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 钟茂森博士主讲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八集)  2008/03/11  华严讲堂  档名:52-255-0008

  尊敬的各位菩萨,各位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我们继续来看《阿弥陀经》正宗分里面第二个大段,是劝愿。我们来继续看蕅益大师他的解释,先把蕅益大师的原文念一下。「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蕅益大师为我们解释说,能够真信切愿求生净土即是无上菩提心。所以往生极乐世界关键的就是看看你有没有真信切愿。什么是真信?大师给我们解释,首先要信阿弥陀佛愿力不可思议,其次要信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执持名号即得跟阿弥陀佛本愿感应,可以往生净土,而且往生净土以后就圆见三身,圆登四土,圆证三不退。另外也还要信我们心性的不可思议,一切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极乐世界是我们心性所现物,依正庄严都不出吾人心性。真正具有这样的深信,发起大愿,愿生极乐世界,这样的信愿合在一起,的为净土指南。所以有信、有愿,必定是执持名号,这叫正行。当年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教导我们,在现前这个时代不要去建大道场,不要去羡慕这些大道场法缘如何如何的殊胜,人数如何如何的多,印祖不主张这样,印祖提倡建小道场,在僻静的地方,像深山老林里面有这样的一个小道场,住众人数不要超过二十个人,大家在一起,志同道合,求生净土,一心执持名号,念佛往生,这样个个都能成就!这个道场不化缘、不做法会、不搞任何的这些经忏佛事,也不传戒、不收徒弟,甚至印祖还讲经都不需要讲,大家真正是一句佛号念到底。但是我们的师父上人给我们指示,说当年印祖在世不讲经可以,因为那些人都是老实人,他们听了净土法门就真正依教奉行,没有疑问,真信切愿,那个人行,一句佛号念到底,可以不用听经。但是我们这些人不行,我们的根基不如前人,我们会有很多的疑问、很多的顾虑,所以师父上人要我们一定要听经,道场一定要讲经,这是借重经教来帮助我们断疑生信,只有断疑生信之后,这个信才深,这个愿才切,功夫才能够得力。所以你看我们师父上人一生示现,五十年讲经弘法,就是让我们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道理,然后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讲《华严》也不例外,师父上人为什么要讲《华严经》?就是要把这个宇宙人生的大道理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我们把一切的疑惑都断除掉。在这个虚空法界里面我们只一心选择西方净土,死心塌地去念佛,这样念真的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叫正行。

  下面蕅益大师又为我们说到,「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这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里面的第十八大愿,古来的祖师大德都一致认为这个愿是最殊胜的大愿。这个愿你看开出的条件是信愿坚固,在信心里面决定没有丝毫的疑惑。这个愿是愿生净土,这一生当中只有这一个愿望,其他的愿望统统可以放下。这样单纯、这样坚定,到临终的时候能念上十声佛号,哪怕是念一声佛号,都决定得生。这个决字讲得非常的肯定,没有丝毫的疑惑。讲到这个地方或许有人就会问,说既然临终十念一念都能够得生净土,那我现在可以不念佛,我现在不修行也没什么关系,到临终的时候反正十念一念都能往生。如果你有这样的一种心理,那你这一生肯定失败,为什么?你存的是侥幸的心理,是一种投机取巧的心理。师父上人你看常常提醒我们,临终十念一念得生的必须有三个条件才行,临终的时候,第一个你的头脑要清楚、要清醒,不能有迷惑颠倒,这是第一个条件。这一个条件是我们世间人说的得善终,他的神志清楚不糊涂,这是他有福。所以人一生不能不修福,不可以造罪业,如果一生造作罪业的,到临终的时候多半都是迷惑颠倒。如果在这个时候神志不清,甚至连家里人都不认识,这个时候人劝你念佛你会念吗?所以人一生断恶修善所积累的福报,这一生不要去享用,留待临终的时候享,保证我们的头脑能够清楚,心不颠倒、不散乱,这样临终一念十念你才能够往生,这是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你临终能清醒,还要有善友来提醒你、来帮助你,给你助念,劝你放下身心世界求生净土,这个时候你才能提起求生的念头。第三个条件就是你听了善友的开导你得接受,如果你不肯接受那也是枉然。所以当别人一提醒的时候,立刻接受,立刻就下定决心,信愿坚固,这个时候临终十念一念也决定得生。我们自己想一想,临终的时候这三个条件能不能够保证?如果不能保证,那真的是麻烦。所以平时修持重要,修持,断恶修善这个非常重要,它能什么?保证我们临终的时候有福报。临终的时候如果是没福的,或者是生病病重的、迷惑颠倒的,那是决定堕三恶道,哪有说人神志清楚的会去三恶道的?一定是糊里糊涂去的。所以这个时候,到临终的时候,你看《地藏经》里讲,三恶道的那些鬼神会变作你的家亲眷属来诱惑你,把你的阿赖耶识里面的贪瞋痴慢的烦恼种子勾引出来,让你堕落,这个非常可怕。所以你看看前面我们提到的,师父讲过华盛顿DC的周广大先生,他难得的是临终的时候他清醒,这是他宿世的善根福德,又有善友来教导他念佛,因缘,你看善根、福德、因缘都有,都成就,所以他肯念佛,真愿意求生净土,念了三天佛,真的就往生了,而且有瑞相,助念的人都看到佛来接引他,见到光、闻到香气,这证明他真的往生了,他这就是临终十念一念得生的。所以难得的是信愿坚固,信愿坚固平时就得下功夫,不能够拖到临终时才办这个事情,那真的很不保险!

