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乘修学的基础—地藏菩萨本愿经(国语) - 钟茂森博士主讲
大乘修学的基础—地藏菩萨本愿经(国语)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十六集)  2007/8/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218-0016

  尊敬的各位菩萨,各位大德,大家好!我们今天一起继续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我们来看「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我们先把今天要学习的经文念一下:

  【尔时阎罗天子。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与诸鬼王。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萨摩诃萨力。方得诣此忉利大会。亦是我等获善利故。我今有小疑事。敢问世尊。唯愿世尊。慈悲宣说。】

  这一段讲的『尔时』,就是这时候正是阎浮提阎罗王众跟无量的大鬼王众来到忉利天宫参加地藏法会的时候。『阎罗天子』就是阎罗王,他是相传在地狱里面统管,他是第五殿的王,因为第五是属於十殿阎王里头的正中,所以他算是最大的,在地狱里面统摄诸王的,因此叫他「阎罗天子」。这时候他站出来向佛行礼,『胡跪合掌』,这就是行礼致敬。「胡跪」是右膝著地跪在那里。然后向佛请法,他说『世尊』,这是对释迦牟尼佛的尊称,『我等今者,与诸鬼王』,随著阎罗天子一起来到忉利天的鬼王众实际上是不计其数。在《长阿含经》里头说到,小千世界里头就有一千阎罗王,更何况是大千世界,大千世界就有十亿阎罗王众。实际上他方的世界,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的幽冥王众统统都来参加本次的忉利大会。所以你看这个地藏法会真的是非常殊胜,与华严法会是无二无别的。他们都是『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萨摩诃萨力』,得佛力、地藏菩萨力的加持,『方得诣此忉利大会』,才能够来到忉利天宫参加这次殊胜的地藏法会。阎罗王众他们非常的欢喜,也是非常的感恩,所以他说『亦是我等获善利故』,他们来参加这个法会可以得到大善、大利益。他趁著这个机会向世尊请教问题,『我今有小疑事,敢问世尊』,说话非常的谦虚,我有一个小问题,斗胆请教世尊。如果在修学的过程中有疑问,哪怕这个疑问再小,都要向善知识问清楚、问明白,否则就会障碍我们修道的信心,所以一定要问出来,破疑生信。他说『唯愿世尊,慈悲宣说』,希望世尊大慈大悲为我宣说,回答我的问题。这是阎罗天子请法。我们再看下面佛是怎么回答他的。

  【佛告阎罗天子。恣汝所问。吾为汝说。】

  佛真的非常慈悲,他告诉阎罗天子说,『恣汝所问』,这个「恣」就是纵的意思,就是任由你来发问,把你心目中这些疑问统统问出来,我来给你回答。所以这是佛的慈悲,帮助一切众生断疑生信。我们有问题必须要去请法,佛的心清净,如果我们不请问,佛也不会给我们宣说,一定要我们有请问,就像叩钟一样,我们随叩,佛就随鸣,如果不叩,钟就不鸣。所以阎罗天子这时候就赶紧抓紧机会来请问,经上讲:

  【是时阎罗天子。瞻礼世尊。及回视地藏菩萨。而白佛言。世尊。我观地藏菩萨。在六道中。百千方便。而度罪苦众生。不辞疲倦。是大菩萨。有如是不可思议神通之事。】

  於是阎罗天子就开始请法。首先他『瞻礼世尊』,这是敬佛求法的一种礼仪,向佛行礼。因为身体正对著佛行礼,行完礼之后也不能忘记地藏菩萨,因为地藏菩萨也是本次法会的主角,更何况他是地狱中的教主,阎罗王对地藏菩萨非常的仰慕,所以他回头来看地藏菩萨,叫『回视』。然后『而白佛言』,向佛请法了。他说『世尊,我观地藏菩萨,在六道中,百千方便』,阎罗王他对於地藏菩萨度化众生的这些事情非常的了解,对地藏菩萨的威德、神力也非常的敬仰,知道地藏菩萨在六道当中用百千方便来度罪苦众生。这个「百千方便」就是用不可思议的自在神力,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而为说法。像《科注》上面说到,说在天上,地藏菩萨就现梵天身,帮助天人除去骄慢;在人道里,他就教化人修五戒十善、修布施;在地狱里面,代地狱众生受苦;在饿鬼道,令饿鬼得到饱满;对於修罗,来调伏他们的恶性;对於畜生,令它们增长智慧。所以真的是百千方便而度这些罪苦的众生,『不辞疲倦』,无量劫来地藏菩萨都是这样来度化众生的,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是他的智慧勇猛,他的神通不可思议。所以阎罗王赞叹说,『是大菩萨,有如是不可思议神通之事』。但是阎罗王众底下就提出他的问题,我们来看经文:

  【然诸众生。脱获罪报。未久之间。又堕恶道。】

  这个『脱』就是脱离,脱离恶道,『获』就是获得,就是指这些六道的众生他们得到地藏菩萨神力加持,方便教化,能够脱离罪报,这个『罪报』就是三恶道。可是刚刚脱离,『未久之间,又堕恶道』,「未久」是很短暂。经上告诉我们,六道的众生,在三恶道的时间太长,在人天道的时间非常短暂。比方说在地狱道,地狱道里面有个等活地狱,这是八大地狱之一,还不算是最苦的,最苦的是无间阿鼻地狱。等活地狱里头众生的寿命跟四王天一样,也是地狱中的一天等於我们人间五十年。所以你想想看,好不容易从地狱道出来,变成了人,结果一迷惑颠倒又造业,造业之后命终又堕到了地狱。从地狱的时间来看,到人间来走一遭,就算你寿命一百岁,可是在等活地狱只有两天,这不就是未久之间又堕恶道吗?你刚出去两天又回来了。所以阎罗王众看到这些众生为什么老是这样待在恶道里面,为什么不听地藏菩萨的教化?所以他有这种疑问。这种疑问确实是很多初学的人都会有的,佛菩萨既然这么神通广大,为什么不能把我们永远都放到善道里面,永远不要堕恶道?所以阎罗王众底下就问:

  【世尊。是地藏菩萨。既有如是不可思议神力。云何众生而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脱。唯愿世尊。为我解说。】

  阎罗王其实在这里是代我们请问,实际上阎罗王不是真正的六道众生,他不是鬼,他也是菩萨示现的,在这里来利乐有情问。他向世尊请教,说地藏菩萨既然有这么样伟大不可思议的神力,自然应该让众生永远待在善道,『永取解脱』,为什么众生,「云何众生而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脱」,为什么还老是堕到恶道里面?这个善道就是十善业道。《维摩经》上讲,十善是菩萨的净土,众生如果能够依十善业道,自然就能够永取解脱。《十善业道经》上也讲,「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这个能够断一切诸恶道苦的方法是什么?就是「谓於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就是永取解脱的方法。所以要真正得到解脱就需要在念头上下功夫,念念都要依十善业道。不仅我们这一生要依十善业道,而且还要一心一意求生极乐世界。如果不往生,哪怕是修十善业,将来能够得人天福报,但是依旧还会堕落。

  所以要想真正永取解脱,必须要真信切愿求生净土。临终这一念还是念著阿弥陀佛,念著要求生极乐世界,那么这一念就能往生。所以我们平时修善、念佛,目的就是为了在临终的时候能够不迷惑、不颠倒,依然能够念佛,这临终一念就肯定能往生。阎罗王众在这里他提出这个问题,确实我们想想自己也是如此,为什么我们不能够依止十善业?依就是依靠,止就是止於至善,止於十善业。为什么佛菩萨苦口婆心的教导,我们听不进去?或者听进去了,不肯依教奉行?所以『唯愿世尊,为我解说』,我们很希望世尊慈悲为我们解释。好,我们来看佛的回答:

  【佛告阎罗天子。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

  世尊答覆阎罗王众,他说『南阎浮提』的众生,这就是我们地球上的人,这里也涵盖了六道里面的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确实,我们的烦恼习气太深、太重了,真是刚强难化。这个其性的性是讲我们的习性,不是讲本性,本性我们跟诸佛没有两样,也是本觉本善。《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我们的本性。儒家《三字经》里面也讲,「人之初,性本善」,所以这个本性就是本善的、本觉的。但是《三字经》又讲,「性相近,习相远」,本性虽然是一样的,但是习性却有很大差别。这里「刚强」就是指习性,这就是我们无量劫来所累积的业习种子,积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面,这些习性养成了这种习惯,很难去改变它。所以「难调难伏」,调是调理、调顺,伏是什么?降伏,我们很难降伏我们那些贪瞋痴慢的习性,所以在六道当中常常是这些习性起现行,遇到了外缘又造业,一造业又堕落到恶道里头。底下经文继续说:

  【是大菩萨。於百千劫。头头救拔如是众生。早令解脱。是罪报人。乃至堕大恶趣。菩萨以方便力。拔出根本业缘。而遣悟宿世之事。】

  『是大菩萨』就是指地藏王菩萨。他在百千劫来,实际上是无量劫来,在六道当中现身,教化这些苦难的众生,在饿鬼、地狱、畜生这三途里面,没有舍离过,『头头救拔』,这真是慈悲到了极处,没有舍弃过一个众生,真的也是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千百亿化身。化身都是教化,所谓随类化身,众生因为什么样的身得度,他就现什么样的身给他教化。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要知道地藏菩萨是无处不现身,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我们一念善心生起来,要回头,地藏菩萨自然就现身,让我们能够觉悟,能够得到解脱。『解』就是解除妄想、解除分别、解除执著、解除这些烦恼业习。『脱』是什么?脱离六道轮回,尤其是三恶道,甚至帮我们脱离十法界。所以我们只要冷静的观察,确实会感到佛菩萨正在我们周围来冥冥中帮助我们。有时候哪怕是一刹那间,可能是几分钟,或者是几秒钟,能够一下触动起我们的善根,或者帮助我们解脱苦难,让我们觉悟,这些都是地藏菩萨的化身。

