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东北大鼓书六祖惠能 高春艳居士主讲 (第二十四集) 2006/3 北京 档名:52-183-0024
第二十四回 神秀作偈
话说东山寺的方丈五祖大师,为选拔真龙,传衣付法,让徒众每人做一首偈颂给他看。可这些徒众们没有勇气来作,因为他们都觉得自己的修为、觉受不如上座教授师神秀,人人都不敢作偈。当时只有神秀作出一首偈颂想向五祖大师呈递,可又没有这个勇气。前后经过四天,他一共去方丈室前十三次,都没敢向五祖大师呈递。他站在方丈室外心内焦急,独自徘徊。这方丈室外法堂前有画廊三间,粉刷得洁白如雪,是五祖大师准备请画师在这里画「楞伽经变相图」和五位祖师法脉图的。神秀眼望著画廊,突然计上心头。
神秀他忽然计上心间
眼望著步廊露出笑颜
这廊壁干干净净洁白一片
我何不把这诗偈书在上边
暗中请祖师来给评判
也好能为我解开疑团
倘若能得到祖师称赞
说明我神秀与法有缘
五祖若说是自性没见
枉费我山中修行这些年
神秀打定主意,立即回房,备好了笔砚。挨到三更人们静息之时,他手执油灯,背著众人,悄悄来到法堂的画廊前,呈出自己的心地,把自己的诗偈工工整整的大书於画壁之上。这首心偈就是他的内心所见,说的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菩提树原名叫毕钵罗树,是印度一种常绿的亚乔木。昔日释迦牟尼佛在毕钵罗树下完成了正等正觉,证到了无上菩提,因此称毕钵罗树为菩提树。此菩提树不是向外积功累德,我们自身的五尺之躯就是菩提树。神秀说的是,众生的身体就像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镜台,要时时不断的掸拂擦拭,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光明的本性。
他书写完毕,诵读一遍,见书写无误,他这才悄然回房,熄灯上床。此时虽已夜深,可他毫无困意,翻来覆去,只想著自己的诗偈能否过关。心想,如果五祖大师看到偈颂说好,那说明我神秀与佛的心印妙法有缘,我定要高树法幢,弘扬禅学,普度群迷。若是五祖说偈颂作得不当,那就是我自迷,宿昔业障太重而没有开悟。也不知五祖大师会怎么说,唉!他老人家圣意难测。神秀翻来覆去,直到五更天他才合眼睡去。其实五祖大师没等见到神秀的偈颂,就知道神秀没有见自性,为什么?真正明心见性之人,於一言之下即须得见,随时随地便可与祖师心地相通,不须造作思惟。凡是思量拟议用心琢磨的人都不得见自性,何况前后已经四天,神秀也没向他呈偈,所以五祖大师就知道神秀没见自性。
天亮后,五祖大师陪同应邀前来的宫廷供奉官著名画家卢珍,来到了画廊前准备绘画。五祖突然发现画壁上有一首诗偈,心想,这准是哪位僧徒作完了诗偈,自己心里没有把握,不敢直接向我呈递,才於深夜悄悄写在这画壁之上,等我观看评说。我要说他做得好,他才出来承认,我要说他做得不好,他必然悄悄隐去。就凭这一点,就知他把握不住,心性未明,更谈不上见性了。因为见性是来自自家见悟,如观指纹,自自然然,自然呈现。若自心见得如来,自性见得真切,岂能无自信?何必要等他人说短论长,是与不是?
