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建立理智的人生观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九集) 2006/11/5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77-0009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德,大家下午好。我们刚刚讲到一个科学的调查,那个小岛上的猴子,因为有这只母猴它首先带动洗地瓜的风气,所以大半的都开始洗地瓜。有一天刚好河流干枯了,怎么办?我们突然想起理智要建立,宁为成功找方法,现在有状况了再想办法,它忽然想到去海边洗好了。它就拿著地瓜到海边洗,当它在洗的时候旁边又有人在看,它咬了第一口怎么样?更好吃,因为还加了一点盐巴,所以大家用海水来洗。
结果很有意思的事发生了,它们开始用水洗地瓜以后,整个其他邻近的小岛所有的猴子统统都用水来洗地瓜,本来都没有,很奇怪。但是宇宙之间没有一件事是奇怪的事,都不是偶然的,虽然它们没有行动电话也没有无线电,但是为什么大家一窝蜂的统统都拿水洗地瓜了?因为它们的思想波已经传出去了。师长常告诉我们一个念头遍虚空法界,所以我们一个念头能让宇宙和平,我们一个不好的念头也能让宇宙冲突不断,所以真正广修供养,要先从我们起心动念的善念做起。
这个实验就已经显示出来,任何动物的思考都有波可以传出去。这样的实验在人类的世界里同样印证,比方有一个实验室突然发现了一个化合物,他在那里想太好了,我是最先发现的,他就赶快准备要发表,结果同时期各个地方的实验室也都发现了这个东西,因为他一发现以后,那个意念传出去了,结果很多的人也同时专注在这个点上,他这个波也让人开窍了。所以诸位朋友,我们宝岛上的善人太多太多了,但我们这分至善一发出来,也会同时间唤醒千千万万的同心出来,所以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我们可以唤醒太多太多的善人。这一个实验结果叫做百只猿猴效应,就是一百只的猿猴认知到洗地瓜的好处,这个脑波就可以传得各地都收到。
好,我们现在一起学《弟子规》,学中国文化,现在算一算也超过一百人,所以我们要当第一批台湾的什么?当然不是做猴子,第一批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先锋部队。就从我们当下的念头开始,就从我们时时观照自己是不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听,君仁臣忠,朋友道义?就从我们开始做起。当初我在查,因为办好婆婆好媳妇表扬,我就想到,真的我也印证了。因为杨老师她自己当过媳妇,嫁过去之后她夫家也非常的兴旺,所以她很有好婆婆的感受,深刻感觉娶一个好媳妇可以旺三代,娶一个不好的媳妇会败三代,所以这个好媳妇太重要了。但是这个好媳妇也要教,所以起了个念头,要选一些好的出来当表率让别人学习。结果杨老师一个念头起了,各地的念头也都起来了,所以去年的三八妇女节根本没有好婆婆好媳妇表扬,今年遍地开花。太重要了,我们的善念都在广修供养世间人,人怎么会没有法喜?每天都可以广修供养,干嘛不干?
表扬以前我们去做调查,采访了很多的人,发现好婆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媳妇当自己的女儿看,这个难不难?假如我们学大乘佛法的人说难,那我们也只能说阿弥陀佛,没有什么可以说的。是!你看哪有那么复杂?不只是把媳妇当自己女儿,媳妇还没嫁过来以前,告诉她的儿子、告诉她的女儿,也就是这媳妇的小叔、小姑:大嫂嫁过来,嫁到一个新的环境难免会不适应,会比较紧张,你们可要多体谅、多关怀她,让她一过来就像一家人。你看那个媳妇嫁过来的时候,小叔小姑都把她当一家人,她很快就融入这个家庭,当她很快融入,她会感念婆婆这分用心,那家就和了!
有一个老太太,她家族很大,几百个人。现在在大陆还有几百口的家族,还是有。这个老太太比方小叔跟嫂嫂吵架了,她一定叫小叔去跟大嫂道歉。这都是很深的人生哲理。今天毕竟媳妇心理上她会觉得我是外人,这个时候我们表现得把她排出去了,那这个没完没了。小叔是自己儿子,骂自己儿子去跟大嫂道歉,大嫂当下气都没了,甚至都生惭愧心。而这个老太太只要家里的人有吵架,不问理由互相道歉。有哪个晚辈晚回来让所有的人担心,她一句话都不骂,自己拄了个拐杖到村口去等,多晚都站在那,然后回来也不骂就走回来。你看下次谁敢晚回来?真的都是以身作则爱护,绝对不是情绪发泄。这是当一个家族的长辈应有的风范要出来。
我们访问这些好婆婆突然发现真没什么诀窍,就是一颗爱心,一颗视如己出的心。而且这个好婆婆不只是对自己的媳妇好,这个好婆婆邻里乡党我们一访问,下了雨人家来不及收的衣服,她跑的比谁都快去帮人家收。也不可能一家好而已,一定是跟其他邻里乡党都很和谐,这个家才会快乐,而她那分爱心也一定是对每个人都是这样。假如只对自己媳妇好,看别人媳妇都不顺眼,那是私爱,那也不会和谐。
所有的好媳妇也有一个共通点,什么共通点?把婆婆当妈妈看。这还有另外一个很深的道理,我们继续问下去之后,这些媳妇都有来历的。什么来历?她的妈妈都给她交代三件事,第一件事你可以不给爸爸妈妈买礼物,不可以没买给公公婆婆,要先买给公公婆婆。第二件事跟先生吵架了,不准回家。现在怎么样?你假如吃点亏马上回来,爸爸给你当靠山,颠倒!
