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修学的基础—地藏菩萨本愿经(国语)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二集) 2007/7/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218-0002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今天我们正式来开始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的经文。昨天我们给诸位介绍了本经的概要,依青莲法师的科注所列的五重玄义来给我们说明《地藏菩萨本愿经》的旨趣。五重玄义里头青莲大师都用「不思议」来开解,此经的经题是以不思议的人法立名的,此经的体是以不思议性识为体,以不思议的行愿为宗,以不思议的方便为用,以开显不思议的无上醍醐为教相。所以这本经虽然是文字浅显,但是它的义理却是深广无际,不可思议。这部经分为十三品,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个大段是本经的前面两品,所谓「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和「分身集会品第二」,这两品介绍的是地藏菩萨,「明地藏能化之主」,佛教给我们地藏法门的修学科目。第一品就是本经的序分,本经的正宗分是从第二品到第十品,流通分是第十一品到第十三品。第一品里面「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以及「分身集会品第二」,是为我们显示地藏菩萨分身无量世界,而且深入到恶道里面,以孝来教化众生,令恶业的众生能够断恶修善,生人天,得福报。第一个部分讲的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入涅盘之前升到忉利天宫为他母亲说法,报效母恩。这次的法会是忉利天主启请的,世尊含笑放光,召集无量的大众,为我们说出地藏菩萨过去久远劫前的一段因缘,是婆罗门女为救度自己的母亲这么一个故事。我们听起来很有感触,能够激发我们学习、效法地藏菩萨,落实孝亲尊师。这个孝亲尊师的修学科目正是大乘修学的基础。
本经的第二大段是第三品「观众生业缘品第三」,和「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以及「地狱名号品第五」,这三品。佛为我们讲明地藏菩萨所化之机,就是告诉我们孝亲尊师这种地藏法门是对什么机的,是什么样的教学对象。这个对象主要的是谁?都是在六道里面由於贪瞋痴,由於不孝父母、不敬尊长,造十恶业的这些众生。第三个大段含有三品,就是六、七、八品,「如来赞叹品第六」、「利益存亡品第七」、「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是「明度生之缘」,这是给我们讲教学的方法,像经里面介绍的,包括烧香诵经、造幡造像、斋僧供众等等,都是教学的手段、方法,启发众生觉悟的。第四个大段包含著五品,「称佛名号品第九」、「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地神护法品第十一」、「见闻利益品第十二」和「嘱累人天品第十三」。其中包含著流通分,流通分是第十一品到第十三品。这一个大段,五品里面为我们介绍成佛之因,劝导我们大众要至诚恭敬念佛、念菩萨的名号,乃至布施,财布施、法布施,发起度尽众生的菩提大愿,这是成佛的正因。好,我们现在开始来学习第一品经文: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这一品是本经的序分,是讲到佛为报母恩上升到忉利天宫来发起地藏法会,为我们讲地藏菩萨的因缘。所以法会一开始,释迦如来含笑放光,光里面出无量的音声,召集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一切的大众。大众包含的可广了,上至佛(圆满佛)、菩萨,乃至六道里头的天龙鬼神等众,当然,我们晓得这里面很多都是菩萨化身。发起地藏法会的因缘,这是如来跟文殊菩萨的对答,文殊菩萨看见这个法会的殊胜,不得了,从来没见过,不可说不可说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大菩萨、天龙鬼神、一切大众,没有见过这么殊胜的法会,所以就开始发问,问这个缘由,因此引发世尊为我们介绍地藏菩萨。所以忉利天今天的这次法会是非常因缘殊胜,忉利天宫就是法会的地点,神通,也就是因为释迦如来含笑放光,召集无量大众,开显这不思议的法门,所以叫神通,这是第一品。我们来看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
『如是我闻』四个字是结集经典的人说的,结集经典的人是释迦牟尼佛的侍者阿难尊者。这句话简单的解释就是,阿难说「如是」,这部《地藏菩萨本愿经》是我亲自听佛所说的,「闻」就是听他说的,所以这个闻是亲闻,并不是传闻,阿难把听佛所说的教诲又给我们复讲一遍。李长者在《华严经》的论里面说,阿难尊者讲这部经,字字句句如佛所说,决定没有掺杂一点自己的意思,这是表示这部经典的真实性、可靠性。所以从这里看出,佛法的传承都是弟子复讲老师的,不加任何自己的意思。所以从这里看到,复讲这种方法成就了多少历代的祖师大德。从哪里开始?阿难尊者开始的。所以我们今天来学经教,还是要复讲师父上人的,师父上人是复讲他老师的,祖祖相传下来的,从佛那里开始,一直到我们这里,这都是我们学习经教的方法。
这一篇头四个字「如是我闻」,含有信成就和闻成就,如是它表信成就,信心成就,六种成就里面这句话包含了前面两种成就。信很重要,佛法大海,信为能入,必须要有清净的信心,才能够入佛法藏。这个信,能够真正的相信老师的教诲,这叫做师资道合,能够依教奉行。我闻讲的是闻成就,这个我当然是阿难的自称,可是它的深意是主宰的意思,所以这个我是代表自性,以自性真心来闻。这个闻我们说用耳根,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都是用声音,为什么?因为文殊菩萨为我们在《楞严经》里面拣选圆通,他告诉我们,娑婆众生耳根最利,「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所以世尊用声音说法,我们要去闻。这个闻最关键的是什么?要以真心去谛听。我们初学的人怎么运用?就是专心听,不要夹杂著妄念,这样的闻才叫做师资道合,这个因缘才能够殊胜,我们才能够听懂。
下面『一时』,「一时」是时成就,时间的成就。这一时到底是什么时候?经里面都没有记载年月日,到底是哪一天?佛不跟我们讲年月日有他的道理,这个道理很深,为什么?因为你要讲年月日把时间讲死了,其实时间它不是真的。你看现在的科学家爱因斯坦都知道,他说时间是人类的错觉,根本就没有固定的时间。他的《相对论》里面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在地球上普通的运动速度这个时间,假如我们以相同的这种普通速度在一个高速飞行的飞船上面来行走,飞船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这时候我们的时间会延长。所以时间的长短完全是按物体相对速度来决定,可见得不是真的,所以你要讲个年月日那就讲死了。这个一时是什么时候?是感应道交的时候,是师资道合的时候,是我们法会因缘成熟的时候,这是一时。所以它的意思非常的浓,很有味道。
过去天台智者大师,这是隋朝时代,他在读《法华经》的时候入了定,入定以后他就到了释迦牟尼佛的灵鹫山,发现释迦牟尼佛还在讲《法华经》,他出定以后告诉自己的这些同修说释迦牟尼佛这个法会还没散!所以可见得时间它是可以超越的。你看智者大师在隋朝,距佛也有一千年,一千年可以拉到现在。所以连现在科学家都知道过去、现在、未来都可以进入,在理论上是可以办得到,但是在现实上面我们没有办法突破,突破不了这个时空。佛法里讲用禅定的功夫可以突破时空,定功愈深我们突破的面就愈广。所以这个一时是讲什么时候?我们的心入了一心不乱,禅定的时候。所以这个一时是一心不乱之时,我们修净土的念佛的同修,这个一时是什么?念佛达到一心不乱的时候,这样子你也能够超越时空,尽虚空遍法界哪一尊佛说法你也能够到他的会上去听,释迦牟尼佛当年讲《无量寿经》、讲《阿弥陀经》你也可以去参加,《地藏菩萨本愿经》这个法会你也能够参加,这个时候,所以时间并不是真实的。
佛法里讲时间有两个说法,一种说法叫刹那际,一刹那的,刹那际,这种时间才是真实的,佛讲是实时,真实的时间。第二个说法叫三摩耶,这是讲长时,长久的时间,讲的是时间的相续相。真实相是什么?是刹那生灭,这是真实相。刹那生灭是讲到整个宇宙它出生一下子就现前了,为什么会现前?因为我们起心动念了,这一动念,念头快得很。经上讲我们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就有九百个生灭,这个生灭就是念头的起灭,你看速度多快。我们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乘上六十刹那,再乘上九百生灭,一秒钟里面就有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你看这个念头多快,刹那刹那的。念头一起的时候宇宙就现前了,「一切法由心想生」,然后念头一灭,宇宙就灭掉了,没有了,然后第二念又起来的时候,又是第二个宇宙起来了,叫刹那生灭,时间快得不得了,我们没办法觉察。
我们看电影,我们知道电影的影片是一秒钟过二十四格底片,二十四格每秒钟的速度我们就看不出来了,看这个电影还在相续,还看得津津有味,被它给迷惑了,实际上它是在生灭,前面一张的影片跟后面一张的影片完全没有关联。我们二十四分之一秒的速度都看不出来,现在是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我们怎么能觉察?所以我们看这个宇宙是相续相,看不到真实,真实的是《楞严经》里讲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所以因为速度这么快,刹那生灭,佛就跟我们讲实际上就是等於不生不灭,一切法不生不灭。知道一切法不生不灭,你对生死的恐惧就消除了,原来我是不生不灭的。实际上是什么?原来我存在的时间只是刹那际,第二个我钟茂森已经变了,不再是我刹那之前的钟茂森,你说谁是钟茂森?根本没有,你对身体的执著就可以消除。所以这个一时味道太浓了!《大智度论》里给我们解释那可是长篇了,我们时间没有那么多。所以这里讲的一时,在理上讲是刹那际,在事上讲就是释迦牟尼佛讲这部经因缘和合的时候,众生机缘成熟的这个时候。诸位如果现在能够接受地藏法门,正是因缘和合的时候,那么一时就是指现在。
