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修学的基础—地藏菩萨本愿经(国语)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十四集) 2007/8/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218-0014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我们来看「如来赞叹品第六」,先把今天要学习的经文念一念:
【阎浮众生。於此大士。有大因缘。是诸众生闻菩萨名。见菩萨像。乃至闻是经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现在殊妙安乐。未来之世。百千万生。常得端正。生尊贵家。】
这一段是极力的赞叹对地藏菩萨闻名、见像的利益。『阎浮众生』就是我们这个世界地球上的众生,跟地藏菩萨『有大因缘』。地藏菩萨称为『大士』,因为这位菩萨能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因此称他作「大士」。我们地球的众生跟这位菩萨有很深的因缘,也就是说对菩萨的信心很坚固,这种缘分是宿世以来结下的很深的缘。所以我们这些众生,『闻菩萨名,见菩萨像』,这是讲闻名、见像。譬如说在中国大陆里面很多的名山古刹,过去都是古道场,现在这些寺院成为观光旅游的景点,一般寺院都会供地藏像,在里头看见菩萨的形像,听到一句南无地藏王菩萨,这是一历耳根,一历眼根,永为道种。所以知道菩萨的名号、菩萨的形像能带给众生殊妙安乐的利益,我们就应该努力的去普及,总是希望佛菩萨的形像愈广泛愈好,佛菩萨的名号听到的人愈多愈好。譬如说现在印像很方便,甚至在报纸上登佛菩萨的广告,譬如说登上「请常念南无地藏王菩萨」,或者「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就让很多众生看到这个报纸他就能念上一句,这都是跟众生结法缘。或者是听闻经典,『乃至闻是经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这是讲这部《地藏经》,「闻」不是说只是听到,是要真正听了之后了解这个经义,了解经义以后他自然能够依教奉行,所听闻奉行的哪怕是三字、五字,哪怕是一个四句偈、一句经文,得到的利益都非常殊胜。『现在殊妙安乐』,这是指现在得到的利益,你看非常明显,这是我们一般人所求的,心想事成,幸福美满,这是能解能行本经三字五字、一偈一句得到的功德。如果是闻名、见像或者是听闻经典,哪怕他不理解,不理解有没有利益?利益就小,但是也是有利益,至少这个佛的种子给种下去了,佛种种下去以后将来必定有缘开花结果。
『未来之世,百千万生,常得端正,生尊贵家』,这是讲来生后世的果报。所以你看他有这样的一个善知识、有这样的同参道友来帮助他,让他能够结出这样的胜因缘。闻名见像,听经闻法,他得到「百千万生」有相好端正,而且常生尊贵之家。我们今天能够在这里学习《地藏经》,看到这部经典能够生欢喜心,愿意来读诵,愿意来学习、讨论,这都是过去生中有缘人,跟地藏菩萨有深厚的因缘,一定也是过去闻名、见像,闻经三字五字、一偈一句,所以宿世结下的佛缘,我们今天遇到了才会生欢喜心。生欢喜心,最关键的,我们这一生要把握这个因缘,一定要在这一生成就,不能够老是闻三字五字、一偈一句就罢了,不能够真正落实地藏菩萨的教诲那就没有用,这一生又空过了。所以真正明了,我们真正觉悟,这一生依教奉行,《地藏经》里面教导我们孝亲尊师,教导我们修十善业,要努力的奉行,扎好大乘修学的根基,然后一心一意念佛求生净土,这一生决定能够成就。好,我们来看下面经文:
【尔时普广菩萨。闻佛如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已。胡跪合掌。复白佛言。世尊。我久知是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议神力。及大誓愿力。为未来众生。遣知利益。故问如来。唯然顶受。】
这段话是普广菩萨跟世尊来个总结的报告,因为这品经文是普广菩萨启请的,把地藏法门修学的功德利益为我们说明。所以『尔时』,就是普广菩萨听完释迦牟尼佛教学这一座完了这时候,『闻佛如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已』,这个「已」就是圆满了。听到佛赞叹地藏菩萨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后,他『胡跪合掌』,跪是对人最尊敬的一种礼节,普广菩萨在会中是代表学生,向老师释迦牟尼佛跪下,这是代表尊师重道。这里跪是说「胡跪」,我们说胡人的跪法,胡人就是外国人,外国人古代就称胡人,中国人称为汉人。胡人的跪法是一只脚的膝盖著地,另一只脚膝盖不著地,单膝跪下。一般是右膝著地,因为右膝比较有力,能够跪得长久。这种跪法起来比较方便。为什么?因为要随时听命於老师的呼唤,老师有什么事情,真的所谓「父母呼,应勿缓」,马上就答应,「父母命,行勿懒」,马上能够站起来到老师跟前服务,这是便利於承事老师。所以你看菩萨为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在教学,教导我们念念不忘奉事师长这种恭敬、尊重的态度。「合掌」,合掌是表一心,十个指头合在一起,这是表示一心一意,这是恭敬,思想不散乱。如果是指头张开,这样子张开的话,代表思想混乱,这就是不恭敬人。所以一合掌心就收起来了,这些妄想、妄念统统放下,一心专注,这样的意思。
『复白佛言』,这是向老师报告。「白」是下对上的一种致辞。他说『世尊,我久知是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议神力』,可见得普广菩萨不是普通人,他也是跟地藏菩萨一流人物,也是等觉菩萨,所以他已经久知地藏菩萨有如此不可思议神力。这个「久知」是他知道得太久了,对地藏菩萨的神力、他度生的大誓愿力了如指掌,他知道得太清楚了。今天他在忉利大会上请问世尊地藏菩萨利益人天因果等事,世尊就为普广菩萨、为我们听经的大众说出这些不可思议的神力和他的大誓愿力。这是普广菩萨慈悲,代我们请问,我们众生,我们是凡夫,不晓得怎么个问法,问不出来,一定要内行的人他才能问得出来,所以普广菩萨在这里是明知故问。为什么明知故问?这是利乐有情,让有情众生得到利益、得到法喜。所以这是表演,跟世尊配合教学,就好像在舞台上面两个人唱双簧戏,这一问一答就把地藏菩萨的功德就给说出来了,大家听到之后就法喜充满。所以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跟老师在一起,有时候老师主动说话不方便,学生在旁边请问老师,那么听的人统统得到利益。所以我们每个礼拜协会这边礼拜五是我们师父上人学佛的答问,大家也可以写很好的问题问师父,这样子能让大家听了之后得到受用,我们每个礼拜天也有一个修行与生活的座谈会,我是不敢说学佛答问,我还没有资格能够答问,但是如果能够提出问题来大家一起来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让我得到利益,你们大家个个都能得到利益,这也是利乐有情问。所以功德怎么做,有智慧的人就懂得做功德,这么一问,真的,不可思议的功德就得到了。所以普广菩萨在这里是很会修功德。就像《无量寿经》上阿难尊者请问世尊,为什么世尊今天「威光赫奕,如融金聚」,跟往常不一样?这么一问,结果把《无量寿经》给问出来了,净土第一经。所以世尊赞叹阿难,善哉!善哉!你问得太好了,你这么一问,你的功德「胜於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而且布施的功德再加上百千万倍,你得到这么大的功德。这些地方都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的。
所以普广菩萨是『为未来众生,遣知利益,故问如来』,你看这句话讲得很清楚,普广菩萨为什么问?是为了利益未来众生,让我们得到利益。所以我们看到这句真的也非常感恩普广菩萨,感恩最重要的是落实於行动,真正依教奉行,把《地藏经》的教导落实到我们的心行当中,这才不辜负普广菩萨一片苦心。所以『唯然顶受』,这就是我们应该依教奉行。普广菩萨也代我们说了,「唯然顶受」,这是非常恭敬,唯然是答应、承诺,顶受,顶是头顶,人身体里最高贵的,接受这种最高贵的佛法我们一定要好好的奉行。下面普广菩萨为了流通经典,特别请教世尊。我们来看经文:
【世尊。当何名此经。使我云何流布。】
普广菩萨代替我们请示世尊,世尊在经里面已经讲了很多,讲了地藏菩萨功德利益之事,这部经题目应当叫什么?知道了经题,日后便於集结经典的时候来流通。通常真正懂得做文章的人,他们都是先把文章写出来,然后最后定题目。世尊讲经也多半是如此,把这个经讲完了,然后再给这个经定一个题目。有时候世尊没有亲自定题目,是集结经典的人,这些弟子们给经定一个题目。但是这是比较少数,多半佛是自己说出经题,因为有了经题,经的主旨、大义就能够出来。所以看经题就能够了解这部经的内容,对流通经典是很大的方便。所以『使我云何流布』?「流」就是流通,「布」就是散布,我们要把《地藏经》要尽力的去流通散布,普广菩萨在这里也代表我们去承诺。古代流通经典多半是靠手抄,书写经典,所以得到一部经典非常不容易。现在流通经典方便了,印刷术发达,所以一开机可以大量的印出这些经典,然后去赠送,这是现代流通散布依靠科学技术有很大的方便。除了印刷经本,也可以用现代的各种媒体技术,譬如说念诵经典的CD,或者是讲解《地藏经》的这些光碟,或者是电脑的影音档案,或者是文字稿,也可以上网流通,也可以上卫星电视流通播放,这些都是流布的方法。现在技术发达到手机上面都可以接收这些电视台的节目,也可以上网,所以这些手机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流通的接收器,佛法很能够顺利的送到每个人的手掌心。所以这些都是我们学佛的弟子们要赶上科学的时代,用最方便、最新的技术来广泛流通这些宝典。好,我们来看下面佛的回答:
【佛告普广。此经有三名。一名地藏本愿。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经。】
