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东北大鼓书六祖惠能 高春艳居士主讲 (第六集) 2006/3 北京 档名:52-183-0006
第六回 闻经悟道
话说惠能於市卖柴,被两个恶棍打得伤痕累累,疼痛难忍。他想吃力爬起来,这一用力,浑身伤痛加剧,头晕目眩,昏倒在地。两恶棍的拳脚太重了,把惠能打的软肋都受了重伤。围观的人们急忙上前把他唤醒,扶起来。惠能伸手一摸怀中的那块月饼,早已碎撒在地,拾不起来了,不由一阵心酸。他提起扁担,摇摇晃晃朝家中走去。但说李氏夫人在家中左等右盼不见惠能回来,李氏夫人可有点担心了。虽然说惠能善良、聪明,可是他毕竟是个年仅十三岁的孩子,集市人多,车马很乱,山路崎岖行走不便,是不是出什么事了?李氏夫人想至此,不敢再往下想了。她提心吊胆的站在门外,东张西望看著惠能,就见惠能打远处摇摇晃晃走了回来,李氏一惊,急忙迎上前去:「能儿,你怎么浑身伤痕累累,出什么事了吗?」惠能本不想告诉母亲,可是自己回来得这么晚,又伤痕累累,知道瞒也瞒不住,只好对母亲说了实话。李氏一听,痛苦万分,一把把惠能抱在怀里,声泪俱下:
李氏她见此情景痛难忍
伸双手抱住惠能泪淋淋
能儿你今天遭此厄运
真叫为娘我痛苦万分
娇儿你受苦娘心扎利刃
娇儿你遭罪为娘更失魂
恨不能替儿把痛苦受尽
恨不能去找恶棍把命拼
娇儿你忍痛快快把屋进
娘为你烧香去求观世音
李氏夫人一看惠能伤痕累累,痛苦万分:「能儿,都是娘无能,让你吃了这么多苦,你父若是知道,他在九泉之下也不会安心。能儿,你快随娘进屋,娘马上烧香求观世音菩萨保佑你伤痕别疼,早日痊愈。」多年来,李氏夫人简直把观世音菩萨当成惠能的保护伞了,为了惠能的幸福、平安,她可没少拜求观世音菩萨。惠能一看母亲伤心难过,急忙相劝:「娘,您别难过,我没事的,孩儿虽然挨了一顿打,受点皮肉之苦,可是我救了一条人命,那个老乞丐年老体弱,要再遭毒打必然没命,孩儿年小结实,替他受些皮肉之苦也不算啥。娘,您别难过了。」
「能儿,你也真是的,娘也不反对你做善事,可是你怎么能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吃这么多苦,遭这么大的罪?」「娘,人生在世谁能见死不救?我要是看著老乞丐被挨打而不去相救,我眼睁睁的看著他被打死,我会心不安,很痛苦的,那要比这皮肉之苦还要难忍。娘,这件事已经过去了,您不要难过了,今天那个不知名的小孩不也救了我吗?」
「唉!能儿,你太善良了,你要知道那个小孩救你是因为他有功夫,哪像你,啥也不会还愣去救人,也不顾自己死活。以后可别再干这傻事了,别让娘再替你担心了。快进屋坐下来,娘给你端饭去,你一天没吃饭,都饿透了,你等著。」李氏夫人端来了饭菜放在桌上,惠能一天没吃饭,都饿过时了,再加上伤痛难忍,早就没有了食欲,可是他怕母亲伤心难过,只好强迫自己勉强吃了一些。吃完了饭,李氏夫人见惠能伤势严重,让惠能早早休息,然后她自己来到家中设置的佛堂前烧香拜佛,求佛菩萨慈悲,保佑惠能早日痊愈。多亏惠能身体素质好,再加上乡民们上山替他采来了山野药,内服外用,只半个月,惠能的伤就好了。
眼看家中要断粮了,惠能非常著急,为了补上养伤这几天的损失,他每天起早贪晚更加的勤奋。李氏夫人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常常乞求佛菩萨保佑惠能平安顺利,消除灾祸。家中穷,没有办法不叫儿子挨累,只有求佛菩萨保佑了。惠能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的采樵售薪,每天除了采樵奉养老母之外,就是听母亲诵经,或者是一个人坐在院中苦思冥想著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为什么每个人的遭遇会大不一样?有的荣华富贵,有的贫穷卑贱,有的身强体壮,有的百病缠身,有的心地良善,有的无恶不作。为什么蛇吃青蛙,青蛙吃虫,虫吃蚂蚁,总是如此的吃吃吃,弱肉强食,这到底为什么?他思索著,参悟著,竟不知不觉会坐到深夜。