五祖想至此,来到偈颂前注目一看,果然不出所料,作偈之人确实未得究竟。偈中句句有相,第三句「时时勤拂试」是看心,看心则心有所住,第四句「勿使惹尘埃」那是看净,看净则心住净相,故看亦是妄,妄在又哪得见性来?这是很明显的站在渐次进修的方便上,由勤息烦恼而期妄尽入实的法门。这可以说是渐修禅,实未悟透祖师顿门大意。五祖一看作偈之人是想巧取试探,不觉摇头叹息:「真是用心良苦!」俗话说知徒莫若师,五祖大师的徒众虽多,但每个人修行的深浅程度他都掌握。虽说此偈没有悟透祖师顿门大意,但依渐宗来说,也非常的难能可贵。在他的众多徒众当中,能作出这样诗偈的也只有那么三五个人,他细度笔迹和语气,就知道是神秀所作。
五祖转脸看了看卢珍:「卢供奉,老衲有劳您远道而来,是想在此绘画,把楞伽法会的情形和五位祖师代代相传的故事画出来供养大家,以鼓励人们虚心向道。不料此处已有一首心偈,就不劳供奉再绘画图像了。佛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只保留这首心偈给众人诵念受持吧!」五祖见神秀功夫未离有相,竟举引经文来论定此偈的不见自性。这是五祖以行动来破神秀偈的未免有相之执,也是五祖对神秀偈的老实批评。五祖这一微妙的做法,就是表示要著眼在无相上才能得见自性。
卢珍一听不用绘画了,当即告辞五祖离寺而去。卢珍走后,五祖大师命人去传唤全寺的比丘都到画廊前焚香礼拜。不多一时,众僧齐聚画廊,五祖大师手指墙上的偈颂对众宣示:
五祖手指偈颂当众宣布
叫一声众位比丘听清楚
老衲索偈已日有五
不见诸位把偈颂出
幸喜这贤者遵我嘱
画壁上书偈透功夫
此偈清净可以自度
时时拂拭不能染污
你们要虔诚用心记住
恭敬礼拜焚香诵读
照偈修行大有好处
断恶向善不堕三涂
三涂指的是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众人一听,五祖大师称赞此偈作得好,又说照偈修行能大有好处,不堕三途恶道,大家心里非常高兴,立即跪在地上焚香礼拜。那么五祖大师既然知道神秀之偈没见自性,他为什么还让众人受持?诸位,神秀之偈虽然没有悟透祖师的顿门大意,但却是一种很必要的渐修功夫。凡是不能从顿宗直指进入的人,可以依此偈来渐修,理虽顿悟,事须渐修。若是依悟后渐修来说,神秀之偈自有其保任的丰功,也非常希有难得。所以,神秀的这首示法诗也算是禅宗史上有名的禅诗,不可小看,它可以接引中下根性的人。
五祖大师走后,众僧可就议论开了:「我说这首心偈到底是哪位贤士所作?竟劳五祖大师如此的称赞。」有位老僧当即合掌:「阿弥陀佛,我观此偈身心清净,不住不染,断非一般僧徒所能作得。此偈清净自高,酷似秀上座之语,此书行笔娟秀,也酷似秀上座之笔,非秀上座不能也。」大家一听,「对!咱们的秀上座道德高、学问好,这首诗偈准是他作的。大师说让咱们焚香礼拜,照偈修行,大有好处,咱们赶快拜吧!」众僧一边说著一边跪拜。
单说神秀,天到五更之时他才合眼睡去,他正睡得香甜之时,却被这阵阵的念诵声把他给惊醒。他心中一惊,急忙披衣下床来到法堂切近查看,这一看使他惊喜异常。他背著众人悄悄的回到自己的寮房,回想自己随五祖大师多少年的修行往事,深感五祖对自己的教诲之恩,器重之德。当夜三更,五祖派侍者把神秀传唤到方丈室。神秀以为五祖大师深夜传唤定是向他私嘱衣法,所以他进门一言没发就先给五祖跪拜。五祖心知其意:「神秀,此间无人,你且起来说话。」这要是往常,神秀会大大方方的站起来,可今天,他为向五祖求法,不仅跪著没动,而且连说话的声音都有些不自然了:「弟子不敢,弟子理当叩听师父法旨。」五祖大师深知神秀修道的虔诚,更理解神秀对自己的敬爱和今夜之情。他不愿意伤神秀的心,揭开这个令神秀十分痛苦的谜底,可是他又不得不这样做。大众之下五祖给他留面子,因为神秀是大众的教授师,现在五祖就得跟他说真话了。