下面『佛在忉利天』,「佛」是主成就,就是释迦牟尼佛,是本次法会的主讲人。「在」,你看这里是说在,不讲住,佛在忉利天,没有说佛住忉利天,忉利天是讲处成就,是本次法会的场所、地方。我们为什么说佛在忉利天,而不说住忉利天?这一个字的区别差别就很大了,因为我们通常来讲这个身体不能够老待在一个地方,佛游化世间,不会在一个地方停留太长。这个地方的因缘成熟了,众生得度因缘成熟,他就来讲经说法,众生得度了,或者因缘了了,佛就离开了,到另外一个地方去讲经说法。所以佛不住某个地方,他的身体总是在游化,因此我们说是在,暂时的停留。住就定了,佛的身体是不住的,佛的心是住,佛心安住,安住在哪里?安住在慈悲,安住在正觉里面。所以我们讲住是心住,在是身在。
佛身也有多种,通常我们讲法身、报身、应化身。佛的法身是什么?就是真身。我们一切众生和佛同一个法身,万物、一切宇宙万法都是从这个法身里出来的,这个法身也能称做自性,自性能现宇宙万法、山河大地,统统都是自性里面变现出来的,这是佛的真身,所以真身不动。第二种身是报身,报身也叫智身,智慧身。智慧开了以后,也就是对宇宙人生真相明了了,彻底的明了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种证得的身体就叫做报身,那是非常的庄严伟大的。第三种身是应化身,应化身是佛能够随类现身,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来给他说法,所以应化身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都是因为所度化的众生不同。这是佛的三身,所以他得自在,他证得法身、报身,还能够随类现身,这就大解脱、大自在。我们凡夫一点都不自在,我们凡夫的身是什么?业报身,业力受身,换句话说,这是被我们的业力、被我们的命运所支配的这个身体,很可怜,不得自在。佛不是业力受身,他是愿力受身,生生世世所发的大慈大悲的大愿来度化众生的这种身体。
佛讲住是心住。住也可以讲四种,第一种叫天住,这是讲心应该安住在十善业道里面,天的心是善,不修十善业不能生天,这是心要住在十善业道,这叫天住。能够修十善业道的可以生欲界天,欲界有六层天,那个福报比我们人间大得太多了。第二种住叫梵住,梵就是梵行,修禅定、修清净心,心里面的欲念淡薄,七情五欲很淡,心里充满著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慈就是给人快乐,悲就是帮助人脱离痛苦,喜就是看到别人有好事,得好报,心里就很欢喜,绝对没有嫉妒人的念头,舍就是能够放得下,把这些拉拉杂杂的事情,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都能放得下。心安住在慈悲喜舍,这叫梵住,梵住就是住在梵天,生色界天。色界天里面人的五欲能够控制住,不起现行,他还有色身,还有身体。这种天人他的福报又比欲界天的大,但是还没有出六道,还是凡夫。
第三种是圣住,圣住就是住在菩提心里面,圣人的存心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广度众生的心。圣住,圣当然有小乘的圣果、大乘的圣果,小乘有声闻、缘觉,大乘是菩萨,他的心安住在三昧当中。第四种住叫佛住,这是最圆满的,住佛之所住。入了这个境界就是《华严》里面讲的十住位的菩萨,他们住在佛所安住的境界里面。佛安住什么境界?经上讲叫「大三空三昧」,也就是空、无相、无愿,大三空三昧。这里的无愿就是无造作,无作。落实到我们净宗修学就是安住在念佛三昧,也叫宝王三昧,就是佛之所住。我们想想我们凡夫住在哪里?我们凡夫的心住在贪瞋痴里头,住在这些自私自利、名闻利养里面,一天到晚想著这些东西,所以将来住哪里?住三恶道,贪感饿鬼道,瞋感地狱道,痴感畜生道,所以这个不一样。
这里讲的忉利天,本经启讲的处所是在娑婆世界里面欲界天的一层天。佛告诉我们,娑婆世界总共有二十八层天,每一层里面其实都无量无边,由下到上,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这叫做三界。所以说三界六道,就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都是释迦牟尼佛教化的区域,你看这众生多广。欲界里面还有欲望,七情五欲没有断,还有这些饮食男女之欲,但是比人道、比下面三恶道的欲要淡薄得多。愈往上,层数愈高他的欲念愈淡薄。到了色界天欲就没有了,这些财色名食睡五欲统统放下,不起现行了,他们住在禅定当中,所谓「禅悦为食」,身体不再吃这些东西了,以禅悦为食,也不需要睡眠,他们永远是清醒的,但是色界天人还有色身。再往上就是无色界,无色界连身体都没有了,色就是物质,没有这个物质了,我们说的是灵界,他是一种灵体的状态。这是三界里面,都属於凡夫,没有出六道轮回。忉利天就是在欲界天里面,佛的母亲生了佛以后,因为福报很大,所以上升到忉利天来享福,佛就在此地讲经报答母恩,所以『为母说法』。
佛母摩耶夫人,你看她福报很大,为我们世间生育了一位佛,可是她只能上升到忉利天,再往上,忉利天上还有夜摩天,她都上不去。夜摩天还在欲界里面,但是夜摩天除了修十善业道还要修禅定,只是他的禅定功夫还没到家,叫未到定。夜摩天往上还有,最后色界天、无色界天,这些都是要修禅定。所以光光是修福,修十善业道,我们最多只能上到忉利天。这个道理告诉我们,光修福,不修戒定慧,你的受用最多只能在忉利天,并不是圆满的。所以在这里的启示我们要晓得如何去修福,但是如果不修戒定慧,这是没有真正的功德,功德是什么?戒定慧。我们不能够出离六道轮回,将来福报享尽了还要堕落。因此我们要好好的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不在六道里面,这是佛法界,我们到佛国土亲近阿弥陀佛,永远不会轮回到六道里面,这才是真正的解脱。
「为母说法」这句还有一层含义,这是佛为我们示现孝养母亲,所以佛是个大孝子,为我们示现给母亲法供养。法供养比财供养要殊胜太多了,他的母亲福报很大,你给她财供养她可能都不稀罕,但是她需要觉悟,所以佛为母说法,是法供养。所以这里可以看到,学佛的人、出家的人、将来要修成正果的人,必须要懂得孝养父母,而修行证果这是大孝。你看因为佛母生了佛,所以她超生到忉利天,所以佛成佛,你看,利益自己的母亲。《地藏经》里面为我们讲的婆罗门女、光母女,她们都是修行有成就,所以她们的母亲都能脱离恶道超生到天上去。所以佛为我们四众弟子、为这个社会做个好榜样,启发我们的孝思,念念不忘自己母亲的生养之恩。所以不要以为出家了、学佛了,可以不管父母了,这是错误的观念。
昨天有位居士从庐江(师父的家乡)带回来师父早年写给家乡亲人的信,这个信我昨天有幸看到,这是几十年前,师父年轻的时候,刚刚出家不久,写给自己家里人,因为他母亲不识字,所以他写给这些亲人,让他转达对母亲的问候,对母亲的孝思,情真意切,我们看到了非常感动。所以真正要供养母亲要学佛一样,修行有成就了才能够让父母得到真实的利益。我们真正修行,父母是诸佛护念,龙天保佑,我们不真修行,诸佛菩萨加持的力加不上,所以真修行才是真孝。我自己在十年前也在师父上人面前发了九条孝愿,发愿孝养父母,里面有一条是发愿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以真实的修行来供养父母。所以师父当时劝勉我,你要真正护持好你这个愿必须要认真学佛,要不然这个愿都落空了。好,请看下面一句:
【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
这一品一开头为我们交代了讲经的成就有六种,第一是信成就,第二是闻成就,「如是我闻」就是信成就和闻成就,「一时」是时成就,「佛」是主成就,「在忉利天」是处成就,下面还有众成就,听经的大众都来了。刚才讲的这几句属於证信序,序分里面证信,下面的经文讲发起序,发起本经的因缘。发起序里面含有教理行果四个方面。你看本经一开端,佛把这个果报给展示出来,这个果报是什么?不可说不可说一切的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这个果报很殊胜。大家看到这个果报就生起了信心,然后就想要了解果报的因在哪里。所以佛讲经都是先把果展示出来,然后再给你说因,你的体会就亲切了。这个果也有地藏菩萨的果德,来这个大法会的,你看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数目的一切诸佛、大菩萨摩诃萨,都是从十方无量世界来的,这些人都是跟地藏菩萨有缘的,他们都是修地藏法门而得度的。换句话说,这些诸佛如来为什么能成佛?因为他们都是修孝亲尊师,这是大乘修学的基础,没有哪一尊佛不是因这个基础而得以成就,所以这个果德不可思议。知道这个果了,我们就想要明白这个理在哪里,所以教理行果,先把果告诉你,然后跟你讲理,这个理是释迦牟尼佛未讲经之前先放光现瑞,在这种一切的光明就把十方三世诸佛的理都显示出来了,这是理。当文殊菩萨见到这么一种殊胜的场面,他给我们示现生起疑惑,来请教世尊,这就是行,教理行果的行。然后引发世尊讲述这部《地藏菩萨本愿经》,这是教。所以教理行果统统具足。
这里第一句『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这是讲无比殊胜的场面,十方无量世界里头每个世界里头都有佛在教化,这些佛统统都到了,都来齐了,没有一尊佛落下了。通常我们讲「一佛出世,千佛拥护」。像释迦牟尼佛来到娑婆世界度化众生,他方世界很多佛菩萨他们也来示现,做佛的弟子,证声闻、证缘觉、证菩萨,做佛的弟子,没有示现佛。但是这个法会里面,你看,是十方诸佛以佛身来参加这个法会,而且是无量无边的。『及大菩萨摩诃萨』,菩萨翻译成大道心众生,他们心量广大,这里的菩萨不是普通菩萨,是大菩萨摩诃萨,他们都是证得很高的果位,其中很多都是等觉菩萨,都跟著佛来参加这次的地藏法会。佛都是不可说不可说无量无边,那菩萨摩诃萨就更加的多了。所以『皆来集会』,他们都来到忉利天宫,「集」就是集聚在忉利天宫,参加这次的法会,「会」就是法会。我们看到这次法会,想到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的讲经说法,三百余会,这一会是最殊胜,其他哪一会都没有这一会这么样的场面。为什么?因为这一会讲的是大法,讲的是地藏法门,而地藏法门表的是孝亲尊师、修十善业,所以这是根本。我们现前学习地藏菩萨,从哪里做起?要从学《弟子规》开始做起。你看《弟子规》教你怎么样孝亲,怎么样尊师,所以这都是属於地藏法门。从《太上感应篇》、从《十善业道经》来学,这是讲因果的,讲十善业道,这都是属於地藏法门教学的内容。所以这是大菩提道的根本,可以说不学《弟子规》、不学《感应篇》、不落实《十善业道经》,修学绝对不会成就。所以你看这次法门十方诸佛高度重视,亲自来参加法会,一尊佛都没有漏。所以我们想想这样的一种因缘,要高度的重视孝亲尊师的地藏法门。
好,我们现在时间到了,先休息五分钟,一会儿继续跟大家报告。谢谢大家!
