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精彩人生从《弟子规》开始 - 蔡礼旭老师主讲
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精彩人生从《弟子规》开始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五集)  2005/6/3  巴黎粤海酒店  档名:52-130-0015

  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刚刚我们提到现在家长也好,老师也好,老板也好,都觉得小孩、学生、员工不受教,不好带。当我们能记住圣贤的一句教诲,时时能够用这句来观照,我们确实可以达到「德日进,过日少」,真正就像商汤所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哪一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有什么事情不顺利的时候,不要先责怪他人,应该先自我反省。

  刚刚我们也提到,别人对不对不是第一重要的事,我们自己有没有先做好,尽本分,才是我们首当要专注的一个关键所在。中国文化有三宝,叫君、亲、师。「君」刚刚我们也提到,是领导者;「亲」是指父母、亲人;「师」是老师,他们背后都有很深的一种处世态度含摄在里面。君者,领导者最重要的要怎么样?以身作则,你走在前面要做好表率,这样就能够身先士卒。《论语》里面有一段话也很重要,诸位朋友,我在讲课当中会有把四书、还有一些经句融进去,所以虽然我们的课是在学《弟子规》,事实上你学了几部经典?很多部了,而挑出来的句子都是很重要的。很多人就说:蔡老师,你的脑袋到底装了什么?我告诉诸位一个秘密,我就只会这几句而已,我是赶鸭子上架,被追著打,所以每天背两句赶快就用出来了。

  其中《论语》里面有一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假如我们自己要求别人的都先做到,那纵使你没有命令,他们也会起而效法。就好像前几天举的,这老师都是第一个到学校读经,他也没有叫他的孩子跟著念,这些学生很自然就跟著念了。其身不正,自己都没有做到,订了一大堆规定;儿子你要这样做,你要那样做。虽然你的命令很多,他阳奉阴违,他们最好的日子就是妈妈不在的时候,爸爸出去的时候,这样就很不好。所以身教重要。

  杨老师所带领「大方广」的团队,都没有打卡,也没有要求,但是他们都一直往早睡早起的方向去迈进。什么叫早睡早起?就是早上二、三点睡,早上六、七点起来,叫早睡早起。所以我跟这些同仁在一起真是很汗颜、很丢脸,因为我都比他们早睡,又比他们晚起。所以真的,当杨老师做表率的时候,所有跟在身旁的人会很感动,会跟著起而效法。也很奇怪,当人有这种意志力的时候,好像就充满正气,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要求别人以前先要求自己。接下来提到的,亲是懂得爱护他、关怀他,处处替他著想。师,教诲他,抓住每个机会点,言教、身教。当你把员工看作亲人一样,这个团体就有境教的作用,环境;他那种企业文化、家庭气氛,就有一种环境的教化作用。所以你只要身教、言教,加什么?环境的潜移默化,那给予人的感动就很深。

  我们来观照一下,老板为什么觉得员工不听话?他有没有做到君的角色?假如他自己都迟到,员工会不会守时间?就很难,所以君他不见得有做到。再来,老板有没有做到亲这个角色?你假如只把员工当犬马,员工当然把你当国人、当一般人看,没什么两样。所以反照一下,君做到了吗?亲做到了吗?师做到了吗?我们起用一个员工,他的经历、他的能力还需要长期的培养,我们有没有把员工的成长放在心上,还是只是一味要求他能力要马上达到什么,毕竟他们也是人。所以有一句话叫「不教而杀,谓之虐」。什么样的人残忍?你都没教他,不是杀死,就是把他炒鱿鱼了,这都是不人道。我曾经也听过,有一个企业刚好遇到一个瓶颈,结果亏了三十亿左右的台币。诸位朋友,你假如亏三十亿会怎么样?你可能从那天开始,不想再爬起来。结果这个企业很有韧性,它依然勇敢往前走,现在也发展得相当好。

