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东北大鼓书六祖惠能 高春艳居士主讲 (第四集) 2006/3 北京 档名:52-183-0004
第四回 艰辛度日
话说卢行瑫因积劳成疾,百病缠身,医治无效,年仅四十七岁,便舍下贤妻爱子离开了人世。李氏夫人一见,只觉一阵揪肝扯肺,断肠碎心:「夫君!」
李氏我不由悲痛难忍
肝肠寸断万箭穿心
眼前发黑血泪滚滚
哭一声行瑫我的夫君
只说咱夫妻恩深情无尽
却不料今日永别两离分
只说咱携手育儿把子训
却不料你匆匆而去命归阴
你怎忍甩手一走黄泉奔
你怎忍抛下我母子二人
失去你我如同剜目难忍
失去你我如同削臂抽筋
失去你我好似手足折损
失去你我好似断肠碎心
李氏她只哭得如同酒醉
就是那铁打人儿也伤心
只哭得高山俯首泪流尽
只哭得万花纷谢鸟绝音
只见那李氏伤心到极处
猛然间抱住尸体难离分
在过去,都说人生最大的不幸当属幼年丧母,中年丧偶,老来丧子。李氏夫人中年丧夫,还带著个三岁的儿子,真是太不幸了。行瑫的突然离世,使她悲痛欲绝,若不是为了惠能,她真想一头撞死,与行瑫同去。李氏夫人悲伤过度,竟然哭昏了过去。小惠能一看,可吓坏了,他虽然年仅三岁,不太懂事,但他似乎明白父母都完了,他急忙拉著李氏的衣襟大哭起来。李氏夫人於昏迷中隐隐听到惠能的哭声,心中一惊,睁眼一看,见惠能泪流满面望著自己,哭得可怜。李氏夫人急忙坐起来,把惠能抱在怀里,母子俩放声大哭。邻居们听得哭声,纷纷赶来,一看这种情况,也都很悲伤。
行瑫已亡,他们只好帮助操办行瑫的后事,也劝李氏母子止悲。在众乡邻的帮助下,终於将行瑫入棺安葬,李氏夫人拉著惠能一一拜谢这些好心的乡邻们。此时李氏的家中已经一贫如洗,乡邻们望著这孤儿寡母,十分的可怜,常常周济他们。可是李氏夫人是个很要强的人,并不依赖外援,她每日里不是上山砍柴就是开荒种田,尽管十分辛苦,可是聪明懂事的惠能给她带来了希望。这孩子小小年纪,竟能躲著地上的蚂蚁走路,连一个小小的生命都不肯伤害。他不光聪明、善良,而且也比同龄的孩子们善於动脑思考,常常凝聚著双眸,想著他父亲到底去了何处。
有一次李氏夫人带他到田间挖菜,小惠能发现地头上的马蜂窝,他看见许多的蜂子在无数的小孔中上下乱窜,好奇心驱使他想看个究竟。一伸手他就掀开马蜂窝,不料群蜂齐出,把惠能螫得捂脸大叫。李氏夫人一看,心疼得急忙丢下菜筐跑了过来,脱下衣衫就朝群蜂赶去,片刻之间赶散群蜂,还打死了几只蜂子。小惠能一看哭得更凶了:「妈妈,你为什么打死它们,你看它们多可怜!」「能儿,妈妈不打它们,它们就会把你螫坏的。」「妈妈,你把它们赶走就行了,为什么打死它们,它们的妈妈也一定很伤心!」惠能说著,低头捡起一只死蜂放在手心,十分同情的吹了几口气,希望它们活过来再飞走。
