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二十集) 2008/4/2 华严讲堂 档名:52-255-0020
尊敬的各位菩萨,各位大德,大家好!我们今天是学习《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圆满。我们接著昨天讲到的第三时里头第二番开示看起,第二番开示先是念了一首偈子,底下是开示文。开示里面著重在念佛的方法,这里面有理也有事。
【古人道。清珠投於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投於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这几句话是用一个比喻来说明。『清珠』,这种清水珠是可以洁净污水的,投在污水里面这个污水就会变得清洁,这里是比喻念佛,『念佛投於乱心』之中,这个乱心也变得清净,也变成佛了,这就是念佛成佛的道理。我们的心乱心,妄念很多,六道凡夫哪个不是这样子的?每个人都是妄念多,只是有些人重一点,有些人轻一点,只要有妄念就有六道、就有命运、就有业力。所以当我们把妄念放下,业力就没有了,轮回也就没有了。我们怎么样把妄念断掉?这里教导的是用念佛的方法,把念佛佛号投入到妄念里头,妄念就没有了。你一不念佛,念佛中断了,妄念就起来了,所以这个功夫在於不间断。我们的心不能够同时念佛和打妄念,一心不能二用,不念佛的时候就会打妄念,念佛的时候妄念就没有了。这几句话就提起一个开头,像一个题目一样。底下就给我们做解释。
【西天有宝。名曰清珠。】
这个『西天』讲的是印度,印度有一种宝石叫做清水珠。
【谓此珠。投入浊水中。入水一寸。则一寸之浊水。即便清洁。】
我们用现在科学的眼光来看,可以想像到这个清水珠大概是像现在的明矾这一类的,投到水里面,如果水有很多的污染,它会把这个污染沉淀,沉淀到水底,水就变得清洁了。所以这种清水珠大概跟水起这些化学作用,让水清净。
【此珠入水。自寸至尺。乃至於底。则浊水亦随之而澄湛。】
所以这个清水珠你投到污水里头,它到水里一寸,这一寸的水就清洁,到水里一尺,一尺的水就清洁,一直到水底,整个水全都变得『澄湛』,「澄湛」就是清洁、清净的意思,一点染污都没有。这几句话中峰禅师用来做比喻,这是做为一个说法的前提,后头是正式说法。
【当知清珠者。喻念佛之净念也。】
这里给我们明显讲出来,『清珠』比喻成念佛的净念,净念要相继。
【浊水者。喻杂乱之妄心也。】
我们的心妄念很多,起伏不定,前一个妄念起来,马上灭掉,然后接著第二个妄念又起来,日夜都不间断,所以我们的心不清净。现在我们怎么样去修清净心?用念佛。所以底下讲:
【当妄心杂乱之顷。能举起一念。】
这个『一念』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我们的心很乱的时候、很烦躁的时候,这个时候当下举起佛号,把这个佛号投入到我们的乱心,这个乱心就慢慢的清净下来了,就好比清水珠投於浊水之中,浊水也变得清洁了。底下一句讲一个心态的问题,很重要。
【如对慈尊。】
『慈尊』就是阿弥陀佛。我们念佛的时候应该存有什么样的心态?就好像阿弥陀佛在我面前,那么至诚恭敬来念佛。印光大师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所以我们念佛如果没有恭敬心,怎么能够得利益?所以恭敬的心要在平常就要养成,不仅是在念佛的时候有恭敬心,不念佛的时候是不是就没有恭敬心?这样的恭敬不是真的。为什么?一即一切,一敬一切敬。所以我们平常对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要有至诚恭敬,哪怕是对蚊虫、蚂蚁、小动物,我们都要对它合掌念佛,称它们「蚊子菩萨、苍蝇菩萨」,对所有的生灵、所有的众生都是要有这个恭敬心,这恭敬心是平等的,你这个恭敬心才是真的。这样去念佛就有感应,能够把你的妄念伏住。
【按定六字洪名。】
『六字洪名』就是南无阿弥陀佛。『按定』的意思就是要字字清清楚楚,毫不模糊。
【一一出口入耳。】
这就是古大德教导我们念佛的摄心的方法。怎么念?口里念出来,耳朵听进去,听到心里去,然后佛号又从心里起来,从口里念出去,耳朵听进来,这样我们的注意力能够集中,不会分散。用这种方法来止妄念很有效果。
【则此杂乱。自然随念寂静。】
念佛就有了功夫,自自然然这些妄念就不起来了,『杂乱』就是妄念。所以念佛的功夫贵在不间断、不夹杂,你认认真真念下去,慢慢的你的妄念会愈来愈少,你的心会愈来愈清净。这里最重要的就是「如对慈尊」,用一颗至诚恭敬的心来去念佛,自然就会有『随念寂静』,妄念就不起来了。下面说:
【自是一念。而至十念。乃至念念不移。】
『不移』就是不改变。我每一句佛号都是这样念,从一念到十念,一直念下去,念一生都不改变。「念念不移」,这个最重要!
【即教中所谓净念相继者也。】
『教』就是讲《楞严经》里头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教导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一段的文就给我们解释净念相继,解释得很清楚、很明白。怎么念法?关键就是如对慈尊、念念不移,这样念法才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下面中峰禅师非常恳切、慈悲的教导我们:
【念佛之人。须要信心恳切。正因凛然。重念死生轮转之可悲。深厌尘劳纷扰为可痛。】
这一段是教导我们念佛的人如何用心,才能够念得相应。头一个是『信心恳切』,这个信心真诚、恳切,『正因凛然』。念佛法门的正因是什么?《无量寿经》里「往生正因」就告诉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正因,凛然是清清楚楚,一点都不含糊。『重念死生轮转之可悲』。我们的心真的要觉悟,明了什么?无量劫来生死轮回真是太悲痛。在六道里面,佛告诉我们,决定是三恶道的时间多,三善道的时间少,所以是可悲可痛。『深厌尘劳纷扰为可痛』,「厌」就是厌恶、讨厌,「尘劳纷扰」就是我们现前的生活状况,每天这些事情很烦心,身心受到干扰,不清净。年轻人可能不容易感触到,上了年纪的人就有明显的感触。在这个世间什么东西都见过,都经历过,看久了真的觉得这个世间很厌烦,所以生活没有快乐,都是苦。尤其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伦理道德教育衰败,世风日下,人们为了功利,追求五欲六尘,不能够回头,全都是在造业。自己在这样污染的环境里面,真的斯有何乐!所以用这样沉痛的心情来举起一声佛号,底下讲的:
【举起一声佛名。直下更无异见。如太阿剑。横按当轩。如大火轮。星腾焰炽。万物撄之则燎。触之则伤。】
『举起一声佛名,直下更无异见』,「无异见」就是不怀疑,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老实念佛,我这就一条路走下去,义无反顾,非这一生出轮回往生净土不可。禅师在这里举了两个比喻,形容这种勇猛精进的这种心。『如太阿剑,横按当轩』,「太阿剑」就是宝剑,相传是春秋战国时代打造出来的宝剑,叫太阿剑,锋利无比。将军在战场上手持著这把宝剑,乘著战车,「轩」就是战车上面的横杆,手扶著横杆,拿著宝剑,这是形容在战场上的勇猛姿态。底下一个比喻,『如大火轮,星腾焰炽』,刚才这个比喻,太阿剑,讲的是古代战争,这个大火轮,我们就觉得不可思议,中峰禅师怎么想出来的?大火轮不正是现在讲的原子弹爆炸吗?现代的战争,中峰禅师是元朝初年的人,他怎么能够想像得出大火轮这个例子?我们在猜测,他是一位开悟的大德,在开悟以后见性了,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所以过去、现在、未来的事情统统知道,所以原子弹爆炸的现代战争他都看得清清楚楚。『万物撄之则燎,触之则伤』,这是讲大火轮,只要任何东西接近它,都会被它烧掉。「触之则伤」,就是讲太阿剑锋利无比,碰不得,一碰就受伤。这两个比喻是比喻这一声佛号,好像是太阿剑,好像是原子弹爆炸的大火轮,能够融化一切。所以太阿剑比喻的是三昧,大火轮比喻是般若智慧,可以把前面所说的生死轮转、尘劳纷扰,都融化得干干净净,烟消云散。这是比喻念佛勇猛,那个威力不可思议。
【直至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是我们念佛的目标。
【能所两忘。】
这个「一心不乱」是理一心不乱,『能所』都没有了,能现所现、能变所变都没有了,入不二法门,这是法身菩萨的境界。
【到家之说。不容再举。】
这里讲的,不必再说到家不到家的这些事了,为什么?那些都是废话,你已经到家了,契入念佛三昧,入了不二法门。
【捷迳之词。何劳挂齿。】
念佛法门是成佛的捷径,所谓是径中径又径,是最直捷、最快速成就的法门。所以连捷径的念头都没有了,为什么?已经契入如来果地的境界了,不起心、不动念,更『何劳挂齿』呢?
