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 钟茂森博士主讲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三集)  2008/2/15  华严讲堂  档名:52-255-0003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里面《佛说阿弥陀经》。我们上一次学习到本经序分里面十六大尊者,我们介绍了前面两位,舍利弗和目犍连,我们今天继续来看尊者的名号。

  【摩诃迦叶。】

  这位『迦叶』尊者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摩诃』翻译成大的意思,所以叫做大迦叶尊者。他有徒众五百人,以后因为皈依了释迦牟尼佛,所以这五百随从都统统跟随释迦牟尼佛。大迦叶的名号是饮光的意思,就是饮水的饮,光彩的光,因为迦叶尊者身上有金光。这也是由於过去生中的因果,在他过去生中曾经用黄金修补佛像,佛像旧了,他就给佛像贴金,因为做了这样的功德,因此他生生世世身上都带金光。在十六大声闻弟子中,在众弟子中迦叶尊者是头陀第一的。头陀是苦行,迦叶尊者他不是出生在贫困人家,如果贫困人家出来的孩子他修苦行,这个大家并不觉得稀奇,迦叶尊者他是出生在一个富贵家里,家里享用都是很豪华的,他把这些富贵的生活都舍弃掉去修苦行,这个示现就很有意义。为我们说明修苦行实际上不苦,真正把贪瞋痴慢、把名闻利养、把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这个人得大自在。迦叶尊者他是传佛心印的人,他是禅宗可以说是第一代祖师。因为释迦牟尼佛有一天拈一朵花,释迦牟尼佛拈花,谁微笑?迦叶尊者在下面就微笑。与会的大众大家都茫然无知,不知道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拈花,不知道他什么意思,唯独迦叶尊者明了。所以释迦牟尼佛就把这花给了迦叶尊者,说我有涅盘妙心,只有迦叶尊者懂得。所以这就是把禅宗心印传给迦叶。我们来看下面第四位尊者:

  【摩诃迦旃延。】

  『摩诃』是大,『迦旃延』这是梵语,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文饰,文是文采,饰是装饰,用我们现代话来讲,这个人很有文采,真的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他可以说是一个文学家,在当时的社会上知名度也很高,在众弟子当中他是论议第一,就是他很能够评论,很能够发表议论。他也是个评论家,为什么?他一定是见多识广、广学多闻,所以有高深的学问、有真实的智慧、有丰富的学识,这是令人尊敬的,论议第一的。第五位尊者是:

  【摩诃俱絺罗。】

  这位『俱絺罗』尊者他是舍利弗的舅舅,这位舍利弗的舅舅很能够辩论,他常常跟自己的姐姐辩论。他的姐姐是谁?就是舍利弗的母亲。每次辩论舍利弗的母亲都辩不过这位「俱絺罗」尊者,后来姐姐怀孕了,每次辩论俱絺罗都辩不过他姐姐。这个时候俱絺罗就想了,他姐姐辩论的能力不可能超过他,一定是肚子里怀的这个孩子是个很有智慧的人,所以自从怀孕以后,他姐姐每次辩论都赢。他想到,这个孩子以后要是出生,我就是他的舅舅,如果我辩不过他,那我不是没有面子?想到这里,於是他就出去外面学道,想要学出一身的好本事,回来才能够辩得过自己的外甥。他出去修学真的很勇猛精进,在记载里面说,他指甲长长了都没有时间剪,大家都把他称为长爪梵志。以后舍利弗出生了,后来也跟著释迦牟尼佛出家了,结果这位舅舅俱絺罗学成回来以后,看到自己的外甥已经跟著佛出家了,就很不服气,於是就找释迦牟尼佛辩论,当然最后他也是输了。他对於佛非常的佩服,因此也发愿出家,做佛的常随弟子。在众弟子里面他是答问第一的,也是一位博学多闻的一个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释迦牟尼佛的这个僧团,确实这一些弟子们的道德、学问都是非常的高,可以说是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最高的文化层面。这些人也不是普通人,蕅益大师在他的《要解》里面给我们透露,说他们都是古佛再来的,大菩萨来示现的,为我们做好榜样,推动佛法弘扬,特别是弘扬这一个难信之法,净土法门。只要我们真正能够相信,能够学习,能去解、能去行,利益是无量无边的。下面我们来介绍第六位尊者:

  【离婆多。】

  这也是属於德慧才能这一类的大弟子,他在众弟子里面是无倒乱第一。『离婆多』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星宿。他无倒乱第一,在《弥陀经》里面跟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就相应了。所以学这个法门,我们念佛就是要求一心不乱。在佛三皈依里面,皈依法,正而不邪,皈依佛就觉而不迷,皈依僧是净而不染。这位尊者为我们示现的正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下面第七位尊者是:

  【周利盘陀伽。】

  这一位尊者跟前面的那些德慧才能的大弟子们恰恰相反,他是什么?愚痴钝根。这位尊者在众弟子里面可以说是最笨的一个,记性非常的差,大家教给他念四句偈,怎么教都教不会,念了上半句就忘了下半句,念了下半句又忘了上半句,所以实在是大家都失望。周利盘陀伽他的哥哥也跟佛出家,看见自己的弟弟实在是不行,没办法教,就劝他,你就回家去吧,你没办法学。结果周利盘陀伽自己很伤心,哭!结果佛看见了,就问他,你为什么哭?周利盘陀伽就把这个事情报告给世尊。佛就跟他讲说,没问题,我来教你,你就好好的学。佛就给他一把扫把(笤帚),就让他去扫地,教给他,你就一边扫地一边念著「笤帚」,就是念著笤帚、笤帚,每天就这么念,把精神意志就集中在这个笤帚上面。结果他真的依教奉行,没有多久他就开悟了,证得阿罗汉果。同学们都觉得很奇怪,就问佛,怎么会这么笨的人都能开悟?佛就告诉大家说,其实周利盘陀伽他也是个有来头的人,他这一世之所以这么笨,那是因为前世吝法。他前世也是一位三藏法师,三藏法师是通经律论三藏,为人说法的时候没有把所有的佛法教给别人,自己还留一手,不能够全心全意的去教别人,这叫吝法。所以吝法的果报,你看这一生愚痴。所以从这个例子我们能够看到,一切事情都有因果的,过去生中如果是吝财的,不肯布施财,这一生就得贫穷的果报,过去生中吝法的,这一生就愚痴。所以我们所希望的,有财、有智慧、有健康长寿,那得修布施。

  佛帮助周利盘陀伽对治他的毛病,他的这种病根,这也显示了佛的大慈大悲,他对於周利盘陀伽这样笨的人也没有放弃。不像世间,哪怕是圣人教人,他也要求人有悟性才行。像孔子,孔老夫子教人就要求什么?举一反三。如果是这个学生,你告诉他这个房间里面四个角,第一个角是九十度,他如果不能够去推论说其他三个角也是九十度,举一隅不能够以三隅反,那孔老夫子就不教他了,这个人太笨了。释迦牟尼佛不然,再笨的人佛都有能力教导他,都有方法帮助他开悟,所以遇到佛就一定能成就。这是众弟子中义持第一的,他是困学成功。他给我们的启示,告诉我们,我们如果是自己觉得自己根性很差,又没有记性、又没有天分,自己都没有信心学佛,你们也不必太於自卑,你看周利盘陀伽,你的根性比起他怎么样?总比他好,他都能够成功,我们就一定能够成功。特别是学习这个净土法门的,真的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利根的人,像舍利弗尊者,智慧第一,他也要学习这个法门,也念佛求生净土,钝根的人,钝到像周利盘陀伽这样的人,他也要念佛求生净土。所以这个法门谁都可以修,谁都能够成功的。好,我们看第八位尊者是:

  【难陀。】

  『难陀』是释迦牟尼佛的胞弟,这是跟释迦牟尼佛兄弟两个人,他后来也跟著佛出家了。在众弟子里面他是仪容声妙第一,也就是他的相貌、威仪、音声都非常的好。很多人就觉得,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把他弟弟也拉出家?后来我们看到,他把儿子也度出家了,罗睺罗是他的儿子,全家都出了家,好像他的家业没有人去继承了,甚至没有后代了,世俗人都有这样的一种观念。实际上释迦牟尼佛他这么做是真正的有智慧,为什么?因为只有让他们能够这一生永脱生死轮回,才是对他们究竟圆满的利益。好,我们来看第九位尊者:

  【阿难陀。】

  这是阿难尊者,阿难尊者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也是世尊的侍者。释迦牟尼佛堂兄弟总共是八个人,释迦牟尼佛是最大的,阿难是最小的,跟释迦牟尼佛差三十岁。在诸弟子中阿难是多闻第一的。这位尊者跟周利盘陀伽是正好相反,他是博闻强记,只要听佛讲过一句,听一次他就永远不会忘记。因为他记性最好,多闻第一,他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法都能够记下来。我们前面有讲过,所以他就是来集结经典。用什么方法来集结经典?用复小座的方法,复讲释迦牟尼佛所讲的经。所以他对於我们恩德很大,如果没有阿难尊者,佛法就不能够很好的流传下来,我们后世人就没有这样的因缘来学习到这样殊胜的经典。下面来看第十位尊者:

  【罗睺罗。】

  『罗睺罗』尊者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儿子,是密行第一的,我们说他是一个实行家。「罗睺罗」的名字也是梵文,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叫做覆障,这个名字就显出他有业障。在前面我们有介绍到,讲到他的母亲,也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妃子耶输陀罗,他的母亲怀孕,怀了罗睺罗六年才生出他,一般人怀孕十个月,但是他母亲怀他怀了六年。这样的事情也是有前因,为什么罗睺罗在母亲肚子里困了六年之久?这是受胎狱之苦,这个时间比一般人多上了七倍,一般人是十个月,他是六年,六年是七十个月。这是因为罗睺罗在过去生中曾经堵塞过一个老鼠洞,老鼠在里头,他就把老鼠洞给堵起来,不让它出来。堵了多久?堵了六天。就是因为造作这样的一种恶业,这都是小孩子贪玩,搞恶作剧,但是都有严重的果报,他这一生在母亲肚子里就堵了六年。后来佛让舍利弗和目犍连两位尊者度他出家,他也是佛门里面的第一位小沙弥,这是小朋友,还没有成人。他很爱玩,但是在玩耍的里头他是在修行,别人看不出来,只有释迦牟尼佛看出他在玩耍中修行,所以他被称为是密行第一,真正修戒定慧不落形式,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下面来看第十一位尊者是:

