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领航人生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一集) 2005/12/9 中国清华大学(北京) 档名:52-150-0001
诸位老师,诸位同学,大家晚上好!刚刚我们吴同学说,我早上去录音挺辛苦的。诸位老师看得出来我有辛苦的感觉吗?所以确实,辛不辛苦是自己的心决定的,我们一颗欢喜的心来生活、来工作,每天都会觉得很快乐。人生最快乐的事,是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然读的书一定要是真理,一定要是那种读了以后可以像夫子说的「朝闻道,夕死可以」的那种书。不是读了以后会得忧郁症,读了以后会去跳楼,不是那种书。是真正符合真理的书籍,是真正能解决人生迷惑的这些哲理。人生的迷惑解掉了,心中没有忧虑、没有牵挂,就能「时时是好时,日日是好日」。
我在还没有接触中国文化以前的人生,确实也是很多烦恼。所谓「忧能使人老」,我记得我大学大一的时候,跟一个女校,因为我们是读工科的,女同学特别少,就找了另外一个学校的,他们以女生为主的一所大学,一起相约出去所谓联谊一下。去了以后,去唱KTV,这里有没有?有。唱的过程,大家交谈了一下,我就请教她,我说「你看我是几年生的」?那时候我大一。人生最可悲的就是自取其辱,还自己去问,问了一下。她考虑很久就说:你是不是六十七年次?我是七十三年次,她猜我六十七。我那时候皱著眉头跟她讲:你再猜猜看!结果她又很严肃的想了一下,她说:我会不会猜得太年轻了?
从这个体会当中就知道,还没读圣贤书以前,常常忧虑、常常牵挂,所以看起来很老。诸位假如不相信,我去调大学的照片来给大家看,我现在比那时候年轻多了,所谓「相由心生」。为什么会忧虑?有求皆苦,无欲则刚,求就有求不到的痛苦。为什么会有这个求的态度?因为从初中开始,念书就有一个目标,考高中。考上高中的目标是什么?考大学。所以就是为了分数在那里琢磨、在那里计较,这样的生活会把人的心性搞成什么样子?假如我小学的时候,能够遇到像赵校长这样的校长,我现在的成就就不会只有这样而已。假如小时候就能读到《大学》,就能了解「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者而民兴弟」,就有那种要「明明德,亲民」以至於要「止於至善」的心量。以什么为家?能以天下为家,我绝对不会为了分数在那里打量。
但人生总在遇的缘分不同,一个好的缘能够成就人一生的德行,成就人一生的事业。但是不好的缘,把我们的思想、观念搞偏颇了,也可能误了我们的一生。所以,我们今天要有判断力,对於很多的知识、很多的讯息要懂得是还是非,正还是邪。而这个判断力取决於哪里?这不是生而知之的,不是生来就有的,这一定要透过学习。孔老夫子告诉我们,「好学近乎智」,你不好学不行!而这个「学」就是觉悟的意思,学是要学觉悟,不是学一大堆知识,结果用不出来。学绝对不是学一大堆知识以后,变得非常的骄傲、贡高,那是书读到肩膀上去了,没读对地方。所以理智的建立,才有判断的能力。
比方说,现在整个社会充斥著,一定要学会竞争。诸位朋友,这个观念对不对?对,当我们觉得它对,它就已经在影响你的人生。因为思想决定你的行为,行为决定我们的习惯,习惯就形成我们的性格。当我们的性格里面,时时都有竞争的时候,这样有没有可能有幸福的人生?性格就形成我们的命运!看一个人的人生,就看他的思想;看一个家庭的命脉,他的家风能否承传,就看这一家人的脑子里放什么东西?再来,一个民族能不能长治不衰,能不能源远流长,靠的是什么?还是这个民族的思想。
任何的结果绝对不是偶然,所谓有果必有因,我们来看果。现在社会所呈现的是什么结果?在家庭里面,现在杀父害母的孩子多不多?不少!我们不要看到,好像这个数字一个礼拜才一、两件,要洞察机先。现在一个礼拜有一、两件,请问五年之后,一个礼拜会有几件?你可能无法想像。因为现在这个现象只是什么?只是个开头而已。假如我们教孩子,依然没有教他做人的根本,没有学到孝道,往后这个情况会愈演愈烈。
我们自己说实在的,很多社会的状况,我们没有身历其境,很难感受;可是问题是你感受不到的事,不代表跟你没关系。这些孩子再过三十年之后,他可是社会的中坚,那时候我们已经几岁了?五十多岁。假如这群孩子没有仁慈之心,处处就想著竞争,他想著我每天有没有好吃的、好穿的,当他要决策重要政策了,他说这群老头子就把他放一边!到时候的社会福利从哪里来?整个社会、国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息息相关,所谓「牵一发,动全身」。
我们是北大、清华的学子,我们也代表著中国算是最有成就的学子之一,我们就有所谓带头的作用。假如我们所表现出来的,都是自私自利,那整个社会会走成什么样的态势?你看连北大、清华的人都这么样急功近利,那我们这么做也是应该的。读书人都了解到他的使命在移风易俗,这是读书人的态度。我们常常说我是知识分子,什么叫知识分子?学历高叫知识分子吗?每个称谓的背后,都含有一种责任。父亲这个称谓后面,含有著应该把我的孩子教好。孩子教好,可不是只为了自己的家,他还要为社会,以至於为他整个宗族、甚至民族做交代;他可不能教了一个孩子,侮辱了他列祖列宗。
父母的背后,这个称谓的背后,含有著责任。一个总经理的背后,含有著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家庭的责任。相同的,知识分子为什么在中国几千年来,这么受到群众的尊重?而知识分子在这个时代,有没有受到像以前一样的礼遇?为什么没有?这不能怪外在环境。我们学圣学贤,最重要的要契入那份存心,这是会学的人。只学那些枝枝末末,学十年、二十年可能是徒劳无功,最直截了当是学存心。在《孟子》有段话,对我的影响特别大,孟子说,「君子所以异於人者,以其存心也」。你看圣人在教诲,他的言语都是去芜存菁,他都是把他一生当中领会出来最精髓的智慧告诉我们。所以确实,一个人肯老实受教,那是人生最大的福分,你不一定要到垂垂老矣的时候,才会学有所成。
古往今来,太多的读书人,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很高深的学问,我们在古书上看到,十八岁的人就能当县长。为什么?因为他从两岁、三岁,他读书的目的在哪?诸位同学,我们读书的目的在哪?这句话,我读了十八年的书,没有老师问过我;假如有老师问过我,我相信我会思考一下。但是每天过的日子,像初中,一天考五科、考六科,同一个题目做了多少次。训练出来是什么?是个写考卷的机器。而我们回首来时路,这些数学题、这些考试卷,里面的内容有百分之多少对你的一生有长远的影响?没有,几乎没有。
我们刚刚读《大学》,「其所厚者薄」,「厚」是什么?人生最重要的思想、观念没有读,「厚者薄」;反而人生的枝末,这些知识、技能是枝末,「其所薄者厚」。会有什么结果?这叫本末倒置。所以现在出来很多的大学生的状况,以至於我们听到很多的讯息,都会觉得这样的状况不能再下去。比方某所大学,刚开学一、两个月,一个学生因为学校餐厅的菜不好吃,又要自己洗衣服,所以他很烦,最后他自杀了。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你看现在的大学生承受挫折、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此之差。
再来,有个大学生打电话给他父亲:父亲,我生病了,必须要一千两百块的医药费,父亲,你赶快帮我寄过来。这个父亲听完之后心急如焚,开始在他们故乡里到处借钱。可是因为他的孩子去念大学,已经让他该借的钱都借得差不多了,可以借的钱都借了。所有的村民看到他父亲,都有一点怎么样?一点害怕。但是确实他是为了孩子读书,有时候也会两肋插刀借给他,但是也已经快借不出来,最后只借到三百块钱。这父亲回来以后,眉头深锁,孩子的爷爷看到了,了解了情况。孙子要一千两百块的医药费,这样吧!把我那副棺材也卖了。那叫棺材本,乡下地区老人家的棺材都先买好了。结果又把棺材卖了,勉强凑到了一千两百块。
这父亲不放心,汇过去,老人家怕汇丢了。自己还没跟孩子打招呼,已经心很急了,直接自己坐车去,要亲手把钱拿给孩子。到了宿舍,他去找孩子的同学,就进去,很紧张。然后问他的同学:我儿子在哪间医院?他的同学莫名其妙,说你儿子又没生病,你的儿子跟女朋友去拍那种艺术照。看大家的表情,就知道大家都没有照过,所以我们清华的校风就是好,没有虚华、没有奢靡之气。去拍那种装作好像很美丽、很英俊的照片,照起来还要蒙蒙的,怕把青春痘都照出来。拍那种照片很贵,一千多块。
他的父亲因为几天来极度的忧虑,一听到这个消息,当场昏过去,就倒下去了。过了没多久,才慢慢苏醒过来。醒过来的时候,刚好他的儿子回到宿舍,他的父亲跟他讲:儿子!你怎么可以做这样的事情?他儿子不只没有惭愧,还跟他父亲讲:父亲,我的同学都这样。这个大学生这个言语的背后,代表著多少的大学生现在是用父母的血汗钱在那里挥霍。我们思考一下,这样的大学生纵使踏出社会,我们能期望他利益社会吗?读过《大学》都知道,不可能!因为家齐而后国治,连自己的家,连自己最亲的父母,他都不会去关怀、照顾,我们还期望他能够利益这个社会,无有是处。他的父亲听到了这个话以后,非常的无奈,对著他儿子讲:你简直不是人,你比畜生还不如!气得就走了。
诸位同学,我们看到这个故事是结果,原因在哪?一个大学生,年龄也不大,他这样做出忤逆父母的行为,请问他愿意吗?但是已经有一个力量超过他尊重他的父母,什么力量?欲望的力量。我们教育都非常清楚,「禁於未发之谓豫」,习性不能让它发作,发作起来要再把它压下去,容不容易?难。所以中国人的思惟相当的不容易,都是防微杜渐,所以教育叫「禁於未发之谓豫」。
我们常常挂在口上,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诸位同学,我们学习当中,首重专注,有专注,心才定得下来,定静安虑。有同学上去擦黑板,你们不能专注度就飘到那里去,我的心灵非常的脆弱,我会觉得受伤了。所以,处处留心皆学问。你今天去谈生意,好不容易来个欧洲的客户,谈了半天,突然有个清华的美女走过去。你实在忍不住,抬起头来,看了两秒又回过来,这个客户心里怎么样,好不好受?他本来很有灵感,都没灵感了。所以我们的举手投足,都会让人产生对我们的一种印象。
所以《中庸》才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道是什么?恭敬心是道,仁慈的心是道,孝心也是道。仁爱的心从哪里出来?仁爱的心,当我们使用完这个教室,我们会想到,我们出去以后又有其他的同学会来用。所以我们应该不要搞脏,应该给后来的人留一片清洁的学习环境。这颗心是什么?仁慈之心。我们可以想到,我们不把教室弄得太乱,服务劳动的这些长者,他们就减少很多的辛劳。所以仁慈之心在哪?在生活的点滴之中。
所以诸位老师,一个人的道德、学问什么时候提升?绝对不是念了《大学》一千遍,境界就提升了。最重要的是落实到什么样的程度,那叫实学。读了一千遍,都没有做到,不只没有好处,很可能形成坏处。因为《弟子规》告诉我们,「不力行」,你不照著《大学》里去做,《大学》教我们什么?「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要让家庭好,不是去要求家人;要让团体好,不是去要求别人。我们今天当会长,当某个社团的负责人,莫向外求,要了解「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我们有仁慈之心,我们有礼让的态度,整个团体的氛围就会带动起来,这是你懂得,怎么样才是正确处世待人的态度。