你看这个历史我们不读太可惜了。以前的皇帝懂这个道理,唐代宗的时候有一个大臣叫郭子仪,郭子仪是历代大臣里面福报最大的,七个儿子、八个女儿,八个女儿嫁了,八个女婿,十五个。他的晚辈统统当大官,盛极一时。他是功被不知道三代还是四代的皇帝,三代以上的老臣。连皇帝的女儿都是他的媳妇,结果他做寿的时候,公主不肯拜他,儿子气坏了:你有什么了不起,居然不拜我的父亲。两个夫妻就闹别扭,公主就在那闹,闹一闹话又乱讲了,讲得愈来愈夸张:你们说没有郭子仪,就没有我们唐朝的天下。这句话是实话,没有郭子仪,唐朝早就没有了。可是实话有时候不能讲,大家知道吧?要忍辱负重。结果这句话一传,不行,公主闹成这样,郭子仪怎么办?郭子仪马上把他儿子绑起来,拉去请皇帝斩首,就拉到皇帝面前去。这个郭子仪很厉害,跟皇帝有默契,就拉过去了:皇帝,你就把他杀了,讲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其实他没讲,是公主已经闹到最后都讲成这个样子了。皇帝就说:好,拖出去砍了。公主怎么样?真的要砍她先生那不行了,马上跪下来:都是我胡闹的。皇帝马上说:不杀可以,你当场要给公公、要给家族的长者统统道歉,回到家族跟所有家族人道歉,才可以不杀。你看皇帝聪明,他这么一教女儿,天下所有的媳妇都被教到了。所以以前读古书的人都时时看著教化的力量,看到以大局为重。
所有这些好媳妇第二点,就是跟先生吵架不能回来。第三件事,家里要经营得好,打理得很好,让孩子、先生回到家里都觉得非常的舒服。而且要相夫教子,当然这一点我们也要多多体谅。因为假如这个媳妇是全职的家庭主妇,那做这个不难,但是假如已经有工作了,做起来就比较吃力,所以法无定法,要多互相体谅。假如先生工作比较没有那么吃紧,刚好也有在家里,夫妻一起做些家里的家务事,把它打理好,夫妻之间互相体谅也会很好。这都是我们能时时去体谅到对方的辛苦,就不难做到。而且真的你体会到对方的心,做一点他都觉得很温暖,那一点点都会化成他无穷的动能。比方说过年了要先把家里整理得很干净,媳妇才二天假、三天假,她已经忙了一年也是很累了,这时候她一回来马上就要干活,从头干到尾,她是没时间休息了。这时候假如我们先找专门在做清洁工作的人先把它做了,那才花多少钱,这时候媳妇回来能不能感受到婆婆对她设身处地的著想?还是站在那里监视,这里还没干净、那里还没好?我们能处处同理设身处地,人和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所以我们发现好婆婆、好媳妇没有别的秘诀,就是那颗视如己出的心情。这是以大局为重。
其实经营得好家庭以至於大的家族,在历朝历代都有做得非常彻底的家族。比方唐朝张公艺他九代同堂,那不容易;元朝张闰八代同堂。现在不是八代,现在人两个夫妻都搞不定,甚至於自己跟自己在一起还会发脾气。还有明朝郑濂七代同堂,郑濂的家族差不多一千口人住在一起很和乐,这样是结果,原因在哪里?这就要我们好好的去感受。唐朝张公艺九代同堂,唐高宗去请教他,你是怎么治家的?其实这个皇帝面对自己家里的事,一个头两个大。张公艺一句话都没讲,拿了一张纸一直写,拿给唐高宗看,唐高宗一看「忍、忍、忍」,写了一百个忍字。大家学到没有?不能忍的时候怎么办?忍。
真的,忍得住,对方感受到的是我们的德行;忍不住,只是大家在那情绪用事。其实人都有良心,谁有德行都感知得到。而且说实在的,《弟子规》从第一句到最后一句都是忍,忍住习性,「父母呼,应勿缓」,忍住什么?忍住傲慢,提起孝敬。「冬则温,夏则凊」,忍住什么?忍住漠不关心,时时提起对父母、对他人的关怀。「置冠服,有定位」,忍住什么?忍住东西乱放的坏习惯,提起的是礼敬诸佛,礼敬一切的物品,那都是诸佛。《弟子规》自始至尾都是忍住我们的行为。所以忍还忍著说我不跟你计较,那还不是忍的高度功夫,真正外面都不是问题是自己的内心问题,忍住自己所有的贪瞋痴慢。
张闰是八代同堂,他们家一起工作一起纺织,所有的工作是所有的媳妇分担,不计较。连有一个孩子哭了(怎么配合这么好?因为我这个脑波传过去了),不管是谁的孩子,连想都没想,谁在旁边抱起来就喂奶,无私的心。还在那里分这个我儿子、那个不是我儿子,教给下一代什么?私情、分别心。不管谁的孩子都抱起来,所有下一代都是我的孩子,你看看这个和乐融融,家族不兴都难。做得更彻底的,自己的孩子吃亏,家族里的孩子全心全意帮他,真吃亏了吗?
范仲淹先生真是以家族为重,因为他了解。他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告诫他最亲的孩子,自己的孩子。他说我今天能有这么显贵的发展,都是祖宗积德百年千年到我身上发出来了。范仲淹先生最精通的一本经典是《易经》,他太清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早上跟大家提到苏轼他到了海口,真好,教化一方。所以我们到海口去的时候,都有帮苏东坡先生立祠堂礼拜他,画了很多图画就是他下乡去给人民关怀,教育人民。我们是去接苏东坡先生的接力棒,他在那里先教化,我们接著踏著他的脚步在那里讲中国文化。为什么说苏东坡跟范仲淹的祖宗有关?因为范仲淹的祖宗在汉朝是范滂,他有慨然澄清天下的志向。因为那时候朝政比较腐败,他被陷害,被陷害以后皇帝下通知要把他抓起来,结果下通知给了一个当地的监察官叫吴导,他接到以后抱头痛哭,不忍心去陷害忠良,就在那哭不愿意去抓。你看以前的人多有道义,现在的人一看到名利,道义不知道到哪去了。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所以我们好好对照古人的行持,忏悔自己。
范滂(范仲淹的祖宗)知道了这个官员为了他的事情这么样的难受,所以他不忍心,马上自己到衙门去报到。你看以前那种道义。去了以后,那个县太爷叫郭揖,他马上跟范滂讲:范滂,我这个官不干了,我陪著你逃命,天地之大难道没有我们容身之处?我这个官不干了。他高兴能跟这么忠义的人在一起,他已经心满意足,官都不干了。范滂马上说:大人,我不能拖累你,我不能拖累很多人,我还是要亲自来报到。过没有多久,范滂的母亲来了,她知道范滂去自首,就赶快赶到衙门来。到了衙门以后,范母对著她的儿子讲:儿子,一个人很难有了好名声又能长寿,所以今天你的名声跟圣贤人都已经相应了,你此生无憾了,你安心的去吧,不要罣碍母亲。你看母亲在面临孩子生死的时候是凛然大义。范滂有个弟弟也很孝顺。所以范母你看在这生死关头是这样告诉她的儿子,你要提起你的正气,提起你的忠义。
