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07年幸福人生讲座—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 - 蔡礼旭老师主讲
2007年幸福人生讲座—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一集)  2007/7/9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237-0001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人有善愿,天必从之」。我们早上提到信心是一切事情成败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没有信心做什么事情力气使不出,甚至於结果会是「行百里路半九十」。我们听了这句「人有善愿,天必从之」,我们的人生曾经起过什么样的善愿?而这句话我们有信心了吗?我们印证了吗?人有善愿,我们回想自己求学十多年的生涯,我们有善愿吗?我们时时在替人著想吗?以至於我们踏出大学的校门,我们有在为这个社会、为家庭,以至於为民族著想吗?这是值得我们先观照自己一生的心态。假如大家在大学毕业的当天,到大学校门面对毕业生走出来,我们问他:你已经踏出大学校门了,你知不知道做人的根本是什么?你知不知道做人的意义是什么?诸位老师们,你看大学生能不能回答得出来?这个大学生是我们整个教育体制,还有整个社会投入了无数的人力、物力、财力栽培出来的人才。假如他连做人的根本是什么,他应该为社会担起什么样的责任,他都回答不出来的话,那这十多年的教育到底有没有价价?这个都是很值得我们教育同仁深思的地方。

  大家假如真有兴趣,可以去做做看,很可能大学生会回答我们:你怎么问这么无聊的问题!你可能问他说,你知不知道LV的环保皮包在哪里买?他可能知道;哪个歌星现在是排行榜第一名,他可能知道。他人生最重要的观念,他学了没有?最重要的心态他建立了没有?那十多年当中,到底教给他人生最重要的做人做事道理没有?

  诸位老师们,我们曾经上过一堂「如何让自己一生生活在很健康的身心状态」的课没有?大家有没有上过?十多年的学校生涯。有没有上过一堂能让你的家庭和乐的课程没有?家和万事兴。假如都不知道如何家和而走入婚姻,结果会是怎么样?凶多吉少。所以我们的教育体制当中,太多人生成败关键的观念没有教给我们。所形成的结果,癌症愈来愈多,离婚率愈来愈高,台湾的离婚率已经达到二.二对就有一对离婚。这些数字对我们教育同业人员有没有反思、有没有震荡?假如我们培养出来的高材生,他的婚姻是走向离婚的,他的生命是走上癌症,我们愿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我们愿不愿意我们栽培了十多年的大学生,他出来工作,却让企业界觉得这些大学生没有办法担任重任?我们希不希望我们栽培出来的孩子都是名列前茅,结果当他步出社会的时候高不成低不就?

  诸位老师们,前一阵子台大校长曾经对外,对他校内也公布了这篇文章,给他们的教职员工以及全校师生。看了这一篇企业家写给台大校长的信,里面就提到这些名校,台大毕业的孩子,缺乏很多正确的做人做事的态度。所以企业界都很头大,名校出来的高材生都不能用。这个讯息是告诉我们教育同仁,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被社会大众怎么样?退货了。这个时候我们要不要反思?要!要不要继续生产退货的产品?不要!当我们生产的是退货的产品,当我们生产的是没有办法照顾家庭,没有办法服务社会的学生,那我们愧对国家给我们的薪水。我们要对得起国家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也要对得起家长、广大人民对我们老师的信任。所以很惭愧,我们反思到求学十几年的过程,以至於踏出社会以后,我们的脑海里最常想到的就是自己,自己都是自私自利。踏出社会了,健康的人生态度,应该是十几年的过程,家庭、还有学校、社会给我这么多的栽培,这个时候应该是我回馈社会的时候。这样的心态,他在工作上、他在人生道路上,他会觉得很踏实、很无愧。

  那我们冷静来看看,现在大学生踏出来,他每天在那里想著什么事情?想著打开应徵的报纸里面的内容,看看有没有「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的工作,是吧!有很多年轻人在笑,说出了大家的心声。然后「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你看现在年轻人在想什么?现在大学生在想什么?我们想想我们的德行,是小学时候比较好还是大学的时候比较好?请问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目的难道就是学利吗?教育的目的难道就是分数吗?教育的目的是「长善救失」,是让一个人愈来愈有德行,结果我们现在教出来是大学的德行比小学还差。我们走上教育的路,难道就是为了成就这样的结果?这绝对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人生假如这分良知都不见了,我们将成为行尸走肉而已,我们将成为每天只想著如何吃饱、穿暖,其他的事情我们不会考虑了。甚至我们只考虑,我读个研究所能不能多拿两、三千块钱,我能不能再顺利升上一些主管的位子。慢慢的那一分教育当中最重要的「作育英才」的本分忘失了。孔夫子在《论语》当中给我们教诲,「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君子就是时时想到道义。我在家庭当中我应该尽什么样的本分,我在团体、在朝廷、在服务的单位,我应该尽什么本分,这才是君子的心境,这个叫有承担。

