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美满人生《了凡四训》学习心得(国语)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一集) 2007/6/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211-0001
尊敬的各位菩萨,各位大德、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了凡四训》。《了凡四训》是一部教导我们改造命运的善书。它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写给他儿子的家训,总共有四篇,称为《了凡四训》。这四篇文章,第一篇叫做「立命之学」,第二篇叫做「改过之法」,第三篇叫「积善之方」,第四篇是「谦德之效」。它所教导我们的就是如何经营美满的人生。如果我们自己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够美满,有很多的不如意,正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大家不要灰心,要知道,幸福美满的人生是由我们自己来创造的。所以我们这次讲题就定为「重建美满人生」。
如果你觉得你自己的人生已经幸福美满了,但是要知道,虽然你比很多人更幸福,但是也难免会在生活当中出现很多的烦恼、挫折、困境,甚至会起很多的波浪,如何使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圆满?《了凡四训》教导我们的就是这个。而且再进一步,如何转凡成圣,从凡夫俗子的地位迈入圣贤的地位,真正使我们的人生达到究竟圆满。对学佛人来讲《了凡四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科目,它教导我们认识因果的道理,认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而能够断恶修善,去营造积极的人生,迈入佛法的殿堂。我们这次的学习尽量的简要详明,能够把文中的重点提出来学习探讨。大家生活在现代的社会里面时间也是非常的紧张,很少人有这个福报能够坐很长的时间来听讲学习。所以我们这次希望用六天的时间,就把《了凡四训》从头到尾学习一遍,每天两小时,总共十二小时。学习完《了凡四训》以后,我们再来学习印光大师对《了凡四训》写的一篇序文。这序文写得非常好,从佛法的高度、从圣贤的高度来为我们指出学习《了凡四训》的必要性,我们把它放在最后来学习。等我们整个把《了凡四训》学习一遍以后,有了完整的概念,再来读印祖的序,那味道就更浓了。好,我们来介绍、开始学习这篇文章。
首先介绍本文的作者,本文的作者是明朝的袁了凡先生。他是出生於明世宗嘉靖十四年,也就是公元一五三五年,他是在明神宗万历三十六年,也就是一六0八年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这是古代算年龄的方法,七十四,他是七十三足岁去世的。他的籍贯是中国江苏省吴江市人。他的名字叫做袁黄,黄是黄色的黄,字坤仪。古人有名也有字,名字是父母起的,父母、老师才能叫一个人的名字,长大以后朋友就不能称他的名了,这是对他的尊重,因此称他的字,他字坤仪。了凡先生他原来有个号,叫学海,就是学习像海洋一样,广泛的学习,真的是博学。后来在小的时候,十五岁那一年遇到了一位孔先生,这位孔先生是一位算命的高手,他精於八字算命,把了凡先生一生的命运都算定了,算得非常准确,连他考试考第几名,获得多少俸禄,得多少的米粮,做个什么官,命中无子,最后五十三岁寿终,整个一生都给他算定了。
确实了凡先生也是基本上按照孔先生算的命运去走,一点都没有差错,所以他自己也就心灰意冷,没有什么妄想,因为什么?命运都给人算定了,真的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所以他自己什么想法、什么念头都没有了,想也没用,真正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所以心也很清净。后来有一次到了南京的栖霞山,遇到了云谷禅师,这是一位开悟的大德,云谷禅师跟他在禅堂里对坐了三日三夜,就发现这个人不简单,打坐三天三夜竟然不起一个妄念,就问他什么原因。了凡先生就把自己的命都给算定了这个原委告诉了云谷禅师,禅师就哈哈大笑,说我原来以为你是个豪杰,一个英雄,原来你还是个凡夫。了凡先生就不解,很疑惑,就请教云谷禅师,您这话是什么样解?云谷禅师就告诉他,你这么多年来竟然被孔先生算命算定了,都不能够转动一毫,你说你是不是凡夫?了凡先生就问了,难道命运是可以转变吗?禅师就给他开示,确实命运是可以转变,正所谓「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命运是由自己掌控的,福报是由我们自己求得的。用什么方法求?一定要按照因果的道理、原则去求。给他开示以后,教导他如何改造命运。结果了凡先生明白了,就把他自己的号改了,原来叫学海,现在改成了凡。
了凡,我们从这个名字可以看到,就是完全明了,不再想做凡夫了,想要真正成圣成贤了。这是了凡先生所立定的志向,他想要转凡成圣。转凡成圣第一步要断恶修善,所以他这一生就是实践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确实几十年来他做到了,真正把自己的命运改造过来了。原来他命中没有功名,只能考取秀才,没有举人和进士,结果他获得了进士,这是古人最高的学位,而且做的官也比原来的要大,而且命中原来是无子,没有后代的,他生了一个儿子,本来寿命应该到五十三岁的,结果他活到了七十四岁,你看命运全改造过来了。所以在他晚年写了这个《了凡四训》,把这一生所修所学的跟世人分享。他确实是改恶修善、改造命运、重建美满人生的好榜样,在历史上堪称是一个楷模。
《了凡四训》是他们袁家的家训,本来是教导子孙后代的。你看古人传家之宝是什么?不是有一块什么玉,或者是给一块什么金子、银子给子孙,不是,真正传家之宝就是这种圣训。所以他把自己这一生所修所学写下来传给子孙,后来也传出来为社会大众学习。四篇家训可以说是文理俱畅,豁人心目,真正写得好,文字很流畅,而且能够真正让人破迷开悟。在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当年就竭力的提倡这一部书,提倡因果教育,因此流传得很广。我们的师父上人净空老法师,他在早年学佛的时候,刚刚接触一部圣典就是《了凡四训》,是朱镜宙老居士送给他的。我们师父认真的学习这部《了凡四训》,而且依教奉行,这一生不遗余力讲经弘法,讲经弘法是最大的修善,他积功累德,也改造了命运。
我们的师父在过去早年别人给他算命看相,都说他活不到四十五岁。他的福报很小,人很聪明,但是福报小,寿命短。结果我们师父今年已经八十一岁,福报很大,智慧很高,我们看他老人家也很长寿,所以他改造命运比了凡先生改造得更殊胜。所以我们的师父也是一位大了凡。他也是极力的提倡弘扬这部书,可以说是有印祖的遗风,确实他认识到,真正要解救现前众生劫难,必须要用《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安士全书》这些因果教育,而且学佛的人真正做到信解行证,入佛境界,也必须要在因果教育这些课程上面扎根。这个根,儒释道三家是我们中华文化,要在这上面有所成就,就要扎好三家的根,儒家的根是《弟子规》,道家的根是《太上感应篇》,佛家的根是《十善业道经》。所以《了凡四训》可以说它是含摄了这三个根的教育。我们在学习《了凡四训》的时候也尽量的结合这三个根,真正去落实圣贤的教育,这样才能够入门。这里简单的给大家做一个介绍。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经文。
《了凡四训》虽然它不是佛经,但是要知道,它讲的理也是完全跟佛经的理相应。什么叫佛经?佛经里面所讲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的教诲就用这三个科目可以来印证。你看《了凡四训》是不是讲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确实也讲到这些。所以我们要高度的重视这部书,应该把它当作佛经一样去尊敬、去学习,这样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们的利益才得的大。好,我们来看经文。
《了凡四训》第一篇就是「立命之学」,立命之学讲的是如何改造命运,如何来重建幸福美满的人生,它把这个原理讲得非常的清楚,是以了凡先生本人的遭遇来贯穿始终的,我们来详细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去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学习不思考你就没有办法吸收,就会迷惑,光思考不学习也不行,那就会变得打妄想,盲修瞎练。所以我们要思考命运主宰是谁?真正了解命运的主宰不是上帝、不是那些神灵,而是自己。这个道理很深很深,我们通过学习来去慢慢的去领悟。
了凡先生他在童年的时候他的父亲就过世了,所以他也属於一个单亲子女。要知道,虽然家里有这个不幸,但是并不妨碍他自己去做君子、做圣贤。所以单亲子女也同样可以成圣成贤的。孔子也是幼年丧父,孟子也是幼年丧父,释迦牟尼佛一出生他母亲就过世了,范仲淹他父亲也是很早年过世,他们都成为圣贤人物。所以只要真正认真学习和实践圣贤的教诲,哪怕是环境不怎么好,也不会有妨碍,关键是靠自己。我们看了凡先生,童年丧父,他的母亲就希望他去学医,不要去考功名,因为考功名这条路子是一条很有风险的路子。古人讲「学而优则仕」。真正要考取功名,不单只你自己学识要高,而且真正要有福,你要有这个命,没功名的命,哪怕是很有才华的人,最后可能还是老於窗下。所以了凡先生的母亲就劝他不要读书,来学医术,治病救人,自己能够养活自己同时也能够救济病人,自利利他,这不是很好吗?她说你的父亲在过去也是这么希望的,希望袁了凡将来做一个好医生,治病救人,救死扶伤,这是父母的心愿,可见得这个家庭可以说也是个善人的家庭。你看袁了凡父亲的遗愿,就是让自己的孩子治病救人,不是希望孩子大富大贵,真正为社会做出有益的事情这才是真正有意义。所以我们可想而知了凡先生的家教也是很不错的,父母有这么良好的善愿,一定教导的孩子也是一个善良的孩子。所以家庭教育很重要,父母是什么样的心态、是什么样的存心,往往就影响自己的孩子。