其实惠能的善良李氏夫人早都发觉了,比如他一听到杀字就浑身发抖,一看见别人杀生他就大哭,还千方百计的帮助一些弱小的生命,见著小动物他就喜爱。但李氏夫人绝没想到他竟会善良到这种程度,自己被蜂子螫得满脸红肿,不但不生气,还不顾伤痛要去救活蜜蜂,这决不是常人能够做到。李氏夫人不由得想起了老僧的预言,心中一惊,心说老和尚的预言难道将来真的会变成现实?她一时之间不知是喜是悲,她含泪背起了惠能回到家中。李氏夫人望著这个被蜂子螫得遍体鳞伤的儿子,心都要碎了。心想丈夫临终前还嘱咐自己好好抚养能儿,不让孩子吃苦受罪,可是丈夫去世才几个月,儿子就吃了这么多的苦,遭了这么大的罪。自己常常要砍柴种田,对孩子的照顾很难周到。孩子年幼,不懂得保护自己,身上常有蚊咬虻叮和磕碰的伤痕,要再这样下去,这孩子说不上还要吃多少苦。看来只有改变一下生活环境,只要能儿不遭罪,自己吃多大苦都行。
可怜天下父母心!李氏夫人打定主意,就开始收拾东西,包好了随身的几件衣物,又托请好心的邻居替她照顾这个贫困之家。次日一早,李氏夫人便带著惠能离开南啷村,赶奔南海。
李氏携子离家园
要去南海把身安
一路行走一路看
三月春景画一般
但只见春苗泛绿织锦缎
菜花飘香金灿灿
春燕剪柳舞河岸
风吹柳絮轻如烟
百鸟鸣唱歌不断
游人来往笑语传
村旁学生把书念
湖边老翁垂钓杆
亭下秀才写诗卷
牛背牧童甩响鞭
村姑洗衣坐河岸
小姐观景依画栏
道童采药攀峰涧
樵夫打柴奔深山
山水诱人景无限
个半小时唱不完
我有心再让李氏把路景看
观众们等著听书心里烦
打一打简板往前赶
南海不远在面前
说书的嘴、唱戏的腿就是快。李氏夫人带著惠能离开南啷村来到了南海,南海就是现在的广州。她想找个富豪之家做活计,以便母子糊口。她走了十几户有钱的人家,最后在一个姓张的有钱人家留了下来,做了他们家的佣人。每天为他们一家几十口人洗衣、做饭、收拾屋子,尽管十分辛苦,可是李氏夫人一看,惠能在这里不再受蚊咬虻叮之苦,每日三餐的伙食也比在南啷村强得多,李氏夫人虽然辛苦也不觉得辛苦了。人家说长道短,挑咸道淡,她都苦苦的忍耐,逆来顺受,极力把每一件活计做好。随著年纪的增长,李氏夫人的身体渐渐虚弱下来,可她为了使惠能能有好的生活条件,仍然是苦苦的忍耐支撑著。惠能也渐渐长大,逐渐懂事,也常帮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由於李氏的善良、勤劳,终於换得张家主人对她的好感,使她在张家一直住了八年。
如今年过半百的李氏夫人,终因长年累月的辛苦疲劳,身体虚弱不堪,实在承受不了张家繁重的家务,只得向主人辞行,带著惠能又离开了南海,回到了南啷村。在乡邻们的帮助下,将这座八年无人居住的茅屋重新修补一番,住了进去。李氏夫人把八年来的微薄积蓄拿出来买些生活必需品。不怪说穷人的孩子天照应,年仅十二岁的惠能,不仅聪明善良,而且体魄强健,常随乡邻们上山砍柴,一次竟能砍二三十斤的柴火,翻山越岭的背回家中。乡邻们见他诚实善良,沉默寡言,对他都很喜爱,领他上山砍柴,也常常很照顾他,这令李氏夫人十分的欣慰。
过起来慢,说起来快,一晃到了年关,有钱人家都杀猪宰鸡,缝制新衣,可是惠能却没有这个福气,只是暂时不上山砍柴而已。有那好心的邻居见他们母子生活贫苦,主动送来了猪肉、鸡肉,让他母子吃。李氏夫人本不想收,可是人家诚心要给,倒觉得却之不恭,只好收了下来。李氏夫人心想,自己家中贫寒,伙食不好,可是惠能还要常随乡邻们去砍柴,真是很难为他了,正好把这些肉食好好做一做,让他吃了补补身子。李氏夫人把这猪肉、鸡肉做得香喷喷的,勾人食欲,可是惠能却没吃一口,李氏夫人怎么劝,他都没有动筷。他望著猪肉、鸡肉,似乎想到猪、鸡被杀时的惨景,心里难过极了。李氏夫人一看,他这么善良,一时间不知是喜是悲。