  我曾经在十四年前,一九九三年,当时我正在广州念大学,也学佛了,一开始学佛就念《地藏经》。有一次妈妈就带著我去五台山朝山,在五台山住在寺院里面住了一个多礼拜,觉得很清净。下山以后住到了石家庄一个旅店里面,结果就在当天的晚上做了个恶梦,就梦到了很多的鬼要来袭击我,来攻击我,当时我在梦中非常的害怕。因为平时有念《地藏经》,在梦里就想到,地藏菩萨是管这些鬼的,这些鬼都会很敬畏地藏菩萨。所以我这时候赶紧念南无地藏王菩萨,结果没念两句,就被人敲门的声音敲醒了,原来是我的母亲出去外面晨运回来,她就敲我房门把我叫醒,我这一醒,这些恶梦的梦境就自然解除。我自己就恍然大悟,原来我自己的母亲就是我的地藏王菩萨。所以地藏王菩萨现身,「头头救拔」,把我从这个恶的梦境当中救拔出来。实际上我们想想,我们现在过的每一天不正是梦境吗?《金刚经》上面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统统都是梦,在梦里面有善的境界、有恶的境界,但是统统都是梦境,它的性是空寂的,所谓相有性空、事有理无。我执著这个梦境,在这个梦境里面就受苦,苦从哪来?执著当中来的。所以在这个梦境当中我们向地藏王菩萨求救,地藏王菩萨立即现身帮我们解除。在他看来这是非常简单的一桩事情,他看到我们在这梦境里面迷惑颠倒,所以冤枉的受这些苦难,因此,要让我们解脱,要让我们得度,无非就是让我们从这个梦里面觉醒过来。你迷在里面不肯觉悟,这就是苦海,这就是六道轮回。

  所以下面经文讲,『是罪报人』,「罪报人」指的是六道众生。实际上不仅是六道众生,乃至十法界,包括四圣法界这些缘觉、声闻、菩萨、佛,十法界里面的佛,他都没有明心见性。所以《楞严经》上讲这些小乘的,乃至《华严经》上讲十法界里头的这些众生,统统是罪报人。『乃至堕大恶趣』,这个「大恶趣」就是指的三恶道。因此我们知道,菩萨度化众生的范围就是包括十法界所有的众生。『菩萨以方便力』,这个「方便力」是什么?就是用教学,他教化我们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菩萨唯一能够帮助我们的就是让我们觉悟,觉悟了之后苦就没有了。这个苦是自作自受,菩萨没办法代替我们受苦。菩萨能够帮助我们的就是给我们把这个事实真相说清楚、说明白,让我们自己放下,放下苦的因,苦的果就没有了。所以『拔出根本业缘』,这个罪报的「根本业缘」是什么?就是贪瞋痴三毒,贪又是三毒的根本,所以生死的根本就是贪爱。所以我们要拔出根本业缘就要拔除我们的贪爱,正所谓「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我们要脱离六道要把我们的贪爱放下,对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不要有贪爱、不要有染著,念就念阿弥陀佛,要专一。专一这是净念在相继,心净则国土净,你才能生净土。所以在六道当中,一念觉悟就能够超生。

  『而遣悟宿世之事』,能够把贪爱拔除,自然这个宿世之事就能够自悟了,因为这种能力是本有的,我们现在迷失了这种能力,就是因为我们贪瞋痴的烦恼业习障碍住了。所以只要把这些烦恼习气放下,自然能够遣悟,这个遣就是菩萨帮助我们,让我们悟入,了解宿世之事,这是教学里头重要的内容。最低限度的「悟宿世之事」就是要认识三世因果,知道善必有善报,恶必有恶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所以这是因果教育,这是菩萨教学里头的重要科目。而更深层次的一个因果是什么?就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我们能够念这句阿弥陀佛,念念都是佛相继,就是净念相继,自然就会得成佛之果,这是佛的知见。《法华经》上讲「要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我们自己要懂得直下承当。好,请看下面经文:

  【自是阎浮众生。结恶习重。旋出旋入。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作度脱。】

  菩萨在无量劫来教化众生,不辞疲倦,可是阎浮提的众生自己的恶习种子太多了,我们说业障太重了,所以在恶道里面『旋出旋入』。这不是菩萨不慈悲,不是菩萨不愿意度化我们,而是我们自己不肯接受菩萨的教化。所以这一开头两个字,『自是』,这完全是自己害了自己,自己造业自己受报,怪不得菩萨。『结恶习重』,这个恶习,归纳起来就是贪瞋痴三毒,这些习气非常重,导致我们在三恶道里面很快的「旋出旋入」,刚出去,很快的又回来。出去的时候在人天享福,造作恶习恶业很容易,一堕到恶道里面那就是久远的时间。所以我们不肯听菩萨教诲,虽然菩萨非常的耐心,苦口婆心,不断的示现,但是我们不肯相信、不肯接受,所以『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这是让菩萨很辛劳,无量劫来度化这些众生。