  好,我们再看下面一段蕅益大师的解释,「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这一段话是大师苦口婆心的提醒我们信愿重要。如果信心若有若无,好像是相信了,又有时候怀疑,怀疑自己是不是往生不了,或者是这个愿不恳切,对於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都放不下,心里有种种的牵挂,这个信愿就不坚固。信愿坚固关键是我们对於世间万缘能够放得下,你对这个世间放得下你才能够往生净土,放不下的,这个世间千丝万缕的牵缠,你怎么能够往生?放下不是说要等到临命终时候才放下,现在就要放下。所以你要说我还有很多事情没办完,等著我去处理,心里面还想著很多事情要处理,很多事还没办完,这就是没放下,要放下现在就放下。那么事情还要不要再做?还要去做,虽然做,但是心里面绝对没有挂碍、绝对没有染著,跟这个世间一切众生和光同尘,我们的本分、我们的事情认真努力的去办好,心里面佛号不间断,念念都不忘求生净土,这才叫信愿坚固。如果是信愿有了问题,对极乐世界半信半疑,对自己能不能往生也是很多的顾虑,有时候想去极乐世界,有时候又不想去极乐世界,诸如此类的心态,你虽然念佛,蕅益大师讲得不客气,说纵使你把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你念佛念的功夫还不错,一天可能能念个十万八万的,甚至十几万二十万,怎么呢?心口不相应,古人讲这叫「喊破喉咙也枉然」,没用。为什么?亦无得生之理,就是你没有往生的道理,你不能往生。为什么?念佛的时候心口不相应。所以怎么样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要心口相应,心是指佛心,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解同行,信愿坚固,死心塌地念佛求生净土,这才能够念佛往生。所以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大师语重心长,提醒我们一定要把往生净土的道理弄明白,把不能往生的这些障碍的因素去除掉,这样才能够保证往生。

  下面蕅益大师又说到,「大本《阿弥陀经》,亦以发菩提愿为要,正与此同」。大本《阿弥陀经》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里面你看看,三辈往生都是讲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往生的正因,这是要往生净土要具备的条件,我们不可不知。这个菩提心,蕅益大师解释,就是坚固的信愿。这里我们就把《阿弥陀经》正宗分的第二段劝愿的部分介绍圆满。正宗分里第三段是劝行的,正宗分三部分就是劝信、劝愿、劝行,信愿行是往生净土的三资粮。我们来看,这一段是「正示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佛。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这一大段的经文是教导我们修行的方法,非常的重要。前面我们已经认识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现在又要发愿往生,如何往生?这一段就告诉我们,持名念佛。首先世尊告诉我们,『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换句话说,要想求生净土,你要善根、福德、因缘具足你才能够往生。善根、福德、因缘我们就一条一条来讨论,对照一下自己有没有具足,没有具足赶紧把它补足。第一个,什么是善根?善根,蕅益大师跟我们讲,这是「菩提正道」,这是亲因。这个亲因二乘人少,二乘人少,也不是说没有,而是少,他的善根的力量比较薄,作用力不够。善根这是指什么?善根,我们师父上人平时常说,就是你能够对於这个念佛的法门能信、能解,这是善根。福德呢?福德是你真正能愿、能行,能愿、能行你就有福。蕅益大师讲,福德这是属於包括布施、持戒一切的助道法,这是讲助缘。人天少,人天他的福德都少,力量不够,所以也不够往生。所以往生是要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为什么说二乘人他善根少,人天福德少?蕅益大师给我们说,二乘人,就是小乘,声闻、缘觉这是小乘,但求自利,得少为足,换句话说,他们没有发菩提心,没有发起无上菩提心,所以善根少。他不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或者是他想求生,没发菩提心,也不能去。人天呢?人天,他可能遇到大乘佛法,他能够修六度,但是他心里是求人天的福报,他不能够了无为法,修无漏业,他修的是有漏的福报,所以福德少。所以蕅益大师说这两种人皆不得生净土,没办法往生净土。

