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一 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十四集) 2007/4/8 台湾桃园孔庙 档名:52-180-0024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提到的财色名食睡这些诱惑要能够抵挡的了,那其实要防微杜渐。所以像「色」的诱惑,《弟子规》当中就有很多经句,让孩子面对这样的诱惑能够跨过去,能够不被迷惑,包含「德有伤,贻亲羞」,还有「居有常,业无变」,他面对自己经营家庭,他有一分责任感;夫妻之间懂得「恩欲报」,记住彼此互相扶持的这一分恩德,也不会喜新厌旧,「勿厌故,勿喜新」。而且《弟子规》又说「斗闹场,绝勿近」、「非圣书,屏勿视」,让孩子懂得去避开这些场所、这些不好的缘,不要去受污染。这都是从小扎防微杜渐的根本。
还有「名」,好名。「己有能,勿自私」,我们有能力不是拿来求名的,是拿来服务大众的。「人所能,勿轻訾」,人家有能力、有才华,我们成人之美,不去嫉妒、不去障碍,不去伤害别人,谋取自己的官位、利益,这样的事不干。然后不会因为有了这个地位之后晕头转向,会想到「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知道要把这个事情办好,一定要听得进去别人的这些劝诫、这些忠言。他有这个谦卑的态度、受教的态度,就能够在他的职位当中把事情愈办愈好愈圆满。
再来「食」,食物当中的欲望,《弟子规》当中告诉我们,「食适可,勿过则」,假如太贪著这些美食,很可能会把身体给搞坏了。现在几乎都是文明病多,病从口入。现在人没什么营养不良,都是营养过剩,所以懂得爱惜身体,「身有伤,贻亲忧」,就不会把身体糟蹋成这个样子。其实现在食物也跟我们整个大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不只是在自己德行当中要谨慎,这地球是养育我们的母亲,爱护地球,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共识,要谨慎的对待大自然。
因为最近科学家一直在关注温室效应很严重,像今年,最近的天气大家都感受到了,前几天温度还拉到三十度左右。像我听到海口都已经到三十几度,结果瞬间又掉到十几度,这样天气的异常,都在透露这温室效应的严重性。四川前几天还下雪,福建下冰雹,这些都不是很正常。因为温室效应以后,各地气温异常的现象会愈来愈严重。所以能够防止温室效应持续恶化,那已经是我们每个生长在地球人的责任,责无旁贷的责任。所以我们现在能节约能源,尽量减少能源浪费。因为能源,比方火力发电,那都会制造很大量的二氧化碳,我们节约能源就能减缓温室效应的恶化。所以现在能省的能源就要省下来,我们能不开车,能搭乘大众捷运系统,我们就尽己之力去做。
因为恶化的现象很严重,很多国家都高度重视,英国他们就提出来,假如温室效应情况没有改善的话,英国考虑全国都吃素。那大家一定很意外说:吃素跟温室效应有什么关系?因为假如我们大量吃肉,这些牛跟羊就必须要饲养,光是美国饲养的这些牲畜,那都是他总人口的几倍都有,所以你看那上亿的这些牲畜,他就必须要砍去很多的原始森林来畜养这些动物。原始森林都砍掉了,那森林就好像地球的肺一样,这个肺都愈来愈小了,就不可能把二氧化碳转变成氧气。更多的二氧化碳没有办法转成氧气,所以就愈来愈严重。而且养一头牛,它要呼吸,它一年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超过一台二千CC的轿车,这些牲畜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是温室效应当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假如人们大量吃肉的习惯再不改过来的话,那这个问题就没有办法制止。
而且,我们今天要得到一斤的肉,相当於要拿十斤的谷类来养这个牲畜,才能够得到这一斤的肉。曾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英国还有好几个国家,包含挪威这些国家,他们被德国军队给封死,他们很难再向外去取得粮食,所以粮食短缺。这些国家就下令不吃肉,因为还得花十公斤的粮食去换才能换来一公斤的肉,那不如就吃这十公斤的粮食。所以他们全国吃素!结果那几年吃下来,英国人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快速下堕,人民的身体素质提升不少。后来二次大战结束了,这些国家的饮食又恢复到战前,结果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又快速升起来。真的是病从口入。英国他们知道吃素可以减少这些牲畜排放二氧化碳的量,所以他们已经考虑,假如恶化的话,有可能要推行全国都吃素。英国毕竟是一个文化很悠久的国家,对於这世界都有一分责任心在。我们在读书的过程都知道地球已经变一个村,所以地球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家事,大家应该都有这一分共识,来减少温室效应的恶化。
有一个片子是前美国副总统高尔,他到世界各地了解这个温室效应的严重性,还到南北极去了解,南北极的冰融化的速度是愈来愈快。我们今天当下能为了这个地球少一些资源的浪费,少一些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样的心是为天下人著想。这一分存心,那一定会给自己也会给后代子孙带来很大的福分。假如不改善,那个水一淹上来,所有沿海最发达的都市都很难保证不被海水淹掉。那个时候才体会到严重想要来挽救,可能都为时已晚。所以现在听说很多人他了解到这个严重性,自己都过最俭朴的生活,能不开灯尽量不开灯,能早睡早起,利用大自然阳光的光明多省一些能源。这是我们讲到食物的部分。
还有睡觉,睡得太多也是一种欲望。人之所以要睡很久才睡得饱,一来人生没目标,恍恍惚惚,迷迷糊糊。所以《弟子规》学了之后,「亲所好,力为具」,对父母有个责任心,对社会有个责任感,他就不会糟蹋他的时光。《弟子规》上面又说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这都是珍惜光阴,从这些教诲当中扎下这个基础。
我们讲到的「谨慎为保家之本」,不只在这些欲望当中要谨慎,甚至於自己的起心动念都是要跟道义相应的。因为我们的小孩都很敏感,跟我们相处在一起,我们的念头不好,都会影响到他们的人格。起心动念要谨慎,还有一言一行要谨慎。所以言语的谨慎也相当关键。在孔夫子的教诲当中,四个科目很重要: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这言语占在第二位重要位置。那我们自己言语有没有谨慎?也值得我们来观照。所以言语应该要注意到这些地方。
「应该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抱怨带来记恨,宽容乃是智慧」。我们都知道「家和万事兴」,假如不宽容很刻薄,那家怎么会和?能懂得宽容的人,那都是能为大局著想,那是智慧。我们看到这句可以感受得到,你看一个言语的态度是抱怨还是宽容,那所造成的影响差别就很大!抱怨带来的是对方的记恨,当一个家庭里面都是互相怨恨的话,这个凶相已露,家风不可能好的。我们冷静的来观照,我们自己有没有常讲抱怨的话?当我们常讲抱怨的话,上一代的恩怨会留在谁的心田里面?我们都不够谨慎,说话一出去了,也搞不清楚会造成什么结果,一言一行都像一颗种子,就种在自己的人生,也种在孩子的心田,恶的种下去了,以后会感恶果。
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人在学习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要懂得仁爱,懂得对人关怀;很多年轻人心理有障碍,我怎么对人都爱不起来,对人都信任不起来?他的障碍从哪里来?追本溯源就是他在家里面,他父母不谨慎,常常婆婆哪里不好、小叔哪里不好、小姑哪里不好,把这些抱怨的话都在孩子的面前讲。孩子面对自己最亲的亲人都记得对方的不好,甚至於母亲的这个记恨也影响孩子,所以面对自己的奶奶,或者是面对自己的姑姑、叔叔都有那一分恨意。你看这个孩子的人格能健全吗?这个孩子连自己最亲的人都关怀不起来、都信任不起来,他怎么又去信任别人?所以少成若天性。我们是让孩子一辈子对人都是一种怨恨会幸福,还是让他对每个人会感恩才是会幸福?这都要看得很清楚!
