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篇东北大鼓书六祖惠能 - 高春艳居士主讲
长篇东北大鼓书六祖惠能  高春艳居士主讲  (第三十九集)  2006/3  北京  档名:52-183-0039

  第三十九回 幸福在心

  话说惠能高妙的佛学见解,使曹溪乡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每天都有许多乡民们请求他给开示佛法。这些乡民们对佛法的理解有深有浅,问这问那,有的问:「都说学佛能解除人生痛苦,可我们学佛多年,为什么不快乐?」惠能听了他们提出的问题,就问他们:「要想快乐并不难,首先你得弄明白为什么活著。」这些人有的说死亡太可怕了,不想死;有的说想老年享受,所以现在就得拼命劳动;有的说一家人还靠自己养活,自己不能死,得给他们赚钱。

  惠能听了他们各自的回答,便直言相告:「怪不得你们活得不快乐,因为你们想到了死亡、老年、被迫劳动,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为什么有的人有了金钱之后很烦恼,有了爱情之后很痛苦,有了名誉之后却很忧虑?」众乡民们无言以对,惠能告诉他们:「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空洞,要落实在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名誉要服务於大众,才有快乐,爱情要奉於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於穷人,才有价值。」惠能开示的妙。要知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它的价值,一滴水有一滴水的价值,一滴水你把它浇到花上,花受益,这个水本身就有了价值。要想发挥一滴水的作用,就要把它放入大海中,让它永不消失。我们每个人都如滴滴清水,溶入於社会大众中,其价值自然显现,成长才会更有意义。

  世上人都想把幸福寻求

  整日里忙忙碌碌苦营谋

  辛苦中只换来物质享受

  为此事却把人生快乐丢

  真幸福原来是一种感受

  就好像拈花微笑禅意留

  心地里无私知足乐常有

  若贪婪永远被关门外头

  服务於人群幸福来招手

  人生的快乐在奉献中求

  有很多人都说自己活的累,但又不敢止步,因为忙能换来无穷的物质享受,为此却丢失了不少的人生乐趣。要知道,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成有败的人生是合理的,有苦有乐才是人生的充实。人们若是能了解到禅的妙意,一定会在生活中以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为动力,实现人生,奉献人生。因为人生的价值在於为人群、为社会、为众生,这种人生取向,最终会把自己融入於社会,融入於大自然。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是宇宙的一部分,所作所为都要以社会为依归,以大自然为依归。在为人群服务当中几乎可以达到忘我的境界,人应该让自己的生命发光,把自己所学的一切拿来服务众生。

  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心态,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截然不同,同一事物在不同心灵当中会引发出不同的感受。巴黎铁塔即将盖好的时候,记者去采访那些民工,问他们为什么来建铁塔,在盖塔过程当中有何感受?他们心态不一,感受也不一样。有的说没办法,家里没钱,只好来赚钱,生命太苦了;有的说盖塔可以赚钱,赚了很多钱能出国旅游,可以享受;有的说我这辈子太幸运了,能有机会参与这种历史性的工作,我觉得很快乐,所以大家都休息的时候我还在工作。您看看,不一样的心态就有不一样的答案。从工作里面找到生命的意义,那他就没有下班了,他就会真正的快乐。

  我现在发现,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的全体员工,他们就从工作当中找到了乐趣。他不用任何领导监督,也不用任何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他们每个员工每天都工作到深夜,不疲不倦,而且还觉得工作当中其乐无穷。我觉得修行人也是不应该有假期的,如果学佛之后还觉得自己活得很累,活得不快乐,那就不是修行。如果能了解到禅意,凡事换一个角度去看,你就会觉得世界真完美,人生很快乐。说有这么一个父亲,让他两个儿子到城里去发展,可是他大儿子到了一个礼拜之后就跑回来了,愁眉苦脸的向他父亲抱怨,说:「爸爸,城里不能住!那简直不是人待的地方,太苦了,连喝水都得花钱买,我可再也不去了。」可是他二儿子没回来,一个月以后他给他父亲来了一封信,说:「爸爸,多亏您让我到城里来发展,这里太好了,满地都是钱,连水都可以卖钱,我决定留在这里发展,不回去了。」您看看,亲哥俩对同一个城市的看法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乐观的人,他永远看到好的一面,悲观的人,他永远生活在黑暗里面。有很多人认为学佛是对死亡的寄托,那您就错了,学佛不是对死亡的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禅门中有则公案,叫「文德担水」,说的是唐朝宰相裴休,非常信佛,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有个文才过人的儿子叫裴文德,年纪轻轻就考中状元,被封为翰林。裴休想,儿子这么年轻就青云直上,难免在人生路上会走邪,甚至还会跌大跟斗,得让他吃点苦。所以他就把他儿子送到寺院里,让他儿子在寺院当中苦行参修,先从苦工当中的水头和火头做起,让他挑水劈柴。您想,那裴文德原来是养尊处优的阔公子,现在又是飞黄腾达的大翰林,这么重的活他能吃得消吗?