  所以真正发起菩提心的,也就是信愿坚固的,听到这个法门能信、能解、真愿、真行,这就是善根、福德不少,你还要有因缘,因缘就是你遇到这个法门,这因缘也不少。换句话说,你能够遇到这个念佛法门,你听明白了,懂了,懂了之后真发愿,真干,这个世界什么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统统放得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你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所以蕅益大师在这里给我们解释说,「唯以信愿执持名号」,这是你真正深信切愿念佛,这是三资粮信愿行,「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散心称名,福善亦不可量,况一心不乱哉」。所以善根、福德你怎么个修法?蕅益大师在这里说得好,说你真信,就一点怀疑都没有,切愿,恳切的希望要求生净土,真信切愿的人自自然然他的身心世界就一切放下了。换句话说,你还有放不下的,还有很多牵肠挂肚的事情,证明什么?信不深、愿不切。所以信愿真切,那你执持名号自然就不间断,你不会夹杂,也不会怀疑,你深信就不怀疑,你切愿就不夹杂,你执持名号就不间断。所以你看看,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念佛也就三个条件,都具足了。这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告诉我们的「净念相继」,蕅益大师在这里讲的跟大势至菩萨讲的意思完全相同,「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就是你六根接触外面的六尘境界你能够收得回来,因为你有深信切愿,所以你对於外面的六尘境界你能放得下,你不会被它影响,你不会产生这些分别执著。譬如说眼睛看到外面的色尘,看到顺境逆境、好人坏人,你心里面不会去分别,更不会起贪瞋痴慢的烦恼这些执著,你真的放得下,好也好,不好也好。耳听声亦复如是,鼻嗅香、舌尝味统统都是如此,外面的境界绝不放在心上,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所以信愿持名,这就是往生三个重要的条件。念佛的时候你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任何的夹杂,心里面如果不清净、有怀疑、有杂念,这都是夹杂,就会间断。所以『执持名号』这个「持」就是保持,不中断的意思,这个「执」就是执著,执著一句阿弥陀佛佛号,用这一个执著代替所有的执著,我只执著这一句佛号,其他统统都放下。这个法门妙!它就用你的执著来断其他一切执著,你就能够成就,而且成就以后,到极乐世界,圆证三不退,太殊胜了!如果你这样念佛,信愿持名,那么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你每念一句阿弥陀佛都具足善根福德,就在你念的名号当中,你看戒定慧都在其中。戒是防非止恶,断恶的,小乘以断恶为主。所以你一心念佛,心里面就不会有恶念,当然你的身口造作也不会有恶行,小乘戒圆满了。你念佛的时候,你看阿弥陀佛是善中之善,所以念佛就是众善奉行,这修善,大乘戒也圆满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戒学具足了。那么定学呢?你把这个佛号念得清清楚楚,字句分明,心就定在这一句佛号上面,这是定。念得清清楚楚这是慧,这个慧是根本智。所以你看戒定慧三学都具足、都圆满,怎么说不是多善根福德呢?

  下面讲,散心称名,福善亦不可量,一心称名这就更不可思议。这里讲的散心称名不是讲散乱心,所以这里下面说,散心称名,福善亦不可量,这是讲不是一心称名,而是散心称名,这里讲的散心称名,福德也是不可思量的。心里面还是有妄想,念佛的时候精神意志没有能够集中,这个心力不能够集中在佛号上,这样来念佛,他能够得不可思量的福德,但是能不能往生这就不一定了,因为要往生要有一心念佛的这样的一种修持。一心就是我们信愿坚固,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求生极乐世界。这里是讲,以信愿执持名号,这是正行,是往生的三资粮,也就是往生的三个条件。你果然能够深信切愿执持名号,那么恭喜你,你就不是娑婆世界的人了,你已经是拿到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护照和签证。

