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 钟茂森博士主讲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十九集)  2008/4/1  华严讲堂  档名:52-255-0019

  尊敬的各位菩萨,各位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昨天我们学到第二时的法事,学习到第二时中的第二番开示,讲到一半,还没有讲完,我们从这当中来看起。

  【永嘉云。】

  这是禅师在开示里面引用永嘉禅师的话。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这两句的意思就是说,迷了的时候就会有唯识所变的现象,本来的境界是唯心所现。这个心,中峰禅师在开示当中讲到是灵知心,这是我们人人本有的真心,不是指我们的肉团心,也不是指我们的缘虑心。但是如果迷了的时候,灵知心的作用就不显了,是我们的缘虑心、我们的妄心在起作用,所以就变现出六道轮回的梦境。觉了以后恍然大悟,这是从梦中醒过来,一醒过来梦中的境界就没有了。所以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这是『空空无大千』!六道、十法界、大千世界都是梦境,都是我们妄识所变的,它的体是一真法界、是一心不乱,用净土宗的话来讲就是一心不乱,这个是一心,一心就是真心。如果用三心二意,那就是迷惑颠倒;用三心二意用的是妄识,第七、第八和第六意识。所以这两句是给我们概括诸法实相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了解之后如何来学习?如何来恢复真心?这就要学习如如不动。在这个梦境当中,我们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要学会不动,如如不动那就是真心用事,一动就落入妄想分别执著。所以要修行、要练功,就在我们的境界里头去转,转八识为四智。不起心、不动念就转第八识,不分别就转第六识,不执著就是转第七识。所以我们不用六、七、八识,要用我们的真实智慧,这就是转八识成四智。转阿赖耶识(第八识)成为大圆镜智,见一切法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转第七识末那识成平等性智,没有执著,万法平等,转第六识成妙观察智,没有分别,六、七、八识转了以后,前面五识自然转了,转成成所作智。下面中峰禅师说到:

  【既然如是。则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们明白了这个理之后,我们来看《弥陀经》上讲的这一段,讲的这一段是事,事跟理决定相应,事不会违背理,理也绝对不会妨害事,所谓理事不二,有理当然有事,有事必定有理。这个理是什么?

  【总不出唯心净土。本性弥陀也。】

  这个『本性』就是自性,『唯心』这个「心」就是我们的真心。所以极乐世界也是唯心所现,阿弥陀佛也是我们唯心所现,自性所现的刹土、自性所现的如来没有离开我们当人的自性。既然都是自性所现,我们哪有说不亲近的道理?它跟我们的关系太密切了,跟我们是一体,是不二的。你能够真正这样相信,就知道往生净土都是分内之事。所以大师教导我们相信,这个信是信事上,信有西方极乐世界,信有阿弥陀佛摄取众生之事,也信我有往生之分,而这些统统都是唯心所现,这样的信才叫真信。下面开示说:

  【由是而知。即今现前。】

  就是讲,基於这个道理,我们就应当明了,现前这些大众、这些

  【亡灵。其生也莲华朵朵。其殁也行树重重。】

  所以生殁都离不开极乐世界,真的没有离开!『莲华朵朵,行树重重』是指极乐世界的景。问题在於我们的觉还是迷,如果你当下觉悟了,眼前就是,如果迷了,西方极乐世界你找不到。下面讲:

  【无一时不达莲邦。无一念不依慈父。】

  『莲邦』就是极乐世界,『慈父』就是阿弥陀佛。我们今天恳切期望的,就是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真正觉悟了,极乐世界就在此地,阿弥陀佛即是我心。下面中峰禅师为我们做一个总结:

  【审如是。且道。离此心佛众生外。别有商量处也无。】

  『审』就是审查、观察,去仔细的悟这个理、观察这个事,你都明白了、都清楚了,现在就要问你,离了这个『心佛众生』之外,还有些什么?没有了,没有商量的地方。所以说「心佛众生」把整个宇宙一切万事万物都包括尽了。这句话是禅宗的手段,问你「你会么?」前面给你讲了一大番的道理,现在考你,「会么?」你真正能够体会到没有?禅师后面给我们就拈出了一首偈子。

  【大圆镜里绝纤埃。】

  『大圆镜』就是讲心性,心性里头无有一物,什么都没有,六祖大师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真心本性里头什么都没有。它什么都没有,但是它能够现相,所谓性相一体,性相一如。它现什么相?

