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一 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 蔡礼旭老师主讲
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一 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三十集)  2007/6/9  台湾桃园孔庙  档名:52-180-0030

  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们昨天讲到现在教育都强调素质教育,而一个孩子、一个学生在哪里看出他的素质,其实很重要的一点,是他在面对一切人事物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处於什么样状态。他是一分善心、一分孝心、一分仁爱心,这就是有素质。还是他面对人事物,都是贪心、瞋恚的心,脾气很大,很傲慢,这就是没有素质。我们应该从心地去看,这才是素质的根本。绝对不是他有多高的学历,或者是他会了多少的技能、艺术、能力,我们不能只看外在的这些条件上面。昨天提到有个初中的女孩她炒土豆丝,昨天还没炒完,我们今天接著炒。你看她炒的当下,我们昨天强调的,教育你不能只是形式,好像办个活动,办完就没事了,到底这个活动有没有真正启发孩子的善心?我们为人老师的人、为人父母的人要看得很明白,不能好像交代交代,我们都有推展家政课,推展这些素质教育课。

  昨天是讲到慎於始,我们在引导孩子做家事,是给他什么样的这些教诲。包含我们昨天提到的,今天假如我们的晚辈考上大学,比方他考上师范大学,当他要去读书的时候,要踏入大学殿堂,我们有没有告诉他,「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为人师,应该真正去把做人处世的道理传给学生,让他一生受用。假如他要去读大学以前,就有老师、就有长辈是这样提醒他,相信他那四年不会空过。说到这里,我们的内心都有隐隐的痛,你看我们的大学四年有没有空过?看大家都没有,像我就是空过了。我们入大学去的时候,大二的学长告诉我们,大学由你玩四年。诸位朋友,你当学长的时候有没有讲过这种话?这要负很大的因果责任。一个大学生当他踏入大学的殿堂,代表他已接受家庭、社会十八年甚至於快二十年的栽培。这正是他好好学习道德、学问、能力、本事的时候到了,可是并没有人提醒他这样。反而他觉得考上了,好像以后就不用考试了,好像人生就考上大学以后就没问题了。然后四年的光阴很多都耗费掉了,相当可惜,黄金四年。假如大一的时候,他就开始学《弟子规》,学中国文化,那四年出来,绝对可以作育英才。

  我们在过年前办「大学生幸福人生讲座」,有位大学生上台去,非常感叹,写了一行数学式,叫「五大於二十二乘以三百六十五」。这个代表五天的收获,五天对人生的一些思考、感悟,大过於他二十二年。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二十二乘以三百六十五个日子当中,对人生的一些体会比不上这五天。当我们看到五大於二十二乘以三百六十五,我们有没有感受到这些莘莘学子,他在摸索人生,他遇到一大堆人际冲突的时候,他不知道答案在哪里。他内心的那种挣扎,内心的那种旁徨,请问我们为人老师、为人父母者感受到了没有?二十二年他有多少的迷惘,以至於他的心性已经有多少的偏颇,我们都不知道。直到这个大学生写出来我们才知道,原来他这么缺乏这些做人处世的道理。那我们老师有没有失职?我们父母有没有失职?甚至於像在七月前夕,五、六月份,很多的大学生、研究生为了论文,以至於为了找工作想不开,后来结束宝贵生命的例子,现在是一年比一年还要增加。这些孩子心里有这么大的障碍,请问父母知道吗?老师知道吗?为什么心里有这么大障碍,父母、老师却看不到?

  在经典当中有个故事就提到,有个人他到一个大户人家去偷金子,一群人大白天都在那里谈话。这个人一走进去人家的家里面,直接找到金子,然后光天化日之下,拿著金子就要走了。当然他的结局一定是当场被人家抓起来,把他送到县衙门去。衙门里的官员就问他说「奇怪了,你在偷金子的时候,难道没看到旁边有几十个人盯著你吗?难道你不知道你铁定会被人家当场活捉吗?」这个小偷非常惊讶的说到:「有吗?有吗?我只看到金子而已,任何东西我都没有看到。」你看一个欲望可以让他看不到任何的东西。所以相同的,当我们为人老师、为人父母,只看到孩子的分数、只注重这种虚荣心的时候,他心灵的成长状态我们很难体察。