  底下一段又说,「善男女者,不论出家在家,贵贱老少,六趣四生,但闻佛名,即多劫善根成熟,五逆十恶,皆名善也」。这里是讲到,善男女包括的范围非常的广,出家的、在家的、贫富贵贱、男女老少,统统包括。不仅包括人,还包括六趣四生,六趣就是指六道,四生是指胎、卵、湿、化,胎生的、卵生的、湿生的、化生的,也就是说所有一切有情众生统统包括在内。「但闻佛名即多劫善根成熟」,甚至连五逆十恶的人听到阿弥陀佛名号,也是善根成熟。所以你看看名号功德真的不可思议。五逆十恶听到名号,所谓善根成熟,能不能往生?就不一定。为什么?因为往生要具备三个条件,善根、福德、因缘都要成熟,都不可少,只有善根而没有福德,这也不能往生。什么叫做多善根?我们前面有讲到,就是他真正能信。如果是他信得不深,或者是发愿这个愿又不切,对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尤其是家亲眷属这些亲情,有一桩放不下的,都是往生的障碍,这是善根还不够深,福德还不够厚。所以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除了善根、福德,你看还有因缘。因缘里面重要的,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面讲到,一个是「请佛住世」,一个是「请转法轮」。这就是讲我们要亲近善知识,善知识帮助我们提升,如果我们善根、福德少的,但是能够亲近善知识,这也能够把善根、福德补足。因为你能够天天接受教诲,天天跟良师善友一起薰修,进步就快。所以这个因缘非常重要,一定要把握好,亲近善知识。如果不亲近善知识,就会跟世缘很容易接触在一起,譬如说一些世间的朋友拉你去玩,拉你去打麻将、卡拉OK、去娱乐,甚至去打游戏机等等,这些聚会,种种的社会活动都是分你的心,你的世缘太浓就会障碍你的往生。

  下面又讲到,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说的,「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召德,罄无不尽,故即以执持名号为正行,不必更涉观想参究等行,至简易,至直捷也」。这一段是告诉我们这个法门不思议殊胜之处,这真是难信之法。阿弥陀佛这是万德洪名,它是自性的名号,阿弥陀佛就是代表自性,它是性德的名号。阿翻译成中文是无,弥陀翻译成量,佛翻译成觉或者翻译成智,所以中国意思,阿弥陀佛就是无量智、无量觉。无量智就是自性的本体,无量觉是自性的德用,你看都包括尽了。所以古人称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是真如自性、全体大用的名号。以名召德,罄无不尽,这是名实一定要相应,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的名号,这句名号是能召德,召谁的德?召自己的性德。换句话说,用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唤醒我们的自性,把性德找回来。我们的自性有没有失掉?没有,只是我们现在迷了而已。现在要恢复我们的自性性德,就要用这句阿弥陀佛名号打破我们的迷关,所以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会死心塌地的执持名号。你晓得这个法门是在任何法门里面都是最殊胜的,虚空法界一切的一切统统包括在这里面,叫罄无不尽。

  所以即以执持名号为正行。所以净土法门应该怎么个修法?正行是什么?正行就是正式的修行,正行就是念佛,执持名号。在佛法里面,我们说一定要先断执著,可是这个法门却不要断执著,还要用执著。它执著什么?执著这个名号,除了名号以外,其他执著统统放下,用一个执著来取代其他所有的执著,这叫执。持就是保持,念念都不失,念念都与自性无量智、无量觉相应,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自性三宝,这叫持。所以执持名号,真能这么做的就不必去用其他法门了,所谓观想、参究、持咒、研教等等其他法门,都不需要,因为这些都是夹杂,就要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所以这是至简易,简单到极处,而且至直捷,直就是直截,捷就是快速,它是直截了当快速的帮助你明心见性,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有人可能会问,这是古人也问过的问题,他说到了极乐世界以后还会修什么法门?如果是逗机说教,就会给你讲,你到极乐世界你想修什么法门就修什么法门。实在讲,到了极乐世界之后你就不会改变主意,为什么?因为这个法门是至简易,至直捷,最快速成佛的法门,而且是最简单的。所有的法门统统就包含在这一句名号当中,真的是万法归一,这个一就是自性。所以阿弥陀佛就是自性的体、自性的德、自性的相、自性的用。因此真正契入境界,也就是你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你就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都通达了。别人向你请教的时候你都能够对答如流,你不用思考,为什么?因为你见性了,见性之后世出世间法都通达了,因为世出世间法都是自性变现的。所以这个法门,真正懂得的人他就一定选择这个法门。如果一般人不晓得这个深意,可能会羡慕所谓禅净双修,或者是密净双修的,或者还有禅密净三修的,一般世间人听到这种兼修的法门总觉得很了不起,实际上内行人懂得这是在兜圈子,哪有专精在一句佛号那么彻底、那么快速。这是讲念佛法门的不思议。