  后来有一个也是企业家,就把一本书送给我,就聊到这个企业为什么亏了三十亿台币,后来还可以再站起来。我稍微看了一下这本书,突然了解到,他的老板在每年的重大节庆,春节、中秋节这些节庆当中,整个家族都要拜他的老奶奶。所以代表这个家风有孝道,那也当榜样,当你听到你的老板对母亲这么孝顺,你也会感动。他对於员工的训练有规定一门课,叫《弟子规》,所以我对他特别有好感。你听过哪个企业用《弟子规》教吗?大半都是教什么?专业能力训练而已。所以代表这个企业家他注重的是什么?注重的是员工的品德教育、人格教育,纵使员工离开了他的企业,他也觉得很安慰,为什么?最起码在这段相处过程当中,他有给了员工一辈子受用的东西。所以他有做到亲,不只是要求员工赚钱而已。他之所以能够力挽狂澜,这绝对也不是偶然的,所以老板要反思有没有做亲君师。

  我们当老师的人也要反思,我们老师做到了吗?我们的言教,我们的传道、授业、解惑有没有到定位?假如我们只是教知识跟技能,学生会不会尊重你?很难,所以这个师,一定是要抓到了教育的核心,德行,你才有可能赢得学生对你的遵从。老师有没有把学生当亲人看,还是学生一犯错了,脑子里第一个念头「你怎么又来了」,那这个亲的态度就没有做到。老师有没有做到君?身教,你要求学生的,自己有没有先做到?所以出来教经典有一个好处,因为你说的话,有几十个学生、几百个学生瞪著你看,监督你,当老师的人可以进步得特别快。有一个男老师他就跟学生讲不可以随地吐痰,突然有一天他看到四下无人,往旁边一吐,突然有一句话说:老师,你怎么可以吐痰!那个老师马上冷汗都流下来。纵使学生没有看到,其实当我们言行不一致的时候,内心愈来愈不安,愈来愈不坦荡。所以人生如何痛快?

  「仰不愧於天,俯不祚於人」,这是真乐。孟子说有三乐,第一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父母都能够让我们奉养,兄弟姐妹也没有因为意外而短命,都还一起在生活上互相扶持,这人生第一乐。人生第二乐,刚刚讲俯仰无愧,所以你每天睡得很安稳。假如我们亏心事做多了,好不好睡?不好睡,而且还是癌症、忧郁症的高危险群,纵使你很有钱,那些钱你用的提心吊胆。所以很多人有时候心里很不平衡,说那些贪官那些人怎么都住大房子、开大车子?你们不用不平,弄权一时会凄凉万古,他迟早会东窗事发。而且你不止不要嫉妒他,你还要可怜他,因为他是小人冤枉做小人,他能够贪得到的是他命里有的。但是他本来可以赚一千万,贪到最后只剩多少?可能去了一大半,只有二百万,结果他拿到二百万还在那里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很聪明,用了很多奸计。所以这是很可怜,他把自己的大半福报折损掉,而且又犯了过失,迟早要锒铛入狱。当他还没有犯不可挽回的大错,有机会要把道理跟他说明白,把《了凡四训》介绍给他。所以诸位朋友,你现在出门在外,皮包里面要带几本书,第一本是《弟子规》,我不是卖书的,大家不要误会。这是人生第二乐,坦坦荡荡。

  人生第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诸位朋友,你可不可以有这第三乐?你说我不是当老师的。不尽然,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学生,你是他最重要的第一个老师。我也曾经听一些朋友提到,他说我在事业的过程里面,就是一开始遇到了一个很好的同事,他非常无私,把他很多宝贵的经验,还有他人生的历练,时时的告诉我,时时的提携我,所以我有今天这么高的成就,多亏了他的帮忙。当这位朋友这一席话,他这个同事在他心目当中是什么?是他的贵人,是他的老师。当我们真诚的去对待他人,去帮助他人,你也在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今天我们在团体当中,在公司里面,经验已经积累了一段时间,而一个新进的同仁,他的内心会有什么状态?到一个新的环境当然是忐忑不安,那我们感受到他的不安,进而善於观察,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伸出援手。所以「惠不在大,在乎当厄」。给人的恩惠,最重要是在他刚好需要的时候,人们会觉得记忆深刻。所以孟子的三乐,应该是每个人这一生都可以去经营、去享受。只要我们担任每个角色都能时时用君亲师来观照,相信你在扮演每个不同的角色,都能真正做到敦伦尽本分。