  【憍梵波提。】

  这位尊者是受天供第一,这位尊者的名号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叫牛呞,这是因为他的嘴一天到晚都在动,好像牛在吃东西一样,他有这个习气。这是什么原因?他也显示因果。佛告诉我们,这位尊者前世曾经做过一个小沙弥,跟一个老和尚在一起,老和尚在念经,因为年岁大了,牙齿也掉了,所以老和尚念经就念得不太清楚,结果这个小沙弥就在旁边讥笑这位老和尚,说你念经怎么就像牛吃东西一样,就这样子的一种毁谤,造下了罪业。因为这个老和尚已经证了阿罗汉果,就告诉这个小沙弥说,我已经是阿罗汉,你这样子讥笑我,造这个口业会堕地狱的。这个小沙弥听了之后就非常的害怕,立即忏悔,虽然他忏悔,确实免了地狱的罪报,但是仍然堕了畜生道,做了五百世的牛。所以这个习气,牛的习气就很深,到这一生还是有这种牛的习气。这说明造口业果报的严重。

  口业包括妄语、两舌、绮语、恶口。这个小沙弥做的是恶口的罪业,嘲笑别人、讽刺别人、挖苦别人,这都是造成很大的伤害。他这一生出家学佛,证得了阿罗汉果,可是还带有前生的习气。释迦牟尼佛就跟他讲,说你不必随著我们僧团出去托钵,为什么?因为你老是有这样的一个牛习气,你出去托钵被人看到了,可能别人也会笑话你,你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了,别人讥笑你就又让别人造了这个罪业,也会让别人堕落,所以就让他不要出去托钵。到哪里去应供?让他上天上应供,因为阿罗汉都有神通,他可以到天上去,天人有神通,他有天眼,能够知道这一位尊者是阿罗汉,所以对他会恭敬,不会讥笑他。因此他是受天供第一,在我们现在话来讲他是一位宗教家。好,下面我们看第十二位尊者:

  【宾头卢颇罗堕。】

  这个名号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不动。这也是因为他有一段因缘,在世尊要灭度的时候曾经嘱咐过这个弟子,要他不要入般涅盘,其他很多的弟子都入般涅盘,都随著佛入灭,唯独这位尊者,受释迦牟尼佛的使命要留在人间。做什么?做人间的福田,专门去应供。所以他是应末世供,福田第一的。我们如果要想供养三宝,像古人常常举行一些所谓的无遮大会,平等供养,像千僧斋,请一千位出家人吃饭,请的出家人,不管他从哪里来的,平等的供养,这叫无遮大会。在这个无遮大会里面一定会有圣贤人来应供,这位『宾头卢颇罗堕』尊者就一定会来,他来应供就是让供养的人修福。他来了你也认不出他来,他是变化身,跟普通的出家人没有什么两样。所以供养的斋主心里面一定要有诚敬心、平等心,这是感,圣贤来应供是应,以这个诚敬、平等的心去感,自然就有殊胜的修福的机会。如果心里面起分别执著就没有诚意,这个修福就很有限,佛菩萨也不一定会来。我们来看第十三位尊者:

  【迦留陀夷。】

  这位尊者是教化第一的,我们今天讲他是一位教育家。这个名号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黑光,他是释迦牟尼佛的使者,代替释迦牟尼佛出去外面教化众生。在教化众生上面,最重要的是能够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我们说要真做到才能够真正感化人。所以要真正发愿弘法利生就要怎么样?首先成就自己的德行、学问,自行然后化他。这位尊者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下面第十四位尊者是:

  【摩诃劫宾那。】

  这个名号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房宿、星宿,这个意思。尊者是知星宿第一,也就是他很会观察天象,我们说他是一位天文学家,这是属於科学家一类。下面第十五位是:

  【薄拘罗。】

  这位尊者名号的意思叫善容,也就是他的相貌、容貌非常的好,非常的善良,让人看到他就生欢喜心。在众弟子里面他是寿命第一的,这是因为前生修善因。我们晓得,修财布施得财富的果报,修法布施得聪明智慧的果报,修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的果报。有果是必有因,这位尊者寿命第一,那一定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无畏布施,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心地非常的善良,凡是遇到众生有灾难,就毫不犹豫的伸出援手去帮助他们,所以感得这样殊胜的果报。最后一尊尊者是:

  【阿[少/兔]楼驮。】

  这位尊者名号意思是无贫,贫穷的贫。从这个名号我们可以看到,他是过去生中修财布施,所以他没有贫穷的果报。这个人缘分很不错,过去遇到一位辟支佛,就恭敬的供养他,这个福报使他在长劫里面都不受贫穷。他也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他有一个业障,就是很爱打瞌睡,听经的时候总是精神提不起来,听著听著眼睛就闭上了,脑袋瓜子就搭下去了。所以佛就呵斥他,很严厉的批评他,说他什么?像「螺蛳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结果这位尊者很难得,真正能够受谏,对於老师的批评他能够接受,而且他发起勇猛精进心,七天七夜不睡觉,不合眼睛,这样去用功,结果用功过度,眼睛都弄瞎了。佛很慈悲,就教给他一个法门,让他修成半头天眼,把他天眼修开了。他的天眼跟一般阿罗汉不一样,一般阿罗汉是用眼睛,他不用眼睛,他半个头都是眼睛,都能看,所以前面、后面、四周都能看到,这是天眼第一的。这位阿罗汉他能够看三千大千世界的事情,一般的阿罗汉他们的天眼只能看到一个小千世界。一个小千世界也都很了不起了。一个小千世界有多大?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们,一个单位世界是一个银河系,一千个这个单位世界叫做一个小千世界。所以普通阿罗汉他们的天眼能够看清楚一千个银河系里头的状况,现在的科学家们都比不上。『阿[少/兔]楼驮』尊者更了不起,他能看三千大千世界。这是我们简单介绍了十六位尊者的名号。

  底下我们来看蕅益大师的《要解》里面做了一个总结。「此等大众」,也就是这些释迦牟尼佛的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本是法身大士」,他们都不是普通人,经上讲他们是大阿罗汉,实际上是什么人?都是法云地的菩萨,有的甚至是古佛再来的。「示作声闻,为影响众」。来这里做什么?来帮助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就是来一起唱戏的,释迦牟尼佛扮演主角,其他的这些佛菩萨来做配角,他们都不是小乘阿罗汉,真的都是诸佛菩萨再来的。他们为我们社会大众证明这一个不思议的法门,这个不思议法门就是《阿弥陀经》里讲的念佛带业往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能够一生圆成佛道,不用等来生,这一生就圆满了,而且是快速的圆满,普通法门要修个三大阿僧只劫,他这一生就能成就,而且即使下下品往生的,最多也就是修十二劫。所以他们都是来为世尊做证明,这些人,「今闻净土摄受功德」,他们来劝导我们,给我们做试验的。说明什么?这个法门是三根普被,你看看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你以为自己很有智慧吗?你比舍利弗怎么样?差得远了,舍利弗都修这个法门,我们是不是要修这个法门?如果你自己说,我的根性很差,智慧很低,你比起周利盘陀伽怎么样?你总比他高,他也来修这个法门,你要不要修?所以举出这十六位弟子,各人有各人的专长,统统都来修净土法门,为我们示现。我们要真正学习,他们对这个法门能信、能解、依教奉行,没有一个不成功。这个法门叫做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漏。

  但是我们看到,现前念佛的人很多,正如我们师父上人常常提到,李师公曾经讲,一万个人念佛,真正能往生的只二、三个而已。这跟古大德所说的万修万人去不是有出入了吗?为什么一万个人念佛,只有二、三个人能去?这是因为一万个念佛人里头,真正依教奉行的人少,只有二、三个,那九千九百九十几人都是不肯依教奉行,他们也念佛,可是念得有口无心,对於世间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也都放不下,很贪爱、很留恋这个世间,所以净土就去不了。真正想要往生净土的,真的要放下万缘,放下这个身心世界,一心一意的专求往生,没有一个不往生的。好,我们来接下去看《阿弥陀经》,底下是讲菩萨众,我们把这一段经文念一念:

  【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干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我们先念到这里。前面介绍的是十六位大阿罗汉,他们属於声闻众。他们表什么?表信。下面讲的菩萨众列了有四位,文殊、弥勒这两位菩萨是劝愿,『干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是劝行。所以你看看,在列举的听众里面,也有表信愿行这三资粮,三资粮就是往生净土的三个重要条件,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全经真的是以信愿持名为宗,它的整个宗旨,就是修行的方法,全经就是讲信愿行,持名是行。所以全经的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里面都是劝信、劝愿、劝行,这是蕅益大师为我们揭示出来。所以整个经文虽然不长,但是它的章法结构、思想体系非常的精密圆满。这里讲的『菩萨』,在梵文里面称为菩提萨埵,因为中国人喜欢简单,把这四个字浓缩成两个字,就简称「菩萨」。『摩诃萨』就是大菩萨,摩诃是大。所以在这个与会的大众里面,这些菩萨不是普通菩萨,他们是大菩萨。什么是大菩萨?是圆教里讲的地上菩萨,从初地到十地、到等觉,这十一个位次称为大菩萨,他们就是称为「摩诃萨」。地前的三贤,包括十住、十信、十回向,前面还有一个十信位的菩萨,他们统称为菩萨,没有摩诃萨。这里讲的菩萨摩诃萨就全包括了,从初信位一直到等觉统统包括在内。