当我们时时能够仁心、能够礼让,我们每一年的境界都会不一样。所以,读书常说贵在变化气质,一个人有没有学问,看脸就知道。为什么贵在变化气质?气质会变的根源在哪?还是在心。所以十年以后,你的朋友看到你说:你怎么跟十年前一样年轻?那你的学问不错。为什么?最起码代表你的忧虑很少,忧虑少,心才会正;忧虑多,心不能正;心不正,身就不能修;身不能修,家就不能齐。
我们注意去观察,当为人父母者,每天杞人忧天,每天在那里唉声叹气,请问他能不能教出很乐观的孩子?不可能!,怎么样让自己的心正?确实我们愈深入经典,才能真正对我们的老祖宗生起无比的崇敬之心。不是我们在那里念课本,博大精深,渊远流长,然后就生起恭敬心,不可能。因为世间好话,中国的圣贤都说尽了,而这些好的话,都足以让我们的人生少走几十年的弯路。
诸位同学,人生这二十多年走过来,你们走得很轻松吗?我觉得我走得很累,而我累都不知道为什么我会累?为什么看起来会这么样的苍老?后来才知道根源所在,一个人的苦就苦在求不得,求不得苦。结果老祖宗一帖药就把它治好了,「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人生假如懂得知足常乐,哪里来的这么多的忧虑、这么多的牵挂?可是很多人又想,知足,吃得又不够好,穿得又不够好,这样会不会很委屈自己?其实真正知足的人,他在当下已经在积累他的福分,知足的人有德行,就有福;知足的人能以他的有余,去奉人家的不足,去接济一些生活更贫苦的人。但是愈接济人,他的福分就愈大,他走到哪都有福,因为他为人著想。「我为人人」,招来的结果是什么?「人人为我」。
人为什么不能契入那种圣贤的人生境界?你看圣贤的人生境界是什么?他爱人、敬人。我们孟夫子这段话:「君子所以异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以仁存心,以礼存心」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什么?「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有礼貌的人懂得恭敬别人。而爱人会得到什么样的回馈?「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诸位同学,当我们整个周遭的亲友都对我们爱敬,日子好不好过?太好过了!问题在於人因为自私放不下,所以他就不肯知足,不愿接济别人的不足,他当然就感不得所有人对他的爱敬。
你看古代有些员外特别乐善好施,一看到有贫苦,一看到灾荒来了,马上开仓救人。我们观察一下他的后代子孙,都可以兴旺好多代,《易经》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而且假如他们家突然起了点小火苗,因为他是用至诚的心去帮别人,这些人时时想著我有什么机会可以帮帮他。你用真诚对人,人家也用真诚对你,一直想有机会能够帮你服务一下。看你们家突然起一点火苗,他跑百米赛跑的速度,把水浇下去。他觉得很光荣,你看我帮他灭火了。人心是很厚道的;人心不厚道,只在那些经济开发特别严重的地方。一般我们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每一天他们对天地都有敬畏之心。他们都非常惜福,他们都知道每颗稻子、每颗蔬菜长出来都要有一段长时间的酝酿,都是不容易的,不能糟蹋食物。所以人心很厚道,大家都想要来帮忙他。
但是假如今天,他当员外很有钱,为富不仁,旁边都有人饿死了,他还是不接济,圣贤人说「积财伤道」,伤我们做人的道。他不去接济这些贫苦的人,请问他的孩子学到什么?你看人往往私欲很重的时候,把他的智慧都掩埋住了,都看不到未来,逞一时的好恶而已。他的孩子学到什么?学到贪利,学到自私!后代子孙学到这个,请问他的家风还能下去吗?再大的财富绝对挡不过一种人花,就是不肖子孙。一个不肖子孙,可以把两代、三代的财富,瞬间一笔勾销。赚钱的人会比较省,没有赚过的钱的人,花钱起来怎么样?很阔!
所以人算不如天算!循著上天的好生之德,家风才能不败。你看他这么为富不仁,突然家里起火了,会发生什么情况?不只没有人跑百米来帮他熄火,所有的人站在那里围观,然后说著:苍天有眼,烧得好!所以很多的人生境界,唯有你依照真理去做,你才能体会个中的道理跟喜悦在里面。学问绝对不是我们在那里想得半死,然后你就悟入;都要靠著自己身体力行,才能够体会得到。
我理解到「求不得」是人生最大的苦,人生不去求,苦大部分就不见了。不去求不是每天没事干,是我们付出的时候不求回馈。为什么?那都是我们应该尽的本分,所谓「为人君,止於仁;为人臣,止於敬;为人子,止於孝;为人父,止於慈;与国人交,止於信」。诸位同学,那是谁应该做的?这句话是谁应该做的?每个人都应该做。你说「我又还没当爸爸」!你当爸爸是等你儿子生出来那天,你才说,好,我来学当爸爸。是不是这样?所以「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你没有做好准备,突然你当了爸爸,你会被你儿子吓死。很多人是儿子生出来得忧郁症的,有!他没做好准备要当妈妈、要当爸爸,然后每天很烦恼:儿子每天在那里活生生的,我怎么教?怎么带?真的,很多人就吓得半死。
所以,每一句圣贤的经文,以至於我们国家领导人的智慧语录,都跟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为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位同学,这是几件事?四件。「身修而后家齐」,是!你身修了,焉有不家齐的道理?「家齐而后国治」,为什么?家真的齐了,父子有亲了,把孩子教得很乖,你走到哪里,人家很羡慕,问你,儿子怎么教?我们在很多地区都用《大学》,用这些经典教孩子,从小就非常会替人著想。有位妈妈就说,刚好亲戚结婚请客,请了几十桌,她把孩子带去。她的孩子去了以后,对著每位长辈说叔叔好,阿姨好。结果这场婚宴,主角换人,所有的家长在那里,「这个孩子到底怎么教的?怎么这么有礼貌」!都围过来问她怎么教孩子。
所以,齐家就开始影响你身旁周遭的人群。中国讲「水到渠成」,「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真正我们修身的态度做到了,这个德风自自然然吹出去。这个影响力不是刻意的,刻意的那叫沽名钓誉,你看俗话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而且人生能有很大的影响性,绝对不是等长大,有读圣贤书的孩子,从小就在影响著整个社会。
我们在深圳有个孩子,六岁。这个孩子还没学以前是什么样子?他有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然后他父亲有四个兄弟姐妹,他的妈妈有三个兄弟姐妹。所以他有两个叔叔、两个姑姑、三个阿姨。他是他们那一代第一个男孩,所以他成长过程,他的爷爷说「看到这个孙子就等於看到我,骂他就是骂我,打他就是打我」。谁敢动他一根汗毛?这样的孩子会成什么样子?人没有理智的话,说他去爱护别人,无有是处,爱之足以害之!诸位男同学,我们现在理智不够,你交女朋友会害死她。为什么?你会把她宠坏了,到最后她会无法无天,随时都可以跟你一哭二闹三上吊。
我很喜欢研究各地方的俚语,其实人最重要的就是懂得珍惜。各地方的这些祖宗,中国的祖宗真的是太特别了,特别厚道,都会想到世世代代。你到其他的国家、民族去看,有没有这样的祖宗?太少了!而且我们的祖宗是想千年万代,就是因为有这个存心,我们文化才能承传四、五千年不断掉!诸位同学,人生没有一件事情是偶然的,绝对都有它的原因存在。
我是闽南人,我们俚语里面就有一句,扣住了一个宠。宠爱宠爱,真正宠的是不是爱?宠害,宠了之后就害死他。这个俚语提到「宠猪举灶,宠子不孝,宠某吵闹,宠夫,半夜爬起来哭,宠查某子(宠女儿),未落人家教」,一句话把人生太多的哲里都含摄在里面。你看现在所有人与人,家庭里面所有的烦恼,都在这句话里。根源就在没有理智去爱亲人,把他害了,爱之足以害之。
你看杀父害母的这些孩子,请问他的父母不爱他吗?有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他的父母非常的有钱,从小让他挥霍。到最后,他父亲看了实在是受不了,一个月要花上万块。就找了个方法,透过很多关系,你看他有没有本事?他爸爸很有本事,透过关系让他去新疆当兵,想说两年把他好好磨练一下,去当了两年。两年之后又回来,奢侈的态度没有变。从这里我们就了解到,「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还是改不掉,一直在跟他父亲要钱。他父亲最后翻脸了,说从此以后我不再给你钱。
请问他的孩子会觉得怎么样?这个时候还会念及父母之亲吗?咬牙切齿,你不给我钱,坏念头就出来,雇了杀手杀他父母。当他站在他们家门前,他的父亲走出来以前,他跟这个杀手讲,这个人出来会怎么出来,会穿什么衣服,哪些情况,讲得一清二楚。这个人非常惊讶,就问他,你怎么这么清楚?他说那是我爸。把他父亲杀了以后,进屋去,因为他父亲放钱的那支钥匙在他母亲手里,他母亲也被杀了,父母都被杀了。请问他的父母不想爱他吗?想!现在天下父母心,太多的父母想把孩子教好,但是怎么样?不懂!「人不学,不知道」,不知道为父之道、为母之道。所以现在家庭里面,还有人与人相处都很苦,苦在不明理,苦在做错很多事而不自知。
所以你看,猪都不能宠,你宠猪,以后跑到你的厨房,把你的灶台都掀掉,真的!你看现在人家养狗,那个狗跳到沙发上,主人很生气,「你再不下来,我就揍你」,那个狗理都不理他。为什么?这只狗已经把他主人的底限都摸得一清二楚。狗都能摸到了,何况是人!畜生都不能宠,还有儿子能宠?儿子宠出来,晚年凄惨。有位父母生了六个儿子,给他们娶了六个老婆,当然一个人一个,买了六栋房子。好,统统给他们了,请问结果是什么?你们都有先见之明,太有智慧了。结果没有地方住。所以,假如不让孩子形成孝心、形成感恩心,你做得愈多,绝对得不到回馈,因为他觉得都是应该做的。好,我们先休息一下。
我们接著刚刚说的,「宠」就不是真正爱护小孩,很可能因为宠,让他的人格偏颇。对孩子太宠,他就会不孝。再来对女朋友、对太太能不能不理智的去宠爱?她不高兴了,就跟你闹一下。你就要从公司里赶快跑回来,跟她安抚半天,然后带她出去买衣服,买一买她舒服一点。隔两天又给你打电话,一哭二闹三上吊。这样的先生一定是忧郁症的高危险群,他每天在那里工作能安心吗?每天当公司的电话响起来,他会怎么样?「会不会是我老婆又打来了?」每天都是心有余悸。我们看到历史上非常有成就的圣哲人,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什么?一个伟大的女人,能够让这个圣哲人、这个读书人没有后顾之忧。所以,太太一定是能为大局著想的人。
你看我们现在的男人,懂不懂得怎么挑老婆?要挑什么?要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要挑的是可以「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是可以让他的家风兴旺。他的兄弟都会觉得,我弟弟娶这个太太回来,让我们家很多事情都处理得非常的完善。所以中国人说,娶个好太太可以旺三代,娶个不好的太太会败三代。所以诸位同学要注意,娶太太可不是只关你自己的事,攸关你家族兴衰三代的命运,能不谨慎吗?
