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精彩人生从《弟子规》开始 - 蔡礼旭老师主讲
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精彩人生从《弟子规》开始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五集)  2005/6/1  巴黎粤海酒店  档名:52-130-0005

  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们刚刚提到学习有很多重要的态度,包含「学贵立志」,再来「学贵力行」。有了力行的态度,对於圣贤教诲的体会就会愈深刻。上一节我们也提到幼儿园的小孩,他读了经典以后,你没有强调让他去落实,他傲慢的习气自然而然就生起来,这个有没有人教他?没有。所以经典都了解到有哪些不好的习性,必须谨慎去对治、去预防,所以中国的教育是他还没有养成坏习惯就应该要防范。中国教育哲学有一篇相当重要的教诲,在《礼记.学记篇》里面,就有提到「禁於未发之谓豫」。当他还没有发作的时候你就应该把他导正,不要让他形成傲慢;假如已经形成了,「发然后禁,则捍格而不胜」。他已经养成傲慢,已经养成奢侈,这个时候你要再把他导正,在经典上叫「捍格而不胜」,这个意思就是你都快跟他打架了,他还是不愿意改。

  这样的精神用在医学方面也是一样,不治已病,要治什么?未病。还没有生病你就应该治,所以医生是医人的身命,老师是医人的慧命,每个父母就是孩子一生当中最重要的第一个老师,所以我们也要懂得禁於未发。当时候有个名医,叫做扁鹊,有很多的人就很赞叹扁鹊的医术,扁鹊就对著他们说道:我的医术在我三个兄弟里面是最差的,我的大哥他所强调的就是饮食的养生,如何能够让身体抵抗力很强,完全不会生病,所以一般的人都不觉得我大哥是医生,因为他没有医病,他是医未病,还没有形成疾病。他又说道:我的二哥在病还不是很严重刚开始的时候,他就赶快把它导正,把这些邪气逼除,所以一般的人也不会觉得他医术很高。反而我医的都是病比较严重,所以看起来好像把人医活了,其实在医术当中并不是最高段,高段的是还没发作就懂得去防范。所以医学如此,教育孩子亦如是。

  当我对这些孩子提到,道德一定要首先能做到,才算是道德之人。孩子也很受教,头都低下来。假如是成人,能不能有这么大的效应?他觉得你讲得很有道理,不过他的头还是没低下来,他觉得低下来好像他就矮一截。有个孩子回去以后就写了一篇日记,在日记的第一句话写到:今天蔡老师来帮我们上《弟子规》,蔡老师说《弟子规》是拿来做的,而不是拿来背而已。这个孩子在日记里面第一句话就写到,代表他的记忆深刻,而这样的态度会持续多久?可能能持续到一辈子。这个孩子也相当认真,我们也常常听到他的一些消息。

  刚好有一天他的一个同学拖鞋坏掉了,不能穿,老师就对他说:你把你那双旧的鞋子借给这个同学穿,你自己穿新鞋子。因为他那个旧的稍微有点坏,不过还能穿,老师建议完也就没有注意。结果下午的时候,突然看到那双新鞋子在他同学的脚上,他自己穿旧鞋。你看这个孩子没有贪心,没有计较的心,这个孩子遇到这样的情境,提起的是什么?「兄道友,弟道恭;凡是人,皆须爱」。所以看到孩子学习的态度,其实也给我们老师上了一堂课。

  另外有一个女孩,我跟他们上一节,除了导正他们要落实的态度以外,我也讲解了几句《弟子规》的经典,其中有一句叫「晨则省,昏则定」,对父母应该晨昏定省。这个女孩子听完以后,隔天就在她父母的门前等待,父母一走出来,她马上鞠了一个躬,然后就说道:爸爸、妈妈早上好,昨天睡得好吗?结果她的父亲很惊讶,马上就打电话到幼儿园去问:昨天发生什么事了,孩子怎么会跟我问好?诸位朋友,这个家长非常有敏感度,他知道孩子会改变是学校里面有教导才会转变。他这通电话很重要的是要了解情况以后跟老师做密切的配合,所以教育小孩重要的是亲师合作。假如她的父亲看到女儿跟他问好,马上就说:女儿,你有没有发烧,今天怎么这么反常?这么一讲,把孩子学习的这种状态都搞乱了。