  有一天天气炎热,裴文德担水累得满身是汗,他心中抱怨,说「翰林挑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正巧被打这里经过的无德禅师给听到了,无德禅师冲他一笑:「老僧一炷香,能消万劫粮。」裴文德一听心有所悟,从此他息心敛性,他坚持苦作,渐渐的把劳作苦役当作是一种乐趣。无德禅师的话回应的相当巧妙,他是在告诫裴文德,不要把苦行看得令人难以忍受。要从中体味出规律和法则,体味到禅的精神,因为禅的本体乃是在一切事物当中。只有如此生活,才显得妙悦自在,才有真正的乐趣,应该说,愈是艰苦的地方就愈应该体味到这一点,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一般人在创业当中都能禀承这种精神,可是一旦事业有成,身缠万贯之后,就很容易失去自我。待人接物彼此在一种利益场中相互利用,会增添很多的烦恼,这时候就需要有禅这服解药来填充他精神上的空白。所以,过去欧阳大师说,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当今之世所必需。有很多人有了事业的成功之后,把财产资助在孤儿的身上,为国家解难,为社会分忧,这种行动就是菩萨行,就是禅门的精神。人学知识学技能,如果只为了自己将来有好的工作,好的生活条件,只为了自己享受,那他不会有真正的快乐。广学多闻,要像观世音菩萨那样具有千手千眼,具有十八般武艺,为了服务众生,救苦救难,要把自己的人格身心发挥到最高点,那才有真正的快乐。

  惠能高妙的佛学见解,使曹溪乡民非常的佩服。李氏夫人和志略一家也随众听惠能的开示,都获益匪浅。尤其是李氏夫人,这些年来她天天诵经礼佛,从不间断,她修行精勤,身体硬朗,心情舒畅,听到惠能的开示犹如甘露润心一样。听过惠能「辞母离家」那段书的人一定还记得,李氏夫人要支持惠能求法学佛的情景。当时把惠能感动得泪流满面,匍匐於地,向母亲表示,说自己一定要尽一生去修习佛法,并让母亲听闻佛法,脱离三途八难之苦。惠能的确说到做到,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他每天都到母亲房中为母亲说法指迷,使李氏夫人得到惠能的教化之后,修行上更上一层楼,惠能这种做法才是真正的大孝。惠能来曹溪的这段时间,李氏夫人沐浴在菩提智慧的慈雨甘露中,日复一日的身心清净,惠能也很快慰。

  有一天,惠能安住在寂静的境界当中,突然心中有一种很悲哀的思想产生,他知道这是母亲要辞世了。他急忙来到母亲房中,想为母亲送行,跟母亲做最后的话别。说也奇怪,李氏夫人自己也知道自己要离开人世了,这叫修的好,修的定慧深,心地清净,就能预知时至。

  李氏她修行用功定慧深

  她已经预知时至令人钦

  只见她拉住惠能言语诚恳

  叫能儿为娘之言你记在心

  为娘我如今尘缘已尽

  只盼你续佛慧命报佛恩

  弘法利生你应多勤奋

  指迷津要拔众生於沉沦

  众生需要你法雨滋润

  望我儿勇猛精进光大禅门

  「能儿,为娘如今已年过七旬,尘缘将尽。为娘这一生辛苦忙碌,无能为大众做事,所幸为娘有你这样一个智慧非凡的儿子,不但引为荣耀,也感到十分的安乐,觉得真正的幸福。在我生命的最后时刻,能有你陪伴在身边相送,所有的言语都道不尽为娘心中的欢喜。但愿我儿能大行佛道於世,上报佛恩,下化众生,为娘更是大感欣慰。」惠能闻听,急忙跪地含泪向母亲叩头。「能儿,你快快起来,你本是佛门祖师,怎么能跪拜於我?这不是有辱佛祖,折煞为娘了吗?」「娘,孩儿虽得佛法正果,可这肉身仍是母亲所赐。况且,孩儿亦未行剃度之礼,叩拜母亲养育教诲之恩理所当然。不知娘亲还有何教诲,孩儿一定谨遵慈命。」「能儿,你今后要拯救的是万民众姓,你不能抛却这狭隘的亲情,如何弘扬佛法大业?娘希望你能发佛陀之慈心导世化俗。」「娘,孩儿一定发扬佛法正义,净化世间人心,以此报答慈母深恩。」「好孩子,能儿,你快去把志略母子叫来,为娘要和他们话别几句。」「是。」惠能叫来了刘志略母子,李氏夫人与他们话别之后,便安详的在榻上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