  曾经有位校长说到:社会愈乱,我们愈应该要站出来,没有难不难做的事,只有该不该的事。这句话很值得我们深思,因为整个社会它是一个团体,它是一体的,所以一体是息息相关。假如今天这个身体,比方左手长疮了、溃烂了,这个时候其他的部位会怎么做?我们打开报纸,不好的消息比好的多。诸位老师们,曾经你的学生读大众传播系的举手。好,你看现在大众传播有没有生病?好事不报,杀、盗、淫、妄报一堆。大众传播有个最核心的重要态度叫「隐恶扬善」。所以整个,不管各个行业,著重的是行业的技术,那个行业的技术跟技巧,但却没有教导每个行业最重要服务人的心态。所以,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媒体占了很大的影响性。

  现在媒体工作者有没有哪一个是我们的学生?假如吴宗宪是你的学生,你应该赶快把他叫回来;假如唱「老鼠爱大米」的是你的学生,你也要赶快把他叫回来。对不起,我不食人间烟火太久了,老鼠爱大米到底是谁唱的我也不知道。诸位老师们,这首老鼠爱大米,我是什么时候知道?是因为我刚好上一次回高雄,去看我姊姊,还有两个外甥、外甥女。我姊姊就说到,我外甥他们学校运动会全体齐唱老鼠爱大米。这首歌教给孩子什么道理?教给他的是: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请问老鼠爱大米是什么心态?把它怎么样?吞下去、吃下去,那是一种欲、一种占有,那不是真正的爱心。

  我们冷静来看,全校有多少老师,而又有哪个老师警觉到,这条歌到底对孩子是好的影响还是不好的影响?我们教育同仁可不能连是非善恶都断不了,而去谄媚学生所爱的东西。老师假如做到这个样子,那已经没有当老师的一个原则跟人格了。所以我们从这个当中体会到,老师要懂得分辨是非善恶以后,才有可能帮助学生明白是非善恶。韩愈在《师说》里面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才是我们为师者最重要要做的事情。那我们冷静想想,我们知不知道传什么道?我们知不知道授什么业?我们每天也在给孩子授业,但这个业到底对他的人生重不重要?解惑,他人生有哪些观念是关键他人生成败的觉悟跟迷惑的关键所在。我们老师都知道这些道理,才能够引领孩子走的是正道,才能够引领孩子经营家业、事业都能君子务本,把这个根本都扎得很稳固。

  所以在《大学》里面讲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先后顺序颠倒了,我们扮演任何一个角色不可能扮演得好。我们今天扮演好老师的角色,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必然是个好的学生,我们才有可能是个好的老师。这个先后顺序非常重要,因为假如我们不是个好的学生,我们怎么可能去教孩子当个好学生。那我们当了圣贤人的好学生了吗?这都是我们要真正问自己的重要问题,因为一个心态不对,就错到底。

  比方我们在跟企业界交流的时候,谈到的是管理,这些企业的主管跟我们在一起交流,他要上的是企业管理的课程。而在这个当下,所有这些企业家他在吸收每一句这些道理的时候,他的脑海是在想著要管理谁?要管理谁?管理员工。这个心态对不对?你看,当我们想著要要求别人的时候,请问对方能不能接受?很难接受。因为「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自己没有做到,而先去要求别人,我们自己都还没有做好的榜样就先要求别人,那人家一定心里面没有办法接受。而这些企业主管他来上课以前,他的心态不对,其实人的心态就好像一颗种子,这个种子是恶的种子,有没有可能开出善果来?不大可能开出善果来。所以,所有事情的成败的结果,都是从一个心地正不正确开始。