而知道,善必有善报,恶必有恶报,《易经》上所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个善良的家庭,将来的子孙一定会好的,一定会发达的。我们晓得宋朝的宰相范仲淹,他在小的时候跟了凡先生差不多,他的父亲也是很早就过世,结果母亲也改嫁了,范仲淹只能到破庙里面去读书。有一次范仲淹跟这些朋友们一起,遇到了一位看相的高人,大家都找这个看相先生来看相,看自己将来能不能够考取功名,能不能够发达。范仲淹也就问算命先生,他说:先生,你看我这个相貌,将来能不能够做宰相?算命先生一听,这个年轻人口气不小,一开口就要做宰相,年纪轻轻的,口气挺大的,表现出一种不以为然的样子。范仲淹看到算命先生这么一个样子,马上就改口,就问他,他说如果宰相做不了,你看我能不能够当一名医生?古代的医生不像现代收取很高的医药费,所以医生现在都是比较高薪的阶层,但是古代医生都是非常清贫的行业,就跟教书的人一样。虽然是清贫的行业,但是受到世人的尊重。为什么?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而老师教化世人,所以特别受到大家的尊重,可是生活都是很清贫的。
算命先生听到范仲淹这么一改口,就问他,你怎么一开口说要做宰相,一下子就掉到要当医生?范仲淹就回答说,唯有宰相和医生可以救人,如果当不了宰相,不能够帮助普天下的人民,那我就要当一名医生,救得一个是一个。你看看范仲淹的存心,真的是仁爱,他没有想著为自己。所以算命先生很感动,竖起大姆指称赞他说,你这种存心是真宰相也!结果后来范仲淹果然当了宰相,为朝廷建功立业,出将入相,而且他自己儿子也当了宰相。所以你看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范仲淹的家庭,范家一直到民国时代都非常好,都受到世人的尊重,连印光大师都赞叹他。所以我们晓得,真正读书学文,立志要做圣贤,不管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行业,你看做医生也好,你教书也好,都要做圣贤。圣贤就是对宇宙人生真相明了,真正能够为世人、为社会做个好榜样。
了凡先生他受自己父母的这种希求,於是就发愿当医生。有一天上山采药,就路过了慈云寺,慈云寺是在江苏省的吴江,就是了凡先生的家乡。慈云寺现在还在,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寺院,它始建於三国孙吴时代,刚开始叫做广济寺,后来在明朝天顺年间改名为慈云寺,慈云寺里头有一个塔叫慈云塔,现在也属於是旅游圣地。这个寺院的名字「慈云」,慈悲的慈,云彩的云,这个名字本身就很给人启发。这个慈是代表慈悲,无私的这种大爱,大慈大悲,这是讲我们的存心。这个云是代表什么?不空不有,亦空亦有。你看这个云在空中,你在地上看到空中的云好像真有,各种各样的形状,你要是坐著飞机穿过云层看见,其实它没有一个真的东西,都是一些水气的凝聚,所以它是代表空有不二。这是佛门教学你看用名字,起名都是提醒人觉悟的,表示我们存心大慈大悲,但是又要明了,宇宙人生是什么?如梦幻泡影,梦幻泡影用云字来代表。你看人作梦,梦是空的,是梦,它不可能真有,但是在梦中明明又见到这些山河大地、这些人物,遇到一些事情真有,梦里真有,所以它是不空又不有,真空妙有。这是智慧,有慈悲、有智慧才能够普度众生。
寺院古代都是教学的机构。在古来的教育有两大方面,一个是儒家教育,一个是佛陀的教育。佛教是在公元六十七年,在汉朝明帝永平十年,正式传入中国,当时首都在洛阳,於是在洛阳建立白马寺,这是中国第一家寺院,是由皇帝下令,用它来推行佛陀教育的机构。寺在古代是直接受皇帝领导的机构,这个机构叫寺。儒家的教育由宰相来领导,它称为礼部,礼部就是儒家的教育部。所以儒家教育由宰相领导,佛陀教育由皇上直接领导,它是教育。我们的师父上人详细讲过一个《认识佛教》,都给我们详细说明了寺院里面这些教学的道具,佛像,乃至供的鲜花、水果、灯、水,都是艺术的教育,所以它这里面没有丝毫的迷信。古人都了解这个情况,都知道寺院不是宗教场所,它是教育的机构。所以常常读书人都会到寺院里去读书,像范仲淹小的时候就在寺院里苦读的,因为寺院里面有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叫做藏经楼,里面的藏书很丰富,不仅是佛教的经典,而且儒释道三家的经典,乃至各行各业的这些丛书、善书,都收集在里面,所以它是个读书的场所。寺院里所住的出家人他们都是有道德、有学问,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这些人,读书人有时候有问题了,都会向出家人去请教。所以真正寺院的功能就是推动、从事圣贤教育的机构。
了凡先生在慈云寺路过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位老者,是一位道长,长长的胡子,高大的身材,飘飘若仙,真是仙风道骨。这个时候了凡先生见到道长,立即给他作揖行礼。《弟子规》做得好,「路遇长,疾趋揖」。上前行礼,对老人家非常的恭敬。结果这位老道长见到了凡,当年他才十五岁,於是就跟他讲,说孩子,看你的面相应该是一个读书人,将来是可以考取功名,是会能够得到国家的俸禄的,你为什么来这里砍柴、采药,为什么不读书?看你的命相,明年你就应该考取秀才。结果了凡先生就把他自己为什么不读书这个原委向道长报告,这是家里因为父亲的遗愿,母亲也是希望自己弃文学医,所以就没有读书。然后了凡先生就叩问这位老者的姓名、他的籍贯,是哪里人。
老人家就说,我姓孔,是云南人,得邵子《皇极数正传》。邵康节先生的《皇极经世书》是一部命理学的名著,它是一种高等数学,可以用它来算一个人的吉凶祸福,乃至一个国家的国运,一个世界的世运。老者说我这部《皇极经世书》,按照命理应该是传给你的。你看这位老人家,见到了凡先生,就一下子断定了凡是他的传人。大家觉得不解了,凭什么这么说?当然我们抛开他们这种会算命的、会看相的这些功夫不谈,光看这种相,了凡先生小小年纪,对待老人家这么恭敬,这种恭敬真诚的态度,就可以传承大法。你看他见到老人家,《弟子规》的那条「路遇长,疾趋揖」他做到了。老人家问他,你为什么不读书?了凡就跟他讲了为什么不读书,你看,「问起对,视勿移」,这《弟子规》做得不错!所以我们晓得,要真正传承大法,传承古圣先贤的教育,一定要重视根本。根本在哪里?《弟子规》,《弟子规》做到了这才能入门。所以老师真正找传人看什么?看一个人他是不是真正做到了《弟子规》。所以我们师父上人你看这些年讲经里面,大力的提倡大家要落实《弟子规》,如果《弟子规》都没有做到,那学佛是不可能成就的,往生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因为《弟子规》都做不到,佛经里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就没你那一分,善人都做不了,怎么能够做圣人?怎么能够成佛?
了凡於是就把孔先生带回家,因为孔先生说要传给他《皇极经世书》,很高兴,证明了凡是个好学的人。你看他有诚敬、有好学,前面他能够遵循父母的愿望,这是有孝心。生活,因为家庭比较贫寒,母子相依为命,所以他要靠学医去救人为业,生活一定是很清廉。所以他可以说有孝、廉、诚、敬、好学的优点,这样的人才能够传承法脉。所以我们希望能够传承圣教,真正不忍圣教衰、不忍世间苦。看到众生苦难,是什么?圣教衰微,所以众生才会迷惑造业而受报。我们真正觉悟了,於心不忍,所以要发心传承圣教。传承圣教这个基础就在於这五方面,孝、廉、诚、敬、好学,具体的说就是落实《弟子规》,这样子才是一个真正发心学佛的人。
了凡先生把孔先生请回家里,拜见过母亲,然后母亲就吩咐了凡,说你要好好的款待这位老先生。首先试验一下这位孔先生算命的本事,就问了他一些事情,结果一问,发现这位孔先生算得是太准了,过去的事真是算得一点都不差,非常灵验,证明孔先生是位高人。於是母子两人就相信了孔先生的建议,了凡就开始读书,萌发了考取功名的念头。当时正好他的一位亲戚,一个表哥,说有一位叫郁海谷的先生正在开私塾教书,於是就到那边去学习。所以就拜郁海谷先生为师,开始学习,准备将来去考试。
下面我们来把其中一段经文拿起来念一念,因为我们的学习时间我们尽量的浓缩,所以有一些比较不太重要的经文我们就略过,只是用白话的形式给大家介绍,比较重要的经文我们就提取出来学习。请看经文:
【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於正寝。惜无子。余备录而谨记之。】
这一段经文是孔先生为了凡预卜终身休咎,把他这一生这些流年祸福都给他算出来了。说他在县考,考试有县级的考、有省里的考(府考),县考童生他考到第十四名,府考,这就是在省里的考试,考到第七十一名,在提学考,提学考相当於省里的教育厅厅长主持的考试,就考第九名,这都是明年他的运。结果明年赴考,三处的名数皆合,都合他原来算定的。后来又请孔先生预卜他终生休咎,看他一生,说他哪一年考第几名,哪一年当补廪。补廪,廪就是廪生,它是秀才的一个等级,这种秀才他是吃国家的俸禄,由国家来给他薪水的,给的薪水是用米、用粮食来算的,叫廪米,这是如果有空缺的时候才能够补进去,如果没有空缺你就不能够成为廪生,所以叫补廪。他说某年补了廪生,某年就当了贡生,贡生是秀才的最高等级。结果当了贡生以后,他就会做四川的一个大尹,就是一个县长,在任三年半他就退休了,就告老回家。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丑时是相当於早晨一点到三点的时间,他就寿终正寝,这是他的寿命,只有五十三岁,而且没有孩子,没有后代。所以了凡先生把孔先生算的命『备录而谨记之』,都做好备忘录,这是孔先生为了凡算他的一生。
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先休息五分钟,接下来再看了凡先生到底是如何。好,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刚才我们学习了《了凡四训》里头,了凡在十五岁的时候遇到这位孔先生,孔先生给他算终身休咎,把他这一生主要的事情都给他算定。每一年考试考第几名,吃多少国家的俸禄,到哪一年寿终正寝,统统都算出来了。从那以后了凡先生确实凡是遇到考试,考取的名次都跟孔先生算的一模一样。有一次出现了一个小的波折,就是孔先生给了凡算他补了廪生以后,这是秀才的一个等级,刚才讲的,廪生是吃国家俸禄的,等於是我们现在说的公费生,他拿多少公费?应该拿九十一石五斗这么多米就应该出贡,就是从那一级就提升为贡生了,结果他吃廪米吃了七十几石的时候,突然间遇到一个屠宗师,这是一位教育厅长,姓屠,这位屠先生竟然把他批准成为贡生,这跟孔先生算的命运不一样,提前了,提前补贡。所以了凡先生就有疑惑了,不是应该吃米吃到九十一石五斗米才会提升为贡生,怎么现在提前了?结果后来果然被一位代理的提学,就是代理的教育厅长杨先生,把这个建议给驳倒了,不准了凡补贡,结果他这次没办法提前。最后一直到了丁卯年,到了凡三十三岁那一年,当时的教育厅长叫殷秋溟,殷先生看到了凡先生的五篇文章,觉得写的非常好,他说这五篇文章就是五篇奏议,是写给皇上的奏议,写得太好了,怎么竟然没有补贡?怎么能够让这样一种学问深厚的人埋没於窗下?赶快去补贡,就把了凡提升为贡生。结果一算,前面所吃的米粮果然是九十一石五斗米,跟孔先生算的是一模一样,一毫都不差。所以真的是了凡先生彻底服了。所以经文上讲:
【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到这个时候了凡先生彻底相信命运,真的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强求不来的。你该吃多少米,吃到哪一个时候,这都有命定,什么时候发达,什么时候退休,统统逃不过命运。所以他的心彻底的定下来,不再妄求,他知道求也求不到,所以『澹然无求』。他补贡以后,就是当了秀才的最高等级了,做了贡生,这种贡生就应该入到国家所办的大学去学习。那时候的国家大学叫做国子监,在明朝有两个国子监,一个在北京,一个是在南京,所以他先到北京去,当时叫燕都,在北京住了一年。在国子监留学的时候他是终日静坐,也不看文字,真正是心灰意冷,知道人一生确实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没办法求,所以他书都不看了,知道该升官就升官,该退休就退休,完全服从命运的安排,这是彻底的宿命论。等到他己巳年,那时是三十五岁的时候,他从北京又回到南京,在南京准备就读南京的国子监,那里是大学,结果还没有入大学之前,正好路过南京,南京有一座栖霞山,这是佛教的名山,就准备访问当时在山中修行的一位高僧云谷禅师。
结果这位云谷禅师接待他,当时云谷禅师是众人都知晓的一位开悟的大德。云谷是大师的名号,他的法名叫法慧,所以我们叫他云谷慧禅师,他是参禅的,在参禅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大德。这位高僧是十九岁出家修学,开悟之后,他韬光养晦,专门在山里修苦行,从不沾染名闻利养。后来被一些达官贵人知道了,这么一位有德行的大德,於是都纷纷来向他请教,并且帮助他复兴了栖霞道场。老人家在山上不担任任何的执事,只是躲在后山一个人迹罕见的地方,叫做天开岩,在那边苦修。大师平时接待来访的客人方法都很特别,来了客人,一句话不说,丢个蒲团给你,就让你打坐,就跟你对坐,到必要的时候才开示你几句,点醒你。所以这种教学的方法非常特殊,确实是一位非常难得的大德。这时候了凡先生也慕名前往来拜访云谷禅师。我们从这里可以知道了凡也一定是个学佛人,家里可能也是信佛的,所以特别有善根,来到南京,路过栖霞山,他也会来拜访大德。结果到了山上,在一个房间里,云谷禅师也是这样,扔给他一个蒲团,就让他打坐,参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就让他参。大师也在那里打坐,两个人就在这个房间里面对坐了三天三夜,一句话都不说。三天过去了,云谷禅师发现来的这个人不简单,他也不打瞌睡,也没有打什么妄想,坐得很安定,所以云谷禅师这时候就发话了。要知道,当人坐了三天三夜以后,这个身心完全定下来了,心定了之后老师才发话,才开始教学,这种方法确实是好。如果一个人他心浮气躁,他心定不下来,你给他讲什么他听不进去,左耳进是右耳出。所以必须让他把心定下来之后才开始教育。这么一教,确实是帮助了凡先生这一生转变命运。我们来看经文,看云谷禅师是如何开示的。
【云谷问曰。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汝坐三日。不见起一妄念。何也。】云谷禅师就说了,凡夫之所以不能成为圣人,区别在哪里?就是因为凡夫有妄想,有妄念缠缚,跳不出妄念的这种束缚,圣人是彻底的放下了妄想。在佛门里讲三条,妄想、分别、执著。把执著放下了,这就成为阿罗汉;小乘圣果,把分别放下了,这就是大乘菩萨;把妄想放下了,这就成佛了。所以凡夫和成佛其实只有一个区别,就是凡夫有妄想分别执著,佛没有。云谷禅师就对他说,我看到你打坐坐了三天三夜,竟然没有起一个妄念,好像是个圣人一样,你用的是一个什么功夫?就问了凡。结果了凡先生很老实,他说我的命运都给孔先生算定了,荣辱死生皆有定数,没办法改了,所以我想要妄想也没有用,因此我就不妄想了,不打妄念了。你看了凡先生他的功夫也很不错,平常人没这个功夫,平常人是妄念纷飞,但是他不起妄念,他的妄念没有断,但是是伏住。为什么能伏住?因为他彻底明白了「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他对这一点深信不疑,所以他就有这种功夫,不起妄念。一个人能不起妄念心就清净,他的受用就比平常人要好,他没有烦恼,一切都听从命运的安排。
了凡先生他是一个中根的人,并不是上根人,如果是上根人,云谷禅师这么一点,他就会开悟,但是他没有开悟,他还是凡夫。云谷禅师就因材施教,不能把最高的法门传授给他,就传授给他什么?改造命运的方法。改造命运的方法,确实断恶修善而已,真正能把断恶修善落实了,我们就能够改造命运,这个每个人都能达得到的。云谷禅师听到了凡先生这么回答,哈哈大笑,他说我以为你是一个英雄豪杰,好像是个圣人,听你这么一讲,你还是个凡夫。为什么是凡夫?因为他不明白「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道理,所以他是一个凡夫,但是他却是一个标准的凡夫。为什么说是标准凡夫?因为他的命运给孔先生算定之后丝毫都没有改。如果是修善的人,他可以把命运改得更好;如果是一个造恶的人,他的命运原来的福报都被消减了,会愈来愈差。但是了凡他命运也没有好,也没有差,完完全全按著命运所束缚的去走,所以我们称他是标准凡夫。
他的心很定,真正心定的人他就能够接受善知识的教诲。所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缘,遇到了云谷禅师,就为他开示改造命运、重建美满人生的方法。这也是了凡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深厚、具足。什么叫善根?他能够接受、能够明了善知识的教诲,他能懂,能够懂的人这是有善根。什么是福德?对於善知识的教诲能够深信不疑,能够依教奉行,这就是有福德。
所以了凡先生听了云谷禅师的开示之后,他就依教奉行,所以他真的能改造命运,这是他的福德。如果对善知识的教诲你明了了,但是不肯去依教奉行,那你的明了也没有用。说老实话,还是不明了,真正明了了怎么会不做?好比是一个人看见一包是黄金,一包是黄土,摆在你面前,说任你选择,你可以拿一样。你真正明了这是黄金,那是黄土,当然你会取黄金,你不可能去取黄土。因为你真明了了,你才会真干;换句话说,不肯真干的,对这些圣贤教学、这些道理还是不明了,所以仍然要努力认真的去学习。所以听经闻法就非常重要,它能增长我们的善根。听明白了之后,真干了,这就是有福之人。遇到了云谷禅师这位善知识开示,这是最好、最殊胜的因缘,所以了凡真正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具足了,他这一生命运就能改过来。我们来学习云谷禅师的开示,这一大段的开示非常精彩。了凡先生听到云谷禅师的大笑,就不明白了,你为什么笑我还是个凡夫?
【问其故。】
问什么原因,为什么笑我?
【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非是凡夫。】云谷禅师说,人假如没有达到『无心』,无心就是没有妄念,这个心是妄想心,就是没有妄想,如果一个人没有妄想,就是不起心、不动念,那么阴阳就束缚不了他。如果我们还有妄念,这个时候就会被阴阳所束缚,那就有数了。你去算命看相就能给你看得出来,为什么?你逃不出阴阳命数。阴阳命数怎么来的?你的妄念所生出来的,这个道理很深。古代有一位禅师,他的禅定功夫非常好,真正入定的时候一念不生。结果有一天他的命数到了,阎罗王就派两个小鬼去拿他。可是因为这位禅师在入定,一念不生,小鬼找不到他。结果就问土地神,说这个禅师怎么能拿得住他?土地神就想了一下,就告诉这两个小鬼,他说这个禅师功夫特别好,已经到了开悟的边缘,所以现在你要去拿他,必须要用一种方法勾引他出定,你才能拿得住他,否则你就对他没办法。他说什么方法?他说这个禅师什么都能放得下,就是一个钵,一个金钵,金子做的钵他非常喜爱,他对这个金钵还有爱恋之心,他对什么东西都放得下,就还一点放不下的就是这个金钵,你就在这个上面想办法。於是这两个小鬼就到他的房间里去弄他的金钵,声音响起来了,禅师在定中就听到有人动他的金钵,就动了念头了,怎么会有人来拿我的金钵,念头这么一动,结果就出定了,一出定,两个小鬼就把他拿住了。这个时候禅师就恍然大悟,知道自己上当了,然后他把自己的金钵拿起来往地下一摔,乓当一声,他就大彻大悟。原来就是这一个金钵放不下,障碍了他的开悟,现在他把金钵都放下了,就在把金钵扔到地上的时候,那一刹那间就大彻大悟,於是这个小鬼就再也没办法拿住他了,因为他已经不是在生死轮回当中的人,永远的跳出生死阴阳束缚,这就是圣人。假如还有一点执著,还有一点放不下,这些妄念就把我们捆在六道轮回,捆在生死当中。所以『安得无数』?你被阴阳所缚你一定会有数,有数就能给你算出来。
云谷禅师继续开示说,『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凡夫虽然有命数,但是如果是个极善之人、大善人,数也拘他不定,也束缚不了他。为什么?因为他的善业太大了,超过了他命中所应有的那些福报,所以你给他算命就算不准了,他这一生修的善太大了。「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一个人如果造恶多端,哪怕是他原来很有福报,寿命很长的,但是他可能到不了晚年,可能家道中衰。为什么?造恶所产生的这些恶报,真是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他遭了殃。所以你看他的八字也算的不准,为什么?这是造恶得的果报。所以真是善恶报应都是在我们刹那刹那的念头当中,假如我们念念都修善,都是纯善,那么我们也能达到改造命运,命数拘我们不定,假如是造恶,恶念纷飞控制不住,原来有的福报也都大幅的削减。云谷说,了凡你二十年来,从十五岁到今年三十五岁,命运给孔先生算定了,都没有转动一毫,没有一丝毫的改变,你说你是不是凡夫?