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请看经文:
【赞叹释迦牟尼佛。能於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这句里讲的『赞叹释迦牟尼佛』,是与会的一切诸佛如来,他们见到佛以后,见到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都赞叹释迦牟尼佛。这种赞叹确实只有佛才能够说得出口,释迦牟尼佛在我们五浊恶世行教化,功德不可思议,真是唯佛与佛乃能知,所以我们想赞叹还赞叹不出来,只有佛的赞叹才能够圆满。菩萨想要赞叹,没入佛境界,想赞叹释迦牟尼佛都赞叹得不圆满。赞叹什么?释迦牟尼佛能於五浊恶世来教化众生。这里的五浊恶世就是讲我们这个大时代是五浊恶世。过去古人看到五浊恶世可能感受并不很深,我们现前看到这个社会真的是五浊恶世。这个浊就是污染。现前的社会,思想的、精神的、环境的污染,可以说已经到达我们没有办法忍受的地步。现在全世界各国都提倡环保,环境保护,为什么要提倡环境保护?就是因为环境已经大大的被破坏了,不得不提出「环保」这个名词。
经上讲五浊,这个浊就是污染,有五大类,第一叫「劫浊」,劫就是讲时间,我们这个大劫里头劫是浊的。时间没有所谓污不污染,为什么叫劫浊?就是我们现前这个时代里的众生污染太重,我们所生的这个时代不好,年头不对,这是从时节因缘上来讲,劫浊。第二个是「见浊」,见就是见解,众生的见解、思想错误,受污染了。佛所给我们讲的是宇宙人生真相,佛的知见是正知正见,我们众生在这个时代里面不学圣教了,随顺自己的贪瞋痴,思想完全错误,这叫见浊。第三个叫「烦恼浊」,烦恼是讲思想上的那种污染,心理上的污染、精神上的污染。你看众生烦恼,一天到晚活在贪瞋痴里面,被烦恼所煎熬。第四个是讲「众生浊」,众生浊就是我们现前生活的环境,环境污染已经到达无以复加的地步。你看现在全球的气候暖化,南北两极的冰在加速度的融化,海啸、地震这些天灾日益的严重,这是众生浊。第五个是「命浊」,命浊就是指我们生理的污染。所以你看这个时代里面,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这五浊。恶世,这个恶就是指十恶。《十善业道经》里面给我们讲到的十恶,身造杀、盗、邪淫,口造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长期贪瞋痴,这是十恶。现前众生都在干这些,所以这个世间叫做五浊恶世。
『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这是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五浊恶世里面示现,示现不可思议的大智慧神通之力。为什么叫不可思议?我们人天的众生都没有办法能够了解,叫做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就是佛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给众生做个好样子,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所以在五浊恶世里面,佛为我们做这么个好样子,这叫做现大智慧神通之力,所以十方诸佛都在赞叹。神通,通就是通达,神就是神奇莫测,它超过我们凡人的知识范围。世间一切的事物、道理、因果、现象、变化,佛都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叫神通。这个神通是我们本有的,佛证得了,我们迷失了,所以现在佛为我们示现,教我们回归我们的本性,恢复我们的性德,恢复这种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有了这种能力,世间的种种疑难杂症统统都能解决。
『调伏刚强众生』,维摩居士在经里告诉我们,「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为什么说刚强难化?因为众生性格太刚强,太固执,执著非常严重,不肯接受佛的教诲,很难教化,所以叫刚强众生,佛在这个世间来调伏、教化我们。『知苦乐法』,苦乐法是在四谛里面,苦集灭道,这个苦讲的是世间的苦果,这个乐是指出世间的乐果,就是灭,用这个果来告诉我们要修因,你认识苦果,必须要消除苦因,你想要得到乐果,灭除烦恼得到涅盘之乐,那就要修佛道、修乐的因,这样才能够离苦得乐。所以佛法教学的目标在於教导我们离苦得乐。学佛一定是愈学愈快乐,苦恼、烦恼愈来愈少,这样的学佛才学得比较正,功夫才能够学的得力。苦乐法总不出因缘果报,比如说修善就得善报。佛在《十善业道经》里面跟我们讲,修十善业里面,每修一善得什么样好的报,你就得到乐果,你才能够知道如果不修十善,你还造十恶,那就得苦报。
『各遣侍者,问讯世尊』,这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派遣侍者,就是亲近佛的人,佛的学生,听佛教诲、为佛服务的人,佛派他们的侍者,这都是来参加集会的十方诸佛,派侍者向释迦牟尼佛来问候,这是一种礼貌。你看,一开始就为我们表演了这种礼敬,「礼之用,和为贵」、「礼者,敬而已矣」,用这种礼来修和睦,和合的僧团。所以十方诸佛都是和合团体,他们有礼敬。礼是什么?表达你的敬意,对释迦牟尼佛问讯、问候,这是用礼节,这个礼节也不可废。很多人把礼忘掉了,疏忽了,就显得贡高我慢,敬意就没有了。所以这都是十方诸佛为我们做个好榜样。你看,诸佛把《弟子规》都落实得很圆满,《弟子规》就是教你怎样礼敬。你看诸佛所行的也是在落实《弟子规》。这里教的就是教孝敬、教礼貌。好,请看下文:
【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云。大吉祥光明云。大福德光明云。大功德光明云。大皈依光明云。大赞叹光明云。】
在法会开始之前,如来含笑放光。佛放光,佛通常都有光,一般讲他有常光、有放光。常光就是佛身上,释迦牟尼佛四边一丈地都有光明,这是他的常光。放光一定是有因缘,所以佛应机设教,他就放光。这是佛为了破除众生的疑惑,放光来教化众生。这里『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这句是总说,「百千万亿」,这是无量无边,众多的意思,说不尽的。「光明云」,这里是表智慧,这是表自性的般若光明。底下就为我们讲了无量无边的大光明云,讲出十种,以十来代表圆满,跟《华严经》里讲的一样。这十种,任何一种都具足百千万亿大光明云,《华严经》里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是无碍法界。底下十种大光明云都有表法的意思,第一种『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圆满光明云」,这是讲的一点都没有欠缺的意思,大圆满是没有欠缺,光明云是讲性德全体的流露,没有一丝毫的欠缺。《华严经》上就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里同圆种智的圆就是圆满,种智就是自性,性德都是圆满的,没有一丝毫欠缺。为什么?这是因为情与无情的众生,就是整个宇宙一切的万法,都是同一个法身,同一个理体,同一个自性。因此,我们所见的这些山河大地,一切万法,统统都是一个身,就是说跟自己是一体,整个宇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所以佛为我们用「大圆满光明云」来显示这样的深意,实在是不可思议。我们要恢复我们圆满的性德,关键是什么?要回头,佛讲说回头是岸。佛在这个大法会里面首先就给我们放大圆满光明云,劝导众生回归本性,这是感应道交的作用。
下面『大慈悲光明云』,这是第二种。什么叫大慈大悲?慈悲就是爱心,这种爱心是没有条件的,佛法里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所以没有条件的这种爱心,这种关怀、爱护,就叫做大慈悲。为什么没有条件?因为都是一体,跟众生一体,所以爱护众生没有条件,自己爱自己,像你左手痛了,右手给它抚摸一下,要讲什么条件?没有条件,同一体。所以这个大慈悲的光明云,光明云就是性德显露出来,大慈悲是属於性德。本经介绍是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他是大慈大悲,他所发的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他对於众生那种关怀爱护,慈悲达到了顶点。释迦牟尼佛将要灭度之前,在忉利天讲地藏法门,在这么多大众面前将众生付托给地藏菩萨,请地藏菩萨在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弥勒菩萨下生成佛之前,这一大段空档的时间里面,代表佛教化众生,所以这是地藏菩萨现在的使命。我们学习地藏菩萨,关键是自己要勇於承担起弘法利生的事业,直下承担,佛嘱托地藏菩萨的就是嘱托给我们的。我们学佛的弟子都要学习做地藏菩萨,把佛法、把圣教要传承下去,首先自己要做到,做到了才能够守护正法,这是大慈悲。众生太苦了,不忍众生苦,众生因为没有圣教,所以造诸恶业而冤枉受苦。
下面一条『大智慧光明云』,佛法修行的依据就是智慧,不管是哪个法门要成就,一定要依靠智慧。这个智慧不是所谓的世间的聪明才智,你记得多,学得多,那叫记问之学,佛法里叫世智辩聪,那不是真智慧,问题来了,你解决不了,而且这种世智辩聪还障碍了你的真实智慧。所以智慧怎么来的?必须要从禅定中得来,而禅定怎么来?必须要持戒,所谓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这么来的。所以戒定慧三学,这是佛法的总纲领,待人处事接物都要运用戒定慧三学,这是讲大智慧在日常生活中把它流露出来。譬如说我们日常对人都要有礼貌,完全符合《弟子规》,起心动念都知道有因果报应,完全落实《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由戒,这是根本戒,由这个戒你才能得定,由定你才能开真实的智慧。
下面一条是『大般若光明云』。「般若」也是智慧。般若跟智慧意思上有一点点区别,般若讲的是实相,对於实相的观照。在《般若经》里面讲般若,有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所以般若的体就是实相,就是真相。实相无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不是实相,所以实相是无相,无相是无不相。要证得实相必须要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才能够彻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实相般若证得以后就能够起作用,作用有两种,一种是自受用,一种是他受用。自受用是观照般若,这是第二个般若,观照般若。所以实相般若是体,起用就是观照般若和文字般若。观照般若是自受用,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起观照,观照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能够对一切相,这些现象,都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这是观照般若的意思。真正观照般若能够达到,譬如说日常功夫你能够常常觉照,起了一些恶念,马上觉照,把它放下,这是基本功夫,每一天的生活一定是快乐的。你在富贵的境界里面生活,你是素富贵而乐於富贵,你在贫贱的境界里生活,你也乐於贫贱,知足常乐,这是观照般若的利益,让你真正得到幸福快乐。他受用是指文字般若,文字里面包含著这些言说,是教导众生,这是言教。文字也包括语言、音声。教导众生什么?也觉悟,也明白实相。所以观照般若是身教,你自己身体力行,才能教导众生。身教和言教,这是你的自受用和他受用。