  下面蕅益大师为我们解释,菩萨中文的意思是「大道心成就有情」。菩萨是有情众生,不像佛,佛已经把情完全转成智慧,菩萨还有情,可是他们是大道心成就有情,玄奘大师翻成觉有情,就是他们是觉悟的有情众生。大道心和觉悟是一样的,真正觉悟的众生他一定有大道心。菩萨他们的地位愈高智慧就愈大,他们的情执就愈少。凡夫完全没有觉悟,所以都是情执做主,他们的这些聪明智慧不是真正的智慧。所以真正的智慧,佛法里面讲是正觉。正觉是什么?里头没有烦恼、没有情执,最低标准是断了见思烦恼,断见思烦恼就出了六道轮回。在《金刚经》里面讲这个标准是什么?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如果四相具足,那根本没有觉悟。这种凡夫,即使是很聪明、很有智慧的,在佛法里面也只能叫做相似觉,不能称为正觉。正觉的人他是四相破了,不仅四相破了,四见也破了,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心地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所以我们看看我们自己有没有觉悟,如果起心动念还有个我,这是我的利益,有这个我就有私念,我们说就会自私自利,起心动念想到自己的利益,就没有顾及到别人的利益。菩萨成正觉以后,完全没有自私自利,他起心动念只想到一切众生,帮助众生觉悟,这才能称菩萨。

  这里菩萨的名号里面举出四个,第一位是『文殊师利』,他称为『法王子』。「法王子」这是一个很尊重的称呼,因为佛是法王,「文殊师利」菩萨他继承如来的事业,他弘法利生,所以称为法王子。文殊师利这个名号是梵文,翻译成中国的意思,在《八十华严》里头翻成妙德,也翻作妙吉祥。中国的五台山是文殊师利菩萨的道场。这位菩萨在众菩萨当中是智慧第一的,就像舍利弗在声闻众里面是智慧第一。你看看学习这个法门,真的要智慧第一的人才能够直下承当,因此在列举听众的声闻众里头、菩萨众里面,都把智慧第一的摆在首位,这个意思很深!这个净土法门被称为是难信之法,甚深难信,不是智慧第一就不可能深解义趣,所以相信很难。所以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非勇猛实智,不能证解净土法门」。这句话说得好,不是勇猛真实的智慧你就不可能证实、明了净土法门。所以净土法门真正叫不可思议的法门。文殊师利菩萨,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他也是发愿求生净土的。

  好,第二位菩萨是『阿逸多菩萨』,「阿逸多菩萨」就是弥勒菩萨。有的人说弥勒菩萨,弥勒是他的姓,阿逸多是他的名,也有的人说阿逸多是姓,弥勒是名。不管哪个是名、哪个是姓,这个不重要,我们也不必去分别、执著,在中国我们就习惯称他为弥勒菩萨。在印度当时叫阿逸多的有很多,阿逸多是梵语,翻译成中国的意思叫无能胜,是因为这位大菩萨他的智慧、他的慈悲没有人能够超过他,他的慈悲无能胜。他的慈悲是真诚的慈悲、清净的慈悲、平等的慈悲,这个慈悲心尽虚空遍法界,所以中国人都称他为慈氏菩萨。他是慈悲第一,文殊菩萨是智慧第一。

  在中国弥勒菩萨的形像在寺院里面我们都常常看到,在天王殿里面,你走进山门第一个看到的形像就是弥勒菩萨,他是大肚子弥勒佛,我们叫他布袋和尚。古德有两句话赞叹他,「生平等心,现喜悦相」。这两句话教导我们,要进入佛门要学习什么?对待一切众生要生平等心,对待一切众生要欢喜,我们今天讲的要有爱心。这个爱心是真诚的、清净的、平等的,它是智慧的,所以在佛家里把它称为慈悲。弥勒菩萨在这里表法的意思也很深,因为弥勒菩萨是一生补处,他是补处菩萨。这是因为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里面,释迦牟尼佛灭度以后,弥勒菩萨将来成佛,他是第五尊佛。现在他居住在兜率内院,是做为补处佛,我们说他是候补佛,将来要补佛位的。这个兜率内院,兜率就是兜率天,中文的意思叫知足天。为什么他要居住在知足天?实际上所有的补处菩萨都是住在兜率内院,都在知足天,为什么?因为只有知足才能够成佛,不知足就不能成佛,所以知足的人他是没有求的。弥勒菩萨在这里是代表什么?代表净土法门,如果你能够修学,就好像补处菩萨。这个可不得了,你要直下承担,真的,你修学净土法门,这一生就活著往生,不是死了以后往生,往生到极乐世界以后就一生成佛。所以你不叫补处菩萨是什么?你这一生就成佛了,不是来生成佛的。