我就回想到我整个成长的过程,听到母亲在跟我们谈的一些话,我们也是很感恩母亲的教诲。像小的时候就常常告诉我们,她说:你们在很小的时候,晚上哭闹,不好好睡觉,妈妈隔天就要教书,体力上也负荷不过来,所以爷爷就会叫我先去睡,然后爷爷帮忙我带你们;爷爷本来是用手摇摇篮,后来爷爷想睡觉了,接著就用脚摇摇篮,都睡著了,还可以用脚在那里摇摇篮,功夫都练成了。你看当母亲讲到这一段的时候,那时候我们二、三岁,不可能有这个记忆,可是母亲一遍一遍的把爷爷、把长者对我们的关爱,给我们娓娓道来,这对我们的心灵、对我们的人格影响很大,我们就很自然的都会记住这些长辈对我们的恩。能记自己家人对我们的恩,自然踏出这个家门,也能记一切人对我们的帮助恩德。也会说到像我的叔叔、我的姑姑他们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生病了,送到医院,他们在病房外非常焦急,急到都掉下眼泪来了。这些话对我们的心灵都是很触动,所以我们跟几个叔叔还有姑姑的感情就特别好。不只不说抱怨的话,都要说感恩的话,让自己、让小孩都是活在感恩的世界里面。
「多说宽容的话」,能够成为一家人都是非常难得的缘分,所以我们珍惜这个缘分,彼此能宽恕,彼此爱护。我们宽容他人,绝对不是求别人来对我们好,那是做人的一种态度。所以宽容能够让家庭和乐,也能够让整个团体和乐。以前的这些读书人都知道人和的重要,所以他在朝为官,不只不会讲这些抱怨的话,不会讲这些是非的话,他们时时都是能够以和为贵。在宋朝有一位宰相叫王旦,他的肚量很大,他的太太曾经有一次心里想,从来没有看过王旦生气,所以他的太太就想要试试看他脾气到底好到什么程度。就安排她家里的女仆人,端著一个热羹汤给他,到他的面前就故意不小心,然后就把这羹淋在他的朝服上,他穿著朝服正准备要去上朝。结果倒在他的朝服上,这个王旦马上站起来,然后说到:有没有烫到你的手?你看他肚量这么大,不只没有生气,反而马上就是想到对方的手有没有烫著。真的,一个人有这么大的修养,他家里的人个性再不好,一定都会被他给折服,都会被他给感动了。有这样的德行,一定赢得妻子、赢得家人对他的佩服,自然效法他。所以他能齐家,他也能治国。
他当宰相的时候,另外一个臣子寇准,常常都会对他所做的事给予一些批评,给皇帝谏言,批评王旦这里做不好,那里做不好。后来皇帝就对著王旦讲:寇准都常常讲你的坏话。这时候假如是我们,我们会怎么做?假如这个时候,我们也奏寇准,也奏他一笔,也说他的坏话,那朝廷里面很可能就失和了,那就枉费我们在朝为官。在朝为官最重要的就是利益朝廷、利益人民才对。王旦当下就说:皇帝,我当宰相这么久,一定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寇准是为了国家好给我批评,所以我要虚心接受。这一席话讲完,皇帝的内心会不会很感动?佩服这个臣子!这个话再传到寇准的耳朵里面,寇准对王旦的不满都烟消云散。王旦完全不计较,甚至於还是自我反省。
后来寇准有一天就跟王旦讲:能不能推荐他当宰相?就自己去要宰相来当。在我们一般人想可能会觉得:哪有人自己主动去要宰相的?其实我们真的冷静想想,宰相好不好当?每天日理万机,压力是很重的。所以寇准去要求当宰相,并不是去贪这个功名、贪这个富贵,而是他真正有能力,也想去为国家付出。但是王旦就回答他:宰相不是这样要得来的。泼了他冷水,结果寇准心里就有点不舒服。后来寇准还被皇帝贬了,贬到青州去,贬到离朝廷很远的地方去当那里的小官。其实寇准是很正直的官,有时候进谏,皇帝不能接受,就被贬得很远。然后刚好王旦年纪也大了,临终的时候,皇帝就问:谁能够当宰相?王旦马上说:寇准。当皇帝听到寇准的名字,眉头都皱起来,其实皇帝也怕很正直的臣子,因为这些正直的臣子一看到他的错误,马上直言不讳就给他批评下去。所以面对这样的忠臣,心脏还要很有力量,不然那会受不了。
曾经皇帝跟寇准他们在商量国家大事的时候,皇帝这个性子压不下来,很烦燥说:不要讨论了,明天再说。皇帝就站起来,走了几步路,这个寇准就追过去,把皇帝拉住,然后再拉回来,对著皇帝讲:现在讨论的事情攸关人民的安危,假如今天不讨论完,很可能就有人会饿死,所以今天你一定要讨论完才可以走。然后就把皇帝压在位子上坐好。你看,几个皇帝能忍受这么正直的大臣?但是我们也看到很可贵的地方,宋朝的皇帝很有修养,面对这种忠臣不敢乱发脾气。其实这个原因也在於他宋朝开国的皇帝,对读书人尊重。宋太祖赵匡胤他们都是很喜欢读书人,宋太宗他们都很热爱这些古圣先贤的教诲,所以间接对读书人也很尊敬,也感来宋朝出了非常多的这些忠臣烈士。这也是来自於他们宋朝开国的皇帝种下了尊敬读书人的因,感来这么多好的忠臣协助。种因得果,这是丝毫不爽的。
皇帝一听到寇准,也不大愿意把他找回来。接著又跟王旦讲:难道只有寇准,没有其他的人吗?王旦就说:除了寇准以外,臣就不知道有谁了。接著就走了。大家想想,这皇帝后来会用谁?明明很不愿意,为什么用寇准?因为皇帝的旁边都有太史在记录,都跟在皇帝旁边记录,王旦叫皇帝用寇准,假如他不用了,他对历史没有办法交代,到时候用得不好,把国家给搞乱了,那他就留下万古的骂名,所以有碍於要对历史交代,不得已用寇准。结果寇准来了之后,也很认真治理国家的政事,然后就对皇帝讲:皇帝,很感谢你对我的重用。皇帝就说:又不是我要用你的,你知道是谁要用你的吗?寇准也猜不到。后来皇帝说:就是王旦临终前推荐你的。我们可以想像,那个寇准想,我都讲他的坏话,他不只没有跟我计较还提拔我。你看王旦那种肚量,那种宽容的德行,留在寇准的心中,那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甚至於这一分德行的感动,会让寇准以后也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他人。
你看我们很多的人走上教育这条路,都是因为教导他们的老师那么有爱心,感动他们,所以他们也要传承老师这一分精神。我曾经也遇过一个校长,他非常的认真、非常负责,他很小母亲就去世了,你看一个孩子那么小就失去母亲,对他的心灵是很大的一种创伤。刚好他小学的老师非常有爱心,所以他那种难受就转移了,把这个老师当作自己的母亲看待,老师也很照顾他。然后老师还安排一个智力比较差的女同学跟他一起坐,让他用心去照顾这个同学。他一来感受到老师的爱心,二来老师的安排又让他扩宽他的心量,所以后来他也走上教育的路,现在也是当校长。你看那个精神都能够承传下去。
