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一 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 蔡礼旭老师主讲
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一 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五十六集)  2007/12/8  台湾桃园孔庙  档名:52-180-0056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们刚刚提到仁爱的心,读书人是时时在提醒自己,不可忘失替人著想,替家人以至替社会国家著想。我们最后读到的「四方宁静干戈息」,这是读书人的一种心愿,其实我们常常都用这种心境来生活,相信整个地球上的磁场会愈来愈好。「我若贫时也无妨」,纵使我比较贫穷一点,但是只要能够看到家和人乐,他就很欣慰。人生真正的快乐,绝对不是来自於物质的享受、欲望的满足,而是从内心散发出为善的乐趣、行善的乐趣、行孝的乐趣,以至於是放下了自我,烦恼轻、智慧长的乐趣。

  而仁慈的心当官可以落实,相同的,经营事业也可以落实,这些学问放诸四海皆准。在商业当中,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有几个地方的商团特别有名,像山西的商人,像安徽的商人,安徽的商人称为徽商。他们经营事业都有一种心境,「利缘义取」,利一定是从道义当中来获得,「财自道生」,钱财一定是从仁道,为人服务,爱护他人,爱护员工,透过这样的经营,然后财富自然能够积累起来。只要违背道义、违背仁慈,这样的生意他们不赚。

  我们想起有一句经句说到,「思仁恕则树德,加严暴则树怨」,我们看到家庭的兴衰,事业的兴盛或者是衰弱下来,很多时候是一念之间。我们是树立德行,树立一个企业好的文化,还是树立了很多跟同仁、跟下属的对立,甚至是埋怨?当我们心境是想著员工好好工作替我赚钱,这个时候是利害的心,往往都是用钱,他能帮我赚多少钱,来衡量员工的价值。当员工的努力不够,财富收入少了,很可能就是一种批评,很可能就是一种指责对下属,这就是加严暴则树怨。其实都是缺乏设身处地的心,有美国的一些管理阶层的人到大陆去调查,了解他们企业经营情况。刚去的时候,吃午餐,看到午餐吃得不好,这些研究人员就说吃这样的菜,根本不应该帮他干活,吃得太差了!吃完中饭以后,下午到工厂去看,看到那些工作的人很懒散、不认真,这些研究人员说,这样干活,根本不应该给他饭吃。

  伦常关系往往是两边都错了,都没反省、没做对,恶性循环。父子当中,父亲有智慧、有德行,孩子一定教得好;纵使父亲没德行,儿子有真实的孝心,还是能感动父母,大舜就是我们最好的榜样。以至於夫妇关系、君臣关系,只要有人做对了,不互相指责,这个关系一定会愈来愈良善。怕就怕每个人都不理智,都是指责他人,那就只能「各相责,天翻地覆」。一个领导者,真的时时想到孟夫子说的,「君之视臣如手足」,好,考试,下一句?诸位老师,传统文化五千年的这些经典,虽然确实背不完,但是那几句最重要的背起来,关键的时候可以用上。孔子、孟子那几句很重要,尤其在五伦关系当中。比方夫子讲的,你要去管理别人很重要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个要背。到时候去看望你的亲朋好友,一看你念出来,你最近不大一样,挺有学问的。他说原来是学传统文化,大家才会从善如流。有时候也得露两手,这些经句都一句就把理给讲透了,不需要背很多。其实我就是只背这几句而已!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当作心腹一样看,一体的,为领导、为公司效命,因为我们把他当作兄弟手足一样看待。但「君之视臣如犬马」,我们假如只是把他当作犬马一样使唤,就是帮我干活赚钱;「则臣视君如国人」,下属就把我当一般人一样,下了班可能在夜市看到我们都装作不认识,这么好的同事之缘就糟蹋掉了。「君之视臣如土芥」,我们轻慢他们,瞧不起他们,他们「则臣视君如寇雠」,他把我们当作强盗一样看、仇人一样看。何必把人生经营成这个样子?我们领导者君仁,能仁之,臣就能忠。