这件范滂的故事就这样流传到了宋朝。刚好苏东坡的母亲在那里看范滂传,《后汉书》里面有范滂传。他的母亲看到这一段之后把书放下,叹了一口气。苏东坡那时候还不到十岁,刚好走过去听到母亲叹了一口气,走过来问:母亲,你为什么叹气?他的母亲就把范滂、范母这段故事讲给苏东坡听。讲完以后,这个苏东坡还不到十岁的孩子,问他母亲什么?他说母亲,假如我要做范滂,你能不能做范母?果然苏东坡不是普通人,你看少有气节。他的母亲马上告诉他的儿子:假如你有气概做范滂,我一定做范母。所以宋朝进谏最厉害的就是苏东坡,他也被贬得最多次,可是他问心无愧。
你看他那分道义。他有一次遇到一个老太太在哭,他刚好买了一栋房子,走走就看到老太太在那哭,哭得很伤心。问她你为什么哭?她说因为我们环境所逼,不得已把祖宗的房子都卖掉了。所以她非常的难过伤痛。他说你祖宗的房子在哪?她说就在某某个地方。刚好就是他买的那栋,苏东坡当场就把契约拿给她,走了。你看古代人的道义如此的潇洒,他们有真乐,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所以范滂的气节不只影响了千年之后的范仲淹,也影响了多少读书人的家庭。而范仲淹那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造福了多少的人民。因为这些官员被感动了,都会去爱护他的人民。范仲淹的榜样,真的我们好好的去效法。
他们家四个孩子只有一件完整的衣服,哪个兄弟要出去了就穿出去,在家里都没有很完整的衣服穿。难道他们吃亏了吗?当他这么做的时候,所有的邻里乡党打从心里佩服感动。而他自己的孩子学到了什么?学到了无私的爱心,因为父亲离他们那么近,父亲那种心境他直接感受到。所以范仲淹的儿子成就比他高,可是我们可能都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你看中国人自己再有成就,绝对不敢盖过自己的父亲、自己的祖宗。那个很有味道,为什么?自己哪有成就?没有父母哪有自己?
中国的祭祀很有味道,《中庸》里面讲「父为大夫,子为士」,父亲当了大夫,儿子只是一般的读书人,「葬以大夫」,他死的时候用大夫的礼葬他,往后每年祭祀只用普通读书人祭祀他。但是「父为士」,父亲只是一般读书人,「子为大夫」,他的儿子是大官,大夫了,葬他的时候用读书人葬他,但是往后每年祭祀他的父亲都用大夫礼祭他,因为他帮国家栽培了一个大夫出来。中国人明明白白,而不是去跟他孩子,「你真了不起」,谁了不起?父母栽培他,自然不敢自己的功劳高过父母祖宗。所以祭祀里面不忘本,厚道都在其中,而我们现在都忽略了这些礼仪,孩子根本感受不到这些文化的氛围。
去年的除夕夜,我们在庐江汤池办了一个祭祀祖宗的典礼,一百多个同仁庄严肃穆站在万姓祖宗的牌位前面,我们深刻感觉那种祭礼对人身心的摄受。当我们亦步亦趋走向祖宗的灵位,深刻的感觉祖宗留下来的智慧,也是一步一步荜路蓝缕积累出来的。所以太多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必须我们去做才能真正了解到它的博大精深之处。你看清朝乾隆做了六十年的皇帝,康熙做了几年?六十一年。所以乾隆到了六十年,自己就退下来,还做了四年的太上皇,不敢功高盖住自己的祖宗。范仲淹是副宰相,他的儿子范纯仁是正宰相,而且当的时间也很久,我们不知道。你看他就出了宰相,其他的儿子都当到像部长一样的职位,都很有成就。而从宋范仲淹之后到清朝末年,范氏家族出了七十二个,现代的官位来讲是部长级以上的官位,哪有吃亏?爱天下的人所感得的福报,那是无量无边。
范仲淹那时候买了一千亩的义田,到清朝末年他的义田有多少了?四千亩。他的子孙承先启后,所以有一篇文章叫「义田记」,里面提到当范仲淹死的时候没有钱买棺材,他没有任何的财物留给他的子孙。但是他虽然死了,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就像范公在的时候一模一样,甚至於发扬光大到清朝,已经扩大到四千亩的义田。范仲淹先生唯以施贫活族遗其子孙而已,他只是把救贫困人,帮助邻里乡党的这种道义传给他的后代子孙,所以能传千年不衰。我们要学到这个精髓,我们也能开千年不衰的家风。诸位朋友有没有信心开千年不衰的家风?你们声音这么小,范仲淹先生在天之灵在垂泪,我已经演得这么彻底了,全部都教给你们,你们都不真干。我们在想范公现在人在哪?你们要往生的时候就知道了。范公他母亲就学佛,他们家家风都是学佛的佛教徒。
这是刚刚跟大家提到无私的行为,张闰治家,不管是谁的孩子统统一起照顾。再来七代同堂郑濂,他为什么能够家族这么兴盛?皇帝还赐他「天下第一家」,赐完匾之后,送他两个大水梨,送完之后还派锦衣卫去跟踪看他怎么做,结果你看他把大水梨打碎融入两个大水缸里面:来,每个人喝一碗。平等公平,公平就没有怨就能和。外行人看热闹,我们内行人要看门道。皇帝问他为什么你能够家庭这么和乐,诀窍在哪里?郑濂说「不听妇言」。我看诸位师姐看我的脸怎么变了,你看蔡老师在骂我。没有这个意思。
我们学佛再学儒就能通权达变,依义不依语。不听妇言为什么?因为假如女人不读书,心胸又太狭窄,讲出来的话真的会搞得家族支离破碎。可是我们看圣人都是谁教出来的?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乃天下太平之源。没有母亲教不出圣人,没有父亲还教得出圣人,而且很奇怪好像很多圣人都是母亲带出来的,所以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大过父亲,而且说实在的在胎教的时候就够厉害了,那起心动念都在教这个孩子。为什么育幼院的孩子特别难带?因为他在胎中父母所传递出来的讯息,就是对他的排斥、遗弃,他感受不到爱,所以可怜!我们更要有大的爱心去包容、去接纳,甚至去帮助他。不听妇言,真正的义理就是绝对不可以听自私自利人的话,不然就麻烦。我们要能分辨这个是忠言还是才言,自己要能判断。从以上这几个故事我们就了解到,如何能以大局为重。有很好的人和,要懂得忍,要懂得无私,还有要懂得平等对待,才能和睦相处。要懂得分辨是才言还是忠言,都要有这些能力。好,这是我们讲到的大局为重,还有不忘初心。