  下面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为我们介绍了菩萨的三慧在念佛法门里面是怎么讲的?菩萨三慧就是闻、思、修三慧,三慧是戒定慧的慧,戒和定是慧的基础,由戒生定,由定开慧,如果没有戒、定,这个慧就不是真了。小乘人他们没有开智慧,所以他们要依戒生定,由定才能开慧。菩萨就比小乘人高,所以他已经开慧,就讲闻、思、修三慧。什么叫闻慧?闻慧就是六根接触六尘,不仅是耳才是闻,眼、耳、鼻、舌、身、意统统都叫闻。接触的六尘的境界,眼见色,耳听声,鼻嗅香,舌尝味,一接触就能明了,这叫闻慧。从接触上面讲这是闻,一接触就明了,没有错误,这叫做思。所以这个思不是说思考,思考落在心意识里面,他真正一接触就明了,这才叫做思慧。明了之后,这是没有任何的错误,这叫修慧。所以实际上闻思修不是指三个阶段,它是没有次第的,它是同时的。凡夫他这个闻思修是不能够合在一起,譬如说我们见色闻声,这接触了,接触了之后怎么样?回去好好的想一想,然后想了之后再去修,分成三个阶段,这就不是闻思修三慧,闻思修是一而三、三而一。

  《要解》中就说,什么是闻慧?「闻而信,信而愿,乃肯执持」,这叫做闻慧。「不信不愿,与不闻等,虽为远因,不名闻慧」。所以当我们一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这一接触就深信不疑,就发愿求生净土,老实念佛,这叫做闻慧。如果接触了佛号,不能够相信,不能够发愿求生净土,或者说他信,但是还有怀疑,他愿又不恳切,念佛又有夹杂,这都不能叫做闻慧,只能够种一个远因,跟西方极乐世界结一个善缘而已,这一生不能往生。什么是思慧?我们师父上人总结出来的,是「净念相继,无有间断,故名思慧」。蕅益大师这一段文字比较长一点,他这里说「执持,则念念忆佛名号,故是思慧」。这是讲念佛净念相继,无有间断。这个念是心里真有佛,不仅是口上念,心里真有。你看看念佛这个念字,上面是个「今」,下面是个「心」,也就是说我现在的心是佛,这是真正叫念佛,心口相应。如果光是口在念,心里那种真诚心、那种信心、恳切的愿心没有出来,那个不相应,就不能叫做思慧。所以思慧必定是净念相继,念念忆佛念佛。

  这里讲到念佛,蕅益大师为我们提到事持和理持,持是持名。什么是事持?这个事是在事相上持名。蕅益大师讲,「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子忆母,无时暂忘」。这是讲,事持是还没有明了心作心是的道理,但是他真相信了,相信西方阿弥陀佛,而志愿求生净土,生起决定心。如子忆母,这是个比喻,就像远方的儿子想念自己的母亲,这是孝子念念都挂念著母亲,虽然他口里没有念著,但是心里真有,无时暂忘,时时刻刻,一切时一切处心里没有离开母亲。这是比喻我们这样念佛,这叫事持。第二种是理持,理是理论上,你能够明理。「理持者,信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为系心之境,令不暂忘也」。我们师父把这个理,我心具、我心造这个理归纳成十二个字,所谓是「心作心是,心境一如,能所不二」这十二个字。能够这样明理而持名这叫理持。什么叫做心作心是?心作心是就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里讲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是是心是佛,这个心它包含的范围太大太大了,《华严经》上讲的,唯心所现,这个心是我们的真心本性,虚空法界都是心现识变,这叫心作,心是能作,虚空法界是所作。虚空法界里面这么多的众生,从哪里来的?心作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包括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国土,也包括释迦牟尼佛、毗卢遮那佛、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统统都是自己心作的,自己的心变现出来的,所以一切万法都不离自心。《楞严经》上讲的,「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大至一个世界,小至一个微尘,统统都是心作的。这个心人人都有,我这个心就是佛心,也是叫真心,又是叫本性或者自性,叫的名号不一样,可是是一桩事情。我这个心现在要念佛,我念佛的时候,这个念佛的心就跟自性相应,我原本心就是佛,现在又念佛,发心作佛,哪有说不成佛的道理!所以了解这个道理,我们就信心十足,一点怀疑都没有,这一生肯定作佛。