下面一条是『大三昧光明云』。「三昧」是梵语,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我们六道众生的享受都不正常。不正常的享受可以分为五大类,身体有两种,有苦受、有乐受,苦乐,心里上的有两大类,忧和喜,苦乐忧喜,这都不正常。第五个大类是舍受,舍受就是什么?你能够暂时放下,但是时间很短暂,它不能够长久,不能够保持。这些苦乐忧喜舍的感受都是不正常的。如果能够把身体的苦乐舍掉、把心里的忧喜舍掉,而且这种舍能够保持,你能保持了,这就叫三昧。凡夫的舍受不能保持,所以不得正受。因此三昧也翻作禅定,心定在正受上面,这种才叫做自在。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五种受都没有了,没有了这五种受你就得到正受,你就永远住在三昧当中,你能够得大自在。所以这个大的自在才叫极乐,极乐世界那个乐不是我们凡夫所能体会的乐,凡夫的乐都不是正受的乐。这里讲的大三昧,三昧前面再加上个大,表明不可思议的三昧,这种三昧是诸佛如来所住的三昧,完全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一点都没有了,性德完全恢复。三昧的能力是圆满的,这种能力就是对虚空法界一切现象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大三昧光明云」的意思。
下来是『大吉祥光明云』。佛放的「大吉祥光明云」,我们听起来很亲切,因为吉祥这是古时候祝福的词语,人人都希望得到吉祥。吉祥,古德解释为义利。义就是应该的,应该得到的利你得到了,那才叫吉祥,不应该得到的利你得到了,那就不吉祥,所以不仅不吉祥,反而你会得灾祸。因此不义之财君莫取,财、利得到了,不义的得到了之后反而不吉祥。什么东西是我们应该得到的?应该得到的是我们自性的性德,这是应该我们得到的,为什么?因为我们本有的。六祖惠能大师讲「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圆圆满满的具足,你没有一点的缺陷,这是你本有的,本有的你就应该得到。所以诸佛如来示现成佛,就是恢复圆满的性德,而教化我们也回归本性,也来得到圆满的性德,这叫大吉祥。因为自性里面所有的珍宝、智慧、福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圆圆满满的都是你的,你没有丝毫欠缺,用不完的。我们现在你看多么可怜,一天到晚,打一份工,挣一点工资养家糊口,辛苦操劳,不晓得自己本有一个大金矿,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矿,现在全部迷失了,真叫可怜兮兮!所以回归本性这是大吉祥。
下面是『大福德光明云』。福德是修行用来帮助我们修道的。福德要从六度里面的布施中得来。布施有财、法、无畏三种布施。由布施而持戒,由持戒而得忍辱、而精进、禅定,这些都是助道的,帮助我们成就无漏的智慧,叫般若大智。所以六度里面,前五度是帮助最后一度,般若的现前。福德,大福德光明云,你看后面还加上一个光明云,就表示什么?这是称性的福德,光明云都表示性德,自性里的福德无量无边。下来是『大功德光明云』,这个功德,是修功你才能够有收获,你的修学功夫是功,你的收获就是德,所以修功才有德。功德跟福德不一样,福德我们可以拿来跟众生享用,但是功德没办法跟别人享用,为什么?因为功德是戒定慧,戒定慧那没办法,自己修,公修公得,婆修婆得,谁修就谁得,不修就不得。所以你看戒定慧,持戒有功,得什么?得到禅定,修定是功,得到什么?得到是智慧。所以由定开慧,由戒而生定。譬如说我们修戒,口修不两舌,两舌是什么?看别人的过失,看张家长李家短,人家的是非善恶摆在心里,这是什么?心里不定,所以口就造两舌的过失。六祖惠能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正修道的人怎么能够看别人的过失?所以我们要持不两舌的戒,进而让我们的心都不起分别,这就得定了,由戒而得定,由定就开慧,功德就有了。这里的功德能够帮助我们灭恶生善。
讲到修行戒定慧,修学里面就有三个层次,在天台宗里面讲三止三观,在念佛里面讲念佛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所以这个功夫就是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观照,观照就是常常提起觉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迷,常常提起觉悟,这就是观照的功夫。观照功夫得力了,在修净土宗的人来讲,你念佛功夫成片了。当我们念佛达到成片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就是我们念念都不迷,念念都能够提起观照。当我们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心里一动了念头,马上就能够用阿弥陀佛的佛号把它压住,这种功夫是念佛功夫成片。有了这种功夫,外面的一切善恶境界它不会影响你,因为什么?看到善缘、顺境,你不会起贪心,你贪心一起,马上换成阿弥陀佛,你不受它影响,看到恶人、看到逆缘,你不会起瞋恚心,瞋恚的念头一起的时候,马上把它换成阿弥陀佛,这叫观照功夫。第二个层次是照住,观照功夫更提升,那叫照住,这个功夫深了,能够妄想、念头都不起来,完全控制住,而且这种控制是比较自然,不用去著意提起观照,很自然它不起来,这在净土宗里面讲叫事一心不乱,宗门讲这是禅定现前,你真正得定了。
这个功夫再往上提升,最上层的功夫叫照见。你看,大家都读过《心经》,《心经》一开始就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他照见了,这个见就是讲智慧开了,般若智慧现前了,在净宗里面讲这是理一心不乱。他这种智慧是看到实相,真正照见宇宙人生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毕竟空」,他真正契入这个实相,他真正明了《华严经》里讲的刹那际这种实相,这种可以观察到一切法原来是刹那生灭。刚才我们讲了刹那生灭即是不生不灭。生灭同时的,你能够真正看到了,你得的果位就是无生忍的菩萨,你入无生忍了。如果你自己还有一些执著和妄想,还以为你自己所有的是有所得,那是你的妄想,那你还没有得到照见的功夫。照见功夫是突破了妄想,不单只是分别执著放下,妄想都突破了,入了一真法界,这是讲大功德。
下来讲的是『大皈依光明云』,「皈」是回头,「依」是依靠。这里讲的皈依,我们通常都问同修「你皈依了没有?」「我皈依了,领了皈依证了」,那叫皈依吗?皈依了,皈依三宝了,皈依佛法僧这种皈依其实不一定是真正的皈依。真正的皈依是什么?我们首先要明了皈依的意思,我们所说的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三宝。那佛是什么?佛是自性觉,这是皈依佛,皈依你自性的觉悟。自性周遍法界,一切的现象都是自性所生,而这个自性它没有相,它能现相,但是它自己没有相,所以无相,无相无不相,它能生万法。这是讲到体,宇宙的本体。真正性和相它是一而不是二,性在哪里?性就在相中,相为我们显现性的,所以这是皈依我们的自性,自性里面有无量的觉悟。佛菩萨他证得自性,他是觉悟的人,我们众生在自性上讲跟佛是一体的,同一个自性、同一个法身,但是我们现在是迷惑了。所以就好比一个人的身体,本来是一体的,你看,我有一部分器官,比如说我左手坏了,皮肤烂了,这是什么?比喻这部分的凡夫,他是迷惑颠倒的,右手好好的,这部分是觉悟了,佛菩萨,佛菩萨来帮助凡夫,这都是一体的。所以佛与众生都是一个法身,一个自性。
第二个皈依是皈依法,皈依法就是皈依自性正,自性里面本具般若智慧。自性觉是根本智,自性正是后得智。自性里面正知正见就是我们依靠的,我们生活当中待人处事接物都要运用正知正见去体会、去实践佛的教诲,入佛知见,入佛境界。佛的心量广大,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也要存著这个知见,这是佛的知见,我们也要把心量拓开,也要学习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即使现前还是凡夫,但是在《华严经》里讲,这种人属於大道心凡夫,大心凡夫,他的心量也是像佛一样的广大,只是他现在烦恼没断。这种人也能够入佛的境界,他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入实报庄严土。所以我们学习《华严》,这是无量殊胜的因缘,帮助我们提升境界,将来念佛往生净土是入实报庄严土,别看我们现前是凡夫,到实报庄严土是有可能的。你看善导大师讲,往生净土,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我们今天这个缘太殊胜了,所以成就会很高。
第三个皈依是皈依僧,僧宝,这是皈依清净,僧有清净的意思、有和合的意思。我们讲僧团,一般讲四个人以上在一起生活,一起工作,遵守六和敬,这个团体就叫做僧团。僧团里面人人都很清净,人人都修六和敬,这个团体就是团体中最尊贵的,大家最尊敬的。所以我们讲「皈依僧,众中尊」,众就是团体,团体里面最尊贵的团体是僧团。所以像我们香港佛陀教育协会如果也能够修六和敬,这个团体也称为六和僧团,也是众中尊。如果说每个人意见都不合,你坚持你的意见,我坚持我的意见,大家还吵架,心里还过不去,这是没有达到六和,这都是妄想分别执著太严重了。这里讲大皈依光明云,皈依什么?皈依自性,自性的觉,自性的正,自性的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我们的真正皈依处,所以就叫大光明云。这个大字是像大方广佛的大字是一个意思,表你的自性,皈依什么?皈依自性,这是佛显大光明云的意思。
下面一条是『大赞叹光明云』,这一句是总结。赞叹,有能力赞叹、有资格赞叹释迦牟尼佛的只有诸佛如来,为什么?因为佛的功德只有佛知道,所以赞叹佛的功德不可思议。诸佛如来也赞叹众生,众生闻经听教觉悟了,他能够回头了,这一回头就是不可思议了,值得诸佛如来的赞叹,值得诸佛如来的礼敬。所以今天我们遇到了这样一本殊胜的大乘经典,这是无量劫来修来的不可思议的因缘,这是我们的大善根、大福德、也是大因缘。我们真正学习地藏菩萨的孝亲尊师、修十善业,落实、扎好大乘修学的根,这一生我们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有成就,决定能够成功,确实是诸佛如来都会赞叹我们。所以「大赞叹光明云」是表这个意思。