再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态度,「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一句道理,真的圣贤人把德行讲到底了。我们能时时守住这句话,那自己一定「德日进,过日少」。孔夫子在《中庸》里面讲了一段话,就是这个意义,「射有似乎君子」,射箭就好像君子之道,你看我们箭拉好了,一射过去没射到,下一个念头是什么?下一个念头是这枝箭是不是善果林生产的?品质太差了,害我射不好。这枝弓好像是高雄来的,高雄的品质本来就不好。统统是怪这枝弓、这枝箭,就是没怪自己。所以「失诸正鹄」,没有射到目标,马上回来「反求诸其身」,是我们技术太差了,自己没射好怎么还可以怪环境、怪他人?孟夫子对这一句教诲有一段很宝贵的开示,「爱人不亲反其仁」,我们爱护别人,人家跟我们都不亲,那要反过头来我的爱心不够,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人生的抉择实在是满困难的,治人不治反其智,我们管理人、治理人带得不好,不能怪下属,首先怪我们的智慧不够。治人不治就是治理人没有治理好,要反其智。
在这一句当中我们就回想到在尧舜时代。尧帝有一次出来巡视,见到了两个犯人,他一见到犯人非常焦急,因为他把人民当自己孩子,自己的孩子要被关了,哪有不焦急的道理?他马上过去问他:你为什么被关?你犯了什么罪?他马上说:因为上天久旱不雨,我们家里又没得吃,只好铤而走险去偷人家的东西吃,所以被抓起来。尧帝听完之后非常的难过,你看他反求诸己,马上跟执行人员说:你们把他们两个放了,把我抓起来。我犯了两大过失,第一因为我没有德行,所以才感召来天灾久旱不雨。你看古代的这些圣王时时都是反省自己,我的福分不足以庇荫人民,我该检讨。现在父母官在县里面出了大逆不道的人,有哪一个父母官站起来说我没有把人民教好,我自己反省。你看真的有一个县长或一个地区的长官起来这么说了,真的会让人动容,终於良知醒过来了,要爱民如子。这第一点。第二点是我没有把人民教好,结果他们去偷人家东西,这都是我的责任。结果尧帝这分反省的心,当下乌云就过来了,没多久大雨就下来了。感应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一个至诚的念感应马上就有,没有感应是我们德未修。
我们在二00二年六月份到了澳洲去,澳洲躬逢百年旱灾,百年来最缺水的时候。因为森林里面有些树木有油脂,太阳长期这样照射下来,森林烧起来了,所以好几区的森林大火。整个澳洲政府非常的紧张。我们修大乘佛法又在这个地方生活,表达我们的心意,所以每个礼拜都做一次三时系念,很认真做。结果做做做,每次做完三时系念,乌云飘过来了,然后就下了几滴雨,那个雨是什么意思?那个雨是这些天使说你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意思意思让你们不要失去信心,再多多努力。我们每个礼拜在那铿铿铿做得半死,滴了几滴雨。突然宣布老和尚从日本回来了、老和尚从韩国回来了,几天大雨下下来。真的有那一分德就有那一分感应,天地万物万类相感,以诚为忠。那些感应没有都是我们德不够,还起一个念头说这些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个念头造重罪。
有一位师姐她是负责这次我们到新加坡去讲课,七、八千人吃饭。她是总舵,底下一百多个人一起搞定这七、八千人吃的饭。我从她身上感受到她为什么能够领这么多众,因为包水饺她包了两千个,没有别的,身先士卒,其身正,不令而行。而且还有好多的地区都找她去,连尼泊尔、印度的人都找她去教素食。因为佛教本来是只有中国人吃素,现在她去教了,他们也都慢慢吃素了。她去到尼泊尔的时候,每次出去买菜很快很顺利就回来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所有佛寺的人都对她肃然起敬。为什么?因为道场里面的人出去的时候,常常都会被牛挡路。尼泊尔还有很多牛,那个牛看你修行人假修,坐下来不让你过,常常一挡一、二个小时都没法动。结果她去了以后,从来没被挡过,他们对她肃然起敬:你真是大福报的人。真的假不了。
所以我就想起我当初在,也是好多年前,我曾经到一个佛寺住了七个月,在台东。住到第五个月的时候我就去代课,代了两个月。那两个月跟一年级的小孩,站著都还不到我的腰,我去教了两个月。教了以后,好累但是好踏实,终於可以干一件真正能利益人的事情,所以我那两个月过后就回去考师资班,就到补习班去报到。在那五个月,我每天干什么?每天早上三、四点起来点香,那个佛寺刚好拜十方佛,我每天在那里「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西方阿弥陀佛,南方解厄宝师如来,北方如意成就如来」,每一次就十方跑一次挺欢喜的。
那个佛寺有一只狗自己跑来吃素。你看我们吃素还要人劝,真是怎么可以人而不如狗乎?那只狗特有意思,它很聪明,被车子撞了以后还会知道站在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下面休息。假如有修行很好的人来,它马上尽地主之谊,站在他的前面开路,给他介绍开路。假如遇到没有德行的人来,它理都不理他,就趴在那里当作没看到。真的差很多。当有德行的人要回去的时候,这只狗马上跑到他的前面,把他带到山坡下去。然后带到差不多一百公尺,它就自己跑到旁边来,「过犹待,百步余」。等到车开远了之后,它再慢慢的自己爬上山坡来。诸位朋友,我们假如这个都做不到,真的不知道修到哪里去了。