「神秀,那南廊的心偈可是你做的?」「是弟子所做,但弟子愚迷,不敢妄求祖位,只是想请师父印证,看弟子是否有些智慧,求师父慈悲,钦加点化。」「神秀,你这首心偈还没有见到真如本性,你还是个未曾进门入室的门外汉。你这首心偈,要是凡夫之人照此修行,自可净修身心,不造恶业。但若想依此偈的见解去觅无上菩提,寻求至高无上的佛理,便不可得也。因为无上菩提必须要在一言之下立即认识自己的本心,明见自己的本性。要知道,自性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在一切时间中都能念念自见自性,知一切法都是圆融无碍,没有一点窒塞不通的地方。你要是一样真了,便样样真了,万事都到如如不动的境界上,这如如不动的心才是真实的。你如果能有这样的见地,才是无上菩提的本性。」
神秀一听痛苦万分,酸楚的泪水夺眶而出:「弟子有负恩师教诲,实是惭愧之极!」「神秀,你不要难过,你也不是没尽心力,可这学佛之事用不得世间聪明,须得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了解别人是聪明,看清自己才是智者。你先回去思惟证悟一两天,再做一偈给我看看。如果你能入法入门,悟透自性,我便把祖师的衣法传付给你!」神秀一听,含泪叩拜五祖,转身离去。五祖大师天天等著神秀前来呈偈,可是一连等了好几天,神秀也没来。五祖大师知道神秀还是没悟,心想,既如此,我何不让那卢惠能金鲤跳龙门,玉龙腾九天。
第二十四回 神秀作偈
话说东山寺的方丈五祖大师,为选拔真龙,传衣付法,让徒众每人做一首偈颂给他看。可这些徒众们没有勇气来作,因为他们都觉得自己的修为、觉受不如上座教授师神秀,人人都不敢作偈。当时只有神秀作出一首偈颂想向五祖大师呈递,可又没有这个勇气。前后经过四天,他一共去方丈室前十三次,都没敢向五祖大师呈递。他站在方丈室外心内焦急,独自徘徊。这方丈室外法堂前有画廊三间,粉刷得洁白如雪,是五祖大师准备请画师在这里画「楞伽经变相图」和五位祖师法脉图的。神秀眼望著画廊,突然计上心头。
神秀他忽然计上心间
眼望著步廊露出笑颜
这廊壁干干净净洁白一片
我何不把这诗偈书在上边
暗中请祖师来给评判
也好能为我解开疑团
倘若能得到祖师称赞
说明我神秀与法有缘
五祖若说是自性没见
枉费我山中修行这些年
神秀打定主意,立即回房,备好了笔砚。挨到三更人们静息之时,他手执油灯,背著众人,悄悄来到法堂的画廊前,呈出自己的心地,把自己的诗偈工工整整的大书於画壁之上。这首心偈就是他的内心所见,说的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菩提树原名叫毕钵罗树,是印度一种常绿的亚乔木。昔日释迦牟尼佛在毕钵罗树下完成了正等正觉,证到了无上菩提,因此称毕钵罗树为菩提树。此菩提树不是向外积功累德,我们自身的五尺之躯就是菩提树。神秀说的是,众生的身体就像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镜台,要时时不断的掸拂擦拭,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光明的本性。
他书写完毕,诵读一遍,见书写无误,他这才悄然回房,熄灯上床。此时虽已夜深,可他毫无困意,翻来覆去,只想著自己的诗偈能否过关。心想,如果五祖大师看到偈颂说好,那说明我神秀与佛的心印妙法有缘,我定要高树法幢,弘扬禅学,普度群迷。若是五祖说偈颂作得不当,那就是我自迷,宿昔业障太重而没有开悟。也不知五祖大师会怎么说,唉!他老人家圣意难测。神秀翻来覆去,直到五更天他才合眼睡去。其实五祖大师没等见到神秀的偈颂,就知道神秀没有见自性,为什么?真正明心见性之人,於一言之下即须得见,随时随地便可与祖师心地相通,不须造作思惟。凡是思量拟议用心琢磨的人都不得见自性,何况前后已经四天,神秀也没向他呈偈,所以五祖大师就知道神秀没见自性。
天亮后,五祖大师陪同应邀前来的宫廷供奉官著名画家卢珍,来到了画廊前准备绘画。五祖突然发现画壁上有一首诗偈,心想,这准是哪位僧徒作完了诗偈,自己心里没有把握,不敢直接向我呈递,才於深夜悄悄写在这画壁之上,等我观看评说。我要说他做得好,他才出来承认,我要说他做得不好,他必然悄悄隐去。就凭这一点,就知他把握不住,心性未明,更谈不上见性了。因为见性是来自自家见悟,如观指纹,自自然然,自然呈现。若自心见得如来,自性见得真切,岂能无自信?何必要等他人说短论长,是与不是?
