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建立理智的人生观 - 蔡礼旭老师主讲
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建立理智的人生观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八集)  2006/11/5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77-0008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德,大家下午好。我们早上提到家道是靠我们的德行承传下去。有一句话说到「子孝父心宽,家和万事兴」,和谐是成就一切事情的重要基础,假如家庭里面不和谐,败相就出来了。如何和谐?其实在我们提到如何建立理智的每一条都是和谐的重要心态。我们坚信「人之初,性本善」,对人没有怀疑才能和谐,我们在相处当中能时时掌握自己的情绪才能和谐。所以我们对於家庭也好,对於我们所处的团体、甚至是道场,我们都要时时有一种高度的敏锐度,就是以大局为重。我们要时时不忘初心,我们建立一个家庭,建立一个企业,参与一个道场、一个团队,我们当初那分心要保持到终老,甚至要保持到生生世世,这才是真诚、至诚。

  「至诚乃得有经纶」,至诚心才能开出我们本有的智慧德能,这是最根本的东西。没有这分真诚,任何事情都做不好。所以《中庸》一句点破,「诚者,物之终始」,任何事情的成就都要从这颗诚心出发,诚心贯彻;「不诚无物」,不真诚的话,纵使现在看起来好像非常风光,很快就会倒下来,那个风光很可能只是他一时福报现前,问题是祸福相倚,福愈大,没德,跌下来跌得愈惨,都有可能,所以这句格言我们时时可以拿起来感受、感受。

  「大乐莫如无愧怍」,一个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他为什么能够对每个人都不会觉得不好意思?对每个人都不会觉得遗憾?因为他对人只有一个目的,对人无所求,於人无争,时时想著我要怎么做才能真正帮得到对方。唯有我们时时用这样的人生态度,可以无愧於自己的心,「大乐莫如无愧怍,至诚乃得有经纶」。我们的至诚心就能跟古圣先贤、诸佛菩萨的经典相应,心才是生万法。

  有一次我在北京师范大学讲课,它的讲台特别高,学校很有意思,所以老师站台讲课显得很有师道的威严。当讲完课,我们一些一起学习的老师就讲了一句话,他说蔡老师最强的能力,就是上台以后就把大家变成亲朋好友。诸位朋友,他讲的有没有道理?我马上看著他,告诉他说不是上台把大家当作亲朋好友,是时时刻刻要把大家当作亲朋好友。这不是我说的,这是佛陀的教诲,师长的教诲。一切人都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诚心才能跟圣贤、佛菩萨交感,才能跟众生交感。不然我们每天念著回向偈,「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有口无心,不可能修得好,至诚心是本体。

  假如这位老师说都是上台把大家变成亲朋好友,那个叫什么?那叫虚伪,平常脸都不会笑,很臭,突然上去笑,有时候脸会抽筋。真的,有时候学,学了半天都学歪了。所以我们昨天讲到一句很重要的话,叫「慕贤当慕其心」,我们学佛菩萨、学圣贤要学他的心,不是学他的动作。假如我们现在学孔子,孔子那时候怎么行礼、怎么礼拜,人家会把我们当什么?这个人是怪物,因为时代已经隔了两千多年。但假如我们学到的是夫子的爱心跟恭敬心,我们一定知道在现在这个社会分寸应该怎么拿捏,一定学得好。只学形象,学佛会变佛呆子,学儒会变书呆子。要活活泼泼,慈悲为本,接下来那个方便,自然从你的慈悲、从你时时给人设身处地就可以流露出来。所以学,我们从根本来学。

  什么是根本?时时提醒自己,对照自己,要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用这样的心境,自然与人交感,人与人的缘分很可能在你一念之间转变过来,连恶缘都能转成殊胜的法缘,因为你的心中没有对立,只有慈悲。你看布袋和尚的教诲当中有一句,「涕唾在脸上,随它自干了」,人家口水吐过来,他连擦都不擦,随它自干了;「我也省力气」,因为手拿起来卡路里会消耗很多,所以我也省力气不擦了,让风吹一吹就干了;「他也无烦恼」,因为假如他一吐过来,我们脾气来了,你要怎么样?这个一擦,接下来就是一拳过去了。所以我们都不擦,欢欢喜喜接受,他也无烦恼。