  度脱众生,菩萨一定是先度那些根成熟的众生。《科注》上有个比喻非常好,它说就像一个农夫种植果树,树上的果子成熟,有的先成熟,有的后成熟,这位农夫一定是先摘取成熟的果子,那些没成熟的果子先过几天再看。所以菩萨度化众生也是如此,先度根熟的众生。什么叫做根熟的众生?用《阿弥陀经》里头的定义,就是这类众生,「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他们的善根、福德具足,於是菩萨就给他们做增上缘,来给他们做善知识。什么是善根?善根就是接触到了这个法门,尤其是这一生成办的净土法门,他能信、能解,这就是善根。什么是福德?他信了之后,理解了之后,他能够照做,老老实实的去念佛,老老实实的断恶修善,能行、能证,这就是福德。净土宗的证就是指往生净土,往生净土就是一生成佛,这就是证。所以我们今天有这个殊胜的因缘遇到了净土法门,遇到了我们师父上人把净土法门讲解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这是最殊胜的因缘。我们真要努力的学习、深入,加强我们的信解,落实行证,这样子善根、福德、因缘就成熟了。确实,成熟不是偶然的,也是无量劫来的薰修,到今天成熟了,所以这个因缘非常的稀有难得。好,下面我们来看经文为我们举出一个比喻,比喻众生在这六道里面怎么样迷惑颠倒,菩萨又怎么样教化他们,让他们得到解脱。

  【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误入险道。其险道中。多诸夜叉。及虎狼师子。蚖蛇蝮蝎。如是迷人。在险道中。须臾之间。即遭诸毒。】

  这个比喻说的是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六道里的众生,他『迷失本家』,「本家」比喻什么?比喻自性,他迷失了自性,自性是本有的。虽然是本有,他迷了,所以好像是失去了,实际上他没有真正失去,自性本不动摇,他没有失去,但是他因为迷了,好像是失去,自性的作用被大大的扭曲了,这是迷路了,就『误入险道』。这里的「险道」就是险恶的道路,那就是指六道轮回。佛常常跟我们讲,轮回路险,在六道当中邪恶的多,很容易就堕落了,哪怕是到天上享福,天福也有享尽的时候,哪怕是色界天人,他们有所谓定共戒,用定功,功夫很深,可是定功如果失掉了,他的寿命终止了,他又要堕落,堕下来之后通常都是堕三恶道,所以这是险道。这个险道当中,『多诸夜叉,及虎狼师子,蚖蛇蝮蝎』,这个夜叉、虎、狼、狮子、蚖蛇、蝮蝎都是比喻。夜叉就是指我们的心,心能够把功德都吃掉,就是夜叉。具体的说,是什么心?贪瞋痴慢的心、烦恼的心、恶业的心。虎代表什么?代表慢,老虎很傲慢,看它的样子。狼代表什么?代表贪,贪狼,因为狼吃东西的时候,如果不吃饱它不肯停止,所以称它叫贪狼。狮子,这是兽中之王。它之所以能成为兽中之王是过去生中它持戒,所以有这个福报。但是它没有净慧,而且加上它执著自己的戒,生起傲慢,所以就堕到了畜生,这是愚痴,所以狮子代表痴。蚖蛇、蝮蝎这都很毒,它们代表瞋恚。所以你看看,虎、狼、狮子、蚖蛇、蝮蝎代表的是贪瞋痴慢,我们在这种境界当中真的叫险道。所以『须臾之间,即遭诸毒』,「须臾」是时间非常短暂,很快就受这种毒害。内里面有这些贪瞋痴慢的烦恼,外面又都是这些五欲六尘的诱惑,尤其是现在,六尘境界统统都是诱惑我们,让我们造作罪业的。所以在现代这个社会里面,只要稍不谨慎,一失觉照,就「即遭诸毒」,马上就堕落了。今天我们上半场的时间到了,我们先休息五分钟。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看《地藏菩萨本愿经》,「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下面的经文是这样的:

  【有一知识。多解大术。善禁是毒乃及夜叉诸恶毒等。忽逢迷人欲进险道。而语之言。咄哉男子。为何事故。而入此路。有何异术。能制诸毒。】

  这段经文是讲,当六道众生快要进到险道里面的时候,很快就可能被那些夜叉、虎、狼、狮子、蚖蛇、蝮蝎给毒害,这时候有一位善知识,这位善知识就是地藏菩萨,他神通广大,他『多解大术』,他有智慧、有能力能够解决、解脱那些毒害。『善禁是毒』,就是善於对治这些毒害,也就是对治那些烦恼习气。不仅自己能够解脱,而且能够帮助人来对治。这些毒害就是前面讲的夜叉等等。『忽逢迷人』,忽然就看到了这个六道众生,这个迷路之人,『欲进险道』,他将入还未入险道之时,「险道」就是指三恶道。於是这位善知识马上提醒他,『语之言』,告诉他,『咄哉男子』,「咄哉」就是一种呵斥的意思,警惕他,「男子」,不一定是男的才叫男子,男子、女人这个「男子」都包括。《科注》上讲,说这个男子是什么?代表丈夫,大经上讲,「能见佛性,是名丈夫」,所以佛也叫做大丈夫。他本有佛性,而现在他迷了自己的佛性,所以用男子来称呼他,这是警醒他不要忘了你本有的佛性。『为何事故』,你为什么要『而入此路』,到这个险道上来?这是三恶道,进去之后很难出来的。

