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三十八集) 2007/3/14 台湾中坜善果林净土寺 档名:52-184-0038
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我们昨天讲到在五伦关系当中如何能无悔、如何能无怨,提到父慈子孝。这个孝,从对父母延伸到对我们的祖宗;这分悌,也延伸到对我们的炎黄子孙所有的同胞。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当中非常重视师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生关系也在父子关系这一伦。当然父母给了我们身命,老师给了我们慧命,所以我们跟随的老师、善知识,一定要有智慧来判断。而佛陀在教诲当中告诉我们,末法时期(我们这个时候是属於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这么多,反而是邪师多,善知识难遇。假如跟到错误的邪师,很可能我们这一辈子道业不能成,这一辈子知见偏颇,很可能又造无量无边的罪业都说不定。这个必须很谨慎,不然我们人生就很遗憾、很后悔,甚至搞个万劫不复,那就麻烦了,所以必须要有判断力。
判断力来自於我们的智慧,来自於我们学习真理,学习经典,才能有这个判断。因为现在学校里面的老师,他们对於伦理道德、是非善恶邪见的判断,自己到底有没有具备?以至於他们懂了之后,又有没有善巧方便来引导学生?这都是我们从事教育的人,为人师者应该反思的地方。现在学校注重知识跟技能的传授,比较忽略做人做事的教导。甚至很多老师从大学毕业,他整个十多年都考试考过来,对这些做人的道理所知也很少。所以事实上,老师们都应该再著重於这些仁义道德的学习,这样我们才无愧於这分志业、这个行业。
韩愈先生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传,一个最重要的基础,传伦常之道。老师自己也要做个孝子,老师自己夫妻要和乐,这样才能把正确的处世这些道理传给学生。我们自己做不到,只说不做那是骗人,无法摄受,无法真正感动我们的学生。所以,老师们也都要来补这一课做人做事的这些圣贤教育,这都是刻不容缓。因为假如我们不懂,很可能教一年会误导学生一年都说不定。我们有心踏入教育界,就是希望能真正利益孩子的人生,我们绝不愿意误导学生。有这一分心,更应该精进学习这些道德学问。
有一个研究生,他读书读了十七、八年,觉得读得很苦。有时候他们栽在书堆里面找资料,一找半天出不来。他们这个时代写论文,有一个方式有待商榷,就是去找一篇最好的论文然后批判它。这一篇好的论文,好的我们都还没学到,尽想著如何批判这篇论文,那个思想、观念都很偏颇,好像见不得好事,见到一件事已经习惯了要挑毛病。这个方式的引导都是有待商量的地方。学生年龄那么轻,向人学习的谦卑度都没有提起来,就已经形成傲慢,面对多有名的论文、多有名的学术,都先站在批判的角度。
他们找资料找了半天,身心疲惫,走出图书馆,突然看到有人牵著狗在校园里面散步。看那个狗悠哉悠哉在那里走,突然这个学生想,我怎么活得好像不如这只狗自在?其实时时都想著如何批判人,哪有好日子过?施比受更有福,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去奉献服务於这个社会,他才有好日子。而这些批判的论文,真正能利益社会吗?哪一篇批判的论文出来利国利民?全部都束诸高阁的多。真正研究学问要经世致用,要真正能利益家庭、社会,这样我们才对得起这个学问,才对得起国家、学术单位对我们的栽培。不能净写一大堆根本用不上的东西,那都是民脂民膏,值得我们反思。
他就很苦恼,又想起《论语》上面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明明学习是快乐的,我怎么学得那么痛苦?诸位朋友,我们学习快不快乐?你们的声音有点勉强。假如我们学得不快乐,那绝对学错了。这个「学」,一个小孩他的智慧被盖住了,什么盖住了?妄想、分别、执著把它给盖住,所以必须有手把他这个盖子给拿掉,让他智慧就可以重现。谁帮忙把这个盖子拿掉?谁帮忙?老师、还要有智慧的人,才能帮他把这分别执著妄想拿掉。
假如我们当老师的人,「你成绩要考好,考不好就没有前途」,「考不好,我就打你」,不断的引导孩子就是为分数、就是为名、就是为利,这不只没把他的分别执著拿掉,还把他的分别执著给增加了。有中学老师跟学生讲,「你假如分数考得不够好,你就没有资格快乐」,这种引导都是很有待商榷的地方。真正的乐在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在助人为快乐之本,假如孩子所有的眼光都只在分数上,他会斤斤计较,他哪来的快乐?我说得这么顺,因为我就是过来人。以前看人家分数考得比我好很难受,看人家考得比我低很高兴,这叫幸灾乐祸。所以难怪以前福报这么差,找工作都找不好,这都其来有自。不只是幸灾乐祸,还落井下石,人家考得比我们不好,我们还过去拿著考卷告诉他,「我昨天都没怎么念,就考比你还高」,你看人家听了多内伤?所以见人家痛苦的时候,不可生喜庆心,这都是厚道之处。
我们听到很多真实的例子,让我们觉得为人父母、为人老师,要好好的来思考这些问题。有一班的孩子,数学第一名是个女生。这个女生有一天请假,那天是考试,全班同学很好奇,因为大家都盯著要超过她,考得比她好,就问老师:「老师,她今天考试怎么没来?」结果那个女孩因为爷爷去世,所以请假,今天要去送爷爷。她的爷爷是数学教授,所以数学特别好,都会教导他这个孙女。老师就说今天这个同学她爷爷去世了,她要去送她爷爷,送终。结果全班同学非常高兴的说:「她爷爷终於死了!」你看人家死了爷爷,一点怜悯心都没有,想到的是我的机会来了,我可以考得超过她了,他终於不在了。
