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修学的基础—地藏菩萨本愿经(国语)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七集) 2007/7/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218-0007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第三品「观众生业缘品第三」。上次我们讲到阎浮提造恶众生,造五逆之罪必堕无间地狱。摩耶夫人,这是佛的母亲,请教地藏菩萨,无间地狱是什么样子?地藏菩萨给她做一个简要的介绍,说因五事感五无间地狱。我们上次讲到前面三种,第一是时无间,第二是形无间,第三是苦无间,我们今天从第四种来开始看起。
【四者。不问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贵贱。或龙或神。或天或鬼。罪行业感。悉同受之。故称无间。】
第四种事就是所谓的果无间。在无间地狱里面受报的罪人是非常复杂的,来自各处不同,有男子、有女人,有『羌胡夷狄』,「羌胡夷狄」就是不同种族的人,我们说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汉族人、也有少数民族人,有白种人、也有黑种人、有黄种人,种种,『老幼贵贱』,这是年高的、年幼的、出身高贵的、出身卑贱的,都有可能堕到无间地狱里面。『或龙或神』,这不是人道的,「龙」是代表畜生道,「神」,这是代表鬼神、仙道,『天』,就是包括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的天人,『鬼』是代表饿鬼道,换句话说,地狱以外的五道都有可能会堕到地狱来。『悉同受之』,所以只要造作地狱的罪业,不管你是什么人,依然是自作自受,按照自己的业力感得无间狱报,哪怕是天人也都逃不过。经上给我们讲,哪怕是你爬到了无色界天,这四空天了,命终之后都会堕落,而且四空天人往往会误把自己所证得的境界当作是大涅盘,所以定力失掉了,命终的时候就会谤佛、谤法,说根本没有涅盘,佛讲的是假的,这么一毁谤,直接从四空天堕到了无间地狱。下面第五种讲的是「命无间」,我们来看经文:
【五者。若堕此狱。从初入时。至百千劫。一日一夜。万死万生。求一念间。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受生。以此连绵。故称无间。】
这是讲假若堕到了无间地狱来是死不掉的,如果在地狱里面死了那是好事情,死了苦就不用再受了,没那么便宜!『从初入时,至百千劫』,就打进到地狱里面那天算起,经百千劫,直到你罪受满为止。『一日一夜』,每天都得受罪,而且不间断的。『万死万生』,这一天一夜里头,生死就经过无数次了,这「万」字是形容次数的多。在地狱里面生死是什么?受罪的时候,譬如说上刀山下油锅,是死了,死了之后没多久冷风一吹又活过来了,活过来以后立即继续受罪。『求一念间,暂住不得』,没有休息的。『除非业尽,方得受生』,除非是自己的业报受尽了,才有可能从无间地狱那里脱离,托生到其他道里。所以命,『以此连绵』,不断的重复这种剧苦,叫做无间地狱,这是命无间。
所以造作地狱的业很容易,堕到地狱里面,那个苦真的是长远。譬如说毁谤三宝的,现在人不知道,敢造这个罪业,发表一些言论说佛法是迷信,或者甚至写书攻击、毁谤圣教,要知道这种罪业堕无间地狱要什么时候才能够业尽脱离?要等到你毁谤三宝的那种影响力在这世间全部消失。譬如说你用口头、用言语来毁谤,可能你的影响力能有几十年,这还算短的了,如果现在用科技把你的言论录下来,留下一部DVD,然后放到博物馆里面储存,或者你写的书放到国家图书馆里面保存,保存一千年,你就得在地狱里面受够一千年,等到最后一本书在这世间消失了,你才有可能从地狱里出来。所以懂得这个道理,我们为什么不造善业?我们用我们的口赞叹三宝、赞叹圣贤教育,留下这些光碟,反过来,你的影响力愈长远你的福报愈大。好,请看下文:
【地藏菩萨白圣母言。无间地狱粗说如是。若广说地狱罪器等名。及诸苦事。一劫之中。求说不尽。】
地藏菩萨是回答佛母摩耶夫人的提问,他说无间地狱粗略的说大概是这个样子的。这个『粗』,我们前面说过,有两层意思,一种是这个话不好听,你看我们学习过来,看的都是罪苦的事情,这叫「粗说」,不是柔软美好的事情,听了让我们悲哀,第二个这是粗略的说,如果详细的来说地狱的罪报,没办法讲得尽。所以『若广说地狱罪器等名』,把它的罪的苦报、它那里的刑具,只是说名称,一劫都说不完。这是讲的无间地狱,还有其他地狱?要说起来真的叫说来话长,这个苦真叫一言难尽。所以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为什么不做一个好人?为什么不学做圣贤?学习温良恭俭让,学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断自己的贪瞋痴恶业,为什么要造那些罪业?将来的苦报,你看真叫不忍称说。
【摩耶夫人闻已。愁忧合掌。顶礼而退。】
摩耶夫人是代我们启请,这是她慈悲,特别关照我们阎浮提的众生,地球上的众生不知道事实真相,造作恶业都会堕这种地狱,所以我们非常感恩摩耶夫人这种请问。摩耶夫人听完地藏菩萨的介绍也非常的难过,『愁忧合掌』,「愁」是发愁,「忧」就是忧虑。发什么愁?忧虑什么?就是愁忧阎浮提众生不断的在造业,所以受苦就无有穷尽,而自己也不能够救拔,因为众生的业都是自作自受,造了业必定会遭受恶报,佛菩萨来也帮不了你,所以非常值得我们忧愁。合掌顶礼这是摩耶夫人感谢地藏菩萨为阎浮提的众生宣讲地狱的事情,这是地藏菩萨的悲心,告诉我们事实真相,所以我们非常感恩。摩耶夫人这里也是示现,告诉我们那种礼貌,『顶礼而退』,礼拜之后就退下去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的,尊师重道。这一品经文我们就介绍到这里。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四品「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这一段跟前面那段和下面第五品,同为本经的第二大段,都是为我们介绍地藏菩萨所度化的众生。上一品为我们讲明众生因惑而造业,业缘品,就是由贪瞋痴恶念缘起而造作恶业,这一品「阎浮众生业感品」,是造业之后感果报。《太上感应篇》给我们讲,「祸福无门,惟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感应的道理就像影子跟著身体一样,身体到哪里影子就到哪里,丝毫都不会有差错。本品品题,这里阎浮就是阎浮提,就是我们地球。阎浮是树的名字,提是洲名,我们这个地球就称为阎浮提洲,属於须弥山的南边,所以也叫做南阎浮提。「众生业感品」,众生包括十法界的众生,不只是六道,还有四圣法界。所造的业必定都会感果报,造善的你有善报,造恶的有恶报,修净业的就能够得净土的殊胜果报。所以六道里的众生是凡夫,造的是有漏的业,就感应六道轮回;二乘人,这是小乘的圣果,他们是因为造无漏业,他们得四圣小果;菩萨他造的是非漏非无漏业,可以得菩萨果位;如来所造的,他是断尽一切的烦恼,得到清净的智慧,所以他感应的是常寂光土。所以业感其实十法界都相通的,都是造业而感的果报。这里为什么独独要标明是阎浮众生业感品?这里把阎浮的众生提出来这是菩萨的悲心,虽然是说十法界众生都能有业感,而因为阎浮提的众生造作的恶业最严重,招感的苦报也最严重,所以佛菩萨悲心偏向阎浮众生,为我们讲这一品「阎浮众生业感品」,我们来认真的学习本品的经文: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来威神力故。遍百千万亿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业报众生。若非如来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变化。】
这里『尔时』是佛母摩耶夫人刚刚问完地藏菩萨关於地狱的情形的时候,地藏菩萨就向佛禀告,『摩诃萨』就是特别形容是大菩萨,地藏菩萨是等觉菩萨,所以叫菩萨摩诃萨。他说『世尊』,就是对佛说,『我承佛如来威神力故』,「承」是仰仗,仰仗佛如来威神力的加持,这个「威」就是表示如来的四无畏,「神」就是指六神通,「力」就是如来十力,这是如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这种能力。我仰仗如来的威神力才能够分身,『遍百千万亿世界,分是身形』。分身这么多,为了什么?『救拔一切业报众生』,众生造作恶业受恶报,这里尤其指的是地狱里头的众生,深受苦难,地藏菩萨以大神力、大愿力帮助众生,正所谓应以什么身得度的,他就现什么身而为说法,应该用什么方法教化他的,他就用什么方法来教化他。
『若非如来大慈力故』,这是讲如果不是佛的大慈大悲的神力加持我,『即不能作如是变化』,我就没有办法能够这样子分身度化众生。你看地藏菩萨多么谦虚!佛菩萨度化众生,正所谓「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这是圆满的智慧,高度的善巧。我们在《华严经》里面看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也参访了一些造作恶业的善知识,像胜热婆罗门、甘露火王、伐苏蜜多女,这三位善知识用的是贪瞋痴的手段,可是虽然表现完全跟性德相违背,但是他们的目标、他们最后的效果都能够帮助众生得到清凉自在,都能够让众生离贪瞋痴,所以这属於善巧方便。地藏菩萨自己说,因为有如来的大神力,他能够有这种高度的善巧方便,教化一切众生。其实地藏菩萨他自己本身也有这种能力,他是等觉菩萨,他不用如来的加持也能够做如是变化,但是他这里特别说出是仰仗佛力加持,这是谦虚、恭敬、感恩,也是做给我们大众看的,做一个谦虚、恭敬、感恩的好样子。