所以真正的圣人就是能转。《楞严经》上讲「若能转境,则同如来」,如来就是圣人。所以圣人他能转境界,命运就是我们的境界,他能改造。还有我们的面相也能改,看看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看看我的相貌是愈变愈好还是愈变愈丑?愈变愈庄严还是愈变愈难看?从这个面相中可以观察我们自己的心态,相由心生!很多人说我的相貌跟小的时候比起来大有不同,小的时候我的相片看起来,一个非常冥顽不化的小孩,很愚钝,很不开化的样子,但是通过父母的教化,老师的教育,相貌确实比以前改了。这是什么?只要改心,现在学佛了,心态比过去善良,比过去明白了,这就是转变。当我们的心转变的时候,相貌也跟著转。有一位居士刚才还跟我讲,他说看你这几个月,因为我是从今年一月份开始放下工作,在昆士兰大学辞职了,不当教授了,全职跟著师父上人学习圣教,学习讲经,在几个月前看到我讲的,风度、仪态现在又比以前有进步了,这就是在转。如果不肯转,或者不会转,云谷这里的笑话也就适合我了,岂非是凡夫!所以凡夫就不懂转,转不过来,圣人就能转变。了凡听了云谷禅师这一席话就好像有点明白了,就继续请教。
【余问曰。然则数可逃乎。】
了凡先生问,这个命数能躲得过吗?云谷说:
【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乃释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
云谷禅师回答得好,他说『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命运是谁去创造的?不是上帝,是由我自己创造的、掌握的,这个福也是自己求得的。假如我们真正了解佛经里说的教诲,宇宙人生十法界的依正庄严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那你就彻底明了这句话的意思。这个我就是指我的心,一切法由我心所现、我心所变,所以要改造命运就是改造我自己的心,要求福就要养自己的纯善之心。现在国家领导人提倡构建和谐世界,从哪里开始?也是由我心开始,真是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内心和谐了,世界才能太平,内心里还有对人的对立、矛盾、冲突,我们看这个世界怎么可能有太平?怎么可能有和谐?家庭也是一样,内心真正达到和谐,没有跟人对立,没有跟人冲突的念头,这家庭也和谐了。所以样样都是要从内心当中求。所以他讲『诗书所称,的为明训』,这两句话,「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是诗书,古圣先贤的教训,他们的教诲。「的为明训」,就是的的确确是真实的、智慧的教诲。
云谷说『我教典中』,这是讲佛教,因为禅师是出家人,「我教典中」就是指佛门的经典里,说什么?『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有求必应,这是我们常常在佛经里听到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求什么都能得的到,关键是你是不是如理如法的求。如果我们求富贵、求男女,这世间人都是这种求,男女就是儿女,求富贵的、求儿女的、求健康长寿的,是不是说我去佛门里装个香,求我们的佛爷给我们降福就能得到?我们看有的人得到、有的人得不到。为什么得不到?这是因为他不懂得如理如法的求,这些都是福报,福报要从布施中得来。布施有三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布施财得财富,布施法就得聪明智慧,布施无畏,就是为一切众生消除恐惧、消除忧虑、解脱痛苦,这是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你要去做才行,不去做,光去烧香磕头,然后回到家里该干啥干啥,还是那样子造恶,没有存养自己的善念,当然得不到。所以真正如理如法的去求,你就能够得的到。
禅师继续说,『妄语乃释迦大戒』。释迦牟尼佛制定的戒律,最基本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是五戒,这是根本大戒。妄语就是根本大戒之一,就是讲假话骗人。妄语是释迦牟尼佛制的大戒,怎么可能释迦牟尼佛自己打妄语?所以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佛这么说,这是千真万确的,佛不会骗我们的。《金刚经》里讲,佛是「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真正要相信佛菩萨的教诲,『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他怎么会骗我们?所以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这个理很深,要知道一切法由心想生,假如我们存善心善念,自然就感应善的境界,存恶心恶念,就获得了恶的境界,这个境界完全是我们一念心所变现出来的。
境界它停留的时间有多长?佛经里讲叫刹那生灭,停留的时间很短。我们这一念起来,佛经里打一个比喻,说一弹指有六十个刹那,你看这刹那的时间很短,一弹指大概是四分之一秒,一弹指里就有六十个刹那,一刹那当中就有九百生灭,你想想这个生灭速度有多快。所以一秒钟里面这样去折算,将会有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这个生灭速度太快了,我们自己肉眼没有办法觉察。你看我们看电影,电影是底片前进速度很快,所以我们看的好像影片里的这些人物他在连续的动作。它那是一秒钟换底片二十四次,所以你就被迷惑了,看到那个人好像在连续的动作,相续相,更何况是一秒钟里面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等於一个镜头一秒钟里面换了二十一万六千张相片,所以我们看这个境界真的是相续的相,我们怎么能够了解宇宙本来的面目是刹那生灭?而且这个生灭,前面一个相,我们说前面一张相片,和后面一张相片,两个相片是完全不相关的,分隔的两个相片,我们看它好像连在一起,那是什么?速度太快了,是我们的印象执著了前面那张相片,因而产生了这个念头,变成了第二个相片。所以我们的念头是本体,它现出这个宇宙就好比是个相片一样。前念现一个宇宙,现出这个虚空法界,然后这个念头一下子灭掉,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就灭掉了,然后第二个念头又起来了,也是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这么短,第二念又现了第二个宇宙。所以前面一个念和后面一个念不相关,而前面一个宇宙和后面一个宇宙也是不相关的。你真正了解这个道理就知道,要改造命运怎么改?在念头上来改,这是从根本上改。我们念头一换,把原来的恶念换了,变成善念,这一念的善,所现的宇宙就是善。这个道理很深,这是改造命运的原理。所以要从根本上来修,从念头上去改,这才能够彻底改造。
现在的科学家为我们也证实了这个原理,真正发现心念确实是对宇宙万物能够改变,比较相似的证明了《华严经》所讲的一切法由心想生的道理。日本的江本胜博士他从事对水的实验,做了十年,做了多少万次的实验,发现人的心念、人的语言,乃至文字,可以改变水结晶的结构。我曾经跟师父上人到过江本胜博士的实验室去参观过。他的实验其实很简单,譬如说接两个试管的水,一个试管上面贴上美好的语言,另外一个试管贴上恶毒的语言,语言是心灵的符号、是思想的符号,也就是给它加上不好的意念,然后进行冷却结冰,然后观察冰结晶的形相,照相照下来。这里给大家看两个照片,左边的这个照片是那个试管上贴著「真恶心、讨厌、我要杀你」这些很难听的恶毒的语言,结果你看这个水结晶的形相是不是很难看,很恶心?右边的这幅图是那个水结晶在「爱、感谢」这些语言心态上面的结晶,很美丽。这两种水是同一个水源出来的水,唯一不同就是给它加上了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心态。证明什么?证明人的心态确实是对水结晶产生影响。
江本博士还做了另外一个实验,在东京那里有一个琵琶湖,在一九九九年七月,因为琵琶湖的水很肮脏,他们总共召集了三百五十人,对水进行祈祷,用意念为污染的琵琶湖进行净化,结果发现祈祷之前的水结晶,你看左边这幅图,和祈祷之后的水结晶,你看完全不一样,这个水在祈祷以后变得纯净了。所以他们这种祈祷真正产生作用,净化了琵琶湖。这个原理现在江本博士提出,要改造地球的污染环境,起码是净化水资源方面,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没有副作用,大家用美好、良善的心态去祈祷。我们知道水如此,整个世界万事万物不都是如此吗?只要我们怀著一颗善良的心对世界进行祈祷,我们可以构建和谐世界。所以正证明佛在三千年前就讲出的道理,一切法由心想生。所以当我们遇到不好的命运,命运坎坷的时候,要知道不可以存有怨恨心,不可以存有这种恶的念头,不怨天、不尤人,知道这都是过去的因果。如果我还起恶念,只会把我的命运变得更差,一切法由心想生。我们如果想让明天更好,就应该存著一颗善良的心态,存著爱心、存著感恩的心,甚至感恩舍弃我的人,感恩鞭打我、折磨我的人,因为他们成就了我的德行,他们令我自立,他提升了我的境界。当我们存著这种心的时候当然命运自然就改了,而且是当下就改了,你会觉得自己很幸福快乐,没有忧愁、没有忧虑,只有爱、只有感谢,你看当下就改了。就像我们刚才所讲的,这个念头一换过来的时候,整个宇宙都改了,当下就改。所以我们关键是用真诚之心,这是古圣先贤教导我们的真意。
