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六集) 2007/3/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52-200-0006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在去年十一月份末学回到台湾,刚好有机缘能够到桃园的孔庙来推广中国文化,我们也深深感受到这是佛菩萨,还有我们古圣先贤孔老夫子的加持。在推广的过程当中,我们也确实感受到世上还是好人多,善心的人实在是非常的多。有一位校长,她全心全意把中辍生,辍学的孩子,因为她是国中的校长,尽力的把这些孩子找回来,给他们教导、给他们关怀。我们可以感受得到,整个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一个仁字,仁爱。而仁爱这个仁字我们再把它拆成两个字,就像《论语》当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是自受用,恕是他受用,忠的意思就是要尽心尽力;恕就好像是这个字一样,如其心,感同身受这叫恕。
这一位女校长她上台跟大家分享,说到:「社会愈乱,我们愈应该要站出来,没有难不难做的事,只有该不该做的事。」该不该做的事就是尽忠,而为什么不怕难?因为能感同身受。一个孩子假如在十三、四岁的年轻岁月当中,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很可能一辈子就毁掉,染上了很多恶习,一失足成千古恨。我们在海口整个海南省监狱系统推展《弟子规》,很多的年轻才二十出头的服刑人员,他都是因为一时伏不住瞋恚,过失杀人,一判就是十几年的徒刑。假如他们能早一点学习圣贤的教诲,他的人生绝对不可能会变成这个样子。
有一个服刑人员,他听了《弟子规》之后,很激动就站起来,他说:「我关进监狱里来还忿忿不平,都觉得是我的父母害我;但是我听了《弟子规》之后,才知道都是因为我不听父母的话,才把自己搞成这个样子。而且我前不久才写了一封信骂我的父母,我非常的后悔。」监狱里面的领导就对他说:「你可以用你的手写下的话骂父母,同样可以用你的手,写下对父母的忏悔。」这个服刑人员听完之后很欢喜:「好,我要赶快来写,赶快跟父母忏悔。」「人之初,性本善」,他的善根被调动起来。坐下去没有多久,他又站起来了,因为他犯的是过失杀人,他马上又对著大家讲:「我不只是要给我父母写信,我还要给我伤害的人他的父母忏悔,不管他能不能原谅我,我要这么做我的良心才安。」这分爱人的心,这分孝悌的心,假如在这个年轻人的生命当中提早到来,他将是有天壤之别的人生。
这样的孩子,二十多岁犯了这么重的罪,我们再往他的人生前头去探,很可能是小时候失教,很可能是读中学的时候被父母、老师给遗弃掉。所以我们想起许哲女士的一句话,「天下没有坏孩子,只有缺乏爱的孩子。」这位女校长她这么用心的把这些迷途的孩子找回来,这是有恕,如其心,感同身受的心。感同身受这个孩子,也感同身受这个孩子的父母,以至於家庭,以至於所有爱护这个孩子的人,都会为这个孩子而担心。而事实上当我们看到一个辍学的中学生,我们也要想到的,那将是社会往后的负担。整个社会最需要做的是哪些事?其中有一件事,就是一定要让这些迷途的人能够回过头来。他们能回过头来,减少多少社会成本,才能真正让社会安宁。
假如我们不用心去协助这些犯罪、堕入迷途当中的这些受刑人,很可能他们往后犯愈来愈多的错。我们不愿把我们的爱心,跟我们的财力,用在对服刑人员的教育,我们很可能就得把钱花在建更多的监狱。《礼记》这一句「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我们愈经历人生的种种,愈体会到这一句经句的精辟。所以,这一位校长的话深深印在我们的心中,「没有难不难做的事,只有该不该做的事」。我们面对现在许多的数字,我们要站稳脚跟,我们看到离婚率愈来愈高,犯罪率愈来愈高,忧郁症比例愈来愈高,自杀,种种这些社会的情况,我们不只不能乱了脚跟,我们更应该提起佛陀的教诲,提起菩萨们的教诲。我们想起了地藏王菩萨「众生无边誓愿度,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而《地藏菩萨本愿经》给我们最直截了当的人生启发,就是每个人都具备心地的宝藏。不管他现在甚至於他是杀人犯,他同样具备心地宝藏。怎么开显每个人的心地宝藏?透过孝敬的心启发。
只要我们能把孝敬演出来,就已经在让这个社会恢复安定。我们不要想著一定要做轰轰烈烈的事,其实社会、家庭要安定,并没有想像中这么复杂,只是我们有没有老老实实的依照经典去做。所以孔老夫子在《孝经》里面提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这个方法一用「民用和睦,上下无怨」,不会再起冲突。我们现在的冲突那么多,因为没有用至德要道,这个至德要道就是这个孝字。在大连有一个孝子叫王希海,他年轻的时候二十多岁,父亲中风,几乎跟植物人差不多,完全没有办法动,就必须长期卧床。他本来已经有个很好的工作要去做,但是看到父亲身体变成这样,他放弃了这个机会。一个大男人全心全意照顾自己的父亲,一照顾二十五年的岁月经过了。
后来有一位记者发现了,非常感动,去采访他,走到他们家门前,看到洗了很多的床单、被套。记者问他,你常常洗这么多被套吗?王希海先生说我每天都洗。记者说有这个必要每天洗吗?王希海说到:「我的父亲中风,全身不能动,他已经够难受了。假如我一天不洗被单,虽然被单没有湿掉,但它已经有潮气,这个潮气、潮湿对我父亲的身体都是一种伤害,我不希望我的父亲再遭罪。」孝子的心跟父亲一体。他的母亲在一旁摇头说到:「我这个儿子做到的事情,我都做不到。」他每天都要帮他的父亲把痰给吸出来,二十五年如一日。
有一次他的父亲发高烧,怎么找都找不出病因来,医院也找不出来。有一天他睡觉作梦,梦到自己爬梯子,爬著爬著突然跌下来。他醒过来之后,完全没想自己,想著这一定是启发我找到父亲的病因,从梯子上掉下来会摔痛了脚。他马上仔细找他父亲的脚上有什么异样没有?发现长了一个脓包,就是因为这里在发炎,所以父亲才发烧。真的「孝悌之心,通於神明」,父母子女的心是相通、相应的。有一次王希海带著父亲又去医院复检,去了之后一个老医生来检查,问了他一句话:「你父亲病多久了?」他回答到已经二十多年。这个老医师听完之后有点不高兴,就站起来走出去。为什么不高兴?因为他检查过他父亲的身体,不可能一个长期卧病的人,皮肤这么有弹性,那是不可能的。