真的很恐怖,名利、功利会让一个人的怜悯心、爱心完全看不到。很多家长还打如意算盘,「没关系,他对人都这么竞争,这样好,他才能出头。」说实在的,现在这个时代是团队合作的时代,谁愿意跟这样的人合作?在哪张报章杂志上看到哪一个成功人士是因为自己成功的?没有众人的协助、爱戴、帮忙,不可能!诸位朋友,假如这样的人,你敢不敢跟他合作?人家死了父母,死了爷爷奶奶,他居然这么高兴,你敢吗?所以,当老师听到学生高兴的反应,全身起鸡皮疙瘩,说我到底在教一班人,还是教一匹狼?但是反过头来看,学生为什么这么在乎成绩?我们父母、老师有责任,要反省。父母的如意算盘也不要这样打:他出去都跟人家竞争,跟人家斗,回来好好孝顺我就好了。没这种事,他的心计较,对於一切人都会是这种心态,最亲的人当然受到的伤害就最大。
有一位企业家,我们台湾企业家到大陆,刚好经过黄河,他心里想这是我们华夏文明的母亲河。他看到黄河非常有那种缅怀之情,就请计程车司机停一下,叫计程车司机陪他,一起在黄河旁好好的感受感受,听听黄河的水声。停了没有多久,这计程车司机就哭起来了,他吓了一跳,一个大男人怎么这么哭?等司机稳定情绪之后就说,他最近遇到一件事,很难过。因为他们夫妻俩省吃俭用,就希望照顾好自己的宝贝儿子,所以好吃的、营养的都先让他吃,他每天给他一只鸡腿吃。
当然爱孩子、教育孩子要智慧,养育孩子要智慧,怎么样让孩子养得健康强壮,这不得不有正确的认识。你看现在的孩子吃的是愈营养,但是有没有愈健康?而且是愈有钱的家庭,愈不健康的占多数。明明有钱,怎么换不到健康?没有正确的常识。我自己教了几年书,很微妙,我曾经在山区教书,然后又在大都市教书。山区的孩子吃的比较没有那么营养,但是他们的身体比市区的强壮太多了,他们跑五圈、跑八圈,神态自若;都市里面的孩子,跑一、两圈就快上气不接下气。城市里的孩子吃太多肉,营养过剩。而且现在肉里面,大家其实都知道,含有过多的荷尔蒙、抗生素这些东西,甚至於农药。吃素跟吃肉的人,体内含有的农药,吃肉的是十五,吃素的是一,十五比一,这个数字也很惊人。因为所有的这些牛、羊都吃草,而这些植物、这些谷类也都喷洒农药,都入到它的肚子里面去。之后又给谁吃?给人吃。
除了农药以外,荷尔蒙也很麻烦,吃了太多荷尔蒙,人的生理病变。现在女孩子生理期有的八岁、九岁就来了,甚至还有更早的。听说有个妈妈坚持让孩子每天吃一个鸡蛋,鸡蛋里面的荷尔蒙现在更多了,好像好小,那个小孩子生理期就来了。这些都很值得我们教育孩子,要具备这些判断力。现代的肉尽量少吃,多吃这些根茎花果蔬菜,都有很高的营养,我们多去认识清楚。都被一般的说法给误解了,说什么吃蔬菜水果不够营养,其实不然。这些豆类、花果里面根茎叶所含的营养,绝对不亚於肉类,甚至还超过很多。大家可以去上网查这些资料,都很容易取得,这是在身体方面。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也要懂。你什么都给孩子,他学到的是自私自利,所有的人都应该替我服务,慢慢的都变成应该的,理所当然,他就不会感恩了。
所以食物都先给他吃了。有一天这计程车司机自己生病了,他的太太就想到,你生病了,就应该多吃些营养的东西。所以,把每天本来都要给孩子吃的鸡腿,就拿到先生面前说今天就你吃吧。结果先生手都还没有抬起来,说时迟那时快,突然一声啪,他的儿子给了他母亲一个耳光,然后对他母亲讲:「这个鸡腿是我的,怎么拿给爸爸吃?」这个都告诉我们,教育孩子不能宠,要有智慧去判断。你看这整个过程,都引导著孩子注重分数,注重自己的享受,都是自私自利的引导。父母应该把孝道、把爱心演给孩子看,这样才是真正爱护他。我们当老师的也应该反思到,不能把孩子完全引到一个功利的人生去。其实功利时时都是在那里贪求,贪心、欲望是不可能有满足的一天,所谓欲是深渊,这样的人生走下去,一定是患得患失,快乐不起来。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这些价值观我们有没有深植在孩子、学生的心目当中?
这个研究生他想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确实人把执著放下,把分别放下,身心清净,身心平等,这样的人生是很高兴的。放下自私自利,能替别人著想,施比受更有福,乐善好施这样的人生真的快乐。去掉孩子的执著,去掉这个盖子,最重要的是先把自私自利放下,他的人生才有快乐可言。这位研究生也很有追根究柢的心,所以他就想,我读这么苦,一定不对,他就跑去问他学校的导师。就问他说:老师,孔夫子明明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但是我怎么学得这么苦?他的老师听完之后,皱著眉头跟他说;「我跟你一样苦。」我们当老师的,愿不愿意引导孩子走向痛苦的人生?那我们怎么对得起我们这分志业?假如老师都不知道幸福快乐在哪里,那要赶快用心去学习,哪有人愿意把孩子、把学生引到痛苦去?
现在多少学子都希望以后能赚大钱,当企业家。其实我们看一看,现在企业家日子过得好吗?在大陆,近二十年左右的岁月,有一千二百个企业家自杀。你看他们的人生有多少的悔恨在其中?因为他们没有正确的人生思想,正确的人生态度,才会走成这个结果。一千二百个企业家自杀,跟我们有没有关系?你看现在多少为人的父母长者,都希望孩子以后扬眉吐气,赚大钱,净给他往这条路上推,这条路的结果是什么?那不得不思考。为什么他们会自杀?太多挺而走险,触动法网,太多禁不起财色名食睡的诱惑,把家庭都给搞砸了,内心做错了太多悔恨的事,想不开了。所以不打下这些做人做事德行的根基,能敌得过这世间的诱惑吗?能内心不空虚吗?这些结果都值得我们父母、老师深深反思,在他整个求学十多年的过程,我们到底少教了孩子什么?
