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 钟茂森博士主讲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十六集)  2008/3/29  华严讲堂  档名:52-255-0016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我们上一次学到中峰禅师在第一时里面的开示,这段开示比较长,我们还没有讲完,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先把这段开示的文念一下:

  【只因最初不觉。忽尔动心。认妄为真。迷己逐物。由是业网牵缠。流转五道。恒随生死以升沉。亘古至今而靡间。】

  前面中峰禅师告诉我们法性跟业果的事实真相,法性是湛然的,灵明湛寂,是个个不无,人人本有的。这段文就告诉我们,为什么虽然说法性本有,而且是湛寂灵明,而我们现在却变成这个样子?都是『只因最初不觉』。「最初」是指什么时候?你也不要去问最初是什么时候,你要去问那就是在打妄想。跟你说句老实话,根本没有时间,你要再追究时间上最初在什么时候,这是妄想上面又加妄想,这样你的妄想就不能够化解。事实真相是什么?事实真相是没有始终的、没有时间的,初也好,后也好,都是我们这一念。所以最初不觉就是指我们这一念不觉。是哪一念?就是当下这一念。很多人不懂这句话,去找最初那个不觉是在什么时候?过去很久很久以前,那都是在打妄想。就是现前一念的最初!这一念时间很短暂,大概是亿万分之一秒,所以就在这个亿万分之一秒的最初,你一下子没觉察,不觉了,你的心动了,动了之后你就会产生迷了。

  所以这里讲,『忽尔动心』。法性本来不动的,这就是前面讲的「无生者,即诸佛寂灭之本也」,寂灭之本就是不动的,清净寂灭的,这就是法性。「忽尔动心」?就是打了一个妄念,这叫妄动。这个妄动极其的微细,凡夫没办法去觉察,大乘经里面讲,连七地菩萨都不能够觉察得到,只有到八地菩萨,不动地了,他才能够觉察到。八地也是刚刚觉察得到,还没到完全不动,到完全不动了,那就是如来的果地,那就叫寂灭了,性德全体的大用圆满现前了,这是如来果地的境界。等觉菩萨还尚有一品的生相无明未断,这是极其微细的,他还欠缺这么一分。所以你就晓得,诸佛教人修行教什么?从始至终就是教我们修不动。我们刚刚学的《阿弥陀经》,你看六方佛赞里面,东方第一尊佛阿閦鞞佛,这尊佛的名号意思就是不动,这是给我们一开端就显示修行的要领就是修不动。不动才是真,在境界上去修炼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如果在境界上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了,那你就堕入六道轮回了。所以诸佛菩萨他能够在境界上不动心,没有起心动念,这就是华严境界,这就是极乐世界,是无障碍的法界,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所以「忽尔动心」,这就是无明。无明是什么意思?我们通常讲无始无明,我们听到这句好像觉得很玄,无始无明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诸佛菩萨给我们讲经说法,说明这个宇宙人生的真相,绝不会谈玄说妙,绝不会故意来为难我们,他讲的这些名词术语都是非常的明白、非常清楚的。无始无明,这就告诉你,无明没有开始,你现前这个心动了,这就产生无明了。所以无始无明就在当下,你动了就堕入无明当中,觉心不动,无明才妄动。就像水平面,有无明、有妄想,这个水平面起了波澜,有波澜,对外面的境界照得就没那么清楚,只有我们把心完全定下来,没有丝毫的波澜,我们的心水才能够照外面的境界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我们还有分别、有执著,那个波浪就大了,完全把事实的真相给扭曲了。所以佛家常常用水来比喻,在供佛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供一杯水,供水的目的就是提醒我们心要学这个水,平静不动,这才能够照得清清楚楚,没有一丝毫的染污,没有一丝毫的波浪,这就是佛菩萨的用心。

  我们凡夫心污染,不清净。怎么样污染?就是落印象,我们在境界上面起这些贪瞋痴慢,落下这些印象,这就是染污。所以诸佛菩萨高明之处,就是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他能够像镜子照外面的东西一样,照的时候清清楚楚,可是镜子里头决定没有分别、执著,也不会落印象。照得清清楚楚这是慧,如如不动这是定,所以定和慧都达到究竟圆满,定就是慧,慧就是定,它是一不是二。到这个境界那就是禅宗里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全部现前了。本性、法性这种湛寂,这是根本智,本性的寂照,这就是后得智,根本智是无知,后得智是无所不知,如果没有根本智就绝对没有后得智。如果我们的心动,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怎么可能照见外面的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全堕在自己的妄想、不觉之中,所以就是『认妄为真』,这就麻烦了。妄是什么?妄就是法性所现所变的这些境界,你把所现所变的当成是真实的,不知道真的东西是什么?是能现能变的,法性是真,所现所变是妄,因此就会『迷己逐物』。这个己是自己,什么是真正的自己?不是我们这个肉身,肉身不是真正的自己,真正的自己是我们的法性,这个能现能变的心。「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能现的心是真心,能变的是识,这个心、识才是自己,那个所现所变的是物,物不是自己。