所以我们人生的价值在於我们这些好的德行、好的精神能否承传给子孙?能否承传给这个世间的人?假如我们当老师了,那就承传给更多的学生;我们是当一个企业主、企业家,我们这些精神对社会那种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服务精神,能不能留给我们这些部属、员工,让他们继续承传下去,这就是我们这一生的价值。这是我们讲到宽容不只让家庭和乐,在同朝为官的时候,也能够让整个政治风气能够和乐,为大局著想,这是人生相当重要的一个态度;不能为大局著想,意气用事,那很可能小事都会变成大事。这是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
「少说讽刺的话,多说尊重的话;讽刺显得轻视,尊重增加了解」。我们一起把它写下来,「少说伤害的话,多说关怀的话;伤害造成对立,关怀获得友谊。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商量的话;命令只是接受,商量才是领导。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批评造成隔阂,鼓励激发潜能」。在《论语》里面讲「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所以一个言语的态度,对跟不对产生真的是天壤之别。
我们看到「少说讽刺的话」,闽南话说:不要给人家漏气。成就一件事情已经不容易了,行百里路半九十,所以我们应该是多给人家鼓舞,而不是去讽刺。而这个讽刺的话让孩子听了,或者是让其他的人听到了,对对方就轻视不尊重。所以对人尊重很重要,因为「敬人者,人恒敬之」,但是假如我们习惯讲讽刺的话,那给同仁以至於给下一代的影响,就是他们很难对人恭敬。一对人失去恭敬心,他就很容易对人无礼,他就不知道会增加多少无形当中的阻力。所以我们人跟人相处,对人都要一分真诚、一分信任。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我们都相信每个人本善,都有无穷的智慧、能力可以开发出来,所以我们站在一个协助成就的角色上,不要去讽刺别人。因为讽刺显得轻视,别人一定很难受,但是尊重增加了解,彼此尊重那就容易信任、交心,然后就能够给与他很多中肯的劝告。所以不要用讽刺的,用尊重、用一分诚意去谈话。
「少说伤害的话,多说关怀的话」,这个伤害的话,俗话讲的「恶语伤人恨难消」,这个伤害的话就好像刀子一样,伤到了人家的内心,痛如刀割,他可能这些伤害的话,一辈子都没有办法释怀。所以人跟人这么难得的缘分,不要因为一时言语的失当,造成彼此一生互相的遗憾,这样就很不好。多说关怀的话,所以好语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都觉得很寒冷,老祖宗这些教诲都在提醒我们讲话要厚道。所以人家不好处,人家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要帮人家掩藏几分。不只不能去宣扬,还要帮人家掩藏,他已经不错了,他已经很尽力了,我们不要太苛责。这是在言语当中形成一种对人的厚道、宽容。所以其实一个人积德,一个人损福,往往都在这个嘴巴,能够很厚道的就积福,很刻薄的就损福。
再来,「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商量的话」。商量能够集思广益,能够博览众长,因为我们一个人看事情很可能会有所疏漏,这个时候能够心胸宽广,广纳雅言,也能够把事情办得比较稳妥。我们尊重别人的意见,也能赢得他人对我们的支持,所以商量才是用德行来领导。
最后一句,「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其实像我们从事教职的人,假如一个孩子犯错了,我们就批评,而且很刻薄的话,那可能这个孩子一辈子信心都起不来,所以这言语不可不慎。像我的语文是比较差的,所以当时候老师说:同一个家庭教出来的孩子,为什么语文程度差这么多?这句话让我的信心足足十几年都提不起来。你看,高中的时候考语文考倒数第二名,大学联考考五十九分,语文还是没及格;是后来遇到我的师长,讲到文言文里面的这些智慧,是老祖宗对我们后代子孙最大的恩德,而且是透过文言文这个工具才能够承传下来,所以把我们的障碍去除掉了,珍惜祖宗的恩德,才提起这个信心。因为祖宗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善」,「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我们也可以成圣成贤。我们念《弟子规》,从头念到尾最有精神的是哪一句?「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你看这都是古圣先贤鼓舞我们的,就能把我们的潜能激发出来。所以真的要多讲鼓励的话。
其实我在求学过程当中,都不算是很优秀的学生。我的小学导师,还有我小学自然科老师,他们都非常鼓励我。我记得我在念高中的时候,两位老师刚好到了我们学校,那我很欢喜去找老师谈话。谈著谈著,我这位自然科老师叶老师,他现在也在小学当校长,你看会鼓舞学生的这些老师,他们也都很有成就!因为他们有这一分爱心对学生,他们的福分也愈来愈厚。这位叶老师他就跟我的小学导师说:这礼旭他是属於大鸡晚啼!你看这句话我已经从高中时代一直记到这里!我们常常对自己比较气馁的时候,突然想到老师这句话,大鸡晚啼。所以我们不能自暴自弃,还要继续砥砺自己向上奋斗。后来我在读古书的时候,读到楚庄王的一个典故。楚庄王他的故事里面有提到,因为楚庄王他是厚积薄发,三年不飞,刚好有一个臣子比喻他像大鹏鸟一样,说这只大鹏鸟是三年不飞,三年不叫,但是一飞就能冲天、一鸣就能惊人。大鸡晚啼,慢慢积累我们的实力。所以老师这句话就这样一直留在我们的心田里面。
