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三集) 2005/7/27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36-0013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讲到学贵力行,在力行当中也有它的次第、步骤,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里面最重要的一句话,「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我们要先从自己的习气开始改起。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不是四件事,而是几件事?一件事。修身做得彻底,自然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影响力。这几天我们举了几个小孩的例子,他们真的依教奉行了,家庭感动。他们的事迹、事例,我们到各地讲课,所有的人也都引以为榜样,都起而效法,这就达到治国、平天下。
而在整个中国大陆推展中国文化其实并不复杂,我们看到不是孩子不好教,谁不好教?大人。今天太太来学习,学习以后颇有心得,要回去教谁?你们怎么这么有智慧!孩子不是最难教的,先生不好教;或者先生来听课了,回去最重要教谁?教太太。因为大人的成见比较重,习气比较深。当夫妻之间进一步能够达成共识,诸位朋友,共识好不好达成?你们怎么摇头?没信心那不就做不下去了,要有信心,要拿出理智,人之初性本善,人类理智里面最根本的就要有这个信念,这样你很多事情都能够充满动力。
并不难,怎么说?因为夫妻都是希望孩子有成长、孩子有德行,家庭愈来愈和睦,这个共识没有问题吧?有没有问题?目标既然一样,为什么不容易取得共识?不要自己先预设立场。当然,与对方沟通,不是你想讲什么,要先从对方能接受的方式去沟通,不要硬碰硬,要懂得顺势而为。先生做到《弟子规》哪一句,你马上随喜赞叹:你做得真好,一定是孩子的好榜样。他愈来愈觉得自己还不错,有使命感。要善巧去鼓励。不止小孩要鼓励,先生要不要鼓励?也要。你说做家事对孩子的人格身心影响很大,那我们就应该当好榜样,做给小孩子看。
刚好今天你先生心血来潮帮你洗碗,洗了碗以后你走近一看,十个有九个很脏,怎么办?「各相责,天翻地覆;各自责,天清地宁」,不要再指责了,要互相随喜赞叹,家和万事兴。马上把那个唯一一个干净的拿出来,然后走过去用非常欣赏赞叹的眼神。诸位朋友,这样的眼神你多久没有拿出来了?是不是从结婚以后就拿不出来了?你看,这就是人的分别,要时时像初心一样、像初恋一样,那就会白头偕老。说这个碗洗得真干净,想当年我第一次洗也不可能洗那么干净,你先生说好,明天我再帮你洗。要顺势而为,一片真诚,慢慢因为有共同的目标,共识的建立,不要想得太困难。
因为我接触太多家长,他们谈话都说「老师,你讲的很对,你讲的很有道理,但是…」,我如果听到「但是」,还没做就预设立场,人的问题就在这里。做的都没啥问题,问题都怎么出来的?想出来的,真的。有两个和尚要去南海拜南海观音,一个很穷,一个很有钱。这个富和尚还在那里张罗,走了一段路之后到哪个驿站休息,在那里规划,地图还买了好几张。这位穷和尚啥也没有,只有一个钵、一根锡杖,他就出发了。因为走的当下遇到问题就解决,解决完之后智慧长了,更多的能力可以应对。走了一段时间终於到了南海拜观音,这位穷和尚回到故乡,这个富和尚还没出发,还在想一大堆,就是要这些条件都具备了,我才能走。我们常常在谈话当中,「假如我先生怎么样了,我就能怎么样」、「假如某某同事怎么样了,那我就能怎么样」,都先要求谁?要求别人,不要求自己,问题就卡在自己的执著当中,而不是时时去想到我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付出,我多做一点。好,我们不要预设立场。
我在海口推展,确实,因为我这个人脑筋比较简单,没很复杂,看到真相是大人是关键,大人不学好,小孩怎么教也没用,因为大人不学好,你教孩子做人要这样做,他回到家里,在学校看老师、看父母,学的是这样,做怎么做这样,他心里服不服?不服气。做了以后再说叫圣人,说了以后能做到叫贤人,说了以后做不到叫骗人。小孩子希不希望被人家骗?你自己被人家骗舒不舒服?那绝对是敢怒不敢言,但是到最后一定会爆发。我们把重点没摆在小孩,摆在老师跟家长。为什么要跟老师上课?因为他是教育从业人员,他有一定的根基,只要他学好了,他可以跟几十个家庭做沟通,这样就可以全面铺开。家长学会了,他也懂得跟老师配合,亲师合作,事半功倍。方向抓出来了,就开始办。
三种课程,第一个先办儿童课程,因为你教他的孩子他欢喜,这叫「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当他的孩子来上课,回去给他端洗脚水,他高兴,回去给他捶背,他欢喜。生了欢喜以后好说话,说这些观念我们必须长期学习,好好配合,这样成就孩子更快,家长开始来上课了。从十个、二十个,上了半年以后变成快两百个人。从这里我们发现家长不是不愿意教好孩子,他是没方法,整天在那里干著急。因为你上了小孩的课你就开始累积教学经验,一有教学的经验你跟家长沟通都是实力,都是真实的功夫,家长听了很佩服。你在累积跟家长上课的经验以后,那教学对学生也好、对家长也好,这经验就愈来愈多。
而全面落实德行的教育在一般教育从业人员不多了,虽然我们不见得是师范院校毕业的,但是只要我们全心全意去落实德行,教导德行教育,你的经验会积累得比他还快。当这些家长本身就是老师,或这些家长把他的孩子、老师都带来了,你就开始有机会跟第一线的老师接触。接触了,第三个课程水到渠成,开老师课。我师范院校也才念一年,用心才是专业,诚心就有方法,你真正用心了,经验的积累很快的。我真正教书的时间是两年半,但是我们很用心在教,我们也把方向抓对了。很多教书教了一辈子,已经退休了,他来对我们这些老师说到,我一辈子教书白教了,因为没有抓到德行的核心。这三种课办下来,自然能够达到移风易俗的效果。