【可谓证修行之神术。超方便之正途。】
『术』就是方法。你用什么方法来证得如来果地的境界?用持名念佛,信愿持名真的是修行的神奇方法,是『超方便之正途』,一切法门里面,一切方便之中第一方便。所以这条路是正路,一直就通向圆满佛果,它没有弯曲,是捷径、是直路,而且最稳当、最容易,成就无比的殊胜。
【破死生蛰户之雷霆。】
『破死生蛰户』。「蛰」就是小虫,小虫冬眠,冬天虫子睡觉了,一直睡到第二年春天,打春雷了,把小虫惊醒。这是比喻,惊蛰这一天打雷,雷霆这种响声把沉睡的虫儿惊醒,这就是把沉睡於六道的众生惊醒了。
【烛迷妄幽衢之日月。】
『烛』就是照,照见,照破。『衢』是道路,「幽衢」就是指小路。这是比喻佛号像日月一样,光明照亮了这个小路,使你不会再迷路。这都是比喻念佛法门功德之殊胜,超出一般法门。底下中峰禅师就嘱咐劝勉我们:
【今宵三时系念佛事将圆。】
这是讲第三时的系念佛事已经快要圆满了。
【亡灵某。承兹上善。决定往生。】
这里是称呼往生堂上的这些亡灵,我们这场佛事所超度的对象。不仅亡灵如是,我们也如是。『承兹上善』,「兹」就是此,就这个,这个修三时系念佛事的上善,这是上善的修行方法。什么是上善?念佛,所以『决定往生』。语言非常的肯定,没有一丝毫的疑惑。
【且道一念未萌以前。还有者个消息也无。】
这些语气都有著宗门的禅味。他这里说,『且道一念未萌』,就是在你一念未生的时候,「一念未萌以前」,你一念未生以前,还有没有这个消息?这是宗门讲的疑情,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不疑就没有悟处,这是疑情。疑情是不能够解答的,如果一解答,悟门就被堵塞。所以我们听了以后,有的人就豁然大悟,有的人就茫然无知,所以这是机锋语,不同境界的人他有不同的感受。后面中峰大师就有一首偈子:
【是心空寂念何依。】
第一句就是讲到一念未萌的时候,『是心空寂』。这个时候就问你,你的念依什么?这句话意思很丰富。「是心空寂」讲的是什么?讲的是我们的本觉,真心空寂灵明,我们的念是始觉,现在念佛了,始觉合本觉,就变成朗然大觉。所以这个念不能够说它有依还是没有依,有依、没有依你已经起了念头,这里面没有起念头,一念未萌。这一句就是答覆前面的机锋话,一念未萌以前,「还有者个消息也无」?这里就回答了,是心空寂念何依。底下就落实到事相来说了。
【故国云归孰未归。】
『故国』就是老家、祖国。我们的祖国、老家在哪里?极乐世界。我们念佛不都是为了往生极乐世界?现在还没有回去,还没有回到极乐世界,我们到今天总算明白了,要赶紧回家!为什么还不回家?这个地方不是我们的家园,这个娑婆世界是我们出来旅行的,而且现在娑婆世界,像我们这个地球灾难频繁,孔子说「乱邦不居,危邦不入」,所以我们得赶紧走了,要回家!底下一句:
【华外玉鸡啼晓日。】
『华』就是莲花,七宝池里头的莲花。这个境界已经是破迷开悟了。『玉鸡啼晓』,这是比喻,比喻什么?破迷开悟就好像天亮了,鸡就叫了。我们一直都迷而不觉,好比在黑暗当中,现在一念回光,就大亮了。所以鸡破晓了,这是比喻回头,破迷开悟。底下一句:
【远迎新佛奉慈威。】
往生极乐世界,回归到老家,往生极乐世界就成佛,所以叫你是『新佛』。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都来迎接你这位新佛。在这些圣众里面你看到很多人都是熟人,都是过去生中一起修行的同修道友,很多很多,他们早就成就了,我们在六道轮回里面打转,一直到今天才成就,所以见到面无量的欢喜。所以到了极乐世界,要知道生生世世的这些同修道友、家亲眷属很多很多,你一点都不会寂寞。这里就是劝导大众念佛,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其他什么念头都放下。「承兹上善,决定往生」。所以底下就念佛了,这是第三时里头第二次念佛。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念佛,绕念一千声佛号,念佛完毕之后,底下一段是中峰禅师节取的《慈云忏主净土文》。这个净土文受持的人很多,不仅是净宗同修在诵经念佛、忏悔回向的时候用它,而且不是专修净土的,像禅宗、教下用这篇净土文的也很多很多。这一篇文字虽然很浅显,但是义理很圆满,已经帮助不少人念佛往生净土。我们来学习:
【一心归命。】
这是净土文一开头为我们点出来要『归命』,「归命」是什么?就是皈依,而归命比皈依更来得真诚。归到哪里?
【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真正觉悟的人他一定是全身心归依『阿弥陀佛』,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种人通常有两类:一类是什么?大彻大悟的,上根利智的,他彻底把诸法实相搞清楚了,所以一切放下,一心归命阿弥陀佛;另外一种人是老实人,他什么都不懂,道理也不知道,但是老师教他一心归命他就一心归命,他听话,他就什么都放得下。所以古人讲「下愚不可及」。上智和下愚这两种人很好度,麻烦的是这当中的,又不是上智,又不是下愚,这类人佛就得苦口婆心来跟他们讲经说法,讲了四十九年,让他们慢慢能够觉悟过来,所以这是恩德很大。我们自己想一想自己有没有一心归命阿弥陀佛?底下是一个祈愿文,祈祷发愿。
【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
这是祈求阿弥陀佛净光照耀我。阿弥陀佛的光明是自性究竟圆满般若之光,它是清净的,没有任何的染污,心性的光明,照耀我。『慈誓摄我』,「慈誓」就是四十八愿,帮助一切众生往生净土。佛有这个四十八愿,我们今天也要发出四十八愿,要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做得相应,这样才蒙阿弥陀佛的摄受。底下就告诉我们如何来行动。
【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
所以我们一心归命,怎么个归命?就得念佛,我今天、我现在以正念『称如来名』。正念没有邪念。邪念是什么?对於世间、出世间一切法的贪恋,放不下,对於一切人事物的控制、占有,这些是邪念,对於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著,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虚荣、嫉妒,这些念头都是邪念,统统要放下。放下之后,「称如来名」,称阿弥陀佛名号,心里面除了阿弥陀佛的名号之外,其他什么念头都没有。为的是什么?『为菩提道,求生净土』。所以求生净土的目的是为了圆证佛果,广度众生。下面说:
【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这段话出自於《无量寿经》里面四十八愿的第十八愿,我们都很熟悉。这第十八愿就是十念必生愿,阿弥陀佛发的本誓就是四十八愿,最主要、中心的就是第十八愿,这是临终十念必生。哪怕一个人一生没有接触过佛法,临终的时候有善知识教他求生净土,教他念佛,他能够念一念至十念,真正求愿往生,都必定得生,所以这个法门不可思议。这里讲的『若有众生』,范围包括得很大,尽虚空遍法界都包括。『欲生我国』,这是你真愿意去。下面讲的条件,『志心信乐』,「志心」就是一心、至诚心。这个「信」就是真的相信,信有极乐世界,信阿弥陀佛有接引众生往生的事情,信自己决定有往生之分,具足信心。「乐」就是爱好,很欢喜、很愿意往生,这样『乃至十念』,你就能往生。这跟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的相应,往生与否,关键是在信愿之有无。所以志心信乐讲的是信愿,「乃至十念」这是讲的念佛的功夫,它有浅深不同,决定你往生之后品位的高下。『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你真的符合这个条件,志心信乐,而且乃至十念,乃至十念是行,信愿行三资粮具足,你如果不生净土,阿弥陀佛就不成佛。阿弥陀佛已经成佛,成佛十劫了,说明他四十八愿愿愿都兑现了,所以决没有任何怀疑。下面文说:
【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
我们今天也发愿念佛,跟阿弥陀佛本愿相应,就能够契入阿弥陀佛的大愿海中。
【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善根增长。】
这是得蒙阿弥陀佛慈力加持,令我们的罪业消灭。我们自己想想,罪业有没有消灭?对照一下佛的经典看看,有没有违背经教?如果有,我们的罪业没消灭。所以我们要放下自己的成见,放下自己错误的见解、看法,放下自己烦恼习气,随顺佛陀教诲,这样罪才消了,善根自然增长。什么是善根?世间善根,无贪、无瞋、无痴,我们每天要去检点,看看还有没有贪瞋痴;出世的善根就是精进,一心念佛,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
【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
『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这讲念佛有了功夫,自己知道什么时候往生,所以走的时候会很安详、很自在。『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这些境界都是业障消除之后的表现。所以我们平常用功要消自己的业障,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们都不起贪瞋痴,别人对我误会、毁谤,我也欢喜对他,没有瞋恚心,绝不会报复,这样业障就消了。起心动念不要为自己想,要为众生著想,我执自自然然破了。「心不贪恋,意不颠倒」,这是讲的真放得下,我们想自在往生,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能自在往生关键是我们要放得下,如果放不下,自在往生就没有办法得到。所以对这个世间一切法都没有贪恋,也没有瞋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愚痴。
「如入禅定」,这就是念佛功夫成就了,这是念佛的成绩表现,坐著走,像打坐一样,表演给别人看,像入定了一样。我们平时用功怎么修禅定?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要锻炼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如果念头一动,马上一句阿弥陀佛提起来,把这个妄念伏下去,这样去用功,慢慢的你就能得定,你临命终时慢慢你就真的有这种功夫,如入禅定。下面说:
【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於一念顷。生极乐国。】