这里十句光明云,从开头的「大圆满光明云」,到最后「大赞叹」来结束,这里面的意思很深。佛放光,其实真正菩萨看这个光就觉悟了,佛要说的法全部都在里头,统统都明白了。这是十条表示的是十方一切诸佛所要宣说的大法,以大圆满开端,以大赞叹结束,中间「慈悲」是我们发心依靠的,「智慧」是我们修行所依的,「般若」帮助我们破一切的迷惑颠倒,「三昧」破除一切障碍,「吉祥」是义利之得,我们应得到的,是自性的性德,「福德」是助道的德,「功德」是帮我们灭恶生善,能得戒定慧,三宝真正是我们的皈依处,这是大皈依光明云所表的,这十条可以说是圆满性德的大纲。佛在没有开始讲经说法之前就已经放光了,把自性所流露出来的圆满大法和盘托出。可惜我们众生不懂,看不出来,只有诸佛菩萨、大菩萨摩诃萨他们能看得出来。我们众生看不明白,佛就不得不给我们宣说了。我们下面这一段是讲宣说微妙法音的。因为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下次再继续学习。我们今天的演讲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大德多多的指正,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今天我们正式来开始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的经文。昨天我们给诸位介绍了本经的概要,依青莲法师的科注所列的五重玄义来给我们说明《地藏菩萨本愿经》的旨趣。五重玄义里头青莲大师都用「不思议」来开解,此经的经题是以不思议的人法立名的,此经的体是以不思议性识为体,以不思议的行愿为宗,以不思议的方便为用,以开显不思议的无上醍醐为教相。所以这本经虽然是文字浅显,但是它的义理却是深广无际,不可思议。这部经分为十三品,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个大段是本经的前面两品,所谓「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和「分身集会品第二」,这两品介绍的是地藏菩萨,「明地藏能化之主」,佛教给我们地藏法门的修学科目。第一品就是本经的序分,本经的正宗分是从第二品到第十品,流通分是第十一品到第十三品。第一品里面「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以及「分身集会品第二」,是为我们显示地藏菩萨分身无量世界,而且深入到恶道里面,以孝来教化众生,令恶业的众生能够断恶修善,生人天,得福报。第一个部分讲的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入涅盘之前升到忉利天宫为他母亲说法,报效母恩。这次的法会是忉利天主启请的,世尊含笑放光,召集无量的大众,为我们说出地藏菩萨过去久远劫前的一段因缘,是婆罗门女为救度自己的母亲这么一个故事。我们听起来很有感触,能够激发我们学习、效法地藏菩萨,落实孝亲尊师。这个孝亲尊师的修学科目正是大乘修学的基础。
本经的第二大段是第三品「观众生业缘品第三」,和「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以及「地狱名号品第五」,这三品。佛为我们讲明地藏菩萨所化之机,就是告诉我们孝亲尊师这种地藏法门是对什么机的,是什么样的教学对象。这个对象主要的是谁?都是在六道里面由於贪瞋痴,由於不孝父母、不敬尊长,造十恶业的这些众生。第三个大段含有三品,就是六、七、八品,「如来赞叹品第六」、「利益存亡品第七」、「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是「明度生之缘」,这是给我们讲教学的方法,像经里面介绍的,包括烧香诵经、造幡造像、斋僧供众等等,都是教学的手段、方法,启发众生觉悟的。第四个大段包含著五品,「称佛名号品第九」、「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地神护法品第十一」、「见闻利益品第十二」和「嘱累人天品第十三」。其中包含著流通分,流通分是第十一品到第十三品。这一个大段,五品里面为我们介绍成佛之因,劝导我们大众要至诚恭敬念佛、念菩萨的名号,乃至布施,财布施、法布施,发起度尽众生的菩提大愿,这是成佛的正因。好,我们现在开始来学习第一品经文: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这一品是本经的序分,是讲到佛为报母恩上升到忉利天宫来发起地藏法会,为我们讲地藏菩萨的因缘。所以法会一开始,释迦如来含笑放光,光里面出无量的音声,召集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一切的大众。大众包含的可广了,上至佛(圆满佛)、菩萨,乃至六道里头的天龙鬼神等众,当然,我们晓得这里面很多都是菩萨化身。发起地藏法会的因缘,这是如来跟文殊菩萨的对答,文殊菩萨看见这个法会的殊胜,不得了,从来没见过,不可说不可说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大菩萨、天龙鬼神、一切大众,没有见过这么殊胜的法会,所以就开始发问,问这个缘由,因此引发世尊为我们介绍地藏菩萨。所以忉利天今天的这次法会是非常因缘殊胜,忉利天宫就是法会的地点,神通,也就是因为释迦如来含笑放光,召集无量大众,开显这不思议的法门,所以叫神通,这是第一品。我们来看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
『如是我闻』四个字是结集经典的人说的,结集经典的人是释迦牟尼佛的侍者阿难尊者。这句话简单的解释就是,阿难说「如是」,这部《地藏菩萨本愿经》是我亲自听佛所说的,「闻」就是听他说的,所以这个闻是亲闻,并不是传闻,阿难把听佛所说的教诲又给我们复讲一遍。李长者在《华严经》的论里面说,阿难尊者讲这部经,字字句句如佛所说,决定没有掺杂一点自己的意思,这是表示这部经典的真实性、可靠性。所以从这里看出,佛法的传承都是弟子复讲老师的,不加任何自己的意思。所以从这里看到,复讲这种方法成就了多少历代的祖师大德。从哪里开始?阿难尊者开始的。所以我们今天来学经教,还是要复讲师父上人的,师父上人是复讲他老师的,祖祖相传下来的,从佛那里开始,一直到我们这里,这都是我们学习经教的方法。
这一篇头四个字「如是我闻」,含有信成就和闻成就,如是它表信成就,信心成就,六种成就里面这句话包含了前面两种成就。信很重要,佛法大海,信为能入,必须要有清净的信心,才能够入佛法藏。这个信,能够真正的相信老师的教诲,这叫做师资道合,能够依教奉行。我闻讲的是闻成就,这个我当然是阿难的自称,可是它的深意是主宰的意思,所以这个我是代表自性,以自性真心来闻。这个闻我们说用耳根,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都是用声音,为什么?因为文殊菩萨为我们在《楞严经》里面拣选圆通,他告诉我们,娑婆众生耳根最利,「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所以世尊用声音说法,我们要去闻。这个闻最关键的是什么?要以真心去谛听。我们初学的人怎么运用?就是专心听,不要夹杂著妄念,这样的闻才叫做师资道合,这个因缘才能够殊胜,我们才能够听懂。
下面『一时』,「一时」是时成就,时间的成就。这一时到底是什么时候?经里面都没有记载年月日,到底是哪一天?佛不跟我们讲年月日有他的道理,这个道理很深,为什么?因为你要讲年月日把时间讲死了,其实时间它不是真的。你看现在的科学家爱因斯坦都知道,他说时间是人类的错觉,根本就没有固定的时间。他的《相对论》里面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在地球上普通的运动速度这个时间,假如我们以相同的这种普通速度在一个高速飞行的飞船上面来行走,飞船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这时候我们的时间会延长。所以时间的长短完全是按物体相对速度来决定,可见得不是真的,所以你要讲个年月日那就讲死了。这个一时是什么时候?是感应道交的时候,是师资道合的时候,是我们法会因缘成熟的时候,这是一时。所以它的意思非常的浓,很有味道。
过去天台智者大师,这是隋朝时代,他在读《法华经》的时候入了定,入定以后他就到了释迦牟尼佛的灵鹫山,发现释迦牟尼佛还在讲《法华经》,他出定以后告诉自己的这些同修说释迦牟尼佛这个法会还没散!所以可见得时间它是可以超越的。你看智者大师在隋朝,距佛也有一千年,一千年可以拉到现在。所以连现在科学家都知道过去、现在、未来都可以进入,在理论上是可以办得到,但是在现实上面我们没有办法突破,突破不了这个时空。佛法里讲用禅定的功夫可以突破时空,定功愈深我们突破的面就愈广。所以这个一时是讲什么时候?我们的心入了一心不乱,禅定的时候。所以这个一时是一心不乱之时,我们修净土的念佛的同修,这个一时是什么?念佛达到一心不乱的时候,这样子你也能够超越时空,尽虚空遍法界哪一尊佛说法你也能够到他的会上去听,释迦牟尼佛当年讲《无量寿经》、讲《阿弥陀经》你也可以去参加,《地藏菩萨本愿经》这个法会你也能够参加,这个时候,所以时间并不是真实的。
佛法里讲时间有两个说法,一种说法叫刹那际,一刹那的,刹那际,这种时间才是真实的,佛讲是实时,真实的时间。第二个说法叫三摩耶,这是讲长时,长久的时间,讲的是时间的相续相。真实相是什么?是刹那生灭,这是真实相。刹那生灭是讲到整个宇宙它出生一下子就现前了,为什么会现前?因为我们起心动念了,这一动念,念头快得很。经上讲我们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就有九百个生灭,这个生灭就是念头的起灭,你看速度多快。我们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乘上六十刹那,再乘上九百生灭,一秒钟里面就有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你看这个念头多快,刹那刹那的。念头一起的时候宇宙就现前了,「一切法由心想生」,然后念头一灭,宇宙就灭掉了,没有了,然后第二念又起来的时候,又是第二个宇宙起来了,叫刹那生灭,时间快得不得了,我们没办法觉察。
我们看电影,我们知道电影的影片是一秒钟过二十四格底片,二十四格每秒钟的速度我们就看不出来了,看这个电影还在相续,还看得津津有味,被它给迷惑了,实际上它是在生灭,前面一张的影片跟后面一张的影片完全没有关联。我们二十四分之一秒的速度都看不出来,现在是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我们怎么能觉察?所以我们看这个宇宙是相续相,看不到真实,真实的是《楞严经》里讲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所以因为速度这么快,刹那生灭,佛就跟我们讲实际上就是等於不生不灭,一切法不生不灭。知道一切法不生不灭,你对生死的恐惧就消除了,原来我是不生不灭的。实际上是什么?原来我存在的时间只是刹那际,第二个我钟茂森已经变了,不再是我刹那之前的钟茂森,你说谁是钟茂森?根本没有,你对身体的执著就可以消除。所以这个一时味道太浓了!《大智度论》里给我们解释那可是长篇了,我们时间没有那么多。所以这里讲的一时,在理上讲是刹那际,在事上讲就是释迦牟尼佛讲这部经因缘和合的时候,众生机缘成熟的这个时候。诸位如果现在能够接受地藏法门,正是因缘和合的时候,那么一时就是指现在。