  下面我们看第三位菩萨是「干陀诃提菩萨」,这位菩萨名号翻译成中国的意思是不休息,也就是他勇猛精进,第四位菩萨叫「常精进菩萨」,你看看两位菩萨代表著是行门,真正是勇猛精进不休息,这是讲我们念佛要勇猛精进,这是行门。这个法门确实是如开经偈里面讲的,「百千万劫难遭遇」。清朝初年彭际清居士说,是「无量劫来稀有难逢之一日」。今天让我们遇到了,遇到了之后就要抓住机会,能信、切愿、求生,勇猛精进的念佛,不能够辜负了这一生,确实要把往生净土当作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来办。怎么能够办得好?印光大师告诉我们,在现前这个时代在什么样的道场修学最合适?他给我们指出的原则,道场要小,住众最好不要超过二十个人。道场人少,生活就容易维持,大家在一起志同道合,一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心地清净。对外我们绝不化缘,也不搞经忏佛事、不传戒,每天的功课就是像打佛七一样,常年的佛七,大家在一起,万缘放下,一心求生净土,一心念佛。我们师父上人还在印祖的基础上为我们加了一个科目,要听经,听经是专听净宗的经论。为什么要听经?因为现在要求生净土,我们的信愿不够坚定,所以要通过听经,把净土的理搞明白、搞透彻,这样能够帮助你放下,帮助你断疑生信,坚定你的信愿,使你这一生保证能够成就。所以在这道场里面,住众少,大家在一起就是听经、念佛,心永远是定的。下面我们来看天人众,这是听众里的第三个段落:

  【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释提桓因』是梵语,中国的意思是能为主,就是他的智慧、他的德行可以堪任大众的领导。这位就是忉利天主,中国人称他为是玉皇大帝。「释提桓因」这位天主他是护法,护持释迦牟尼佛、护持正法。下面有个『等』,「等」就是包括。包括哪些?『无量诸天』,也就是忉利天底下有个四王天包括在内,上面还有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是属於欲界里头,再上面还有色界天,还有无色界天,所以这「无量诸天」也就包括了三界里面的所有的听众。底下讲的无量诸天大众俱,这『大众』包括的范围更大了,不仅包括天人,大众是包括六道的众生,人道里头的、修罗里头的,还有畜生、饿鬼、地狱道的,统统包括在里头,这一些众生都是净土法门所摄之机,所以这为我们显示净土法门真的是三根普被。你要想这一生真正离苦得乐,这一生想要真正成就,只有修学净土法门,所有的众生都是如此。这是讲的通序。下面我们来看序分里的第二个段落,是别序。我们把这个经文念一下: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这一段也是很不可思议的、很重要的,给我们介绍了三桩事情,第一个事情是佛在大会上告诉『舍利弗』,「舍利弗」他是智慧第一的声闻弟子,前面讲的,唯有智慧第一才能够承受、理解这个法门。第一个事情,佛告诉舍利弗和我们这些大众,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国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你看这个有讲得是非常的肯定,让我们一丝毫的怀疑都没有。确确实实有,有一个世界,这是在西方十万亿佛国土之外,名字叫做极乐世界,这是讲依报庄严,在那个世界里头众生只有乐没有苦。第二个事情讲到『其土有佛,号阿弥陀』,这是讲正报的庄严,在那个国土里头,教主,我们说老师是谁?是阿弥陀佛。第三桩事情是讲的事业庄严,『今现在说法』,说法是事业。我们来看「世界名曰极乐」,这个世界为什么叫做极乐世界?因为经上给我们讲,这个世界的人「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而且还有好的老师在教导,有阿弥陀佛做我们的老师,所以这些众生都是善根成熟的人。不像在这个娑婆世界里头,在娑婆世界里面你看释迦牟尼佛也教化众生,但是众生是刚强难化,而极乐世界的人善根成熟,这是我们这个世界比不上的地方。

  西方极乐世界可以说是新兴的一个国土,阿弥陀佛成佛到现在只有十劫,用我们现在话来讲,它是个新成立的国家。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一个古国,这个年代古老,所以留下的毛病就很多,不容易改过来。极乐世界这个修学场所是阿弥陀佛新建造的,来的这些人民从哪里来的?都是从十方佛国土移民过来的。阿弥陀佛可以说对这些移民也是精挑细选,挑选的条件是什么?经上给我们说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到了这个极乐世界的众生,统统都是善根、福德、因缘具足,所以容易教化。我们自己想想,我们想要往生极乐世界,自己有没有具备善根、福德、因缘?因缘这个事情比较好办,你已经遇到了,遇到释迦牟尼佛为你说明净土法门,这一生我们就有因缘可以得生净土,但是善根、福德这得靠自己修,别人就帮不上忙,这个老师帮不上忙,佛帮不上忙,只能是靠自己。什么是善根?对这个法门能信、能解,这是善根。你对这个经文你能够看得懂、能够深信不疑、能够理解,这是你的善根。什么是福德?福德是能行、能证,就是你肯依教奉行、肯发愿求生净土、肯念佛。如果不肯念佛、不肯往生的,那就没有法子,你没福!真正有福的,他肯去做。所以善根、福德你有了,遇到了善知识为你介绍这个法门,你能够真干,你这一生决定成就。