这个时候,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些清净海众都来接引你,手持著『金台』,这个「金台」是上品,上上品往生的。古时候就有一位怀玉禅师,他发愿求生净土,要阿弥陀佛拿著金台来接引他往生。结果把佛念来了,看到佛拿的是银台,他皱起眉头说,我的功夫还不够,我还要继续修,要以金台往生,结果佛就消失了。然后他又真正精进念佛七天七夜,果然佛又出现了,这回拿的是金台,他很欢喜,就跟佛往生了。所以金台是上品往生。我们往生也不必太分别、执著,银台往生我们也很欢喜,只要往生就好。『来迎接我,於一念顷,生极乐国』,「一念顷」就是很短很短的时间,一刹那。西方极乐世界跟我们这里相距十万亿佛国土,可是佛力加持你,这个时候时空都消失了,你就一下子生到极乐国。最后一句:
【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这是讲的上上品往生的人,往生到实报庄严净土,『华开见佛』,也就是念到理一心不乱,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时候『即闻佛乘』,「佛乘」是什么?一乘法,不是大乘,更不是小乘。像《华严经》是一乘法,所以参加华严法会的人是四十一品阶级的法身大士。这个时候你往生到极乐世界,参加华严的法会,听到一乘法。所以『顿开佛慧』,这是讲的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广度众生,满菩提愿』。底下我们再看一首偈子:
【念佛临终见宝台。宝幡宝盖满空排。弥陀势至观音等。合掌相随归去来。】
『念佛临终见宝台』,这是讲人往生的时候那种殊胜的场面。「宝台」就是莲花。佛菩萨都来了,场面很殊胜,来迎接你,你见到了,还有宝幡宝盖都排满了空中。这时候『弥陀势至观音』,这是西方的三圣,他们来接引你,你『合掌相随归去来』,这是往生极乐世界。「来」,就说明往生极乐世界以后你还要再回来,回到娑婆世界度众生。下面是第三时佛事里面三宝赞是僧宝赞:
【僧宝不思议。身披三事云衣。浮杯过海刹那时。赴感应群机。堪作人天功德主。坚持戒行无违。我今稽首愿遥知。振锡杖提携。】
这一段赞的是『僧宝不思议』。这个「僧」是梵语,僧伽耶,中国人喜欢简单,把这个耶省去,耶是尊敬的意思,像我们念三宝,佛陀耶、达摩耶、僧伽耶,耶都是尊敬的意思。什么是僧?僧就是指四个人以上一起修行的团体,大家都遵守佛的教诫,遵守六和敬,这么一个团体就叫做僧。所以僧是指团体,不是指个人。僧也有清净的意思,大家一起严持戒律,修六和敬,所谓「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所以僧不一定是指出家人的团体,在家人,只要是四个人以上,修六和敬的,遵依佛教诲修行的,也能够称为僧团。僧团能够住持佛法,我们念皈依的誓词里面都会念到「皈依僧,众中尊」,这个众就是团体,僧团是一切团体里面最值得人尊敬的。为什么?因为他们修六和敬。现代人对於佛法有很多的误会,什么原因?不是说佛法不好,也不能怪他们错怪了佛法,是我们自己没有做好样子,我们自己有没有修六和敬?有没有遵依佛教诲修行?如果是打著佛的招牌,而思想言行跟佛教诲完全相违背,这就是破坏佛法形象,令别人来毁谤佛法,这个罪业就很重了。所以这里「僧宝不思议」,不思议是双关的,你做得如法,能够帮助树立佛法的好形象,你就功德不可思议;如果是做得不如法,那么罪业也不可思议。
『身披三事云衣』,这是讲的出家人,「云衣」是比喻的袈裟,袈裟它是一块布,把它摊开来像一块云彩一样。袈裟里头我们叫三衣,「三事云衣」,这三衣有五条衣、有七条衣、有九条衣,九条衣到二十五条衣都叫大衣。五衣是平时劳作的时候穿的;七衣是一般的礼服;大衣,最尊贵的礼服是二十五条衣,这是大礼的时候才穿的。这是讲古印度,因为天气很炎热,三衣就够了。佛法传到中国来,天气就比较冷,北方常下雪,三衣不够,也加上中国人自己的服装。佛法永远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传到中国来之后,中国的出家人也穿著自己的服装,真正做法会的时候就会披上这些大衣。这是讲的出家相。
下面『浮杯过海刹那时』,这里讲的是一个典故,这是南北朝时代,东晋时代有一位出家人,他叫做杯度和尚。相传他是一位神僧,他有神通,他过海的时候不用坐船的,拿一个杯子就这么放到海平面上,踩在杯子上就过来了。这种神通我们想到,至少是小乘三果以上的圣人,也就是阿那含、阿罗汉,才有这样的能力。这一位高僧游化世间四十多年,戒行非常的清高,所以用他来举个例子做为僧宝的榜样。『赴感应群机』,这是讲到杯度和尚他一生游化,应机说法。这个「感」是信徒的礼请。释迦牟尼佛一生也为我们做个好样子,他也是「赴感应群机」,他的足迹踏遍古印度,哪里有请他就到哪里去教化。在中国很多祖师大德都住山,没有出去游化,这也是有中国的国情,因为中国人尊师重道,「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一般人是要去求学的,没有说老师出来去找学生的。所以在中国人这种做法他们都住山,住山出家人就能够定下来,这样能够成就得很高。
底下一句说,『堪作人天功德主,坚持戒行无违』。这两句中峰禅师提的标准很高,「堪作」,堪就是能够胜任,做什么?「人天功德主」,这就是讲做人天的示范,而且他不是说做人天的福德主,而是人天功德主,因为功德比福德更殊胜。出家人都称为是福田僧,他们穿的衣是福田衣,为什么?因为信徒来供养你是希望在你身上种福,将来得福报,所以你是福德主。怎么样才能够做福德主?要持戒、修行,坚持持戒,没有违背戒律。做功德主就更了不得了,要自己成就,真正有功德,还要什么?帮助别人,帮助这些信徒成就功德。功德是什么?戒定慧。持戒有功就得定,修定有功开智慧,所以得定开慧这是德。你真正做到戒定慧,也帮助一切人天大众成就戒定慧,你才叫做功德主。所以戒行是最基本的一个条件。我们师父上人要求我们,真正修学的人要落实四个根,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感应篇》、佛家的《十善业道经》,这三门是学佛人的基础,是戒律的基础,真正出家的人还要坚持修学一个《沙弥律仪》,这是基本的,十戒二十四门威仪,这是最起码要坚持的戒行。
下面两句是赞颂,『我今稽首愿遥知,振锡杖提携』。「稽首」就是礼拜,顶礼三拜,希望僧宝能够在远方看到、听到、知道我心里的意思。这些真正得道的高僧他们有这个能力,真的可以能见到、听到远方你的这个事情,你的用心他们能够体会到、能够知道。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有这种能力,所谓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所以他能够知道你的需要,能够赴感应群机。「振锡杖提携」,这是讲的出家人一般手里拿著个锡杖,这是托钵的时候一般出家人不敲门,出家人敲门都不礼貌,有失威仪。他们什么?把锡杖在手里振一振,铜环敲响了,有声音了,里面的人知道了,他就会出来供养。如果敲了三次,锡杖摇了三次门还没有开,就得走了,不能够在那里逗留,去乞第二家。如是的乞食,一天不能够超过七家,如果七家都托不到就得回到僧团里,那天别人乞到的你可以分一点来吃。这是表示什么?别人提携你。所以振锡杖提携这桩事情它引申的含义,就是说我现在修行有困难、有挫折或者有迷惑,祈请这些善知识提携、教导、帮助,这些善友是僧宝。底下中峰禅师又给我们做了一段开示。
【念佛既从心出。结业岂属外来。须臾背念佛之心。刹那即结业之所。】
『念佛既从心出,结业岂属外来』,就说明一切唯心。我们的造业,造善业、恶业都好,都在一念心,念佛也是从这心出来的。所以你想善就得三善道的果报,你想恶你就得三恶道的果报,你想佛你就成佛,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就是说明十法界依正庄严,总离不开我们的心想。起心动念这是因,果就是我们的十法界,哪怕是一真法界,也离不开因果。所以禅师告诉我们,『须臾背念佛之心,刹那即结业之所』。你不念佛的时候就是造业的时候,这个心里念头没办法停止下来,所以我们必须要念佛,不念佛就造业。轮回就是因为我们心里造这些善恶业,感应得的果报。所以祖师大德苦口婆心劝导我们要净念相继,要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为什么不间断?因为一间断就是「结业之所」。再看下面的开示:
【今则众等。依凭教法。作三时系念佛事。所集胜因。专为亡灵决生净土。】
『今则众等』就说到我们现前做法事的大众,大众一起来真诚的修法,来祈祷、来发愿、来念佛,这个力量很大。『依凭教法』,「教法」就是佛的教诲、祖师大德的教诲,中峰禅师把它们编集在一起,会集成这一部法事,做这个三时系念的佛事。『所集胜因』,「胜」是殊胜,这个确实是无比殊胜的因缘,我们『专为亡灵决生净土』。「决生」是很肯定的语气,毫没有一点疑惑。一定要帮助亡人往生净土,送一个亡灵往生净土就是造就了一尊佛,这个功德不可思议。下面说:
【自今戒香馥郁。慧炬荧煌。】
『戒香馥郁』,「馥郁」是香气弥漫的样子,香气缭绕。什么香?戒香。这里讲的香气,中国人是讲气氛,外国人讲磁场,也就是说在这里气氛特别的好,磁场特别的好,在这样的一个气氛、磁场里面,人会感动。『慧炬荧煌』,这是讲到光明,智慧就像火炬一样光明照耀。底下就说:
【迷云开而性天独朗。妄尘尽而心地廓通。】
由戒生定,由定开慧,开慧就是破迷开悟。『迷云』就是指无明烦恼,无明都破了,破一品无明就见一分真性,所以『性天独朗』这就是什么?见性了,见性就成佛了,超越十法界了。下面说的『妄尘尽』,这个「妄尘」包括见思烦恼、尘沙烦恼和无明烦恼,这些烦恼都尽了,都断尽了。结果『心地廓通』,「廓」就是开,开通,这是指大彻大悟的情形。
【诸根圆净。群业顿空。】
当这个业障消尽的时候,『诸根圆净』了。用什么方法消尽罪业而圆净六根?就是用持名念佛的方法,所以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下面说道:
【一举念。一华开。挹露迎风。香浮玉沼。一驰情。一果熟。含烟对日。影落金园。】
这是在描绘西方极乐世界生活、修学的状况。『一举念,一华开』,花和底下讲的果都是表西方极乐世界依报环境的美好,因为这花是指七宝莲池里头的莲花,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都生到七宝池的莲花里面,所以莲花是他们修学、成就的地方。怎么能够到这个地方来?「一举念」,举念就是念阿弥陀佛,这一声阿弥陀佛里面具足了信愿,所以信愿行具足,你就能生到七宝莲池的莲花里面,花开了就是明心见性,花开见佛。