  所以平时要真正存一个佛心,念佛是要跟佛的心愿解行相应。佛的心是什么?如果从性上讲这是没得说的,因为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从事相上说,佛心,我们师父总结出五点,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佛心。所以真诚心里面没有虚伪,清净心里面没有染污,平等心里面没有高下,正觉心里面没有迷惑,慈悲心里面没有自私。能够跟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你这个心就是佛心,用这个心念佛,那就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所以能如此念佛,决定得生净土,心境一如。能所不二,这是讲到哲学方面的一个范畴,在哲学里面讲能所。欧阳竟无大师在早年就说过,「佛教非宗教、非哲学」。因为哲学里面能所是对立的,这个能变现的心,跟所变现的境,这个不是一如的,而是对立的。所以佛法就比它高,佛法就不是哲学,因为在佛法里面讲,能所是圆融的、是统一的,所以心跟境是一不是二。如何去理解「心境一如,能所不二」?我们可以用金和金器来做比喻,像我们进到一个金铺子里,看到琳琅满目的这些黄金首饰,金戒指、金手镯,各种的金做的器皿,你看看说,我要一个手镯,但是我不要黄金。这能不能办到?这办不到,因为手镯和黄金是紧密连在一起,是统一的,不是对立的,所以手镯是黄金,戒指也是黄金。黄金就好比是本体,就像心,能变能现,这些手镯、戒指这些就好比是境,是所现所变,这能所它是统一的,是圆融的,分不开的。你不能说我只要手镯不要黄金,或者你要去找黄金,说这戒指不是黄金,这个手镯不是黄金,这就把能所就对立起来。这是讲到理持。

  下面蕅益大师又给我们讲三慧里面的修慧,师父上人把蕅益大师的话稍微概括了一下,他说「克期办事,利根一日即不乱,中下不定。但能一心,皆得往生,名修慧」。克期办事讲的是念佛若一日、若二日至若七日,这是克定日期来取证,证什么?证得一心不乱,办一心不乱的大事。但能一心,皆得往生,这句话重要!你能够念佛一日至七日能够念到一心不乱,你就肯定往生。这个时间用得不长,非常短,你看顶多用七天,你就能够得到,你说还有什么其他法门比这个法门更殊胜的?这个七天不是讲表法的数字,因为《弥陀经》里面七是用来表法,但是这里讲的若一日至若七日它的七不是表法,是事相上就是讲七天。所以利根的人用一天也就能成就,钝根的人他要用七天能成就。那我们看看有没有说一天念佛成就一心不乱的?有!《地藏经》里面我们看到婆罗门女,她为了救度自己的母亲,念佛念了一日一夜,结果就念到一心不乱。何以见得?因为她能够到地狱里面去度众生。到地狱只有两种人,「若非威神,即须业力」,如果不是菩萨来地狱度众生,就是造作恶业到地狱去受报的。婆罗门女不是受报的,而是到地狱去度众生的,所以她是菩萨。你看在地狱里面的鬼王见到她,都合掌恭敬称她是菩萨,可见得她是念到一心不乱,这是利根。实在讲,利根和钝根从相上来看怎么区别?就是一个放得下,一个就放不下,利根的人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没有丝毫的染著,所以他成就得如此快速。为什么他能够放得下?因为他明了了,他知道这个世界一切都是虚幻的,都是一场空。佛在《金刚经》里面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法如梦幻泡影」,他明了这个事实真相,他一心向往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才是真实,极乐世界是自己真正的老家,像一个游子思乡心切,在极乐世界上,阿弥陀佛就好像自己父母,诸上善人就好像自己的兄弟姐妹,所以他一心一意就想著赶快回家,在这个世界都不想多待一天,所以统统都可以放下,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不值得放在心上,所以他真放下了,他是利根。放不下的呢?放不下的是钝根。所以上根的人一天成就一心不乱,中下根的人他不定,可能是要二天、三天,甚至要到七天。

  那我们要问了,我们念佛念七十天、七年,甚至七十年,怎么都没有念到一心不乱,这什么原因?因为我们不是真念,一边念佛一边对这个世间还有很多的留恋,放不下,那还有什么法子?你看看《往生传》里面讲到宋朝的莹珂法师,他破了戒,知道自己将来必堕地狱,他忏悔,求往生,念了三天三夜就把阿弥陀佛念来了。他真正放得下,他知道自己的前途很可怕,所以对这个世间他任何留恋都没有,也没有那些牵肠挂肚的事情,拼命的念,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不睡觉,真的把阿弥陀佛念来了。阿弥陀佛告诉他,说你的阳寿还有十年,十年之后我再来接你。莹珂法师说我这十年寿命不要了,知道自己劣根性很重,再用十年时间,又不知道会造作多少罪业了,所以我这十年寿命都不要了,统统放下了。阿弥陀佛也就同意了,告诉他,我三天之后来接你。果然三天之后莹珂法师往生了。所以真正放得下的,修学这个法门,至简易,至直捷,一日到七日就能成功,这是太殊胜了!