  「大道不器」,大的道理不会只放在某一个地方,而是放诸四海皆准。差一点就差很多了,所以我们依照师长的教诲,不能多一点也不能少一点,大道不器。大的道理,我们来看看,不管你扮演哪个角色都能做君亲师。我们当父亲用君亲师,那你把儿子的角色扮好,要不要用君亲师?要,你当儿子,你当然要爱护你的父母;你当儿子,当你的道德学问比父母高了,要给予引导。所以你要做师,还要做什么?君。因为老人家晚年能幸福,不在於他有多少物质享受,而在於他能把多少烦恼能放得下,烦恼要放得下、要理得心安。而老者戒之在患得患失。人老了假如道理不明白,就会比较贪心,所以这个时候你能够以身教影响父母,以言教点滴的开导,相信父母的晚年也会因为你而更加的清净自在。所以这个君亲师是不管你扮演任何角色,都应该如此。

  我曾经读过一段话,觉得相当的受益,「孝悌为传家之本,勤俭为治家之本,谨慎为保家之本,和顺为齐家之本,诗书为起家之本」。诸位朋友,这段话我们再结合前面的一个观念来看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几件事?你有这样的认知再来看这段话,感觉一样不一样?不一样了。你在看这段话的时候首先第一重要的是什么?修身,所以你要能齐家必然要先修身修好。请问这些我们做到了吗?你要去齐家,首先要先修身,齐家不是你求求得来的,我们看到要孝悌才能传家,所以我们就要先修孝悌。

  勤俭治家之本。「勤为致富本,俭为治家根」,你一个人要有财富要怎么样?勤劳,要能把家庭保得住,不能奢侈。曾国藩先生有提到,家败败在一个「奢」字,奢侈,人败败在一个「逸」字,放逸,好吃懒做。所以你看,有勤有俭家会不会败?不会,你俭就不奢侈,勤就不懒惰,人就不会败。讨人厌,败在一个「骄」字,骄傲了。所以曾国藩先生的话很值得看,他的话都一语中的,准度很高。我们首先要先问自己有没有勤俭。治家需要勤俭,请问治国需不需要勤俭?需要,需不需要孝悌?你在公司里面的气氛能够有孝敬长者,友爱同仁的风气,那你这个公司一定成功。在商朝时候,商纣王很残暴、很奢侈,当时候他身旁有没有贤臣?商纣王身旁有很多贤臣,所以一个人败不要责怪旁边都没有人帮你,最主要是我们没有认真的去受教。

  今天孩子对《弟子规》的教诲没有扎实,以后他愈有成就你可能愈要担心。闽南话说的「树根站得稳,不怕树梢刮台风」,现在树根如果站不稳,长得愈高愈会连根拔起。因为他假如谨慎度不够,他保不了家,保不了事业,所谓守成不易,你可不要在他飞黄腾达的时候在那里:我的儿子真不了起。你可要看得远一点,所以真正能够把事业守到终老的不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根基没扎牢。当初宋朝赵匡胤得天下的时候,大家在那里开庆功宴,只有一个人没有笑,就是他妈妈。这些臣子就过来说:老人家,你儿子当了皇帝,你怎么不高兴?老人家把赵匡胤叫过来,她说:今天臣民能拥护你,改天臣民也可以推翻你,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所以你可要好好的记住。赵匡胤也很孝顺,听完以后跟母亲跪谢。所以这些有成就人的父母,他的眼界一定看得深远。