  我们今天当老师,首先要想到,师者是表率的意思。所以当我们跟学生讲的每个道理,我们应该都先反观自照,这个道理我有没有先做到了。这样的态度,您在师范院校当中,您的老师有告诉你的举手,有告诉你这个重要的心态的举手。你看我们在四年当中学到的,是不是当老师最重要的心态?而我们要踏出师范大学的时候,是不是有建立最正确的心境?假如没有建立好,踏出去以后要想再反省自己,都不是那么容易。我们再做个比喻,今天要走入婚姻的男女,是还没结婚以前告诉他们,如何当先生、如何当太太容易,还是等他们结了婚一年之后,已经常常吵架了,然后再把他们拉到教室里来听课,大家想想哪个比较有效果?那一定是一开始就先讲到自己应该怎么先要求自己。他能先反省的时候,遇到了事情都会成为他进步的一个因缘,因为他会反省自己,他会要求自己。但是假如这个反省的心境没有建立,他一踏入婚姻或者踏入教学,他就变成都是责怪学校不好、社会风气不好、学生不好。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说,教育的机会点影响很大。

  我们在一年多前,在安徽庐江成立了一个文化教育中心。因为庐江县是我师长上净下空老和尚的故乡,所以老人家念念不忘要回报自己的故乡,也是给我们做表率,要知恩报恩。老人家在一开始,给我们这些弟子们、这些年轻的工作人员,几句期许、几句重要的叮咛,我们自己也觉得非常的受益。其中老人家说到,「做到才说是圣人,说了以后能做到是贤人,说了以后做不到是骗人」。这三句话马上让我们回光返照,我们是在做圣贤人,还是在做骗人的工作?这句叮咛,说了以后做不到是骗人的话,我们绝对不愿意这辈子是来骗人,这个时候我们对自己言行的谨慎度就提高了。这个心境很关键,因为当我们的言语跟行为脱节开来的时候,我们已经不真诚,我们变成说一套做一套,这样是走上虚伪的人生方向。

  所以在《中庸》里面说:「言顾行,行顾言。」君子的风范,讲了以后一直观照自己行为有没有跟上,时时提醒自己要言行一致。《论语》里面又讲,「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古代的人他心里都很厚道,他话不敢讲太过,他怕的是自己后来并没有能够做得到。所以君子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自己先做到了再来说。这样的人生态度,其实在潜移默化当中,都在影响我们的学生。

  我记得有位朋友他就跟我提到,他说娶太太绝对不能娶小学老师。因为我自己也是小学老师,我就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小学老师在学校里面,他是一个班级的国王,什么事情他说了算,所以他在学校里:你给我做这个,你给我做那个。结果在学校是这个习惯,回到家里也是这个样子,也是指手画脚叫家里的人也要这样做、那样做。当然他的观点可能因为他曾经受过伤害,所以一朝被蛇咬怎么样?当然绝对不是小学的老师是这个样子。像我的母亲也是小学老师。其实小学老师最能够兼顾工作跟家庭,所以应该是现在很多人找对象都要找学校老师多。不过我朋友这段话也值得我们深思,我们有没有对家人也是这样的要求?家里人被我们这样指手画脚,他们心里舒不舒服?

  刚刚跟大家交流到我们看到社会的一些现况,而这些状况对我们从事教育者,应该有什么反思跟调整。所以可能讲的一些话不是很动听,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因为可能大家在电视机前面看到我都觉得是笑容满面,不过电视机前跟现在我们关起门来不一样。关起门来很可能会出现惨叫声,所以大家要做好准备,蔡老师是很凶的人。但是君子相处不讲好听的话,讲实话。我们绝不希望我们这一生空过,所以,「君子於为义之上相疾也,退而相爱」,这是夫子给我们的教诲,「小人於为乱之上相爱也,退而相恶」。

  诸位老师们,我们刚刚讲到,所有事情的成败它都是从一个心念延伸出来,心态错了,结果不可能会对。那我们现在来看看,我们在看到这些古圣先贤的句子的时候,我们的心态对不对。我们一看到君子,想到谁?我们一看到小人,想到谁?我们一看到小人的句子,马上脑海里浮现一堆人,结果都从来没有自己。一想到君子,马上那就是我。你看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从头到尾我们是谁?男主角,女主角。但是其他那些负面的角色,我们有没有回光返照,「见人恶,即内省」。儒道释三教,我们这些圣贤的教诲叫内学,内学就是都是要求自己,没有去责备别人。没有说哪个人道德学问很好,是很会批判、很会抱怨,无自恃之豪杰,亦无之怨天尤人之学问。所以都是内学,都是要求自己。我们可以感受到,君子、小人其实都是在讲自己,我们的本善启发了,我们的行为就是君子之风;我们被物欲所蒙蔽了,可能经句上在讲的就是我们。《中庸》里面讲,「小人行险以侥幸」,我们在人生道路当中,有没有侥幸的心理?「这个没做没关系,现代人都是这样,又不是只有我这样子。」正己化人?不一定,说不定我没有做好,学生就做得比我好。这些,假如我们面对圣贤的教诲,都给它打五折、打三折,这样的心态就是「小人行险以侥幸」。