这是佛为普广菩萨说出本经的经名,有三个名字,第一个是『地藏本愿』,这是从地藏菩萨的愿力上面来说的。「地藏本愿」就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是伟大的弘愿,值得一切诸佛如来的赞叹,值得一切众生的景仰。有愿必定就会有行,地藏菩萨说到做到。如果只有愿而没有行为,没有落实,这个愿不就是空愿吗?所以第二个名字也很重要,『地藏本行』。本愿一定包含著本行,本行一定有誓力,所以第三个名字『地藏本誓力经』。翻经的大德在这里为本经所用的题目就是用第一个《地藏本愿经》,要知道这一个名号包括三个名号。「地藏菩萨」它是一个表法的名号,它不是指某个人。什么人叫做地藏菩萨?真正能发出「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种人就叫地藏菩萨,真正能够做到孝亲尊师,这就是地藏菩萨。所以地藏菩萨是一个德号,它并不专指某个人,能够做到的,凡是能做到的这些众生都可以称地藏菩萨。
佛门里面的这些菩萨的德号都是同样的道理,譬如说观世音菩萨,它是指大慈大悲,凡是大慈大悲的人都能称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代表理智,不用感情,普贤菩萨代表力行、实践,说到做到,言行一致,我们要效法这些所有菩萨的德行。所以就孝亲尊师来讲,我就是地藏菩萨,我能做到大慈大悲我就是观世音菩萨,我能做到用理智不用感情这就是文殊菩萨,能做到言行一致,努力实践,这就是普贤菩萨,所以一个人可以具足所有菩萨的德号,这是自性的性德。所有的菩萨其实也是同一体,同一个自性,所以我们能了解这个道理,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一个自己。所以经上讲「一切诸佛同一法身」,一切诸佛就是一尊佛,一尊佛也可以变成一切诸佛,一尊菩萨就是一切菩萨,一切菩萨就是一尊菩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是《华严经》上讲「一多不二」。
所以真正我们了解这个德号它的意义,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习、要效仿。有地藏菩萨的大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就要去努力实行,努力兑现。推动我们努力实行的动力就是我们的大誓愿力,为了要普度众生,为了让众生都能够成佛,所以我们要努力的去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这是这三个经题所给予我们的启示。众生不度尽不愿成佛道,所以为什么地藏菩萨久远劫来还作菩萨,不愿成佛,就是这种度生的誓力在推动。成佛这是当老师,当老师这是师道尊严,很多时候教学可能并不是很方便,因为师道来讲是「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你来学可以,哪有听说老师去给你上门教的,那老师的尊严就没有了。但是菩萨,菩萨是同学,是学长,众生得度的机缘成就了,菩萨就能够主动上门来教你,所以菩萨为众生作不请之友,所以这样子教学方便得太多。所以地藏菩萨为什么不愿居佛位,久远劫来都居在菩萨的位置上,这是他慈悲到了极处,真是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给你现什么身而为说法。好,请看本品的最后一段经文:
【缘此菩萨。久远劫来。发大重愿。利益众生。是故汝等。依愿流布。普广闻已。合掌恭敬。作礼而退。】
『缘』就是缘分,地藏菩萨他『久远劫来』发了无数的重愿,他的誓愿深重。这个重(音众)字也可以念重(音崇)字,『发大重(音崇)愿』,因为他这个愿不是只发一次,是生生世世重复的发,发了无量劫,所以重(音崇)愿、重(音众)愿都能讲得通。菩萨的本愿就是『利益众生』,所以地藏菩萨他的这种修学的法门是我们学佛的大根大本,孝亲尊师这是大乘修学的基础,我们希望「利益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首先教导他的就是孝亲尊师。『是故汝等,依愿流布』,这是劝导普广一类的菩萨,我们听到这句话也要直下承担,我们也在世尊嘱咐的人当中,要「依愿流布」,依地藏本愿来流通散布这个法门,劝导一切众生孝亲尊师、修十善业,扎圣学的根基。普广菩萨听了之后,他『合掌恭敬,作礼而退』,「合掌」就是恭敬,向世尊作礼然后退下去。退下去之后,最关键的是要依教奉行,不是退下去就算了,那世尊不是白说了吗?关键是我们要认真的去照做,这才是对世尊的恭敬。这一品「如来赞叹品第六」,我们就报告到此地。
下面我们接著来学习第七品「利益存亡品第七」。前面这一品是世尊赞叹地藏菩萨威神之力,下面这一品是为我们显明地藏菩萨利益存亡,就是现存的人和亡者都能得到利益,所以这一品是证明如来前面所赞叹的功德利益确实是不可思议的。在这品经文里面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详细的说明如何超度亡灵,超度的法事它的理论依据就在本品。我们来看本品的经文: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是等辈人。如履泥涂。负於重石。渐困渐重。足步深邃。】
这里讲『尔时』,就是地藏菩萨在我们这个世间度化众生所见到的事实状况,这时候普广菩萨也请问世尊,世尊赞叹完之后,地藏菩萨就告诉释迦牟尼佛,『白』就是下对上的尊称,他说,『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他刚才观察这些「阎浮众生」,我们地球上的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关键是要好好反思一下我们自己,是不是「举心动念,无非是罪」。真正不起心动念的那就不是凡夫了,那是法身大士,他没有妄念了,不仅断了执著和分别,连妄想都断了,所以他是如来果地上的法身大士,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这些人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们不会起心动念,所以他们真的不造罪业。所以你看看这个标准很高,还起心动念就还在造罪业,如果起心动念,就出不了十法界。
十法界里面有六道,这是凡夫,还有四圣法界,在四圣法界里面的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个佛是藏教佛、通教佛,他们统统都起心动念。声闻、缘觉他们把执著断掉了,他们的念是与十二因缘、与四谛相应;与四谛相应的是声闻,与十二因缘相应的是缘觉;菩萨与六度相应,佛是与平等心相应,如果没有把妄念断掉就不能够出十法界。所以在佛看来,这还是不彻底、不究竟,这还是罪业,它破坏你的法身。如果还有执著,在六道轮回里面,假如一念与十善、四无量心相应,这就是天人;与五戒相应,这就是人道;能够修十善,但是修善的过程中心里面还有傲慢、还有嫉妒、还有争强好胜,这就是阿修罗的法界;这一念与贪婪相应,这就是饿鬼道;与瞋恚相应,就是地狱道;与愚痴相应,这就是畜生道。
所以你看十法界里面统统都是由你的念头决定的,我们真正明了这个道理就知道,我们自己所生活的法界里面完全是由自己决定,所以要善於观察自己的念头。在这个法界里面并不是上帝主宰我们,也不是阎罗王主宰我们,完全是我们这一念跟哪一个法界相应,自己就往那一道投生。所以你看佛都自己说佛不度众生,是众生自己去度自己,自己悟自己度,佛只是给我们做个增上缘,我们的法界要自己去选择。这就像在学校里念书一样,老师他认真的教导我们,但是我们的成绩完全是要靠我们自己努力,老师再慈悲,再爱护我们,也不能够把我们的成绩去提高去改动,要靠我们自己去争取的。所以往生极乐世界,这就不是在十法界里头,出了十法界到一真法界,那是要净念相继,念念都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这是净念,念念都在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之中,那我们就能感应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我们地球的众生举心动念都落在这些罪业里面。
『脱获善利,多退初心』,在这些阎浮提众生里面,最严重的就是贪瞋痴、就是我执,起心动念可能暂时的脱离了三恶道,暂时脱离贪瞋痴,就获得善利,就能够到人天去享福,可是没有多久又退心了,又搞贪瞋痴,这是阎浮众生的特徵。所以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地藏菩萨是专门说我们六道里头的众生,可能这一生有学佛的因缘,他能够修戒定慧,可是没有往生,又回到六道里面,到人天享福,可是回到人天享福又忘了,道心就退了,不久又回到三恶道里面。『若遇恶缘,念念增益』,我们这个世界的这种缘确实是浊恶,古代可能还不太发觉,你看看现代的社会环境,确实是恶缘太多,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都是恶缘,再加上自己无始劫以来积下来的深重的烦恼习气,所以一遇到外面缘的诱惑,马上「念念增益」,恶念就增加,善念就退失。所以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心,这一生有这个福分遇到了佛法,得人身遇佛法很不容易,遇到了真的要好好把握这个机缘,要出离这个五浊恶世,求生净土。
我们自己想想这一生五戒十善做到多少,能不能够做到百分之八十?如果你能够做到百分之八十,能够打八十分,你来生做人还有指望。如果百分之八十做不到,甚至你五十分,都不及格,那来生就很可能到三恶道,为什么?因为我们前面讲到,要去哪个法界,统统都是你自己念头决定的。所以念念搞贪瞋痴,现在还是个人身,但是他的言语、行为、造作不是人,没多久他就会堕恶道。所以『是等辈人』,这些造作罪业的众生,『如履泥涂,负於重石』,这是比喻就好像走在沼泽里面,这是比喻生死道中的罪人、众生,泥沼地很危险,踩到上面两条腿可能拔不出来,这是很可怕的事情。不仅走到这个险路里头很危险,他还「负於重石」,还背著很多重物、重石头,这是加速他的堕落。所以『渐困渐重,足步深邃』,他愈陷愈深,最后两只脚深陷在泥潭里面动弹不得,这是比喻堕落。佛菩萨有没有能力救度我们这些罪苦的众生?是有的,下面经文就会讲到。我们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先休息五分钟。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利益存亡品第七」。刚才我们学习到地藏菩萨在法会里面向世尊报告,说我们阎浮众生就像在泥潭里面,我们举心动念无不是罪,深陷在生死的苦海当中,而且身上还背著重石,让我们一天天的深陷下去。我们从这里继续看下面的经文:
【若得遇知识。替与减负。或全与负。是知识有大力故。复相扶助。劝令牢脚。若达平地。须省恶路。无再经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善知识,这个『知识』就是佛菩萨,有缘遇到佛菩萨,佛菩萨就能够帮助你。『替与减负,或全与负』,这是佛菩萨帮我们减轻负担,或者是把重担全部接过来。『是知识有大力故,复相扶助』,这个「知识」就是佛菩萨,他们有很大的能力,有这种能力帮助我们减轻负担,替我们全部负担。「大力」,佛法里讲五根、五力,所谓信、进、念、定、慧这个五根、五力,也有如来果地上的十力,菩萨也有十力,他能够扶持、帮助我们。这种扶持、帮助就是教导,教导一切众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这是对我们真正的扶持、帮助。『劝令牢脚』,这是指让我们善心不退,脚跟就能够站住了。所以佛菩萨是劝我们回头,站稳脚跟。遇到善知识的条件是我们真正愿意回头,愿意断恶修善,那么佛菩萨就不会舍弃我们。如果我们都不愿意回头,还迷在这个生死苦海当中继续造业,佛菩萨也拿我们没办法,他虽然有大力,但是帮不上忙。真正回头了,「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只要我们的善心善念一生起来,就能感动佛菩萨来帮忙、来救助,这是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若达平地』,这是让我们站稳了,站到平稳之地,这是比喻超生到人天两道。『须省恶路,无再经历』,必须省察,不再回到恶道上,就不用再涉历三途苦报。怎么样能够真正脱离三恶道?要把我们三恶道的业因给断掉,三恶道的因就是贪瞋痴,起心动念与贪瞋痴相应那就感应三恶道。所以在恶道当中,恶道不一定真正落到畜生、饿鬼、地狱叫恶道,在人道里面也有三恶道。天台家里面叫「百界千如」,《法华经》里面,这是讲每一个法界,就是十法界,每一个法界里又有十法界,譬如说人道里面,有人中的天道,人中的修罗,人中的人道,人中的饿鬼、地狱、畜生。我们是在人道,可是造作贪瞋痴慢那就是人中的恶道。这是百界,每一界都有十界,在每一个界里面都有十如是,所以叫百界千如。所以这是给我们分出来,你看起心动念所感应的法界有这么多。所以我们明了,就要脚跟站定,认真修学五戒十善,认真学好《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经》,这才能够达到平地。
想要真正永远离开恶道,「无再经历」是永远离开,怎么办?我们凡夫必须要求生极乐世界,念一句阿弥陀佛,起心动念要与阿弥陀佛的心愿相应,用这种真诚、清净、平等的心念这句佛号就相应。我们现在协会正在打佛七,打佛七里面念佛堂的堂主就常常提醒大家「要放下万缘,提起正念」,这是劝导我们放下身心世界,念念与佛相应。念佛的时候什么都不要想,什么是非、好丑、顺逆境界统统都要放下,不要想这个人对我好,那个人对我不好,家里还有什么事情没做好,现在是顺境、是逆境,统统不要去想,真正专注在这句佛号上面,不受任何外界和自己内心思惟的干扰,这是真正修清净心的最好的方法。《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真正有清净心,清净心就现极乐世界。所以净土是净念所现,这真正能够脱离恶道,无再经历了。我们继续看下面的经文:
【世尊。习恶众生。从纤毫间。便至无量。】
这是讲众生习性有很多恶的、不善的。『习』,第一个是习性,第二个字是『恶』,「恶」是什么?恶念起现行了,不再是习性,这个习性已经现行了。所以众生你看看无始劫来累积的这些恶业种子很多,遇到了外面的一些恶缘,现在的恶缘都到家里了,电视机一打开统统是恶缘,一上网电脑里头显示的统统是恶缘,周围的人事物,报纸、广播、杂志,你所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勾出你恶习气的这些缘,所以我们都是「习恶众生」。『从纤毫间,便至无量』,虽然起现行的是一个小小的恶念,或者做了一个小小的恶事,虽然事小,但是它的影响却是无量的,动一个念头都影响虚空法界,所以堕落到三途恶道之后就很不容易出离。下面地藏菩萨为我们开示在临终的时候眷属如何为临终人修福,我们来看经文:
【是诸众生。有如此习。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宜为设福。以资前路。】
既然众生恶习种子这么多,外面的这些恶缘又这么多,所以堕落到三恶道的机会就很大。这些众生『有如此习』,这个习就是恶习,所以如果临终的时候有眷属为他修福,他就有可能免於恶道,如果不给他修福,那么确实就难免死后堕落。因此地藏菩萨这里也是劝导我们,这些众生临命终时,『父母眷属』,这是家里的人,『宜为设福,以资前路』,真正能够帮助他的确实要靠他的家亲眷属,家亲眷属都不肯帮外人就更难了。学佛最关键是要度自己的家亲眷属、自己的儿女,让他们学佛,他们学佛以后,我自己走的时候他们才懂得给我们设福。你看《地藏经》前面讲到婆罗门女、光目女,都是在她母亲往生以后为母亲设福,布施、供养、念佛,来资助她的业道。这些布施修福就好像给她的资粮一样,能够让她到好的地方去。所以除了学佛的人,真正是佛菩萨的弟子,其他人很难帮得上忙。设福方法也有很多,地藏菩萨为我们列举了一些,请看经文:
【或悬幡盖。及然油灯。或转读尊经。或供养佛像。及诸圣像。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
这一段是讲眷属为临终人设福能够让存亡获利。在这里举出几个设福的例子,教给我们的是理论和方法,我们最关键的是要明了这个道理,而不应只是盲目的去做这种事相上的修福,要真正了解意思我们才有实质的利益。第一种你看『或悬幡盖』,「幡」和「盖」我们都知道这是有表法的意思,它都是传递信息的。古代寺院里面都悬挂幢、幡或者是宝盖,宝盖是盖在佛像顶上的。表达什么意思?幢,这是圆筒形的,我们在寺院里看到一些布做成的,色彩也很鲜艳,圆筒形的,古代在讲经的时候预告大众,就把幢悬起来,很远的地方都能够看得到,这个寺院把幢悬挂起来一定这里有讲经的活动,所以这是预告。幡是预告有法会共修,所以幡是一片的,不是圆筒的。这里都是表示这个寺院里面有讲经、有共修。所以我们真正护持一个道场,讲经的活动、共修的活动这就是悬幢、悬幡。现在不用悬幢悬幡了,悬幢悬幡变成寺院道场里面的一个装饰品,都放到大殿里头了,所以那个意义就失去了,但是我们看到这个意思就要明了,这是推动佛法的弘扬,懂得这个意思。现在我们可以用广告、用报纸登出这些讯息,乃至我们知道今天这里有法会、有佛七,打电话通知这些道友们、亲戚朋友们,有缘的都来参加,这是悬幡,我们协会这里每天有四个小时讲经,我们也可以告诉亲戚朋友们,让他们一起来学习,这是悬幢,这真正有功德。盖,这是盖在佛像顶上防止灰尘,所以是表示防止污染。我们现代的环境污染太严重了,环境的污染、精神的污染、心理的污染,我们都要时刻懂得防止。如何防止?必须用讲经弘法、用圣贤的教育帮助我们自己、帮助社会防止污染,所以这是悬幡盖的意思。『然油灯』,这是在寺院里面点亮一个油灯,这是光明,一些幽冥苦痛的众生看到这个光明他都能够离苦,暂时得到休息。所以看到燃灯要知道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灯是燃烧自己,古代是点蜡烛的,我们就看得很清楚,现代都是用光管、用灯泡,用电的,这个意思并不明显。蜡烛,你看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把自己牺牲奉献出来,为佛法、为众生,这是「然油灯」的意思。
『或转读尊经』,经典我们称为「尊经」,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断烦恼、证菩提,出三界六道,这是非常尊贵的。为什么说要转和读?这两个意思我们前面有报告过,读不仅是读诵,更重要是理解经义,依教奉行,依教奉行你就能转了,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转是你的结果,所以叫转经。不依教奉行就转不过来,读得再多,你成为一个佛学家而已,没有真正的学佛。学佛是真正依教奉行,把经典的教训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这样才能转,才能真正得到经典的利益。『或供养佛像,及诸圣像』,这是供养佛菩萨的形像,佛不在了,我们只能够供养佛的形像。供佛像有两个意义,第一个是不忘师恩,佛是我们的老师,我们闻佛法,能够得到佛法的利益,能够这一生少走很多弯路,能够很智慧的处理我们的人生,这都是佛教导我们的,所以我们要懂得知恩报恩。所以供养佛像跟我们中国人传统供养祖宗的牌位是一个道理,这叫慎终追远,报本反始,念念都不忘老师的恩德。第二个意义,供佛像是见贤思齐,我们看到了佛菩萨的形像、圣贤人的形像,要懂得向他们学习,效法他们见贤思齐,这样的供像就真正得到利益。这个像是提醒我们,譬如说看到地藏菩萨像,马上想到要孝亲尊师,看到观世音菩萨这个形像,马上想到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这我们真的要去做。
下面是『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念佛、念菩萨,乃至念辟支佛,辟支佛是小乘的缘觉,都是圣贤,名字代表他的德能,名以召德,所以念这个名号要懂得名号的意义,这些名号统统都是代表性德的。譬如说念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是心地的宝藏,要开发心地宝藏必须孝亲尊师,这是性德,念文殊菩萨,这是智慧,念这个名字马上要想到我们做人做事要有智慧,不可以感情用事,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无量觉,无量觉是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是要用智慧、用觉照,觉而不迷,这是无量觉。所以念这句阿弥陀佛我们要一心称念,一心称念这个心不动,不动就能觉,如果是动荡的,心不清净的,那就觉照不了。所以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要学不分别、不执著,学不起心、不动念,最起码要学就是不执著,从不执著开始学,不分别开始学。不要样样都想非得我要这么干,你非得怎么样那就是执著。不分别是什么?不要太计较好丑,好也好,不好也好,不要那么多分别。从这里学起,这是真念佛。