万类动物天地都是能够交感,我们有没有这颗真心、诚心、忠心在?当尧帝反省自己,你看一个最高领导人这么样的反省自己,他所带动的所有的大臣、人民都反省自己。那种心念一变,任何灾难都能化解,心善感得的自然是风调雨顺。所以大禹当君主的时候,他非常感慨在那掉眼泪,他说我带人民带得比尧舜差太多,尧舜那个时候人民都是羞耻自己不能像尧舜一样的德行。你看德的感动很深。「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当我们做父母的有这个德行,孩子一定感动;当我们做老师的人有这个德行,学生一定感动;当领导的人这样,部属一定都感动。我们怎么反省自己?我们时时提醒自己,我有没有做到君、我有没有做到亲、我有没有做到师?君,我有没有做到榜样?亲,我有没有爱护他们像自己人一样?师,我有没有最好的时机都懂得引导他们、教诲他们?好,我们这节课先到这里,谢谢大家。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德,大家下午好。我们刚刚讲到一个科学的调查,那个小岛上的猴子,因为有这只母猴它首先带动洗地瓜的风气,所以大半的都开始洗地瓜。有一天刚好河流干枯了,怎么办?我们突然想起理智要建立,宁为成功找方法,现在有状况了再想办法,它忽然想到去海边洗好了。它就拿著地瓜到海边洗,当它在洗的时候旁边又有人在看,它咬了第一口怎么样?更好吃,因为还加了一点盐巴,所以大家用海水来洗。
结果很有意思的事发生了,它们开始用水洗地瓜以后,整个其他邻近的小岛所有的猴子统统都用水来洗地瓜,本来都没有,很奇怪。但是宇宙之间没有一件事是奇怪的事,都不是偶然的,虽然它们没有行动电话也没有无线电,但是为什么大家一窝蜂的统统都拿水洗地瓜了?因为它们的思想波已经传出去了。师长常告诉我们一个念头遍虚空法界,所以我们一个念头能让宇宙和平,我们一个不好的念头也能让宇宙冲突不断,所以真正广修供养,要先从我们起心动念的善念做起。
这个实验就已经显示出来,任何动物的思考都有波可以传出去。这样的实验在人类的世界里同样印证,比方有一个实验室突然发现了一个化合物,他在那里想太好了,我是最先发现的,他就赶快准备要发表,结果同时期各个地方的实验室也都发现了这个东西,因为他一发现以后,那个意念传出去了,结果很多的人也同时专注在这个点上,他这个波也让人开窍了。所以诸位朋友,我们宝岛上的善人太多太多了,但我们这分至善一发出来,也会同时间唤醒千千万万的同心出来,所以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我们可以唤醒太多太多的善人。这一个实验结果叫做百只猿猴效应,就是一百只的猿猴认知到洗地瓜的好处,这个脑波就可以传得各地都收到。
好,我们现在一起学《弟子规》,学中国文化,现在算一算也超过一百人,所以我们要当第一批台湾的什么?当然不是做猴子,第一批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先锋部队。就从我们当下的念头开始,就从我们时时观照自己是不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听,君仁臣忠,朋友道义?就从我们开始做起。当初我在查,因为办好婆婆好媳妇表扬,我就想到,真的我也印证了。因为杨老师她自己当过媳妇,嫁过去之后她夫家也非常的兴旺,所以她很有好婆婆的感受,深刻感觉娶一个好媳妇可以旺三代,娶一个不好的媳妇会败三代,所以这个好媳妇太重要了。但是这个好媳妇也要教,所以起了个念头,要选一些好的出来当表率让别人学习。结果杨老师一个念头起了,各地的念头也都起来了,所以去年的三八妇女节根本没有好婆婆好媳妇表扬,今年遍地开花。太重要了,我们的善念都在广修供养世间人,人怎么会没有法喜?每天都可以广修供养,干嘛不干?
表扬以前我们去做调查,采访了很多的人,发现好婆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媳妇当自己的女儿看,这个难不难?假如我们学大乘佛法的人说难,那我们也只能说阿弥陀佛,没有什么可以说的。是!你看哪有那么复杂?不只是把媳妇当自己女儿,媳妇还没嫁过来以前,告诉她的儿子、告诉她的女儿,也就是这媳妇的小叔、小姑:大嫂嫁过来,嫁到一个新的环境难免会不适应,会比较紧张,你们可要多体谅、多关怀她,让她一过来就像一家人。你看那个媳妇嫁过来的时候,小叔小姑都把她当一家人,她很快就融入这个家庭,当她很快融入,她会感念婆婆这分用心,那家就和了!
有一个老太太,她家族很大,几百个人。现在在大陆还有几百口的家族,还是有。这个老太太比方小叔跟嫂嫂吵架了,她一定叫小叔去跟大嫂道歉。这都是很深的人生哲理。今天毕竟媳妇心理上她会觉得我是外人,这个时候我们表现得把她排出去了,那这个没完没了。小叔是自己儿子,骂自己儿子去跟大嫂道歉,大嫂当下气都没了,甚至都生惭愧心。而这个老太太只要家里的人有吵架,不问理由互相道歉。有哪个晚辈晚回来让所有的人担心,她一句话都不骂,自己拄了个拐杖到村口去等,多晚都站在那,然后回来也不骂就走回来。你看下次谁敢晚回来?真的都是以身作则爱护,绝对不是情绪发泄。这是当一个家族的长辈应有的风范要出来。
我们访问这些好婆婆突然发现真没什么诀窍,就是一颗爱心,一颗视如己出的心。而且这个好婆婆不只是对自己的媳妇好,这个好婆婆邻里乡党我们一访问,下了雨人家来不及收的衣服,她跑的比谁都快去帮人家收。也不可能一家好而已,一定是跟其他邻里乡党都很和谐,这个家才会快乐,而她那分爱心也一定是对每个人都是这样。假如只对自己媳妇好,看别人媳妇都不顺眼,那是私爱,那也不会和谐。
所有的好媳妇也有一个共通点,什么共通点?把婆婆当妈妈看。这还有另外一个很深的道理,我们继续问下去之后,这些媳妇都有来历的。什么来历?她的妈妈都给她交代三件事,第一件事你可以不给爸爸妈妈买礼物,不可以没买给公公婆婆,要先买给公公婆婆。第二件事跟先生吵架了,不准回家。现在怎么样?你假如吃点亏马上回来,爸爸给你当靠山,颠倒!