  打个比喻来说,好像我们的身体是自己,我们穿的这个衣服不是自己,不能够把这个衣服当作是自己,只能把它当作是我所有的。我们这个身还不是自己,我们这个身也是我所有的。真正的自己,那个真心、那个本性没有形相,但是它真有,虚空法界都是它变现出来的。所以「迷己逐物」就是讲不觉之后「认妄为真」,把外面的境界当作真实,因此就随著境界转,这是凡夫。觉悟的人呢?觉悟的人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妄,他不会随境界转,他能够转境界。转境界最明显的,首先转我们这个身体,我们这个身体原来是生老病死,你现在能把它转成不老、不病、不死,过去有的八苦、三苦,现在统统都没有了。被境界转的就是凡夫,凡夫如果就他个人来讲,被命运所转,就环境来讲,他被风水所转,不知道也没办法超越命运的束缚、超越风水,这是凡夫。真正觉悟的人他就能够转境界、转命运、转风水,他到哪里去居住那个地方的风水就变成最好的。算命的、看风水的人都会说,「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什么是真正有福之人?他能够转境界。用什么转?用他的心转。他的心善,外面的境界都变成善的,山河大地,乃至他的身体,都变成善的。再跟您讲,极乐世界、华藏世界也是这么转的。

  下面讲到『由是业网牵缠』,这个业就是造作,我们造作的善业、恶业。造作善业、恶业都叫业,都不是真善。为什么?因为善恶是相对的,有相对的善都不是真善,佛家讲的真善、讲的至善,那是法性的善。现在我们迷失了法性也就迷失了真善,就堕到业网当中。用儒家《三字经》的话来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个本善就是我们本有的至善、真善,这个性就是法性,真的是个个不无,人人本具,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如果迷失了这个本性本善,那就堕入了习性,习性就是这里讲的业网,他造作的业无量无边,像一个密网一样罩住了他,牵缠住他。这个业包括身口意三业,真的是《地藏经》里讲的,「起心动念,无不是业」。六道凡夫造的恶业多、善业少,身造作杀盗淫,口造作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意业造贪瞋痴。最严重的就是意业,你想想,我们从早到晚起心动念打过多少念头,这统统都是业,所以真的像一个密密麻麻的网一样。这种造作是因,下头讲的就是果。

  『流转五道』,五道就是讲六道轮回,这里讲五道没有算阿修罗,只有三恶道,就是地狱、饿鬼、畜生,加上人道和天道,要是把阿修罗加进去,就可以称为六道。阿修罗,除了地狱道以外,其余四道都有,如果把阿修罗单独做为一道,就只是天阿修罗。所以六道轮回,这是造业的果报。『恒随生死以升沉』,这是随著自己所造的善恶业,善业得善报,就升了,我们说生天、生到人道,这是善道,如果造作的是恶业,就堕入畜生、饿鬼、地狱道。这个业就是儒家讲的习性,习性本来没有,本有的只有本性,佛家讲的法性。实在讲,迷了以后堕到六道里面,决定是在三恶道的时间多,三善道的时间少,也就是沉的时候久,升那只是偶尔升上来透一口气而已,这是很麻烦的事情。

  『亘古至今而靡间』,「靡间」就是没有间断过,「亘古」,那是长劫的时间,从古至今没有停顿过,就在这六道轮回里面受苦。所以我们想想这个现象真的是很可怕。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学佛就是要把这个问题解决,这一生要了脱生死,出离六道轮回,不解决真的是不得了。下面我们继续看中峰禅师的开示:

  【当知生自缘生。而法性不与缘俱生。灭自缘灭。而法性不与缘俱灭。所以云。法性湛然。是谓生而无生者也。】

  这个地方中峰大师把事实真相给我们说出来了,他说『当知』,就是应当要知道。我们虽然应当要知道,但是知道的人很少。为什么不知道?因为迷了。所以诸佛菩萨应化到我们这个世间,没有别的,就是帮助我们了解这个事实真相,让我们破迷开悟,悟了以后就不会随著生死而升沉,就能出离六道。所以佛菩萨大慈大悲,他做的这个事情真的是第一慈善事业,让我们这些六道众生这一生能够得到真实的解脱。这个事实真相是什么?『生自缘生,而法性不与缘俱生;灭自缘灭,而法性不与缘俱灭』。说得简单一点,我们把生灭讲成生死,用我们这个身体做例子,身体叫四大假合之身,地、水、火、风,用我们现代话来讲就是各种的器官、细胞、体温、血液、呼吸,这些器官和功能凑合在一起,成为这样的一个身体。这是缘生,我们看到身体生出来了,那是什么?缘生,缘聚合在一起。