但王希海是每天隔半个小时就给他父亲翻身,每天都给他父亲按摩,给他父亲擦身体,所以二十多年下来,皮肤还是很有弹性。医生几十年医学经验,判断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他生气出去找这位王希海先生父亲的病历。过没多久,这个医生含著眼泪抱著病历回来,病历一叠、一落那么多。这个老医师对著王希海说:「你的护理能力,可以直接到我们的医学院给这些学生、给我们医院的护士当老师。」他的护理能力远远超过他们。我们感受看看,王希海本来不懂护理,他为什么能够有这么高的护理能力,就是这颗孝心激发出来的。假如医院告诉王希海,你只要拿到诺贝尔奖,你的父亲的病就会好。诸位同修,你们觉得王希海能不能拿到诺贝尔奖?大家要配合一下。
真的,《弟子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这圣贤人的教诲,这个规是大丈夫的知见,大丈夫的智慧,不会因为时空而改变。而「首孝弟」,首就代表教导孩子先后顺序不可以颠倒。《大学》里面有一句话我们不能轻听,「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一次所有法师们给我们上的课程、上的经典,都是重视本末先后。戒律是修道的根本,每位法师讲的都是成道的大根大本。像悟胜法师讲的《阿难问佛吉凶经》,提到师生的道义,那都是我们成败的关键。假如我们对老师的恭敬心没有提起来,学到的知识、学到的技能,之后只会变成自己自私自利的工具而已!所以,我们了解先后顺序,则近道矣,我们的道业才能成,我们为人父之道才能成。我们教育孩子的先后自己没搞清楚,耗尽几十年的岁月栽培一个孩子,最后是徒劳无功。
有一个父亲他非常爱护他的儿子,每天省吃俭用,他是开计程车的,为了让孩子长得好,每天给孩子吃一只鸡腿。当然我们现在都知道鸡腿里面没什么营养,里面还有贺尔蒙、还有抗生素,所以爱护孩子,没有正确的知识做不到。现在肉要少吃,最好是不吃,因为吃太多肉,我们现在的孩子们,小女孩七岁、八岁生理期就来了,来得愈早生命愈短。这个父亲,你看省吃俭用为了孩子。有一天他载了一个客人,是我们台湾同胞去大陆看看一些古迹,开过黄河内心非常激动,这是我们文化的母亲河。所以下来,司机就陪他在那里静静的观赏黄河。这个司机没多久哭起来了,一个大男人哭起来,他看了也很惊讶。这个计程车司机说到,我每天给我孩子吃鸡腿,前不久我生病,我的太太就跟我说,你生病了补充一些营养,就把鸡腿拿到我的面前。突然说时迟那时快,听到一声啪,他的儿子给他母亲一巴掌,对他母亲说到「那个鸡腿是我的!」你看,没有「首孝弟」,没有先增长孩子的善根,「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教育孩子不能侥幸,没有长他的孝悌之心,他长的就是欲望之心,他会觉得所有人给我的都是应该的。
有一位单位里面最高的主管,他养了一个儿子还有一个女儿,儿子很会读书,女儿读书比较没有那么好。但是我们要很清楚一点,人开窍的先后顺序不一样,很多人他到了二十几岁,真正自己工作了,对社会有服务的心,他开始想读书,那回来读的书都是完全吸收,那不是读死书。跟很多孩子现在大学毕业了,怎么办?不知道,继续念研究所。念了研究所,怎么办?干什么?不知道,继续念博士。现在很多人求学历是不知道出来干什么!但是假如我们只看到了孩子的学历,孩子的高分,对我们子女的教育是一种伤害。对於成绩比较好的孩子,增长他的傲慢;成绩比较不好的孩子,他会自卑。自卑还好一点,假如他性情比较刚烈,他会对父母怨恨一辈子都有可能。
这个父亲看到这个儿子很会念书,全心全意栽培他,儿子到国外留学,得到博士学位回来;女儿只有专科。回来之后爸爸本来很高兴,正准备带著儿子到处走一走,这是我儿子,博士毕业回来。还等不到他带著儿子出去风光,儿子对著他说:「爸,你有很多的房产,你买了不少房子,但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死了之后遗产税很重,所以您趁著还没有死以前,先把这房子都过户给我。」诸位同修,他讲的话对不对?他讲的话在法律前面统统是对的,他没有一句说错。但就因为没有一句说错,却能够让他的父亲生不如死。所以现在人的痛苦,太多不是法律能解决。以前的法律还有可能,以前的法律说我这个儿子不孝,把他杀了。以前的法律,父母那是最爱子女的,假如连父母都说这个孩子太恶劣了,这个孩子太不像话,那法律都会处罚他的。
他讲完这段话,那个父亲受不了,孩子居然一点都感觉不到父亲的痛苦。过没几天,又发了个存证信函给他爸爸,告诉他爸爸,我跟你断绝父子关系。这是一个博士生。他的父亲精神受不了,进了精神病院。我们希望栽培出这样一个孩子来吗?后来还是因为他的女儿认识我们一个学佛的长者,学佛长者告诉她,这个时候你要把你至诚的孝心提起来,要赶快把你的父亲救起来。所以,女儿去跟他的父亲讲,「父亲,你这一辈子,我跟我的先生完全照顾你,你不要担心,我们不只不会拿你的钱,我们夫妻俩每个月还给你五千块钱奉养你。」在女儿、女婿无微不至的照顾之下,父亲的病情有起色,才回到家里来过正常的生活。但是我们冷静想想,能怪这个博士的儿子吗?人不学,不知道。我们对社会现在种种现象看得愈清楚,愈体会到老祖宗这每个字都是放光,「首孝弟」,这个首不能够颠倒。这个博士儿子后来自己生了孩子,孩子还不满一岁,已经进了医院好几次开大刀。你看因果报应,他这么刻薄,报得愈快。很可能透过这个孩子给他的折腾,让他反省到「养儿方知父母恩」。
我们现在留在孩子心中的家训、家教是什么?有一个孩子她回到家里面去,一个小女孩,回去之后,闻到母亲煮很香的食物,马上第一个念头就说到,「给奶奶家端了没有?」那是一个大家庭,住在一个庭院里面。这个小女孩一问,全家统统哄堂大笑,这个小女孩莫名其妙,我讲错了吗?她的母亲也笑得很开心,对著她说,你们三个人(因为她有一个哥哥,一个姊姊)难怪是一个娘胎出来。因为他的哥哥先回来,一进门闻到菜的香味,马上说给奶奶家端了没有?后来接著是她的姊姊第二个进来,闻到香味,还是那一句,给奶奶家端了没有?她第三个进来又是这一句话,全家听了欢喜大笑。而在那个笑声当中,整个天伦之乐都在她的家庭当中,而家道也承传下去。一个人孝心起来,他人生一定能够一帆风顺,一定能够产生价值,因为孝心起了,仁爱的心也会起来。
