了,我按照您讲的去做,父母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同时也养成了爱干家务的好习惯,每天我坚持做扫地、刷碗、烧火,还有叠被子,干活使我很快乐。因为只有我多干点,父母就可以少干一点,就可以让父母休息一下。
我也不和父母顶嘴了,而且非常孝顺,这些可喜的变化,都是您教育的功劳。老师,在家里我不仅孝顺父母,而且团结兄弟姊妹,现在我的家非常和睦,和睦的原因是您的教导我清清楚楚的记著。以前我和哥哥经常打架,不是因为一点小事,就是因为一个苹果、一块糖,我们两个人打得很激烈,虽然我们只是身上痛,却不知道妈妈痛在心里。现在我的家里一团和气,妈妈非常喜欢我们,我们也爱妈妈。我和哥哥也不打架,有好吃的先给父母吃,真正做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老师,这些都是听了您的教导。老师您还记得吗?是您看我们不吃早餐,只吃方便面,是您告诉我方便面有致癌物质,吃了以后会得肝病,我现在已经不吃方便面。您不仅让我免除了肝病,还让我学会了做饭,早上我很早起来做饭,我吃,父母也吃,这样让我又孝顺父母,又学会本领,真是一举两得!老师,我想您人虽然走了,但您的教导已经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会使我受益一生的。我一定会用我的行动,来报答您的教育之恩。这是山东庆云县羊庄子,民族希望小学的一个杨浩同学,二00七年十二月六日写的一封信。谢谢各位老师。
我当时看到的时候我很感动,当时是这个校长把这些信像掏宝贝一样的,从他兜里拿出来。他说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们的学生,能够写这样长的信。这个校长讲,以前提起写作文,没有一个孩子能够写超过一页,一般他说就是几句话。他没想到这次,一写写了整整四页,他说而且这些孩子以前写信没有像这样,就是写字没有像这样工工整整的写。但是这次所有的孩子给你写的信,那个字都是空前的好,都是认真,非常恭敬的在写。而且甚至我看到的是,全校当时有一个孩子非常调皮,他也给我写一封信,他说老师,只要你赶快回来,我都听你的,我也不打架,也不骂人。而且我在这信当中,看到孩子不停的提到一句话,老师,都是因为你的教导。
其实我自己感觉到很惭愧,因为这些教导不是我的,我也是向老师学习,我才会有这样的体会,才能够把这些好的经典带给孩子。所以当时有些长者就问我,你是怎样做到?这些孩子以前是这样的调皮、难教,为什么不到一个月,他们有这样的变化?所以让我在推广经典的过程当中,我自己体会最深刻的,就是没有孩子教不好,真是这样,每个孩子一定可以教好。孩子现在有些不好的习惯,原因是什么?其实真是这样「人不学,不知道」,因为从小没有去跟这些孩子讲过,你应该怎么做人,没有人讲过。所以曾经在这个民族学校,六年级发生一件事情,当时这个六年级的班上就闹得很严重。是怎样?有个班长,六年级有个女班长是当了好几年,五年都是这个孩子当班长。
这个孩子班长当了五年就自我膨胀,所以就弄权一时,凄凉万古。五年级的时候,因为她也是属於这种暴察之威,同学都要听她的,不听她的,她就会找她的哥哥去打这个同学。所以同学就很难过,终於五年级的时候,这些同学就省悟了,你凭什么管我们,他们就要改选。改选班长,一改选就把前任班长就孤立起来,一孤立,这个班长又很难过,所以当时这个班上就闹得很冲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看到他们班主任,还有老师怎么处理?就把这些孩子拉到面前来,每个人骂一顿,然后说你也有错,你也有错,这些小朋友哭著就出去了。
我后来就在想原因到底在哪里?孩子他犯错误,原因是他不知道要怎样做。比如说我们现在班上的一个班长,他了不了解他的职责是什么?我不太清楚马来西亚是不是也叫班长?也叫班长。他知不知道他的职责是什么?我记得我每次也会跟全班同学在选班长之前,我跟他们讲一个故事。在我读师范的时候,当时第一天去学校报到,这个桌椅都布满了灰尘,那当时我们就拿出一张纸巾,就把桌子擦一下,椅子也擦一下,那擦多少?擦到刚好我能坐下去,我不会擦多一块,给别人擦,那我就坐下来。这个时候有个女同学,因为那个时候互相都不认识,有个女同学打了一盆水,拿了毛巾从第一排开始擦桌子,不管有人、没人坐,她都把它擦干净,擦到我们面前还给我微微一笑。很快一个星期以后要选班长,我就问他们,谁当选了?这个女孩真的是当选了,而且当时全班除了她自己,所有的人都选她。因为一个星期以后,大家认识的都只有她一个人,她随时都来帮助我们干活,有了任何困难,她都会来帮我们做。