你看这个历史我们不读太可惜了。以前的皇帝懂这个道理,唐代宗的时候有一个大臣叫郭子仪,郭子仪是历代大臣里面福报最大的,七个儿子、八个女儿,八个女儿嫁了,八个女婿,十五个。他的晚辈统统当大官,盛极一时。他是功被不知道三代还是四代的皇帝,三代以上的老臣。连皇帝的女儿都是他的媳妇,结果他做寿的时候,公主不肯拜他,儿子气坏了:你有什么了不起,居然不拜我的父亲。两个夫妻就闹别扭,公主就在那闹,闹一闹话又乱讲了,讲得愈来愈夸张:你们说没有郭子仪,就没有我们唐朝的天下。这句话是实话,没有郭子仪,唐朝早就没有了。可是实话有时候不能讲,大家知道吧?要忍辱负重。结果这句话一传,不行,公主闹成这样,郭子仪怎么办?郭子仪马上把他儿子绑起来,拉去请皇帝斩首,就拉到皇帝面前去。这个郭子仪很厉害,跟皇帝有默契,就拉过去了:皇帝,你就把他杀了,讲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其实他没讲,是公主已经闹到最后都讲成这个样子了。皇帝就说:好,拖出去砍了。公主怎么样?真的要砍她先生那不行了,马上跪下来:都是我胡闹的。皇帝马上说:不杀可以,你当场要给公公、要给家族的长者统统道歉,回到家族跟所有家族人道歉,才可以不杀。你看皇帝聪明,他这么一教女儿,天下所有的媳妇都被教到了。所以以前读古书的人都时时看著教化的力量,看到以大局为重。
所有这些好媳妇第二点,就是跟先生吵架不能回来。第三件事,家里要经营得好,打理得很好,让孩子、先生回到家里都觉得非常的舒服。而且要相夫教子,当然这一点我们也要多多体谅。因为假如这个媳妇是全职的家庭主妇,那做这个不难,但是假如已经有工作了,做起来就比较吃力,所以法无定法,要多互相体谅。假如先生工作比较没有那么吃紧,刚好也有在家里,夫妻一起做些家里的家务事,把它打理好,夫妻之间互相体谅也会很好。这都是我们能时时去体谅到对方的辛苦,就不难做到。而且真的你体会到对方的心,做一点他都觉得很温暖,那一点点都会化成他无穷的动能。比方说过年了要先把家里整理得很干净,媳妇才二天假、三天假,她已经忙了一年也是很累了,这时候她一回来马上就要干活,从头干到尾,她是没时间休息了。这时候假如我们先找专门在做清洁工作的人先把它做了,那才花多少钱,这时候媳妇回来能不能感受到婆婆对她设身处地的著想?还是站在那里监视,这里还没干净、那里还没好?我们能处处同理设身处地,人和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所以我们发现好婆婆、好媳妇没有别的秘诀,就是那颗视如己出的心情。这是以大局为重。
其实经营得好家庭以至於大的家族,在历朝历代都有做得非常彻底的家族。比方唐朝张公艺他九代同堂,那不容易;元朝张闰八代同堂。现在不是八代,现在人两个夫妻都搞不定,甚至於自己跟自己在一起还会发脾气。还有明朝郑濂七代同堂,郑濂的家族差不多一千口人住在一起很和乐,这样是结果,原因在哪里?这就要我们好好的去感受。唐朝张公艺九代同堂,唐高宗去请教他,你是怎么治家的?其实这个皇帝面对自己家里的事,一个头两个大。张公艺一句话都没讲,拿了一张纸一直写,拿给唐高宗看,唐高宗一看「忍、忍、忍」,写了一百个忍字。大家学到没有?不能忍的时候怎么办?忍。
真的,忍得住,对方感受到的是我们的德行;忍不住,只是大家在那情绪用事。其实人都有良心,谁有德行都感知得到。而且说实在的,《弟子规》从第一句到最后一句都是忍,忍住习性,「父母呼,应勿缓」,忍住什么?忍住傲慢,提起孝敬。「冬则温,夏则凊」,忍住什么?忍住漠不关心,时时提起对父母、对他人的关怀。「置冠服,有定位」,忍住什么?忍住东西乱放的坏习惯,提起的是礼敬诸佛,礼敬一切的物品,那都是诸佛。《弟子规》自始至尾都是忍住我们的行为。所以忍还忍著说我不跟你计较,那还不是忍的高度功夫,真正外面都不是问题是自己的内心问题,忍住自己所有的贪瞋痴慢。
张闰是八代同堂,他们家一起工作一起纺织,所有的工作是所有的媳妇分担,不计较。连有一个孩子哭了(怎么配合这么好?因为我这个脑波传过去了),不管是谁的孩子,连想都没想,谁在旁边抱起来就喂奶,无私的心。还在那里分这个我儿子、那个不是我儿子,教给下一代什么?私情、分别心。不管谁的孩子都抱起来,所有下一代都是我的孩子,你看看这个和乐融融,家族不兴都难。做得更彻底的,自己的孩子吃亏,家族里的孩子全心全意帮他,真吃亏了吗?
范仲淹先生真是以家族为重,因为他了解。他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告诫他最亲的孩子,自己的孩子。他说我今天能有这么显贵的发展,都是祖宗积德百年千年到我身上发出来了。范仲淹先生最精通的一本经典是《易经》,他太清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早上跟大家提到苏轼他到了海口,真好,教化一方。所以我们到海口去的时候,都有帮苏东坡先生立祠堂礼拜他,画了很多图画就是他下乡去给人民关怀,教育人民。我们是去接苏东坡先生的接力棒,他在那里先教化,我们接著踏著他的脚步在那里讲中国文化。为什么说苏东坡跟范仲淹的祖宗有关?因为范仲淹的祖宗在汉朝是范滂,他有慨然澄清天下的志向。因为那时候朝政比较腐败,他被陷害,被陷害以后皇帝下通知要把他抓起来,结果下通知给了一个当地的监察官叫吴导,他接到以后抱头痛哭,不忍心去陷害忠良,就在那哭不愿意去抓。你看以前的人多有道义,现在的人一看到名利,道义不知道到哪去了。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所以我们好好对照古人的行持,忏悔自己。
范滂(范仲淹的祖宗)知道了这个官员为了他的事情这么样的难受,所以他不忍心,马上自己到衙门去报到。你看以前那种道义。去了以后,那个县太爷叫郭揖,他马上跟范滂讲:范滂,我这个官不干了,我陪著你逃命,天地之大难道没有我们容身之处?我这个官不干了。他高兴能跟这么忠义的人在一起,他已经心满意足,官都不干了。范滂马上说:大人,我不能拖累你,我不能拖累很多人,我还是要亲自来报到。过没有多久,范滂的母亲来了,她知道范滂去自首,就赶快赶到衙门来。到了衙门以后,范母对著她的儿子讲:儿子,一个人很难有了好名声又能长寿,所以今天你的名声跟圣贤人都已经相应了,你此生无憾了,你安心的去吧,不要罣碍母亲。你看母亲在面临孩子生死的时候是凛然大义。范滂有个弟弟也很孝顺。所以范母你看在这生死关头是这样告诉她的儿子,你要提起你的正气,提起你的忠义。