五祖想至此,来到偈颂前注目一看,果然不出所料,作偈之人确实未得究竟。偈中句句有相,第三句「时时勤拂试」是看心,看心则心有所住,第四句「勿使惹尘埃」那是看净,看净则心住净相,故看亦是妄,妄在又哪得见性来?这是很明显的站在渐次进修的方便上,由勤息烦恼而期妄尽入实的法门。这可以说是渐修禅,实未悟透祖师顿门大意。五祖一看作偈之人是想巧取试探,不觉摇头叹息:「真是用心良苦!」俗话说知徒莫若师,五祖大师的徒众虽多,但每个人修行的深浅程度他都掌握。虽说此偈没有悟透祖师顿门大意,但依渐宗来说,也非常的难能可贵。在他的众多徒众当中,能作出这样诗偈的也只有那么三五个人,他细度笔迹和语气,就知道是神秀所作。
五祖转脸看了看卢珍:「卢供奉,老衲有劳您远道而来,是想在此绘画,把楞伽法会的情形和五位祖师代代相传的故事画出来供养大家,以鼓励人们虚心向道。不料此处已有一首心偈,就不劳供奉再绘画图像了。佛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只保留这首心偈给众人诵念受持吧!」五祖见神秀功夫未离有相,竟举引经文来论定此偈的不见自性。这是五祖以行动来破神秀偈的未免有相之执,也是五祖对神秀偈的老实批评。五祖这一微妙的做法,就是表示要著眼在无相上才能得见自性。
卢珍一听不用绘画了,当即告辞五祖离寺而去。卢珍走后,五祖大师命人去传唤全寺的比丘都到画廊前焚香礼拜。不多一时,众僧齐聚画廊,五祖大师手指墙上的偈颂对众宣示:
五祖手指偈颂当众宣布
叫一声众位比丘听清楚
老衲索偈已日有五
不见诸位把偈颂出
幸喜这贤者遵我嘱
画壁上书偈透功夫
此偈清净可以自度
时时拂拭不能染污
你们要虔诚用心记住
恭敬礼拜焚香诵读
照偈修行大有好处
断恶向善不堕三涂
三涂指的是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众人一听,五祖大师称赞此偈作得好,又说照偈修行能大有好处,不堕三途恶道,大家心里非常高兴,立即跪在地上焚香礼拜。那么五祖大师既然知道神秀之偈没见自性,他为什么还让众人受持?诸位,神秀之偈虽然没有悟透祖师的顿门大意,但却是一种很必要的渐修功夫。凡是不能从顿宗直指进入的人,可以依此偈来渐修,理虽顿悟,事须渐修。若是依悟后渐修来说,神秀之偈自有其保任的丰功,也非常希有难得。所以,神秀的这首示法诗也算是禅宗史上有名的禅诗,不可小看,它可以接引中下根性的人。
五祖大师走后,众僧可就议论开了:「我说这首心偈到底是哪位贤士所作?竟劳五祖大师如此的称赞。」有位老僧当即合掌:「阿弥陀佛,我观此偈身心清净,不住不染,断非一般僧徒所能作得。此偈清净自高,酷似秀上座之语,此书行笔娟秀,也酷似秀上座之笔,非秀上座不能也。」大家一听,「对!咱们的秀上座道德高、学问好,这首诗偈准是他作的。大师说让咱们焚香礼拜,照偈修行,大有好处,咱们赶快拜吧!」众僧一边说著一边跪拜。
单说神秀,天到五更之时他才合眼睡去,他正睡得香甜之时,却被这阵阵的念诵声把他给惊醒。他心中一惊,急忙披衣下床来到法堂切近查看,这一看使他惊喜异常。他背著众人悄悄的回到自己的寮房,回想自己随五祖大师多少年的修行往事,深感五祖对自己的教诲之恩,器重之德。当夜三更,五祖派侍者把神秀传唤到方丈室。神秀以为五祖大师深夜传唤定是向他私嘱衣法,所以他进门一言没发就先给五祖跪拜。五祖心知其意:「神秀,此间无人,你且起来说话。」这要是往常,神秀会大大方方的站起来,可今天,他为向五祖求法,不仅跪著没动,而且连说话的声音都有些不自然了:「弟子不敢,弟子理当叩听师父法旨。」五祖大师深知神秀修道的虔诚,更理解神秀对自己的敬爱和今夜之情。他不愿意伤神秀的心,揭开这个令神秀十分痛苦的谜底,可是他又不得不这样做。大众之下五祖给他留面子,因为神秀是大众的教授师,现在五祖就得跟他说真话了。
「神秀,那南廊的心偈可是你做的?」「是弟子所做,但弟子愚迷,不敢妄求祖位,只是想请师父印证,看弟子是否有些智慧,求师父慈悲,钦加点化。」「神秀,你这首心偈还没有见到真如本性,你还是个未曾进门入室的门外汉。你这首心偈,要是凡夫之人照此修行,自可净修身心,不造恶业。但若想依此偈的见解去觅无上菩提,寻求至高无上的佛理,便不可得也。因为无上菩提必须要在一言之下立即认识自己的本心,明见自己的本性。要知道,自性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在一切时间中都能念念自见自性,知一切法都是圆融无碍,没有一点窒塞不通的地方。你要是一样真了,便样样真了,万事都到如如不动的境界上,这如如不动的心才是真实的。你如果能有这样的见地,才是无上菩提的本性。」
神秀一听痛苦万分,酸楚的泪水夺眶而出:「弟子有负恩师教诲,实是惭愧之极!」「神秀,你不要难过,你也不是没尽心力,可这学佛之事用不得世间聪明,须得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了解别人是聪明,看清自己才是智者。你先回去思惟证悟一两天,再做一偈给我看看。如果你能入法入门,悟透自性,我便把祖师的衣法传付给你!」神秀一听,含泪叩拜五祖,转身离去。五祖大师天天等著神秀前来呈偈,可是一连等了好几天,神秀也没来。五祖大师知道神秀还是没悟,心想,既如此,我何不让那卢惠能金鲤跳龙门,玉龙腾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