他的导师跟他回答,「我跟你一样」,他很失望,回去了。但是又不死心,我再找一个系上最有名的老师。有名,哪个名?名字的名,不是明白的明,找到那个很有名的老师。现在很多的老师在学校人气不错,跟学生都勾肩搭背,其实那个不对,那个不叫跟孩子打成一片,那根本都太过了,都有一点谄媚学生。师生本来就要有一种礼节,一种分寸,师生就像父子,今天看一个儿子跟父亲这样勾肩搭背,没大没小,不对。对老师要有基本的一种敬畏之心,不然学生一随便,对老师们没有恭敬心,所有的学问都从对老师、对经典、对圣贤人的恭敬心中得来的。这个都很值得我们细细的去观察。
看到这个老师很有人气,就去问另外这位系上的老师,就问他,「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为什么愈读愈苦?结果这个老师想都没想,坚定的告诉他,「人生本来就是这样」。意思就是说,人生苦是正常的,不苦才是不正常。所以这个时代倒过来了,对的变不对,不对的变对了。这个时代,佛陀交代「依法不依人」,经典讲的是人生的真相,不是现在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那很可能都是错误的引导人生的价值观。孔夫子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是真的,人学了,人明白了,人觉悟了,理得心安是一定快乐的,一定不跟人起冲突的。但是错误的思想,就不断的增长我们的自私自利,增长去跟人争,去跟人斗,得不到当然痛苦。所以这个时代我们自己要去判断,什么样的善知识才能够跟随,不然跟错了,整个人生方向都误导了。
我们曾经听到一位年轻的女孩,她应该也二十几岁而已,她听了五天《弟子规》的课,在台上痛哭流涕。因为她跟到了邪师,做了让她父母肝肠寸断的事情,她现在事后想起来,觉得对父母非常有愧,就在台上发露忏悔。接著她说道,假如我先学《弟子规》,我就不会被邪师误导。因为《弟子规》一开头就告诉我「入则孝」,绝对不能做出让父母如此伤痛的事情。真的一部正法的经典,可以开人的慧眼,分辨是非善恶好坏,不然掉入邪师的错误思想里面就很麻烦。
我们从这八点来判断,第一要戒,持戒。戒就是佛菩萨、圣贤人的言语、行为,他们的行持把它记录下来就是戒律。在戒当中,像《弟子规》从头到尾也是戒。在佛法当中,有几个重要的戒律,像五戒,一个善知识绝对不会干杀盗淫妄酒,犯五戒的事情。当然戒有开遮持犯,可是开戒有一个根本,绝对不是为自己自私自利;开戒不离慈悲众生,这才能开。比方妄语,妄语是不好的,但是不是那个妄语的动作不好,根本上是心地是欺骗他人、陷害他人,这个心地是错的,然后再讲出妄语。但是假如这个心地是为了对方好,让他不要再犯更严重的错,或者是当下不要让他太伤心,这个善巧,出自慈悲,为对方设想的心出来,这个叫开戒。
在公案里面最明显的,有个猎人在追一只小白兔,小白兔跑在前面,被一个人看到这个小白兔往东边跑了。猎人跑过来就问这个人,小白兔刚从这里经过,它往哪里跑?这个人说往西边去了。他有没有妄语?这叫开戒。让他往西边去,这叫圆满,这叫利益所有的人。今天让猎人往西边去,他就不会犯杀戒,不会再造罪业,兔子也保全了它的性命。所以,有高度智慧的时候,事实上是可以事事无碍,理事无碍。这是举一个例子,在五戒当中有开。但是假如不是为了众生,而常常自己犯了这些罪过,这绝对是邪师,我们要冷静的自己去观察、去判断。
包含在《梵网经》上讲的,佛弟子「不谤国主,不作国贼」,假如公然对国家领导人毁谤、侮辱,造成整个国家的人心惶惶,这也是不妥的,也是不对的。在整个几千年的历史,佛弟子纵使遇到了不明理的君王,要迫害佛法,你看三武灭法,这个时候佛弟子没有一句毁谤,默默承受,这才是佛弟子的榜样。哪有还公然毁谤国家领导,侮辱国家领导?这都是不妥的地方。为什么三武灭法,这些君王做出不对的行为,我们还是忍辱下来?因为他不对,我们不可以跟著他意气用事。能忍得下来,「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不论现行而论流弊」。假如当下三武灭法的时候,佛弟子反抗,后面的皇帝会想,「你看佛弟子、出家人还会起来反抗政府」,他以后对佛法就会产生猜疑。可是当君王不对的时候,佛弟子依然忍辱,等这个时期过了,后面的皇帝想「佛弟子非常善良,非常守法,这是社会安定的重要力量」,马上又把佛法复兴起来了。这都是很重要的教诲,「不谤国主,不作国贼」。
《缨络戒经》上讲的,「不漏国税,不犯国制」,守一个地方的规矩。我们佛弟子假如开车常闯红灯,坐在旁边的这些亲朋好友看了,对我们学佛都打个问号。确实还是要不犯国制,给世间人、给社会大众做个好的榜样。这是戒的部分。
第二个,多闻,就是好学,就像孔老夫子讲,他学而不厌,学习从来没有厌倦。而学习没有厌倦,他的根本动力还是在慈悲为本。善知识内心时时把「众生无边誓愿度」放在心上,深怕自己学习的太懈怠,太晚有道德、学问来帮助大众。所以《华严经》上讲,要「勇猛精进,度一切众生出生死海」,这就是好学,多闻。《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参也是表好学不倦。而且这个好学是能向一切人,不同行业、不同年龄层的社会大众,都有一个向学、好学之心。
第三是证,他真正有契入那个境界。我们在师父很多的教诲当中,师父是真正给我们表演出来,「处逆境,随恶缘,不起瞋恚,业障尽消」,「随顺境,处善缘,不起贪痴,福慧全现」。所以一切境界都是修行的好机会,「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心」,这都是在一切境界当中息灭自己的贪瞋痴,勤修戒定慧。什么时候勤修戒定慧?那是在一切境界当中。所以师父这些修学的心得、体悟,都是很宝贵,我们要好好去珍惜。