所以诸位朋友,我们也希望每个人回到自己的社区开始办课程,回到自己的公司。一个公司要能够发展的好,最重要的,思想、观念要一致,见和同解,向心力强,团结就是力量。所有做人做事的原则从开始做弟子规建立起来。我在深圳,有些企业家来听课,他们就用弟子规当作整个公司的生活规范,从自己的公司做起。像之前有提到那位律师老板,他也固定时间跟员工讲弟子规,他就说到他还没学弟子规以前,他看到他的下属,心里都想:你们应该多尊重我,应该多礼敬我。当上司的人有没有这种想法?对!你看我给你发薪水。他这样的念头,他说下属很难恭敬他,常常他会觉得下属无礼。
后来学了经典以后,他了解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他不去要求员工对他好,他首先想到我能为员工做些什么,在能力上尽力教导。出差到各地去,都会买当地的名产回来,然后放在桌上:来,大家吃。把公司的气氛经营的像家庭一样,落实弟子规。有一天他突然感受到,以前要求员工尊敬他,反效果,现在根本没有念头想说员工要尊敬他,但是员工却愈来愈恭敬他,这叫道法自然。在公司里面落实,公司像家庭一样,我们为人上司就好像父母、好像兄长一般。当员工结婚了,我们都能够去致意、去祝福,当员工家里有困难,我们能够去协助、帮忙,有这份仁爱之心,相信一定会赢得员工的忠诚,员工的向心力。
有个学校在广东省,它的教务主任来听了五天课,这位教务主任对我们说到,我读大学读了四年,我这四年大学所记的笔记还比不上我这五天上课记的笔记。为什么他记那么多笔记?他说这些观念、这些做法都将让学生得利益。你看他的存心非常好,拼命记重点。他本来是在抽烟的,也已经抽了好多年,他年纪比我还大一点,那五天过程他一口烟也没抽,后来就戒掉了。真是决心重要,可能是他听到了以身作则。
后来我到他们学校去做了一场演讲,他的校长也很支持。有一天报纸上说《弟子规》不能读,《弟子规》是愚孝,《弟子规》说「余力学文」,学习不能摆在后面,学习要摆前面。这对於《弟子规》的深意并不了解。现在很多的现象是不了解的人批评得特别厉害,请问他这么批评的当下,《弟子规》他看过没有?《弟子规》教我们愚孝吗?「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为什么余力学文?今天德行的基础没有扎好,他有更多的学历、知识会干什么?高学历都是高科技犯罪。
一个孩子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无才是次品,这个没听过吗?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无才,次一等,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会造成社会的危机。我们回想一下几千年的历史,祸国殃民者是哪一个?无德有才将危害天下。而第二个有德无才,没关系,只要他有德了,他知道凡是人皆须爱,他知道要利益社会,他会督促自己去学习,他绝对会愈来愈有才华。德是一个人一生学问、事业发展的根源所在。
诸位朋友,你们看我写字、看我画画就知道我有没有才华?没才华,真的,从小到大没参加过什么比赛。刚好在大学三、四年级当中,听了一些演讲,有了一些收获,听到一些健康人生观,挺好的观念,因为有一份热忱的心,希望能利益他人,其他才华都没有了,有了这么一点点对的观念,那就帮助大家。我在学校对面的泡沫红茶店地下室搬了几个椅子,拜托几个学弟、学妺:拜托一下,来听我讲讲课。就从三、四个学弟、学妹开始讲起。本来口才不好,真的,没参加过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我这个台湾国语,怎么可能会轮到我。就这样开始练起,慢慢的能力也有提升,愈有提升我们愈记住「己有能,勿自私」,要把经验无私的告诉别人。有德者必定会有才,这个先后顺序不能搞乱。中国话说「德才兼备」,这句话有意思,有没有说「才德兼备」?代表德为先,才为后。
这个校长刚好家里订了报纸,就有这篇《弟子规》不能读,她的先生拿这篇文章就对她讲,你不能再推《弟子规》了,你再推《弟子规》的话,会犯路线错误。这个路线错误是大陆那边的术语,我们会比较不了解,就是你这么做,到时候主管单位不认同,那你可能得丢乌纱帽了。这位女校长说到,他有他的看法,我的我的责任,把孩子的德行教好,是我当校长的职责。当她把话说完,她的先生看著她说,他说我觉得你特别适合当国家领导人,当这个校长对你太屈就了。
她的学校由於教务主任、校长的推动,后来香港有学校要到广东省做德行教育的交流,广东省就推了这个学校来示范。你看,一个学校也将产生很大的力量。我们从眼前社区、公司还有学校,开始从点画线,从线画面,那我们在不同的点上、因缘上努力付出,等时机成熟了,我们在终点相见,挥挥手。不用到终点,在过程当中,大家时时都有互相交流的机会。我们在庐江,今年底将有五栋大楼落成,「庐江文化教育中心」,欢迎诸位朋友可以到庐江来,大家互相交流经验。好,这是我们提到如何去推动、落实。
而学习的次序,「小学终,至四书」,这本《小学》是宋朝朱熹夫子编的一本书,里面所谈的都是孩子从小对长者应对进退之礼,洒扫应对进退的能力。当他学到这些东西,他在内心里面产生恭敬之心。而这个基础假如没有扎好,直接让他读四书五经,他读了以后跟他的心性没有相应。而教《小学》这个部分,如何处事待人,如何独立生活,如何爱护他人,这个部分没有学,因为这个部分在古代谁教?家庭就教了,当孩子送到私塾以前,这个《小学》都已经落实了。而我们现在家庭教育没做,这个《小学》的功夫、《小学》的学问,你八十岁还没学都得重来,这叫补习教育。我们要审时度势,这个要补好。
