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十六集) 2005/8/11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38-0026
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老师好!
刚刚这一位林老师虽然只是短短几分钟的言谈,我们当后生晚辈,尤其在教育界要特别重视伦理,因为这一些都是相当宝贵的经验,也是一个老师能否尽职的关键所在。在刚刚听话的过程,我突然想到礼运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扮演好他同事的角色,下属的角色,老师的角色,以及家庭当中的每个角色,都是尽心尽力去做。「选贤与能」,虽然这一位长者并没有说出有哪一些同仁是受到他的照顾而有很多的成长,但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只要他能看到的部分,他一定是尽心尽力提携后进。因为我在还没教书以前就是亲近了一位教书也是三十多年教龄的老师,他给了我非常重要的一些态度、观念,因为态度才决定成功,而不是成功以后才来改变态度。「讲信修睦」,这个「信」不只是人言之信,还有著对人的信义、道义在,为人师者处处成就学生,这是一份道义。「修睦」,有好的气氛才有好的工作效率,当整个学校的气氛跟家人一样,那对於整个学校老师的情绪,以至於教学的品质都有直接的影响。「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从这里我们也了解到师长常常在劝勉我们,读经典要转经,要把经典当中的教诲变成我们的生活,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的态度、言行,这样才能自他两利,好。
今天有六十道题,待会儿我假如倒下去了。我们来看第一题:
「如何常保清净的存心,尤其习气深重,境界现前之时,就是说境界现前的时候如何保持清净?」
俗话说「平时如战时」,绝对不是等境界来的时候你才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来不及了,在平时行住坐卧就要练清净心,就要练定功。当我们常常观照自己,急躁心起来了赶快「阿弥陀佛」调伏下去;贪心起来了,瞋恚心起来了,赶快调伏下去,所以「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我们上台来讲课能够很平静,这也是平常念佛的功夫,因为一即一切。
习气的对治也是相当重要,我们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学贵自知,对自己的习气要下功夫去对治。改习气才能够烦恼轻,智慧长,而改习气首先要明理,你才能正念分明,要多听经。三年、五年学戒,这就是时时保持听老和尚的教诫,当这五年你能够一门深入的听,老和尚耳提面命的教诲你就能时时提起来观照,现在有没有自私自利,有没有名闻利养,有没有五欲六尘,有没有贪瞋痴慢,跟著境界不断提升自己。当然在根本上,我们这几天也讲到,因为有烦恼,所以心不安,那这一位朋友,你把你的习气拿来,我帮你安。它是不存在的,本觉本有,不觉本无。当你习气来的时候要想到那一颗摩尼宝珠,外面那一些尘土是刹那生灭,无有实体,当体皆空,了不可得,你愈想这些习气它就愈有力量。其实修大乘佛法没有别的,慈悲为本。为什么习气伏不了?因为想自己多,想众生少。真理告诉我们,众生就是自己,你愈为众生著想就是愈为自己的成就著想,当然这种体会还要你依教奉行才会慢慢契入。第二个:
「如何察觉自己真正的学会了、做到了?还是只是将负面情绪压抑到潜意识,或者外相如法,内心未如法,但却不自知。」
可能我的智慧还没开,不是很了解。有没有察觉自己学会了,你起个念头说我学会了那也是妄想。还是那一句老话,慈悲为本,自己都在那里想「我的烦恼,我有没有成就?」要把佛陀的教诲真正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之中。诸位朋友,什么样修学的状态最好?两个字:老实。你听老和尚的话,一句听懂了就做一句,没有这一些问题,你自自然然就觉得烦恼轻,智慧长。因为烦恼的根源就是我执,你处处都为人著想,你贪瞋痴的习气慢慢就淡掉了。就好像本来吃菜,筷子都是拿错,终於有一天明白了,把它改成凤点头,改了两个礼拜以后,突然回想我以前怎么吃饭的,怎么拿筷子的,我已经想不起来,要老老实实依圣教所教去做事。我们这一些问题的根源都在看自己太重了,而且那个自己又看错了,拼命看我们的习气,而不是拼命彰显我们的真如本性。一个人真正有进步了,他会有法喜,而这个法喜出来了,世间这些欲望他没兴趣,他会时时「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好。再来一个问题:
「是否请蔡老师在一年中有一个月在台湾?」
这不是问题吧。万法缘生,因为我还有经纪人,要先通过经纪人的同意才行,我们要君仁臣忠,当下属的要听上司的安排。诸位朋友,谁是上司?那你们求我的上司就好了,不要打烦恼。
「对於落实《弟子规》教化请教老师,以与你同龄六年级生的孩子该如何施於教?」
我怕我猜错,这意思是不是六十几年次的?我有点孤陋寡闻。那您的意思是说三十来岁,三十多岁的人,如何让他学圣教?他们都是大人,话要少讲,因为他虽是大人,智慧又不够,你给他太唠叨他又觉得我已经那么大了,你别那么罗嗦,这时候最重要要做给他看,然后掌握一些机会教育点。刚好他跌了一跤,回来你给他擦擦药,然后话不要多,一句、两句就好,让他慢慢觉得「哇,我妈妈、我爸爸智慧很高,我还是要老老实实多请教他们」,对成人唯有智慧、唯有德行能够带得了。而这一位长者,万法缘生,您也别太执著,我们这一生求个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你说儿子跟你很有缘,什么时候有缘?听你的话叫有缘,不听你的话哪来的缘?当他还没听你的话你又在那里打烦恼那叫堕落,那叫把你一生成佛的机缘断送掉,断在你自己的手上。人要时时观照,要应无所住,心上不要有执著,老实念佛,老实听经,老实读经,常保心的清净,境界一来,你马上知道如何对应。你平常就在那里烦恼,真正孩子要来听你讲了,你又讲不好,你又表演得不好。平时如战时,孩子不肯听你说什么的时候,赶快用功提升境界,好。下一个问题:
「蔡老师您好,如何引导一位有自卑感的孩子来学《弟子规》?例如和人打招呼。小孩内心很想和人问好打招呼,但由於怕与人接触,不敢和人问好,那该如何引导这个孩子?」
小孩子的执著都不会太深,只要我们主动去教导,给予适时的肯定、鼓励。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孩子这种自卑、怕生他已经三年、五年,有一些可能比较不严重,那各有状况,我们秉持一个耐心、爱心,自自然然就会有所转变。而环境也很重要,当这个学生是你教的,你也可以鼓励一些比较热心,比较有爱心的同学,多去比方给他指导一些功课,或者跟他一起读书,一起做事,慢慢他与人接触的感受就会愈来愈熟悉,愈来愈不陌生。其实我们注意去观察,很多朋友比较怕生,但是后来跟你熟了以后对你可是滔滔不绝。第二个问题:
「由於现前社会状况,父母两人外出工作,小孩很小就给阿公、阿妈,或者保姆、外籍佣人带,而且如果带的人没有受过良好道德教育,那会影响到这一位小孩身心人格发展,所以末学曾经有个想法,希望有人发心办推行德行生活教育的学校,小朋友和老师住在一起,假日再回去父母身旁,那么这种用道德教育的方式教小朋友,但是又没有和父母住在一起,是否会影响到小孩对父母的孝敬心?」
第一个问题是说能不能办这个学校?第二个问题是说假如跟老师一起住,跟父母会不会不懂得孝敬心?
「这种教育方式是否可以推行?」
可以。
「如果可行的话,把小朋友的年龄下降到二三岁是否可以?」
你要叫老师帮他洗尿布啊?不要这么残酷。第一个,这样的学校一定可以办。我们在深圳、在海口都有幼儿园依照中国文化办,四岁到六岁,二三岁之间,这孩子的能力都很强,吃饱饭都是自己擦桌子、洗碗,睡觉起来都是自己把被子折好,那这样的学校你们也好好求老板,求阿弥陀佛来促成,已经有人发心要做了,就在台湾,我们一起发出纯净纯善的心来促成这个因缘。在大陆我们也已经著手了,明年会招收学生,在山东庆云县,从幼儿园要办到大学,我们才能真正让世人了解用中国文化教出来的孩子能真正落实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那孩子跟老师一起住,老师最主要要教他孝道,老师教孝顺父母,父母教尊敬老师,他只会更孝敬你,不可能受影响。但是最好在六七岁以上再开始跟老师住,他比较有行为能力了,而二三岁那时候跟父母还有天性上的依恋,最好是父母能陪伴在旁,好。第三:
「如果遇到家人对佛法半信半疑,要如何引导他们相信正法?」
诸位朋友,你的家人从哪里相信正法?他主动去拿经来看吗?他从哪里看?从我们的身上,我们是佛法的招牌,所以你的家人对佛法半信半疑,你好好想一下吧,讲话要点到为止。你表演得好,他们不信都难。当你有求必应,他们跑得比你还快。引导家人需要耐心,而且家里的人住得太近,你有什么习性他是一清二楚,你讲得天花乱坠,他在心里信不信?所以读诵受持、为人演说,这顺序不能错。读诵了你就记在心里,时时拿起来观照叫受持,观照完要把它做出来,就演出来,演得好,说的机缘就出现。而人往往太过急躁,还没演好就一直说,然后你说了以后家人又要拿这个标准来看你,你会陷入非常难受的境地,所以你看古代这些高人都先不动声色,不要先出招,要「以静制动,以沉制浮,以宽制褊,以缓制急」。家里的缘都是很深的,你不要太著急,先好好表演好,然后让他来请教你,那你不是非常轻松自在吗?现在的人说人生不会遇到问题那是不可能的,只是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会先找谁?这就很重要了。下一个问题:
「在跟朋友互动时要怎么做才能转别人,不要被别人转?」
你这个念头就不大对了,硬是要转别人,人家就不被你转。若真修道人,你真正依教奉行,人家跟你相处都是如沐春风,你真正演出来了,他们自己会去调整。就好像我记得那时候我在读书,中午包便当回来教室吃,几个同学正在那里议论哪些老师的过失,那他们正议论在兴头上,我也不好意思打扰,所以就弯下腰来默默的移到一旁在那里吃饭,突然有一个同学的余光看到,他对其他同学说「别说了,别说了,礼旭来了,礼旭来了」,人都有什么?惭愧心。你看他们知道我吃斋念佛,去唱卡拉OK从来没找过我,那他不是自己就转了吗?你干嘛常常想要转别人?先把戏演好,为人演说,演在前面,说在后面。真的,我到大陆去一二年的时间,我从没想过要转谁,但是因为工作都做不完,所以每天都赶快做,做了一年左右,然后突然就有好几个老师把工作辞掉跳下来,「老师,我要跟你一样」,对啊,我们又没有要转他,好。第二个问题:
「求学问不懂的要不耻下问,而且要问对人,在我们求学及学佛的当中,如何找到善知识解开疑惑?」
你还没找到善知识吗?你遇到老和尚了还没有找到善知识?要老实修行,你真的听老和尚的话一句你就做一句,你三个月之后,大半的问题都不见了,除非你没有老实干。我学佛过程当中,旁边也没有人问,但是有一点,我只要有一些事情让心里比较难受,有一些执著点出现,我就赶快听经,听了差不多十五分钟、二十分钟就没事了,因为境界不在外,境界是内心的分别执著。一听经以后,老和尚是心性流露出来的言语,我们一听很恭敬的信受,你的心量就扩宽了,心量一扩宽哪个东西过不了?说实在的,你说疑惑,圣贤的经教《弟子规》就是纲领,你相不相信你们现在提一个疑惑出来,《弟子规》马上把你解掉?为什么《弟子规》在前面我们解不掉?因为你没做。
来,人生最疑惑、最烦恼的事是什么事?来,我们来表决一下。哪一个烦恼最重?你们讲那么小声干嘛?我又听不懂。情执,你看情关、钱关、生死关,三大关,人说感情这条路,好。夫妻关系、男女关系最难解,我们现在来破这个疑惑,破这个烦恼,用《弟子规》来破,来,你们来讲讲,我也是满累的。你们《弟子规》念了那么多遍了,「财物轻,怨何生」,等一下。你看,比方说太太娘家那里有什么需要,你还要等你太太跟你要求跟你开口,真不会做人,是吧,赶快主动去帮忙,你的太太温暖在心田,「我的命太好了,嫁给这种老公」,那哪来的冲突?「言语忍,忿自泯」,夫妻吵架常常因为一二句不妥了就吵起来,吵了起来之后翻旧帐,小事都变成大事,吵得不可开交,他都不知道「恩欲报,怨欲忘」,怨早就要不放心上,老和尚常说把一颗纯净纯善的心拿来装垃圾,我们笨不笨?那是傻到底了。要常常放著「恩欲报」,人家给我们一点小恩小惠我们都念念不忘,你看人家帮不帮你,人家跟不跟你和睦相处。你常常肯定他,感谢他,他做得愈欢喜,比方他给你切了一盘柳丁过来,你边吃就说「怎么有人可以把柳丁切得这么甜!」恩欲报,要称赞如来,不然你什么时候用?你先生马上说「好,我再去切」,好话一句,做牛做马都愿意。来,还有没有可以解夫妻关系?你真的一二句真正去落实了,你一定可以感受到良性的循环开始转,除非你都不做。烦恼多的人就是做太少,烦恼都是想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
我们到大陆一二年,有多少的前辈在大陆推广,他们都是一堆问号,一堆困难,我们从去做的时候也没想很多,就一直这样一路做下来也很顺利,做当中不忘如何成就别人,你就知道怎么做了。「士有百折不挠之真心」,你这一颗真诚心是任何挑战来我都不会放弃,那你的方法就出来了,「方有万变不穷之妙用」。用心就是专业,诚心就会有方法。这颗百折不挠之心你确定不退了吗?「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好。
当然假如你身旁有真的修持很好的同参道友,你也可以去请教他,但是你假如不落实,不去力行,你问出来的问题深度一定都不够。亲近善知识还是必要的,但是自己要解行相应,而善知识给你每一条叮咛、提醒、教诲,你一定要认真去做,不然到时候他不会再跟你讲,不是他不慈悲,因为你的态度已经不对,他再跟你讲,对你对他没什么大帮助。
「有一个疑问想麻烦老师,就是我们有一群国小阶段的小孩,一到六年级皆有,整天一起读诵四书五经及做其他学习,多数孩子都是守本分肯学习的,但有一至二位偏偏在日常行为中无法与大家配合,对老师的教导也不容易接受,甚至上课中就是不听讲,或不翻课本,坐姿也常不端,此点可能与身体有关。而这个孩子就是头脑好,背书快,听妈妈说孩子从三岁起就有接触佛法,也从小就有读经,然而父母却仍处在不安之中,随时担心孩子出状况,甚而在家时严格管制不接触电视、电脑、报纸等,但似乎仍不免於不安,在学校中老师也花了很多时间、精神在他身上,有时甚而动怒处罚。」
不可动怒,人生如戏,处罚学生是演戏,所谓怒目金刚依然不失慈悲、不失真诚。
「也想放弃他。」
不要放弃他。
「改而把全部精神放在多数愿意学习者的身上,但毕竟这个孩子也是可造之才,也是其中一分子,也会影响其他孩子的学习,所以请问老师有无具体可行的方法或建议来帮忙他,也帮帮老师。」
这个孩子的问题已经困扰你了,你常常都在烦这个,当你心里烦的时候,你面对这个孩子能够清清净净、明明白白吗?而刚刚很多的叙述我们都要细细去思惟。他的父母接触佛法,这孩子从小也在读经,可是为什么不守规矩?这个佛法是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在家庭当中。很多的孩子管教的情况比较不良,往往是老师跟家长的配合度不高,这个配合度不是口头跟你说好好好,是你要确实了解他的家长都把《弟子规》每一条在家庭里面要求。孩子就两个空间而已,一个是学校,一个是家庭,两边真正合作,说三个月、六个月之后没有成效,难道这个孩子是齐天大圣来的吗?对啊,要密切配合。在家里严格管制不接触电脑、电视、报纸这个做法很好,因为这都是很大的污染源。
而孩子犯错往往都是我们教他的时候,你也不要常常心很急著怕他今天不知道又会出什么纰漏,你假如常常这样你的心就会很惶恐,也会很担心。真正他出状况了,你的念头是「他怎么又来了!」孩子犯错不只是你教他的时候,同时也可能是教所有同学的时候,所以不要害怕状况出来,要冷静对应,把《弟子规》的教诲跟这个事件做对照,同时教育全班。再来,孩子需要肯定鼓励,假如你常常把他当会出状况的人,他也会常出状况,他有好的表现一定要适时的给他精神的鼓舞,把他往好的行为方面鼓励、推动,「称赞如来」对整个教学现况以至於人与人的关系都是相当的重要,好。下面一个问题:
「教《弟子规》时可以融入一些现代少年的对话用语吗?这些话和经典的内容有无冲突?」
你这个问题对我来讲太难,我已经这么大年纪了,我也不知道现代少年是怎么对话的。「奸巧语,秽污词」,万法由心,难道这些话听起来你不了解他的存心吗?是真诚还是轻慢,是活泼还是随便,也感觉得出来,好。那当然一定要跟真诚,要跟恭敬,要跟《弟子规》的内涵相应的言语,我们才能去接受,不然学坏一日有余,学好终年不足,要谨慎。太多的老师现在受西方的影响,说要跟孩子打成一片,连讲话都粗俗,那不是度众生,那是被众生度跑掉了,好。
「请问老师您在教学《弟子规》时最常见的问题。」
诸位朋友,您是一定要我把问题挤出来是不是?「士有百折不挠之真心,方有万变不穷之妙用」,第一个,我不把它当问题看,来了之后我们就赶快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藉口,您看刚刚那一位老师,他一遇到境界马上很谨慎,马上很及时赶快处理。不过在这个问题当中我也听出一些感受,「您在教学《弟子规》最常见的问题」,假如我说都没有问题,这样对你来讲是太大的打击。有问题,但是我们面对它想办法去解决,而且不等问题来,观察孩子现在的言语行为有哪些偏颇之处,去引导,去教导。
比方「父母呼,应勿缓」,这个状况我们知不知道了?当然知道,那就要适时的去引导孩子错误的态度,把他引导到正确来。我们就会问学生,「爸爸、妈妈叫你,你都怎么应?」他们说,有很多答案,不过答案最多的是「干嘛」。我们问学生,「你敢不敢对老师说干嘛?」他们说「喔,不敢」。你看学生对你很恭敬,回家对父母大小声,这样的孩子叫好学生吗?这样的孩子叫虚伪,叫言行不一致,我们都教出这种学生出来,教出这种下一代。我们就要引导他,父母对你的恩德这么大,你报恩都来不及了,你还有多少时间报恩?你给他算一算,其实他跟父母相聚的时间并不多,当然那一份感恩的心要出来了,你再跟他顺势引导。而孝心、恭敬心要教多久?要不厌其烦,不断的重复,不断的提醒,好。这是我们找孩子生活当中出现的一些状况,比方「父母教,须敬听」,现在的孩子被爸爸、妈妈骂完以后是什么心态?什么心态?有没有偏颇?有,偏颇你赶快导正。他们的心里都是真衰,被爸爸骂,被妈妈骂,这样好吗?不好,这些都是机会点,我们要主动去思考,主动去引导。当你跟家长有多一点联系,学生在家的状况你就搜集得多,你机会点就会抓得更好。下一个问题:
「佛家如何看待爱情?如何才能爱不生烦恼?」
你真是问对人了。佛家如何看待爱情,四个字:虚情假意,我这么讲话实在太不通人情,让他们毫无想像的空间。什么叫爱?那字不是给你写得很清楚吗?一个心,一个受,爱是能用心感受别人的需要。你连自己的贪瞋痴都放不下,你去了解别人的感受,不大可能吧。再来,一个人假如不会爱自己又如何爱别人?那我们现在的年轻男女会爱自己吗?什么叫爱自己?能时时长养自己本善的心,这个叫真正会爱自己,能时时懂得「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这个叫会爱自己。你真正把《弟子规》做到了,你就会自爱了,会自爱的人一定会爱人,因为他已经知道如何让自己的人生充满价值,充满法喜。
要谈感情首先要先自爱,先有智慧才行,这个要谈实在谈不完,我们直接用一个数学题来解答就好,请问一加一等於多少?二喔?我们来观察一下现在的夫妻跟男女朋友,一加一等於多少?小於零喔?他们颇有共鸣,真的,俗话不是讲吗,恋爱中的男女智商最低,这个不只是理论而已,我自己亲身验证过,没错。如何爱才能不生烦恼?很简单,你无所求的爱,你不会有烦恼,就是有所求才会患得患失,好。第二个问题:
「人情世故如何拿捏得宜,又不失礼,又不得罪人?」
人情世故,人情练达皆文章,我们做人不要先学灵活,要先学老实,你就先把《弟子规》的教诲依教奉行去做,你不会得罪人,人家会觉得你很老实,但是当你的境界还不到变通的时候,人家只会摇摇头而已,不会跟你过不去,好。当你真正很老实的学个一段时间以后,慢慢你又常常能为别人著想,你会察言观色,就会去调整这句话可以再怎么委婉一点,这个动作怎么调整一些,可能对方会更舒服,这些都要你自己原理原则抓住了再去变通,好。
「一切法得成於忍,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请叙述你的经验?」
诸位朋友,你假如在做事的时候还有个忍,你的功夫已经不到家了,是吧。你就硬要我讲,这一次的题目特别难回答。其实我已经回答这个题目了。大乘佛法的根本,慈悲为本,当你时时想著我现在怎么做才能让他生欢喜,才能真正利益他,你做了以后不只没有忍的感觉,你会很欢喜。而因为你知道这个时候你要屈下来才能对他好,才能对事情有帮助,那你屈下来的时候会很难受吗?也不会啊。看自己的习气看得太重才会有忍的感受。好像感觉我好像没有解答他的问题。
「请教老师,末学知道礼貌很重要,但别人太礼貌或九十度鞠躬对我时,我觉得压力很大,很不舒服,我这样的想法是错的吗?要如何处理?」
别人跟你九十度躬,你就跟他九十度躬不就好了吗?还要想那么复杂干什么?然后你跟他鞠躬,他觉得压力很大,那你就幅度不要那么大,是不是?那你就不执著了。这个朋友你跟他点个头他比较自在,你就跟他点个头;这个朋友九十度躬,那人家那么尽心尽力我们也给他回个礼,就这样处理,恒顺众生。那你也不要不舒服,他修礼敬诸佛,你就随喜功德,两个都做普贤菩萨不是很好吗?你在那里很难受,他看了很别扭,两个人都堕落有什么好?