第四是悲悯,这分大慈大悲的心。我们在哪里看出一个悲悯心?佛陀四十九年说法,没有一天休息,悲悯是不疲不厌,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孔夫子也是教不倦,一辈子也是认真教导弟子,因为他清楚,唯有这些学生、弟子们真正有道德学问,才能利益家国。所以这一分悲悯世界、悲悯天下的心,能够不疲不厌的来学习、教学。而且这个悲悯是平等的悲悯,不只是对人,对一切众生都是这样的心境。
再来第五,无畏,无畏是没有任何的畏惧。诸位朋友,我们现在生活当中有没有哪些畏惧?有没有哪些境界会害怕?对,降伏魔怨才能无畏,魔在哪里?魔不在外面,在我们内心的贪瞋痴慢疑,这些烦恼,五毒。假如我们没有贪瞋痴慢,任何境界来,我们也没有恐惧。我们只要能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我们就对一切境界没有恐惧,不怕被境转,不只不怕被境转,还勇於去承担。
阿难尊者在佛灭度之前作了一个梦,梦中梦到须弥山掉到他的头上,他双手把它撑住,也不觉得重。后来佛陀告诉他,承传整个佛法都要透过你把它说出来,承传整个正法的法脉。这个故事大家听过没有?没有听过?现在听过了。诸位朋友,谁是阿难?三千年前的阿难尊者是阿难。你看《地藏经》上讲,佛陀摩地藏菩萨顶,告诉地藏菩萨,汝之威德、汝之慈悲都不可思议。我灭度之后到弥勒菩萨来,这段时间就交给你,不要让众生堕到三恶道去了。摩地藏菩萨顶,给地藏菩萨摸头好多次,交代这件事交代了好几次,我们看了也很感动,你看地藏菩萨这么有担当。诸位朋友,谁是地藏菩萨?就是《地藏经》地藏菩萨!你看推得一干二净。
我们跟师长学习,一定都记得这些教诲,现在要拿起来用。佛是我们的性德,菩萨表我们的修德,所以哪一尊菩萨不是自己?哪一尊菩萨不是在引导我们,就要效法菩萨。什么时候效法?当下效法。哪有菩萨说「这些菩萨做的,我都做不到」,这就是生分别,生执著。一定要想著如何效法菩萨、如何做到,而不是找藉口说做不到,那我们就在佛门又增添了分别,增添了执著。
为什么交给地藏菩萨?因为地藏菩萨,整部《地藏经》最重要的精神,「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一分孝敬心。人有孝敬心,不堕三恶道,这个无畏也是能让众生不要再堕三恶道的恐怖,所以我们要义无反顾,能够把这个责任承担下来,没有恐惧。谁是地藏菩萨?我们是地藏菩萨,悲智愿行四大菩萨都是我们要去效法、学习的。这个勇於去承担,大家会想「怕我没能力」。有多少力就尽心尽力去付出,尽心尽力就是圆满;也唯有尽心尽力,能唤醒大众的这一分愿心。我们昨天提的那位善欢喜首菩萨那只鸟,就是在提醒我们这个精神。
第六,堪忍。忍得住,降伏得了自己的习气,忍得住一切人的毁谤、嫉妒、侮辱,甚至陷害都不会埋怨、不会冲突、不会计较。在《地藏经》当中有说到,「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这句经文对我们来讲,我们也是阎浮提众生,我们刚强难化在哪里要找出来。一定要对治习气,这叫严以律己,要忍住,不能再让习气再这样伤害我们的法身慧命,我们不愿意再做习气的奴隶。一切法得成於忍,首先要忍住、要伏住,要降伏习气,这是严以律己。但要宽以待人,所以这句「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在告诉我们,整个大众的根性是这个状态,所以我们更不能跟大众计较,更应该要能忍受这些磨难、境界。说实在的,当我们在忍受别人这些嫉妒、陷害的时候,那是真正在提升我们境界最好的机会。这些大的磨难、大的考验,才知道我们是真修还是假修。
佛陀的前世是忍辱仙人,他遇到歌利王这么大的恶缘,肢解他的身体,当下没有瞋恨心,忍辱六度行成就了。因为有这种堪忍的功夫,本来佛陀(释迦牟尼佛)是比弥勒菩萨晚成佛,因为这个精进,后来在弥勒菩萨前就成佛了。诸位朋友们、诸位同修们,我们听到忍辱仙人这个公案对我们有没有什么启示?故事不能白听,这个故事的精神我们要把它承传下来。释迦牟尼佛做到了,释迦牟尼佛是谁?释迦牟尼佛就是我们的自性,释迦牟尼佛也是在这个娑婆界最好的示范。释迦是仁慈,牟尼是清净寂灭,在一切境缘当中都不忘失慈悲心。释迦牟尼佛早成佛了,为什么?大慈大悲!希望早一点成佛,早一点能真正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我们如何早成佛?愈难的境界来,愈是我们修学的机会,所以感谢困难、感谢挑战,怎么还会瞋恨?堪忍就可以做得出来。
第七,无倦。没有厌倦,不疲不厌。一个好的善知识,那是真正都能够奉行、力行。在这几年来,我跟著杨淑芬老师在大陆推展中国文化,老师真的是无倦,不疲不厌。假如隔天要坐飞机到其他地方去,飞机上可能得坐三、五个小时,老师都会想,在飞机上有这段时间,我前一天就多干些活,干到天亮,然后上飞机睡觉,舍不得浪费时间。所以我有几次跟老师坐飞机,真的功力很高,一上飞机,飞机还没飞就已经睡著了。一路睡到飞机著陆,到达目的地,一落到地上就醒过来了,一分一秒都没有浪费掉。真的,也还是这颗慈悲为本的心。
最后是善语具,言语柔和,言语有智慧。善语是能时时抓住善巧方便,把学生、把他人的善根给唤醒。佛陀面对一个杀人魔王要伤害他,还是坚信他的佛性,所以看著他、对著他还是说著,「仁者,你止步」,还是尊称他仁者,还是非常柔软的言语。由於这分真诚信任,把这个杀人魔王的善根给唤醒了。善语具有时候另外一个情景,必须喝斥学生把他给唤醒,那也是善语。有一次有个学生身体快不行了,还想著要见佛陀,又走不到精舍,就麻烦当地的人去通报佛陀,说我不行了,我快要往生了,可不可以请佛陀来到这里,我还想见佛陀一面。去通报完,很快的佛陀带著学生就赶到现场,当下佛陀就对著学生讲,我平常是怎么教你的?难道你临终的时候要想我这个臭皮囊吗?这也是善语,不只提醒了这个学生,还提醒了所有来的学生。最重要的要提起正念,提起佛号,念佛求生净土才对,依教奉行才是真的见如来,而不是执著佛陀的色相。佛陀在四十九年的讲经当中,上百次劝我们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才是最重要的。