  有位南京的企业家叶总,他的心境从严暴,就时时都是要求员工,转变了。他体会到一个团体、一个企业能不能有更好的发展,最主要的因素在领导者、在企业家。他回去以后开始不是要求的心,而是成就的心,不是批评的心,而是感恩的心。心境一转,他的公司转变了。他的公司本来在去年已经打算要关掉了,夫妻两个在那里商量,现在营运不善,我们把工厂的地卖出去,还可以留一笔钱。我们很冷静来看,当我们在那里盘算把地卖掉,自己还可以留一些钱,这个心境是道义还是利害?我们只想到我们有钱拿。请问这百来个员工去哪里?他们的生活怎么办?因为我们只替我们自己想,难怪公司没有这么强的凝聚力。心念一转,我们应该好好的来照顾员工才对。因为他从七月份开始接触,到汤池去交流,到现在才经过不到五个月的时间,他九月、十月的业绩都创新高。而且他的员工的薪水,因为业绩很好都加倍,一团和气。

  他听完课以后,回到南京把主管找来,会计找来,他说帮我算一算,不要考虑我能不能有更多的利润,先员工加薪百分之十五,那幅度挺大的。因为他很多的员工都是从农村来的,这些孩子谋生不容易,而且他来了,他背后代表著他还有父母要照顾,甚至他有兄弟姊妹等著要读书。这就是仁慈心,这就是恕心,恕就是推己及人,设身处地。我们往往付出前都深怕我都付出了,我会不会收不回来,吃亏了?其实真的《大学》讲的,「财散人聚」。真正这个钱财能够去利益到所有自己的同仁,人气聚回来,人和,和气一定生财;生财不是只有财富而已,还有人才。在这样的气氛、氛围之下,大家心灵都提升,都有这分道义提起来。道义起来了,哪有可能他的能力不跟进!

  所以叶总很欢喜说到,以前我一天不回公司,我心都不安,深怕出状况。但是我现在要出来的时候,都跟我的同仁讲,我这次要到中心去分享,要把大家的好事讲给大江南北的朋友听。所以他的同仁听了都很欢喜,他们的努力也可以促进整个社会良善的风气。他们现在定位的,是我这个企业要成为全球的榜样,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员工都有这样的定位,努力学习不用人家推。他们现在员工礼拜五都会加班,主动加班,他们都希望争取礼拜六可以学习传统文化。因为加班到很晚是为了学习,其他的部门也很感动,还会拿一些东西去慰问他们,这等於同仁之间变成兄弟姊妹的关系。

  叶总他就反思到他以前跟现在的差别,其实就是孔夫子讲的那段话,「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我们读到《论语》这些句子,不能读著读著,君子、小人,一看到君子,在说我;看到小人,都讲他们。这个心态不对,其实君子、小人不在外面,我们能放下自私自利,能为人著想,当下我们是君子;我们放不下,谋自己的私利,我们可能就落入小人的行径当中。这个喻是明了、通达,君子之道,人生应该循道义而行,这才是「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而小人他在那里想著,我不能吃亏,算得很清楚。他以为他懂得谋利,其实说实在的,人算不如天算。

  在民国初年有个商人姓周,他很会算,他很有钱,到处开钱庄,用现在话讲就是开了好几间银行,非常有钱。刚好有地区发生水灾,他当地的分公司钱庄捐了五百两,那个钱庄的负责人被他臭骂一顿。你干嘛拿我的钱去捐款?我致富就是一个原则,钱只要进我口袋,想把我拿出来太难了。只入不出,他觉得那是他致富之道,看起来好像算得很清楚。清朝的时候开钱庄,后来转成民国,他的财富折换成现大洋三千万,那富可敌国了。他有十个子孙,分给他每个子孙三百万大洋。在短短的几十年,十个子孙全部财产都败光了,还有的已经沦为乞丐。其中有几个算德行比较好的子孙,也都飞来横祸,财产留都留不住。他还是秉著良心做事,可是财产还是都败光,因为「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你这么有钱,看到这么多人都快要饿死,你完全视若无睹,积财伤道,伤自己仁慈之心!小人以为他很明白利益,其实他不明白。