在烟台有一个孝子,他才读小学,他的母亲得了尿毒症。他的父亲不愿意承担家庭责任,跑掉了,母亲一时想不开,自杀。因为孩子很孝,可以感觉到母亲有异样,很早就发现,赶快送母亲急救,后来救回来了。这个小孩在母亲的病床前哀求母亲:「母亲,我长大要做医生,我一定要把你的病治好,你不能够自杀,你要等我把你的病治好。」母亲听到儿子这分至孝,一边掉眼泪,一边对著儿子说,我一定不再寻短见了。这个孩子之后整个家庭的料理都在他的肩上,还要照顾母亲,他比其他的孩子少时间读书,他更没有其他孩子还有补习的费用,可是这个孩子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他还代表烟台参加多次的学业比赛,都是得奖,所以孝心开了,百善皆开。
我们现在很多家长还在那里担心:对,教德行很重要,可是假如他书念不好呢?孝心开了,念书的时候都想著以后要奉养父母,以后要服务社会,这种孝心所推动的学习那是最有效果的。我们父亲那一辈的读书统统不用人推,我父亲那一辈的,我这些叔叔们、姑姑,读书不只是不用人家推,爸爸交代:太晚了,去睡觉。孩子们真的去睡了,等父亲睡著,大家知道了又爬起来继续念。顺父亲的心,但是心里想著我假如没有好的学问,我以后怎么奉养父母?但现在的孩子假如孝心不起,请问他读书的动力在哪?很可能是只要我考得好,要给我脚踏车、要给我买电脑,要给我买很多很多的东西,那变成欲望的推动,这一颗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孝经》上告诉我们,「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於君」。你看这句话就告诉我们,孩子孝心起来,他这一辈子的事业你不用担心,他一定忠於他的领导、忠於他的本分职责。愈忠於领导,愈能从的他长官、领导当中学到本事;愈忠於他的工作,他的能力提升愈快,很多的感应都是他的心性感来。现在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的人际关系,《孝经》接著又说到,「事兄悌,故顺可移於长」,他在家庭当中,能够跟兄弟姊妹相处得好,又能对自己的长辈很恭敬,他内化了。到学校去,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到公司去,尊重上司领导、尊重同事,所以「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这里我们更体会到孝悌的重要。
《弟子规》,整个孝悌如何落实,具体给我们指出来,《弟子规》说到「父母呼,应勿缓」。你看现在企业家最头痛的就是下属没有执行力,叫他做件事拖拖拉拉的。企业家假如不在中国文化找答案,可能一辈子都在那里唉声叹气,找不到人才。企业家现在因为太多有学历、有能力的人没有德行,一百多年的老公司就被一两个人给搞垮了,他们也很痛苦。所以现在企业注重企业伦理,要有伦理!但企业家还没有真正彻底了解到,只要有家庭伦理,才可能有企业伦理。没有家庭伦理,怎么可能有企业伦理?在家里都不孝顺父母,怎么可能到公司会尽忠职守?所以,没读经典,人生的判断力起不来。《孝经》又告诉我们,「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违背德行。「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他对他父母都没有爱敬心,怎么可能会对其他的人有爱敬心?古代的领导们、皇帝们,他们很有这个判断力,他们找人才「举孝廉」,孝就能忠诚,廉洁就不会贪污,做人做事的根本就在孝廉两个字。所以我们往后带一个单位,办一个企业,用孝廉来找人才那就错不了。
「父母命,行勿懒」,你看父母呼他不缓,他很快的就来,父母命他都不敢偷懒,他办事的效率不就出来了吗?现在所有企业问题所在《弟子规》里面!很多行业都是服务大众,这些年轻人怎么都看不到别人的需要?因为他们小时候没有学到「冬则温,夏则凊」,他都不能体恤父母的需要,又怎么去体恤别人的需要。所以我们听到「父母命,行勿懒」,「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父上人的教诲、师父上人的志向就是我们的志向,以师志如自己的志向。师长说到「尊圣贤教诲,弘仁爱大道」,这个弘仁爱大道,是现在世界能不能走向和平的大根大本,有了孝心、有了仁爱心,冲突才能化解。
而这个仁爱的心,在所有的宗教当中都有教导,所以必然要「尊圣贤教诲,弘仁爱大道,秉弥陀悲愿,促寰宇和平」。我们看到师长这两句教诲,第二句「秉弥陀悲愿,促寰宇和平」,这是心包太虚的心量。我们什么时候促寰宇和平,这两句话是不是分开来做?这辈子弘仁爱大道,下辈子促寰宇和平,其实我们这么想那就是分别了。释迦牟尼佛,释迦就是仁慈的意思,而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当中,能够说此难信之法。在《阿弥陀经》当中我们可以深刻感觉到,释迦牟尼佛这一生的示现,不只造福了娑婆界的众生,也供养了虚空法界的国土。所有的国土都赞叹「释迦牟尼佛能於五浊恶世行此难事,是为甚难。」其他国土的一看到,人家这么浊恶的世间,释迦牟尼佛都发大悲心,我们的国土都没有他们这么浊恶,我们的悲心还提不起来。所以,释迦牟尼佛这个示现,是供养了虚空法界的众生。
而师长告诉我们,读每一句经句、每一本经本,要转经,我们要去把它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释迦牟尼佛能在五浊恶世行此难事,谁是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心性。所以我们也应该效法释迦牟尼佛,能於五浊恶世行此难事。《无量寿经》告诉我们,「如是妙法幸听闻,应常念佛而生喜,受持广度生死流,佛说此人真善友」。怎么做?就像王希海他的孝行,很多年轻人大学生现场听他讲都在流眼泪,孝心启发了。做人的善根启发了,只要他又明白有净土法门,有西方极乐世界,把这分孝回向西方,能够往生。弥陀的悲愿是三根普被,凡圣齐收!