  【碧藕华中有圣胎。】

  这是讲的西方极乐世界七宝莲池里头有碧藕、有莲花,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是莲花化生,所以七宝池里面有很多四色莲花,这四色是基本的原色,组合成无量的光色,我们现在发心念佛了,七宝池里面就长出一朵莲花,上面还有我们的名字,我们念佛功夫愈勤,莲花愈长愈大,光色愈来愈美。如果我们不修念佛法门,改修其他法门,不愿意往生,这莲花就枯萎了。所以极乐世界一切法都是不生不灭的,只有这莲花它是有生有灭,这是跟众生的心有关系。所以我们晓得这个事实真相,这一生就只有抱著一个愿望,往生极乐世界。我们所希求的是我们那朵莲花愈长愈大,愈来愈美。这个世间真的一切都要放下。下面一句:

  【遥望金沙池沼外。】

  这个『遥』是遥远。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这里十万亿佛国土,很遥远,这是空间的距离。这是在我们凡夫的境界里面说的,实际上没有远近。明心见性的人他见到的境界,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远近都没有了。所以眼前望到的就是『金沙池沼』,这个池沼就是七宝莲池,池底是金沙铺地,里头有八功德水,八功德水里养著这些莲花。末后一句:

  【宝光常照玉楼台。】

  这是讲的金沙池沼外,就是七宝池外有这些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在那边修行,在那边亲近如来,广度众生的这些活动场所,『玉楼台』就是形容他们那里自行化他的地方。讲到这里大家有没有悟到?有没有入境界?果然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这个境界就现前了。如果没现前,我们就要努力去念佛,一声佛号一声心,一念相应一念佛。底下就是: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开始念佛了。所以理虽然没悟,但是事上必须要修,诚心诚意的去修,这个理自自然然得到的。念佛之后,我们来看有一段发愿文: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

  这一段文我们从《无量寿经》里面可以看到,世尊在《无量寿经》里面赞叹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确实以阿弥陀佛是第一,我们的释迦牟尼佛代表了一切诸佛,所以他的赞叹也就是十方三世佛的赞叹。这句话是世尊说的,不是说我们修净土的人故意赞叹净土、赞叹阿弥陀佛,不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就说得很清楚,阿弥陀佛第一殊胜的地方在哪里?在他所建立的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这是十方诸佛国土都比不上的。为什么?因为凡圣同居土里面,能令一切业障深重的众生,都有带业往生这种可能。往生到凡圣同居土以后,蒙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威神加持,他们得到的受用,他们的神通道力、修学的环境,等同於七地菩萨,这是阿惟越致菩萨,或者是阿鞞跋致菩萨。这真的是十方诸佛刹土里面第一殊胜的,所以一切诸佛都赞叹阿弥陀佛。

  【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尽。】

  在早年有人曾经说过,说往生极乐世界一定要消业才能往生,不能够带业往生。这句话实在是错误,为什么?我们读到这个赞佛偈,『九品度众生』,我们就晓得了,「九品」就是按照带业的多少所分的,如果带的业少,品位就高,带的业多,品位就低。像我们这些博地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有断,往生到极乐世界生凡圣同居土,所以这是带业往生。带业往生生到凡圣同居土以后,我们就能够同时见到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这些佛菩萨。所以『威德无穷尽』,这是蒙阿弥陀佛加持的,无比殊胜。

  【我今大归依。忏悔三业罪。】

  我们今天有幸遇到这一个法门,这个缘太殊胜了,「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日」,这是彭际清居士说的,所以要发心大归依。『忏悔三业罪』,这是忏悔身口意三业的罪业,尤其是内心的,那里面的这些罪业、这些污垢。而最大的罪业是什么?不是讲的杀盗淫妄这些,真正最大的罪业是不肯相信净土,不肯求愿往生,所以遇到这个法门都当面错过,所以无量劫来都在六道轮回里头打滚,没有出离。所以这个罪业我们要忏除,真正生起信心、愿心。有信有愿必定有行,行就是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里面教导我们的,念佛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口里念佛可以间断,但是心上的佛号不间断。口念佛要看场所,看看合不合适,虽然口不念的时候,心里不能够断。所以你果然修行这个法门,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你这一生必定处处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称心如意。为什么?因为你蒙诸佛护念。下面说:

  【凡有诸福善。至心用回向。】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修福、要行善,起心动念都要为一切众生著想,为社会贡献。这些福善积下来的福报我们不要自己享,自己生活苦一点没关系,把福报分给众生享,自己安住於清苦的生活,这个好!为什么?对於世间就没有留恋,常常都保持著出离心。『至心用回向』,我们的福善至心的回向,至心就是真诚心来回向。回向什么?普贤十愿里说过的,回向菩提、回向众生、回向实际,在事相上讲,就是回向极乐世界,回向一切众生同生极乐国。所以下面讲:

  【愿同念佛人。感应随时现。】

  就回向这些。底下讲的统统都是回向的内容。这一句『愿同念佛人,感应随时现』讲的是感通,至诚感通,我们的心真诚到极处就有感应,跟诸佛菩萨感应道交,现前就蒙诸佛菩萨的加持。