  叶总他就说到,以前他的员工,比方员工出去办事,出了点小差错,公司损失三千多块钱。这个员工回来报告,他会骂他一顿,然后跟他说这三千多钱就从你的薪水扣。你看当下他的员工怎么样?气得牙痒痒的。现在,刚好前几天他的一个员工货物的标签处理错误了,也损失了一笔钱。这个员工也是战战兢兢回来跟他报告,他心境变了,不是只想著自己的利。他对著这个员工说,「你不要紧张,马上找副总过来,一起处理好这件事情,你别担心,大家会努力帮你解决。」这员工有点愣住了,怎么差这么多?那个员工愣了一下,马上给老板说,「老板,我不要明天去,我今天连夜赶去。」你看道义出来,这个员工的道义马上就流露出来,就去办这件事情。而且说实在话,这件事情不只会感动他这个员工,其他的员工了解到,一定都觉得老板、公司是我们的靠山。我们只要好好努力,不担心,我们都有著强而有力的后盾,我们不是一个人,我们是个团队。

  之前他的中阶主管也曾经来跟他说,「老板,你现在住宿也要钱,吃饭只给一顿,其他顿吃也得要钱,这些员工都是离乡背景很不容易,这样增加他们一点福利,可能他们拿回家奉养父母才够。」老板对著这个主管说,「好,你的想法很好,就拿你的薪水去给他们!」他对那个主管说,「我找你干啥的?我找你来是替我想,替我赚钱,你怎去替他想,怎么不替我想?」所以,人需要被提醒,你看本来是这样,一提醒为员工著想,现在住宿不用钱,三餐提供员工饮食,而且还是依照周泳杉老师这些健康理念去烹煮的。

  像他之前到仓库去巡视,假如看到摆得不好,他当场就骂人。然后把管理的叫过来,跟他说「没有处罚,我看你是长不了记性,好,这个月扣你三百块」,扣钱。扣完以后再加一句,「下次不要被我抓到!」下次就真不被他抓到。假如我们都是,就像孔夫子讲的,「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我们只是用条款、只是用赏罚来要求下属的时候,结果是什么?「民免而无耻」。人民、下属只是想著免於被处罚,他不是有羞耻心不愿意去做那些事,而是怕你罚他;但是只要你不在,他可能就不会这么乖。我们讲到这里,好像不只员工这样,好像学生也是这样,好像孩子也是这样,还是要用德行来教化才好。

  叶总同样去到了仓库,看了以后开始「你这里做得很好,那里也做得很好」,这就懂得隐恶扬善。他做得好你都没看到,尽挑他的毛病,没几个人受得了。说完他的好以后,面带笑意告诉他,这个地方假如能怎么样,你就会更好,很和气的,老板就离开了。员工给他发了个短讯说「叶总,您今天来仓库给我很多的肯定,我很受鼓舞;而您也给了我非常宝贵的意见,我深刻感觉您是真心希望我好,更进步。」员工已经感觉到他那分对他的提拔、栽培。这都是思仁恕,替员工著想,同理的心对待他们,甚至於是成就他们。在他们的心目当中,叶总是他们效法、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从这个企业家,他想到道义,先放下自己的利,反而他的利更多。

  我们事业的经营有时候并不是很复杂,要在很多制度、法令当中耗尽心血,其实最重要的还是用真心去爱护员工,那是最根本解决的方法。我们也观察,老板假如是严格要求员工,没有要求自己,员工在这样的氛围里面工作,挺有压力的。所以应该是严格自己,不是严格他人。像企业家假如常常都是盯著员工看,一犯小错马上严格指责,这就太刻薄了。在《了凡四训》当中说,「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那个水干干净净的,鱼活不了!人不可能没有缺点,我们能够容众,包容大众的缺点,然后去欣赏他的优点,鼓励他的优点。反而下属会觉得我这些缺点领导都不说,都给我留面子。但是我才那么一点好,他就给我这么肯定,我不愿意再自暴自弃。说实在的,没有人是不长进的!我们有没有听过有一个人说,我就是喜欢堕落,我就是希望我这辈子啥都不是,大家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人?假如有,可能要送精神病院。