  「而法性不与缘俱生」,法性不是器官、也不是细胞,它不是物质,所以法性没有生死。我们举一个简单例子去理解这个法性是怎么一回事,我们讲的电视机的屏幕,屏幕它是显示这些画面,我们放一个光碟或者是开了电视收看节目,萤光幕上就显现出这些画面,画面丰富多彩。这个电视的萤光幕就好比是法性,所放的这些内容、这些画面就好比是法相,就是这些现相,电视开了以后,这画面就生了,画面就在动了,动就有生灭。可是我们想一想,萤光幕有没有生灭?这个电视机的萤光屏它有没有生灭?它没有生灭。那个相虽然有生灭,可是性没有生灭,萤光幕绝对不会随著画面的生灭而生灭的,所以我们讲,不生不灭的就是萤光幕,那个生灭的是影像。我们今天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六尘境界都是有生有灭的,那是法相,可是能生能现的法性就不生不灭,所现所变的法相有生灭。所以我们从这里这样体会就能够了解,虽然我们看到境界在不断的生灭、不断的动摇,而法性从来没有动摇过,从来没有生灭过,从来没有染污过。

  所以底下讲,『所以云,法性湛然,是谓生而无生者也』,法性从未有一丝毫染污,这叫做「生而无生」。这个生我们现在晓得是众生生灭的迹象,那就是讲的现相、法相,它有生有灭,而那个法性是这些现相的体,它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它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它能现相,虽然现相,却绝对不会随著相的生灭而生灭、而动摇,这里就是解释「法性湛然」的道理。底下我们再看中峰禅师的开示说:

  【无生而生者。】

  这就是讲相,相本来没有,是无生,本来没有,现在有了,怎么有的?

  【众生迷妄入心。】

  中峰禅师为我们一语道破,相怎么来的?因为『迷妄』,这是讲妄心。迷妄入了这个心就是入的妄心,不会是入真心,真心是纯真无妄的,入不了这个真心,所以这个心是讲八识,我们常讲,阿赖耶识。我们迷了以后,真心就变成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像一个仓库一样,所以佛在经典里面也把它叫做含藏识或者是藏识,这就是讲的它能够含藏种子,落印象,印象落在含藏识里头,阿赖耶识里头,等到缘具足的时候就起现行。阿赖耶识,这个妄心,它很广大,没有边际,跟虚空一样,里头所收的这些印象,这些种子,也不是物质,它也没有形相,没有体积,如果它有体积的话,佛在经里面告诉我们,哪怕这个种子,这种印象再小,积累得这么多,尽虚空都容纳不下。所以这个就很有意思,它虽然没有形相,可是它真实存在。我们过去所做的事情留下了印象,再远再久之前的,我们到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够想起来。像西方的这些科学家,他们这些心理学家,用催眠的方法,可以帮助别人回忆前世造作的事情,这些印象重新又提出来了,就像资料从他的资料库里面提出来一样。这种资料是永恒不坏的,生生世世无始劫来所造的一切善、不善、或者是无记,无记是说不上善恶,这些种子统统都收录在阿赖耶识里头,这个大资料库里面,而且条件一成熟,马上就可以把资料调出来,非常快速,比电脑快得太多太多。所以『迷妄入心』,入的就是讲的这个阿赖耶识。

  【积业成果。】

  这个『积』是积累,无始劫来所积累的这些罪业现在变成果了,果报,这就是佛法里讲的报障,它是一种障碍。三种障碍,三障:烦恼障、业障、报障。迷妄入心就是讲烦恼障;积业就是业障;成果就是报障,这是果报现前了。所以是:

  【虚受轮转。妄见生灭。】

  原来轮回不是真实的,它是虚妄的,它是一种幻相,《金刚经》上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真的是一个梦境。凡夫在这个梦境里面起了妄想分别执著,就被这个境界所转了,自己做不了主,所以很可怜。在这里是『虚受轮转,妄见生灭』,「妄见生灭」是他起心动念,他所思所想全是妄心,真心不起作用,他不知道自己有一个不生不灭的真心。就好像我们刚才讲的,电视的萤光幕显现的画面,显现这些影像,他看到影像就迷在影像当中,著迷了,迷了以后就在这境界里面生烦恼、生七情五欲,然后就造业,然后就受报。这些现相统统都是虚幻的,不是真实的。如果他能够了解原来这些影像是从萤光幕上显现出来的,真实的东西是什么?是萤光幕。所以觉悟的人他能看到萤光幕,是不动的,这就是指法性,他不会受到法相那些影像的干扰,他能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他不会受它的染污,不会在里头起分别执著,不会起心动念。

  这些萤光幕所显现的这些影像它有生灭,实际上这个生灭是什么?是刹那生灭。这些凡夫也没有真正见到这个刹那生灭的现象,他只是见到感官上面的那种虚幻不实的生灭相。真实相是什么?真实相是刹那生灭的相似相续相,两个相绝对没有是相同的,一个相接著一个相,相相相续。如果用电影放映机来解释就更加的明了,电影机它的工作原理就是把底片不断的把它放映到银幕上面。用多快的速度?一秒钟放二十四张底片,就是镜头的开关,开关就是生灭,开关一秒钟二十四次,也就是银幕上的相一秒钟它生灭二十四次。我们在银幕上看的这个影像好像就相续了,就连在一起了,很逼真,我们就会被它迷惑,看到的是个假相。真相是什么?真相是放映机后面的底片,每一张和每一张之间都不同,它只是生灭的速度太快了,所以迷惑了我们的眼睛,我们看起来好像这相在相续。六道轮回就是这么一回事,它本来也没有的,它是假的,不是真的,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个刹那生灭的现象,把这个相似相续的,它还不是真实相续,因为相与相之间完全独立,完全不同,它是个相似,好像在相续,是我们感官上见到的幻相,这个相似相续的相在不断的进行,我们在这里头就「虚受轮转」,在六道轮回里面虚妄的受这些苦恼。