假如这些道理没有落实,就好比林则徐先生在他人生的经验当中提了十件事,当这十件事你犯了这些过错,那你的人生将是白忙一场。这是林则徐先生的「十无益」,在十无益当中有两点针对学习,「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一个孩子与人相处行为没有规范的话,纵使他读了很多书,没用,因为跟他的心性不相应,读书无益,要行与心相应才对。再来,「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一个孩子恭敬心没起,先起傲慢,纵使读尽天下之书,也无用,只会卖弄,只会炫耀而已。生活点滴的礼貌统统要落实,生活的整洁、秩序要落实,这都是《小学》最重要的内容教导。
而这本《小学》是在南宋的时候,离现在已经有好几百年,里面很多的词句,因为我翻过,跟现在的社会状况有一点出入,我看的时候差不多六七成、七八成而已,很多句子还不一定看得懂。而我愈看愈感受到,清朝李毓秀李夫子非常仁慈,他把《小学》这本最重要的纲领统统抓到了,又透过孔老夫子的一句话,《论语》学而篇提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抓出了为人处事七个最重要的纲领,他透过这七个纲领编成了《弟子规》,完全跟《小学》相应。
因为是清朝编的书,离我们现在非常的接近,每一句我们都能了解,都容易落实。当把《弟子规》学好了,再来读《四书》,因为学习的方法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一门是掌握圣贤教诲的纲领所在的经典,《弟子规》就是掌握了纲领。当孩子真正把《弟子规》学好了,他再去读《论语》,比方读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当他看到「孝」跟「弟」这两个字,是不是只有两个字?不是,他看到孝这个字脑子里浮现了什么?「父母呼,应勿缓」、「冬则温,夏则凊」,因为他已经落实了,他对孝了解到就是生活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他这个纲领一抓住了,学的每句经文都是落在实处。他读《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他会跟老师讲:老师,这句话就是《弟子规》说的「身有伤,贻亲忧」。《弟子规》所掌握的纲领将有助於他对其他经典道理的领受。好,这是一门。
深入,学问要深入重在解行相应,了解之后要去做,随著你力行的深度,你的理解也会加深加广。确实,你愈做愈会感觉每句经文真是无量义。诸位朋友,当我读到「缓揭帘,勿有声」,每个行为都是存心表现出来,心行一如。请问「缓揭帘,勿有声」是用什么样的心境做这个动作?为什么?深怕这个声响会影响到别人。你看,仁慈之心就在一举手一投足当中落实。有一天我晚上回来,在走路的时候突然想到哪一句?「缓揭帘,勿有声」,走路的声音不要吵到别人,当我打开铁门也会轻轻的开,轻轻的关,因为你已经体谅到不要因为我们的声响而影响到他人的安宁、他人的生活。这一句细心,这一句仁心,不只会在声音当中体现出来,它转化成你的心性以后,你会去考虑不只声音不能影响他人的安宁,我们的言语、我们的行为也不能造成别人的烦恼。你的心愈来愈细,你的心愈来愈设身处地,这是「缓揭帘,勿有声」。这么真正做到,从粗鲁也会变得很细腻。
像我以前也是常常东紫一块、西紫一块,真的,我记得小时候能一个月没有受什么伤,那是很奇怪的事情。在外婆家奔跑,记得有一次滑倒了,头栽下去,两根门牙都不见了。常常都是磕磕碰碰,伤痕累累。突然有一天我想了一下,从接触圣贤教诲以后我就很少再受伤了。学问确实可以变化气质,不是从行为变,是从行为内化以后,心性改变。不只怕揭帘影响别人,「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每个物品我们都应该礼敬使用它。你揭帘的时候,「刷」,那么粗鲁,本来可以用十年的东西,用多久?所以使用任何一个东西要爱护它,不要粗鲁。突然有一天我在穿衣服的时候也会想到什么?「缓揭帘,勿有声」,你给它太大力了,该穿五年的衣服,可能一年就报销了。你会变得愈来愈温柔,这叫一切皆恭敬。不管对有生命的,还是对没生命。这些心理的感受体悟都来自於你要去行,行了体会不同,解的体会就不同,解的愈深行的愈深刻,解行相应。这就好比一个非常良性的循环,互相帮助,好像两个轮子要配合得好,这才能深入。
长时,这个长时是指不间断、不怀疑、还有不夹杂。古代常常说到「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这句话夸不夸张?一点都不夸张,不然你做做实验,你三天都不看经典,三天前先去拍个照,三天以后再来拍拍看;像我假如去做实验,三天以后拍起来,可能像警察局里面那个。因为我们现在的烦恼太多了,不常常用经典提醒,烦恼又丛生,相由心生,这个面相又会变,要每天薰习才行。好,要长时。
我会给朋友开一帖中药,这帖中药很有效,吃了每个人都很有效果,我已经开了一年多了,你们知不知道我的副业是当医生?专门开治标、治本的药,早晚把《弟子规》念一遍。在海口半年下来只有一个人做到。诸位朋友,早晚念一遍能做到的举手?好,谁有相机,把它拍一下,因为「凡出言,信为先」,刚刚举手的人很后悔。其实学问这条路上没有人可以勉强你,学问的成就与否来自於自动自发。你看我这么仁慈,我怎么忍心制造你们的压力?重要的是自己要努力才行。早上念一遍,提醒自己今天这些教诲要落实,晚上念一遍,看看有没有做到,做到的,自己自我鼓励一下。像杨老师,她常常工作很忙,把一些事做好了,她就会泡一杯茶或泡一杯咖啡,然后在那里慢慢的喝,然后对自己讲:你真是很优秀!这么难的事情现在也做完。这个叫自我鼓励,做到了:不错!还没做到的,提醒自己明天再努力。而晚上念一次最好不要在睡前念,因为假如睡前念,有时候睡魔来了就忘记念了。最好是你下完班吃饭以前,就先自我检讨一下,相信你那一碗饭也会吃得很安心。这是长时。