我们有能力做到的也要感恩三宝加持,感恩大众的力量。譬如说我们今天能够在这里坐下来研讨《地藏菩萨本愿经》,这个因缘非常殊胜。在这样的一个末法时代,灾难频繁,人们只为了功利而日夜在忙乱,我们居然能够有这种福报、有这种善根和因缘坐在一起研讨地藏法门,这是根本法轮,你看这真的是要感恩三宝加持,感恩成就我们这次法会所有的人,感恩这个协会很多的工作人员,才能够让我们有这样的一种因缘来学习,这都是像地藏菩萨感恩一切众生。不仅是感恩善缘,成就我们的缘,如果真的遇到了恶缘,破坏障碍我们的缘,我们也要感恩,为什么?因为那些来破坏我们的、来障碍我们的,那是成就我们的定慧,让我们的修学功夫能够向上提升,所以他也有功德。只要我们能够保持我们的觉悟,我们保持我们的清净慈悲心,我们不会受他影响,他对我们就有功德。所以你看地藏菩萨他也感恩恶道的众生,因为恶道众生能够帮助他成就菩提大愿。所以这些事情我们要细细去体会、学习。好,下面经文说:
【我今又蒙佛付嘱。至阿逸多成佛已来。六道众生。遣令度脱。唯然。世尊。愿不有虑。】
地藏菩萨在无量劫来都蒙佛付嘱,佛每次见到地藏菩萨都会委托他代佛教化众生,所以『今又蒙佛付嘱』,再一次受佛的委托。佛的委托是什么?让他『至阿逸多成佛已来』,「阿逸多」就是弥勒菩萨的名字,所以佛灭度以后一直到下一尊佛,弥勒尊佛出世,这么长久的时间,地藏菩萨承佛的慈令,代表佛在六道里度众生,『六道众生,遣令度脱』,这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情形。我们想想,他无量劫来,地藏菩萨受佛的委托,当然不只仅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他方世界里面,每一尊佛要灭度之前,必定也是这样子委托地藏菩萨代理佛进行弘化。所以地藏菩萨在什么时候代表佛?都是在佛灭度之后到下一尊佛出世以前,这段时间他是本师,所以地藏菩萨最值得人尊敬。地藏菩萨的弘愿也最值得诸佛如来赞叹,因为他所度的六道众生是最难度的,佛度不尽的、剩下来的那些没有觉悟的众生,佛度的都是根熟众生,根没熟的那就要委托地藏菩萨。
什么是根没有熟的众生?还在造作恶业的、还不肯回头的。地藏菩萨教导他什么?孝亲尊师,教导他修十善业。所以这部《地藏菩萨本愿经》真的是在一切经典里面属於根本法轮,这是阎浮众生修学的基本法,用这些法门能让六道众生得以度脱。地藏菩萨说『唯然,世尊,愿不有虑』,你看地藏菩萨很坚定的承诺,「唯然」,就是很快速的答应了,直下承担佛的嘱托,请佛不要担心,请你放心,我一定会担任起在末法时期弘化的使命。所以佛,你看一召唤,地藏菩萨马上就应允,这是《弟子规》里面第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地藏菩萨真正把《弟子规》百分之百落实,佛的呼唤、佛的嘱托真的马上承担起来,勇猛精进的去承当。好,请看下文: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为善为恶。逐境而生。轮转五道。暂无休息。动经尘劫。迷惑障难。】
这一段是佛告诉地藏菩萨,他对地藏菩萨的开示实际上也是对我们的开示,我们是什么?『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我们现前的状态就是这样,所以佛在这里是点醒我们。这个「解」是对烦恼讲的,烦恼还没有解除,还没有真正得到解放,「脱」是对生死六道轮回来讲的,没有脱离六道轮回,正是指我们现前的大众,这一切众生。『性识无定』,没有解脱的众生他的性识是不定的,所谓犹犹豫豫,或进或退,很容易迷惑。这个「无定」就是不定,变化太大了,你看前念才灭后念又生,常常改变主意,没有一个定性,不能够拿定主意,不能够立定脚根,办事总是犹豫不决,这是什么?没有智慧,这种现象就是性识无定。『恶习结业』,这是众生由於无明、贪瞋烦恼这种薰习,在这种境界里面迷惑颠倒,所以造作杀盗淫妄等等的恶业,造作这些恶业将来必定要遭受三途的果报。一个善念有一个善报,一个恶念就有一个恶报。所以恶习是结业,『善习结果』,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因果丝毫不爽。
『为善为恶,逐境而生』,由於我们性识无定,所以遇到了善缘就能够做善事,遇到了恶缘就做恶事。「逐境而生」,就是跟著境界转。境界不外乎善、恶和无记,无记就是说不上善恶的,遇到了缘我们就造作,在阿赖耶识里面留下了这些善、恶、无记的种子。觉悟的人他跟迷惑的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他能够在境缘上面提起观照,知道如何用心,他利用这些境缘来成就自己的道业。迷惑的人追逐著境缘,在境缘当中造业,自己做不了主,他不能够控制自己就没有定力,没有定力那是没有智慧。所以『轮转五道,暂无休息』,造作的这些善恶业都有果报,果报在哪里受?在五道里面,这五道指的是天道、人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通常讲的六道跟五道其实是一样的,六道里面再加一条是阿修罗道,阿修罗道如果单列出来,这是指天阿修罗。其实这五道里面,除了地狱道以外,其他四道都有阿修罗,天道有阿修罗,人道有阿修罗,饿鬼、畜生里面都有阿修罗,所以就没有另外标出阿修罗道,如果另外标出阿修罗道就是单指天阿修罗。所以在这五道里面轮转。《科注》上引用《密严经》来说,「真如不守自性,随染净缘,不合而合,故轮转五道也」。当我们的真如不守自性的时候这是迷了,迷失了自性的时候,追逐著妄念、妄识所现的这些境缘,於是造业,就在五道里面轮转,没有休息。
『动经尘劫』,动不动就是经过尘劫,尘点劫,叫微尘数这么多的大劫。『迷惑障难』,迷就是无明。「迷惑障难」这是代表四种,迷就是无明烦恼;惑,惑里面所谓的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迷惑统统是指烦恼;障,经上讲有二障、有三障,二障是烦恼障和所知障,三障讲的是烦恼障、业障和报障,这三障其实就是讲的惑业苦,惑是烦恼障,业是业障,苦是报障;难,经上通常讲的八难,八种因缘障碍我们听经闻法得度,这是障难。这八个因缘是什么?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这是三难,堕到里面去很难闻佛法,这是三种,第四种是北郁单越洲,阎浮提是属於须弥山的南方,须弥山的北方有一个北郁单越洲,那个地方的人享受得很,太富贵、太安乐,他不想闻佛法,所以太富贵、太安乐也是障难。还有是长寿天,长寿,他也是很快乐,那上面没有佛法。我们俗语说,富贵学道难、贫困学道难,太富贵的,贪图享乐,他不肯来学道;太贫穷的,就是像三恶道,太苦了,吃也吃不饱,睡也睡不好,哪有心思学佛。所以真正学佛是什么?人道,人道里的有苦、有乐,他能够意识到苦多乐少,他还能够学佛,所以说是小康之家能够容易学佛。
第六是盲聋瘖哑,这是残废人,盲是看不见,聋是听不见,哑是说不出来,这些残废,他六根不全,很难学习。第七是世智辩聪,我们通常看很多所谓知识分子。我自己也是知识分子,学佛总是爱评论,把自己的意见凌驾於圣贤教育之上,不肯虚心学习,他的这些所谓的智慧聪明叫世智辩聪,反而障碍他接受佛法,他还说佛法是迷信,要批判的接受,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说出一套套的大理论,但他自己根本不能进入。第八种难是佛前佛后,佛不在世了,我们生在佛出生之前,或者生在佛灭度以后,这都没有办法见到佛,很难遇到佛法。其实我们现在也在遭这个难,佛已经不在世了,我们想遇到佛,见不到佛了,所以只好求生极乐世界,幸亏在这个末法时代还能遇到净土法门。所以认真学习,求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这就离开这八难了。我们看下面经文:
【如鱼游网。将是长流。脱入暂出。又复遭网。】
这是用比喻,『鱼』,比喻六道里面的众生,『网』,比喻三界,『长流』是比喻造业业果。『脱入暂出』,这「脱入」是指什么?比喻生死轮回。鱼就像六道众生,它是因为性识无定,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在六道里面打转转,因为贪食,所以就游到了网里头去了,『遭网』了,在这长劫的轮回里面老是被网住。这个「网」是什么?是魔的罗网,这个魔是折磨,三界六道,是折磨我们的。三界里面,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为什么会这样?根本的原因,在这轮回里面离不开贪爱。像鱼,因为贪爱、贪食才被网。六道众生也是这样,贪爱放不下,所以永远被六道魔网给网住。正所谓「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六道轮回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贪爱、情执。情执就是迷,迷了是情,觉悟是菩提。其实迷跟觉悟都是自性里面的,觉悟的时候烦恼就变成智慧,迷了的时候智慧就成了烦恼。所以一迷的时候一切都迷,一觉的时候一切都觉。所以觉和迷总在我们一念之间。
众生讲的情爱,要知道,六道里面的众生统统都是性识无定,他们的情爱,其实说得不好听,也是真实的,叫虚情假意,你们说是不是?因为这是性识无定基础上的情爱,那叫虚情假意,它会变的。真情真爱它是不变的,永远不变,这只有佛菩萨有,佛菩萨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是永远不变的。所以佛菩萨的情爱才是永恒的、才是真实的,六道众生里的情爱那是虚假的。所以很多男男女女说你爱我、我爱你,说我对你的爱到地久、到天长、到海枯、到石烂,说得好听,你一听就知道不是真的,为什么?它是妄识里出来的,本身就性识无定,怎么可能达到天长地久?说实在话,由於迷情造业,所以造作三恶业机会多,堕落到三恶道的机会就多了。三恶道就像我们的老家,老家里待的时间长,出来三善道到人间享福那是出来旅游,马上没多久又得回老家了。所以知道这个情况,真的要发起精进,一定要出离三恶道、出离六道的苦痛。下面讲:
【以是等辈。吾当忧念。】
这一句是世尊对地藏菩萨说,我忧念的是虚空法界的一切众生。众生一失道义、一迷惑,就动经劫数而不能够出离,所以这是最值得世尊忧念的。好,我们先学到这里,先休息五分钟。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请看下面的经文:
【汝既毕是往愿。累劫重誓。广度罪辈。吾复何虑。】