但是我们现在想想,现在男孩子找对象,第一个标准是什么?漂亮。你们怎么都不含蓄一点,直接就把答案说出来。那你再洞察机先,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子,背后代表什么?女孩子假如从小很漂亮,走到哪,所有的人看到她,第一句话是什么?「怎么长这么美丽!眼睛一边一个,鼻子长这么挺」。从小被这样称赞,听久了以后,这个女孩她觉得什么最重要?「其所薄者厚」,她觉得什么最重要?脸蛋最重要。她的时间都花在哪?脸上。花在脸上,她心里面的道德学问会高吗?相对的就不容易了!
我们有个老师,她是教幼儿园,她是幼儿园园长,她说她们幼儿园来了一个女孩,五、六岁。漂亮到什么程度?这位园长是女的,她说看她第一眼,不敢再看她第二眼。你就知道那种吸力太强了,除非是英雄,不然都过不了!这个孩子在念幼儿园的时候,常常在上课半途有事没事就拿出镜子来照一下,过一会又照一下。请问她能把书读好吗?而当她注重外表的时候,她最难抵抗的就是甜言蜜语。
所以我在教书的时候,看到我那些学生长得特别漂亮的,我都冷汗直流,你看我还是有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了解到要「禁於未发」,先帮她打预防针。所以当老师不容易,要处处替孩子设想到未来。我就跟他们上了一堂男女关系的课。六年级该不该上?不上不行!为什么?她上了初中,听的都是那些给你爱爱爱不完,给我一杯忘情水。先入为主,她就觉得,人生不爱得那么痛苦,就等於没有活过。这样的想法对不对?那叫自讨苦吃。
我就告诉他们,人跟人相处要相识、相知、相惜、相爱,之后才走入婚姻。讲婚姻的时候,还要特别强调要懂得互相尊重、互相爱护,所以要好好经营。不是结了婚之后,像那些漫画书说「从此就过著幸福快乐的日子」,那都是骗人的。相识,你看现在男孩子遇到她:我一定要追你。他都不知道你是圆的,还是扁的,他马上说就要追你,说他很爱你,一定是假的,这是不正常的状况。他假如见第一次面就跟你说:我非你不娶,非你不嫁。现在不只男人会骗女人,现在女人也会骗男人,有没有?所以诸位男孩也要注意。一下子就跳到这里,这都是不正常的。而且我们还要教导孩子去判断,什么才是真正懂得爱人?但是这个一讲又太长,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我们先来讲这边。
很多道理,你要把它了解清晰,真的是要用心、用功夫,你才能面面俱到,不然看事物都会有所偏颇。刚刚我们提到找太太的第一个条件,「物有本末,知所先后」,娶太太,先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她的德行。老祖宗有没有教?教得可清楚,我们不看!老祖宗对得起我们,是我们自己对不起他们。我们看《诗经》是五经之首,《诗经》第一篇是什么?「关雎」。关雎讲什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什么是窈窕?我有一次在中学演讲,我问说什么叫窈窕?他说身材姣好的女性。当他回答完的时候,我深深感觉到有很多的老祖宗在那里哭泣,他们蒙受不白之冤。「窈窕」是指有贤德的女性。你看头篇就告诉我们,五伦关系要能够发展的非常好,根源在夫妇。没有老祖宗的引导,我们很难洞察到这些微妙的变化。
你看夫妇,夫妇的相处,父子、君臣、兄弟、朋友,人与人的关系能处好,你人生的问题都解决了。所谓人无伦外之人,没有一个人跳出这个五伦关系之外;学无伦外之学,学问也没有跳出五伦的,学无伦外之学。因为一个人懂得爱人,一个人懂得孝养父母,孟子说的「亲亲而仁民」,亲爱自己的父母,那颗孝心、恭敬心内化了,他会推己及人。他会了解到每个人都有父母,每个人都有孩子,你不恭敬他的父母,孩子很伤心;你不爱护他的孩子,父母非常难过。一个有孝心的人,他不愿看别人的父母难受,这很自然。
「亲亲而仁民」,爱护所有的人民。这颗爱心再能推演到所有的动物跟植物,仁民而爱物。所以人跟自然的关系,就在孝心、在仁慈心当中自然就能和睦相处,因为他那颗仁慈心已经内化了。所以人与人的关系能处好,跟大自然的关系可以水到渠成。但是连对父母都不孝,人的存心会非常的自私。他不只会跟人竞争,他还会肆无忌惮的掠夺整个大自然的资源,到最后我们生存的空间都很难长期保持下去。
所以我们看到,现在大自然的破坏严不严重?速度太快了。几十亿年形成这么美丽的地球,请问人的自私可以在多短的时间之内把它摧毁?这个都要深思!人不厚道了,所谓只贪眼前之利益,没有想到后代子孙。所以我常讲,几千年的中国文化里面,只有一代的祖宗会被后代骂得很惨?哪一代的祖宗会被人家骂得很惨?你们认不认识?你们怎么这么无辜的样子?告诉你们一个事实,就是我们。我们的下一代,会对著我们的坟墓说:你给我们的是什么思想?让我们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你给我的是什么水?都不能喝了;你给我的是什么大地?统统过量喷农药,都长不出草来了,你给我们的都是沙尘暴。这时候我们在天会不会安稳?很可能会从天上被骂得掉下来。是!
这个微妙的关系我们来看看,夫妇是五伦的核心,夫妇关系的形成,才有父子、才有兄弟。而一个孩子的人格从哪里学习起?从父母的榜样。所以中国人说,「三岁看八十,七岁定终身」。我们凤凰卫视有个名主持人,叫做王鲁湘先生,他对中国文化也是研究很透彻。他自己带小孩,孩子在三岁以前,他们夫妻全力配合把孩子教好。三年扎下了根,往后怎么样?轻松多了。这三年根没扎下去,请问这个孩子他要担忧多久?一辈子。所以谁最懂得投资报酬率?能够防微杜渐,能够高瞻远瞩的人,才是真正懂得投资报酬率。
你看我们现在经济开发,好像快速赚很多钱,但所毁掉的地球资源,是往后花再多的钱可能都救不回来。所以他自己就很有经验,他还说很多的朋友来问他生孩子的事情,而这些人都是怎么准备?准备生了孩子,然后到国外去留学。回来的时候,就有个长那么高的人叫他爸爸、叫他妈妈。把孩子交给谁?交给爷爷奶奶。这样的孩子跟他能亲吗?所以他都劝他这些朋友,假如你没有打算在孩子三岁前全心全意照顾他,把他的存心、把他处世的态度统统扎好的话,你没有这个准备,不要生孩子,你这样到最后你孩子很难带。所以确实,很多的道理、真理绝对是超越时空,不会受影响。
夫妇关系好,孩子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成长,人格非常健全。你看我们现在孩子为什么脾气那么大?这是结果,原因在哪里?我是因为从事了教育,就开始去思考,孩子为什么会有现在这些行为?去找源头,慢慢才体会到,源头在家庭教育。我就反观自己,我们处世的态度都是受自己的父母影响。我父母没有吵过架,我有两个姐姐,三个孩子不知道怎么吵架。人家对我们很大声,我们都不知道要说什么,有时候又很紧张,从来没有去跟人家回话、跟人家争吵,因为没学过。而父母在我们面前谈话,从来没有谈过哪个朋友的是是非非,所以我们也不会批评别人,批评起来就觉得很别扭,不会。长养一颗仁爱的心,没有对立、没有冲突。
所以,孩子的人际关系什么时候学?哪是他大学毕业,然后去参加卡耐基,三天出来,人际关系就变好了,有没有这种事?凡事要道法自然。在爱的环境当中成长,孩子就学会爱人;在没有爱的环境当中成长,孩子没有自信,孩子没有安全感。走到外面,处处想要控制,因为他没有安全感。这样的人在面对男女感情的时候,会有特别多的挫折。所以幸不幸福,在家庭当中就埋下一些根基。夫妇好,父子就有亲,因为是爱的环境。父子有亲,他懂得感恩他的父母,他为人感恩的态度就形成。当他走进社会,遇到提携他、照顾他的长者、上司,他就懂得尽忠。你看中国话都是相当有含义的,「忠臣出於孝子之门」。他面对父母的恩德,他都生起不了孝心,我们还想著他在你的公司会效忠你?不可能。
所以《孝经》里说:「事父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弟,故顺可移於长」,你看那种都是道法自然。事父孝,所以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懂得友爱兄弟姐妹,他那种替人著想的心在家里就形成了。他出去念书、工作,跟同学很自然就处得好,跟同事也处得好,自然发展!「事兄弟,故顺可移於长」,懂得对人恭敬。「居家理」,他在家里自己的被子都摺得很好,自己的工作都做得非常的稳妥,房间也很整齐。他这种管理事情、做事的能力,「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他在家里就学习做事的方法,他这个能力内化了。他看到不整齐,自然就把它摆好,把它放好,心时时都在定中。他这样的做事能力,就能转移到他往后,「治可移於官」,他以后当县长、当官的时候,这个能力自然就流露出来。所以,夫妇伦正了,五伦自正。
我们常讲「君子务本」,五伦的本在哪?在夫妇关系。所以现在要让整个社会风气改善,最重要的榜样是什么?夫妇和睦。诸位同学,你们都还没有结婚,你们要结婚的时候,要发志向。学问能不能成就,关键在哪?立志。假如你求学问都不立志,那叫玩弄学问,拿著学问来消遣消遣。自己很无聊,拿起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还让人家看著说,「这个人怎么这么用功」!自己还有点骄傲,那是消遣圣教。圣贤人对我们是什么态度?是时时要成就我们的人生,我们不能用玩弄的态度、消遣的态度去对待它们。
接下来,丈夫不能宠,宠坏了,他习性养成,他在外面会流连忘返,你在家里会孤枕难眠,独自哭泣。这都是没有「慎於始」。一开始,你夫妻的对待,你就要有原则;你没有原则,他就会攻城略地,得寸进尺。但是你一开始,当然,最好是在挑的时候就要开始注意了。等到已经结了以后,就已经是比较辛苦一点。所以你看,中国说「慎於始」,大学问!