「我知道圣贤教育好,但末学生性懒散,怕回到现实生活只是三分钟热度,怎么办?」
「信为道元功德母」,对自己要有信心。这一位朋友,你讲这样的话太伤我的心,你要想起这一颗摩尼宝珠,它已经鞠躬尽瘁,待会儿就要功成身退。当你五分钟热度要退的时候要想到它,本觉本有,不觉本无。真的,一个人跟你自己相处最多的还是你自己,那对治三分钟热度的方法还是要长期薰习,你一懒散的时候,赶快把老和尚的经教打开,假如不嫌弃的话也把我的VCD拿出来看,慢慢慢慢,「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不过说实在的,从您的问题当中,保证第一个你没有立大志,你没有远大的志向哪来的愿力,哪来的动力?还没开始去实践立志就已经打退堂鼓了。要想到父母恩重,老师恩重,众生恩重,不能让这几十年他们的血汗白流,我们好好认认真真成就自己的道德学问利益这个社会,是所有爱护你的人最欢喜见到的事。
这一位朋友说「回去像老师说的『悟、雾、误』」。
你怎么还没回去就这么怕?好,你一定要遵守早晚吃一次中药,真正吃了三个月之后再来复诊。下一个问题:
「对於已成年及恶习已定型的学生要如何循序渐进的引导?」
刚刚那个朋友你三个月之后假如药效不怎么好,请你写一封E-Mail到大方广文化公益网,我再替您复诊。
已成年及恶习已定型的学生如何循序渐进的引导?不外乎身教、言教、境教。身教,我们长者当榜样给他看。虽然所谓恶习已定型,但是他的善根依然存在,是你好的身教榜样能否点燃他的纯善之心,这是身教。再来,已经成年的,你的言教就要抓好时机,观察好了再说话,而且话不可太多,不然他会嫌你罗嗦,一嫌你罗嗦,你的言语力道就不准。不要怕孩子碰钉子,撞一撞那时机点就出来了,你就可以适时给予他引导、提醒。然后也可以多帮孩子造缘,你身旁一些朋友以至於你朋友的下一代,跟你的孩子关系比较好都是他好的缘,你都可以透过他们给予孩子一些影响,一些引导。尤其父母的苦心很难自己讲,而这一些亲朋好友来讲他也讲得非常的自在,非常的真心。
「回家后遇到不好的境界时该如何提起对此善法的初发心?」
你们怎么还没回去就这么害怕了?什么叫不好的境界?看一切人皆是菩萨,老和尚有一句历事炼心的精辟开示,「处逆境随恶缘不起瞋恚,业障全消」,哇,那业障全消就是智慧增长,是不是坏境界?不是。因为这一些亲友告诉了我们,我们还有贪,我们还有瞋,我们还有痴,我们还有慢,他提醒你该从哪里下手,你感谢他都来不及了,没有这些人提醒,等你要临终的时候,境界来了,你被转了,那不是把大好的时机怎么样?当面错过。这些朋友担了可能堕地狱的危险来成就你,所以你要感念他们的恩,要断自己这些贪瞋痴慢的念头去对治,往往你有这样的修行态度,这些冤业慢慢就化解,一化解完他对你会更佩服,你会变成引导他学佛法的因缘,这个叫不打不相识,好。什么叫不好的境界?顺境是不是不好的境界?你贪著了就不好。「随顺境处善缘不起贪痴,福慧全现」,其实说坦白话,顺境比逆境还难修,因为顺境会起贪爱,而且起贪爱你自己不会有觉照。
我们想想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恨?没有爱哪来的恨?举一个例子,今天你上班的途中遇到了一个陌生人,他一走过来看著你一巴掌啪,你痛得要命,他已经走了,你在那里摸半天,今天怎么这么倒楣!然后就去上班。晚上回家,你先生刚好喝了点小酒,不大清醒,给你啪,哇,你马上恼羞成怒,我跟你拼了。为什么同样一巴掌效果差那么多?原因在哪?贪爱,有贪爱就有要求,要求不到了就痛苦,痛苦久了就生恨,好。
有一些事还是不能讲得太透,让你们感觉好像在吃司迪麦口香糖,幻灭是成长的开始,我们是不是有代沟?你们都忘记司迪麦口香糖了吗?都忘了。我记得我在念初中的时候,司迪麦第一个广告,有一个小姐很高兴的跑过去,然后穿了一身结婚礼服,突然有一个男人站在那里,后来就变雕像,后来那个雕像就断了,然后就打一个幻灭是成长的开始,我都看不懂。真的我也算单纯,都看不懂。第二个广告我也看不懂,第二个广告在那里传一句话,传到最后变什么,什么猫什么死掉了,我也看不懂,突然觉得自己智慧很差,好。
「还没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教些什么书?」
教《弟子规》,教《三字经》,教《孝经》,教德育故事,还有时间的话教四书。但是诸位朋友,教儿教女先教自己,教些什么书不是教书,教学问,学问要做出来,你自己要陪著孩子一起成长,让他以你为榜样,你就轻松多了。
「请问蔡老师,如女儿嫁了住在附近,是否要出必告,反必面?」
怎么这么天才?我们为什么都先要求别人?你女儿有没有给你打电话?有就好了嘛。你就把《弟子规》借给她看,借给她学,她学了之后肯回来给你打招呼就回来,不肯回来有打电话就好了嘛。不过这个附近到底是多远我也不知道,假如只有两百公尺。你要抓更重要的点,你的孩子德行怎么样?她德行都好了,能照顾自己了,刚好今天半夜比较晚回来还要去把你叫醒不成?最重要是长她的德行。她都已经嫁出去了,你要让她在那一个家里面当好的榜样,给那个家里的人看,你是要鼓励她对公公婆婆要「出必告,反必面」。而且「出必告,反必面」你要提醒她,不是你要出门的时候才去跟你婆婆说「妈,我要出去了」。「啊,等一下还要叫你干什么,你要出去啊?」你看一次、两次,矛盾会不会起来?会。要出去前几个小时甚至前一天打个招呼,明天我有什么事要出去,到时候要走的时候打个招呼,你的长辈公公婆婆觉得你很尊重他,相敬如宾。不是夫妻相敬如宾,家里的人都一样,因为家人的相处特别的亲密,亲密当中你没有一个恭敬心,迟早会因为芝麻蒜皮的事吵架,要自己去观照这一点。第二个问题:
「请问蔡老师,我们读圣贤书知道做人要知恩报恩,可是当身边的长者用过度的关爱,或用他所听到、所学的佛法来要求我们与他共鸣,可是末学有时没有共鸣,反而起烦恼时,该如何与长者沟通,方不失礼貌,烦请开示,感恩。」
假如这个是在道场里面发生,道场都有它固定的作息,我们打佛七,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你就老老实实依照作息,跟长者鞠个躬「老菩萨,我要去念佛了,阿弥陀佛」,你不就没事了吗!干嘛一定要坐在那里没有共鸣硬要挤出共鸣来,做人做得这么痛苦干嘛,要会变通一点,好。当你把生活过得很充实就没有很多人来找你闲聊,这几年了我还没想过什么叫闲聊的滋味。这个长者用过度关爱的态度,既然是关爱你就恒顺众生,不需要生烦恼,他愈关爱你,你就对他愈恭敬,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你就给他一份,那不是很好?再来,长者有长者的执著,你可以顺著这个缘给他几句提醒,结个法缘也没什么不好。有时候你在听他讲话的时候也是在跟他建立信任,你在听,「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讲他的,你念你的佛,你看他在提供你不被境转的能力。有时候他讲到我的女儿怎么样,我的儿子怎么样,你就可以劝他放下,好,其中时间的掌握还是靠你自己的状况去决定。
「末学有两个小朋友,一个八岁,一个三岁,每天都会背《弟子规》,三岁最近时常说我不背,该如何带领末学三岁的小朋友来继续背诵《弟子规》并且落实?」
好,《弟子规》是拿来做的,而不只是背而已,当你讲解《弟子规》完全在生活当中,完全在家庭的氛围之内,他会觉得很有趣,然后再把德育故事融入《弟子规》教学,他会津津有味,因为你没有跟他讲解,没有抓一些生活教育、机会教育,背久了当然枯燥。我们在大陆上课,这些孩子上课都上一个多小时没下课,结果跟他们说「好,今天上到这里,吃饭了」,这些小朋友说「啊!怎么这么快?」你要引人入胜,这些故事要讲的时候要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请问讲学内容要依止什么?是随手拈来还是依照师父经教,或是其他?一开始要怎么做?」
我们还是依照《内典讲座》的做法来修学,依照覆小座的方法。因为我的状况是赶鸭子上架,那时候没人讲《弟子规》我就上了,由於杨老师只给我一个指令,就是你什么都别多想,先讲三百场,我就这样一路讲下来。而在讲课当中时时也是依照圣学的纲领在讲,其实只是我穿插了很多故事在其中而已,因为在讲课当中理事搭配得好,他听起来容易集中,容易吸收。假如我们只讲理,他听久了就昏沉,假如只讲事而没把道理点明白,他听一听就过去了,所以理事要交错,要圆融,这个方法跟谁学的?就是跟老和尚学的。我们真正老老实实依照老和尚的教诲去覆小座,这其中讲课的诀窍你慢慢就掌握了。
我每一次听老和尚讲经,他一个小时里面可能会开三个道理、五个道理,每一次听完以后我们期许自己这三个道理、这五个道理,下一次遇到人我要能把它讲出来,就是用这种态度、状态在吸收,在跟老和尚学习。所以虽然我没有拿稿,但是一讲到布施怎么讲,脑子里就怎么样?财施、法施、无畏施就出来了,财又是内财、外财,然后内财可以举哪些例子,外财可以举哪些例子,都已经在脑子里面了。
因为我这个学习的状态在师资班的时候养成,我们心里想一定要赶快考上,不然不能利益学生,而时间又这么的短暂,只剩四个多月,所以每一个老师讲的内容我当下一定要学会,假如没学会我一定赶快跑去问他,而他假如赶场已经消失无踪,我一定去找一个这一科学得最好的同学来请教,就是这样的状态一直延伸到听经也好,做事也好,与人学习也好。我常常跟大陆这些老师说,当他们在台上讲课的时候,我可能是在台下最专心的学生,为什么?因为我的经验有限,我的人面不广,透过每一个人亲身的体会、例子可以广修供养给大众,让每一个家长醒悟,让每一个老师能够提起使命,这些例子我每天要睁大了眼,张大了耳朵搜集,所以我爸爸说我的耳朵变大了,因为顺风耳常常要放出去注意听。一个人的境界要提升,根源还在慈悲为本,你有那一份帮助众生的急迫性,你的状态提升得就会快,好。
「请教老师是如何拥有一张灿烂的笑容?」
我真的被你们打败。
「如同太阳般发光发热。」
我怎么突然会朗诵起来?
「照亮我们,却又像清晨朝露般晶莹剔透,望眼欲醉,是天性使然,亦或佛法长时薰修自性显露?」
相由心生,心里假如没有一件烦的事情,自然笑得就灿烂了,所以根源还在要放下烦恼、习气。然后要想想「众生皆是宿善友」,每一个人都是我们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每一个人来了我们身边,我们都有机会让他听闻念佛法门,听闻圣教,能够当生成就佛法,想到这件事就很高兴,所以每一个人来你要笑得灿烂,因为那一个灿烂可能会成就一尊佛,那你就会笑得很灿烂了。
因为我那时候到观音国小任教,刚好有一位同事他是负责我们员工一些人事资料,他上了四楼给我询问了一下,我就都告诉他,讲完以后他要离去,走了三五步突然回头看我,因为我个性比较内向,所以他这么一看我就很不好意思,我是会脸红的人你们知不知道?结果我说:有什么不对吗?这一位同事说:我从来没有看人笑得这么灿烂的。接著我就跟他说:理得心安,你把宇宙人生的道理都搞明白了,你的心就非常的清净自在,所以我介绍两本书给你看,看完之后你的笑容会愈来愈灿烂。那你看,《认识佛教》不就出去了吗?那你送愈多的经教出去,你就会愈来愈觉得活得很有价值,就会愈来愈灿烂。
「请教老师,如何将普贤十愿确切落实,而且又能灵活运用於日常生活当中?听经闻法很想去落实,有时又会滞塞不通,就像有手有脚偏偏手脚不够灵活。」
好,普贤十愿如何确切的落实?我们来看第一愿「礼敬诸佛」,从哪里开始礼敬?「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当然从谁开始礼敬?自己的父母。父母礼敬完还要礼敬谁?兄弟姐妹,所有的长辈,所以「入则孝」,再来要「出则悌」,接著一切人皆要礼敬,所以「泛爱众,而亲仁」,那《弟子规》不就教你「礼敬诸佛」?《弟子规》不只教你对人要礼敬,对一切事物都礼敬,这叫《华严经》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我们看「谨」,「朝起早,夜眠迟」,对什么礼敬?对光阴、对生命礼敬。当你对无情众生礼敬,也同样是对有情众生的礼敬,当我们浪费自己的生命,其实已经在糟蹋父母的付出,糟蹋社会、师长的栽培。我们「置冠服,有定位」,我们「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那是对食物、对物品的礼敬。而这些食物、物品又来自於哪里?来自於众人的付出,来自於父母辛苦的工作,都应该礼敬。
而心即是道,那我们心要时时在觉悟之中才是真正要修好道,当我们面对一个无情的众生都能一样恭敬,把它擦干,把它摆好,你当下的心还是恭敬自在。情与无情都是在历练我们的存心,人人时时观照自己有没有真诚,有没有清净,有没有平等、正觉、慈悲。当我们看到这些食物,没有吃觉得很浪费,赶快把它吃掉,这就是你的心在惜福,在恭敬一切。可是也不能因为要把菜吃完,然后把胃都撑坏了,这样的例子多不多?太多了,要适中。最好是煮饭的人能够依据,因为家里的人熟了,每天在一起相处,饭的量、菜的量可以掌握住,像我在家里吃饭,每一次都是亮晶晶,清洁溜溜都吃完,因为我母亲她会掌控菜的量。我在杨老师家吃饭也是这样,杨老师也都是会抓那个量,每一次都是吃得很干净,然后老师煮,我去洗碗,分工合作,好。这叫「礼敬诸佛」。