这件范滂的故事就这样流传到了宋朝。刚好苏东坡的母亲在那里看范滂传,《后汉书》里面有范滂传。他的母亲看到这一段之后把书放下,叹了一口气。苏东坡那时候还不到十岁,刚好走过去听到母亲叹了一口气,走过来问:母亲,你为什么叹气?他的母亲就把范滂、范母这段故事讲给苏东坡听。讲完以后,这个苏东坡还不到十岁的孩子,问他母亲什么?他说母亲,假如我要做范滂,你能不能做范母?果然苏东坡不是普通人,你看少有气节。他的母亲马上告诉他的儿子:假如你有气概做范滂,我一定做范母。所以宋朝进谏最厉害的就是苏东坡,他也被贬得最多次,可是他问心无愧。
你看他那分道义。他有一次遇到一个老太太在哭,他刚好买了一栋房子,走走就看到老太太在那哭,哭得很伤心。问她你为什么哭?她说因为我们环境所逼,不得已把祖宗的房子都卖掉了。所以她非常的难过伤痛。他说你祖宗的房子在哪?她说就在某某个地方。刚好就是他买的那栋,苏东坡当场就把契约拿给她,走了。你看古代人的道义如此的潇洒,他们有真乐,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所以范滂的气节不只影响了千年之后的范仲淹,也影响了多少读书人的家庭。而范仲淹那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造福了多少的人民。因为这些官员被感动了,都会去爱护他的人民。范仲淹的榜样,真的我们好好的去效法。
他们家四个孩子只有一件完整的衣服,哪个兄弟要出去了就穿出去,在家里都没有很完整的衣服穿。难道他们吃亏了吗?当他这么做的时候,所有的邻里乡党打从心里佩服感动。而他自己的孩子学到了什么?学到了无私的爱心,因为父亲离他们那么近,父亲那种心境他直接感受到。所以范仲淹的儿子成就比他高,可是我们可能都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你看中国人自己再有成就,绝对不敢盖过自己的父亲、自己的祖宗。那个很有味道,为什么?自己哪有成就?没有父母哪有自己?
中国的祭祀很有味道,《中庸》里面讲「父为大夫,子为士」,父亲当了大夫,儿子只是一般的读书人,「葬以大夫」,他死的时候用大夫的礼葬他,往后每年祭祀只用普通读书人祭祀他。但是「父为士」,父亲只是一般读书人,「子为大夫」,他的儿子是大官,大夫了,葬他的时候用读书人葬他,但是往后每年祭祀他的父亲都用大夫礼祭他,因为他帮国家栽培了一个大夫出来。中国人明明白白,而不是去跟他孩子,「你真了不起」,谁了不起?父母栽培他,自然不敢自己的功劳高过父母祖宗。所以祭祀里面不忘本,厚道都在其中,而我们现在都忽略了这些礼仪,孩子根本感受不到这些文化的氛围。
去年的除夕夜,我们在庐江汤池办了一个祭祀祖宗的典礼,一百多个同仁庄严肃穆站在万姓祖宗的牌位前面,我们深刻感觉那种祭礼对人身心的摄受。当我们亦步亦趋走向祖宗的灵位,深刻的感觉祖宗留下来的智慧,也是一步一步荜路蓝缕积累出来的。所以太多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必须我们去做才能真正了解到它的博大精深之处。你看清朝乾隆做了六十年的皇帝,康熙做了几年?六十一年。所以乾隆到了六十年,自己就退下来,还做了四年的太上皇,不敢功高盖住自己的祖宗。范仲淹是副宰相,他的儿子范纯仁是正宰相,而且当的时间也很久,我们不知道。你看他就出了宰相,其他的儿子都当到像部长一样的职位,都很有成就。而从宋范仲淹之后到清朝末年,范氏家族出了七十二个,现代的官位来讲是部长级以上的官位,哪有吃亏?爱天下的人所感得的福报,那是无量无边。
范仲淹那时候买了一千亩的义田,到清朝末年他的义田有多少了?四千亩。他的子孙承先启后,所以有一篇文章叫「义田记」,里面提到当范仲淹死的时候没有钱买棺材,他没有任何的财物留给他的子孙。但是他虽然死了,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就像范公在的时候一模一样,甚至於发扬光大到清朝,已经扩大到四千亩的义田。范仲淹先生唯以施贫活族遗其子孙而已,他只是把救贫困人,帮助邻里乡党的这种道义传给他的后代子孙,所以能传千年不衰。我们要学到这个精髓,我们也能开千年不衰的家风。诸位朋友有没有信心开千年不衰的家风?你们声音这么小,范仲淹先生在天之灵在垂泪,我已经演得这么彻底了,全部都教给你们,你们都不真干。我们在想范公现在人在哪?你们要往生的时候就知道了。范公他母亲就学佛,他们家家风都是学佛的佛教徒。
这是刚刚跟大家提到无私的行为,张闰治家,不管是谁的孩子统统一起照顾。再来七代同堂郑濂,他为什么能够家族这么兴盛?皇帝还赐他「天下第一家」,赐完匾之后,送他两个大水梨,送完之后还派锦衣卫去跟踪看他怎么做,结果你看他把大水梨打碎融入两个大水缸里面:来,每个人喝一碗。平等公平,公平就没有怨就能和。外行人看热闹,我们内行人要看门道。皇帝问他为什么你能够家庭这么和乐,诀窍在哪里?郑濂说「不听妇言」。我看诸位师姐看我的脸怎么变了,你看蔡老师在骂我。没有这个意思。
我们学佛再学儒就能通权达变,依义不依语。不听妇言为什么?因为假如女人不读书,心胸又太狭窄,讲出来的话真的会搞得家族支离破碎。可是我们看圣人都是谁教出来的?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乃天下太平之源。没有母亲教不出圣人,没有父亲还教得出圣人,而且很奇怪好像很多圣人都是母亲带出来的,所以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大过父亲,而且说实在的在胎教的时候就够厉害了,那起心动念都在教这个孩子。为什么育幼院的孩子特别难带?因为他在胎中父母所传递出来的讯息,就是对他的排斥、遗弃,他感受不到爱,所以可怜!我们更要有大的爱心去包容、去接纳,甚至去帮助他。不听妇言,真正的义理就是绝对不可以听自私自利人的话,不然就麻烦。我们要能分辨这个是忠言还是才言,自己要能判断。从以上这几个故事我们就了解到,如何能以大局为重。有很好的人和,要懂得忍,要懂得无私,还有要懂得平等对待,才能和睦相处。要懂得分辨是才言还是忠言,都要有这些能力。好,这是我们讲到的大局为重,还有不忘初心。