这是在「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第四品里面世尊对地藏王菩萨的开示。前面世尊说到,所忧虑的就是那些六道当中性识无定的众生,现在『汝既毕是往愿』,地藏菩萨跟世尊承诺,说要担负起弘法利生的这种使命,代表佛来拯救六道众生,所以世尊非常的欢喜。「往愿」就是往昔所发的大愿,地藏菩萨累劫以来发了无数的大愿。毕是往愿,发了愿一定能做到,一定可以圆满。地藏菩萨累劫的重誓就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就是四弘誓愿,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今天地藏菩萨又给世尊再次发愿,接受世尊的付托,所以世尊说『吾复何虑』?既然你能够依教奉行,你有愿有行,广度罪苦的众生,佛就没有任何的忧虑了,这是佛感到很安慰。请看下面经文: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萨。累劫已来。各发何愿。今蒙世尊。殷勤赞叹。唯愿世尊。略而说之。】
正当世尊跟地藏菩萨这一问一答的时候,会中就有一位菩萨,这是位大菩萨,也是位等觉菩萨,称为『菩萨摩诃萨』,这位大菩萨名字叫『定自在王』。「定自在王」,从名字上我们可以了解,他是在禅定当中得大自在了,世间一切的贪爱统统都能够远离,能解除一切的束缚,所有的烦恼都能够放下了,这是定自在王,王就是最殊胜的。这位大菩萨在这会中就插进来发问,『白佛言』,「白」是下对上的尊称。他说『世尊,地藏菩萨,累劫已来,各发何愿』?地藏菩萨这无数劫来到底发了些什么愿?『今蒙世尊,殷勤赞叹』,今天能够承蒙世尊这样的殷勤来赞叹,那是到底过去发了什么愿?『唯愿世尊,略而说之』,请求世尊给他简要说明。这事定自在王菩萨哪里不知道?他是等觉菩萨,当然这个事情他很清楚,这里是明知故问。为什么要问?因为他知道,可是我们众生不知道,很多的,甚至小乘圣果的圣人也不知道,所以他代表我们来发问,让我们能够了解地藏菩萨在因地上那种殊胜的愿行,而生起由衷的敬仰,不至於说看到世尊对他这么殷勤赞叹,我们因为不能理解而产生怀疑,这是定自在王菩萨他的慈悲。在佛经里讲这叫利乐有情问,为了有情众生的利益,他来请问世尊,他这么一问,世尊就给他回答,那么我们众生就得到利益了。所以这是懂得配合老师来教学。所以会学的人就要懂得会发问。
像我们每个礼拜天在这里都会举办「修行与生活座谈会」,这个座谈会的目的是通过我们大家的讨论,能够明确一些修行方面的问题。如果你能够发慈悲心,问一些现在众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你知道答案,你自己也没有这个问题,但是你问出来,帮助很多的众生。我们这个座谈会是在网上举行,世界上各个角落的众生都能够收看到,所以你这是利乐有情问。很多问题你不问我们可能没想到,你这一问就激发我们来思考、来解决,有利於我们大家的提升。阿难,你看在《无量寿经》这个法会里面他就会问,一问世尊,就把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因缘就给我们问出来。所以佛赞叹阿难,这么一问胜过供养一天下阿罗汉,乃至供养一切蜎飞蠕动有情众生这些功德,这是会问。这里说「唯愿世尊,略而说之」,略是简略的说,地藏菩萨的行愿哪里能够简简单单这么一、二个小时能够说得清楚,所以只能是略说。说老实话,累劫以来地藏菩萨的修行功德,这是十方如来都说不尽的,所以只能是略说。好,请看下文:
【尔时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萨。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这里世尊答覆定自在王菩萨,说『谛听谛听』,这个「谛」就是很真诚的、很专心的来听。你看,世尊还没有开始讲开示之前先叮嘱定自在王菩萨,你要以真诚心,要专心的听。佛法弘深,唯有信力能够接受。我们以诚信之心,不怀疑、不夹杂妄念,这是谛听。『善思念之』,「善思」,不同於平常我们的思考,我们平常的思考是用心意识来去思考,而这里让我们善思,是不要用心意识,完全用真心。所以谛听之后便有悟处,这个悟处就是善思,不是去推断、去思惟想像出来的,那个不是悟处。「念之」,念,这是行动,念兹在兹,把听来的道理落实到我们生活待人处事接物当中,所以这就是闻思修三慧。所以谛听是闻,闻是什么?是专心真诚的听,不夹杂一个妄念,闻之后马上有悟处,这是思,悟了之后便要落实到修行,这是修,闻思修三慧是一次完成的,它不是分阶段的。这里也是信愿行这种心态,由於真诚的信仰而能谛听,善思之后便能发愿,发愿之后便能落实,这是行。所以世尊告诉我们听经闻法的心态。实际上说给定自在王菩萨就是说给我们听的,要我们如是修学。『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就是说我现在给你慢慢一样一样道来。青莲大师的《科注》说,「一切诸法本不可说」,为什么不可说?不生不灭,本体空寂。今天因为有这个因缘,定自在王菩萨请问,在这地藏法会的因缘,殊胜因缘的时候,所以佛为我们分别而解说之。好,请看下文:
【乃往过去。】
这是佛为我们讲述了地藏菩萨往昔的一桩事情。『乃往过去』,
【无量阿僧只那由他不可说劫。】
地藏菩萨累劫以来那个事迹是说不尽的。这里给我们简单的略举一二,一、二条例子而已,这是在过去很久以前。
【尔时有佛。号一切智成就。】
那时候有一尊佛,他的名号叫『一切智成就』。凡是佛,都有通号和别号。所谓通号就是每一尊佛共有的,有十种通号。也有别号,就是每一尊佛他有不同的特殊的名号。这里「一切智成就」就是这尊佛的别号。名号是代表佛的功德。实际上佛果地上的功德无量无边,哪里能够说得尽!我们只是用一种归纳、表法的意思来说明。所以下面的如来十号都是表示如来的功德,十大类的功德。一切智成就,这是讲佛能够成就一切的智慧。下面的十种名号,第一就是:
【如来。】
这都是通号,每一尊佛都称『如来』。所以很多人可能看《西游记》小说,说哪个佛最大?如来佛最大,孙悟空打个跟斗,怎么打,打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这是什么?不知道其实佛法里的这些名相的真正含义。其实所有的佛都称「如来」,不是说哪一尊,那尊如来佛才最大,每一尊佛都叫如来,佛都是平等的。如来可以用两个方面来解释,在事上讲和在理上讲,在事上讲,如来是今佛如古佛之再来,就是现在的佛,像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跟古佛是完全一样的,就像古佛再来一样,佛佛道同,佛佛平等,菩萨跟菩萨之间不见得相同和平等,但是佛跟佛之间一定是相同的、平等的,所说的法一定是一样。在理上讲,《金刚经》上有一个解释,解释得很好,说「如来者,诸法如义」,这是讲什么?诸法如义,诸法是一切法,说我们一切的宇宙人生的现相,如义是讲的什么?是跟真心本性相通的、相应的,这叫如义,所以一切诸法都跟真心本性相应。所谓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诸法如义。下面一个名号:
【应供。】
『应供』,「供」就是供养,佛是一切人中,他智慧、福德都圆满了,是最圆满的善人,所以我们应该尊敬、供养这位老师。他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好榜样,他应当接受人天的供养。我们供养佛这是修大福报。
【正遍知。】
『正』就是正确的,『遍』就是普遍的,『知』就是一切法无所不知,没有不知道的。这个知,不仅是遍知,而且是正确的遍知,没有夹杂著丝毫的错误,因为佛完全圆满的显现自己真心本性,而一切法都是自己真心本性变现出来的,所以佛当然对一切法能够无所不知,「正遍知」。不仅是现在,连过去、未来,整个宇宙都能够正遍知。下面一个名号是:
【明行足。】
『明』代表智慧,这是讲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行』是代表修学,是修德,『足』是圆满。所以「明行足」是代表什么?性修圆满,自性性德圆满了,解行圆满了,是这么个意思,圆满了就是佛。
【善逝。】
『善逝』,在大乘经上常讲,叫无住涅盘,这叫「善逝」。阿罗汉他也证涅盘了,但是他不能叫做善逝,为什么?因为他不能无住。所以,佛完全离开了生死,又不住涅盘,生死、涅盘二边都不住,这叫善逝。凡夫住生死,阿罗汉他住涅盘,大菩萨、佛不住生死也不住涅盘,他不住涅盘才能够随类化身,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他不住生死,就是虽然他能够随类化身,化身到六道里面度众生,但是他一尘不染,心地清净,所谓「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叫善逝。禅宗讲的「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这是圆融自在的大涅盘境界。
【世间解。】
这个名号,『世间』,不仅是指六道,它也指十法界,尽虚空遍法界。『解』,这是能够解了、能够明了,他能够知世间一切众生。一切的烦恼、一切的知见,无所不知,没有不了解的,这叫「世间解」。
【无上士。】
『无上士』,这里士,一般讲我们说知识分子,士人,知识分子就是读书人,读书人里面最高贵的就叫「无上士」。为什么他最高贵?因为他已经断尽一切烦恼,他品行、智慧达到了登峰造极,无上了,所以叫无上士。
【调御丈夫。】
『调御丈夫』,佛他称为「丈夫」,丈夫就是大丈夫,我们说英雄,大英雄,为什么?他因为已经彻底觉悟了,断烦恼出生死了,这是大丈夫,一般世间的英雄不能为也。他能调御众生,他有这个能力、有这个善巧,能够调伏众生的心。就好像驾驭一样,驾驭众生,帮助众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所以称为调御丈夫。下面一个名号:
【天人师。】
『师』就是老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佛是谁的老师?不仅是我们人的老师,而且是天的老师。天上包括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天和人是六道里面高级的众生,天、人都称他为老师,当然三恶道更应该把佛作为老师,因此佛是六道众生一切有情众生的老师,他是表率、是师范,做最好的样子,所以称「天人师」。下来:
【佛。世尊。】