  当一个年轻人在工作当中得了忧郁症,请问是偶然的吗?那是必然的。他有太多人生态度、处世的智慧都不足,可是没有人在提醒他,很少人在引导他,这都是非常缺乏的一个部分。所以我们这个素质教育,是真正为人父母、老师能体察到孩子心性的转变。我们之前也讲过一个经句,其实这个经句很值得我们再来体会,「士先器识而后文艺」,这句话大家应该还有点印象。我们看到「后」都要很敏锐,人生的智慧在轻重缓急、先后顺序的取舍,这是智慧。这句话已经告诉我们,一个读书人他首先最重要的,不是他读了、背了多少的词章经句,不是他有多高的这些琴棋书画的能力。而是先有,「器」是他的心量,「识」是他的见识、智慧,要这个为先。不然我们之前也交流过,请问一个人拿到博士学位,有没有才华?有没有?你们不要被我讲得都有点不敢回答,可能是我的问题里面常常都有陷阱,你们素质很好,都知道前面有陷阱,不要踏进来。

  之前我们也跟大家提过,有个父亲他是个单位的最高主管,他有没有能力?他很有能力。但是他不一定能把一个孩子教好,教育孩子是要有智慧的,不是能力就办得到。他的儿子跟他的女儿,儿子成绩比较好,女儿比较不会念书,他就全心全意栽培这个儿子念书,女儿就看能念到哪就念到哪就好了,不管了。所以儿子念到留学博士毕业,女儿只有专科毕业,诸位朋友,请问儿子素质好,还是女儿素质好?我们接著看。这个儿子只看到他学历愈来愈高,却不知道他的心性是在提升,还是在堕落?学如逆水行舟,他今天拿到了这个学历,请问他提升了吗?现在企业界都在那里批评,高学历的人都很傲慢,都不谦虚。诸位朋友,他拿到博士,他是素质提高了,还是下降了?他下降,心性下降了。现在真的为人长辈都看不到心性,为什么?就好像那个偷金子的人,只看到金子,其他都看不到。父母为了面子,只看到博士,其他孩子的心性都看不到。甚至於看到了还视而不见,没关系,那个以后都会好的!只要学历高就好了。

  后来孩子拿了博士回来,这个父亲本来还想带著孩子,到处亲朋好友逛一逛,「这我儿子」,让大家看一看知名大学博士毕业。还来不及带出去晃一晃、看一看,他的儿子就对著父亲讲,「爸爸,我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死,所以你还有那么多房产,这么多房子,你还是早点过户给我。」诸位朋友,他讲的话有没有错?每句都没有错,「爸爸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这句有没有错?没错,每句都没错,可是可以把人气死,这才厉害!什么是素质?是能感同身受别人的需要,这叫素质。他这样的话会刺伤他父亲有多深,他感觉得到吗?他谈何素质?他不只感觉不到父亲的痛苦,父亲没有做动作把财产给他,他隔没多久又从邮局写了个存证信函,上面写著跟他父亲断绝父子关系。当下他的父亲受不了这一连串的打击,精神状况有点快失常了。

  这个时候他的女儿出现了,这个本来让他觉得是素质差的出现了,带著女婿一起来。这个女儿比较善良,身边还有些长辈学中国文化,她还懂得去请教,我爸爸现在这样了,怎么办?长辈告诉她,用你至诚的孝心,一定要把父亲从精神错乱的边缘赶快拉回来。后来女儿带著先生去精神病院就照顾父亲,慢慢的正常了,接回来,给父亲讲「父亲,你放心好了,你的后半辈子,我跟女婿会尽心尽力照顾,你的钱我一分钱都不要,而且我们夫妻俩每个月给你五千块钱奉养你,你安心养老。」后来父亲就正常了。

  刚刚我们跟大家交流到,不能只看到金子,其他都看不到。现在不能只看到外在的学历,外在的虚荣,而看不到孩子心性有没有在启发?今天讲素质教育,我们就一窝蜂的跟人家凑热闹,又跳舞、又学书法,到底孩子在学的当中,学习的心有没有静下来?这门艺术有没有真正扎了根?还是在那里赶热闹,赶到最后对这些学习非常的厌恶。有个女孩参加钢琴比赛得了冠军,记者就跑过来问,「你今天得了第一名,你现在最希望做的事情是什么?」那个女孩说,「我最希望做的事,就是把我家那台钢琴给砸了。」你看她为谁而学?她为了父母的面子而学,她高兴吗?她很痛苦。请问这门艺术真的能给这个孩子得到益处吗?