薰修,这个薰就好像拿著檀香在衣服上过几下,这个衣服就有香气。学问没有别的方法,一定要有恒心,持续不断坚持学习。这个修是修正,我们之前提过了,修正自己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而薰要有环境,我们一定要把弟子规转变成家风、转变成企业文化,这样子就能达到团体当中、家庭当中互相学习。所谓「相观而善」,你这句做到了,我跟你学习,那句孩子做到了,我跟孩子学习,整个环境就在薰习了。而这个修,假如你能够回到起心动念处,那这个就是从根本下手。我们起一个念头,要问自己有没有违背弟子规?起一个念头,有没有违背真诚?有没有违背清净、平等心、慈悲的心、觉悟的心?从念头改起,进步就会特别快。好,这是学习的次序、方法。
我们打开手册第一页,我们一起把第一段念一下,预备起:
【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能维系几千年,而未被世界淘汰,无疑是其传统文化教育产生的巨大力量。古人早在《礼记》中就有精辟的见解: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好,这句话重要,不管家庭、不管团体,教学最重要。家庭没有教学,德行落不到实处,家庭富贵了,将是祸患进来了,企业不重视教育,发达以后将会让员工挥霍、奢侈。教育才是家庭、团体以至於社会国家长治久安的大根大本。好,我们接著看第二段,「可惜的是」,预备起:
【可惜的是,近百年来,由於种种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遭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极需靠我们在中华大地上恢复挽救。因为经过几千年的社会实践,证明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确实是维系社会安定和平的强大力量,是国家繁荣兴盛的基础。】
几千年的历史印证,中国文化创造了多次的盛世,离我们最近的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也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强国。清朝为什么强?清朝是属於外来民族统治中国,他们是少数人,居然能统领上亿人,凭的是什么?中国人很老实、很厚道,只要你真正爱护我们,我们不跟你搞种族对立,不搞种族纷争,中国文化内涵的包容性相当的强。清朝因为从康熙以后非常重视中国文化,每天在宫廷里面都讲经典,一讲经典,所有大臣见和同解,万众一心,国家很快就兴盛起来。这个盛世维系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康干盛世。
后来从道光、咸丰以后开始衰弱下来,因为从咸丰以后出现了一个女性同胞,叫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掌握了权力,当她在听到这些讲经的老师在讲解经文,她的内心可能很难受,贪心,怎么又在骂我?瞋恚心,怎么又在讲我?听了很不高兴,就对这些老师说你们明天别来了,中国的经典就没再讲了。一没讲,人的思想乱了,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的诱惑快速席卷,整个朝政就败下来。清朝盛,盛在重视中国文化,清朝的衰,衰在不重视中国文化。诸位朋友,中国人这个衰,应该怎么样?这只龙该醒了吧?醒了没有?好像没醒。要再创中国文化下一个盛世,中国人的扬眉吐气,不是靠军事、武力,靠文化的复兴,将可以利益中国人,又可以利益世界任何一个民族。好,诸位朋友,我们会在哪里?你要参与哪一段?我们共勉之。
好,我们接著把下一段念一遍,预备起:
【在物质文明的今天,古老的东西并不意味著过时。因为智慧、真理是永恒的,历久弥新的。就像太阳,虽是古老,但每天常新,它不仅赋予人类生命、又带来光明和希望。古圣先贤的教育,就像和煦的阳光,普照寰宇,带给人类幸福、美满。】
历久弥新,除了太阳的譬喻,我们另外可以把中国文化譬喻成一棵五千年的大树,这棵大树的树干已经挺立在天地之间五千年。这个树干代表的是中国文化的原理原则,做人的真理,这不会因为时空改变。而这棵五千年的大树,却每一年都发新芽,每一年发新芽就好比每个朝代社会环境都有变化。这棵大树顺应著时节的变化、时代的变迁,依然长出能适应当时候环境、气候的树叶花果。掌握了原理原则,同样需要活学活用,与时俱进,那我们就可以在每个时代开出最灿烂、最美丽的花果。
中国重视礼仪,见到国家领导人,在清朝应该怎么做?三跪九叩。假如现在我们见到领导人,马上跪下去三跪九叩,适不适合?时代变迁,恭敬的心要在,但是礼仪要随著这个时代去活用。不然到时候有个学生跟国家的领导者磕头,他会问这个小朋友谁教的?他说蔡老师教的,那我可能会怎么样?要活学活用。当我们体会到要与时俱进,我们在理解每句经文就不会死在经句上。