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到了龙朔元年辛酉岁,惠能已经是个二十四岁的青年小伙子了。他不仅体魄强健,而且聪颖善悟,事母尽孝,这令李氏夫人十分的快慰。勤劳善良的惠能,每天仍是采樵售薪来奉养老母,这一日他打得两捆干柴,又挑到集市上去卖。眼看天近傍晚,也无人问津,惠能怕自己回家太晚,母亲担心,只好挑起了柴捆想往家中走去。可是他没走几步,忽听身后有人问价:「卖柴的老弟,你这挑山柴多少钱一担?」惠能一听有人问价,急忙放下柴捆,回头一看,见问话者是一个中年男子:「天色已晚,大哥要买,给八个铜钱就行了。」惠能卖柴从来不漫天要价,现在天近傍晚,他要价就更低了。可是这位买主还挺慷慨:「兄弟,你这挑山柴成色不错,我也不亏待你,给你十个铜钱。我是福来客栈的掌柜,叫金正发,我得麻烦你送到我的福来客栈,怎么样?」「可以!」惠能答应一声,挑起柴捆,随著金正发穿沟过港,拐弯抹角,就来到了福来客栈。
金正发让惠能把柴捆放到厨下,然后取出十个铜钱付给惠能。惠能谢过,他接过铜钱转身往出走,可是他没走几步,忽听客房内传来朗朗的读经之声。侧耳细听,只觉得字字金石,似乎感到有一股生命的暖流从心灵深处源源涌出,并打开无量无边的智慧宝藏,他不知不觉的迎著诵经之声走去。他虽然常听母亲诵经,但从来没听过这样似曾相识的经句。他站在窗前静心息虑,至诚恳切的倾听著,那句句禅语直透心性,字字圣言,启开迷津。也是他善根成熟,智慧萌发,当他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两句时,心头一震,头脑轰鸣,眼前彷佛画亮一道巨大的闪电。猛然间身心俱忘,只觉得世间万有,我人众生,千门万法,四大五蕴,尽归虚空,一无可住。刹时间心地花开,灵源波涌,烦恼顿断,妄想自灭,立时般若现前,以往追思的一切,俱皆明晰透澈。惠能今日豁然大悟,拨云见月,顿开心慧,还证本来,达到了直见本性的境界,这就是后世禅宗的所谓「顿悟」。
诸位,很对不起,我虽然用了这么多的名词,也没解释出惠能那种直见本性的境界来,因为透过名词来解释这件事,那是很困难的。别说我没有开悟,就是悟入这种境界的惠能,也难以用名相来解释这件事情。因为透过名相,只能悟到相似的观念,决不是真实究竟的义理。所以,此种境界只可意会,不可言谈。可是书中涉及到这个情节,我不说几句,心里不舒服,总觉得没法接续下文。只好玩弄口头三昧,说了这么一大堆的名词,就好像一个瞎子在向世人描述世界是多么的桃红柳绿,空惹人发笑而已。
单说惠能闻经悟道,入於无住之妙境。突然,室内诵经之声骤停,接著传出一声苍老的问话:「窗外何人?是在听老夫诵经吗?」惠能一惊,这才从禅境中回到现实中来,注目一看,心中惊喜:
惠能他出禅境注目观
见屋内走出来一老年
老人家年过半百身康健
二目有神腰不弯
鹤发童颜面慈善
五绺长髯飘胸前
鼻直口方令人赞
举止高雅非等闲
这老者满面惊疑将惠能看
惠能他急忙施礼迎上近前
惠能一看这老者,急忙迎上前去:「老人家,晚辈卖柴来此,偶听您诵经,心性顿开,以致忘境忘情,未能离去,敬请老人家恕罪。老人家,您刚才所诵的是什么经?」老者一听惠能说忘境忘情,心性顿开,他吃了一惊,不由得仔仔细细把惠能打量一遍。见惠能虽然是个衣著破旧的山野樵子,却是器宇非凡,有一种超脱无为的气质,绝非一般山野樵子可比。「年轻人,老朽刚才所诵的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也叫《金刚经》,是我三年前在黄梅东山禅寺请来的。此经是实相般若,无相为宗,无住为体,妙有为用。它义理微妙,可以开启人们的大智慧,只是普通人很难懂得它的义理,你真能听懂此经,领悟其义?」
「是的,此经就是令人悟理见性,那『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两句,就是既不著有,也不落无,实相无相,不取两端,行於中道,离念即是真心,离相即是真相。」老者一听惠能说出此经的义理,惊得目瞪口呆。「年轻人,请恕老朽愚痴眼拙,未识智者,真是惭愧!老朽诵经数年,也没开发智慧,而你却能一闻而悟,真是根器非凡,实令老朽钦羡。你的慧根如此深厚,为何不出家向道?」。