所以,人人都能行孝,人人都能友爱兄弟,尊重长辈,天下就平。很多同修讲,这个世间我们要站出来,我该怎么做?就从我们真诚心提起来,慈悲心提起来,就从我们自己的修身开始做起,接著齐家。自自然然我们的修身、我们家庭的和乐,就可以给天下人做榜样,自自然然风行朝野,就可以真正让我们的亲朋好友闻到圣教。这样我们每个人就从自己的修身做起,整个社会安定就是指日可待。我们效法释迦牟尼佛,而我们现在世间的浊恶比起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又浊恶更多了,面对这样的浊恶世间,我们还是那一句话,那一句闽南话「福气啦!」。
「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闻,已曾供养诸如来,则能欢喜信此事。」这句话一开始读都很高兴,后来听师父讲完,很惭愧。对,供养诸如来,但问题是供养了那么多世,还是没成就,为什么?悲心!所以就是这个浊恶世间,终於把我们的悲心给唤醒了,感谢众生,不愿众生再堕落下去。这个时候我们能难行能行,那十方诸佛也会各出广长舌相,你看浊恶世间,现在还有这么多释净空老和尚的弟子在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所以「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刚开始念的时候,每一段很重要;念了半年左右,每一句话很重要;念了三年,一个字都不能放过。为什么?每一个字是圣贤人的心境。
「须顺承」,你看父母教训我们,甚至责罚我们,我们当下是什么心?很可能都不高兴。古圣先贤不只没有不高兴,顺、承!汉朝的韩伯俞,他的母亲他犯错的时候都会责罚他,他长大了,有一天犯错他母亲还打他,打著打著他突然哭起来了。他母亲吓了一跳:「从小打你,你从来不哭,怎么现在长大了打你,你反而哭了?」他说:「母亲,以前你打我,我都很痛,而我自己错了,我反省,也代表母亲身体还很硬朗。今天母亲打我,我已经感觉不到痛,代表母亲的身体愈来愈虚弱,我还有多少岁月可以奉养您老人家。」你看在被父母责罚的当下,都还是去体恤父母。为什么要顺?当我们顺的态度出来的时候,父母亲脾气才能降下来。承是什么?父母教诲我们,承传下来,后不再造。这每一个字我们真正体会到,我们就神交古人,我们跟古圣先贤的心就相交感。
所以有时候我们读著《论语》里面曾子讲,曾子生病了,「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生病都快死了,把学生招来干什么?告诉他的学生,看看我的手,看看我的脚,「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你看曾子都快死了,他想到什么?想到孝道是中国法脉最精髓的教诲,把学生叫来,他死放下了,他想的是要启发学生。所以这些圣贤人不怕自己没有财富,不怕自己没有地位,就怕「道」到他的身上传不下去。当我们时时都用这颗心,感受圣贤人的教诲,那每个故事都不会轻易给它落掉了。
我们曾经听到在佛陀那个时候,阿难跟他一些师兄弟,有一位师兄他去了一位老太婆的家里,要给她讲经说法。结果这个老太婆拿著扫把一下就把他轰出来,而这个师兄长得比阿难尊者还要庄严,学问也很好。后来阿难去了这个老婆婆家里,老婆婆不只没把他轰出来,还给他非常盛情款待,听他讲经说法。后来这个师兄知道这件事,心里有点难受,就问佛陀:「奇怪了,为什么同样都是为长者讲经说法,我被轰出来,阿难奉为上宾?」佛陀讲到,你们两个前世走过一个地方,看到了一只死老鼠,你马上:怎么这么脏?一个念头,起个念头「怎么这么脏」,下辈子是被人拿扫把轰出来。这每个故事不只是主角是重点,任何一个角色,都可以启发我们很重要的人生态度。所以我们这一辈子假如曾经被人家轰出来,别怪人。阿难尊者起了个善念:「把它埋起来。」太重要了,一个善念能够把一个人的法缘给接上,他下一辈子可能就证阿罗汉果,可能就往生西方。我们的善念怎么能够不守住?一个善念可以成就一个人作佛。所以这一世老婆婆才这么欢喜供养他,听他说法。
有一天我们跟几个老师一起走在街上,突然看见两只死老鼠,我们现在想想,这两只死老鼠,观世音菩萨变的,考验我们真的还是假的。瞬间看到了第一念,两位老师突然往旁边退了几步。你看什么时候是考试?时时刻刻都会考试。我们当下弯下腰去,把这两只死老鼠给埋起来,我们这两位老师看到也跟著过来帮忙。后来我就跟这几位老师一起讨论这个公案,你看我们什么时候破分别心?看到其他法界、看到畜生道,我们能不能平等对待?你看我们念四十八愿的时候念到,「焰摩罗界以及三恶道中众生,来生我刹,受我法化」。对三恶道,阿弥陀佛是平等心,所以人需要助念,畜生需不需要助念?对,那时候念我们的平等心。
而且为什么我们这么积极的助念?假如大家想:「我临终才有人帮忙!」这样也没错。但是我们去助念为什么能殊胜?因为我们能感同身受,死生事大,他现在是关键,这个亡者是关键。我们至诚的求阿弥陀佛加持他,让他去善趣,让他去极乐世界,所以我们念得悲切。而这个老鼠也刚死,这个时候我们至诚帮它念佛,帮它念往生咒,很有可能过去生跟我们有缘,它听我们的话。说不定哪一天我们要往生,突然莲池海会菩萨来了,刚好有两个菩萨表演老鼠出来给你看一下。我们很可能老的时候讲《弟子规》,讲著讲著人都不见了,只剩两个人在那里听得很痛苦,还在打瞌睡,就是不忍心走,原来就是那两只老鼠转世的。所以真的,我们能感同身受,这个时候心就柔软,就可以跟它结善缘,结法缘。
再来,这么多来来往往的人群,每个人看到这两只老鼠都起一个念头,真脏!你看这两只老鼠要跟多少人结恶缘,下一辈子来还要看人不顺眼,还要堕落,太不忍心了。所以一个故事里面,每个主角对我们的人生都是很大的提醒,我们可不能听了这些故事以后说听过了。而且当我们去埋老鼠的时候,那是真正破我执的时候,哪有什么脏不脏?当我们能看到众生的需要,我们心里的执著自然就放下来了。
