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修学的基础—地藏菩萨本愿经(国语)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十八集) 2007/8/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218-0018
尊敬的各位菩萨,各位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请看「称佛名号品第九」,我们上次学习到地藏菩萨在忉利天宫主动跟佛说他要为末法众生演不思议事、演利益众生之事,这个事就是为众生称佛名号功德。佛听到地藏菩萨这样的发心,要称佛名号,於是赶紧催促地藏菩萨说你赶快说,今正是时,不要再等待了。佛紧接著下面继续给我们开示,我们来看经文:
【吾即涅盘。使汝早毕是愿。吾亦无忧现在未来一切众生。】
『涅盘』翻成中国的意思是圆寂,圆是圆满,功德圆满,寂是寂静,是烦恼断尽,业障消尽,这叫寂。所以圆寂是讲佛度生功德圆满,一丝毫欠缺都没有,所有的障碍,所谓二障、三障,统统消除。二障指的是烦恼障和所知障,三障是指惑、业、苦,惑也称为烦恼障,业就是业障,苦就是报障。当功德圆满,这些障碍统统消除之后,就称为涅盘。所以涅盘并不是说一个人死了,好像我们看到一些法师走的时候说入涅盘了或者是圆寂了,这种情况他不一定真正达到圆寂,真正所谓涅盘和圆寂,人活著的时候就可以达得到,所以它不是死的代名词。活著的时候证得了涅盘境界这就叫有余涅盘,身体还在,如果是身体也不要了,我们说往生了,离开这个世间了,就称为无余涅盘。佛在这里讲他快要入涅盘了,这个涅盘是指他要入无余涅盘,也就是他在这个世界度众生功德快圆满了,该度的众生都已经度尽,还没有成熟的这些众生也给他种下了佛的种子,将来能够成就,成就不是在这一生。所以佛的任务完成了,缘将尽了,他就要离开这个世间,不再以佛身示现。虽然他不以佛身示现,他可以以其他身,菩萨身、缘觉身、天身、人身、乃至六道有情、乃至无情这些生命,还有一切的现相,他都可以示现。
这时候佛说他将要入般涅盘,希望地藏菩萨在他入涅盘之前能够赶紧把利益众生的大事说出来,教众生念佛,众生要念佛才能成佛,所以这是不可思议的利益事。而舍弃了念佛法门,地藏菩萨的愿也不能得到圆满,地藏菩萨的愿就是希望一切众生早日成佛,有一个众生不成佛,他就自己不示现成佛。所以你看,地藏菩萨跟佛的心愿相同,佛所希望的正是地藏菩萨所希望的。所以古人有讲到,「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真正的孝子能够继承先人的志向,能够继续先人未竟的事业,这是孝养父母之志。地藏菩萨最能体会佛的心愿,真正做到了继承佛的志向,继续佛的弘法利生的事业,真正叫做续佛慧命。所以地藏菩萨为我们示现的这是大孝,孝亲尊师,这是地藏菩萨法门的内涵。
因此佛在入涅盘之前都嘱咐地藏菩萨在佛灭度后代理佛教化众生,一直到下一尊弥勒佛出世以前,这一大段的空档时间,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地藏菩萨就是承担代佛宣化的使命。不仅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是这样嘱托地藏菩萨的,在虚空法界一切诸佛刹土里头,诸佛要入灭之前都是这样嘱咐地藏菩萨,让地藏菩萨在没有佛的时代里头,担当起教化众生的任务。地藏菩萨所教导、教学的内容都是用孝亲尊师,让众生深明因果、断恶修善。所以可见得一切诸佛如来的教学都是以孝亲尊师、修十善业作为基础的,这个基础也正是我们净宗同学修学的基础。所以《观无量寿佛经》讲的三福,第一福讲的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所以我们能够了解地藏菩萨这种孝顺於佛的这种心愿,我们自己也要懂得直下承当,担负起自度度他的这个使命。
在去年,记得是在三月份的时候,我当时还在澳洲昆士兰大学教书,在一次拜访师父的机缘里头,记得在师父澳洲净宗学院他的房子,这是他在highfields(高地)上面的房子,很安静,土地很大,师父请我还有几位居士一起喝茶,在喝茶的过程中他就跟我讲,我今年八十岁了,很希望能够有年轻人来继承教学的工作。说到师父前年有一次患了重病,这是二00五年十一月,在北京,这次的重病是什么?师父自己说,寿命要到了。师父一生从不患病,只患过两次病,一次在四十五岁那年,这是算命的告诉他,你四十五岁要走了,所以四十五岁他患了一场重病,结果病好了,他继续讲经。到了八十岁这一年也患了一次病,他自己知道寿命到了,结果在病中见到释迦牟尼佛、见到毗卢遮那佛、还有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结果后来病好了。这是他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度生的缘还没尽,所以还留在这里教化我们,这是我们值得非常庆幸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师父的身体也是四大假合之身,缘要是尽了的时候他也会要走。他自己说,对这个世间没有什么罣碍,随时随地可以往生,而且他有把握往生,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我们跟随师父学习,自己还没有成就,假如师父要是走了,我们真的在修学的道路上就失去了善知识,自己没有成就又怎么能够弘法利生,报答佛恩、报答师恩?所以看到《地藏经》里这句话,佛说「吾即涅盘,使汝早毕是愿」,我们心里有著深深的感触。所以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辞掉大学教授的工作,专心跟师父学习,师父在世间能够留多久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要提起高度的警觉,一定要每日精进不懈,不可以有懈怠,一定要在师父走之前我们要成就。
师父也为我们指示了修学的方法,其实非常的清楚,就是要扎好三个根,出家的同修大德他们扎好四个根。这四个根是《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还有《沙弥律仪》,真正要落实、要做到,这是圣贤的根基。《地藏经》所讲的其实也是这四个根,《地藏经》就是说明《观经》三福,这就是根。然后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选定一部经,你就十年不改变,依善知识努力学习,一门深入,十年薰修,就一定能成就。师父是过来人,他对这个方法非常了解,只要我们能听话,就一定可以成就。成就之后才真正是报答老师教化我们、生养我们法身慧命的洪恩,报答佛示现教化我们无尽的恩德。所以佛讲,『吾亦无忧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要报答佛恩、报答师恩就是要帮助佛、帮助老师继续他们的事业,这真正是孝顺。《无量寿经》里讲的,「当孝於佛,常念师恩」,佛和老师所忧的都是一切众生,众生太苦了,苦是因为他迷惑颠倒,所以让众生离苦得乐要让他们破迷开悟,所以弘法利生就非常重要,这真正可以帮助佛和老师分担他们的忧虑。你看他们所忧的毫没有自己,都是天下的苍生,这是真正的佛心。地藏菩萨做到了,我们学这部经一定要效法地藏菩萨切实做到。下面地藏菩萨於是就立刻开演这个利益事,我们来看经文:
【地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过去无量阿僧只劫。有佛出世。号无边身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暂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况塑画形像。供养赞叹。其人获福。无量无边。】
地藏菩萨在这里为我们演述了十个佛名号的功德。『地藏菩萨白佛言』,向佛报告,他说『过去无量阿僧只劫』,这个时间非常久远,这些佛统统都是地藏菩萨过去承事的诸佛如来,都曾经亲近过的、供养过的。所以地藏菩萨这些功德、这些利益事他都做过,他在这里为我们表演、演说,自己做到了,为我们演说。说的佛是由近及远,先说最近的一尊,然后愈讲是愈久远。第一尊虽然是最近的,也是过去无量阿僧只劫。当时『有佛出世,号无边身如来』,这尊佛名号叫「无边身如来」,无边身表法的意思我们要懂得,它就是指佛的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佛的法身无形无相,它是虚空法界的本体,它遍一切处,所以法身无边;佛的报身是由无边福德、智慧而成,极庄严,所以报身也是无边;应化身,在我们的宇宙里面只要有众生感,佛就有应,所谓应以什么身得度,即现什么身而为说法,所以佛的应化身也是周遍法界,所以应化身也是无边。所以法、报、化三身都是无边,因此称为无边身如来。用极乐世界的四土来说明,常寂光土,这是讲佛的法身,实报庄严土是讲佛的报身,方便有余土和凡圣同居土讲佛的应化身,这是讲无边身如来。
『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这个「闻」是讲闻思修三慧的闻,不仅是指听到这句名号,听到里面必定有信、有解,有信、有解必定有行,所以思和修也包括在闻里面。『暂生恭敬』,这是讲思修,所以闻思修同时具足,它不是次第的,不是先有闻,听到这个佛名,然后再思考佛名是什么意思,然后再去修,这是分次第的,不是,闻思修三慧一次完成。一听到佛的名号功德,能够信、能够理解,就真正生起恭敬心,心里真有佛,这是思,然后能够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这是修。这样的闻思修,身口意三业都与佛无边身相应,哪怕时间很短,「暂生恭敬」,但是都能够『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有这么殊胜的功德利益。『何况塑画形像,供养赞叹』,「塑画形像」,乃至「供养赞叹」,这是讲他入门了,入境界了,不仅是停留在闻名恭敬上面,而且他真正入境界了。供养里头最殊胜的,《普贤菩萨行愿品》里面讲到,「如说修行供养」,这是真正依佛教诲修行,真供养。赞叹,不仅自己依教奉行,而且能够为人演说,说明佛号的功德利益,这就是赞叹,弘法利生。『其人获福,无量无边』,确实能够听到佛号的功德,相信、理解,他觉悟,依教奉行,得到的福德自然是无量无边,这是第一尊佛。下面地藏菩萨为我们说第二尊佛:
【又於过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性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弹指顷。发心归依。是人於无上道。永不退转。】
这里讲『又於过去恒河沙劫』,这个「恒河沙劫」比前面无边身如来所在的劫更久远,有一尊佛出世,名号是『宝性如来』。「宝性」这个名号代表什么意思?在青莲大师的《科注》上为我们说,这个宝不是指世间的奇宝,它是指自性的宝,就是性宝。自性的宝有四种,「常、乐、我、净」,这称为性德,自性的四德。常就是指不生不灭,自性不生不灭,是无量寿;乐是指真乐,苦乐二边都不落,这是真乐,所以这个乐是绝对的乐,不是在苦乐对立、相对的这种乐;我是指自在、主宰的意思,所以不是指这个身体的我,身体不是我,是个假我,真我是什么?真我就是虚空法界,整个宇宙就是我,是一体的;下面净,清净无染,这个净也不是说建立在染对面上的那个净,染净二边都不立,这是真清净。所以常乐我净这是四性德,这是宝。能念宝性如来的名号就与这个自性性德相应。所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这个「闻」大家现在应该知道,不是指听到佛号,听而不闻不行,这个闻是真正明白佛号的意义、佛号的功德,真正相信、理解,依教奉行。
『一弹指顷』,这个时间很短暂,『发心归依』,「归」就是回头,「依」是依靠,从迷惑颠倒回头,皈依自性的性德,这叫皈依。能够这样去皈依自性三宝,三宝是佛法僧,它的意思是指自性觉、自性正、自性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真正皈依自性三宝。哪怕这个时间很短暂,可是功德不可思议。『是人於无上道,永不退转』,这是在成佛的道路上,叫「无上道」,永远不会退转,要知道,众生本来是佛,只是因为迷惑颠倒,迷失了自性,所以才称为众生,其实众生与佛本来无二无别。只要能够从迷惑回头皈依自性觉正净,这就成佛了,众生跟佛也就没有差别,当然永不退转这是肯定的,所以我们要相信。学佛第一个要相信的就是相信我们本来是佛,本觉本有,本善本有,现在只是因为迷了,看不到自己是佛,佛的受用我们得不到,统统都是因为迷造成了障碍,我们只要把这些障碍放下,什么障碍?妄想分别执著这些是障碍,你放下了,回归本性,那你就觉悟了,你就是佛,这是我们第一要信仰的。第二尊佛讲完了。第三尊佛是「波头摩胜如来」,我们看经文:
【又於过去。有佛出世。号波头摩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历於耳根。是人当得千返生於六欲天中。何况志心称念。】
这尊佛也是过去古佛,他的名号叫『波头摩胜如来』,这个名号是梵华合译,「波头摩」是梵语,「胜」是华语,波头摩的中文意思是红色的莲花,红莲,所以红莲胜如来。因为四色莲花里面以红莲为最殊胜,所以是取这个意思。我们要知道,莲花代表什么?我们看莲花在荷塘里面,出污泥而不染,这是说明我们要在这个五浊恶世里面、在这个染污的社会里面懂得出污泥而不染。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触这个六尘境界的时候,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眼所看的,鼻所闻的,耳所听的,身体所触摸的,统统不要染浊,这叫出污泥而不染。尤其在我们这个社会,这套本事更重要。你看我们这个社会污染真的太严重,精神的污染、心理的污染,有史以来最严重。你走在路上看到这些霓虹灯、广告牌,看到这些报纸、杂志、电视节目、网路上的画面,统统都是极重的污染。怎么样能够让我们在这污染当中不受这些污染?这是波头摩胜如来教导我们,就必须要在这个六尘境界里面秒秒觉醒,起心动念善於观察,有没有动邪念,一动,念头不正,赶紧回头,这叫皈依,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平时经教要深入,深入了才懂得作观,要不然自己的念头起来了观察不出来,心地粗心大意,很粗糙。所以学佛不可以离开经教,听经不能有一日断,常常能够提醒我们起观照才能够在这个五浊恶世不受污染。
『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这个「闻名」是一定要了解如何落实修行。『历於耳根』,这是真正听明白了。如果只听到佛号,佛号历於耳根,不懂得佛号的意思,不懂得如何修学,这个利益就没有这么显著。有没有利益?有,这个利益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个佛号成为一个金刚种子,种到了你的阿赖耶识里头,但是这一生不能成就,将来肯定能成就,但是不知道将来是多久。《法华经》上讲,「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这是真的。可是如果真正深解佛名的义趣,你得到的利益就大了,经上讲,『是人当得千返生於六欲天中』,这是享天福,得殊胜的这种福报。千返不是真的指一千次,这个不是数字,是表法的,就像莲花有千瓣莲叶,这是表千法明门,所以千是表法,说你无数次的在六欲天中投生,得到这么殊胜的福报。『何况志心称念』,如果你能够「志心称念」,功德更不可思议,因为志心是一心,一心念佛,可以把你的妄想分别执著都念掉,那就不只是天福,你能够往生净土,能够一生成佛。下面一尊,第四尊,我们看经文:
【又於过去不可说不可说阿僧只劫。有佛出世。号师子吼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念归依。是人得遇无量诸佛。摩顶授记。】
这尊佛是在『过去不可说不可说阿僧只劫』之前,这个时间是愈来愈久远,有一尊佛出世,『号师子吼如来』。「师子吼」这个名号是比喻,比喻佛说法犹如狮子吼,因为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所以在大众之中说法自在无畏,一切的天魔外道,再好的辩才都没办法辩论过佛,只好屈服於佛说法之中,所以佛如王,狮子是兽中之王,这是比喻佛说法的威德像狮子吼一样,一切的外道都震慑、屈服。『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闻名是了解佛说法的威德,知道这个名号的功德。『一念归依』,这是回头依靠佛,因为狮子吼是代表说法,所以这里尤其是指依靠正知正见,依靠佛的教诲,真正依教奉行,念念跟佛教诲相应,这是真正的佛弟子,当然他能够得殊胜的利益。
『是人得遇无量诸佛,摩顶授记』,这个利益是得到无量诸佛如来的加持,「摩顶」就是加持,而且为他授记,将来必定成佛,因为他真正依佛教诲修行当然一定成佛。依佛教诲,我们怎么样依法?就依靠本经《地藏菩萨本愿经》,这本经是我们末法时代一部宝典,它能够让我们这一生成就。我们从孝亲尊师下手、从深信因果、修十善业下手,把我们的基础扎好,具体的说就是落实《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这三个根扎好,这是《地藏经》的内容,然后称佛名号,念阿弥陀佛,一心一意求愿往生,这一生就一定能成就,到了极乐世界每天都可以承事诸佛如来,闻佛说法,也能够每日,你看《阿弥陀经》上讲的,每天都能够供养十万亿佛。实际上十万亿也是表法,就是指无量诸佛。也得无量诸佛摩顶授记。这是这尊「师子吼如来」为我们表法的意思。下面一尊,第五尊:
【又於过去。有佛出世。号拘留孙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志心瞻礼。或复赞叹。是人於贤劫千佛会中。为大梵王。得授上记。】
这位『拘留孙佛』,青莲大师在《科注》里面说,不是指我们贤劫里的第一尊佛。贤劫里面有一千尊佛出世,拘留孙佛是第一尊佛,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弥勒佛是第五尊,一直到韦驮菩萨示现成佛是第一千尊佛。所以这个劫佛很多,称为贤劫。但是佛的名号相同的也很多,这里所说的「拘留孙佛」不是指我们现前贤劫的第一尊佛,因为他这个讲的过去是一尊佛比一尊佛更久远,所以是一位古佛。拘留孙是梵语,翻译成中国的意思叫做所应断。什么东西是应该断?烦恼应该断、生死应该断。断了见思烦恼成就阿罗汉果,出了六道,断了尘沙烦恼就是菩萨,无明烦恼断尽就是究竟圆满的佛。拘留孙佛成就了,烦恼断尽,这个生死不仅是分段生死没有,变易生死也断尽。等觉菩萨还有一品无明烦恼,因此他还有一次的变易生死没断,六道众生有分段生死,菩萨、圣贤还有变易生死,他统统断尽了,称为拘留孙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闻名是心里真有佛,这是意业,『志心瞻礼』,这是身业,礼佛,『或复赞叹』,这是口业,身口意都与佛相应,自行化他。因此『是人於贤劫千佛会中,为大梵王』,他在贤劫一千尊佛出世他都示现大梵王的身分,他已成就菩萨,所以他能够念念与佛相应,示现大梵天王的身分,『得授上记』,蒙佛授记。今天上半场时间到了,我们先休息五分钟。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看「称佛名号品第九」。看第六尊佛:
【又於过去。有佛出世号毗婆尸。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永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
这位佛名号称为毗婆尸佛,『毗婆尸』是梵语,翻译成中国的意思是胜观,殊胜的观察,胜观。什么样子的观察才叫做胜观?要知道我们的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都是属於观察,要做到殊胜的观察,怎么样去做?交光大师,这是明朝时候的人,他在注解《楞严经》就说到,教我们「舍识用根」,这就是胜观。譬如说我们眼睛见色,凡夫看到外面的这些色尘就会起分别执著,外面的这些色相到了凡夫眼里头就变成了眼识。交光大师教我们要舍识而用什么?用根中之性。所以用眼用什么?眼里头的见性,用见性去见外面的境界。用见性就是不起心、不动念,看外面的境界清清楚楚,但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你所见的就是真的。真的也是性,是色性,你就不用识,识里头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六根都是这样,耳听,听是什么?不要用耳识,而是应该要用耳里头的闻性去闻声之性,身,身体是用触性接触外面的境界。所以六根对外面的境界,只要不起心、不动念,你见到的就是真性,这就是一真法界。