后来我到很多地方去讲中国文化,然后也回去找我的老师,我的导师姚老师他现在也在小学任教,我们师生两人谈得很愉快,老师也非常支持我继续来弘扬这些文化,弘扬伦理道德教育。我还拿了一些经书送给我的老师,我们在吃饭的过程聊得很开心,这个服务人员就走过来说:你们是什么关系,怎么这么和乐?我说:这是我的老师。服务人员就说:现在老师跟学生这么好的很难得。后来我把书送给老师,老师就说:从今天开始,我是不是要叫你师兄?我跟老师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就是老师。但是老师最欢喜的就是自己的学生对社会能尽一些心力、能有贡献。这是老师最欣慰见到的。
我们刚刚讲的这一段是言语当中的学问要谨慎。其实不只这五条,我们能静下心来观照自己讲话的心态,一有不对,就应该要修正,一定是跟善相应,一定是跟厚道相应,这样的言语才是正确的。
我们再讲到「勤俭为持家之本」。勤俭才能够让我们家道能延续下去,我想到曾国藩先生在他从官多年,看到了很多的人家,也有接触到广大的这些为官者他们的家庭状况。他说到为官者的后代几乎都传不下去,传了一代、二代就完蛋了。因为这些为官者有权有势的人家,子孙都染上了骄奢淫逸,很骄傲、很安逸,接著就很放荡,之后就可能沦为乞丐,可能死在他乡的都有,就非常穷困潦倒。所以曾国藩先生就说,他观察子孙要延续三、四代不衰的,一定都有勤俭的美德;要能五、六代不衰的,一定都有谨慎很朴实的家道,「谨朴」。我们在听这段话要观照我们有没有勤俭?我们有没有谨朴?而要真正超过八代、十代不衰的,绝对要有孝悌传家才行。
曾国藩先生又提到了勤俭,他说看「家败,败在一个奢字」,奢侈;「人败,败在一个逸字」,放逸,不勤劳、懈怠;「讨人厌,败在一个骄字」,骄傲。所以曾国潘先生说一个家庭败下来了,可以看他三件事:第一他的子孙睡觉睡到几点?假如都很晚才起床,那这个家庭一定很懒散、懒惰,这就败了。然后看他们的子孙做不做家事?假如家事都假他人之手,那这个家族也要败了。所以曾国藩先生虽然位居四省的总督,但是他的子孙都是自己干自己的家活,不假手他人,养成勤劳的态度。第三点就是这些子孙有没有读圣贤书?他才明理!他才懂做人的分寸!所以「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而我们看到现在的孩子这个勤劳没学到,很懒惰,这懒惰谁造成?家长。你就把书读好就好了,其他的事都不用管,懒惰的习性养成了,他以后怎么会勤劳?所以看孩子要看一生才行。曾经在大陆发生,去上大学没多久的时间,不适应学校生活,为什么?第一嫌学校的饭菜太难吃。太难吃,可以自己煮,不会煮。第二不会洗衣服。所以觉得活不下去!你看饭太难吃,衣服不会洗,就很烦燥,忍受挫折力很差,真的自杀了。这让我们听了都瞠目结舌,难以想像,这些都是现在发生的事。所以说下一代我们称他们叫「草莓族」,生活能力太差了。
结果这件事发生了以后,居然有媒体报导,说有一个厦门的孩子到山东去读大学,结果打电话回来跟他妈妈说:我很想喝您煮的云吞汤。他的妈妈隔天一大早把云吞汤煮好,坐著飞机到山东去送云吞汤。这个报纸报完之后就说:假如每个妈妈都像这个妈妈这么有爱心的话,那孩子就不会因为饭菜难吃而自杀了。我们看到这些报导也很摇头,这些媒体到底有没有教育孩子的认知!都偏颇掉了。这么样宠下去还得了?所以这个勤俭的态度,一定得要扎在下一代的心田里面。没有勤跟俭,他们真正持家,那家里会一团混乱,会入不敷出。所以俗话讲「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只奢侈很难再变成勤俭,懒惰也很难变成勤劳。所有的习气染了之后,要回到好的德行上都不容易。所以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对他的一生至关重要。那这节课我们就先谈到这里。谢谢大家。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提到的财色名食睡这些诱惑要能够抵挡的了,那其实要防微杜渐。所以像「色」的诱惑,《弟子规》当中就有很多经句,让孩子面对这样的诱惑能够跨过去,能够不被迷惑,包含「德有伤,贻亲羞」,还有「居有常,业无变」,他面对自己经营家庭,他有一分责任感;夫妻之间懂得「恩欲报」,记住彼此互相扶持的这一分恩德,也不会喜新厌旧,「勿厌故,勿喜新」。而且《弟子规》又说「斗闹场,绝勿近」、「非圣书,屏勿视」,让孩子懂得去避开这些场所、这些不好的缘,不要去受污染。这都是从小扎防微杜渐的根本。
还有「名」,好名。「己有能,勿自私」,我们有能力不是拿来求名的,是拿来服务大众的。「人所能,勿轻訾」,人家有能力、有才华,我们成人之美,不去嫉妒、不去障碍,不去伤害别人,谋取自己的官位、利益,这样的事不干。然后不会因为有了这个地位之后晕头转向,会想到「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知道要把这个事情办好,一定要听得进去别人的这些劝诫、这些忠言。他有这个谦卑的态度、受教的态度,就能够在他的职位当中把事情愈办愈好愈圆满。
再来「食」,食物当中的欲望,《弟子规》当中告诉我们,「食适可,勿过则」,假如太贪著这些美食,很可能会把身体给搞坏了。现在几乎都是文明病多,病从口入。现在人没什么营养不良,都是营养过剩,所以懂得爱惜身体,「身有伤,贻亲忧」,就不会把身体糟蹋成这个样子。其实现在食物也跟我们整个大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不只是在自己德行当中要谨慎,这地球是养育我们的母亲,爱护地球,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共识,要谨慎的对待大自然。
因为最近科学家一直在关注温室效应很严重,像今年,最近的天气大家都感受到了,前几天温度还拉到三十度左右。像我听到海口都已经到三十几度,结果瞬间又掉到十几度,这样天气的异常,都在透露这温室效应的严重性。四川前几天还下雪,福建下冰雹,这些都不是很正常。因为温室效应以后,各地气温异常的现象会愈来愈严重。所以能够防止温室效应持续恶化,那已经是我们每个生长在地球人的责任,责无旁贷的责任。所以我们现在能节约能源,尽量减少能源浪费。因为能源,比方火力发电,那都会制造很大量的二氧化碳,我们节约能源就能减缓温室效应的恶化。所以现在能省的能源就要省下来,我们能不开车,能搭乘大众捷运系统,我们就尽己之力去做。