  我们看这整个叙述,它是一个动作,那是布袋和尚的心境?布袋和尚的心境是任何人到面前来,我要和他结法缘,我要让他看到佛法的殊胜,产生佩服、产生效法,这样我才是为人演说。念念只想著对方能不能成就,把自己的好恶脾气放下来。所以在这个时代,我们假如把布袋和尚的行持真正做出来,你看那个人给你吐口水的时候他知不知道他的行为是错的?他知道,只是他脾气伏不下去。可是他一吐,吐下去他知道不对了,这时候债已经还了。结果吐过来,你连擦都没擦,还笑嘻嘻的,他心里在那里想这个时代还有修养这么好的人。下次你到台东、到花莲去旅游,还买一些糖果回来,依然拿到他面前:这要给你吃的。当然他不会想你要毒死我。你很诚心的,还是一样平等对他、真诚对他,那种感动不得了,那种佩服打从心里我一定要学弟子规,这个人让我太佩服了。从怨亲变成法眷属;不然生佛平等、怨亲平等,都念在脑子上面而已。

  师长很多的墨宝,都是师长修行最精髓的部分,我们不能只是欢欢喜喜在那里抄,抄一抄就给它放著。不能抄在纸上,诸位朋友,要抄在哪?「菩萨布施,等念怨亲」,谁排前面?怨排前面,怨比较痛苦,我们有没有感受到他的痛苦?「不念旧恶」,大局为重,「不憎恶人」,大局为重。今天为什么社会不太平?面对犯错的人,我们只有批评、只有排斥,焉有不对立的道理!假如我们今天让宝岛所有的监狱都响起《弟子规》的读书声,都响起闵子骞的孝,响起昨天讲的王希海孝的故事,他们的心里做何感受?你看,我都犯错了,他们不只原谅我,还来教导我。

  西方极乐世界要从我们身上去做出来。佛菩萨的慈悲是抽象的,必须靠我们佛弟子真正做到,这才是真正给佛菩萨脸上贴金,绝对不是说你捐了多少钱叫脸上贴金。重实质不重形式,是让一切人对佛菩萨的教诲愈来愈尊重,愈来愈生起学习效法的心。不念旧恶,不憎恶人,不染世乐,慈悲一切。我们今天要带动社会的人和,所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从哪做?从自我的修身跟齐家开始做。「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不可能,家齐才能够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而后国之。

  有一位太太学了《弟子规》之后,因为她对孩子有一分爱心,希望能把孩子教好,结果去听课,听到一个重点叫做以身作则。她自己跟婆婆已经六年没有联络,她对孩子怎么演孝?而这个媳妇为什么六年不跟婆婆联络?就因为婆婆不肯帮她带孙子。现在的年轻人有够折福,(激动的时候,不说台语都不行),父母已经这么辛苦、这么劳累,都已经五、六十岁了,还要母亲这样做牛做马,真是很不应该。所以现在人的孝心真是要好好检讨。你看现在还讲什么?「常回家看看」,结果宣传以后(宣传口号要谨慎,有时候都会有流弊),他常回家看看,没带孝心回去有时候会更惨,他回去看看干什么?看一看说,妈,我有回来。那是做给人家看的。结果一回来,老爸爸、老妈妈要搞半天请他吃一顿,然后他拍拍屁股我回来了、我回去了。两个孩子带回来乒乒乓乓在那里吵得半死,等到他把孩子带走,两个老人家瘫在那里,还要吃一个礼拜的剩菜剩饭,不如不要回来。

  要把孝心唤醒,不是常回家看看,是要常回家干活,常回家体贴父母,帮父母多分担一些工作,甚至於帮父母分担一些心里的压力。学佛要开导自己的父母,让他懂得放下,他晚年才身心比较轻安。所以口号不能喊太多,真的要重实质不重形式。她一看,自己都没有做到孝道,所以也很惭愧,也对她以前的要求深深的反思,这都是不应该的。所以她元旦就回到家里去,到她婆婆家,她的婆婆跟公公看到她很紧张。你看,我们的心都已经不敏锐到如此地步,都根本感受不到别人的心境。你看六年不联系,公公、婆婆没得癌症也是很有功夫,是真的不是假的,禁不起气,真的三年、五年不得癌症都难。所以当我们兄弟姐妹有三、五年没联系的,良心要照一照了,那个父母不知道担多少心。家和万事兴,不然自己的家族凶相已露,都看不到。