  我们有些客人来,同仁带他们到黄山,黄山风景秀丽,欢迎大家可以去看看。或者西递、宏村,他们那些建筑非常有文化的底蕴。像我们去到西递、宏村,他们的建筑大门旁边梅兰竹菊,石雕雕上去的。你看当人每次进自己的家门,一看到就是梅兰竹菊四君子,提醒自己要有君子的风范。大门旁边就会刻个扇子,扇子看起来很圆满、很舒服,而且那也是提醒大家出门别忘了行善,扇子!在家门后面会刻一个叶子,叫人到最后都要落叶归根,饮水思源。这些建筑物时时让人提起对自己德行的观照。老祖宗建筑也好,甚至於这些衣冠文物,帽子、衣服都是很有艺术修养的,同时教化人。

  我们看到以前当官的人戴的帽子叫进贤帽,这个提醒每个当官的,戴著帽子,了解到他当官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你们都没当过。进贤帽,帽子前面低后面高,代表当官的人时时想著我要替国家举更好的人才,最好他的位置比我还高,都有这样的存心。就像孟子说的「为天下得人」,为天下得好的人才,这是真正的仁慈,「谓之仁」。我们假如举荐一个范仲淹,那个县就搞定了,甚至於那个省就搞定,人民的好日子就来了,因为他们非常有爱心。所以在当官当中考虑他的政绩,头一条「举孝廉」,举了多少有德行的人,能够来利益国家社会。

  我们看到皇帝的帽子,皇帝的帽子前面好像好几条挡在前面,旁边还有两个可以塞住耳朵的东西。那个就是当领导者不要听得太仔细,太仔细就是不要听得太苛刻,也不要看得太清楚。不是事情不要看太清楚,而是不要拿著放大镜去看自己臣子的缺点,人总有好有坏。一个领导者心境是什么?「用人取其长」,用他,欣赏他的长处,用他。「教人责其短」,你今天是领导,你还有那分老师的心去教他,了解到他哪里缺乏,是成就他的心,去关心他,那下属一定都能接受。衣冠文物都是在教化。

  那时候我们带著一些朋友,他们也很难得,像海口监狱系统那些警官、警察,他们每隔两、三天就得值一个夜班,就一夜不能睡觉,工作非常的辛苦。他们的领导高监狱长,这高监狱长非常讲义气,他觉得员工太辛苦了,他在其他的部分省吃俭用,就希望他的部属能够去接受伦理道德教育。而且上完课,又让他们几天到大自然当中去散散心。所以省了好多钱,不惜重金给他的员工来上课、来踏青。他们的同仁来到安徽庐江,他们是在海口,已经有两百多个人。

  而我们很感动的,除了高监狱长处处替他的员工著想之外,而且还是自律非常的严格。他回去之后,没有要求同仁你们先做《弟子规》,他自己很认真的修学《弟子规》。看了好几遍,后来整理出来,他有十八条做得很不好,在员工的面前先谈自己哪些不好。员工看了很感动,你看连高监狱长已经做得这么好的,都是时时察自己的不足。整个风纪就因为他以身作则,很快的学习氛围就带动起来。一般公家机关都很担心安排同仁去上课,怕他们不愿意。而海口监狱是每个人都急著要先去学习,排在后面的人还会抱怨说怎么我排在最后,不能先去学。好学的氛围带动起来。

  我们带著这些朋友,干警,到这些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去走。那时在车上,司机他们的文化水平,书都不是读得很高,可能只有初中毕业,甚至小学毕业。他们开著车,看我们在那里谈这些伦理道德的事,边开耳朵慢慢就过来了,人都有好善好德的心。后来我们还送他几本书看,最后跟他说,欢迎你到我们中心来交流。他很激动,我也能去吗?我也能去学习吗?我们就感觉得到,其实每个人都有向善的、向上的心。可是为什么我们没有办法劝动身边的人自强不息、好学向善?很可能是我们操之过急,欲速不达,要有耐性去陪伴他一步一步的成长上来。