「能亲仁,无限好」,我常常说人生能简单一点多好,这一辈子我们能闻佛法,能遇到老和尚这样的老师,这一生足矣!什么都不求了。什么都不求了,知足常乐,往后的人生不为自己求,往后的人生依师长的教诲,为佛法、为众生。但真的老实人得利益,当我们真正为佛法、为众生,看起来是我们为人人,事实上是人人为我们。师长讲到这个世界任何的宗教现在根不见了,宗教的根都在孝道。我们能把孝道、把《弟子规》弘扬开来,这才是真正的大慈大悲。师父的这段话我们深深印在心上,师志如己志的去奉行。只要我们能时时慈悲为本,我们能时时记住师长的教诲,相信圣贤、佛菩萨会时时加持我们,我们也能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阿弥陀佛!在这六节课当中有讲得不圆满、不妥的地方,还请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在去年十一月份末学回到台湾,刚好有机缘能够到桃园的孔庙来推广中国文化,我们也深深感受到这是佛菩萨,还有我们古圣先贤孔老夫子的加持。在推广的过程当中,我们也确实感受到世上还是好人多,善心的人实在是非常的多。有一位校长,她全心全意把中辍生,辍学的孩子,因为她是国中的校长,尽力的把这些孩子找回来,给他们教导、给他们关怀。我们可以感受得到,整个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一个仁字,仁爱。而仁爱这个仁字我们再把它拆成两个字,就像《论语》当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是自受用,恕是他受用,忠的意思就是要尽心尽力;恕就好像是这个字一样,如其心,感同身受这叫恕。
这一位女校长她上台跟大家分享,说到:「社会愈乱,我们愈应该要站出来,没有难不难做的事,只有该不该做的事。」该不该做的事就是尽忠,而为什么不怕难?因为能感同身受。一个孩子假如在十三、四岁的年轻岁月当中,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很可能一辈子就毁掉,染上了很多恶习,一失足成千古恨。我们在海口整个海南省监狱系统推展《弟子规》,很多的年轻才二十出头的服刑人员,他都是因为一时伏不住瞋恚,过失杀人,一判就是十几年的徒刑。假如他们能早一点学习圣贤的教诲,他的人生绝对不可能会变成这个样子。
有一个服刑人员,他听了《弟子规》之后,很激动就站起来,他说:「我关进监狱里来还忿忿不平,都觉得是我的父母害我;但是我听了《弟子规》之后,才知道都是因为我不听父母的话,才把自己搞成这个样子。而且我前不久才写了一封信骂我的父母,我非常的后悔。」监狱里面的领导就对他说:「你可以用你的手写下的话骂父母,同样可以用你的手,写下对父母的忏悔。」这个服刑人员听完之后很欢喜:「好,我要赶快来写,赶快跟父母忏悔。」「人之初,性本善」,他的善根被调动起来。坐下去没有多久,他又站起来了,因为他犯的是过失杀人,他马上又对著大家讲:「我不只是要给我父母写信,我还要给我伤害的人他的父母忏悔,不管他能不能原谅我,我要这么做我的良心才安。」这分爱人的心,这分孝悌的心,假如在这个年轻人的生命当中提早到来,他将是有天壤之别的人生。
这样的孩子,二十多岁犯了这么重的罪,我们再往他的人生前头去探,很可能是小时候失教,很可能是读中学的时候被父母、老师给遗弃掉。所以我们想起许哲女士的一句话,「天下没有坏孩子,只有缺乏爱的孩子。」这位女校长她这么用心的把这些迷途的孩子找回来,这是有恕,如其心,感同身受的心。感同身受这个孩子,也感同身受这个孩子的父母,以至於家庭,以至於所有爱护这个孩子的人,都会为这个孩子而担心。而事实上当我们看到一个辍学的中学生,我们也要想到的,那将是社会往后的负担。整个社会最需要做的是哪些事?其中有一件事,就是一定要让这些迷途的人能够回过头来。他们能回过头来,减少多少社会成本,才能真正让社会安宁。
假如我们不用心去协助这些犯罪、堕入迷途当中的这些受刑人,很可能他们往后犯愈来愈多的错。我们不愿把我们的爱心,跟我们的财力,用在对服刑人员的教育,我们很可能就得把钱花在建更多的监狱。《礼记》这一句「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我们愈经历人生的种种,愈体会到这一句经句的精辟。所以,这一位校长的话深深印在我们的心中,「没有难不难做的事,只有该不该做的事」。我们面对现在许多的数字,我们要站稳脚跟,我们看到离婚率愈来愈高,犯罪率愈来愈高,忧郁症比例愈来愈高,自杀,种种这些社会的情况,我们不只不能乱了脚跟,我们更应该提起佛陀的教诲,提起菩萨们的教诲。我们想起了地藏王菩萨「众生无边誓愿度,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而《地藏菩萨本愿经》给我们最直截了当的人生启发,就是每个人都具备心地的宝藏。不管他现在甚至於他是杀人犯,他同样具备心地宝藏。怎么开显每个人的心地宝藏?透过孝敬的心启发。
只要我们能把孝敬演出来,就已经在让这个社会恢复安定。我们不要想著一定要做轰轰烈烈的事,其实社会、家庭要安定,并没有想像中这么复杂,只是我们有没有老老实实的依照经典去做。所以孔老夫子在《孝经》里面提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这个方法一用「民用和睦,上下无怨」,不会再起冲突。我们现在的冲突那么多,因为没有用至德要道,这个至德要道就是这个孝字。在大连有一个孝子叫王希海,他年轻的时候二十多岁,父亲中风,几乎跟植物人差不多,完全没有办法动,就必须长期卧床。他本来已经有个很好的工作要去做,但是看到父亲身体变成这样,他放弃了这个机会。一个大男人全心全意照顾自己的父亲,一照顾二十五年的岁月经过了。
后来有一位记者发现了,非常感动,去采访他,走到他们家门前,看到洗了很多的床单、被套。记者问他,你常常洗这么多被套吗?王希海先生说我每天都洗。记者说有这个必要每天洗吗?王希海说到:「我的父亲中风,全身不能动,他已经够难受了。假如我一天不洗被单,虽然被单没有湿掉,但它已经有潮气,这个潮气、潮湿对我父亲的身体都是一种伤害,我不希望我的父亲再遭罪。」孝子的心跟父亲一体。他的母亲在一旁摇头说到:「我这个儿子做到的事情,我都做不到。」他每天都要帮他的父亲把痰给吸出来,二十五年如一日。
有一次他的父亲发高烧,怎么找都找不出病因来,医院也找不出来。有一天他睡觉作梦,梦到自己爬梯子,爬著爬著突然跌下来。他醒过来之后,完全没想自己,想著这一定是启发我找到父亲的病因,从梯子上掉下来会摔痛了脚。他马上仔细找他父亲的脚上有什么异样没有?发现长了一个脓包,就是因为这里在发炎,所以父亲才发烧。真的「孝悌之心,通於神明」,父母子女的心是相通、相应的。有一次王希海带著父亲又去医院复检,去了之后一个老医生来检查,问了他一句话:「你父亲病多久了?」他回答到已经二十多年。这个老医师听完之后有点不高兴,就站起来走出去。为什么不高兴?因为他检查过他父亲的身体,不可能一个长期卧病的人,皮肤这么有弹性,那是不可能的。