诸位同学,「慎於始」在哪?无时不刻都在慎於始。我们今天上这堂课,是不是慎於始?是!假如一开始,你说我今天很累,待会坐在角落睡一觉好了。那这节课对我们来讲,就没有产生什么作用。再来,我们现在读《大学》,请问我们读《大学》的态度是什么?应该是要把《大学》里的每一句变成你的生活,要有这种态度你才能得学问的利益。有解无行,读了这个书,没有去行,增长我们的傲慢。你看《弟子规》说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当我们读这些圣贤书,没有力行的、慎於始的态度,这些学问对我们的人生反而是一种障碍。所以,态度决定我们的成就,绝对不是成功以后再来修正你的态度。当我们明白道理以后都是开始,「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人生只要肯开始,永远不嫌晚,都可以转危机为转机。
在这个社会当中,我们读书,读书是志在圣贤,读书是为了利益家庭社会。而现在社会最缺的是什么?最缺的就是夫妇的好榜样。所以诸位同学,以后您走向婚姻,一定要有志气,我要当天下夫妻的榜样。肯不肯?大家点下头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宗掉下了安慰的眼泪。真的,这就是读书人的态度。一个人一生能对这个社会,以至於往后的世世代代,有多大的影响,取决於他的存心。人心量能到三十年,他就能有三十年的影响;人的心量是想到千秋万代的人,他就能产生这样的影响。孔老夫子为什么经历了两千多年,依然受到这么多人的尊敬,这么多人的爱戴?原因在他考虑到的是千秋万代。所以他的存心是「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我所做的一言一行,都是要对千年后代的人交代。他有这样的心量,他能达到这样的影响。
你看范仲淹,他的家族到现在已经一千年,家风不衰,都不是偶然的,那是因为他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襟。而且他的影响不是现在的天下,而是什么?而是往后上千年的天下,都受到他的影响。因为他当了所谓「行为世范」,他的风范成为世代的典范,要有这样的定位,那我们做很多事就会觉得很踏实。
最后,「宠查某子」,这是宠女儿,「未落人家教」,就是嫁到别人家里会搞得人家鸡犬不宁。现在这个例子可不少,而且嫁过去当媳妇,在那里发飙的时候,回到娘家去,父亲不只没有骂她,还把女儿「来来来,父亲给你当靠山,你不用怕」。岳父大人这么做,好还是不好?是不是爱他自己的女儿?夫妻的相处,哪一门功课是必修?人与人相处,没有忍耐的能力,能把人与人的关系处好吗?不可能。我们可以去求先生要做的事、要讲得话,都符合我的要求吗?我们能去要求同事所有人的习惯,都符合我们的要求吗?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学习忍让,学习包容;没有学到,一生绝对不可能幸福。可是她的父亲有想到吗?所以修身、齐家,没有修身的智慧,孩子你绝对不可能教得好。
我们来看一段话,「诗书为起家之本,勤俭为治家之源,和顺为齐家之风,谨慎为保家之气,孝悌为传家之方」。我们看第一句,「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一个家族会兴旺,关键在他明理,他不明理一定把家搞得乱七八糟。诗书当中,就是把人生的哲理能够展现出来,让我们去学习。所以,一个家族能不能兴,看他有没有读圣贤书,就看得出来。
再来,「勤俭为治家之源」,没有勤俭的时候,这个家没有办法维持。你看曾国藩先生讲,家败,败在一个什么?「奢」字;人败,败在一个「逸」字,刚好跟勤俭颠倒;讨人厌,败在一个骄傲,「骄」字,这点得非常的清晰。所以一定要勤俭才能持家,不然再大的家产一定会败光。
我们再看「和顺为齐家之风」,所谓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里吵吵闹闹,迟早会败丧,和顺。
我们再来看「谨慎为保家之气」,在哪里谨慎?在我们的处世待人要谨慎。所谓财色名食睡,这都是欲望、诱惑,当我们一不小心陷下去,这个家就丧掉了。我们看之前,在去年十一月份,有个大学的院长,某个经济院的院长,因为嫖妓被解雇了。他还是那个地区的城市发展决策委员会之一,那么有影响性,只因为不谨慎,家败了,事业败了。他对不起谁?他对不起的不只是家人,他对不起他的学生,那么多学生都被他教过,本来很尊敬他。你看让他对老师失去信心,那会影响学生一辈子。他也对不起整个社会对他这么多的栽培,谨慎重要!
再来,我们看「孝悌为传家之方」,我们看到那些家风五代、十代没有退的,一定都有孝悌传家。而且孝悌传家,不只影响他的家庭,很可能影响社会天下。因为孝悌是人本善里面有的东西,他一演出来,会唤醒所有人来效法。周朝绵延八百多年,关键就在这两个字。你看「孝」,周文王对他的父亲王季非常的孝顺,早中晚三次问候,「晨则省,昏则定」周文王做到了。周武王对周文王非常孝敬,周文王生病的时候,他守在旁边十二天没有解开他的帽子,日以继夜照顾他的父亲。周朝的「悌」更不用说了,把天下都让给兄弟。周公在周武王生病的时候还向天祈求,折损他的寿命,让他的兄长延寿。这种孝悌之风传到天下去,他们这个朝代才能绵延八百多年,这都不是偶然。
所以诸位同学,我们看这一段就能了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件事。今天没有读诗书、没有勤俭、没有和顺、没有谨慎、孝悌的修身态度,哪来的齐家?再来,请问治理一个国家需不需要这些东西?没有诗书,所有为国家服务的人,脑子里都胡思乱想,他怎么去带福利给人民?
再来,一个国家,假如主政者不勤俭,会怎么样?你看夏桀,败掉了,为什么?他拿的是象牙筷子。象牙筷子要配什么碗?配什么酒杯?犀牛角的杯子,都配金器、银器。金器、银器端什么菜?会不会青菜豆腐?不会,是山珍海味。你吃山珍海味会不会穿个T恤装,会穿什么?绫罗绸缎。你穿绫罗绸缎、吃山珍海味,会不会建个小木屋在里面坐?会盖什么?高楼广厦,都要钱!跟谁要钱?跟百姓要钱。你要他们的钱,他要你的什么?他要你的命!所以「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很多的谏臣跟夏桀讲,你这样子会失天下。夏桀讲:太阳哪有灭亡的?结果这句话传到人民那里,人民回了一句话,「吾与汝偕亡」,翻成白话就是说我跟你拼了!「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治国依然是这些原理原则。
我们看和顺,家和万事兴,国家和顺,民族才会兴旺。所以我们汉满蒙回藏苗傜合在一起,和顺之气。再来,领导者需不需要谨慎?一失足成千古恨,你看唐玄宗不够谨慎,本来是「开元之治」,到最后变什么?「安史之乱」。他能对得起广大的人民吗?最后,就讲到孝悌可以治家,同样可以治国,可以平天下。所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理原则,都在什么?修身的德行上。所以最后才讲「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本找到了,「本立而道生」,什么道?你的家道生了,你的企业之道生了,你经营一个国家之道也能够有很好的发展。
我们有了这样的认知,在面对往后我们读这些圣贤的教诲,都要了解到,可以用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上面。我们胡主席曾经讲过,提到「常修为政之德」。我们来看,这个「政」是什么意思?中国字很有意义,他都把义理开显出来。「常修为政之德」,强调的是什么?修身!所以我们胡主席对中国文化是读透了。为政之德,德行是关键。我们注意一下,「政治」是管理众人之事,你当父母,要不要管理众人之事?你当一个企业领导人,要不要管理众人之事?所以这三句话不是给从政者听而已,是给家庭、企业都能够好好的去学习,为政之德。
「常念贪欲之害」,贪欲很可能会让自己身败名裂,贪欲之害,要谨慎!「常怀律己之心」,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因为我们都很清楚,「上行下效」,都很清楚《论语》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一个家庭的父母,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以至於政府的负责人,他都是所有人学习的榜样。只要他正了,所谓「上梁正,下梁就正」,自然就风行草偃。所以,律己要从自己本身做起,就能影响一家、影响一个团体,以至於影响一个国家。好,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边,谢谢大家。
诸位老师,诸位同学,大家晚上好!刚刚我们吴同学说,我早上去录音挺辛苦的。诸位老师看得出来我有辛苦的感觉吗?所以确实,辛不辛苦是自己的心决定的,我们一颗欢喜的心来生活、来工作,每天都会觉得很快乐。人生最快乐的事,是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然读的书一定要是真理,一定要是那种读了以后可以像夫子说的「朝闻道,夕死可以」的那种书。不是读了以后会得忧郁症,读了以后会去跳楼,不是那种书。是真正符合真理的书籍,是真正能解决人生迷惑的这些哲理。人生的迷惑解掉了,心中没有忧虑、没有牵挂,就能「时时是好时,日日是好日」。
我在还没有接触中国文化以前的人生,确实也是很多烦恼。所谓「忧能使人老」,我记得我大学大一的时候,跟一个女校,因为我们是读工科的,女同学特别少,就找了另外一个学校的,他们以女生为主的一所大学,一起相约出去所谓联谊一下。去了以后,去唱KTV,这里有没有?有。唱的过程,大家交谈了一下,我就请教她,我说「你看我是几年生的」?那时候我大一。人生最可悲的就是自取其辱,还自己去问,问了一下。她考虑很久就说:你是不是六十七年次?我是七十三年次,她猜我六十七。我那时候皱著眉头跟她讲:你再猜猜看!结果她又很严肃的想了一下,她说:我会不会猜得太年轻了?