再来「称赞如来」,要称赞如来我们要首先了解性德的标准在哪,而《弟子规》都是符合德行的要求,只要他做到了《弟子规》,我们都可以「称赞如来」。再来「广修供养」,供养是心境不同而已,我们只要扩宽心量,用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的态度去落实《弟子规》,那你每一句都在「广修供养」,因为你在表演给众生看。当我们在落实《弟子规》,一发觉自己的错误,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懂得马上修正改过,这叫「忏悔业障」,这叫后不再造。所以真正要落实普贤十愿首先先从《弟子规》做起,因为佛陀在「净业三福」已经告诉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而这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的正因,好。
我们不要怕念起,就怕觉悟太迟而已,要愈挫愈勇。有了错没关系,赶快再改,你能坚持不懈的改过,慢慢境界就会转过来了,好,当然也要对自己有信心。那有一些同参道友我们也可以要求他多多给我们一些提醒,给我们一些叮咛,当你有一份「闻誉恐,闻过欣」的态度,你的身旁也会增加很多的助力,好。第一个问题:
「请问老师对於刚接触《弟子规》的教师要如何在班级教育或学校教育中活用,并落实在学生的学习之中?」
这处事做人跟生活是息息相关,那我们如何在生活当中那么敏锐的抓住这个机会点,一定要老师自己做到《弟子规》。你很恭敬的人一看到人家有言语行为不敬,你马上就有感觉,就好像说你那一把尺已经很准了,一有偏失你马上知道偏在哪,那个机会点你就抓住了。所以首先要老师自己先身教,也是遵循读诵受持、为人演说,也让学生要读诵,他熟悉了,这《弟子规》就变成大家的共通语言,一起遵守,那个环境的力量也会形成,好,那你自然而然跟他们沟通就很方便。而这个读诵你可以化整为零,也可以固定二十分钟来念,依你自己的教学现况来判断,假如没有那么长的时间,每一节课只要你上课,或者科任课,科任老师可以接受,在打钟以后老师还没到以前,先一起读《弟子规》,那学生的精神就很专注,等老师来了他浮躁的情绪也缓和下来,那上课就很好上。让每一节课一开始都先念《弟子规》,念经典,融入你的班级经营当中。第二:
「儿子已经三十四岁了,与媳妇住在娘家,很少回来与父母相处,去年起接触《弟子规》小有受用,但不知如何与儿媳分享,因为儿子早已养成一言九顶的习惯。言教不是好方法,身教也看不到,请问蔡老师,除身教外,还有好方法让儿媳性本善的种子早点发芽?」
好,我们不要先想自己需要什么,先想对方需要什么。请问儿媳最需要的是什么?当然我不知道,你要了解。而我们可以推断,只要她有小孩了,她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如何把孩子教好,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把VCD送给她,当她看完以后她会反省,她会去想,我现在假如不孝顺公公婆婆,以后我的儿子也不会孝顺我,慢慢她的思想观念有转变,缘分就会转动,先从她需要的去帮助她,去促成她,好。
「为何净空老法师要我们不看电视报导、不看报纸?」
你怎么问我这种问题?为什么?防止污染,定功还没到的时候要有自知之明,而说实在话,那些电视报导的事只会让你的心愈来愈烦躁、惶恐。你看我也两年没有看电视了,不是活得好好的?只要有什么天大的事还是会到我的什么?耳朵里来,又不受污染,该知道的还是知道,那有什么不好。
「辅导他人的小孩《弟子规》,但家长都不配合,而且一星期才教他们一次,是否有辅导方法,譬如出些功课使他们在家里天天做?」
教《弟子规》是家长的事情,还有老师配合,不能只是老师的事情,你要督促家长,这一次回去念,比方说要念一百遍还是多少遍,每一天都要念,家长审核,家长监督,让他也要陪孩子成长。家长的配合度不高,你要教很困难,他那个态度就是都交给你,那很难教,所以不只要教小孩还要教家长,辅导他们为人父母应尽的义务,应有的态度,可以安排作业让他们去叮咛。然后你要顺著推展家长课,因为家长的观念不提升起来,孩子还是不好教,因为他言教、身教做不出来,既然我们有心要做这个事了,就要去想如何把这件事愈做愈圆满。
「如何让败家子、不肖子回头?」
今天是不是大罗神仙下凡?假如济公来了,瞎子马上复明,我告诉你那也不是偶然的,那是什么?那也是当事人无畏布施的因缘成熟了才有用,真正的功夫还得靠自己。
「又如果他已是为人父母的中年人?」
成年的人都很好面子,他假如有小孩了,你也可以从对小孩的教育开始下手。诸位朋友,孩子是缘,你不要每天在那里梦啊梦啊等啊等啊,你把你念佛修持的机缘都怎么样?都耗掉了。好好修,开智慧,开了智慧你还怕你的儿子不回头吗?还怕帮不了他吗?先提升自己重要。
「如何在家庭中落实过能改,放下爱面子的习性?」
很简单,你错了就「对不起,妈妈做错了,下一次你们再严格督促妈妈」,「对不起老公,我做错了,下一次我一定改进」。对不起好不好讲?不好讲也要变好讲。你那个对不起讲下去,孩子不只不会看不起你,他会更尊重你,因为你跟经典讲得一样。我曾经跟我的学生道过一次歉,我那个对不起讲完,抬起头来,他们都很严肃,肃然起敬,害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做,有一点被他们的态度所感动,所震撼。有一个太太学了《弟子规》以后,刚好有一天出了点事,她跟她先生说:对不起,我错了。她先生眼睛瞪很大,他说:你刚刚说什么?这三个字是从我老婆的嘴里出来的吗?第二个问题:
「如何教好《弟子规》?」
诸位朋友,你问这个问题我实在很难过,我这几天上的课,「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当然我们这几天上的课最重要是信心,最重要是存心、态度,至於《弟子规》每一条要怎么讲,请收看每天晚上七点到八点佛教卫视慈悲台,题目叫什么我不知道,「细讲《弟子规》」是吧?「幸福人生讲座」。因为我没看过,所以不知道封面怎么写,那个每一条怎么讲那四十片讲得很详细。那这四千五百年的细讲就在香港那四十片中,而那四十片我们第六天下午都会发给大家拿回去。
「可否请老师指导列出十件《弟子规》成就的先后顺序?」
我没有听懂,列出十件《弟子规》成就的先后顺序,还是不懂。他的意思是不是说把《弟子规》做到了,然后是依据什么先后顺序做到的?不过我也没把握。学贵立志,学贵力行,学贵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样做就对了。下面还有一个问题:
「老师什么时候回来授课?」
问我老板。我们在各地讲学的VCD都会挂到大方广文化公益网,您到大方广就知道我现在人在何处,有新讲的这些内容也欢迎诸位朋友能够一起来切磋。
这个问题比较隐私敏感,这个我们有机会私底下再讲,不过这个不是跟我有关系,平生所为之事,无有不可语人者,我们既然已经遇到圣教了,当下、以后的人生就要坦坦荡荡。这个是因为牵扯到那个的问题,所以假如我没有回答你的问题,我们私底下再来讨论,好。
「请问蔡老师对於体罚的看法,谢谢。」
这是非常严肃的问题,也是非常敏感的问题,假如这一个问题讲不好,我下次就没有办法回来讲课了。我们学圣教的人不可以犯法,假如教育部规定不能体罚那就不要体罚,而且说实在话,现在的小学生体罚有没有用?几乎没用,因为现在小学生比较傲慢不恭敬,当一个孩子对你不恭敬,你打他有没有用?你跟他结冤仇而已。一般教育孩子的行为往往在六七岁以前是比较重要的关键,当孩子犯了错,你骂他两句他眼泪就掉下来了,这样的孩子你绝对不用打了。可是假如这个孩子怎么讲,没啥反应,但是只认得一个东西,叫什么?叫棍子,那你就看著办吧。我已经回答完了。
我的外甥在他四岁以前我打过他三次,其中有两次尿了裤子,往后的三年,三四年的时间,我就再也没有再打过他,因为已经有威势,已经有威严,只要我在的地方他都很乖,而且吃饱饭都会「舅舅,我吃完了」,还会拿给我检查。但是现在确实他那个习性已经转过来,他那脾气已经压下来,因为时节因缘你有掌握到就很重要,好。假如一个父亲很有威严,基本上你体罚几乎用不到,我的父亲从小到大没有打过我,可是我很怕他,因为他言行一致,他的德行让我很敬畏,那每一次很生气那个棍子都拿来了,今天我假如不打你实在不可能了,但是因为我知道有一条叫好汉不吃眼前亏,所以我马上就很乖,头低下来,我爸爸就打不下去了。
「对於除掉习气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谢谢。」
除掉习气最有效的方法你难道都没有经验吗?我们学佛学了多少年了,连个习气都没有对治掉啊?一个最高原则,随顺佛菩萨教诲而不随顺自己的习气,你能时时守住这个态度,习气慢慢就退掉。人能够时时念恩,不容易退掉,我们每天都念上报四重恩,哪四个恩?父母、师长、众生、国家。这个国家我们要更体会中国的古圣先贤都在国家恩之中。我们只要想想父母这么辛苦栽培我们,我们这一生应该要有所成就,当我们成就了才能帮助我们的父母,你就是没时时把这四重恩放在心上,习气才在那里作用,时时把四重恩提起来,又时时想著要敦伦尽分,诸位朋友,要尽父子有亲的本分容不容易?不容易,你要赶快学习,赶快提升,当你时时都想著如何把这些本分做好,你就没有时间打那么多妄想,好。
「冈山净宗学会欲成立《弟子规》研习课程,应如何筹办?」
上次不是讲了吗?
「人才的培训做法?」
长时薰修。有新的老师,组成教师课程,三个、五个没关系,把每一个人的教学经验互相分享,那一开始假如大家还不大敢这样子讲,可以先看讲课的VCD,那上完以后大家可以分享一下,看这一片我们有什么收获,这一些观念、这一些方法用在教育孩子上可以怎么运用?大家互相相观而善,然后持续学习,每一个礼拜一次,你们人才很快就出来。
「另外要注意哪一些事情?」
其实做事愈简单愈好,不要搞得太复杂。先把小孩的课办起来,然后鼓励要求小孩来上课家长也要到,你才知道回去怎么配合教,家长来听多了,你跟家长接触得也比较频繁,慢慢家长课再把它开起来。只要这三种课程可以持续办下去,学生得利益,老师不断提升,家长也懂得如何把他的家风经营好。下一个问题:
「蔡老师何时有机缘用闽南语将《弟子规》讲述一遍?」
这样子的话我要先去读汉学,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用台语怎么讲?「人必先自侮,而后人侮之」,来,我们念一遍。办得到,但是要有点时间,要我把这些经句都熟练熟练。不过我们现在有一位菩萨出现,这一位菩萨现在正把老和尚的《十善业道经》用台语讲出来,哇,那讲得真好,我看了二十分钟,讲得非常亲切,非常清晰明白,那这个带子应该最近就会出来,你们密切跟华藏净宗学会联系,可以听。假如这一位菩萨他有空的话,可以把《弟子规》用台语讲一遍也可以。
「应多讲些经典教学方法、方式。」
方法跟方式,其实当一个老师有教育的爱心,他会随著他班级的状况去应用,反而是这个为人师的存心、心态有没有摆正确。假如我们一开始教了非常多的方法,而这个心态没有摆正,等挑战来了,他就退回来了,根源还在信心,还在愿心。我再怎么讲得教学方法再仔细,也绝对不会比台南讲的那四十集还仔细,那是一句一句讲,有时候一句讲了二三十分钟的都有。
「儿童心理谘商方法与辅导方法?」
这种谘商跟辅导都是病已经发生了然后才来治疗,假如一个孩子从小他就知道《弟子规》是做人的根本,他就不需要谘商、不需要辅导,对啊。要釜底抽薪,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理智的建立什么时候都不嫌晚。
「亲职教育协谈方法与方式?」
当一个老师他有智慧,当一个老师处处为学生、为家长著想,有了那一份信任的根基在,他又有善巧的方便,自然他就知道要用什么方法,什么方式。我在中国大陆跟这么多的家长接触过,也谈过,但是我没有看过一本亲职教育协谈的书。我们要相信当你把这些理智的纲领都掌握好了,你也可以了解到人的思想观念偏颇在哪,你就会把他导回来。人与人相处的道理还会跳脱《弟子规》吗?还会跳离立身、处世、接物三个大纲领吗?接物当中我们的手册教了什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好,人的心理问题这两个正念可以提起来,他就会去做他该做的,也不会在那里情绪打转,好。这里有讲到实际操演教学法,我们往后两天课程,我会举几个例子把实际教学告诉大家。看到大家也很疲惫了,我们讲完了。
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老师好!