因为恶化的现象很严重,很多国家都高度重视,英国他们就提出来,假如温室效应情况没有改善的话,英国考虑全国都吃素。那大家一定很意外说:吃素跟温室效应有什么关系?因为假如我们大量吃肉,这些牛跟羊就必须要饲养,光是美国饲养的这些牲畜,那都是他总人口的几倍都有,所以你看那上亿的这些牲畜,他就必须要砍去很多的原始森林来畜养这些动物。原始森林都砍掉了,那森林就好像地球的肺一样,这个肺都愈来愈小了,就不可能把二氧化碳转变成氧气。更多的二氧化碳没有办法转成氧气,所以就愈来愈严重。而且养一头牛,它要呼吸,它一年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超过一台二千CC的轿车,这些牲畜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是温室效应当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假如人们大量吃肉的习惯再不改过来的话,那这个问题就没有办法制止。
而且,我们今天要得到一斤的肉,相当於要拿十斤的谷类来养这个牲畜,才能够得到这一斤的肉。曾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英国还有好几个国家,包含挪威这些国家,他们被德国军队给封死,他们很难再向外去取得粮食,所以粮食短缺。这些国家就下令不吃肉,因为还得花十公斤的粮食去换才能换来一公斤的肉,那不如就吃这十公斤的粮食。所以他们全国吃素!结果那几年吃下来,英国人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快速下堕,人民的身体素质提升不少。后来二次大战结束了,这些国家的饮食又恢复到战前,结果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又快速升起来。真的是病从口入。英国他们知道吃素可以减少这些牲畜排放二氧化碳的量,所以他们已经考虑,假如恶化的话,有可能要推行全国都吃素。英国毕竟是一个文化很悠久的国家,对於这世界都有一分责任心在。我们在读书的过程都知道地球已经变一个村,所以地球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家事,大家应该都有这一分共识,来减少温室效应的恶化。
有一个片子是前美国副总统高尔,他到世界各地了解这个温室效应的严重性,还到南北极去了解,南北极的冰融化的速度是愈来愈快。我们今天当下能为了这个地球少一些资源的浪费,少一些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样的心是为天下人著想。这一分存心,那一定会给自己也会给后代子孙带来很大的福分。假如不改善,那个水一淹上来,所有沿海最发达的都市都很难保证不被海水淹掉。那个时候才体会到严重想要来挽救,可能都为时已晚。所以现在听说很多人他了解到这个严重性,自己都过最俭朴的生活,能不开灯尽量不开灯,能早睡早起,利用大自然阳光的光明多省一些能源。这是我们讲到食物的部分。
还有睡觉,睡得太多也是一种欲望。人之所以要睡很久才睡得饱,一来人生没目标,恍恍惚惚,迷迷糊糊。所以《弟子规》学了之后,「亲所好,力为具」,对父母有个责任心,对社会有个责任感,他就不会糟蹋他的时光。《弟子规》上面又说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这都是珍惜光阴,从这些教诲当中扎下这个基础。
我们讲到的「谨慎为保家之本」,不只在这些欲望当中要谨慎,甚至於自己的起心动念都是要跟道义相应的。因为我们的小孩都很敏感,跟我们相处在一起,我们的念头不好,都会影响到他们的人格。起心动念要谨慎,还有一言一行要谨慎。所以言语的谨慎也相当关键。在孔夫子的教诲当中,四个科目很重要: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这言语占在第二位重要位置。那我们自己言语有没有谨慎?也值得我们来观照。所以言语应该要注意到这些地方。
「应该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抱怨带来记恨,宽容乃是智慧」。我们都知道「家和万事兴」,假如不宽容很刻薄,那家怎么会和?能懂得宽容的人,那都是能为大局著想,那是智慧。我们看到这句可以感受得到,你看一个言语的态度是抱怨还是宽容,那所造成的影响差别就很大!抱怨带来的是对方的记恨,当一个家庭里面都是互相怨恨的话,这个凶相已露,家风不可能好的。我们冷静的来观照,我们自己有没有常讲抱怨的话?当我们常讲抱怨的话,上一代的恩怨会留在谁的心田里面?我们都不够谨慎,说话一出去了,也搞不清楚会造成什么结果,一言一行都像一颗种子,就种在自己的人生,也种在孩子的心田,恶的种下去了,以后会感恶果。
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人在学习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要懂得仁爱,懂得对人关怀;很多年轻人心理有障碍,我怎么对人都爱不起来,对人都信任不起来?他的障碍从哪里来?追本溯源就是他在家里面,他父母不谨慎,常常婆婆哪里不好、小叔哪里不好、小姑哪里不好,把这些抱怨的话都在孩子的面前讲。孩子面对自己最亲的亲人都记得对方的不好,甚至於母亲的这个记恨也影响孩子,所以面对自己的奶奶,或者是面对自己的姑姑、叔叔都有那一分恨意。你看这个孩子的人格能健全吗?这个孩子连自己最亲的人都关怀不起来、都信任不起来,他怎么又去信任别人?所以少成若天性。我们是让孩子一辈子对人都是一种怨恨会幸福,还是让他对每个人会感恩才是会幸福?这都要看得很清楚!