通常有的解释把『佛』和『世尊』合并起来称为第十号。「佛」原本是印度话,佛陀耶,翻译成中国的意思是觉悟,包括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菩萨他也能够做到自觉、觉他,自己觉悟又帮助别人觉悟,但是觉悟不能圆满,佛做到了圆满。小乘阿罗汉他能够自觉,但是不能够觉他,不能够帮助别人觉悟,所以也不能圆满。只有佛他是自觉、觉他都圆满了,自己断尽一切烦恼,也能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世尊」,因为有前面的这十种名号,有这些功德,所以世出世间人都共同尊重他,所以他的智慧、德能称为世间最尊贵的,叫世尊。这是佛十种通号。
【其佛寿命六万劫。】
这是讲一切智成就如来,那时候的那尊佛,这位佛示现的寿命六万劫。佛的寿命一般来说跟当时众生的寿命差不多,像我们本土本师释迦牟尼佛,他示现八十岁寿命。这是我们众生的福薄,佛住世的时间很短暂,我们自己的寿命也很短暂。那时候的人你看寿命很长,所以佛示现『寿命六万劫』,不是六万年,是劫,那个时间很长了。这是众生福报很大,感得佛在世的时间长。好,请看下文:
【未出家时。为小国王。与一邻国王为友。同行十善。饶益众生。】
这尊一切智成就如来,他在因地修行的时候,还没有出家,『未出家时』。出家有四种,一种是身心都没出,我们六道凡夫很多都是这种。另外一种,第二是身出心不出,身体是个出家人的样子,心还放不下名闻利养,还放不下世间的五欲六尘,这是身出心不出。第三种是身不出心出,很多在家修行人,虽然没有剃度,但是心已经出家了,厌离娑婆,求生极乐,对世间样样都能放得下,这是身不出心出。第四种是身心俱出,那是更殊胜了,那就是佛门里,你看历代的祖师大德、高僧,他们真正做出出家人的好榜样,身心都出了。真正能见佛性,出生死之家,这叫做真出家。一切智成就如来当时也是个修行人,他还没有出家之前是一个小国的国王,跟一个邻国的国王是好朋友,两个国王,他们俩经常一起讨论问题,两个人都是修行人,他们『同行十善,饶益众生』,可见他们是志同道合的道友,共同来修十善业道。所以十善业道是基础,还没有出家的人就应该修十善业道。能够修十善业道,同时也能够帮助众生修行十善业道,「饶益众生」,饶是丰饶,益是利益。可见这两位国王都是念念希望自己的国民生活得好,心态善良、快乐,真正得到幸福的人生。他用什么方法?推行十善业道的教化。所以《礼记》上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两位国王是用圣贤的教育来帮助国民在精神上得到快乐,精神上快乐社会祥和,社会祥和必定繁荣昌盛,所以在物质上也是很丰饶的。所以你看,这是「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亘古不变的真理,当时无量劫前就是这样一个道里。
【其邻国内。所有人民。多造众恶。二王议计。广设方便。】
两个国家由於推行十善业道的教化,大家懂得伦理道德、懂得因果,所以自然就是和谐社会了。可是在邻国,这是交界的国家里头,所有的人民,那个国家的人民没有修行十善业道,不重视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因此『多造众恶』,所谓杀盗淫妄,都会做。结果两个国王看到邻国的这种社会动乱的样子,就商议了,他们都是在计画,『广设方便』,如何来挽救这些人民,让这些人民能够从造恶当中回头、觉悟。两个国王很慈悲,常常想到如何用最便宜的方法,「方便」就是最便宜的方法,来让那里的人民得到幸福美满。所以古时候的国王对人民都担负起三种义务,这是儒家所说的,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作之君,就是这个国家的领导,这是君王。作之亲,国王、领导,我们说现在的总统、国家主席,他也是人民的父母亲,当官的是父母官,要懂得爱护人民,爱护人民就好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爱他们一定要会教他们,教导他们断恶修善。教导最好的就是为国民做一个好样子,所谓作之师,师就是师范、模范、表率,我带头做一个断恶修善的好样子,我带头做一个孝亲尊师的好样子,让国家的民众能够跟著学。在家里的家长也是一样,在家里也是要做到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孩子才能跟著学。很多的父母都抱怨孩子难教,其实回头想想自己,我有没有做一个好样子?一切反求诸己。所以你看这两位国王,念念都想著构建和谐世界,以教化来帮助人民,安定天下。好,我们来看两位国王他们用什么样的方法。
【一王发愿。早成佛道。当度是辈。令使无余。一王发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
这是两个国王发的愿不同。『一王发愿』说要『早成佛道』,唯有早成佛道,才能够广度恶道众生,并且让他们同入涅盘。如果不成佛,虽然有这种度众生的愿,但是往往自己都没有脱离苦海,怎么样能帮助众生?愿与心违,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正确的。另外一位国王他发的愿,愿什么?『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当我看到这些罪苦的众生不能够得到圆满的解脱、得到圆满的安乐,甚至『得至菩提』,我不愿意成佛,这是菩萨发心,所谓自己未度先度众生。我们看了这段经文要理解这里的真实意,这里说的是菩萨发心,他是菩萨,所以能发这个心,我们是什么?我们是凡夫,如果我们也来发众生不度尽我就不愿成佛,所以我先去度众生,自己烦恼也不断,还要回六道轮回里面度众生,要知道,我们烦恼没断自己做不了主,在六道轮回里面真的叫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怎么可能帮助众生?自己遇到了境界还会动心、还会生烦恼、还造业,造业必定受报,所以受报将来堕到三恶道里受罪,我们拿什么去度众生?
所以首先要成菩萨,我们才有真实的众生不度誓不成佛的愿。我们要懂得自己的情况,人贵自知之明,这是菩萨的发心,我们还不是菩萨,阿罗汉果也没证得。至少你得证得阿罗汉果,你不再受六道轮回的苦了,你才有本事度众生。所以最低限度你得证阿罗汉果,你才有资格说我先度众生再自己成佛。所以我们凡夫最关键的是这一生要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那里,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给你一摩顶,给你加持,让你智慧、神通得到了无比殊胜,你这个时候虽然也是一品烦恼还没断,但是由於佛力的加持,你也成了一个阿惟越致菩萨,你也不退转了,你就能够分身到六道里面度众生,你那时候才能有这种能力,说我先不成佛,我先度众生。这两位国王其实当时都有能力做到先度众生后成佛道,但是发的愿取向不同,所以取愿不同,他们成就的这种果也不同。好,请看下文:
【佛告定自在王菩萨。一王发愿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来是。一王发愿永度罪苦众生。未愿成佛者。即地藏菩萨是。】
这是佛跟定自在王菩萨,也是对我们讲,说当时的这两位国王,『一王发愿早成佛』的那位国王他后来真的成佛了,他愿意先成佛再来度众生,所以他是谁?成就的就是一切智成就如来。我们前面有介绍过,那是无量劫前已经成就的佛,这位佛的寿命六万劫,他成就了,他如愿以偿了。跟他一起修行的另外一位国王是谁?『一王发愿永度罪苦众生,未愿成佛者,即地藏菩萨是』,另外这位国王他发愿永度罪苦众生,让那些造恶的众生统统都能够回头,都能够达到究竟圆满的涅盘,他自己才愿成佛,要不然他不愿成佛,这就是地藏菩萨,真是地狱未空他不愿成佛。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对比的看到,地藏菩萨久远劫前这种功德、智慧就跟如来一样,因为他的道友也已经成佛多久了。所以这是特别说出地藏菩萨的弘愿,这个弘愿超出一切菩萨的弘愿,其他的所谓等觉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这都是大菩萨,不可思议的,但是就愿心来讲,地藏菩萨都远远超过他们。说老实话,这种愿统统都是我们自性里面的性德,菩萨也是代表这种性德。我们学习、效法地藏菩萨,宣扬地藏法门,关键要从自己做起,所谓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念佛求生净土,将来也能够明心见性,恢复我们圆满的性德,这是讲地藏菩萨的一个因缘。底下佛又给我们讲了一个因缘,请看经文:
【复於过去无量阿僧只劫。有佛出世。名清净莲华目如来。其佛寿命四十劫。】
『复』就是世尊又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这是本经说出来的第四个公案。在过去无量阿僧只劫,这也是不可思议的久远劫前,有一尊佛出世。佛在没有下生人间之前都住在兜率天,因缘成熟的时候佛就下降到世间,说出世了。这位佛名字叫『清净莲华目如来』,「清净莲华目」是佛的别号,他也具足了佛的十种通号,这里「如来」是用一种来代表十种,前面介绍过。清净莲华目属於佛三十二相之一,佛在因地从来没有粗暴的心,心地柔软和顺,常常以慈眼来看众生,所以成就清净莲花的双目,双目像清净莲花一样。这是用三十二相中的一种来立名,所以这是称赞佛的果德圆满。这位佛的寿命四十劫,时间也是很长的,所以都是以劫来论的,前面的那一尊一切智成就如来寿命六万劫,这里又是四十劫,这都是讲当时众生的福报实在是不可思议,感得佛长久的住世。
【像法之中。有一罗汉。福度众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设食供养。】