刚刚这一位林老师虽然只是短短几分钟的言谈,我们当后生晚辈,尤其在教育界要特别重视伦理,因为这一些都是相当宝贵的经验,也是一个老师能否尽职的关键所在。在刚刚听话的过程,我突然想到礼运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扮演好他同事的角色,下属的角色,老师的角色,以及家庭当中的每个角色,都是尽心尽力去做。「选贤与能」,虽然这一位长者并没有说出有哪一些同仁是受到他的照顾而有很多的成长,但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只要他能看到的部分,他一定是尽心尽力提携后进。因为我在还没教书以前就是亲近了一位教书也是三十多年教龄的老师,他给了我非常重要的一些态度、观念,因为态度才决定成功,而不是成功以后才来改变态度。「讲信修睦」,这个「信」不只是人言之信,还有著对人的信义、道义在,为人师者处处成就学生,这是一份道义。「修睦」,有好的气氛才有好的工作效率,当整个学校的气氛跟家人一样,那对於整个学校老师的情绪,以至於教学的品质都有直接的影响。「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从这里我们也了解到师长常常在劝勉我们,读经典要转经,要把经典当中的教诲变成我们的生活,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的态度、言行,这样才能自他两利,好。
今天有六十道题,待会儿我假如倒下去了。我们来看第一题:
「如何常保清净的存心,尤其习气深重,境界现前之时,就是说境界现前的时候如何保持清净?」
俗话说「平时如战时」,绝对不是等境界来的时候你才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来不及了,在平时行住坐卧就要练清净心,就要练定功。当我们常常观照自己,急躁心起来了赶快「阿弥陀佛」调伏下去;贪心起来了,瞋恚心起来了,赶快调伏下去,所以「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我们上台来讲课能够很平静,这也是平常念佛的功夫,因为一即一切。
习气的对治也是相当重要,我们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学贵自知,对自己的习气要下功夫去对治。改习气才能够烦恼轻,智慧长,而改习气首先要明理,你才能正念分明,要多听经。三年、五年学戒,这就是时时保持听老和尚的教诫,当这五年你能够一门深入的听,老和尚耳提面命的教诲你就能时时提起来观照,现在有没有自私自利,有没有名闻利养,有没有五欲六尘,有没有贪瞋痴慢,跟著境界不断提升自己。当然在根本上,我们这几天也讲到,因为有烦恼,所以心不安,那这一位朋友,你把你的习气拿来,我帮你安。它是不存在的,本觉本有,不觉本无。当你习气来的时候要想到那一颗摩尼宝珠,外面那一些尘土是刹那生灭,无有实体,当体皆空,了不可得,你愈想这些习气它就愈有力量。其实修大乘佛法没有别的,慈悲为本。为什么习气伏不了?因为想自己多,想众生少。真理告诉我们,众生就是自己,你愈为众生著想就是愈为自己的成就著想,当然这种体会还要你依教奉行才会慢慢契入。第二个:
「如何察觉自己真正的学会了、做到了?还是只是将负面情绪压抑到潜意识,或者外相如法,内心未如法,但却不自知。」
可能我的智慧还没开,不是很了解。有没有察觉自己学会了,你起个念头说我学会了那也是妄想。还是那一句老话,慈悲为本,自己都在那里想「我的烦恼,我有没有成就?」要把佛陀的教诲真正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之中。诸位朋友,什么样修学的状态最好?两个字:老实。你听老和尚的话,一句听懂了就做一句,没有这一些问题,你自自然然就觉得烦恼轻,智慧长。因为烦恼的根源就是我执,你处处都为人著想,你贪瞋痴的习气慢慢就淡掉了。就好像本来吃菜,筷子都是拿错,终於有一天明白了,把它改成凤点头,改了两个礼拜以后,突然回想我以前怎么吃饭的,怎么拿筷子的,我已经想不起来,要老老实实依圣教所教去做事。我们这一些问题的根源都在看自己太重了,而且那个自己又看错了,拼命看我们的习气,而不是拼命彰显我们的真如本性。一个人真正有进步了,他会有法喜,而这个法喜出来了,世间这些欲望他没兴趣,他会时时「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好。再来一个问题:
「是否请蔡老师在一年中有一个月在台湾?」
这不是问题吧。万法缘生,因为我还有经纪人,要先通过经纪人的同意才行,我们要君仁臣忠,当下属的要听上司的安排。诸位朋友,谁是上司?那你们求我的上司就好了,不要打烦恼。
「对於落实《弟子规》教化请教老师,以与你同龄六年级生的孩子该如何施於教?」
我怕我猜错,这意思是不是六十几年次的?我有点孤陋寡闻。那您的意思是说三十来岁,三十多岁的人,如何让他学圣教?他们都是大人,话要少讲,因为他虽是大人,智慧又不够,你给他太唠叨他又觉得我已经那么大了,你别那么罗嗦,这时候最重要要做给他看,然后掌握一些机会教育点。刚好他跌了一跤,回来你给他擦擦药,然后话不要多,一句、两句就好,让他慢慢觉得「哇,我妈妈、我爸爸智慧很高,我还是要老老实实多请教他们」,对成人唯有智慧、唯有德行能够带得了。而这一位长者,万法缘生,您也别太执著,我们这一生求个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你说儿子跟你很有缘,什么时候有缘?听你的话叫有缘,不听你的话哪来的缘?当他还没听你的话你又在那里打烦恼那叫堕落,那叫把你一生成佛的机缘断送掉,断在你自己的手上。人要时时观照,要应无所住,心上不要有执著,老实念佛,老实听经,老实读经,常保心的清净,境界一来,你马上知道如何对应。你平常就在那里烦恼,真正孩子要来听你讲了,你又讲不好,你又表演得不好。平时如战时,孩子不肯听你说什么的时候,赶快用功提升境界,好。下一个问题:
「蔡老师您好,如何引导一位有自卑感的孩子来学《弟子规》?例如和人打招呼。小孩内心很想和人问好打招呼,但由於怕与人接触,不敢和人问好,那该如何引导这个孩子?」
小孩子的执著都不会太深,只要我们主动去教导,给予适时的肯定、鼓励。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孩子这种自卑、怕生他已经三年、五年,有一些可能比较不严重,那各有状况,我们秉持一个耐心、爱心,自自然然就会有所转变。而环境也很重要,当这个学生是你教的,你也可以鼓励一些比较热心,比较有爱心的同学,多去比方给他指导一些功课,或者跟他一起读书,一起做事,慢慢他与人接触的感受就会愈来愈熟悉,愈来愈不陌生。其实我们注意去观察,很多朋友比较怕生,但是后来跟你熟了以后对你可是滔滔不绝。第二个问题:
「由於现前社会状况,父母两人外出工作,小孩很小就给阿公、阿妈,或者保姆、外籍佣人带,而且如果带的人没有受过良好道德教育,那会影响到这一位小孩身心人格发展,所以末学曾经有个想法,希望有人发心办推行德行生活教育的学校,小朋友和老师住在一起,假日再回去父母身旁,那么这种用道德教育的方式教小朋友,但是又没有和父母住在一起,是否会影响到小孩对父母的孝敬心?」
第一个问题是说能不能办这个学校?第二个问题是说假如跟老师一起住,跟父母会不会不懂得孝敬心?
「这种教育方式是否可以推行?」
可以。
「如果可行的话,把小朋友的年龄下降到二三岁是否可以?」
你要叫老师帮他洗尿布啊?不要这么残酷。第一个,这样的学校一定可以办。我们在深圳、在海口都有幼儿园依照中国文化办,四岁到六岁,二三岁之间,这孩子的能力都很强,吃饱饭都是自己擦桌子、洗碗,睡觉起来都是自己把被子折好,那这样的学校你们也好好求老板,求阿弥陀佛来促成,已经有人发心要做了,就在台湾,我们一起发出纯净纯善的心来促成这个因缘。在大陆我们也已经著手了,明年会招收学生,在山东庆云县,从幼儿园要办到大学,我们才能真正让世人了解用中国文化教出来的孩子能真正落实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那孩子跟老师一起住,老师最主要要教他孝道,老师教孝顺父母,父母教尊敬老师,他只会更孝敬你,不可能受影响。但是最好在六七岁以上再开始跟老师住,他比较有行为能力了,而二三岁那时候跟父母还有天性上的依恋,最好是父母能陪伴在旁,好。第三:
「如果遇到家人对佛法半信半疑,要如何引导他们相信正法?」
诸位朋友,你的家人从哪里相信正法?他主动去拿经来看吗?他从哪里看?从我们的身上,我们是佛法的招牌,所以你的家人对佛法半信半疑,你好好想一下吧,讲话要点到为止。你表演得好,他们不信都难。当你有求必应,他们跑得比你还快。引导家人需要耐心,而且家里的人住得太近,你有什么习性他是一清二楚,你讲得天花乱坠,他在心里信不信?所以读诵受持、为人演说,这顺序不能错。读诵了你就记在心里,时时拿起来观照叫受持,观照完要把它做出来,就演出来,演得好,说的机缘就出现。而人往往太过急躁,还没演好就一直说,然后你说了以后家人又要拿这个标准来看你,你会陷入非常难受的境地,所以你看古代这些高人都先不动声色,不要先出招,要「以静制动,以沉制浮,以宽制褊,以缓制急」。家里的缘都是很深的,你不要太著急,先好好表演好,然后让他来请教你,那你不是非常轻松自在吗?现在的人说人生不会遇到问题那是不可能的,只是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会先找谁?这就很重要了。下一个问题:
「在跟朋友互动时要怎么做才能转别人,不要被别人转?」
你这个念头就不大对了,硬是要转别人,人家就不被你转。若真修道人,你真正依教奉行,人家跟你相处都是如沐春风,你真正演出来了,他们自己会去调整。就好像我记得那时候我在读书,中午包便当回来教室吃,几个同学正在那里议论哪些老师的过失,那他们正议论在兴头上,我也不好意思打扰,所以就弯下腰来默默的移到一旁在那里吃饭,突然有一个同学的余光看到,他对其他同学说「别说了,别说了,礼旭来了,礼旭来了」,人都有什么?惭愧心。你看他们知道我吃斋念佛,去唱卡拉OK从来没找过我,那他不是自己就转了吗?你干嘛常常想要转别人?先把戏演好,为人演说,演在前面,说在后面。真的,我到大陆去一二年的时间,我从没想过要转谁,但是因为工作都做不完,所以每天都赶快做,做了一年左右,然后突然就有好几个老师把工作辞掉跳下来,「老师,我要跟你一样」,对啊,我们又没有要转他,好。第二个问题:
「求学问不懂的要不耻下问,而且要问对人,在我们求学及学佛的当中,如何找到善知识解开疑惑?」