所以我跟孩子讲,班长不是权力的象徵,他不是权力的象徵,不是去管同学的。班长是做什么?第一个班长是服务的,是为所有的同学服务的,这是一个领导者的心境。第二个班长是做榜样的,你首先自己你要带头做好所有的工作,这是班长的职责。绝对不是我当了班长,我就用这个权力去管同学,不是这样。所以我发现这个孩子不会当班长的原因,不是她不愿意学好,而是没有人告诉她,班长的意义在哪里。所以那一天我就带著全班同学,开始找我们的定位到底有哪些?我就跟他们讲,在家里是哪些角色?孩子说在家里我是儿子、女儿,我是哥哥、弟弟、姊姊、妹妹。我都把它全部列在黑板上,那在学校又是什么角色?他说在学校我是学生,我是同学,我是学长,我是学弟。在班级可能我是个科代表,我是个班长,或者我是个小组长,把这些角色都给它列出来,再一个一个的讲给同学听,每个角色要怎样去做,你才符合这个标准。所以在这个过程我才发现孩子都听得很专注,因为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你要怎样当个儿子。
我们现在想起来觉得很有意思,我们都以为孩子他应该知道,自己怎么来当儿子。但是我们思考一下,在孩子整个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们有没有教过孩子,你要怎样来做个儿子,才是个合格的儿子,他好像不太知道。甚至我们的爸爸,我们以前常常跟一些家长交流,比如说开车要有驾驶执照,我们去上公司,要有这些专业技能的凭证。但是我们把孩子生出来以后,父母就无证上岗了,没有经过任何的培训,也不需要任何的凭证就上岗了。但是父母是不是都知道,自己要怎样来做个母亲,怎样来做个父亲?可能还不太清楚。所以当时我们就跟小朋友给它列出来,点点滴滴的教他,你应该怎样做。发现这些孩子不是不愿意学,他们学得很快乐,所以立刻学校就会发生一些变化。当时我总结了一下,这些变化到底都是有哪些方面,我们到这个学校,第一星期都开始讲孝道,所以我感受到教孩子,真的没有那么难。老祖宗给我们的方法真的是最彻底的,「百善孝为先」,给孩子讲孝道,孩子的心就整个都柔软下来。所以第一个星期,我们到了学校,每天都讲孝道,跟孩子讲父母的恩德,我们才发现没有讲以前孩子真的不懂。
所以有很多同学当时就讲,老师,不讲孝,我们真的不知道妈妈原来付出了这么多。所以要让孩子先知恩,我们跟孩子讲当我们很小的时候,当我们学走路的时候,爸爸妈妈是怎样一步一步扶著我们蹒跚学步。现在我们的爷爷奶奶,可能他们年纪大了,他们走路会缓慢,我们有没有耐心也扶著爷爷奶奶慢慢的走?就像我们小时候,他们耐心的教我们走路一样。也跟孩子讲当我们生病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在我们的床前「昼夜侍,不离床」?所以现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可能他们生病了,我们用怎样的态度来回报?当我们还不会拿杓子吃饭的时候,母亲是怎样一口一口喂我们吃。所以现在爷爷奶奶老了,他们可能两手颤抖,拿不起碗筷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耐心也给爷爷奶奶喂饭?我们把这个小时候,父母对孩子的点点滴滴的付出,都告诉他们,那孩子他们都很感动,而且在这个过程,就开始慢慢的把浮躁的心,就愈来愈静下来。
所以在中国经典里面,孔夫子的学生,孟夫子讲了一句话,「人有四端」,我们教孩子首先教他做人,首先要有做人的这样的一个心境,所以孟夫子讲,一个人他的特徵是什么?有四种心境。第一个就是「恻隐之心,人之端也」,我们掌声谢谢这位老师。「恻隐之心,人之端也」,一个人首先他要有仁爱的心,仁爱的原点也在孝道,也在孝顺。当时我在教这些小朋友,他们孝心一起来每天就会写日记,我在想这个日记是个很好的方式,跟孩子做沟通。因为我曾经在一个学校,在这个民族学校之前,去另一个小学也去代课,代了四个月,那个班级有七十四个孩子。我不知道马来西亚的班级,一班有多少个小朋友?七十四个孩子,我站上讲台看到的全是眼睛,很多。我想我如何能够去了解每个孩子的状况?我只能通过一个途径去跟孩子做交流,所以后来我就让他们写日记。很多老师当时就问我说,我们班也写日记,但是孩子的日记都是用抄的,去把作文书翻一篇就抄给我。你怎么让孩子写真话给你?