  当初商纣王买了一双象牙做的筷子送给妲己,大臣箕子一看,他说:商朝必败。看到一双筷子就可以断言商朝必败,厉不厉害?古代人因为他对处世做人非常的清晰,他看举手投足可以断一个年轻人以后有没有出息,你相信吗?相信。有一次李鸿章先生带了三个人要给他的老师曾国藩看,看看哪个是可用之才。刚好李鸿章出去找老师,结果曾国藩已经回来了,也看了这三个人一眼,之后就进他的房,后来李鸿章一跟进,就问:老师,我带你去看三个人,你看看能不能用。曾国藩先生说:不用看了,我已经看过了。他说第一个人不能用,因为他看我的时候很恭敬,当我走过去以后他又左看右看,这是阳奉阴违。再有一个,看我都不敢看,头都低低的,代表这个人老实,有敬畏之心,这样的人给他当后勤最稳。第三个人看到我的时候,目光如炬,没有胆怯,他的正气很稳,所以这个人可以当将帅。所以你看,看一眼就把心性都看明白了。

  但是诸位,能把别人看清楚的根源在哪?要先把自己看清楚,连自己都看不清楚,能看别人吗?所以「欲知人者,必先自知;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我曾经在电视上看过一个广告,是卖刮胡刀的。刚好有一个算老的军官,遇到了一个刚上任的新军官,刚好他们走到盥洗室去,这个老的军官在刮胡子,这个新军官「新官上任三把火」,所以雄纠纠气昂昂走进去,然后也走过来在那里洗手。这个老的军官就对新的军官说:要刮别人的胡子,先把自己的刮干净。他用刮胡子比喻什么?你要要求部属以前首先要要求谁?要求自己。因为这些有智慧的人,对於立身处世的分寸时时都要求自己,所以他一看,这个人没有办法做得到,他就可以断他往后的成就。

  箕子就讲道,当商纣王他们拿著象牙的筷子吃饭,请问会用什么酒杯?会不会拿个玻璃杯来?会拿犀牛角做的玉杯。当他拿著象牙筷、犀牛杯,请问会用什么盘子?应该是金盘、玉盘。那你用金盘、玉盘装什么菜?会不会装个清粥小菜?会装山珍海味。你在吃山珍海味的时候会不会在小木屋里面吃?那你会穿什么衣服?你会不会穿个T恤在那里吃山珍海味?你要穿什么?绫罗绸缎,住的是豪华的宫殿,所以都需要钱。那钱从哪里来?老百姓的民脂民膏。所以一人贪戾,一国起而把他推翻,你要他的钱,他要你的命。所以你看从一个小的动作可以推出来,太奢侈,你奢侈没有勤俭,这个家、这个国不可能维持的下去。

  谨慎才能保家、保国,我们刚刚也提到唐太宗也是战战兢兢,战兢惕励。唐朝有另外一个盛世,但是这个盛世很短,叫做「开元之治」。唐玄宗还没有遇到杨贵妃以前创了开元之治,遇到杨贵妃以后变安史之乱,差一点把天下都亡掉了。幸好唐朝的祖宗有德,感得很多忠臣,尤其在睢阳城有两个忠臣死守,一个是张巡,一个是许远。安禄山的军队本来是势如破竹,结果打到睢阳,他们死守好长一段时间,让唐朝的军队能够喘息再打回江山。

  诸位朋友,安禄山的军队势如破竹,这些官员都读什么书?都读圣贤书。所以一个人的气节、道德什么时候看得清楚?天下太平的时候都看不清楚,真正危难的时候,你才知道什么是忠肝义胆的朋友。老子说「国家昏乱有忠臣,六亲不和有孝慈」,你看现在父不父,子不子,你就可以非常明显看到谁是真正的孝子。那你看唐玄宗只是守不住女色这一关,就可能把天下都搞乱了。其实我们把这件事看得更细微一点,当安史之乱的时候,有多少家庭流离失所,而这些人民当初都是对你这么效忠,你这样对得起他们吗?所以当人能够念念念著别人的栽培,还有亲友的这种恩德,你就会谨慎。