你还没找到善知识吗?你遇到老和尚了还没有找到善知识?要老实修行,你真的听老和尚的话一句你就做一句,你三个月之后,大半的问题都不见了,除非你没有老实干。我学佛过程当中,旁边也没有人问,但是有一点,我只要有一些事情让心里比较难受,有一些执著点出现,我就赶快听经,听了差不多十五分钟、二十分钟就没事了,因为境界不在外,境界是内心的分别执著。一听经以后,老和尚是心性流露出来的言语,我们一听很恭敬的信受,你的心量就扩宽了,心量一扩宽哪个东西过不了?说实在的,你说疑惑,圣贤的经教《弟子规》就是纲领,你相不相信你们现在提一个疑惑出来,《弟子规》马上把你解掉?为什么《弟子规》在前面我们解不掉?因为你没做。
来,人生最疑惑、最烦恼的事是什么事?来,我们来表决一下。哪一个烦恼最重?你们讲那么小声干嘛?我又听不懂。情执,你看情关、钱关、生死关,三大关,人说感情这条路,好。夫妻关系、男女关系最难解,我们现在来破这个疑惑,破这个烦恼,用《弟子规》来破,来,你们来讲讲,我也是满累的。你们《弟子规》念了那么多遍了,「财物轻,怨何生」,等一下。你看,比方说太太娘家那里有什么需要,你还要等你太太跟你要求跟你开口,真不会做人,是吧,赶快主动去帮忙,你的太太温暖在心田,「我的命太好了,嫁给这种老公」,那哪来的冲突?「言语忍,忿自泯」,夫妻吵架常常因为一二句不妥了就吵起来,吵了起来之后翻旧帐,小事都变成大事,吵得不可开交,他都不知道「恩欲报,怨欲忘」,怨早就要不放心上,老和尚常说把一颗纯净纯善的心拿来装垃圾,我们笨不笨?那是傻到底了。要常常放著「恩欲报」,人家给我们一点小恩小惠我们都念念不忘,你看人家帮不帮你,人家跟不跟你和睦相处。你常常肯定他,感谢他,他做得愈欢喜,比方他给你切了一盘柳丁过来,你边吃就说「怎么有人可以把柳丁切得这么甜!」恩欲报,要称赞如来,不然你什么时候用?你先生马上说「好,我再去切」,好话一句,做牛做马都愿意。来,还有没有可以解夫妻关系?你真的一二句真正去落实了,你一定可以感受到良性的循环开始转,除非你都不做。烦恼多的人就是做太少,烦恼都是想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
我们到大陆一二年,有多少的前辈在大陆推广,他们都是一堆问号,一堆困难,我们从去做的时候也没想很多,就一直这样一路做下来也很顺利,做当中不忘如何成就别人,你就知道怎么做了。「士有百折不挠之真心」,你这一颗真诚心是任何挑战来我都不会放弃,那你的方法就出来了,「方有万变不穷之妙用」。用心就是专业,诚心就会有方法。这颗百折不挠之心你确定不退了吗?「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好。
当然假如你身旁有真的修持很好的同参道友,你也可以去请教他,但是你假如不落实,不去力行,你问出来的问题深度一定都不够。亲近善知识还是必要的,但是自己要解行相应,而善知识给你每一条叮咛、提醒、教诲,你一定要认真去做,不然到时候他不会再跟你讲,不是他不慈悲,因为你的态度已经不对,他再跟你讲,对你对他没什么大帮助。
「有一个疑问想麻烦老师,就是我们有一群国小阶段的小孩,一到六年级皆有,整天一起读诵四书五经及做其他学习,多数孩子都是守本分肯学习的,但有一至二位偏偏在日常行为中无法与大家配合,对老师的教导也不容易接受,甚至上课中就是不听讲,或不翻课本,坐姿也常不端,此点可能与身体有关。而这个孩子就是头脑好,背书快,听妈妈说孩子从三岁起就有接触佛法,也从小就有读经,然而父母却仍处在不安之中,随时担心孩子出状况,甚而在家时严格管制不接触电视、电脑、报纸等,但似乎仍不免於不安,在学校中老师也花了很多时间、精神在他身上,有时甚而动怒处罚。」
不可动怒,人生如戏,处罚学生是演戏,所谓怒目金刚依然不失慈悲、不失真诚。
「也想放弃他。」
不要放弃他。
「改而把全部精神放在多数愿意学习者的身上,但毕竟这个孩子也是可造之才,也是其中一分子,也会影响其他孩子的学习,所以请问老师有无具体可行的方法或建议来帮忙他,也帮帮老师。」
这个孩子的问题已经困扰你了,你常常都在烦这个,当你心里烦的时候,你面对这个孩子能够清清净净、明明白白吗?而刚刚很多的叙述我们都要细细去思惟。他的父母接触佛法,这孩子从小也在读经,可是为什么不守规矩?这个佛法是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在家庭当中。很多的孩子管教的情况比较不良,往往是老师跟家长的配合度不高,这个配合度不是口头跟你说好好好,是你要确实了解他的家长都把《弟子规》每一条在家庭里面要求。孩子就两个空间而已,一个是学校,一个是家庭,两边真正合作,说三个月、六个月之后没有成效,难道这个孩子是齐天大圣来的吗?对啊,要密切配合。在家里严格管制不接触电脑、电视、报纸这个做法很好,因为这都是很大的污染源。
而孩子犯错往往都是我们教他的时候,你也不要常常心很急著怕他今天不知道又会出什么纰漏,你假如常常这样你的心就会很惶恐,也会很担心。真正他出状况了,你的念头是「他怎么又来了!」孩子犯错不只是你教他的时候,同时也可能是教所有同学的时候,所以不要害怕状况出来,要冷静对应,把《弟子规》的教诲跟这个事件做对照,同时教育全班。再来,孩子需要肯定鼓励,假如你常常把他当会出状况的人,他也会常出状况,他有好的表现一定要适时的给他精神的鼓舞,把他往好的行为方面鼓励、推动,「称赞如来」对整个教学现况以至於人与人的关系都是相当的重要,好。下面一个问题:
「教《弟子规》时可以融入一些现代少年的对话用语吗?这些话和经典的内容有无冲突?」
你这个问题对我来讲太难,我已经这么大年纪了,我也不知道现代少年是怎么对话的。「奸巧语,秽污词」,万法由心,难道这些话听起来你不了解他的存心吗?是真诚还是轻慢,是活泼还是随便,也感觉得出来,好。那当然一定要跟真诚,要跟恭敬,要跟《弟子规》的内涵相应的言语,我们才能去接受,不然学坏一日有余,学好终年不足,要谨慎。太多的老师现在受西方的影响,说要跟孩子打成一片,连讲话都粗俗,那不是度众生,那是被众生度跑掉了,好。
「请问老师您在教学《弟子规》时最常见的问题。」
诸位朋友,您是一定要我把问题挤出来是不是?「士有百折不挠之真心,方有万变不穷之妙用」,第一个,我不把它当问题看,来了之后我们就赶快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藉口,您看刚刚那一位老师,他一遇到境界马上很谨慎,马上很及时赶快处理。不过在这个问题当中我也听出一些感受,「您在教学《弟子规》最常见的问题」,假如我说都没有问题,这样对你来讲是太大的打击。有问题,但是我们面对它想办法去解决,而且不等问题来,观察孩子现在的言语行为有哪些偏颇之处,去引导,去教导。
比方「父母呼,应勿缓」,这个状况我们知不知道了?当然知道,那就要适时的去引导孩子错误的态度,把他引导到正确来。我们就会问学生,「爸爸、妈妈叫你,你都怎么应?」他们说,有很多答案,不过答案最多的是「干嘛」。我们问学生,「你敢不敢对老师说干嘛?」他们说「喔,不敢」。你看学生对你很恭敬,回家对父母大小声,这样的孩子叫好学生吗?这样的孩子叫虚伪,叫言行不一致,我们都教出这种学生出来,教出这种下一代。我们就要引导他,父母对你的恩德这么大,你报恩都来不及了,你还有多少时间报恩?你给他算一算,其实他跟父母相聚的时间并不多,当然那一份感恩的心要出来了,你再跟他顺势引导。而孝心、恭敬心要教多久?要不厌其烦,不断的重复,不断的提醒,好。这是我们找孩子生活当中出现的一些状况,比方「父母教,须敬听」,现在的孩子被爸爸、妈妈骂完以后是什么心态?什么心态?有没有偏颇?有,偏颇你赶快导正。他们的心里都是真衰,被爸爸骂,被妈妈骂,这样好吗?不好,这些都是机会点,我们要主动去思考,主动去引导。当你跟家长有多一点联系,学生在家的状况你就搜集得多,你机会点就会抓得更好。下一个问题:
「佛家如何看待爱情?如何才能爱不生烦恼?」
你真是问对人了。佛家如何看待爱情,四个字:虚情假意,我这么讲话实在太不通人情,让他们毫无想像的空间。什么叫爱?那字不是给你写得很清楚吗?一个心,一个受,爱是能用心感受别人的需要。你连自己的贪瞋痴都放不下,你去了解别人的感受,不大可能吧。再来,一个人假如不会爱自己又如何爱别人?那我们现在的年轻男女会爱自己吗?什么叫爱自己?能时时长养自己本善的心,这个叫真正会爱自己,能时时懂得「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这个叫会爱自己。你真正把《弟子规》做到了,你就会自爱了,会自爱的人一定会爱人,因为他已经知道如何让自己的人生充满价值,充满法喜。
要谈感情首先要先自爱,先有智慧才行,这个要谈实在谈不完,我们直接用一个数学题来解答就好,请问一加一等於多少?二喔?我们来观察一下现在的夫妻跟男女朋友,一加一等於多少?小於零喔?他们颇有共鸣,真的,俗话不是讲吗,恋爱中的男女智商最低,这个不只是理论而已,我自己亲身验证过,没错。如何爱才能不生烦恼?很简单,你无所求的爱,你不会有烦恼,就是有所求才会患得患失,好。第二个问题:
「人情世故如何拿捏得宜,又不失礼,又不得罪人?」
人情世故,人情练达皆文章,我们做人不要先学灵活,要先学老实,你就先把《弟子规》的教诲依教奉行去做,你不会得罪人,人家会觉得你很老实,但是当你的境界还不到变通的时候,人家只会摇摇头而已,不会跟你过不去,好。当你真正很老实的学个一段时间以后,慢慢你又常常能为别人著想,你会察言观色,就会去调整这句话可以再怎么委婉一点,这个动作怎么调整一些,可能对方会更舒服,这些都要你自己原理原则抓住了再去变通,好。
「一切法得成於忍,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请叙述你的经验?」
诸位朋友,你假如在做事的时候还有个忍,你的功夫已经不到家了,是吧。你就硬要我讲,这一次的题目特别难回答。其实我已经回答这个题目了。大乘佛法的根本,慈悲为本,当你时时想著我现在怎么做才能让他生欢喜,才能真正利益他,你做了以后不只没有忍的感觉,你会很欢喜。而因为你知道这个时候你要屈下来才能对他好,才能对事情有帮助,那你屈下来的时候会很难受吗?也不会啊。看自己的习气看得太重才会有忍的感受。好像感觉我好像没有解答他的问题。
「请教老师,末学知道礼貌很重要,但别人太礼貌或九十度鞠躬对我时,我觉得压力很大,很不舒服,我这样的想法是错的吗?要如何处理?」
别人跟你九十度躬,你就跟他九十度躬不就好了吗?还要想那么复杂干什么?然后你跟他鞠躬,他觉得压力很大,那你就幅度不要那么大,是不是?那你就不执著了。这个朋友你跟他点个头他比较自在,你就跟他点个头;这个朋友九十度躬,那人家那么尽心尽力我们也给他回个礼,就这样处理,恒顺众生。那你也不要不舒服,他修礼敬诸佛,你就随喜功德,两个都做普贤菩萨不是很好吗?你在那里很难受,他看了很别扭,两个人都堕落有什么好?
