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精彩人生从《弟子规》开始 - 蔡礼旭老师主讲
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精彩人生从《弟子规》开始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二集)  2005/6/2  巴黎粤海酒店  档名:52-130-0012

  诸位朋友,大家好。看到大家的神采飞扬,代表每天都有按时服用这帖中药,药效要发挥得很好,一定要持之以恒才行。不只是早晚持之以恒,更重要的,在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当中,也要提起《弟子规》的教诲,能提的起来你就不会被境转,而能够转境界。有个朋友就跟我提到,他说他最难的就是不讲别人的是非。(怎么这么多人笑得这么灿烂),他早晚读了以后,每次要讲别人的是非,那句「人有短,切莫揭」,就好像一支宝剑一样,就跑进他的脑袋里,所以他马上就止住了这些是非的言语。我自己回想到,很不习惯去论人家的是非,讲一句都觉得浑身不自在。我们不习惯去讲别人的是非,它是一个结果,诸位朋友,原因在哪?原因在家庭教育的根。所以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人格影响,会随著你的年龄增长,体会更深。因为我的父母没有在我们面前谈过哪个朋友的是是非非,所以家里面就常保一种祥和之气。长期在这样的环境薰习,就很不习惯去讲别人的坏话。因为从小学、初中,我父母也很好客,家里有一间公寓,结果我两个姐姐跟我,我们的同学会都是在我们家里开。所以三个姐弟人际关系的能力也由於家长好客,很自然就得到很多的学习跟成长。

  昨天我们提到进谏父母,进谏所有的亲友,应该注意哪些道理。进谏他人首先一定要先观照自己的存心,再来还要观察态度、观察时机、检讨方法,然后再拿出耐性。因为我们骨子里面有很多是不正确的态度跟思想,这也要透过我们常常观照自己才看得清楚。所以第一天我们就问说:你是中国人吗?到底我们骨子里面有多少圣贤的思想,圣贤告诉我们「欲速则不达」。我相信这几天课程下来,很多人已经跃跃欲试,心都快按捺不住,可能回去马上要把儿子拉过来:你给我做好。欲速会有反效果,所以我们还是要冷静对待,孩子的问题假如十多年,你能够花三年把他导正,那你已经是功力很深厚。

  人与人思想都有一个波动,当你的波动很不稳定,他遇到你也会很杂乱;当你的波非常的平稳,他慢慢就会受你影响。你愈急躁,对方绝对不可能静下心来,所以你首先要安住自己的心。要安住自己的心当然道理要先明白,所谓「理得心安」。自己道理要明白,自己要有智慧去应对进退,那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到的。所以我们现在要专注,在回去以后我一定要长期薰修,老老实实的学。很多的朋友、很多老师,他抓到了这个重点,回去以后都是自己当榜样给学生、给孩子看,「为人演说」,演得漂亮才有说的空间;「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劝诫别人应该演在前面,说在后面。

  我们在课程当中也曾经提到「病从口入」,如何吃得健康,也是我们应该要去注意的。假如一个父亲身体不健康,可能整个家庭都会受很大的牵连。所以我们也提到,在近代营养的角度都分析素食比肉食更健康。因为现在的肉食含有太多的荷尔蒙、抗生素,现在很多的女孩子还没十岁,月经就来了,她来得愈早寿命愈短。所以从饮食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现在人有福吗?到底什么是福,人真的要冷静想一想。现在的鸡跟鸭,听说不到一个月就可以拿来宰掉,因为它都是吃这些荷尔蒙的食物,常常又打抗生素。

  人类因为欲望,把很多的不人道加诸在动物身上,但是终归这个恶果会回到谁的身上?还是回到自己。所以这大自然的法则相当奥妙,你打别人一拳,迟早有一天会怎么样?人家抓到时节因缘,一定会回打你一拳。你对别人一个微笑,回回来的是一个微笑。有一只狗冲进了一个房间里面,这个房间四面都是镜子,这只狗脾气很大,马上对著镜子狂吠,结果它狂吠的时候四面八方的狗都怎么样?也对它狂吠。它看到这种情境,不只没有反省自己,反而叫得更厉害,结果迎回来的依然是更严重的狂吠。它就这样叫了十多分钟,后来没声音了,因为它累死了。因为暴怒伤肝,到最后内脏都搞坏了。