  那安史之乱要怪谁?大军走到半途的时候要求,杨贵妃不自杀,我们不走了。唐玄宗头低低的不说话,后来杨贵妃就自尽。谁错了?诸位朋友,谁是应该负最大责任的人?俗话说「色不迷人人自迷」,假如是尧帝跟舜帝,杨贵妃有没有用?万法因缘所生。杨贵妃只是缘,因在哪?因在唐玄宗好色,他应该负最大的责任,而不是杨贵妃。唐玄宗那时候就没有气魄:是我的错。所以要谨慎。在去年十月分,有一位著名大学的京剧院院长,是上海地区的,他还是上海政府谘询委员之一,帮上海是出谋划策的人,又是一个学校的学院院长,因为嫖妓,所以把他的一生毁掉了。不止毁掉他自己,也毁了学生对他的信任,更毁了国家对他的栽培,他才四十多岁。所以根要扎牢,守成不易。

  很多家长又问,现在传播媒体污染那么多,那我儿子以后我也没把握。你这样担心有没有用?没有用,所以这一帖药不只要自己吃,赶快给你儿子吃。要注意「凡为外所胜者,皆内不足;凡为邪所夺者,皆正不足」,你正气很足,邪气染不上。而一个人的浩然正气从小培养是最好的,他了解「彼说长,此说短」,他了解「斗闹场,绝勿近」,他了解「非圣书,屏勿视」。当他读经典读了五年、十年以后,他正气起来了,只要遇到邪气他会浑身不舒服,他就走了;遇到邪里邪气的女孩子他会受不了。那个免疫系统从小就要把它培养起来,等都十多岁了,当然亡羊补牢,犹未晚矣。所以你的算盘可要打的早一点,这是刚刚提到谨慎也很重要。

  和顺为齐家之本,所谓「家和万事兴」,不只家和万事兴,你的企业和气,和气必能生财。当然这个财不只是钱财的财,也是人才的才,因为你有和气,就能吸引人才加入。而一个祥和的环境,其中的人员能力也能够提升得快,因为环境好,学习就好,这是齐家。诗书为起家之本,一个家族能够兴旺,必然是知书达礼,他才懂得如何做人处世。《朱子治家格言》说「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而当他真正读经典的时候,他才能够形成判断力。

  一个人要能把企业经营好,有一个相当关键的要件,他一定要会用人,一个人会用人的能力从哪里开始培养?从他小时候会不会交朋友。哪有都不会交朋友,突然当了老板就会看人。所以教孩子如何选择朋友重不重要?重要。我曾经看一个报导,一个年轻的少年犯了很严重的罪,电话打到他们家,他母亲接起来说道:绝对不是我儿子。她很肯定,后来到了警察局,一到录笔供的地方一看,犯罪的人是谁?是她儿子。她马上改口说:都是被那些朋友带坏的。你看一下就把责任推掉。万法因缘所生,不好的朋友是缘。诸位朋友,你现在身边有没有坏人?都没有?那你是到了陶渊明的桃花源去了。身旁不可能没有,那你为什么没受影响?是你会判断。

  很多家长还说,你把孩子教得这么善良,以后出去被人家欺负怎么办?所以现代人都是杞人忧天,都担心天会不会塌下来。我们思考事情不要随顺烦恼,因为忧能使人老。然后你烦恼,损害自己,也让家里的人看著你都快乐不起来;然后你一烦恼,对你的下一代也没有帮助,所以要顺著圣贤经典去思考。而圣贤的经典不是说我们被圣贤人牵著鼻子走,不对,因为圣哲人所说的道理不是他发明的,而是每个人本性的善良、本性的智慧当中就有了。所以你愈随顺圣贤教诲,你就会感觉到你的本性愈来愈能够彰显出来,到时候你就会觉得不亦悦乎,到时候你就觉得可以随心所欲不逾矩。