下面讲的,『挹露迎风,香浮玉沼』,这是讲的写景。莲花盛著露水迎著微风在那里抖动。「玉沼」就是七宝莲池,莲花的香气被风吹出来飘浮在八功德水的上面,你想想这种意境,真的是诗情画意。这是描绘西方极乐世界人他们的生处、住处、修行之处,都是这么样的美好、自在、悠闲。『一驰情,一果熟』,「驰情」就是指什么?执持名号,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这是我们唯一的心愿,要求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样的心愿这个果就成熟了。「果」是什么?往生不退成佛。所以念佛法门是当生成就的佛法,这一生就往生不退成佛,不用等来生。
『含烟对日,影落金园』,这个「金园」就是极乐世界。为什么叫它金园?因为极乐世界的环境就像一个大花园,就像《华严经》上讲的,杂华庄严,而且它是黄金为地,真是美不胜收,这是极乐世界人修学成佛的环境。下面一句说:
【经行坐卧在其中。游戏逍遥非分外。】
这是描绘极乐世界菩萨们的学习生活,他们的修学你看都在游乐之中,似乎看不到修行的痕迹,不像我们这边修行,著相。他那里修行,真的重实质不重形式,他们都是用的内功。怎么个修学法?眼见色,耳闻声,能够不著相、不分别、不执著,就在这个境界里面去修真实的般若智慧。明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所以他们能够万缘放下,一尘不染,这是他们真正用功。所以「游戏逍遥」都没有分外的,都是分内的修行。
【得佛受用。彻法源底。】
这是讲到成就圆满的菩提。西方极乐世界是如来境界、法身菩萨的境界,所以你往生到极乐世界你也就得佛的受用,过的就不是凡人的生活。『彻法源底』,这个法是一切诸法,一切诸法的根源你都能够彻证,也就是成就圆满的菩提。
【常寂光处处现前。】
『常寂光』里头包括著自性的果德,都圆满的现前了。在哪里现前?处处现前,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都是常寂光土,这就是你已经入了华严境界。
【大愿王尘尘契会。】
『大愿王』,这是指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称为大愿之王。『尘尘契会』,就是讲一切时、一切处,不管你做什么事情,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应酬也好,统统都能够落实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都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相应。所以这个时候你已经契入境界,你明了中峰禅师说的「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弥陀佛」、「净土即此方,此方即净土」。所以极乐世界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无不是。下面说的:
【更为亡灵。至心忏悔发愿。】
这是三时里面的第三次的忏悔发愿。我们把这个忏悔文和发愿文念一念,第三时的忏悔发愿文跟第一、第二时有一点小小的差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根皆忏悔。】
我们看到,忏悔文的最后一句跟前面二时的忏悔文的最后一句不同,第一时讲的是「今对佛前求忏悔」,第二时是「一切罪障皆忏悔」,这里讲的是『一切罪根皆忏悔』。所以这看到忏悔是一次比一次的深刻,深到根上去了。这发愿也有不同。
【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
前面二时的发愿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第三时归到自性上面了。所以自性的众生,一切众生都是什么?自性所现所变,不是外人,跟自己是一体的。所以为什么要去度众生?没有理由的,同体的。像我的左手如果痛了、痒了,右手肯定会无条件的帮助它、去抚摸它。为什么?一体的。一体还讲什么条件?还说什么理由?所以我们从这里就体会佛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就是无条件的,这个慈悲是无条件的,本来就是要这样做的。所以菩萨度众生,为人演说不疲不厌,我们才了解为什么他能这样做,他明了了,自性众生。自性烦恼也要断,自性的法门我们要学,自性的佛道要成,没有一样离开自性。下面接著三称:
【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
普贤菩萨是一切菩萨的总代表,他代表圆满的菩萨行。所以净宗修学也是修普贤行,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下面有最后一段开示:
【上来三时系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劝导亡灵忏除结业。发愿往生。行愿既深。功无虚弃。】
这第三时也将要结束圆满了,最主要的就是『系念阿弥陀佛』,这个「系念」是讲你心里真有,口里念不念佛倒并不重要,心里要真有。那你问了,有什么?有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你的心愿解行要跟四十八愿相应,你心才真正是系念阿弥陀佛。行门就是执持名号,念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这个名号是包含诸佛教化众生的无量无边的大法,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念这一句名号就提起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圆满涵盖在这一句名号当中。我们自己念佛自己成就,同时『劝导亡灵』,这是利他。劝亡灵当然这里也是劝自己、劝大众,『忏除结业,发愿往生』。念佛法门是带业往生的,但是也要重视忏悔,把这些业障消除了,你往生的品位就高。『行愿既深,功无虚弃』,这个「行愿」就包含信愿行,都深了。修学的功夫是真的,感应就不可思议,这里面没有半点的虚假,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底下讲的:
【惟愿亡灵。闻斯法要信受奉行。】
这是祝愿。希望这些亡灵在这一次的法事里面听闻到念佛的『法要』,「法要」是佛法里最精要的,你要『信受奉行』。下面说:
【从是托质莲胎。永离业海。】
『托质』就是托身,身是质,是物质,『莲胎』就是莲花化生,这是往生净土了,『永离业海』了。「业海」指的是六道、十法界。你永远的脱离六道轮回,而且脱离十法界,这是无比殊胜的境界。
【直证阿鞞跋致。圆满无上菩提。】
这个境界就高了,『直证』就是直截了当证得阿鞞跋致菩萨的地位。阿鞞跋致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不退转,你是圆证三不退的菩萨了。三不退,有位不退、有行不退、有念不退。圆教初住位菩萨就能证三不退,可是你证的是圆证,初住菩萨还没有圆,你已经圆了。圆证三不退菩萨是七地以上的菩萨,所以这个了不得!我们这些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有断,往生到极乐世界,统统都成了阿鞞跋致菩萨,都圆证三不退,这个不可思议。所以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得好,你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说你是菩萨你又不是菩萨,你还是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断,可是说你是凡夫,你又不像凡夫,你是阿鞞跋致菩萨,你的智慧德能跟七地菩萨没什么两样。所以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不可思议的境界。一切诸佛如来赞叹的就是赞叹极乐世界这样的一种特色,在十方世界找不到,唯有极乐世界才有,你在这样的环境里面快速的圆满无上菩提。开示以后,下面有一个弥陀大赞做为法会的总结。
【弥陀佛大愿王。慈悲喜舍难量。】
这句话字面都不难懂,可是说的境界是太大、太深广了。阿弥陀佛他有四十八愿,这是大愿王,广度众生。他的慈悲喜舍没办法去度量,就是没有办法思议,普度虚空法界一切众生。
【眉间常放白毫光。度众生极乐邦。】
这是阿弥陀佛眉间白毫放光,光中化佛、化菩萨众都是无量无边的。化出这些佛菩萨就在虚空法界里头度一切众生,这是阿弥陀佛分身无量无边。『度众生极乐邦』,这是接引根熟的众生往生净土。什么众生是根熟众生?具足信愿行三资粮的,根熟了。
【八德池中莲九品。七宝妙树成行。】
这是讲你的极乐世界修学的处所。念佛人生在『八德池中』,八德水滋养的莲花,莲花是你修学之处。『七宝妙树』,这是你游乐的场所,在这里面你消业障,成就你的定慧。我们说这是在游乐当中、在艺术里头,这个环境里面修学、断烦恼,让自性的智慧、德能、相好都圆满现前。在哪里?在这些七宝行树当中,这很不可思议。下面两句赞叹:
【如来圣号若宣扬。接引往西方。】
这里讲的『如来』是指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也包括我们释迦牟尼佛,都宣扬净土法门,都帮助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往生西方净土。
【弥陀圣号若称扬。同愿往西方。】
这是念阿弥陀佛,这是正修,专修净土,果报是『同愿往西方』,「同愿」是跟一切大众希望跟他们一起同生西方。所以念佛人心里面没有冤家对头,都希望大家往生西方。所以要念佛清净,头一个,放下自己对一切人事物的对立,化解怨结,这样才能往生西方。赞佛以后,底下有一个回向偈:
【系念功德殊胜行。】
这是大家修学系念法事,积累无量的功德。
【无边胜福皆回向。】
这些功德、福德我们统统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
回向给谁?回向给这些苦难的众生。『沉溺』是指三途里头的众生,他们很苦,我们希望他们
【速往无量光佛刹。】
我们希望他赶紧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叫无量光佛,希望他们同生净土。这是我们功德回向。底下: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这是讲的三宝。『十方三世一切佛』是佛宝,『一切菩萨摩诃萨』是僧宝,『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法宝。我们真诚的回向,祈求三宝来给我们做证明。最后三时系念法事圆满了,做了一个三皈依。我们念一念: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绍隆佛种。发无上心。】