但王希海是每天隔半个小时就给他父亲翻身,每天都给他父亲按摩,给他父亲擦身体,所以二十多年下来,皮肤还是很有弹性。医生几十年医学经验,判断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他生气出去找这位王希海先生父亲的病历。过没多久,这个医生含著眼泪抱著病历回来,病历一叠、一落那么多。这个老医师对著王希海说:「你的护理能力,可以直接到我们的医学院给这些学生、给我们医院的护士当老师。」他的护理能力远远超过他们。我们感受看看,王希海本来不懂护理,他为什么能够有这么高的护理能力,就是这颗孝心激发出来的。假如医院告诉王希海,你只要拿到诺贝尔奖,你的父亲的病就会好。诸位同修,你们觉得王希海能不能拿到诺贝尔奖?大家要配合一下。
真的,《弟子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这圣贤人的教诲,这个规是大丈夫的知见,大丈夫的智慧,不会因为时空而改变。而「首孝弟」,首就代表教导孩子先后顺序不可以颠倒。《大学》里面有一句话我们不能轻听,「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一次所有法师们给我们上的课程、上的经典,都是重视本末先后。戒律是修道的根本,每位法师讲的都是成道的大根大本。像悟胜法师讲的《阿难问佛吉凶经》,提到师生的道义,那都是我们成败的关键。假如我们对老师的恭敬心没有提起来,学到的知识、学到的技能,之后只会变成自己自私自利的工具而已!所以,我们了解先后顺序,则近道矣,我们的道业才能成,我们为人父之道才能成。我们教育孩子的先后自己没搞清楚,耗尽几十年的岁月栽培一个孩子,最后是徒劳无功。
有一个父亲他非常爱护他的儿子,每天省吃俭用,他是开计程车的,为了让孩子长得好,每天给孩子吃一只鸡腿。当然我们现在都知道鸡腿里面没什么营养,里面还有贺尔蒙、还有抗生素,所以爱护孩子,没有正确的知识做不到。现在肉要少吃,最好是不吃,因为吃太多肉,我们现在的孩子们,小女孩七岁、八岁生理期就来了,来得愈早生命愈短。这个父亲,你看省吃俭用为了孩子。有一天他载了一个客人,是我们台湾同胞去大陆看看一些古迹,开过黄河内心非常激动,这是我们文化的母亲河。所以下来,司机就陪他在那里静静的观赏黄河。这个司机没多久哭起来了,一个大男人哭起来,他看了也很惊讶。这个计程车司机说到,我每天给我孩子吃鸡腿,前不久我生病,我的太太就跟我说,你生病了补充一些营养,就把鸡腿拿到我的面前。突然说时迟那时快,听到一声啪,他的儿子给他母亲一巴掌,对他母亲说到「那个鸡腿是我的!」你看,没有「首孝弟」,没有先增长孩子的善根,「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教育孩子不能侥幸,没有长他的孝悌之心,他长的就是欲望之心,他会觉得所有人给我的都是应该的。
有一位单位里面最高的主管,他养了一个儿子还有一个女儿,儿子很会读书,女儿读书比较没有那么好。但是我们要很清楚一点,人开窍的先后顺序不一样,很多人他到了二十几岁,真正自己工作了,对社会有服务的心,他开始想读书,那回来读的书都是完全吸收,那不是读死书。跟很多孩子现在大学毕业了,怎么办?不知道,继续念研究所。念了研究所,怎么办?干什么?不知道,继续念博士。现在很多人求学历是不知道出来干什么!但是假如我们只看到了孩子的学历,孩子的高分,对我们子女的教育是一种伤害。对於成绩比较好的孩子,增长他的傲慢;成绩比较不好的孩子,他会自卑。自卑还好一点,假如他性情比较刚烈,他会对父母怨恨一辈子都有可能。
这个父亲看到这个儿子很会念书,全心全意栽培他,儿子到国外留学,得到博士学位回来;女儿只有专科。回来之后爸爸本来很高兴,正准备带著儿子到处走一走,这是我儿子,博士毕业回来。还等不到他带著儿子出去风光,儿子对著他说:「爸,你有很多的房产,你买了不少房子,但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死了之后遗产税很重,所以您趁著还没有死以前,先把这房子都过户给我。」诸位同修,他讲的话对不对?他讲的话在法律前面统统是对的,他没有一句说错。但就因为没有一句说错,却能够让他的父亲生不如死。所以现在人的痛苦,太多不是法律能解决。以前的法律还有可能,以前的法律说我这个儿子不孝,把他杀了。以前的法律,父母那是最爱子女的,假如连父母都说这个孩子太恶劣了,这个孩子太不像话,那法律都会处罚他的。
他讲完这段话,那个父亲受不了,孩子居然一点都感觉不到父亲的痛苦。过没几天,又发了个存证信函给他爸爸,告诉他爸爸,我跟你断绝父子关系。这是一个博士生。他的父亲精神受不了,进了精神病院。我们希望栽培出这样一个孩子来吗?后来还是因为他的女儿认识我们一个学佛的长者,学佛长者告诉她,这个时候你要把你至诚的孝心提起来,要赶快把你的父亲救起来。所以,女儿去跟他的父亲讲,「父亲,你这一辈子,我跟我的先生完全照顾你,你不要担心,我们不只不会拿你的钱,我们夫妻俩每个月还给你五千块钱奉养你。」在女儿、女婿无微不至的照顾之下,父亲的病情有起色,才回到家里来过正常的生活。但是我们冷静想想,能怪这个博士的儿子吗?人不学,不知道。我们对社会现在种种现象看得愈清楚,愈体会到老祖宗这每个字都是放光,「首孝弟」,这个首不能够颠倒。这个博士儿子后来自己生了孩子,孩子还不满一岁,已经进了医院好几次开大刀。你看因果报应,他这么刻薄,报得愈快。很可能透过这个孩子给他的折腾,让他反省到「养儿方知父母恩」。
我们现在留在孩子心中的家训、家教是什么?有一个孩子她回到家里面去,一个小女孩,回去之后,闻到母亲煮很香的食物,马上第一个念头就说到,「给奶奶家端了没有?」那是一个大家庭,住在一个庭院里面。这个小女孩一问,全家统统哄堂大笑,这个小女孩莫名其妙,我讲错了吗?她的母亲也笑得很开心,对著她说,你们三个人(因为她有一个哥哥,一个姊姊)难怪是一个娘胎出来。因为他的哥哥先回来,一进门闻到菜的香味,马上说给奶奶家端了没有?后来接著是她的姊姊第二个进来,闻到香味,还是那一句,给奶奶家端了没有?她第三个进来又是这一句话,全家听了欢喜大笑。而在那个笑声当中,整个天伦之乐都在她的家庭当中,而家道也承传下去。一个人孝心起来,他人生一定能够一帆风顺,一定能够产生价值,因为孝心起了,仁爱的心也会起来。