第六回 闻经悟道
话说惠能於市卖柴,被两个恶棍打得伤痕累累,疼痛难忍。他想吃力爬起来,这一用力,浑身伤痛加剧,头晕目眩,昏倒在地。两恶棍的拳脚太重了,把惠能打的软肋都受了重伤。围观的人们急忙上前把他唤醒,扶起来。惠能伸手一摸怀中的那块月饼,早已碎撒在地,拾不起来了,不由一阵心酸。他提起扁担,摇摇晃晃朝家中走去。但说李氏夫人在家中左等右盼不见惠能回来,李氏夫人可有点担心了。虽然说惠能善良、聪明,可是他毕竟是个年仅十三岁的孩子,集市人多,车马很乱,山路崎岖行走不便,是不是出什么事了?李氏夫人想至此,不敢再往下想了。她提心吊胆的站在门外,东张西望看著惠能,就见惠能打远处摇摇晃晃走了回来,李氏一惊,急忙迎上前去:「能儿,你怎么浑身伤痕累累,出什么事了吗?」惠能本不想告诉母亲,可是自己回来得这么晚,又伤痕累累,知道瞒也瞒不住,只好对母亲说了实话。李氏一听,痛苦万分,一把把惠能抱在怀里,声泪俱下:
李氏她见此情景痛难忍
伸双手抱住惠能泪淋淋
能儿你今天遭此厄运
真叫为娘我痛苦万分
娇儿你受苦娘心扎利刃
娇儿你遭罪为娘更失魂
恨不能替儿把痛苦受尽
恨不能去找恶棍把命拼
娇儿你忍痛快快把屋进
娘为你烧香去求观世音
李氏夫人一看惠能伤痕累累,痛苦万分:「能儿,都是娘无能,让你吃了这么多苦,你父若是知道,他在九泉之下也不会安心。能儿,你快随娘进屋,娘马上烧香求观世音菩萨保佑你伤痕别疼,早日痊愈。」多年来,李氏夫人简直把观世音菩萨当成惠能的保护伞了,为了惠能的幸福、平安,她可没少拜求观世音菩萨。惠能一看母亲伤心难过,急忙相劝:「娘,您别难过,我没事的,孩儿虽然挨了一顿打,受点皮肉之苦,可是我救了一条人命,那个老乞丐年老体弱,要再遭毒打必然没命,孩儿年小结实,替他受些皮肉之苦也不算啥。娘,您别难过了。」
「能儿,你也真是的,娘也不反对你做善事,可是你怎么能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吃这么多苦,遭这么大的罪?」「娘,人生在世谁能见死不救?我要是看著老乞丐被挨打而不去相救,我眼睁睁的看著他被打死,我会心不安,很痛苦的,那要比这皮肉之苦还要难忍。娘,这件事已经过去了,您不要难过了,今天那个不知名的小孩不也救了我吗?」
「唉!能儿,你太善良了,你要知道那个小孩救你是因为他有功夫,哪像你,啥也不会还愣去救人,也不顾自己死活。以后可别再干这傻事了,别让娘再替你担心了。快进屋坐下来,娘给你端饭去,你一天没吃饭,都饿透了,你等著。」李氏夫人端来了饭菜放在桌上,惠能一天没吃饭,都饿过时了,再加上伤痛难忍,早就没有了食欲,可是他怕母亲伤心难过,只好强迫自己勉强吃了一些。吃完了饭,李氏夫人见惠能伤势严重,让惠能早早休息,然后她自己来到家中设置的佛堂前烧香拜佛,求佛菩萨慈悲,保佑惠能早日痊愈。多亏惠能身体素质好,再加上乡民们上山替他采来了山野药,内服外用,只半个月,惠能的伤就好了。
眼看家中要断粮了,惠能非常著急,为了补上养伤这几天的损失,他每天起早贪晚更加的勤奋。李氏夫人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常常乞求佛菩萨保佑惠能平安顺利,消除灾祸。家中穷,没有办法不叫儿子挨累,只有求佛菩萨保佑了。惠能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的采樵售薪,每天除了采樵奉养老母之外,就是听母亲诵经,或者是一个人坐在院中苦思冥想著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为什么每个人的遭遇会大不一样?有的荣华富贵,有的贫穷卑贱,有的身强体壮,有的百病缠身,有的心地良善,有的无恶不作。为什么蛇吃青蛙,青蛙吃虫,虫吃蚂蚁,总是如此的吃吃吃,弱肉强食,这到底为什么?他思索著,参悟著,竟不知不觉会坐到深夜。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到了龙朔元年辛酉岁,惠能已经是个二十四岁的青年小伙子了。