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与佛法修学 - 蔡礼旭老师主讲
《弟子规》与佛法修学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三十六集)  2005/3/1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52-118-0036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阿弥陀佛!我们昨天进入第六个单元「亲仁」,能亲近仁德之人。亲仁很重要,我们一定要专信不犯,对於善知识的教诲不可以怀疑,要有百分之一百的信心。当我们生起怀疑,就很难用恭敬心来学习。现在的人为什么道业很难成就,学圣贤学问障碍很多?当然障碍绝不在外,障碍一定在自己的内心。

  我们到书局去看到很多对於《论语》、对於古书下的一些注解,深深感觉他们对孔夫子还有圣贤人的教诲,心中都有怀疑;甚至於把孔夫子的智慧都把它否定掉,一定要把夫子的境界拉来跟自己差不多相当。举个比喻,就是夫子是在二十层楼,我们在二楼,二十层楼能看到的景象非常的宽广,二层楼范围就很有限。但是当夫子讲到二十层楼的景象,我们没有看到,他会觉得「夫子讲的,我不认同,我没有感觉,所以夫子不对」。要把夫子从二十层楼拉到几楼来?拉到二楼来。「就是这样,这才是事实真相!」假如是这样,他就很难得到圣学的益处。所以「满招损,谦受益」,亲近善知识,谦卑很重要,信心也非常重要。

  当师长所教导的,我们还不能够领会的时候,我们就老老实实先去做;已经领会的,更要积极解行相应。也由於我们解行相应,每天境界会慢慢提升,当我们一提升,师长很多的教诲我们就能够迎刃而解。我们所修学的念佛法门非常好,它不一定要能够完全理解佛号的殊胜功德,只要肯念都蒙佛力加持,都得到万德洪名的利益。我们修学的法门,是「唯佛与佛乃能知,声闻亿劫思佛智,尽其神力莫能测」,所以「如来功德佛自知,唯有世尊能开示」。我们修学的是佛与佛才能够究竟的境界,我们很幸运,可以透过这个修学的机会直接进入一真法界,我们就老实去念,这样就是最正确的。

  夏莲居老居士也写了一首偈鼓励我们,「但只老实念,不必问如何;莫管同与异,休论自与他;止贵愿力强,哪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境缘无好丑,佛号一扫过」,最后两句,「句句念能真,决定出娑婆」。所以,老实、专信很重要。「莫管同与异,休论自与他」,我们还听到为了一句佛号念「ㄚ」还是念「ㄜ」,在那里形成两个派别。诸位同修,念「ㄚ」还是念「ㄜ」?万法由心。阿弥陀佛会不会规定一定要念「ㄜ」还是要念「ㄚ」?有个老婆婆,她在念六字大明咒,她念成「唵嘛呢叭咪牛」,她非常的虔诚念,念的时候可以把豆子从左边移到右边来,功夫很好。突然有位出家法师经过,听到她念错了,马上告诉她:你错了,应该念「唵嘛呢叭咪吽」。结果从那天开始,豆子都跑不过来了,因为都自己想著:我念错了!所以最重要的是心要真诚、要至诚,「莫管同与异,休论自与他」。

  也不要怕念佛功夫不得力,只要我们的目标非常坚定,「止贵愿力强,哪怕妄想多」。诸位同修,假如你现在念佛都没有妄想,你一定要告诉我,因为你要赶快出来弘扬正法,你的境界已经契入了。所以有妄想是正常的,有这些烦恼是正常的,但是我们绝对不要说:怎么又有烦恼?气死我了。这样的忏悔对不对?就不对了,每天又把过失重新复习一次。所以这些妄想我们一定不要去执著,所谓「妄想千般都莫管,声声佛号要分明」就好。当用这样的心、用这样的愿力去念佛,相信年年妄想会减少,月月妄想也会慢慢退掉。