再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态度,「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一句道理,真的圣贤人把德行讲到底了。我们能时时守住这句话,那自己一定「德日进,过日少」。孔夫子在《中庸》里面讲了一段话,就是这个意义,「射有似乎君子」,射箭就好像君子之道,你看我们箭拉好了,一射过去没射到,下一个念头是什么?下一个念头是这枝箭是不是善果林生产的?品质太差了,害我射不好。这枝弓好像是高雄来的,高雄的品质本来就不好。统统是怪这枝弓、这枝箭,就是没怪自己。所以「失诸正鹄」,没有射到目标,马上回来「反求诸其身」,是我们技术太差了,自己没射好怎么还可以怪环境、怪他人?孟夫子对这一句教诲有一段很宝贵的开示,「爱人不亲反其仁」,我们爱护别人,人家跟我们都不亲,那要反过头来我的爱心不够,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人生的抉择实在是满困难的,治人不治反其智,我们管理人、治理人带得不好,不能怪下属,首先怪我们的智慧不够。治人不治就是治理人没有治理好,要反其智。
在这一句当中我们就回想到在尧舜时代。尧帝有一次出来巡视,见到了两个犯人,他一见到犯人非常焦急,因为他把人民当自己孩子,自己的孩子要被关了,哪有不焦急的道理?他马上过去问他:你为什么被关?你犯了什么罪?他马上说:因为上天久旱不雨,我们家里又没得吃,只好铤而走险去偷人家的东西吃,所以被抓起来。尧帝听完之后非常的难过,你看他反求诸己,马上跟执行人员说:你们把他们两个放了,把我抓起来。我犯了两大过失,第一因为我没有德行,所以才感召来天灾久旱不雨。你看古代的这些圣王时时都是反省自己,我的福分不足以庇荫人民,我该检讨。现在父母官在县里面出了大逆不道的人,有哪一个父母官站起来说我没有把人民教好,我自己反省。你看真的有一个县长或一个地区的长官起来这么说了,真的会让人动容,终於良知醒过来了,要爱民如子。这第一点。第二点是我没有把人民教好,结果他们去偷人家东西,这都是我的责任。结果尧帝这分反省的心,当下乌云就过来了,没多久大雨就下来了。感应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一个至诚的念感应马上就有,没有感应是我们德未修。
我们在二00二年六月份到了澳洲去,澳洲躬逢百年旱灾,百年来最缺水的时候。因为森林里面有些树木有油脂,太阳长期这样照射下来,森林烧起来了,所以好几区的森林大火。整个澳洲政府非常的紧张。我们修大乘佛法又在这个地方生活,表达我们的心意,所以每个礼拜都做一次三时系念,很认真做。结果做做做,每次做完三时系念,乌云飘过来了,然后就下了几滴雨,那个雨是什么意思?那个雨是这些天使说你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意思意思让你们不要失去信心,再多多努力。我们每个礼拜在那铿铿铿做得半死,滴了几滴雨。突然宣布老和尚从日本回来了、老和尚从韩国回来了,几天大雨下下来。真的有那一分德就有那一分感应,天地万物万类相感,以诚为忠。那些感应没有都是我们德不够,还起一个念头说这些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个念头造重罪。
有一位师姐她是负责这次我们到新加坡去讲课,七、八千人吃饭。她是总舵,底下一百多个人一起搞定这七、八千人吃的饭。我从她身上感受到她为什么能够领这么多众,因为包水饺她包了两千个,没有别的,身先士卒,其身正,不令而行。而且还有好多的地区都找她去,连尼泊尔、印度的人都找她去教素食。因为佛教本来是只有中国人吃素,现在她去教了,他们也都慢慢吃素了。她去到尼泊尔的时候,每次出去买菜很快很顺利就回来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所有佛寺的人都对她肃然起敬。为什么?因为道场里面的人出去的时候,常常都会被牛挡路。尼泊尔还有很多牛,那个牛看你修行人假修,坐下来不让你过,常常一挡一、二个小时都没法动。结果她去了以后,从来没被挡过,他们对她肃然起敬:你真是大福报的人。真的假不了。
所以我就想起我当初在,也是好多年前,我曾经到一个佛寺住了七个月,在台东。住到第五个月的时候我就去代课,代了两个月。那两个月跟一年级的小孩,站著都还不到我的腰,我去教了两个月。教了以后,好累但是好踏实,终於可以干一件真正能利益人的事情,所以我那两个月过后就回去考师资班,就到补习班去报到。在那五个月,我每天干什么?每天早上三、四点起来点香,那个佛寺刚好拜十方佛,我每天在那里「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西方阿弥陀佛,南方解厄宝师如来,北方如意成就如来」,每一次就十方跑一次挺欢喜的。
那个佛寺有一只狗自己跑来吃素。你看我们吃素还要人劝,真是怎么可以人而不如狗乎?那只狗特有意思,它很聪明,被车子撞了以后还会知道站在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下面休息。假如有修行很好的人来,它马上尽地主之谊,站在他的前面开路,给他介绍开路。假如遇到没有德行的人来,它理都不理他,就趴在那里当作没看到。真的差很多。当有德行的人要回去的时候,这只狗马上跑到他的前面,把他带到山坡下去。然后带到差不多一百公尺,它就自己跑到旁边来,「过犹待,百步余」。等到车开远了之后,它再慢慢的自己爬上山坡来。诸位朋友,我们假如这个都做不到,真的不知道修到哪里去了。
万类动物天地都是能够交感,我们有没有这颗真心、诚心、忠心在?当尧帝反省自己,你看一个最高领导人这么样的反省自己,他所带动的所有的大臣、人民都反省自己。那种心念一变,任何灾难都能化解,心善感得的自然是风调雨顺。所以大禹当君主的时候,他非常感慨在那掉眼泪,他说我带人民带得比尧舜差太多,尧舜那个时候人民都是羞耻自己不能像尧舜一样的德行。你看德的感动很深。「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当我们做父母的有这个德行,孩子一定感动;当我们做老师的人有这个德行,学生一定感动;当领导的人这样,部属一定都感动。我们怎么反省自己?我们时时提醒自己,我有没有做到君、我有没有做到亲、我有没有做到师?君,我有没有做到榜样?亲,我有没有爱护他们像自己人一样?师,我有没有最好的时机都懂得引导他们、教诲他们?好,我们这节课先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