民国初年印光大师,我们十三代的祖师,那时候有这些弟子们跑去寺院看老和尚,老和尚看了就骂,你们来干什么?来看老和尚。看我这个臭皮囊干什么?还不去好好「敦伦尽分,老实念佛」。这些都是提醒我们,都是善语具。好,这节课我们就先上到这里,谢谢。
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我们昨天讲到在五伦关系当中如何能无悔、如何能无怨,提到父慈子孝。这个孝,从对父母延伸到对我们的祖宗;这分悌,也延伸到对我们的炎黄子孙所有的同胞。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当中非常重视师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生关系也在父子关系这一伦。当然父母给了我们身命,老师给了我们慧命,所以我们跟随的老师、善知识,一定要有智慧来判断。而佛陀在教诲当中告诉我们,末法时期(我们这个时候是属於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这么多,反而是邪师多,善知识难遇。假如跟到错误的邪师,很可能我们这一辈子道业不能成,这一辈子知见偏颇,很可能又造无量无边的罪业都说不定。这个必须很谨慎,不然我们人生就很遗憾、很后悔,甚至搞个万劫不复,那就麻烦了,所以必须要有判断力。
判断力来自於我们的智慧,来自於我们学习真理,学习经典,才能有这个判断。因为现在学校里面的老师,他们对於伦理道德、是非善恶邪见的判断,自己到底有没有具备?以至於他们懂了之后,又有没有善巧方便来引导学生?这都是我们从事教育的人,为人师者应该反思的地方。现在学校注重知识跟技能的传授,比较忽略做人做事的教导。甚至很多老师从大学毕业,他整个十多年都考试考过来,对这些做人的道理所知也很少。所以事实上,老师们都应该再著重於这些仁义道德的学习,这样我们才无愧於这分志业、这个行业。
韩愈先生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传,一个最重要的基础,传伦常之道。老师自己也要做个孝子,老师自己夫妻要和乐,这样才能把正确的处世这些道理传给学生。我们自己做不到,只说不做那是骗人,无法摄受,无法真正感动我们的学生。所以,老师们也都要来补这一课做人做事的这些圣贤教育,这都是刻不容缓。因为假如我们不懂,很可能教一年会误导学生一年都说不定。我们有心踏入教育界,就是希望能真正利益孩子的人生,我们绝不愿意误导学生。有这一分心,更应该精进学习这些道德学问。
有一个研究生,他读书读了十七、八年,觉得读得很苦。有时候他们栽在书堆里面找资料,一找半天出不来。他们这个时代写论文,有一个方式有待商榷,就是去找一篇最好的论文然后批判它。这一篇好的论文,好的我们都还没学到,尽想著如何批判这篇论文,那个思想、观念都很偏颇,好像见不得好事,见到一件事已经习惯了要挑毛病。这个方式的引导都是有待商量的地方。学生年龄那么轻,向人学习的谦卑度都没有提起来,就已经形成傲慢,面对多有名的论文、多有名的学术,都先站在批判的角度。
他们找资料找了半天,身心疲惫,走出图书馆,突然看到有人牵著狗在校园里面散步。看那个狗悠哉悠哉在那里走,突然这个学生想,我怎么活得好像不如这只狗自在?其实时时都想著如何批判人,哪有好日子过?施比受更有福,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去奉献服务於这个社会,他才有好日子。而这些批判的论文,真正能利益社会吗?哪一篇批判的论文出来利国利民?全部都束诸高阁的多。真正研究学问要经世致用,要真正能利益家庭、社会,这样我们才对得起这个学问,才对得起国家、学术单位对我们的栽培。不能净写一大堆根本用不上的东西,那都是民脂民膏,值得我们反思。
他就很苦恼,又想起《论语》上面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明明学习是快乐的,我怎么学得那么痛苦?诸位朋友,我们学习快不快乐?你们的声音有点勉强。假如我们学得不快乐,那绝对学错了。这个「学」,一个小孩他的智慧被盖住了,什么盖住了?妄想、分别、执著把它给盖住,所以必须有手把他这个盖子给拿掉,让他智慧就可以重现。谁帮忙把这个盖子拿掉?谁帮忙?老师、还要有智慧的人,才能帮他把这分别执著妄想拿掉。
假如我们当老师的人,「你成绩要考好,考不好就没有前途」,「考不好,我就打你」,不断的引导孩子就是为分数、就是为名、就是为利,这不只没把他的分别执著拿掉,还把他的分别执著给增加了。有中学老师跟学生讲,「你假如分数考得不够好,你就没有资格快乐」,这种引导都是很有待商榷的地方。真正的乐在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在助人为快乐之本,假如孩子所有的眼光都只在分数上,他会斤斤计较,他哪来的快乐?我说得这么顺,因为我就是过来人。以前看人家分数考得比我好很难受,看人家考得比我低很高兴,这叫幸灾乐祸。所以难怪以前福报这么差,找工作都找不好,这都其来有自。不只是幸灾乐祸,还落井下石,人家考得比我们不好,我们还过去拿著考卷告诉他,「我昨天都没怎么念,就考比你还高」,你看人家听了多内伤?所以见人家痛苦的时候,不可生喜庆心,这都是厚道之处。
我们听到很多真实的例子,让我们觉得为人父母、为人老师,要好好的来思考这些问题。有一班的孩子,数学第一名是个女生。这个女生有一天请假,那天是考试,全班同学很好奇,因为大家都盯著要超过她,考得比她好,就问老师:「老师,她今天考试怎么没来?」结果那个女孩因为爷爷去世,所以请假,今天要去送爷爷。她的爷爷是数学教授,所以数学特别好,都会教导他这个孙女。老师就说今天这个同学她爷爷去世了,她要去送她爷爷,送终。结果全班同学非常高兴的说:「她爷爷终於死了!」你看人家死了爷爷,一点怜悯心都没有,想到的是我的机会来了,我可以考得超过她了,他终於不在了。