  我记得有位长者他刚好拿了一本「幸福人生讲座」(四十集,香港讲的)讲记,这么厚,很大本。他拿过来的时候他觉得非常的自豪,他说我已经看了好多遍了,然后翻开来每一段都有眉批。很惊讶,结果往近一看,他那个眉批是什么?比方这一段道理谈完,然后后面写著:儿子需要看。再看下一段:媳妇需要看。所以整本书都眉批好了要去给谁讲,结果里面只有一个人不需要看。我们要从这个当中体会到,我们可不能坐在底下,我们几天的交流,在那里:我先生没来真可惜!我那个儿子没来真可惜!都是在想著谁需要听、谁需要听,结果自己不需要听。心态不对了,很难有收获。而且确实我们在面对这些经句,要用至诚、恭敬、信任的心来领受。

  所以诸位老师们,我们心中有任何怀疑,暂且放下。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先把怀疑放下,我们好好把这些经句的道理听懂,要听懂,可能我们心中的问题就解掉了。因为假如我们带著问题听课,听不出味道来,所以暂且放下。假如真的到了第四天、第五天,问题还是没解决,到时候我们再问,第五天晚上我们有Q&A,到时候我们再做个交流。其实真的古圣先贤这些经句,可能我们一句听明白了,心境一转,你的世界就转了,心生万法。

  我们看到这一句,君子面对道义的时候,「善相劝,德皆建」,绝不讲好听的,讲完好听的之后,结果出去就批评人。你看现在开会:有什么意见没有?开会的时候一句都不讲,结果一出门,开始批评谁不好、谁不好,这是小人的行迹。我们孝悌的心境不只对自己的家庭,对自己生命当中有缘的一切人都应该是孝悌的精神。我们自己的学校、我们的同仁,就像我们的家人、兄弟姊妹一样,家丑不可外扬。其实当我们在批评、在取笑,甚至毁谤我们的同仁,这个话讲出去的时候,我们来观照一下,我们的内心踏实吗?我们的内心轻安吗?当我们做错了、讲错了话,我们有没有感觉到我们自己在堕落、在退步?夫子有句话很值得我们在人生的修学道路当中时时提起观照,「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什么时候有进退?当我们的念头不对、当我们的一言一行不对,一个动作、一个念头就有进退。而一个人能观照到念头不对的时候,他的言行就不可能出大状况。所以一个人修行、修身,最根本的是观照我们的起心动念。

  当我们对人有怀疑、有对立、有不满,这时候我们的道德、学问已经在下降了。所以古话说「学问深时意气平」,有学问的人绝对不会看这不顺眼、看那不顺眼。诸位老师们,我们静下来想想,我们心中有没有看什么不顺眼,有没有?假如有,我们让它放多久?放两年了?有没有放五年了?当我们把别人不好的行为放在心上忿忿不平,很看不顺眼,其实我们这个心态就没有做到《弟子规》。当一个人时时心里面都是这些别人的过失,他的身心会不会好、会不会健康?他的人生会不会幸福?不会。当他的心态不对,影响身体健康,没有做到《弟子规》说的,「身有伤,贻亲忧」,所以控制不了脾气,就是不孝。我曾经听师长讲到一段话,他说最傻的人就是把别人的过失放在自己纯净纯善的心中,这样傻不傻?有。要不要继续傻下去?当然不愿意。

  学习就是直下承担,道理对了马上从善如流。这个时候人生就在这个态度当中就转过来,好日子就在这一念当中就现前,哪有那么复杂?但往往我们听到这些好的道理的时候,我们都是:好难!做不到,再三年再说,再让我好好学习学习,努力努力。现在都不能保证转得过来,那三、五年以后怎么保证?