  从这个事例当中我们也可以去体会到,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都是如此。当我们的人际关系是处处充满恶言相向,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回光返照,原来我们的笑容很少,嘴巴都往下垂。嘴巴假如往下垂,我们说迎财神,谁可以迎财神?有喜神的人才会迎财神。所以你看,假如我们的脸是这样,你是财神要不要送钱给他?假如你的脸是这样,你看那个金元宝掉下来都滑掉了,留不住,而且会祸不单行;这个元宝掉下来都接得稳稳当当,都不会掉。所以一个人会不会发财,看脸就知道;一个人要找生意的伙伴,你要找哪一个脸孔?当然是找笑脸的。我们从这样子去思考,当我们去残害动物、残害植物,回过头来,损伤的还是自己,所以天道是真理。

  我们了解到,刚刚说的吃素比较健康,因为假如家里面的人不健康,整个家庭都会拖累,所以健康这门课大家也要好好学习。在香港讲的四十片当中,其中有一片是专门讲这个主题,现在时间关系我就不多说。刚好有一位朋友听完以后也很激动,回去以后就跟她先生说,我为了你的健康著想,从今天开始我不煮肉给你吃了。讲得非常慷慨激昂,热血沸腾,这样会不会成功?一个礼拜以后,她非常的沮丧到我们办公室来,一坐下来她就说,我先生真不受教,真没有善根,就抱怨了一段时间。当然在抱怨当中,你就让她这股闷气吐出来,不要阻止她。等到她的苦水都吐完了,我很冷静的对她说,我说:你先生假如得高血压你要负责任。她就一脸惊讶的问我:为什么我要负责任?接著我又说:你先生假如有外遇你也要负责任,你儿子失去父爱你也要负责任。

  接著我就跟她说,我说你不煮给他吃,他有没有吃?她说有,都出去外面吃。外面煮的食物又咸又油,所以吃了三年血压就上升得很高,到时候还得心脏病,那你要不要负责?再来,你已经把他赶出去了,他常常到饭店去吃饭,到时候又碰到很多漂亮的小姐,误入歧途怎么办?所以这个你也要负责。再来,本来好好的爸爸回家吃晚饭,父子之间还常常可以关怀交流,现在晚上都不在了,那父子关系都被你影响。她听一听,觉得很无辜的样子。

  后来我就跟她分析道,我说你当初希望先生少吃肉,这个动机是好还是不好?好的。结果你现在有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没有,走到半路把目的都忘记了,现在只是意气用事,只是情绪做主,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很多事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你一回去就开始可以一点一点跟他讲到吃素的好处,你不要一次回去就讲半个小时,他一听都快要受不了,就一、二句这样讲。然后他认识的人里面有吃素的,你就说那个某某某吃素吃了半年,你看气色多好,年轻了五、六岁,那他就有目标可以学习。然后你要告诉他(女人该温柔的时候要温柔)说:你的健康就是我的幸福,也是孩子的宝藏。他就觉得他愈来愈有价值。然后你本来煮三道肉,过一礼拜变两道,再过一个月以后变一道,最后就润物细无声,都不让他知道。

  但是还有一点很重要,假如你的素菜煮得太难吃,那他也会受不了,所以你要默默的学习如何把素菜煮好。我们看到塞纳河的河面上,有很多的天鹅、绿鸭在那里悠游的划水。你看到悠游的时候,事实上它的双脚拼命的在那里努力,所以你在努力的时候不要被你先生看到,还是表现得神态自若,慢慢他觉得素菜也很好吃。像我就建议她把她先生一起带到我们中心吃饭,中心很多老师煮得很好吃,大伙就一起围著吃饭,边吃旁边的老师就说:素菜好吃吧?她先生说:对对对,很好吃。用团体的力量也会很有影响。慢慢几个月过去,自然而然就吃素。所以劝诫别人要能设身处地,善巧方便。