  所以假如我们从妄回头了,见到了真实,知道这一切境界都是假的,都是作梦,梦里的这些境界就不会迷惑我们。就好像我们作梦,如果作恶梦,见到老虎来追我,要咬我,迷的人不知道自己在作梦,在梦里面真苦,真害怕,吓得一身冷汗。可是如果觉悟了,你就知道,这是作梦,老虎来吃我也没关系,反正都是作梦,一觉醒来什么事也没有。所以永嘉大师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是清醒过来的人他们看到的境界,六道就没有了,这样生死就了了。中峰禅师在这里继续用一个比喻来给我们说明这个真相,这个真相不好懂,所以用比喻来让我们去体会。

  【於法性体上。如镜现像。似珠随色。当知镜光本净。珠体绝痕。物境互彰。不违色像。彼色像之去来。犹业果之俨然也。】

  我们先看到这一段。这一段是讲十法界依正庄严其实是什么?都是幻相。刚才我们用电影放映机投影出来的这些影像,或者是电视屏幕上的这些影像来说明,这个我们细心去体会,我们所见的一切的影像都不是真实,十法界都是这个样子的。真的是什么?真的是一真法界,华藏世界、极乐世界都是一真法界,十法界就是如梦幻泡影。不仅是六道如此,这里讲的,『於法性体上,如镜现像』。古人他们没有电影、电视这些科技工具,可是他们也非常有智慧,他就是用日常生活的用品来做比喻,来启发我们悟入这个事实真相。这镜子,这里讲「法性体上,如镜现像」,镜子里头照的影像。又用『似珠随色』,这个「珠」是宝珠,宝珠我们看它好像有颜色,可是它本来是没有颜色的,它的颜色从哪里来的?是从外面的光照进来之后反映出来的这样的一种颜色。所以镜子就代表法性体,它本来就是纯净,也用宝珠来比喻这个法性,它们本来是湛然清净,没有丝毫的染污,里头也没有相、也没有光、也没有颜色。

  可是中峰大师讲,『当知镜光本净,珠体绝痕』,这是讲法性体上是干干净净的,镜子里头原来没有东西,珠子上面也没有痕迹,没有颜色。『物境互彰,不违色像』,这个「物」是讲镜子,是讲珠,「境」是讲外面的境界,外面境界照在这里头,它就起了反映。「互彰」就是把它映现出来,镜子照外面的境界,外面的境界照在了镜子里面,自自然然的就现出这些色相。我们晓得,色相有生有灭,镜子有没有生灭?没有生灭。当我们照一个外面的相的时候,我们这里拿一个镜子,你看我们的镜子里面照出人的影像,当我们照的时候,这个影像出现在镜子当中,我们说这个相就生了。生了这个相以后,看到这个相林林总总,层出不穷,这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各种庄严的相我们现在照了,它就生了,我们这个角度稍微扭转一下,那个相就灭了。所以外面的境界相是什么?看起来是有生有灭,那是幻相。镜子里头的相是从哪出来的?外面照进来的。我们用镜子比喻法性,法性是无内无外,它没有所谓的外面的境界,它是里面自生的境界。如果迷了以后就起妄想分别执著,这个相就生了,妄念不断的在动,相也就不断的在动,就看出这个生灭的相。所以法性本身是没有生灭,生灭的是它所现的那些境界相,从这里我们就能够体会。

  所以说,『彼色像之去来,犹业果之俨然也』。这镜子里的这些现相,我们照的时候,它就进来了,我们移动了一下,原来的相就没有了,另外一个相就进来了,这个相好像有去来。这是比喻什么?业果的俨然,「俨然」是自自然然出现,是一切众生迷惑了真相以后,起惑造业变现出的果报,因果相续,这就是镜子里的这些现相。它不是真实,真实的是什么?我们的这个镜面,那是自性。所以开示里头下面文说:

  【故诸佛於俨然生灭中。唯见无生。】

  我们现在对这个话就能够好懂了。诸佛如来他在这个『俨然生灭』的境界相里面,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他在相上看到了性,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有生有灭,可是性是不生不灭的。就好像刚才讲的,镜子,这个镜子照外面的这些形相它有生有灭,可是镜子的表面不生不灭的。诸佛菩萨懂得这个道理,他从这些幻相当中看到的是不生不灭的性,所以他在相上不会分别执著、不会起心动念,这就见到『无生』了。说老实话,从哪里见无生?要从境界上面见到无生。如果我没有用这个镜子映现出里头的相,你就不知道这个是镜子。所以要从相上去见性,要从生灭当中去见无生。离开了境界你从哪里去见无生?更何况境界你能离得了吗?境界你只能转换,不能够离开境界。为什么离不了境界?因为这是法性变现的。所以有体性就自自然然有现相,有现相自自然然就有作用,体相用它是三而一,一而三,是分不开的。所以诸佛能够从生灭中见无生,从相中见性,性相一如。下面文说:

  【众生於湛然无生中。唯见生灭。】

  这是讲众生迷了,无生是法性,他在这个法性当中见到生灭的景象。就像我们看到镜子,本来你见到这个镜子,它是性,如果我们看到镜子里头的相就迷在那个相里头,把这个镜子忘了,就是执著了法相,把法性忘掉了,就是这里讲的,『於湛然无生中,唯见生灭』,他在相上起了分别执著妄想,这是迷了,而且是愈迷愈深,愈执著愈严重,在相与相之间还起了对立、起了冲突。佛菩萨他不会有这些妄想分别执著,他就是无有障碍,他照得清清楚楚,他这个相里头照的有山、有水、有云,但是他绝对不会执著,他看得清清楚楚,众生说这是山、这是水、这是云,他也就随顺众生讲这是山、这是水、这是云。他知道山也好、水也好、云也好,统统是一体的,都是性所现所变,能现的法性和所现的法相是一不是二,他入了不二法门。

  下面开示文说的:

  【只因迷悟之有差。遂致现量之不一。实乃生无自性。无生亦无自性。悟则生灭皆无生。迷则无生皆生灭。所以离此别无。是乃一体而异名也。】

  在这里中峰禅师直截了当给我们说明,众生跟诸佛如来的差别在哪里?差别就在迷悟,『只因迷悟之有差』,迷了就叫众生,悟了就叫佛。所以迷悟不同就有『现量之不一』,这是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眼见色,耳闻声,身体接触,这个感受就不一样。我们通俗的来讲,不同的人,如果他的文化水平不一样,他的修养不一样,或者他的心情不一样,他见到外面的境界感受就不一样。譬如说,我们在欢喜的时候,看到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欢喜,看到花儿特别美,看到月亮都好像在传情,如果我们在忧虑、在烦恼的时候,看一切事物都觉得好像很讨厌、很伤感,都不喜欢。这是讲我们感受不一样,这个我们能够理解,显而易见的。从这个地方我们就可以推断,凡夫跟诸佛如来差别就很大,因为他们心境不一样,他们迷悟不一样,迷悟就是对宇宙人生的真相认知有不同,而且差距很大很大,所以他们的感受就完全不一样。「遂致现量之不一」,他们在境界当中,这些感受、这些受用不一样。凡夫在相上迷惑了,迷了以后,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造业,造业就受报,就有业果的相续。诸佛菩萨在一切境缘当中不迷惑,所以不造业,他得大自在。所以迷悟就是唯一的差别,众生跟凡夫差别就这个,除这个以外没有其他差别。

  所以下面讲,『实乃生无自性,无生亦无自性』,这个生就是讲一切万物的现相。一切万物怎么样生出来的?我们用个比喻来说,像人作梦,梦中的一切万事万物我们问你有没有?有,在梦中你确实见到了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可是它们从哪来的?你作梦的时候,一切万物它现前了,你梦醒了之后,它就没有了。所以你说它生,「生无自性」,自性就是自体,因为它没有自体,所以叫做妄,它不是真。这梦哪里是真?梦中的这些万事万物哪里是真?它的『灭』,灭也无自性。《楞严经》上就讲,这些现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是讲的事实真相,这是讲生灭的速度太快太快了,没有法子去形容。我们刚才用电影来做比喻,放映机它的镜头开合一秒钟二十四次,就是过二十四张底片,在放映机放映的时候,一张底片放映出去,我们说这个影像生了,马上镜头就把它关起来,换第二张底片,然后镜头又打开,又把第二张底片打到银幕上,我们看第二个相又生了,前面一个相灭了,第二个相立即又生了,然后第二张相又马上灭掉,镜头一关,换了第三张底片,第二个相灭了,第三个相同时马上就现前。所以这个生灭是刹那生灭,生灭速度很快,它是一时顿现出来的。一张相上面,这些万事万物没有先后,同时现出来的,而且它是很快速,电影放映是一秒钟放二十四张,我们就被迷惑了,不晓得那是假相。

  这个事实真相,这个宇宙从哪里来的?这个宇宙是亿万生灭的相续。佛在《仁王经》上跟我们讲,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我们说,假如一秒钟可以弹指四次,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那一秒钟有多少生灭?你可以算算,四乘上六十乘上九百,也就是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一秒钟!就像这个相底在放映机那里开合过二十一万六千次。这么快的速度,我们怎么晓得它在生灭?所以《楞严经》上讲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个事实真相我们没看到,它太快太快了。《仁王经》上讲的还是佛的方便说,真实说什么?真实说比这个速度还要快不知多少倍。亿万的生灭都是一时顿现出来,然后一时顿灭,又一时顿现,一时顿灭。你刚说它生,它已经灭了,刚说它灭,它又生了,所以根本就没有生灭,「生无自性,无生亦无自性」,就讲的这个。因为是刹那的生灭,所以佛就跟我们讲不生不灭。