  我们曾经遇过一个小孩,七岁,学了几个月的《弟子规》,后来老师组织起来,请这些孩子谈谈学习体会。这个七岁的孩子站上台去,他母亲坐在台下很兴奋,孩子要上去分享。这个孩子第一句话讲,「我学了《弟子规》,才知道做人原来要孝顺」。你看我们都想孝顺是应该的,孩子本来就会,人不学不知道,不启发、不教导、不以身作则,孩子还是学不到。他是因为上了《弟子规》才知道做人原来要孝顺,接著孩子讲,「我还没有学《弟子规》以前,每天在想著如何谋害父母。」他的妈妈在台下听了瞠目结舌,吓了一大跳,这居然是我儿子的想法。你看她的孩子已经到了跟父母这么样敌对的状况,父母了然不知。为什么她的孩子会这么样怨恨父母?因为她的孩子参加了一大堆的艺术,一大堆的才艺学习,被父母逼得心里有怨。希望父母陪陪他,跟他聊聊天,这样的机会都没有,孩子好像在赶场一样,慢慢的小怨积得就变成大怨。

  我们在教书的时候还有孩子说,「老师,我们喜欢来上学,不喜欢礼拜六、礼拜天,因为礼拜六、礼拜天比学校还累,这个补习班上完,又要上下一个补习班。」到底孩子现在的心在想什么,假如他怨恨父母的心一直下去,他的人生有可能幸福吗?幸好遇到《弟子规》,那个孩子的心念转变了,懂得开始去想著父母的恩德,父母的付出,才把他的心性转变过来。刚刚我们讲到的这一句,「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器识都是心性的启发。我们待会再好好的来看看这一句,其实这句也就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刚刚我们提到,当老师引导孩子回去炒土豆丝的时候,重点在哪?重点在炒的过程当中,去体会到妈妈、家里人忙东忙西的,还要煮三餐给我们吃有多辛苦,让他习劳知道感恩,应该是学这个。然后多学一些才能,时时在团体当中我们都帮得上忙,施比受更有福,能付出就是福气,我们不要做个到哪里去都等著人家侍候的人,应该是引导这个。而不是引导她炒完以后,要拿著这个请你的家里人、请长辈帮你打分,那孩子的重点又拉到分数上面来了。所以那个孩子炒完之后,请老师给她评分,刚好我们一位老师到她们家去。要评分的时候,这位老师告诉她,说「你假如是为了分担母亲的辛劳,体恤母亲的辛劳,你用这样的心炒,怎么炒我都给你一百分。可是你假如只是为了分数,没有这种心境,你炒得再好吃你也不及格。」这个小女孩听一听,很有道理,不过你还是帮我打个分。后来又问她,你把菜端出来了,请问炒菜的锅谁洗?那个小女孩说奶奶还在洗。然后又问她,请问你要炒土豆丝的时候,菜是谁切的?她说妈妈帮我切好的。所有的人都帮她用好了,她干什么?就把菜放下去炒一炒,交差了。这样能真正达到让她体会付出的辛劳吗?体会不到。

  所以有时候真的,我们在推展素质教育,理念上都很好,但是没有抓到根本,就变成口号,变成做一些活动应付应付而已。其实真正的素质,就是在他面对一切境界的时候,他是很健康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比方考试,你看一个老师把一班的考卷拿在手上,当考卷要发下去的时候,我们当老师的都会体会到,底下几十个人的心脏是怎么样?跳得很厉害,砰砰、砰砰、砰砰。所有的孩子当下在面对考卷要发下去的时候,请问他的心态健不健康?他心跳这么快代表得失心非常的重。而当一个孩子得失心重,他就没有素质了。他有可能因为学业的挫折而受不了,他有可能因为踏出社会适应不良而受不了,因为他的得失心太重。所以在最近的报导,北京一些最一流的大学,连续好几天都有博士生、硕士生、大学生结束宝贵的生命。你看这些孩子,他到最好的大学的研究生、博士生,但是他却因为论文,因为面对未来工作而承受不了,得失心太严重了,那是致命伤。