  有一个差不多三十岁的女老师,她学了之后很认真回去落实弟子规,她也不要求家里的人,她自己先做。年轻人做弟子规是最容易的,我们一做孝,父母一定高兴,孩子又小,又很能够教导,所以三十几岁的人学《弟子规》是要加倍努力,因为对家庭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回去之后力行弟子规,她父母很高兴。但是她的姑姑跟她的父亲已经好多年都不联系了,什么原因不联系?因为父亲跟姑姑借钱,要让女儿念书,结果姑姑不肯借,从此就不联系了。「财物轻,怨何生」,大家不要听完之后拿著麦克风说谁要跟我借钱。通权达变,借也对,不借也对,看存心。假如你的侄儿去赌博,你还借钱给他,那你不是害死他?假如非常的困苦,都是为了读书需要的钱,那我们也不用他说都应该主动去给。我的父亲,我母亲兄弟姐妹的孩子只要读书没钱,我爸爸二话不说一定拿给他。虽然我的父亲并没有跟我说任何的话,我都可以解读得到,当我父亲把这笔钱给我这些表兄弟姐妹的时候,他的心一定是出去了就没想著要回来。真的,父母那种心境都已经在教诲他的孩子了,真是没有话讲。所以通权达变都在我们的慈悲心、爱心、真诚心。

  后来没有借之后,那种气氛就对立起来了,从兄弟的对立到下一代的对立。这位年轻的老师还没学《弟子规》以前,她对她的姑姑还是怨的,后来学了以后要反求诸己,她把这个怨放下了。当她把对姑姑的怨放下之后,她突然感受到她跟很多人的怨也都消失掉了。所以真的,人心里有怨气,看很多人都会不顺眼;一放下来,个个都很可爱,真是一念之间。接著她还主动带礼物去给她姑姑,还把《弟子规》这些法宝送给她姑姑的孩子,然后还告诉她姑姑说:姑姑,我很佩服你。她姑姑都吓一跳。其实说实在的,虽然几年没有联络,彼此是不是在那里猜她的心境?愈猜距离就愈拉愈远,累死了。开诚布公最好,人实在太复杂了。一跨进去,「对不起」,鞠三个躬,很真诚的看一看,然后礼物放下,我下次再来,真心的交流。

  她去看她姑姑,看完以后就说:姑姑,我很佩服你,你居然生意做了二十多年,做得这么成功。她讲得也没错,她姑姑确实生意做了二十几年也都是很受肯定,结果她这个称赞的话出去,姑姑的心都软下来了。过没几天,她姑姑拿著礼物到她们家去,一坐下来也没什么交谈,姑姑回去了。要不要姑姑进来,爸爸马上说:你看,这几年你错了,知道了吗?那就不行,绝对不能再说别人的过失。甚至於假如姑姑来了,爸爸说:这几年都是我错了。我们想想,下一句是什么?哥,是我错了。可能两个人就在那里哭起来了。所以侄女伸出了真诚的手,家里的情况化掉了。其实她的奶奶是最难过的。

  后来过没多久她们家盖房子,她的姑姑马上拿了一笔钱过来。诸位朋友,收不收?你们还犹豫?收,当然要收,收的不是这笔钱,是什么?收的是妹妹对妈妈的那分孝心,收的也是妹妹对哥哥的那分支持。不要著在外表上,人与人之间贵在交心,「三兄四弟一条心,门前泥土化黄金」。诸位朋友,像我现在颠沛流离,到处走,为什么我没有罣碍?那都是姐姐强而有力的后盾,时时就打电话关心我的父母,或者是带著两个小孙子回去看我的父母,老人家含饴弄孙,当然是其乐无穷。但是可以享受乐,不可以执著,不然到时候念佛:我什么都放得下,就是我这个小外孙、小孙子放不下。那就很吃力。所以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不能执著。而在享受天伦之乐当中,要把《弟子规》教给小孙子,这个缘都是结法缘。

  结法缘绝对不是我往生之后才结法缘,现在不结。你看,我们学佛当下就是分别执著,那怎么行?你看师公常常说轮回心会造轮回业,我们现在又搞分别又搞执著,不行,到了佛门还搞分别执著学佛,那是太冤枉了。所以这些心境,众生都是宿善友,同生极乐国,这种心境要时时放在心上。