这是皈依自性佛,『自归』。现前的时代,『绍隆佛种』最重要。所以禅师希望我们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要发起这个真心报佛恩,担当起「绍隆佛种」的使命。真正想要去担当,必须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样你真心护持佛法,蒙三宝加持,可以把佛法振兴起来。第二个:
【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这是皈依自性法宝。法宝在经藏里面,展开经藏,我们希望读诵它、研究它,把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引发出来。这是见性之后,你这些经藏就全懂了。
【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这是皈依僧宝,归依自性僧宝。自性僧宝是指六和敬,是指清净法身,真能够六和敬、清净,自然能够『统理大众』。就是跟一切大众你能够相处得和睦,互相敬爱,互助合作,没有任何的障碍,没有任何的误会,人与人之间能够和谐。末后有个:
【和南圣众。】
『和南』是敬礼的意思,是梵语,也就是向一切圣众敬礼。
到这里我们的《三时系念法事》就全部讲解圆满了。总共讲解了二十次,四十个小时,完全根据我们师父上人在二00三年所讲的《三时系念》来复讲的。这个分量大概浓缩成师父讲的三分之一多一点,希望对这些想短时间内能够了解《三时系念》文句中的义理的这些人、这些同修,能够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想要深入的去学习,建议应该去听我们师父上人一百一十四个小时的讲解。大家在做三时系念法事之前应该听这个讲解,这样做法事的时候你能够随文入观,功德就更殊胜了。
好,我们就学习到此地。有讲得不如法、不妥当的地方,敬请各位菩萨、大德,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菩萨,各位大德,大家好!我们今天是学习《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圆满。我们接著昨天讲到的第三时里头第二番开示看起,第二番开示先是念了一首偈子,底下是开示文。开示里面著重在念佛的方法,这里面有理也有事。
【古人道。清珠投於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投於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这几句话是用一个比喻来说明。『清珠』,这种清水珠是可以洁净污水的,投在污水里面这个污水就会变得清洁,这里是比喻念佛,『念佛投於乱心』之中,这个乱心也变得清净,也变成佛了,这就是念佛成佛的道理。我们的心乱心,妄念很多,六道凡夫哪个不是这样子的?每个人都是妄念多,只是有些人重一点,有些人轻一点,只要有妄念就有六道、就有命运、就有业力。所以当我们把妄念放下,业力就没有了,轮回也就没有了。我们怎么样把妄念断掉?这里教导的是用念佛的方法,把念佛佛号投入到妄念里头,妄念就没有了。你一不念佛,念佛中断了,妄念就起来了,所以这个功夫在於不间断。我们的心不能够同时念佛和打妄念,一心不能二用,不念佛的时候就会打妄念,念佛的时候妄念就没有了。这几句话就提起一个开头,像一个题目一样。底下就给我们做解释。
【西天有宝。名曰清珠。】
这个『西天』讲的是印度,印度有一种宝石叫做清水珠。
【谓此珠。投入浊水中。入水一寸。则一寸之浊水。即便清洁。】
我们用现在科学的眼光来看,可以想像到这个清水珠大概是像现在的明矾这一类的,投到水里面,如果水有很多的污染,它会把这个污染沉淀,沉淀到水底,水就变得清洁了。所以这种清水珠大概跟水起这些化学作用,让水清净。
【此珠入水。自寸至尺。乃至於底。则浊水亦随之而澄湛。】
所以这个清水珠你投到污水里头,它到水里一寸,这一寸的水就清洁,到水里一尺,一尺的水就清洁,一直到水底,整个水全都变得『澄湛』,「澄湛」就是清洁、清净的意思,一点染污都没有。这几句话中峰禅师用来做比喻,这是做为一个说法的前提,后头是正式说法。
【当知清珠者。喻念佛之净念也。】
这里给我们明显讲出来,『清珠』比喻成念佛的净念,净念要相继。
【浊水者。喻杂乱之妄心也。】
我们的心妄念很多,起伏不定,前一个妄念起来,马上灭掉,然后接著第二个妄念又起来,日夜都不间断,所以我们的心不清净。现在我们怎么样去修清净心?用念佛。所以底下讲:
【当妄心杂乱之顷。能举起一念。】
这个『一念』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我们的心很乱的时候、很烦躁的时候,这个时候当下举起佛号,把这个佛号投入到我们的乱心,这个乱心就慢慢的清净下来了,就好比清水珠投於浊水之中,浊水也变得清洁了。底下一句讲一个心态的问题,很重要。
【如对慈尊。】
『慈尊』就是阿弥陀佛。我们念佛的时候应该存有什么样的心态?就好像阿弥陀佛在我面前,那么至诚恭敬来念佛。印光大师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所以我们念佛如果没有恭敬心,怎么能够得利益?所以恭敬的心要在平常就要养成,不仅是在念佛的时候有恭敬心,不念佛的时候是不是就没有恭敬心?这样的恭敬不是真的。为什么?一即一切,一敬一切敬。所以我们平常对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要有至诚恭敬,哪怕是对蚊虫、蚂蚁、小动物,我们都要对它合掌念佛,称它们「蚊子菩萨、苍蝇菩萨」,对所有的生灵、所有的众生都是要有这个恭敬心,这恭敬心是平等的,你这个恭敬心才是真的。这样去念佛就有感应,能够把你的妄念伏住。
【按定六字洪名。】
『六字洪名』就是南无阿弥陀佛。『按定』的意思就是要字字清清楚楚,毫不模糊。
【一一出口入耳。】
这就是古大德教导我们念佛的摄心的方法。怎么念?口里念出来,耳朵听进去,听到心里去,然后佛号又从心里起来,从口里念出去,耳朵听进来,这样我们的注意力能够集中,不会分散。用这种方法来止妄念很有效果。
【则此杂乱。自然随念寂静。】
念佛就有了功夫,自自然然这些妄念就不起来了,『杂乱』就是妄念。所以念佛的功夫贵在不间断、不夹杂,你认认真真念下去,慢慢的你的妄念会愈来愈少,你的心会愈来愈清净。这里最重要的就是「如对慈尊」,用一颗至诚恭敬的心来去念佛,自然就会有『随念寂静』,妄念就不起来了。下面说:
【自是一念。而至十念。乃至念念不移。】
『不移』就是不改变。我每一句佛号都是这样念,从一念到十念,一直念下去,念一生都不改变。「念念不移」,这个最重要!
【即教中所谓净念相继者也。】
『教』就是讲《楞严经》里头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教导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一段的文就给我们解释净念相继,解释得很清楚、很明白。怎么念法?关键就是如对慈尊、念念不移,这样念法才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下面中峰禅师非常恳切、慈悲的教导我们:
【念佛之人。须要信心恳切。正因凛然。重念死生轮转之可悲。深厌尘劳纷扰为可痛。】
这一段是教导我们念佛的人如何用心,才能够念得相应。头一个是『信心恳切』,这个信心真诚、恳切,『正因凛然』。念佛法门的正因是什么?《无量寿经》里「往生正因」就告诉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正因,凛然是清清楚楚,一点都不含糊。『重念死生轮转之可悲』。我们的心真的要觉悟,明了什么?无量劫来生死轮回真是太悲痛。在六道里面,佛告诉我们,决定是三恶道的时间多,三善道的时间少,所以是可悲可痛。『深厌尘劳纷扰为可痛』,「厌」就是厌恶、讨厌,「尘劳纷扰」就是我们现前的生活状况,每天这些事情很烦心,身心受到干扰,不清净。年轻人可能不容易感触到,上了年纪的人就有明显的感触。在这个世间什么东西都见过,都经历过,看久了真的觉得这个世间很厌烦,所以生活没有快乐,都是苦。尤其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伦理道德教育衰败,世风日下,人们为了功利,追求五欲六尘,不能够回头,全都是在造业。自己在这样污染的环境里面,真的斯有何乐!所以用这样沉痛的心情来举起一声佛号,底下讲的:
【举起一声佛名。直下更无异见。如太阿剑。横按当轩。如大火轮。星腾焰炽。万物撄之则燎。触之则伤。】
『举起一声佛名,直下更无异见』,「无异见」就是不怀疑,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老实念佛,我这就一条路走下去,义无反顾,非这一生出轮回往生净土不可。禅师在这里举了两个比喻,形容这种勇猛精进的这种心。『如太阿剑,横按当轩』,「太阿剑」就是宝剑,相传是春秋战国时代打造出来的宝剑,叫太阿剑,锋利无比。将军在战场上手持著这把宝剑,乘著战车,「轩」就是战车上面的横杆,手扶著横杆,拿著宝剑,这是形容在战场上的勇猛姿态。底下一个比喻,『如大火轮,星腾焰炽』,刚才这个比喻,太阿剑,讲的是古代战争,这个大火轮,我们就觉得不可思议,中峰禅师怎么想出来的?大火轮不正是现在讲的原子弹爆炸吗?现代的战争,中峰禅师是元朝初年的人,他怎么能够想像得出大火轮这个例子?我们在猜测,他是一位开悟的大德,在开悟以后见性了,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所以过去、现在、未来的事情统统知道,所以原子弹爆炸的现代战争他都看得清清楚楚。『万物撄之则燎,触之则伤』,这是讲大火轮,只要任何东西接近它,都会被它烧掉。「触之则伤」,就是讲太阿剑锋利无比,碰不得,一碰就受伤。这两个比喻是比喻这一声佛号,好像是太阿剑,好像是原子弹爆炸的大火轮,能够融化一切。所以太阿剑比喻的是三昧,大火轮比喻是般若智慧,可以把前面所说的生死轮转、尘劳纷扰,都融化得干干净净,烟消云散。这是比喻念佛勇猛,那个威力不可思议。
【直至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是我们念佛的目标。
【能所两忘。】
这个「一心不乱」是理一心不乱,『能所』都没有了,能现所现、能变所变都没有了,入不二法门,这是法身菩萨的境界。
【到家之说。不容再举。】
这里讲的,不必再说到家不到家的这些事了,为什么?那些都是废话,你已经到家了,契入念佛三昧,入了不二法门。
【捷迳之词。何劳挂齿。】
念佛法门是成佛的捷径,所谓是径中径又径,是最直捷、最快速成就的法门。所以连捷径的念头都没有了,为什么?已经契入如来果地的境界了,不起心、不动念,更『何劳挂齿』呢?