清净莲华目如来他灭度了,在佛的像法时期,一切佛都有正法、像法、末法三个时期。在像法时期是所谓塔寺坚固的时代,有一位『罗汉』,「罗汉」这是世间恭敬的老师,他成就了圣果。『福度众生』,来帮助众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因次教化』,这是如来已经灭度了,所以罗汉次第教人,教导众生。有一位女子叫『光目』,「光」是代表智慧,「目」是代表定,所以是有定、有慧,这位女子来布施供养,请出家人吃饭,这是用饭食供养修行人,在寺院里设斋。现在的时间到了,我们这个公案刚刚开始,下一次我们继续来学习。好,今天时间到了,不妥之处请各位大德、菩萨多多指正。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第三品「观众生业缘品第三」。上次我们讲到阎浮提造恶众生,造五逆之罪必堕无间地狱。摩耶夫人,这是佛的母亲,请教地藏菩萨,无间地狱是什么样子?地藏菩萨给她做一个简要的介绍,说因五事感五无间地狱。我们上次讲到前面三种,第一是时无间,第二是形无间,第三是苦无间,我们今天从第四种来开始看起。
【四者。不问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贵贱。或龙或神。或天或鬼。罪行业感。悉同受之。故称无间。】
第四种事就是所谓的果无间。在无间地狱里面受报的罪人是非常复杂的,来自各处不同,有男子、有女人,有『羌胡夷狄』,「羌胡夷狄」就是不同种族的人,我们说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汉族人、也有少数民族人,有白种人、也有黑种人、有黄种人,种种,『老幼贵贱』,这是年高的、年幼的、出身高贵的、出身卑贱的,都有可能堕到无间地狱里面。『或龙或神』,这不是人道的,「龙」是代表畜生道,「神」,这是代表鬼神、仙道,『天』,就是包括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的天人,『鬼』是代表饿鬼道,换句话说,地狱以外的五道都有可能会堕到地狱来。『悉同受之』,所以只要造作地狱的罪业,不管你是什么人,依然是自作自受,按照自己的业力感得无间狱报,哪怕是天人也都逃不过。经上给我们讲,哪怕是你爬到了无色界天,这四空天了,命终之后都会堕落,而且四空天人往往会误把自己所证得的境界当作是大涅盘,所以定力失掉了,命终的时候就会谤佛、谤法,说根本没有涅盘,佛讲的是假的,这么一毁谤,直接从四空天堕到了无间地狱。下面第五种讲的是「命无间」,我们来看经文:
【五者。若堕此狱。从初入时。至百千劫。一日一夜。万死万生。求一念间。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受生。以此连绵。故称无间。】
这是讲假若堕到了无间地狱来是死不掉的,如果在地狱里面死了那是好事情,死了苦就不用再受了,没那么便宜!『从初入时,至百千劫』,就打进到地狱里面那天算起,经百千劫,直到你罪受满为止。『一日一夜』,每天都得受罪,而且不间断的。『万死万生』,这一天一夜里头,生死就经过无数次了,这「万」字是形容次数的多。在地狱里面生死是什么?受罪的时候,譬如说上刀山下油锅,是死了,死了之后没多久冷风一吹又活过来了,活过来以后立即继续受罪。『求一念间,暂住不得』,没有休息的。『除非业尽,方得受生』,除非是自己的业报受尽了,才有可能从无间地狱那里脱离,托生到其他道里。所以命,『以此连绵』,不断的重复这种剧苦,叫做无间地狱,这是命无间。
所以造作地狱的业很容易,堕到地狱里面,那个苦真的是长远。譬如说毁谤三宝的,现在人不知道,敢造这个罪业,发表一些言论说佛法是迷信,或者甚至写书攻击、毁谤圣教,要知道这种罪业堕无间地狱要什么时候才能够业尽脱离?要等到你毁谤三宝的那种影响力在这世间全部消失。譬如说你用口头、用言语来毁谤,可能你的影响力能有几十年,这还算短的了,如果现在用科技把你的言论录下来,留下一部DVD,然后放到博物馆里面储存,或者你写的书放到国家图书馆里面保存,保存一千年,你就得在地狱里面受够一千年,等到最后一本书在这世间消失了,你才有可能从地狱里出来。所以懂得这个道理,我们为什么不造善业?我们用我们的口赞叹三宝、赞叹圣贤教育,留下这些光碟,反过来,你的影响力愈长远你的福报愈大。好,请看下文:
【地藏菩萨白圣母言。无间地狱粗说如是。若广说地狱罪器等名。及诸苦事。一劫之中。求说不尽。】
地藏菩萨是回答佛母摩耶夫人的提问,他说无间地狱粗略的说大概是这个样子的。这个『粗』,我们前面说过,有两层意思,一种是这个话不好听,你看我们学习过来,看的都是罪苦的事情,这叫「粗说」,不是柔软美好的事情,听了让我们悲哀,第二个这是粗略的说,如果详细的来说地狱的罪报,没办法讲得尽。所以『若广说地狱罪器等名』,把它的罪的苦报、它那里的刑具,只是说名称,一劫都说不完。这是讲的无间地狱,还有其他地狱?要说起来真的叫说来话长,这个苦真叫一言难尽。所以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为什么不做一个好人?为什么不学做圣贤?学习温良恭俭让,学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断自己的贪瞋痴恶业,为什么要造那些罪业?将来的苦报,你看真叫不忍称说。
【摩耶夫人闻已。愁忧合掌。顶礼而退。】
摩耶夫人是代我们启请,这是她慈悲,特别关照我们阎浮提的众生,地球上的众生不知道事实真相,造作恶业都会堕这种地狱,所以我们非常感恩摩耶夫人这种请问。摩耶夫人听完地藏菩萨的介绍也非常的难过,『愁忧合掌』,「愁」是发愁,「忧」就是忧虑。发什么愁?忧虑什么?就是愁忧阎浮提众生不断的在造业,所以受苦就无有穷尽,而自己也不能够救拔,因为众生的业都是自作自受,造了业必定会遭受恶报,佛菩萨来也帮不了你,所以非常值得我们忧愁。合掌顶礼这是摩耶夫人感谢地藏菩萨为阎浮提的众生宣讲地狱的事情,这是地藏菩萨的悲心,告诉我们事实真相,所以我们非常感恩。摩耶夫人这里也是示现,告诉我们那种礼貌,『顶礼而退』,礼拜之后就退下去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的,尊师重道。这一品经文我们就介绍到这里。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四品「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这一段跟前面那段和下面第五品,同为本经的第二大段,都是为我们介绍地藏菩萨所度化的众生。上一品为我们讲明众生因惑而造业,业缘品,就是由贪瞋痴恶念缘起而造作恶业,这一品「阎浮众生业感品」,是造业之后感果报。《太上感应篇》给我们讲,「祸福无门,惟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感应的道理就像影子跟著身体一样,身体到哪里影子就到哪里,丝毫都不会有差错。本品品题,这里阎浮就是阎浮提,就是我们地球。阎浮是树的名字,提是洲名,我们这个地球就称为阎浮提洲,属於须弥山的南边,所以也叫做南阎浮提。「众生业感品」,众生包括十法界的众生,不只是六道,还有四圣法界。所造的业必定都会感果报,造善的你有善报,造恶的有恶报,修净业的就能够得净土的殊胜果报。所以六道里的众生是凡夫,造的是有漏的业,就感应六道轮回;二乘人,这是小乘的圣果,他们是因为造无漏业,他们得四圣小果;菩萨他造的是非漏非无漏业,可以得菩萨果位;如来所造的,他是断尽一切的烦恼,得到清净的智慧,所以他感应的是常寂光土。所以业感其实十法界都相通的,都是造业而感的果报。这里为什么独独要标明是阎浮众生业感品?这里把阎浮的众生提出来这是菩萨的悲心,虽然是说十法界众生都能有业感,而因为阎浮提的众生造作的恶业最严重,招感的苦报也最严重,所以佛菩萨悲心偏向阎浮众生,为我们讲这一品「阎浮众生业感品」,我们来认真的学习本品的经文: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来威神力故。遍百千万亿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业报众生。若非如来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变化。】
这里『尔时』是佛母摩耶夫人刚刚问完地藏菩萨关於地狱的情形的时候,地藏菩萨就向佛禀告,『摩诃萨』就是特别形容是大菩萨,地藏菩萨是等觉菩萨,所以叫菩萨摩诃萨。他说『世尊』,就是对佛说,『我承佛如来威神力故』,「承」是仰仗,仰仗佛如来威神力的加持,这个「威」就是表示如来的四无畏,「神」就是指六神通,「力」就是如来十力,这是如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这种能力。我仰仗如来的威神力才能够分身,『遍百千万亿世界,分是身形』。分身这么多,为了什么?『救拔一切业报众生』,众生造作恶业受恶报,这里尤其指的是地狱里头的众生,深受苦难,地藏菩萨以大神力、大愿力帮助众生,正所谓应以什么身得度的,他就现什么身而为说法,应该用什么方法教化他的,他就用什么方法来教化他。
『若非如来大慈力故』,这是讲如果不是佛的大慈大悲的神力加持我,『即不能作如是变化』,我就没有办法能够这样子分身度化众生。你看地藏菩萨多么谦虚!佛菩萨度化众生,正所谓「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这是圆满的智慧,高度的善巧。我们在《华严经》里面看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也参访了一些造作恶业的善知识,像胜热婆罗门、甘露火王、伐苏蜜多女,这三位善知识用的是贪瞋痴的手段,可是虽然表现完全跟性德相违背,但是他们的目标、他们最后的效果都能够帮助众生得到清凉自在,都能够让众生离贪瞋痴,所以这属於善巧方便。地藏菩萨自己说,因为有如来的大神力,他能够有这种高度的善巧方便,教化一切众生。其实地藏菩萨他自己本身也有这种能力,他是等觉菩萨,他不用如来的加持也能够做如是变化,但是他这里特别说出是仰仗佛力加持,这是谦虚、恭敬、感恩,也是做给我们大众看的,做一个谦虚、恭敬、感恩的好样子。
我们有能力做到的也要感恩三宝加持,感恩大众的力量。譬如说我们今天能够在这里坐下来研讨《地藏菩萨本愿经》,这个因缘非常殊胜。在这样的一个末法时代,灾难频繁,人们只为了功利而日夜在忙乱,我们居然能够有这种福报、有这种善根和因缘坐在一起研讨地藏法门,这是根本法轮,你看这真的是要感恩三宝加持,感恩成就我们这次法会所有的人,感恩这个协会很多的工作人员,才能够让我们有这样的一种因缘来学习,这都是像地藏菩萨感恩一切众生。不仅是感恩善缘,成就我们的缘,如果真的遇到了恶缘,破坏障碍我们的缘,我们也要感恩,为什么?因为那些来破坏我们的、来障碍我们的,那是成就我们的定慧,让我们的修学功夫能够向上提升,所以他也有功德。只要我们能够保持我们的觉悟,我们保持我们的清净慈悲心,我们不会受他影响,他对我们就有功德。所以你看地藏菩萨他也感恩恶道的众生,因为恶道众生能够帮助他成就菩提大愿。所以这些事情我们要细细去体会、学习。好,下面经文说:
【我今又蒙佛付嘱。至阿逸多成佛已来。六道众生。遣令度脱。唯然。世尊。愿不有虑。】
地藏菩萨在无量劫来都蒙佛付嘱,佛每次见到地藏菩萨都会委托他代佛教化众生,所以『今又蒙佛付嘱』,再一次受佛的委托。佛的委托是什么?让他『至阿逸多成佛已来』,「阿逸多」就是弥勒菩萨的名字,所以佛灭度以后一直到下一尊佛,弥勒尊佛出世,这么长久的时间,地藏菩萨承佛的慈令,代表佛在六道里度众生,『六道众生,遣令度脱』,这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情形。我们想想,他无量劫来,地藏菩萨受佛的委托,当然不只仅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他方世界里面,每一尊佛要灭度之前,必定也是这样子委托地藏菩萨代理佛进行弘化。所以地藏菩萨在什么时候代表佛?都是在佛灭度之后到下一尊佛出世以前,这段时间他是本师,所以地藏菩萨最值得人尊敬。地藏菩萨的弘愿也最值得诸佛如来赞叹,因为他所度的六道众生是最难度的,佛度不尽的、剩下来的那些没有觉悟的众生,佛度的都是根熟众生,根没熟的那就要委托地藏菩萨。
什么是根没有熟的众生?还在造作恶业的、还不肯回头的。地藏菩萨教导他什么?孝亲尊师,教导他修十善业。所以这部《地藏菩萨本愿经》真的是在一切经典里面属於根本法轮,这是阎浮众生修学的基本法,用这些法门能让六道众生得以度脱。地藏菩萨说『唯然,世尊,愿不有虑』,你看地藏菩萨很坚定的承诺,「唯然」,就是很快速的答应了,直下承担佛的嘱托,请佛不要担心,请你放心,我一定会担任起在末法时期弘化的使命。所以佛,你看一召唤,地藏菩萨马上就应允,这是《弟子规》里面第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地藏菩萨真正把《弟子规》百分之百落实,佛的呼唤、佛的嘱托真的马上承担起来,勇猛精进的去承当。好,请看下文: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为善为恶。逐境而生。轮转五道。暂无休息。动经尘劫。迷惑障难。】
这一段是佛告诉地藏菩萨,他对地藏菩萨的开示实际上也是对我们的开示,我们是什么?『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我们现前的状态就是这样,所以佛在这里是点醒我们。这个「解」是对烦恼讲的,烦恼还没有解除,还没有真正得到解放,「脱」是对生死六道轮回来讲的,没有脱离六道轮回,正是指我们现前的大众,这一切众生。『性识无定』,没有解脱的众生他的性识是不定的,所谓犹犹豫豫,或进或退,很容易迷惑。这个「无定」就是不定,变化太大了,你看前念才灭后念又生,常常改变主意,没有一个定性,不能够拿定主意,不能够立定脚根,办事总是犹豫不决,这是什么?没有智慧,这种现象就是性识无定。『恶习结业』,这是众生由於无明、贪瞋烦恼这种薰习,在这种境界里面迷惑颠倒,所以造作杀盗淫妄等等的恶业,造作这些恶业将来必定要遭受三途的果报。一个善念有一个善报,一个恶念就有一个恶报。所以恶习是结业,『善习结果』,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因果丝毫不爽。
『为善为恶,逐境而生』,由於我们性识无定,所以遇到了善缘就能够做善事,遇到了恶缘就做恶事。「逐境而生」,就是跟著境界转。境界不外乎善、恶和无记,无记就是说不上善恶的,遇到了缘我们就造作,在阿赖耶识里面留下了这些善、恶、无记的种子。觉悟的人他跟迷惑的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他能够在境缘上面提起观照,知道如何用心,他利用这些境缘来成就自己的道业。迷惑的人追逐著境缘,在境缘当中造业,自己做不了主,他不能够控制自己就没有定力,没有定力那是没有智慧。所以『轮转五道,暂无休息』,造作的这些善恶业都有果报,果报在哪里受?在五道里面,这五道指的是天道、人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通常讲的六道跟五道其实是一样的,六道里面再加一条是阿修罗道,阿修罗道如果单列出来,这是指天阿修罗。其实这五道里面,除了地狱道以外,其他四道都有阿修罗,天道有阿修罗,人道有阿修罗,饿鬼、畜生里面都有阿修罗,所以就没有另外标出阿修罗道,如果另外标出阿修罗道就是单指天阿修罗。所以在这五道里面轮转。《科注》上引用《密严经》来说,「真如不守自性,随染净缘,不合而合,故轮转五道也」。当我们的真如不守自性的时候这是迷了,迷失了自性的时候,追逐著妄念、妄识所现的这些境缘,於是造业,就在五道里面轮转,没有休息。
『动经尘劫』,动不动就是经过尘劫,尘点劫,叫微尘数这么多的大劫。『迷惑障难』,迷就是无明。「迷惑障难」这是代表四种,迷就是无明烦恼;惑,惑里面所谓的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迷惑统统是指烦恼;障,经上讲有二障、有三障,二障是烦恼障和所知障,三障讲的是烦恼障、业障和报障,这三障其实就是讲的惑业苦,惑是烦恼障,业是业障,苦是报障;难,经上通常讲的八难,八种因缘障碍我们听经闻法得度,这是障难。这八个因缘是什么?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这是三难,堕到里面去很难闻佛法,这是三种,第四种是北郁单越洲,阎浮提是属於须弥山的南方,须弥山的北方有一个北郁单越洲,那个地方的人享受得很,太富贵、太安乐,他不想闻佛法,所以太富贵、太安乐也是障难。还有是长寿天,长寿,他也是很快乐,那上面没有佛法。我们俗语说,富贵学道难、贫困学道难,太富贵的,贪图享乐,他不肯来学道;太贫穷的,就是像三恶道,太苦了,吃也吃不饱,睡也睡不好,哪有心思学佛。所以真正学佛是什么?人道,人道里的有苦、有乐,他能够意识到苦多乐少,他还能够学佛,所以说是小康之家能够容易学佛。
第六是盲聋瘖哑,这是残废人,盲是看不见,聋是听不见,哑是说不出来,这些残废,他六根不全,很难学习。第七是世智辩聪,我们通常看很多所谓知识分子。我自己也是知识分子,学佛总是爱评论,把自己的意见凌驾於圣贤教育之上,不肯虚心学习,他的这些所谓的智慧聪明叫世智辩聪,反而障碍他接受佛法,他还说佛法是迷信,要批判的接受,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说出一套套的大理论,但他自己根本不能进入。第八种难是佛前佛后,佛不在世了,我们生在佛出生之前,或者生在佛灭度以后,这都没有办法见到佛,很难遇到佛法。其实我们现在也在遭这个难,佛已经不在世了,我们想遇到佛,见不到佛了,所以只好求生极乐世界,幸亏在这个末法时代还能遇到净土法门。所以认真学习,求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这就离开这八难了。我们看下面经文:
【如鱼游网。将是长流。脱入暂出。又复遭网。】
这是用比喻,『鱼』,比喻六道里面的众生,『网』,比喻三界,『长流』是比喻造业业果。『脱入暂出』,这「脱入」是指什么?比喻生死轮回。鱼就像六道众生,它是因为性识无定,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在六道里面打转转,因为贪食,所以就游到了网里头去了,『遭网』了,在这长劫的轮回里面老是被网住。这个「网」是什么?是魔的罗网,这个魔是折磨,三界六道,是折磨我们的。三界里面,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为什么会这样?根本的原因,在这轮回里面离不开贪爱。像鱼,因为贪爱、贪食才被网。六道众生也是这样,贪爱放不下,所以永远被六道魔网给网住。正所谓「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六道轮回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贪爱、情执。情执就是迷,迷了是情,觉悟是菩提。其实迷跟觉悟都是自性里面的,觉悟的时候烦恼就变成智慧,迷了的时候智慧就成了烦恼。所以一迷的时候一切都迷,一觉的时候一切都觉。所以觉和迷总在我们一念之间。
众生讲的情爱,要知道,六道里面的众生统统都是性识无定,他们的情爱,其实说得不好听,也是真实的,叫虚情假意,你们说是不是?因为这是性识无定基础上的情爱,那叫虚情假意,它会变的。真情真爱它是不变的,永远不变,这只有佛菩萨有,佛菩萨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是永远不变的。所以佛菩萨的情爱才是永恒的、才是真实的,六道众生里的情爱那是虚假的。所以很多男男女女说你爱我、我爱你,说我对你的爱到地久、到天长、到海枯、到石烂,说得好听,你一听就知道不是真的,为什么?它是妄识里出来的,本身就性识无定,怎么可能达到天长地久?说实在话,由於迷情造业,所以造作三恶业机会多,堕落到三恶道的机会就多了。三恶道就像我们的老家,老家里待的时间长,出来三善道到人间享福那是出来旅游,马上没多久又得回老家了。所以知道这个情况,真的要发起精进,一定要出离三恶道、出离六道的苦痛。下面讲:
【以是等辈。吾当忧念。】
这一句是世尊对地藏菩萨说,我忧念的是虚空法界的一切众生。众生一失道义、一迷惑,就动经劫数而不能够出离,所以这是最值得世尊忧念的。好,我们先学到这里,先休息五分钟。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请看下面的经文:
【汝既毕是往愿。累劫重誓。广度罪辈。吾复何虑。】