在烟台有一个孝子,他才读小学,他的母亲得了尿毒症。他的父亲不愿意承担家庭责任,跑掉了,母亲一时想不开,自杀。因为孩子很孝,可以感觉到母亲有异样,很早就发现,赶快送母亲急救,后来救回来了。这个小孩在母亲的病床前哀求母亲:「母亲,我长大要做医生,我一定要把你的病治好,你不能够自杀,你要等我把你的病治好。」母亲听到儿子这分至孝,一边掉眼泪,一边对著儿子说,我一定不再寻短见了。这个孩子之后整个家庭的料理都在他的肩上,还要照顾母亲,他比其他的孩子少时间读书,他更没有其他孩子还有补习的费用,可是这个孩子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他还代表烟台参加多次的学业比赛,都是得奖,所以孝心开了,百善皆开。
我们现在很多家长还在那里担心:对,教德行很重要,可是假如他书念不好呢?孝心开了,念书的时候都想著以后要奉养父母,以后要服务社会,这种孝心所推动的学习那是最有效果的。我们父亲那一辈的读书统统不用人推,我父亲那一辈的,我这些叔叔们、姑姑,读书不只是不用人家推,爸爸交代:太晚了,去睡觉。孩子们真的去睡了,等父亲睡著,大家知道了又爬起来继续念。顺父亲的心,但是心里想著我假如没有好的学问,我以后怎么奉养父母?但现在的孩子假如孝心不起,请问他读书的动力在哪?很可能是只要我考得好,要给我脚踏车、要给我买电脑,要给我买很多很多的东西,那变成欲望的推动,这一颗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孝经》上告诉我们,「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於君」。你看这句话就告诉我们,孩子孝心起来,他这一辈子的事业你不用担心,他一定忠於他的领导、忠於他的本分职责。愈忠於领导,愈能从的他长官、领导当中学到本事;愈忠於他的工作,他的能力提升愈快,很多的感应都是他的心性感来。现在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的人际关系,《孝经》接著又说到,「事兄悌,故顺可移於长」,他在家庭当中,能够跟兄弟姊妹相处得好,又能对自己的长辈很恭敬,他内化了。到学校去,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到公司去,尊重上司领导、尊重同事,所以「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这里我们更体会到孝悌的重要。
《弟子规》,整个孝悌如何落实,具体给我们指出来,《弟子规》说到「父母呼,应勿缓」。你看现在企业家最头痛的就是下属没有执行力,叫他做件事拖拖拉拉的。企业家假如不在中国文化找答案,可能一辈子都在那里唉声叹气,找不到人才。企业家现在因为太多有学历、有能力的人没有德行,一百多年的老公司就被一两个人给搞垮了,他们也很痛苦。所以现在企业注重企业伦理,要有伦理!但企业家还没有真正彻底了解到,只要有家庭伦理,才可能有企业伦理。没有家庭伦理,怎么可能有企业伦理?在家里都不孝顺父母,怎么可能到公司会尽忠职守?所以,没读经典,人生的判断力起不来。《孝经》又告诉我们,「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违背德行。「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他对他父母都没有爱敬心,怎么可能会对其他的人有爱敬心?古代的领导们、皇帝们,他们很有这个判断力,他们找人才「举孝廉」,孝就能忠诚,廉洁就不会贪污,做人做事的根本就在孝廉两个字。所以我们往后带一个单位,办一个企业,用孝廉来找人才那就错不了。
「父母命,行勿懒」,你看父母呼他不缓,他很快的就来,父母命他都不敢偷懒,他办事的效率不就出来了吗?现在所有企业问题所在《弟子规》里面!很多行业都是服务大众,这些年轻人怎么都看不到别人的需要?因为他们小时候没有学到「冬则温,夏则凊」,他都不能体恤父母的需要,又怎么去体恤别人的需要。所以我们听到「父母命,行勿懒」,「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父上人的教诲、师父上人的志向就是我们的志向,以师志如自己的志向。师长说到「尊圣贤教诲,弘仁爱大道」,这个弘仁爱大道,是现在世界能不能走向和平的大根大本,有了孝心、有了仁爱心,冲突才能化解。
而这个仁爱的心,在所有的宗教当中都有教导,所以必然要「尊圣贤教诲,弘仁爱大道,秉弥陀悲愿,促寰宇和平」。我们看到师长这两句教诲,第二句「秉弥陀悲愿,促寰宇和平」,这是心包太虚的心量。我们什么时候促寰宇和平,这两句话是不是分开来做?这辈子弘仁爱大道,下辈子促寰宇和平,其实我们这么想那就是分别了。释迦牟尼佛,释迦就是仁慈的意思,而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当中,能够说此难信之法。在《阿弥陀经》当中我们可以深刻感觉到,释迦牟尼佛这一生的示现,不只造福了娑婆界的众生,也供养了虚空法界的国土。所有的国土都赞叹「释迦牟尼佛能於五浊恶世行此难事,是为甚难。」其他国土的一看到,人家这么浊恶的世间,释迦牟尼佛都发大悲心,我们的国土都没有他们这么浊恶,我们的悲心还提不起来。所以,释迦牟尼佛这个示现,是供养了虚空法界的众生。
而师长告诉我们,读每一句经句、每一本经本,要转经,我们要去把它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释迦牟尼佛能在五浊恶世行此难事,谁是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心性。所以我们也应该效法释迦牟尼佛,能於五浊恶世行此难事。《无量寿经》告诉我们,「如是妙法幸听闻,应常念佛而生喜,受持广度生死流,佛说此人真善友」。怎么做?就像王希海他的孝行,很多年轻人大学生现场听他讲都在流眼泪,孝心启发了。做人的善根启发了,只要他又明白有净土法门,有西方极乐世界,把这分孝回向西方,能够往生。弥陀的悲愿是三根普被,凡圣齐收!