真的很恐怖,名利、功利会让一个人的怜悯心、爱心完全看不到。很多家长还打如意算盘,「没关系,他对人都这么竞争,这样好,他才能出头。」说实在的,现在这个时代是团队合作的时代,谁愿意跟这样的人合作?在哪张报章杂志上看到哪一个成功人士是因为自己成功的?没有众人的协助、爱戴、帮忙,不可能!诸位朋友,假如这样的人,你敢不敢跟他合作?人家死了父母,死了爷爷奶奶,他居然这么高兴,你敢吗?所以,当老师听到学生高兴的反应,全身起鸡皮疙瘩,说我到底在教一班人,还是教一匹狼?但是反过头来看,学生为什么这么在乎成绩?我们父母、老师有责任,要反省。父母的如意算盘也不要这样打:他出去都跟人家竞争,跟人家斗,回来好好孝顺我就好了。没这种事,他的心计较,对於一切人都会是这种心态,最亲的人当然受到的伤害就最大。
有一位企业家,我们台湾企业家到大陆,刚好经过黄河,他心里想这是我们华夏文明的母亲河。他看到黄河非常有那种缅怀之情,就请计程车司机停一下,叫计程车司机陪他,一起在黄河旁好好的感受感受,听听黄河的水声。停了没有多久,这计程车司机就哭起来了,他吓了一跳,一个大男人怎么这么哭?等司机稳定情绪之后就说,他最近遇到一件事,很难过。因为他们夫妻俩省吃俭用,就希望照顾好自己的宝贝儿子,所以好吃的、营养的都先让他吃,他每天给他一只鸡腿吃。
当然爱孩子、教育孩子要智慧,养育孩子要智慧,怎么样让孩子养得健康强壮,这不得不有正确的认识。你看现在的孩子吃的是愈营养,但是有没有愈健康?而且是愈有钱的家庭,愈不健康的占多数。明明有钱,怎么换不到健康?没有正确的常识。我自己教了几年书,很微妙,我曾经在山区教书,然后又在大都市教书。山区的孩子吃的比较没有那么营养,但是他们的身体比市区的强壮太多了,他们跑五圈、跑八圈,神态自若;都市里面的孩子,跑一、两圈就快上气不接下气。城市里的孩子吃太多肉,营养过剩。而且现在肉里面,大家其实都知道,含有过多的荷尔蒙、抗生素这些东西,甚至於农药。吃素跟吃肉的人,体内含有的农药,吃肉的是十五,吃素的是一,十五比一,这个数字也很惊人。因为所有的这些牛、羊都吃草,而这些植物、这些谷类也都喷洒农药,都入到它的肚子里面去。之后又给谁吃?给人吃。
除了农药以外,荷尔蒙也很麻烦,吃了太多荷尔蒙,人的生理病变。现在女孩子生理期有的八岁、九岁就来了,甚至还有更早的。听说有个妈妈坚持让孩子每天吃一个鸡蛋,鸡蛋里面的荷尔蒙现在更多了,好像好小,那个小孩子生理期就来了。这些都很值得我们教育孩子,要具备这些判断力。现代的肉尽量少吃,多吃这些根茎花果蔬菜,都有很高的营养,我们多去认识清楚。都被一般的说法给误解了,说什么吃蔬菜水果不够营养,其实不然。这些豆类、花果里面根茎叶所含的营养,绝对不亚於肉类,甚至还超过很多。大家可以去上网查这些资料,都很容易取得,这是在身体方面。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也要懂。你什么都给孩子,他学到的是自私自利,所有的人都应该替我服务,慢慢的都变成应该的,理所当然,他就不会感恩了。
所以食物都先给他吃了。有一天这计程车司机自己生病了,他的太太就想到,你生病了,就应该多吃些营养的东西。所以,把每天本来都要给孩子吃的鸡腿,就拿到先生面前说今天就你吃吧。结果先生手都还没有抬起来,说时迟那时快,突然一声啪,他的儿子给了他母亲一个耳光,然后对他母亲讲:「这个鸡腿是我的,怎么拿给爸爸吃?」这个都告诉我们,教育孩子不能宠,要有智慧去判断。你看这整个过程,都引导著孩子注重分数,注重自己的享受,都是自私自利的引导。父母应该把孝道、把爱心演给孩子看,这样才是真正爱护他。我们当老师的也应该反思到,不能把孩子完全引到一个功利的人生去。其实功利时时都是在那里贪求,贪心、欲望是不可能有满足的一天,所谓欲是深渊,这样的人生走下去,一定是患得患失,快乐不起来。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这些价值观我们有没有深植在孩子、学生的心目当中?
这个研究生他想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确实人把执著放下,把分别放下,身心清净,身心平等,这样的人生是很高兴的。放下自私自利,能替别人著想,施比受更有福,乐善好施这样的人生真的快乐。去掉孩子的执著,去掉这个盖子,最重要的是先把自私自利放下,他的人生才有快乐可言。这位研究生也很有追根究柢的心,所以他就想,我读这么苦,一定不对,他就跑去问他学校的导师。就问他说:老师,孔夫子明明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但是我怎么学得这么苦?他的老师听完之后,皱著眉头跟他说;「我跟你一样苦。」我们当老师的,愿不愿意引导孩子走向痛苦的人生?那我们怎么对得起我们这分志业?假如老师都不知道幸福快乐在哪里,那要赶快用心去学习,哪有人愿意把孩子、把学生引到痛苦去?
现在多少学子都希望以后能赚大钱,当企业家。其实我们看一看,现在企业家日子过得好吗?在大陆,近二十年左右的岁月,有一千二百个企业家自杀。你看他们的人生有多少的悔恨在其中?因为他们没有正确的人生思想,正确的人生态度,才会走成这个结果。一千二百个企业家自杀,跟我们有没有关系?你看现在多少为人的父母长者,都希望孩子以后扬眉吐气,赚大钱,净给他往这条路上推,这条路的结果是什么?那不得不思考。为什么他们会自杀?太多挺而走险,触动法网,太多禁不起财色名食睡的诱惑,把家庭都给搞砸了,内心做错了太多悔恨的事,想不开了。所以不打下这些做人做事德行的根基,能敌得过这世间的诱惑吗?能内心不空虚吗?这些结果都值得我们父母、老师深深反思,在他整个求学十多年的过程,我们到底少教了孩子什么?