下面『佛在忉利天』,「佛」是主成就,就是释迦牟尼佛,是本次法会的主讲人。「在」,你看这里是说在,不讲住,佛在忉利天,没有说佛住忉利天,忉利天是讲处成就,是本次法会的场所、地方。我们为什么说佛在忉利天,而不说住忉利天?这一个字的区别差别就很大了,因为我们通常来讲这个身体不能够老待在一个地方,佛游化世间,不会在一个地方停留太长。这个地方的因缘成熟了,众生得度因缘成熟,他就来讲经说法,众生得度了,或者因缘了了,佛就离开了,到另外一个地方去讲经说法。所以佛不住某个地方,他的身体总是在游化,因此我们说是在,暂时的停留。住就定了,佛的身体是不住的,佛的心是住,佛心安住,安住在哪里?安住在慈悲,安住在正觉里面。所以我们讲住是心住,在是身在。
佛身也有多种,通常我们讲法身、报身、应化身。佛的法身是什么?就是真身。我们一切众生和佛同一个法身,万物、一切宇宙万法都是从这个法身里出来的,这个法身也能称做自性,自性能现宇宙万法、山河大地,统统都是自性里面变现出来的,这是佛的真身,所以真身不动。第二种身是报身,报身也叫智身,智慧身。智慧开了以后,也就是对宇宙人生真相明了了,彻底的明了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种证得的身体就叫做报身,那是非常的庄严伟大的。第三种身是应化身,应化身是佛能够随类现身,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来给他说法,所以应化身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都是因为所度化的众生不同。这是佛的三身,所以他得自在,他证得法身、报身,还能够随类现身,这就大解脱、大自在。我们凡夫一点都不自在,我们凡夫的身是什么?业报身,业力受身,换句话说,这是被我们的业力、被我们的命运所支配的这个身体,很可怜,不得自在。佛不是业力受身,他是愿力受身,生生世世所发的大慈大悲的大愿来度化众生的这种身体。
佛讲住是心住。住也可以讲四种,第一种叫天住,这是讲心应该安住在十善业道里面,天的心是善,不修十善业不能生天,这是心要住在十善业道,这叫天住。能够修十善业道的可以生欲界天,欲界有六层天,那个福报比我们人间大得太多了。第二种住叫梵住,梵就是梵行,修禅定、修清净心,心里面的欲念淡薄,七情五欲很淡,心里充满著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慈就是给人快乐,悲就是帮助人脱离痛苦,喜就是看到别人有好事,得好报,心里就很欢喜,绝对没有嫉妒人的念头,舍就是能够放得下,把这些拉拉杂杂的事情,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都能放得下。心安住在慈悲喜舍,这叫梵住,梵住就是住在梵天,生色界天。色界天里面人的五欲能够控制住,不起现行,他还有色身,还有身体。这种天人他的福报又比欲界天的大,但是还没有出六道,还是凡夫。
第三种是圣住,圣住就是住在菩提心里面,圣人的存心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广度众生的心。圣住,圣当然有小乘的圣果、大乘的圣果,小乘有声闻、缘觉,大乘是菩萨,他的心安住在三昧当中。第四种住叫佛住,这是最圆满的,住佛之所住。入了这个境界就是《华严》里面讲的十住位的菩萨,他们住在佛所安住的境界里面。佛安住什么境界?经上讲叫「大三空三昧」,也就是空、无相、无愿,大三空三昧。这里的无愿就是无造作,无作。落实到我们净宗修学就是安住在念佛三昧,也叫宝王三昧,就是佛之所住。我们想想我们凡夫住在哪里?我们凡夫的心住在贪瞋痴里头,住在这些自私自利、名闻利养里面,一天到晚想著这些东西,所以将来住哪里?住三恶道,贪感饿鬼道,瞋感地狱道,痴感畜生道,所以这个不一样。
这里讲的忉利天,本经启讲的处所是在娑婆世界里面欲界天的一层天。佛告诉我们,娑婆世界总共有二十八层天,每一层里面其实都无量无边,由下到上,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这叫做三界。所以说三界六道,就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都是释迦牟尼佛教化的区域,你看这众生多广。欲界里面还有欲望,七情五欲没有断,还有这些饮食男女之欲,但是比人道、比下面三恶道的欲要淡薄得多。愈往上,层数愈高他的欲念愈淡薄。到了色界天欲就没有了,这些财色名食睡五欲统统放下,不起现行了,他们住在禅定当中,所谓「禅悦为食」,身体不再吃这些东西了,以禅悦为食,也不需要睡眠,他们永远是清醒的,但是色界天人还有色身。再往上就是无色界,无色界连身体都没有了,色就是物质,没有这个物质了,我们说的是灵界,他是一种灵体的状态。这是三界里面,都属於凡夫,没有出六道轮回。忉利天就是在欲界天里面,佛的母亲生了佛以后,因为福报很大,所以上升到忉利天来享福,佛就在此地讲经报答母恩,所以『为母说法』。
佛母摩耶夫人,你看她福报很大,为我们世间生育了一位佛,可是她只能上升到忉利天,再往上,忉利天上还有夜摩天,她都上不去。夜摩天还在欲界里面,但是夜摩天除了修十善业道还要修禅定,只是他的禅定功夫还没到家,叫未到定。夜摩天往上还有,最后色界天、无色界天,这些都是要修禅定。所以光光是修福,修十善业道,我们最多只能上到忉利天。这个道理告诉我们,光修福,不修戒定慧,你的受用最多只能在忉利天,并不是圆满的。所以在这里的启示我们要晓得如何去修福,但是如果不修戒定慧,这是没有真正的功德,功德是什么?戒定慧。我们不能够出离六道轮回,将来福报享尽了还要堕落。因此我们要好好的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不在六道里面,这是佛法界,我们到佛国土亲近阿弥陀佛,永远不会轮回到六道里面,这才是真正的解脱。
「为母说法」这句还有一层含义,这是佛为我们示现孝养母亲,所以佛是个大孝子,为我们示现给母亲法供养。法供养比财供养要殊胜太多了,他的母亲福报很大,你给她财供养她可能都不稀罕,但是她需要觉悟,所以佛为母说法,是法供养。所以这里可以看到,学佛的人、出家的人、将来要修成正果的人,必须要懂得孝养父母,而修行证果这是大孝。你看因为佛母生了佛,所以她超生到忉利天,所以佛成佛,你看,利益自己的母亲。《地藏经》里面为我们讲的婆罗门女、光母女,她们都是修行有成就,所以她们的母亲都能脱离恶道超生到天上去。所以佛为我们四众弟子、为这个社会做个好榜样,启发我们的孝思,念念不忘自己母亲的生养之恩。所以不要以为出家了、学佛了,可以不管父母了,这是错误的观念。
昨天有位居士从庐江(师父的家乡)带回来师父早年写给家乡亲人的信,这个信我昨天有幸看到,这是几十年前,师父年轻的时候,刚刚出家不久,写给自己家里人,因为他母亲不识字,所以他写给这些亲人,让他转达对母亲的问候,对母亲的孝思,情真意切,我们看到了非常感动。所以真正要供养母亲要学佛一样,修行有成就了才能够让父母得到真实的利益。我们真正修行,父母是诸佛护念,龙天保佑,我们不真修行,诸佛菩萨加持的力加不上,所以真修行才是真孝。我自己在十年前也在师父上人面前发了九条孝愿,发愿孝养父母,里面有一条是发愿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以真实的修行来供养父母。所以师父当时劝勉我,你要真正护持好你这个愿必须要认真学佛,要不然这个愿都落空了。好,请看下面一句:
【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
这一品一开头为我们交代了讲经的成就有六种,第一是信成就,第二是闻成就,「如是我闻」就是信成就和闻成就,「一时」是时成就,「佛」是主成就,「在忉利天」是处成就,下面还有众成就,听经的大众都来了。刚才讲的这几句属於证信序,序分里面证信,下面的经文讲发起序,发起本经的因缘。发起序里面含有教理行果四个方面。你看本经一开端,佛把这个果报给展示出来,这个果报是什么?不可说不可说一切的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这个果报很殊胜。大家看到这个果报就生起了信心,然后就想要了解果报的因在哪里。所以佛讲经都是先把果展示出来,然后再给你说因,你的体会就亲切了。这个果也有地藏菩萨的果德,来这个大法会的,你看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数目的一切诸佛、大菩萨摩诃萨,都是从十方无量世界来的,这些人都是跟地藏菩萨有缘的,他们都是修地藏法门而得度的。换句话说,这些诸佛如来为什么能成佛?因为他们都是修孝亲尊师,这是大乘修学的基础,没有哪一尊佛不是因这个基础而得以成就,所以这个果德不可思议。知道这个果了,我们就想要明白这个理在哪里,所以教理行果,先把果告诉你,然后跟你讲理,这个理是释迦牟尼佛未讲经之前先放光现瑞,在这种一切的光明就把十方三世诸佛的理都显示出来了,这是理。当文殊菩萨见到这么一种殊胜的场面,他给我们示现生起疑惑,来请教世尊,这就是行,教理行果的行。然后引发世尊讲述这部《地藏菩萨本愿经》,这是教。所以教理行果统统具足。
这里第一句『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这是讲无比殊胜的场面,十方无量世界里头每个世界里头都有佛在教化,这些佛统统都到了,都来齐了,没有一尊佛落下了。通常我们讲「一佛出世,千佛拥护」。像释迦牟尼佛来到娑婆世界度化众生,他方世界很多佛菩萨他们也来示现,做佛的弟子,证声闻、证缘觉、证菩萨,做佛的弟子,没有示现佛。但是这个法会里面,你看,是十方诸佛以佛身来参加这个法会,而且是无量无边的。『及大菩萨摩诃萨』,菩萨翻译成大道心众生,他们心量广大,这里的菩萨不是普通菩萨,是大菩萨摩诃萨,他们都是证得很高的果位,其中很多都是等觉菩萨,都跟著佛来参加这次的地藏法会。佛都是不可说不可说无量无边,那菩萨摩诃萨就更加的多了。所以『皆来集会』,他们都来到忉利天宫,「集」就是集聚在忉利天宫,参加这次的法会,「会」就是法会。我们看到这次法会,想到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的讲经说法,三百余会,这一会是最殊胜,其他哪一会都没有这一会这么样的场面。为什么?因为这一会讲的是大法,讲的是地藏法门,而地藏法门表的是孝亲尊师、修十善业,所以这是根本。我们现前学习地藏菩萨,从哪里做起?要从学《弟子规》开始做起。你看《弟子规》教你怎么样孝亲,怎么样尊师,所以这都是属於地藏法门。从《太上感应篇》、从《十善业道经》来学,这是讲因果的,讲十善业道,这都是属於地藏法门教学的内容。所以这是大菩提道的根本,可以说不学《弟子规》、不学《感应篇》、不落实《十善业道经》,修学绝对不会成就。所以你看这次法门十方诸佛高度重视,亲自来参加法会,一尊佛都没有漏。所以我们想想这样的一种因缘,要高度的重视孝亲尊师的地藏法门。
好,我们现在时间到了,先休息五分钟,一会儿继续跟大家报告。谢谢大家!
