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篇东北大鼓书六祖惠能 - 高春艳居士主讲
长篇东北大鼓书六祖惠能  高春艳居士主讲  (第五十九集)  2006/3  北京  档名:52-183-0059

  第五十九回 朝廷诏请

  打起鼓板放开喉咙

  书接上回再续下情

  惠能他曹溪弘法群迷省

  真可谓高树法幢大振宗风

  南国的官民百姓把他崇敬

  一时间德音远播传颂美名

  这一日惠能正在说法度众

  忽然有守门沙弥来报急情

  言说是朝廷钦差门外候等

  惠能他当即率众出门相迎

  书中暗表,当年避离东山的神秀大师,在荆州当阳山苦修参悟数年,终於有成。为不负五祖的教诲之恩,他住持当阳山玉泉寺大施弘化,大开禅法,也享有盛誉,四面八方的求法问道者不计其数。因为惠能之禅行於岭之南,故称南宗;神秀之禅盛行河之北,故称北宗。北宗渐获如来禅之踪迹,南宗顿得祖师禅之神髓,所以人称南能北秀,南顿北渐。其实,法本一宗一种,只是人有南北,根有利钝,悟证有迟速而已。神秀大师在北方弘法享有盛誉,影响极大。但他没有贡高我慢之心,一直很敬重惠能,恨自己身居遥远的北方,无法亲近惠能,就派徒众到曹溪去听法。由此可见,神秀态度的光明,修养的纯粹,心量的广大,实为后人所难及。

  因为神秀比惠能出来弘法的时间早,惠能还在猎人队里避难的时候,神秀就已在当阳山玉泉寺大施弘化,名声大震了。女皇武则天非常崇信佛教,闻其贤名道誉,就下旨把神秀召赴京都。神秀入京的时候,受到朝廷隆重的接待,武则天不计君臣之别,亲自跪礼迎接,屈万乘之尊而稽首。我想,武则天当皇帝之后,唯一跪拜的人就是神秀,除了神秀之外,她恐怕没给任何人磕过头,这也是神秀的殊荣!武则天设内道场,让神秀在皇宫内讲法,尊他为国师。不光武则天经常向神秀求法问道,就是朝中的大臣们,也都执弟子礼,向神秀请问法要。此时的神秀早已苦悟见性,他向前来求法的大臣们开示说,「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由此可见,神秀已绝非当年那种「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窒碍,已与惠能相去不远了。但他为了弘扬禅宗正道,极力向武则天举荐惠能,说惠能得五祖大师衣法亲传,见证比自己高深殊胜,智慧比自己大,希望武则天下诏,迎请惠能入京与他一同弘法。

  诸位,说到这里,我产生许多的感慨。当年五祖大师要传衣付法,选拔第六代祖师的时候,神秀是大家公认的最有资格继承衣法的人;用现在的话说,他是最佳的候选人。他当时写了一首诗,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此诗虽未悟透祖师顿门大义,但境界也已经相当不错,倘若没有竞争机制,这第六代祖师非神秀莫属。恰巧当时在寺院里打杂舂米的惠能,对此诗不以为然,也做了一首诗,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诗的大悟境界,竟得到了五祖大师的赏识,五祖大师竟将衣法密授与惠能,让惠能做第六代祖师。

  书生学者出身的神秀,又是全寺僧人的教授师,五祖没传他衣法,却传给一个做苦工的俗人,砍柴樵夫卢惠能,这巨大的反差,谁能接受!全寺的僧人都不服,可是神秀却没觉得委屈。他不仅没有生出「既生瑜,何生亮」这种怨天尤人的情绪,反而更加激发他十年苦修於当阳山,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他终於苦悟见性。最最难能可贵的是,以神秀现在的身分和声望,完全可以和惠能抗衡,和惠能平分秋色。可他一切都为众生著想,不为自己著想,他以法为重,以道为尊,名闻利养不介於怀,这正是一个出家人的本色。一个真正得道的解脱者,一定是虚怀若谷,不会执著於世间的一切名分和私利。他为了弘扬禅宗正法,向皇上举荐惠能,说惠能比自己智慧大,不顾自己的名誉。这种博大无私的胸襟雅量,谁能做到?多值得我们现代人仰慕效法,好好学习。