从这个体会当中就知道,还没读圣贤书以前,常常忧虑、常常牵挂,所以看起来很老。诸位假如不相信,我去调大学的照片来给大家看,我现在比那时候年轻多了,所谓「相由心生」。为什么会忧虑?有求皆苦,无欲则刚,求就有求不到的痛苦。为什么会有这个求的态度?因为从初中开始,念书就有一个目标,考高中。考上高中的目标是什么?考大学。所以就是为了分数在那里琢磨、在那里计较,这样的生活会把人的心性搞成什么样子?假如我小学的时候,能够遇到像赵校长这样的校长,我现在的成就就不会只有这样而已。假如小时候就能读到《大学》,就能了解「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者而民兴弟」,就有那种要「明明德,亲民」以至於要「止於至善」的心量。以什么为家?能以天下为家,我绝对不会为了分数在那里打量。
但人生总在遇的缘分不同,一个好的缘能够成就人一生的德行,成就人一生的事业。但是不好的缘,把我们的思想、观念搞偏颇了,也可能误了我们的一生。所以,我们今天要有判断力,对於很多的知识、很多的讯息要懂得是还是非,正还是邪。而这个判断力取决於哪里?这不是生而知之的,不是生来就有的,这一定要透过学习。孔老夫子告诉我们,「好学近乎智」,你不好学不行!而这个「学」就是觉悟的意思,学是要学觉悟,不是学一大堆知识,结果用不出来。学绝对不是学一大堆知识以后,变得非常的骄傲、贡高,那是书读到肩膀上去了,没读对地方。所以理智的建立,才有判断的能力。
比方说,现在整个社会充斥著,一定要学会竞争。诸位朋友,这个观念对不对?对,当我们觉得它对,它就已经在影响你的人生。因为思想决定你的行为,行为决定我们的习惯,习惯就形成我们的性格。当我们的性格里面,时时都有竞争的时候,这样有没有可能有幸福的人生?性格就形成我们的命运!看一个人的人生,就看他的思想;看一个家庭的命脉,他的家风能否承传,就看这一家人的脑子里放什么东西?再来,一个民族能不能长治不衰,能不能源远流长,靠的是什么?还是这个民族的思想。
任何的结果绝对不是偶然,所谓有果必有因,我们来看果。现在社会所呈现的是什么结果?在家庭里面,现在杀父害母的孩子多不多?不少!我们不要看到,好像这个数字一个礼拜才一、两件,要洞察机先。现在一个礼拜有一、两件,请问五年之后,一个礼拜会有几件?你可能无法想像。因为现在这个现象只是什么?只是个开头而已。假如我们教孩子,依然没有教他做人的根本,没有学到孝道,往后这个情况会愈演愈烈。
我们自己说实在的,很多社会的状况,我们没有身历其境,很难感受;可是问题是你感受不到的事,不代表跟你没关系。这些孩子再过三十年之后,他可是社会的中坚,那时候我们已经几岁了?五十多岁。假如这群孩子没有仁慈之心,处处就想著竞争,他想著我每天有没有好吃的、好穿的,当他要决策重要政策了,他说这群老头子就把他放一边!到时候的社会福利从哪里来?整个社会、国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息息相关,所谓「牵一发,动全身」。
我们是北大、清华的学子,我们也代表著中国算是最有成就的学子之一,我们就有所谓带头的作用。假如我们所表现出来的,都是自私自利,那整个社会会走成什么样的态势?你看连北大、清华的人都这么样急功近利,那我们这么做也是应该的。读书人都了解到他的使命在移风易俗,这是读书人的态度。我们常常说我是知识分子,什么叫知识分子?学历高叫知识分子吗?每个称谓的背后,都含有一种责任。父亲这个称谓后面,含有著应该把我的孩子教好。孩子教好,可不是只为了自己的家,他还要为社会,以至於为他整个宗族、甚至民族做交代;他可不能教了一个孩子,侮辱了他列祖列宗。
父母的背后,这个称谓的背后,含有著责任。一个总经理的背后,含有著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家庭的责任。相同的,知识分子为什么在中国几千年来,这么受到群众的尊重?而知识分子在这个时代,有没有受到像以前一样的礼遇?为什么没有?这不能怪外在环境。我们学圣学贤,最重要的要契入那份存心,这是会学的人。只学那些枝枝末末,学十年、二十年可能是徒劳无功,最直截了当是学存心。在《孟子》有段话,对我的影响特别大,孟子说,「君子所以异於人者,以其存心也」。你看圣人在教诲,他的言语都是去芜存菁,他都是把他一生当中领会出来最精髓的智慧告诉我们。所以确实,一个人肯老实受教,那是人生最大的福分,你不一定要到垂垂老矣的时候,才会学有所成。
古往今来,太多的读书人,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很高深的学问,我们在古书上看到,十八岁的人就能当县长。为什么?因为他从两岁、三岁,他读书的目的在哪?诸位同学,我们读书的目的在哪?这句话,我读了十八年的书,没有老师问过我;假如有老师问过我,我相信我会思考一下。但是每天过的日子,像初中,一天考五科、考六科,同一个题目做了多少次。训练出来是什么?是个写考卷的机器。而我们回首来时路,这些数学题、这些考试卷,里面的内容有百分之多少对你的一生有长远的影响?没有,几乎没有。
我们刚刚读《大学》,「其所厚者薄」,「厚」是什么?人生最重要的思想、观念没有读,「厚者薄」;反而人生的枝末,这些知识、技能是枝末,「其所薄者厚」。会有什么结果?这叫本末倒置。所以现在出来很多的大学生的状况,以至於我们听到很多的讯息,都会觉得这样的状况不能再下去。比方某所大学,刚开学一、两个月,一个学生因为学校餐厅的菜不好吃,又要自己洗衣服,所以他很烦,最后他自杀了。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你看现在的大学生承受挫折、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此之差。
再来,有个大学生打电话给他父亲:父亲,我生病了,必须要一千两百块的医药费,父亲,你赶快帮我寄过来。这个父亲听完之后心急如焚,开始在他们故乡里到处借钱。可是因为他的孩子去念大学,已经让他该借的钱都借得差不多了,可以借的钱都借了。所有的村民看到他父亲,都有一点怎么样?一点害怕。但是确实他是为了孩子读书,有时候也会两肋插刀借给他,但是也已经快借不出来,最后只借到三百块钱。这父亲回来以后,眉头深锁,孩子的爷爷看到了,了解了情况。孙子要一千两百块的医药费,这样吧!把我那副棺材也卖了。那叫棺材本,乡下地区老人家的棺材都先买好了。结果又把棺材卖了,勉强凑到了一千两百块。
这父亲不放心,汇过去,老人家怕汇丢了。自己还没跟孩子打招呼,已经心很急了,直接自己坐车去,要亲手把钱拿给孩子。到了宿舍,他去找孩子的同学,就进去,很紧张。然后问他的同学:我儿子在哪间医院?他的同学莫名其妙,说你儿子又没生病,你的儿子跟女朋友去拍那种艺术照。看大家的表情,就知道大家都没有照过,所以我们清华的校风就是好,没有虚华、没有奢靡之气。去拍那种装作好像很美丽、很英俊的照片,照起来还要蒙蒙的,怕把青春痘都照出来。拍那种照片很贵,一千多块。
他的父亲因为几天来极度的忧虑,一听到这个消息,当场昏过去,就倒下去了。过了没多久,才慢慢苏醒过来。醒过来的时候,刚好他的儿子回到宿舍,他的父亲跟他讲:儿子!你怎么可以做这样的事情?他儿子不只没有惭愧,还跟他父亲讲:父亲,我的同学都这样。这个大学生这个言语的背后,代表著多少的大学生现在是用父母的血汗钱在那里挥霍。我们思考一下,这样的大学生纵使踏出社会,我们能期望他利益社会吗?读过《大学》都知道,不可能!因为家齐而后国治,连自己的家,连自己最亲的父母,他都不会去关怀、照顾,我们还期望他能够利益这个社会,无有是处。他的父亲听到了这个话以后,非常的无奈,对著他儿子讲:你简直不是人,你比畜生还不如!气得就走了。
诸位同学,我们看到这个故事是结果,原因在哪?一个大学生,年龄也不大,他这样做出忤逆父母的行为,请问他愿意吗?但是已经有一个力量超过他尊重他的父母,什么力量?欲望的力量。我们教育都非常清楚,「禁於未发之谓豫」,习性不能让它发作,发作起来要再把它压下去,容不容易?难。所以中国人的思惟相当的不容易,都是防微杜渐,所以教育叫「禁於未发之谓豫」。
我们常常挂在口上,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诸位同学,我们学习当中,首重专注,有专注,心才定得下来,定静安虑。有同学上去擦黑板,你们不能专注度就飘到那里去,我的心灵非常的脆弱,我会觉得受伤了。所以,处处留心皆学问。你今天去谈生意,好不容易来个欧洲的客户,谈了半天,突然有个清华的美女走过去。你实在忍不住,抬起头来,看了两秒又回过来,这个客户心里怎么样,好不好受?他本来很有灵感,都没灵感了。所以我们的举手投足,都会让人产生对我们的一种印象。
所以《中庸》才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道是什么?恭敬心是道,仁慈的心是道,孝心也是道。仁爱的心从哪里出来?仁爱的心,当我们使用完这个教室,我们会想到,我们出去以后又有其他的同学会来用。所以我们应该不要搞脏,应该给后来的人留一片清洁的学习环境。这颗心是什么?仁慈之心。我们可以想到,我们不把教室弄得太乱,服务劳动的这些长者,他们就减少很多的辛劳。所以仁慈之心在哪?在生活的点滴之中。
所以诸位老师,一个人的道德、学问什么时候提升?绝对不是念了《大学》一千遍,境界就提升了。最重要的是落实到什么样的程度,那叫实学。读了一千遍,都没有做到,不只没有好处,很可能形成坏处。因为《弟子规》告诉我们,「不力行」,你不照著《大学》里去做,《大学》教我们什么?「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要让家庭好,不是去要求家人;要让团体好,不是去要求别人。我们今天当会长,当某个社团的负责人,莫向外求,要了解「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我们有仁慈之心,我们有礼让的态度,整个团体的氛围就会带动起来,这是你懂得,怎么样才是正确处世待人的态度。
当我们时时能够仁心、能够礼让,我们每一年的境界都会不一样。所以,读书常说贵在变化气质,一个人有没有学问,看脸就知道。为什么贵在变化气质?气质会变的根源在哪?还是在心。所以十年以后,你的朋友看到你说:你怎么跟十年前一样年轻?那你的学问不错。为什么?最起码代表你的忧虑很少,忧虑少,心才会正;忧虑多,心不能正;心不正,身就不能修;身不能修,家就不能齐。
我们注意去观察,当为人父母者,每天杞人忧天,每天在那里唉声叹气,请问他能不能教出很乐观的孩子?不可能!,怎么样让自己的心正?确实我们愈深入经典,才能真正对我们的老祖宗生起无比的崇敬之心。不是我们在那里念课本,博大精深,渊远流长,然后就生起恭敬心,不可能。因为世间好话,中国的圣贤都说尽了,而这些好的话,都足以让我们的人生少走几十年的弯路。