他的导师跟他回答,「我跟你一样」,他很失望,回去了。但是又不死心,我再找一个系上最有名的老师。有名,哪个名?名字的名,不是明白的明,找到那个很有名的老师。现在很多的老师在学校人气不错,跟学生都勾肩搭背,其实那个不对,那个不叫跟孩子打成一片,那根本都太过了,都有一点谄媚学生。师生本来就要有一种礼节,一种分寸,师生就像父子,今天看一个儿子跟父亲这样勾肩搭背,没大没小,不对。对老师要有基本的一种敬畏之心,不然学生一随便,对老师们没有恭敬心,所有的学问都从对老师、对经典、对圣贤人的恭敬心中得来的。这个都很值得我们细细的去观察。
看到这个老师很有人气,就去问另外这位系上的老师,就问他,「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为什么愈读愈苦?结果这个老师想都没想,坚定的告诉他,「人生本来就是这样」。意思就是说,人生苦是正常的,不苦才是不正常。所以这个时代倒过来了,对的变不对,不对的变对了。这个时代,佛陀交代「依法不依人」,经典讲的是人生的真相,不是现在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那很可能都是错误的引导人生的价值观。孔夫子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是真的,人学了,人明白了,人觉悟了,理得心安是一定快乐的,一定不跟人起冲突的。但是错误的思想,就不断的增长我们的自私自利,增长去跟人争,去跟人斗,得不到当然痛苦。所以这个时代我们自己要去判断,什么样的善知识才能够跟随,不然跟错了,整个人生方向都误导了。
我们曾经听到一位年轻的女孩,她应该也二十几岁而已,她听了五天《弟子规》的课,在台上痛哭流涕。因为她跟到了邪师,做了让她父母肝肠寸断的事情,她现在事后想起来,觉得对父母非常有愧,就在台上发露忏悔。接著她说道,假如我先学《弟子规》,我就不会被邪师误导。因为《弟子规》一开头就告诉我「入则孝」,绝对不能做出让父母如此伤痛的事情。真的一部正法的经典,可以开人的慧眼,分辨是非善恶好坏,不然掉入邪师的错误思想里面就很麻烦。
我们从这八点来判断,第一要戒,持戒。戒就是佛菩萨、圣贤人的言语、行为,他们的行持把它记录下来就是戒律。在戒当中,像《弟子规》从头到尾也是戒。在佛法当中,有几个重要的戒律,像五戒,一个善知识绝对不会干杀盗淫妄酒,犯五戒的事情。当然戒有开遮持犯,可是开戒有一个根本,绝对不是为自己自私自利;开戒不离慈悲众生,这才能开。比方妄语,妄语是不好的,但是不是那个妄语的动作不好,根本上是心地是欺骗他人、陷害他人,这个心地是错的,然后再讲出妄语。但是假如这个心地是为了对方好,让他不要再犯更严重的错,或者是当下不要让他太伤心,这个善巧,出自慈悲,为对方设想的心出来,这个叫开戒。
在公案里面最明显的,有个猎人在追一只小白兔,小白兔跑在前面,被一个人看到这个小白兔往东边跑了。猎人跑过来就问这个人,小白兔刚从这里经过,它往哪里跑?这个人说往西边去了。他有没有妄语?这叫开戒。让他往西边去,这叫圆满,这叫利益所有的人。今天让猎人往西边去,他就不会犯杀戒,不会再造罪业,兔子也保全了它的性命。所以,有高度智慧的时候,事实上是可以事事无碍,理事无碍。这是举一个例子,在五戒当中有开。但是假如不是为了众生,而常常自己犯了这些罪过,这绝对是邪师,我们要冷静的自己去观察、去判断。
包含在《梵网经》上讲的,佛弟子「不谤国主,不作国贼」,假如公然对国家领导人毁谤、侮辱,造成整个国家的人心惶惶,这也是不妥的,也是不对的。在整个几千年的历史,佛弟子纵使遇到了不明理的君王,要迫害佛法,你看三武灭法,这个时候佛弟子没有一句毁谤,默默承受,这才是佛弟子的榜样。哪有还公然毁谤国家领导,侮辱国家领导?这都是不妥的地方。为什么三武灭法,这些君王做出不对的行为,我们还是忍辱下来?因为他不对,我们不可以跟著他意气用事。能忍得下来,「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不论现行而论流弊」。假如当下三武灭法的时候,佛弟子反抗,后面的皇帝会想,「你看佛弟子、出家人还会起来反抗政府」,他以后对佛法就会产生猜疑。可是当君王不对的时候,佛弟子依然忍辱,等这个时期过了,后面的皇帝想「佛弟子非常善良,非常守法,这是社会安定的重要力量」,马上又把佛法复兴起来了。这都是很重要的教诲,「不谤国主,不作国贼」。
《缨络戒经》上讲的,「不漏国税,不犯国制」,守一个地方的规矩。我们佛弟子假如开车常闯红灯,坐在旁边的这些亲朋好友看了,对我们学佛都打个问号。确实还是要不犯国制,给世间人、给社会大众做个好的榜样。这是戒的部分。
第二个,多闻,就是好学,就像孔老夫子讲,他学而不厌,学习从来没有厌倦。而学习没有厌倦,他的根本动力还是在慈悲为本。善知识内心时时把「众生无边誓愿度」放在心上,深怕自己学习的太懈怠,太晚有道德、学问来帮助大众。所以《华严经》上讲,要「勇猛精进,度一切众生出生死海」,这就是好学,多闻。《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参也是表好学不倦。而且这个好学是能向一切人,不同行业、不同年龄层的社会大众,都有一个向学、好学之心。
第三是证,他真正有契入那个境界。我们在师父很多的教诲当中,师父是真正给我们表演出来,「处逆境,随恶缘,不起瞋恚,业障尽消」,「随顺境,处善缘,不起贪痴,福慧全现」。所以一切境界都是修行的好机会,「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心」,这都是在一切境界当中息灭自己的贪瞋痴,勤修戒定慧。什么时候勤修戒定慧?那是在一切境界当中。所以师父这些修学的心得、体悟,都是很宝贵,我们要好好去珍惜。
第四是悲悯,这分大慈大悲的心。我们在哪里看出一个悲悯心?佛陀四十九年说法,没有一天休息,悲悯是不疲不厌,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孔夫子也是教不倦,一辈子也是认真教导弟子,因为他清楚,唯有这些学生、弟子们真正有道德学问,才能利益家国。所以这一分悲悯世界、悲悯天下的心,能够不疲不厌的来学习、教学。而且这个悲悯是平等的悲悯,不只是对人,对一切众生都是这样的心境。