能够修这些功德,能够在临终人那里修这些功德,确实能够带给临终人殊胜的利益。所以『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佛菩萨的名号,哪怕是一声,在临终人的耳根那里进去,这就成为临终人的金刚道种,功德非常之大。临终人所获得的利益,关键是在我们念的人是不是用真诚心、用恭敬心、用清净心来念这句佛号,我们的心愈真诚、愈清净,临终人得到的利益就愈大,如果是不清净,他也有利益,但是利益就小,全在我们的用心。『或闻在本识』,「本识」就是临终人的阿赖耶识,它是生死轮回的根本,这叫去后来先,人断气了,它最后离开身体,人要去投胎,阿赖耶识先进去投胎,所以是「去后来先作主公」。谁在轮回?就是这个阿赖耶识在轮回。临终人虽然死了,他气断了,我们看他的脑电波停止了,心脏停止跳动了,但是阿赖耶识还没有完全离开,通常至少要八个小时才能肯定阿赖耶识会离开,最好是十二个小时都不要动这个临终人的身体,你动这个身体阿赖耶识就有知觉,这种知觉就是痛苦,他会感受到这种痛苦。最好是在临终人耳边念佛,用念佛的这种磁场安慰临终的灵魂,让他得到这种念佛殊胜的波动的加持,让他安定,让他在佛光当中能够得到殊胜安乐。如果这时候他也能够跟著你念佛,他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时候阿弥陀佛就能来接他,决定能往生。所以关键,我们念佛助念,帮助临终人助念,给他临终的关怀,是要让他能够听到我们念佛,助念声音要念出来,不要是好像自己在默念,自己默念在家里可以,助念的时候一定要念出声,这样能够利益亡者。
『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因为我们阎浮众生恶习种子太多,恶缘也太多,所以造的恶业自然就很多。所造的恶业,『计其感果』,「计」就是你观察他这一生所造作的,是真的恶多善少,所以可以晓得他感得的果报,『必堕恶趣』,是在恶趣里面,这个因果是免不了的。所以欲知来世果,你看他今生作者是,这可以断定得了,我们说盖棺论定,他这一生造这么多恶业,一定会堕恶道。但是如果在他临终的时候,甚至他断气八小时之内,甚至这个经后面讲的,七七四十九天之内你给他做这些功德,给他念佛,那么他也能够超越恶道。你看下面经文讲的,『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这个「缘」就是有这样殊胜的缘分,这个临终人的眷属、他的家亲朋友为他修这个圣因,这种圣因就是前面所讲的供养佛菩萨的形像,或者是转读经典、给他念佛,这些圣因可以帮助他减轻罪业,增加福报。『如是众罪悉皆消灭』,你看这个经里讲得非常的肯定,他这一生所造的罪业都能够全部消灭。当然这样你要必须非常真诚恭敬的给他修这种圣因,如果我们的心不够至诚,效果就没那么好,真正至诚去给他修这个因,真正依教奉行,这个功德就大了,所以亡者的罪业也就消除了,他不会堕三恶道,能够往生善道,甚至在中阴身里面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这都是地藏菩萨以及诸佛菩萨威神的加持,前面讲的,给他全与负,把他全部的这些罪业的负担给接过来,我们说超度了。下面我们看,如果是一个众生断气了,死了以后给他造善,仍然可以帮助他。
【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
这一段讲的是死后给他造善、修功德,能够让他超生,不仅是死者得利益,而且现存的眷属也得无量的利益。所以『若能更为身死之后』,这个人已经断气了,死了,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内,这就是我们平时常听到的,为他做七,来源就在此地。经典所说的七个七,因为人死了以后,如果还没有投生,就在中阴身之内,中阴身很痛苦,每七天他要重复死一次,所以很苦,如果我们能够为他做功德,给他回向,给他忏悔消罪业,那么他的苦就能够减轻。通常七七四十九天这个中阴身就要去投胎,所以地藏菩萨劝导我们,『七七日内』要为他『广造众善』,大量的修福。真正为他修福才是帮助他,不是搞那些形式,你给他搞很隆重的追悼仪式对他并没有真实的利益,甚至你给他开追悼会请了很多人,大摆筵席,杀生,还加重他的罪业。所以真正为帮助亡者的是为他修福,把他遗留下来的财物统统拿去布施。布施可以是赈灾、济贫或者是流通经典、推动佛陀圣贤的教育,这些都是「广造众善」,可以使死亡的人『永离恶趣』,他不会堕恶道,『得生人天,受胜妙乐』。不仅他能够得到胜妙乐,而且现在这个家亲眷属,就是你这样为亡者真诚修福的人,得到的利益更大,利益无量无边。好,请看下面经文:
【是故我今对佛世尊。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劝於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魉。】
地藏菩萨在这里『对佛世尊,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所有与会的大众,在他们面前说这段话,这是让他们做见证,证明菩萨所说的句句是真的。他说『阎浮提众生』,劝导他们临终一定不可以造杀业,『及造恶缘』,不可以结恶缘,要修福。现在我们看到,特别是富贵的家庭,老人走了以后,儿女为他开一个盛大的祭典,请了很多亲戚朋友,又杀生吃肉,还「拜祭鬼神」,这些就是为临终人增加罪业。还有的很多是求神拜鬼,甚至『求诸魍魉』,「魍魉」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这些山川木石里头的妖精,他不是求佛菩萨,求的是些鬼神、妖精,他们也会出来作怪。可是他们的心并不是真正的慈悲,他也是凡夫,我执没有断,求他们不仅不能够帮助你,而且这种恶缘会加重亡者的罪业。下来地藏菩萨就为我们说明为什么不要造杀害业和求这些鬼神、魍魉。
【何以故。尔所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
所以我们看到佛经所说的这些事情,要对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个道理要搞清楚、搞明白。『尔所杀害,乃至拜祭』,你造这些杀业,拜祭这些鬼神、魍魉,对亡人『无纤毫之力』,对他没有用,不能够真正给他加福,不能够消业,鬼神对他没有帮助,所以不能利益亡人。反过来还『但结罪缘,转增深重』,因为造作这些杀业,就加深他的罪,对这些鬼神拜祭往往结下了不好的缘。所以真正懂得、觉悟的人,他们在这时候一定是给他念佛、诵经、修福。请看下面的经文:
【假使来世。或现在生。得获圣分。生人天中。缘是临终。被诸眷属。造是恶因。亦令是命终人。殃累对辩。晚生善处。】
这是说假使临终的人他死了以后,本来他修善修福,来世他可以到好的地方去的,或者是他寿命还没有断,还没断气,就是『现在生』,他能够得善果的,『得获圣分,生人天中』,这个「圣分」就是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他有这些善业,有这些修持,可以得人天善果,但是家亲眷属给他造作这些恶缘,『缘是临终,被诸眷属,造是恶因』,造作的这些杀业,拜这些鬼神魍魉,也让他『令是命终人,殃累对辩,晚生善处』。所以这个罪业临终的人要承担,因为这些杀业、拜祭鬼神都是眷属为他造的,所以他有责任,虽然不是自己乐意的,但是这个事情是为你所做的,所以就殃及了他。「累」就是拖累。让他在幽冥界跟阎王爷、冥司去辩论,他可能觉得这个罪业不是我造的,为什么你要加给我?就这样辩论。也让他延迟生善道的时间,在幽冥的阴司里头他也受苦。所以真正我们学佛的人要懂得,临终的时候这是关键时刻,绝对不可以造作这些恶缘,让他「晚生善处」,应该如理如法的帮助临终人。我们师父非常推荐一本书,叫做《饬终须知》,这是古书《饬终津梁》的白话本。这本书非常好,给我们讲述如何护持一个临终人念佛求生净土。所以这是临终关怀的学问,真正的孝子、孝女应当学习,这叫慎终,对临终的这个事情要很谨慎。请看下面经文:
【何况临命终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据本业。自受恶趣。何忍眷属。更为增业。】
这个临命终人如果他一生没有造什么善业,『未曾有少善根』,善根是无贪、无瞋、无痴,他一生造作了很多贪瞋痴。儒家讲的善根是仁、义、礼、智、信,这是五常。「人弃常则妖兴」,如果五常这个伦常道德没有了,他现在还是个人身,可是跟妖魔鬼怪没什么两样,来生必堕恶道。所以佛法里也讲五戒,五戒跟五常是一样的,相通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个众生做了,就会根据这种恶业,『自受恶趣』,再加上眷属给他再造一个恶缘,杀生、拜鬼神,那他如何能承受得了!下面地藏菩萨做个比喻:
【譬如有人。从远地来。绝粮三日。所负担物。强过百斤。忽遇邻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转复困重。】
这比喻是有一个人从远地而来,三天没吃饭,而且担著很重的担子,百斤重的物品,所以他的苦难就可想而知了。这是比喻他的罪业很重。这时候还有个邻居又给他加上一些重量,让他『转复困重』,把这个业更加重了。最后
【世尊。我观阎浮众生。但能於诸佛教中。乃至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如是利益。悉皆自得。】
所以地藏菩萨在这里也是请世尊给他作证,他观察『阎浮众生』,就是我们地球人,能够在佛教之中,佛陀的教育里头,佛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乃至善事』,普通的善事你能够做一点点,小善,小到什么?『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毛、渧」这是我们身上最小的东西,「沙、尘」这是我们依报里面最小的。正报、依报都是最小的,比喻那个善这么小,虽然是小善,你能够如法的去修,你都能得利益。所以『如是利益,悉皆自得』,更何况你是真正去修大利益。哪怕是小善,都通虚空法界,更何况是大善,那个果报,自己所得的,不可思议!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有讲得不圆满、不妥当的地方,请各位大德多多指正。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我们来看「如来赞叹品第六」,先把今天要学习的经文念一念:
【阎浮众生。於此大士。有大因缘。是诸众生闻菩萨名。见菩萨像。乃至闻是经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现在殊妙安乐。未来之世。百千万生。常得端正。生尊贵家。】
这一段是极力的赞叹对地藏菩萨闻名、见像的利益。『阎浮众生』就是我们这个世界地球上的众生,跟地藏菩萨『有大因缘』。地藏菩萨称为『大士』,因为这位菩萨能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因此称他作「大士」。我们地球的众生跟这位菩萨有很深的因缘,也就是说对菩萨的信心很坚固,这种缘分是宿世以来结下的很深的缘。所以我们这些众生,『闻菩萨名,见菩萨像』,这是讲闻名、见像。譬如说在中国大陆里面很多的名山古刹,过去都是古道场,现在这些寺院成为观光旅游的景点,一般寺院都会供地藏像,在里头看见菩萨的形像,听到一句南无地藏王菩萨,这是一历耳根,一历眼根,永为道种。所以知道菩萨的名号、菩萨的形像能带给众生殊妙安乐的利益,我们就应该努力的去普及,总是希望佛菩萨的形像愈广泛愈好,佛菩萨的名号听到的人愈多愈好。譬如说现在印像很方便,甚至在报纸上登佛菩萨的广告,譬如说登上「请常念南无地藏王菩萨」,或者「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就让很多众生看到这个报纸他就能念上一句,这都是跟众生结法缘。或者是听闻经典,『乃至闻是经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这是讲这部《地藏经》,「闻」不是说只是听到,是要真正听了之后了解这个经义,了解经义以后他自然能够依教奉行,所听闻奉行的哪怕是三字、五字,哪怕是一个四句偈、一句经文,得到的利益都非常殊胜。『现在殊妙安乐』,这是指现在得到的利益,你看非常明显,这是我们一般人所求的,心想事成,幸福美满,这是能解能行本经三字五字、一偈一句得到的功德。如果是闻名、见像或者是听闻经典,哪怕他不理解,不理解有没有利益?利益就小,但是也是有利益,至少这个佛的种子给种下去了,佛种种下去以后将来必定有缘开花结果。
『未来之世,百千万生,常得端正,生尊贵家』,这是讲来生后世的果报。所以你看他有这样的一个善知识、有这样的同参道友来帮助他,让他能够结出这样的胜因缘。闻名见像,听经闻法,他得到「百千万生」有相好端正,而且常生尊贵之家。我们今天能够在这里学习《地藏经》,看到这部经典能够生欢喜心,愿意来读诵,愿意来学习、讨论,这都是过去生中有缘人,跟地藏菩萨有深厚的因缘,一定也是过去闻名、见像,闻经三字五字、一偈一句,所以宿世结下的佛缘,我们今天遇到了才会生欢喜心。生欢喜心,最关键的,我们这一生要把握这个因缘,一定要在这一生成就,不能够老是闻三字五字、一偈一句就罢了,不能够真正落实地藏菩萨的教诲那就没有用,这一生又空过了。所以真正明了,我们真正觉悟,这一生依教奉行,《地藏经》里面教导我们孝亲尊师,教导我们修十善业,要努力的奉行,扎好大乘修学的根基,然后一心一意念佛求生净土,这一生决定能够成就。好,我们来看下面经文:
【尔时普广菩萨。闻佛如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已。胡跪合掌。复白佛言。世尊。我久知是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议神力。及大誓愿力。为未来众生。遣知利益。故问如来。唯然顶受。】
这段话是普广菩萨跟世尊来个总结的报告,因为这品经文是普广菩萨启请的,把地藏法门修学的功德利益为我们说明。所以『尔时』,就是普广菩萨听完释迦牟尼佛教学这一座完了这时候,『闻佛如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已』,这个「已」就是圆满了。听到佛赞叹地藏菩萨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后,他『胡跪合掌』,跪是对人最尊敬的一种礼节,普广菩萨在会中是代表学生,向老师释迦牟尼佛跪下,这是代表尊师重道。这里跪是说「胡跪」,我们说胡人的跪法,胡人就是外国人,外国人古代就称胡人,中国人称为汉人。胡人的跪法是一只脚的膝盖著地,另一只脚膝盖不著地,单膝跪下。一般是右膝著地,因为右膝比较有力,能够跪得长久。这种跪法起来比较方便。为什么?因为要随时听命於老师的呼唤,老师有什么事情,真的所谓「父母呼,应勿缓」,马上就答应,「父母命,行勿懒」,马上能够站起来到老师跟前服务,这是便利於承事老师。所以你看菩萨为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在教学,教导我们念念不忘奉事师长这种恭敬、尊重的态度。「合掌」,合掌是表一心,十个指头合在一起,这是表示一心一意,这是恭敬,思想不散乱。如果是指头张开,这样子张开的话,代表思想混乱,这就是不恭敬人。所以一合掌心就收起来了,这些妄想、妄念统统放下,一心专注,这样的意思。
『复白佛言』,这是向老师报告。「白」是下对上的一种致辞。他说『世尊,我久知是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议神力』,可见得普广菩萨不是普通人,他也是跟地藏菩萨一流人物,也是等觉菩萨,所以他已经久知地藏菩萨有如此不可思议神力。这个「久知」是他知道得太久了,对地藏菩萨的神力、他度生的大誓愿力了如指掌,他知道得太清楚了。今天他在忉利大会上请问世尊地藏菩萨利益人天因果等事,世尊就为普广菩萨、为我们听经的大众说出这些不可思议的神力和他的大誓愿力。这是普广菩萨慈悲,代我们请问,我们众生,我们是凡夫,不晓得怎么个问法,问不出来,一定要内行的人他才能问得出来,所以普广菩萨在这里是明知故问。为什么明知故问?这是利乐有情,让有情众生得到利益、得到法喜。所以这是表演,跟世尊配合教学,就好像在舞台上面两个人唱双簧戏,这一问一答就把地藏菩萨的功德就给说出来了,大家听到之后就法喜充满。所以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跟老师在一起,有时候老师主动说话不方便,学生在旁边请问老师,那么听的人统统得到利益。所以我们每个礼拜协会这边礼拜五是我们师父上人学佛的答问,大家也可以写很好的问题问师父,这样子能让大家听了之后得到受用,我们每个礼拜天也有一个修行与生活的座谈会,我是不敢说学佛答问,我还没有资格能够答问,但是如果能够提出问题来大家一起来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让我得到利益,你们大家个个都能得到利益,这也是利乐有情问。所以功德怎么做,有智慧的人就懂得做功德,这么一问,真的,不可思议的功德就得到了。所以普广菩萨在这里是很会修功德。就像《无量寿经》上阿难尊者请问世尊,为什么世尊今天「威光赫奕,如融金聚」,跟往常不一样?这么一问,结果把《无量寿经》给问出来了,净土第一经。所以世尊赞叹阿难,善哉!善哉!你问得太好了,你这么一问,你的功德「胜於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而且布施的功德再加上百千万倍,你得到这么大的功德。这些地方都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的。
所以普广菩萨是『为未来众生,遣知利益,故问如来』,你看这句话讲得很清楚,普广菩萨为什么问?是为了利益未来众生,让我们得到利益。所以我们看到这句真的也非常感恩普广菩萨,感恩最重要的是落实於行动,真正依教奉行,把《地藏经》的教导落实到我们的心行当中,这才不辜负普广菩萨一片苦心。所以『唯然顶受』,这就是我们应该依教奉行。普广菩萨也代我们说了,「唯然顶受」,这是非常恭敬,唯然是答应、承诺,顶受,顶是头顶,人身体里最高贵的,接受这种最高贵的佛法我们一定要好好的奉行。下面普广菩萨为了流通经典,特别请教世尊。我们来看经文:
【世尊。当何名此经。使我云何流布。】
普广菩萨代替我们请示世尊,世尊在经里面已经讲了很多,讲了地藏菩萨功德利益之事,这部经题目应当叫什么?知道了经题,日后便於集结经典的时候来流通。通常真正懂得做文章的人,他们都是先把文章写出来,然后最后定题目。世尊讲经也多半是如此,把这个经讲完了,然后再给这个经定一个题目。有时候世尊没有亲自定题目,是集结经典的人,这些弟子们给经定一个题目。但是这是比较少数,多半佛是自己说出经题,因为有了经题,经的主旨、大义就能够出来。所以看经题就能够了解这部经的内容,对流通经典是很大的方便。所以『使我云何流布』?「流」就是流通,「布」就是散布,我们要把《地藏经》要尽力的去流通散布,普广菩萨在这里也代表我们去承诺。古代流通经典多半是靠手抄,书写经典,所以得到一部经典非常不容易。现在流通经典方便了,印刷术发达,所以一开机可以大量的印出这些经典,然后去赠送,这是现代流通散布依靠科学技术有很大的方便。除了印刷经本,也可以用现代的各种媒体技术,譬如说念诵经典的CD,或者是讲解《地藏经》的这些光碟,或者是电脑的影音档案,或者是文字稿,也可以上网流通,也可以上卫星电视流通播放,这些都是流布的方法。现在技术发达到手机上面都可以接收这些电视台的节目,也可以上网,所以这些手机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流通的接收器,佛法很能够顺利的送到每个人的手掌心。所以这些都是我们学佛的弟子们要赶上科学的时代,用最方便、最新的技术来广泛流通这些宝典。好,我们来看下面佛的回答:
【佛告普广。此经有三名。一名地藏本愿。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经。】
这是佛为普广菩萨说出本经的经名,有三个名字,第一个是『地藏本愿』,这是从地藏菩萨的愿力上面来说的。「地藏本愿」就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是伟大的弘愿,值得一切诸佛如来的赞叹,值得一切众生的景仰。有愿必定就会有行,地藏菩萨说到做到。如果只有愿而没有行为,没有落实,这个愿不就是空愿吗?所以第二个名字也很重要,『地藏本行』。本愿一定包含著本行,本行一定有誓力,所以第三个名字『地藏本誓力经』。翻经的大德在这里为本经所用的题目就是用第一个《地藏本愿经》,要知道这一个名号包括三个名号。「地藏菩萨」它是一个表法的名号,它不是指某个人。什么人叫做地藏菩萨?真正能发出「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种人就叫地藏菩萨,真正能够做到孝亲尊师,这就是地藏菩萨。所以地藏菩萨是一个德号,它并不专指某个人,能够做到的,凡是能做到的这些众生都可以称地藏菩萨。