「我知道圣贤教育好,但末学生性懒散,怕回到现实生活只是三分钟热度,怎么办?」
「信为道元功德母」,对自己要有信心。这一位朋友,你讲这样的话太伤我的心,你要想起这一颗摩尼宝珠,它已经鞠躬尽瘁,待会儿就要功成身退。当你五分钟热度要退的时候要想到它,本觉本有,不觉本无。真的,一个人跟你自己相处最多的还是你自己,那对治三分钟热度的方法还是要长期薰习,你一懒散的时候,赶快把老和尚的经教打开,假如不嫌弃的话也把我的VCD拿出来看,慢慢慢慢,「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不过说实在的,从您的问题当中,保证第一个你没有立大志,你没有远大的志向哪来的愿力,哪来的动力?还没开始去实践立志就已经打退堂鼓了。要想到父母恩重,老师恩重,众生恩重,不能让这几十年他们的血汗白流,我们好好认认真真成就自己的道德学问利益这个社会,是所有爱护你的人最欢喜见到的事。
这一位朋友说「回去像老师说的『悟、雾、误』」。
你怎么还没回去就这么怕?好,你一定要遵守早晚吃一次中药,真正吃了三个月之后再来复诊。下一个问题:
「对於已成年及恶习已定型的学生要如何循序渐进的引导?」
刚刚那个朋友你三个月之后假如药效不怎么好,请你写一封E-Mail到大方广文化公益网,我再替您复诊。
已成年及恶习已定型的学生如何循序渐进的引导?不外乎身教、言教、境教。身教,我们长者当榜样给他看。虽然所谓恶习已定型,但是他的善根依然存在,是你好的身教榜样能否点燃他的纯善之心,这是身教。再来,已经成年的,你的言教就要抓好时机,观察好了再说话,而且话不可太多,不然他会嫌你罗嗦,一嫌你罗嗦,你的言语力道就不准。不要怕孩子碰钉子,撞一撞那时机点就出来了,你就可以适时给予他引导、提醒。然后也可以多帮孩子造缘,你身旁一些朋友以至於你朋友的下一代,跟你的孩子关系比较好都是他好的缘,你都可以透过他们给予孩子一些影响,一些引导。尤其父母的苦心很难自己讲,而这一些亲朋好友来讲他也讲得非常的自在,非常的真心。
「回家后遇到不好的境界时该如何提起对此善法的初发心?」
你们怎么还没回去就这么害怕了?什么叫不好的境界?看一切人皆是菩萨,老和尚有一句历事炼心的精辟开示,「处逆境随恶缘不起瞋恚,业障全消」,哇,那业障全消就是智慧增长,是不是坏境界?不是。因为这一些亲友告诉了我们,我们还有贪,我们还有瞋,我们还有痴,我们还有慢,他提醒你该从哪里下手,你感谢他都来不及了,没有这些人提醒,等你要临终的时候,境界来了,你被转了,那不是把大好的时机怎么样?当面错过。这些朋友担了可能堕地狱的危险来成就你,所以你要感念他们的恩,要断自己这些贪瞋痴慢的念头去对治,往往你有这样的修行态度,这些冤业慢慢就化解,一化解完他对你会更佩服,你会变成引导他学佛法的因缘,这个叫不打不相识,好。什么叫不好的境界?顺境是不是不好的境界?你贪著了就不好。「随顺境处善缘不起贪痴,福慧全现」,其实说坦白话,顺境比逆境还难修,因为顺境会起贪爱,而且起贪爱你自己不会有觉照。
我们想想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恨?没有爱哪来的恨?举一个例子,今天你上班的途中遇到了一个陌生人,他一走过来看著你一巴掌啪,你痛得要命,他已经走了,你在那里摸半天,今天怎么这么倒楣!然后就去上班。晚上回家,你先生刚好喝了点小酒,不大清醒,给你啪,哇,你马上恼羞成怒,我跟你拼了。为什么同样一巴掌效果差那么多?原因在哪?贪爱,有贪爱就有要求,要求不到了就痛苦,痛苦久了就生恨,好。
有一些事还是不能讲得太透,让你们感觉好像在吃司迪麦口香糖,幻灭是成长的开始,我们是不是有代沟?你们都忘记司迪麦口香糖了吗?都忘了。我记得我在念初中的时候,司迪麦第一个广告,有一个小姐很高兴的跑过去,然后穿了一身结婚礼服,突然有一个男人站在那里,后来就变雕像,后来那个雕像就断了,然后就打一个幻灭是成长的开始,我都看不懂。真的我也算单纯,都看不懂。第二个广告我也看不懂,第二个广告在那里传一句话,传到最后变什么,什么猫什么死掉了,我也看不懂,突然觉得自己智慧很差,好。
「还没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教些什么书?」
教《弟子规》,教《三字经》,教《孝经》,教德育故事,还有时间的话教四书。但是诸位朋友,教儿教女先教自己,教些什么书不是教书,教学问,学问要做出来,你自己要陪著孩子一起成长,让他以你为榜样,你就轻松多了。
「请问蔡老师,如女儿嫁了住在附近,是否要出必告,反必面?」
怎么这么天才?我们为什么都先要求别人?你女儿有没有给你打电话?有就好了嘛。你就把《弟子规》借给她看,借给她学,她学了之后肯回来给你打招呼就回来,不肯回来有打电话就好了嘛。不过这个附近到底是多远我也不知道,假如只有两百公尺。你要抓更重要的点,你的孩子德行怎么样?她德行都好了,能照顾自己了,刚好今天半夜比较晚回来还要去把你叫醒不成?最重要是长她的德行。她都已经嫁出去了,你要让她在那一个家里面当好的榜样,给那个家里的人看,你是要鼓励她对公公婆婆要「出必告,反必面」。而且「出必告,反必面」你要提醒她,不是你要出门的时候才去跟你婆婆说「妈,我要出去了」。「啊,等一下还要叫你干什么,你要出去啊?」你看一次、两次,矛盾会不会起来?会。要出去前几个小时甚至前一天打个招呼,明天我有什么事要出去,到时候要走的时候打个招呼,你的长辈公公婆婆觉得你很尊重他,相敬如宾。不是夫妻相敬如宾,家里的人都一样,因为家人的相处特别的亲密,亲密当中你没有一个恭敬心,迟早会因为芝麻蒜皮的事吵架,要自己去观照这一点。第二个问题:
「请问蔡老师,我们读圣贤书知道做人要知恩报恩,可是当身边的长者用过度的关爱,或用他所听到、所学的佛法来要求我们与他共鸣,可是末学有时没有共鸣,反而起烦恼时,该如何与长者沟通,方不失礼貌,烦请开示,感恩。」
假如这个是在道场里面发生,道场都有它固定的作息,我们打佛七,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你就老老实实依照作息,跟长者鞠个躬「老菩萨,我要去念佛了,阿弥陀佛」,你不就没事了吗!干嘛一定要坐在那里没有共鸣硬要挤出共鸣来,做人做得这么痛苦干嘛,要会变通一点,好。当你把生活过得很充实就没有很多人来找你闲聊,这几年了我还没想过什么叫闲聊的滋味。这个长者用过度关爱的态度,既然是关爱你就恒顺众生,不需要生烦恼,他愈关爱你,你就对他愈恭敬,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你就给他一份,那不是很好?再来,长者有长者的执著,你可以顺著这个缘给他几句提醒,结个法缘也没什么不好。有时候你在听他讲话的时候也是在跟他建立信任,你在听,「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讲他的,你念你的佛,你看他在提供你不被境转的能力。有时候他讲到我的女儿怎么样,我的儿子怎么样,你就可以劝他放下,好,其中时间的掌握还是靠你自己的状况去决定。
「末学有两个小朋友,一个八岁,一个三岁,每天都会背《弟子规》,三岁最近时常说我不背,该如何带领末学三岁的小朋友来继续背诵《弟子规》并且落实?」
好,《弟子规》是拿来做的,而不只是背而已,当你讲解《弟子规》完全在生活当中,完全在家庭的氛围之内,他会觉得很有趣,然后再把德育故事融入《弟子规》教学,他会津津有味,因为你没有跟他讲解,没有抓一些生活教育、机会教育,背久了当然枯燥。我们在大陆上课,这些孩子上课都上一个多小时没下课,结果跟他们说「好,今天上到这里,吃饭了」,这些小朋友说「啊!怎么这么快?」你要引人入胜,这些故事要讲的时候要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请问讲学内容要依止什么?是随手拈来还是依照师父经教,或是其他?一开始要怎么做?」
我们还是依照《内典讲座》的做法来修学,依照覆小座的方法。因为我的状况是赶鸭子上架,那时候没人讲《弟子规》我就上了,由於杨老师只给我一个指令,就是你什么都别多想,先讲三百场,我就这样一路讲下来。而在讲课当中时时也是依照圣学的纲领在讲,其实只是我穿插了很多故事在其中而已,因为在讲课当中理事搭配得好,他听起来容易集中,容易吸收。假如我们只讲理,他听久了就昏沉,假如只讲事而没把道理点明白,他听一听就过去了,所以理事要交错,要圆融,这个方法跟谁学的?就是跟老和尚学的。我们真正老老实实依照老和尚的教诲去覆小座,这其中讲课的诀窍你慢慢就掌握了。
我每一次听老和尚讲经,他一个小时里面可能会开三个道理、五个道理,每一次听完以后我们期许自己这三个道理、这五个道理,下一次遇到人我要能把它讲出来,就是用这种态度、状态在吸收,在跟老和尚学习。所以虽然我没有拿稿,但是一讲到布施怎么讲,脑子里就怎么样?财施、法施、无畏施就出来了,财又是内财、外财,然后内财可以举哪些例子,外财可以举哪些例子,都已经在脑子里面了。
因为我这个学习的状态在师资班的时候养成,我们心里想一定要赶快考上,不然不能利益学生,而时间又这么的短暂,只剩四个多月,所以每一个老师讲的内容我当下一定要学会,假如没学会我一定赶快跑去问他,而他假如赶场已经消失无踪,我一定去找一个这一科学得最好的同学来请教,就是这样的状态一直延伸到听经也好,做事也好,与人学习也好。我常常跟大陆这些老师说,当他们在台上讲课的时候,我可能是在台下最专心的学生,为什么?因为我的经验有限,我的人面不广,透过每一个人亲身的体会、例子可以广修供养给大众,让每一个家长醒悟,让每一个老师能够提起使命,这些例子我每天要睁大了眼,张大了耳朵搜集,所以我爸爸说我的耳朵变大了,因为顺风耳常常要放出去注意听。一个人的境界要提升,根源还在慈悲为本,你有那一份帮助众生的急迫性,你的状态提升得就会快,好。
「请教老师是如何拥有一张灿烂的笑容?」
我真的被你们打败。
「如同太阳般发光发热。」
我怎么突然会朗诵起来?
「照亮我们,却又像清晨朝露般晶莹剔透,望眼欲醉,是天性使然,亦或佛法长时薰修自性显露?」
相由心生,心里假如没有一件烦的事情,自然笑得就灿烂了,所以根源还在要放下烦恼、习气。然后要想想「众生皆是宿善友」,每一个人都是我们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每一个人来了我们身边,我们都有机会让他听闻念佛法门,听闻圣教,能够当生成就佛法,想到这件事就很高兴,所以每一个人来你要笑得灿烂,因为那一个灿烂可能会成就一尊佛,那你就会笑得很灿烂了。
因为我那时候到观音国小任教,刚好有一位同事他是负责我们员工一些人事资料,他上了四楼给我询问了一下,我就都告诉他,讲完以后他要离去,走了三五步突然回头看我,因为我个性比较内向,所以他这么一看我就很不好意思,我是会脸红的人你们知不知道?结果我说:有什么不对吗?这一位同事说:我从来没有看人笑得这么灿烂的。接著我就跟他说:理得心安,你把宇宙人生的道理都搞明白了,你的心就非常的清净自在,所以我介绍两本书给你看,看完之后你的笑容会愈来愈灿烂。那你看,《认识佛教》不就出去了吗?那你送愈多的经教出去,你就会愈来愈觉得活得很有价值,就会愈来愈灿烂。
「请教老师,如何将普贤十愿确切落实,而且又能灵活运用於日常生活当中?听经闻法很想去落实,有时又会滞塞不通,就像有手有脚偏偏手脚不够灵活。」
好,普贤十愿如何确切的落实?我们来看第一愿「礼敬诸佛」,从哪里开始礼敬?「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当然从谁开始礼敬?自己的父母。父母礼敬完还要礼敬谁?兄弟姐妹,所有的长辈,所以「入则孝」,再来要「出则悌」,接著一切人皆要礼敬,所以「泛爱众,而亲仁」,那《弟子规》不就教你「礼敬诸佛」?《弟子规》不只教你对人要礼敬,对一切事物都礼敬,这叫《华严经》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我们看「谨」,「朝起早,夜眠迟」,对什么礼敬?对光阴、对生命礼敬。当你对无情众生礼敬,也同样是对有情众生的礼敬,当我们浪费自己的生命,其实已经在糟蹋父母的付出,糟蹋社会、师长的栽培。我们「置冠服,有定位」,我们「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那是对食物、对物品的礼敬。而这些食物、物品又来自於哪里?来自於众人的付出,来自於父母辛苦的工作,都应该礼敬。
而心即是道,那我们心要时时在觉悟之中才是真正要修好道,当我们面对一个无情的众生都能一样恭敬,把它擦干,把它摆好,你当下的心还是恭敬自在。情与无情都是在历练我们的存心,人人时时观照自己有没有真诚,有没有清净,有没有平等、正觉、慈悲。当我们看到这些食物,没有吃觉得很浪费,赶快把它吃掉,这就是你的心在惜福,在恭敬一切。可是也不能因为要把菜吃完,然后把胃都撑坏了,这样的例子多不多?太多了,要适中。最好是煮饭的人能够依据,因为家里的人熟了,每天在一起相处,饭的量、菜的量可以掌握住,像我在家里吃饭,每一次都是亮晶晶,清洁溜溜都吃完,因为我母亲她会掌控菜的量。我在杨老师家吃饭也是这样,杨老师也都是会抓那个量,每一次都是吃得很干净,然后老师煮,我去洗碗,分工合作,好。这叫「礼敬诸佛」。