  刚刚讲到媳妇反省完之后,刚好元旦佳节她就回去,公公、婆婆看到很紧张,一些好的菜怕她拿,还到厨房去把一些好的菜先藏起来。从果推因,这时候不只不能怪公公、婆婆,还要深深反省自己,你看我们把老人家糟蹋成什么样子,一家人居然变成这么陌生。接著快到中午的时间,她就自己走进厨房:今天我煮给你们两老吃。当她进去煮的时候,两个老人家是惊魂未定,今天到底发生什么事情?还在那里忐忑不安。然后菜煮好了端出来,媳妇就讲:这六年来统统是我的错,我给两位老人家深深忏悔、道歉。媳妇这个话讲出来,整桌哭成一团,边哭边笑,那顿饭就是在哭跟笑当中吃完。你看,她的孩子看到这一幕,很可能他心上的石头掉下来了。所以人要有理智,别再撑那口意气用事的气,好日子就在一念之间。

  所以我们当媳妇的要时时不忘初心,我们当初嫁过来的目的是什么?我当初嫁过来就是要搞得他们鸡犬不宁,有这种人吗?不可能。所以我们看到《诗经》,《诗经》这本书太好了。大家不要回去一直翻《诗经》,先把《弟子规》、四书学好再学《诗经》。知所先后,「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小学》就是《弟子规》,「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但是我们不要蔡老师说现在《诗经》都不能读,结果待会我讲《诗经》,你就把耳朵统统捂起来,不要搞得这么严重。就是我们修学是这个次第,刚好听到有老师谈到这些经典,我们马上随文入观把它学起来。

  《诗经》的教诲叫温柔敦厚,读那个诗就让人非常纯朴善良的心提起来。你看其中有讲夫妻关系的,有一首叫「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这是指一个女子出嫁的状况。所以人家嫁女儿,我们写什么?娶媳妇、嫁女儿写「于归之喜」,就是从《诗经》这个典故出来的。你看古代人,看到一切山川大地万物都是回过头来自我反省,修身。所以我们的老祖宗有一个德行我们真的要好好学,叫谦卑,跟万物学习。所以当女子要出嫁的时候,刚好看到桃树,其叶蓁蓁。桃树很有意思,它是先开花,你看它一开花,成千成百的花同时开出来,很漂亮,代表什么?我们嫁过去要让人家的家族很兴旺,又开花又结果,结完果之后才长叶子。所以从大自然的观察就时时提醒自己,就要像桃树开花结果这么兴盛。其叶蓁蓁,就是非常繁茂的样子。看到桃树,马上回想我嫁过去就是要相夫教子。人人时时能不忘初心,他的内心就有源源不绝的动力可以出来。假如忘了初心,可能脾气就压不住了。

  不只是家庭如此,我们当初到道场来,我们的心是什么心?是希望能成就道场,是希望能成就所有的人闻佛法的机缘。人忘了初心,那你已经不是用真诚在修行了。所以我们在道场服务,时时想到「任难任之事」,这个事情很难做,「要有力而无气」,因为我到道场来不是来生气的,我是来付出的。但问题是为什么任难任之事更要这样?因为我们要很清楚成事不易。现在真的,娑婆界的众生福很薄,假如我们再人不和,那个福又不知道薄到什么程度去了。所以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没有美国时间生气了,众生沉沦速度那么快,我们要赶快把正法显正,才能破邪,所以没有气。但为什么要有力?因为要做表率,我出力出最多,我冲前面,勇往直前,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做最好的表率。真的,我们今天出力不做最好的表率,然后在那里你怎么不好、你怎么那里不好,回来的一定是你也没好到哪去。但是假如我们付出不求回馈,又做得最多,真的,你一句话都没讲,人家都跟上来了,以身作则是最省力的。

  「处难处之人」,跟人相处,他心量狭小脾气很大,处难处之人怎么办?「要有知而无言」,话少,尽量不讲,为什么?当讲了以后又被对方听到,这一辈子没完没了了,「话说多,不如少」,「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弘一大师的《格言别录》,真是人情练达的功夫。大家有机会,常常像口袋书一样,一天看一句,那有高度的人生智慧。其中有一句就提到「背后之议」,我们在人家背后批评的很多不是,等他听到了以后,「受憾者常若刻骨」,知道你在背后都一直讲他的坏话,他刻在心上一辈子都跟你没完,何必做这种事?