  【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

  这是讲临终可以自在往生。中国在东晋时代,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在庐山建立第一个念佛堂,跟他志同道合的,一百二十三人,在山上不下山,以虎溪为界,一起念佛求生净土。慧远大师在一生当中三次见到极乐世界,但是他没有跟别人说,密而不宣,等到最后他自己往生的时候,提前七天,阿弥陀佛就跟他讲,就来给他报信,告诉他,你的净业已经成熟,七天之后你往生极乐世界。到了第七天,果然阿弥陀佛来接引,慧远大师清清楚楚见到阿弥陀佛,见到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还有莲社已经往生的这些人,都站在阿弥陀佛的身旁,跟著阿弥陀佛来接引慧远大师,慧远大师才说出来,说他一生当中见到这样的极乐世界的情形已经三次,这些境界完全跟《无量寿经》所说的相应。所以这几句慧远大师他做到了。

  【见闻皆精进。同生极乐国。】

  见者、闻者看到他自在往生的样子都非常的欢喜,都能够生起信愿,精进念佛,同生净土。所以我们想度众生,怎么个度法最有效果?在临终的时候做一个好样子给他看,他即使现在不信,不要紧,我们不急於度他,我们现在老实念佛,真正有往生的把握,往生自在,他见到我们这样的样子,就生起信心,生起羡慕的心。就好像我过去开端的时候讲这个三时系念里提到的,在美国达拉斯念佛堂马玉叶老居士,她自己发愿要在大佛七当中往生,结果真的在大佛七里面坐著走,而且穿著海青,很安详。临走的时候先拜三拜,向佛三拜,然后自己走到沙发椅上坐下来往生。这都是我亲眼所见,一起参加佛七的总共一百二十三人,跟慧远大师当年庐山念佛堂人数一样。这是我们师父上人给定的,大佛七不要超过慧远大师当年的人数。所以来者都为她助念,见者、闻者皆生欢喜心,皆生精进心。

  下面讲到:

  【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这是我们往生净土的愿望,为什么要往生净土?因为我们要见阿弥陀佛,见阿弥陀佛就能了生死,不仅是分段生死了了,连变易生死也了了,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然后在十方世界像佛一样普度众生,可以圆满的实现我们的四弘誓愿。所以底下就提到这四弘誓愿。

  【无边烦恼断。】

  这就是「烦恼无尽誓愿断」。

  【无量法门修。】

  这就是「法门无量誓愿学」。

  【誓愿度众生。】

  「众生无边誓愿度」。

  【总愿成佛道。】

  就是「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一句『总愿成佛道』比「佛道无上誓愿成」意思更广,因为「佛道无上誓愿成」主要是讲自己,自己要成佛,这里讲「总愿成佛道」,这是讲自己跟一切众生都同成佛道。

  下面说: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这样的大愿跟如来果地的愿就相应了,没有丝毫的自私自利,完全是为众生,跟诸佛菩萨一样发起这种大愿。下面是净土宗里面的回向偈:

  【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华为父母。】

  在极乐世界都是莲花化生的,不是胎生的,所以用莲花来比喻成父母。这里讲的『上品莲花』,莲花也分九品,这里大师为我们讲上品,就希望我们念佛人求什么?上品上生。为什么要上品上生?不是为自己,是为能够早一天成佛道,早一天普度众生。所以这个愿跟阿弥陀佛的愿就相应了。

  下面讲的:

  【华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一生到极乐世界,莲花化生,如果能够生到上品上生,很快就花开见佛。这个『华开』代表什么?代表自己,自己的功夫修行到了大彻大悟,不是讲阿弥陀佛加持的,是我们自己的功夫,到了极乐世界证得理一心不乱,那就花开见佛了。如果还没有花开?像我们如果念佛往生,大多数人都是功夫成片,一心不乱的下品,往生到极乐世界没有明心见性,没能够花开见佛,也不要紧,就在莲花里面佛就来教你、来度你,每天诸佛如来给你讲经说法,你喜欢修什么法门你就修什么法门。莲花有这么大吗?没错,莲花里头就包含著十方虚空法界,这就是不思议的境界,《华严》里讲的「芥子纳须弥」,大小不二。花开见佛以后,你就能够如诸佛如来一样广度众生。跟你一起修学的是『不退菩萨』,这是在极乐世界里头七地以上圆证三不退的菩萨,是你的同修道友。所以不仅有诸佛如来给你教学,还有这些大菩萨做你的同学。这个境界真的是太殊胜了,我们一定要发大愿求生净土。

  下面是三宝赞当中的法宝赞,这是因为第二时,第一时是佛宝,第二时是法宝,第三时是僧宝。我们来看这个法宝赞。

  【法宝实难量。】

  『量』就是度量、思量。这句话就是说,法宝是不可思议的!三时系念的法事里面就有《弥陀经》、有往生咒、有赞佛、有开示、有发愿,这些统统都是法宝,不可思议!一大藏教更是实实在在不可思议。

  【如来金口宣扬。】

  这是佛亲口所说的。『金口』,这里是称赞,在事上讲,佛身是金色的,口也是金色的,所以说他是金口,从理上讲,这个金是一种比喻,黄金,永不褪色,这是比喻如来所说的法是真理,永恒不变。