她望著墙上挂著的棋盘,想到丈夫当年全凭此物驱散思儿的苦闷,可是当他有了儿子,愿望实现之后,却这样早早的撇下妻儿,离开人世。如果他能活到现在,看到儿子这么善良,他会怎么想?是高兴还是忧伤?李氏夫人想至此,泪流满面。惠能一看,知道母亲又在想爹爹了,急忙安慰:「娘,您教我下棋吧,等我学会下棋,咱们有时间好天天下棋玩。」李氏夫人见惠能说的恳切,只好答应下来。这惠能还真聪明,没用几天的时间就把下棋学会了,而且还能常常走出令李氏意想不到的妙招。过年这几天,惠能怕母亲伤心难过,常陪母亲下棋。
过了正月十五,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年纪刚刚交十三岁的惠能,就已经知道挣钱来养家糊口了。他每天随著乡邻们上山去砍柴,又跟乡邻们一起结伴同行挑到集市上去卖。开始惠能是跟乡邻们一块同行,可是乡邻们家中温饱,不像他这样天天不歇。后来惠能没法结伴,就自己独来独往,上山砍柴到集市上去卖柴。
中秋节的前一天,惠能又砍了两捆干柴挑到集市上去卖,天近晌午之时他才把柴火卖了。惠能知道明天是中秋节,他把卖柴的钱给母亲买了两块月饼,自己都饿著肚子没舍得吃,把月饼包好揣在怀中,将捆柴的麻绳扎在腰上,提起了扁担就往回走。可是他没走几步,就见大街上爬行著一个老乞丐,蓬头垢面,伸著双手向人们乞食。人们见他污秽不堪,都往两边直闪。惠能一看,心中不忍,从怀中取出一块月饼递给老乞丐,谁知好心竟惹来大祸。
第四回 艰辛度日
话说卢行瑫因积劳成疾,百病缠身,医治无效,年仅四十七岁,便舍下贤妻爱子离开了人世。李氏夫人一见,只觉一阵揪肝扯肺,断肠碎心:「夫君!」
李氏我不由悲痛难忍
肝肠寸断万箭穿心
眼前发黑血泪滚滚
哭一声行瑫我的夫君
只说咱夫妻恩深情无尽
却不料今日永别两离分
只说咱携手育儿把子训
却不料你匆匆而去命归阴
你怎忍甩手一走黄泉奔
你怎忍抛下我母子二人
失去你我如同剜目难忍
失去你我如同削臂抽筋
失去你我好似手足折损
失去你我好似断肠碎心
李氏她只哭得如同酒醉
就是那铁打人儿也伤心
只哭得高山俯首泪流尽
只哭得万花纷谢鸟绝音
只见那李氏伤心到极处
猛然间抱住尸体难离分
在过去,都说人生最大的不幸当属幼年丧母,中年丧偶,老来丧子。李氏夫人中年丧夫,还带著个三岁的儿子,真是太不幸了。行瑫的突然离世,使她悲痛欲绝,若不是为了惠能,她真想一头撞死,与行瑫同去。李氏夫人悲伤过度,竟然哭昏了过去。小惠能一看,可吓坏了,他虽然年仅三岁,不太懂事,但他似乎明白父母都完了,他急忙拉著李氏的衣襟大哭起来。李氏夫人於昏迷中隐隐听到惠能的哭声,心中一惊,睁眼一看,见惠能泪流满面望著自己,哭得可怜。李氏夫人急忙坐起来,把惠能抱在怀里,母子俩放声大哭。邻居们听得哭声,纷纷赶来,一看这种情况,也都很悲伤。