  我就想起我在念国中的时候,考试英文考了九十八分,结果我哭了好几个小时。诸位朋友,假如一个国中一年级的学生,考试考九十八分哭了好几个小时,你看他以后人生会不会幸福?不会,你们都能算命。真的,我那个时候为了要编上好班,为了两分可以哭那么久。我记得我国中三年级要毕业的时候,我有个同学跟我三年同学,因为要毕业了,我们就拿给同学写些勉励的话。我这个同学在他写的勉励的话旁边,画了一个小男生在那里掉眼泪,你看他把我国一那个情境都印得很深。我想他们那个时候一定觉得这个人有点不正常,考这么高分还在那里掉眼泪。结果我的眼泪,幸好我有个好爸爸,我已经哭得不行了,打电话给我爸爸:「爸,我才考九十八分。」我爸爸说「九十八分不错了,大惊小怪的,没什么,下次再加油就好了。」我父亲没有得失心,一下我的眼泪就止住了。

  包含我考大学的时候考得不好,我也是很伤心在房间里面哭,大家不要误会,我就哭那几次而已。我爸爸知道了就上来,真的非常的平静,我爸爸拍拍我,「没关系,明年再来就好了!没事,没事」,我爸爸就下去了。我爸爸若无其事,真的我当下眼泪一滴都流不下来了。你看爸爸那种豁达的人生观,不去患得患失的人生观,就把我们这种不正确的人生态度一点一滴引导到正确的位置上来。父母真的是孩子的守护神,当孩子的思想、价值观偏颇了,都能够帮忙孩子导正。

  我曾经遇到一位朋友,他现在还在大学当老师,他说他从小到大学毕业绝对都是名列前茅。后来他考上了很好的研究所,一下子高手云集,有一次考试他才考中下的成绩。一下子从名列前茅掉到中下成绩,他说他在那段时间,走在走廊上心里很难受,都有想往下跳的冲动。这是他现身说法。你看十几年的名列前茅,带给他的心理素质居然是输不起,居然是一次考不好,就有向下跳的冲动。所以,他那段时间很难受,幸好祖上有德,他那时候很想不开,就开始接触儒道释三教的传统文化,才把他那种患得患失的心,慢慢导到健康的方向来。当我们当老师的要考卷发下去的时候,请问有没有感受到孩子那种患得患失的心都到什么程度了?

  有个老师他很有爱心,每天他的学生都给他写日记,他的学生有多少个?七十四个人。他是我们中心的一位老师,也很有意思,因为他已经做了六年的老师,后来辞掉工作一起跟我们加入这个行列。他就在那里想,我都已经一年没有带班,现在也深入这些中国文化的经典,看有没有机会再带带班。他才起这个念头,隔天汤池镇的一个小学就来找我们中心,说可不可以派个老师来帮我们带班,我们刚好缺一个老师。你看人有善愿,天必从之,就真的派了七十四个学生让他去教。他也教得很欢喜,每天除了改作业之外,还有七十四本日记,他陪孩子成长。孩子每天听他的引导,心性有哪些启发,他每天在学校、在家里面发生哪些事,他都会在日记当中跟老师非常坦诚的沟通,这是真正可以把孩子健全的人格引导好。

  老师在课堂当中也常常告诉学生很多做人的道理,包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他的学生,比方说书被人家给撞掉下去,那个孩子第一个反应,脾气上来了,后来孩子第二念就想老师说要忍人所不能忍,要掌握情绪才能掌握未来。诸位朋友,我们现在的孩子有没有这样的观照?这样的思想?这个对他一生都很有帮助的。后来这个孩子把书捡起来,想可能我自己没有放好,人家才会把它撞掉,他懂得先自我反省。甚至有个孩子他的墨汁不见了,这个孩子看到自己墨汁不见,第一个念头不是怪哪个同学给他拿走了。这个同学第一个反应是说,一定是我自己做人做得不好,才让哪个同学看我不顺眼,把我的东西拿走。你看他遇到一些境界,第一个态度是首先反省自己。

  而且孝道都有引导孩子,我在教学的生涯当中,对孝道的落实非常的强调。为什么?因为我记得我在念师范学院的时候,我的导师他曾经很感叹说到,他有一天从学校走出去,因为师范学院的旁边,大部分都会盖个附属小学,而附属小学在里面读的孩子,绝大部分都是师范学院的老师、职工的小孩居多。那一天刚好下著雨,走著走著,突然有一辆豪华的轿车远远的开过来。开到了校门口,有几个孩子正在那里等家长来接,门一打开来,母亲匆匆忙忙的走出车门,赶快撑起伞来,正往女儿的方向走过去。当她还没有到达女儿面前以前,女儿就非常大声的对著她说:「你白痴!现在才来。」我的老师当场愣住了,走不动了,被一个小学生对父母这么无礼的话给惊讶住了。更惊讶的还不是这一句,下一句是她的母亲说「对不起,对不起,我来晚了」,你看都变成孩子的仆人了。这一幕对我的影响就很大,我宁可孩子他没有很高的学历,但是他最起码是个懂事孝顺的孩子,是个不会制造自己父母无穷痛苦的孩子。