  开示下面说,『悟则生灭皆无生』,这是诸佛菩萨觉悟了,他知道这些生灭统统都是相在生灭,法性不生不灭,所以「生灭皆无生」,都是法性所现所变。所以诸佛菩萨在这些现相里头,他就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他完全跟真相相应。他在这些境界里头证得《华严经》清凉大师注疏里头所讲的四无碍的境界,「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迷的人不一样,『迷则无生皆生灭』,迷的人在相上起分别、执著,所以他在感官上看起来有生有灭,他忘记了真实法性才是我们的真心、本性,它是无生无灭的。

  所以底下说,『所以离此别无,是乃一体而异名也』,这个「一体」,这是讲法性、法相是一体,能现的法性和所现的法相是一不是二。「异名」就是异相,不同的相、不同的名,它本来是一体。要知道宇宙、虚空法界统统是一体,我们娑婆世界跟西方极乐世界、跟华藏世界都是一体的,这是法性。法性的本能是见闻觉知,法性的本能它是不生不灭的,它没有形相,可是它在形相之中。所以任何的形相它都有见闻觉知,为什么?因为这是法性的本能。十法界都是「一体而异名」,我们讲的,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天法界、人法界、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十法界,他们是异名,不同的名字,不同的相,相上不一样,可是真的是一体,真的是一相。

  异相、异名从哪里来的?是从我们众生妄想分别执著那里产生的,这个相被扭曲了,所以扭曲的相就不一样了,名也不一样,实际上体是一样的。我们问了,能不能把这个异相恢复成一相?把同一个相恢复?答案是能的,只要我们把妄想分别执著去掉,一相就现前了。所以这个时候你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看树还是树,看花还是花,山河大地都是一样,但是它是现出最美的相,而且这个相不生不灭,它没有成住坏空,人没有生老病死,有情众生都没有生老病死,植物没有生住异灭,矿物没有成住坏空,这是一相。我们讲人人无量寿,山河大地、花草树木统统都是无量寿,这个不可思议。这是诸佛的境界,这就是极乐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这是真的。我们现在看的这个现象怎么变成这样的?那是因为妄想分别执著把它扭曲了,把这一相就变成了一切相,不同的相。在这个相里头我们看到生灭,在这个相里面我们是受苦,所以这都是太冤枉了,虚受这些痛苦。

  所以大师在下面就给我们讲几句实际上的例子,他说:

  【审如是。】

  『审』就是审查,就是你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去审查明白。审查什么?『如是』,「如是」就是上面所说的理,也是什么?宇宙人生的真相。

  【则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弥陀佛。】

  这样你就能够肯定,『阿弥陀佛』从哪里来的?心现的。谁的心?我们自己的心。这个心是共同的,大乘经里讲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这就是讲真心、法身,是一不是二。这个『我』就是真我,这是法身的我,不是讲肉身的我。肉身,佛在经里面讲,无我,诸法无我,这里讲的我是真我,也就是常乐我净的那个我。「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个法身才是我。法身就是法相,真心本性就是法性,法性、法相是一不是二。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个我,法性是我,也可以说法相是我,虚空世界一切众生就是我。

  这个道理好像听起来不好懂,佛在经里常常用梦来做比喻,你看梦中的山河大地,你梦的这些境界,这些人、这些事、这些物,我们问了,梦从哪里来的?你想想看,梦不就是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吗?梦中的境界,所现出来的这些虚空法界、山河大地、不同的人、众生,统统都是我们一个自己。所以法相,就是梦境,梦境是什么?就是我,梦境就是这个心,所以整个梦境就是我的心,阿弥陀佛也是我的心,一切众生也是我的心。你从这里能够体会,才知道为什么佛讲「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佛为什么能够这样爱护一切众生,无条件的去救度苦难众生,为什么?因为他明了一切众生就是自己,共同一法身。山河大地、有情无情、一切众生统统都是我,所以众生跟我不二,这就是所谓生佛不二,《华严经》上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叫入佛知见。这个时候,我们讲『我心即是阿弥陀佛』,你成佛了。下来我们再看:

  【净土即此方。此方即净土。】

  讲阿弥陀佛,这是正报,是唯心所现。这里讲依报,『净土』,「净土」是什么?『即此方』,「此方」是我们的娑婆世界,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也是一不是二,没有两样的。经上讲极乐世界那么样的庄严、那么样的美好,极乐世界的大地不是泥沙,它是什么?是七宝所成的,大地是琉璃,琉璃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翡翠,一种透明的绿色的玉,极乐世界的大地都是透明的,而且很柔软。我们这个世界七宝,它虽然美,但是它很坚硬,像石头一样。但是极乐世界的七宝非常柔软,你踩上去好像一个很厚的地毯一样,很舒服。极乐世界铺马路的,不像我们这个世界是用沥青、用水泥,用这些,极乐世界用什么?用黄金,黄金铺路。所以我们这个世界稀罕得不得了的黄金、宝石、七宝,那都是什么?在极乐世界是做为建筑材料的,在我们这个世界变成宝了。说老实话,极乐世界的七宝到了我们这个世界,我们一看都变成了泥沙石头。为什么有这种变化?根本就在我们的心,极乐世界的人心纯净纯善,所以泥沙石头都变成七宝,我们这个世界的人不善、不净,所以七宝也变成了泥沙石头。真的统统都是我们「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是一个东西,没有两样,净土即此方,此方即净土,就是我们迷悟之有差,遂致现量之不一,心有迷悟不同,所以有境界的不同。底下就讲了:

  【岂非迷悟之自殊。何有圣凡而彼此。】

  凡圣不过是个名字而已,真正造成不同现象的原因是迷悟。极乐世界的人觉悟了,所以一切的万物就随著觉悟,境界就变得这么样的美好、庄严,极乐世界!我们这个世间心行不善,所以一切的万物都变得不美好了,变得很丑陋、很污浊。所以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就明了,原来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我们自心所现所变的影像,那我们就要对我们的心负责任。所以修行从哪里开始修?从心上开始,这是真修。真修的人一定不放过他自己的起心动念,他知道这个心一念善,境界就变得善,一念恶,境界就转成恶,转成不善。所以我们修行,检验自己的功夫,看看得不得力,从哪里检验?头一个,看自己的相貌,看看相貌有没有转,相随心转,真正心好的人,相貌就变得愈来愈庄严,身体也变得愈来愈健康,以前有的这些毛病慢慢慢慢就没有了,原来有的病痛都能够不治而愈,接著要看我们的环境,环境也会愈来愈好。这都是事实的真相,相由心转,境由心转。中峰禅师在这里把大道理,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给我们都说出来了。底下禅师就教导我们修法。

  【乃知现前众等。】

  这是讲我们现在一起来做这堂法事的大众,我们一起来学习、一起来修行的这些众生。

  【以自性阿弥陀。】

  我们现在就懂了,阿弥陀佛就是自性阿弥陀。

  【与大众舌根。普同运转根本法轮。】

  『大众舌根』,这是非常的明显的告诉我们持名念佛,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根本法轮』,这里讲的就是一切的境界,一真法界也好,十法界依正庄严也好,都是自性所现,都是唯识所变的影像,这叫「根本法轮」。这桩事情只有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他们能够明了,我们今天生起信心,相信佛的教导,相信佛不妄语,不会欺骗众生,能够依照佛所讲的去修学,就能够亲证这个境界。所以佛教学了不起的地方就在於他不是教人盲目的跟从,他是教人自己去亲证境界,宇宙人生的真相你自己去亲自证得、证明。这里头没有迷信,很科学,谁都可以去亲证的。所以这个根本法轮佛教我们要去亲证。如何去亲证?在事相上说,就是称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底下讲:

  【诸仁还委悉么。】

  『诸仁』就是称大众,诸位仁者,仁者是对菩萨的敬称。中峰禅师在这里你看对大众的那种恭敬心,称大众是仁者。『委悉么』,就是说你懂不懂?诸位仁者,这个道理你懂不懂?底下中峰大师就拈出了一首偈颂:

  【生灭无生生不生。乐邦那肯禁人行。谁知万丈红尘里。菡萏华开月正明。】

  这首偈子蕴藏著深妙的禅机,我们因为学习了前面一段开示以后,似乎对这首偈子也能有所体会。『生灭无生生不生』,这一句是概括前面所说的大道理,也就是前面所讲的「生而无生,法性湛然,无生而生,业果俨然」,也就是说,「只因迷悟之有差,遂致现量之不一,实乃生无自性,无生亦无自性。悟则生灭皆无生,迷则无生皆生灭」。这前面我们也都说出来了。懂得了这个道理,下面这一句就说了,『乐邦那肯禁人行』,「乐邦」就是指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绝对不会说禁止人去往生的,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是张开著双手欢迎十方诸佛刹土的众生来移民,没有拒绝的。只要你想去极乐世界,你真想,那么你要念佛,决定能往生。所以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就好像我们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沟通的一个讯号,常常念就常常跟阿弥陀佛联系,联系得很紧密,心心相印,等到我们缘成熟的时候,阿弥陀佛就来接引我们。一般讲缘成熟,这是世间寿命到了,这个缘成熟了。六道凡夫都有命运、都有寿命,为什么会有寿命?因为他有妄想、有执著。如果人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他就没有命运了,他就已经不在阴阳五行之内了。所以你看《了凡四训》里面云谷禅师对了凡先生的开示说,「汝未能无心」,所以你就会有数,如果真正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这个数就「拘他不定」,就拘不住他了。我们现在有妄想分别执著,怎么办?那还有数,有数没关系,念阿弥陀佛,带业往生。带什么业?就带你的妄想分别执著,但是这个妄想分别执著不能够在临终时候起现行,如果起现行了,生烦恼了,念佛的功夫中断了,这个时候就去不了了。所以这里讲,极乐世界绝对不会禁止人来的。