  人生两件事不能等,第一件事是行孝,第二件事是行善,因为人生在世难免都有吉凶祸福。诸位朋友,你有把握一定可以逢凶化吉,长命百岁的举手;长命百岁比较高,你觉得你一定可以逢凶化吉,一定可以安享天年的举手。怎么这么悲惨?你看我们小的时候听到老人家去世了,都在什么时间?半夜睡了就走了。好死是五福之一,所谓「五福临门」,五福第一福是财富,第二福是健康,第三福是长寿。其实一个人没有健康,有钱、有寿命,有没有用?那叫活受罪。我们看到心血管疾病的病房里面,很多也七十几、八十几了,但是躺在那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躺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结束,那不是真的福,所以要有健康才是真福。第四个福叫好德,一个人的内心非常好善、好德,这是你的福分。其实前面三个福都要从这一福生。假如一个人目前有前面的三福,而没有一种好善、好德之心,其实他是时时在折损自己的福分,他可能是因为祖宗有余德在庇荫。那他这个好德之心没有起来,他的晚年堪忧;再来,他的后代子孙绝不可能带有福分,因为他没有做一个好的榜样,所以这好善好德是核心。

  最后一个是善终,能够终享天年。在这个时代当中很多骂人的话都快变事实,我们以前骂人说「不得好死」,现在要找一个好死的人还真不容易。为什么福分差这么多?所谓「福田靠心耕」,人的心良善之后,自然有福又得善终。一个人要能善终,什么时候开始练功夫?现在就要练,你不要想说,我临终以前再来练放下的功夫,那来不及了。现在你就可以於世无求,什么事都能放得下。但是这个放下不是不管,这个放下是了解到「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你尽力就好,不要太强求。我们要得善终,首先心理要健康,心理一健康,身体也会健康。

  人生有三件事最可悲,叫老年丧子,中年丧夫、丧妻,少年丧父、丧母,这是人生三大悲惨的事。其实这三件事也是一件事,怎么说?当我们不爱惜身体,或者是没有修福分、没有修善行,中年的时候遇到厄难去世了,那父母怎么样?丧子;我们的另一半丧夫、丧妻,我们的孩子丧父、丧母,所以这样的悲剧我们不能让它上演,这样会让很多人肝肠寸断,所以一定要积福分,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凡事都能逢凶化吉。

  诸位看到我也知道我是短命相,其实我差不多三十岁就活不了,真的。我记得三十岁那年,因为有善人在旁边用她的光芒给我保住。三十岁那年我住在杨淑芬老师家,那时候我的身体状况特别不好,就觉得好像浑身无力,开车开一半在高速公路当中还会睡著。睡著以后都是压到高速公路上那个凸出来的一块一块的那个线上,突然惊醒,还心有余悸。所以杨老师每次我开车回高雄去,一路上要给我打二、三通电话,有没有睡著?

  所以一个人的寿命确确实实有定数,但是定数当中有变数。如何「命由我造,福自己求」,这个方法一定要学。我常比喻说人生就像一盘棋,你不要急著拿起棋子来下,你首先要了解下棋的游戏规则,怎么下才能下得有声有色,而这个规则就是断恶修善。在明朝时代,袁了凡先生也很幸运,他有一天在路上遇到了一个长者,姓孔,这个孔先生刚好是中国邵子皇极数的传人,看到他就陪著他一起,一开始的时候询问他:你应该是仕途中人,去念书应该会有成就,为什么不去念书?了凡先生就对他说,因为父亲对他有一分期望,希望他当中医师。后来了凡先生就带著孔先生回自己家里。为什么孔先生肯帮助他?也来自於了凡先生有家教,一定对这个长者有礼貌,所以遇贵人的根源还在礼貌的态度。