  「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所以不能「口念弥陀心散乱」。我们念佛绝对不能变成在交作业,每天要念几千声,时间不够了,就一直念得很快,把心都搞乱了,这样可能不得念佛的利益,还把心的功夫都退步了。学佛、修佛就是修这颗心,我们一声一声净念相继,不要慌忙,纵使时间只能念五百声,相信也能够得到相当大的利益。而初开始念佛,我们也需要用些方法来对治妄念,因为一开始可能一边念很容易就打妄想。有些同修就说了,不学佛还觉得妄想不多;学了佛,一念妄想都来了,这样说对不对?其实不对!本来妄想就很多,只是自己没去觉察,现在一念佛,心静下来的时候,反而容易看到,确实妄想纷飞。所以一开始能够握著佛珠念佛,这样因为有佛珠的提醒,我们的意念容易专注;慢慢你念得很得力了,再把佛珠放下来。所以凡事我们都可以想方法让自己的境界能提升。

  「境缘无好丑,佛号一扫过」,所以念佛的功夫一定是在,「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在物质、人事当中,我们不起贪瞋痴,我们不起好恶之心,都平常心去接受,用这样的心境来念佛。当起分别、起执著的时候,赶快佛号提起把它伏住,所以「佛号一扫过」。当我们时时都能够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用佛号来对治,「句句念能真」,念得都很真切,「决定出娑婆」。我们也时时观察自己念佛的一种境界,因为可不能念了十年、念了二十年都没有消息传来,虽然我们是「宽为限,紧用功」,但是也要期许自己,最起码三年、五年一定要有一个境界的提升。

  所以亲仁的过程一定要有信心,因为信心影响太重要,当我们听师长十句的教诲,应该做几句?十句。我们也常常听到一些佛友说:老和尚讲得真有道理,哪几句太好了!但是这几句做不到!这样对不对?那是用什么心在听经?用好恶、用分别,他还帮我们挑重点,代表他的境界相当高。所以我们面对师长教诲,一定是要往一个方向,就是每一句都要做到;至於什么时候做到,看自己的功夫下的努力。可是那个目标、方向是要绝对确认,不容怀疑,往往有这样的态度,我们听一句做一句,境界的提升都会很快。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我们昨天也提到,「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然诸位同修我们可以做个实验,三天不听经,不亲近善知识,三天以后会有什么感觉?妄想纷飞。所以确实没有所谓的没进步也没退步,一定要不断的薰习,长时薰修才行。所以「学贵自知之明」,我们真正了解到末法根器比较不好的时候,才能死心塌地来修学这个希有难逢的念佛法门。所以古代人说的「宁可终年不读书,不可一日近小人」,尤其当在谈论的时候,对方假如对我们自己的善知识、师长又有了一些怀疑,这些话一听会不会受影响?很容易受影响。所以只要听到这些是非,我们应该怎么做?马上制止。假如不适合制止,马上离开现场,要保护自己的清净心。

  当然我们身为长者,也要保护下一代的清净心。怎么保护?一来对於这些污染他的讯息,包含电视、电脑,要极力把它排除掉。另外一方面,要赶快把他的根基,德行的根、是非判断能力的根要扎稳。当我们花五年的时间给孩子的根基扎稳,这是非常高明的生涯规划,五年可以省下几十年的忧愁、烦恼,可以有清净的日子过。假如这五年的扎根我们没有教,这一生要为子女,甚至於孙子辈要担心多久?诸位同修,担心多久?一辈子!可能眼睛快要闭上的那一刻还不得清闲。所以人生的智慧在哪里看出来?在取舍先后顺序上。

  有三个朋友他们一起出游,刚好在出游的过程遇到海难,三个人都掉到海里。幸亏他们的老祖宗有积德,「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所以没死,到了一个荒岛上。三个人就过著很困苦的生活,突然看到了一个神灯,诸位同修,看到神灯要怎么办?不知道?你们从小就一门深入,真是善根深厚。我们还看了一些污染的书籍,这个童话的书看到神灯要擦一擦,结果一擦精灵出来了,他说主人,你有什么吩咐?我给你们三个愿望,但是因为我学过数学,你们有三个人,三除於三等於一,所以每个人只有一个,你要考虑清楚。