  下面蕅益大师为我们解释一心不乱,这个一心也有两种,我们看蕅益大师的文。「一心亦二种,不论事持理持,持至伏除烦恼,乃至见思先尽,皆事一心」。这里讲的是两种持名都好,无论你是事持还是理持,只要持名念佛念到伏除烦恼,把烦恼伏住,这是还没有断,但是他伏住了,这种是属於事一心不乱的下品,功夫成片,乃至见思烦恼断尽,这是事一心不乱的上品。下面,「不论事持理持,持至心开。见本性佛,皆理一心」,这是讲理一心的。从这里我们看到,不是说事持得事一心,理持得理一心,不能这样说法。事持、理持只是念佛的一种方式,功夫要看自己。功夫深的,你能够真正断烦恼,能够念到心开见本性佛,这就是得理一心不乱。所以事持也能持至理一心不乱,这完全看我们念佛功夫的浅深。最低的一心不乱是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什么样的境界?是心里头这一句阿弥陀佛佛号不间断,他除了阿弥陀佛以外什么念头都没有,绝对不会起自私自利、贪瞋痴慢,不会贪著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种功夫得力了,烦恼虽然没有断,但是伏住,不会起现行。这种人是事一心不乱浅的功夫,往生是凡圣同居土。如果念到见思烦恼断尽,这是把执著都断掉了,不仅是伏住,真的断了,念佛三昧现前,这种念佛三昧跟《楞严经》里面讲的九次第定是相同的,在断证功夫上是相同的,就是阿罗汉果的这个功夫。断了见思烦恼,当下就超越六道轮回,如果再进一步把尘沙烦恼也断了,无明也破了一品,这种就是心开见本性佛,这就是禅宗里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叫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的生实报庄严土,刚才讲的断见思烦恼的,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这全在念佛功夫浅深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小看念佛法门,念佛法门它也是修禅,这种禅你看《大集经》里面世尊告诉我们,是「无上深妙禅」,不是普通禅,而是上上禅,无上的深妙禅。所以真正懂得这个道理他就不会再搞其他的法门,就念这一句佛号,最容易、最简单易行,他得到的境界是非常殊胜。所以这关键是我们信得过,对这个法门的殊胜要信得过。

  我们继续来看蕅益大师的文,「不为见思乱,故感变化身佛及诸圣众现前,心不复起娑婆界中三有颠倒,往生同居、方便二种极乐世界」。这里是讲事一心不乱,条件就是把见思烦恼真正伏住。见思烦恼就是执著,执著不会起现行。有这种功夫,这种念佛人他感应得佛化身来接引,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都是千百亿化身,他们是化身来迎接。有的人可能有疑惑,这是凡情的作用,他想到说,十方国土这么多众生,都念阿弥陀佛,都求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到这么多地方去接引,他能忙得过来吗?这是我们凡情的想法,实际上阿弥陀佛他是在极乐世界真身不动,他是化身到十方世界去接引虚空法界这些众生。只要有众生感,念佛是感,佛就有应,就好像电波一样,你发送电波了,佛那边就能收到。这是意念的电波,你真信切愿,感得佛来接引。这种感应就好比「千江有水千江月」,你看月亮在夜晚高挂在空中,只要我们地面上摆著有水,你可以放一盆水或者一桶水,或者是一个大湖的水,或者小到一杯水,只要这个水是平静的,它就能够影现月亮。所以你说天上的月亮有没有真的到那个水里?没有,月亮的真身不动,但是到了水里的那个月亮是化身。所以你看看,无论你拿多少水,就有多少的化身,这是自然感应。

  能够把见思烦恼伏住,这就感得化身佛和莲池海会圣众来接引。他不会再起娑婆界中的这些烦恼、颠倒,这些见思烦恼就是我们的执著,这个执著障碍我们的往生。所以你要真正想往生极乐世界,首先得伏住执著,对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不执著,就是任何的境界,任何的人事物,他都在这里面不会起贪瞋痴慢,能够随缘度日,好也好,不好也好,不起分别执著。能够有这些境界的,伏得住见思烦恼的,生凡圣同居土,能够断见思烦恼的,就生方便有余土。这是讲一类。