如果第一念我们看得清清楚楚,第一念其实我们凡夫也能够用这第一念,但是不能保持,很快就起第二念,第二念就是分别执著,你在这个境界上就起心动念了,一真法界就被障碍住了,见不到了,见到的是十法界、是六道。所以我们如何能够保持第一念而不用第二念,这就是舍识用根,你能做到这样你就成佛了。所以众生跟佛其实没有区别,区别就在这一念之间。这些道理我们听到也好像似懂非懂,能够明白一些,但是怎么做?不知道怎么做。我们凡夫要用根中之性,这个很难办到,你会用根中之性你就不是凡夫。那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如果不会这样去修观,这种修观真正叫胜观,用根中之性去观这是胜观,不会的话,那就老实念佛,一句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么念,用这句阿弥陀佛的佛号把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给伏住,跟阿弥陀佛清净平等觉就相应,一念相应就一念佛,念念相应就念念佛,我们也能够修成功。所以念佛法门非常的殊胜,很方便,凡夫也能够落实。这是毗婆尸佛,就是胜观这个名号里头的意义。
『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永不堕恶道』,闻佛号的功德,它的利益是永远不堕恶道,这个恶道是指三恶道。他能『常生人天』,这个利益太殊胜了,要知道,我们在六道轮回里面,三恶道的时间长,人天道的时间太短了,所以三恶道是我们的老家,到人天里那是等於出去短期观光旅游,出去晃一晃又回到恶道。如果能够常生人天,不堕恶道,这就非常殊胜,为什么?因为他能够闻毗婆尸佛名号功德,他能够解自性功德,与自性相应当然他能够得到。在人天中还能够『受胜妙乐』,这个「胜」是殊胜,「妙」是美妙,懂得用胜观你就能够得胜妙乐。这个胜妙乐不是指我们凡夫追求的五欲之乐,五欲之乐不是真乐,那个乐叫做坏苦。什么是真乐?青莲大师引用《大庄严论》里面佛所说的一个偈子,很好,「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亲,涅盘第一乐」。所以我们要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快乐,身体没有疾病,这是最好的利益。怎么样达到无病?我们要心清净,心清净则身清净,那就可以没有疾病,你这第一利就得到了。知足第一富,知足常乐,人的苦多半是不知足,真正知足他就富,哪怕像释迦牟尼佛,你看他物质生活是俭朴到极处,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这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但是他很快乐,为什么?他知足,他知足就是天下第一富人。那些富贵的人家里家财万贯,但是一天到晚愁眉苦脸,他还有很多没赚够的钱,他还是穷人。你看释迦牟尼佛他不赚,钱都不用赚了,天下第一富,所以他知足。善友第一亲,佛菩萨是我们的善友。涅盘第一乐,涅盘刚才我们解释了,圆寂,得到功德圆满,得到清净寂灭,这是真正的乐,胜妙乐。所以懂得胜观才可以得胜妙乐。好,下面一尊,第七:
【又於过去无量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毕竟不堕恶道。常在天上。受胜妙乐。】
这尊佛是在『无量无数恒河沙劫』前,他的名号是『宝胜如来』。「宝胜」,这个宝是什么?这里的宝是指刚才讲的自性的性德。常乐我净是宝;我们皈依的时候,皈依三宝,三宝,佛法僧都是指自性的三宝,这真是宝。皈依佛,觉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皈依僧,净而不染,这个三宝才能够真正得到。千万不要以为皈依就是跟著一位师父,皈依某某师父,这是错误的观念,我们皈依的不是一个人,是皈依自性三宝。如果说这是我的师父,我要皈依他,那不是我的师父,我就不向著他,我排斥他,这样子的话,制造纠纷,这是破和合僧,这个罪过不小。所以我们要懂得真正皈依三宝的意义。这些出家师父他是形像上的三宝里头的僧宝,佛像是佛宝的形像,经书典籍代表法宝,所以形像上的三宝也称住持三宝,他也有功德,他的功德是提醒我们要回头,皈依自性三宝。所以我们看到佛像,马上想到要觉悟,看到经典,马上想到我要正知正见,看到出家人,不管这个出家人是持戒的还是破戒的,我们不要在这上面分别,一律恭敬,看到他穿的这个僧袍,就自己提醒我要皈依自性清净,这是形像三宝为我们带来的功德利益。这位「宝胜如来」名号功德是什么?『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他能听闻佛名号功德,『毕竟不堕恶道』,他不会再堕到恶道里头,而且『常在天上,受胜妙乐』,这个殊胜的利益。下面第八尊佛:
【又於过去。有佛出世。号宝相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生恭敬心。是人不久得阿罗汉果。】
这尊佛叫做『宝相如来』,「宝相」,这里是比喻佛的身相。佛相好庄严,我们听到宝相如来的名号就要想到佛这个相好庄严都是修因证得的,修六度万行的因,得这样殊胜庄严的相好。每个果报都有它的因,我们如果希望自己的身相庄严,身体健康长寿,这也需要修因,要修无畏布施的因,才能够得健康长寿的果。佛我们说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每一相都是修因证果得来的。譬如说广长舌相,广长舌相就是舌头伸出来可以盖住自己的脸。我们的舌头没办法。佛告诉我们,如果三世不妄语,舌头伸出来可以舔到自己的鼻子。所以佛的广长舌相是因为他生生世世不妄语。所以每个相好都是修因得来的。宝相就是指真善美慧,都是名号里所含的圆满的功德。『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生恭敬心』,这是听到佛的名号,了解这些意义,懂得断恶修善,修因证果,这是闻名,他「生恭敬心」,真正生恭敬心一定会依教奉行。『是人不久得阿罗汉果』,这个了不起,阿罗汉果是脱离六道轮回,成就圣贤的果位,小乘里头最高的果位。但是《地藏经》是大乘经,不是小乘,所以这里讲的阿罗汉果也不是指小乘,是大乘。《华严经》上讲,大乘菩萨四十一个位次,初信到七信位他的功夫等於小乘,在断烦恼的这个功夫上面讲相当於小乘。阿罗汉果他断烦恼的断证功夫跟七信菩萨功夫相同,所以阿罗汉果是成就第七信位的菩萨,他不是小乘,他的智慧远远高於阿罗汉。你看他能够得到这样殊胜的利益。下面第九尊佛:
【又於过去无量阿僧只劫。有佛出世。号袈裟幢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
这位是『袈裟幢如来』,「袈裟幢」是什么意思?袈裟是表示如来宝幢之相。《科注》上是这样解释,他是引用《心地观》来解释的,袈裟是出家人披在身上的衣服,就是一块布裹在身上,印度古时候的衣服不是像我们现在有袖子有领子,他就是一块布裹在身上。裹在身上,他这里比喻,如来宝幢之相,幢是个圆筒,就好像袈裟裹起来。幢代表什么?幢就代表弘法利生。所以在寺院里面你看,古代的寺院每当要举行讲经法会,我们说要上课了,就要把幢挂出来,让附近的人都看到,就知道寺院里面今天有讲经,愿意听经的就来听,这是一种通讯手段,这里是表示弘法利生。所以「著袈裟时,生宝幢想,能灭众罪,生诸福德」,这是指出家人穿起袈裟要想到宝幢,想到续佛慧命、弘法利生。不仅是出家人,我们在家人,四众同修都要有这样一种理念、有这样的志向,要把佛法发扬光大。能够真正这样想、这样做,当然可以灭罪,可以生福。
袈裟是梵语,在中国的意思是混杂。袈裟,古代出家人,印度跟佛出家的弟子们都是这样的,以乞讨为生,乞一钵饭这是比较容易的,可是乞一件衣服很困难,所以出家人都是捡那些人家丢弃的衣服,不要的那些布,看看这一块里面还有能用的就把它剪下来,然后一块一块的拼起来把它缝成一大块布,因为颜色、质地都不一样,所以就把它染成一种颜色,用咖啡色,不用正色,不用红、黄、蓝、白、黑这五种正色,用咖啡色,所以袈裟染成一块,就能披在身上用,所以这也叫染色衣。搭起这个衣服就想到袈裟的意义是让我们生活随缘,不要太讲究,不要挑剔,样样随缘而不著相,这是修自己的清净心、平等心。所以我们在家的同修看到出家人的袈裟也要想到我们的生活要懂得随缘,要懂得俭朴,这叫做真正觉悟。袈裟幢如来的名号有什么功德?『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这是真正闻名之后他能够超越一百大劫的生死之罪,这是因为他懂得袈裟幢的意思,袈裟教我们自己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我们念这个佛名,想到这些自性的性德,然后又能够弘法利生,自度度他,这种功德当然不可思议,可以超越一百大劫生死之罪。第十尊佛,我们来看:
【又於过去。有佛出世号大通山王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是人得遇恒河沙佛。广为说法。必成菩提。】
这是讲『大通山王如来』,这尊佛名号有什么表法意义?「山王」就是指须弥山,「大通」是形容须弥山的高大,须弥山就是一个世界里头最高的山。像我们娑婆世界中心最高的一座就是须弥山;地球上最高的山峰是喜马拉雅山,海拔八千八百多米,这是地球上最高的,这也属於地球上的须弥山。所以须弥山不一定是指特定的山,凡是这个区域里面最高的山就叫须弥山。这是有表法的意思,须弥山高大,是比喻佛的报身,报身高广、高大,大通是极其形容报身的高大。在表法上来讲,大通是般若因,山王是报身果。所以报身是怎么成就的?是修般若智慧成就的,能够转八识成四智。四智就是所谓的「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用这四智庄严报身。这也是指修因证果,报身是修智慧成就的。