  本经上有说,三恶道,尤其是地狱道,只有两种人可以进入,「若非威神,即须业力」,如果不是菩萨神通救苦而来,那必定是随业受报而来。所以这位善知识就问这个迷路人,『有何异术,能制诸毒』,你有什么样的本事可以制伏这些毒害?确实,一般凡夫做不到。贪瞋痴慢的烦恼习气,这是毒害,贪瞋痴就叫三毒,一遇到恶缘,不善的境界,马上心里的贪瞋痴就勾出来。所以真正要修行最好要远离那些染污的环境。所以古时候你看那些真正修行人,都躲到深山老林里面去修行,就是为了避免污染、避免落入险道。所以我们在末法时代,在这样染污严重的社会里面来学佛,真的要提起万分的警觉,很容易就遭诸毒害,所以还是尽量的要回避那些不好的缘。下面经文说到:

  【是迷路人。忽闻是语。方知险道。即便退步。求出此路。】

  这个『迷路人』是将要堕到恶道里的人,走到险道里他不知道,突然之间遇到了这位善知识来教化他,这是菩萨示现为他说法,告诉他,你走的这条道路是险道,你造作这些贪瞋痴慢的恶业将来就堕三恶道。他听了菩萨的教导就恍然大悟,知道自己走错了路。所以『即便退步,求出此路』,他马上就停止了脚步,「退步」,就是止住了,止住止什么?止的是十恶业,从恶业里头回头,修十善业,这叫「求出此路」。真正修十善业就能离开三途、就能够求得人天,哪怕是一生造恶,临终听到善知识的教导,他能够悔悟,一念从恶回头,依止善业,临终这一念就决定他下一生的去向。所以他临终是善念,就能够到善道,而临终如果是念佛,求生净土,他这一生就能够永出三界六道,能够横超三界,即生成佛,所以这个功德实在是不可思议的。

  我们现在学佛,明了这个道理,知道险道很容易进入,我们要懂得退步,听到佛菩萨的教诲就要做到即便退步,求出此路。以戒为师,从哪里做起?落实《弟子规》、落实《太上感应篇》、落实《十善业道》,这就叫做退步,求出此路,出什么?出三恶道。也要懂得以苦为师,我们这一生所希求的就是往生极乐世界,不要再回来搞轮回了,生生世世搞生死轮回搞得腻味了,真是生死疲劳,所以要懂得以苦为师。世间这些享受少一点,生活苦一点,能够警醒我们觉悟,帮助我们放下。如果是享受得很好,这就容易迷,这世间就放不下,出离的心就没有了。好,请看下面经文:

  【是善知识。提携接手。引出险道。免诸恶毒。至於好道。令得安乐。】

  这位『善知识』就是地藏菩萨,遇到了这位迷路人就帮助他,『提携接手』,就是伸出援手拉他一把,救他出险道,『引出险道,免诸恶毒』。从三恶道里面出来,他能够断恶修善,从恶业回头,依止十善,这就能够出险道,就能够脱免这些恶报。『至於好道』,「好道」就是人天,能够得到安乐。恶道里面太苦了,一堕进去之后,不仅时间漫长,而且要回头是极不容易的。如果在地狱里面能够回头,他只要生一念善心,就立即能够脱离地狱,但是这一念善心非常不容易生得起来。不像人道,人道就容易生起善念,六道当中最容易觉悟的是人道,所以佛菩萨教学特别重视人道。在你还没有堕落,还没有进三恶道之前,佛菩萨就把守在恶道的门口,劝你回头。劝你,你能够听得进去,你能够接受教导,这就能够回头是岸,就能够回到好道上,得到安乐。真正的好道还不是人天,而是什么?佛道、菩萨道,走这个道才是得到永恒的安乐。不仅我们永远不再受六道苦,而且真正发心、发大愿普度众生,从实践佛法里面得到法喜,这是真正的安乐。好,下面经文说:

  【而语之言。咄哉迷人。自今以后。勿履是道。此路入者。卒难得出。复损性命。是迷路人。亦生感重。】

  这位善知识在这个险道路口劝止这位迷人,劝他回头。『而语之言』,就是告诉他,『咄哉迷人』,这是再次警醒他,你『自今以后,勿履是道』,你现在明白了,你回头了,可是以后就不可以再造恶业,再造恶业你又会到这条险道上来,所以劝导他要严持戒律。而戒律的根本就是《观经》三福里面的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具体的说就是落实儒释道这三个根,《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能够帮助我们离恶道苦。《观经》里第二福,「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修好道,帮助我们得二乘圣果。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修菩萨道。所以菩萨教我们从恶道里回头,去修好道,修菩萨道,真正得到离苦得乐。『此路入者,卒难得出,复损性命』,这条路,三恶道进去容易,出来就难了,「复损性命」,就是命都丢了。这里的性命指的是什么?法身慧命,这些贪瞋痴慢损害我们的法身慧命。『是迷路人』,这位迷路的人经菩萨点化,从恶道里面脱离,他觉悟了,回头了,临走之前对菩萨非常的感恩、非常尊重。好,请看下面经文:

  【临别之时。知识又言。若见亲知。及诸路人。若男若女。言於此路。多诸毒恶。丧失性命。无令是众。自取其死。】

  这位善知识在跟他告别的时候又跟他提醒,他说『若见亲知,及诸路人』,你自己从这个险道里回头了,见到自己的亲戚好友,甚至是不认识的人,要劝化他们。这些也是比喻,「亲知」可以说是已经入了佛门的人,「诸路人」,还没有入佛门,还在生死的道路上这些人。『若男若女』,这些人,男的、女的都要跟他们讲,此路『多诸毒恶,丧失性命』,这条路确实充满了毒恶,你要是造作贪瞋痴慢这些恶业,将来就要受恶报,还会「丧失性命」,损失法身慧命,所以也是告诉大家不要重蹈覆辙。真正希望不要遭这些毒害就要懂得改心,改变自己的心里,从贪瞋痴慢里面回头,转变自己的心就能够转变这个境界。『无令是众,自取其死』,不要让这些众生又误入到险道里面,他们如果造作贪瞋痴慢,自己就要受报,自作自受,所以叫「自取其死」,没人代替得了。所以我们真正有慈悲心,看到这些恶业的众生,尽量的劝导他们,不要让他们自取其死。劝导他们就是让他们接受圣贤教育,这些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尤其重要。现在的教育,方式、手段很多,不仅是书本可以赠送给他,也可以赠送给他们光碟,或者是把我们教学的网站地址送给他,鼓励他多听,总是创造因缘,让他们能够接受圣贤教育。只要能够接受,他能够相信,能够依教奉行,这就免了恶道。好,请看下面经文:

  【是故地藏菩萨。具大慈悲。救拔罪苦众生。生人天中。令受妙乐。是诸罪众。知业道苦。脱得出离。永不再历。】

  这一段是以法来合显,就是把前面所说的险道里的这个比喻合到了地藏菩萨教化众生这上面来讲。『是故地藏菩萨具大慈悲』,地藏菩萨具有无量的慈悲,跟众生是同体这种大悲。『救拔罪苦众生』,他救拔的方式就是劝导他们断恶修善,忏悔罪业,回头是岸。凡是在恶道里的众生,能够一念忏悔,能够真正回头,就能脱离三恶道,『生人天中』,所以忏悔非常的重要。忏悔最重要的是用真诚之心,用真诚心忏悔,哪怕是过去造作的罪业再多,我们真愿回头了,就能够脱离罪苦。正所谓谚语里讲的,「浪子回头金不换」,浪子造作这些恶业,那是因为他迷,他糊涂,他如果觉悟,知道自己错了,真诚心忏悔,确实就能够从恶道里出离,「生人天中」。这一念迷就是轮回六道,一念觉就超凡入圣了。

  《无量寿经》里告诉我们,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大愿,令九法界的众生都平等成佛。所以这个法门非常的殊胜,不可思议,问题是我们肯不肯相信,肯不肯接受,自己造作了很多恶业,真能往生吗?有这些怀疑。有这个怀疑当然他就不肯合作,不肯合作、不肯依教奉行佛就没办法了。所以我们对於佛菩萨的教诲一定要深刻的相信,处处要用真诚心。佛是真诚的,我们自己也要学佛那样真诚待人,绝不自欺欺人。能不能往生就看我们是不是有这种真诚心,真愿意回头、真愿意求生净土就决定往生。而且往生之后的品位高低也是看我们的真诚心,真诚心如果是圆满,那你就是上品上生,品位低的,那是真诚心欠缺了一点,仅此而已。所以学佛关键是要用这个真诚心,在什么样的境界里面都是这样真诚。善缘、恶缘,别人不管用什么心对待我,甚至要毁谤我、陷害我、污辱我,我对他还是要用真诚心,这个真诚心才使我们能够超凡入圣。