我就回想到我整个成长的过程,听到母亲在跟我们谈的一些话,我们也是很感恩母亲的教诲。像小的时候就常常告诉我们,她说:你们在很小的时候,晚上哭闹,不好好睡觉,妈妈隔天就要教书,体力上也负荷不过来,所以爷爷就会叫我先去睡,然后爷爷帮忙我带你们;爷爷本来是用手摇摇篮,后来爷爷想睡觉了,接著就用脚摇摇篮,都睡著了,还可以用脚在那里摇摇篮,功夫都练成了。你看当母亲讲到这一段的时候,那时候我们二、三岁,不可能有这个记忆,可是母亲一遍一遍的把爷爷、把长者对我们的关爱,给我们娓娓道来,这对我们的心灵、对我们的人格影响很大,我们就很自然的都会记住这些长辈对我们的恩。能记自己家人对我们的恩,自然踏出这个家门,也能记一切人对我们的帮助恩德。也会说到像我的叔叔、我的姑姑他们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生病了,送到医院,他们在病房外非常焦急,急到都掉下眼泪来了。这些话对我们的心灵都是很触动,所以我们跟几个叔叔还有姑姑的感情就特别好。不只不说抱怨的话,都要说感恩的话,让自己、让小孩都是活在感恩的世界里面。
「多说宽容的话」,能够成为一家人都是非常难得的缘分,所以我们珍惜这个缘分,彼此能宽恕,彼此爱护。我们宽容他人,绝对不是求别人来对我们好,那是做人的一种态度。所以宽容能够让家庭和乐,也能够让整个团体和乐。以前的这些读书人都知道人和的重要,所以他在朝为官,不只不会讲这些抱怨的话,不会讲这些是非的话,他们时时都是能够以和为贵。在宋朝有一位宰相叫王旦,他的肚量很大,他的太太曾经有一次心里想,从来没有看过王旦生气,所以他的太太就想要试试看他脾气到底好到什么程度。就安排她家里的女仆人,端著一个热羹汤给他,到他的面前就故意不小心,然后就把这羹淋在他的朝服上,他穿著朝服正准备要去上朝。结果倒在他的朝服上,这个王旦马上站起来,然后说到:有没有烫到你的手?你看他肚量这么大,不只没有生气,反而马上就是想到对方的手有没有烫著。真的,一个人有这么大的修养,他家里的人个性再不好,一定都会被他给折服,都会被他给感动了。有这样的德行,一定赢得妻子、赢得家人对他的佩服,自然效法他。所以他能齐家,他也能治国。
他当宰相的时候,另外一个臣子寇准,常常都会对他所做的事给予一些批评,给皇帝谏言,批评王旦这里做不好,那里做不好。后来皇帝就对著王旦讲:寇准都常常讲你的坏话。这时候假如是我们,我们会怎么做?假如这个时候,我们也奏寇准,也奏他一笔,也说他的坏话,那朝廷里面很可能就失和了,那就枉费我们在朝为官。在朝为官最重要的就是利益朝廷、利益人民才对。王旦当下就说:皇帝,我当宰相这么久,一定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寇准是为了国家好给我批评,所以我要虚心接受。这一席话讲完,皇帝的内心会不会很感动?佩服这个臣子!这个话再传到寇准的耳朵里面,寇准对王旦的不满都烟消云散。王旦完全不计较,甚至於还是自我反省。
后来寇准有一天就跟王旦讲:能不能推荐他当宰相?就自己去要宰相来当。在我们一般人想可能会觉得:哪有人自己主动去要宰相的?其实我们真的冷静想想,宰相好不好当?每天日理万机,压力是很重的。所以寇准去要求当宰相,并不是去贪这个功名、贪这个富贵,而是他真正有能力,也想去为国家付出。但是王旦就回答他:宰相不是这样要得来的。泼了他冷水,结果寇准心里就有点不舒服。后来寇准还被皇帝贬了,贬到青州去,贬到离朝廷很远的地方去当那里的小官。其实寇准是很正直的官,有时候进谏,皇帝不能接受,就被贬得很远。然后刚好王旦年纪也大了,临终的时候,皇帝就问:谁能够当宰相?王旦马上说:寇准。当皇帝听到寇准的名字,眉头都皱起来,其实皇帝也怕很正直的臣子,因为这些正直的臣子一看到他的错误,马上直言不讳就给他批评下去。所以面对这样的忠臣,心脏还要很有力量,不然那会受不了。
曾经皇帝跟寇准他们在商量国家大事的时候,皇帝这个性子压不下来,很烦燥说:不要讨论了,明天再说。皇帝就站起来,走了几步路,这个寇准就追过去,把皇帝拉住,然后再拉回来,对著皇帝讲:现在讨论的事情攸关人民的安危,假如今天不讨论完,很可能就有人会饿死,所以今天你一定要讨论完才可以走。然后就把皇帝压在位子上坐好。你看,几个皇帝能忍受这么正直的大臣?但是我们也看到很可贵的地方,宋朝的皇帝很有修养,面对这种忠臣不敢乱发脾气。其实这个原因也在於他宋朝开国的皇帝,对读书人尊重。宋太祖赵匡胤他们都是很喜欢读书人,宋太宗他们都很热爱这些古圣先贤的教诲,所以间接对读书人也很尊敬,也感来宋朝出了非常多的这些忠臣烈士。这也是来自於他们宋朝开国的皇帝种下了尊敬读书人的因,感来这么多好的忠臣协助。种因得果,这是丝毫不爽的。
皇帝一听到寇准,也不大愿意把他找回来。接著又跟王旦讲:难道只有寇准,没有其他的人吗?王旦就说:除了寇准以外,臣就不知道有谁了。接著就走了。大家想想,这皇帝后来会用谁?明明很不愿意,为什么用寇准?因为皇帝的旁边都有太史在记录,都跟在皇帝旁边记录,王旦叫皇帝用寇准,假如他不用了,他对历史没有办法交代,到时候用得不好,把国家给搞乱了,那他就留下万古的骂名,所以有碍於要对历史交代,不得已用寇准。结果寇准来了之后,也很认真治理国家的政事,然后就对皇帝讲:皇帝,很感谢你对我的重用。皇帝就说:又不是我要用你的,你知道是谁要用你的吗?寇准也猜不到。后来皇帝说:就是王旦临终前推荐你的。我们可以想像,那个寇准想,我都讲他的坏话,他不只没有跟我计较还提拔我。你看王旦那种肚量,那种宽容的德行,留在寇准的心中,那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甚至於这一分德行的感动,会让寇准以后也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他人。