  第一个朋友他就提到:我是开计程车的,半夜还要熬夜开车,才能够维持家计,我觉得这样太辛苦,可不可以给我几辆车,让我当老板把车租给人就好。那精灵就说:小事一件!咻,他就回去当老板了。第二个帮人家看杂货店、看商场的,他也觉得要三班轮值很辛苦,所以他就提出来:可不可以我有一家店,请人家来看就好了?当然精灵也说小事一件。怎么样?咻!你们都有神通。第三个,他因为小时候父母告诉他,只要考及格就好,所以平生无大志,只求六十分。所以想半天想不到什么志向,想不到什么愿望,他就说:唉!其实这个荒岛也不错,不过我一个人在这里太孤单,我希望前面两个回来陪我。所以,咻,有没有听到两个哀号的声音?

  我们跟初中生讲这个故事,他们笑得很开心,我们就问他:请问你身旁有没有这样的朋友?他们突然左看看,右看看。你怎么样判断你身旁有没有这样的朋友?这样的朋友我们也应该帮忙,可是当我们力量还不够大的时候,这颗石头三十公斤,我们只能提十公斤,能不能去提?不能,那可能都被压下去了,所以这个时候要敬而远之,以免自己被拖下水。

  怎么样判断应该敬而远之?又怎么样判断应该好好亲近跟他学习?这个判断的标准在哪里?我们接著就跟初中生讲:判断的标准就在经典之中,就在《弟子规》之中。你把《弟子规》学好了,你就能够判断什么样的人值得学习、效法。你只要看他孝不孝顺,有没有礼貌,有没有处处替人著想;还是不孝顺,常常会欺负别人。你从《弟子规》一对照,就知道该敬而远之,还是该好好效法、学习。所以我们跟学生也讲到,《弟子规》是照妖镜,《弟子规》也是显圣镜,把一个人是不是值得我们效法也可以显现出来。所以诸位同修,我们以后出去随身带一本《弟子规》,然后在旁边偷偷照一下,看看是魔还是佛。

  当然,要照别人,先照自己。我曾经看过一个广告,就是卖刮胡刀。一个老的军官正在那里刮胡子,后来浴室里面进来了另外一个年轻的军官,这个年轻军官刚刚上任,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走起来就雄赳赳气昂昂。然后到长官的旁边,正准备洗手的时候,长官就对他说:要刮别人的胡子,先把自己的刮干净。虽然他是卖刮胡刀,但是也颇有哲理,我们只要有一颗向学之心,每天所见所闻可能都是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

  从这个广告当中,我们也想起《论语》里面有一句教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我们自己做得很正确,又是好榜样的时候,虽然没有规定孩子,虽然没有规定学生,他也会遵守。但是假如我们自己说的都没有做到,「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纵使我们规定了一大堆,小孩跟学生也会阳奉阴违,甚至於私底下还会有很多的闲言闲语,「老师自己都不做,还叫我们做」。一个老师教导他的学生不可以随地吐痰,有一天他看到四下无人,就往旁边吐了一下,突然从远方传来一个声音:老师,你怎么吐痰?那个老师马上汗都怎么样?很有可能我们几个月建立的老师形象,可能一个言行不一致就会毁了。所以「守成不易」,一个人的名声要守也不容易,应该时时谨慎。

  孟夫子说:「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事奉以事奉父母为最重要、最根本,所以人一生第一件重要的事,一定要落实孝顺父母。「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一定要把自己的名声、自己的德行守好,这样能够成就自己,能够光宗耀祖;假如不守好,可能毁了自己的人生,甚至於会让祖宗都蒙羞。所以我们谨言慎行重要。其实《四书》,还有圣贤经典,我们也发现到很多的重要道理,都是苦口婆心的提醒,而我们要真实受益也必然要好好落实才行。个人学问、道德的成就,必然都是从自己开始做起,所谓「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所以确实经典是好老师,我们就能以经典为友,以经典为我们的好老师。《论语》就代表孔老夫子的教诲,我们只要好好深入《论语》,深入《四书》,也将是孔老夫子的好学生。