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请看经文:
【赞叹释迦牟尼佛。能於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这句里讲的『赞叹释迦牟尼佛』,是与会的一切诸佛如来,他们见到佛以后,见到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都赞叹释迦牟尼佛。这种赞叹确实只有佛才能够说得出口,释迦牟尼佛在我们五浊恶世行教化,功德不可思议,真是唯佛与佛乃能知,所以我们想赞叹还赞叹不出来,只有佛的赞叹才能够圆满。菩萨想要赞叹,没入佛境界,想赞叹释迦牟尼佛都赞叹得不圆满。赞叹什么?释迦牟尼佛能於五浊恶世来教化众生。这里的五浊恶世就是讲我们这个大时代是五浊恶世。过去古人看到五浊恶世可能感受并不很深,我们现前看到这个社会真的是五浊恶世。这个浊就是污染。现前的社会,思想的、精神的、环境的污染,可以说已经到达我们没有办法忍受的地步。现在全世界各国都提倡环保,环境保护,为什么要提倡环境保护?就是因为环境已经大大的被破坏了,不得不提出「环保」这个名词。
经上讲五浊,这个浊就是污染,有五大类,第一叫「劫浊」,劫就是讲时间,我们这个大劫里头劫是浊的。时间没有所谓污不污染,为什么叫劫浊?就是我们现前这个时代里的众生污染太重,我们所生的这个时代不好,年头不对,这是从时节因缘上来讲,劫浊。第二个是「见浊」,见就是见解,众生的见解、思想错误,受污染了。佛所给我们讲的是宇宙人生真相,佛的知见是正知正见,我们众生在这个时代里面不学圣教了,随顺自己的贪瞋痴,思想完全错误,这叫见浊。第三个叫「烦恼浊」,烦恼是讲思想上的那种污染,心理上的污染、精神上的污染。你看众生烦恼,一天到晚活在贪瞋痴里面,被烦恼所煎熬。第四个是讲「众生浊」,众生浊就是我们现前生活的环境,环境污染已经到达无以复加的地步。你看现在全球的气候暖化,南北两极的冰在加速度的融化,海啸、地震这些天灾日益的严重,这是众生浊。第五个是「命浊」,命浊就是指我们生理的污染。所以你看这个时代里面,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这五浊。恶世,这个恶就是指十恶。《十善业道经》里面给我们讲到的十恶,身造杀、盗、邪淫,口造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长期贪瞋痴,这是十恶。现前众生都在干这些,所以这个世间叫做五浊恶世。
『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这是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五浊恶世里面示现,示现不可思议的大智慧神通之力。为什么叫不可思议?我们人天的众生都没有办法能够了解,叫做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就是佛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给众生做个好样子,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所以在五浊恶世里面,佛为我们做这么个好样子,这叫做现大智慧神通之力,所以十方诸佛都在赞叹。神通,通就是通达,神就是神奇莫测,它超过我们凡人的知识范围。世间一切的事物、道理、因果、现象、变化,佛都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叫神通。这个神通是我们本有的,佛证得了,我们迷失了,所以现在佛为我们示现,教我们回归我们的本性,恢复我们的性德,恢复这种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有了这种能力,世间的种种疑难杂症统统都能解决。
『调伏刚强众生』,维摩居士在经里告诉我们,「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为什么说刚强难化?因为众生性格太刚强,太固执,执著非常严重,不肯接受佛的教诲,很难教化,所以叫刚强众生,佛在这个世间来调伏、教化我们。『知苦乐法』,苦乐法是在四谛里面,苦集灭道,这个苦讲的是世间的苦果,这个乐是指出世间的乐果,就是灭,用这个果来告诉我们要修因,你认识苦果,必须要消除苦因,你想要得到乐果,灭除烦恼得到涅盘之乐,那就要修佛道、修乐的因,这样才能够离苦得乐。所以佛法教学的目标在於教导我们离苦得乐。学佛一定是愈学愈快乐,苦恼、烦恼愈来愈少,这样的学佛才学得比较正,功夫才能够学的得力。苦乐法总不出因缘果报,比如说修善就得善报。佛在《十善业道经》里面跟我们讲,修十善业里面,每修一善得什么样好的报,你就得到乐果,你才能够知道如果不修十善,你还造十恶,那就得苦报。
『各遣侍者,问讯世尊』,这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派遣侍者,就是亲近佛的人,佛的学生,听佛教诲、为佛服务的人,佛派他们的侍者,这都是来参加集会的十方诸佛,派侍者向释迦牟尼佛来问候,这是一种礼貌。你看,一开始就为我们表演了这种礼敬,「礼之用,和为贵」、「礼者,敬而已矣」,用这种礼来修和睦,和合的僧团。所以十方诸佛都是和合团体,他们有礼敬。礼是什么?表达你的敬意,对释迦牟尼佛问讯、问候,这是用礼节,这个礼节也不可废。很多人把礼忘掉了,疏忽了,就显得贡高我慢,敬意就没有了。所以这都是十方诸佛为我们做个好榜样。你看,诸佛把《弟子规》都落实得很圆满,《弟子规》就是教你怎样礼敬。你看诸佛所行的也是在落实《弟子规》。这里教的就是教孝敬、教礼貌。好,请看下文:
【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云。大吉祥光明云。大福德光明云。大功德光明云。大皈依光明云。大赞叹光明云。】
在法会开始之前,如来含笑放光。佛放光,佛通常都有光,一般讲他有常光、有放光。常光就是佛身上,释迦牟尼佛四边一丈地都有光明,这是他的常光。放光一定是有因缘,所以佛应机设教,他就放光。这是佛为了破除众生的疑惑,放光来教化众生。这里『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这句是总说,「百千万亿」,这是无量无边,众多的意思,说不尽的。「光明云」,这里是表智慧,这是表自性的般若光明。底下就为我们讲了无量无边的大光明云,讲出十种,以十来代表圆满,跟《华严经》里讲的一样。这十种,任何一种都具足百千万亿大光明云,《华严经》里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是无碍法界。底下十种大光明云都有表法的意思,第一种『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圆满光明云」,这是讲的一点都没有欠缺的意思,大圆满是没有欠缺,光明云是讲性德全体的流露,没有一丝毫的欠缺。《华严经》上就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里同圆种智的圆就是圆满,种智就是自性,性德都是圆满的,没有一丝毫欠缺。为什么?这是因为情与无情的众生,就是整个宇宙一切的万法,都是同一个法身,同一个理体,同一个自性。因此,我们所见的这些山河大地,一切万法,统统都是一个身,就是说跟自己是一体,整个宇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所以佛为我们用「大圆满光明云」来显示这样的深意,实在是不可思议。我们要恢复我们圆满的性德,关键是什么?要回头,佛讲说回头是岸。佛在这个大法会里面首先就给我们放大圆满光明云,劝导众生回归本性,这是感应道交的作用。
下面『大慈悲光明云』,这是第二种。什么叫大慈大悲?慈悲就是爱心,这种爱心是没有条件的,佛法里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所以没有条件的这种爱心,这种关怀、爱护,就叫做大慈悲。为什么没有条件?因为都是一体,跟众生一体,所以爱护众生没有条件,自己爱自己,像你左手痛了,右手给它抚摸一下,要讲什么条件?没有条件,同一体。所以这个大慈悲的光明云,光明云就是性德显露出来,大慈悲是属於性德。本经介绍是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他是大慈大悲,他所发的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他对於众生那种关怀爱护,慈悲达到了顶点。释迦牟尼佛将要灭度之前,在忉利天讲地藏法门,在这么多大众面前将众生付托给地藏菩萨,请地藏菩萨在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弥勒菩萨下生成佛之前,这一大段空档的时间里面,代表佛教化众生,所以这是地藏菩萨现在的使命。我们学习地藏菩萨,关键是自己要勇於承担起弘法利生的事业,直下承担,佛嘱托地藏菩萨的就是嘱托给我们的。我们学佛的弟子都要学习做地藏菩萨,把佛法、把圣教要传承下去,首先自己要做到,做到了才能够守护正法,这是大慈悲。众生太苦了,不忍众生苦,众生因为没有圣教,所以造诸恶业而冤枉受苦。
下面一条『大智慧光明云』,佛法修行的依据就是智慧,不管是哪个法门要成就,一定要依靠智慧。这个智慧不是所谓的世间的聪明才智,你记得多,学得多,那叫记问之学,佛法里叫世智辩聪,那不是真智慧,问题来了,你解决不了,而且这种世智辩聪还障碍了你的真实智慧。所以智慧怎么来的?必须要从禅定中得来,而禅定怎么来?必须要持戒,所谓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这么来的。所以戒定慧三学,这是佛法的总纲领,待人处事接物都要运用戒定慧三学,这是讲大智慧在日常生活中把它流露出来。譬如说我们日常对人都要有礼貌,完全符合《弟子规》,起心动念都知道有因果报应,完全落实《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由戒,这是根本戒,由这个戒你才能得定,由定你才能开真实的智慧。
下面一条是『大般若光明云』。「般若」也是智慧。般若跟智慧意思上有一点点区别,般若讲的是实相,对於实相的观照。在《般若经》里面讲般若,有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所以般若的体就是实相,就是真相。实相无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不是实相,所以实相是无相,无相是无不相。要证得实相必须要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才能够彻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实相般若证得以后就能够起作用,作用有两种,一种是自受用,一种是他受用。自受用是观照般若,这是第二个般若,观照般若。所以实相般若是体,起用就是观照般若和文字般若。观照般若是自受用,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起观照,观照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能够对一切相,这些现象,都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这是观照般若的意思。真正观照般若能够达到,譬如说日常功夫你能够常常觉照,起了一些恶念,马上觉照,把它放下,这是基本功夫,每一天的生活一定是快乐的。你在富贵的境界里面生活,你是素富贵而乐於富贵,你在贫贱的境界里生活,你也乐於贫贱,知足常乐,这是观照般若的利益,让你真正得到幸福快乐。他受用是指文字般若,文字里面包含著这些言说,是教导众生,这是言教。文字也包括语言、音声。教导众生什么?也觉悟,也明白实相。所以观照般若是身教,你自己身体力行,才能教导众生。身教和言教,这是你的自受用和他受用。