这是在「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第四品里面世尊对地藏王菩萨的开示。前面世尊说到,所忧虑的就是那些六道当中性识无定的众生,现在『汝既毕是往愿』,地藏菩萨跟世尊承诺,说要担负起弘法利生的这种使命,代表佛来拯救六道众生,所以世尊非常的欢喜。「往愿」就是往昔所发的大愿,地藏菩萨累劫以来发了无数的大愿。毕是往愿,发了愿一定能做到,一定可以圆满。地藏菩萨累劫的重誓就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就是四弘誓愿,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今天地藏菩萨又给世尊再次发愿,接受世尊的付托,所以世尊说『吾复何虑』?既然你能够依教奉行,你有愿有行,广度罪苦的众生,佛就没有任何的忧虑了,这是佛感到很安慰。请看下面经文: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萨。累劫已来。各发何愿。今蒙世尊。殷勤赞叹。唯愿世尊。略而说之。】
正当世尊跟地藏菩萨这一问一答的时候,会中就有一位菩萨,这是位大菩萨,也是位等觉菩萨,称为『菩萨摩诃萨』,这位大菩萨名字叫『定自在王』。「定自在王」,从名字上我们可以了解,他是在禅定当中得大自在了,世间一切的贪爱统统都能够远离,能解除一切的束缚,所有的烦恼都能够放下了,这是定自在王,王就是最殊胜的。这位大菩萨在这会中就插进来发问,『白佛言』,「白」是下对上的尊称。他说『世尊,地藏菩萨,累劫已来,各发何愿』?地藏菩萨这无数劫来到底发了些什么愿?『今蒙世尊,殷勤赞叹』,今天能够承蒙世尊这样的殷勤来赞叹,那是到底过去发了什么愿?『唯愿世尊,略而说之』,请求世尊给他简要说明。这事定自在王菩萨哪里不知道?他是等觉菩萨,当然这个事情他很清楚,这里是明知故问。为什么要问?因为他知道,可是我们众生不知道,很多的,甚至小乘圣果的圣人也不知道,所以他代表我们来发问,让我们能够了解地藏菩萨在因地上那种殊胜的愿行,而生起由衷的敬仰,不至於说看到世尊对他这么殷勤赞叹,我们因为不能理解而产生怀疑,这是定自在王菩萨他的慈悲。在佛经里讲这叫利乐有情问,为了有情众生的利益,他来请问世尊,他这么一问,世尊就给他回答,那么我们众生就得到利益了。所以这是懂得配合老师来教学。所以会学的人就要懂得会发问。
像我们每个礼拜天在这里都会举办「修行与生活座谈会」,这个座谈会的目的是通过我们大家的讨论,能够明确一些修行方面的问题。如果你能够发慈悲心,问一些现在众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你知道答案,你自己也没有这个问题,但是你问出来,帮助很多的众生。我们这个座谈会是在网上举行,世界上各个角落的众生都能够收看到,所以你这是利乐有情问。很多问题你不问我们可能没想到,你这一问就激发我们来思考、来解决,有利於我们大家的提升。阿难,你看在《无量寿经》这个法会里面他就会问,一问世尊,就把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因缘就给我们问出来。所以佛赞叹阿难,这么一问胜过供养一天下阿罗汉,乃至供养一切蜎飞蠕动有情众生这些功德,这是会问。这里说「唯愿世尊,略而说之」,略是简略的说,地藏菩萨的行愿哪里能够简简单单这么一、二个小时能够说得清楚,所以只能是略说。说老实话,累劫以来地藏菩萨的修行功德,这是十方如来都说不尽的,所以只能是略说。好,请看下文:
【尔时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萨。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这里世尊答覆定自在王菩萨,说『谛听谛听』,这个「谛」就是很真诚的、很专心的来听。你看,世尊还没有开始讲开示之前先叮嘱定自在王菩萨,你要以真诚心,要专心的听。佛法弘深,唯有信力能够接受。我们以诚信之心,不怀疑、不夹杂妄念,这是谛听。『善思念之』,「善思」,不同於平常我们的思考,我们平常的思考是用心意识来去思考,而这里让我们善思,是不要用心意识,完全用真心。所以谛听之后便有悟处,这个悟处就是善思,不是去推断、去思惟想像出来的,那个不是悟处。「念之」,念,这是行动,念兹在兹,把听来的道理落实到我们生活待人处事接物当中,所以这就是闻思修三慧。所以谛听是闻,闻是什么?是专心真诚的听,不夹杂一个妄念,闻之后马上有悟处,这是思,悟了之后便要落实到修行,这是修,闻思修三慧是一次完成的,它不是分阶段的。这里也是信愿行这种心态,由於真诚的信仰而能谛听,善思之后便能发愿,发愿之后便能落实,这是行。所以世尊告诉我们听经闻法的心态。实际上说给定自在王菩萨就是说给我们听的,要我们如是修学。『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就是说我现在给你慢慢一样一样道来。青莲大师的《科注》说,「一切诸法本不可说」,为什么不可说?不生不灭,本体空寂。今天因为有这个因缘,定自在王菩萨请问,在这地藏法会的因缘,殊胜因缘的时候,所以佛为我们分别而解说之。好,请看下文:
【乃往过去。】
这是佛为我们讲述了地藏菩萨往昔的一桩事情。『乃往过去』,
【无量阿僧只那由他不可说劫。】
地藏菩萨累劫以来那个事迹是说不尽的。这里给我们简单的略举一二,一、二条例子而已,这是在过去很久以前。
【尔时有佛。号一切智成就。】
那时候有一尊佛,他的名号叫『一切智成就』。凡是佛,都有通号和别号。所谓通号就是每一尊佛共有的,有十种通号。也有别号,就是每一尊佛他有不同的特殊的名号。这里「一切智成就」就是这尊佛的别号。名号是代表佛的功德。实际上佛果地上的功德无量无边,哪里能够说得尽!我们只是用一种归纳、表法的意思来说明。所以下面的如来十号都是表示如来的功德,十大类的功德。一切智成就,这是讲佛能够成就一切的智慧。下面的十种名号,第一就是:
【如来。】
这都是通号,每一尊佛都称『如来』。所以很多人可能看《西游记》小说,说哪个佛最大?如来佛最大,孙悟空打个跟斗,怎么打,打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这是什么?不知道其实佛法里的这些名相的真正含义。其实所有的佛都称「如来」,不是说哪一尊,那尊如来佛才最大,每一尊佛都叫如来,佛都是平等的。如来可以用两个方面来解释,在事上讲和在理上讲,在事上讲,如来是今佛如古佛之再来,就是现在的佛,像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跟古佛是完全一样的,就像古佛再来一样,佛佛道同,佛佛平等,菩萨跟菩萨之间不见得相同和平等,但是佛跟佛之间一定是相同的、平等的,所说的法一定是一样。在理上讲,《金刚经》上有一个解释,解释得很好,说「如来者,诸法如义」,这是讲什么?诸法如义,诸法是一切法,说我们一切的宇宙人生的现相,如义是讲的什么?是跟真心本性相通的、相应的,这叫如义,所以一切诸法都跟真心本性相应。所谓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诸法如义。下面一个名号:
【应供。】
『应供』,「供」就是供养,佛是一切人中,他智慧、福德都圆满了,是最圆满的善人,所以我们应该尊敬、供养这位老师。他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好榜样,他应当接受人天的供养。我们供养佛这是修大福报。
【正遍知。】
『正』就是正确的,『遍』就是普遍的,『知』就是一切法无所不知,没有不知道的。这个知,不仅是遍知,而且是正确的遍知,没有夹杂著丝毫的错误,因为佛完全圆满的显现自己真心本性,而一切法都是自己真心本性变现出来的,所以佛当然对一切法能够无所不知,「正遍知」。不仅是现在,连过去、未来,整个宇宙都能够正遍知。下面一个名号是:
【明行足。】
『明』代表智慧,这是讲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行』是代表修学,是修德,『足』是圆满。所以「明行足」是代表什么?性修圆满,自性性德圆满了,解行圆满了,是这么个意思,圆满了就是佛。
【善逝。】
『善逝』,在大乘经上常讲,叫无住涅盘,这叫「善逝」。阿罗汉他也证涅盘了,但是他不能叫做善逝,为什么?因为他不能无住。所以,佛完全离开了生死,又不住涅盘,生死、涅盘二边都不住,这叫善逝。凡夫住生死,阿罗汉他住涅盘,大菩萨、佛不住生死也不住涅盘,他不住涅盘才能够随类化身,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他不住生死,就是虽然他能够随类化身,化身到六道里面度众生,但是他一尘不染,心地清净,所谓「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叫善逝。禅宗讲的「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这是圆融自在的大涅盘境界。
【世间解。】
这个名号,『世间』,不仅是指六道,它也指十法界,尽虚空遍法界。『解』,这是能够解了、能够明了,他能够知世间一切众生。一切的烦恼、一切的知见,无所不知,没有不了解的,这叫「世间解」。
【无上士。】
『无上士』,这里士,一般讲我们说知识分子,士人,知识分子就是读书人,读书人里面最高贵的就叫「无上士」。为什么他最高贵?因为他已经断尽一切烦恼,他品行、智慧达到了登峰造极,无上了,所以叫无上士。
【调御丈夫。】
『调御丈夫』,佛他称为「丈夫」,丈夫就是大丈夫,我们说英雄,大英雄,为什么?他因为已经彻底觉悟了,断烦恼出生死了,这是大丈夫,一般世间的英雄不能为也。他能调御众生,他有这个能力、有这个善巧,能够调伏众生的心。就好像驾驭一样,驾驭众生,帮助众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所以称为调御丈夫。下面一个名号:
【天人师。】
『师』就是老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佛是谁的老师?不仅是我们人的老师,而且是天的老师。天上包括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天和人是六道里面高级的众生,天、人都称他为老师,当然三恶道更应该把佛作为老师,因此佛是六道众生一切有情众生的老师,他是表率、是师范,做最好的样子,所以称「天人师」。下来:
【佛。世尊。】