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学习云谷禅师的开示还没讲完,明天会有更精彩的开示,我们明天再来学习。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菩萨,各位大德、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了凡四训》。《了凡四训》是一部教导我们改造命运的善书。它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写给他儿子的家训,总共有四篇,称为《了凡四训》。这四篇文章,第一篇叫做「立命之学」,第二篇叫做「改过之法」,第三篇叫「积善之方」,第四篇是「谦德之效」。它所教导我们的就是如何经营美满的人生。如果我们自己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够美满,有很多的不如意,正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大家不要灰心,要知道,幸福美满的人生是由我们自己来创造的。所以我们这次讲题就定为「重建美满人生」。
如果你觉得你自己的人生已经幸福美满了,但是要知道,虽然你比很多人更幸福,但是也难免会在生活当中出现很多的烦恼、挫折、困境,甚至会起很多的波浪,如何使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圆满?《了凡四训》教导我们的就是这个。而且再进一步,如何转凡成圣,从凡夫俗子的地位迈入圣贤的地位,真正使我们的人生达到究竟圆满。对学佛人来讲《了凡四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科目,它教导我们认识因果的道理,认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而能够断恶修善,去营造积极的人生,迈入佛法的殿堂。我们这次的学习尽量的简要详明,能够把文中的重点提出来学习探讨。大家生活在现代的社会里面时间也是非常的紧张,很少人有这个福报能够坐很长的时间来听讲学习。所以我们这次希望用六天的时间,就把《了凡四训》从头到尾学习一遍,每天两小时,总共十二小时。学习完《了凡四训》以后,我们再来学习印光大师对《了凡四训》写的一篇序文。这序文写得非常好,从佛法的高度、从圣贤的高度来为我们指出学习《了凡四训》的必要性,我们把它放在最后来学习。等我们整个把《了凡四训》学习一遍以后,有了完整的概念,再来读印祖的序,那味道就更浓了。好,我们来介绍、开始学习这篇文章。
首先介绍本文的作者,本文的作者是明朝的袁了凡先生。他是出生於明世宗嘉靖十四年,也就是公元一五三五年,他是在明神宗万历三十六年,也就是一六0八年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这是古代算年龄的方法,七十四,他是七十三足岁去世的。他的籍贯是中国江苏省吴江市人。他的名字叫做袁黄,黄是黄色的黄,字坤仪。古人有名也有字,名字是父母起的,父母、老师才能叫一个人的名字,长大以后朋友就不能称他的名了,这是对他的尊重,因此称他的字,他字坤仪。了凡先生他原来有个号,叫学海,就是学习像海洋一样,广泛的学习,真的是博学。后来在小的时候,十五岁那一年遇到了一位孔先生,这位孔先生是一位算命的高手,他精於八字算命,把了凡先生一生的命运都算定了,算得非常准确,连他考试考第几名,获得多少俸禄,得多少的米粮,做个什么官,命中无子,最后五十三岁寿终,整个一生都给他算定了。
确实了凡先生也是基本上按照孔先生算的命运去走,一点都没有差错,所以他自己也就心灰意冷,没有什么妄想,因为什么?命运都给人算定了,真的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所以他自己什么想法、什么念头都没有了,想也没用,真正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所以心也很清净。后来有一次到了南京的栖霞山,遇到了云谷禅师,这是一位开悟的大德,云谷禅师跟他在禅堂里对坐了三日三夜,就发现这个人不简单,打坐三天三夜竟然不起一个妄念,就问他什么原因。了凡先生就把自己的命都给算定了这个原委告诉了云谷禅师,禅师就哈哈大笑,说我原来以为你是个豪杰,一个英雄,原来你还是个凡夫。了凡先生就不解,很疑惑,就请教云谷禅师,您这话是什么样解?云谷禅师就告诉他,你这么多年来竟然被孔先生算命算定了,都不能够转动一毫,你说你是不是凡夫?了凡先生就问了,难道命运是可以转变吗?禅师就给他开示,确实命运是可以转变,正所谓「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命运是由自己掌控的,福报是由我们自己求得的。用什么方法求?一定要按照因果的道理、原则去求。给他开示以后,教导他如何改造命运。结果了凡先生明白了,就把他自己的号改了,原来叫学海,现在改成了凡。
了凡,我们从这个名字可以看到,就是完全明了,不再想做凡夫了,想要真正成圣成贤了。这是了凡先生所立定的志向,他想要转凡成圣。转凡成圣第一步要断恶修善,所以他这一生就是实践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确实几十年来他做到了,真正把自己的命运改造过来了。原来他命中没有功名,只能考取秀才,没有举人和进士,结果他获得了进士,这是古人最高的学位,而且做的官也比原来的要大,而且命中原来是无子,没有后代的,他生了一个儿子,本来寿命应该到五十三岁的,结果他活到了七十四岁,你看命运全改造过来了。所以在他晚年写了这个《了凡四训》,把这一生所修所学的跟世人分享。他确实是改恶修善、改造命运、重建美满人生的好榜样,在历史上堪称是一个楷模。
《了凡四训》是他们袁家的家训,本来是教导子孙后代的。你看古人传家之宝是什么?不是有一块什么玉,或者是给一块什么金子、银子给子孙,不是,真正传家之宝就是这种圣训。所以他把自己这一生所修所学写下来传给子孙,后来也传出来为社会大众学习。四篇家训可以说是文理俱畅,豁人心目,真正写得好,文字很流畅,而且能够真正让人破迷开悟。在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当年就竭力的提倡这一部书,提倡因果教育,因此流传得很广。我们的师父上人净空老法师,他在早年学佛的时候,刚刚接触一部圣典就是《了凡四训》,是朱镜宙老居士送给他的。我们师父认真的学习这部《了凡四训》,而且依教奉行,这一生不遗余力讲经弘法,讲经弘法是最大的修善,他积功累德,也改造了命运。
我们的师父在过去早年别人给他算命看相,都说他活不到四十五岁。他的福报很小,人很聪明,但是福报小,寿命短。结果我们师父今年已经八十一岁,福报很大,智慧很高,我们看他老人家也很长寿,所以他改造命运比了凡先生改造得更殊胜。所以我们的师父也是一位大了凡。他也是极力的提倡弘扬这部书,可以说是有印祖的遗风,确实他认识到,真正要解救现前众生劫难,必须要用《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安士全书》这些因果教育,而且学佛的人真正做到信解行证,入佛境界,也必须要在因果教育这些课程上面扎根。这个根,儒释道三家是我们中华文化,要在这上面有所成就,就要扎好三家的根,儒家的根是《弟子规》,道家的根是《太上感应篇》,佛家的根是《十善业道经》。所以《了凡四训》可以说它是含摄了这三个根的教育。我们在学习《了凡四训》的时候也尽量的结合这三个根,真正去落实圣贤的教育,这样才能够入门。这里简单的给大家做一个介绍。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经文。
《了凡四训》虽然它不是佛经,但是要知道,它讲的理也是完全跟佛经的理相应。什么叫佛经?佛经里面所讲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的教诲就用这三个科目可以来印证。你看《了凡四训》是不是讲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确实也讲到这些。所以我们要高度的重视这部书,应该把它当作佛经一样去尊敬、去学习,这样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们的利益才得的大。好,我们来看经文。
《了凡四训》第一篇就是「立命之学」,立命之学讲的是如何改造命运,如何来重建幸福美满的人生,它把这个原理讲得非常的清楚,是以了凡先生本人的遭遇来贯穿始终的,我们来详细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去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学习不思考你就没有办法吸收,就会迷惑,光思考不学习也不行,那就会变得打妄想,盲修瞎练。所以我们要思考命运主宰是谁?真正了解命运的主宰不是上帝、不是那些神灵,而是自己。这个道理很深很深,我们通过学习来去慢慢的去领悟。
了凡先生他在童年的时候他的父亲就过世了,所以他也属於一个单亲子女。要知道,虽然家里有这个不幸,但是并不妨碍他自己去做君子、做圣贤。所以单亲子女也同样可以成圣成贤的。孔子也是幼年丧父,孟子也是幼年丧父,释迦牟尼佛一出生他母亲就过世了,范仲淹他父亲也是很早年过世,他们都成为圣贤人物。所以只要真正认真学习和实践圣贤的教诲,哪怕是环境不怎么好,也不会有妨碍,关键是靠自己。我们看了凡先生,童年丧父,他的母亲就希望他去学医,不要去考功名,因为考功名这条路子是一条很有风险的路子。古人讲「学而优则仕」。真正要考取功名,不单只你自己学识要高,而且真正要有福,你要有这个命,没功名的命,哪怕是很有才华的人,最后可能还是老於窗下。所以了凡先生的母亲就劝他不要读书,来学医术,治病救人,自己能够养活自己同时也能够救济病人,自利利他,这不是很好吗?她说你的父亲在过去也是这么希望的,希望袁了凡将来做一个好医生,治病救人,救死扶伤,这是父母的心愿,可见得这个家庭可以说也是个善人的家庭。你看袁了凡父亲的遗愿,就是让自己的孩子治病救人,不是希望孩子大富大贵,真正为社会做出有益的事情这才是真正有意义。所以我们可想而知了凡先生的家教也是很不错的,父母有这么良好的善愿,一定教导的孩子也是一个善良的孩子。所以家庭教育很重要,父母是什么样的心态、是什么样的存心,往往就影响自己的孩子。