下面一条是『大三昧光明云』。「三昧」是梵语,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我们六道众生的享受都不正常。不正常的享受可以分为五大类,身体有两种,有苦受、有乐受,苦乐,心里上的有两大类,忧和喜,苦乐忧喜,这都不正常。第五个大类是舍受,舍受就是什么?你能够暂时放下,但是时间很短暂,它不能够长久,不能够保持。这些苦乐忧喜舍的感受都是不正常的。如果能够把身体的苦乐舍掉、把心里的忧喜舍掉,而且这种舍能够保持,你能保持了,这就叫三昧。凡夫的舍受不能保持,所以不得正受。因此三昧也翻作禅定,心定在正受上面,这种才叫做自在。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五种受都没有了,没有了这五种受你就得到正受,你就永远住在三昧当中,你能够得大自在。所以这个大的自在才叫极乐,极乐世界那个乐不是我们凡夫所能体会的乐,凡夫的乐都不是正受的乐。这里讲的大三昧,三昧前面再加上个大,表明不可思议的三昧,这种三昧是诸佛如来所住的三昧,完全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一点都没有了,性德完全恢复。三昧的能力是圆满的,这种能力就是对虚空法界一切现象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大三昧光明云」的意思。
下来是『大吉祥光明云』。佛放的「大吉祥光明云」,我们听起来很亲切,因为吉祥这是古时候祝福的词语,人人都希望得到吉祥。吉祥,古德解释为义利。义就是应该的,应该得到的利你得到了,那才叫吉祥,不应该得到的利你得到了,那就不吉祥,所以不仅不吉祥,反而你会得灾祸。因此不义之财君莫取,财、利得到了,不义的得到了之后反而不吉祥。什么东西是我们应该得到的?应该得到的是我们自性的性德,这是应该我们得到的,为什么?因为我们本有的。六祖惠能大师讲「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圆圆满满的具足,你没有一点的缺陷,这是你本有的,本有的你就应该得到。所以诸佛如来示现成佛,就是恢复圆满的性德,而教化我们也回归本性,也来得到圆满的性德,这叫大吉祥。因为自性里面所有的珍宝、智慧、福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圆圆满满的都是你的,你没有丝毫欠缺,用不完的。我们现在你看多么可怜,一天到晚,打一份工,挣一点工资养家糊口,辛苦操劳,不晓得自己本有一个大金矿,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矿,现在全部迷失了,真叫可怜兮兮!所以回归本性这是大吉祥。
下面是『大福德光明云』。福德是修行用来帮助我们修道的。福德要从六度里面的布施中得来。布施有财、法、无畏三种布施。由布施而持戒,由持戒而得忍辱、而精进、禅定,这些都是助道的,帮助我们成就无漏的智慧,叫般若大智。所以六度里面,前五度是帮助最后一度,般若的现前。福德,大福德光明云,你看后面还加上一个光明云,就表示什么?这是称性的福德,光明云都表示性德,自性里的福德无量无边。下来是『大功德光明云』,这个功德,是修功你才能够有收获,你的修学功夫是功,你的收获就是德,所以修功才有德。功德跟福德不一样,福德我们可以拿来跟众生享用,但是功德没办法跟别人享用,为什么?因为功德是戒定慧,戒定慧那没办法,自己修,公修公得,婆修婆得,谁修就谁得,不修就不得。所以你看戒定慧,持戒有功,得什么?得到禅定,修定是功,得到什么?得到是智慧。所以由定开慧,由戒而生定。譬如说我们修戒,口修不两舌,两舌是什么?看别人的过失,看张家长李家短,人家的是非善恶摆在心里,这是什么?心里不定,所以口就造两舌的过失。六祖惠能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正修道的人怎么能够看别人的过失?所以我们要持不两舌的戒,进而让我们的心都不起分别,这就得定了,由戒而得定,由定就开慧,功德就有了。这里的功德能够帮助我们灭恶生善。
讲到修行戒定慧,修学里面就有三个层次,在天台宗里面讲三止三观,在念佛里面讲念佛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所以这个功夫就是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观照,观照就是常常提起觉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迷,常常提起觉悟,这就是观照的功夫。观照功夫得力了,在修净土宗的人来讲,你念佛功夫成片了。当我们念佛达到成片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就是我们念念都不迷,念念都能够提起观照。当我们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心里一动了念头,马上就能够用阿弥陀佛的佛号把它压住,这种功夫是念佛功夫成片。有了这种功夫,外面的一切善恶境界它不会影响你,因为什么?看到善缘、顺境,你不会起贪心,你贪心一起,马上换成阿弥陀佛,你不受它影响,看到恶人、看到逆缘,你不会起瞋恚心,瞋恚的念头一起的时候,马上把它换成阿弥陀佛,这叫观照功夫。第二个层次是照住,观照功夫更提升,那叫照住,这个功夫深了,能够妄想、念头都不起来,完全控制住,而且这种控制是比较自然,不用去著意提起观照,很自然它不起来,这在净土宗里面讲叫事一心不乱,宗门讲这是禅定现前,你真正得定了。
这个功夫再往上提升,最上层的功夫叫照见。你看,大家都读过《心经》,《心经》一开始就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他照见了,这个见就是讲智慧开了,般若智慧现前了,在净宗里面讲这是理一心不乱。他这种智慧是看到实相,真正照见宇宙人生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毕竟空」,他真正契入这个实相,他真正明了《华严经》里讲的刹那际这种实相,这种可以观察到一切法原来是刹那生灭。刚才我们讲了刹那生灭即是不生不灭。生灭同时的,你能够真正看到了,你得的果位就是无生忍的菩萨,你入无生忍了。如果你自己还有一些执著和妄想,还以为你自己所有的是有所得,那是你的妄想,那你还没有得到照见的功夫。照见功夫是突破了妄想,不单只是分别执著放下,妄想都突破了,入了一真法界,这是讲大功德。
下来讲的是『大皈依光明云』,「皈」是回头,「依」是依靠。这里讲的皈依,我们通常都问同修「你皈依了没有?」「我皈依了,领了皈依证了」,那叫皈依吗?皈依了,皈依三宝了,皈依佛法僧这种皈依其实不一定是真正的皈依。真正的皈依是什么?我们首先要明了皈依的意思,我们所说的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三宝。那佛是什么?佛是自性觉,这是皈依佛,皈依你自性的觉悟。自性周遍法界,一切的现象都是自性所生,而这个自性它没有相,它能现相,但是它自己没有相,所以无相,无相无不相,它能生万法。这是讲到体,宇宙的本体。真正性和相它是一而不是二,性在哪里?性就在相中,相为我们显现性的,所以这是皈依我们的自性,自性里面有无量的觉悟。佛菩萨他证得自性,他是觉悟的人,我们众生在自性上讲跟佛是一体的,同一个自性、同一个法身,但是我们现在是迷惑了。所以就好比一个人的身体,本来是一体的,你看,我有一部分器官,比如说我左手坏了,皮肤烂了,这是什么?比喻这部分的凡夫,他是迷惑颠倒的,右手好好的,这部分是觉悟了,佛菩萨,佛菩萨来帮助凡夫,这都是一体的。所以佛与众生都是一个法身,一个自性。
第二个皈依是皈依法,皈依法就是皈依自性正,自性里面本具般若智慧。自性觉是根本智,自性正是后得智。自性里面正知正见就是我们依靠的,我们生活当中待人处事接物都要运用正知正见去体会、去实践佛的教诲,入佛知见,入佛境界。佛的心量广大,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也要存著这个知见,这是佛的知见,我们也要把心量拓开,也要学习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即使现前还是凡夫,但是在《华严经》里讲,这种人属於大道心凡夫,大心凡夫,他的心量也是像佛一样的广大,只是他现在烦恼没断。这种人也能够入佛的境界,他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入实报庄严土。所以我们学习《华严》,这是无量殊胜的因缘,帮助我们提升境界,将来念佛往生净土是入实报庄严土,别看我们现前是凡夫,到实报庄严土是有可能的。你看善导大师讲,往生净土,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我们今天这个缘太殊胜了,所以成就会很高。
第三个皈依是皈依僧,僧宝,这是皈依清净,僧有清净的意思、有和合的意思。我们讲僧团,一般讲四个人以上在一起生活,一起工作,遵守六和敬,这个团体就叫做僧团。僧团里面人人都很清净,人人都修六和敬,这个团体就是团体中最尊贵的,大家最尊敬的。所以我们讲「皈依僧,众中尊」,众就是团体,团体里面最尊贵的团体是僧团。所以像我们香港佛陀教育协会如果也能够修六和敬,这个团体也称为六和僧团,也是众中尊。如果说每个人意见都不合,你坚持你的意见,我坚持我的意见,大家还吵架,心里还过不去,这是没有达到六和,这都是妄想分别执著太严重了。这里讲大皈依光明云,皈依什么?皈依自性,自性的觉,自性的正,自性的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我们的真正皈依处,所以就叫大光明云。这个大字是像大方广佛的大字是一个意思,表你的自性,皈依什么?皈依自性,这是佛显大光明云的意思。
下面一条是『大赞叹光明云』,这一句是总结。赞叹,有能力赞叹、有资格赞叹释迦牟尼佛的只有诸佛如来,为什么?因为佛的功德只有佛知道,所以赞叹佛的功德不可思议。诸佛如来也赞叹众生,众生闻经听教觉悟了,他能够回头了,这一回头就是不可思议了,值得诸佛如来的赞叹,值得诸佛如来的礼敬。所以今天我们遇到了这样一本殊胜的大乘经典,这是无量劫来修来的不可思议的因缘,这是我们的大善根、大福德、也是大因缘。我们真正学习地藏菩萨的孝亲尊师、修十善业,落实、扎好大乘修学的根,这一生我们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有成就,决定能够成功,确实是诸佛如来都会赞叹我们。所以「大赞叹光明云」是表这个意思。
这里十句光明云,从开头的「大圆满光明云」,到最后「大赞叹」来结束,这里面的意思很深。佛放光,其实真正菩萨看这个光就觉悟了,佛要说的法全部都在里头,统统都明白了。这是十条表示的是十方一切诸佛所要宣说的大法,以大圆满开端,以大赞叹结束,中间「慈悲」是我们发心依靠的,「智慧」是我们修行所依的,「般若」帮助我们破一切的迷惑颠倒,「三昧」破除一切障碍,「吉祥」是义利之得,我们应得到的,是自性的性德,「福德」是助道的德,「功德」是帮我们灭恶生善,能得戒定慧,三宝真正是我们的皈依处,这是大皈依光明云所表的,这十条可以说是圆满性德的大纲。佛在没有开始讲经说法之前就已经放光了,把自性所流露出来的圆满大法和盘托出。可惜我们众生不懂,看不出来,只有诸佛菩萨、大菩萨摩诃萨他们能看得出来。我们众生看不明白,佛就不得不给我们宣说了。我们下面这一段是讲宣说微妙法音的。因为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下次再继续学习。我们今天的演讲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大德多多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