『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凡听闻大通山王如来名号的,能够理解其意,『是人得遇恒河沙佛,广为说法,必成菩提』,因为能够听闻大通山王名号,能够听闻修大通之般若,成报身之佛果,所以感得诸佛如来为他说法。他要求般若智慧、求转八识成四智,他要依教修行,自然佛就来现身说法,可以感诸佛授记,因此他必成菩提,他也能成就大通山王报身之果,成就无上菩提。所以这是佛力加持,不可思议。他的因不可思议、果也不可思议。这是十种佛名号,我们就简单的介绍到此地。下面地藏菩萨又给我们介绍了九尊佛名,都是略说,我们来念一念:
【又於过去。有净月佛。山王佛。智胜佛。净名王佛。智成就佛。无上佛。妙声佛。满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说佛。】
诸佛的名号功德都是不可思议。既然诸佛名号都不可思议,我们可能会问,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偏赞阿弥陀佛,让我们念阿弥陀佛名号?这是因为缘不同,阿弥陀佛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名号都是不可思议,但是因为我们这个世界上跟阿弥陀佛缘非常深,跟观世音菩萨缘非常深,跟西方极乐世界缘也非常深,佛不度无缘之人,专度有缘人,所以我们跟阿弥陀佛有缘,释迦牟尼佛就为我们介绍阿弥陀佛,鼓励我们、劝导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有这个深的缘分,所以就容易成就。我们这里来看地藏菩萨所介绍的九尊佛名,这里的这些诸佛都是地藏菩萨过去所承事的诸佛。第一尊是『净月佛』,「净月佛」,看到佛号我们就要明白佛号里头代表的功德、意义,净月这是代表佛法身犹如虚空,法身无相,犹如虚空,虚空中的明月照彻我们这个世界,所以只要有水的地方,一湖水或者是一潭水,里头都能影现月亮,影现的就是佛的化身,月亮就代表佛的报身,报身一个,庄严美好,影现,应化身无量无边。说起来法身、报身、应化身是一,三而一,一而三,这是净月佛名号所代表的意义。正所谓宇宙、虚空、法界跟我们自己是一个整体,我们的法身与诸佛是同一个法身,真正入这个境界,大乘佛法里面就叫做圆满大觉。『山王佛』,「山王」就是须弥山,前面我们有简单介绍,它是讲佛的报身这种殊胜庄严。像赞佛偈里面赞「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这是报身,这么殊胜。白毫宛转五须弥,白毫是指他两眉之间有两根毫毛卷在一起,跟五座须弥山一样大。所以你想想,他的报身有多大。这种报身就是佛神通能力所得到的,这也是修因证果得来的。
『智胜佛』,这个「智胜」是讲一切种智,这种智是最殊胜的,一切种智是佛的智慧,小乘阿罗汉成就的是一切智,一切智就是他能够了达一切法皆空,他不执著了,他的心地真正清净,他住在偏空涅盘里面,但是虽然他在理上能够通达一切法皆空,为什么叫空?因缘所生就叫空,它没有自性,它本性是空。他在理能够达到通达无碍,但是事上有障碍,在度众生方面他就不能够圆融。菩萨成就了道种智,道是指理论,种是种种,不仅在理论上通达万法皆空,而且在事相上他也能够度众生,他圆融,比小乘人圆融太多了,他达到了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的境界,但是他还没做到事事无碍。佛成就了一切种智,这是如来果地上的智慧,真正达到了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四无碍的法界。一切种智就是包括一切智和道种智,一切智和道种智能圆融,是一不是二,所以他成就殊胜的智慧远超过小乘和菩萨,所以这是智胜佛名号的意义。
下面一尊是『净名王佛』,「净」就是清净,「王」代表自在。《科注》上讲,「五住二死净尽净,自在故」,这是讲五住二死都没有,五住是指烦恼,二死是两种生死,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这是烦恼、生死都断尽了,他得大自在,这是净名王佛的意义。下面是『智成就佛』,「智成就佛」是讲成就了两种智慧,证得如来的果地。两种智慧是权智和实智。实智就是见到真实的智慧,这是讲般若,所谓「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佛成就圆满的般若智慧。这里讲般若无知不是说他什么都不知道,那怎么叫有智慧?这个无知是讲他不起心、不动念,但是他心里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他不起妄想分别执著,这叫无知,如如不动。但是当智慧起作用的时候那是无所不知,样样都能够明了通达,他能够帮助众生、教化众生,当众生有疑难问题的时候,问出来,他马上能够答覆,马上能够解决,这是无所不知。所以般若无知的智慧就是指实智,无所不知的智慧是权智,权智就是有善巧方便,可以度化众生。所以权实二智都成就了,因此叫智成就佛。
下面『无上佛』,「无上」就是尊极的称号,没有再能超过它的。《科注》上解释说,「有所断者,名有上士,既无所断,名无上矣」。如果是还有得断的,什么东西?烦恼,菩萨还有烦恼没断尽,所以不能称为无上,只能称为上士,有上,不是无上。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烦恼,他还不能称为无上,把烦恼都断尽那就称为无上,这是如来的果地,所应断的都统统断尽。下面是『妙声佛』,「妙声佛」是指音声美妙,真正美妙的音声是指佛的音声,他能让六道众生都能够觉悟,正所谓「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讲这个法的时候,在场的每个众生都能够听到、都能够听明白、都能觉悟,这是妙声,是从佛心性当中自然流露出来的,妙音!古人讲「诚於中而形於外」,心地真诚清净,他的音声也都真诚清净,心如果是真善美的,他讲的话、他的言词,乃至容貌、举止,都含有真善美,这是一切相随心转。所以我们希望得到美好的身相、美好的音声,就懂得修心,把心转过来,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存心,我们的声音、身相就一定美好、美妙。
下面『满月佛、月面佛』,这两尊佛的名号大意相同,合在一起说。「满月」是指十五的月亮,很圆满,「月面」也是形容佛面相的圆满,像十五的月亮一样,这是佛的身相圆满,没有丝毫欠缺,这是佛所证得的果德圆满,所以佛的果位就叫大圆满。大圆满一定要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处处与真善美慧相应,做一切事都能圆满,没有欠缺的,这就是满月佛。我们净宗的同学都遵循师父上人提出的十条修学的纲领,这十条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头五条讲的是存心,让我们待人接物处事用什么心,在事相上要落实就是后面五条,「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真正去做到,这才是可以趋向大圆满。这里佛名就介绍到此地。下面地藏菩萨有个总结,『有如是等不可说佛』,佛名是无量无边的,地藏菩萨只能简单介绍几尊。下面地藏菩萨劝导我们念佛,请看经文:
【世尊。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何况多名。】
地藏菩萨向世尊说,『现在未来,一切众生』,不仅包括现在忉利大讲堂上的一切众生,也包括未来众生,我们也包括在内。『若天若人,若男若女』,这是指六道众生。『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这是讲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如果能够遇到佛法,能够懂得佛名功德,能念一句佛号,这个功德就不可思议。哪怕是你不懂得佛号功德你能念佛,也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法华经》上讲,「一称南无佛,便已成佛道」,这个功德也不可思议,更何况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这句佛名的功德利益。我们不用念很多佛,就念一尊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代表一切诸佛,他是一切诸佛的总名号,因为「阿」是代表无,「弥陀」是量,「佛」是觉,所以无量觉,这不是诸佛名号吗?所以我们能够念这句阿弥陀佛,十方三世诸佛就统统念到了,所以你念多名不如就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个『多名』是指,也可以说你念这句阿弥陀佛念得愈多愈好,每天念一万,每天念十万,念念不中断,《楞严经》上讲,「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一定能见到阿弥陀佛,一定能往生,往生之后每天能够见无量诸佛。下面经文说:
【是众生等。生时死时。自得大利终不堕恶道。】
这个『众生』就是指我们凡夫,迷失自性,在『生时死时』能够念佛,可以『不堕恶道』,可以往生净土。
【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悉得消灭。是五无间罪。虽至极重。动经亿劫。了不得出。承斯临命终时。他人为其称念佛名。於是罪中。亦渐消灭。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这是讲,时间快到了,我们就简单说,如果有临命终人,家人为他念佛,他哪怕造作无间罪业,他能够在临终的时候得闻佛名功德,也能够除这个业障,更何况小的罪业?所以临终人为他称念佛名都有如此不可思议功德,何况他自己在身体强壮的时候、头脑清醒的时候自称自念,他获得的福不可限量,念念中灭无量罪。念一句佛名,超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是指我们要志心的念佛。这一品「称佛名号品」我们就学习到此地。今天讲得不如法、不妥当的地方,请各位大德多多指正。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菩萨,各位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请看「称佛名号品第九」,我们上次学习到地藏菩萨在忉利天宫主动跟佛说他要为末法众生演不思议事、演利益众生之事,这个事就是为众生称佛名号功德。佛听到地藏菩萨这样的发心,要称佛名号,於是赶紧催促地藏菩萨说你赶快说,今正是时,不要再等待了。佛紧接著下面继续给我们开示,我们来看经文:
【吾即涅盘。使汝早毕是愿。吾亦无忧现在未来一切众生。】
『涅盘』翻成中国的意思是圆寂,圆是圆满,功德圆满,寂是寂静,是烦恼断尽,业障消尽,这叫寂。所以圆寂是讲佛度生功德圆满,一丝毫欠缺都没有,所有的障碍,所谓二障、三障,统统消除。二障指的是烦恼障和所知障,三障是指惑、业、苦,惑也称为烦恼障,业就是业障,苦就是报障。当功德圆满,这些障碍统统消除之后,就称为涅盘。所以涅盘并不是说一个人死了,好像我们看到一些法师走的时候说入涅盘了或者是圆寂了,这种情况他不一定真正达到圆寂,真正所谓涅盘和圆寂,人活著的时候就可以达得到,所以它不是死的代名词。活著的时候证得了涅盘境界这就叫有余涅盘,身体还在,如果是身体也不要了,我们说往生了,离开这个世间了,就称为无余涅盘。佛在这里讲他快要入涅盘了,这个涅盘是指他要入无余涅盘,也就是他在这个世界度众生功德快圆满了,该度的众生都已经度尽,还没有成熟的这些众生也给他种下了佛的种子,将来能够成就,成就不是在这一生。所以佛的任务完成了,缘将尽了,他就要离开这个世间,不再以佛身示现。虽然他不以佛身示现,他可以以其他身,菩萨身、缘觉身、天身、人身、乃至六道有情、乃至无情这些生命,还有一切的现相,他都可以示现。
这时候佛说他将要入般涅盘,希望地藏菩萨在他入涅盘之前能够赶紧把利益众生的大事说出来,教众生念佛,众生要念佛才能成佛,所以这是不可思议的利益事。而舍弃了念佛法门,地藏菩萨的愿也不能得到圆满,地藏菩萨的愿就是希望一切众生早日成佛,有一个众生不成佛,他就自己不示现成佛。所以你看,地藏菩萨跟佛的心愿相同,佛所希望的正是地藏菩萨所希望的。所以古人有讲到,「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真正的孝子能够继承先人的志向,能够继续先人未竟的事业,这是孝养父母之志。地藏菩萨最能体会佛的心愿,真正做到了继承佛的志向,继续佛的弘法利生的事业,真正叫做续佛慧命。所以地藏菩萨为我们示现的这是大孝,孝亲尊师,这是地藏菩萨法门的内涵。
因此佛在入涅盘之前都嘱咐地藏菩萨在佛灭度后代理佛教化众生,一直到下一尊弥勒佛出世以前,这一大段的空档时间,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地藏菩萨就是承担代佛宣化的使命。不仅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是这样嘱托地藏菩萨的,在虚空法界一切诸佛刹土里头,诸佛要入灭之前都是这样嘱咐地藏菩萨,让地藏菩萨在没有佛的时代里头,担当起教化众生的任务。地藏菩萨所教导、教学的内容都是用孝亲尊师,让众生深明因果、断恶修善。所以可见得一切诸佛如来的教学都是以孝亲尊师、修十善业作为基础的,这个基础也正是我们净宗同学修学的基础。所以《观无量寿佛经》讲的三福,第一福讲的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所以我们能够了解地藏菩萨这种孝顺於佛的这种心愿,我们自己也要懂得直下承当,担负起自度度他的这个使命。
在去年,记得是在三月份的时候,我当时还在澳洲昆士兰大学教书,在一次拜访师父的机缘里头,记得在师父澳洲净宗学院他的房子,这是他在highfields(高地)上面的房子,很安静,土地很大,师父请我还有几位居士一起喝茶,在喝茶的过程中他就跟我讲,我今年八十岁了,很希望能够有年轻人来继承教学的工作。说到师父前年有一次患了重病,这是二00五年十一月,在北京,这次的重病是什么?师父自己说,寿命要到了。师父一生从不患病,只患过两次病,一次在四十五岁那年,这是算命的告诉他,你四十五岁要走了,所以四十五岁他患了一场重病,结果病好了,他继续讲经。到了八十岁这一年也患了一次病,他自己知道寿命到了,结果在病中见到释迦牟尼佛、见到毗卢遮那佛、还有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结果后来病好了。这是他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度生的缘还没尽,所以还留在这里教化我们,这是我们值得非常庆幸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师父的身体也是四大假合之身,缘要是尽了的时候他也会要走。他自己说,对这个世间没有什么罣碍,随时随地可以往生,而且他有把握往生,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我们跟随师父学习,自己还没有成就,假如师父要是走了,我们真的在修学的道路上就失去了善知识,自己没有成就又怎么能够弘法利生,报答佛恩、报答师恩?所以看到《地藏经》里这句话,佛说「吾即涅盘,使汝早毕是愿」,我们心里有著深深的感触。所以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辞掉大学教授的工作,专心跟师父学习,师父在世间能够留多久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要提起高度的警觉,一定要每日精进不懈,不可以有懈怠,一定要在师父走之前我们要成就。
师父也为我们指示了修学的方法,其实非常的清楚,就是要扎好三个根,出家的同修大德他们扎好四个根。这四个根是《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还有《沙弥律仪》,真正要落实、要做到,这是圣贤的根基。《地藏经》所讲的其实也是这四个根,《地藏经》就是说明《观经》三福,这就是根。然后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选定一部经,你就十年不改变,依善知识努力学习,一门深入,十年薰修,就一定能成就。师父是过来人,他对这个方法非常了解,只要我们能听话,就一定可以成就。成就之后才真正是报答老师教化我们、生养我们法身慧命的洪恩,报答佛示现教化我们无尽的恩德。所以佛讲,『吾亦无忧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要报答佛恩、报答师恩就是要帮助佛、帮助老师继续他们的事业,这真正是孝顺。《无量寿经》里讲的,「当孝於佛,常念师恩」,佛和老师所忧的都是一切众生,众生太苦了,苦是因为他迷惑颠倒,所以让众生离苦得乐要让他们破迷开悟,所以弘法利生就非常重要,这真正可以帮助佛和老师分担他们的忧虑。你看他们所忧的毫没有自己,都是天下的苍生,这是真正的佛心。地藏菩萨做到了,我们学这部经一定要效法地藏菩萨切实做到。下面地藏菩萨於是就立刻开演这个利益事,我们来看经文:
【地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过去无量阿僧只劫。有佛出世。号无边身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暂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况塑画形像。供养赞叹。其人获福。无量无边。】
地藏菩萨在这里为我们演述了十个佛名号的功德。『地藏菩萨白佛言』,向佛报告,他说『过去无量阿僧只劫』,这个时间非常久远,这些佛统统都是地藏菩萨过去承事的诸佛如来,都曾经亲近过的、供养过的。所以地藏菩萨这些功德、这些利益事他都做过,他在这里为我们表演、演说,自己做到了,为我们演说。说的佛是由近及远,先说最近的一尊,然后愈讲是愈久远。第一尊虽然是最近的,也是过去无量阿僧只劫。当时『有佛出世,号无边身如来』,这尊佛名号叫「无边身如来」,无边身表法的意思我们要懂得,它就是指佛的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佛的法身无形无相,它是虚空法界的本体,它遍一切处,所以法身无边;佛的报身是由无边福德、智慧而成,极庄严,所以报身也是无边;应化身,在我们的宇宙里面只要有众生感,佛就有应,所谓应以什么身得度,即现什么身而为说法,所以佛的应化身也是周遍法界,所以应化身也是无边。所以法、报、化三身都是无边,因此称为无边身如来。用极乐世界的四土来说明,常寂光土,这是讲佛的法身,实报庄严土是讲佛的报身,方便有余土和凡圣同居土讲佛的应化身,这是讲无边身如来。
『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这个「闻」是讲闻思修三慧的闻,不仅是指听到这句名号,听到里面必定有信、有解,有信、有解必定有行,所以思和修也包括在闻里面。『暂生恭敬』,这是讲思修,所以闻思修同时具足,它不是次第的,不是先有闻,听到这个佛名,然后再思考佛名是什么意思,然后再去修,这是分次第的,不是,闻思修三慧一次完成。一听到佛的名号功德,能够信、能够理解,就真正生起恭敬心,心里真有佛,这是思,然后能够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这是修。这样的闻思修,身口意三业都与佛无边身相应,哪怕时间很短,「暂生恭敬」,但是都能够『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有这么殊胜的功德利益。『何况塑画形像,供养赞叹』,「塑画形像」,乃至「供养赞叹」,这是讲他入门了,入境界了,不仅是停留在闻名恭敬上面,而且他真正入境界了。供养里头最殊胜的,《普贤菩萨行愿品》里面讲到,「如说修行供养」,这是真正依佛教诲修行,真供养。赞叹,不仅自己依教奉行,而且能够为人演说,说明佛号的功德利益,这就是赞叹,弘法利生。『其人获福,无量无边』,确实能够听到佛号的功德,相信、理解,他觉悟,依教奉行,得到的福德自然是无量无边,这是第一尊佛。下面地藏菩萨为我们说第二尊佛:
【又於过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性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弹指顷。发心归依。是人於无上道。永不退转。】
这里讲『又於过去恒河沙劫』,这个「恒河沙劫」比前面无边身如来所在的劫更久远,有一尊佛出世,名号是『宝性如来』。「宝性」这个名号代表什么意思?在青莲大师的《科注》上为我们说,这个宝不是指世间的奇宝,它是指自性的宝,就是性宝。自性的宝有四种,「常、乐、我、净」,这称为性德,自性的四德。常就是指不生不灭,自性不生不灭,是无量寿;乐是指真乐,苦乐二边都不落,这是真乐,所以这个乐是绝对的乐,不是在苦乐对立、相对的这种乐;我是指自在、主宰的意思,所以不是指这个身体的我,身体不是我,是个假我,真我是什么?真我就是虚空法界,整个宇宙就是我,是一体的;下面净,清净无染,这个净也不是说建立在染对面上的那个净,染净二边都不立,这是真清净。所以常乐我净这是四性德,这是宝。能念宝性如来的名号就与这个自性性德相应。所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这个「闻」大家现在应该知道,不是指听到佛号,听而不闻不行,这个闻是真正明白佛号的意义、佛号的功德,真正相信、理解,依教奉行。
『一弹指顷』,这个时间很短暂,『发心归依』,「归」就是回头,「依」是依靠,从迷惑颠倒回头,皈依自性的性德,这叫皈依。能够这样去皈依自性三宝,三宝是佛法僧,它的意思是指自性觉、自性正、自性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真正皈依自性三宝。哪怕这个时间很短暂,可是功德不可思议。『是人於无上道,永不退转』,这是在成佛的道路上,叫「无上道」,永远不会退转,要知道,众生本来是佛,只是因为迷惑颠倒,迷失了自性,所以才称为众生,其实众生与佛本来无二无别。只要能够从迷惑回头皈依自性觉正净,这就成佛了,众生跟佛也就没有差别,当然永不退转这是肯定的,所以我们要相信。学佛第一个要相信的就是相信我们本来是佛,本觉本有,本善本有,现在只是因为迷了,看不到自己是佛,佛的受用我们得不到,统统都是因为迷造成了障碍,我们只要把这些障碍放下,什么障碍?妄想分别执著这些是障碍,你放下了,回归本性,那你就觉悟了,你就是佛,这是我们第一要信仰的。第二尊佛讲完了。第三尊佛是「波头摩胜如来」,我们看经文:
【又於过去。有佛出世。号波头摩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历於耳根。是人当得千返生於六欲天中。何况志心称念。】
这尊佛也是过去古佛,他的名号叫『波头摩胜如来』,这个名号是梵华合译,「波头摩」是梵语,「胜」是华语,波头摩的中文意思是红色的莲花,红莲,所以红莲胜如来。因为四色莲花里面以红莲为最殊胜,所以是取这个意思。我们要知道,莲花代表什么?我们看莲花在荷塘里面,出污泥而不染,这是说明我们要在这个五浊恶世里面、在这个染污的社会里面懂得出污泥而不染。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触这个六尘境界的时候,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眼所看的,鼻所闻的,耳所听的,身体所触摸的,统统不要染浊,这叫出污泥而不染。尤其在我们这个社会,这套本事更重要。你看我们这个社会污染真的太严重,精神的污染、心理的污染,有史以来最严重。你走在路上看到这些霓虹灯、广告牌,看到这些报纸、杂志、电视节目、网路上的画面,统统都是极重的污染。怎么样能够让我们在这污染当中不受这些污染?这是波头摩胜如来教导我们,就必须要在这个六尘境界里面秒秒觉醒,起心动念善於观察,有没有动邪念,一动,念头不正,赶紧回头,这叫皈依,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平时经教要深入,深入了才懂得作观,要不然自己的念头起来了观察不出来,心地粗心大意,很粗糙。所以学佛不可以离开经教,听经不能有一日断,常常能够提醒我们起观照才能够在这个五浊恶世不受污染。
『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这个「闻名」是一定要了解如何落实修行。『历於耳根』,这是真正听明白了。如果只听到佛号,佛号历於耳根,不懂得佛号的意思,不懂得如何修学,这个利益就没有这么显著。有没有利益?有,这个利益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个佛号成为一个金刚种子,种到了你的阿赖耶识里头,但是这一生不能成就,将来肯定能成就,但是不知道将来是多久。《法华经》上讲,「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这是真的。可是如果真正深解佛名的义趣,你得到的利益就大了,经上讲,『是人当得千返生於六欲天中』,这是享天福,得殊胜的这种福报。千返不是真的指一千次,这个不是数字,是表法的,就像莲花有千瓣莲叶,这是表千法明门,所以千是表法,说你无数次的在六欲天中投生,得到这么殊胜的福报。『何况志心称念』,如果你能够「志心称念」,功德更不可思议,因为志心是一心,一心念佛,可以把你的妄想分别执著都念掉,那就不只是天福,你能够往生净土,能够一生成佛。下面一尊,第四尊,我们看经文:
【又於过去不可说不可说阿僧只劫。有佛出世。号师子吼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念归依。是人得遇无量诸佛。摩顶授记。】
这尊佛是在『过去不可说不可说阿僧只劫』之前,这个时间是愈来愈久远,有一尊佛出世,『号师子吼如来』。「师子吼」这个名号是比喻,比喻佛说法犹如狮子吼,因为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所以在大众之中说法自在无畏,一切的天魔外道,再好的辩才都没办法辩论过佛,只好屈服於佛说法之中,所以佛如王,狮子是兽中之王,这是比喻佛说法的威德像狮子吼一样,一切的外道都震慑、屈服。『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闻名是了解佛说法的威德,知道这个名号的功德。『一念归依』,这是回头依靠佛,因为狮子吼是代表说法,所以这里尤其是指依靠正知正见,依靠佛的教诲,真正依教奉行,念念跟佛教诲相应,这是真正的佛弟子,当然他能够得殊胜的利益。
『是人得遇无量诸佛,摩顶授记』,这个利益是得到无量诸佛如来的加持,「摩顶」就是加持,而且为他授记,将来必定成佛,因为他真正依佛教诲修行当然一定成佛。依佛教诲,我们怎么样依法?就依靠本经《地藏菩萨本愿经》,这本经是我们末法时代一部宝典,它能够让我们这一生成就。我们从孝亲尊师下手、从深信因果、修十善业下手,把我们的基础扎好,具体的说就是落实《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这三个根扎好,这是《地藏经》的内容,然后称佛名号,念阿弥陀佛,一心一意求愿往生,这一生就一定能成就,到了极乐世界每天都可以承事诸佛如来,闻佛说法,也能够每日,你看《阿弥陀经》上讲的,每天都能够供养十万亿佛。实际上十万亿也是表法,就是指无量诸佛。也得无量诸佛摩顶授记。这是这尊「师子吼如来」为我们表法的意思。下面一尊,第五尊:
【又於过去。有佛出世。号拘留孙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志心瞻礼。或复赞叹。是人於贤劫千佛会中。为大梵王。得授上记。】
这位『拘留孙佛』,青莲大师在《科注》里面说,不是指我们贤劫里的第一尊佛。贤劫里面有一千尊佛出世,拘留孙佛是第一尊佛,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弥勒佛是第五尊,一直到韦驮菩萨示现成佛是第一千尊佛。所以这个劫佛很多,称为贤劫。但是佛的名号相同的也很多,这里所说的「拘留孙佛」不是指我们现前贤劫的第一尊佛,因为他这个讲的过去是一尊佛比一尊佛更久远,所以是一位古佛。拘留孙是梵语,翻译成中国的意思叫做所应断。什么东西是应该断?烦恼应该断、生死应该断。断了见思烦恼成就阿罗汉果,出了六道,断了尘沙烦恼就是菩萨,无明烦恼断尽就是究竟圆满的佛。拘留孙佛成就了,烦恼断尽,这个生死不仅是分段生死没有,变易生死也断尽。等觉菩萨还有一品无明烦恼,因此他还有一次的变易生死没断,六道众生有分段生死,菩萨、圣贤还有变易生死,他统统断尽了,称为拘留孙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闻名是心里真有佛,这是意业,『志心瞻礼』,这是身业,礼佛,『或复赞叹』,这是口业,身口意都与佛相应,自行化他。因此『是人於贤劫千佛会中,为大梵王』,他在贤劫一千尊佛出世他都示现大梵王的身分,他已成就菩萨,所以他能够念念与佛相应,示现大梵天王的身分,『得授上记』,蒙佛授记。今天上半场时间到了,我们先休息五分钟。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看「称佛名号品第九」。看第六尊佛:
【又於过去。有佛出世号毗婆尸。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永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
这位佛名号称为毗婆尸佛,『毗婆尸』是梵语,翻译成中国的意思是胜观,殊胜的观察,胜观。什么样子的观察才叫做胜观?要知道我们的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都是属於观察,要做到殊胜的观察,怎么样去做?交光大师,这是明朝时候的人,他在注解《楞严经》就说到,教我们「舍识用根」,这就是胜观。譬如说我们眼睛见色,凡夫看到外面的这些色尘就会起分别执著,外面的这些色相到了凡夫眼里头就变成了眼识。交光大师教我们要舍识而用什么?用根中之性。所以用眼用什么?眼里头的见性,用见性去见外面的境界。用见性就是不起心、不动念,看外面的境界清清楚楚,但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你所见的就是真的。真的也是性,是色性,你就不用识,识里头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六根都是这样,耳听,听是什么?不要用耳识,而是应该要用耳里头的闻性去闻声之性,身,身体是用触性接触外面的境界。所以六根对外面的境界,只要不起心、不动念,你见到的就是真性,这就是一真法界。