  我们这些圣哲人在劝诫别人的时候,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凡是要劝一个人,不要劈头就把他的不好一下子全讲出来,一般受不了。大家不要遇到朋友说「我有什么缺点,你不要客气,全部都告诉我」。我们说「真的!全讲,好,我不客气了。」讲了五分钟,他都快昏过去。虽然他有接受别人劝诫的心,但是也不可以一下子药下得太猛。虽然读到《弟子规》说「闻誉恐,闻过欣」这样才对,但是批评一来,心情还是满郁闷的。所以人情不可拂,人情世故要敏锐,适可而止。假如讲了他一个缺点,他反而放光,太好了,你就再讲第二点,第二点讲完继续放光,没关系,再讲第三点。假如第一点讲完,已经眉头皱起来了,这个时候赶快鸣金收兵,今天到此为止。人与人相处,这个分寸、这个度就很重要。所以,劝人必须先美其长,必须先美言几句,肯定他的好,他听了心里欢喜,我不差。他心里一欢喜,你劝他的话就很容易听进去,喜则善言易入。但是一开始就霹雳啪啦批评,他火气上来,情绪上来,再好的话不容易听进去。

  所以,我们只要能「心诚色温,气和辞婉」,心很真诚,色很温和,气很柔软,然后言语很婉转,不是很冲,只要能用这样的态度去劝人,必能感动人。而且能宽恕、包容他不足之处。说实在话,失教已经好几代了,人们不懂这些做人的道理,已经算是很平常的事情。所以师长教诲我们,「别人错的,也是对的;我对的,也是错的」,大家听清楚没有?听不懂。别人错的,也是对的,其实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现在人已经不懂做人,他这些错误行为很正常。那个对就是很正常,你别批判他了,愈批判可能冲突愈大,要包容。但我对的也是错的,因为我们在那里争对错、争是非,只是让家的冲突愈多。难道是把他揪起来说,你给我承认错误,然后你就赢了吗?反而是能够包容,用德行去感应他,让他自己羞愧、起惭愧,这个家的和谐走得长久。

  所以,家是不计较的地方,是宽恕的地方,是成就对方的地方,是无尽耐心;家绝对不是批判、计较的地方。当我们用这种心境去待人,他一定会觉得我们对他非常用心良苦,我再不学好,真的太对不起他,太对不起父母,太对不起亲友,他慢慢的积极的就向善。但是假如我们是嫉恶如仇,感觉上就对立、批判他,他一定很不高兴,「好吧!你既然瞧不起我,算了,我就坏给你看」,虽想学好都不可能。

  这是我们提到的,不能严暴去对待下属,要教他,不可以苛刻,也不可以自大,我说了算。明明这第一线的主管或者是工作人员都看到了一些情况,可是我们就是刚愎自用不肯接受,这个时候忠臣都留不住。因为毕竟假如团体公司大了,我们才两个眼睛、两只手,你哪有可能说方方面面都看得准。这时候要授权、要信任,要能像魏徵给唐太宗劝告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要能时时广纳这些雅言,我们对很多事情这些细节就能够很明白,不会做错决策。但我们只相信自己,或者只相信某一、两个人说的,而没有广泛听取宝贵的意见,可能就看不清楚一些事情,下错决策。一个团体就怕决策错了,就好像一个队伍走错方向,到最后拉不回来。应该要谦卑,要信任下属,要授权,当这样的领导者。因为当我们信任的时候,下属他才有承担,他才能够去突破。所以下属的成长,我们也要有耐心去呵护,不只是教孩子要有耐心,下属也一样。