你看我们很多的人走上教育这条路,都是因为教导他们的老师那么有爱心,感动他们,所以他们也要传承老师这一分精神。我曾经也遇过一个校长,他非常的认真、非常负责,他很小母亲就去世了,你看一个孩子那么小就失去母亲,对他的心灵是很大的一种创伤。刚好他小学的老师非常有爱心,所以他那种难受就转移了,把这个老师当作自己的母亲看待,老师也很照顾他。然后老师还安排一个智力比较差的女同学跟他一起坐,让他用心去照顾这个同学。他一来感受到老师的爱心,二来老师的安排又让他扩宽他的心量,所以后来他也走上教育的路,现在也是当校长。你看那个精神都能够承传下去。
所以我们人生的价值在於我们这些好的德行、好的精神能否承传给子孙?能否承传给这个世间的人?假如我们当老师了,那就承传给更多的学生;我们是当一个企业主、企业家,我们这些精神对社会那种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服务精神,能不能留给我们这些部属、员工,让他们继续承传下去,这就是我们这一生的价值。这是我们讲到宽容不只让家庭和乐,在同朝为官的时候,也能够让整个政治风气能够和乐,为大局著想,这是人生相当重要的一个态度;不能为大局著想,意气用事,那很可能小事都会变成大事。这是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
「少说讽刺的话,多说尊重的话;讽刺显得轻视,尊重增加了解」。我们一起把它写下来,「少说伤害的话,多说关怀的话;伤害造成对立,关怀获得友谊。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商量的话;命令只是接受,商量才是领导。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批评造成隔阂,鼓励激发潜能」。在《论语》里面讲「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所以一个言语的态度,对跟不对产生真的是天壤之别。
我们看到「少说讽刺的话」,闽南话说:不要给人家漏气。成就一件事情已经不容易了,行百里路半九十,所以我们应该是多给人家鼓舞,而不是去讽刺。而这个讽刺的话让孩子听了,或者是让其他的人听到了,对对方就轻视不尊重。所以对人尊重很重要,因为「敬人者,人恒敬之」,但是假如我们习惯讲讽刺的话,那给同仁以至於给下一代的影响,就是他们很难对人恭敬。一对人失去恭敬心,他就很容易对人无礼,他就不知道会增加多少无形当中的阻力。所以我们人跟人相处,对人都要一分真诚、一分信任。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我们都相信每个人本善,都有无穷的智慧、能力可以开发出来,所以我们站在一个协助成就的角色上,不要去讽刺别人。因为讽刺显得轻视,别人一定很难受,但是尊重增加了解,彼此尊重那就容易信任、交心,然后就能够给与他很多中肯的劝告。所以不要用讽刺的,用尊重、用一分诚意去谈话。
「少说伤害的话,多说关怀的话」,这个伤害的话,俗话讲的「恶语伤人恨难消」,这个伤害的话就好像刀子一样,伤到了人家的内心,痛如刀割,他可能这些伤害的话,一辈子都没有办法释怀。所以人跟人这么难得的缘分,不要因为一时言语的失当,造成彼此一生互相的遗憾,这样就很不好。多说关怀的话,所以好语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都觉得很寒冷,老祖宗这些教诲都在提醒我们讲话要厚道。所以人家不好处,人家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要帮人家掩藏几分。不只不能去宣扬,还要帮人家掩藏,他已经不错了,他已经很尽力了,我们不要太苛责。这是在言语当中形成一种对人的厚道、宽容。所以其实一个人积德,一个人损福,往往都在这个嘴巴,能够很厚道的就积福,很刻薄的就损福。
再来,「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商量的话」。商量能够集思广益,能够博览众长,因为我们一个人看事情很可能会有所疏漏,这个时候能够心胸宽广,广纳雅言,也能够把事情办得比较稳妥。我们尊重别人的意见,也能赢得他人对我们的支持,所以商量才是用德行来领导。
最后一句,「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其实像我们从事教职的人,假如一个孩子犯错了,我们就批评,而且很刻薄的话,那可能这个孩子一辈子信心都起不来,所以这言语不可不慎。像我的语文是比较差的,所以当时候老师说:同一个家庭教出来的孩子,为什么语文程度差这么多?这句话让我的信心足足十几年都提不起来。你看,高中的时候考语文考倒数第二名,大学联考考五十九分,语文还是没及格;是后来遇到我的师长,讲到文言文里面的这些智慧,是老祖宗对我们后代子孙最大的恩德,而且是透过文言文这个工具才能够承传下来,所以把我们的障碍去除掉了,珍惜祖宗的恩德,才提起这个信心。因为祖宗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善」,「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我们也可以成圣成贤。我们念《弟子规》,从头念到尾最有精神的是哪一句?「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你看这都是古圣先贤鼓舞我们的,就能把我们的潜能激发出来。所以真的要多讲鼓励的话。