  不只是朋友之间不可以,夫妻也不行。所以诸位朋友,我们在讲四千五百年当中,我们提到朋友关系有五件应尽的本分、正确的态度,大家记不记得?第一互相规劝,「善相劝,德皆建」、「亲有过,谏使更」,第一个是互相规劝,朋友要互相规劝。第二个互相关怀、关心。你交这个朋友,他的家人你都不认识,他们也不认识你,他们会罣碍,我的儿子常常提到这个朋友,都没见过,他到底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这叫恼害众生。真的,我们的心不够细腻,不能同理心去感受,要持不杀戒,谈何容易?你看我们连交朋友都可能让对方的父母非常罣碍,所以要主动拜访朋友的父母,所谓见面三分情。你看亲人的亲怎么写?右边一个见,常常见面就会愈来愈亲。第二个是互相关怀。第三个互相赞叹,不能嫉妒,不能文人相轻。第四个要有通财之义。第五不言家丑,对方把家里的事跟你讲是听你的意见,跟你交情好,你可不能把人家的过失又传给别人听。这五个态度难道是朋友之间需要这种心境而已吗?任何的关系都需要有这种态度。所以我们要善学,不能说这五种就在朋友的时候用,其他的时候不用。

  夫妻之间要不要劝谏?要不要关怀对方的父母?要不要互相肯定称赞?要不要不言家丑?假如他的坏事居然是自己太太传出去,传到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你看他会不会抓狂?会。通财之义,夫妻之间假如还在那里计较钱,那不得了。所以真正懂得为大局著想的夫妻,你看公公、婆婆快生日了,都不用先生讲,主动去提醒,提醒完之后:你放心,我去买就好了。你看先生多欢喜,然后提回去:你亲手交给爸爸、妈妈。然后儿子拿过去说:这是媳妇买的。你看一家不是都很和乐吗?当女婿的也是一样,岳父、岳母生日,自己先跟太太提,你看看太太心里觉得多温暖。所以这些心境,要在对任何的人我们都是这样的心境。

  所以刚刚提到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这个知在哪?这个知是看到为什么他会染上这些习气,而不是去批判他的习气。当我们了解他为什么染上这些习气,为什么被这些习气糟蹋成这样,把本善都给遮蔽住了,当我们去了解一个人,去看他成长过程,包含他可能夫妻的相处。你本来很讨厌他,你了解完之后心境会变,他一定吃了人间很多苦头,原来是这样,原来他遇缘都不好。人不学不知道,「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这句话我们不知道听了多少次了,要把它放心上。

  老祖宗曾经讲了一句话,「恕心养到极处」,人这分宽恕的态度,恕心养到极处,修养到家,到极点了,「只看世间人都无罪过」。为什么看不到世间人的过失?我们看这个恕字,上面一个如,下面一个心,如其心,感同身受。感受到他整个成长过程,人格的煎熬,内心的挣扎,感受到他没有遇到好的缘,造了这么多的罪业。往后不得了,造罪业,一堕到三恶道,那是万劫不复,很麻烦。

  我们常在讲课的时候分享到,你看到一个小孩在井边突然要掉下去,诸位朋友,你下个念头是什么?真的是一跳扑过去,奋不顾身,深怕他跌下去。诸位朋友,十法界依正庄严,现在我们人道当中有人中菩萨、人中佛,也有人中地狱、饿鬼、畜生,现在大半的众生披著人皮,实质是什么?实质是地狱、饿鬼、畜生,他们一不小心堕落下去,会比这个小孩掉下去还不严重吗?更严重!你看那个小孩掉下去,他也没造什么恶,他受报身完之后,十八年之后,可能是另外一个年轻气盛的男孩。但是假如现在的人继续造业,假如一堕下去,万劫不复,他也是人身难得,他也是佛法难闻。我们应该去珍惜他的难得,而不是去跟他对立,而不是互相堕落下来。

  真的,我们冷静想想,现在十法界多的是哪个法界?以至於我们也不要说社会,我们想想我们自己,二十四个小时是平等心多、是六度心多、是十善五戒多,还是贪瞋痴慢多?这个都要深深的观照,学贵自知,要时时勘验才好。所以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这个知是真正能看到他的痛苦,看到他人生的不如意、可怜之处,你就根本不可能跟他计较,甚至於是跟他结这个法缘。