  所以亲仁重要,要心跟,不单只是身跟,我们的圣贤人也做了很好的榜样给我们看。在儒家,孟子学孔子,那时候孔子已经不在世了,孟夫子的至诚感通超越了时空,他学得相当的好,所以后人尊称他为「亚圣」,也入了圣人之域。还有司马迁,他跟谁学习?跟左丘明学习,学左丘明的《左传》,他也学得相当好,写出了一本旷世巨作《史记》。所以也都显现到,我们要用一分真诚心去学习,可以超越时空。

  当现在我们就有这么好的师长可以学,更应该好好珍惜、努力,要非常感谢去把握住,甚至於会觉得很幸运。所以诸位同修,有没有晚上在睡觉的时候还会笑到醒过来?有没有这个经验?欢喜之外,要好好把握机会才行。我们佛门也有这样的例子,蕅益大师学莲池大师,莲池大师那时候也已经不在了。所以诸位同修,我们假如学不好就不应该了,我们更没有藉口学不好,因为师长时时刻刻都可以直接教导我们。只要我们用一颗至诚的心,打开电脑,打开电视、VCD,就可以就教於我们的师父上人。

  除了善知识是老师,恶人是不是老师?也是老师,也让我们了解到「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而且我们也了解到,学佛要当好佛弟子,而佛弟子的本分就是要帮助众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如何转?你一定要了解现在人的恶在哪?而且不只是了解他的恶果,还要把恶因找出来。透过接触他们,我们更了解到,应该怎么样讲出契理、契机的佛法来帮助他们。所以他们虽然在受苦,而他的苦却成就了我们的一种观机能力,我们更应该用功、努力去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够转恶为善,能够彻底离苦得乐。所以恶人也是老师。

  之前我们也提到,当我们看到人做出不好的行为,我们马上告诉自己,不是他错,而是我错了。其实这样确实是正确的,因为「人之初,性本善」,人绝对不愿意自甘堕落,绝不愿意自取其辱。最主要的原因是习气做主,他无法控制;另外一个原因是好榜样太少了,所以善根无法被唤醒。善根好的榜样太少,这是我们圣贤弟子跟佛弟子应该要反省、检讨之处。当我们演得好的时候,确实感应就非常快速。

  所以一切人都是老师,一切万物也应该都是老师,善财童子为什么可以一生成佛?他是将一切人事物都看作是诸佛菩萨,而他自己一个人是学生。我也曾经在一次机会当中问学生,我说:我们看到这些竹子,我们可以从竹子身上学到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诸位同修,您看到竹子,会体会到什么人生态度?它被列为四君子,代表有君子之风,有什么特质?昂扬直立而不屈,让我们一看就体会到做人应该要正直不阿。还有没有?有节,就是要守住做人的本分,有气节才行。还有没有?中心是空的,代表我们要时时虚心、时时学习。

  诸位同修,悟性很重要,因为夫子也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而温故知新可以为人师,温故知新就是同样的经典却有不同的领会跟契入的境界,这代表悟门已经开了。我们也要开自己的悟门,从万物去反观内省、去学习。刚刚我们提到,看到竹子要想到自己要正直,看到竹子要有气节,要虚心受教。还有没有?我们看著竹子一节一节长上去,就好比人生的旅途当中,有顺境也有逆境。逆境很难突破,就像那个节一样,但是我们要咬紧牙关把它突破,就会又有顺势了。但是挫折必然会有,挑战也可能会在过程当中屡屡出现,但是出现的时候,我们要用平常心去对待,当作消业障,当作修忍辱、精进,修六度行的好机会。也时时提起夏莲居老居士的教诲,「境缘无好丑,佛号一扫过」。