诸位同学,人生这二十多年走过来,你们走得很轻松吗?我觉得我走得很累,而我累都不知道为什么我会累?为什么看起来会这么样的苍老?后来才知道根源所在,一个人的苦就苦在求不得,求不得苦。结果老祖宗一帖药就把它治好了,「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人生假如懂得知足常乐,哪里来的这么多的忧虑、这么多的牵挂?可是很多人又想,知足,吃得又不够好,穿得又不够好,这样会不会很委屈自己?其实真正知足的人,他在当下已经在积累他的福分,知足的人有德行,就有福;知足的人能以他的有余,去奉人家的不足,去接济一些生活更贫苦的人。但是愈接济人,他的福分就愈大,他走到哪都有福,因为他为人著想。「我为人人」,招来的结果是什么?「人人为我」。
人为什么不能契入那种圣贤的人生境界?你看圣贤的人生境界是什么?他爱人、敬人。我们孟夫子这段话:「君子所以异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以仁存心,以礼存心」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什么?「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有礼貌的人懂得恭敬别人。而爱人会得到什么样的回馈?「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诸位同学,当我们整个周遭的亲友都对我们爱敬,日子好不好过?太好过了!问题在於人因为自私放不下,所以他就不肯知足,不愿接济别人的不足,他当然就感不得所有人对他的爱敬。
你看古代有些员外特别乐善好施,一看到有贫苦,一看到灾荒来了,马上开仓救人。我们观察一下他的后代子孙,都可以兴旺好多代,《易经》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而且假如他们家突然起了点小火苗,因为他是用至诚的心去帮别人,这些人时时想著我有什么机会可以帮帮他。你用真诚对人,人家也用真诚对你,一直想有机会能够帮你服务一下。看你们家突然起一点火苗,他跑百米赛跑的速度,把水浇下去。他觉得很光荣,你看我帮他灭火了。人心是很厚道的;人心不厚道,只在那些经济开发特别严重的地方。一般我们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每一天他们对天地都有敬畏之心。他们都非常惜福,他们都知道每颗稻子、每颗蔬菜长出来都要有一段长时间的酝酿,都是不容易的,不能糟蹋食物。所以人心很厚道,大家都想要来帮忙他。
但是假如今天,他当员外很有钱,为富不仁,旁边都有人饿死了,他还是不接济,圣贤人说「积财伤道」,伤我们做人的道。他不去接济这些贫苦的人,请问他的孩子学到什么?你看人往往私欲很重的时候,把他的智慧都掩埋住了,都看不到未来,逞一时的好恶而已。他的孩子学到什么?学到贪利,学到自私!后代子孙学到这个,请问他的家风还能下去吗?再大的财富绝对挡不过一种人花,就是不肖子孙。一个不肖子孙,可以把两代、三代的财富,瞬间一笔勾销。赚钱的人会比较省,没有赚过的钱的人,花钱起来怎么样?很阔!
所以人算不如天算!循著上天的好生之德,家风才能不败。你看他这么为富不仁,突然家里起火了,会发生什么情况?不只没有人跑百米来帮他熄火,所有的人站在那里围观,然后说著:苍天有眼,烧得好!所以很多的人生境界,唯有你依照真理去做,你才能体会个中的道理跟喜悦在里面。学问绝对不是我们在那里想得半死,然后你就悟入;都要靠著自己身体力行,才能够体会得到。
我理解到「求不得」是人生最大的苦,人生不去求,苦大部分就不见了。不去求不是每天没事干,是我们付出的时候不求回馈。为什么?那都是我们应该尽的本分,所谓「为人君,止於仁;为人臣,止於敬;为人子,止於孝;为人父,止於慈;与国人交,止於信」。诸位同学,那是谁应该做的?这句话是谁应该做的?每个人都应该做。你说「我又还没当爸爸」!你当爸爸是等你儿子生出来那天,你才说,好,我来学当爸爸。是不是这样?所以「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你没有做好准备,突然你当了爸爸,你会被你儿子吓死。很多人是儿子生出来得忧郁症的,有!他没做好准备要当妈妈、要当爸爸,然后每天很烦恼:儿子每天在那里活生生的,我怎么教?怎么带?真的,很多人就吓得半死。
所以,每一句圣贤的经文,以至於我们国家领导人的智慧语录,都跟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为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位同学,这是几件事?四件。「身修而后家齐」,是!你身修了,焉有不家齐的道理?「家齐而后国治」,为什么?家真的齐了,父子有亲了,把孩子教得很乖,你走到哪里,人家很羡慕,问你,儿子怎么教?我们在很多地区都用《大学》,用这些经典教孩子,从小就非常会替人著想。有位妈妈就说,刚好亲戚结婚请客,请了几十桌,她把孩子带去。她的孩子去了以后,对著每位长辈说叔叔好,阿姨好。结果这场婚宴,主角换人,所有的家长在那里,「这个孩子到底怎么教的?怎么这么有礼貌」!都围过来问她怎么教孩子。
所以,齐家就开始影响你身旁周遭的人群。中国讲「水到渠成」,「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真正我们修身的态度做到了,这个德风自自然然吹出去。这个影响力不是刻意的,刻意的那叫沽名钓誉,你看俗话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而且人生能有很大的影响性,绝对不是等长大,有读圣贤书的孩子,从小就在影响著整个社会。
我们在深圳有个孩子,六岁。这个孩子还没学以前是什么样子?他有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然后他父亲有四个兄弟姐妹,他的妈妈有三个兄弟姐妹。所以他有两个叔叔、两个姑姑、三个阿姨。他是他们那一代第一个男孩,所以他成长过程,他的爷爷说「看到这个孙子就等於看到我,骂他就是骂我,打他就是打我」。谁敢动他一根汗毛?这样的孩子会成什么样子?人没有理智的话,说他去爱护别人,无有是处,爱之足以害之!诸位男同学,我们现在理智不够,你交女朋友会害死她。为什么?你会把她宠坏了,到最后她会无法无天,随时都可以跟你一哭二闹三上吊。
我很喜欢研究各地方的俚语,其实人最重要的就是懂得珍惜。各地方的这些祖宗,中国的祖宗真的是太特别了,特别厚道,都会想到世世代代。你到其他的国家、民族去看,有没有这样的祖宗?太少了!而且我们的祖宗是想千年万代,就是因为有这个存心,我们文化才能承传四、五千年不断掉!诸位同学,人生没有一件事情是偶然的,绝对都有它的原因存在。
我是闽南人,我们俚语里面就有一句,扣住了一个宠。宠爱宠爱,真正宠的是不是爱?宠害,宠了之后就害死他。这个俚语提到「宠猪举灶,宠子不孝,宠某吵闹,宠夫,半夜爬起来哭,宠查某子(宠女儿),未落人家教」,一句话把人生太多的哲里都含摄在里面。你看现在所有人与人,家庭里面所有的烦恼,都在这句话里。根源就在没有理智去爱亲人,把他害了,爱之足以害之。
你看杀父害母的这些孩子,请问他的父母不爱他吗?有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他的父母非常的有钱,从小让他挥霍。到最后,他父亲看了实在是受不了,一个月要花上万块。就找了个方法,透过很多关系,你看他有没有本事?他爸爸很有本事,透过关系让他去新疆当兵,想说两年把他好好磨练一下,去当了两年。两年之后又回来,奢侈的态度没有变。从这里我们就了解到,「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还是改不掉,一直在跟他父亲要钱。他父亲最后翻脸了,说从此以后我不再给你钱。
请问他的孩子会觉得怎么样?这个时候还会念及父母之亲吗?咬牙切齿,你不给我钱,坏念头就出来,雇了杀手杀他父母。当他站在他们家门前,他的父亲走出来以前,他跟这个杀手讲,这个人出来会怎么出来,会穿什么衣服,哪些情况,讲得一清二楚。这个人非常惊讶,就问他,你怎么这么清楚?他说那是我爸。把他父亲杀了以后,进屋去,因为他父亲放钱的那支钥匙在他母亲手里,他母亲也被杀了,父母都被杀了。请问他的父母不想爱他吗?想!现在天下父母心,太多的父母想把孩子教好,但是怎么样?不懂!「人不学,不知道」,不知道为父之道、为母之道。所以现在家庭里面,还有人与人相处都很苦,苦在不明理,苦在做错很多事而不自知。
所以你看,猪都不能宠,你宠猪,以后跑到你的厨房,把你的灶台都掀掉,真的!你看现在人家养狗,那个狗跳到沙发上,主人很生气,「你再不下来,我就揍你」,那个狗理都不理他。为什么?这只狗已经把他主人的底限都摸得一清二楚。狗都能摸到了,何况是人!畜生都不能宠,还有儿子能宠?儿子宠出来,晚年凄惨。有位父母生了六个儿子,给他们娶了六个老婆,当然一个人一个,买了六栋房子。好,统统给他们了,请问结果是什么?你们都有先见之明,太有智慧了。结果没有地方住。所以,假如不让孩子形成孝心、形成感恩心,你做得愈多,绝对得不到回馈,因为他觉得都是应该做的。好,我们先休息一下。
我们接著刚刚说的,「宠」就不是真正爱护小孩,很可能因为宠,让他的人格偏颇。对孩子太宠,他就会不孝。再来对女朋友、对太太能不能不理智的去宠爱?她不高兴了,就跟你闹一下。你就要从公司里赶快跑回来,跟她安抚半天,然后带她出去买衣服,买一买她舒服一点。隔两天又给你打电话,一哭二闹三上吊。这样的先生一定是忧郁症的高危险群,他每天在那里工作能安心吗?每天当公司的电话响起来,他会怎么样?「会不会是我老婆又打来了?」每天都是心有余悸。我们看到历史上非常有成就的圣哲人,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什么?一个伟大的女人,能够让这个圣哲人、这个读书人没有后顾之忧。所以,太太一定是能为大局著想的人。
你看我们现在的男人,懂不懂得怎么挑老婆?要挑什么?要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要挑的是可以「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是可以让他的家风兴旺。他的兄弟都会觉得,我弟弟娶这个太太回来,让我们家很多事情都处理得非常的完善。所以中国人说,娶个好太太可以旺三代,娶个不好的太太会败三代。所以诸位同学要注意,娶太太可不是只关你自己的事,攸关你家族兴衰三代的命运,能不谨慎吗?