【可谓证修行之神术。超方便之正途。】
『术』就是方法。你用什么方法来证得如来果地的境界?用持名念佛,信愿持名真的是修行的神奇方法,是『超方便之正途』,一切法门里面,一切方便之中第一方便。所以这条路是正路,一直就通向圆满佛果,它没有弯曲,是捷径、是直路,而且最稳当、最容易,成就无比的殊胜。
【破死生蛰户之雷霆。】
『破死生蛰户』。「蛰」就是小虫,小虫冬眠,冬天虫子睡觉了,一直睡到第二年春天,打春雷了,把小虫惊醒。这是比喻,惊蛰这一天打雷,雷霆这种响声把沉睡的虫儿惊醒,这就是把沉睡於六道的众生惊醒了。
【烛迷妄幽衢之日月。】
『烛』就是照,照见,照破。『衢』是道路,「幽衢」就是指小路。这是比喻佛号像日月一样,光明照亮了这个小路,使你不会再迷路。这都是比喻念佛法门功德之殊胜,超出一般法门。底下中峰禅师就嘱咐劝勉我们:
【今宵三时系念佛事将圆。】
这是讲第三时的系念佛事已经快要圆满了。
【亡灵某。承兹上善。决定往生。】
这里是称呼往生堂上的这些亡灵,我们这场佛事所超度的对象。不仅亡灵如是,我们也如是。『承兹上善』,「兹」就是此,就这个,这个修三时系念佛事的上善,这是上善的修行方法。什么是上善?念佛,所以『决定往生』。语言非常的肯定,没有一丝毫的疑惑。
【且道一念未萌以前。还有者个消息也无。】
这些语气都有著宗门的禅味。他这里说,『且道一念未萌』,就是在你一念未生的时候,「一念未萌以前」,你一念未生以前,还有没有这个消息?这是宗门讲的疑情,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不疑就没有悟处,这是疑情。疑情是不能够解答的,如果一解答,悟门就被堵塞。所以我们听了以后,有的人就豁然大悟,有的人就茫然无知,所以这是机锋语,不同境界的人他有不同的感受。后面中峰大师就有一首偈子:
【是心空寂念何依。】
第一句就是讲到一念未萌的时候,『是心空寂』。这个时候就问你,你的念依什么?这句话意思很丰富。「是心空寂」讲的是什么?讲的是我们的本觉,真心空寂灵明,我们的念是始觉,现在念佛了,始觉合本觉,就变成朗然大觉。所以这个念不能够说它有依还是没有依,有依、没有依你已经起了念头,这里面没有起念头,一念未萌。这一句就是答覆前面的机锋话,一念未萌以前,「还有者个消息也无」?这里就回答了,是心空寂念何依。底下就落实到事相来说了。
【故国云归孰未归。】
『故国』就是老家、祖国。我们的祖国、老家在哪里?极乐世界。我们念佛不都是为了往生极乐世界?现在还没有回去,还没有回到极乐世界,我们到今天总算明白了,要赶紧回家!为什么还不回家?这个地方不是我们的家园,这个娑婆世界是我们出来旅行的,而且现在娑婆世界,像我们这个地球灾难频繁,孔子说「乱邦不居,危邦不入」,所以我们得赶紧走了,要回家!底下一句:
【华外玉鸡啼晓日。】
『华』就是莲花,七宝池里头的莲花。这个境界已经是破迷开悟了。『玉鸡啼晓』,这是比喻,比喻什么?破迷开悟就好像天亮了,鸡就叫了。我们一直都迷而不觉,好比在黑暗当中,现在一念回光,就大亮了。所以鸡破晓了,这是比喻回头,破迷开悟。底下一句:
【远迎新佛奉慈威。】
往生极乐世界,回归到老家,往生极乐世界就成佛,所以叫你是『新佛』。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都来迎接你这位新佛。在这些圣众里面你看到很多人都是熟人,都是过去生中一起修行的同修道友,很多很多,他们早就成就了,我们在六道轮回里面打转,一直到今天才成就,所以见到面无量的欢喜。所以到了极乐世界,要知道生生世世的这些同修道友、家亲眷属很多很多,你一点都不会寂寞。这里就是劝导大众念佛,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其他什么念头都放下。「承兹上善,决定往生」。所以底下就念佛了,这是第三时里头第二次念佛。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念佛,绕念一千声佛号,念佛完毕之后,底下一段是中峰禅师节取的《慈云忏主净土文》。这个净土文受持的人很多,不仅是净宗同修在诵经念佛、忏悔回向的时候用它,而且不是专修净土的,像禅宗、教下用这篇净土文的也很多很多。这一篇文字虽然很浅显,但是义理很圆满,已经帮助不少人念佛往生净土。我们来学习:
【一心归命。】
这是净土文一开头为我们点出来要『归命』,「归命」是什么?就是皈依,而归命比皈依更来得真诚。归到哪里?
【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真正觉悟的人他一定是全身心归依『阿弥陀佛』,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种人通常有两类:一类是什么?大彻大悟的,上根利智的,他彻底把诸法实相搞清楚了,所以一切放下,一心归命阿弥陀佛;另外一种人是老实人,他什么都不懂,道理也不知道,但是老师教他一心归命他就一心归命,他听话,他就什么都放得下。所以古人讲「下愚不可及」。上智和下愚这两种人很好度,麻烦的是这当中的,又不是上智,又不是下愚,这类人佛就得苦口婆心来跟他们讲经说法,讲了四十九年,让他们慢慢能够觉悟过来,所以这是恩德很大。我们自己想一想自己有没有一心归命阿弥陀佛?底下是一个祈愿文,祈祷发愿。
【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
这是祈求阿弥陀佛净光照耀我。阿弥陀佛的光明是自性究竟圆满般若之光,它是清净的,没有任何的染污,心性的光明,照耀我。『慈誓摄我』,「慈誓」就是四十八愿,帮助一切众生往生净土。佛有这个四十八愿,我们今天也要发出四十八愿,要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做得相应,这样才蒙阿弥陀佛的摄受。底下就告诉我们如何来行动。
【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
所以我们一心归命,怎么个归命?就得念佛,我今天、我现在以正念『称如来名』。正念没有邪念。邪念是什么?对於世间、出世间一切法的贪恋,放不下,对於一切人事物的控制、占有,这些是邪念,对於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著,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虚荣、嫉妒,这些念头都是邪念,统统要放下。放下之后,「称如来名」,称阿弥陀佛名号,心里面除了阿弥陀佛的名号之外,其他什么念头都没有。为的是什么?『为菩提道,求生净土』。所以求生净土的目的是为了圆证佛果,广度众生。下面说:
【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这段话出自於《无量寿经》里面四十八愿的第十八愿,我们都很熟悉。这第十八愿就是十念必生愿,阿弥陀佛发的本誓就是四十八愿,最主要、中心的就是第十八愿,这是临终十念必生。哪怕一个人一生没有接触过佛法,临终的时候有善知识教他求生净土,教他念佛,他能够念一念至十念,真正求愿往生,都必定得生,所以这个法门不可思议。这里讲的『若有众生』,范围包括得很大,尽虚空遍法界都包括。『欲生我国』,这是你真愿意去。下面讲的条件,『志心信乐』,「志心」就是一心、至诚心。这个「信」就是真的相信,信有极乐世界,信阿弥陀佛有接引众生往生的事情,信自己决定有往生之分,具足信心。「乐」就是爱好,很欢喜、很愿意往生,这样『乃至十念』,你就能往生。这跟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的相应,往生与否,关键是在信愿之有无。所以志心信乐讲的是信愿,「乃至十念」这是讲的念佛的功夫,它有浅深不同,决定你往生之后品位的高下。『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你真的符合这个条件,志心信乐,而且乃至十念,乃至十念是行,信愿行三资粮具足,你如果不生净土,阿弥陀佛就不成佛。阿弥陀佛已经成佛,成佛十劫了,说明他四十八愿愿愿都兑现了,所以决没有任何怀疑。下面文说:
【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
我们今天也发愿念佛,跟阿弥陀佛本愿相应,就能够契入阿弥陀佛的大愿海中。
【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善根增长。】
这是得蒙阿弥陀佛慈力加持,令我们的罪业消灭。我们自己想想,罪业有没有消灭?对照一下佛的经典看看,有没有违背经教?如果有,我们的罪业没消灭。所以我们要放下自己的成见,放下自己错误的见解、看法,放下自己烦恼习气,随顺佛陀教诲,这样罪才消了,善根自然增长。什么是善根?世间善根,无贪、无瞋、无痴,我们每天要去检点,看看还有没有贪瞋痴;出世的善根就是精进,一心念佛,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
【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
『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这讲念佛有了功夫,自己知道什么时候往生,所以走的时候会很安详、很自在。『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这些境界都是业障消除之后的表现。所以我们平常用功要消自己的业障,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们都不起贪瞋痴,别人对我误会、毁谤,我也欢喜对他,没有瞋恚心,绝不会报复,这样业障就消了。起心动念不要为自己想,要为众生著想,我执自自然然破了。「心不贪恋,意不颠倒」,这是讲的真放得下,我们想自在往生,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能自在往生关键是我们要放得下,如果放不下,自在往生就没有办法得到。所以对这个世间一切法都没有贪恋,也没有瞋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愚痴。
「如入禅定」,这就是念佛功夫成就了,这是念佛的成绩表现,坐著走,像打坐一样,表演给别人看,像入定了一样。我们平时用功怎么修禅定?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要锻炼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如果念头一动,马上一句阿弥陀佛提起来,把这个妄念伏下去,这样去用功,慢慢的你就能得定,你临命终时慢慢你就真的有这种功夫,如入禅定。下面说:
【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於一念顷。生极乐国。】
这个时候,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些清净海众都来接引你,手持著『金台』,这个「金台」是上品,上上品往生的。古时候就有一位怀玉禅师,他发愿求生净土,要阿弥陀佛拿著金台来接引他往生。结果把佛念来了,看到佛拿的是银台,他皱起眉头说,我的功夫还不够,我还要继续修,要以金台往生,结果佛就消失了。然后他又真正精进念佛七天七夜,果然佛又出现了,这回拿的是金台,他很欢喜,就跟佛往生了。所以金台是上品往生。我们往生也不必太分别、执著,银台往生我们也很欢喜,只要往生就好。『来迎接我,於一念顷,生极乐国』,「一念顷」就是很短很短的时间,一刹那。西方极乐世界跟我们这里相距十万亿佛国土,可是佛力加持你,这个时候时空都消失了,你就一下子生到极乐国。最后一句:
【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这是讲的上上品往生的人,往生到实报庄严净土,『华开见佛』,也就是念到理一心不乱,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时候『即闻佛乘』,「佛乘」是什么?一乘法,不是大乘,更不是小乘。像《华严经》是一乘法,所以参加华严法会的人是四十一品阶级的法身大士。这个时候你往生到极乐世界,参加华严的法会,听到一乘法。所以『顿开佛慧』,这是讲的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广度众生,满菩提愿』。底下我们再看一首偈子:
【念佛临终见宝台。宝幡宝盖满空排。弥陀势至观音等。合掌相随归去来。】
『念佛临终见宝台』,这是讲人往生的时候那种殊胜的场面。「宝台」就是莲花。佛菩萨都来了,场面很殊胜,来迎接你,你见到了,还有宝幡宝盖都排满了空中。这时候『弥陀势至观音』,这是西方的三圣,他们来接引你,你『合掌相随归去来』,这是往生极乐世界。「来」,就说明往生极乐世界以后你还要再回来,回到娑婆世界度众生。下面是第三时佛事里面三宝赞是僧宝赞:
【僧宝不思议。身披三事云衣。浮杯过海刹那时。赴感应群机。堪作人天功德主。坚持戒行无违。我今稽首愿遥知。振锡杖提携。】
这一段赞的是『僧宝不思议』。这个「僧」是梵语,僧伽耶,中国人喜欢简单,把这个耶省去,耶是尊敬的意思,像我们念三宝,佛陀耶、达摩耶、僧伽耶,耶都是尊敬的意思。什么是僧?僧就是指四个人以上一起修行的团体,大家都遵守佛的教诫,遵守六和敬,这么一个团体就叫做僧。所以僧是指团体,不是指个人。僧也有清净的意思,大家一起严持戒律,修六和敬,所谓「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所以僧不一定是指出家人的团体,在家人,只要是四个人以上,修六和敬的,遵依佛教诲修行的,也能够称为僧团。僧团能够住持佛法,我们念皈依的誓词里面都会念到「皈依僧,众中尊」,这个众就是团体,僧团是一切团体里面最值得人尊敬的。为什么?因为他们修六和敬。现代人对於佛法有很多的误会,什么原因?不是说佛法不好,也不能怪他们错怪了佛法,是我们自己没有做好样子,我们自己有没有修六和敬?有没有遵依佛教诲修行?如果是打著佛的招牌,而思想言行跟佛教诲完全相违背,这就是破坏佛法形象,令别人来毁谤佛法,这个罪业就很重了。所以这里「僧宝不思议」,不思议是双关的,你做得如法,能够帮助树立佛法的好形象,你就功德不可思议;如果是做得不如法,那么罪业也不可思议。
『身披三事云衣』,这是讲的出家人,「云衣」是比喻的袈裟,袈裟它是一块布,把它摊开来像一块云彩一样。袈裟里头我们叫三衣,「三事云衣」,这三衣有五条衣、有七条衣、有九条衣,九条衣到二十五条衣都叫大衣。五衣是平时劳作的时候穿的;七衣是一般的礼服;大衣,最尊贵的礼服是二十五条衣,这是大礼的时候才穿的。这是讲古印度,因为天气很炎热,三衣就够了。佛法传到中国来,天气就比较冷,北方常下雪,三衣不够,也加上中国人自己的服装。佛法永远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传到中国来之后,中国的出家人也穿著自己的服装,真正做法会的时候就会披上这些大衣。这是讲的出家相。
下面『浮杯过海刹那时』,这里讲的是一个典故,这是南北朝时代,东晋时代有一位出家人,他叫做杯度和尚。相传他是一位神僧,他有神通,他过海的时候不用坐船的,拿一个杯子就这么放到海平面上,踩在杯子上就过来了。这种神通我们想到,至少是小乘三果以上的圣人,也就是阿那含、阿罗汉,才有这样的能力。这一位高僧游化世间四十多年,戒行非常的清高,所以用他来举个例子做为僧宝的榜样。『赴感应群机』,这是讲到杯度和尚他一生游化,应机说法。这个「感」是信徒的礼请。释迦牟尼佛一生也为我们做个好样子,他也是「赴感应群机」,他的足迹踏遍古印度,哪里有请他就到哪里去教化。在中国很多祖师大德都住山,没有出去游化,这也是有中国的国情,因为中国人尊师重道,「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一般人是要去求学的,没有说老师出来去找学生的。所以在中国人这种做法他们都住山,住山出家人就能够定下来,这样能够成就得很高。
底下一句说,『堪作人天功德主,坚持戒行无违』。这两句中峰禅师提的标准很高,「堪作」,堪就是能够胜任,做什么?「人天功德主」,这就是讲做人天的示范,而且他不是说做人天的福德主,而是人天功德主,因为功德比福德更殊胜。出家人都称为是福田僧,他们穿的衣是福田衣,为什么?因为信徒来供养你是希望在你身上种福,将来得福报,所以你是福德主。怎么样才能够做福德主?要持戒、修行,坚持持戒,没有违背戒律。做功德主就更了不得了,要自己成就,真正有功德,还要什么?帮助别人,帮助这些信徒成就功德。功德是什么?戒定慧。持戒有功就得定,修定有功开智慧,所以得定开慧这是德。你真正做到戒定慧,也帮助一切人天大众成就戒定慧,你才叫做功德主。所以戒行是最基本的一个条件。我们师父上人要求我们,真正修学的人要落实四个根,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感应篇》、佛家的《十善业道经》,这三门是学佛人的基础,是戒律的基础,真正出家的人还要坚持修学一个《沙弥律仪》,这是基本的,十戒二十四门威仪,这是最起码要坚持的戒行。
下面两句是赞颂,『我今稽首愿遥知,振锡杖提携』。「稽首」就是礼拜,顶礼三拜,希望僧宝能够在远方看到、听到、知道我心里的意思。这些真正得道的高僧他们有这个能力,真的可以能见到、听到远方你的这个事情,你的用心他们能够体会到、能够知道。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有这种能力,所谓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所以他能够知道你的需要,能够赴感应群机。「振锡杖提携」,这是讲的出家人一般手里拿著个锡杖,这是托钵的时候一般出家人不敲门,出家人敲门都不礼貌,有失威仪。他们什么?把锡杖在手里振一振,铜环敲响了,有声音了,里面的人知道了,他就会出来供养。如果敲了三次,锡杖摇了三次门还没有开,就得走了,不能够在那里逗留,去乞第二家。如是的乞食,一天不能够超过七家,如果七家都托不到就得回到僧团里,那天别人乞到的你可以分一点来吃。这是表示什么?别人提携你。所以振锡杖提携这桩事情它引申的含义,就是说我现在修行有困难、有挫折或者有迷惑,祈请这些善知识提携、教导、帮助,这些善友是僧宝。底下中峰禅师又给我们做了一段开示。
【念佛既从心出。结业岂属外来。须臾背念佛之心。刹那即结业之所。】
『念佛既从心出,结业岂属外来』,就说明一切唯心。我们的造业,造善业、恶业都好,都在一念心,念佛也是从这心出来的。所以你想善就得三善道的果报,你想恶你就得三恶道的果报,你想佛你就成佛,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就是说明十法界依正庄严,总离不开我们的心想。起心动念这是因,果就是我们的十法界,哪怕是一真法界,也离不开因果。所以禅师告诉我们,『须臾背念佛之心,刹那即结业之所』。你不念佛的时候就是造业的时候,这个心里念头没办法停止下来,所以我们必须要念佛,不念佛就造业。轮回就是因为我们心里造这些善恶业,感应得的果报。所以祖师大德苦口婆心劝导我们要净念相继,要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为什么不间断?因为一间断就是「结业之所」。再看下面的开示:
【今则众等。依凭教法。作三时系念佛事。所集胜因。专为亡灵决生净土。】
『今则众等』就说到我们现前做法事的大众,大众一起来真诚的修法,来祈祷、来发愿、来念佛,这个力量很大。『依凭教法』,「教法」就是佛的教诲、祖师大德的教诲,中峰禅师把它们编集在一起,会集成这一部法事,做这个三时系念的佛事。『所集胜因』,「胜」是殊胜,这个确实是无比殊胜的因缘,我们『专为亡灵决生净土』。「决生」是很肯定的语气,毫没有一点疑惑。一定要帮助亡人往生净土,送一个亡灵往生净土就是造就了一尊佛,这个功德不可思议。下面说:
【自今戒香馥郁。慧炬荧煌。】
『戒香馥郁』,「馥郁」是香气弥漫的样子,香气缭绕。什么香?戒香。这里讲的香气,中国人是讲气氛,外国人讲磁场,也就是说在这里气氛特别的好,磁场特别的好,在这样的一个气氛、磁场里面,人会感动。『慧炬荧煌』,这是讲到光明,智慧就像火炬一样光明照耀。底下就说:
【迷云开而性天独朗。妄尘尽而心地廓通。】
由戒生定,由定开慧,开慧就是破迷开悟。『迷云』就是指无明烦恼,无明都破了,破一品无明就见一分真性,所以『性天独朗』这就是什么?见性了,见性就成佛了,超越十法界了。下面说的『妄尘尽』,这个「妄尘」包括见思烦恼、尘沙烦恼和无明烦恼,这些烦恼都尽了,都断尽了。结果『心地廓通』,「廓」就是开,开通,这是指大彻大悟的情形。
【诸根圆净。群业顿空。】
当这个业障消尽的时候,『诸根圆净』了。用什么方法消尽罪业而圆净六根?就是用持名念佛的方法,所以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下面说道:
【一举念。一华开。挹露迎风。香浮玉沼。一驰情。一果熟。含烟对日。影落金园。】
这是在描绘西方极乐世界生活、修学的状况。『一举念,一华开』,花和底下讲的果都是表西方极乐世界依报环境的美好,因为这花是指七宝莲池里头的莲花,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都生到七宝池的莲花里面,所以莲花是他们修学、成就的地方。怎么能够到这个地方来?「一举念」,举念就是念阿弥陀佛,这一声阿弥陀佛里面具足了信愿,所以信愿行具足,你就能生到七宝莲池的莲花里面,花开了就是明心见性,花开见佛。
下面讲的,『挹露迎风,香浮玉沼』,这是讲的写景。莲花盛著露水迎著微风在那里抖动。「玉沼」就是七宝莲池,莲花的香气被风吹出来飘浮在八功德水的上面,你想想这种意境,真的是诗情画意。这是描绘西方极乐世界人他们的生处、住处、修行之处,都是这么样的美好、自在、悠闲。『一驰情,一果熟』,「驰情」就是指什么?执持名号,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这是我们唯一的心愿,要求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样的心愿这个果就成熟了。「果」是什么?往生不退成佛。所以念佛法门是当生成就的佛法,这一生就往生不退成佛,不用等来生。
『含烟对日,影落金园』,这个「金园」就是极乐世界。为什么叫它金园?因为极乐世界的环境就像一个大花园,就像《华严经》上讲的,杂华庄严,而且它是黄金为地,真是美不胜收,这是极乐世界人修学成佛的环境。下面一句说:
【经行坐卧在其中。游戏逍遥非分外。】
这是描绘极乐世界菩萨们的学习生活,他们的修学你看都在游乐之中,似乎看不到修行的痕迹,不像我们这边修行,著相。他那里修行,真的重实质不重形式,他们都是用的内功。怎么个修学法?眼见色,耳闻声,能够不著相、不分别、不执著,就在这个境界里面去修真实的般若智慧。明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所以他们能够万缘放下,一尘不染,这是他们真正用功。所以「游戏逍遥」都没有分外的,都是分内的修行。
【得佛受用。彻法源底。】