  回去以后,他的母亲也是半信半疑,后来把他送去念书。告诉他说他县考第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把他考第几名的名次都算出来了,三处名数皆应。他母亲很惊讶,就要求孔先生说,那你把我儿子一生的命运都算。结果算完以后,命中没有儿子,而且也不可能考上进士,所以了凡先生就觉得这个命都是注定的,没什么好努力的,往后就悠悠放任。幸好祖宗有德,又遇到了另外一个贵人,他刚好去参访云谷禅师,云谷禅师把圣贤的教诲告诉他,《书经》上说的「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中庸》也提到「祸福将至」,一个人是祸是福看哪里就看得出来?「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在《老子》的教诲也提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所以云谷禅师这番开导,了凡先生回去以后也非常积极的断恶修善,命中无子,也生了孩子;命中考不上进士,后来也考上了;命中本来只有五十三岁寿命,他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六十九岁了,后来他活到七十四岁,足足寿命延长了二十一年。

  因为有师长的教诲,我们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虽然短命相,但是还要靠自己努力。我记得有一次我回高雄去,刚好做了一次大放生,在台南安平港,差不多有十多辆卡车。我那时候还在咳嗽当中,那次把这些生灵都放掉以后,我的咳嗽没吃药就好了,那次回来以后气色就慢慢好转过来。所以确确实实人的命运吉凶绝对不向外求。我有一个长者,他有一个朋友在美国工作,刚好在双子星大楼。九一一前一天晚上他怎么睡就是睡不著,翻来覆去,也不知道翻了多久才睡著。而他在这栋大楼服务也几十年的时间(他已经五十岁左右),他从来没有迟到,就是那一天怎么睡都睡不著。隔天一醒过来一看,时间已经太晚了,早餐也没吃,赶快往地铁冲。当他从地铁走出来的时候,刚好看到双子星大楼垮下来。假如按照十多年的正常情况,他在哪里?他就在里面。所以善恶确实在庇荫,也在影响一个人,所以行善必然要及时。

  而他会有这样的感应也是福分所感召,中国很多的圣哲人在面临危难的时候,往往都是能够逃过劫难,所以这个感应确实是真实不虚,感应也时时在我们身上发现。今天你以孝悌传家,感得的就是贤良的子孙;今天你以礼待人,感得的就是人家和气的回报;今天你以认真的态度学《弟子规》,感得的就是进德修业;今天你「凡出言,信为先」,感得的就是大众对你的信任,所以感应是无时不在。

  在元朝时候有一个孝子,刚好元朝发生一个严重的大地震,有一万多户的房屋完全倒塌。而这个地震在他们村庄里面,那个震央一直排山倒海的过来,到孝子李忠的家里整个地震变成两半绕过他们家,等经过他们家以后,整个地震又合成一体,所以地震结束以后,只有他们家没有倒。所以人生绝无侥幸,有善就会感得这样的果报,不止天灾可以去掉,一些祸患也可以感召,也可以化解。

  在明朝时候有一个孝子叫包实夫,他刚好教书空档,要回家事奉他的父母。结果在半途当中遇到一只老虎,老虎把他衣服咬住,带到了一个地方正准备吃他。他这个时候也没有惊慌,他马上跪下来对老虎说:我被你抓是我的命,我不埋怨,但是我的父母都七十多岁了,能否让我奉养父母晚年,我再来给你吃。话讲完,这个老虎就走了。所以万物都是有灵知的,你用真诚去对待,都能够有所感应。

  历代因为孝心善行,免於这些老虎,甚至於很多野兽的危害,能逃过的不胜枚举,所以行善要及时去做,不只为自己,更为了给后代子孙一个好的榜样。司马光先生曾经提到「遗金於子孙,子孙未必能守」,你留很多钱给子孙,子孙未必能守得住,甚至於可能因为钱太多而好逸恶劳;「遗书於子孙,子孙未必会读,不如於冥冥之中留阴德,以为子孙长久之计」。而这个阴德不止庇荫后代,这个阴德在积累的过程,已经都成为子孙效法的榜样。所以范仲淹有留阴德,他也有留处事待人的规范给后代学习。传家有道唯孝悌,能孝悌传家,家风必然可以兴盛不败。