再来「称赞如来」,要称赞如来我们要首先了解性德的标准在哪,而《弟子规》都是符合德行的要求,只要他做到了《弟子规》,我们都可以「称赞如来」。再来「广修供养」,供养是心境不同而已,我们只要扩宽心量,用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的态度去落实《弟子规》,那你每一句都在「广修供养」,因为你在表演给众生看。当我们在落实《弟子规》,一发觉自己的错误,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懂得马上修正改过,这叫「忏悔业障」,这叫后不再造。所以真正要落实普贤十愿首先先从《弟子规》做起,因为佛陀在「净业三福」已经告诉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而这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的正因,好。
我们不要怕念起,就怕觉悟太迟而已,要愈挫愈勇。有了错没关系,赶快再改,你能坚持不懈的改过,慢慢境界就会转过来了,好,当然也要对自己有信心。那有一些同参道友我们也可以要求他多多给我们一些提醒,给我们一些叮咛,当你有一份「闻誉恐,闻过欣」的态度,你的身旁也会增加很多的助力,好。第一个问题:
「请问老师对於刚接触《弟子规》的教师要如何在班级教育或学校教育中活用,并落实在学生的学习之中?」
这处事做人跟生活是息息相关,那我们如何在生活当中那么敏锐的抓住这个机会点,一定要老师自己做到《弟子规》。你很恭敬的人一看到人家有言语行为不敬,你马上就有感觉,就好像说你那一把尺已经很准了,一有偏失你马上知道偏在哪,那个机会点你就抓住了。所以首先要老师自己先身教,也是遵循读诵受持、为人演说,也让学生要读诵,他熟悉了,这《弟子规》就变成大家的共通语言,一起遵守,那个环境的力量也会形成,好,那你自然而然跟他们沟通就很方便。而这个读诵你可以化整为零,也可以固定二十分钟来念,依你自己的教学现况来判断,假如没有那么长的时间,每一节课只要你上课,或者科任课,科任老师可以接受,在打钟以后老师还没到以前,先一起读《弟子规》,那学生的精神就很专注,等老师来了他浮躁的情绪也缓和下来,那上课就很好上。让每一节课一开始都先念《弟子规》,念经典,融入你的班级经营当中。第二:
「儿子已经三十四岁了,与媳妇住在娘家,很少回来与父母相处,去年起接触《弟子规》小有受用,但不知如何与儿媳分享,因为儿子早已养成一言九顶的习惯。言教不是好方法,身教也看不到,请问蔡老师,除身教外,还有好方法让儿媳性本善的种子早点发芽?」
好,我们不要先想自己需要什么,先想对方需要什么。请问儿媳最需要的是什么?当然我不知道,你要了解。而我们可以推断,只要她有小孩了,她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如何把孩子教好,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把VCD送给她,当她看完以后她会反省,她会去想,我现在假如不孝顺公公婆婆,以后我的儿子也不会孝顺我,慢慢她的思想观念有转变,缘分就会转动,先从她需要的去帮助她,去促成她,好。
「为何净空老法师要我们不看电视报导、不看报纸?」
你怎么问我这种问题?为什么?防止污染,定功还没到的时候要有自知之明,而说实在话,那些电视报导的事只会让你的心愈来愈烦躁、惶恐。你看我也两年没有看电视了,不是活得好好的?只要有什么天大的事还是会到我的什么?耳朵里来,又不受污染,该知道的还是知道,那有什么不好。
「辅导他人的小孩《弟子规》,但家长都不配合,而且一星期才教他们一次,是否有辅导方法,譬如出些功课使他们在家里天天做?」
教《弟子规》是家长的事情,还有老师配合,不能只是老师的事情,你要督促家长,这一次回去念,比方说要念一百遍还是多少遍,每一天都要念,家长审核,家长监督,让他也要陪孩子成长。家长的配合度不高,你要教很困难,他那个态度就是都交给你,那很难教,所以不只要教小孩还要教家长,辅导他们为人父母应尽的义务,应有的态度,可以安排作业让他们去叮咛。然后你要顺著推展家长课,因为家长的观念不提升起来,孩子还是不好教,因为他言教、身教做不出来,既然我们有心要做这个事了,就要去想如何把这件事愈做愈圆满。
「如何让败家子、不肖子回头?」
今天是不是大罗神仙下凡?假如济公来了,瞎子马上复明,我告诉你那也不是偶然的,那是什么?那也是当事人无畏布施的因缘成熟了才有用,真正的功夫还得靠自己。
「又如果他已是为人父母的中年人?」
成年的人都很好面子,他假如有小孩了,你也可以从对小孩的教育开始下手。诸位朋友,孩子是缘,你不要每天在那里梦啊梦啊等啊等啊,你把你念佛修持的机缘都怎么样?都耗掉了。好好修,开智慧,开了智慧你还怕你的儿子不回头吗?还怕帮不了他吗?先提升自己重要。
「如何在家庭中落实过能改,放下爱面子的习性?」
很简单,你错了就「对不起,妈妈做错了,下一次你们再严格督促妈妈」,「对不起老公,我做错了,下一次我一定改进」。对不起好不好讲?不好讲也要变好讲。你那个对不起讲下去,孩子不只不会看不起你,他会更尊重你,因为你跟经典讲得一样。我曾经跟我的学生道过一次歉,我那个对不起讲完,抬起头来,他们都很严肃,肃然起敬,害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做,有一点被他们的态度所感动,所震撼。有一个太太学了《弟子规》以后,刚好有一天出了点事,她跟她先生说:对不起,我错了。她先生眼睛瞪很大,他说:你刚刚说什么?这三个字是从我老婆的嘴里出来的吗?第二个问题:
「如何教好《弟子规》?」
诸位朋友,你问这个问题我实在很难过,我这几天上的课,「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当然我们这几天上的课最重要是信心,最重要是存心、态度,至於《弟子规》每一条要怎么讲,请收看每天晚上七点到八点佛教卫视慈悲台,题目叫什么我不知道,「细讲《弟子规》」是吧?「幸福人生讲座」。因为我没看过,所以不知道封面怎么写,那个每一条怎么讲那四十片讲得很详细。那这四千五百年的细讲就在香港那四十片中,而那四十片我们第六天下午都会发给大家拿回去。
「可否请老师指导列出十件《弟子规》成就的先后顺序?」
我没有听懂,列出十件《弟子规》成就的先后顺序,还是不懂。他的意思是不是说把《弟子规》做到了,然后是依据什么先后顺序做到的?不过我也没把握。学贵立志,学贵力行,学贵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样做就对了。下面还有一个问题:
「老师什么时候回来授课?」
问我老板。我们在各地讲学的VCD都会挂到大方广文化公益网,您到大方广就知道我现在人在何处,有新讲的这些内容也欢迎诸位朋友能够一起来切磋。
这个问题比较隐私敏感,这个我们有机会私底下再讲,不过这个不是跟我有关系,平生所为之事,无有不可语人者,我们既然已经遇到圣教了,当下、以后的人生就要坦坦荡荡。这个是因为牵扯到那个的问题,所以假如我没有回答你的问题,我们私底下再来讨论,好。
「请问蔡老师对於体罚的看法,谢谢。」
这是非常严肃的问题,也是非常敏感的问题,假如这一个问题讲不好,我下次就没有办法回来讲课了。我们学圣教的人不可以犯法,假如教育部规定不能体罚那就不要体罚,而且说实在话,现在的小学生体罚有没有用?几乎没用,因为现在小学生比较傲慢不恭敬,当一个孩子对你不恭敬,你打他有没有用?你跟他结冤仇而已。一般教育孩子的行为往往在六七岁以前是比较重要的关键,当孩子犯了错,你骂他两句他眼泪就掉下来了,这样的孩子你绝对不用打了。可是假如这个孩子怎么讲,没啥反应,但是只认得一个东西,叫什么?叫棍子,那你就看著办吧。我已经回答完了。
我的外甥在他四岁以前我打过他三次,其中有两次尿了裤子,往后的三年,三四年的时间,我就再也没有再打过他,因为已经有威势,已经有威严,只要我在的地方他都很乖,而且吃饱饭都会「舅舅,我吃完了」,还会拿给我检查。但是现在确实他那个习性已经转过来,他那脾气已经压下来,因为时节因缘你有掌握到就很重要,好。假如一个父亲很有威严,基本上你体罚几乎用不到,我的父亲从小到大没有打过我,可是我很怕他,因为他言行一致,他的德行让我很敬畏,那每一次很生气那个棍子都拿来了,今天我假如不打你实在不可能了,但是因为我知道有一条叫好汉不吃眼前亏,所以我马上就很乖,头低下来,我爸爸就打不下去了。
「对於除掉习气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谢谢。」
除掉习气最有效的方法你难道都没有经验吗?我们学佛学了多少年了,连个习气都没有对治掉啊?一个最高原则,随顺佛菩萨教诲而不随顺自己的习气,你能时时守住这个态度,习气慢慢就退掉。人能够时时念恩,不容易退掉,我们每天都念上报四重恩,哪四个恩?父母、师长、众生、国家。这个国家我们要更体会中国的古圣先贤都在国家恩之中。我们只要想想父母这么辛苦栽培我们,我们这一生应该要有所成就,当我们成就了才能帮助我们的父母,你就是没时时把这四重恩放在心上,习气才在那里作用,时时把四重恩提起来,又时时想著要敦伦尽分,诸位朋友,要尽父子有亲的本分容不容易?不容易,你要赶快学习,赶快提升,当你时时都想著如何把这些本分做好,你就没有时间打那么多妄想,好。
「冈山净宗学会欲成立《弟子规》研习课程,应如何筹办?」
上次不是讲了吗?
「人才的培训做法?」
长时薰修。有新的老师,组成教师课程,三个、五个没关系,把每一个人的教学经验互相分享,那一开始假如大家还不大敢这样子讲,可以先看讲课的VCD,那上完以后大家可以分享一下,看这一片我们有什么收获,这一些观念、这一些方法用在教育孩子上可以怎么运用?大家互相相观而善,然后持续学习,每一个礼拜一次,你们人才很快就出来。
「另外要注意哪一些事情?」
其实做事愈简单愈好,不要搞得太复杂。先把小孩的课办起来,然后鼓励要求小孩来上课家长也要到,你才知道回去怎么配合教,家长来听多了,你跟家长接触得也比较频繁,慢慢家长课再把它开起来。只要这三种课程可以持续办下去,学生得利益,老师不断提升,家长也懂得如何把他的家风经营好。下一个问题:
「蔡老师何时有机缘用闽南语将《弟子规》讲述一遍?」
这样子的话我要先去读汉学,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用台语怎么讲?「人必先自侮,而后人侮之」,来,我们念一遍。办得到,但是要有点时间,要我把这些经句都熟练熟练。不过我们现在有一位菩萨出现,这一位菩萨现在正把老和尚的《十善业道经》用台语讲出来,哇,那讲得真好,我看了二十分钟,讲得非常亲切,非常清晰明白,那这个带子应该最近就会出来,你们密切跟华藏净宗学会联系,可以听。假如这一位菩萨他有空的话,可以把《弟子规》用台语讲一遍也可以。
「应多讲些经典教学方法、方式。」
方法跟方式,其实当一个老师有教育的爱心,他会随著他班级的状况去应用,反而是这个为人师的存心、心态有没有摆正确。假如我们一开始教了非常多的方法,而这个心态没有摆正,等挑战来了,他就退回来了,根源还在信心,还在愿心。我再怎么讲得教学方法再仔细,也绝对不会比台南讲的那四十集还仔细,那是一句一句讲,有时候一句讲了二三十分钟的都有。
「儿童心理谘商方法与辅导方法?」
这种谘商跟辅导都是病已经发生了然后才来治疗,假如一个孩子从小他就知道《弟子规》是做人的根本,他就不需要谘商、不需要辅导,对啊。要釜底抽薪,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理智的建立什么时候都不嫌晚。
「亲职教育协谈方法与方式?」
当一个老师他有智慧,当一个老师处处为学生、为家长著想,有了那一份信任的根基在,他又有善巧的方便,自然他就知道要用什么方法,什么方式。我在中国大陆跟这么多的家长接触过,也谈过,但是我没有看过一本亲职教育协谈的书。我们要相信当你把这些理智的纲领都掌握好了,你也可以了解到人的思想观念偏颇在哪,你就会把他导回来。人与人相处的道理还会跳脱《弟子规》吗?还会跳离立身、处世、接物三个大纲领吗?接物当中我们的手册教了什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好,人的心理问题这两个正念可以提起来,他就会去做他该做的,也不会在那里情绪打转,好。这里有讲到实际操演教学法,我们往后两天课程,我会举几个例子把实际教学告诉大家。看到大家也很疲惫了,我们讲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