再来第五,无畏,无畏是没有任何的畏惧。诸位朋友,我们现在生活当中有没有哪些畏惧?有没有哪些境界会害怕?对,降伏魔怨才能无畏,魔在哪里?魔不在外面,在我们内心的贪瞋痴慢疑,这些烦恼,五毒。假如我们没有贪瞋痴慢,任何境界来,我们也没有恐惧。我们只要能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我们就对一切境界没有恐惧,不怕被境转,不只不怕被境转,还勇於去承担。
阿难尊者在佛灭度之前作了一个梦,梦中梦到须弥山掉到他的头上,他双手把它撑住,也不觉得重。后来佛陀告诉他,承传整个佛法都要透过你把它说出来,承传整个正法的法脉。这个故事大家听过没有?没有听过?现在听过了。诸位朋友,谁是阿难?三千年前的阿难尊者是阿难。你看《地藏经》上讲,佛陀摩地藏菩萨顶,告诉地藏菩萨,汝之威德、汝之慈悲都不可思议。我灭度之后到弥勒菩萨来,这段时间就交给你,不要让众生堕到三恶道去了。摩地藏菩萨顶,给地藏菩萨摸头好多次,交代这件事交代了好几次,我们看了也很感动,你看地藏菩萨这么有担当。诸位朋友,谁是地藏菩萨?就是《地藏经》地藏菩萨!你看推得一干二净。
我们跟师长学习,一定都记得这些教诲,现在要拿起来用。佛是我们的性德,菩萨表我们的修德,所以哪一尊菩萨不是自己?哪一尊菩萨不是在引导我们,就要效法菩萨。什么时候效法?当下效法。哪有菩萨说「这些菩萨做的,我都做不到」,这就是生分别,生执著。一定要想著如何效法菩萨、如何做到,而不是找藉口说做不到,那我们就在佛门又增添了分别,增添了执著。
为什么交给地藏菩萨?因为地藏菩萨,整部《地藏经》最重要的精神,「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一分孝敬心。人有孝敬心,不堕三恶道,这个无畏也是能让众生不要再堕三恶道的恐怖,所以我们要义无反顾,能够把这个责任承担下来,没有恐惧。谁是地藏菩萨?我们是地藏菩萨,悲智愿行四大菩萨都是我们要去效法、学习的。这个勇於去承担,大家会想「怕我没能力」。有多少力就尽心尽力去付出,尽心尽力就是圆满;也唯有尽心尽力,能唤醒大众的这一分愿心。我们昨天提的那位善欢喜首菩萨那只鸟,就是在提醒我们这个精神。
第六,堪忍。忍得住,降伏得了自己的习气,忍得住一切人的毁谤、嫉妒、侮辱,甚至陷害都不会埋怨、不会冲突、不会计较。在《地藏经》当中有说到,「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这句经文对我们来讲,我们也是阎浮提众生,我们刚强难化在哪里要找出来。一定要对治习气,这叫严以律己,要忍住,不能再让习气再这样伤害我们的法身慧命,我们不愿意再做习气的奴隶。一切法得成於忍,首先要忍住、要伏住,要降伏习气,这是严以律己。但要宽以待人,所以这句「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在告诉我们,整个大众的根性是这个状态,所以我们更不能跟大众计较,更应该要能忍受这些磨难、境界。说实在的,当我们在忍受别人这些嫉妒、陷害的时候,那是真正在提升我们境界最好的机会。这些大的磨难、大的考验,才知道我们是真修还是假修。
佛陀的前世是忍辱仙人,他遇到歌利王这么大的恶缘,肢解他的身体,当下没有瞋恨心,忍辱六度行成就了。因为有这种堪忍的功夫,本来佛陀(释迦牟尼佛)是比弥勒菩萨晚成佛,因为这个精进,后来在弥勒菩萨前就成佛了。诸位朋友们、诸位同修们,我们听到忍辱仙人这个公案对我们有没有什么启示?故事不能白听,这个故事的精神我们要把它承传下来。释迦牟尼佛做到了,释迦牟尼佛是谁?释迦牟尼佛就是我们的自性,释迦牟尼佛也是在这个娑婆界最好的示范。释迦是仁慈,牟尼是清净寂灭,在一切境缘当中都不忘失慈悲心。释迦牟尼佛早成佛了,为什么?大慈大悲!希望早一点成佛,早一点能真正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我们如何早成佛?愈难的境界来,愈是我们修学的机会,所以感谢困难、感谢挑战,怎么还会瞋恨?堪忍就可以做得出来。
第七,无倦。没有厌倦,不疲不厌。一个好的善知识,那是真正都能够奉行、力行。在这几年来,我跟著杨淑芬老师在大陆推展中国文化,老师真的是无倦,不疲不厌。假如隔天要坐飞机到其他地方去,飞机上可能得坐三、五个小时,老师都会想,在飞机上有这段时间,我前一天就多干些活,干到天亮,然后上飞机睡觉,舍不得浪费时间。所以我有几次跟老师坐飞机,真的功力很高,一上飞机,飞机还没飞就已经睡著了。一路睡到飞机著陆,到达目的地,一落到地上就醒过来了,一分一秒都没有浪费掉。真的,也还是这颗慈悲为本的心。
最后是善语具,言语柔和,言语有智慧。善语是能时时抓住善巧方便,把学生、把他人的善根给唤醒。佛陀面对一个杀人魔王要伤害他,还是坚信他的佛性,所以看著他、对著他还是说著,「仁者,你止步」,还是尊称他仁者,还是非常柔软的言语。由於这分真诚信任,把这个杀人魔王的善根给唤醒了。善语具有时候另外一个情景,必须喝斥学生把他给唤醒,那也是善语。有一次有个学生身体快不行了,还想著要见佛陀,又走不到精舍,就麻烦当地的人去通报佛陀,说我不行了,我快要往生了,可不可以请佛陀来到这里,我还想见佛陀一面。去通报完,很快的佛陀带著学生就赶到现场,当下佛陀就对著学生讲,我平常是怎么教你的?难道你临终的时候要想我这个臭皮囊吗?这也是善语,不只提醒了这个学生,还提醒了所有来的学生。最重要的要提起正念,提起佛号,念佛求生净土才对,依教奉行才是真的见如来,而不是执著佛陀的色相。佛陀在四十九年的讲经当中,上百次劝我们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才是最重要的。
民国初年印光大师,我们十三代的祖师,那时候有这些弟子们跑去寺院看老和尚,老和尚看了就骂,你们来干什么?来看老和尚。看我这个臭皮囊干什么?还不去好好「敦伦尽分,老实念佛」。这些都是提醒我们,都是善语具。好,这节课我们就先上到这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