如果第一念我们看得清清楚楚,第一念其实我们凡夫也能够用这第一念,但是不能保持,很快就起第二念,第二念就是分别执著,你在这个境界上就起心动念了,一真法界就被障碍住了,见不到了,见到的是十法界、是六道。所以我们如何能够保持第一念而不用第二念,这就是舍识用根,你能做到这样你就成佛了。所以众生跟佛其实没有区别,区别就在这一念之间。这些道理我们听到也好像似懂非懂,能够明白一些,但是怎么做?不知道怎么做。我们凡夫要用根中之性,这个很难办到,你会用根中之性你就不是凡夫。那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如果不会这样去修观,这种修观真正叫胜观,用根中之性去观这是胜观,不会的话,那就老实念佛,一句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么念,用这句阿弥陀佛的佛号把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给伏住,跟阿弥陀佛清净平等觉就相应,一念相应就一念佛,念念相应就念念佛,我们也能够修成功。所以念佛法门非常的殊胜,很方便,凡夫也能够落实。这是毗婆尸佛,就是胜观这个名号里头的意义。
『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永不堕恶道』,闻佛号的功德,它的利益是永远不堕恶道,这个恶道是指三恶道。他能『常生人天』,这个利益太殊胜了,要知道,我们在六道轮回里面,三恶道的时间长,人天道的时间太短了,所以三恶道是我们的老家,到人天里那是等於出去短期观光旅游,出去晃一晃又回到恶道。如果能够常生人天,不堕恶道,这就非常殊胜,为什么?因为他能够闻毗婆尸佛名号功德,他能够解自性功德,与自性相应当然他能够得到。在人天中还能够『受胜妙乐』,这个「胜」是殊胜,「妙」是美妙,懂得用胜观你就能够得胜妙乐。这个胜妙乐不是指我们凡夫追求的五欲之乐,五欲之乐不是真乐,那个乐叫做坏苦。什么是真乐?青莲大师引用《大庄严论》里面佛所说的一个偈子,很好,「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亲,涅盘第一乐」。所以我们要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快乐,身体没有疾病,这是最好的利益。怎么样达到无病?我们要心清净,心清净则身清净,那就可以没有疾病,你这第一利就得到了。知足第一富,知足常乐,人的苦多半是不知足,真正知足他就富,哪怕像释迦牟尼佛,你看他物质生活是俭朴到极处,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这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但是他很快乐,为什么?他知足,他知足就是天下第一富人。那些富贵的人家里家财万贯,但是一天到晚愁眉苦脸,他还有很多没赚够的钱,他还是穷人。你看释迦牟尼佛他不赚,钱都不用赚了,天下第一富,所以他知足。善友第一亲,佛菩萨是我们的善友。涅盘第一乐,涅盘刚才我们解释了,圆寂,得到功德圆满,得到清净寂灭,这是真正的乐,胜妙乐。所以懂得胜观才可以得胜妙乐。好,下面一尊,第七:
【又於过去无量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毕竟不堕恶道。常在天上。受胜妙乐。】
这尊佛是在『无量无数恒河沙劫』前,他的名号是『宝胜如来』。「宝胜」,这个宝是什么?这里的宝是指刚才讲的自性的性德。常乐我净是宝;我们皈依的时候,皈依三宝,三宝,佛法僧都是指自性的三宝,这真是宝。皈依佛,觉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皈依僧,净而不染,这个三宝才能够真正得到。千万不要以为皈依就是跟著一位师父,皈依某某师父,这是错误的观念,我们皈依的不是一个人,是皈依自性三宝。如果说这是我的师父,我要皈依他,那不是我的师父,我就不向著他,我排斥他,这样子的话,制造纠纷,这是破和合僧,这个罪过不小。所以我们要懂得真正皈依三宝的意义。这些出家师父他是形像上的三宝里头的僧宝,佛像是佛宝的形像,经书典籍代表法宝,所以形像上的三宝也称住持三宝,他也有功德,他的功德是提醒我们要回头,皈依自性三宝。所以我们看到佛像,马上想到要觉悟,看到经典,马上想到我要正知正见,看到出家人,不管这个出家人是持戒的还是破戒的,我们不要在这上面分别,一律恭敬,看到他穿的这个僧袍,就自己提醒我要皈依自性清净,这是形像三宝为我们带来的功德利益。这位「宝胜如来」名号功德是什么?『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他能听闻佛名号功德,『毕竟不堕恶道』,他不会再堕到恶道里头,而且『常在天上,受胜妙乐』,这个殊胜的利益。下面第八尊佛:
【又於过去。有佛出世。号宝相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生恭敬心。是人不久得阿罗汉果。】
这尊佛叫做『宝相如来』,「宝相」,这里是比喻佛的身相。佛相好庄严,我们听到宝相如来的名号就要想到佛这个相好庄严都是修因证得的,修六度万行的因,得这样殊胜庄严的相好。每个果报都有它的因,我们如果希望自己的身相庄严,身体健康长寿,这也需要修因,要修无畏布施的因,才能够得健康长寿的果。佛我们说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每一相都是修因证果得来的。譬如说广长舌相,广长舌相就是舌头伸出来可以盖住自己的脸。我们的舌头没办法。佛告诉我们,如果三世不妄语,舌头伸出来可以舔到自己的鼻子。所以佛的广长舌相是因为他生生世世不妄语。所以每个相好都是修因得来的。宝相就是指真善美慧,都是名号里所含的圆满的功德。『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生恭敬心』,这是听到佛的名号,了解这些意义,懂得断恶修善,修因证果,这是闻名,他「生恭敬心」,真正生恭敬心一定会依教奉行。『是人不久得阿罗汉果』,这个了不起,阿罗汉果是脱离六道轮回,成就圣贤的果位,小乘里头最高的果位。但是《地藏经》是大乘经,不是小乘,所以这里讲的阿罗汉果也不是指小乘,是大乘。《华严经》上讲,大乘菩萨四十一个位次,初信到七信位他的功夫等於小乘,在断烦恼的这个功夫上面讲相当於小乘。阿罗汉果他断烦恼的断证功夫跟七信菩萨功夫相同,所以阿罗汉果是成就第七信位的菩萨,他不是小乘,他的智慧远远高於阿罗汉。你看他能够得到这样殊胜的利益。下面第九尊佛:
【又於过去无量阿僧只劫。有佛出世。号袈裟幢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
这位是『袈裟幢如来』,「袈裟幢」是什么意思?袈裟是表示如来宝幢之相。《科注》上是这样解释,他是引用《心地观》来解释的,袈裟是出家人披在身上的衣服,就是一块布裹在身上,印度古时候的衣服不是像我们现在有袖子有领子,他就是一块布裹在身上。裹在身上,他这里比喻,如来宝幢之相,幢是个圆筒,就好像袈裟裹起来。幢代表什么?幢就代表弘法利生。所以在寺院里面你看,古代的寺院每当要举行讲经法会,我们说要上课了,就要把幢挂出来,让附近的人都看到,就知道寺院里面今天有讲经,愿意听经的就来听,这是一种通讯手段,这里是表示弘法利生。所以「著袈裟时,生宝幢想,能灭众罪,生诸福德」,这是指出家人穿起袈裟要想到宝幢,想到续佛慧命、弘法利生。不仅是出家人,我们在家人,四众同修都要有这样一种理念、有这样的志向,要把佛法发扬光大。能够真正这样想、这样做,当然可以灭罪,可以生福。
袈裟是梵语,在中国的意思是混杂。袈裟,古代出家人,印度跟佛出家的弟子们都是这样的,以乞讨为生,乞一钵饭这是比较容易的,可是乞一件衣服很困难,所以出家人都是捡那些人家丢弃的衣服,不要的那些布,看看这一块里面还有能用的就把它剪下来,然后一块一块的拼起来把它缝成一大块布,因为颜色、质地都不一样,所以就把它染成一种颜色,用咖啡色,不用正色,不用红、黄、蓝、白、黑这五种正色,用咖啡色,所以袈裟染成一块,就能披在身上用,所以这也叫染色衣。搭起这个衣服就想到袈裟的意义是让我们生活随缘,不要太讲究,不要挑剔,样样随缘而不著相,这是修自己的清净心、平等心。所以我们在家的同修看到出家人的袈裟也要想到我们的生活要懂得随缘,要懂得俭朴,这叫做真正觉悟。袈裟幢如来的名号有什么功德?『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这是真正闻名之后他能够超越一百大劫的生死之罪,这是因为他懂得袈裟幢的意思,袈裟教我们自己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我们念这个佛名,想到这些自性的性德,然后又能够弘法利生,自度度他,这种功德当然不可思议,可以超越一百大劫生死之罪。第十尊佛,我们来看:
【又於过去。有佛出世号大通山王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是人得遇恒河沙佛。广为说法。必成菩提。】
这是讲『大通山王如来』,这尊佛名号有什么表法意义?「山王」就是指须弥山,「大通」是形容须弥山的高大,须弥山就是一个世界里头最高的山。像我们娑婆世界中心最高的一座就是须弥山;地球上最高的山峰是喜马拉雅山,海拔八千八百多米,这是地球上最高的,这也属於地球上的须弥山。所以须弥山不一定是指特定的山,凡是这个区域里面最高的山就叫须弥山。这是有表法的意思,须弥山高大,是比喻佛的报身,报身高广、高大,大通是极其形容报身的高大。在表法上来讲,大通是般若因,山王是报身果。所以报身是怎么成就的?是修般若智慧成就的,能够转八识成四智。四智就是所谓的「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用这四智庄严报身。这也是指修因证果,报身是修智慧成就的。