行瑫已亡,他们只好帮助操办行瑫的后事,也劝李氏母子止悲。在众乡邻的帮助下,终於将行瑫入棺安葬,李氏夫人拉著惠能一一拜谢这些好心的乡邻们。此时李氏的家中已经一贫如洗,乡邻们望著这孤儿寡母,十分的可怜,常常周济他们。可是李氏夫人是个很要强的人,并不依赖外援,她每日里不是上山砍柴就是开荒种田,尽管十分辛苦,可是聪明懂事的惠能给她带来了希望。这孩子小小年纪,竟能躲著地上的蚂蚁走路,连一个小小的生命都不肯伤害。他不光聪明、善良,而且也比同龄的孩子们善於动脑思考,常常凝聚著双眸,想著他父亲到底去了何处。
有一次李氏夫人带他到田间挖菜,小惠能发现地头上的马蜂窝,他看见许多的蜂子在无数的小孔中上下乱窜,好奇心驱使他想看个究竟。一伸手他就掀开马蜂窝,不料群蜂齐出,把惠能螫得捂脸大叫。李氏夫人一看,心疼得急忙丢下菜筐跑了过来,脱下衣衫就朝群蜂赶去,片刻之间赶散群蜂,还打死了几只蜂子。小惠能一看哭得更凶了:「妈妈,你为什么打死它们,你看它们多可怜!」「能儿,妈妈不打它们,它们就会把你螫坏的。」「妈妈,你把它们赶走就行了,为什么打死它们,它们的妈妈也一定很伤心!」惠能说著,低头捡起一只死蜂放在手心,十分同情的吹了几口气,希望它们活过来再飞走。
其实惠能的善良李氏夫人早都发觉了,比如他一听到杀字就浑身发抖,一看见别人杀生他就大哭,还千方百计的帮助一些弱小的生命,见著小动物他就喜爱。但李氏夫人绝没想到他竟会善良到这种程度,自己被蜂子螫得满脸红肿,不但不生气,还不顾伤痛要去救活蜜蜂,这决不是常人能够做到。李氏夫人不由得想起了老僧的预言,心中一惊,心说老和尚的预言难道将来真的会变成现实?她一时之间不知是喜是悲,她含泪背起了惠能回到家中。李氏夫人望著这个被蜂子螫得遍体鳞伤的儿子,心都要碎了。心想丈夫临终前还嘱咐自己好好抚养能儿,不让孩子吃苦受罪,可是丈夫去世才几个月,儿子就吃了这么多的苦,遭了这么大的罪。自己常常要砍柴种田,对孩子的照顾很难周到。孩子年幼,不懂得保护自己,身上常有蚊咬虻叮和磕碰的伤痕,要再这样下去,这孩子说不上还要吃多少苦。看来只有改变一下生活环境,只要能儿不遭罪,自己吃多大苦都行。
可怜天下父母心!李氏夫人打定主意,就开始收拾东西,包好了随身的几件衣物,又托请好心的邻居替她照顾这个贫困之家。次日一早,李氏夫人便带著惠能离开南啷村,赶奔南海。
李氏携子离家园
要去南海把身安
一路行走一路看
三月春景画一般
但只见春苗泛绿织锦缎
菜花飘香金灿灿
春燕剪柳舞河岸
风吹柳絮轻如烟
百鸟鸣唱歌不断
游人来往笑语传
村旁学生把书念
湖边老翁垂钓杆
亭下秀才写诗卷
牛背牧童甩响鞭
村姑洗衣坐河岸
小姐观景依画栏
道童采药攀峰涧
樵夫打柴奔深山
山水诱人景无限
个半小时唱不完
我有心再让李氏把路景看
观众们等著听书心里烦
打一打简板往前赶
南海不远在面前
说书的嘴、唱戏的腿就是快。李氏夫人带著惠能离开南啷村来到了南海,南海就是现在的广州。她想找个富豪之家做活计,以便母子糊口。她走了十几户有钱的人家,最后在一个姓张的有钱人家留了下来,做了他们家的佣人。每天为他们一家几十口人洗衣、做饭、收拾屋子,尽管十分辛苦,可是李氏夫人一看,惠能在这里不再受蚊咬虻叮之苦,每日三餐的伙食也比在南啷村强得多,李氏夫人虽然辛苦也不觉得辛苦了。人家说长道短,挑咸道淡,她都苦苦的忍耐,逆来顺受,极力把每一件活计做好。随著年纪的增长,李氏夫人的身体渐渐虚弱下来,可她为了使惠能能有好的生活条件,仍然是苦苦的忍耐支撑著。惠能也渐渐长大,逐渐懂事,也常帮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由於李氏的善良、勤劳,终於换得张家主人对她的好感,使她在张家一直住了八年。