佛门里面的这些菩萨的德号都是同样的道理,譬如说观世音菩萨,它是指大慈大悲,凡是大慈大悲的人都能称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代表理智,不用感情,普贤菩萨代表力行、实践,说到做到,言行一致,我们要效法这些所有菩萨的德行。所以就孝亲尊师来讲,我就是地藏菩萨,我能做到大慈大悲我就是观世音菩萨,我能做到用理智不用感情这就是文殊菩萨,能做到言行一致,努力实践,这就是普贤菩萨,所以一个人可以具足所有菩萨的德号,这是自性的性德。所有的菩萨其实也是同一体,同一个自性,所以我们能了解这个道理,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一个自己。所以经上讲「一切诸佛同一法身」,一切诸佛就是一尊佛,一尊佛也可以变成一切诸佛,一尊菩萨就是一切菩萨,一切菩萨就是一尊菩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是《华严经》上讲「一多不二」。
所以真正我们了解这个德号它的意义,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习、要效仿。有地藏菩萨的大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就要去努力实行,努力兑现。推动我们努力实行的动力就是我们的大誓愿力,为了要普度众生,为了让众生都能够成佛,所以我们要努力的去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这是这三个经题所给予我们的启示。众生不度尽不愿成佛道,所以为什么地藏菩萨久远劫来还作菩萨,不愿成佛,就是这种度生的誓力在推动。成佛这是当老师,当老师这是师道尊严,很多时候教学可能并不是很方便,因为师道来讲是「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你来学可以,哪有听说老师去给你上门教的,那老师的尊严就没有了。但是菩萨,菩萨是同学,是学长,众生得度的机缘成就了,菩萨就能够主动上门来教你,所以菩萨为众生作不请之友,所以这样子教学方便得太多。所以地藏菩萨为什么不愿居佛位,久远劫来都居在菩萨的位置上,这是他慈悲到了极处,真是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给你现什么身而为说法。好,请看本品的最后一段经文:
【缘此菩萨。久远劫来。发大重愿。利益众生。是故汝等。依愿流布。普广闻已。合掌恭敬。作礼而退。】
『缘』就是缘分,地藏菩萨他『久远劫来』发了无数的重愿,他的誓愿深重。这个重(音众)字也可以念重(音崇)字,『发大重(音崇)愿』,因为他这个愿不是只发一次,是生生世世重复的发,发了无量劫,所以重(音崇)愿、重(音众)愿都能讲得通。菩萨的本愿就是『利益众生』,所以地藏菩萨他的这种修学的法门是我们学佛的大根大本,孝亲尊师这是大乘修学的基础,我们希望「利益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首先教导他的就是孝亲尊师。『是故汝等,依愿流布』,这是劝导普广一类的菩萨,我们听到这句话也要直下承担,我们也在世尊嘱咐的人当中,要「依愿流布」,依地藏本愿来流通散布这个法门,劝导一切众生孝亲尊师、修十善业,扎圣学的根基。普广菩萨听了之后,他『合掌恭敬,作礼而退』,「合掌」就是恭敬,向世尊作礼然后退下去。退下去之后,最关键的是要依教奉行,不是退下去就算了,那世尊不是白说了吗?关键是我们要认真的去照做,这才是对世尊的恭敬。这一品「如来赞叹品第六」,我们就报告到此地。
下面我们接著来学习第七品「利益存亡品第七」。前面这一品是世尊赞叹地藏菩萨威神之力,下面这一品是为我们显明地藏菩萨利益存亡,就是现存的人和亡者都能得到利益,所以这一品是证明如来前面所赞叹的功德利益确实是不可思议的。在这品经文里面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详细的说明如何超度亡灵,超度的法事它的理论依据就在本品。我们来看本品的经文: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是等辈人。如履泥涂。负於重石。渐困渐重。足步深邃。】
这里讲『尔时』,就是地藏菩萨在我们这个世间度化众生所见到的事实状况,这时候普广菩萨也请问世尊,世尊赞叹完之后,地藏菩萨就告诉释迦牟尼佛,『白』就是下对上的尊称,他说,『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他刚才观察这些「阎浮众生」,我们地球上的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关键是要好好反思一下我们自己,是不是「举心动念,无非是罪」。真正不起心动念的那就不是凡夫了,那是法身大士,他没有妄念了,不仅断了执著和分别,连妄想都断了,所以他是如来果地上的法身大士,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这些人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们不会起心动念,所以他们真的不造罪业。所以你看看这个标准很高,还起心动念就还在造罪业,如果起心动念,就出不了十法界。
十法界里面有六道,这是凡夫,还有四圣法界,在四圣法界里面的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个佛是藏教佛、通教佛,他们统统都起心动念。声闻、缘觉他们把执著断掉了,他们的念是与十二因缘、与四谛相应;与四谛相应的是声闻,与十二因缘相应的是缘觉;菩萨与六度相应,佛是与平等心相应,如果没有把妄念断掉就不能够出十法界。所以在佛看来,这还是不彻底、不究竟,这还是罪业,它破坏你的法身。如果还有执著,在六道轮回里面,假如一念与十善、四无量心相应,这就是天人;与五戒相应,这就是人道;能够修十善,但是修善的过程中心里面还有傲慢、还有嫉妒、还有争强好胜,这就是阿修罗的法界;这一念与贪婪相应,这就是饿鬼道;与瞋恚相应,就是地狱道;与愚痴相应,这就是畜生道。
所以你看十法界里面统统都是由你的念头决定的,我们真正明了这个道理就知道,我们自己所生活的法界里面完全是由自己决定,所以要善於观察自己的念头。在这个法界里面并不是上帝主宰我们,也不是阎罗王主宰我们,完全是我们这一念跟哪一个法界相应,自己就往那一道投生。所以你看佛都自己说佛不度众生,是众生自己去度自己,自己悟自己度,佛只是给我们做个增上缘,我们的法界要自己去选择。这就像在学校里念书一样,老师他认真的教导我们,但是我们的成绩完全是要靠我们自己努力,老师再慈悲,再爱护我们,也不能够把我们的成绩去提高去改动,要靠我们自己去争取的。所以往生极乐世界,这就不是在十法界里头,出了十法界到一真法界,那是要净念相继,念念都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这是净念,念念都在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之中,那我们就能感应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我们地球的众生举心动念都落在这些罪业里面。
『脱获善利,多退初心』,在这些阎浮提众生里面,最严重的就是贪瞋痴、就是我执,起心动念可能暂时的脱离了三恶道,暂时脱离贪瞋痴,就获得善利,就能够到人天去享福,可是没有多久又退心了,又搞贪瞋痴,这是阎浮众生的特徵。所以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地藏菩萨是专门说我们六道里头的众生,可能这一生有学佛的因缘,他能够修戒定慧,可是没有往生,又回到六道里面,到人天享福,可是回到人天享福又忘了,道心就退了,不久又回到三恶道里面。『若遇恶缘,念念增益』,我们这个世界的这种缘确实是浊恶,古代可能还不太发觉,你看看现代的社会环境,确实是恶缘太多,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都是恶缘,再加上自己无始劫以来积下来的深重的烦恼习气,所以一遇到外面缘的诱惑,马上「念念增益」,恶念就增加,善念就退失。所以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心,这一生有这个福分遇到了佛法,得人身遇佛法很不容易,遇到了真的要好好把握这个机缘,要出离这个五浊恶世,求生净土。
我们自己想想这一生五戒十善做到多少,能不能够做到百分之八十?如果你能够做到百分之八十,能够打八十分,你来生做人还有指望。如果百分之八十做不到,甚至你五十分,都不及格,那来生就很可能到三恶道,为什么?因为我们前面讲到,要去哪个法界,统统都是你自己念头决定的。所以念念搞贪瞋痴,现在还是个人身,但是他的言语、行为、造作不是人,没多久他就会堕恶道。所以『是等辈人』,这些造作罪业的众生,『如履泥涂,负於重石』,这是比喻就好像走在沼泽里面,这是比喻生死道中的罪人、众生,泥沼地很危险,踩到上面两条腿可能拔不出来,这是很可怕的事情。不仅走到这个险路里头很危险,他还「负於重石」,还背著很多重物、重石头,这是加速他的堕落。所以『渐困渐重,足步深邃』,他愈陷愈深,最后两只脚深陷在泥潭里面动弹不得,这是比喻堕落。佛菩萨有没有能力救度我们这些罪苦的众生?是有的,下面经文就会讲到。我们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先休息五分钟。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利益存亡品第七」。刚才我们学习到地藏菩萨在法会里面向世尊报告,说我们阎浮众生就像在泥潭里面,我们举心动念无不是罪,深陷在生死的苦海当中,而且身上还背著重石,让我们一天天的深陷下去。我们从这里继续看下面的经文:
【若得遇知识。替与减负。或全与负。是知识有大力故。复相扶助。劝令牢脚。若达平地。须省恶路。无再经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善知识,这个『知识』就是佛菩萨,有缘遇到佛菩萨,佛菩萨就能够帮助你。『替与减负,或全与负』,这是佛菩萨帮我们减轻负担,或者是把重担全部接过来。『是知识有大力故,复相扶助』,这个「知识」就是佛菩萨,他们有很大的能力,有这种能力帮助我们减轻负担,替我们全部负担。「大力」,佛法里讲五根、五力,所谓信、进、念、定、慧这个五根、五力,也有如来果地上的十力,菩萨也有十力,他能够扶持、帮助我们。这种扶持、帮助就是教导,教导一切众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这是对我们真正的扶持、帮助。『劝令牢脚』,这是指让我们善心不退,脚跟就能够站住了。所以佛菩萨是劝我们回头,站稳脚跟。遇到善知识的条件是我们真正愿意回头,愿意断恶修善,那么佛菩萨就不会舍弃我们。如果我们都不愿意回头,还迷在这个生死苦海当中继续造业,佛菩萨也拿我们没办法,他虽然有大力,但是帮不上忙。真正回头了,「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只要我们的善心善念一生起来,就能感动佛菩萨来帮忙、来救助,这是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若达平地』,这是让我们站稳了,站到平稳之地,这是比喻超生到人天两道。『须省恶路,无再经历』,必须省察,不再回到恶道上,就不用再涉历三途苦报。怎么样能够真正脱离三恶道?要把我们三恶道的业因给断掉,三恶道的因就是贪瞋痴,起心动念与贪瞋痴相应那就感应三恶道。所以在恶道当中,恶道不一定真正落到畜生、饿鬼、地狱叫恶道,在人道里面也有三恶道。天台家里面叫「百界千如」,《法华经》里面,这是讲每一个法界,就是十法界,每一个法界里又有十法界,譬如说人道里面,有人中的天道,人中的修罗,人中的人道,人中的饿鬼、地狱、畜生。我们是在人道,可是造作贪瞋痴慢那就是人中的恶道。这是百界,每一界都有十界,在每一个界里面都有十如是,所以叫百界千如。所以这是给我们分出来,你看起心动念所感应的法界有这么多。所以我们明了,就要脚跟站定,认真修学五戒十善,认真学好《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经》,这才能够达到平地。
想要真正永远离开恶道,「无再经历」是永远离开,怎么办?我们凡夫必须要求生极乐世界,念一句阿弥陀佛,起心动念要与阿弥陀佛的心愿相应,用这种真诚、清净、平等的心念这句佛号就相应。我们现在协会正在打佛七,打佛七里面念佛堂的堂主就常常提醒大家「要放下万缘,提起正念」,这是劝导我们放下身心世界,念念与佛相应。念佛的时候什么都不要想,什么是非、好丑、顺逆境界统统都要放下,不要想这个人对我好,那个人对我不好,家里还有什么事情没做好,现在是顺境、是逆境,统统不要去想,真正专注在这句佛号上面,不受任何外界和自己内心思惟的干扰,这是真正修清净心的最好的方法。《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真正有清净心,清净心就现极乐世界。所以净土是净念所现,这真正能够脱离恶道,无再经历了。我们继续看下面的经文:
【世尊。习恶众生。从纤毫间。便至无量。】
这是讲众生习性有很多恶的、不善的。『习』,第一个是习性,第二个字是『恶』,「恶」是什么?恶念起现行了,不再是习性,这个习性已经现行了。所以众生你看看无始劫来累积的这些恶业种子很多,遇到了外面的一些恶缘,现在的恶缘都到家里了,电视机一打开统统是恶缘,一上网电脑里头显示的统统是恶缘,周围的人事物,报纸、广播、杂志,你所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勾出你恶习气的这些缘,所以我们都是「习恶众生」。『从纤毫间,便至无量』,虽然起现行的是一个小小的恶念,或者做了一个小小的恶事,虽然事小,但是它的影响却是无量的,动一个念头都影响虚空法界,所以堕落到三途恶道之后就很不容易出离。下面地藏菩萨为我们开示在临终的时候眷属如何为临终人修福,我们来看经文:
【是诸众生。有如此习。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宜为设福。以资前路。】
既然众生恶习种子这么多,外面的这些恶缘又这么多,所以堕落到三恶道的机会就很大。这些众生『有如此习』,这个习就是恶习,所以如果临终的时候有眷属为他修福,他就有可能免於恶道,如果不给他修福,那么确实就难免死后堕落。因此地藏菩萨这里也是劝导我们,这些众生临命终时,『父母眷属』,这是家里的人,『宜为设福,以资前路』,真正能够帮助他的确实要靠他的家亲眷属,家亲眷属都不肯帮外人就更难了。学佛最关键是要度自己的家亲眷属、自己的儿女,让他们学佛,他们学佛以后,我自己走的时候他们才懂得给我们设福。你看《地藏经》前面讲到婆罗门女、光目女,都是在她母亲往生以后为母亲设福,布施、供养、念佛,来资助她的业道。这些布施修福就好像给她的资粮一样,能够让她到好的地方去。所以除了学佛的人,真正是佛菩萨的弟子,其他人很难帮得上忙。设福方法也有很多,地藏菩萨为我们列举了一些,请看经文:
【或悬幡盖。及然油灯。或转读尊经。或供养佛像。及诸圣像。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
这一段是讲眷属为临终人设福能够让存亡获利。在这里举出几个设福的例子,教给我们的是理论和方法,我们最关键的是要明了这个道理,而不应只是盲目的去做这种事相上的修福,要真正了解意思我们才有实质的利益。第一种你看『或悬幡盖』,「幡」和「盖」我们都知道这是有表法的意思,它都是传递信息的。古代寺院里面都悬挂幢、幡或者是宝盖,宝盖是盖在佛像顶上的。表达什么意思?幢,这是圆筒形的,我们在寺院里看到一些布做成的,色彩也很鲜艳,圆筒形的,古代在讲经的时候预告大众,就把幢悬起来,很远的地方都能够看得到,这个寺院把幢悬挂起来一定这里有讲经的活动,所以这是预告。幡是预告有法会共修,所以幡是一片的,不是圆筒的。这里都是表示这个寺院里面有讲经、有共修。所以我们真正护持一个道场,讲经的活动、共修的活动这就是悬幢、悬幡。现在不用悬幢悬幡了,悬幢悬幡变成寺院道场里面的一个装饰品,都放到大殿里头了,所以那个意义就失去了,但是我们看到这个意思就要明了,这是推动佛法的弘扬,懂得这个意思。现在我们可以用广告、用报纸登出这些讯息,乃至我们知道今天这里有法会、有佛七,打电话通知这些道友们、亲戚朋友们,有缘的都来参加,这是悬幡,我们协会这里每天有四个小时讲经,我们也可以告诉亲戚朋友们,让他们一起来学习,这是悬幢,这真正有功德。盖,这是盖在佛像顶上防止灰尘,所以是表示防止污染。我们现代的环境污染太严重了,环境的污染、精神的污染、心理的污染,我们都要时刻懂得防止。如何防止?必须用讲经弘法、用圣贤的教育帮助我们自己、帮助社会防止污染,所以这是悬幡盖的意思。『然油灯』,这是在寺院里面点亮一个油灯,这是光明,一些幽冥苦痛的众生看到这个光明他都能够离苦,暂时得到休息。所以看到燃灯要知道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灯是燃烧自己,古代是点蜡烛的,我们就看得很清楚,现代都是用光管、用灯泡,用电的,这个意思并不明显。蜡烛,你看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把自己牺牲奉献出来,为佛法、为众生,这是「然油灯」的意思。
『或转读尊经』,经典我们称为「尊经」,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断烦恼、证菩提,出三界六道,这是非常尊贵的。为什么说要转和读?这两个意思我们前面有报告过,读不仅是读诵,更重要是理解经义,依教奉行,依教奉行你就能转了,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转是你的结果,所以叫转经。不依教奉行就转不过来,读得再多,你成为一个佛学家而已,没有真正的学佛。学佛是真正依教奉行,把经典的教训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这样才能转,才能真正得到经典的利益。『或供养佛像,及诸圣像』,这是供养佛菩萨的形像,佛不在了,我们只能够供养佛的形像。供佛像有两个意义,第一个是不忘师恩,佛是我们的老师,我们闻佛法,能够得到佛法的利益,能够这一生少走很多弯路,能够很智慧的处理我们的人生,这都是佛教导我们的,所以我们要懂得知恩报恩。所以供养佛像跟我们中国人传统供养祖宗的牌位是一个道理,这叫慎终追远,报本反始,念念都不忘老师的恩德。第二个意义,供佛像是见贤思齐,我们看到了佛菩萨的形像、圣贤人的形像,要懂得向他们学习,效法他们见贤思齐,这样的供像就真正得到利益。这个像是提醒我们,譬如说看到地藏菩萨像,马上想到要孝亲尊师,看到观世音菩萨这个形像,马上想到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这我们真的要去做。
下面是『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念佛、念菩萨,乃至念辟支佛,辟支佛是小乘的缘觉,都是圣贤,名字代表他的德能,名以召德,所以念这个名号要懂得名号的意义,这些名号统统都是代表性德的。譬如说念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是心地的宝藏,要开发心地宝藏必须孝亲尊师,这是性德,念文殊菩萨,这是智慧,念这个名字马上要想到我们做人做事要有智慧,不可以感情用事,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无量觉,无量觉是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是要用智慧、用觉照,觉而不迷,这是无量觉。所以念这句阿弥陀佛我们要一心称念,一心称念这个心不动,不动就能觉,如果是动荡的,心不清净的,那就觉照不了。所以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要学不分别、不执著,学不起心、不动念,最起码要学就是不执著,从不执著开始学,不分别开始学。不要样样都想非得我要这么干,你非得怎么样那就是执著。不分别是什么?不要太计较好丑,好也好,不好也好,不要那么多分别。从这里学起,这是真念佛。