  【龙宫海藏散天香。】

  这是讲到世尊当年成道以后说法,在定中有说二七日,有的说是三七日,说了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来参与的都是法身菩萨,一般凡夫他没有这样的境界,他没办法参与进来,参与法会的那都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的这些法身如来。这些所说的大法由大龙菩萨收集到他的龙宫里面,他的龙宫有一个很大的图书馆。我们读的《华严经》是现在世间所流传的,这个《华严经》是一个很小的分量。真正大部的《华严经》有多少?当时佛灭度六百年,龙树菩萨出生了,他证得初地,他是初地菩萨,结果到龙宫里面,大龙菩萨让他看看佛所说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有多少分量,他说有「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佛经是用偈子来算,有多少偈子?把十个大千世界磨成微尘,这么多数量,这么多个偈子。有多少品?有一四天下的微尘这么多品。这么大的分量我们世间人不可能受持,没办法读得尽,只好看看中本,结果中本也还是太大,世间人承受不了。最后龙树菩萨就请了一套小本的,小本的是什么?《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目录提要,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华严经》。所以今天读到的《华严经》只是一个目录提要而已。

  我们会疑惑了,怎么世尊在这个二七日中,或者三七日中,能讲出这么多的经典?我们要晓得,世尊讲这部《华严经》是在定中讲的,定中的境界时间可以伸缩。大乘经告诉我们,一念可以展开变成无量劫,无量劫也能够浓缩成一念,所谓念劫圆融。所以二七日这么长的时间,当然你展开可以变成无量劫,所以所说的法当然是无量无边。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所讲的一切法的一个目录。有多少?有十万偈,四十品。下面讲到:

  【觉者诵琅函。】

  这是讲真正觉悟的人,他好学,他喜欢读诵受持。『琅函』是古时候收集书本的函套,古装书外面都有一个套子来保护,这就是讲到经卷的意思。

  【玉轴霞条金写字。】

  这是讲到对经本恭敬。最早的经本是写在绢布上面的,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些绢画一样,一卷一卷的。一卷经写完以后就把它卷起来,当中有轴,这个轴是用玉做的。用最好的绢,用黄金磨成金粉来写这些字,这是对经典的尊重,把经典看作是无上的珍宝,我们现在就说装潢设计非常的精美、非常的华贵。

  【似排秋雁成行。】

  经典最初是用梵文记录的,这里所说的『秋雁成行』是指梵文,因为梵文是横写的,我们中文是直写的。所写的这些书法非常的美、非常的整齐,字很工整,这也是对法宝的尊重。

  【昔因三藏取来唐。】

  『三藏』,我们一看到这个字眼就想到唐三藏,唐僧,那是玄奘大师,玄奘大师过去是去印度取经,把经典运回来翻译。实际上中国去印度求学的法师很多,不仅是唐三藏(玄奘大师)。印度的高僧大德来中国传法也很多。这些法师、祖师大德他们把经典翻译成中文,这些翻译经的法师都称为三藏法师。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是通达三藏的,如果不通达三藏,就不能够做这个翻译的工作。所以这些佛经请回中国以后,后人学习。在唐朝时代翻译经典的量最多,在唐朝佛教是最鼎盛的时期,当时建立了大小乘十个宗派。后来佛法的代代相传,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万古为敷扬。】

  这句是大师希望佛法能够代代相传,流传万古,广利众生。法宝赞我们念完了,就看第二时里头的第三番开示。

  【盖闻虚而有鸣答之声。寂而无形影之相。然谷响自然。非呼之而不答。佛身无作。非扣之而不彰。】

  这一段讲的是感应道交的道理。『盖闻』,这个「闻」就是听说,我们听世尊在经典里这么说的。『虚而有鸣答之声』,这是讲到山谷本来是没有声音的,是虚的,你在山谷那里长啸一声,这就有回音了。『寂而无形影之相』,这个「寂」是讲清净寂灭,这是讲法性,法性里面本没有形相,它是清净寂灭的。『然谷响自然,非呼之而不答』。山谷回应这也是自自然然的,法尔如是,你必须要大呼一声,它才有回应。所以「鸣答之声」是自己去引出来的,这就是感应,我们有感,它就有应。『佛身无作』,这里讲的就是「寂而无形影之相」的意思,诸佛如来没有形相,也没有造作。但是你去扣它,『非扣之而不彰』,你必须要去扣,佛才有彰(彰显)。所以扣就是感,彰显就是应,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不一样,应也就不一样,就像我们扣一个大磬,扣的大声它就应的大声,扣的小声就应的小声。