  下面第二类,「不为二边乱,故感受用身佛及诸圣众现前,心不复起生死涅盘二见颠倒,往生实报、寂光二种极乐世界」。这是讲到理一心不乱的,功夫很高。不为二边所乱,这是讲不仅是见思烦恼,无明烦恼、尘沙烦恼统统都不起现行,就是我们普通讲的,他妄想分别执著都断了。不为二边所乱这就是入不二法门,他念佛的境界达到什么?能所双忘,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融合成一体。所以感得阿弥陀佛报身来迎接;佛的报身非常大、非常庄严。他的心里面不会有生死、涅盘二见,生死和涅盘是二,二法,这是二边,二边都不落,这是入了不二法门。所以他往生极乐世界是生实报庄严净土和常寂光净土。真的是花开见佛悟无生,他一到极乐世界就花开见佛。这桩事情唯有在大乘经教、一乘经教里头长时薰习,才能够渐渐醒悟过来,才能够渐渐入不二法门,能够对宇宙人生真相明了。尤其是《华严》、《法华》、《楞严》这些大经大论,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真相,我们这些真相通达以后,能够理解「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我们师父上人读了六百卷的《般若经》,最后总结出来的十二个字,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先让你放下身心世界,然后再教你,你自己的身心跟诸法实相融合成一体,你就入佛境界了。这个时候整个宇宙就是你自己,是自己的真心、是自己的本性、是自己的法身,大菩提心现前了,你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都是遍法界虚空界。所以不为二边所乱,自他是二,人我是二,小我和宇宙的大我也是二,这些统统都放下了,没有二,整个宇宙是圆融的一体。

  下面蕅益大师《要解》里头又说到,这一段说得非常精彩。「当知持名,既简易直捷,仍至顿至圆,以念念即佛故,不劳观想,不必参究,当下圆明,无余无欠」。祖师告诉我们当知,就是你应当知道,执持名号就是信愿念佛,它很简单、很容易,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最简单的就是这一门,这句阿弥陀佛谁不会念?谁不能念?所以它是最简易的。它虽然简易,可是它是直捷的,直截了当,快速的帮你成就圆满的佛果,所以它是至顿至圆,我们可不能看轻了它,这是佛法里面最殊胜、最难得的圆顿大法。圆就是圆满,顿就是顿超,不需要用很长的时间,顿超,你看这个法门这么殊胜。它的圆顿从哪里看?你看临命终时他能够心不颠倒,保持他的信愿,就即得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一往生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这是圆。顿呢?这是本经所讲的,念佛若一日至若七日,这么快速。所以在其他法门里面找不到这么圆顿的。

  这个道理,下面说到,以念念即佛故。一切众生本来就是佛,就是《华严经》里讲的,「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本来就是佛。什么时候本来?这个本来讲的是啥时候?本来就是现在,你现在本来是佛,不是说过去,只是现在你迷了,迷了之后就好像得不到佛的受用,但是也依然是佛,依然佛性没有丝毫的减损。大乘经教里面我们看到,六根的根性就是佛性。佛性它的特徵是见闻觉知,能见、能闻、能觉、能知,这是佛性的特性。这种特性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遍法界虚空界的。譬如说我们的眼睛,眼睛就有见性,耳有闻性,鼻有嗅性,有这些知觉性,我们的意有知性,见闻觉知就是本有的,佛有,我们也有,而且我们一点都不会欠缺。不仅是有情众生有,连无情众生都有,一切万事万物统统具足,为什么?因为这个虚空法界是我们心现识变的,既然是我们的心变现的,怎么会没有心的作用?它肯定也有见闻觉知。我们现在迷了,迷了自性以后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成了凡夫。我们应该怎么样恢复我们的佛性?蕅益大师这里讲,要念念即佛,念佛可以把我们的自性念出来,这个自性是我本有的,我现在去念佛就是去作佛,所以不必采用观想、参究这些其他的法门。观想是你观想佛像,观想佛的庄严。《十六观经》里面讲到念佛里面有四种,观想、观像、持名、实相,这里蕅益大师讲,你就用持名念佛就好了,这是最简单的,观想、观像都嫌麻烦。因为什么?因为你如果平时不在家里,见不到佛像,你观像就做不来,如果你在做事的时候,你在走路你可能很容易分心,观想也不太容易,持名是最容易,行住坐卧这个持名都可以。所以挑最简单的方法来修学,不必用观想、观像,都不必。也不必去参究,参究就是禅宗有一类念佛,去参念佛者是谁,用这种方法。蕅益大师说都不必,怎么样?「当下圆明,无余无欠」,就在你念阿弥陀佛佛号的时候,这个当下就圆圆满满的,没有丝毫的欠缺。阿弥陀佛佛号就是自性的德号,万德洪名,你念一声佛就做一声佛,你就作佛了,这一念里头你就作佛,你念念都在念这个佛,那就念念都在作佛,真的是直截了当,不用拐弯抹角。所以这个法门它是最真实、最究竟、最大圆满。这是蕅益大师苦口婆心劝导我们信愿持名念佛。下一大段是讲到临终除障这一段。

  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就先学习到这里。末学习讲有讲得不如法的地方,请各位菩萨、大德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