  甚至於孩子学的是「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结果你一走回来,把袜子脱起来一扔,就扔到沙发上去了,孩子会走过来说:爸爸,置冠服有定位。这个时候爸爸应该怎么接?能不能说,那是你们老师教的,不干我的事?那就没法教了,教育一定要一致才行。所以你应该赶快拿著:你们老师说得真有道理,老师说的话你一定要好好的做。这样就确立孩子这种正确的态度。有一个太太她的先生也是乱扔,这个时候不能生气,一切法得成於忍耐,所以她心平气和就对她儿子讲:儿子,爸爸今天很辛苦,你看回来都没什么力气,赶快帮爸爸把袜子拿去放好。这个先生一听不好意思,下次自然就主动拿去放好,所以处处规劝人要善巧方便,要顾及他的面子。

  求学问的过程必然经过信、解、行、证四个阶段。首先是信,诸位朋友,你对圣贤的教诲有信心吗?有,这个信心可以持续多久?我们在马来西亚讲课的时候,孔子学会有一位负责人他就提到,他说他办了这么多中国文化的课程,他发觉人都会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听课的时候好像开悟了,真有道理;然后开著车回家开始有一点搞不大清楚了,刚刚这样讲对吗?结果回到家里又被儿子气得半死,先生又很不受教,她马上觉得圣贤人讲得好像不大正确,就变成误会了。所以很多人一开始很积极,到最后冷却掉了。这个信心要达到很深的程度,必然要深入理解,理解的过程还要解行并重,要落实。你落实得愈深刻,你就愈印证这些教诲真实不虚;你愈印证了,你的信心就愈提高。

  因为在一、二百年过程当中,中国人失去了民族自信心,觉得古代的东西都是旧的,不可取,其实这相当偏颇。圣贤的教诲都是历久弥新,所以我们冷静下来思考,现在所有家庭问题跟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很多人在思考到这个点都觉得没救了,有没有这个感觉?我们在海口办第一次课程是在去年的七月十三号,第一期。办课程的前两天在天空出现八颗星星,非常明亮,而且就好像挂在你们家的大楼上面,所以天文学家把它拍下来。这八颗星在所有的星座里面找不到,过了几个小时以后,八颗星星不见了。隔天我们一些老师就把报纸拿来给我看,我一看到这个报导,马上脑子出现八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当这八德能够像星星一样彰显出来,大放光明,所有家庭、社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你深入去思考,这八个字绝对可以化解现在存在的一切问题。

  很多人又说道,既然中国文化很好,为什么近代的中国人吃了这么多苦头?我们来看看,在几千年的历史当中,中国文化创造了很多璀璨的一个展现,所以在清朝的时候也是一度国家强盛,那时候也是世界的强国,后来到中晚期国势才败丧下来。清朝的衰败原因在哪里?我们可不能乱归咎就是因为中国文化所以才败,现在人没有深入思考,很不理智。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一百多年的盛世,一个国家为什么盛?一个国家为什么败?我们都应该冷静去观察判断。我们是应该学它如何盛,还是应该学它如何败?应该怎么学习?应该要盛衰都明白,其实这个答案也在《弟子规》里面,「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清朝的盛,盛在重视中国文化。从康熙以来,每天宫廷里面都讲解圣贤人的经典,贵族也好、大臣也好,思想观念都非常正确,见解很团结,所以国家兴盛。到了中晚期的时候,因为慈禧太后当政,很可能慈禧太后在听经的过程,觉得上面的老师为什么都在讲我,她听了很不高兴,结果就把这个讲经的习惯把它废掉了。这么一废掉,人没有接受圣贤的薰陶,慢慢的思想就会混乱。因为在贵族、大臣之间名利是到了高点,名利高点只要不接受圣贤教诲,堕落的速度一定会比一般的人要快很多,所以后期以后整个国力就快速退丧。清朝亡国以后,至今对於整个中国文化的重视度相当有限,所以中国人要再创另外一个盛世,没有别的方法,一定要再恢复优良的传统文化,我们要有这个认知,也要有这个信心。

  在七0年代有一个大历史哲学家,英国的汤恩比教授,他就提到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两种学说可以办到,第一个是孔孟学说,第二个是大乘佛法。诸位朋友,现在这两个法宝你手上有没有?有,那你已经拿在手上了,这个时候就责无旁贷,当仁不让。我记得在前年我要到海口以前,我的父亲就对我说:做教育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假如你这一趟去了以后徒劳无功,那你的青春就去了一大半。接著我父亲又说:一百个人里面,甚至一千个人里面,可能能做得好的,一、二个都不到。有没有道理?有道理,数字确实是这样。结果我就跟我的父亲讲道,我说一千个人,有九百九十八个人没做到,一定有没做到的理由。所以一个人不愿意把事做好,他要讲千个、万个理由都不困难,我们不要去跟他学为什么做不到,我们应该跟谁学?跟做得到的这一、二个人。假如这一、二个人他必须要有很多的财富,又要有很高的社会地位,那我没有,我不做了,没这个条件;可是假如这一、二个人完全不用很多的财富跟地位,那我们倒要深入去思考他是怎么办到的?假如他有的,我们也有,我们应该积极的去做。