通常有的解释把『佛』和『世尊』合并起来称为第十号。「佛」原本是印度话,佛陀耶,翻译成中国的意思是觉悟,包括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菩萨他也能够做到自觉、觉他,自己觉悟又帮助别人觉悟,但是觉悟不能圆满,佛做到了圆满。小乘阿罗汉他能够自觉,但是不能够觉他,不能够帮助别人觉悟,所以也不能圆满。只有佛他是自觉、觉他都圆满了,自己断尽一切烦恼,也能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世尊」,因为有前面的这十种名号,有这些功德,所以世出世间人都共同尊重他,所以他的智慧、德能称为世间最尊贵的,叫世尊。这是佛十种通号。
【其佛寿命六万劫。】
这是讲一切智成就如来,那时候的那尊佛,这位佛示现的寿命六万劫。佛的寿命一般来说跟当时众生的寿命差不多,像我们本土本师释迦牟尼佛,他示现八十岁寿命。这是我们众生的福薄,佛住世的时间很短暂,我们自己的寿命也很短暂。那时候的人你看寿命很长,所以佛示现『寿命六万劫』,不是六万年,是劫,那个时间很长了。这是众生福报很大,感得佛在世的时间长。好,请看下文:
【未出家时。为小国王。与一邻国王为友。同行十善。饶益众生。】
这尊一切智成就如来,他在因地修行的时候,还没有出家,『未出家时』。出家有四种,一种是身心都没出,我们六道凡夫很多都是这种。另外一种,第二是身出心不出,身体是个出家人的样子,心还放不下名闻利养,还放不下世间的五欲六尘,这是身出心不出。第三种是身不出心出,很多在家修行人,虽然没有剃度,但是心已经出家了,厌离娑婆,求生极乐,对世间样样都能放得下,这是身不出心出。第四种是身心俱出,那是更殊胜了,那就是佛门里,你看历代的祖师大德、高僧,他们真正做出出家人的好榜样,身心都出了。真正能见佛性,出生死之家,这叫做真出家。一切智成就如来当时也是个修行人,他还没有出家之前是一个小国的国王,跟一个邻国的国王是好朋友,两个国王,他们俩经常一起讨论问题,两个人都是修行人,他们『同行十善,饶益众生』,可见他们是志同道合的道友,共同来修十善业道。所以十善业道是基础,还没有出家的人就应该修十善业道。能够修十善业道,同时也能够帮助众生修行十善业道,「饶益众生」,饶是丰饶,益是利益。可见这两位国王都是念念希望自己的国民生活得好,心态善良、快乐,真正得到幸福的人生。他用什么方法?推行十善业道的教化。所以《礼记》上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两位国王是用圣贤的教育来帮助国民在精神上得到快乐,精神上快乐社会祥和,社会祥和必定繁荣昌盛,所以在物质上也是很丰饶的。所以你看,这是「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亘古不变的真理,当时无量劫前就是这样一个道里。
【其邻国内。所有人民。多造众恶。二王议计。广设方便。】
两个国家由於推行十善业道的教化,大家懂得伦理道德、懂得因果,所以自然就是和谐社会了。可是在邻国,这是交界的国家里头,所有的人民,那个国家的人民没有修行十善业道,不重视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因此『多造众恶』,所谓杀盗淫妄,都会做。结果两个国王看到邻国的这种社会动乱的样子,就商议了,他们都是在计画,『广设方便』,如何来挽救这些人民,让这些人民能够从造恶当中回头、觉悟。两个国王很慈悲,常常想到如何用最便宜的方法,「方便」就是最便宜的方法,来让那里的人民得到幸福美满。所以古时候的国王对人民都担负起三种义务,这是儒家所说的,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作之君,就是这个国家的领导,这是君王。作之亲,国王、领导,我们说现在的总统、国家主席,他也是人民的父母亲,当官的是父母官,要懂得爱护人民,爱护人民就好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爱他们一定要会教他们,教导他们断恶修善。教导最好的就是为国民做一个好样子,所谓作之师,师就是师范、模范、表率,我带头做一个断恶修善的好样子,我带头做一个孝亲尊师的好样子,让国家的民众能够跟著学。在家里的家长也是一样,在家里也是要做到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孩子才能跟著学。很多的父母都抱怨孩子难教,其实回头想想自己,我有没有做一个好样子?一切反求诸己。所以你看这两位国王,念念都想著构建和谐世界,以教化来帮助人民,安定天下。好,我们来看两位国王他们用什么样的方法。
【一王发愿。早成佛道。当度是辈。令使无余。一王发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
这是两个国王发的愿不同。『一王发愿』说要『早成佛道』,唯有早成佛道,才能够广度恶道众生,并且让他们同入涅盘。如果不成佛,虽然有这种度众生的愿,但是往往自己都没有脱离苦海,怎么样能帮助众生?愿与心违,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正确的。另外一位国王他发的愿,愿什么?『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当我看到这些罪苦的众生不能够得到圆满的解脱、得到圆满的安乐,甚至『得至菩提』,我不愿意成佛,这是菩萨发心,所谓自己未度先度众生。我们看了这段经文要理解这里的真实意,这里说的是菩萨发心,他是菩萨,所以能发这个心,我们是什么?我们是凡夫,如果我们也来发众生不度尽我就不愿成佛,所以我先去度众生,自己烦恼也不断,还要回六道轮回里面度众生,要知道,我们烦恼没断自己做不了主,在六道轮回里面真的叫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怎么可能帮助众生?自己遇到了境界还会动心、还会生烦恼、还造业,造业必定受报,所以受报将来堕到三恶道里受罪,我们拿什么去度众生?
所以首先要成菩萨,我们才有真实的众生不度誓不成佛的愿。我们要懂得自己的情况,人贵自知之明,这是菩萨的发心,我们还不是菩萨,阿罗汉果也没证得。至少你得证得阿罗汉果,你不再受六道轮回的苦了,你才有本事度众生。所以最低限度你得证阿罗汉果,你才有资格说我先度众生再自己成佛。所以我们凡夫最关键的是这一生要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那里,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给你一摩顶,给你加持,让你智慧、神通得到了无比殊胜,你这个时候虽然也是一品烦恼还没断,但是由於佛力的加持,你也成了一个阿惟越致菩萨,你也不退转了,你就能够分身到六道里面度众生,你那时候才能有这种能力,说我先不成佛,我先度众生。这两位国王其实当时都有能力做到先度众生后成佛道,但是发的愿取向不同,所以取愿不同,他们成就的这种果也不同。好,请看下文:
【佛告定自在王菩萨。一王发愿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来是。一王发愿永度罪苦众生。未愿成佛者。即地藏菩萨是。】
这是佛跟定自在王菩萨,也是对我们讲,说当时的这两位国王,『一王发愿早成佛』的那位国王他后来真的成佛了,他愿意先成佛再来度众生,所以他是谁?成就的就是一切智成就如来。我们前面有介绍过,那是无量劫前已经成就的佛,这位佛的寿命六万劫,他成就了,他如愿以偿了。跟他一起修行的另外一位国王是谁?『一王发愿永度罪苦众生,未愿成佛者,即地藏菩萨是』,另外这位国王他发愿永度罪苦众生,让那些造恶的众生统统都能够回头,都能够达到究竟圆满的涅盘,他自己才愿成佛,要不然他不愿成佛,这就是地藏菩萨,真是地狱未空他不愿成佛。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对比的看到,地藏菩萨久远劫前这种功德、智慧就跟如来一样,因为他的道友也已经成佛多久了。所以这是特别说出地藏菩萨的弘愿,这个弘愿超出一切菩萨的弘愿,其他的所谓等觉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这都是大菩萨,不可思议的,但是就愿心来讲,地藏菩萨都远远超过他们。说老实话,这种愿统统都是我们自性里面的性德,菩萨也是代表这种性德。我们学习、效法地藏菩萨,宣扬地藏法门,关键要从自己做起,所谓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念佛求生净土,将来也能够明心见性,恢复我们圆满的性德,这是讲地藏菩萨的一个因缘。底下佛又给我们讲了一个因缘,请看经文:
【复於过去无量阿僧只劫。有佛出世。名清净莲华目如来。其佛寿命四十劫。】
『复』就是世尊又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这是本经说出来的第四个公案。在过去无量阿僧只劫,这也是不可思议的久远劫前,有一尊佛出世。佛在没有下生人间之前都住在兜率天,因缘成熟的时候佛就下降到世间,说出世了。这位佛名字叫『清净莲华目如来』,「清净莲华目」是佛的别号,他也具足了佛的十种通号,这里「如来」是用一种来代表十种,前面介绍过。清净莲华目属於佛三十二相之一,佛在因地从来没有粗暴的心,心地柔软和顺,常常以慈眼来看众生,所以成就清净莲花的双目,双目像清净莲花一样。这是用三十二相中的一种来立名,所以这是称赞佛的果德圆满。这位佛的寿命四十劫,时间也是很长的,所以都是以劫来论的,前面的那一尊一切智成就如来寿命六万劫,这里又是四十劫,这都是讲当时众生的福报实在是不可思议,感得佛长久的住世。
【像法之中。有一罗汉。福度众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设食供养。】
清净莲华目如来他灭度了,在佛的像法时期,一切佛都有正法、像法、末法三个时期。在像法时期是所谓塔寺坚固的时代,有一位『罗汉』,「罗汉」这是世间恭敬的老师,他成就了圣果。『福度众生』,来帮助众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因次教化』,这是如来已经灭度了,所以罗汉次第教人,教导众生。有一位女子叫『光目』,「光」是代表智慧,「目」是代表定,所以是有定、有慧,这位女子来布施供养,请出家人吃饭,这是用饭食供养修行人,在寺院里设斋。现在的时间到了,我们这个公案刚刚开始,下一次我们继续来学习。好,今天时间到了,不妥之处请各位大德、菩萨多多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