  一个人一生智慧、事业、家业能有所成就,除了父母的养育、教育之外,更重要也要有老师的教诲,老师的提携。所以一个人能顶天立地,都要亏父母跟师长的指导。老师不在五伦之中,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在文字当中似乎不在五伦之中,但是他的实质在五伦的哪一伦?问现在的年轻人他可能接不上,不知道摆哪里,他有可能摆到朋友那里去,因为师道快不见了。而中国文化能承传数千年,最重要的两股力量就是孝道跟师道,所以古代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而当一个学生有这样的态度,他的学业才能有所成就;当他对老师的恭敬不到这样的程度,很有可能慢慢就会阳奉阴违。而阳奉阴违之后,损失最大的不是老师,而是自己。

  我们要感受师道,也可以从古代这些读书人对老师的态度可以略知一二。当孔夫子去世的时候,所有的弟子在夫子的墓旁整整守孝三年。当然这三年不是只在旁边啥事都不做,而是好好静下来,利用这三年的时间把所有师长的教诲,好好再温习,好好再力行。其中有一个弟子不止守了三年,守了六年,就是子贡。因为夫子去世的时候子贡不在鲁国,所以他觉得很遗憾,自己为了感念老师的恩德,另外再加三年。

  古代对老师的恭敬也做到了「慎於始」,当孩子第一次见老师的面,这一分至诚的恭敬就应该要提得起来。所以古代很多的礼仪都有它相当深的价值跟教育意义,只是我们现在人没有静下心来去思考。比方说一个女儿要出嫁,礼仪当中一定会有一个拜别父母的一个礼仪,这个礼仪就相当有意义。我记得我姐夫到我们家来迎娶的时候,所有的仪式结束了,我姐夫带著我姐姐给我父母行跪拜。当我父母坐在那里,我姐姐他们跪下去的那个当下,我父亲的眼泪就流出来。而我父亲当下的一种感受,好像一道光芒一样,射到了我的脑袋里,我跟我的父亲几乎是同时间掉眼泪,我突然觉得跟我父亲非常的接近,我完全可以领受到他当父亲的一种心境。因为女儿二十多岁,好不容易长大成人,也大学毕业,今天也找了一个好的归宿,内心里面才有这么一点点安慰、一点点宽心。而说实在的,父母对子女的这分爱护关怀,会不会因为出嫁而减少?不会。所以那时候我突然觉得为人父母真不容易。当内心有这分明白以后,我也在心里告诉自己,报父母的恩都来不及,哪还可以讲一句忤逆父母的话?我们都於心不忍。确实从那次这个礼仪的一种体会,我也再也没有讲出一句急躁、讲出一句发脾气的言语对父母。

  拜老师的礼仪也是有深远的意义所在。古代拜师,父亲带著孩子到学堂来,父亲在前面,孩子在后面,先对著孔老夫子像行三跪九叩首的礼。结束以后,请老师上座,同样父亲在前,孩子在后,跟老师行三跪九叩礼。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孩子在五、六岁的年龄,最尊敬的人是谁?你看六岁以前,孩子开口机率最高的一句口头禅是什么?我爸爸说、我妈妈说;上了小学以后,我们老师说。所以父母在他的心中是最祟高的。而父母对老师行这么大的礼,他的内心有相当的震撼,父亲都对老师这么恭敬,那我更应该恭敬。

  老师接受学生父亲这个礼,事实上也真是不容易。我记得我第一年教书,有一位学生的奶奶,她爬了四楼上来找她的孙子。一见到我,给我鞠了一个九十度的鞠躬礼,然后对我说:蔡老师你好。她这么恭敬的行礼,我当下内心觉得,我如何对得起老人家这一个躬?所以「老师」两个字从此以后就压在我的肩膀,右边一个老,左边一个师,所以你看我都慢慢驼背起来。我们做人求个问心无愧。当这位长者这样跟我行礼,我突然感受到古代这些老师,在家长、学生行三跪九叩的时候,他确实是如坐针毡。因为读书人念念只想利益别人,绝对没有丝毫想去占别人的存心,更何况是给他三跪九叩。所以那一跪是为了谁?那一跪是为了成全孩子对老师的恭敬之心。所以老师承接了这个大礼,他的内心会觉得,假如不好好把人家的孩子教好,怎么对得起他的父母!