其实我在求学过程当中,都不算是很优秀的学生。我的小学导师,还有我小学自然科老师,他们都非常鼓励我。我记得我在念高中的时候,两位老师刚好到了我们学校,那我很欢喜去找老师谈话。谈著谈著,我这位自然科老师叶老师,他现在也在小学当校长,你看会鼓舞学生的这些老师,他们也都很有成就!因为他们有这一分爱心对学生,他们的福分也愈来愈厚。这位叶老师他就跟我的小学导师说:这礼旭他是属於大鸡晚啼!你看这句话我已经从高中时代一直记到这里!我们常常对自己比较气馁的时候,突然想到老师这句话,大鸡晚啼。所以我们不能自暴自弃,还要继续砥砺自己向上奋斗。后来我在读古书的时候,读到楚庄王的一个典故。楚庄王他的故事里面有提到,因为楚庄王他是厚积薄发,三年不飞,刚好有一个臣子比喻他像大鹏鸟一样,说这只大鹏鸟是三年不飞,三年不叫,但是一飞就能冲天、一鸣就能惊人。大鸡晚啼,慢慢积累我们的实力。所以老师这句话就这样一直留在我们的心田里面。
后来我到很多地方去讲中国文化,然后也回去找我的老师,我的导师姚老师他现在也在小学任教,我们师生两人谈得很愉快,老师也非常支持我继续来弘扬这些文化,弘扬伦理道德教育。我还拿了一些经书送给我的老师,我们在吃饭的过程聊得很开心,这个服务人员就走过来说:你们是什么关系,怎么这么和乐?我说:这是我的老师。服务人员就说:现在老师跟学生这么好的很难得。后来我把书送给老师,老师就说:从今天开始,我是不是要叫你师兄?我跟老师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就是老师。但是老师最欢喜的就是自己的学生对社会能尽一些心力、能有贡献。这是老师最欣慰见到的。
我们刚刚讲的这一段是言语当中的学问要谨慎。其实不只这五条,我们能静下心来观照自己讲话的心态,一有不对,就应该要修正,一定是跟善相应,一定是跟厚道相应,这样的言语才是正确的。
我们再讲到「勤俭为持家之本」。勤俭才能够让我们家道能延续下去,我想到曾国藩先生在他从官多年,看到了很多的人家,也有接触到广大的这些为官者他们的家庭状况。他说到为官者的后代几乎都传不下去,传了一代、二代就完蛋了。因为这些为官者有权有势的人家,子孙都染上了骄奢淫逸,很骄傲、很安逸,接著就很放荡,之后就可能沦为乞丐,可能死在他乡的都有,就非常穷困潦倒。所以曾国藩先生就说,他观察子孙要延续三、四代不衰的,一定都有勤俭的美德;要能五、六代不衰的,一定都有谨慎很朴实的家道,「谨朴」。我们在听这段话要观照我们有没有勤俭?我们有没有谨朴?而要真正超过八代、十代不衰的,绝对要有孝悌传家才行。
曾国藩先生又提到了勤俭,他说看「家败,败在一个奢字」,奢侈;「人败,败在一个逸字」,放逸,不勤劳、懈怠;「讨人厌,败在一个骄字」,骄傲。所以曾国潘先生说一个家庭败下来了,可以看他三件事:第一他的子孙睡觉睡到几点?假如都很晚才起床,那这个家庭一定很懒散、懒惰,这就败了。然后看他们的子孙做不做家事?假如家事都假他人之手,那这个家族也要败了。所以曾国藩先生虽然位居四省的总督,但是他的子孙都是自己干自己的家活,不假手他人,养成勤劳的态度。第三点就是这些子孙有没有读圣贤书?他才明理!他才懂做人的分寸!所以「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而我们看到现在的孩子这个勤劳没学到,很懒惰,这懒惰谁造成?家长。你就把书读好就好了,其他的事都不用管,懒惰的习性养成了,他以后怎么会勤劳?所以看孩子要看一生才行。曾经在大陆发生,去上大学没多久的时间,不适应学校生活,为什么?第一嫌学校的饭菜太难吃。太难吃,可以自己煮,不会煮。第二不会洗衣服。所以觉得活不下去!你看饭太难吃,衣服不会洗,就很烦燥,忍受挫折力很差,真的自杀了。这让我们听了都瞠目结舌,难以想像,这些都是现在发生的事。所以说下一代我们称他们叫「草莓族」,生活能力太差了。
结果这件事发生了以后,居然有媒体报导,说有一个厦门的孩子到山东去读大学,结果打电话回来跟他妈妈说:我很想喝您煮的云吞汤。他的妈妈隔天一大早把云吞汤煮好,坐著飞机到山东去送云吞汤。这个报纸报完之后就说:假如每个妈妈都像这个妈妈这么有爱心的话,那孩子就不会因为饭菜难吃而自杀了。我们看到这些报导也很摇头,这些媒体到底有没有教育孩子的认知!都偏颇掉了。这么样宠下去还得了?所以这个勤俭的态度,一定得要扎在下一代的心田里面。没有勤跟俭,他们真正持家,那家里会一团混乱,会入不敷出。所以俗话讲「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只奢侈很难再变成勤俭,懒惰也很难变成勤劳。所有的习气染了之后,要回到好的德行上都不容易。所以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对他的一生至关重要。那这节课我们就先谈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