  【上来启建第二时系念佛事已圆。】

  到这里第二时的系念佛事已经圆满。

  【如上殊勋。投入如来大愿海中。】

  这一句跟前面一样。

  【出生功德。端为亡灵洗除业垢。】

  我们系念佛事所修习的这些殊胜功德,专为这些亡灵、这些鬼神来洗除业垢,消除罪业。

  【增长善根。舍此报缘。往生净土。】

  这就是我们做法事的目的所在,我们是希望能够超度这些亡灵,能够让他们在法事当中增长善根,善根就是信、就是愿。信愿念佛,『舍此报缘』,这一生到临终的时候,往生净土。

  【但念自从无始。迄至今生。】

  这是让我们回想,反省自己,从无量劫前,无始劫来到今天。

  【沤生巨海。逐识浪以高低。】

  这是讲的一个比喻,在《楞严经》上佛用一个比喻说,真心、法性好比是大海,这是我们的灵知心,大海,我们的缘虑心,这是妄心,妄心是什么?大海里的一个水泡,『沤』就是水泡。『沤生巨海』,就说明我们的妄心是从真心里面生出来的。怎么样生出来的?因为迷了真心,妄心就生出来了。结果『逐识浪以高低』,这个「识浪」就是动的,海上面的浪它是不断的在动,我们的真心、灵知心本来是静的,是灵明湛寂的,可是妄心它是浮动的,所以妄心像波浪一样有高有低,有大风的时候浪就大,小风的时候浪就小,把我们真心的灵明湛寂给掩盖住了。大风大浪的时候就好比是三恶道,小风小浪就好比是人天、好比是四圣法界。

  【云点太清。任情风而人我。】

  这里的『太清』讲的是虚空,用虚空比喻成我们的自性,本来没有一物,这叫「太清」。这个时候生出一片云彩,云点出来了,这是比喻迷惑。云彩怎么来的?是迷惑来的,本来没有的。生出这朵云彩,它就在空中随著风飘来飘去,『任情风而人我』,这个风叫「情风」。什么是情?业力,受著业力的支配,而流转於六道生死,自己做不了主。

  【於是循环诸趣。流转四生。业海茫茫。罪山岌岌。】

  这是讲的果报。在事上讲这就是『循环诸趣』,「诸趣」就是讲六道,六道轮回,你造善业就上升到三善道,造恶业就下沉到三恶道。『流转四生』,「四生」是讲六道里面的生态有四种,所谓胎、卵、湿、化。我们人道是胎生的;畜生道里面有胎生、有卵生、也有湿生、也有化生,好像一些小昆虫里头,它们有湿生的、也有化生的,一些飞禽它们是卵生的;饿鬼道里面也有胎、卵、湿、化;地狱道里面是化生;天多半都是化生。这就讲到六道众生不同的生态现象。『业海茫茫,罪山岌岌』,这是讲到业很重、罪很重,「岌岌」就是高大的意思,罪累积起来是个高山,是个巨海,这就是我们轮回的真相。我们现在了解之后,怎么办?能不能够消罪业、出轮回?底下就给我们讲了:

  【匪凭发露。曷遂消除。】

  这是讲,如果不是凭著发露忏悔,怎么能消除罪业?什么叫发露忏悔?就是把自己所做的错事,所做的罪业,不要隐瞒,对大众宣布,我今天干了这些坏事,我向大家认错,求忏悔。发露出来,大家批评,骂你,这是好事。为什么?罪业就报掉了,就消除了,重罪就轻报了,轻罪就忏掉了。所以我们的罪业不可以隐瞒,如果隐瞒起来,罪业是愈积愈多。所以不要怕别人侮辱,不要怕别人的毁谤,因为他侮辱我、毁谤我,这是帮助我消罪业,我要对他感恩!

  【忏摩已往。发愿当来。】

  所以忏悔,『忏摩』就是忏悔的意思,它是梵文,翻成中文就是忏悔、就是改过,把过去的这些罪业、这些过失改掉。『发愿当来』,从今以后重新做人,后不再造,我们发往生净土的大愿,发起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相同的愿,发起四弘誓愿。

  【再劳法众。至心忏悔发愿。】

  第一时有『忏悔发愿』,这是第二时的佛事,还是有「忏悔发愿」,所以忏悔发愿重要,三时里头都有。这里的忏悔文和发愿文基本跟第一时相同,还是用的是普贤菩萨的忏悔偈,我们来念一念。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忏悔。】

  这首忏悔偈跟第一时的忏悔偈只有一点区别,就是最后一句,这里用的是『一切罪障皆忏悔』,前面是「今对佛前求忏悔」。区别在哪里?第一时是对佛求忏悔,结果第二时的时候我们比第一时就有进步,有悟处了,所以忏悔更彻底,「一切罪障皆忏悔」。下来就是发愿,跟第一时完全一样。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底下就接著有一段开示文。