  我有个长辈,他的朋友很嫉妒他的才能,处处找他麻烦,他都不跟他计较。有一次这个同事遇到一个很大的事情,自己不能解决,因为他常常都嫉妒别人,也没什么朋友。后来没办法,一定要人帮忙,就来找我这个长辈,他当下全心全意帮助他,从此以后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你看,境界就转过去了。所以刚刚提到的是这个媳妇深深的忏悔,就能以大局为重。

  相同的,当婆婆的也时时带动和谐的风气。我们当一个家族里面的长辈,就要有长辈的格调,当榜样。刚好这位老人家有三个儿子,大儿子跟二儿子都娶了太太。婆婆买了两件衣服,送去给大媳妇,送给大媳妇的时候就跟她说:这是二媳妇买给你的。大媳妇收了很高兴,妯娌之间都在关心我;又把另外一件衣服拿给二媳妇,然后跟二媳妇讲:这是大媳妇要买给你的。两个人都很高兴。因为大媳妇跟二媳妇没住在一起,有一天刚好聚在一起,二媳妇就对大媳妇讲:谢谢你,上次送我那件衣服可真合身。大媳妇愣了一下,然后想一想:你是不是也有买一件衣服送给我?这么一问之下,原来是谁送的?原来是婆婆送的。你看,婆婆也没教她们要和谐,做了这个动作,妯娌之间彼此都觉得很温暖,而且感受长者如此的慈爱、慈祥。后来三儿子娶了媳妇,这个媳妇一进门,大媳妇跟二媳妇都各自买了一件衣服给三媳妇,然后送给她的时候说谁送的?你们怎么都有神通?统统都说是婆婆送的。其实你看,她在接这个礼物的时候感受到的是什么?是这个家庭和乐的气氛,她一来就融进去了。所以家庭的和谐没有想像中这么复杂,只要我们肯好好用心。

  三八妇女节的时候,我们办了一个「好婆婆、好媳妇」甄选。杨老师说你上去讲一个小时的课,把我给急的,我又没当过婆婆、也没当过媳妇,叫我讲,所以我很紧张。我就开始上网去找资料,当我找资料的时候非常的诧异,找到一大堆的资料。在大陆,他们这些年头没有在讲什么好媳妇的,他们都是女人要出头、女人要独占半边天,没有人在选好媳妇的。奇怪,怎么今年一堆资料,我也吓一跳。后来我突然想到科学有一个发现。

  就是在一个小岛上有一群猴子,这群猴子几百年来都是吃地瓜生活。它们在吃地瓜以前,就把这个地瓜敲一敲、拍一拍,然后就咬。突然有一只母猴就起了一个想法,用河水洗一洗不知道会不会比较好吃。结果它在洗的时候,所有的猴子双眼都盯著看它,然后它拿起来咬了一口,不会沙沙的,本来吃的时候会咬到沙子。愈咬愈好吃,然后就露出灿烂的微笑,接著很多的猴子统统跟过来洗。诸位朋友,我们学完《弟子规》也要有灿烂的微笑。你看,你们那个单位就你开始学《弟子规》,结果一学,一张苦瓜脸:你们要学。人家避之唯恐不及。假如你学完之后,家里和乐,孩子很懂事,有时候太太还会到公司里来探班,顺便还送一些水果给你的同仁,人家说学《弟子规》真好,统统自己跟来,不用你叫。

  诸位朋友,弘扬正法第一要件要会笑,但是不能皮笑肉不笑,这样会让人起鸡皮疙瘩。所以你看我们入山门先看到谁?你看,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真能笑口常开,大肚能容,那才是真正在利益正法。假如度量不够,脸又很臭,人家进山门一看到我们就赶快回去了。所以「面上无瞋供养具」,什么时候修广修供养?见面的时候能给人家一个亲切的问候、微笑。

  猴子洗了之后咬下去,大家都来了,只有一群人不肯来,哪一群人?曾经当过立法委员的不肯来、曾经当过行政长官的,以前你都听我的,现在不听你的,我去听你的,跟著你走,我的面子挂不住。所以你看,人清清白白来到这个世间,染那么多虚名干什么?所以根据我的调查,女人退休以后,会年轻三到五岁,因为压力没有了。开始去跟人家动一动,一下子不认识,一下就进去了,明天开始就吃人家煮的早餐,再下个礼拜就煮给别人吃,和乐融融。工作压力没有了,年轻三、五岁。当过总经理、董事长的,一退休老得很快,也比较短命,为什么?怎么都没有人来跟我送礼、没有人来跟我巴结谄媚,每天在那里很难受。好,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