后来我就在想,为什么孩子会去抄日记?可能我们在赞叹孩子的时候,就开始讲了说这个好辞、好句用得很多,华丽的辞藻用了很多。这样一赞叹,孩子就想老师喜欢这样的日记,我就要迎合老师的口味,去抄一篇给我。所以当时在孩子的日记,我就没有任何要求,我跟所有同学讲,日记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说真话,你说你的心里话。我这样讲,孩子不一定一开始会很信任你,我当时跟他们讲,比如说这个日记绝对不是完成任务,不是应付老师,你要应付我没有任何的意义。所以我就跟他们讲,你没有写的,你就跟我写一句话说,老师,今天我没有写的,都可以,但是你要写真话。所以在这个过程慢慢的很多孩子,就开始写出他的心里话,通过日记就可以对孩子做一些引导。所以当时我们在讲到「恻隐之心,人之端也」,很多孩子孝心一开,他就会写。
当时有个姊姊她就写到,今天我正在写作业,我突然想起来要给妈妈铺被子,我就走过去到卧室正准备铺,一看被子已经铺好了。这个时候我的弟弟走进来,说「姊姊,每天都是你帮妈妈铺,今天我来做。」那弟弟铺了,我就继续写作业,作业写完,我想起来要给妈妈洗脚,当我走进客厅,准备给妈妈洗脚,一看弟弟正在给妈妈洗,我的弟弟又比我先了一步,我就走过去,弟弟洗一只脚,我洗另一只脚。大家想像一下她的母亲会有怎样的面容?一定笑得合不拢嘴。那这些孩子没学《弟子规》以前,不是这样的,两姊弟常常吵架。所以我们就感受到一讲,孩子都会去做,而他一做,我们把他的日记拿出来全班一读,就是最好的榜样。所以我一读完以后,这段时间日记很多孩子都写,他们给妈妈洗脚,或者铺被子。
有一段时间也很有趣,因为我们孟夫子讲「亲亲而仁民」,就是一个人如果孝心开了,他会去把这个孝心拓展到爱周围的人,进而更拓展到爱护周围的环境、周围的物品,他都会去爱护,因为这个心境根本都在一个孝心。当时这些小朋友很有意思,我就看到有一天有个小孩他就写,今天我在路上看到一只小鸟,从巢里面跌下来摔死了,我想人死要入土为安,鸟死了也要入土为安,我就把小鸟埋了起来。我给它埋了起来,我还给它立了一个墓,写上小鸟之墓,我还在墓旁边默哀三分钟。因为「丧三年,常悲咽」,他说父母死要守丧三年,小鸟去世我给它默哀三分钟。而且孩子在做这个时候,他是很认真的,他说小鸟死了,它的妈妈会有多难过!所以他那种心境,他体会到自己父母对他的爱,他会觉得万事万物都会对它非常的关爱。所以他会用这种同理的心,去亲亲到「仁民而爱物」。
当时还有一次我们班在上课的时候,当时这个小朋友在闹,我叫了两声,那个声音被他们淹没了,所以我就拿著鞭子敲那个讲桌,我就使劲儿的敲了一下。晚上就有同学写日记,他把日记写出来就跟我说,老师今天你敲讲桌的时候声音很响,我想讲桌一定很疼。我当时一听要不要给讲桌道歉?所以我觉得面子也很不容易放下,但是一想我要做好榜样。第二天我就面无表情故做镇定,跟所有小朋友说,老师没有做对,所以要给讲桌道歉,给讲桌鞠了一躬,说对不起。因为我是这样要求孩子的,我跟他们说你使劲拍桌子都不可以,那我自己要先做,虽然做得不情愿,但是却发现孩子仍然很受感动。第二天那个日记就有孩子写,老师,你敲讲桌原因还是怪我们,因为我们没有好好的上课,才让你对这个讲桌这样使劲儿敲,原因都在我们这里,老师还去给讲桌道歉,应该我们给它道歉。所以就感觉这些孩子他的心,愈来愈柔软,愈来愈细。
在这个日记当中也很有意思,这些小朋友,当时我在带这个班级,有八个金刚。我不知道各位老师,能不能理解八个金刚的含义?我看很多老师都在点头。这八个金刚以前常常每天都打架,打到什么程度?当时我带他们是四年级,这些四年级的孩子,可以冲到六年级的教室跟别人打。我后来在想为什么他们去打架?这是结果,要解决问题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所以后来我在想,一个人的思想会决定他的行为,我们从一个人的行为,也可以去推断他的思想。这些孩子打架乐此不疲,而且我当时看到一些同学,谈起我们班的大金刚,满脸那种羡慕的神情,一脸的崇拜,谈起来觉得很厉害,就是用大拇指,像英雄一样。所以那天我抽了一节课的时间,跟小朋友讲什么是英雄。这些孩子我们思考一下,所有的同学都认为什么是英雄?我们的同学认为什么样的人会是英雄?他们会认为打架厉害的人是英雄。这个观念是谁教给他的?我们的父母有没有跟他说,你看隔壁的叔叔那么会打架,多厉害,有没有这样教过?好像没有。但是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念?他是在哪里学的?