《弟子规》从第一句讲到最后一句,最少要花四十个小时。我在台南已经录了一套,诸位朋友不要担心不知道《弟子规》怎么教,而这本书后面就有《弟子规》的易解。台南那四十集,我们现在在佛卫慈悲台有播放,华藏净宗学会在近期之内也会做出来,到时候欢迎大家拿回家切磋研究。这六天的课程,我们最主要要把正确的态度确立,正确的方向抓住,正确的方法、心态学到。好,今天的课我们先上到这边,谢谢大家。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讲到学贵力行,在力行当中也有它的次第、步骤,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里面最重要的一句话,「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我们要先从自己的习气开始改起。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不是四件事,而是几件事?一件事。修身做得彻底,自然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影响力。这几天我们举了几个小孩的例子,他们真的依教奉行了,家庭感动。他们的事迹、事例,我们到各地讲课,所有的人也都引以为榜样,都起而效法,这就达到治国、平天下。
而在整个中国大陆推展中国文化其实并不复杂,我们看到不是孩子不好教,谁不好教?大人。今天太太来学习,学习以后颇有心得,要回去教谁?你们怎么这么有智慧!孩子不是最难教的,先生不好教;或者先生来听课了,回去最重要教谁?教太太。因为大人的成见比较重,习气比较深。当夫妻之间进一步能够达成共识,诸位朋友,共识好不好达成?你们怎么摇头?没信心那不就做不下去了,要有信心,要拿出理智,人之初性本善,人类理智里面最根本的就要有这个信念,这样你很多事情都能够充满动力。
并不难,怎么说?因为夫妻都是希望孩子有成长、孩子有德行,家庭愈来愈和睦,这个共识没有问题吧?有没有问题?目标既然一样,为什么不容易取得共识?不要自己先预设立场。当然,与对方沟通,不是你想讲什么,要先从对方能接受的方式去沟通,不要硬碰硬,要懂得顺势而为。先生做到《弟子规》哪一句,你马上随喜赞叹:你做得真好,一定是孩子的好榜样。他愈来愈觉得自己还不错,有使命感。要善巧去鼓励。不止小孩要鼓励,先生要不要鼓励?也要。你说做家事对孩子的人格身心影响很大,那我们就应该当好榜样,做给小孩子看。
刚好今天你先生心血来潮帮你洗碗,洗了碗以后你走近一看,十个有九个很脏,怎么办?「各相责,天翻地覆;各自责,天清地宁」,不要再指责了,要互相随喜赞叹,家和万事兴。马上把那个唯一一个干净的拿出来,然后走过去用非常欣赏赞叹的眼神。诸位朋友,这样的眼神你多久没有拿出来了?是不是从结婚以后就拿不出来了?你看,这就是人的分别,要时时像初心一样、像初恋一样,那就会白头偕老。说这个碗洗得真干净,想当年我第一次洗也不可能洗那么干净,你先生说好,明天我再帮你洗。要顺势而为,一片真诚,慢慢因为有共同的目标,共识的建立,不要想得太困难。
因为我接触太多家长,他们谈话都说「老师,你讲的很对,你讲的很有道理,但是…」,我如果听到「但是」,还没做就预设立场,人的问题就在这里。做的都没啥问题,问题都怎么出来的?想出来的,真的。有两个和尚要去南海拜南海观音,一个很穷,一个很有钱。这个富和尚还在那里张罗,走了一段路之后到哪个驿站休息,在那里规划,地图还买了好几张。这位穷和尚啥也没有,只有一个钵、一根锡杖,他就出发了。因为走的当下遇到问题就解决,解决完之后智慧长了,更多的能力可以应对。走了一段时间终於到了南海拜观音,这位穷和尚回到故乡,这个富和尚还没出发,还在想一大堆,就是要这些条件都具备了,我才能走。我们常常在谈话当中,「假如我先生怎么样了,我就能怎么样」、「假如某某同事怎么样了,那我就能怎么样」,都先要求谁?要求别人,不要求自己,问题就卡在自己的执著当中,而不是时时去想到我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付出,我多做一点。好,我们不要预设立场。
我在海口推展,确实,因为我这个人脑筋比较简单,没很复杂,看到真相是大人是关键,大人不学好,小孩怎么教也没用,因为大人不学好,你教孩子做人要这样做,他回到家里,在学校看老师、看父母,学的是这样,做怎么做这样,他心里服不服?不服气。做了以后再说叫圣人,说了以后能做到叫贤人,说了以后做不到叫骗人。小孩子希不希望被人家骗?你自己被人家骗舒不舒服?那绝对是敢怒不敢言,但是到最后一定会爆发。我们把重点没摆在小孩,摆在老师跟家长。为什么要跟老师上课?因为他是教育从业人员,他有一定的根基,只要他学好了,他可以跟几十个家庭做沟通,这样就可以全面铺开。家长学会了,他也懂得跟老师配合,亲师合作,事半功倍。方向抓出来了,就开始办。
三种课程,第一个先办儿童课程,因为你教他的孩子他欢喜,这叫「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当他的孩子来上课,回去给他端洗脚水,他高兴,回去给他捶背,他欢喜。生了欢喜以后好说话,说这些观念我们必须长期学习,好好配合,这样成就孩子更快,家长开始来上课了。从十个、二十个,上了半年以后变成快两百个人。从这里我们发现家长不是不愿意教好孩子,他是没方法,整天在那里干著急。因为你上了小孩的课你就开始累积教学经验,一有教学的经验你跟家长沟通都是实力,都是真实的功夫,家长听了很佩服。你在累积跟家长上课的经验以后,那教学对学生也好、对家长也好,这经验就愈来愈多。
而全面落实德行的教育在一般教育从业人员不多了,虽然我们不见得是师范院校毕业的,但是只要我们全心全意去落实德行,教导德行教育,你的经验会积累得比他还快。当这些家长本身就是老师,或这些家长把他的孩子、老师都带来了,你就开始有机会跟第一线的老师接触。接触了,第三个课程水到渠成,开老师课。我师范院校也才念一年,用心才是专业,诚心就有方法,你真正用心了,经验的积累很快的。我真正教书的时间是两年半,但是我们很用心在教,我们也把方向抓对了。很多教书教了一辈子,已经退休了,他来对我们这些老师说到,我一辈子教书白教了,因为没有抓到德行的核心。这三种课办下来,自然能够达到移风易俗的效果。