但是我们现在想想,现在男孩子找对象,第一个标准是什么?漂亮。你们怎么都不含蓄一点,直接就把答案说出来。那你再洞察机先,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子,背后代表什么?女孩子假如从小很漂亮,走到哪,所有的人看到她,第一句话是什么?「怎么长这么美丽!眼睛一边一个,鼻子长这么挺」。从小被这样称赞,听久了以后,这个女孩她觉得什么最重要?「其所薄者厚」,她觉得什么最重要?脸蛋最重要。她的时间都花在哪?脸上。花在脸上,她心里面的道德学问会高吗?相对的就不容易了!
我们有个老师,她是教幼儿园,她是幼儿园园长,她说她们幼儿园来了一个女孩,五、六岁。漂亮到什么程度?这位园长是女的,她说看她第一眼,不敢再看她第二眼。你就知道那种吸力太强了,除非是英雄,不然都过不了!这个孩子在念幼儿园的时候,常常在上课半途有事没事就拿出镜子来照一下,过一会又照一下。请问她能把书读好吗?而当她注重外表的时候,她最难抵抗的就是甜言蜜语。
所以我在教书的时候,看到我那些学生长得特别漂亮的,我都冷汗直流,你看我还是有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了解到要「禁於未发」,先帮她打预防针。所以当老师不容易,要处处替孩子设想到未来。我就跟他们上了一堂男女关系的课。六年级该不该上?不上不行!为什么?她上了初中,听的都是那些给你爱爱爱不完,给我一杯忘情水。先入为主,她就觉得,人生不爱得那么痛苦,就等於没有活过。这样的想法对不对?那叫自讨苦吃。
我就告诉他们,人跟人相处要相识、相知、相惜、相爱,之后才走入婚姻。讲婚姻的时候,还要特别强调要懂得互相尊重、互相爱护,所以要好好经营。不是结了婚之后,像那些漫画书说「从此就过著幸福快乐的日子」,那都是骗人的。相识,你看现在男孩子遇到她:我一定要追你。他都不知道你是圆的,还是扁的,他马上说就要追你,说他很爱你,一定是假的,这是不正常的状况。他假如见第一次面就跟你说:我非你不娶,非你不嫁。现在不只男人会骗女人,现在女人也会骗男人,有没有?所以诸位男孩也要注意。一下子就跳到这里,这都是不正常的。而且我们还要教导孩子去判断,什么才是真正懂得爱人?但是这个一讲又太长,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我们先来讲这边。
很多道理,你要把它了解清晰,真的是要用心、用功夫,你才能面面俱到,不然看事物都会有所偏颇。刚刚我们提到找太太的第一个条件,「物有本末,知所先后」,娶太太,先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她的德行。老祖宗有没有教?教得可清楚,我们不看!老祖宗对得起我们,是我们自己对不起他们。我们看《诗经》是五经之首,《诗经》第一篇是什么?「关雎」。关雎讲什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什么是窈窕?我有一次在中学演讲,我问说什么叫窈窕?他说身材姣好的女性。当他回答完的时候,我深深感觉到有很多的老祖宗在那里哭泣,他们蒙受不白之冤。「窈窕」是指有贤德的女性。你看头篇就告诉我们,五伦关系要能够发展的非常好,根源在夫妇。没有老祖宗的引导,我们很难洞察到这些微妙的变化。
你看夫妇,夫妇的相处,父子、君臣、兄弟、朋友,人与人的关系能处好,你人生的问题都解决了。所谓人无伦外之人,没有一个人跳出这个五伦关系之外;学无伦外之学,学问也没有跳出五伦的,学无伦外之学。因为一个人懂得爱人,一个人懂得孝养父母,孟子说的「亲亲而仁民」,亲爱自己的父母,那颗孝心、恭敬心内化了,他会推己及人。他会了解到每个人都有父母,每个人都有孩子,你不恭敬他的父母,孩子很伤心;你不爱护他的孩子,父母非常难过。一个有孝心的人,他不愿看别人的父母难受,这很自然。
「亲亲而仁民」,爱护所有的人民。这颗爱心再能推演到所有的动物跟植物,仁民而爱物。所以人跟自然的关系,就在孝心、在仁慈心当中自然就能和睦相处,因为他那颗仁慈心已经内化了。所以人与人的关系能处好,跟大自然的关系可以水到渠成。但是连对父母都不孝,人的存心会非常的自私。他不只会跟人竞争,他还会肆无忌惮的掠夺整个大自然的资源,到最后我们生存的空间都很难长期保持下去。
所以我们看到,现在大自然的破坏严不严重?速度太快了。几十亿年形成这么美丽的地球,请问人的自私可以在多短的时间之内把它摧毁?这个都要深思!人不厚道了,所谓只贪眼前之利益,没有想到后代子孙。所以我常讲,几千年的中国文化里面,只有一代的祖宗会被后代骂得很惨?哪一代的祖宗会被人家骂得很惨?你们认不认识?你们怎么这么无辜的样子?告诉你们一个事实,就是我们。我们的下一代,会对著我们的坟墓说:你给我们的是什么思想?让我们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你给我的是什么水?都不能喝了;你给我的是什么大地?统统过量喷农药,都长不出草来了,你给我们的都是沙尘暴。这时候我们在天会不会安稳?很可能会从天上被骂得掉下来。是!
这个微妙的关系我们来看看,夫妇是五伦的核心,夫妇关系的形成,才有父子、才有兄弟。而一个孩子的人格从哪里学习起?从父母的榜样。所以中国人说,「三岁看八十,七岁定终身」。我们凤凰卫视有个名主持人,叫做王鲁湘先生,他对中国文化也是研究很透彻。他自己带小孩,孩子在三岁以前,他们夫妻全力配合把孩子教好。三年扎下了根,往后怎么样?轻松多了。这三年根没扎下去,请问这个孩子他要担忧多久?一辈子。所以谁最懂得投资报酬率?能够防微杜渐,能够高瞻远瞩的人,才是真正懂得投资报酬率。
你看我们现在经济开发,好像快速赚很多钱,但所毁掉的地球资源,是往后花再多的钱可能都救不回来。所以他自己就很有经验,他还说很多的朋友来问他生孩子的事情,而这些人都是怎么准备?准备生了孩子,然后到国外去留学。回来的时候,就有个长那么高的人叫他爸爸、叫他妈妈。把孩子交给谁?交给爷爷奶奶。这样的孩子跟他能亲吗?所以他都劝他这些朋友,假如你没有打算在孩子三岁前全心全意照顾他,把他的存心、把他处世的态度统统扎好的话,你没有这个准备,不要生孩子,你这样到最后你孩子很难带。所以确实,很多的道理、真理绝对是超越时空,不会受影响。
夫妇关系好,孩子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成长,人格非常健全。你看我们现在孩子为什么脾气那么大?这是结果,原因在哪里?我是因为从事了教育,就开始去思考,孩子为什么会有现在这些行为?去找源头,慢慢才体会到,源头在家庭教育。我就反观自己,我们处世的态度都是受自己的父母影响。我父母没有吵过架,我有两个姐姐,三个孩子不知道怎么吵架。人家对我们很大声,我们都不知道要说什么,有时候又很紧张,从来没有去跟人家回话、跟人家争吵,因为没学过。而父母在我们面前谈话,从来没有谈过哪个朋友的是是非非,所以我们也不会批评别人,批评起来就觉得很别扭,不会。长养一颗仁爱的心,没有对立、没有冲突。
所以,孩子的人际关系什么时候学?哪是他大学毕业,然后去参加卡耐基,三天出来,人际关系就变好了,有没有这种事?凡事要道法自然。在爱的环境当中成长,孩子就学会爱人;在没有爱的环境当中成长,孩子没有自信,孩子没有安全感。走到外面,处处想要控制,因为他没有安全感。这样的人在面对男女感情的时候,会有特别多的挫折。所以幸不幸福,在家庭当中就埋下一些根基。夫妇好,父子就有亲,因为是爱的环境。父子有亲,他懂得感恩他的父母,他为人感恩的态度就形成。当他走进社会,遇到提携他、照顾他的长者、上司,他就懂得尽忠。你看中国话都是相当有含义的,「忠臣出於孝子之门」。他面对父母的恩德,他都生起不了孝心,我们还想著他在你的公司会效忠你?不可能。
所以《孝经》里说:「事父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弟,故顺可移於长」,你看那种都是道法自然。事父孝,所以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懂得友爱兄弟姐妹,他那种替人著想的心在家里就形成了。他出去念书、工作,跟同学很自然就处得好,跟同事也处得好,自然发展!「事兄弟,故顺可移於长」,懂得对人恭敬。「居家理」,他在家里自己的被子都摺得很好,自己的工作都做得非常的稳妥,房间也很整齐。他这种管理事情、做事的能力,「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他在家里就学习做事的方法,他这个能力内化了。他看到不整齐,自然就把它摆好,把它放好,心时时都在定中。他这样的做事能力,就能转移到他往后,「治可移於官」,他以后当县长、当官的时候,这个能力自然就流露出来。所以,夫妇伦正了,五伦自正。
我们常讲「君子务本」,五伦的本在哪?在夫妇关系。所以现在要让整个社会风气改善,最重要的榜样是什么?夫妇和睦。诸位同学,你们都还没有结婚,你们要结婚的时候,要发志向。学问能不能成就,关键在哪?立志。假如你求学问都不立志,那叫玩弄学问,拿著学问来消遣消遣。自己很无聊,拿起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还让人家看著说,「这个人怎么这么用功」!自己还有点骄傲,那是消遣圣教。圣贤人对我们是什么态度?是时时要成就我们的人生,我们不能用玩弄的态度、消遣的态度去对待它们。
接下来,丈夫不能宠,宠坏了,他习性养成,他在外面会流连忘返,你在家里会孤枕难眠,独自哭泣。这都是没有「慎於始」。一开始,你夫妻的对待,你就要有原则;你没有原则,他就会攻城略地,得寸进尺。但是你一开始,当然,最好是在挑的时候就要开始注意了。等到已经结了以后,就已经是比较辛苦一点。所以你看,中国说「慎於始」,大学问!