可能很多是从电视,甚至有的动画片,塑造了英雄的形象,都是打败了很多的人,然后自己又一个人跑出来。所以这些孩子,认为这样子的人是英雄。那我当时就跟这些小朋友讲,有一个人打遍天下无敌手,但是全世界有一个人却永远战胜不了,这个人是谁?这个人就是他自己。怎样来理解?我跟小朋友讲,我们有两个自己,一个是人之初,性本善的自己,另外一个是沾满了坏习惯的自己。你要想回复到自己真正本来的样子,一定要战胜坏习惯。所以我跟小朋友讲,真正的英雄不是去打败别人,而是战胜自己的坏习惯,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比如说你今天想打人,你把拳头伸出去,你已经不是英雄了,因为打人是不好的。如果你能忍住不打,你反而是英雄,因为你忍住了自己的坏习惯。所以那一天有个同学他就写日记,「今天我的同桌来骂我,我正想出手去打他,我突然想到老师讲的话。」
因为当时我跟他们讲,有一个法宝可以让你成为英雄,什么法宝?只有一个字,就是要忍。我就问他们忍无可忍要怎样?他们说忍无可忍就无须再忍。我当时就跟他们讲忍无可忍,还要再忍才是英雄。因为你忍不住,你就被坏习惯控制了,你已经是它的奴隶了,怎么还是英雄?当时这个小朋友他就讲,我正想打他,但是我突然想到老师讲的话,要忍人所不能忍,不能忍的时候还要能忍,我就把手收回来。於是我今天特别高兴,因为我当了一回真正的英雄。当时我把这篇日记也在全班读给大家听,结果「见人善,即思齐」,让同学们都相观而善,互相去学习别人的长处。那段时间果然班上的刑事案件就急遽下降,本来以前都忙於去当判官,每天都在那里审理案件,每天升堂开庭。后来这个明显打架愈来愈少,因为他们都开始转念,思想观念一转,行为就开始转变。因为他们都想当真正的英雄,而真正的英雄就是忍住自己,而不是去打败别人。
因为我跟他们讲,你打败别人的同时,败得最惨的就是你自己,因为你已经变成了坏习惯的奴隶,你已经不是英雄了。我们大大的去赞扬,这些忍住自己坏习惯的孩子,我们这种评价就会给全班导向,当时班上的气氛就变得很融合。所以我才知道小朋友很多的问题出现,都是因为没有给他们好的这些教育。当时有个小朋友他还来跟我讲到,因为我们讲「恻隐之心,人之端也」。我记得当时我们班上,打架最厉害的一个孩子,那个孩子他本来每天的心思,都在打架上面。当我们把仁爱的心、孝顺的心传递开以后,我就常常在办公室会遇到这些孩子,在街上捡到流浪狗,或者在路上捡到小鸟就拿过来,拿到我这里,让我给它养。
我们教室里曾经出现著,小朋友在听课,这个狗就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的散步,这些小朋友也觉得很自在。因为我跟他们讲,这个狗是在考验你们上课专不专心,你愈专心就给小狗也就做很好的榜样。那个上课比其他的时候更专注,没有孩子去开小差。当时有一只小狗,小朋友在一条阴沟里面捡到一只狗,当时全部的小朋友就去把这个狗,先用热水洗了一个澡,洗完澡他们又去找了个盒子用稻草铺起来,再把它送到办公室。一下课,我就发现很有趣的现象,班上最调皮的这些孩子,就是以前下课就去打闹的这些小朋友,反而现在一下课,就到办公室来看望这只狗,就围在那里。而且我看到是最调皮的孩子,把自己的牛奶拿过来,一滴一滴的喂这只小狗吃。我当时看了就很感动,就感受到不是孩子不好教,真是这样。当他打架的时候,是他没有感受过仁爱的那种平静的喜悦,他没有感受过。当他这种仁爱心唤醒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就是非常柔和的,这样子的一个孩子在我们面前。
曾经还有个小朋友,他捡了一只鸟过来给我,那只鸟刚刚从蛋里孵出来,就从巢里掉下来。因为我们讲要仁爱,我们自己一定是以身作则,所以那只鸟我放到办公室,它就到处扑它的翅膀,翅膀没有长满了又飞不起来,它一扑就会从桌子掉到地上,我又怕其他人踩到它。我要上课了,我就只能把它捧在手上,那一堂课我就捧著这只鸟,上了一堂课,这个鸟还时不时叫一声,我就感觉到原来上课也是可以这么快乐。上完这堂课,我就把这只鸟,问全班哪位同学可以认养。班上就有个孩子,成绩很不好的一个孩子,就主动来说他要养。我就把这只鸟递给他,捧给他,正好我就想起来,这个孩子每天写日记,都写同样的一句话,每天都这样,已经写了一个多月了。他怎么写?他说早上我吃了早饭,高高兴兴的上学了;中午,我高高兴兴的回家。每天都这样写,没有任何改变。