  接著我就跟我的父亲讲道:我的师长释净空教授,一个人到了台湾,举目无亲,凭著一分好学的心、真诚的心,得到三位好老师的教诲,有了道德学问;又凭著自己的真诚心,把圣贤的教诲弘传到世界各地。所以师长有真诚的心,我们也有真诚的心。我又跟我父亲讲,假如我们不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复兴文化的重要性,不知道不去做还情有可原,假如都已经了解到重要性而不去做,那这辈子活得也不会心安,也不会痛快。我父亲其实是对我相当的关心跟相当的支持,他只是怕我会徒劳无功,所以给了这些意见,当他听到我的心意已决,他也就没有阻止。

  后来我再跟我父亲提到:今天我们接受圣贤教诲,有责任要承传,而中国文化绝对不可能在我们这一代就能够大放异彩,开花结果,因为百年树人,所以我们的内心是只要中国文化不在我们的眼前断根,我们就能心满意足。后来我去了四个多月,回家里过年,一回去我就先去看我的爷爷、奶奶,当天晚上一吃饱饭就跟我父亲坐了几个小时,开始要落实「出必告,反必面」,让父母了解我们的整个情况。我在叙述到海口有很多的孩子有了很大的转变,我的父亲都感动得掉眼泪。我看掉了差不多有三次的眼泪,虽然他都不好意思去擦。结果去年过年我回到海口去,第一次给我父亲打电话,我父亲在电话那头对我说:家里的事你都别担心,你就安安心心去好好做事。父亲也非常的支持,所以我们要有这分信心,才能够去感染我们身旁的亲友。

  对经典要有信心,再来对自己也要有信心。所谓「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有信心的举手,请放下,你们的孩子一定会学得比我还好,我是赶鸭子上架,抛砖引玉。我记得在初中的时候我的语文很差,有一次考试出了一题题目叫「老气,一横春,二横夏,三横秋,四横冬」。诸位朋友,要选第几?老气横秋。我记得我唱了一首歌,每唱一个字就指一下,结果指到最后说就选这个,结果还是错。有一次发了一个作文范本,是三年级的学长学姐的文章,给我们初一的学弟妹学习。我的老师一看,这篇文章旁边写了一个名字叫蔡蓉青,她是我的二姐,老师马上就说:同一个家庭里面教出来的孩子,语文程度怎么差这么多。老师一讲完,我的头都抬不起来。

  所以老师的一句话能够成就一个学生,也能够毁了一个学生。很多的老师他假如用批评的方式、取笑的方式对学生,学生会有两种反应,第一种是愈来愈没信心,第二种是会怨恨老师。幸好我不是怨恨老师,因为从小父母给我们的教诲就是要对一切人尊敬,所以起不起这种念头。我回想这三十多年来,真的还气不了一个人,找不到一个可以怨恨的人,所以家庭教育相当重要,对孩子整个人格特质影响甚深。上了高中这个恶梦也没有结束,有一次在上国文课,我的老师就把我叫起来:蔡礼旭,你假如上我的国文课再打瞌睡,我就记你旷课。其实我实在很无奈,我也是很努力要把眼睛张开,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后来大学联考,国文也没有及格,所以人生的际遇很重要,我就这样对国文一直都是丧失信心,对中文一直没有提起兴趣。

  刚好在六年多前,听到师长的一段话,师长就问了,全世界四大古文明现在只剩下中国,为什么只剩下中国文化?我们以前念书就是把它背起来,从来没有去思考过,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人的思考能力,思考深度、广度都相当有限。接著,是不是四大古文明的老祖宗在神明的面前抽签,谁抽到不用灭亡就不用灭亡?所以人生要有一个很正确的态度,没有一件事情是偶然发生的,事出必有因。四大古文明剩中国,是因为中国的老祖宗他非常有智慧,看得很深远,他发现到语言要跟文字分开,假如语言跟文字不分开,当语言改变以后,以前所留下来的文字就跟著看不懂。有个朋友离开他的家乡二十多年,回去以后跟这些亲友沟通,都已经有些词句不一样,还必须要解释一下才能完全听懂。

  所以二十多年语言就有一个小变化,两百多年就有大的变化,两千多年就完全听不懂。假如两千多年前的文章是依据他们讲的话,两千多年后我们也看不懂他的文章,既然看不懂就传不下来。现在谁在研究埃及文化?谁在研究印度文化还有两河流域的文化?大多是考古学家。考古学家是研究这个字什么意思,那个字什么意思,连字都看不清楚,更甭说文字背后的智慧跟德学。所以中国人得天独厚,老祖宗把语言跟文字分开,写文章就用文言文,不会因为语言的改变而有所影响。只要你懂文言文,你可以直接接受孔夫子、孟夫子,甚至於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教诲,我们肯接受的时候,就等於是站著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诸位朋友,你踏上去了没有?你的孩子踏上去了没有?