  我们师父上人这么多年来在世界各地介绍净土法门,真的,成就的人很多很多。我就遇到一个很殊胜的例子,这是我十年前,一九九八年,当时我还在美国读博士,亲近美国达拉斯净宗学会的道场,那个道场每年会打两次佛七,大佛七,我当时常常去,就认识了一位马玉叶老菩萨,八十多岁了。这位老菩萨她三个女儿都在美国,也都是虔诚的佛教徒,都听师父上人讲经。这马老菩萨听了师父讲净土法门,就发愿往生净土,而且发愿什么?在大佛七里面往生,她要给大众做一个示现。因为这位老菩萨她没有什么文化,就想著很好的依教奉行,在大众当中往生,为大众增强信心,以此来报恩,报师父教诲之恩、报三宝恩。所以那年,一九九八年,当时我记得是悟道法师在主持佛七的,我那时才是二十五岁的小青年,来参加佛七。在念佛当中,好像念到第四天,每次起香,大家绕佛以后就会坐下来,念一段之后再起来绕佛。等大家坐下来以后,当时我是坐在最前排,老菩萨,这是女众,坐在对面,我知道,我看到她,这个老菩萨在念佛,大家坐下来念佛的时候,念到一半她就自己起来了,向佛拜了三拜,然后自己就静静的走出去外面。我当时就看到她,心里还打了个妄念,想这老菩萨出去干什么?结果我们继续念佛,念到后来又起来绕佛的时候,绕到佛像的后面,就看到这位老菩萨已经坐在沙发上往生了,穿著海青端坐在沙发上面,念著阿弥陀佛的阿字,那嘴还张著,就往生了。我们出来看到她已经走了,非常的殊胜。当时参加佛七有一百多人,统统都受到感动。真的马老菩萨她发的愿兑现了,她要在大佛七里面往生。八十四岁,身体很好,真的是无疾而终,安详往生。她往生前一天还在那里不断的绕佛,身体好得很,我还跟她说了会儿话,结果第二天就走了。走了以后,全体参加佛七的人都给她助念,非常的庄严,助念了一天一夜才打电话把她送到殡仪馆,结果发现她全身柔软,头顶微热。连那些美国的警察来的时候看到都非常惊叹,从来没见过人走得面色、表情这么安详。所以这个法门,我们看到,真的你只要真信、切愿、依教奉行,一定能去的。

  所以这一段经文里面给我们讲的最重要的是两个有,「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这是告诉我们要深信,劝信的。世界名曰极乐,这是劝愿,极乐世界这么好的地方,要发愿往生。其土有佛,佛号阿弥陀,这是劝行,劝你持名,持阿弥陀佛的名号,这是妙行。所以你看看这一段经文,又讲到劝信、劝愿、劝行。所以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给我们讲,「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一切法门」。这样的话蕅益大师之前没有人说过,蕅益大师把它发明出来,可以说是他的独到的见解,让后人读了这个见解,真正产生坚定的信心。这个法门,绝待圆融,不可思议,这是讲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因为阿中国的意思是无,弥陀的意思是量,佛的意思是觉,也就是无量的智慧、无量的觉悟。这是讲什么?这讲法性。所以念阿弥陀佛就是念法性,念法性这就是讲我们无一法不觉。宇宙里面万事万物无一法不觉,这个觉遍虚空法界,所以这个法门是绝待圆融,完全就是华严境界。

  阿弥陀佛这个名号里面具足了三学、三慧,三学是戒定慧,三慧是闻思修。正如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这个《无量寿经》的经本,它的经题上面就为我们揭示,你看看,「大乘无量寿」是果德,「清净平等觉」这个讲的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经文上特别说了,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的德号。这个德号里面,你看看,清净是戒学,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所以这个名号里面具足三学,三而一,一而三。《华严》里讲的,一而多,多而一,一多不二,这是绝待圆融。《华严经》是圆融的大法,我们师父上人给我们说得很清楚,圆融大法最后的归宿是什么?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也就是《华严经》到最后导归到哪里?导归到《无量寿经》,导归到《阿弥陀经》,导归极乐。所以《无量寿经》和《弥陀经》是《华严经》的总结,是《华严》的归宿,因此是「圆收圆超一切法门」。蕅益大师说这是甚深难信,一般人不能了解这个意思,所以他很难相信,总觉得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这么简单,谁不会念,三岁小孩也会念,对这个名号里的奥妙他不知道,他不了解。谁能真正透彻了解?经上说「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声闻、菩萨都不能够了解,连等觉菩萨还不能够究竟圆满的理解。古人有个比喻,等觉菩萨如隔罗望月,隔著一个很薄很薄的丝绸、丝织品望那个月亮,确实看到挺清楚的,但是还总隔了一层。所以这个法门是难信之法,很不容易相信的。你今天相信了你有福了,你这一生善根、福德、因缘就具足了,你真肯干你就决定往生。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有几句话说,「阿弥序佛,说法序法,现在海会序僧」,这是讲这一段经文里面具足了佛法僧三宝。三宝同一实相,从此,这是体,从这个体起信、发愿、修行,这是讲的序分里的宗。整部经里面的宗就是信愿持名,这里都讲到了。「信愿行成」,信愿行成就了,「必得往生,见佛闻法」,这是讲用,就是你得到什么样的功用?你得到的是往生见佛闻法。蕅益大师也讲到,「唯一佛界为所缘境,不杂余事」,这是教相。这一段的文字都非常的深刻,意思也讲得很周圆。