  下面一句说,『谁知万丈红尘里,菡萏华开月正明』。「万丈红尘」这是形容六道,「菡萏」是讲极乐世界的莲花那个花苞,花苞开敷了,莲花开了。「谁知」是谁能想到?谁能想到原来六道轮回里面居然也有极乐世界的莲花在开放。经上告诉我们,我们在此地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莲池就会开出一朵莲花,莲花上还刻著我们的名字,我们不断的念佛,花就会愈来愈大,光色愈来愈美,等到我们要往生的时候,阿弥陀佛就拿著这个莲花来接引我们,我们就生到这个莲花当中。所以从浅的意思方面理解,就是讲我们此地一念佛,极乐世界花就开,花会慢慢的长大,成熟了以后阿弥陀佛就来接引我们。我们用什么来滋养这个莲花?用念佛,用我们真信切愿的心去念阿弥陀佛。「月正明」,月亮是代表真如自性,这个明就讲能照、能现、能变,「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切的境界总离不开心性。开示到这里就告一个段落了,最重要的就是底下的念佛,这个法事是以念佛为主,叫系念法事,系念阿弥陀佛。所以下面就称名: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接著三称南无观世音菩萨,三称南无大势至菩萨,三称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念完佛以后,底下是发愿。三时里头都有发愿,第一时举的就是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这个我们也很熟悉,在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普贤十愿。第一个:

  【一者礼敬诸佛。】

  什么是『诸佛』?在理上讲诸佛是法性,法性就涵盖著有情和无情,就是全包括了。一切宇宙里头的众生,我们都要以真诚、平等的恭敬心对待他们。为什么?因为一切有情众生是未来佛。佛经上讲的,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过去佛、现在佛我们固然要礼敬,而最重要的,佛在此地告诉我们,是要礼敬一切众生,礼敬未来佛。为什么他们称未来佛?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所以普贤十愿第一条就说「礼敬诸佛」。礼敬重要,佛家在很多仪规里面一开端就说「一切恭敬、一心顶礼」,都是礼敬的意思。中国儒家也讲究礼敬,所以你看《礼记》这一篇文里头,头一篇「曲礼」,第一句话就说「曲礼曰:毋不敬」,这跟普贤十愿第一愿就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都是圣人知见,真的是「英雄所见大略相同」。

  我们恭敬不仅是有情众生要恭敬,要像对佛一样的去恭敬,无情众生,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桌椅板凳,统统都要礼敬,这个礼敬的心是平等的、是清净的、是真诚的。平等里头没有高下,为什么?因为是一体的,众生一体而异名,一体而异相,这我们刚刚才说过。所以学佛从哪里学起?要从学礼敬开始,把对人的傲慢心、不尊重,不知道关怀别人、敬爱别人、照顾别人、协助别人,不懂得这些,现在要把它转过来,从迷惑颠倒那里回头,修普贤行愿。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也就是说凡是生到极乐世界的人,统统都是普贤菩萨,四土三辈九品全是修普贤行的。佛在经上讲,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圆成佛道。所以从哪里修起?礼敬诸佛修起,极乐世界殊胜在这里,人人都修普贤行,人人都能够成就究竟圆满的佛道。普贤十愿第二愿是:

  【二者称赞如来。】

  前面讲「礼敬诸佛」,现在换成是『如来』,这个意思就有不同。诸佛是从相上讲的,「如来」是从性上讲的。我们都晓得,性上讲性有本能,它有见闻觉知,这个本能不生不灭。除了本能之外,法性还有本德,本德就是慈悲、就是爱。所以你看每个宗教里头都讲慈悲、都讲爱,《古兰经》里讲「安拉是仁慈的」,基督教《新旧约》里头都讲爱,「神爱世人」。日本的江本胜博士他十年的水实验发现,爱对水产生的结晶是最美的,所以他肯定爱是宇宙的真理。我们知道这是性德,仁慈博爱是性德,所以我们对性德要称赞。

  前面讲礼敬诸佛,礼敬的心是平等,但是与性德相应的我们才赞叹,与性德如果不相应我们就不赞叹。所以我们所称赞的,善人、善事、善言。这是什么?对众生起了一个教化的作用,可以移风易俗。如果是不善的,不善的众生我们应该怎么对待他?只礼敬,不赞叹。像《华严经》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你看看他参访了三位善知识,一位是胜热婆罗门,一位是甘露火王,一位是伐苏蜜多女,这三位代表贪瞋痴,所以善财童子对他们,只礼敬,不赞叹。礼敬就是孔老夫子所说的「敬而远之」,远就是不跟他们往来,不向他们学习,我们只学跟性德相应的,而礼敬是平等的。

  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先学习到这里,明天我们继续把普贤十愿讲完。讲得不妥之处,请各位大德、菩萨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