所以诸位朋友,我们也希望每个人回到自己的社区开始办课程,回到自己的公司。一个公司要能够发展的好,最重要的,思想、观念要一致,见和同解,向心力强,团结就是力量。所有做人做事的原则从开始做弟子规建立起来。我在深圳,有些企业家来听课,他们就用弟子规当作整个公司的生活规范,从自己的公司做起。像之前有提到那位律师老板,他也固定时间跟员工讲弟子规,他就说到他还没学弟子规以前,他看到他的下属,心里都想:你们应该多尊重我,应该多礼敬我。当上司的人有没有这种想法?对!你看我给你发薪水。他这样的念头,他说下属很难恭敬他,常常他会觉得下属无礼。
后来学了经典以后,他了解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他不去要求员工对他好,他首先想到我能为员工做些什么,在能力上尽力教导。出差到各地去,都会买当地的名产回来,然后放在桌上:来,大家吃。把公司的气氛经营的像家庭一样,落实弟子规。有一天他突然感受到,以前要求员工尊敬他,反效果,现在根本没有念头想说员工要尊敬他,但是员工却愈来愈恭敬他,这叫道法自然。在公司里面落实,公司像家庭一样,我们为人上司就好像父母、好像兄长一般。当员工结婚了,我们都能够去致意、去祝福,当员工家里有困难,我们能够去协助、帮忙,有这份仁爱之心,相信一定会赢得员工的忠诚,员工的向心力。
有个学校在广东省,它的教务主任来听了五天课,这位教务主任对我们说到,我读大学读了四年,我这四年大学所记的笔记还比不上我这五天上课记的笔记。为什么他记那么多笔记?他说这些观念、这些做法都将让学生得利益。你看他的存心非常好,拼命记重点。他本来是在抽烟的,也已经抽了好多年,他年纪比我还大一点,那五天过程他一口烟也没抽,后来就戒掉了。真是决心重要,可能是他听到了以身作则。
后来我到他们学校去做了一场演讲,他的校长也很支持。有一天报纸上说《弟子规》不能读,《弟子规》是愚孝,《弟子规》说「余力学文」,学习不能摆在后面,学习要摆前面。这对於《弟子规》的深意并不了解。现在很多的现象是不了解的人批评得特别厉害,请问他这么批评的当下,《弟子规》他看过没有?《弟子规》教我们愚孝吗?「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为什么余力学文?今天德行的基础没有扎好,他有更多的学历、知识会干什么?高学历都是高科技犯罪。
一个孩子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无才是次品,这个没听过吗?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无才,次一等,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会造成社会的危机。我们回想一下几千年的历史,祸国殃民者是哪一个?无德有才将危害天下。而第二个有德无才,没关系,只要他有德了,他知道凡是人皆须爱,他知道要利益社会,他会督促自己去学习,他绝对会愈来愈有才华。德是一个人一生学问、事业发展的根源所在。
诸位朋友,你们看我写字、看我画画就知道我有没有才华?没才华,真的,从小到大没参加过什么比赛。刚好在大学三、四年级当中,听了一些演讲,有了一些收获,听到一些健康人生观,挺好的观念,因为有一份热忱的心,希望能利益他人,其他才华都没有了,有了这么一点点对的观念,那就帮助大家。我在学校对面的泡沫红茶店地下室搬了几个椅子,拜托几个学弟、学妺:拜托一下,来听我讲讲课。就从三、四个学弟、学妹开始讲起。本来口才不好,真的,没参加过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我这个台湾国语,怎么可能会轮到我。就这样开始练起,慢慢的能力也有提升,愈有提升我们愈记住「己有能,勿自私」,要把经验无私的告诉别人。有德者必定会有才,这个先后顺序不能搞乱。中国话说「德才兼备」,这句话有意思,有没有说「才德兼备」?代表德为先,才为后。
这个校长刚好家里订了报纸,就有这篇《弟子规》不能读,她的先生拿这篇文章就对她讲,你不能再推《弟子规》了,你再推《弟子规》的话,会犯路线错误。这个路线错误是大陆那边的术语,我们会比较不了解,就是你这么做,到时候主管单位不认同,那你可能得丢乌纱帽了。这位女校长说到,他有他的看法,我的我的责任,把孩子的德行教好,是我当校长的职责。当她把话说完,她的先生看著她说,他说我觉得你特别适合当国家领导人,当这个校长对你太屈就了。
她的学校由於教务主任、校长的推动,后来香港有学校要到广东省做德行教育的交流,广东省就推了这个学校来示范。你看,一个学校也将产生很大的力量。我们从眼前社区、公司还有学校,开始从点画线,从线画面,那我们在不同的点上、因缘上努力付出,等时机成熟了,我们在终点相见,挥挥手。不用到终点,在过程当中,大家时时都有互相交流的机会。我们在庐江,今年底将有五栋大楼落成,「庐江文化教育中心」,欢迎诸位朋友可以到庐江来,大家互相交流经验。好,这是我们提到如何去推动、落实。
而学习的次序,「小学终,至四书」,这本《小学》是宋朝朱熹夫子编的一本书,里面所谈的都是孩子从小对长者应对进退之礼,洒扫应对进退的能力。当他学到这些东西,他在内心里面产生恭敬之心。而这个基础假如没有扎好,直接让他读四书五经,他读了以后跟他的心性没有相应。而教《小学》这个部分,如何处事待人,如何独立生活,如何爱护他人,这个部分没有学,因为这个部分在古代谁教?家庭就教了,当孩子送到私塾以前,这个《小学》都已经落实了。而我们现在家庭教育没做,这个《小学》的功夫、《小学》的学问,你八十岁还没学都得重来,这叫补习教育。我们要审时度势,这个要补好。