所以,人人都能行孝,人人都能友爱兄弟,尊重长辈,天下就平。很多同修讲,这个世间我们要站出来,我该怎么做?就从我们真诚心提起来,慈悲心提起来,就从我们自己的修身开始做起,接著齐家。自自然然我们的修身、我们家庭的和乐,就可以给天下人做榜样,自自然然风行朝野,就可以真正让我们的亲朋好友闻到圣教。这样我们每个人就从自己的修身做起,整个社会安定就是指日可待。我们效法释迦牟尼佛,而我们现在世间的浊恶比起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又浊恶更多了,面对这样的浊恶世间,我们还是那一句话,那一句闽南话「福气啦!」。
「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闻,已曾供养诸如来,则能欢喜信此事。」这句话一开始读都很高兴,后来听师父讲完,很惭愧。对,供养诸如来,但问题是供养了那么多世,还是没成就,为什么?悲心!所以就是这个浊恶世间,终於把我们的悲心给唤醒了,感谢众生,不愿众生再堕落下去。这个时候我们能难行能行,那十方诸佛也会各出广长舌相,你看浊恶世间,现在还有这么多释净空老和尚的弟子在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所以「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刚开始念的时候,每一段很重要;念了半年左右,每一句话很重要;念了三年,一个字都不能放过。为什么?每一个字是圣贤人的心境。
「须顺承」,你看父母教训我们,甚至责罚我们,我们当下是什么心?很可能都不高兴。古圣先贤不只没有不高兴,顺、承!汉朝的韩伯俞,他的母亲他犯错的时候都会责罚他,他长大了,有一天犯错他母亲还打他,打著打著他突然哭起来了。他母亲吓了一跳:「从小打你,你从来不哭,怎么现在长大了打你,你反而哭了?」他说:「母亲,以前你打我,我都很痛,而我自己错了,我反省,也代表母亲身体还很硬朗。今天母亲打我,我已经感觉不到痛,代表母亲的身体愈来愈虚弱,我还有多少岁月可以奉养您老人家。」你看在被父母责罚的当下,都还是去体恤父母。为什么要顺?当我们顺的态度出来的时候,父母亲脾气才能降下来。承是什么?父母教诲我们,承传下来,后不再造。这每一个字我们真正体会到,我们就神交古人,我们跟古圣先贤的心就相交感。
所以有时候我们读著《论语》里面曾子讲,曾子生病了,「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生病都快死了,把学生招来干什么?告诉他的学生,看看我的手,看看我的脚,「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你看曾子都快死了,他想到什么?想到孝道是中国法脉最精髓的教诲,把学生叫来,他死放下了,他想的是要启发学生。所以这些圣贤人不怕自己没有财富,不怕自己没有地位,就怕「道」到他的身上传不下去。当我们时时都用这颗心,感受圣贤人的教诲,那每个故事都不会轻易给它落掉了。
我们曾经听到在佛陀那个时候,阿难跟他一些师兄弟,有一位师兄他去了一位老太婆的家里,要给她讲经说法。结果这个老太婆拿著扫把一下就把他轰出来,而这个师兄长得比阿难尊者还要庄严,学问也很好。后来阿难去了这个老婆婆家里,老婆婆不只没把他轰出来,还给他非常盛情款待,听他讲经说法。后来这个师兄知道这件事,心里有点难受,就问佛陀:「奇怪了,为什么同样都是为长者讲经说法,我被轰出来,阿难奉为上宾?」佛陀讲到,你们两个前世走过一个地方,看到了一只死老鼠,你马上:怎么这么脏?一个念头,起个念头「怎么这么脏」,下辈子是被人拿扫把轰出来。这每个故事不只是主角是重点,任何一个角色,都可以启发我们很重要的人生态度。所以我们这一辈子假如曾经被人家轰出来,别怪人。阿难尊者起了个善念:「把它埋起来。」太重要了,一个善念能够把一个人的法缘给接上,他下一辈子可能就证阿罗汉果,可能就往生西方。我们的善念怎么能够不守住?一个善念可以成就一个人作佛。所以这一世老婆婆才这么欢喜供养他,听他说法。
有一天我们跟几个老师一起走在街上,突然看见两只死老鼠,我们现在想想,这两只死老鼠,观世音菩萨变的,考验我们真的还是假的。瞬间看到了第一念,两位老师突然往旁边退了几步。你看什么时候是考试?时时刻刻都会考试。我们当下弯下腰去,把这两只死老鼠给埋起来,我们这两位老师看到也跟著过来帮忙。后来我就跟这几位老师一起讨论这个公案,你看我们什么时候破分别心?看到其他法界、看到畜生道,我们能不能平等对待?你看我们念四十八愿的时候念到,「焰摩罗界以及三恶道中众生,来生我刹,受我法化」。对三恶道,阿弥陀佛是平等心,所以人需要助念,畜生需不需要助念?对,那时候念我们的平等心。
而且为什么我们这么积极的助念?假如大家想:「我临终才有人帮忙!」这样也没错。但是我们去助念为什么能殊胜?因为我们能感同身受,死生事大,他现在是关键,这个亡者是关键。我们至诚的求阿弥陀佛加持他,让他去善趣,让他去极乐世界,所以我们念得悲切。而这个老鼠也刚死,这个时候我们至诚帮它念佛,帮它念往生咒,很有可能过去生跟我们有缘,它听我们的话。说不定哪一天我们要往生,突然莲池海会菩萨来了,刚好有两个菩萨表演老鼠出来给你看一下。我们很可能老的时候讲《弟子规》,讲著讲著人都不见了,只剩两个人在那里听得很痛苦,还在打瞌睡,就是不忍心走,原来就是那两只老鼠转世的。所以真的,我们能感同身受,这个时候心就柔软,就可以跟它结善缘,结法缘。
再来,这么多来来往往的人群,每个人看到这两只老鼠都起一个念头,真脏!你看这两只老鼠要跟多少人结恶缘,下一辈子来还要看人不顺眼,还要堕落,太不忍心了。所以一个故事里面,每个主角对我们的人生都是很大的提醒,我们可不能听了这些故事以后说听过了。而且当我们去埋老鼠的时候,那是真正破我执的时候,哪有什么脏不脏?当我们能看到众生的需要,我们心里的执著自然就放下来了。
「能亲仁,无限好」,我常常说人生能简单一点多好,这一辈子我们能闻佛法,能遇到老和尚这样的老师,这一生足矣!什么都不求了。什么都不求了,知足常乐,往后的人生不为自己求,往后的人生依师长的教诲,为佛法、为众生。但真的老实人得利益,当我们真正为佛法、为众生,看起来是我们为人人,事实上是人人为我们。师长讲到这个世界任何的宗教现在根不见了,宗教的根都在孝道。我们能把孝道、把《弟子规》弘扬开来,这才是真正的大慈大悲。师父的这段话我们深深印在心上,师志如己志的去奉行。只要我们能时时慈悲为本,我们能时时记住师长的教诲,相信圣贤、佛菩萨会时时加持我们,我们也能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阿弥陀佛!在这六节课当中有讲得不圆满、不妥的地方,还请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