这是讲到成就圆满的菩提。西方极乐世界是如来境界、法身菩萨的境界,所以你往生到极乐世界你也就得佛的受用,过的就不是凡人的生活。『彻法源底』,这个法是一切诸法,一切诸法的根源你都能够彻证,也就是成就圆满的菩提。
【常寂光处处现前。】
『常寂光』里头包括著自性的果德,都圆满的现前了。在哪里现前?处处现前,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都是常寂光土,这就是你已经入了华严境界。
【大愿王尘尘契会。】
『大愿王』,这是指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称为大愿之王。『尘尘契会』,就是讲一切时、一切处,不管你做什么事情,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应酬也好,统统都能够落实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都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相应。所以这个时候你已经契入境界,你明了中峰禅师说的「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弥陀佛」、「净土即此方,此方即净土」。所以极乐世界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无不是。下面说的:
【更为亡灵。至心忏悔发愿。】
这是三时里面的第三次的忏悔发愿。我们把这个忏悔文和发愿文念一念,第三时的忏悔发愿文跟第一、第二时有一点小小的差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根皆忏悔。】
我们看到,忏悔文的最后一句跟前面二时的忏悔文的最后一句不同,第一时讲的是「今对佛前求忏悔」,第二时是「一切罪障皆忏悔」,这里讲的是『一切罪根皆忏悔』。所以这看到忏悔是一次比一次的深刻,深到根上去了。这发愿也有不同。
【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
前面二时的发愿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第三时归到自性上面了。所以自性的众生,一切众生都是什么?自性所现所变,不是外人,跟自己是一体的。所以为什么要去度众生?没有理由的,同体的。像我的左手如果痛了、痒了,右手肯定会无条件的帮助它、去抚摸它。为什么?一体的。一体还讲什么条件?还说什么理由?所以我们从这里就体会佛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就是无条件的,这个慈悲是无条件的,本来就是要这样做的。所以菩萨度众生,为人演说不疲不厌,我们才了解为什么他能这样做,他明了了,自性众生。自性烦恼也要断,自性的法门我们要学,自性的佛道要成,没有一样离开自性。下面接著三称:
【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
普贤菩萨是一切菩萨的总代表,他代表圆满的菩萨行。所以净宗修学也是修普贤行,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下面有最后一段开示:
【上来三时系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劝导亡灵忏除结业。发愿往生。行愿既深。功无虚弃。】
这第三时也将要结束圆满了,最主要的就是『系念阿弥陀佛』,这个「系念」是讲你心里真有,口里念不念佛倒并不重要,心里要真有。那你问了,有什么?有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你的心愿解行要跟四十八愿相应,你心才真正是系念阿弥陀佛。行门就是执持名号,念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这个名号是包含诸佛教化众生的无量无边的大法,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念这一句名号就提起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圆满涵盖在这一句名号当中。我们自己念佛自己成就,同时『劝导亡灵』,这是利他。劝亡灵当然这里也是劝自己、劝大众,『忏除结业,发愿往生』。念佛法门是带业往生的,但是也要重视忏悔,把这些业障消除了,你往生的品位就高。『行愿既深,功无虚弃』,这个「行愿」就包含信愿行,都深了。修学的功夫是真的,感应就不可思议,这里面没有半点的虚假,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底下讲的:
【惟愿亡灵。闻斯法要信受奉行。】
这是祝愿。希望这些亡灵在这一次的法事里面听闻到念佛的『法要』,「法要」是佛法里最精要的,你要『信受奉行』。下面说:
【从是托质莲胎。永离业海。】
『托质』就是托身,身是质,是物质,『莲胎』就是莲花化生,这是往生净土了,『永离业海』了。「业海」指的是六道、十法界。你永远的脱离六道轮回,而且脱离十法界,这是无比殊胜的境界。
【直证阿鞞跋致。圆满无上菩提。】
这个境界就高了,『直证』就是直截了当证得阿鞞跋致菩萨的地位。阿鞞跋致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不退转,你是圆证三不退的菩萨了。三不退,有位不退、有行不退、有念不退。圆教初住位菩萨就能证三不退,可是你证的是圆证,初住菩萨还没有圆,你已经圆了。圆证三不退菩萨是七地以上的菩萨,所以这个了不得!我们这些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有断,往生到极乐世界,统统都成了阿鞞跋致菩萨,都圆证三不退,这个不可思议。所以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得好,你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说你是菩萨你又不是菩萨,你还是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断,可是说你是凡夫,你又不像凡夫,你是阿鞞跋致菩萨,你的智慧德能跟七地菩萨没什么两样。所以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不可思议的境界。一切诸佛如来赞叹的就是赞叹极乐世界这样的一种特色,在十方世界找不到,唯有极乐世界才有,你在这样的环境里面快速的圆满无上菩提。开示以后,下面有一个弥陀大赞做为法会的总结。
【弥陀佛大愿王。慈悲喜舍难量。】
这句话字面都不难懂,可是说的境界是太大、太深广了。阿弥陀佛他有四十八愿,这是大愿王,广度众生。他的慈悲喜舍没办法去度量,就是没有办法思议,普度虚空法界一切众生。
【眉间常放白毫光。度众生极乐邦。】
这是阿弥陀佛眉间白毫放光,光中化佛、化菩萨众都是无量无边的。化出这些佛菩萨就在虚空法界里头度一切众生,这是阿弥陀佛分身无量无边。『度众生极乐邦』,这是接引根熟的众生往生净土。什么众生是根熟众生?具足信愿行三资粮的,根熟了。
【八德池中莲九品。七宝妙树成行。】
这是讲你的极乐世界修学的处所。念佛人生在『八德池中』,八德水滋养的莲花,莲花是你修学之处。『七宝妙树』,这是你游乐的场所,在这里面你消业障,成就你的定慧。我们说这是在游乐当中、在艺术里头,这个环境里面修学、断烦恼,让自性的智慧、德能、相好都圆满现前。在哪里?在这些七宝行树当中,这很不可思议。下面两句赞叹:
【如来圣号若宣扬。接引往西方。】
这里讲的『如来』是指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也包括我们释迦牟尼佛,都宣扬净土法门,都帮助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往生西方净土。
【弥陀圣号若称扬。同愿往西方。】
这是念阿弥陀佛,这是正修,专修净土,果报是『同愿往西方』,「同愿」是跟一切大众希望跟他们一起同生西方。所以念佛人心里面没有冤家对头,都希望大家往生西方。所以要念佛清净,头一个,放下自己对一切人事物的对立,化解怨结,这样才能往生西方。赞佛以后,底下有一个回向偈:
【系念功德殊胜行。】
这是大家修学系念法事,积累无量的功德。
【无边胜福皆回向。】
这些功德、福德我们统统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
回向给谁?回向给这些苦难的众生。『沉溺』是指三途里头的众生,他们很苦,我们希望他们
【速往无量光佛刹。】
我们希望他赶紧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叫无量光佛,希望他们同生净土。这是我们功德回向。底下: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这是讲的三宝。『十方三世一切佛』是佛宝,『一切菩萨摩诃萨』是僧宝,『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法宝。我们真诚的回向,祈求三宝来给我们做证明。最后三时系念法事圆满了,做了一个三皈依。我们念一念: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绍隆佛种。发无上心。】
这是皈依自性佛,『自归』。现前的时代,『绍隆佛种』最重要。所以禅师希望我们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要发起这个真心报佛恩,担当起「绍隆佛种」的使命。真正想要去担当,必须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样你真心护持佛法,蒙三宝加持,可以把佛法振兴起来。第二个:
【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这是皈依自性法宝。法宝在经藏里面,展开经藏,我们希望读诵它、研究它,把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引发出来。这是见性之后,你这些经藏就全懂了。
【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这是皈依僧宝,归依自性僧宝。自性僧宝是指六和敬,是指清净法身,真能够六和敬、清净,自然能够『统理大众』。就是跟一切大众你能够相处得和睦,互相敬爱,互助合作,没有任何的障碍,没有任何的误会,人与人之间能够和谐。末后有个:
【和南圣众。】
『和南』是敬礼的意思,是梵语,也就是向一切圣众敬礼。
到这里我们的《三时系念法事》就全部讲解圆满了。总共讲解了二十次,四十个小时,完全根据我们师父上人在二00三年所讲的《三时系念》来复讲的。这个分量大概浓缩成师父讲的三分之一多一点,希望对这些想短时间内能够了解《三时系念》文句中的义理的这些人、这些同修,能够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想要深入的去学习,建议应该去听我们师父上人一百一十四个小时的讲解。大家在做三时系念法事之前应该听这个讲解,这样做法事的时候你能够随文入观,功德就更殊胜了。
好,我们就学习到此地。有讲得不如法、不妥当的地方,敬请各位菩萨、大德,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