  有一位朋友他第一次来听课,那天是讲《弟子规》,听了两个小时,他就站在教室旁一直不愿意离开。刚好我也跟一些家长在做沟通,等他们都讲完了,这位朋友就走过来,他对我说:蔡老师,我今天只跟你讲一句话,就是我十多年的社会经验、十多年的摸索所累积下来的智慧,居然只是《弟子规》里面的一、二句话而已。十多年摸索,人生有多少个十多年?所以我们的祖宗了解到人生短暂,绝对不能智慧都是从头摸索,有这分对后代子孙的爱心关怀,才能够创出这么殊胜的文字跟文言文,所以文言文是老祖宗给后代子孙最大的恩泽。

  当师长把这段话讲完,我听了很惭愧,这么好的教诲跟恩泽,我居然把它丢在垃圾桶里面,都没有拿出来,所以我也掉了几滴眼泪,这种眼泪叫忏悔的眼泪。人生有两种眼泪值得掉,一种是忏悔的眼泪,一种是高兴的眼泪、欢喜的眼泪,只为感动跟忏悔掉眼泪,这辈子决不为伤心掉眼泪,因为为伤心掉眼泪会伤身体,「身有伤,贻亲忧」,真的。我记得我那时候在谈恋爱,结果求不得苦,掉了不少眼泪。我妈妈都说你这辈子掉的眼泪也没有这二、三个月多,真是愚痴!你在掉眼泪的时候谁更心痛?父母。结果这段过程走过来,我终於有个明白,谁才是爱我的人?就是在我身旁时时为我著想的母亲,所以这个恋爱也没有白谈,有点开悟了。结果我就跟我母亲说:我哭成这样,你为什么都没哭?她说:假如我也哭,不就乱成一团?所以你看,母亲虽然很感性,但是她也很理智,在这种情况之下她要挺住。所以不要再糟蹋自己的眼泪。

  当我明白文言文的价值,中国文化的价值,就反省自己的态度,那几滴眼泪掉完以后,忽然觉得内心非常的舒坦,就赶快把经书打开来看。再重新看「子曰,子曰」,味道不一样,觉得格外亲切。为什么眼泪掉完以后有这么大的变化?所以一个人做事、求学问的障碍不在外面,在哪里?在心里,所谓一切法从心想生,你觉得它很困难,它就很困难;你觉得它很重要、很珍惜,它就马上跟你很亲切。所以我真正深入圣贤的经典也是在这六年左右的时间,而且我很没有时间看书,因为我都在教书,所以能看一句就赶快用一句,实践一句。我一般听课、听经的时间,都是在开车的时候赶快放来听;我到海口以后工作更忙,什么时候听?煮饭的时候、洗衣服的时候,化整为零来学习,感觉也是相当受用。

  所以诸位朋友,只要我们生起这种念恩之心,下定决心要学,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学得很好。我们看到《三字经》「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苏老泉是苏轼的父亲,因为两个儿子学问太好,他被刺激了,所以二十七岁才开始读书。另外《三字经》也说「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他几岁才考上进士?八十二岁。诸位朋友,谁有超过八十二岁?所以你看他那么年长。真的有一位长者,来我们掌声鼓励,这位长者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榜样,活到老,学到老。我在杭州讲课,有位七十岁的长者走过来,他说:蔡老师,我七十岁了,才补人生第一课。但是他依然非常的认真,非常的用功,所以孔夫子说「朝闻道,夕死可以」,一个人这一生能真正明白大道,那也不枉此生了,所以要对自己有信心。