  而为人师者不单是怕对不起他的父母,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读书人的本分是要承先启后,不能把圣贤的教诲断送在自己的手上,这样子对不起老祖宗,也对不起后代子孙。古代在明朝时期有一个贤臣,叫左光斗,左公学问很好,也是忧国忧民。有一次他担任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他希望能在这次考试当中推举能选出很多真正优秀的栋梁之材,所以不等考试他就穿上平民的衣服,微服出巡。诸位朋友,到哪里去探访人才?要不要到酒楼去?那些都是纨裤子弟,考不上。往往都是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种苦读的学子才会有成就。

  俗话也说,所有建功立业的人,都来自贫困的家庭;所有败家丧身者,大都来自富贵之家。这句话当然没有绝对,但是我们从这句话也可以了解到,当家庭富裕的时候,这个时候更重要的是「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一定要让孩子明白道理。而曾国藩先生也说,看一个家庭兴不兴盛看三件事,第一个子孙睡觉睡到几点,假如睡得很晚,这个家家风必败;第二个子孙干不干家事,假如都不干家事,那就会形成懒惰的习惯,就会好逸恶劳,那这个家风一定败;第三件事就是子孙有没有读圣贤经典。当然引导孩子读圣贤经典,家长也要配合,自己言行一致。假如富贵人家能够坚持这些重要的原则,这个富贵也能够长盛不衰。

  我们前几天也说要立定志向,最起码家风也要几百年不衰?几百年?你们为什么这样茫然的看著我?要不让古人,才是有志气。你假如说范仲淹是圣贤人,我比不上他。当你这句话讲出来的时候,范仲淹他会掉眼泪,我已经把我会的都教给你了,你还说不要超过我,还说不可能比得上我,那我们怎么对得起这些圣哲人给我们的这些恩泽,所以要有志气。

  左光斗先生(左公)他到了一间寺庙,看到一个学子因为太累了趴在桌上睡著了,刚好旁边写了一篇文章。他向前一看,看完以后很感动,从这个文章当中感受到这个读书人确实很有气节,忧国忧民,他那种爱才之情油然而生,马上把他的大衣脱起来,披在这个学子的身上。后来正式考试,左公在批改考卷的时候,当他批到其中一篇文章,马上很激动,就把它批上第一名,面署第一。这篇文章是谁的?就是这个学子,这个学子叫史可法,明朝的忠臣。可是他们的名字都是封起来的,为什么可以判断得出来?文章可以流露出一个人的心境,所以他的老师很肯定就是他,后来果不其然,史可法考上状元。状元都要拜老师,当史可法走进门来,他的老师就对他的夫人讲道:以后继承我志向的,不是我的孩子,而是这个学生。真正有智慧的人看人特别准。从左公这样的一种胸襟,确确实实,他看孩子并不是看在第一位,而是把能不能帮国家举才,能不能传承圣贤教诲,摆在第一位,因为读书人的胸襟是宽广的。而其实他这分宽广的心,也才真正能给子孙当榜样。

  我从杨淑芬老师、从卢叔叔,还有从这几年遇到的长者身上体会特别深刻。我跟他们没有血缘关系,可是他们对我的栽培,甚至於胜过他自己的亲人。因为有这些长者给我的榜样,所以我们也期许自己应该要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胸怀。这几年为什么能够有这么多长者给我协助、提携?根源还在我们是否有好学,是否有承传圣贤教诲的使命感。所以很多事莫向外求,能感是自己的心,所感得的才是一切人事物。所以你的孩子有这分希圣希贤的心,他往后一定会有很多贤人相助。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