假如这些道理没有落实,就好比林则徐先生在他人生的经验当中提了十件事,当这十件事你犯了这些过错,那你的人生将是白忙一场。这是林则徐先生的「十无益」,在十无益当中有两点针对学习,「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一个孩子与人相处行为没有规范的话,纵使他读了很多书,没用,因为跟他的心性不相应,读书无益,要行与心相应才对。再来,「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一个孩子恭敬心没起,先起傲慢,纵使读尽天下之书,也无用,只会卖弄,只会炫耀而已。生活点滴的礼貌统统要落实,生活的整洁、秩序要落实,这都是《小学》最重要的内容教导。
而这本《小学》是在南宋的时候,离现在已经有好几百年,里面很多的词句,因为我翻过,跟现在的社会状况有一点出入,我看的时候差不多六七成、七八成而已,很多句子还不一定看得懂。而我愈看愈感受到,清朝李毓秀李夫子非常仁慈,他把《小学》这本最重要的纲领统统抓到了,又透过孔老夫子的一句话,《论语》学而篇提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抓出了为人处事七个最重要的纲领,他透过这七个纲领编成了《弟子规》,完全跟《小学》相应。
因为是清朝编的书,离我们现在非常的接近,每一句我们都能了解,都容易落实。当把《弟子规》学好了,再来读《四书》,因为学习的方法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一门是掌握圣贤教诲的纲领所在的经典,《弟子规》就是掌握了纲领。当孩子真正把《弟子规》学好了,他再去读《论语》,比方读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当他看到「孝」跟「弟」这两个字,是不是只有两个字?不是,他看到孝这个字脑子里浮现了什么?「父母呼,应勿缓」、「冬则温,夏则凊」,因为他已经落实了,他对孝了解到就是生活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他这个纲领一抓住了,学的每句经文都是落在实处。他读《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他会跟老师讲:老师,这句话就是《弟子规》说的「身有伤,贻亲忧」。《弟子规》所掌握的纲领将有助於他对其他经典道理的领受。好,这是一门。
深入,学问要深入重在解行相应,了解之后要去做,随著你力行的深度,你的理解也会加深加广。确实,你愈做愈会感觉每句经文真是无量义。诸位朋友,当我读到「缓揭帘,勿有声」,每个行为都是存心表现出来,心行一如。请问「缓揭帘,勿有声」是用什么样的心境做这个动作?为什么?深怕这个声响会影响到别人。你看,仁慈之心就在一举手一投足当中落实。有一天我晚上回来,在走路的时候突然想到哪一句?「缓揭帘,勿有声」,走路的声音不要吵到别人,当我打开铁门也会轻轻的开,轻轻的关,因为你已经体谅到不要因为我们的声响而影响到他人的安宁、他人的生活。这一句细心,这一句仁心,不只会在声音当中体现出来,它转化成你的心性以后,你会去考虑不只声音不能影响他人的安宁,我们的言语、我们的行为也不能造成别人的烦恼。你的心愈来愈细,你的心愈来愈设身处地,这是「缓揭帘,勿有声」。这么真正做到,从粗鲁也会变得很细腻。
像我以前也是常常东紫一块、西紫一块,真的,我记得小时候能一个月没有受什么伤,那是很奇怪的事情。在外婆家奔跑,记得有一次滑倒了,头栽下去,两根门牙都不见了。常常都是磕磕碰碰,伤痕累累。突然有一天我想了一下,从接触圣贤教诲以后我就很少再受伤了。学问确实可以变化气质,不是从行为变,是从行为内化以后,心性改变。不只怕揭帘影响别人,「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每个物品我们都应该礼敬使用它。你揭帘的时候,「刷」,那么粗鲁,本来可以用十年的东西,用多久?所以使用任何一个东西要爱护它,不要粗鲁。突然有一天我在穿衣服的时候也会想到什么?「缓揭帘,勿有声」,你给它太大力了,该穿五年的衣服,可能一年就报销了。你会变得愈来愈温柔,这叫一切皆恭敬。不管对有生命的,还是对没生命。这些心理的感受体悟都来自於你要去行,行了体会不同,解的体会就不同,解的愈深行的愈深刻,解行相应。这就好比一个非常良性的循环,互相帮助,好像两个轮子要配合得好,这才能深入。
长时,这个长时是指不间断、不怀疑、还有不夹杂。古代常常说到「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这句话夸不夸张?一点都不夸张,不然你做做实验,你三天都不看经典,三天前先去拍个照,三天以后再来拍拍看;像我假如去做实验,三天以后拍起来,可能像警察局里面那个。因为我们现在的烦恼太多了,不常常用经典提醒,烦恼又丛生,相由心生,这个面相又会变,要每天薰习才行。好,要长时。
我会给朋友开一帖中药,这帖中药很有效,吃了每个人都很有效果,我已经开了一年多了,你们知不知道我的副业是当医生?专门开治标、治本的药,早晚把《弟子规》念一遍。在海口半年下来只有一个人做到。诸位朋友,早晚念一遍能做到的举手?好,谁有相机,把它拍一下,因为「凡出言,信为先」,刚刚举手的人很后悔。其实学问这条路上没有人可以勉强你,学问的成就与否来自於自动自发。你看我这么仁慈,我怎么忍心制造你们的压力?重要的是自己要努力才行。早上念一遍,提醒自己今天这些教诲要落实,晚上念一遍,看看有没有做到,做到的,自己自我鼓励一下。像杨老师,她常常工作很忙,把一些事做好了,她就会泡一杯茶或泡一杯咖啡,然后在那里慢慢的喝,然后对自己讲:你真是很优秀!这么难的事情现在也做完。这个叫自我鼓励,做到了:不错!还没做到的,提醒自己明天再努力。而晚上念一次最好不要在睡前念,因为假如睡前念,有时候睡魔来了就忘记念了。最好是你下完班吃饭以前,就先自我检讨一下,相信你那一碗饭也会吃得很安心。这是长时。