  很多时候跟学生在讨论的时候,他们的答案可能你想都没想到的,所以教学相长,可能学生还助了我们一臂之力。他说到「竹子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也不知道什么意思?他说:老师你看,竹子的根,竹笋可以煮来吃,竹子可以拿来盖房子,竹叶可以拿来包粽子,所以它全身没有一个地方不能用,不能为人服务,你看彻底的牺牲奉献。诸位同修,可以人而不如竹子乎?我们从这里就可以去体会到。为什么《诗经》里面有这么多虫名、鸟兽之名?那么多树木、花草这些昆虫、动物?为什么要拿这些万物来写文章?那都是老祖宗的高度的善巧方便。

  比方说,今天有个朋友告诉你:你怎么可以对你太太这么不好?你会怎么接下一句话?你一定说:要你管!我们家的事。因为成人最重的是什么?面子,你直接指出他的缺点,没几个人受得了。我们要顾及他人的面子,因为现在面子行情太高,一斤多少钱?所以学道首先要把面子卖出去,待会我会拿一张桌子在那里做生意,因为我的习气还没断,还想做生意,待会诸位同修可以卖给我,我会高价收买。古代这些圣哲人,他体会到不可以让人难受,要顾及他的面子,所以我们看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除了代表用这个「关雎」之词来形容男女追求,形容夫妇之道,因为它是五伦最重要的一伦。为什么找关雎?因为这种鸟类找了一个伴侣以后,终生不换。所以用这个诗词,一来告诉我们夫妻之间要忠贞,二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代表找对象的标准是什么?要有贤德的女性。

  诸位同修,引导孩子要「慎於始」,慎於一开始,因为假如他认知错了,都找那个漂亮、身材姣好的,那他一生可能就麻烦了。所以有个朋友听完我们提到的「关雎」的课,他就走过来,他说:蔡老师,你讲得很有道理,我就是娶了一个很漂亮的老婆。但是好看怎么样?因为太重视外表的时候,她的时间都耗在哪?每天化个妆不知道化多久,每天保养一下都快到十一、二点去了,她还有时间来学习吗?她还有时间来尽本分吗?所以不要娶个花瓶回家放,花瓶里面的花能维持多久?没有根,德就是根。这个朋友他跟我讲完以后,他也提到一个点,他说:我现在既然已经娶了,我就不能离婚,从我自己开始做起。我们听了也很欢喜,因为他也很受教。

  「关雎」后面又提到,「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荇菜」是指祭祀祖宗的时候所要采的植物。为什么讲到这个「荇菜」?因为要去采荇菜的,都是媳妇去采,这个很有意义。因为媳妇假如贤德,然后采得这个植物去奉事祖宗,祖宗在天之灵也会非常欢喜。俗话又讲,娶个好媳妇旺三代,娶个不好的媳妇,同理可证,要败三代,所以我们不娶个好老婆,就对不起列祖列宗。我记得我小时候写日记,也提到以后找对象要很孝顺,要很有德行,我小时候就这么写,所以我现在还嫁不出去!我还记得我们老师把我叫过来,他说:你标准这么高,以后娶不到老婆。果然老师一语成谶。但是面对婚姻还是要谨慎,宁缺毋滥,因为结婚不只是两个人的事,还是两个家族的事情。我们既然已经学佛,找的对象一定要是志同道合的。

  记得我每次去见我爷爷的时候,他一定第一句话会跟我提什么?我爷爷看到我就开始摇头:唉!这个时候不能被境转,很多人就很怕见长辈,愈逃避,情况有没有改善?没有。对!愈逃避那长者都误会佛法:你看,愈学愈不听话。这个时候我们要历事炼心,还是要保持微笑,然后我就跟我爷爷说:爷爷,我不是不找,我很努力找。我这么一讲,他也很专心听我讲,我说:假如我找不好,我们要败三代,那我怎么对得起你?我爷爷说:对!你能够如如不动,就不会被境转。