  武则天被感动得泪水滴

  禁不住仰天长叹把话提

  说了声大师实在了不起

  胸襟雅量无人能敌

  举贤不把仇隙来避

  称能不计自身利益

  自卑谦下不顾名誉

  竟称惠能智慧第一

  沙门达者心量无比

  世儒相轻令人痛惜

  武则天可是不容易被感化的人,可她竟被神秀的德风感动得含泪长叹:「贤者禅师,举贤不避仇隙,称能不计自名,沙门达者率皆如是,世儒相轻岂不愧煞?」武则天从此对神秀更加的敬重,并下诏在当阳山建置度门寺,以表彰神秀的道德。书中暗表,神秀后来被誉为「两京法主,三帝门师」,两京指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两京说法的法主,三位皇帝的老师,这三位皇帝是武则天、中宗和睿宗。这一称号足见神秀在佛教界的权势和地位,当时的王公大臣和京都学者、庶民,没有不望尘拜伏的。神秀活到了一百多岁,高寿而终。入葬的时候,皇帝亲自为他送葬到洛阳午桥,并下诏在嵩阳的辅山顶为他建造十三级的浮屠。神秀能获此殊荣,享受到如此的待遇,已是意料之中,因为他的德行太好了。也只有这样的胸襟雅量,才能有这样的成就,才配享受这样的福报,这叫量大福也大。

  三国时期的周瑜,如果能有神秀一半的心量,他也不会落得那么可悲的下场。周瑜才华横溢,年轻有为,他本来可以在事业上取得一番成就。可他偏偏染上嫉妒病,狂妄自大,量小气短,以致遗恨千古,贻笑后人。嫉妒别人的才能决不能减少自己的无知,在别人的成绩面前,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真正拿出点自己的东西来。无论在史册上还是现实生活中,品德高尚的人、有抱负、有成就的人是决不会嫉妒别人。他们看到别人超过自己,不但不嫉妒、不贬低,反而还更加的赞赏他、扶植他、欢迎他,并向他学习。因为在他们看来,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使自己学识日进。

  因为惠能在南方弘法,名冠南国,武则天久仰其智慧,再加上现在有神秀大师的推荐,武则天就一心巴火要把这位禅门祖师请到宫中给她说法。万岁通天元年,武则天派遣中书舍人吴存颖,持诏到曹溪迎请惠能入宫当国师。国师那地位可高,那是皇帝和全国民众的老师。神秀大师道德高尚,惠能大师也是学德俱优。因为他知道,神秀已经事业有成,弘法北方,深受国民的尊敬,自己就不能再去了。所以他当即辞绝:「吴大人,请恕惠能难以从命,现下北方已有神秀大师和慧安大师在弘法,我就不必去了。先师五祖说我与南方有缘,所以我要谨遵先师遗训,弘法南方,广度南方有情。」诸位,被帝王召见,那是何等的荣耀!要是一般的世间人,没有这个机会,都得千方百计的创造这个机会,可惠能呢?有了机会却辞却不就。他这叫现身说法,做出了一个出家人远离名闻利养,谨守出家人本分的好榜样,这是身教!

  吴存颖当即被惠能的品行深深的感动:「大师能遵先师遗言而行佛事,不改初衷,实令举世钦仰。但身为国师不是更能弘法度众,有益佛教吗?」「大人有所不知,这要因缘合和才行,有所为而为便成了落俗的妄想。」「大师您不奉召入京,就不怕圣上降罪吗?」「不怕,圣上既派人来请,就说明她是个有心之人,道由心悟,非语言所能表诠,岂不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吗?」「下官愚痴,还请祖师指点。」「指点只是给你方向而已,路应靠你自己去走。修佛见性的道理并非一问一答之间就可以言明,我只能告诉你心法的要旨。如果对一切善恶都不去思量,见悟非悟,驱污逐臭,自然会悟入清净之地。常明常寂,妙用无量,竭力勘破本心,识自本性,当下即佛。」

  「多谢祖师开示,但不知本官回宫后,如何向圣上交代?」「你转告圣上,说法的人没有什么可说的,听法的人也没有听到什么,正如《金刚经》中所言,说法者无法可说,只有她自己体会才能明了。」「圣上能明白您的意思吗?」「圣上能明白,我就不必去了,若是不明白,我去也无益。」诸位,惠能大师的回答太好了。明心见性就是自我开发自我的心性本体,使之心性本体突然显现,不是言说可到的,不是别人能帮的。否则的话,五祖怎么能把衣法不传神秀,而传给一个一天也没教过的俗家人卢惠能?就是因为别人帮不了忙,如果能帮,那五祖大师一定会帮神秀,他不会帮惠能的。要知道,禅宗顿悟法门就是靠自己自修、自悟、自证,别人是没办法帮忙的。到了这个地步的人自然明白,未到这个地步的人说也没有用,正所谓「高山流水一曲琴,伯牙子期是知音,有声弹到无声处,便见幽然太古心」。惠能这样回绝,也是在暗示武则天,道由心悟,非语言所能满足。

  吴存颖回宫后把此情奏知武则天,那武则天是何等人也,一听当时就火了:「好个不识抬举的和尚,竟敢拒诏不来,目无圣上,朕要拿他入京问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