能够修这些功德,能够在临终人那里修这些功德,确实能够带给临终人殊胜的利益。所以『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佛菩萨的名号,哪怕是一声,在临终人的耳根那里进去,这就成为临终人的金刚道种,功德非常之大。临终人所获得的利益,关键是在我们念的人是不是用真诚心、用恭敬心、用清净心来念这句佛号,我们的心愈真诚、愈清净,临终人得到的利益就愈大,如果是不清净,他也有利益,但是利益就小,全在我们的用心。『或闻在本识』,「本识」就是临终人的阿赖耶识,它是生死轮回的根本,这叫去后来先,人断气了,它最后离开身体,人要去投胎,阿赖耶识先进去投胎,所以是「去后来先作主公」。谁在轮回?就是这个阿赖耶识在轮回。临终人虽然死了,他气断了,我们看他的脑电波停止了,心脏停止跳动了,但是阿赖耶识还没有完全离开,通常至少要八个小时才能肯定阿赖耶识会离开,最好是十二个小时都不要动这个临终人的身体,你动这个身体阿赖耶识就有知觉,这种知觉就是痛苦,他会感受到这种痛苦。最好是在临终人耳边念佛,用念佛的这种磁场安慰临终的灵魂,让他得到这种念佛殊胜的波动的加持,让他安定,让他在佛光当中能够得到殊胜安乐。如果这时候他也能够跟著你念佛,他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时候阿弥陀佛就能来接他,决定能往生。所以关键,我们念佛助念,帮助临终人助念,给他临终的关怀,是要让他能够听到我们念佛,助念声音要念出来,不要是好像自己在默念,自己默念在家里可以,助念的时候一定要念出声,这样能够利益亡者。
『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因为我们阎浮众生恶习种子太多,恶缘也太多,所以造的恶业自然就很多。所造的恶业,『计其感果』,「计」就是你观察他这一生所造作的,是真的恶多善少,所以可以晓得他感得的果报,『必堕恶趣』,是在恶趣里面,这个因果是免不了的。所以欲知来世果,你看他今生作者是,这可以断定得了,我们说盖棺论定,他这一生造这么多恶业,一定会堕恶道。但是如果在他临终的时候,甚至他断气八小时之内,甚至这个经后面讲的,七七四十九天之内你给他做这些功德,给他念佛,那么他也能够超越恶道。你看下面经文讲的,『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这个「缘」就是有这样殊胜的缘分,这个临终人的眷属、他的家亲朋友为他修这个圣因,这种圣因就是前面所讲的供养佛菩萨的形像,或者是转读经典、给他念佛,这些圣因可以帮助他减轻罪业,增加福报。『如是众罪悉皆消灭』,你看这个经里讲得非常的肯定,他这一生所造的罪业都能够全部消灭。当然这样你要必须非常真诚恭敬的给他修这种圣因,如果我们的心不够至诚,效果就没那么好,真正至诚去给他修这个因,真正依教奉行,这个功德就大了,所以亡者的罪业也就消除了,他不会堕三恶道,能够往生善道,甚至在中阴身里面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这都是地藏菩萨以及诸佛菩萨威神的加持,前面讲的,给他全与负,把他全部的这些罪业的负担给接过来,我们说超度了。下面我们看,如果是一个众生断气了,死了以后给他造善,仍然可以帮助他。
【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
这一段讲的是死后给他造善、修功德,能够让他超生,不仅是死者得利益,而且现存的眷属也得无量的利益。所以『若能更为身死之后』,这个人已经断气了,死了,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内,这就是我们平时常听到的,为他做七,来源就在此地。经典所说的七个七,因为人死了以后,如果还没有投生,就在中阴身之内,中阴身很痛苦,每七天他要重复死一次,所以很苦,如果我们能够为他做功德,给他回向,给他忏悔消罪业,那么他的苦就能够减轻。通常七七四十九天这个中阴身就要去投胎,所以地藏菩萨劝导我们,『七七日内』要为他『广造众善』,大量的修福。真正为他修福才是帮助他,不是搞那些形式,你给他搞很隆重的追悼仪式对他并没有真实的利益,甚至你给他开追悼会请了很多人,大摆筵席,杀生,还加重他的罪业。所以真正为帮助亡者的是为他修福,把他遗留下来的财物统统拿去布施。布施可以是赈灾、济贫或者是流通经典、推动佛陀圣贤的教育,这些都是「广造众善」,可以使死亡的人『永离恶趣』,他不会堕恶道,『得生人天,受胜妙乐』。不仅他能够得到胜妙乐,而且现在这个家亲眷属,就是你这样为亡者真诚修福的人,得到的利益更大,利益无量无边。好,请看下面经文:
【是故我今对佛世尊。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劝於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魉。】
地藏菩萨在这里『对佛世尊,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所有与会的大众,在他们面前说这段话,这是让他们做见证,证明菩萨所说的句句是真的。他说『阎浮提众生』,劝导他们临终一定不可以造杀业,『及造恶缘』,不可以结恶缘,要修福。现在我们看到,特别是富贵的家庭,老人走了以后,儿女为他开一个盛大的祭典,请了很多亲戚朋友,又杀生吃肉,还「拜祭鬼神」,这些就是为临终人增加罪业。还有的很多是求神拜鬼,甚至『求诸魍魉』,「魍魉」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这些山川木石里头的妖精,他不是求佛菩萨,求的是些鬼神、妖精,他们也会出来作怪。可是他们的心并不是真正的慈悲,他也是凡夫,我执没有断,求他们不仅不能够帮助你,而且这种恶缘会加重亡者的罪业。下来地藏菩萨就为我们说明为什么不要造杀害业和求这些鬼神、魍魉。
【何以故。尔所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
所以我们看到佛经所说的这些事情,要对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个道理要搞清楚、搞明白。『尔所杀害,乃至拜祭』,你造这些杀业,拜祭这些鬼神、魍魉,对亡人『无纤毫之力』,对他没有用,不能够真正给他加福,不能够消业,鬼神对他没有帮助,所以不能利益亡人。反过来还『但结罪缘,转增深重』,因为造作这些杀业,就加深他的罪,对这些鬼神拜祭往往结下了不好的缘。所以真正懂得、觉悟的人,他们在这时候一定是给他念佛、诵经、修福。请看下面的经文:
【假使来世。或现在生。得获圣分。生人天中。缘是临终。被诸眷属。造是恶因。亦令是命终人。殃累对辩。晚生善处。】
这是说假使临终的人他死了以后,本来他修善修福,来世他可以到好的地方去的,或者是他寿命还没有断,还没断气,就是『现在生』,他能够得善果的,『得获圣分,生人天中』,这个「圣分」就是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他有这些善业,有这些修持,可以得人天善果,但是家亲眷属给他造作这些恶缘,『缘是临终,被诸眷属,造是恶因』,造作的这些杀业,拜这些鬼神魍魉,也让他『令是命终人,殃累对辩,晚生善处』。所以这个罪业临终的人要承担,因为这些杀业、拜祭鬼神都是眷属为他造的,所以他有责任,虽然不是自己乐意的,但是这个事情是为你所做的,所以就殃及了他。「累」就是拖累。让他在幽冥界跟阎王爷、冥司去辩论,他可能觉得这个罪业不是我造的,为什么你要加给我?就这样辩论。也让他延迟生善道的时间,在幽冥的阴司里头他也受苦。所以真正我们学佛的人要懂得,临终的时候这是关键时刻,绝对不可以造作这些恶缘,让他「晚生善处」,应该如理如法的帮助临终人。我们师父非常推荐一本书,叫做《饬终须知》,这是古书《饬终津梁》的白话本。这本书非常好,给我们讲述如何护持一个临终人念佛求生净土。所以这是临终关怀的学问,真正的孝子、孝女应当学习,这叫慎终,对临终的这个事情要很谨慎。请看下面经文:
【何况临命终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据本业。自受恶趣。何忍眷属。更为增业。】
这个临命终人如果他一生没有造什么善业,『未曾有少善根』,善根是无贪、无瞋、无痴,他一生造作了很多贪瞋痴。儒家讲的善根是仁、义、礼、智、信,这是五常。「人弃常则妖兴」,如果五常这个伦常道德没有了,他现在还是个人身,可是跟妖魔鬼怪没什么两样,来生必堕恶道。所以佛法里也讲五戒,五戒跟五常是一样的,相通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个众生做了,就会根据这种恶业,『自受恶趣』,再加上眷属给他再造一个恶缘,杀生、拜鬼神,那他如何能承受得了!下面地藏菩萨做个比喻:
【譬如有人。从远地来。绝粮三日。所负担物。强过百斤。忽遇邻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转复困重。】
这比喻是有一个人从远地而来,三天没吃饭,而且担著很重的担子,百斤重的物品,所以他的苦难就可想而知了。这是比喻他的罪业很重。这时候还有个邻居又给他加上一些重量,让他『转复困重』,把这个业更加重了。最后
【世尊。我观阎浮众生。但能於诸佛教中。乃至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如是利益。悉皆自得。】
所以地藏菩萨在这里也是请世尊给他作证,他观察『阎浮众生』,就是我们地球人,能够在佛教之中,佛陀的教育里头,佛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乃至善事』,普通的善事你能够做一点点,小善,小到什么?『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毛、渧」这是我们身上最小的东西,「沙、尘」这是我们依报里面最小的。正报、依报都是最小的,比喻那个善这么小,虽然是小善,你能够如法的去修,你都能得利益。所以『如是利益,悉皆自得』,更何况你是真正去修大利益。哪怕是小善,都通虚空法界,更何况是大善,那个果报,自己所得的,不可思议!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有讲得不圆满、不妥当的地方,请各位大德多多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