  我们继续来看,下面是正宗分。这一大段里面,正宗分分为三个中段,它是本经的主体。这三大部分,正宗分的三部分,我们把这个题目念一念,第一段是「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第二段是「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第三段是「正示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正宗分也是讲信、愿、行。我们来学习经文,《要解》里面给我们提示,第一个段是启信这部分,经文是: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这一段开始一直到:

  【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一段是讲启信。《要解》里面为我们指出,「信愿持名,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我们学习这个法门要懂得这个法门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那就是信愿持名。信愿是慧行,是智慧,我们说的善根,持名是行,是福、福德,肯念佛的人就有福了。如果念佛念不下去的,那是没福的人。所以我们看到一个人真正有大福德相的,他这一句阿弥陀佛一句接一句的念,他不中断,这个福报是世间第一稀有,为什么?因为他这一生就决定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世间哪有什么福报能比得上他?人间的福比不上,天上的福,哪怕是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天王,他们的福报都不能跟他相比。为什么?这些天王他还是六道凡夫,出不了六道。念佛的人就能出六道,而且能出十法界,这一生就作佛了。所以真正觉悟的人怎么个干法?他对世间一切的名闻利养、一切的享受他都放下了,他没有兴趣了,他的兴趣就是每天念佛度日,这是真正彻底觉悟的人。

  《要解》里面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这一句说的意思太好了。他讲一个人能不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取决於他什么?有没有信愿。一个人的信愿踏实,对於净土真正相信、真正发愿,这个人他对於世间自然就看淡了,他自然就不去执著。把这世间看作什么?好像在这里旅游的,好像出去外面住旅店、去观光,住上两天就要走路了,住的地方好不好他都不放在心上,跟我不相关,我过两天就走了,这是真正放得下的人。所以许多人念佛想求生净土,念了一辈子的佛都不能够往生,是什么原因?信愿不足。你看他,你说他不信,他也挺信的,一天到晚都挺虔诚的,你说他不愿,他也发愿,一天到晚嘴里都挂著要求生净土。为什么去不了?因为他夹杂,信愿里面夹杂著世缘放不下,心里面有牵挂。世间的儿孙、财产、这些人事物,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临终的时候都放不下。所以这就是李师公感叹的,一万个人念佛,真正往生的只有二、三个人而已。这二、三个人是因为他们心里确实放下了,那九千九百九十几个人他是心里面放不下。要知道,我们这一生遇到这个稀有难逢的法门,这一生要真干,往生净土这就有把握。如果不肯认真努力,不肯真干,那么这一生又空过了。这个机会稍纵即逝,一去不复还,那就太可惜了。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认识到这个法门的殊胜,认识到轮回的恐怖,就紧紧抓住机会,他就成就了。往生净土,信愿具足就决定往生。

  念佛品位高下是全由持名之深浅。极乐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四土三辈九品取决於什么?善导大师讲,「总在遇缘不同」。什么缘?蕅益大师给我们讲出来,全凭持名之深浅。所以持名深浅,这里讲的深浅不是说多少,是你功夫的深浅。遇缘里面最重要的是遇到善知识,这里面讲的,老师很重要,老师之外还有同学,同学也是很重要的缘,同参道友在一起切磋琢磨,再其次是修学的环境,环境好能够增长我们的道心,帮助我们这一生能够化解烦恼习气,增长我们的信愿行。缘殊胜这一桩事情很不容易,譬如说,第一个,遇到好老师的缘就很不容易。师父上人常常告诉我们,我们也看到,许多人跟老师学习的时候,刚开始学很好,可是学了十几年,甚至学了二十几年、三十几年,遇到了障缘来了他就放弃了,不肯学这个法门了,不肯跟老师学了。这是什么?遇缘不同。最根本的是什么?他没有师承,他对老师没有信心,智慧不开,感情用事,禁不起外面的诱惑,所以心是动的。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所以真正的善根还是孝道,这个事情要从小扎根。我们看到,对老师不恭敬的,那是因为什么?他对父母不能够有真实的孝心,所以他的道业也就不能成就。所以尊师是重道,真正孝子他一定会尊敬老师,跟老师学他要学的有成就,要不然就对不起父母。同学也是要志同道合,大家在一起互相的砥砺、互相的成就,这个因缘也是很不容易遇到。这些因缘可以说是可遇不可求,如果遇到了真正要把握好机会,我们要共同的提升。

  蕅益大师说,「信愿为前导,持名为正修」。信愿是智慧,以智慧来做先导。正修是什么?正修就是念佛。正修不是学经教,不是干那些修福的事情,正修就是念佛。我们讲经学教是帮助我们生起真实的信心,断疑生信,生起切愿之心。往生极乐世界一定要有真实的信愿,我们把教理搞清楚,对於我们现在居住的娑婆世界以及虚空法界依正庄严的事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对极乐世界也有真实的认知,能够产生真实的信愿,选择西方净土。真正深信切愿了就要念佛。念佛,持名念佛要做到心如佛、愿如佛、解如佛、行如佛,则「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们念佛要真正念出我们的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这是念佛心。念念愿愿都与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相应,四十八大愿总结起来就是念念为救度一切众生的心。怎么个救度法?就是帮助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阿弥陀佛的心。

  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如果末学讲的有不妥当的地方,请各位大德、菩萨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