  而且现在我们缺乏伦理道德教育,年轻人有时候也要多包容他们,你说怎么连这个都不会?因为没人教他。耐性其实我们是很有的,只是我们很可能因为急功近利,希望赶快看到结果,反而适得其反。我们想起,你看孩子在学走路,孩子踏出第一步不容易,可能已经跌倒好几次了,后来踏出那一步,全家欣喜若狂:孩子你真棒,终於走出第一步。那种耐性应该是愈来愈提升,这样人生才进步。请问我们现在对自己的孩子、对亲人的耐性,跟当时当爸爸、当妈妈,孩子踏出第一步的时候的耐性一比,什么时候比较有耐性?诸位长辈、朋友,什么时候?他小时候。那我们这十多年不就一直在退步吗?一真一切真,耐性没有了,真诚一定也退步,恭敬一定也退步,柔软的心一定也退步;哪一个心境上去了,什么心境都上去了。所以,我们要看清楚自己到底是进还是退!

  大家有没有看过哪个爸爸,孩子在那里学走路,第一步都踏不出来,跌了好几次。那个爸爸说儿子「我看你是不行,爸爸可怜你,买个轮椅给你坐」,绝对没有这种爸爸。所以相同的,我们这种无尽的爱心假如能够对待我们的下属,铁定企业会变个大家庭一样的温暖。老板不能刻薄,老板不能自大,老板也不能好为人师。每天口若悬河,讲得底下的部属都已经准备好,老板要来了,我已经准备好耳塞,耳根不清净。其实好为人师,到最后讲的话,反而人家左耳进,右耳就出来。应该是先自己正己,师是表率,而不是用言语去教导而已,正己自然就感化他人。

  而且老板还要常常学习,我们到佛寺去,一进山门,天王殿马上看到弥勒菩萨,笑口常开,大肚能容。老板不能常常摆个脸给人家看,同仁一看到心跳加速,假如有心脏病就危险了。走过老板的办公室还很紧张,要轻手轻脚,深怕被老板看到又瞪他一眼,这个公司以后一定是忧郁症的高危险群。所以,有缘千里聚在一起奋斗,我们应该是让员工在这里工作觉得很温暖、很喜悦才对。这是我们讲到仁恕对待他人。

  有个企业家他生意做得很大,朋友、弟弟都已经邀请他去上课,但是他不肯去,他说有什么道理我不懂的,他不来。后来是因为他的弟媳妇,他的弟媳妇身体不好,常常都卧病,还有轻生的念头。后来学完以后,笑容变多了,对他的母亲也比较孝顺。他说连这个弟媳都能变,我看这个课应该去试试看,他就来了。参加完四天,回去刚好遇到他以前的一个员工,是一个他邀请来当副总,把他公司私底下亏了很多钱。私底下挪用了他的一些公款,他很生气,就把他给辞退了,本来还想要找人揍他。上完课,心比较平和,很巧的事,他就在他们家的楼下遇到这个员工。他也愣了一下,对方也愣了一下,对方有点紧张,冤家路窄遇到。结果他非常和善的对著他说:「你怎么在这里?你今天是来办什么事?」他那以前的员工说我来这里当保安。刚好就是他住的地方,所以人有缘,真的很巧。

  他接著跟他说,那很有缘,他说的第二句话是「我以前有对不起你的地方,请你多包涵。」他那个员工已经五十多岁,愣住了,老板居然不是骂我,还说他以前做得不对,请我多包涵。第三句话他说「你以前对我的不对,我一笔勾销,我不放在心里」,接著又跟他说,「我祝福你重新做人,你的事业能够愈做愈好」。这五十多岁的男人听完,当场眼泪就掉下来。对他很触动,他说我第一次看到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在我的面前流泪。他说真的宽恕的力量太大了,人性本善,他的惭愧心都起来。所以他觉得很欢喜。其实说实在的,当我们把埋怨放在心上,自己舒不舒服?自己幸不幸福?反而害了自己也害了对方,人生要有理智,一定要做利人利己的事才对。仁慈,「思仁恕则树德,加严暴则树怨」,这两句话对我们人生是很好的提醒。今天就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