  所以我们学习的心态要学习颜回,你看夫子这么多弟子,结果人家问夫子:你的学生有没有好学的?夫子马上说,有颜回者好学。诸位老师,这段话我们读过没有?读过。那这段话对我们人生有没有启发?没有吗?每天发生这么多事情,那都是佛菩萨在给我们表演,结果我们都没有反应。你看夫子三千弟子,结果颜回好学,我们得到的启发是「不好学是正常的」,这样要找藉口很容易。当一个责任摆在我们面前,是找藉口容易还是承担容易?你看找藉口可以一千个、一万个藉口,但承担就是一个决心下去。我们觉得找藉口难,找藉口很复杂,讲了之后心里还虚虚的,讲完之后还要去跟人家解释半天,太累了,直下承担。人有善愿,天必从之。

  你看颜回给我们人生什么启发,是要效法他的好学,我们人生的态度是「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藉口」。诸位老师,我们现在整个班级里面,我们有没有教给孩子,面对任何状况出现,第一个念头就是解决它。我们教给孩子这个心态没有?假如没有教给孩子这个心态,那他的人生绝对不可能会有成就。因为现在的社会诱惑很多、挑战很多,他假如是退缩、逃避,他的人生不知道会退到什么情况。所以这个心态重要。

  曾经日本跟中国大陆的华人小孩,有一次在草原上一起办了个营队。结果开在路上,因为地太泥泞,车子开到陷在泥沼里面去,结果中国的小孩跟日本的小孩反应不一样。日本的小孩马上下车,脱掉衣服推车,甚至还拿著衣服垫在轮胎下面,做什么?让它有更强的摩擦力能够突破泥沼的障碍。我们炎黄子孙中国人培养出来的孩子,坐在车上哭:「怎么会这样?怎么今天会碰到这样,车子到底开不开得走?」你看,假如是这样的情况,那我们华人还有未来吗?

  我们曾经看过,香港有个华人他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到华人是拥有全世界唯一一个五千年不断的文明智慧,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但这么高度的智慧文明却教出了最短视的一代。短视到什么情况?短视到会为了几百块钱、几千块钱,把自己最亲的父母、爷爷奶奶给杀了。问题出在哪?问题出在「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五千年的智慧,我们没有把它承传下来。我们没有承传下来,请问我们把什么传给了小孩,而让下一代居然出现这样的行为出来。我们教给孩子的不是道义,而是功利。这样出来的社会状况,我们有没有责任?我们当然有责任。听说现在连幼儿园都在教导竞争、教导功利。

  所以《孟子》开篇,一打开来我们就看到那一句,「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现在这句话我们还可以延伸,「上下交征利,而家危矣」。你看现在只要父母有钱,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时候,他的孩子脑子里在想什么?在想著我如何分到更多的财产。今天早上我们悟道法师也提到恐怖分子,现在谁在培养恐怖分子?我们的家庭在培养恐怖分子,我们的学校在培养恐怖分子,因为他只要唯利是图,他走到哪都是危险人物。

  刚刚讲到的,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解决问题的态度,面对问题,直下承担。颜回颜夫子,夫子有一段话提到颜回的学习态度,「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夫子跟颜回讲道理,讲了大半天、一整天,颜回没有半句话,都是一直点头:「是,老师您讲的很对,好!」都是这样,不违如愚,看起来好像都不会反应,笨笨的。但是「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退就是讲完以后,观察他回去以后的状况。私,私就是观察他处事待人接物的状况。亦足以发,发就是去力行,真正去实践。「回也,不愚!」这个发,就是学一句他就去做一句。所以夫子很欣慰,什么是好学,学了以后马上用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当中。

  诸位老师们,这个马上不是等我们回去在工作当中再转,而是当我们听到这个道理,人跟人要信任,不应该有对立、冲突,我马上转念,念头一转,回去自然就做得出来了。我们刚刚听到,最傻的人就是把别人的不好、过失,放在自己纯净纯善的心当中。那我们不想再做这么傻的人,你看马上转念头,往后面对人群,自然就不会是这个态度。

  刚刚我们也提到,要当个好老师,首先当个好学生,我们面对《弟子规》,每一句我们都要观照我做到没。像《弟子规》说到「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诸位老师们,我们刚刚这一堂课,蔡老师唠叨了不少,大家心情好吗?闻誉恐,闻过欣,我们假如闻过了都欣不起来,请问我们能教出「闻誉恐,闻过欣」的学生吗?所以,我们什么时候欣?往后黑板上的每句话我们都要欣,都要很高兴。但是大家也不要硬装出笑脸出来。好,那我们这节课先上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