  『生人天中,令受妙乐』,在人天中享受快乐,知道这个乐,要懂得怎么样的乐才是妙乐。如果在享乐的过程中时时觉悟,这就是妙乐,如果在享乐里面迷了,迷了,这个乐就不妙了。譬如说在富贵人家里头,他可能很喜欢穿著打扮,看到别人每天穿的服装很新潮,自己心里面就坐不住,每天想著如何跟人家赶潮流,这是不是妙乐?这种乐不妙,每天心里都很大压力,都要去追逐这些潮流,口袋里的钱统统都送给那些服装设计师去了,自己生活上也带来了压力,真正懂得享乐的人他是知足常乐。别人说你这个服装如果老是不换,每天穿一样的服装,看到都赶不上潮流,甚至穿出去被人笑死了。笑死,我们师父说,是别人死,不是你死。所以我们要觉悟,真正自己少欲知足,这才是真正快乐。心里面不求名利、不求利养,真正一生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像释迦牟尼佛,你看他连王位都不要,他要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一生就是来奉献,来帮助众生,他的乐真是妙乐,这种乐脱离世俗,超凡入圣的乐。

  『是诸罪众,知业道苦』,本经一开端诸佛就赞叹释迦牟尼佛,说他是在五浊恶世示现成佛,知苦乐法,知道什么法是苦的、什么法是乐的。我们听了佛的教诲之后也知道业道苦。业道就是什么?造业,不觉悟,起心动念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这叫业道。如果反过来,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叫菩萨道。迷的结果就是苦,觉的结果就是乐。『脱得出离,永不再历』,「脱」就是脱离恶道,不仅是三恶道脱离了,而且是六道都脱离了,怎么脱离?不执著就脱离六道。所以脱离是当下就能脱离的,还是你现在这个身体,你要是放下执著你就脱离六道。这叫即世间出世间,身体在这个世间,可是你已经出了六道。如果放下分别,你就脱离十法界了。所以「永不再历」,不再经历恶道,这就是要我们放下分别执著,这是我们要学习。譬如说穿衣服,不要执著这衣服是美的还是丑的,它能穿、能保暖、穿得舒服就好;吃饭的时候,不要分别好吃不好吃,这么多的分别执著,那就没办法出离。所以平时日常生活当中就要懂得出离。好,请看下面经文:

  【如迷路人。误入险道。遇善知识。引接令出。永不复入。逢见他人。复劝莫入。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脱竟。更不复入。】

  这是和前面的一段比喻。他说『如迷路人,误入险道』,这是前面讲的,那个人迷失本家了,进入险道,很快很可能就遇到这些夜叉、虎、狼、狮子、蚖蛇、蝮蝎这些毒害。遇到善知识,这就是前面讲的,这位知识多解大术,能够善禁是毒,提醒这位迷人,让他出离这个险道,帮他接引出来,永远不会再重蹈这个覆辙。这个迷人明白以后,『逢见他人,复劝莫入』,他看到人如果也是造作这些贪瞋痴慢恶业,又要堕入恶道,也这样子劝导他,不要入这个险道,这样辗转的教化。『自言因是迷故』,这是自己说过去我曾经迷了,迷了之后造作罪业,快要进到险道里头,遇到善知识劝导,才能得到解脱,不至於堕入恶道。所以觉悟了就再也不走这个回头路,真正一切时、一切处都不要迷惑。不仅不分别、不执著,而且不起心、不动念,这就真正觉悟,就『更不复入』,不会再回头了。好,请看下面经文:

  【若再履践。犹尚迷误。不觉旧曾所落险道。或致失命。如堕恶趣。】

  这一句就和前面的比喻,难调难伏的这些众生,恶业习气非常深重,所以『若再履践』,又堕到了恶道里面,不能够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所以又迷了。一迷了之后,『不觉旧曾所落险道』,对过去所经历的恶道记不起来了。菩萨教化我们真的是无量劫来,我们堕在三恶道里的次数是无数次的,今天能够脱离三恶道,这是地藏菩萨的教诲,可是如果我们一迷惑颠倒,又纵容我们的贪瞋痴慢的习气,这就不觉了,不觉之后又会堕落。所以我们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这样?每天我们听经闻法,好像觉悟了,可是一不听经,马上这个贪瞋痴就起现行,又不觉了。贪就感应饿鬼道,瞋就感应地狱道,痴就是畜生道,这都是险道。所以『或致失命,如堕恶趣』,到最后真的在险道中遭到毒害,堕到恶趣里面。这个「失命」就是代表堕落到恶道。好,请看经文:

  【地藏菩萨方便力故。使令解脱。生人天中。旋又再入。若业结重。永处地狱。无解脱时。】

  地藏菩萨他用善巧方便来使众生觉悟,只要在恶道里面生一念善心就『使令解脱』,他就从恶道里出来了。可是他生到人天里面又迷了,在人天享福很容易迷,一迷,『旋又再入』,又入到了恶道。所以菩萨就是这样久经劫数度化我们,众生都度不尽,就是因为业习太深重。『若业结重,永处地狱,无解脱时』,这个罪业造的深的,业障太重的,他不肯受教,不肯听菩萨教诲,菩萨给他示现他也不认识。这一类人也很多,不肯接受佛陀的教育,不肯接受圣贤教育,他的果报永处地狱,没有解脱的时候。堕到地狱里面,那个时间论劫来计算的,太长了。这一段是佛为我们开示,提醒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在顺逆境界里面懂得降伏自己的烦恼习气,断贪瞋痴,就不至於入这个险道。下面这一段是阎罗王众里头恶毒鬼王他的一个报告。我们来看经文:

  【尔时恶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诸鬼王。其数无量。在阎浮提。或利益人。或损害人。各各不同。然是业报。使我眷属。游行世界。多恶少善。】

  这位『恶毒鬼王』是众鬼王之首,位列第一的,他这时候向佛请教,『合掌恭敬』是对佛的敬礼,『白佛言』是向佛报告。他说『世尊,我等诸鬼王,其数无量』,在我们这个世间确实鬼的数目是无量无边,都在这个阎浮提里头,这是在地球上。所以佛告诉我们,地球上是人鬼杂居,人和鬼的空间是交错在一起的,我们看不到鬼,两个空间虽然是重叠起来,但是互不妨碍,但是有很偶然的因缘人和鬼会相撞起来,他们之间互相有感应。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经验,譬如说走到一个地方,觉得这个地方阴森森的,好像很可怕,汗毛直竖,这里面很可能就是鬼的磁场。如果我们真正修行,我们起心动念都是善,那么鬼他对我们很尊敬。如果我们心里面有邪恶,有这些三毒烦恼,那么鬼就会瞧不起我们,瞧不起我们有时候会捉弄我们。所以这个鬼王说,『或利益人,或损害人,各各不同』,「利益人」就是因为鬼尊敬你,你是个善人他就拥护你,给你利益,如果你是个恶人,恶念很多,鬼就瞧不起你,他就会损害你。所以都是因为各人心地不同,招致不同的果报。『然是业报,使我眷属,游行世界』,这是鬼的业报,在这个世界里面这些鬼很多,在这里游历。『多恶少善』,他们造恶的多,做善的少,也就是说利益人的少,损害人的多。为什么?这是因为我们这个世间恶人多善人少,造作恶业的人多,所以鬼他就损害人多,造作善业的人少,所以鬼利益人也就少。这个善业、恶业的标准是五戒十善。好,我们来看下面,恶毒鬼王继续说:

  【过人家庭。或城邑聚落。庄园房舍。或有男子女人。修毛发善事。乃至悬一幡一盖。少香少华。供养佛像。及菩萨像。或转读尊经。烧香供养。一句一偈。】

  这些鬼王他们『过人家庭』,这些鬼神经过人的家,『城邑聚落』就是指都市,『庄园房舍』,经过这些人居住的地方,看到『男子女人』,这些人能够修善,哪怕是『修毛发善事』,这个「毛发」是比喻善事很小,小到什么?下面举出一些例子,善事有哪些?『悬一幡一盖』,前面我们跟大家报告过,「幡」和「盖」都是表法的,悬幡表示宣扬佛法,悬盖是表示防止污染,推动佛陀教育来防止精神污染。鬼看到我们宣扬佛法他都会很欢喜。『少香少华』,这是表示修行,「香」代表戒定,「华」代表六度的因。『供养佛像,及菩萨像』,这是瞻礼供养,向佛菩萨学习,见贤思齐。『转读尊经』,读经是要真正去解经义,解经义之后能够依教奉行。『烧香』也是在读经的时候可以燃香,供养经典的。如果能够读经,依教奉行,哪怕是『一句一偈』,这是修的善。如果鬼神见到了他们会怎么样?我们来看经文:

  【我等鬼王。敬礼是人。如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敕诸小鬼。各有大力。及土地分。便令卫护。不令恶事横事。恶病横病。乃至不如意事。近於此舍等处。何况入门。】

  所以这些鬼神见到你做这些善事,恭敬你,就像恭敬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一样,把你当佛一样的恭敬,他们就派遣这些小鬼,包括这些土地神,都有大力的,有神通力的,来拥护你,所以你家里就不会有这些『恶事横事,恶病横病』,我们说消灾免难,『乃至不如意事』,都不会接近你的房舍,接近都不会,更『何况入门』,所以你不受灾难。在现前这个社会非常的重要。所以真正要消灾免难,得到鬼神的卫护,就要自己断恶修善,依教奉行。下面佛赞叹:

  【佛赞鬼王。善哉善哉。汝等及与阎罗。能如是拥护善男女等。吾亦告梵王帝释。令卫护汝。】

  佛听了鬼王的报告非常欢喜,赞叹他『善哉善哉』,他们能够如此断恶修善,护持善人,这是佛对他们赞叹。所以也会告诉『梵王帝释』,「梵王」就是大梵天王,「帝释」就是忉利天主,请这些天人也来卫护这些鬼王,因为这些鬼王卫护修善的人,所以他们的果报也得到天人的卫护,这都是他们的好的因果。这一段恶毒鬼王的报告就学习完毕。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学习当中,我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