如今年过半百的李氏夫人,终因长年累月的辛苦疲劳,身体虚弱不堪,实在承受不了张家繁重的家务,只得向主人辞行,带著惠能又离开了南海,回到了南啷村。在乡邻们的帮助下,将这座八年无人居住的茅屋重新修补一番,住了进去。李氏夫人把八年来的微薄积蓄拿出来买些生活必需品。不怪说穷人的孩子天照应,年仅十二岁的惠能,不仅聪明善良,而且体魄强健,常随乡邻们上山砍柴,一次竟能砍二三十斤的柴火,翻山越岭的背回家中。乡邻们见他诚实善良,沉默寡言,对他都很喜爱,领他上山砍柴,也常常很照顾他,这令李氏夫人十分的欣慰。
过起来慢,说起来快,一晃到了年关,有钱人家都杀猪宰鸡,缝制新衣,可是惠能却没有这个福气,只是暂时不上山砍柴而已。有那好心的邻居见他们母子生活贫苦,主动送来了猪肉、鸡肉,让他母子吃。李氏夫人本不想收,可是人家诚心要给,倒觉得却之不恭,只好收了下来。李氏夫人心想,自己家中贫寒,伙食不好,可是惠能还要常随乡邻们去砍柴,真是很难为他了,正好把这些肉食好好做一做,让他吃了补补身子。李氏夫人把这猪肉、鸡肉做得香喷喷的,勾人食欲,可是惠能却没吃一口,李氏夫人怎么劝,他都没有动筷。他望著猪肉、鸡肉,似乎想到猪、鸡被杀时的惨景,心里难过极了。李氏夫人一看,他这么善良,一时间不知是喜是悲。
她望著墙上挂著的棋盘,想到丈夫当年全凭此物驱散思儿的苦闷,可是当他有了儿子,愿望实现之后,却这样早早的撇下妻儿,离开人世。如果他能活到现在,看到儿子这么善良,他会怎么想?是高兴还是忧伤?李氏夫人想至此,泪流满面。惠能一看,知道母亲又在想爹爹了,急忙安慰:「娘,您教我下棋吧,等我学会下棋,咱们有时间好天天下棋玩。」李氏夫人见惠能说的恳切,只好答应下来。这惠能还真聪明,没用几天的时间就把下棋学会了,而且还能常常走出令李氏意想不到的妙招。过年这几天,惠能怕母亲伤心难过,常陪母亲下棋。
过了正月十五,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年纪刚刚交十三岁的惠能,就已经知道挣钱来养家糊口了。他每天随著乡邻们上山去砍柴,又跟乡邻们一起结伴同行挑到集市上去卖。开始惠能是跟乡邻们一块同行,可是乡邻们家中温饱,不像他这样天天不歇。后来惠能没法结伴,就自己独来独往,上山砍柴到集市上去卖柴。
中秋节的前一天,惠能又砍了两捆干柴挑到集市上去卖,天近晌午之时他才把柴火卖了。惠能知道明天是中秋节,他把卖柴的钱给母亲买了两块月饼,自己都饿著肚子没舍得吃,把月饼包好揣在怀中,将捆柴的麻绳扎在腰上,提起了扁担就往回走。可是他没走几步,就见大街上爬行著一个老乞丐,蓬头垢面,伸著双手向人们乞食。人们见他污秽不堪,都往两边直闪。惠能一看,心中不忍,从怀中取出一块月饼递给老乞丐,谁知好心竟惹来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