诸位同学,「慎於始」在哪?无时不刻都在慎於始。我们今天上这堂课,是不是慎於始?是!假如一开始,你说我今天很累,待会坐在角落睡一觉好了。那这节课对我们来讲,就没有产生什么作用。再来,我们现在读《大学》,请问我们读《大学》的态度是什么?应该是要把《大学》里的每一句变成你的生活,要有这种态度你才能得学问的利益。有解无行,读了这个书,没有去行,增长我们的傲慢。你看《弟子规》说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当我们读这些圣贤书,没有力行的、慎於始的态度,这些学问对我们的人生反而是一种障碍。所以,态度决定我们的成就,绝对不是成功以后再来修正你的态度。当我们明白道理以后都是开始,「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人生只要肯开始,永远不嫌晚,都可以转危机为转机。
在这个社会当中,我们读书,读书是志在圣贤,读书是为了利益家庭社会。而现在社会最缺的是什么?最缺的就是夫妇的好榜样。所以诸位同学,以后您走向婚姻,一定要有志气,我要当天下夫妻的榜样。肯不肯?大家点下头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宗掉下了安慰的眼泪。真的,这就是读书人的态度。一个人一生能对这个社会,以至於往后的世世代代,有多大的影响,取决於他的存心。人心量能到三十年,他就能有三十年的影响;人的心量是想到千秋万代的人,他就能产生这样的影响。孔老夫子为什么经历了两千多年,依然受到这么多人的尊敬,这么多人的爱戴?原因在他考虑到的是千秋万代。所以他的存心是「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我所做的一言一行,都是要对千年后代的人交代。他有这样的心量,他能达到这样的影响。
你看范仲淹,他的家族到现在已经一千年,家风不衰,都不是偶然的,那是因为他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襟。而且他的影响不是现在的天下,而是什么?而是往后上千年的天下,都受到他的影响。因为他当了所谓「行为世范」,他的风范成为世代的典范,要有这样的定位,那我们做很多事就会觉得很踏实。
最后,「宠查某子」,这是宠女儿,「未落人家教」,就是嫁到别人家里会搞得人家鸡犬不宁。现在这个例子可不少,而且嫁过去当媳妇,在那里发飙的时候,回到娘家去,父亲不只没有骂她,还把女儿「来来来,父亲给你当靠山,你不用怕」。岳父大人这么做,好还是不好?是不是爱他自己的女儿?夫妻的相处,哪一门功课是必修?人与人相处,没有忍耐的能力,能把人与人的关系处好吗?不可能。我们可以去求先生要做的事、要讲得话,都符合我的要求吗?我们能去要求同事所有人的习惯,都符合我们的要求吗?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学习忍让,学习包容;没有学到,一生绝对不可能幸福。可是她的父亲有想到吗?所以修身、齐家,没有修身的智慧,孩子你绝对不可能教得好。
我们来看一段话,「诗书为起家之本,勤俭为治家之源,和顺为齐家之风,谨慎为保家之气,孝悌为传家之方」。我们看第一句,「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一个家族会兴旺,关键在他明理,他不明理一定把家搞得乱七八糟。诗书当中,就是把人生的哲理能够展现出来,让我们去学习。所以,一个家族能不能兴,看他有没有读圣贤书,就看得出来。
再来,「勤俭为治家之源」,没有勤俭的时候,这个家没有办法维持。你看曾国藩先生讲,家败,败在一个什么?「奢」字;人败,败在一个「逸」字,刚好跟勤俭颠倒;讨人厌,败在一个骄傲,「骄」字,这点得非常的清晰。所以一定要勤俭才能持家,不然再大的家产一定会败光。
我们再看「和顺为齐家之风」,所谓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里吵吵闹闹,迟早会败丧,和顺。
我们再来看「谨慎为保家之气」,在哪里谨慎?在我们的处世待人要谨慎。所谓财色名食睡,这都是欲望、诱惑,当我们一不小心陷下去,这个家就丧掉了。我们看之前,在去年十一月份,有个大学的院长,某个经济院的院长,因为嫖妓被解雇了。他还是那个地区的城市发展决策委员会之一,那么有影响性,只因为不谨慎,家败了,事业败了。他对不起谁?他对不起的不只是家人,他对不起他的学生,那么多学生都被他教过,本来很尊敬他。你看让他对老师失去信心,那会影响学生一辈子。他也对不起整个社会对他这么多的栽培,谨慎重要!
再来,我们看「孝悌为传家之方」,我们看到那些家风五代、十代没有退的,一定都有孝悌传家。而且孝悌传家,不只影响他的家庭,很可能影响社会天下。因为孝悌是人本善里面有的东西,他一演出来,会唤醒所有人来效法。周朝绵延八百多年,关键就在这两个字。你看「孝」,周文王对他的父亲王季非常的孝顺,早中晚三次问候,「晨则省,昏则定」周文王做到了。周武王对周文王非常孝敬,周文王生病的时候,他守在旁边十二天没有解开他的帽子,日以继夜照顾他的父亲。周朝的「悌」更不用说了,把天下都让给兄弟。周公在周武王生病的时候还向天祈求,折损他的寿命,让他的兄长延寿。这种孝悌之风传到天下去,他们这个朝代才能绵延八百多年,这都不是偶然。
所以诸位同学,我们看这一段就能了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件事。今天没有读诗书、没有勤俭、没有和顺、没有谨慎、孝悌的修身态度,哪来的齐家?再来,请问治理一个国家需不需要这些东西?没有诗书,所有为国家服务的人,脑子里都胡思乱想,他怎么去带福利给人民?
再来,一个国家,假如主政者不勤俭,会怎么样?你看夏桀,败掉了,为什么?他拿的是象牙筷子。象牙筷子要配什么碗?配什么酒杯?犀牛角的杯子,都配金器、银器。金器、银器端什么菜?会不会青菜豆腐?不会,是山珍海味。你吃山珍海味会不会穿个T恤装,会穿什么?绫罗绸缎。你穿绫罗绸缎、吃山珍海味,会不会建个小木屋在里面坐?会盖什么?高楼广厦,都要钱!跟谁要钱?跟百姓要钱。你要他们的钱,他要你的什么?他要你的命!所以「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很多的谏臣跟夏桀讲,你这样子会失天下。夏桀讲:太阳哪有灭亡的?结果这句话传到人民那里,人民回了一句话,「吾与汝偕亡」,翻成白话就是说我跟你拼了!「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治国依然是这些原理原则。
我们看和顺,家和万事兴,国家和顺,民族才会兴旺。所以我们汉满蒙回藏苗傜合在一起,和顺之气。再来,领导者需不需要谨慎?一失足成千古恨,你看唐玄宗不够谨慎,本来是「开元之治」,到最后变什么?「安史之乱」。他能对得起广大的人民吗?最后,就讲到孝悌可以治家,同样可以治国,可以平天下。所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理原则,都在什么?修身的德行上。所以最后才讲「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本找到了,「本立而道生」,什么道?你的家道生了,你的企业之道生了,你经营一个国家之道也能够有很好的发展。
我们有了这样的认知,在面对往后我们读这些圣贤的教诲,都要了解到,可以用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上面。我们胡主席曾经讲过,提到「常修为政之德」。我们来看,这个「政」是什么意思?中国字很有意义,他都把义理开显出来。「常修为政之德」,强调的是什么?修身!所以我们胡主席对中国文化是读透了。为政之德,德行是关键。我们注意一下,「政治」是管理众人之事,你当父母,要不要管理众人之事?你当一个企业领导人,要不要管理众人之事?所以这三句话不是给从政者听而已,是给家庭、企业都能够好好的去学习,为政之德。
「常念贪欲之害」,贪欲很可能会让自己身败名裂,贪欲之害,要谨慎!「常怀律己之心」,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因为我们都很清楚,「上行下效」,都很清楚《论语》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一个家庭的父母,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以至於政府的负责人,他都是所有人学习的榜样。只要他正了,所谓「上梁正,下梁就正」,自然就风行草偃。所以,律己要从自己本身做起,就能影响一家、影响一个团体,以至於影响一个国家。好,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