  【上来忏悔发愿已竟。】

  这是一句总结,忏悔发愿结束了。

  【具行犹人具眼目。愿如日月灯光明。】

  这个『具行』,「行」就是修行,修行要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有高度的警觉。看看自己的念头是善还是恶,该起还是不该起,有这些念头,马上提起阿弥陀佛佛号。所以第一念不管是善还是恶,只要一觉察,立即提起阿弥陀佛,哪怕是善念,如果没有必要,我们都应该把它放下,提起阿弥陀佛,二六时中佛号不中断。所以「具行」,这是讲好像一个人有了眼目,有了眼睛,他要走路,晚上黑暗的地方眼睛看不到,需要有光明,这光明是什么?『愿如日月灯光明』,这个「愿」就是光明,日光、月光、灯光都好比是照亮黑夜行人的光明。这是讲到我们要行,修行离不开愿,愿就是我们的方向。如果我们没有方向,修行就变得盲目。往生极乐世界最关键的就是信愿。所以蕅益大师讲,能不能往生,全凭你信愿之有无,往生品位的高下才在你的念佛之浅深。底下说:

  【依光照烛见分明。行者方能达前境。】

  这是讲到修行要依愿,愿就是光明,以愿导行,你才能够有成就,你修行才能够有结果。

  【是以念佛之人。若不发愿往生。纵有功行。亦成虚设。以不顺佛故。】

  这里中峰禅师为我们开示说,你发心念佛,这是好事,念佛一定要发愿求生净土。如果你不肯发愿求生净土,你念佛哪怕是很有功夫,功夫很深,最后『亦成虚设』,都落空了。为什么?因为你不顺佛,佛是希望你往生极乐世界,可是你不肯发愿往生,违背了佛愿,最后还是要搞六道轮回。所以念佛,它是善业,你不往生,便成世间有漏的福报,最后这一生也白干了。所以这里是劝导我们随顺佛的教诲,发愿求生净土。

  【今尔亡灵。当知此意。】

  这是大师嘱咐这些亡灵,好像是嘱咐亡灵,实际上是嘱咐我们。亡灵尚且要发愿往生,我们更要发愿往生。鬼神都肯干了,我们不肯干,不鬼神都不如?所以这句话我们要听懂,要直下承当。下面是一首赞佛偈,因为第一时也讲过,我们就念一念,做为这一时的总结。

  【阿弥陀佛。无上医王。巍巍金相放毫光。苦海作慈航。九品莲邦。同愿往西方。南无莲池会菩萨摩诃萨。】

  第二时法事就讲圆满了。底下我们接著看第三时的法事。第三时一开端还是诵《阿弥陀经》、念往生咒,这都跟第一时、第二时完全相同。我们从开示的部分看起。

  【十万余程不隔尘。休将迷悟自疏亲。刹那念尽恒沙佛。便是莲华国里人。】

  『十万余程不隔尘』,这是讲到《阿弥陀经》里所说的,极乐世界距离我们娑婆世界有十万亿佛国土,这个距离那么遥远,但是中峰禅师说是「不隔尘」,尘是微尘,极小极小的,连一颗尘都不隔,我们不要说多了,就说一公分,都不隔。这么远的距离,为什么说不隔尘?这是因为在这个境界里面空间破掉了,远近都没有了,西方极乐世界就在此地。现在的科学家很难得,他们给我们证明了空间、距离是一个不定的因素,在某种条件下它可以等於零。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来说,假如一个物体的相对速度接近於光速,它的长度就会缩小到接近於零。等於光速的时候长度就等於零,没有长度就没有距离,没有距离当然就东西不隔了。所以这个境界科学家是用数学来去推断的,但是没有证入。中峰禅师在这里说到,『休将迷悟自疏亲』,原来觉悟了,转迷为悟之后,这个境界就得到了。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弥陀佛;净土即此方,此方即净土。悟了的人这是他看到的,极乐世界真的就在眼前,这不是妄语,这是真实境界。迷的人?迷的人才有远近、才有距离,悟的境界里面没有距离。所以亲疏都是自己的一念之间,疏是迷的境界,亲是觉悟了。

  『刹那念尽恒沙佛,便是莲花国里人』。前面两句是讲理,后面这两句是讲事。理我们一下子不能够悟入这个境界,没关系,在这里大师劝导我们信愿持名,念佛求生净土。这里讲的「刹那」是极短的时间。一句佛号用的时间很短,阿弥陀佛,你看一秒钟就念完了,就这一秒钟你念一句阿弥陀佛,念尽恒沙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你都念到了。为什么?因为阿弥陀佛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总名号。所以你看莲池大师说过,在他的《弥陀经疏钞》里就说,念一佛,这一佛就是阿弥陀佛,无异於念一切诸佛。所以你真能念佛,信愿持名,你就不是娑婆世界的人了,你便是「莲花国里人」,西方极乐世界你已经报名注册了,你已经拿到它的移民签证,到你临终的时候,你必定往生极乐世界。我们继续看下面开示。