  当我们这位老师他去带班,我也看了他的小朋友的日记,同样的情境,这个小朋友当他走出校门,看到妈妈没有来接他。孩子并没有责怪妈妈,而是想著妈妈一定很忙、很辛苦,没关系,我自己走回去就好了。这个孩子走到自己的家里,他的母亲看他自己走回来,对著孩子笑笑说,妈妈今天很抱歉,比较忙,忙到现在还在忙,所以没有去接你。这个孩子说,妈,没有关系。自己走了路,滴了两三滴汗,可是看著母亲是满头大汗在那里忙碌,这个孩子就赶快走到自己的家里面去,倒了一杯水拿出来给他妈妈说,「妈,你辛苦了,你赶快喝杯水,这个工作我帮你做。」你看孩子有教跟没有教差异非常的大。看著这些孩子,他写到他在家里如何孝顺父母,这些他们的心路历程,老师看了非常欣慰,觉得这些付出都没有白费。

  包含还有个孩子写到,她的母亲出去忙,她本来还在那里想要继续睡觉。希望想给妈妈一个惊喜,就从被窝里面钻出来,说妈妈一大早就出去忙了,待会还要回来煮早餐。你看四年级的孩子自己就下厨房做了早餐,她在日记里面就说,妈妈回来的时候就非常惊讶说,是谁煮的饭?你看当她写这句话的时候,她自己高不高兴?她很高兴。然后老师就回她,老师就在她的日记上说,一定是她们家最可爱的小仙女做的。你看那种师生的情谊,无话不谈,我们一点点的付出,学生都可以感觉到我们对他的那分爱护。这个老师他带那个班是全校最差的,后来短短两三个月,他们班变得很有礼貌,成绩从敬陪末座全面拉上来。所以学校都很认同,教德行的孩子,学习一定也会好。这样的情况在我们推展的过程太多了,我们当老师的要有信心,只要孩子的孝心、德行起来,不只他的成绩会好,他的成绩好是会好一辈子,而且他的成绩好,是不用父母、不用老师在逼他,他会转成主动的学习。这位老师他就抓住每个机会,提升孩子的心性,包含在每天的日记里面。

  还有他也跟孩子讲,什么叫聪明?现在的孩子其实在理解聪明,都有点耍小聪明。他就告诉孩子,聪明就像孔老夫子讲到的君子有九思,这才是真正的聪明。君子九思是「视思明,听思聪」,九思还有「色思温,貌思恭」。你看夫子的教诲当中,色,和颜悦色,我们的脸部表情要让人家感觉很亲和、很舒服;不要让人家一看到我们,就觉得好像欠你很多钱。我们是孔夫子的弟子,出门前不要忘了照照镜子,要照到不会吓到人才可以出来,这是色思温。貌思恭,我们的整个举止都让人感觉很恭敬。「言思忠」,言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凡出言,信为先」,说出来的话一定尽心竭力去做到,言思忠。「事思敬」,答应别人的任何事情,或者是遇到的事情,都非常恭敬的认真把它做好。

  「疑思问」,有疑惑,懂得去问一些有智慧、有经验的人。疑思问很关键,我们往往在问的时候,都问一些可能跟我们想法差不多的人,反而那个会给我们很多很中肯建议的人,我们不敢去问他。因为忠言逆耳,我们的心脏比较不好,都承受不了实话的打击。所以应该要问谁?《朱子治家格言》讲,「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一定要问人生阅历很丰富的人。可是我们冷静看看,当一个年轻人遇到事,不听老人的话,尽听一些狐群狗党的话,难怪都吃大亏。都听一些同样年龄,都没什么人生历炼的人的话,那个往往都是意气话居多。所以,一个公司里面一定要有很多老成持重,这个公司就不会倒了。疑思问。「忿思难」,一个人要发怒、发脾气了,要想著一发不可收拾,你发完脾气就拉不回来了,很可能几年的交情就化为乌有。还要「见得思义」,我们要获得一个东西以前,要想著合不合乎道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是君子从九个方面时时自我观照,自我提醒,符合做人的原则,这句话很好,大家可以背起来。而视思明,我们看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可以看出它的原因出在哪里,可以看出这个事情往后会怎么发展,一清二楚,可以看到别人的需要在哪里,这都是视思明。听思聪,在听话,可以听出这个话是忠言还是谗言,这个话是真的还是假的,是是还是非,是邪还是正,都可以看跟听能判断得出来,这样才叫聪明。而不是投机取巧耍小聪明,那个不是聪明。所以就告诉孩子,你时时都能看到、听到别人的需要,这才是聪明的孩子。