  经典里面就提到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当你的孩子很善良的时候,他会跟什么样的人群在一起?善的人在一起;当他都是恶习气,那招感来的都是一丘之貉。我毕业到现在也已经十年的时间,我也勉强算一个小善人,十年来接触的人那么多,我还没有被人家欺负过。我也在我的外甥身上明白到一个道理,他的母亲二、三岁就开始教他读经典,也把《弟子规》的教诲讲给他听。他到外面跟这些小朋友一起相处,当其他的小朋友骂人,他就会拉拉他妈妈的手,他说:这个小朋友不可以乱骂人。假如小朋友打人,他也会说:他不可以乱打人。他为什么懂得这样判断?因为当你教他孝的时候,他知道什么是善?孝是善,那什么是恶?诸位朋友,我很抱歉,都把你们吓坏了,连这么简单的问题你们都想得这么难。

  孝是善,什么是恶?你们智慧马上就开了。你教他尊重长辈是善,那什么是恶?你教他要爱惜时光,要「置冠服,有定位」,他养成这个自律的习惯,那他同样知道生活得乱七八糟是恶。他知道「凡出言,信为先」,他就知道失信於人是恶,所以他就能够善恶分明。当他能善恶分明,纵使遇到恶的缘,他也不会成恶果,他会知道对这些人要敬而远之。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教他善恶的判断能力,所以一接触到不好的环境跟人,他马上就随波逐流。不能把责任统统推外面去,家庭教育是根本所在,所以培养善恶分明,刻不容缓。

  那天我也遇到一个朋友,他看到我的时候就对我说:蔡老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知道怎么做人,每天就对著那台电脑、电视,动都不动,气得半死,然后对父母讲话还大小声,结果都已经研究所、大学毕业的很多。所以他就说:拜托你一定要好好把这些圣贤的教诲继续讲给这些年轻人听。结果他刚好看了我们在香港讲的片子,一天就看了好几片。看完以后又把他儿子找过来:我这辈子对你都没什么要求,也没有求过你,我只求你陪我看这个。这实在是已经用到没有招数了,其实要不要这样?不要,还是要善巧方便一点。

  不过在跟他聊的这个过程里面,他说他的儿子就是不懂得做人,但是晚上也都没有出去跟人家鬼混,也不抽烟、不喝酒。我就跟他说:你儿子很不简单。他就愣住了,我说:在这么污染的环境,他很有定功不受污染,你有没有看到他的优点?我接著也跟他说:你儿子的内心一定会觉得,我爸爸把我看得最差,我这些朋友都还满欣赏我,所以他对你就有不服气在里面,慢慢就有代沟了。所以教孩子严格要在小,他都已经二十多岁了,要不要很严格?这个时候慢慢要转化一下,要兼顾他的面子,常常跟他像朋友一样,好好商量,好好引导,那也要多多肯定他,不然他看到你,一看到说:我要回房间去了。就钻进他的房间,更没有沟通的机会。确确实实学习善恶分明,每个人都需要,所以我们这堂课叫现前补习,缺的就要赶快来补。

  从这段话我们也可以体会到,确确实实修身、齐家、治国不是三件事,不是四件事,壹是皆以修身为根本。当企业家、当领导者一定要用对人才,所以你会交友,进一步你会用人。那用人有一段话也叙述的相当微妙,「有德有才会爱才,有德无才会用才,无德无才会嫉才」,他会嫉妒别人,「无德有才会害才」。你看祸国殃民的都是无德有才的人;而有德无才的人,他还会不断要求自己要赶快见贤思齐,他会欣赏别人,去跟别人学习,他慢慢才华也会上来。所以选干部最重要的是从哪里去选?一定要看他的德行,而德行的根本在哪?在孝道。现在很多企业家有这个认知的,他要提拔一个主管都先到他的家去看,对父母有没有照顾,对妻儿有没有责任;连这种道义都做不到,他帮你干事绝对自私自利的多。现在有很多的国家政府,也把孝这个条件列入官员的晋升条件之一。当国家政府有这样的认知,也会起而带动全民都有这种修善、修德的心境。好,我们刚刚所提的,都是如何当好一个领导者。那如何当好一个部属,我们下一节课再来说,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