  从中我又体会到另外一件事,就是当爷爷身体比较不好的时候,他一看到我,就不是叫我娶老婆了,看到我就:来,过来,帮我按摩一下。所以诸位同修,一个人到最后最难放下的是什么?还是自己,还是这个身,还是我,还有我的什么。所以这些执著要放下,要趁早做准备,要勘验自己还有什么放不下。诸位同修,现在阿弥陀佛来了,要接你,你去不去?去!打勾,一百分。要时时做准备,「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念佛人要绝对不怕死。而且经句里面也告诉我们,「假使大火满三千,乘佛威德悉能超」。你们都背得很熟。师长也说,核子弹炸下来,要当作看烟火一样,这是个目标。把这个身放下,了解到真相只是一件衣服,把它放下再换一件更好的,换一件「清虚之身,无极之体」的好衣裳。

  我有时候问朋友,说现在佛就来接你,你去不去?他们一听会马上怎么样?迟疑半天,「可是我女儿怎么办」?所以确实人生每个缘,我们要在当下尽心尽力,可是尽完力以后心里不能有罣碍。我接著跟他说,我说:你现在有没有他心通?他说没有。所以你现在女儿需要什么,你知不知道?他说不知道。甚至於没有学还会误导孩子都说不定。但是假如我们往生以后会有六神通,能力跟阿弥陀佛差不多。这个时候你可以随便变一棵树木给你儿子看,他马上开悟:竹子就是要为人民服务。你马上变成一潭清水,他一看要「清净如水,洗诸尘垢」,因为你跟他的心可以感应!所以真正往生以后,你才能够帮助累世的所有父母,当我们时时准备好要往生,时时心就能够清净不执著。

  当然,当你有这样的心境的时候,诸位同修,你也死不了,因为你有这样的境界,在现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尽心尽力帮助苦难的众生。以前这些祖师大德入这个境界,为什么他们就走了?一来给后世做最好的模范,不要再沾染这些名闻利养;而另外一点,也是因为他们没有缘度众生,往生以后可以遍游十方佛刹去帮助众生。而现阶段我们都看清社会动乱,这个时候要「为诸众生,作不请之友」,要赶快推展《弟子规》,赶快推展《十善业道经》。当众生把这个根基扎稳,我们再介绍《无量寿经》,成就他们往生的大事。

  所以在《诗经》里面屡屡提到这些万物,都是要点化我们,要提醒我们。这个善巧非常高明,听懂的人,马上「我不能比不上这些动植物」;听不懂的人,你也没有跟他结冤仇。提到物质,我们也很熟悉一句话,「上善若水」,水表的德行很值得我们去效法。「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们看到任何一个物质都需要水的帮忙,请问诸位同修,有没有看到水自己在收水费?没有!所以它帮了人不求回馈。诸位同修,水还有什么样的德行值得我们效法?心地清净。所以我们佛门在供奉诸佛菩萨的时候,在佛像面前都会放一杯水。这杯水的作用是什么?是不是给佛菩萨喝?不是,是提醒我们要记住,常保清净、平等的心。还有没有?水之德。水善利万物,滋润万物都能得到生命的成长,水有德,而这个德是不分别的帮助。所以我们要学习对一切人都能保持慈悲,保持爱护。

  有德的人面对一切人,一切国家、种族、宗教都能一视同仁去帮忙,师父上人给了我们很好的榜样。当我们在对待别人起了分别心,要马上观照,马上放下这个分别。很多同修也都认识杨老师,认识卢叔叔,认识我身旁一些善知识,他们一见到我,都会跟我说:你跟杨老师有缘,你跟卢叔叔有缘。这句话诸位同修要「听思聪」,我们听出什么?听出分别,没有找到真正的因。我也遇到一些佛友告诉我:阿弥陀佛最疼你。我说:你诬蔑佛陀。阿弥陀佛是什么样的心境?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有的众生都是他的子女,都是一视同仁。「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哪有分别?所以问题在哪?能感是我们的心,所感才是诸佛菩萨的加持。所以我们要观照自己,我们的恭敬、真诚不够,才没有办法赢得这些善知识的提携。好,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边,谢谢!