  刚好讲完的时候,老师正要找板擦擦黑板,一看没有看到板擦,老师就说板擦去哪里了?接著引导孩子,你们听老师这句话,有没有听到老师的需要?那孩子也反应了,「对,老师需要板擦擦黑板」,然后没反应。你看孩子只会回答问题,写答案而已,回答老师就是需要板擦擦黑板。然后接著老师说,那你们现在可以做什么?底下的学生又回答标准答案,「可以帮老师找板擦」。所以现在引导孩子要有耐性,接著老师很真诚的看著孩子笑一笑,又重复那句,那你们现在可以做什么吗?孩子回答到第三次,有一个学生才走出来去找。后来找到了,就帮老师擦了,擦完之后这个孩子下去了,老师就说,「来,给这个同学掌声鼓励」,全班就鼓掌。鼓完掌之后,老师又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要鼓掌?孩子还是答不出来,都变机器了,你叫他怎么做他怎么做,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鼓掌。接著又告诉孩子为什么要鼓掌,因为这个孩子老师教了以后他马上就去做,学习很重要要身体力行,他的态度值得大家学习,所以要鼓掌。

  真的对於孩子,能从他的心性去启发的话,那随时随处都是教育的机会,而不是说站上讲台才是教育的机会。有位老师他跟其他的老师在做分享的时候就说到,「我站上台,我就是老师」。诸位朋友,这句话对不对?大家要判断,我站上台我就是老师,这句对不对?错了,错得太离谱。他站上去讲得还慷慨激昂的,我们在底下还没有判断出,好厉害,英雄,好像他很专业。我站上台我就是老师,难道下台了就不是老师?一个老师假如踏出校门的时候都穿著吊带,然后穿著拖鞋,当他遇到他的学生,这个学生往后还会尊重他吗?还会佩服他吗?不可能。我之前在北京师范大学讲课下台来,其实我在北京师范大学讲课,我的内心是非常激动。因为我常常希望能跟这些师范大学的准老师们分享一些我们教学的心境,结果也满了这个愿。因为我的父母也都是师范院校毕业的,都是南师毕业的,我也是南师毕业的。所以我考上南师,我就跟我爸爸妈妈讲,「今天我升级了,我升了一级,我叫你们学长,叫你学姐。」走在校园感觉特别亲切,以前爸爸妈妈都在这里念过书。

  那时候我在北京师范大学讲完课下来,我们有一位老师也跟我们一起学习很长一段时间,他就对著其他的朋友们说,「蔡老师最强的能力,就是一上台就把大家变成兄弟姊妹。」诸位朋友,这句话有没有道理?不要乱鼓掌!这句话听起来大家还鼓掌,这句话错得太离谱了。一个老师他假如没有办法察觉到他自己言语的偏颇,那都误导了都不知道。上台才把大家变兄弟姊妹,一下台来就一个人都不认识了!一个人假如平常没有这种心境,看待一切的人都觉得是炎黄子孙,都是兄弟姊妹,他一上台来还要在那里,「好,开始变兄弟姊妹」,那个脸不抽筋才怪,是不是?你看平常很冷淡,一遇到客户马上要装得很笑脸,你有没有遇过这种人?有没有?有吧!你有没有感觉到鸡皮疙瘩全掉一地了?对!

  所以,一切时候都要有那种为人师的心态,一举一动都要想著我要当学生的榜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样的态度才是对的。包含你说孩子只要在上课的时候安静就好了,其他时候我不管。他假如下课的时候都蹦蹦跳跳的,他一上课能够规矩好吗?纵使好,也是硬压下去的。应该在他下课的时候也都是学习,也都是要「宽转弯,勿触棱」,「步从容,立端正」。哪有说下课就不是接受教育,就不是守规矩的时候,所以老师的引导观念很重要。好,我们这一节课先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