薰修,这个薰就好像拿著檀香在衣服上过几下,这个衣服就有香气。学问没有别的方法,一定要有恒心,持续不断坚持学习。这个修是修正,我们之前提过了,修正自己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而薰要有环境,我们一定要把弟子规转变成家风、转变成企业文化,这样子就能达到团体当中、家庭当中互相学习。所谓「相观而善」,你这句做到了,我跟你学习,那句孩子做到了,我跟孩子学习,整个环境就在薰习了。而这个修,假如你能够回到起心动念处,那这个就是从根本下手。我们起一个念头,要问自己有没有违背弟子规?起一个念头,有没有违背真诚?有没有违背清净、平等心、慈悲的心、觉悟的心?从念头改起,进步就会特别快。好,这是学习的次序、方法。
我们打开手册第一页,我们一起把第一段念一下,预备起:
【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能维系几千年,而未被世界淘汰,无疑是其传统文化教育产生的巨大力量。古人早在《礼记》中就有精辟的见解: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好,这句话重要,不管家庭、不管团体,教学最重要。家庭没有教学,德行落不到实处,家庭富贵了,将是祸患进来了,企业不重视教育,发达以后将会让员工挥霍、奢侈。教育才是家庭、团体以至於社会国家长治久安的大根大本。好,我们接著看第二段,「可惜的是」,预备起:
【可惜的是,近百年来,由於种种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遭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极需靠我们在中华大地上恢复挽救。因为经过几千年的社会实践,证明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确实是维系社会安定和平的强大力量,是国家繁荣兴盛的基础。】
几千年的历史印证,中国文化创造了多次的盛世,离我们最近的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也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强国。清朝为什么强?清朝是属於外来民族统治中国,他们是少数人,居然能统领上亿人,凭的是什么?中国人很老实、很厚道,只要你真正爱护我们,我们不跟你搞种族对立,不搞种族纷争,中国文化内涵的包容性相当的强。清朝因为从康熙以后非常重视中国文化,每天在宫廷里面都讲经典,一讲经典,所有大臣见和同解,万众一心,国家很快就兴盛起来。这个盛世维系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康干盛世。
后来从道光、咸丰以后开始衰弱下来,因为从咸丰以后出现了一个女性同胞,叫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掌握了权力,当她在听到这些讲经的老师在讲解经文,她的内心可能很难受,贪心,怎么又在骂我?瞋恚心,怎么又在讲我?听了很不高兴,就对这些老师说你们明天别来了,中国的经典就没再讲了。一没讲,人的思想乱了,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的诱惑快速席卷,整个朝政就败下来。清朝盛,盛在重视中国文化,清朝的衰,衰在不重视中国文化。诸位朋友,中国人这个衰,应该怎么样?这只龙该醒了吧?醒了没有?好像没醒。要再创中国文化下一个盛世,中国人的扬眉吐气,不是靠军事、武力,靠文化的复兴,将可以利益中国人,又可以利益世界任何一个民族。好,诸位朋友,我们会在哪里?你要参与哪一段?我们共勉之。
好,我们接著把下一段念一遍,预备起:
【在物质文明的今天,古老的东西并不意味著过时。因为智慧、真理是永恒的,历久弥新的。就像太阳,虽是古老,但每天常新,它不仅赋予人类生命、又带来光明和希望。古圣先贤的教育,就像和煦的阳光,普照寰宇,带给人类幸福、美满。】
历久弥新,除了太阳的譬喻,我们另外可以把中国文化譬喻成一棵五千年的大树,这棵大树的树干已经挺立在天地之间五千年。这个树干代表的是中国文化的原理原则,做人的真理,这不会因为时空改变。而这棵五千年的大树,却每一年都发新芽,每一年发新芽就好比每个朝代社会环境都有变化。这棵大树顺应著时节的变化、时代的变迁,依然长出能适应当时候环境、气候的树叶花果。掌握了原理原则,同样需要活学活用,与时俱进,那我们就可以在每个时代开出最灿烂、最美丽的花果。
中国重视礼仪,见到国家领导人,在清朝应该怎么做?三跪九叩。假如现在我们见到领导人,马上跪下去三跪九叩,适不适合?时代变迁,恭敬的心要在,但是礼仪要随著这个时代去活用。不然到时候有个学生跟国家的领导者磕头,他会问这个小朋友谁教的?他说蔡老师教的,那我可能会怎么样?要活学活用。当我们体会到要与时俱进,我们在理解每句经文就不会死在经句上。
《弟子规》从第一句讲到最后一句,最少要花四十个小时。我在台南已经录了一套,诸位朋友不要担心不知道《弟子规》怎么教,而这本书后面就有《弟子规》的易解。台南那四十集,我们现在在佛卫慈悲台有播放,华藏净宗学会在近期之内也会做出来,到时候欢迎大家拿回家切磋研究。这六天的课程,我们最主要要把正确的态度确立,正确的方向抓住,正确的方法、心态学到。好,今天的课我们先上到这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