正好这个时候我把小鸟给他,我就跟他讲,你能不能每天记录一下,小鸟吃了哪些东西,它长了几条羽毛,你都写一下,写给老师,让我了解一下。从那以后,这个孩子他的日记,就开始变得愈来愈多,他就开始明白日记可以记这个,他没有压力。就有一天他日记就写到,「老师,今天这只小鸟已经羽毛长满了,我把它放了,我很高兴。」我当时我也很高兴,我说你做得很好,把小鸟已经养得它已经可以飞了。因为他还讲,我想它终於可以去找它的妈妈了。那孩子很快乐,过了两天他又写,老师,今天我放的那只小鸟回来看我了,还对我笑。我想请问各位老师,我们有没有见过小鸟对我们笑?有没有见过小狗、小猫对我们笑?好像没有。我当时就很好奇,我就跑去问他,你怎么知道是你放的那只鸟?孩子就跟我说,老师,我看它的眼睛我就知道是那只鸟。我当时觉得很奇怪,后来我又问他,那你怎么感觉到它在对你笑?小鸟笑是什么样子?这个孩子他也很认真的跟我讲,老师,我看它的眼睛,我就知道它在对我笑。
所以当时我就很惭愧,我有没有在这生命当中去体会过,万事万物的那种笑容?他为什么能够感受到小鸟的笑?那是因为孩子在用心体会,他不是用眼睛看的,他是用心去感受的。那天这个孩子给了我很深刻的教导,那天我骑著车回家,在路上我就使劲的看,这些树有没有对我笑?我就发现真是这样,一个人的心境改变了,周围的环境就开始发生变化。我那天心情非常愉快,因为我真的感受到每棵树都在对我微笑。所以我们才感受到,世界仍然是那一个世界,我们的心变了,周围的环境好像就开始变化。当时我所感受到的是孩子他们一教,就立刻可以去做,而且他们一做就会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了以后去做,就会这样的快乐。
曾经我们在接受一次采访,主持人问我,现在很多孩子学得很苦,为什么你的孩子学得很乐。我当时我就觉得很奇怪,我说学习本来就是快乐的,因为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第一句话就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乐?因为第一个学了以后没有时习之,不去做,学习都是为了一个分数,都是为了一次应付,他怎么能够快乐?另外学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先教孩子做人,先教孩子认真的态度,孩子不光是学得快乐,而且能学得很好。所以在整个一年的过程实践当中,我去到了两个学校,第一个是在庐江汤池一个学校,有七十四个孩子的一个班级。这个班当时是全校成绩最差、纪律最差,都不好的一个班,换了几个班主任。我们带他们四个月,孩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光是行为、习惯的变化,而且学习成绩也变化很大。当时他们在就是四个月以后,学习成绩在那个学区,上升了六个名次。我就觉得我并没有花更多的时间,教他们如何来背书,如何来写作业。但是因为孩子的恭敬心起来、孝心起来,他学习的动力都不一样,所以他们整个学习都开始变。
第二个是我到了山东,也是个学校,整个是回族的孩子。这个学校刚刚也跟大家报告,没有老师愿意去,仅仅一个月也是发生这样的变化。所以我们在整个过程,愈来愈让我感受到,人是可以教得好的。我们有足够的信心能够把所有的孩子教好,因为中国有五千年的智慧,它已经呈现出来的是五千年的方法,五千年的效果。所以我们沿著老祖宗这样的足迹去教,一定能够把孩子教好。所以接下来在明天、还有后天的课程,我会继续向各位长辈和老师具体的汇报,在这两个学校里面,是怎样来具体落实《弟子规》,具体把《弟子规》怎样结合我们的课程,来教学的。今天先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谢谢各位长辈,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