  除了对经典、对自己有信心之外,还要对谁有信心?要对你的亲友、你的孩子有信心。我们在雪梨办课程办了三天,其中有个二十出头的女孩从头听到尾,听完课隔天她起了一个大早,一走出来碰到她父亲,她父亲马上说:你这么早起来干嘛?女儿笑一笑没说什么,就走进厨房开始准备早餐给他们吃。父亲一看,真有效果,很高兴。他的父亲就到机场送我们回北京,在机场上他提到这件事也是笑容满面,结果后面又加了一句话:不知道能够撑多久。这样对自己的孩子有没有信心?你每天在那里看,我看你撑多久,他有一天说:我不干了。所以要多鼓励、多肯定,不止对孩子要如此,你的先生、你的太太、甚至一切人都需要我们肯定跟鼓励的眼神,所以对他人要有信心。

  再来,也要对所有有志於弘扬中国文化的人有信心。我们现在是同舟共济,因个人不同的因缘,我们在每个家庭、每个团体当中去当圣贤人的好弟子,处处演出好戏,让人兴起向往学习之心,我们每个人的力量慢慢的就能够凝聚起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不能缺少任何一位朋友的力量。诸位朋友,你假如有很好例子,也欢迎你把这个例子传到大方广来,我一定把这个例子向全世界发布,那你的孩子就修很大的福报。因为这好的例子都可以提供所有的人一个见贤思齐的机会。所以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不是中国的经济、中国的武力、中国的政治,不是,而是中国的文化。因为孔孟学说是仁爱,大乘佛法是慈悲,唯有从这个根本出发,才能化解一切人与人的冲突。我们回想到早上提到,所有根源点只在自私还是在仁爱的这分存心,就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好,所以信心重要。

  再来,要深入理解。如何深入?要守住一个重要的原则,「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门指的是掌握了圣贤教诲的纲领所在的这部经典,叫一门。《弟子规》的编排,它是依据孔老夫子在《论语.学而第一》里面的第六章的一句重要教诲,「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其实圣哲的教诲不出这七个纲领,又依据清朝的情况结合当时的生活状态,把它编成了这本《弟子规》。如何深入?这个深入的方法透过解行相应才能深入。了解完以后你去落实,落实得愈彻底,你对於这个道理的理解也愈深刻。

  举个例子,《弟子规》里面有提到「缓揭帘,勿有声」。这个教诲是一个行为,当一个人在缓揭帘的过程里面,对他的心性有什么影响?他会去思考到,我假如在揭帘的时候很大声,很可能会把旁边的人打扰。所以当他到图书馆去读书,很安静,他要去揭窗户上的帘子,他就会想起这句话。当他在落实这句话的时候,不止是在揭帘子,而是能处处思考到我的说话声音,或者做事的声响,会不会影响他人。他有去落实了,他的体会就会加深加广。当他到了旅馆里面居住,他半夜走出来,会不会脚步很重?会不会交谈声音很响?不会,他就有这一分观照的能力。我记得有一次也是很晚才回家,突然要进门的时候,因为是铁门,所以关起来就深怕声音太响,就慢慢把它阖上,突然脑子就冒出一句话,「缓揭帘,勿有声」。

  再来,除了深怕去影响别人以外,我们对於物品要爱惜,你假如在揭窗帘的时候都很大力扯过来,这个窗帘能用多久?很可能寿命减了一半都有,所以做事也不要粗鲁,要轻柔一点。有这分内心的感受,有一天在穿衣服的时候,突然就会想,假如扯得太大力衣服就会受损,本来一件衣服可以穿十年,我们太粗鲁了,变成穿不到二、三年,所以懂得对东西要爱惜、要爱护。一个人能深入,都在解行的一种良性循环当中。

  「长时薰修」,长时是指什么时候?是指时时刻刻拿这些经典来观照。假如我们突然要议论别人的长短,《弟子规》的话就跑出来,「人有短,切莫揭」,一跑出来嘴巴就怎么样?这句话就赶快塞住不讲,这是长时,要时时拿起来观照,要薰修。这个薰就好像拿著檀香在衣服上面绕一绕,衣服也都有香气。我们时时拿经典来薰习,我们气质也不断能够提升,道德学问能够增长。

  我也跟朋友开了一帖中药,这帖中药治标又治本,就是早晚把《弟子规》念一遍。诸位朋友,能做到的举手。我想回去了,都没有人举手,我的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你们要不要安抚我受创的心灵?来,能做到的举手,「凡出言,信为先」。其实一个人的学问不可能被勉强,我又不可能每天二十四小时跟纵你,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要下决心。而我在海口开了这帖药以后,只有一个人做到。结果这个朋友她本身不是小学老师,她在航空站上班,一个女士,她这样持续早晚读诵,受益无穷。她听课听了三个月左右,她就回自己的家乡开始教《弟子规》,现在在海口还有大专请她去讲课,所以确实自利利他,要按时服用。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