  【合尘背觉。栽荆棘於七宝园林。舍妄归真。列珠网於四生门户。】

  『合尘背觉』是讲我们六道凡夫,我们的心是妄心,这个妄心里头生妄想分别执著,就跟尘相合。跟什么相合?就是讲五欲六尘,跟外面的六尘境界。这种情形就像『栽荆棘於七宝园林』,七宝园林是比喻我们的真如自性,真如自性是七宝的园林,很庄严,可是我们如果迷了,就是等於在里头栽上荆棘。这个荆棘是讲的起惑造业苦报,这是六道众生颠倒的样子。七宝园林在哪里?实在讲就在我们六根的根性。眼见外面的境界,第一念是见性去见外面的色,耳听外面的声音,第一念是闻性,眼耳鼻舌身意它原来就有见闻觉知的性能,当我们迷了以后,迷了之后,六根的根性就变成六识,这就是「栽荆棘於七宝园林」,这就是「合尘背觉」。

  现在我们要回头,回头舍识用根,那就是『舍妄归真』。转我们的八识,八识是六识再加上第七识末那识、第八识阿赖耶识,转八识成四智。怎么转?放下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就转了。所以这里讲「舍妄」,舍就是放下,你把妄想分别执著舍掉了,你就恢复我们六根根性里头的见闻觉知,这是性能、性德。『列珠网於四生门户』,「四生门户」这是讲的六道轮回,就在我们六道轮回当中就有宝珠罗网,就有这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

  【纵横万法。圆裹一心。】

  『纵』是讲的时间,『横』是空间,「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时间和空间都『圆裹一心』。这个时间、空间,包括万法,一切宇宙的现象,都不出一心,都是我这一心所现所变。这一段是从理上来讲,有理就有事,下面讲的是事相。

  【非思量处。阿弥陀佛。坐断六根。无造作时。清泰故乡。横吞八极。破群昏如杲日丽天。疗众病如善见神药。】

  我们在事相上去修,修这个一心,怎么个修?『非思量处』,这是重要的,还有『无造作时』,这两句讲的就是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我们六根本有的见闻觉知的这些功能,这是性德,结果现在被蒙蔽得很厉害,本来这种功能是遍法界虚空界的,我们都能见闻觉知的,但是这个本能我们丧失掉了。实际上有没有真的丧失掉?没有,只要我们把这个思量放下,这就可以恢复六根根性,思量就是妄想分别执著。用什么来放下?一句『阿弥陀佛,坐断六根』。这个坐断不是真的把六根根性断掉,根性没办法断,它无有动摇,这里说的断是断六识,就是让六根的六识不起作用,用六根的根性。所以这句「阿弥陀佛,坐断六根」,这里是有双关的意思。第一个,阿弥陀佛他坐断了,他把六根的六识真的断掉了,他不用六识,用的是六根的根性,返本还源,他成功了。另外一层意思是讲我们,我们既然知道这个思量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就要尽量的少思量、少打妄想。我们说妄想止不住,怎么办?就念阿弥陀佛,念头一起,马上觉悟,赶紧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念,这样子保持阿弥陀佛的佛念不断,虽然不能够坐断六根中的妄识,但是我们用这一念阿弥陀佛代替这一切的妄念,这个方法很好。往生极乐世界带业往生,带什么?就带我们这些妄想分别执著。到极乐世界之后,我们慢慢就能够花开见佛,念到理一心不乱,这就真的自己坐断六根,就真的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了。

  「无造作时,清泰故乡,横吞八极」。清泰故乡这是指极乐世界,八极就是八方,横吞讲的是整个包括,也就是极乐世界遍一切处,八方都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人个个都是无造作,他们不起心、不动念,当然不分别、不执著。哪怕是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一品烦恼都没断,但是他蒙阿弥陀佛威神加持,他自性的德能也没有被障碍,他也能够用自性的德能在十方世界自由自在的示现,广度众生,这个不可思议。我们了解这个情形,如何在现前落实,落实这个非思量处、无造作时?那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要随缘,不要攀缘。我们做什么事情,哪怕是善事,我们都要随缘,一切事情要让它水到渠成。有机会的,这是好事,我能力可以做得到,需要我出来做,我就全心全意的去做;如果能力做不到,也不必去打妄想,也不要去造作、攀缘。如果有能力做这个事情,已经有人做了,我们也不必去做,在旁边随喜别人,这样就得自在了。

  『破群昏如杲日丽天』,「群昏」就是讲的一切的迷惑。「杲日丽天」是代表什么?这是讲的太阳当空,杲日是讲太阳已经爬上树顶。你看「杲」字,上头一个日字,下面一个木字,这就是讲到太阳已经爬上树顶上去了,很高了。这是代表智慧的光明,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智慧现前,可以破除迷惑、破除烦恼。『疗众病如善见神药』,这个「众病」是讲九法界众生的迷惑、烦恼,尤其是六道轮回里的众生,造业受报,很苦、很可怜。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来帮助他们,救苦救难,来医治他们的病痛。「善见神药」是比喻,这个药叫善见神药,能够医治一切病。我们想想这个药是什么药?这个药就是三宝。自性觉、自性正、自性净,这是自性的佛法僧三宝,用自性的觉正净,真的一切的病毒都能够化解。所以我们学佛,目标就是恢复自性的觉正净。恢复觉正净的方法有很多,佛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门平等,无有高下,都是可以帮助我们恢复自性觉正净的。我们现在业障深重,这个世间苦难很多,我们寿命又很短,修学哪个法门最容易、最快速?那就是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所以这个法门是疗众病之善见神药,九法界的众生都合适。底下开示说:

  【所以云。一称阿弥陀佛名号。能灭八万亿劫生死众苦。】

  这是佛所说的,念阿弥陀佛这个名号,能够『灭八万亿劫生死众苦』。你能不能相信?这是善见神药,你真相信了你是有大善根。很可惜世间人不信,不肯念佛,也不会念佛。怎么才叫做会念佛?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会念佛。所以真正能够这样念,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真的「能灭八万亿劫生死众苦」,这些罪业都能消。

  【利益如是。岂譬喻言说之可及乎。】

  这个利益实在是太大太大,念佛的利益,世出世间所有一切利益都比不上。世间人所说的财富,哪怕是你有亿亿财富,都比不上念佛的利益。为什么?因为你有这么多财富还是要搞生死轮回,念佛可以帮助我们这一生了脱生死轮回,这怎么能够相比!所以这种利益没办法用譬喻、用言说可以表达。

  【只如即今系念。第三时佛事。且道。现前众等。同声相应一句。如何指陈。】

  大众现前正在做系念第三时佛事,大师在这里就问了,『同声相应一句』,怎样『指陈』出来?「指」就是指示,「陈」就是陈说。大师是禅宗的大德,所以他这些开示都有很深的禅味,就像宗门里祖师讲的,「道一句来」,你听到这么多的道理,现在就问你一句,你如何指陈,你道一句来,看看你悟了没有。「同声相应」就是讲的做这个法事念阿弥陀佛。禅师在这里就给我们道一句:

  【一从佛向舌根念。不觉华随足底生。】

  你看大师在这里没有说「一声佛号舌根念」,他是讲『一从佛向舌根念』,这里头讲的意思就深了。如果只是说一声佛号舌根念,大家都能懂,念阿弥陀佛,但是他讲的「一从佛向」,这个一就不是一声,是一心,这是能不能契入佛境界的关键,一心就能入,入佛境界,入一真法界,我们念佛法门讲的一心不乱。所以念佛目的就是念到一心不乱。这里讲的从佛就是顺从,一就是一心,从就是顺从,佛后面有个向,佛向就是佛愿,一心顺从佛愿,这个意思就是这样。佛的愿望、佛的方向是什么?普度一切众生,希望每一个众生早日成佛。用什么方法成佛?念佛成佛。我们现在就顺从佛的这个愿,今天来念佛。怎么念?持名念佛,用我们舌根来念,就这个意思。所以真正顺从佛愿来念这句阿弥陀佛,就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底下讲的,这个效果就殊胜了,『不觉华随足底生』。西方极乐世界七宝莲池,你念佛一句相应就有一朵莲花生出来了,不断的念花就不断的长。现在当下念佛,你当下就是极乐世界人,佛到时候也会拿著这朵莲花来接引你,这是讲的果报。

  底下是赞佛偈,赞佛偈三时里头都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在这里念一念。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底下就是念佛。念完佛后又有一个赞佛,这都是跟第一时、第二时一样的。

  【第一大愿。观想弥陀。四十八愿度娑婆。九品涌金波。宝网交罗。度亡灵出爱河。南无莲池会菩萨摩诃萨。】

  念完佛以后,赞完佛之后,底下就有第二番的开示,开示大师首先照例做了一首偈子。

  【打破虚空笑满腮。玲珑宝藏豁然开。直饶空劫生前事。六字洪名毕竟该。】

  这首偈子是大彻大悟的境界。『打破虚空笑满腮』,虚空没有了,就是科学家推断的,时间、空间都不是真的。什么时候时空会没有了?觉悟了之后,大彻大悟里头没有虚空、没有时空,一真法界。这里面没有远近、没有来去,众生一体。心性里面清净寂灭,一念不生。你证得这种境界那是欢喜无量,笑满腮。第二句『玲珑宝藏豁然开』,这是比喻自性的宝藏突然就显发出来,本有的智慧、德能,如来的智慧德相统统都现前,这些智慧、德能、相好都是自性本具的,一切众生平等平等。第三句『直饶空劫生前事』,这是讲的无量劫之前这些事情你都能见到,因为时间没有了,统统都在眼前。你看到很多的众生,跟你有缘的,你就去度他们,度他们的时候也不起心、不动念。最后一句,你用什么方法度他们?『六字洪名毕竟该』,一切法门,度众生的,归结到最后就是念佛,念阿弥陀佛。所以你看看华藏世界所有的法身大士,都跟随文殊、普贤求生极乐世界,「毕竟该」就是涵盖了一切修学的法门。所以真正了解这个讯息,我们一定会死心塌地念佛求生净土。这四句偈里头的义理无穷无尽,这是理一心不乱的境界。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末学习讲,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菩萨、大德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