『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凡听闻大通山王如来名号的,能够理解其意,『是人得遇恒河沙佛,广为说法,必成菩提』,因为能够听闻大通山王名号,能够听闻修大通之般若,成报身之佛果,所以感得诸佛如来为他说法。他要求般若智慧、求转八识成四智,他要依教修行,自然佛就来现身说法,可以感诸佛授记,因此他必成菩提,他也能成就大通山王报身之果,成就无上菩提。所以这是佛力加持,不可思议。他的因不可思议、果也不可思议。这是十种佛名号,我们就简单的介绍到此地。下面地藏菩萨又给我们介绍了九尊佛名,都是略说,我们来念一念:
【又於过去。有净月佛。山王佛。智胜佛。净名王佛。智成就佛。无上佛。妙声佛。满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说佛。】
诸佛的名号功德都是不可思议。既然诸佛名号都不可思议,我们可能会问,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偏赞阿弥陀佛,让我们念阿弥陀佛名号?这是因为缘不同,阿弥陀佛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名号都是不可思议,但是因为我们这个世界上跟阿弥陀佛缘非常深,跟观世音菩萨缘非常深,跟西方极乐世界缘也非常深,佛不度无缘之人,专度有缘人,所以我们跟阿弥陀佛有缘,释迦牟尼佛就为我们介绍阿弥陀佛,鼓励我们、劝导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有这个深的缘分,所以就容易成就。我们这里来看地藏菩萨所介绍的九尊佛名,这里的这些诸佛都是地藏菩萨过去所承事的诸佛。第一尊是『净月佛』,「净月佛」,看到佛号我们就要明白佛号里头代表的功德、意义,净月这是代表佛法身犹如虚空,法身无相,犹如虚空,虚空中的明月照彻我们这个世界,所以只要有水的地方,一湖水或者是一潭水,里头都能影现月亮,影现的就是佛的化身,月亮就代表佛的报身,报身一个,庄严美好,影现,应化身无量无边。说起来法身、报身、应化身是一,三而一,一而三,这是净月佛名号所代表的意义。正所谓宇宙、虚空、法界跟我们自己是一个整体,我们的法身与诸佛是同一个法身,真正入这个境界,大乘佛法里面就叫做圆满大觉。『山王佛』,「山王」就是须弥山,前面我们有简单介绍,它是讲佛的报身这种殊胜庄严。像赞佛偈里面赞「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这是报身,这么殊胜。白毫宛转五须弥,白毫是指他两眉之间有两根毫毛卷在一起,跟五座须弥山一样大。所以你想想,他的报身有多大。这种报身就是佛神通能力所得到的,这也是修因证果得来的。
『智胜佛』,这个「智胜」是讲一切种智,这种智是最殊胜的,一切种智是佛的智慧,小乘阿罗汉成就的是一切智,一切智就是他能够了达一切法皆空,他不执著了,他的心地真正清净,他住在偏空涅盘里面,但是虽然他在理上能够通达一切法皆空,为什么叫空?因缘所生就叫空,它没有自性,它本性是空。他在理能够达到通达无碍,但是事上有障碍,在度众生方面他就不能够圆融。菩萨成就了道种智,道是指理论,种是种种,不仅在理论上通达万法皆空,而且在事相上他也能够度众生,他圆融,比小乘人圆融太多了,他达到了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的境界,但是他还没做到事事无碍。佛成就了一切种智,这是如来果地上的智慧,真正达到了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四无碍的法界。一切种智就是包括一切智和道种智,一切智和道种智能圆融,是一不是二,所以他成就殊胜的智慧远超过小乘和菩萨,所以这是智胜佛名号的意义。
下面一尊是『净名王佛』,「净」就是清净,「王」代表自在。《科注》上讲,「五住二死净尽净,自在故」,这是讲五住二死都没有,五住是指烦恼,二死是两种生死,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这是烦恼、生死都断尽了,他得大自在,这是净名王佛的意义。下面是『智成就佛』,「智成就佛」是讲成就了两种智慧,证得如来的果地。两种智慧是权智和实智。实智就是见到真实的智慧,这是讲般若,所谓「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佛成就圆满的般若智慧。这里讲般若无知不是说他什么都不知道,那怎么叫有智慧?这个无知是讲他不起心、不动念,但是他心里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他不起妄想分别执著,这叫无知,如如不动。但是当智慧起作用的时候那是无所不知,样样都能够明了通达,他能够帮助众生、教化众生,当众生有疑难问题的时候,问出来,他马上能够答覆,马上能够解决,这是无所不知。所以般若无知的智慧就是指实智,无所不知的智慧是权智,权智就是有善巧方便,可以度化众生。所以权实二智都成就了,因此叫智成就佛。
下面『无上佛』,「无上」就是尊极的称号,没有再能超过它的。《科注》上解释说,「有所断者,名有上士,既无所断,名无上矣」。如果是还有得断的,什么东西?烦恼,菩萨还有烦恼没断尽,所以不能称为无上,只能称为上士,有上,不是无上。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烦恼,他还不能称为无上,把烦恼都断尽那就称为无上,这是如来的果地,所应断的都统统断尽。下面是『妙声佛』,「妙声佛」是指音声美妙,真正美妙的音声是指佛的音声,他能让六道众生都能够觉悟,正所谓「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讲这个法的时候,在场的每个众生都能够听到、都能够听明白、都能觉悟,这是妙声,是从佛心性当中自然流露出来的,妙音!古人讲「诚於中而形於外」,心地真诚清净,他的音声也都真诚清净,心如果是真善美的,他讲的话、他的言词,乃至容貌、举止,都含有真善美,这是一切相随心转。所以我们希望得到美好的身相、美好的音声,就懂得修心,把心转过来,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存心,我们的声音、身相就一定美好、美妙。
下面『满月佛、月面佛』,这两尊佛的名号大意相同,合在一起说。「满月」是指十五的月亮,很圆满,「月面」也是形容佛面相的圆满,像十五的月亮一样,这是佛的身相圆满,没有丝毫欠缺,这是佛所证得的果德圆满,所以佛的果位就叫大圆满。大圆满一定要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处处与真善美慧相应,做一切事都能圆满,没有欠缺的,这就是满月佛。我们净宗的同学都遵循师父上人提出的十条修学的纲领,这十条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头五条讲的是存心,让我们待人接物处事用什么心,在事相上要落实就是后面五条,「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真正去做到,这才是可以趋向大圆满。这里佛名就介绍到此地。下面地藏菩萨有个总结,『有如是等不可说佛』,佛名是无量无边的,地藏菩萨只能简单介绍几尊。下面地藏菩萨劝导我们念佛,请看经文:
【世尊。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何况多名。】
地藏菩萨向世尊说,『现在未来,一切众生』,不仅包括现在忉利大讲堂上的一切众生,也包括未来众生,我们也包括在内。『若天若人,若男若女』,这是指六道众生。『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这是讲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如果能够遇到佛法,能够懂得佛名功德,能念一句佛号,这个功德就不可思议。哪怕是你不懂得佛号功德你能念佛,也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法华经》上讲,「一称南无佛,便已成佛道」,这个功德也不可思议,更何况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这句佛名的功德利益。我们不用念很多佛,就念一尊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代表一切诸佛,他是一切诸佛的总名号,因为「阿」是代表无,「弥陀」是量,「佛」是觉,所以无量觉,这不是诸佛名号吗?所以我们能够念这句阿弥陀佛,十方三世诸佛就统统念到了,所以你念多名不如就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个『多名』是指,也可以说你念这句阿弥陀佛念得愈多愈好,每天念一万,每天念十万,念念不中断,《楞严经》上讲,「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一定能见到阿弥陀佛,一定能往生,往生之后每天能够见无量诸佛。下面经文说:
【是众生等。生时死时。自得大利终不堕恶道。】
这个『众生』就是指我们凡夫,迷失自性,在『生时死时』能够念佛,可以『不堕恶道』,可以往生净土。
【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悉得消灭。是五无间罪。虽至极重。动经亿劫。了不得出。承斯临命终时。他人为其称念佛名。於是罪中。亦渐消灭。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这是讲,时间快到了,我们就简单说,如果有临命终人,家人为他念佛,他哪怕造作无间罪业,他能够在临终的时候得闻佛名功德,也能够除这个业障,更何况小的罪业?所以临终人为他称念佛名都有如此不可思议功德,何况他自己在身体强壮的时候、头脑清醒的时候自称自念,他获得的福不可限量,念念中灭无量罪。念一句佛名,超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是指我们要志心的念佛。这一品「称佛名号品」我们就学习到此地。今天讲得不如法、不妥当的地方,请各位大德多多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