他不仅体魄强健,而且聪颖善悟,事母尽孝,这令李氏夫人十分的快慰。勤劳善良的惠能,每天仍是采樵售薪来奉养老母,这一日他打得两捆干柴,又挑到集市上去卖。眼看天近傍晚,也无人问津,惠能怕自己回家太晚,母亲担心,只好挑起了柴捆想往家中走去。可是他没走几步,忽听身后有人问价:「卖柴的老弟,你这挑山柴多少钱一担?」惠能一听有人问价,急忙放下柴捆,回头一看,见问话者是一个中年男子:「天色已晚,大哥要买,给八个铜钱就行了。」惠能卖柴从来不漫天要价,现在天近傍晚,他要价就更低了。可是这位买主还挺慷慨:「兄弟,你这挑山柴成色不错,我也不亏待你,给你十个铜钱。我是福来客栈的掌柜,叫金正发,我得麻烦你送到我的福来客栈,怎么样?」「可以!」惠能答应一声,挑起柴捆,随著金正发穿沟过港,拐弯抹角,就来到了福来客栈。
金正发让惠能把柴捆放到厨下,然后取出十个铜钱付给惠能。惠能谢过,他接过铜钱转身往出走,可是他没走几步,忽听客房内传来朗朗的读经之声。侧耳细听,只觉得字字金石,似乎感到有一股生命的暖流从心灵深处源源涌出,并打开无量无边的智慧宝藏,他不知不觉的迎著诵经之声走去。他虽然常听母亲诵经,但从来没听过这样似曾相识的经句。他站在窗前静心息虑,至诚恳切的倾听著,那句句禅语直透心性,字字圣言,启开迷津。也是他善根成熟,智慧萌发,当他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两句时,心头一震,头脑轰鸣,眼前彷佛画亮一道巨大的闪电。猛然间身心俱忘,只觉得世间万有,我人众生,千门万法,四大五蕴,尽归虚空,一无可住。刹时间心地花开,灵源波涌,烦恼顿断,妄想自灭,立时般若现前,以往追思的一切,俱皆明晰透澈。惠能今日豁然大悟,拨云见月,顿开心慧,还证本来,达到了直见本性的境界,这就是后世禅宗的所谓「顿悟」。
诸位,很对不起,我虽然用了这么多的名词,也没解释出惠能那种直见本性的境界来,因为透过名词来解释这件事,那是很困难的。别说我没有开悟,就是悟入这种境界的惠能,也难以用名相来解释这件事情。因为透过名相,只能悟到相似的观念,决不是真实究竟的义理。所以,此种境界只可意会,不可言谈。可是书中涉及到这个情节,我不说几句,心里不舒服,总觉得没法接续下文。只好玩弄口头三昧,说了这么一大堆的名词,就好像一个瞎子在向世人描述世界是多么的桃红柳绿,空惹人发笑而已。
单说惠能闻经悟道,入於无住之妙境。突然,室内诵经之声骤停,接著传出一声苍老的问话:「窗外何人?是在听老夫诵经吗?」惠能一惊,这才从禅境中回到现实中来,注目一看,心中惊喜:
惠能他出禅境注目观
见屋内走出来一老年
老人家年过半百身康健
二目有神腰不弯
鹤发童颜面慈善
五绺长髯飘胸前
鼻直口方令人赞
举止高雅非等闲
这老者满面惊疑将惠能看
惠能他急忙施礼迎上近前
惠能一看这老者,急忙迎上前去:「老人家,晚辈卖柴来此,偶听您诵经,心性顿开,以致忘境忘情,未能离去,敬请老人家恕罪。老人家,您刚才所诵的是什么经?」老者一听惠能说忘境忘情,心性顿开,他吃了一惊,不由得仔仔细细把惠能打量一遍。见惠能虽然是个衣著破旧的山野樵子,却是器宇非凡,有一种超脱无为的气质,绝非一般山野樵子可比。「年轻人,老朽刚才所诵的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也叫《金刚经》,是我三年前在黄梅东山禅寺请来的。此经是实相般若,无相为宗,无住为体,妙有为用。它义理微妙,可以开启人们的大智慧,只是普通人很难懂得它的义理,你真能听懂此经,领悟其义?」
「是的,此经就是令人悟理见性,那『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两句,就是既不著有,也不落无,实相无相,不取两端,行於中道,离念即是真心,离相即是真相。」老者一听惠能说出此经的义理,惊得目瞪口呆。「年轻人,请恕老朽愚痴眼拙,未识智者,真是惭愧!老朽诵经数年,也没开发智慧,而你却能一闻而悟,真是根器非凡,实令老朽钦羡。你的慧根如此深厚,为何不出家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