而知道,善必有善报,恶必有恶报,《易经》上所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个善良的家庭,将来的子孙一定会好的,一定会发达的。我们晓得宋朝的宰相范仲淹,他在小的时候跟了凡先生差不多,他的父亲也是很早就过世,结果母亲也改嫁了,范仲淹只能到破庙里面去读书。有一次范仲淹跟这些朋友们一起,遇到了一位看相的高人,大家都找这个看相先生来看相,看自己将来能不能够考取功名,能不能够发达。范仲淹也就问算命先生,他说:先生,你看我这个相貌,将来能不能够做宰相?算命先生一听,这个年轻人口气不小,一开口就要做宰相,年纪轻轻的,口气挺大的,表现出一种不以为然的样子。范仲淹看到算命先生这么一个样子,马上就改口,就问他,他说如果宰相做不了,你看我能不能够当一名医生?古代的医生不像现代收取很高的医药费,所以医生现在都是比较高薪的阶层,但是古代医生都是非常清贫的行业,就跟教书的人一样。虽然是清贫的行业,但是受到世人的尊重。为什么?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而老师教化世人,所以特别受到大家的尊重,可是生活都是很清贫的。
算命先生听到范仲淹这么一改口,就问他,你怎么一开口说要做宰相,一下子就掉到要当医生?范仲淹就回答说,唯有宰相和医生可以救人,如果当不了宰相,不能够帮助普天下的人民,那我就要当一名医生,救得一个是一个。你看看范仲淹的存心,真的是仁爱,他没有想著为自己。所以算命先生很感动,竖起大姆指称赞他说,你这种存心是真宰相也!结果后来范仲淹果然当了宰相,为朝廷建功立业,出将入相,而且他自己儿子也当了宰相。所以你看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范仲淹的家庭,范家一直到民国时代都非常好,都受到世人的尊重,连印光大师都赞叹他。所以我们晓得,真正读书学文,立志要做圣贤,不管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行业,你看做医生也好,你教书也好,都要做圣贤。圣贤就是对宇宙人生真相明了,真正能够为世人、为社会做个好榜样。
了凡先生他受自己父母的这种希求,於是就发愿当医生。有一天上山采药,就路过了慈云寺,慈云寺是在江苏省的吴江,就是了凡先生的家乡。慈云寺现在还在,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寺院,它始建於三国孙吴时代,刚开始叫做广济寺,后来在明朝天顺年间改名为慈云寺,慈云寺里头有一个塔叫慈云塔,现在也属於是旅游圣地。这个寺院的名字「慈云」,慈悲的慈,云彩的云,这个名字本身就很给人启发。这个慈是代表慈悲,无私的这种大爱,大慈大悲,这是讲我们的存心。这个云是代表什么?不空不有,亦空亦有。你看这个云在空中,你在地上看到空中的云好像真有,各种各样的形状,你要是坐著飞机穿过云层看见,其实它没有一个真的东西,都是一些水气的凝聚,所以它是代表空有不二。这是佛门教学你看用名字,起名都是提醒人觉悟的,表示我们存心大慈大悲,但是又要明了,宇宙人生是什么?如梦幻泡影,梦幻泡影用云字来代表。你看人作梦,梦是空的,是梦,它不可能真有,但是在梦中明明又见到这些山河大地、这些人物,遇到一些事情真有,梦里真有,所以它是不空又不有,真空妙有。这是智慧,有慈悲、有智慧才能够普度众生。
寺院古代都是教学的机构。在古来的教育有两大方面,一个是儒家教育,一个是佛陀的教育。佛教是在公元六十七年,在汉朝明帝永平十年,正式传入中国,当时首都在洛阳,於是在洛阳建立白马寺,这是中国第一家寺院,是由皇帝下令,用它来推行佛陀教育的机构。寺在古代是直接受皇帝领导的机构,这个机构叫寺。儒家的教育由宰相来领导,它称为礼部,礼部就是儒家的教育部。所以儒家教育由宰相领导,佛陀教育由皇上直接领导,它是教育。我们的师父上人详细讲过一个《认识佛教》,都给我们详细说明了寺院里面这些教学的道具,佛像,乃至供的鲜花、水果、灯、水,都是艺术的教育,所以它这里面没有丝毫的迷信。古人都了解这个情况,都知道寺院不是宗教场所,它是教育的机构。所以常常读书人都会到寺院里去读书,像范仲淹小的时候就在寺院里苦读的,因为寺院里面有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叫做藏经楼,里面的藏书很丰富,不仅是佛教的经典,而且儒释道三家的经典,乃至各行各业的这些丛书、善书,都收集在里面,所以它是个读书的场所。寺院里所住的出家人他们都是有道德、有学问,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这些人,读书人有时候有问题了,都会向出家人去请教。所以真正寺院的功能就是推动、从事圣贤教育的机构。
了凡先生在慈云寺路过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位老者,是一位道长,长长的胡子,高大的身材,飘飘若仙,真是仙风道骨。这个时候了凡先生见到道长,立即给他作揖行礼。《弟子规》做得好,「路遇长,疾趋揖」。上前行礼,对老人家非常的恭敬。结果这位老道长见到了凡,当年他才十五岁,於是就跟他讲,说孩子,看你的面相应该是一个读书人,将来是可以考取功名,是会能够得到国家的俸禄的,你为什么来这里砍柴、采药,为什么不读书?看你的命相,明年你就应该考取秀才。结果了凡先生就把他自己为什么不读书这个原委向道长报告,这是家里因为父亲的遗愿,母亲也是希望自己弃文学医,所以就没有读书。然后了凡先生就叩问这位老者的姓名、他的籍贯,是哪里人。
老人家就说,我姓孔,是云南人,得邵子《皇极数正传》。邵康节先生的《皇极经世书》是一部命理学的名著,它是一种高等数学,可以用它来算一个人的吉凶祸福,乃至一个国家的国运,一个世界的世运。老者说我这部《皇极经世书》,按照命理应该是传给你的。你看这位老人家,见到了凡先生,就一下子断定了凡是他的传人。大家觉得不解了,凭什么这么说?当然我们抛开他们这种会算命的、会看相的这些功夫不谈,光看这种相,了凡先生小小年纪,对待老人家这么恭敬,这种恭敬真诚的态度,就可以传承大法。你看他见到老人家,《弟子规》的那条「路遇长,疾趋揖」他做到了。老人家问他,你为什么不读书?了凡就跟他讲了为什么不读书,你看,「问起对,视勿移」,这《弟子规》做得不错!所以我们晓得,要真正传承大法,传承古圣先贤的教育,一定要重视根本。根本在哪里?《弟子规》,《弟子规》做到了这才能入门。所以老师真正找传人看什么?看一个人他是不是真正做到了《弟子规》。所以我们师父上人你看这些年讲经里面,大力的提倡大家要落实《弟子规》,如果《弟子规》都没有做到,那学佛是不可能成就的,往生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因为《弟子规》都做不到,佛经里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就没你那一分,善人都做不了,怎么能够做圣人?怎么能够成佛?
了凡於是就把孔先生带回家,因为孔先生说要传给他《皇极经世书》,很高兴,证明了凡是个好学的人。你看他有诚敬、有好学,前面他能够遵循父母的愿望,这是有孝心。生活,因为家庭比较贫寒,母子相依为命,所以他要靠学医去救人为业,生活一定是很清廉。所以他可以说有孝、廉、诚、敬、好学的优点,这样的人才能够传承法脉。所以我们希望能够传承圣教,真正不忍圣教衰、不忍世间苦。看到众生苦难,是什么?圣教衰微,所以众生才会迷惑造业而受报。我们真正觉悟了,於心不忍,所以要发心传承圣教。传承圣教这个基础就在於这五方面,孝、廉、诚、敬、好学,具体的说就是落实《弟子规》,这样子才是一个真正发心学佛的人。
了凡先生把孔先生请回家里,拜见过母亲,然后母亲就吩咐了凡,说你要好好的款待这位老先生。首先试验一下这位孔先生算命的本事,就问了他一些事情,结果一问,发现这位孔先生算得是太准了,过去的事真是算得一点都不差,非常灵验,证明孔先生是位高人。於是母子两人就相信了孔先生的建议,了凡就开始读书,萌发了考取功名的念头。当时正好他的一位亲戚,一个表哥,说有一位叫郁海谷的先生正在开私塾教书,於是就到那边去学习。所以就拜郁海谷先生为师,开始学习,准备将来去考试。
下面我们来把其中一段经文拿起来念一念,因为我们的学习时间我们尽量的浓缩,所以有一些比较不太重要的经文我们就略过,只是用白话的形式给大家介绍,比较重要的经文我们就提取出来学习。请看经文:
【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於正寝。惜无子。余备录而谨记之。】
这一段经文是孔先生为了凡预卜终身休咎,把他这一生这些流年祸福都给他算出来了。说他在县考,考试有县级的考、有省里的考(府考),县考童生他考到第十四名,府考,这就是在省里的考试,考到第七十一名,在提学考,提学考相当於省里的教育厅厅长主持的考试,就考第九名,这都是明年他的运。结果明年赴考,三处的名数皆合,都合他原来算定的。后来又请孔先生预卜他终生休咎,看他一生,说他哪一年考第几名,哪一年当补廪。补廪,廪就是廪生,它是秀才的一个等级,这种秀才他是吃国家的俸禄,由国家来给他薪水的,给的薪水是用米、用粮食来算的,叫廪米,这是如果有空缺的时候才能够补进去,如果没有空缺你就不能够成为廪生,所以叫补廪。他说某年补了廪生,某年就当了贡生,贡生是秀才的最高等级。结果当了贡生以后,他就会做四川的一个大尹,就是一个县长,在任三年半他就退休了,就告老回家。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丑时是相当於早晨一点到三点的时间,他就寿终正寝,这是他的寿命,只有五十三岁,而且没有孩子,没有后代。所以了凡先生把孔先生算的命『备录而谨记之』,都做好备忘录,这是孔先生为了凡算他的一生。
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先休息五分钟,接下来再看了凡先生到底是如何。好,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刚才我们学习了《了凡四训》里头,了凡在十五岁的时候遇到这位孔先生,孔先生给他算终身休咎,把他这一生主要的事情都给他算定。每一年考试考第几名,吃多少国家的俸禄,到哪一年寿终正寝,统统都算出来了。从那以后了凡先生确实凡是遇到考试,考取的名次都跟孔先生算的一模一样。有一次出现了一个小的波折,就是孔先生给了凡算他补了廪生以后,这是秀才的一个等级,刚才讲的,廪生是吃国家俸禄的,等於是我们现在说的公费生,他拿多少公费?应该拿九十一石五斗这么多米就应该出贡,就是从那一级就提升为贡生了,结果他吃廪米吃了七十几石的时候,突然间遇到一个屠宗师,这是一位教育厅长,姓屠,这位屠先生竟然把他批准成为贡生,这跟孔先生算的命运不一样,提前了,提前补贡。所以了凡先生就有疑惑了,不是应该吃米吃到九十一石五斗米才会提升为贡生,怎么现在提前了?结果后来果然被一位代理的提学,就是代理的教育厅长杨先生,把这个建议给驳倒了,不准了凡补贡,结果他这次没办法提前。最后一直到了丁卯年,到了凡三十三岁那一年,当时的教育厅长叫殷秋溟,殷先生看到了凡先生的五篇文章,觉得写的非常好,他说这五篇文章就是五篇奏议,是写给皇上的奏议,写得太好了,怎么竟然没有补贡?怎么能够让这样一种学问深厚的人埋没於窗下?赶快去补贡,就把了凡提升为贡生。结果一算,前面所吃的米粮果然是九十一石五斗米,跟孔先生算的是一模一样,一毫都不差。所以真的是了凡先生彻底服了。所以经文上讲:
【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到这个时候了凡先生彻底相信命运,真的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强求不来的。你该吃多少米,吃到哪一个时候,这都有命定,什么时候发达,什么时候退休,统统逃不过命运。所以他的心彻底的定下来,不再妄求,他知道求也求不到,所以『澹然无求』。他补贡以后,就是当了秀才的最高等级了,做了贡生,这种贡生就应该入到国家所办的大学去学习。那时候的国家大学叫做国子监,在明朝有两个国子监,一个在北京,一个是在南京,所以他先到北京去,当时叫燕都,在北京住了一年。在国子监留学的时候他是终日静坐,也不看文字,真正是心灰意冷,知道人一生确实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没办法求,所以他书都不看了,知道该升官就升官,该退休就退休,完全服从命运的安排,这是彻底的宿命论。等到他己巳年,那时是三十五岁的时候,他从北京又回到南京,在南京准备就读南京的国子监,那里是大学,结果还没有入大学之前,正好路过南京,南京有一座栖霞山,这是佛教的名山,就准备访问当时在山中修行的一位高僧云谷禅师。
结果这位云谷禅师接待他,当时云谷禅师是众人都知晓的一位开悟的大德。云谷是大师的名号,他的法名叫法慧,所以我们叫他云谷慧禅师,他是参禅的,在参禅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大德。这位高僧是十九岁出家修学,开悟之后,他韬光养晦,专门在山里修苦行,从不沾染名闻利养。后来被一些达官贵人知道了,这么一位有德行的大德,於是都纷纷来向他请教,并且帮助他复兴了栖霞道场。老人家在山上不担任任何的执事,只是躲在后山一个人迹罕见的地方,叫做天开岩,在那边苦修。大师平时接待来访的客人方法都很特别,来了客人,一句话不说,丢个蒲团给你,就让你打坐,就跟你对坐,到必要的时候才开示你几句,点醒你。所以这种教学的方法非常特殊,确实是一位非常难得的大德。这时候了凡先生也慕名前往来拜访云谷禅师。我们从这里可以知道了凡也一定是个学佛人,家里可能也是信佛的,所以特别有善根,来到南京,路过栖霞山,他也会来拜访大德。结果到了山上,在一个房间里,云谷禅师也是这样,扔给他一个蒲团,就让他打坐,参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就让他参。大师也在那里打坐,两个人就在这个房间里面对坐了三天三夜,一句话都不说。三天过去了,云谷禅师发现来的这个人不简单,他也不打瞌睡,也没有打什么妄想,坐得很安定,所以云谷禅师这时候就发话了。要知道,当人坐了三天三夜以后,这个身心完全定下来了,心定了之后老师才发话,才开始教学,这种方法确实是好。如果一个人他心浮气躁,他心定不下来,你给他讲什么他听不进去,左耳进是右耳出。所以必须让他把心定下来之后才开始教育。这么一教,确实是帮助了凡先生这一生转变命运。我们来看经文,看云谷禅师是如何开示的。
【云谷问曰。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汝坐三日。不见起一妄念。何也。】云谷禅师就说了,凡夫之所以不能成为圣人,区别在哪里?就是因为凡夫有妄想,有妄念缠缚,跳不出妄念的这种束缚,圣人是彻底的放下了妄想。在佛门里讲三条,妄想、分别、执著。把执著放下了,这就成为阿罗汉;小乘圣果,把分别放下了,这就是大乘菩萨;把妄想放下了,这就成佛了。所以凡夫和成佛其实只有一个区别,就是凡夫有妄想分别执著,佛没有。云谷禅师就对他说,我看到你打坐坐了三天三夜,竟然没有起一个妄念,好像是个圣人一样,你用的是一个什么功夫?就问了凡。结果了凡先生很老实,他说我的命运都给孔先生算定了,荣辱死生皆有定数,没办法改了,所以我想要妄想也没有用,因此我就不妄想了,不打妄念了。你看了凡先生他的功夫也很不错,平常人没这个功夫,平常人是妄念纷飞,但是他不起妄念,他的妄念没有断,但是是伏住。为什么能伏住?因为他彻底明白了「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他对这一点深信不疑,所以他就有这种功夫,不起妄念。一个人能不起妄念心就清净,他的受用就比平常人要好,他没有烦恼,一切都听从命运的安排。
了凡先生他是一个中根的人,并不是上根人,如果是上根人,云谷禅师这么一点,他就会开悟,但是他没有开悟,他还是凡夫。云谷禅师就因材施教,不能把最高的法门传授给他,就传授给他什么?改造命运的方法。改造命运的方法,确实断恶修善而已,真正能把断恶修善落实了,我们就能够改造命运,这个每个人都能达得到的。云谷禅师听到了凡先生这么回答,哈哈大笑,他说我以为你是一个英雄豪杰,好像是个圣人,听你这么一讲,你还是个凡夫。为什么是凡夫?因为他不明白「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道理,所以他是一个凡夫,但是他却是一个标准的凡夫。为什么说是标准凡夫?因为他的命运给孔先生算定之后丝毫都没有改。如果是修善的人,他可以把命运改得更好;如果是一个造恶的人,他的命运原来的福报都被消减了,会愈来愈差。但是了凡他命运也没有好,也没有差,完完全全按著命运所束缚的去走,所以我们称他是标准凡夫。
他的心很定,真正心定的人他就能够接受善知识的教诲。所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缘,遇到了云谷禅师,就为他开示改造命运、重建美满人生的方法。这也是了凡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深厚、具足。什么叫善根?他能够接受、能够明了善知识的教诲,他能懂,能够懂的人这是有善根。什么是福德?对於善知识的教诲能够深信不疑,能够依教奉行,这就是有福德。
所以了凡先生听了云谷禅师的开示之后,他就依教奉行,所以他真的能改造命运,这是他的福德。如果对善知识的教诲你明了了,但是不肯去依教奉行,那你的明了也没有用。说老实话,还是不明了,真正明了了怎么会不做?好比是一个人看见一包是黄金,一包是黄土,摆在你面前,说任你选择,你可以拿一样。你真正明了这是黄金,那是黄土,当然你会取黄金,你不可能去取黄土。因为你真明了了,你才会真干;换句话说,不肯真干的,对这些圣贤教学、这些道理还是不明了,所以仍然要努力认真的去学习。所以听经闻法就非常重要,它能增长我们的善根。听明白了之后,真干了,这就是有福之人。遇到了云谷禅师这位善知识开示,这是最好、最殊胜的因缘,所以了凡真正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具足了,他这一生命运就能改过来。我们来学习云谷禅师的开示,这一大段的开示非常精彩。了凡先生听到云谷禅师的大笑,就不明白了,你为什么笑我还是个凡夫?
【问其故。】
问什么原因,为什么笑我?
【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非是凡夫。】云谷禅师说,人假如没有达到『无心』,无心就是没有妄念,这个心是妄想心,就是没有妄想,如果一个人没有妄想,就是不起心、不动念,那么阴阳就束缚不了他。如果我们还有妄念,这个时候就会被阴阳所束缚,那就有数了。你去算命看相就能给你看得出来,为什么?你逃不出阴阳命数。阴阳命数怎么来的?你的妄念所生出来的,这个道理很深。古代有一位禅师,他的禅定功夫非常好,真正入定的时候一念不生。结果有一天他的命数到了,阎罗王就派两个小鬼去拿他。可是因为这位禅师在入定,一念不生,小鬼找不到他。结果就问土地神,说这个禅师怎么能拿得住他?土地神就想了一下,就告诉这两个小鬼,他说这个禅师功夫特别好,已经到了开悟的边缘,所以现在你要去拿他,必须要用一种方法勾引他出定,你才能拿得住他,否则你就对他没办法。他说什么方法?他说这个禅师什么都能放得下,就是一个钵,一个金钵,金子做的钵他非常喜爱,他对这个金钵还有爱恋之心,他对什么东西都放得下,就还一点放不下的就是这个金钵,你就在这个上面想办法。於是这两个小鬼就到他的房间里去弄他的金钵,声音响起来了,禅师在定中就听到有人动他的金钵,就动了念头了,怎么会有人来拿我的金钵,念头这么一动,结果就出定了,一出定,两个小鬼就把他拿住了。这个时候禅师就恍然大悟,知道自己上当了,然后他把自己的金钵拿起来往地下一摔,乓当一声,他就大彻大悟。原来就是这一个金钵放不下,障碍了他的开悟,现在他把金钵都放下了,就在把金钵扔到地上的时候,那一刹那间就大彻大悟,於是这个小鬼就再也没办法拿住他了,因为他已经不是在生死轮回当中的人,永远的跳出生死阴阳束缚,这就是圣人。假如还有一点执著,还有一点放不下,这些妄念就把我们捆在六道轮回,捆在生死当中。所以『安得无数』?你被阴阳所缚你一定会有数,有数就能给你算出来。
云谷禅师继续开示说,『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凡夫虽然有命数,但是如果是个极善之人、大善人,数也拘他不定,也束缚不了他。为什么?因为他的善业太大了,超过了他命中所应有的那些福报,所以你给他算命就算不准了,他这一生修的善太大了。「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一个人如果造恶多端,哪怕是他原来很有福报,寿命很长的,但是他可能到不了晚年,可能家道中衰。为什么?造恶所产生的这些恶报,真是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他遭了殃。所以你看他的八字也算的不准,为什么?这是造恶得的果报。所以真是善恶报应都是在我们刹那刹那的念头当中,假如我们念念都修善,都是纯善,那么我们也能达到改造命运,命数拘我们不定,假如是造恶,恶念纷飞控制不住,原来有的福报也都大幅的削减。云谷说,了凡你二十年来,从十五岁到今年三十五岁,命运给孔先生算定了,都没有转动一毫,没有一丝毫的改变,你说你是不是凡夫?
所以真正的圣人就是能转。《楞严经》上讲「若能转境,则同如来」,如来就是圣人。所以圣人他能转境界,命运就是我们的境界,他能改造。还有我们的面相也能改,看看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看看我的相貌是愈变愈好还是愈变愈丑?愈变愈庄严还是愈变愈难看?从这个面相中可以观察我们自己的心态,相由心生!很多人说我的相貌跟小的时候比起来大有不同,小的时候我的相片看起来,一个非常冥顽不化的小孩,很愚钝,很不开化的样子,但是通过父母的教化,老师的教育,相貌确实比以前改了。这是什么?只要改心,现在学佛了,心态比过去善良,比过去明白了,这就是转变。当我们的心转变的时候,相貌也跟著转。有一位居士刚才还跟我讲,他说看你这几个月,因为我是从今年一月份开始放下工作,在昆士兰大学辞职了,不当教授了,全职跟著师父上人学习圣教,学习讲经,在几个月前看到我讲的,风度、仪态现在又比以前有进步了,这就是在转。如果不肯转,或者不会转,云谷这里的笑话也就适合我了,岂非是凡夫!所以凡夫就不懂转,转不过来,圣人就能转变。了凡听了云谷禅师这一席话就好像有点明白了,就继续请教。
【余问曰。然则数可逃乎。】
了凡先生问,这个命数能躲得过吗?云谷说:
【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乃释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
云谷禅师回答得好,他说『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命运是谁去创造的?不是上帝,是由我自己创造的、掌握的,这个福也是自己求得的。假如我们真正了解佛经里说的教诲,宇宙人生十法界的依正庄严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那你就彻底明了这句话的意思。这个我就是指我的心,一切法由我心所现、我心所变,所以要改造命运就是改造我自己的心,要求福就要养自己的纯善之心。现在国家领导人提倡构建和谐世界,从哪里开始?也是由我心开始,真是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内心和谐了,世界才能太平,内心里还有对人的对立、矛盾、冲突,我们看这个世界怎么可能有太平?怎么可能有和谐?家庭也是一样,内心真正达到和谐,没有跟人对立,没有跟人冲突的念头,这家庭也和谐了。所以样样都是要从内心当中求。所以他讲『诗书所称,的为明训』,这两句话,「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是诗书,古圣先贤的教训,他们的教诲。「的为明训」,就是的的确确是真实的、智慧的教诲。
云谷说『我教典中』,这是讲佛教,因为禅师是出家人,「我教典中」就是指佛门的经典里,说什么?『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有求必应,这是我们常常在佛经里听到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求什么都能得的到,关键是你是不是如理如法的求。如果我们求富贵、求男女,这世间人都是这种求,男女就是儿女,求富贵的、求儿女的、求健康长寿的,是不是说我去佛门里装个香,求我们的佛爷给我们降福就能得到?我们看有的人得到、有的人得不到。为什么得不到?这是因为他不懂得如理如法的求,这些都是福报,福报要从布施中得来。布施有三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布施财得财富,布施法就得聪明智慧,布施无畏,就是为一切众生消除恐惧、消除忧虑、解脱痛苦,这是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你要去做才行,不去做,光去烧香磕头,然后回到家里该干啥干啥,还是那样子造恶,没有存养自己的善念,当然得不到。所以真正如理如法的去求,你就能够得的到。
禅师继续说,『妄语乃释迦大戒』。释迦牟尼佛制定的戒律,最基本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是五戒,这是根本大戒。妄语就是根本大戒之一,就是讲假话骗人。妄语是释迦牟尼佛制的大戒,怎么可能释迦牟尼佛自己打妄语?所以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佛这么说,这是千真万确的,佛不会骗我们的。《金刚经》里讲,佛是「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真正要相信佛菩萨的教诲,『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他怎么会骗我们?所以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这个理很深,要知道一切法由心想生,假如我们存善心善念,自然就感应善的境界,存恶心恶念,就获得了恶的境界,这个境界完全是我们一念心所变现出来的。
境界它停留的时间有多长?佛经里讲叫刹那生灭,停留的时间很短。我们这一念起来,佛经里打一个比喻,说一弹指有六十个刹那,你看这刹那的时间很短,一弹指大概是四分之一秒,一弹指里就有六十个刹那,一刹那当中就有九百生灭,你想想这个生灭速度有多快。所以一秒钟里面这样去折算,将会有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这个生灭速度太快了,我们自己肉眼没有办法觉察。你看我们看电影,电影是底片前进速度很快,所以我们看的好像影片里的这些人物他在连续的动作。它那是一秒钟换底片二十四次,所以你就被迷惑了,看到那个人好像在连续的动作,相续相,更何况是一秒钟里面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等於一个镜头一秒钟里面换了二十一万六千张相片,所以我们看这个境界真的是相续的相,我们怎么能够了解宇宙本来的面目是刹那生灭?而且这个生灭,前面一个相,我们说前面一张相片,和后面一张相片,两个相片是完全不相关的,分隔的两个相片,我们看它好像连在一起,那是什么?速度太快了,是我们的印象执著了前面那张相片,因而产生了这个念头,变成了第二个相片。所以我们的念头是本体,它现出这个宇宙就好比是个相片一样。前念现一个宇宙,现出这个虚空法界,然后这个念头一下子灭掉,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就灭掉了,然后第二个念头又起来了,也是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这么短,第二念又现了第二个宇宙。所以前面一个念和后面一个念不相关,而前面一个宇宙和后面一个宇宙也是不相关的。你真正了解这个道理就知道,要改造命运怎么改?在念头上来改,这是从根本上改。我们念头一换,把原来的恶念换了,变成善念,这一念的善,所现的宇宙就是善。这个道理很深,这是改造命运的原理。所以要从根本上来修,从念头上去改,这才能够彻底改造。
现在的科学家为我们也证实了这个原理,真正发现心念确实是对宇宙万物能够改变,比较相似的证明了《华严经》所讲的一切法由心想生的道理。日本的江本胜博士他从事对水的实验,做了十年,做了多少万次的实验,发现人的心念、人的语言,乃至文字,可以改变水结晶的结构。我曾经跟师父上人到过江本胜博士的实验室去参观过。他的实验其实很简单,譬如说接两个试管的水,一个试管上面贴上美好的语言,另外一个试管贴上恶毒的语言,语言是心灵的符号、是思想的符号,也就是给它加上不好的意念,然后进行冷却结冰,然后观察冰结晶的形相,照相照下来。这里给大家看两个照片,左边的这个照片是那个试管上贴著「真恶心、讨厌、我要杀你」这些很难听的恶毒的语言,结果你看这个水结晶的形相是不是很难看,很恶心?右边的这幅图是那个水结晶在「爱、感谢」这些语言心态上面的结晶,很美丽。这两种水是同一个水源出来的水,唯一不同就是给它加上了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心态。证明什么?证明人的心态确实是对水结晶产生影响。
江本博士还做了另外一个实验,在东京那里有一个琵琶湖,在一九九九年七月,因为琵琶湖的水很肮脏,他们总共召集了三百五十人,对水进行祈祷,用意念为污染的琵琶湖进行净化,结果发现祈祷之前的水结晶,你看左边这幅图,和祈祷之后的水结晶,你看完全不一样,这个水在祈祷以后变得纯净了。所以他们这种祈祷真正产生作用,净化了琵琶湖。这个原理现在江本博士提出,要改造地球的污染环境,起码是净化水资源方面,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没有副作用,大家用美好、良善的心态去祈祷。我们知道水如此,整个世界万事万物不都是如此吗?只要我们怀著一颗善良的心对世界进行祈祷,我们可以构建和谐世界。所以正证明佛在三千年前就讲出的道理,一切法由心想生。所以当我们遇到不好的命运,命运坎坷的时候,要知道不可以存有怨恨心,不可以存有这种恶的念头,不怨天、不尤人,知道这都是过去的因果。如果我还起恶念,只会把我的命运变得更差,一切法由心想生。我们如果想让明天更好,就应该存著一颗善良的心态,存著爱心、存著感恩的心,甚至感恩舍弃我的人,感恩鞭打我、折磨我的人,因为他们成就了我的德行,他们令我自立,他提升了我的境界。当我们存著这种心的时候当然命运自然就改了,而且是当下就改了,你会觉得自己很幸福快乐,没有忧愁、没有忧虑,只有爱、只有感谢,你看当下就改了。就像我们刚才所讲的,这个念头一换过来的时候,整个宇宙都改了,当下就改。所以我们关键是用真诚之心,这是古圣先贤教导我们的真意。
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学习云谷禅师的开示还没讲完,明天会有更精彩的开示,我们明天再来学习。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